第一篇: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案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案
为了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特制定本方案。
通过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训练,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促进他们健全人格的发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他们智力发展;培养中小学生自强、自立、自我教育的能力,促进他们坚强意志品质的形成。
1、遵规守纪习惯。遵守国家法律和校规校纪;遵守公共秩序,保护公共设施,爱护公共财物;遵守社会公德,购物、上车自觉排队。
2、文明礼仪习惯。举止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和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尊敬他人,善待他人;谦恭礼让,注重礼节;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真诚相待。
3、卫生健康习惯。注重搞好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整洁;合理搭配营养,科学饮食;远离不良嗜好,远离毒品;爱护眼睛,坚持做眼保健操;控制体重,达到健康标准;具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遇到问题能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或学会倾诉。
4、锻炼身体习惯。热爱体育,崇尚运动,能够认识多种运动项目的价值;关注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将体育作为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认真上好体育课,做好课间操;制定个人锻炼计划,通过不同形式坚持每天锻炼1小时;积极参加校内外体育活动,掌握两项以上运动技能;完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达到健康标准。
5、勤奋学习习惯。提前预习功课,善于发现问题,做好预习笔记;课堂认真听讲,主动思考,大胆质疑,积极回答问题,做好课堂练习;独立按时完成作业,做好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学会确立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
6、课外阅读习惯。坚持每天半小时课外阅读;坚持写读书笔记,认真写日记;每周诵记一名篇或好的段落,2—3条名言警句。
7、勤俭节约习惯。生活俭朴,不相互攀比,不盲目追求时尚;节约用水、用电,不浪费学习和生活用品,爱惜粮食。
8、自立自强习惯。每天自己整理食物、打扫房间卫生;上学前自己整理好书本、文具等物品;家长不在时,能够妥善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做事有计划、不拖沓,当天事情当天完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完成。
9、热爱劳动习惯。上好劳动课,经常参加学校集体劳动、家务劳动以及公益劳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及社区服务,主动服务社会。
10、诚实守信习惯。坦诚做事,以诚待人;言而有信,说到做到;不说谎话,不弄虚作假,考试不作弊;借东西要按期归还,损坏了要按价赔偿。
11、团结友爱习惯。同学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团结友爱,真诚相待;对单亲、父母离异学生、留守学生、身体有残疾的学生要真诚帮助;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评,冷静处理。
12、安全意识习惯:增强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掌握基本的安全常识;注重活动安全,课间不在楼道、校园追打;室外体育课、运动会要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范;注意交通安全,不坐超员车、无证车辆,不在公路上玩耍,不在高速公路上走动;注意食品安全,不吃三无食品,不吃过期、变质食品;遇到危险时机智应付,及时拨打110、120急救。
第二篇: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案
龙门中学七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案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与核心。为了能够扎实有效的实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高尚品质和文明举止,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我校的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的一系列指示精神为依据,以《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本内容,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通过科学的方法和途径,促使学生养成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努力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校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二、教育目标
通过礼仪、感恩的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 通过生活卫生习惯教育,使学生养成讲秩序、讲效率、讲公德、有理智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环保意识;通过学习习惯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通过节俭习惯教育,使学生养成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
三、教育内容
以《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本内容,从自尊自爱、注重仪表教育;诚实守信、礼貌待人教育;真诚友爱、勤奋学习教育;勤劳俭朴、孝敬父母教育;遵守公德、严于律己教育五个方面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四、实施途径
1、高尚师德引领:教师的思想品德和人格力量对学生有巨大的示范引导作用,全体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使自己成为学生文明行为的楷模。
2、主题活动教育:各班组织积极开展主题教育和系列教育活动,促进师生文明行为的养成。
3、学科德育渗透: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加强教学研究,各学科教学要
实现德育目标和知识目标相统一,能力培养与习惯养成相并重。
4、校园文化影响:注重发挥隐性教育因素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真正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一草一木都能育人。
5、家校互动协管: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与联系,让他们认识到学校开展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与配合。
五、实施步骤与措施
第一阶段:“知”(2010.10.28-10.29)
本阶段为组织发动阶段。通过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校纪班规,学校行为习惯要求等,明确行为规范的内容,让学生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做,怎样做。
1.成立七年级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健全制度,建立网络,科学规划,真正把对学生养成教育的每一项要求落到实处。
组长:刘齐齐
副组长:吴法仁、艾六平、方 俊、成员:罗 丹、姜 文、李杰雄、张仔刚、七年级任课老师
包班情况:
104班: 小 组长:罗 丹
督查领导:艾六平、方在中
组员:吴荷花、危思敏
105班: 小 组长:姜 文
督查领导:张仔刚、吴渡春
组员:刘 芬、方 俊
106班: 小 组长:李杰雄
督查领导:刘齐齐、吴法仁
组员:郑了华、唐 璇
2.组织七年级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于11月初进行闭卷考试和随机抽查,让学生明确并牢记守则和规范的要求。考试未及格的学生需到政教处学习。所有学生均参与随机抽查。
3.各班进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认知情况问卷调查,让学生自查自纠,在广泛
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本班养成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方案要有针对性,有明确的阶段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成立班级督查小组,切合实际,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4.针对学校实际,政教处对学生的仪容仪表、作息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等日常行为提出具体的要求,各班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并落实。
5.学校开展养成教育讲座,由吴法仁主任、艾六平主任、方俊老师主讲;各班开展“告别陋习,争创文明”、“养成好习惯,受益我终身”、“小习惯成就大未来”等主题班会或其他形式生动的教育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第二阶段:“行” 与“督”(2010.11.1-2010.11.5)
本阶段为执行与检查落实阶段。学生在明确良好习惯要求的基础上,贯彻落实,自理自律,养成好习惯终身受益。同时进行学校专项检查督促帮助学生坚定的道德意志,督促学生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日积月累、反复训练、循序渐进的过程。根据行为习惯的养成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把行为规范逐条分解,具体落实,循环往复,巩固习惯养成。专项养成教育内容及检查督促办法如下:
主题一:严格守纪,按时作息
要求:升旗、早操按时到操场;按时上课,杜绝迟到、早退、旷课现象;午、晚休及时回宿舍,按时关灯,安静就寝。
检查督促部门:包班领导与老师、各班学生督查小组。
检查方法:在学校大门、校运动场门口、教学楼楼梯口、宿舍区专人检查主题二::注重仪表、礼貌待人
要求:在校期间一律仪表大方,不戴耳环首饰、不留怪异发型、不染发,在教学区及公共场所不穿拖鞋;使用礼貌用语,见到师长朋友,礼貌问好;升旗时面向国旗行注目礼,不随意走动,不看书报;集会时,不讲话,不看书报,离开会场时保持会场干净。
检查督促部门:包班领导与老师、各班学生督查小组。
检查方法:各班督查小组每天自查,学校随机抽取检查各班级学生
主题三:遵规守纪,勤奋学习
要求:按时到校,不迟到、早退或旷课;下午及晚自习课安静学习,不玩手机mp3,不随意走动;讨论问题尽量小声不影响他人;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按时完成作业,考试不作弊。
检查督促部门:包班领导与老师、各班学生督查小组。
检查方法:学校随机检查各班级学生;
主题四:讲究卫生,遵守公德
要求:各班做好教室、寝室卫生,清理垃圾死角,保持室内外整洁,美化生活学习环境;爱惜粮食,节约水电;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和交通秩序。
检查督促部门:包班领导与老师、各班学生督查小组。
检查方法:逐班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主题五:孝敬父母,感恩社会
要求:各班召开感恩教育主题班会;各班进行为父母、师长做一件事以示感恩的活动;要求学生尊重父母的意愿和教导,讲道理,不任性,不顶撞;体贴父母长辈,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待客热情,主动关心帮助有困难的人。
检查督促部门:包班领导与老师、各班学生督查小组。
检查方法:逐个检查各班开展感恩教育的情况;通过学生、家长的访谈了解感恩活动的开展情况与效果
检查督促的要求:
1.值日制度全面检查:值日人员由领导、教师、学生组成,负责检查每天对各班的文明礼仪、纪律、卫生、两操、就餐、就寝等情况进行督查和评比,值日人员要认真做好每天的检查、评比,一周的小结总评等工作。
2.专人专项检查:根据养成教育的重点,政教处组织有关部门人员及团委学生会干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教育、整改。
3.学生自查互纠:各班在班级内进行形式活泼的行为习惯主题剧表演、主题班会等,促使学生进行自我检查,互评互助,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自觉性,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4.畅通反馈渠道,加强检查指导。领导小组要加强与班主任的联系,班主任
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通过班主任例会汇报、学生、家访、调查问卷等途径,及时发现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工作偏差,调整策略,使养成教育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5.注重阶段总结。通过学生座谈、访谈,班主任汇报、检查评比的形式针对每一类教育内容做好阶段性及专项总结。通过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推广先进工作经验,确保养成教育工作的深入有效的进行。
第三阶段:“评”(2010.11.8 – 2010.11.9)
本阶段是总结评比阶段。采用专项评比与全面评比相结合的方式,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总结表彰,弘扬先进,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做好交流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共同促进养成教育的发展不断完善工作方法,为今后的养成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1.考核评比。
(1)根据各阶段的教育主题,各班评出本班五星各3名,即“文明之星”、“守纪之星”、“环保之星”、“勤学之星”、“孝敬之星”,通报表彰奖励。
(2)在年级范围评出文明班级,十佳文明标兵,并给予奖励。
2.总结表彰。本学期养成教育结束后,每个学生写一份收获体会交班主任,班主任要及时写出本班活动的书面总结(总结材料应有具体数据、典型事例及效果反映,包括文明养成教育的基本情况、主要成绩、成功经验、办法措施、存在不足等),政教处写出全校活动的书面总结,然后召开全校大会,总结表彰文明养成教育活动中的先进集体和个人。
3.交流提高。开展养成教育经验交流会,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共同促进养成教育的发展不断完善工作方法,为今后的养成教育工作奠定基础。
龙门中学七年级组
2010年10月26日
第三篇: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成果报告
校级教育科研课题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
成果
报
告
我校于2016年9月开始实施“九义学校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模式”研究,该课题于2006年141月被批准为阳平镇普教科项目。经过半年的实践研究,本课题已经完成方案中提出的研究任务,现报告如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我校是一所农村初级中学,办学条件相对较差。留守儿童较多,学生行为习惯较差。现象一:校园卫生保持差。
每天下午放学后,学生打扫卫生应该说比较彻底,但是到了第二天,学生一上学,果皮纸屑,小吃口袋,随处乱扔。超过40%的学生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不讲公共卫生。到上午课间操过后,校园便是垃圾随处可见。教师会,学生朝会,几乎次次讲校园卫生,但收效甚微。
现象二:课间疯打严重。
学生课间你追我打的现象严重,尤其在做操和集会时,在楼道中,学生上下逆向运动,造成拥挤、碰撞、碰伤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
现象三:部分学生有抽烟,打牌赌博的恶习。
在学校隐蔽的角落,在学生寝室,偶有学生抽烟,甚至打牌赌博。现象四:学生见了老师不问好,同学之间经常讲粗话甚至脏话。
学生见了老师尤其是没有教自己的老师不主动问好,部分男生常讲粗话甚至脏话。看到以上现象,作为学校的教师和管理者,我们感到十分忧虑。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如何改革现行教育的不力呢?
以上问题的存在,说明了我们的养成教育工作不到位,教育措施不得力。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没有形成。
针对学生们存在的问题,我们确立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工作思路:订制度,重落实;明责任,重监督;看过程,重实效。标本兼治,从根本上转变学风校风,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氛围。
经过以上的观察与分析,我们提出了本课题加以研究,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能探索出一套切实有效的方法模式出来,并通过研究,制定一套适合本校的学生管理制度来。
二、主导思想
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是思想品德培养的最重要目的,它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只有认识而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不完全的教育,正如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行为教育虽然不是学校教育的全部,但却是学校教育中最“实”的部分。正如有的教育专家说:看一个学校教育如何,只要看看学生的行为习惯就基本知道学校的情况。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1~9年级的学生,研究内容是各年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要达到的标准什么,通过怎样的措施加以落实,达到的效果如何。通过三年的研究,达到下列的目标:
1.制定针对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段学生的学习习惯、文明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培养目标。
2.建立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监督、检查与反馈机制。3.建立一套适合我校的可操作性强的学生行为习惯管理制度。
三、主要成果 ※认识性成果
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我们作了以下几点思考:在中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心内容,是形成良好校风、学风的关键。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是学生从事其他活动的重要前提,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则是优良品德形成的标志。因此,在中小学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一)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基本原则 1.注重实践的原则
养成教育是非常注重实践的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基本道德,不仅是要让他们明理,而且要重在导行,引导学生从尊师爱幼、乐于助人、刻苦学习、不怕困难、勤俭节约等做起,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做人,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边学边做,达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2.因人制宜的原则
养成教育是非常复杂的教育,不尽涉及到每个学生各个体,还涉及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各个方面,由于社会情况非常复杂,客观环境千变万化,学生的心理、生理、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家庭状况等千差万别,而国家和社会对下一代道德品质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所以,养成教育的方法也因人而异,要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求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3.正面教育为主的原则
伦理道德的核心是讲是非、辨正恶。正面教育就是从提高道德认识入手,摆事实、讲道理,循循善诱、以理服人。特别是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要注意引导疏通、正面说明。青少年可塑性强,要善于抓住教育的有力时机,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让真、善、美在他们的心中牢牢扎根。
4.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针对这一现实,道德教育必须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因为社会经济形态的不同,必然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道德水准,人们的道德水准不可能超越现阶段社会经济水平和人们的思想实际;另一方面,道德教育也不能停留在一般人的思想觉悟水平上,应该本着从实际出发,面向未来,逐步提高。
(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途经 1.加强实践锻炼
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最简要的方法就是将道德教育与现实教育结合起来。如要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良好品德,可以开展“今天我当家”、“记住父母的生日”等实践教育活动,让学生跟着父母做家务,既体验了生活,又体会到做父母的艰辛,培养了他们的自理能力和关心他人的良好品德。使他们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达到道德品质上追求高尚,让父母放心;在生活上,学会自主,让父母少操心;在学习上刻苦努力,让父母称心。这样将孝敬父母教育落实到具体活动之中,既加强了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又增强了道德教育的针对性,从而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通过榜样感召
中小学生具有善于模仿,可朔性强,富于幻想,主动活泼,追求高尚道德的特点。我们应充分运用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他们。科学家、革命领袖、英雄模范人物事迹能有效地激励青少年学生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祖国的昌盛、人民的富裕贡献自己的一切。五六十年代作为传统思想教育重要标志的“榜样教育”曾经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保尔、刘胡兰等英雄人物曾影响了整代人的精神风貌。教育榜样之所以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其重要的理论原因就是榜样与偶像的完整结合与和协统一。通过评选校园文明之星学习之星的评选活动,让学生感知榜样就在身边,同时也促进了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
3.加强教师以身作则教育
在学校里,教师每天都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教师的形象在学生的心目中,便被无形的夸大,以为教师讲的、做的都是对的。因此,教师不但要用真理去激励学生,而且要 用自身人格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受到熏陶和教育,全体教师要以身作则,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首先做到。如要求学生爱护校园卫生不乱扔垃圾,作为教师自己就应该首先做到。这无声的语言,事实最有说服力的,他将对学生的道德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
4.充分发挥家庭与社会的育人作用
学生日常行为的影响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使学生各方面都得到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单靠学校的力量使不够的,还需要家庭和社会诸方面的配合,才能奏效。学校定期召开了家长会,及时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情况,逐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同时还要与社会各个部门如社区、派出所等建立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社会上的各种表现。根据具体情况认真分析,做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同步性。
5.加强检查评比工作
学校建立健全值周检查和班级评比考核制度,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监督、检查、记载,对全校学生日常行为进行检查评比并定期通报、讲评,增大学生参与管理的机会,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能力。
6.充分发挥班级集体的教育功能
一个班级班风的好坏,集体意识的强弱,道德水准的高低,对集体中每一个成员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影响极大。班级集体如果形成一种高尚的道德风貌,较高的思想境界,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学生在这个集体中就会受到强烈的感染,无形的鞭策和制约,必然会培养出团结互助、关心他人、严肃认真、奋发向上、品格高尚的学生。所以,班主任要把培养良好的班风作为班级工作的重点,认真实施。7.不断加强班主任工作的力度
学校的基本教学单位是班级,学生很多良好的日常行为都是通过班主任的教学和班级集体的影响而形成。因此,学校必须抓好班主任这一环节,培养建立一支过硬的班主任队伍。为此,我校德育处定期开展了班队会展示和班主任培训及经验交流活动,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在评优选先等方面优先考虑班主任,提高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
(三)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注重过程,确保落实
1.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一是每班制作宣传标语,将学校校训、培养目标等内容书写其上,时时警示学生;二是每周将学校工作重点写在教学楼下;三是更新文化阅览橱窗,同时展出多种报纸;四是我校组建校园广播站,开辟校园新闻、学生生活、好人好事、英语角等专栏播音,使学生道德品质和思想情操方面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使学生达到对自身行为进行自我抑制和约束。
2.加大自我教育力度,利用团队活动、班会、主题班会等活动形式,组织学生开展各种专题演讲会、讨论会、辩论会,提高学生思想认识,矫正其不良习惯。
3.利用每周星期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的演讲和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说理教育,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始终不脱离学校要求。
4.以课间操为突破口,加强学生的纪律教育。
5.以活动为载体,如江北学校校园科技艺术节,12.9爱国主义歌咏比赛,演讲赛等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操作性成果
学习习惯:上课专心听讲,勤于思考,积极参加讨论,善于自主、合作、交流学习;认真预习,复习,主动学习;考试不作弊;阅读有益的课外书籍;按时认真完成作业,不照抄作业,书写工整。
文明习惯:使用礼貌用语,不讲脏话,不骂人,不打架,不赌博;诚实守信,言行一致;尊重教职工,见面行礼或主动问好;不以大欺小,不欺侮同学,发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评;抵制不良诱惑,不做有损人格的事;爱护公共设施,不损坏公物。
生活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情趣健康,不看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的书刊,音像制品等;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珍爱生命,不吸烟,不喝酒,不吸毒;不进电子游戏室,不进营业性网吧;穿戴整洁,朴素大方。
四、主要效果
(一)学生在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中得到发展。
良好的行为习惯来自于学生对行为的正确认识。我们要让学生知道那些是对的那些是错的,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作为他们行为的准则。为此,我们编写了《江北学校学生文明习惯倡导誓词》,班级规范《三字经》等,让学生在每周一的朝会上学习,在班会课上学习。将行为规范改编成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让行为规范深入学生心中,落实于行动。
(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促进了教师教育方式的改变 1.促使教师提高自身在文明习惯上的要求。
教师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身更要以身作则,学生得到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师对自己的要求,正所谓教学相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促进我校某些教师改变以往乱烟头,随地吐痰的习惯,说话时注意自己的用语要文明。
2.促使教师更加关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由于我校加强了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在教师广泛宣传,达成共识。促 使教师改变以往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教育而忽略了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让各年级的教师明白各年级学生应达到的培养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将要求融入教学中。
(三)校园面貌得以改善 1.校园卫生状况得以改观。
乱扔垃圾的现象在校园中很少看到,校园清洁保持较好,人人讲卫生。《江北学校德育处关于加强清洁卫生监管的办法》较好地解决了如乱扔、乱倒垃圾现象,形成学校的师生人人是监督者,人人是被监督者的局面,促使各班班主任加强了对学生的教育和监管。
2.全校集会及课间操、打饭做到秩序井然。
在全校集会和课间操时由于各楼道口有值周老师的指挥,学生能做到有序地集会和做操,中午学生养成了排队打饭的习惯。
3.学生的文明习惯逐渐养成。
很多同学通过文明习惯养成教育,见到老师开始主动问好,能与同学和睦相处。不说脏话粗话。在每周大朝会都要求全校学生背诵江北学校文明誓词:我一定要遵守校规校纪,做一名文明守纪的中小学生。为此,我要做到三别:向粗鲁 告别向陋习告别;向坏事告别。做到四带: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心带给长辈;把谦让带给社会。做到五无:地面无痰迹;校园无纸片;课桌 无刻划;墙壁无脚印;出口无脏话。让我们一起为构建文明和谐的江北学校而努力!学生在背诵誓词的过程中,逐渐将规范进行内化,并落实于行动。
五、认识与探讨
1.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校师生的长期坚持,并为之而作出巨大努力。
2.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3.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是教育的主体,但也要需要家庭、社会的积极参与。
4.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不是一件易事,需要反复抓,抓反复。5.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没有最好的模式,只有更好的模式。
2016-11-25
第四篇: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
德育课题实施方案
泽家镇九年制学校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几十年来,我们国家一直都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其投入和声势比起世界大多数国家来说,都是毫不逊色的。但是,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诚如一些批评家指出的那样,除了口号式的说教之外,实际效果之差同样是惊人的。譬如,在诚实守信方面、在遵守公共规则方面等,国人的表现和形象确实差强人意,甚至在国际上出现了某种道德危机。从教育上看,究其原因,主要是违背了道德教育的基本规律,脱离青少年实际,追求“高、大、全”的德育,不从日常生活细节开始,忽视了基本良好习惯的培养。“万丈高楼平地起”,整个社会道德大厦的构筑是建立在全体公民的日常行为习惯之上,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全社会道德大厦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作用。
而且,近年来,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水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追求和丰富的社会信息来源,也大大促进了少年儿童的智力发育。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学生良好品行的重要前提。代教育理论认为:行为的不断重复与不断训练,就形成动力定型,它能促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按照一定方式行事。因此,实施《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对于我们学校而言,这个问题尤其重要。
我校大部分家长外出打工、经商,孩子由年长的爷爷、婆婆、外公、外婆管理,与孩子的隔代教育,与学校管理的脱节,造成了家庭教育环境差,家长缺乏教育方法,子女无人管教的现象相当严重。另外,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非打则骂;有的家长则对孩子过分溺爱,听之任之,认为长大能挣大钱即可;有的家长不遵循子女身心发展规律,放松品德教育,导致其子女在思想行为习惯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调查发现,我校学生共1384人,其中家长外出打工由长辈或亲戚看管的有450人。因此,我校学生在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学生学习习惯差,课堂常规不规范;吃零食现象尤其严重,校园垃圾随处可见;学生脏话频出、打人骂人司空见惯;自私自利,漠不关心„„因此,如何加强对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训练,尽快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不仅关系到我校的健康的良性发展,关系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关系到甘河镇的整个精神文明建设。所以,我们认为,对小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是当前小学德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德育科研的主要目标:
1.在实践中,培养小学生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一些良好的做人基本习惯、做事基本习惯和学习基本习惯;
2.初步探究小学生基本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教育对策;
3.通过研究,提出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措施,做到
良好习惯培养和不良习惯矫正相结合,为教育教学实际和家庭教育服务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小学阶段是人的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人的行为习惯是通过训练、强化形成的。要通过示范、实践、榜样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培养训练,做到“知、情、意、行”的相对统一,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泽家镇九年制学校学生行为习惯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及不良习惯矫正的策略。
(1)遵规守纪教育:要重点抓好班规、班纪、校规、校纪和基本社会法规两方面的教育。
(2)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与学习态度相关的习惯,与学习过程相关的习惯,与能力相关的习惯等内容。
(3)礼仪教育:要提出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的学校礼仪、家庭礼仪、社会礼仪、着装礼仪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4)劳动教育:学校要研究制定学生自我服务、家务劳动以及公益劳动等方面的实践要求。
(5)安全和自我保护方面:包括交通安全、活动安全、用电安全、消防安全以及其他自我保护方面的养成教育。
(6)卫生和生活习惯:重点规范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卫生习惯。
四、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及预计的研究突破
从已有研究看,学者们往往将习惯与人格的研究置于儿童道德研究之中。就国内外情况看,在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关于儿童道德研究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在国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相当成熟,产生了一些影响广泛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一般都注重儿童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研究,而忽视行为习惯的研究。如瑞士学者皮亚杰(JEAN PIAGET)提出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详细研究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和形成)和柯尔伯格(L.KOHLBERG)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皮亚杰的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研究),着重研究了儿童道德认知问题。再如精神分析学派关于儿童焦虑和移情作用的研究,以及前苏联心理学家关于儿童羞愧感的研究,则着重研究了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问题。
这些已有研究基本侧重于儿童道德发展和形成的一般理论研究方面,对儿童具体道德行为养成的研究还有待深入。总的来说,对儿童道德发展和形成过程中“行”的研究比较少,注重了“知、情、意”这几方面的研究。但是,“知、情、意、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过程,而“知、情、意”最终都要落实在“行”上。
本课题拟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具体策略做进一步研究,来探索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原理、方法和途径,改善学生的道德面貌,为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供一些新观念、新思想、新方法等。
五、研究对象
学校一至六年级学生。
六、研究方法
主要采取调查法、实验法、文献研究法。
七、课题主要研究阶段与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两年,分三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为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该阶段主要工作包括:进行课题研究设计,收集相关文献资料,组建研究队伍,培训研究人员等。
第二阶段为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广泛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研究制定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对研究内容进行研究。每学月制定相应的研究目的、内容、计划、方法等。针对研究中出现的新情况,及时调整研究方案。其间,注重各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同时,通过各种手段方法,检测成果,写出阶段性分析报告。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3年1月——2013年6月)
整理总结研究成果,完善过程资料,撰写结题研究报告,验证和推广阶段本课题研究成果。
八、本课题组分工
1、进行课题研究设计,收集相关文献资料,组建研究队伍,培训研究人员等。
2、进行问卷设计和分析,完成“小学生行为习惯的调查与
分析”子课题,课题研究的阶段总结。
3、完成“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预防与矫治”子课题。完成“在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子课题。完成“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子课题。完成“家校教育配合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初步研究”子课题。从家庭教育(良好家庭教育环境构建)、社区教育(良好社区教育环境构建)和学校教育(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方法、教育过程、学科渗透、心理辅导等方面)三个方面展开教育实验研究,进行教育实验设计、教育实验实施、实验结果统计分析和实验报告撰写。
4、论文集编辑、课题研究报告、课题研究总结撰写。
5、理论学习指导、课题的设计、科研情报搜集。
九、本课题最终研究成果形式
1、形成一套“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论文集。
2、形成一套《关于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预防与矫治》的校本教材,供家长和教师使用。
第五篇:“学生良好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月”活动方案
“学生良好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月”活动
方案
“教育就是养成良好习惯”,好习惯铸就好人生。为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引深学生日常行为养成教育工作,遵照晋中市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会议精神以及市教育局《关于整体构建中小学序列化德育体系的意见》,特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进一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提高自律能力和文明素养,提升思想道德水准,奠基美好幸福人生。
二、主要内容
(一)遵守校纪校规,执行好“学生一日常规”。按时作息,不迟到早退,不无故旷课。
(二)养成文明礼仪习惯,特别是待人接物的习惯。不在校园、教室、楼 道、宿舍、操场推打喊叫。
(三)养成健体习惯,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走好路、站好队、做好操、跑好步。
(四)养成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不从教室或宿舍的窗 户往外扔撒任何东西。搞好个人卫生和按时清扫好教室、楼道、卫生区和学生宿舍的卫生。
(五)养成勤俭朴素习惯。不攀比,不浪费,不乱花钱,不吃零食。
(六)穿戴整洁,朴素大方,不烫发,不化妆,不佩戴首饰,男生不留长发,女生不穿高跟鞋。
(七)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特别是自主预习的习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共处,终身学习。
(八)养成阅读习惯,特别是在阅读中思考的习惯。每天坚持阅读一小时,懂得“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九)养成写作习惯,特别是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学会观察周围生活,在积累中思考,在感悟中成长和进步。
(十)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特别是会做家务的习惯。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珍惜劳动成果,提高责任意识。
(十一)住校生午休、晚睡时间不在宿舍住宿时,要写好请假条向班主任请假,班主任批准并签字后,学生将请假条交给宿舍管理员并登记后方可离开。
(十二)提高安全意识,不去不安全的地方活动或玩耍。
(十三)提倡低碳生活,树立绿色环保理念。
(十四)遵守网络道德和安全规定,不浏览、不制作、不传播不良信息,慎交网友,不进入营业性网吧。
三、活动程序
(一)活动月启动仪式。团委会和学生会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
(二)各班根据活动方案对学生进行认真动员,并根据班级实际,组织学生共同讨论制定出本班的管理制度,并付诸实施。
(三)在班主任的组织领导下,学生自查自纠。年级组检查、反馈并及时指导。
(四)政教处、团委会、学生会组织学生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活动。
(五)评比、总结、表彰。
四、活动要求
(一)各年级组、班主任按照活动方案要认真组织和落实。
(二)各班主任老师在活动月期间,要进一步深入到学生中,做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工作,并指导学生搞好活动,纠正自己不良的日常行为习惯。
(三)各年级组要认真跟踪、检查、登记本年级各班在此次活动月中的活动情况,对做得好的班级、班主任和学生个人,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存在问题的及时加以指导。活动月结束时,年级组要拿出评比结果。(班级排出名次,个人写出班级和姓名)年级组评比结果占学校总评的60%,学校检查评比结果占总评的40%。最终评比结果将在年级组学生大会上公布表彰。
(四)学生会、值周班级要认真负责,做好对全体学生日常行为的监督、检查、登记和公布。
(五)政教处、团委会、年级组要对整个活动全程参与、组织实施、督导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