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
实施方案
福田小学
课题组
(2002、12)
一、问题的提出:
良好习惯是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行为基础,是学生思想认识、道德行为、内心情感等的外在表现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一代新人最应具备的人格品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在谈到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时明确指出:“小学从行为习惯入手,重点进行社会主义公德教育,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基础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均把培养学生具备良好习惯作为课程目标鲜明地提了出来。“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字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在“阶段目标”中,还分别提出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主动识字的习惯”、“默读习惯”、“勤观察的习惯"、“读书看报的习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也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凝问难和独立思考的习惯”等等。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抓好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就是抓住了小学思想道德教育的关键,抓住了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的根本,也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良好习惯是学生科学、规范并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要使学生形 成科学、规范并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必须加强养成教育。我们认为,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从课程校本化的视野,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作为校本课程加以研究,加以凸显,运用课程理论,结合学校实际发挥学校潜在的资源优势,探索学校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中如何落实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途径、形式、方法和规律,将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与课程改革有机结合,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校本课程,是学校顺应时代要求、开展课程改革、促进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学校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课程实施目标:
1、通过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培养学生具备 自好的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2、运用课程理论,探索在小学阶段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校本课程的途径、形式、方法和规律,通过探索、总结、提炼,形成 独具特色的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校本课程体系。
3、积累和汇集实施课程的精典案例、课例、学例、范本以及各 种多媒体课件、录像、录音、图片等信息资料,物化校本课程研究成 果,形成学校系统规范的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的可供借鉴 和运用的资料系列,并产生经验性思考的理论文章、评价体系和经验 总结系列文章。
三、课程内容:
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法规 和文件所提出的要求,根据素质教育关于人才培养以及国家课程目标 所提要求,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遵循学生年龄 特征和认识事物的规律,按低、中、高年级及各学科教学的内容,分 别列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以下具体内容:
(一)低年段(一二年级):
1、按时作息
2、见到老师行礼问好
3、上课认真听讲
4、积极举手发言
5、遵守课堂纪律
6、作业按时完成
7、课间玩正当游戏
8、学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9、轻声慢步过走廊
10、不乱丢果皮纸屑
11、养成用眼“三个一”习惯
12、养成爱卫生“六勤”习惯
(二)、中年段(三四年级):
1、认真有礼貌地听人讲话;
2、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具;
3、课堂内主动学习、自觉钻研;
4、积极参加小组合作学习;
5、自觉预习功课;
6、认真完成作业;
7、主动进行课外阅读;
8、学会谦让;
9、爱护桌椅;
10、积极锻炼身体;
11、不打人,不骂人;
12、自己的事自己做
(三)、高年段(五六年级)
1、严于责已,宽于待人
2、团结同学,珍惜友谊
3、珍惜时间
4、刻苦学习
5、学会思考,大胆质疑
6、自觉预习、及时复习功课
7、学会和小组同学共同探究
8、今日事今日毕
9、做班集体的小主人
10、孝敬父母
11、遵守社会公德
12、发挥特长,成功自我
(四)、各学科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各种良好习惯的培养内容。
四、课程实施:
(一)、课程实施的原则:
1、遵循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的原则:
课程实施应遵循低、中、高三个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惟 特点,注重内容的形象具体,形式的富于变化,表述语言的通俗生动、避免空洞说教。
2、以事明理的原则:
课程实施过程应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精选具体生动的事例、图片、学生生活中的故事等,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让学生明白道理。
3、行为训练原则:
良好习惯是一种科学、规范、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要使学生具备良好习惯,就必须反复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行为训练。
4、行为规范提示原则:
每一种良好习惯都有其相应的行为规范。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应根据习惯的培养要求,为学生提示行为的规范以指导学生按规范去进行行为实践活动。
5、综合训练原则:
除利用班会、队会、开设专门的习惯养成教育课程外,思品、心理健康教育、语文、数学、英语等各科教学都要渗透良好习惯的养 成教育。学校大队部及行政值日检查、德育活动等也要将良好习惯养 成教育作为重要内容给予落实,形成全校对学生开展良好习惯综合训 练的良好氛围,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二)、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及形式
1、开设专门的习惯养成教育训练课,每周一次。利用班会、队会或早读、自习时间,由班主任组织实施,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2、各学科渗透习惯的养成教育。每一位任课教师都要将学生良 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重翠的教育教学任务,落实至怕己的教学过程 中。每个教师在拟定教学计划、备课、教学、检查和考评学生时,应 将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重要内容予以安排和落实,使学科教学成 为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主要途径。
3、专题教育活动。班级或全校根据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情况的实 际,开展良好习惯的专题教育活动。活动前拟定计划,确立目标,安 排一段时间,有始有终地对学生进行专项的良好习惯的培养和教育,务必取得良好效果。
4、良好良惯的养成教育主要由班主任和辅导员根据学校要求具体在班集中组织实施。要将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作为班会、队会活动的主要内容落实。班主任要制定相应的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计划。在班级管理中,采取多种形式,举行主题教育、树立具有良好习惯的好学生榜样、开展“良好习惯之星”的评比活动、举办良好习惯养成的经验交流会等等,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在班级管理中落实。
5、学校教导处对全校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进行全面的 管理。在校长领导下,要切实拟定好每学期的课程计划,选定课程内 容、安排课时,开尽检查,组织考评,进行总结,搜集和整理好相关 资料、把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情况的考评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水平评 价的重要内容,进入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学业水平的期未和年度的成绩 记载册,并通知学生和家长。
6、学校大队部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发挥少先队工作的特点,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各种活动,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墙报、学生值日 检查、国旗下讲话,纪律卫生红旗评比、中队、小队主题队会等对良 好习惯养成教育进行宣传、检查、评比、表彰,促进良好习惯养成教 育校本课程的落实,也形成学校少先队工作的特色。
7、学校成立“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信息技术制作小组”,自校长任组长,主管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处、教科室、大队部负责 人和电教教师为组员,负责制作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所需要的 Ⅲ象生动的课件、照片、图片、录音、录像等信息读物。形成学校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的生动载体,以促进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 课程的有效开展。
8、将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与学校艺术教育有机结合,采用歌曲演 唱、舞蹈、小品、话剧表演、器乐演奏以及绘画、书法等形式,将良 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形象化,使学生受到生动具体的养成教育。
9、每位教师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考试评价学生、开展教学总结的过程中,都要把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作为不可缺少的内容予以落实,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之中。
(三)、课程实施的保障措施:
1、学校成立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领导小组。黎敏成校长 为组长,苏慧贤、李志刚副校长为副组长,教导处、教科室、总务处、大队部负责人及学科组长为组员,加强对学校校本课程的领导,及时 研究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排除困难,保证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的顺利实施。
2、建立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的教研制度。每周二下午第 二书课后为教研活动时间。学校每周工作安排、每学期工作计划,都 要安排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研究内容,安排负责研究的人员,确立研究的重点,提出研究的要求,进行研究记载,开展研究情况的 总结,以形成研究制度,提高研究水平。
3、定期召开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实施的经验交流会、通 报会、专家评议会、现场会、总结会,使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 的实施不断深化。
4、认真选择和确立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课程实施样本班。加强样 本班的课程实施的研究探索工作,力争产生出良好的效果和经验,充 分发挥样本班的典型示范带头作用。
5、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来校进行学术讲座、开展指导。聘请有 关的专家为指导教师和学术顾问,经常请导师和学术顾问来校指导校 本课程的试验研究工作,确保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实施工作沿 着健康道路发展。
6、组织好样本班教师的学习、培训工作,确保样本班教师的时 间,为样本班教师提供一定的条件让样本班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校本 课程的研究之中,促使样本班教师多出成果。
7、及时搜集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实施的各种资料,开展 各种调查问卷,实事求是地收集对比数据,建立起规范的档案管理制 度,形成学校校本课程的系列档案资料。
8、加强校本课程实施过程的管理工作,认真对学生良好习惯养 成情况开展日常的检查、记载、评价、公布、总结和表彰工作,将学 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落实到学校每日工作的常规管理之中,使校本课 程实施工作具体化。
9、注意发动家长参与到校本课程实施工作之中来,努力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定期召开家长会交流情况,使家长和家庭成为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力量。
10、确保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经费、购置必备的资料与设备、以促进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深入实施。
(四)、课程实施阶段与工作进程:
1、准备阶段(2002年11月至2003年3月)
(1)搜集并学习有关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的理论与信息资料。
(2)严查和分析学校校情、根据实际确立校本课程的重点内容。(3)开展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的研究会。(4)编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2、重点实施阶段(2003年4月至2003年11月)
(1)召开全校教职工大会,宣讲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实施 方案,进行宣传动员;
(2)选择和确立样本班。每个年级一个,在样本班,按实施方 案重点开展研究探讨工作;
(3)编拟低、中、高年级良好习惯养成教育纲要,提出各年段 课程实施的具体要求;
(5)各学科教师根据课程实施方案和年段实施要求,结合教材编拟“学期学科渗透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一览表”。
(6)开展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信息技术课件的制作工作,形成校本课程信息技术课件系列。
(7)召开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实施经验交流会,邀请专 家、学者来校开展阶段性研究和评价工作。
(8)编印“学生良好习惯行为养成水平评价标准”、开展学生良 好行为习惯养成水平的评价活动。
3、总结鉴定阶段(2003年11月至2004年3月)·
(1)对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情况进行全面的考评和总结,提出关于学校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水平评价报告;
(2)编撰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信息技术课件、图片、录音、录像等系列成品;
(3)撰写“良好习惯养成教育校本课程研究报告”;
(4)布置进行重复研究的新一轮实施计划。
五、课程评价
1、根据编印的“学生良好习惯行为养成水平评价标准”,采取过 程评价、自我评价、考核评价等多种方法,对学生良好习惯的行为养成水平进行评价,并把评价结果纳入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的过程,作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水平的重要参数。
2、对整个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研究的全过程,采 取专家、学者、同行及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和教育局领导几结合的形式开展认真的评价。
第二篇:第二阶段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在日常教学中发现有些小学生的课桌抽屉内物品的摆放凌乱,无序,寻找某件物品时弄的“翻箱倒柜”,还经常不清楚自己的东西到哪里去了。班内课桌椅的摆放也有点横七竖八,不雅观,特别是上体育课期间或到其他教室上课期间。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为了让学生学会整理物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特提出“学生抽屉内物品的摆放和课桌椅板凳的摆放”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二、指导思想
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是经过反复训练而养成的语言、行为、思维等生活方式,它是人头脑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从心理上说,行为一旦变成了习惯,就会成为人的一种需要。
三、教育目标
培养学生基本的良好行为习惯,主要包括抽屉内物品摆放有序的习惯、课桌椅板凳摆放有序的习惯;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自我教育能力,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使广大学生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掌握物品摆放的科学方法,养成做事讲究条理的习惯。
四、实施途径
班主任利用班会课时间教育学生掌握科学的物品摆放方法,并进行指导示范;利用课前、课间或放学几分钟时间对学生的物品摆放进行监督指导,专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五、统一要求
1、抽屉内物品摆放要做到有序、实用,能根据要求随时拿出相应物品。
2、桌布干净、整洁,无烂洞,人离开后把物品收拾干净。
2、桌椅板凳要做到横成行,竖成列,人离开后板凳放桌下(或班级统一放桌上)。
六、工作措施
1、学校德育处成立文明行为习惯互助岗,监督全校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各班成立学生自律队,课间在值周区域内执勤,及时纠正监督本班学生的不良行为。
2、每天课间、中午和下午放学前5—10分钟,由班委向班主任进行汇报,班主任及时总结批评。
3、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与班主任工作评估挂钩。
4、常抓不懈,建立长效评比机制。学生行为的养成不是在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因此学校高度重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工作,把养成教育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各班也建立相应的评价激励办法。
5、综合考评,评出达标班级,颁发荣誉证书。
七、活动安排
5月12日——17日为教育活动周。
5月18日——21日为成果巩固周。
5月24日全面达标日。届时组织评委进行达标验收抽屉内物品摆放,办法随机。课桌椅摆放将利用25——28日进行抽查,抽查一次不达标即视为不达标。
第三篇: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实施方案
明珠花园小学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指出:“我想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社会习惯,诸如热爱国家、关心他人的习惯,礼貌诚笃的习惯,虚心自强的习惯,阅读书写的习惯,勤劳操作的习惯,求实研索的习惯等等”。
“习惯若自然。”(《孔子家语》)良好习惯的养成,对学生将终生受益,而且裨益于社会;反之,坏习惯一旦形成,要改变它,则十分艰难,也会对社会带来破坏作用。习惯,在非智力因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然而,反顾学校的教育教学情况,对学生习惯的培育,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突出表现在: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不够——独生子女的“娇”、“骄”两气;自主研索的习惯缺少——要教师“牵”着走;一丝不苟的习惯不足;正确的书写习惯未养成——调查一年级新生不正确书写习惯的占50%,抽样调查3~5年级学生书写不规范的占45%;具有阅读课外书习惯的为数不多;高节奏、静齐快的习惯未形成。
究其原因,学校在矫正教育中往往是堵的多,疏导的少;说教批评的多,引导践行的少。正是基于上述认识,我们提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本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第一、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教育课程的研究与探讨。
第二、各学科教师进行课堂有效性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研究。
第三、如何通过行为习惯教育建立新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和新型班集体。
第四、如何利用主题活动、团队活动、校园环境等各个方面关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研究的目标
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基础,需要培养良好习惯的范围很广,根据本校情况和教育的需要,我校以学生行为规范为重点,以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生审美、学会自控、学会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目标,促进教师更关注学生身心成长、更关注学生课堂上的表现,更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逐渐使学生形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如举止文明、诚实守信、尊重他人、懂得感恩、按规则行动、自主读书、自主求索、多向思维,认真书写,会关心、会合作、会参与、会交往,能宽容、能理解,有同情心、有进取心等,达到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的要求。
三、理论导向
以叶圣陶的“习惯说”为理论构建。在叶老的教育观中,最具有个性和特色的就是“习惯说”,在他的论著中有50篇文章,从教学目标,从学生到教师等各方面精辟而又通俗地论述了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意义、内涵和方法”。其次,以素质教育、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内化”原理为指导。
四、研究的内容
(1)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及成因
(2)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教育内容、教育途径。
(3)小学生行为习惯的特点及教育对策。
(4)各学科如何以叶圣陶的“习惯说”为导向,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性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有机结合的研究。
(5)如何在班级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谐、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
五、课题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将综合运用行动研究、叙事研究、案例研究等多种教育科研的样式,文献法、调查、观察等多种研究最常用的技术。
本课题侧重于以行动研究法和教育经验总结法为主,采用整体实验和单因子实验相结合。每项研究在整体构思下,采用群众创造、实验班尝试、分步论证、总结、推广的方法。
六、实施步骤
本课题从2011年5月~2011年12月,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1年5月),课题启动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1)召开开题会议,正式启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验与研究。
(2)召开动员会议,营造“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验”的浓厚氛围。
(3)组织相关教师认真学习教育科研基本知识和关于养成教育的理论,对实验教师进行培训,实地观摩,促使教师明确习惯养成教育的意义、策略、方法、途径。
(4)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对学生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立实验目标制定实验方案。
(5)整合相关力量,以项目为核心,出台相关鼓励政策,形成良性运行的机制。
第二阶段(2011年6月~2011年10月),课题研究阶段
(1)召开课题研究小组会议,进一步明确课题的研究内容,做好研究小组成员内部分工,布置课题研究任务。
(2)实施行动研究方法,在教育实践中探寻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3)定期召开教师座谈会,进行阶段总结,修正实施方案围绕课题方案开展系列研究,每位实验教师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包括学生的亮点、教学中的亮点、班级管理中的亮点;发现自己的不足,以及改进的建议。
(4)各实验班级总结经验、操作技法向全校班级辐射。
(5)举办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成果展览会。
第三阶段(2011年11月~2011年12月),总结验收阶段。
对课题研究情况工作进行全面仔细的回顾,整理、总结,撰写研究报告;召开总结交流大会,总结疏理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交流推广。
七、课题组织
组长:林志文
组员:林亚妹、郑月仙、杨碧华、庄波、柯灼连、杨子英
第四篇: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我中心小学学生的文明素质,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依据《南五十家子学区中心校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为指导,遵循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特点,教育引导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和人格,努力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校素质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二、目标要求
通过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训练,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促进他们健全人格的发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他们智力发展;培养中小学生自强、自立、自我教育的能力,促进他们坚强意志品质的形成。
三、教育内容
1、遵规守纪习惯。遵守国家法律和校规校纪;遵守公共秩序,保护公共设施,爱护公共财物;遵守社会公德,购物、上车自觉排队。
2、文明礼仪习惯。举止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和小学生行为规范;尊敬他人,善待他人;谦恭礼让,注重礼节;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真诚相待。
3、卫生健康习惯。注重搞好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整洁;合理搭配营养,科学饮食;远离不良嗜好,远离毒品;爱护眼睛,坚持做眼保健操;控制体重,达到健康标准;具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遇到问题能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或学会倾诉。
4、锻炼身体习惯。热爱体育,崇尚运动,能够认识多种运动项目的价值;关注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将体育作为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认真上好体育课,做好间操;制定个人锻炼计划,通过不同形式坚持每天锻炼1小时;积极参加校内外体育活动,掌握两项以上运动技能;完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达到健康标准。
5、勤奋学习习惯。提前预习功课,善于发现问题,做好预习笔记;课堂认真听讲,主动思考,大胆质疑,积极回答问题,做好课堂练习;独立按时完成作业,做好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学会确立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
6、课外阅读习惯。坚持每天半小时课外阅读;坚持写读书笔记,认真写日记;每周诵记一名篇或好的段落,2—3条名言警句。
7、勤俭节约习惯。生活俭朴,不相互攀比,不盲目追求时尚;节约用水、用电,不浪费学习和生活用品,爱惜粮食。
8、自立自强习惯。每天自己整理食物、打扫房间卫生;上学前自己整理好书本、文具等物品;家长不在时,能够妥善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做事有计划、不拖沓,当天事情当天完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完成。
9、热爱劳动习惯。上好劳动课,经常参加学校集体劳动、家务劳动以及公益劳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及社区服务,主动服务社会。
10、诚实守信习惯。坦诚做事,以诚待人;言而有信,说到做到;不说谎话,不弄虚作假,考试不作弊;借东西要按期归还,损坏了要按价赔偿。
11、团结友爱习惯。同学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团结友爱,真诚相待;对单亲、父母离异学生、留守学生、身体有残疾的学生要真诚帮助;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评,冷静处理。
12、安全意识习惯。增强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掌握基本的安全常识;注重活动安全,课间不在楼道、校园追打;室外体育课、运动会要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范;注意交通安全,不座超员车、无证车辆,不在公路上玩耍,不在高速公路上走动;注意食品安全,不吃三无食品,不吃过期、变质食品;遇到危险时机智应付,及时拨打110、120急救。
13、写规范字、用普通话的习惯。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培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四、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长期工作,教体局成立专门组织机构,负责全县中小学生养成教育工程的组织协调和督促落实,基层学校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各校要从有利于学生成人、成才,有利于学生发展,有利于家庭和社会稳定的高度出发,认识搞好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长期性和重要性。要将养成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要认真研究养成教育的方式、方法,明确工作重点,制定有针对性、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坚持检查、督促、调研制度,定期听取工作汇报,推动养成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确保教育活动取得实效。
2、以活动为载体,注重教育效果。各校要经常开展人文性、开放性、时代性较强的主题教育。抓好新生入学教育,新生入学时,开展为期一周的养成教育训练,熟记各种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3月份,开展养成教育月活动,依据各校特点确定活动内容,制定活动计划。5月份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活动,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阵地作用,开展“做一个文明守纪的好学生”征文、“文明礼仪万人评”活动。利用“五一劳动节”、“全民健身日”等开展相应的热爱劳动、锻炼身体、节约用水、节约粮食等主题教育。
3、加强联系,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一是建立家校联系制度,通过召开家长会、学校开放日、家访等形式,让学生把在学校培养的良好习惯带回家,使之得到督促和强化。二是充分利用家长学校,通过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由家长督促和教育学生形成良好的养成习惯。三是利用社会德育教育资源,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公益活动。
4、培树典型,示范引导。各校要加强工作指导,注重从教育、实践管理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环节,多层面培树典型,总结经验。局里将在下半年召开活动座谈会,总结交流活动情况。
5、检查指导,保证落实。各校要加强对学生养成教育的跟踪检查,全面及时了解学生的表现,并对不良习惯予以教育和纠正。要建立定期、不定期检查督办工作机制。局里将不定期地深入基层学校了解掌握情况,督导工作落实。今年“六一”前后局里将对活动进行一次检查,情况及时通报。10月底对各单位活动情况进行一次初评。
附:南五十家子中心小学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升工程领导小组
组长:朱世清
副组长:马海山高强
成员:李宝陈海会马宝明杨晓霞
康淑丽李凤玉韩翠玲
第五篇: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案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案
为了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学生的文明素质,特制定本方案。
通过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训练,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促进他们健全人格的发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他们智力发展;培养中小学生自强、自立、自我教育的能力,促进他们坚强意志品质的形成。
1、遵规守纪习惯。遵守国家法律和校规校纪;遵守公共秩序,保护公共设施,爱护公共财物;遵守社会公德,购物、上车自觉排队。
2、文明礼仪习惯。举止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和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尊敬他人,善待他人;谦恭礼让,注重礼节;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真诚相待。
3、卫生健康习惯。注重搞好个人卫生,保持环境整洁;合理搭配营养,科学饮食;远离不良嗜好,远离毒品;爱护眼睛,坚持做眼保健操;控制体重,达到健康标准;具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遇到问题能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或学会倾诉。
4、锻炼身体习惯。热爱体育,崇尚运动,能够认识多种运动项目的价值;关注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将体育作为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认真上好体育课,做好课间操;制定个人锻炼计划,通过不同形式坚持每天锻炼1小时;积极参加校内外体育活动,掌握两项以上运动技能;完成《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达到健康标准。
5、勤奋学习习惯。提前预习功课,善于发现问题,做好预习笔记;课堂认真听讲,主动思考,大胆质疑,积极回答问题,做好课堂练习;独立按时完成作业,做好课后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学会确立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
6、课外阅读习惯。坚持每天半小时课外阅读;坚持写读书笔记,认真写日记;每周诵记一名篇或好的段落,2—3条名言警句。
7、勤俭节约习惯。生活俭朴,不相互攀比,不盲目追求时尚;节约用水、用电,不浪费学习和生活用品,爱惜粮食。
8、自立自强习惯。每天自己整理食物、打扫房间卫生;上学前自己整理好书本、文具等物品;家长不在时,能够妥善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做事有计划、不拖沓,当天事情当天完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完成。
9、热爱劳动习惯。上好劳动课,经常参加学校集体劳动、家务劳动以及公益劳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及社区服务,主动服务社会。
10、诚实守信习惯。坦诚做事,以诚待人;言而有信,说到做到;不说谎话,不弄虚作假,考试不作弊;借东西要按期归还,损坏了要按价赔偿。
11、团结友爱习惯。同学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团结友爱,真诚相待;对单亲、父母离异学生、留守学生、身体有残疾的学生要真诚帮助;同学之间发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评,冷静处理。
12、安全意识习惯:增强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掌握基本的安全常识;注重活动安全,课间不在楼道、校园追打;室外体育课、运动会要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范;注意交通安全,不坐超员车、无证车辆,不在公路上玩耍,不在高速公路上走动;注意食品安全,不吃三无食品,不吃过期、变质食品;遇到危险时机智应付,及时拨打110、120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