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及防范

时间:2019-05-14 13:09: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及防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及防范》。

第一篇: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及防范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及防范

中国建设银行河北省分行 董振辉 中国建设银行邯郸分行 李宪民

发布时间:2010-04-20

摘要:在商业银行积极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同时,高度重视其信贷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成因,提出了防范和化解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成因,解决途径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依靠国家的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取得了长足发展,在促进就业、稳定社会、活跃经济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据统计,我国经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已占到全国注册企业总数的99%,创造的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出口总额已分别占全国的60%、57%、40%和60%左右,75%左右的城镇就业机会也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鉴于此,国内各家商业银行近年来纷纷成立专营机构,创新产品、机制和流程,制订小企业业务发展计划和规划,相继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不过,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以及中小企业自身经营等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也日益凸显:2009年14家上市银行半年报显示,仅6家银行不良贷款双降(比率下--------------------------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降、余额下降);深发展更是出现不良贷款双升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中小企业客户不良贷款比重较大造成的,中小企业贷款较年初大幅上升4.9亿元,占新增不良贷款5.44亿元的90%。因此,探讨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成因及其防范和化解措施,在各商业银行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业务的今天,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因素分析

近几年,商业银行通过加强信贷管理,规范业务操作,加大风险防范力度,对防范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起了积极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从现实情况看,中小企业贷款在一定程度上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风险隐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因同业竞争激烈而放松信贷准入条件造成的风险。近几年,银行业竞争加剧,尤其反映在争夺企业信贷客户上,表现得特别明显。一些机构为了争夺客户而忽视风险,放宽贷款准入条件,明知企业客户多头授信,仍许诺给予发放贷款;明知企业在贷款条件上达不到要求,如产品较单

一、市场不稳定、经营效益较差、亏损等,也给予发放贷款,由此造成贷款风险。

2.因企业客户超负荷经营造成的风险。从中小企业的经营期分析,部分经营期超过十年的中小企业客户通过长期经营,已经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这些企业已成为优良企业客户。而部分新发展的中小企业客户,其注册资本较少,经济实力不强,需要银行--------------------------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贷款支持。这些企业缺乏经营经验,往往超负荷经营,甚至将从银行借贷的生产流动资金挪用到固定资产投入上,使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因而造成银行贷款到期不能按时归还。有的中小企业客户要事先得到银行继续贷款的答复后,才肯借款来归还银行贷款,然后立即将贷款资金用来弥补临时借款的缺口;如果银行一旦将贷款收回后不再发放,或是推迟发放,都有可能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影响生产,甚至发生倒闭。由此可见,企业客户超负荷经营,资金实力不强也会造成贷款风险。

3.因抵押担保不到位而造成的风险。抵押担保难一直以来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然而因抵押担保不到位而造成的贷款风险,也是困扰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一大难题。中小企业绝大部分需要银行贷款支持,但是要担保抵押落实才能得到银行贷款支持。由于受地方政策等各种因素影响,有的中小企业起步时经济实力不足,或者难以获得信用担保,或者无力缴付国有土地出让金而无法取得土地使用权,或者自有和租赁的厂房权证不齐,由此不能如愿跨越银行抵押担保贷款的“门槛”。而部分获得银行贷款的企业往往又存在权证不齐、权证过期、超额抵押等抵押担保有效性欠缺的问题,毫无疑问会给银行信贷资金造成风险。

4.因贷款用途转移而造成的风险。银行贷款用途专款专用,这是信贷管理非常明确的规定,然而目前中小企业由于其经营的灵活性,加上大部分中小企业实际上是个体企业,银行对信贷资--------------------------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金的专款专用监督十分困难。如部分中小企业或将流动贷款资金投入固定资产建设,或将贷款资金进行股本权益性投资,或将贷款资金投入到房地产开发经营等。转移贷款用途,一是违反国家金融法律法规;二是造成企业生产经营资金紧张而影响生产;三是一旦投资失败或国家政策改变,银行的贷款风险将进一步增大。由此可见,贷款用途转移的风险已成为银行信贷管理风险防范的重要内容之一。

5.因职业道德而造成的风险。银行信贷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管理工程,既要严格执行信贷管理的各项规定,也要遵守市场法则,同时也不能忽视职业道德产生的风险。这里的职业道德风险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因银行内部员工的职业道德问题而产生的贷款风险。如个别银行信贷人员同企业暗中勾结,诈骗银行贷款,由此而造成银行贷款风险。二是因企业客户信用道德意识差而产生的贷款风险。目前部分中小企业信用意识淡薄,重贷轻还,随意拖欠贷款本息,不少企业甚至存在抽逃资金,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严重危及银行信贷资金安全,这类信用道德意识差而形成的贷款风险值得银行关注。

二、防范中小企业贷款风险的措施

从2009年四季度以来,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向好,实体经济经营进入相对稳定时期,企业家信心指数继续上升,小企业客户有效贷款需求开始稳定攀升。但是,各商业银行响应国家号召,--------------------------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切不可急躁盲从,而忽略了风险防控。

1.规范竞争,严格信贷准入条件。随着经济的趋热,银行业间的竞争也会更激烈,但这种竞争应建立在规范之上,杜绝各类不正当竞争。各金融机构应在加强自身建设上下功夫:一是加强优质服务,更新金融产品,开展正当的营销竞争,确保业务发展的规模和质量。二是改革和完善现有的信贷管理方式,面对新行业和新科技产业.要提高反应能力和决策能力,对看得准的项目及时给予信贷支持。要抢先机,抢抓市场中优质龙头客户,抢占发展先机,保证业务质量;要从最基础的阶段培养客户忠诚度,减少存量优质客户流失风险。三是严格贷款准入条件,严格贯彻相关行业、客户准入和退出的政策及标准,对盈利能力较差、市场反应敏感的中小企业,在审查企业的贷款条件时,应把第一还款来源的现金流量和企业发展前景作为主要考察对象。四是央行和银监会对不正当竞争要严肃查处,以维持正常的金融秩序。

2.加强调查,合理调整信贷企业结构。金融机构对现有的中小企业贷款客户要区分不同情况,做到重点支持、参与改制、帮扶解困,逐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和贷款质量。要用好当前行业限额管理方面对小企业的优惠政策,一方面在发放贷款时,要合理筛选,加强对贷款企业的经济实力调查,选择那些产品销路好、经济实力强、经营管理规范的企业作为贷款对象。另一方面在贷--------------------------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款发放后,要及时对贷款用途进行全程监督,帮助企业当好资金用途的参谋,促使企业正常合理使用资金,要尽可能阻止企业盲目投入,为企业把好资金使用关。要坚持按照客户、产品、区域、行业有效匹配资源,以有效规避行业风险和市场风险,形成中小企业信贷对银行利润增长的有力支持。

3.严格规范,确保抵押担保手续到位。一方面银行要通过各种途径,着力解决好中小企业抵押担保难的问题,帮助中小企业破解贷款抵押的瓶颈。如:完善和健全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充分发挥担保机构作用;通过同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协商,妥善解决在土地、房产所有权方面存在的问题,帮助中小企业落实权证问题。另一方面银行要严格规范,把好抵押担保手续关,对那些权证不齐、所有权有争议、不能办理抵押登记的贷款企业,要严格遵守制度,不得随意发放贷款;对已发放贷款的企业要抓紧落实权证问题,及时办妥抵押登记手续,确保银行贷款的安全,减少风险产生。

4.跟踪管理,加强贷款用途的监督。银行要认真做好贷后检查工作,加大对贷款的跟踪检查力度;要切实加强贷后管理,坚持做到检查制度化,操作标准化。要密切关注贷款企业资金动向,对那些将贷款资金挪作他用的行为要及时阻止和警告,确保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

5.加强教育,提高遵守职业道德意识。一是要加强银行内部--------------------------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和警示教育,严禁发放人情贷款、关系贷款;二是要努力培育社会信用环境,增强中小企业信用观念,增强企业重合同、守信用的自我约束意识。银行应通过各种途径,向客户宣传合法经营、诚实守信的道理;同时对于那些不守信用,逃废银行债务的客户要依法起诉收贷,维护银行的权益。

--------------------------精品

文档-------

第二篇: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及其防范

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及其防范

内容摘要:目前,个人消费信贷作为一个新人金融产品已经应用在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中,并且个人消费信贷的种类还在不断增加,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的开展一方面拓展了银行的业务,增加银行的收入,使银行过于单一的资产结构有所改善,使银行的经营风险得以分散;另一方面也扩大了国内市场的需求,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应看到,个人消费信贷也同其它的银行信贷一样,其中蕴含着巨大的信贷风险,因而银行如果不在开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同时,对其风险加以防范,不但不会增加收入,反而会给银行造成更大的损失,本文对我国个人消费信贷的特点及其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防范消费信贷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消费风险,风险防范

当前,个人消费业务随着经济的增长得到快速的发展,并逐步成为银行最主要的业务和效益来源之一。然而,随着消费贷款规模的业务不断扩大,该项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也逐步暴露出来。目前,由于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基础条件落后,有存在对象多、范围广、流动性差及期限长的特点,加上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一定程度上给银行带来了风险隐患,商业银行应加强对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的防范和化解。

一、商业银行中个人消费信贷风险分析

(一)个人信用风险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即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受信人得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它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信用风险是借款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或银行贷款而违约的可能性。发生违约时,债权人或银行必将因为未能得到预期的收益而承担财务上的损失。

我国已经为1300多万户企业和近6亿自然人建立了个人信用档案。但是,这6亿人中又有多少人知道自己已经进入了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信用数据库呢?他们对自己的个人信用档案又有多少了解呢?《中国青年报》对此进行了一项在线调查:在参与的1805人中,33.1%的人表示对个人信用档案的作用不了解,69.7%的人表示不清楚什么行为属于不良信用信息并会被列入个人信用档案。由此可见,我国个人信用风险还不被大多数人所了解。

因此,有效的防范持卡人信用风险,是银行利用贷记卡全面开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前提条件,也是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顺利开展的保证。

(二)个人信用风险评估内涵及其评估的必要性

个人信用风险评估就是通过建立不同客户类别的信用评估数学模型,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在建立个人信用档案系统的基础上,对每一位客户的信用资料内容进行科学、准确的信用风险评估。个人信用评估的自动化加速了整个信贷决策过程申请人可以更加迅速的得到答复,提高了操作的效率。

对个人信用进行科学评估,建立科学的信用评估体系,是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个人金融、家庭理财等业务的必然选择。信用评估可以较精确的估计消费信贷的风险给贷款人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技术手段,避免不良贷款控制债务拖欠和清偿。个人信用评估可以使贷款人更加精确的界定可以接受的消费信贷的风险,扩大消费信贷的发放。

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开展个人信用评估研究,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个人信用评估模型,客观、全面、准确的评估消费者的能力和还款意愿,识别信贷申请人的个人信用风险,对信用风险进行有效地防范和控制管理具有现实的重要意义。

(三)个人消费信贷业务中的风险因素分析

1、个人征信系统不健全。

个人消费信贷风险主要来自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与个人信用风险,也即个人收入的波动幅度和道德品质修养水平,其中个人信用状况还与整个社会的信用环境密切相关。在收入水平较为稳定的前提下,商业银行对消费者信用的把握决定了消费信贷的发展程度。当前,我国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备有效的个人信用制度,人民银行的个人征信系统尚在运行初期,可利用资源储备不足,商业银行缺乏征询和调查借款人资信的有效手段,加之个人收入的不透明和个人征税机制的不完善,以及其它征信部门的系统资源不相互共享,银行难以对借款人的自有净资产、个人收入的完整性、稳定性和还款意愿等资信状况做出正确判断。在消费信贷过程中,各种恶意欺诈行为时有发生,银行采用询问或实地察看等原始征询方式已经不能保证信用信息的时效性和可靠性。

2、商业银行自身管理存在缺陷,致使潜在风险增大。

目前,国内商业银行虽然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但整体管理水平依然不高,难以跳出“一放就乱,一抓就死”的怪圈。由于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在我国开办时间不长,所以在这方面更缺乏先进的管理经验。通常,商业银行信贷人员仅仅凭贷款人身份证明、个人收入证明等比较原始的征询材料进行判断和决策,对个人的信用调查基本上依赖于借款人的自报及其就职单位的说明,对借款人的资产负债状况、社会活动及最为重要的有无违法纪录和有无失信情况等缺乏正常程序和渠道进行了解征询,导致银行和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银行内部在责任界定上也往往依据书面上反映的问题进行处理,使得就材料而谈贷款的问题更为严重。同时在贷款发放上,重放轻管的问题相当突出。由于在放贷时对客户的实际情况就只停留在资料上,因而发放后更是没有一套相应的管理措施跟上。有的是一些笼统的管理制度,内容泛泛,面面俱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差,使管理客户的信贷员无法按部就班,致使有些贷款实际上长期处在无人管理的状态下。

3、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统一规范消费信贷活动和调整消费信贷关系的全国性法律。现行法律条款基本上都是针对法人制定的,很少有针对消费性个人贷款的条款,对失信、违约的惩处办法不具体。即使有,也似乎存在维护债务人权益的倾向。不少新法律法规的实施直接使得借款合同及相关合同存在法律方面的缺陷和问题。这使得银行开办消费信贷业务缺乏法律保障,对出现的问题往往无所适从。由于消费信贷业务的客户比较分散,均是消费者个人,并且贷款金额小、笔数多,保护银行债权的法规又不健全,特别是在个人贷款的担保方面缺乏法律规范,银行执行债权成本较高,投入的人力物力较大,致使风险控制难以落实。当前城乡消费信贷业务的迅速发展,呼唤我国消费信贷法尽快出台。

4、抵押物难以变现。

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抵押物变现渠道窄、成本高,贷款担保往往形同虚设。借款人不能按时归还贷款本息时,银行通常会把贷款的抵押物作为第二还款来源,而抵押物能否顺利、足额、合法地变现,就成为银行化解资产风险的重要环节。由于我国消费品二级市场尚处于起步初创阶段,交易秩序尚不规范,交易法规也不完善,各种手续十分繁琐,交易费用偏高,导致银行难以将抵押物变现,影响了银行消费贷款的健康发展。同时,由于执行上的不规范,引发了大量的道德风险存在,进一步加大银行的损失。随着消费贷款规模的扩大和抵押贷款的增加,这类问题将会变得更加突出。现阶段,我国住房一、二级市场很不完善,政策上要求对大量非商品房产进行商业信贷支持,而一旦购房人无力还贷,这些非商品房产抵押又无法进行过户转让,银行很难得到充分的处置权,贷款抵押形同虚设。

5、盲目营销,无规划发放消费信贷,形成巨大的风险隐患。

近年来,为扩大盈利水平,抢占市场份额,各家商业银行纷纷鼓励分支机构大力发展个人消费信贷业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不少违规操作现象,一些商业银行为了扩大消费信贷规模,对基层行下达硬性的放贷指标。不少银行擅自降低贷款标准和担保条件,对高风险、低信用的客户提供消费贷款,一些地区的基层行甚至为了完成贷款任务,给每个员工下达一定额度的消费信贷任务。不少员工为完成任务,盲目放贷,甚至自己使用贷款进行高风险投资或炒股。这种现象的蔓延将造成新一轮的风险积聚,不利于消费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

6、信用文化培育不足,缺乏失信惩戒机制。

在发达国家信用文化十分发达,讲究信用蔚然成风,信用作为商品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失信者有相关的经济和劳动制裁,并使其为此付出很高的代价。而受信者将获得经济上的便利和好处。在我国,由于近代市场经济发育不充分,信用经济严重滞后,市场信用交易不发达,新中国成立后又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在体制转轨时期,传统的信用文化、信用制度被打破,新的信用文化、信用制度尚未建立。真正的社会信用关系十分淡薄,在司法上也缺乏相关的配合,信用记录差的个人在信用消费、求职等诸多方面受到制约不大或者没有。

二、防范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的主要对策

(一)积极引导广大城乡居民转变传统的消费观念,增强消费意识。

中华民族“量入为出”的传统消费观念确是民族的美德,但现在的问题是要引导广大居民怎样把传统观念与改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因此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客户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的收入会稳步增长,要倡导广大客户从传统的消费观念走出来,克服“无债一身轻”的思维定势。特别是针对一些收入稳定的家庭,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要积极引导他们敢于负债消费、超前消费。

(二)加强立法工作。

依据发达国家和我国信用卡业务发展的经验,加强有关金融交易活动的立法,利用法律明确持卡人和银行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利用信用卡犯罪、违约的概念和范畴,明确违约的责任和处罚等,是保护持卡人和银行利益,防范个人信用风险的根本保证。以信用卡业务较为发达的美国为例,关于消费信贷和信用卡的法律有《高利贷法》、《贷款实情法》、《公正信用记账法》、《信贷机会均等法》、《公正资信报告法令》等,这些法规对信用卡的规范发展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只有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建立个人信用担保、保险制度,以分散和共担个人信用风险,才能保障社会制度健全、健康的发展。

(三)培养良好的个人信用意识。

管理和约束信用行为,当然要以法律为准绳,但法律是一种强制工具,首先不能在违法范围之前产生作用,其次对道德问题无能为力,因此,在不断完善法律法规的同时,应当积极培育全社会良好的个人信用意识。

(四)建立完整的个人重要公开信息数据库。

公安、司法、税务、工商、银行等国家机构在日常业务开展过程中,应及时对社会个人的违法及不良信用行为进行记录,在需要对个人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价时,可以要求当事人出具有关机构的无不良记录证明或者可以到有关机构进行查询。以确保建立完整的个人重要公开信息数据库。

(五)完善银行内部业务运行模式

加强商业银行内部制度建设,提高贷款质量效益。首先要加强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管理,从内控制度建设入手,通过建立健全、科学、严密的内部运行程序、业务操作程序、员工行为规范,保证消费信贷业务顺利发展;其次要尽量减少消费贷款审批环节,提高服务效率;再次要加强个人消费贷款成本费用的核算和管理,降低成本费用率,做好成本费用与贷款收益的配比对应,使每个贷款品种收益情况一目了然;最后要做好分类指导,深入调查、细分市场,使各项业务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做到有所侧重。银行更应当改变以往以业务品种为标准纵向进行部门设立和业务管理的运行模式,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零售业务模式。以客户为中心的零售业务模式,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客户代码将同一客户在本行的不同业务内容有机的联系起来,这样银行不仅提供了快捷、方便的服务,而且在为客户提供各种服务的同时,会不断加深对客户的需求和资信状况的了解,银行不仅可以主动向资信良好的客户提供更多的信用,而且可以根据客户的业务记录进行有针对性的防范风险工作。

(六)加强个人消费信贷品牌包装和市场运作,提升服务整体形象。

由于金融产品和服务高度趋同性的特点,个人消费贷款品种极易于被模仿,要想从公众视线中脱颖而出,必须要有引起客户高度关注的技巧,品牌包装和市场运作必不可少。随着各行营销理念和品牌意识的逐渐加强,个人消费贷款的品牌运作和竞争日趋激烈,如工行推出的“幸福贷款”、农行在上海推出的“金钥匙”个人贷款套餐、中行的“理想人生”个人贷款、交行的“圆梦宝”、中信实业银行的“家家乐”等个人贷款品牌,都需要商业银行根据当地的经济文化环境、市民的消费能力以及自身的市场定位进行有效营销,使个人消费贷款业务有形化、个性化,并使之成为企业文化创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终通过先进的企业文化来引导、培植客户群体,提升银行的服务内涵和整体形象,从而实现品牌经营。

总之,个人信用防范风险不仅是金融机构的任务,也是一项社会性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建立起完善的个人消费信贷风险的防范体系。

参考文献:

1、杨慧贤,《中国报刊杂志大全》,2009年12月。

2、王晓胄,《海南金融》,2006年第4期。

3、熊伟,《个人信贷风险的防范》,《财经报》,2009年7月。

4、张茂林

王飞,《论跟人信贷业务的发展风险与政策控制》,《经济研究导论》,2009年第13期

5、孙晓娟,《谈个人信用征信体系的标准化的建设问题》,《商业时代》,2009年 10期。

6、尤晓明,《个人信用评分系统应用现状与展望》,《金融电子化》,2009年3期。

第三篇: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防范研究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防范研究_徐斌(硕士学位论文)读书笔记

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仍以银行为主,商业银行是整个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石,对经济的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就是信贷资产业务,但在获得高收益 的同时面临着高风险,信贷风险的防范的重要性对商业银行是不言可喻。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较高,存在着很大的商业风险,因此,提高商业银行的抵抗风险的能力,提高经济收益,加强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与防范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研究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与防范就是为了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找到相应的防范措施。

信用风险通常也称为违约风险,是指商业银因借款人没能按照之前约定契约履行其中义务而造成的预期收益和实际收益偏离造成损失。一般来说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具有以下特征“: 客观性。信贷风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有信贷活动,信贷风险就会在银行业务中存在。

隐蔽性。信用的特点会掩盖信贷本身的不确定性,信贷风险给银行所造成的损失会引起相关的链式反映,影响银行的发展。

可控性。信贷风险是可以通过对其进行事前识别、计量和事中的检测、控制及事后化解来控制的。

双重性。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对银行来讲,既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挑战。

集中性。商业银行的贷款很大一部分是投向国有企业的,集中于一些传统行业,而且银行是负债经营的,一般都是在接受贷款获得充足的、稳定的资金来源才发放贷款的,容易受到国家政策、金融市场等方面的影响。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类型

信贷风险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从整体上看可以分为市场性风险和非市场性风险,其中市场风险主要是由市场条件和生产技术的原因造成的,非市场性风险有可分为自然风险和社会风险。从风险发生的范围可以分为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

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金融体系中最常见的风险之一,它是指因市场价格发生不利的变化而造成潜在风险。利率、汇率的变动都会导致股票价格的波动,都会有使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操作风险。操作风险可以说是普遍存在的并且是不可避免的,在银行人员办理业务时可能会出现电子系统故障、网络遭袭;通信、电力的中断;地震、水灾、火灾等不可抗力等。操作风险在银行业务的各方面都存在,可能是内部人员的监守自盗,还可能是外部人员钻漏洞、欺诈,所以在管理成本一定的前提下要最大限度的降低操作风险。

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就是指因商业银行不具有充足的现金偿还债务或者以更高的成本才获得足够资金去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资金流动性不足会导致银行破产,筹资会增加银行贷款成本,未预料到的资金外流等原因都会增加流动性风险。可以说流动性风险水平的高低能够体现出商业银行整体的经营状况。

法律风险。法律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各类经营活动中没有遵守相关的商业准则和法律原则,导致商业银行发生法律纠纷而给商业银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

声誉风险。对商业银行来说,良好的声誉能够提高银行在社会公众中的知名度和忠诚度,它能够给银行创造价值,是银行最宝贵的无形资产。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环境包括公司治理、内部控制、风险文化、战略管理和风险偏好几方面。公司治理的目的是解决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利益冲突,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银行业内部治理有着“三高一低”的特征,具体是高杠杆性,信息的高不对称性,银行与股东或社会经济的高关联性,经营失败的低容忍性。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是整个银行体系正常运转的有效保障,是商业银行通过建立自我约束和控制机制发挥作用解决商业银行在经营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减少和控制潜在风险损失的管理制度。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不仅会改善公司治理结构,还可提升银行风险管理的水平。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核心是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论。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是指通过科学的手段增强银行风险控制能力的一种活动,它包括对可能产生风险的因素经行预测、分析、防范、控制和处理来降低风险、减少损失等过程。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 1.商业银行自身原因

首先,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缺乏有效的风险分析工具,贷款档案管理不够规范,甚至存在丢失的现象,对贷款的调查研究不够深入、监督不严,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没有健全的信贷管理机制等,这些都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信贷的风险。其次,信贷人员业务素质不高。如果信贷人员的素质不高,一方面就会出现对借款人条件审慎不合理,调查评估失真,做出错误结论,在信贷业务贷前调查、贷中审批、贷后监督三个环节中,信贷人员的“一人多岗”制度容易收受贿赂,为谋取私利给银行信贷业务带来很大的风险;另一方面,资深信贷人员追求高薪跳槽的现象屡出不鲜,这会使商业银行客户信息连续性受到影响,新旧员工的交替会降低银行对借款人信贷风险的控制能力。再次,银行资产结构不合理。商业银行为平衡赢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之间的关系,通常会持有央行票据、存款准备金等收益相对较低的资产,这就使商业银行这部分的收益较低,保证了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同时赢利性却是缺少的,为了追求赢利性,商业银行可能就会从事一些高风险、高收益项目甚至为抢占市场、争夺客户使银行的监管低效,增加信贷风险。最后,商业银行粗放式的经营是其普遍存在一种重贷轻管、重放轻收、重存轻贷现象,这不仅会使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下降,而且还会增加信贷风险发生的概率。此外,我国商业银行还缺乏信贷风险度量的先进方法和技术和信息不对称及滞后问题也是形成信贷风险的原因。2.借款企业的原因

我国资本市场不是足够的发达,多数企业通过向银行借款来周转企业的资金,往往有些企业为通过银行信贷的审批会隐满真实的经营业绩、风险状况、恶意的遮避债务,出现银企信贷关系中信息不对称和钻空子逃避银行债务的现象,加上企业内部治理水平不高和企业利用兼并、重组等方式逃避银行债务等等原因,银行信贷风险水平居高不下。3.社会环境对我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改革时期,人们的信用观念淡薄,不讲信用、逃避债务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商业银行形成大量的不良贷款。通过对某市家企业调查发现,级以下的企业占,近一半的企业信用观念淡薄。如果信用违反者得不到相应的惩罚,就会使恪守信用者调整自己的行为,信用缺失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这样就会增加银行的信贷风险。加上社会法制的不健全进一步加大银行潜在的信用风险,已经出台的法律内容过于简单,缺乏可操作性,企业破产过程对银行债权人的保护不够。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可以说是金融市场发育缓慢和运作不规范必然结果。一方面,企业最好的融资渠道就是向银行贷款,而银行对企业贷款的审批也是相对较松的;另一方面,银行作为存贷中心本身就是信贷风险的聚集地。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国商业银行特别的国有商业银行计划体制经营理念依然比较浓厚,对政府的依赖 性比较大,扭曲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其次,商业银行产权不清晰,内部治理机制 不完善。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需要完善的信贷管理机制和内部治理结构做保障。而 我国商业银行的控制权的垄断,使银行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倾向于注重业务忽 略控制风险,缺少对风险的客观评估,控制体系落后于业务的需要等原因有使信 用风险内控制度不完善;外部监管存在缺陷;企业破产制度不完善等,这都使我 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基础薄弱。最后,人才队伍较为薄弱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措施建议 1健全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理念 2.统一信贷风险管理理念

3.建立高效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 4.完善信贷风险管理流程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流程涉及到信贷业务、信贷政策、信贷管理工具等各方面,5.建立高效旳信贷管理信息系统 6.完善信贷风险的内部控制机制 7.建立信贷风险预警机制

第四篇: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其防范

兰 州 大 学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其防范

姓 名:

赵 录 云

学 号: ***00010 专 业: 金 融 学 教学站点: 临夏电大学习中心

入学时间: ___

2015年3月____

指导教师: 马 永 萍

兰州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2017 年 3 月 21 日

目 录

摘 要„„„„„„„„„„„„„„„„„„„„„„„„„„„„„„1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含义和分类„„„„„„„„„„„3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含义„„„„„„„„„„„„„„„„„„„3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分类„„„„„„„„„„„„„„„„„„„3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特征„„„„„„„„„„„„„„4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现状分析„„„„„„„„„„4

(一)资本充足率不高,银行抗风险能力不够„„„„„„„„„„„„„5

(二)贷前审批程序不完善,信贷潜在风险预警性弱„„„„„„„„„„5

(三)贷后监控管理手段缺失„„„„„„„„„„„„„„„„„„„„6

四、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分析„„„„„„„„„„„6

(一)内部环境因素分析„„„„„„„„„„„„„„„„„„„„„„6

(二)内部环境因素分析„„„„„„„„„„„„„„„„„„„„„„6

五、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管理策略„„„„„„„„„„„7

(一)完善审贷分离制度„„„„„„„„„„„„„„„„„„„„„„7

(二)建立信贷风险预警机制„„„„„„„„„„„„„„„„„„„„8

(三)建立信贷退出机制„„„„„„„„„„„„„„„„„„„„„„8

(四)加强贷后管理,进行全程控制„„„„„„„„„„„„„„„„„8

(五)完善信贷内控制度,防范业务运作风险„„„„„„„„„„„„„8

(六)健全信贷法律法规,完善社会信用体系„„„„„„„„„„„„„9

(七)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优化外部环境„„„„„„„„„„„„„„„9 参考文献 „„„„„„„„„„„„„„„„„„„„„„„„„„„„10

摘要

信贷风险,主要是指贷放出去的款项,借款人到期不能偿还而形成逾期或呆账,使贷款人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信贷风险历来是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业最主要的风险形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也随之加深,研究如何有效规避信贷风险对我国金融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含义和种类、特征、现状以及形成原因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预警机制;信用体系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Abstract:Credit risk mainly refers to the risk that loaned out money, and the borrower cannot repay so that formed overdue or bad debts, so the lender may suffer the possibility of loss.Credit risk has always been a major form of risk of banking and the whole financial sector.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deepens the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And studying how to effectively avoid credit risk has important effect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inancial industry.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some aspects in the meaning and types,characteristics,current situation and forming reason of China’s commercial bank credit risk, and propose appropriate management strategies.Key Words:commercial banks;Credit risk;Warning mechanism;Credit system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分析与管理策略

信贷资产是商业银行的主要金融业务,也是商业银行实现利润的主要途径,但同时也是诱发银行经营风险,导致银行破产倒闭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由于历史和体制等多方面原因,银行业出现了大量的不良信贷资产,信贷资产风险正在不断积累,尤其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攀升、不良资产的积聚,必然会危及我国金融乃至经济安全。近几年,我国政府、各界专家学者不断地从多方面进行一系列探索和改革,试图走出这一困境,但效果不佳,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问题依然严峻。

下面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含义和分类、特征、现状、成因和管理措施进行展开研究。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含义和分类

目前在风险管理中普遍采用的风险定义是指:损失产生的不确定性。它包含了损失与不确定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正是由于人们难以确定何时、何地、何种程度的潜在损失,这便构成了一种风险。下面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含义和种类进行分析。

(一)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含义

商业银行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过程中,由于事前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商业银行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产生偏差,从而有蒙受经济损失或获取额外收益的可能性。商业银行风险的涵义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商业银行风险的承担者是与其经济活动有关的经济实体。如居民、企业、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以及政府等;

2、商业银行风险与其收益成正比例。风险愈高,蒙受经济损失的概率愈大,但获得超额利润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加;

3、商业银行风险与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使经济系统形成一种自我调节和自我平衡的机制。

信贷风险是指借款企业因各种原因不能按时归还信贷本息而使银行资金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主要以三种常见形态存在于商业银行中:一是赔本风险;二是赔息的风险;三是赔利风险。

综上所述,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是指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在商业银行的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实际收益结果与预期收益目标发生背离,有遭受资产损失的可能性。

(二)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分类

一般而言,商业银行风险包括信用风险(credit risk)、流动性风险(liquidity risk)、市场风险(market risk)、操作风险(operational risk)

等。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是指其所致的结果有损失的一面,也有盈利的一面;狭义的是指其所致的结果只有损失的一面,这正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本文所研究的也正是这种狭义的信贷风险。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特征

信贷风险的类型可以从总体上划分为市场性风险和非市场性风险两类。市场性风险主要来自企业(借款人)的生产和销售风险(即借款人在商品的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由市场条件和生产技术等因素变动而引起的风险;非市场风险主要指自然和社会风险。自然风险是指由于自然因素使借款人蒙受经济损失无法偿还信贷本息的风险;社会风险是指由于个人或团体在社会上的行为引起的风险。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主要是不良信贷的防范。工商银行的信贷手册里有一段名言:“我们收取的利息再高,也难以弥补信贷本金的损失!”中国2002年全面实行信贷五级分类制度,该制度按信贷的风险程度,将银行信贷资产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不良信贷主要指次级、可疑和损失类信贷。银行信贷风险是指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在银行的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实际收益结果与预期收益目标发生背离,有遭受资产损失的可能性。信贷风险是指借款企业因各种原因不能按时归还信贷本息而使银行资金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银行信贷业务中占比重大的是信贷业务,信贷具有风险较高、收益突出的特点,对整个银行的经营举足轻重。因此,研究信贷风险意义重大。一般来说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具有以下特征:

1、客观性 风险的信贷活动在现实的银行业务工作中根本不存在。

2、隐蔽性

信贷本身的不确定性损失很可能因信用特点而一直为其表象所掩盖。

3、扩散性。信贷风险发生所造成银行资金的损失,不仅影响银行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更多是引起关联的链式反映。

4、可控性

指银行依照一定的方法、制度可以对风险进行事前识别、预测,事中防范和事后化解。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现状分析

近几年来,存款的活期化和贷款的长期化是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一个非常严重问题,存贷款期限差距逐年加大已是商业银行不能忽视的问题,存贷期限差距拉大的结果是直接增大了银行潜在的信贷风险。拒中国银监会2009年年报显示,去年我国各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总额合计为425596.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

为151353.0亿元,比上年增长17.7%,而中长期贷款额为235578.6亿元,比上年足足增长了43.5%,中长期贷款的新增规模和速度已经远远超过了短期贷款。另一个方面,全部贷款比上年增加105468.1亿元,这其中中长期贷款占到了71383.6亿元,占全部新增比例的67.7%。而2008年和2007年的新增贷款中,中长期贷款占比分别为60.4%和64.8%(如图2.2)。由于中长期贷款比短期贷款具有更高的信用风险,而贷款期限的延长,使遵循谨慎原则和一向以发放短期贷款为主的商业银行积累了更加巨大的潜在风险。

图2.2 银行业金融机构存贷款情况表(2005-2009年)单位:亿元

随着管理体系的健全和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商业银行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效,例如扩大了银行业务范围,加强了抗风险能力,绩效考核机制的完善。但是每年依然有大量不良贷款无法收回,给银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至少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资本充足率不高,银行抗风险能力不够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中国经济正面临近年来前所未有的衰退,企业盈利能力和个人收入水平下降,导致大量的银行贷款成为不良资产。同时,由于资本市场遭受严重打击,资本筹集出现困难。这两个因素导致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下降,使其一方面可能受到监管指标的约束,一方面可能降低了自身抵抗风险的能力。

(二)贷前审批程序不完善,信贷潜在风险预警性弱

信贷风险的防范应当始于贷前,从而对信贷业务的潜在风险起到一个预警作

用。商业银行在贷款发放前的业务审批时,要求对高风险贷款项目首先必须经过信贷风险管理部门审查,然后才能进入信贷审批阶段,但由于业务审查依据只是借款单位贷款项目上报的审批材料,而不是现场实地考察,致使借款项目单位在提交的贷款审批材料上可操作性过大,其结果就可能是对高风险项目的审批起不到制约作用。

(三)贷后监控管理手段缺失

信贷风险的监控是环环相扣、贯穿全程的,但银行不能监控到贷款的每一个环节,一般来讲信贷人员在跟踪贷款使用的过程中,主要是依靠通过分析借款人的生产、销售等情况的财务报表来确认贷款的安全性。但这些资料的真实性难以考量,因此造成银行信贷风险监控比较难、比较薄弱的局面,使得信贷业务贷后风险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大打折扣。

四、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成因分析

接下来将从商业银行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对其信贷风险进行分析。

(一)内部环境因素分析

1、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不高。随着商业化改革的稳步推进,商业银行集约化经营意识不断增强,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信贷管理体制,经营管理水平有所提高。但从风险管理方面来看,仍有很大缺陷,主要包括:风险管理定位不准确;缺乏风险预警机制;风险分析工具不科学等。

2、管理和经营机制不完善。(1)从制度体系上看,内部风险控制制度、贷款审查制度薄弱,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经营原则难以落实到位;(2)从管理体制上看,组织结构不合理、条块分割、环节众多、责权不明确,未能形成齐抓共管的机制。各种风险管理综合协调程度不高,难以从总体上测量和把握风险状况,缺乏独立的风险监控程序,致使管理层、决策层不能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信用状况;(3)从经营机制上看,决策机制不健全、对经营决策缺乏有效的约束,信贷人员的责、权、利不统一,激励约束机制没有充分货币化,贷款的安全性与个人利益没有充分挂钩。

3、员工素质整体水平不高。商业银行未能建立一支专业化的风险管理队伍,风险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更多的满足于日常报表统计;信贷管理人员知识结构老化,对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把握不准,无法适应新形势下风险管理的要求。

(二)外部环境因素分析

1、借款方企业或个人有意或无意的信用缺失。(1)企业管理体制不健全,过度依赖银行贷款,加大了信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企业经营缺乏自我积累能力,自有资金比例过低,对银行贷款形成过度依赖,使银行与企业之间形成“利益—

风险共同体”;企业短期内难以获得利润,未按照正当程序提款、用款、转款,名义上赚得了利润,实际上却没有收益,大量贷款被企业亏损、挪用、潜亏和资产损失所占用,无力再去还贷,即使有些企业具有还贷的能力,但主观恶意逃废银行债务行为如虚报利润额、非法转移资金等时有发生。(2)贷款担保无明显效用。在贷款无法偿还时,银行将贷款抵押物作为第一还款来源,由于市场交易秩序还不够规范,交易法规也不完善,导致银行将抵押物变为现金的成本偏高,贷款担保有时形同虚设;(3)借款方为获取贷款不择手段,寻租行为时有发生。这种现象不仅对银行信贷业务的规范化设置了障碍,而且加大了银行的信贷风险。

2、社会信用环境和法制环境不健全。由于社会信用体系还未建立,社会失信现象的经常发生,使银行为确保自身利益,尽量降低借贷风险而不敢轻易发放贷款,致使“惜贷”现象盛行,导致信贷风险的加剧,从而在借贷人双方之间形成恶性循环。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的相关法律法规也有待完善。

3、国家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和国际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我国从“九五”时期就开始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并且步伐也随着加入WTO而加快,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一些产业因此而得到迅速发展,而一些产业却逐步萎缩,形成大量的不良贷款,使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不断积聚。因此对于正处于转轨的我国来说,政策性风险仍是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重要风险。

五、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管理策略

根据上述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全面分析,提出包括内部管理和外部控制两个方面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措施。在内部管理方面,为保证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稳定提高,应从注重银行内部管理入手,坚持稳健的经营方针,改革管理体制,防范内部风险,实现从以补救为主的控制向以预防为主的控制转变,以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在外部控制方面,包括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信用体系和深化金

(一)完善审贷分离制度

完善企业资信评估测算体系,要控制银行信用风险,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首先要做的就是评价借款人资信状况。全面的借款人资信调查报告是商业银行进行信贷决策的基本前提和主要依据。所以银行应加强信用风险评价和测算方法的研究,尽早发现高风险的贷款。

我国目前使用较多的是信贷风险分析方法是以主观分析为主的定性分析法,例如专家分析法,这些分析方法的局限表现为缺乏量化标准,且主要依靠分析企业财务状况,考查的因素不全面等。我国商业银行可以依据现有的理论方法和客融改革等。

观环境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企业资信评估测算系统。

许多商业银行都进行了审贷分离制度建设,基本实现了信贷经营部门和管理部门的双分离,但从实际运行情况看,效果并不都是很好。完善而有效的审贷分离制度应加强两个方面的建设。一方面是要建立好审批的组织模式,确定合适的参加人选,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对贷款项目进行更充分的讨论,进而来权衡信贷风险与效益;另一方面是制定审批原则标准,提高信贷审批效率,质量和竞争能力,因为好的审批制度能带动积极的营销和管理,有缺陷的审批制度则会使银行丧失竞争机会。因此既需要审贷分离,更需要审贷配合,尽快使审批制度科学化和标准化。

(二)建立信贷风险预警机制

对信贷风险进行预警和监控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任务,这就要求尽快建立起一套完整稳定的预警制度和预警机制,以确保信贷工作能安全顺利进行。建立预警制度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信贷风险预警的组织管理体系。应由总行信贷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全行信贷风险预警工作,确定需要重点监测预警的行业、区域、产品和客户群;组织各分行对特定目标进行信贷风险预警,明确其职责,以及对分行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二是建立一套完整和连续的风险预警数据库。三是改进风险预警的方法和计量模型。注重培养从事风险预警工作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三)建立信贷退出机制

市场经济的实质是要实现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流动,以保证资产的保值和增殖。作为商业银行,对一些夕阳行业的贷款企业,就必须严格控制贷款增量,适时压缩贷款存量,使贷款逐步从这些企业中退出来,以盘活贷款存量。但由于受到外部环境的制约,贷款退出会有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应准确把握宏观微观经济信息,最终建立起有进有退、进而有为、退而有序的信贷退出机制。

(四)加强贷后管理,进行全程控制

就一个具体的贷款项目而言,贷后的项目建设、运营到还贷完毕的时间远远长于贷款决策的时间。进行贷后管理,就要加强贷款的基础管理,健全信贷档案,及时对账及时催收;密切关注客户的经营状况,防止其违规操作、挪用、滥用贷款。设立独立的信贷风险管理机构,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五)完善信贷内控制度,防范业务运作风险

从加强管理、防范内部风险出发,建立一整套的信贷规章制度,不断地进行检查、辅导、整改和考核,逐步达到制定制度无漏洞、执行制度无

弹性。一要完善和规范授信业务程序;二要实行民主科学的授信决策;三要做到有章可循、规范运作、严格监管,根据银行信贷业务管理的一系列办法和规定,结合当地实际,依照经营合规化、操作规范化、文本标准化的要求,及时修订银行的信贷管理制度和操作使用文本。

(六)健全信贷法律法规,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完善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法制工作,积极支持银行的依法收贷行为,打击借款人赖账的不法行为,司法部门运用各项法律规定,配合银行保全信贷资产,保护银行的合法权益,同时,立足我国商业银行及市场规律的现实情况,并结合国际商业银行信贷法制建设的先进经验,最后在全社会形成遵守契约、诚实守信的良好信用环境。

(七)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优化外部环境

借款人通常都与几家银行同时建立信贷关系,基于业务的交叉,各商业银行有必要互相共享信息,加强沟通交流,协调统一各自的经营活动,共同制定一套多方适用的风险防范操作方案。还可以由当地监管部门牵头,建立”分别监测、信息共享、协调一致”的信贷业务沟通机制,共享借款人的经营状况和资信情况等信息,共同处置信贷风险,减少损失,建立信任合作关系,打破互不信任局面,防止出现不正当的竞争导致借款企业经营状况恶化,遭致损失。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开始把贷款风险分类结果与预期损失率挂钩,并以之作为银行制定贷款损失准备金和拨备政策及贷款定价决策的依据。但是我国的贷款风险分类法在2002年才开始全面推行,要获得大规模的样本,各商业银行之间必须加强合作。各商业银行必须跟踪过去的分类结果,对每一级别的贷款损失情况进行统计,把损失金额与这一级别的贷款总金额对比,得出这一级别的贷款损失率。

金融市场体系不健全、不完善,就必然潜伏着巨大的金融风险。只有通过不断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才有可能防范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现阶段,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包括加快利率市场化、发展资本市场、完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等。

参考文献:

[1]张瑞.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探析[J].时代金融,2012(12),225.[2] 赵庆森.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与行业分析[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6).[3]王惠、潘建国.结构化融资、金融危机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J].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Management,2012(1292-1293)

[4] 梁琪.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度量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5).[5]任健.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思考与研究[J].金融经济,2012,71-72.[6]赵强,孙艳蕊.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存在问题的研究[J].管理科学,2012,33.[1]王思.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2):103.[2]徐杰.当前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因素分析[J].商业银行,2004,(2):43-44.[3]张倩.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硕士论文,2007.[4]王磊.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J].金融论苑,2006,(11):168-169.[5]马莉.国有银行信贷风险成因及治理[J].当代财经,2003,(12):54-55.[6]陈宏.基于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研究[J].会计之友,2010,(1):53-54.[7]刘桂平.美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的风险控制[J].农村金融研究,2004,(9):83-85.[8]刘茹.浅议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J].商场现代化,2010,(9):195.[9]朱平安,王元月,潘永华.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形成机制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5,(11):163.[10](英)亨利·英格勒,詹姆斯·埃森格.银行业的未来[M].JE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11]代咏梅,王健美,王丹.浅谈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的潜在风险[J].华章,2009,(32):76-78.

第五篇:浅谈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的防范

浅谈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的防范

复旦大学 王雪

摘 要:房地产业是在20世纪90年代这一轮经济发展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尤其是经历了2002-2007年的飞速发展时期,在发展国民经济、促进就业、扩大内需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房地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至关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房地产业自有资金比例非常小,融资渠道单一,直接融资方式获得的资金比较少,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所获得的银行直接贷款和间接融资资金甚至占到企业所需要的资金总量的70%,因此商业银行在获得信贷收益的同时,也积聚了巨大的房地产信贷风险,严重时会影响整个银行系统乃至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文首先阐述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对国内外研究的文献综述进行总结,分析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的发展现状,然后再以美国为例,对比次贷危机前美国房地产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相似性,分析我国房地产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从商业银行、政府、房地产企业三个不同方面研究对策建议,以达到防范房地产信贷风险的目的。

关键词:商业银行;次贷危机;房地产信贷风险;风险防范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房地产业是在20世纪90年代这一轮经济发展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尤其是经历了2002-2007年的飞速发展时期,在发展国民经济、促进就业、扩大内需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房地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至关重要的基础产业之一。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房地产业自有资金比例非常小,融资渠道单一,直接融资方式获得的资金比较少,主要依赖于银行贷款,所获得的银行直接贷款和间接融资资金甚至占到企业所需要的资金总量的70%,因此商业银行在获得信贷收益的同时,也积聚了巨大的房地产信贷风险,严重时会影响整个银行系统乃至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信贷资产是商业银行的重要收益来源,08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进而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由于近年来,我国房地市场与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前房地产市场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美国次贷危机为我国房地产的平稳发展敲响了警钟,前车之鉴,我国应该加强防范房地产信贷的风险,才能促使整个银行系统乃至金融系统的安全运行,进而促进整个经济体系的稳定。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状况

西方商业银行3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为防范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提供了坚

实的理论基础和有效的防范研究。

Langandso(1995)[3]采用大量样本数据,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中的公司治理问题进行了研究。Oldfield and Santomero(1997)[4]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将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分为三大类。Richard J.Herring(1999)对亚洲金融危机进行研究,分析了经济周期波动和房地产发展之间的关系。Philip H.siegel(1999)[5]等对内部控制结构的评价体系展开研究,提出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措施。Goetz(2009)[2]对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运用宏观经济模型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银行资本损失和资本价格下跌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Juel Bessis(2000)[1]认为巴塞尔体系的诞生是银行监管理论的重大突破,它就如何加强银行内部控制,构建信用评级体系提出了相应对策,促进了银行内部评级体系的建设与发展。

二、国内研究状况

1.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成因的研究

薛峰(1995)[6]是最早系统地对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进行研究的。陈峥嵘(2009)[18]认为房地产信贷风险主要来自信用风险。徐刚、放晓东(2011)[8]提出融资担保的操作风险也是房地产开发贷款的风险。杨小丽(2012)[10]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的周期性风险。

蒋伟、张朋能(2010)[7]认为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来源就不能过于依赖于商业银行,否则不利于房地产业的长远发展。涂杰平、吕双利(2011)[9]探讨了国务

院宏观政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主要风险及其应对策略。吴爱民(2013)[11]分析了房地产信贷调控政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

2.关于房地产信贷风险防范和控制措施研究

刘春红(2000)[12]提出为防范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应建立与之相对应的符合中国国情的证券化模式。秦虹(2006)[14]指出要通过控制银行内部风险来防范房地产信贷风险。李雪娟(2006)[13]为解决流动性资金不足,可以实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从而防范信贷风险。徐驰良(2003)[15]提出要防范房地产信贷风险,应该从银行、政府、法律三个角度。胡德风(2007)[16]提出从贷前、贷中、贷后建立住房信贷信用风险控制机制。刘晓维(2007)[17]就如何防范房地产信贷风险,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给出了建议。柳斌(2009)通过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内部评级法深入分析,提出了加快内部评级体系建设控制信贷风险的建议。王宗军(2011)[19]认为提高资本充足率监管标准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的高风险投资行为。杨小丽(2012)[20]运用短周期波动分析和中长期周期波动分析房地产贷款的周期性风险,适当调控贷款发放条件,转移房地产贷款风险等措施建议。

通过对以上文献的学习、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国外对房地产信贷风险方面的研究已有较好的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我们可以从中借鉴很多优秀的研究成果和观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积累大量的风险,房价一旦下跌,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就会受到威胁,严重的也会打击我国经济平稳发展。

因此,我们应充分在理解国外研究的基础上,研究房地产信贷风险,加快国内房地产信贷风险防范的步伐,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发展适合我国的房地产信贷风险防范机制。

第三节 论文结构及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分成五章探讨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的防范,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引言。首先简介房地产信贷风险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然后搜集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最后介绍本文的结构和研究方法。

第二章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的发展现状。首先根本本文研究需要对我国房地产信贷进行分类并介绍,然后分析其发展现状。

第三章次贷危机前美国房地产市场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比较。这章首先介绍美国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然后再以美国为例,从三个角度对比分析次贷危机前美国房地产市场与目前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比较两者的相似性。

第四章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首先根据第三章的对比分析,找出我国房地产信贷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出发点,进而分析其成因成因。

第五章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防范对策建议。主要是从商业银行、政府和房地产企业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对房地产信贷风险的进行有效的防范。

第二章 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的发展现状

目前各个商业银行提供的房地产信贷多种多样。房地产贷款划分标准也是多种多样,比如按照时间划分,可分为短期贷款,中长期贷款;按担保方式划分可分为信用贷款、保证贷款、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等。

第一节 房地产信贷业务的概念

目前,房地产信贷业务分类标准很多,根据本文的探讨的需要,把我国商业银行发放的房地产贷款主要划分成两种:房地产开发贷款以及个人住房贷款。所谓房地产开发贷款,是商业银行发放的,用于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住房、商业用房和其他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的中长期贷款。所谓个人住房贷款,是指在借款人提供担保的基础上,由银行发放的、借款人用来购买自用普通住房的贷款。

第二节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城市住房体制改革、住房分配货币化政策是从98年开始实行的,随之而来的是飞速发展的房地产市场,房地产信贷业务规模也被商业银行逐步发展壮大,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逐年增加的房地产信贷资金数额。根据下面的表2-

1、表2-2,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占商业银行贷款余额的比例总体上逐年增长。不管是房地产开发贷款还是个人住房贷款方面,在房地产融资领域,商业银行都占据绝对份额。

根据下面的表2-1,可以发现我国房地产开发贷款占比逐年增长。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在98年为 2028.92亿元,房地产开发贷款的占比为2.34%;在14年,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达到42800.00亿元,是98年的21.09倍,占比也上升到5.24%。由于10年房地产市场过度膨胀,为了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国务院连续多次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在11年为27200亿元,在占比仅占4.96%。且从每年的同比增长率来看,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均高于商业银行贷款余额。可以说,商业银行通过提供不断扩大的房地产开发贷款,极大的刺激我国房地产的飞速发展。

表2-1 1998-2014年商业银行房地产开发贷款相关情况(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1998-2014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报告》

根据下面的表2-2,可以发现我国个人住房贷款占金融机构贷款余额的比例总体上逐年增长,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在98年仅仅为426.16亿元,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为0.49%; 14年个人住房贷款余额高达115200亿元,是98年的270.32倍,其占比也高达14.10%,且从同比增长率来看,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均高于商业银行贷款余额。可见,商业银行提供个人住房消费贷款给消费者,使他们有足够的资金购买住房,刺激了对房地产市场的需求,进而拉动我国房地产市场不断发展、壮大、繁荣。

表2-2 1998-2014年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情况(单位:亿元)

资料来源:1998-2014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发展报告》

由下图2-1可见,从98年以来,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的飞速发展,房地产信贷资金大量发放,在给商业银行带了巨大的利润的同时,也给商业银行带来巨大的风险。商业银行为求利益或业绩,不择一切抢占信贷资金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张房地产信贷业务,甚至对信贷资金申请者贷前缺乏严格审查,贷后缺乏监督。虽然从在某种程度上讲,上述行为也促进了房地产业飞速发展,但是,近几年,房地产价格过高,供求矛盾突出,严重脱离正常的家庭收入水平。各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调控房地产业,抑制过高、过快增长的房价,但也使商业银行发放房地产信贷产生的隐性风险暴露出来。

图2-1 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占比走势图

第三章 次贷危机前美国房地产市场与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比

2007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在世界范围内扩散,随之而来的是全球信贷规模的缩减,严重影响了全球金融业的平稳发展,也影响着全球经济发展健康发展。美国的金融危机给我国房地产信贷业务的发展敲响了警钟,目前我国房价上涨过快,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过度发放,与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前有极大的相似性,因此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也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借鉴作用。

第一节 美国次贷危机的原因

一、房地产价格泡沫

近年来,为刺激经济发展,美国不断降低利率,结果就是美元的贬值,房价也飞速上升,但是在一定程度上讲,也促进房地产市场的飞速发展。此

外,投资者争开始相购买房地产抵押次级债。随着美联储不断提高利率,房价下跌,美国的房地产市场进入剧烈波动阶段,贷款者的还款压力不断加重,借款者无法按期偿还,次级房贷出现信用危机。

二、不完善的房地产信贷政策

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的低利率政策和宽松的放贷政策,大量不具备条件的人也申请到了贷款,房贷规模过大,金融机构负债比较极高,积累了较大的风险。后来,一系列有利于房地产抵押贷款的政策促进了房地产飞速发展。美国统计局的数据表明,美国出台税收优惠政策影响最大,促使房地产信贷的规模不断扩大,大量低收入家庭也能得到到贷款,购买住房,最终由于信贷规模过大、负债比例过高使金融机构信贷风险加大,导致房地产市场泡沫。

数据来源:美联储统计数据2000年-2008年

图3-1 美国2000年-2008年个人住房贷款数据(单位:百万)

根据上面的图3-1,可以看出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从00年开始不断上升,00年仅仅19.2百万美元,03年达到40百万美元;07年次贷危机后,美国出现了直线下降的个人住房贷款的局面。00年至08年九年期间,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在08年达到最低值,为17.7百万美元。可见,在房价不断上升的时候,金融机构只顾眼前利益,大量发放个人住房贷款,一旦房价下跌,可能给金融机构带来灭顶之灾。

三、不当的宏观调控政策

美国经济处于低迷时,扩张性货币政策被美国政府广泛采用,主要是通

过不断降低利率。就美国而言,低储蓄率、高消费率加剧推动房地产价格的上升。紧接着美国又连续实行大量紧缩的货币政策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美国联邦储备局从04年开始实行连续加息政策,前后17次之多,导致基准利率从1%上升到5.25%,使加重了贷款者的还款负担,因而多次大幅增加利率也是金融机构面临着严重的违约风险的根源,此外,由于一般次级贷款利率与普通贷款利率相比,前者要高出很多,而且大幅度下降的房价,使得抵押权的行使也不能足够偿还银行的本息,更增加了金融机构面临的违约风险。

以上可知,美国没有从长远考虑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发展,在低迷时期,只顾从眼前刺激房地产的发展,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导致使房地产市场飞速发展过程隐含着大量风险,而在房地产市场价格过高时, 为抑制房地产的过快膨胀发展,美国政府采取了接连的紧缩性政策,加剧房地产泡沫。美国房地产的健康发展与与美国宏观调控政策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应该注重正确实行宏观调控政策

第二节我国房地产市场和次贷危机前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相似性

一、房地产价格方面的相似性

根据下面的图3-2,美国房屋平均销售价格在98年为每套182200美元,房屋平均销售价格在07年达到最高峰,为每套290200美元,增长比例为59.27%。可以看出,在次贷危机以前,98年以来,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房价从98年开始一路上涨。而07年次贷危机爆发以后,房价又加速下跌,并且逐步回落。如图3-2,07年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出现房价大幅下降的局

面,次年,也就是在08年,房屋平均销售价格回落为每套246900万美元,下降比例为14.92%。

数据来源:美国统计局1998年-2008年

图3-2 美国历年房价走势图

再以1999年至2013年我国的房屋销售价格指数,看我国近年来的房价变动情况,这一指数是显示房地产价格的变动程度的相对数。基期为99年的房屋销售价格,那么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在99年就是100,用该指数分析我国房价的变化情况,则我国房地产价格上涨则指数大于100,反之,说明房地产价格在下降指数小于100。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绘制下面的图3-3,可以发现,自99年房屋价格销售指数均大于100,也就是说,我国的房价从99年以后总体上是逐年上涨的。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1999-2013年

图3-3 1999年至2013年我国房屋销售价格指数

因此,可以发现,现阶段我国的房地产价格总体上是逐年上升的,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前,美国的房屋销售价格也是总体上逐年上升的,两者的变化存在一定相似性,而且近年来我国也存在房地产市场泡沫的说法,这与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前极为相似。

二、对房地产市场放贷政策的相似性

在次贷危机爆发后,为了改变房价过快的局面,我国政府出台也接连实行相关政策。但是,很多金融机构忍受不住眼前的利益,增加房贷规模,违

规房贷时有发生,所以依旧很难改变房价过快上涨的局面。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00年-2013年

图3-4 2000年-2013年开发商贷款走势图(单位:亿元)

根据上面的图3-4商业银行对开发商的贷款的走势图,商业银行开发商贷款在00年为1385.8亿元,商业银行对开发商贷款在08年增长至7605.69亿元,增长比例为449%。开发商贷款数额也是逐年不断增长。其次根据图2-2商业银行对个人住房贷款数据,也能看出个人住房抵押贷款也是逐年上涨。这与分析的美国房地产市场房贷政策相似。

三、对房地产行业的宏观政策的相似性

为抑制我国房地产行业的价格过快增长,我国政府出台了各种各样的宏观调控政策,以07年为例,我国央行就发出对商业银行加强房地产信贷管理的有关通知,规定对住房贷款的首付款等。随后,央行也开始频繁提高利率,分别在07年的3、5、7、8月大幅度提高利率,大大增加了房地产开发商的还贷压力,也增加了个人的还款压力。所以我国央行连续提高利率,不仅增加房地产企业和个人贷款者的还款压力,增加了违约危险,也影响到我国信贷业务的健康发展。根据前面美国宏观政策的相关分析,可见我国和美国在宏观政策调控措施上具有相同点。

第四章 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通过第三章,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和美国次贷危机前房地产市场的相似性

进行的对比分析,可见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房地产信贷业务带给商业银行巨大利润,但是由于信贷资金过度发放,对信贷资金缺乏有效的监管,也制约着商业银行的平稳健康发展。

第一节 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

以美国为例,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业务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结于以下几点:

一、商业银行内部机制的缺陷

我国信贷风险管理没有建立起一个完全独立的银行授信部门,也没有建立一个有效的考核机制,对信贷资金考核时受银行内部其他部门干扰,授信部门反而没有最终的贷款决定权,而是在决策层或者银行领导,权利过分集中,很容易导致个人权力过大。同时,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手段不够完善,在我国许多的商业银行中,仅限于一来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来管理和控制风险。此外,很多信贷人员的业务素质低下,缺少扎实的金融理论和专业知识,无法及时捕获金融市场的相关走势,对贷款人的信用状况及风险不能客观、正确的评估,导致信贷业务不能正常有效的进行,甚至优于一些操作性的失误,给商业银行带来极大的风险隐患。

二、不当的国家宏观经济政策

98年是我国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史上的转折点,这一年,国家进行了城市住房体制改革,国家接连出台相关政策对房地产业予以支持和引导,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但同时由于开发商投入大量资金、不断扩大建设规

模,而且近年来房地产价格过高,严重脱离居民平均收入水平,导致供求矛盾尖锐,可能引发房地产泡沫等一系列更严峻的问题。

三、企业融资渠道单一

根据下面的表4-2,我国的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于主要分成四部分:包括自筹资金、国内贷款、利用外资和其他资金,其中国内贷款约占15%-24%,自筹资金占比约26%-41%,其他资金来源占比约40%-50%,利用外资占比相对极少。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以及中央银行的相关资料显示,在我国房地产开发的资金来源中,银行信贷资金占在“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这两部分再加上国内贷款,房地产开发贷款资金来源所占比例超过银行贷款的一半以上。

表4-2 1998年至2013年,我国房地产行业开发资金的来源情况(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1998年-2013年

第二节、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的成因

一、商业银行缺乏信贷风险管理意识,组织体系不完整

近几年,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对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需求,加剧了商业银行之间竞争,有时候,商业银行为抢占房地产信贷的市场份额,贷前审查把关不严,带后缺乏监督,违规放贷。为完成商业银行规定的放贷指标或是追求较高的业绩,信贷部门不经过有效的监督和审查,会将一些资金放贷给一些信用和偿债能力比较差的公司,贷后又不能进行有效的考核。

同时商业银行信贷人员的业务素质的普遍较低,很容易导致操作性风险。

对信贷人员来说,他们的贷款业绩直接关系到自身利益,与绩效工资、考核相挂钩,所以造成一种不良的现象,信贷人员一味的追求高的信贷业绩,并没有真正地审查和考核房贷对象的信贷风险,在房价下跌时,商业银行将面临着借款人大面积违约的信贷风险,这使得商业银行的信贷尤其是房地产信贷存在着巨大的风险。

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影响

05年至14年国家对房地产宏观调控推出一系列措施调控房地产业,但是由于调控政策的政策时滞,难免会对对房地产信贷形成的冲击。如2010年出台的“国十一条”、“新国十条”,号称是史上最严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包括提高首付比例,采用行政手段全面整顿房地产业,严格控制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资金的规模,这些政策对房地产业产生较大的影响,一定程度减少房地产信贷业务的规模,改变房价过快上涨的趋势。在这之后,有的企业被有关部门吊销资格并进行严格的整顿,有的房地产企业直接破产倒闭了,最终导致银行难以收回贷款本息,这就意味着,商业银行成为房地产信贷风险的最终承担者。

三、房地产企业融资状况

目前,我国资本借贷市场发展落后,房地产企业对银行依赖程度大,主要从商业银行获取间接融资;在我国,虽然直接融资方式比较被看好,但是能够利用基金、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的房地产企业少之又少。因此,由于商业银行过度发放信贷资金,而商业银行又不能有效转移分散信贷资金的风险,商业银行成为风险的最后承担者。

第五章 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的防范对策

为了促进房地产业长远的稳定发展,为了保证我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必须有效的防范和控制房地产信贷风险。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过度膨胀,引发了严重的房地产信贷风险,如何防范和化解房地产信贷风险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是从商业银行、政府和房地产企业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对房地产信贷风险的进行有效的防范。

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房地产信贷风险防范策略

一、商业银行时刻树立防范意识,严格防控房地产信贷风险

树立防范风险的意识,使银行信贷业务每一个过程都时刻谨记信贷风险的防范,商业银行应该对信贷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使信贷风险防范扎根于信贷人员的心里,在各个环节,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因素防范信贷风险。在发放贷款是,时刻关注各种因素的变化,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风险防范策略。对于已经发放的贷款,要密切关注各种与信贷风险产生的相关情况,要时刻进行贷后的监督、审核,并且,还要防止贷款被挪为他用,关注房地产每一阶段资金运用的相关情况,从而确保开发商企业有能力而且能够偿还贷款。此外,除了信贷部门,银行的其他部门也应该时刻关注已经发放的贷款,比如审计部门,各个部门应该各自发挥各自的审查作用、监督作用、防范作用。

二、商业银行要完善的房贷发放流程

为了完善商业银行的房贷发放流程,第一,在发放贷款之前,商业银行

应该严格审查房地产信贷申请人的申请资格,不应为了完成房贷业绩而放宽发放房贷的条件,严格执行相关政策的措施,确保贷款的合规发放,降低房地产信贷风险;第二,当商业银行发现相关的信贷人员存在违规操作或者是其他的违规行为,应该严厉惩处,绝不姑息,提高内部监管,防止腐败,提高内部风险防范能力;第三,在发放贷款之后,相关的信贷人员一定要时刻关注与房地产信贷安全相关的情况,密切关注经济形势的变化,在贷后一定要加大检查力度,继续严密监督和审核房地产企业的信用状况,防范信贷风险的发生,完善相应的贷款发放流程

三、强化责任机制

第一,商业应该严格审批贷款的发放和审批,建立相对独立的贷款审批部门,落实相应的责任,一旦贷款某审批的某个过程出现问题,应该及时追究相关过程的相关当事人或者责任人。第二,除了建立相对独立的贷款审批部门,在贷款发放过程中,还应该建立相对独立的信贷管理部门。所谓的贷款管理部门,就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审批过程中,商业银行还应该配备一定数量的贷款审批人,这些人员相对独立于审批部门,可以审查每一笔贷款而不受任何机构的限制,他们是根据收益与风险的相关联的原则,从商业银行整体利益出发,决定是否发放贷款,可以减少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并且减少商业银行损失的可能性。

四、提高银行信贷人员的业务素质

作为商业银行的信贷人员,扎实的金额理论和信贷知识必不可少,同时,还要对房地产的相关运营知识了如指掌,并且能随时主动了解国家的相关经济政策,捕获国家的经济走势,如果信贷人员的职业素质低下,不仅会影响

到房地产信贷业务的开展,还会给商业银行带来极大的信贷风险,因此,商业银行应该定期开展相应的课程或者培训,以提高信贷人员的业务素质,培养一批具有高风险防范和控制意识的专业人才。

第二节 政府视角的房地产信贷风险防范措施

一、采取相关的措施加强宏观调控

目前,我国的高房价的局势仍未能有效改善,政府作为一国经济的调控者,应该采取相关的调控措施,防止房价的大幅度波动,尤其是要防止房地产泡沫的发生,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督,促进房地产长远健康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第一,有关部门应该建立房地产信息的管理系统,调查全国房地产市场的相关情况,并进行相关的统计,通过数据来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全面、客观、细致的分析,并及时评估相关的运行情况,及时对外发布相关信息,以引导整个房地产的健康发展,尤其是个人对房地产的消、房地产的投资。第二,房价过高,很大部分原因是由于土地价格过高,国家应该制定严密的税收政策,从而加强对土地的宏观调控,防止地方政府出现倒卖土地的情况,比如,未来抑制土地投机,稳定土地价格,可以对土地征收增值税;再比如,现在房地产市场上存在房产投机行为,政府可以相应的征收房产税,对不同数量房产的持有者征收不用比例的房产税,抑制这种投机行为,也可以起到稳定房价的作用。

二、建立房地产贷款申请者的信用体系

由政府出台政策建立房地产贷款申请者的信用体系,对银行来说,银行

可以了解申请者的信用状况,通过信用评级择优放贷,避免将贷款贷给信用差的申请者,以致是银行遭受巨大的信贷风险;对于政府来说,政府是国家经济的宏观调控者,可以通过这个信用系统,及时了解和考核房地产行业的发展状况,并且及时对外披露相关的信息,改善房地产业的信息不对称状况,减少影响房地产平稳运行的不利因素,从而调控整个房地产业。

三、建立健全房地产信贷的法律体系

法律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我国的房地产信贷的法律体系相对不太完善,而西方国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我国应积极借鉴他国的经验和教训,实事求是,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房地产信贷的法律体系。该体系不仅能够帮助政府更好的调控房地产业,促进房地产业的平稳运行,促进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而且可以使商业银行的房地产信贷业务更加有法可依,规范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减少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减少信贷资金损失的可能行,从而有效的防范信贷风险的发生。

第三节 房地产企业的信贷风险防范策略

一、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抗风险能力

房地产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之一,较其他行业而言,其规模经济效应更加显著。在房地产业风险加大、形势严峻的时候,作为房地产企业,第一,应该及时洞悉行业未来的发展态势,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及时总结以往经营过程的经验,调整相关的经营策略,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在风险到来之际,提高自身的防范能力;第二,调整与机遇总是并存的,企业应从危机中

看到机遇,抓住时机,调整未来的发展战略,提高核心竞争力,尤其是通过企业重组与兼并,及时把握未来市场的发展方向,促进企业长远健康发展,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也可以有效的防范房地产信贷风险的发生。

二、拓宽融资渠道,实现房地产融资渠道的多元化

在我国,房地产业融资途径比较渠道单一,主要依赖于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由于房地产业本身风险高、投资高,而且房地产业的开发周期一般比其他行业较长些,所以商业银行在提供房地产信贷资金的同时,也会承担较大的信贷风险,而这个风险在短时间内无法通过有效途径转移,近年来,国家也频繁实行相关政策抑制房价过快增长,这种形势下,房地产企业应积极实现融资渠道的多元化,比如,可以通过房地产信托、房地产投资基金增加企业的融资方式,促进房地产企业自身的健康发展,从而也可以有效的防范房地产信贷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Juel Bessis.Risk Asset Management Theory and Basle Accord[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0,(8):18-19.[2]: Goetz ,Peter.Asset Prices and Banking Distress: A Macroeconomic Approach[J].Journal of Financial Stability, 2009, 5(3): 298-319

[3]:Langandso.International controls in Banking [M].John wiley of Sons Inc, 1995.12-13 [4]:Risk Managing Committee of RBC.Risk manual of Royal Bank of Canada[M].John Wiley&Sons Press,1997,(22),6-9.[5]:Philip H.siegel Credit Derivatives &the Management of Risk: Including Models for Credit Risk[M].prentice Hall,1999.[6]:薛峰.银行信用风险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12.[7]:蒋伟,张朋能.浅析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的法律防范[J].金融与经济, 2010(1):3-9.[8]:徐刚,放敬东.浅谈房地产开发贷款的风险成因及应对[J].经济研究导刊.2011(5):112-113.[9]:涂杰平,吕双利.新政下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探析[J].金融与经济, 2011(5):23-25.[10]:杨小丽.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周期性风险防范路径探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59-163.[11]:吴爱民.房地产信贷政策效应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创新研究[J].西南金融,2013(01):60-62.[12]:刘春红.我国房地产抵押贷款风险及其对策研究和实证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0.[13]:李雪娟.论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D].河北大学,2006:2-5,10-11.[14]:秦虹.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房地产信贷风险[J].新金融,2006(1):17-18.[15]:徐驰良等.防范房地产信贷风险的策略[J].金融时报,2003,(4).[16]:胡德风.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的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江苏大学,2007:2-3,34-57.[17]:刘晓维.中国房地产景气循环与银行信贷风险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21-31 [18]:陈峥嵘.我国房地产信贷个人信用风险评估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7-9,26-34.[19]:王宗军.我国商业银行风险体系的建立和完善[J].经济师,2005(3),44-49.[20]:杨小丽.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周期性风险防范路径探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59-163.

下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及防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及防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谈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及防范

    谈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及防范内容摘要:房地产信贷是银行信贷业务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有关部门就加强金融宏观调控作用、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

    浅谈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防范措施概要

    财税金融 浅谈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的防范措施 ◆张 卫 中国建设银行江西省分行 【摘 要】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迅速增长。商业银行面临着......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商业银行也发展迅速,但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仍不容乐观,信贷风险较大,这成为我国金融业和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隐患。信贷风......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

    摘要:本文从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概述入手,分析国有商业银行现代风险产生的原因,当前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制度的探讨,进而提出防范......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和对策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和对策 内容提要 在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各种风险中,信贷风险仍是主要风险。信贷市场份额的多少,管理水平的高低,风险控制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关系到......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开题报告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研究 200709级 金融学 学号: ***学习中心:庆阳财校 姓名:段建梅 信贷风险的形成是一个从萌芽、积累直至发生的渐进过程。在还款期限届满之......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其会计防范对策(合集5篇)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及其会计防范对策 内容摘要:现今,商业银行经营环境不断变化,银行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越来越大。信贷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商业银行......

    如何防范信贷风险

    一、加强学习做好贷款尽职调查 作为信贷部长需要具备和掌握多种知识,不仅要精通信贷业务,熟知贷款操作规程,从大方向还需要掌握会计方面的知识,掌握企业的财务知识、成本核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