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同发展理论学习体会[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4 13:56: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区域协同发展理论学习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区域协同发展理论学习体会》。

第一篇:区域协同发展理论学习体会

区域协同发展理论学习体会

促进区域协同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我国地域辽阔,由于历史、地理位置及经济基础等原因,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民生活也有了很大改善,但区域间发展不协调、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仍未根本改变,据统计,从2000 年到2006年东部地区的江苏、山东、广东三省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从8654亿元、8338亿元,10741 亿元增加到21548亿元、21847 亿元、25969亿元;而西部的青海、宁夏两省区分别从264 亿元,295 亿元增加到641亿元、707亿元,发展速度都比较快,但差距也是明显的。只有不断推动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区城发展之间的差距,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

一、深刻理解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把握区城发展的主亚内容及其方向。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要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国家“十一五” 规划明确提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指出“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形成东中西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分析协调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其各地区的人民能享受到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是指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社会救助、防灾减灾、促进就业、扶贫济困、公共安全、公共文化等。

二、把握区域发展与社会和谐的相互关系,实现区域发展向社会均衡发展与和谐发展转变。区域发展与社会和谐互为条件。区域发展与社会和谐可谓是荣辱与共为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一方面,区域发展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从系统论的角度看,社会是由诸多区域按照定的结构所组成的有机系统,而每一区域都是构成社会这一系统的要素。在考察系统发展的过程中,既不可能只强调其中某要素的发展,也不可能不顾及要素与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对实现社会和谐而言,我们不可能只是强调东部地区的发展,或形而上学地切断各地区之间的诸多害观联系。这是很多学者的共识。另方面,社会和谐是保证区域发展的前提条件。区域发展必然仰赖于环境的稳定。而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和谐能够使不断分化的社会各阶层、各部分与各利益主体之间互补互让、有机结合,当然也能够使区域之间在相互协调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冲突、摩擦和内耗,促进所有区域共同发展。如果社会各个方面不能达到和谐相处,区域之间各自为政,那么根本就谈不上区域的发展。由此可见,社会和谐实质上是保证区域发展的前提条件。

三、推动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现实要求和路径。

1、完善区域经济政策,建立区域间互动机制。将区域经济政策与地方产业政策相结合,通过产业在区域间的梯度转移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增加对中西部落后区域人力资本的投资,俱乐部趋同并不是绝对的,对贫困区域来说,控制特定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可以摆脱贫困陷阱,而人力资本正是这众多因素中最重要的一点。

3、依据资源特色,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

4、推进市场化改革,提高落后区域对外开放度。各地区要遵循区域发展规律,树立新观念、明确新思路、采取新措施,加强区域内的协调沟通,不断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取得新的明显进展,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

第二篇: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学习体会

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学习体会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我国地域辽阔,由于历史、地理位置及经济基础等原因,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以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民生活也有了很大改善,但区域间发展不协调、发展差距拉大的趋势仍未根本改变。据统计,从2000年到2006年,东部地区的江苏、山东、广东三省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从8554亿元、8338亿元、10741亿元增加到21548亿元、21847亿元、25969亿元;而西部的青海、宁夏两省区分别从264亿元、295亿元增加到641亿元、707亿元,发展速度都比较快,但差距也是明显的。只有不断推动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区域发展之间的差距,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

一、深刻理解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把握区域发展的主要内容及其方向

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要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指出:“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形成东中西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分析协调发展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各地区的人民能享受到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是指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社会救助、防灾减灾、促进就业、扶贫济困、公共安全、公共文化等。这类服务不应因地区的不同、人群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必须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地区间人均生产总值差距保持在适度的范围内。地区人均生产总值是衡量地区之间发展差距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地区之间的协调性。不能把促进区域协发展,简单地理解为缩小地区间规模的差距,这也是不合实际的,但区域间人均GDP的差距却是可以缩小的。笔者认为,十七报告提出的努力缩小地区间的差距应该是指人均GDP的差距,把它定为我们长期要追求的目标,是符科学规律的。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时期,这个时期往往也是区域差距趋于扩大的时期。因此,现阶段促进区域协调发的一项首要任务,就是要遏制地区间人均生产总值扩大的趋势,并努力保持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

3各地区比较优势能够得到合理有效的发挥。比较优势是区域经济学最核心的概念之

一。在国际贸易理论中,比较优势最早是讲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从亚当—斯密提出的绝对比较优势到大卫—李嘉图的相对比较优势,再经过后来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发展,比较优势现在也被称为竞争优势。从这个角度讲,不同地区都有各自的比较优势,关键是看能不能把它挖掘出来。而只有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了,才能实现全国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才能有效消除区域间的利益冲突,实现区域间的优势互补、互利互惠,这也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

4各地区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协调和谐状态。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充分考虑本地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我国生态环境整体比较脆弱,许多地区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不强,既要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努力缩小地区差距,同时也要做到开发有度、开发有序、开发可持续,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因此,各地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否处于协调和谐状态,是衡量区域发展协调性的又一个重要的标志。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优化国土开发格局和形成主体功能区的任务,实际上折射出来的就是要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战略思想和重大原则。

二、把握区域发展与社会和谐的相互关系,实现区域发展向社会均衡发展与和谐发展转变1 区域发展与社会和谐互为条件。区域发展与社会和谐可谓是荣辱与共为自身存在和发

展的条件。一方面,区域发展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从系统论的角度看,社会是由诸多区域按照一定的结构所组成的有机系统,而每一区域都是构成社会这一系统的要素。在考察系统发展的过程中,既不可能只强调其中某一要素的发展,也不可能不顾及要素与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对实现社会和谐而言,我们不可能只是强调东部地区的发展,或形而上学地切断各地区之间的诸多客观联系。这是很多学者的共识。另一方面,社会和谐是保证区域发展的前提条件。区域发展必然 仰赖于环境的稳定。而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社会和谐能够使不断分化的社会各阶层、各部分与各利益主体之间互补互让、有机结合,当然也能够使区域之间在相互协调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冲突、摩擦和内耗,促进所有区域共 同发展。如果社会各个方面不能达到和谐相处,区域之间各自为政,那么根本就谈不上区域的发展。由此可见,社会和谐实质上是保证区域发展的前提条件。

2 区域发展与社会和谐互为手段。由于区域发展的立足点在发展上,社会和谐的立足点在和谐上,二者价值取向的不同使得两个方面能够互为手段,即不仅区域发展能够促进社会和谐,而且社会和谐也能够促进区域发展。 区域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只有不断发展区域经济,不断协调区域关系,才能形成更完善 的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求,从而在发展中解决社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最终促进社会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说,区域发展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 社会和谐促进区域发展。在社会和谐的状态下,各个区域都可以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尤其是蕴藏着巨大创造力的人民群众。因此,区域内每一个公民都能够各司其职,各守其则,自觉承担自己的职业角色和社会责任,自觉遵循社会规则、规章制度和公共秩序,自觉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活力。这样,每个区域在其主体所提供的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下,理所当然地能够得以不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和谐是促进区域发展的有效手段。

3 区域发展与社会和谐各有侧重。从强调的内容看,社会和谐强调多个层面,区域发,彼此将对方作展的核心则在经济层面。社会和谐强调从我国社会主义的整体出发去思考问题,其视野开阔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而统筹区域发展,无非主要是从全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政府有目的的调控以逐步协调区域经济关系,进而促进各种类型区域的经济发展,其核心集聚在经济层面上。从价值取向看,社会和谐追求公平,区域发展则追求效率。社会和谐强调以人为本,强调社会的公平正义,其价值目标是稳定、协调、发展、均富、秩序、平等、自由、正义、民主、诚信、友爱等价值体系,这个价值体系的核心是公平、民主、秩序、和谐。在效率和公平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区域在发展中更多的是强调效率与速度。从空间上看,社会和谐强调社会整体,区域发展只指局部地区。相比之下,区域发展只是涉及某些地区,它的活动领域要狭窄许多。

4区域发展与社会和谐互为目的。区域发展和社会和谐在互为手段的同时,以人民根本利益为平台,以以人为本为纽带,以伟大实践为引导,彼此引对方为目的。一方面,社会和谐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区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目标体系,其中之一就是推动区域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区域 发展的目的也是为了实现社会和谐。当区域经济发展的成果不断满足 了其成员的各种正当需要的时候,当区域关系协调到足以保障不同区域的每一个人、每一组织的正当权利与利益的时候,社会和谐的目的就自然而然地实现了。

三、推动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现实要求和路径

1 完善区域经济政策,建立区域间互动机制。将区域经济政策与地方产业政策相结合,通过产业在区域间的梯度转移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主要包括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和扶持机制。一是健全市场机制,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作用,打破条块分割消除区域性壁垒,根除地方保护主义,鼓励各种生产要素和商品在区域问合理有动,促进产业在区域问合理转移和有效集聚。二是健全合作机制,区域间合作的目标是通过深化专业化分工和拓展协作范围来扩大市场、提高生产和组织效率,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和区域一体化进程。政府应在政策层面和舆论层面鼓励区域合作,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开展经济、技术和人才合作。三是健全互助机制,地区要采取多种方式帮助欠发达地区。四是健全扶持机制,按照公共服务均等化原则,加大国家对欠发达地区的扶持力度,最终实现区域协调发展。2增加对中西部落后区域人力资本的投资。俱乐部趋同并不是绝对的,对贫困区域来说,控制特定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可以摆脱贫困陷阱,而人力资本正是这众多因素中最重要的一点。新增长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它可以节省和替代劳动力和物质资本数量,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人力资本的积累可以促进技术进步的技术转移,推动经济增长;区域内丰富的人力资本还可以吸引资本等各种生产要素的积聚,是落后区域打破贫困陷阱的有效途径。许召元以平均受教育水平的区域差异代表人力资本差异,发现东部受教育水平持续高于全国,中西部受教育水平却较低,使区域间差异扩大。因此,提高对中西部落后区域的教育投资、提高人力资本存量是关键。但是,由于落后区域本身资金短缺,为追求短期利益,地方政府往往不愿投资教育这样回报周期长的项目,并且教育投资具有很强的外部效应。因此,需要国家在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的过程中将教育投资放在首位,而地方政府则可以通过优惠政策吸引人才流入。

3依据资源特色,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根据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进行不同的功能定位。地区要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资源消耗小、附加价值高的出口产业,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现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外向型经济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中部地区要立足资源和劳动力优势,抓好粮食主产区建设,发展有比较优势的能源和制造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立现代市场体系,在发挥承东启西和产业发展优势中崛起;东北地区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 国有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振兴装备制造业,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序流在改革开放中实现振兴;西部地区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加快科技教育发 展和人才开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搞好资源综合开发利 用和产业链延伸,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培育一批具有竞争 力的特色优势产业群,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4推进市场化改革,提高落后区域对外开放度。我国的对外开放和市场化改革首先由东部开始,由于其区位优势和政策支持,吸引了大量的外商直接投资,通过扩大出口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并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推动经济快速发展,从而吸引了大量优秀技术人才和劳动力涌入,市场容量逐步扩大,形成了一种区域良性循环机制虽然促使外商投资向中西部转移是缩小区域差距的有利措施,但是中西部的市场环境却很难吸引以投资效益为根本的外部资金。因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企业将选择区内贸易自由度较大的区域,当区际贸易自由度很大时,将向市场规模较大的区域转移。无论是区域内的市场建设还是市场规模,中西部区域都不具备优势,因此,要推进中西部的市场化改革,提高区域内部市场的效率和对外开放度。主要包括弱化政府对经济的行政性干预,维持市场秩序的公平;鼓励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为市场竞争注入活力;消除区域内行政行为对市场的分割,促成区内统一市场的建立,通过扩大市场容量吸引企业投资;配合国家政策,通过税收优惠等措施增加引资能力。 实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和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持之以恒地进行努力。我们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区域政策,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各地区要遵循区域发展规律,树立新观念、明确新思路、采取新举措,加强区域内的协调沟通,不断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取得新的明显进展,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

第三篇:理论学习体会

理论学习体会

按照组织安排,我很荣幸能参加中共**县委党校第**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通过两个星期的理论学习,收获很多,不但结识了朋友,启发了思维,而且在政治理论、党性修养、组织能力等方面有了长足进步,总的来说有这样几点心得体会:

一、不断加强学习,深刻领悟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这次学习培训,自己在夯实基础、转变观念、锤炼作风上都有所收获。此前培训共讲了16个专题,一次讨论交流,从理论基础、形势任务、战略思维、党性修养、法律法规五个方面,全面展示了***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通过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宣言书,动员令——学习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总书记论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深刻理解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学习,进一步强化了自己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认识。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列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统一的科学体系,是一脉相承的。其次,思想观念得到进一步转变。通过学习《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构建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高质量发展专题》、《农业工作专题》的学习,使自己的思想观念得到了进一步转变,树立了正确的学习观,不但要学习,而且要终身学习、善于学习、勤于学习、带着信念执着学,带着强烈责任学,带着实践要求学;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工作中,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熟练掌握总书记的“六种思维能力”,建立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以务实高效,统筹兼顾,守时适时、轻装上阵。

二、坚定理想信念,党性作风得到进一步锤炼。

通过县委张志强书记的党课《力戒形式主义官僚说主义以实干成就泗县美好未来》、《学习十九大精神做新时代合格党员》、《学习十九大新党章,建设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学习训练,使自己的党性和作风都得了进一步锤炼。一名党员领导干部,无论在哪个部门哪个岗位工作,都要坚定的理想信念,都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都要有坚定的党性原则,视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都要严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党的纪律,思想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都要事实求是、胸怀大度、作风朴实、脚踏实地、雷厉风行、真抓实干。这次学习,一些专家教授介绍了一些新思潮、新观点,引起我深入的思考。特别是政协副主席兼长沟镇党委书记卢书林同志《农业工作专题》讲座,“强化履职贵在落实、执行力、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经典语句更是让我感受颇深,作为一名党员干部,除了要强化自身修养外,还要增强狠抓落实的本领,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手握戒尺、慎独慎微。

三、**,做新时代合格党员。

结合自己目前从事的工作,通过这次学习,自己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得到拓宽,对具体业务工作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做新时代的合格党员,首先就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以时不我待的工作作风服务群众工作,在工作中做到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我们党建党之初,就高度警惕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在延安时期,毛主席就曾尖锐的指出“形式主义是一种幼稚的、低级的、不动脑子的东西,官僚主义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坏东西,一年不用扫帚扫一扫,就会春风吹又生”。***总书记更是明确的指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同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是我们党的大敌、人民的大敌”。其次就是要增强狠抓落实的本领,注重练思维、练性格、练胆识、练耐力、练品行。最后就是按照县委张志强书记提出的要培育“三种精神”提升“五大素养”强化“六个度”自觉践行“六不让”养成“六个习惯”培养“六会干部”树牢“八大理念”坚持“十抓工作方法”的具体要求逐一落实,做最好的自己。

这次培训是在当前各项工作任务非常艰巨的情况下开展的,可见泗县县委县政府、组织部是多么的重视,接下来我也将非常珍惜此次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争取学出方法、学出经验、学出担当、学出作为。

第四篇:理论学习体会

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其中着重学习了“关于创造性学习的特征”一篇,文中提到“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国力竟争日趋激烈,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势在必行。”学习贵在创新,那么教育也应重在创造。作为一名教师的我应受到些什么启发,当今世界的科技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最可贵的品质是创造性,而创造教育应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心理品质,创造思维能力应是我们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自身的教学思想和自身的创造力也是一个要探讨的问题。

创造力就是把已知的经验和材料重新组合产生新的有价值的事物和思想的能力,创造性是个体在活动过程中其创造力的外现,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教师既可以创造性的为素质而教,亦可以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观已不适应素质教育和创造教育,教师的认知特点,教学风格,教学方法和创造力均影响到学生的创造性。作为教师的创造性不同于一般的行业从业者的创造性,他除要创造新的有价值的成份之外,更主要的是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所以教师的创造性重要的是起创造性的教学思想。教师的创造意识是对创造的需要,愿望和动机,创造性的教学观以培养创造性为目标,主要表现为:好奇心,质疑的习惯同,探究的习惯,求异的习惯,富有想象,恒心和一丝不苟等方面。要有创造性的教学风格,主要表现为: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作风,,尊重个性的教学作风,创造性的评价思想,民主教学作风,营造创造性的班集体等。还要有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一方面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方法组合,教学手段运用等富有新意,另一方面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探索式学习。总之,教师的创造性是为了学生的创造性,教师也是只有将创造性的教学思想,创造教学的能力和具体的创造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的创造潜能更好地发挥出来,对学生来说能动地安排学习,有效系统的学习方法,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当然,除了以上的体会以外,我还觉得现代教育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基本理性支点。还要有对人类的热爱和博大的胸怀,对学生成长的关怀和敬业奉行的崇高精神,良好的文化素养,复合的知识结构。学习了以后更使我有了向这一目标去努力去靠近的信心和动力。

对于如何解决教学中的困惑和工作中的烦恼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一个人工作多年以后,或多或少的会产生职业倦怠感,而这些教育理论中提到的一些观点对自己也是一种鼓舞。只有不断的潜心学习和揣摩,并不断地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只有掌握各种教育理论,我们才能做课堂改革的先行者。我们的教育教学更加得心应手。

课堂教学也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个学生的学生创造条件,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书中提到的并被我校广泛使用于日常教学中的媒体教学能使给学生生动形象,给他们以更大的思维空间。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也变得生动起来,运用教学媒体,可以从各个渠道,,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媒体不仅给教学过程增添了色彩,更为学习效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我从中懂得了教学媒体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更好的驾驭。板书和投影也是教学媒体中很重要的一环,通过板书和投影,把教学内容很清楚的呈现给学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与体会。老师讲授的知识,刚开始会忘记,而好的板书可以让教学内容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在实际应用中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书中所倡导的终身学习理念也对我们教书颇有教义。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的学习,作为教师必须把教育看作是贯穿与人的整个一生与人的发展各个阶段的持续不断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充实自己的头脑,使自己的思想不断地更新,与时代同步。一个真正的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也伴随知识经济时代同时降临。教育必须正视现实,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使其形式灵活多样,促进社会学习化、学习社会化。所以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师必须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教育理念,把那些教育理念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只有如此,才能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思想的内化来指导实践;有了理念的更新,才能创造新的教育方法,适应学习时代的要求。

此外,作为教师,不仅要丰富完善自身,还要在实践中创新教育教学理论。尤其是在竞争日益激烈并讲求创新的今天,我们要理论联系实际,学好教育理论的同时,把所学所感不断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在作好自己本职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潜能,并最大限度的提升自己的素质。

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事件进行反思,在自己接触的活动中,分析自己课堂呈示行为、语言行为、指导行为,这样的反思可以避免“脱节症”和“恐高症”,让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联系,使教师比较容易地把教育理论或他人的“舶来品”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应用到课堂中;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事件进行反思,也可以透过学生课堂上兴奋、厌烦、困惑等行为,寻找到行为不足的事件,分析形成其行为的因素,引起教师实践的变革和理论的觉醒,以此来逐步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事件进行反思,能使研究者作为一个“局内人”,以一颗真诚的心面对教学现实,在研究事件时,理论与实践之间容易开放思考空间,促成教师的视界与专家融合,更利于教师自己在教育实践中产生形成的个人理论、个人想法,真正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这将会挫伤提问学生的积极性,长期以往,学生不再提出问题。如果我匆忙做出判断性地结论,为了完成自己预先设计的教案,把学生拉回到我设定好的思路中去,久而久之,学生总是等老师输入,不再去自己思考,培养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变成一句空话。

今天,我肯定了学生敢“思”敢“问”的积极态度,给学生提供平等交流的时间,鼓励学生对“问题”畅所欲言,让更多的学生参与问、思、议,这样才有可能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我们的孩子需要成长,成长的过程需要他们自己去打磨,老师可以引导他,而不应强迫他们去接受,今天我没有强制学生接受老师的想法,把问题抛给学生,让我看到了另一翻风景—孩子的认真、钻研、独立思考、执着的精神,学生的表现充分反映出他们的智慧。

同时,对自己也拿不准的问题,要敢于有勇气自觉的承认。我想向学生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对待任何数学问题,都要用科学严肃的态度来对待它。当下还弄不明白的,课下还可以去研究探讨。老师也需要不断学习和钻研。

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面对学生的问题,在传统的教学中,一般教师比较关注自己的教学任务能否完成,即使与学生进行交流也是为了自己教学的进程,而在这个案例中,当学生出现了需要时,教师是按照自己原有的进程推进,还是停一停解决学生的需求。如果经常能把这些现实中碰到的问题进行反思,那么课堂教学行为也就会重新建立新的标准。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师生之间共同学习、平等交流的民主关系将逐步形成;教学过程将从禁锢走向开放,教师不再完全依赖于教材,而是通过挖掘、补充和整合相关的课程资源来组织教学,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在教学实践中将得到充分的体现。下面我就从新课改下教师的变化来简单的谈谈我对教师角色转变的一点浅薄的认识。

1、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

以前,我或多或少有这样的观念和做法:学生是不懂事的,生来就需要大人管,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管与被管的关系,而不是平等关系;服从管理的是好学生,不听话的是坏学生。就在这样的“管理”中,学生“望师生威”,培养了一批批平庸听话的“好学生”。

2、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

以前,我站在讲台上,像个讲经布道的大师,对着一群虔诚的信徒慷慨陈词,偶尔也会点到有数的几个信徒问几个无关痛痒的“大梦话”。而现在,我和学生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学习、在争论中寻求真理,与学生们分享他们的感情和想法;我不是只顾自己“导演”和“主演”,而把学生尊为“主人”,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学生受到重视,积极性大大提高。

3、由独裁者者变为协助者

以前,在课堂上,我一人说了算,而今,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重视健全学生人格。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时给以最大的帮助。二是不断开发、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美术教育资源,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大量的实践,在学美术、用美术中渐渐习得美术学习规律,不断提高整体把握的能力。我的任务减轻了,我的担子也更重了。

课改是个新事物,有它的活力和发展空间,这给我们发挥潜能、施展才华提供了。一个广阔天地,而我也会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把自身锻炼成为一代新型教师。

人民教师不仅肩负着传授文化知识,教授学业的光荣职责,同时也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崇高理想的布道者,社会规范和价值的传递者.那么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如何去建构自己的师德大厦,从而以全新的理念和行动,履行好教书育人的职责呢 我们都曾经做过学生,现在面对学生还常常惊讶的发现和学生仍有着这样那样的相似之处.回想自己坐在讲台下的时候,总是对台上的老师有各种各样期待.如果我是学生,我希望能在老师眼中看到真挚的关爱.爱是教育的别名,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对我的信心往往会成为我自信的源泉,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的老师最能激发出学生的潜能.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我们乐于见到的.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热爱学生,教育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善于宽容学生.因为宽容是对我们的爱护,信任,它体现了关怀精神,同时也是人格平等的具体表现.宽容意识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严师固然令人尊敬,但如果没有了宽容意识,师生之间难免会有一道难以跨越的沟壑.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无不具有博大的胸怀和宽容的精神.新时代为人师者不仅要对学生负责,也要对社会负责,对科学负责.所以我希望老师的师德是以渊博学识和创新精神作支撑的.我们不要求老师必须有那些耀眼的世俗光环,但严谨治学的学术态度,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的优良学风却是我们所追求的.讲台是老师的舞台,我希望听每一节课都像观看一次精彩的演出.将课内课外进行有机结合,以鼓励我们拓展延伸知识.并及时收集听取反馈意见,扬长避短.充分调动我们的学习积极性,使我们能各有收获,取得好成绩.在新时代,热爱教育事业不能仅仅表现为埋头苦干,更体现在通过科研创新来解决新问题新情况,让教学与时俱进,生机蓬勃.如果我是学生,我会期待这样的老师.有幸成为一名老师,我很希望自己能努力实现这一切,得到学生的认可.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有人说,“教师只能以他的整个人,以他的全部自发性,才会对学生的整个起真实的影响.”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第五篇:理论学习体会

高中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

作为参加培训的学员,经过学习,我对于怎样充分利用新教材、落实新大纲的指导思想、克服语文教改中的困难有了新的思考。

一、转变观念仍是关键

新大纲、新教材的出台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定,是时代的要求,这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更新观念,尤其是教材观。解决了教材观才能谈改善教学,才能谈有效教学。注重人文性、注重能力的培养、编排体例新是新教材“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课本、读本,吃透教材,宏观调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课本是点,读本是面,我们须下大力气备课本、备读本,把读本分门别类的和课底细对应,做到课本、读底细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语文是终身学习,教师也不例外。新大纲、新教材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体语文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和本质以适应教材和时代的要求。广博的知识、较高的语言水平和诵读能力是新形势下语文教师所必备的,“终身学习”不再是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更是时代对每位教师的要求。

三、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广大语文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采用形式各异的激励办法和开展各项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习效果、推动学习动力的办法。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时代的进步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又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手段和更为广阔的空间,语文教师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扩大语文外延。

四、要善于总结和回顾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闪光的做法、独具匠心的设计,但却如过眼烟云,没有积累下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因此,教学中要善于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最终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

下载区域协同发展理论学习体会[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区域协同发展理论学习体会[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协同教育”理论概述

    “协同教育”理论概述 “协同教育”这一概念在我国学术文献中出现最早是1996年刘纯娇的《学校家庭协同教育构想》。文中指出,将这协同理论移植于教育领域,就是要探索教育系统......

    区域发展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城市发展有着重要的引导。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范围包括南昌、景德镇、鹰潭以及九江、新余、抚......

    多元智能理论学习体会

    《多元智能理论》学习体会 姚素霞 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人加德纳有一句名言:“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不同的人身上有不同的智能组合形......

    家庭教育理论学习体会

    家庭教育理论学习体会 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对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

    现代教育理论学习体会

    现代教育理论学习体会 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心得新世纪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使我们在教育战线工作的人感到欣慰的同时,更感到了压力。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

    阳光理论学习体会

    阳光理论学习体会 张莉莉 《阳光教育中小学教师对话录》对 阳光教育的阐述十分的清晰明了,何为阳光?使自己阳光,给学生阳光,让大家共同阳光就是阳光教育的最高境界。 通过研读对......

    党员干部加强理论学习体会

    党员干部加强理论学习体会第一,讲一讲“为什么学”的问题我们党就是靠理论起家的,重视抓好理论武装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特有政治优势。我们讲思想建党,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武装和......

    教育理论学习体会

    【案例】 生。接到任务的学生拿着纸和笔,准备按座位顺序依次开始收费。这时,魏老师叫住了他,说:“用手表收。”学生不解地问:“老师,用手表怎么收啊?”魏老师笑着说:“别急,先站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