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东省惠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试卷
惠州市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高一历史试题(适用理科生)说明: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80 分钟。
一、单选题I: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我国古代最早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是在
A.夏商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时期
2.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它最早出现于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
3.“丝路花雨,铃声悠扬”是后人对古代东西方陆上贸易通道的描述,在该通道上流通的主要商品是
A.玉米
B.丝织品
C.马铃薯
D.烟草
4.中国古代民营手工业在纺织、制瓷等行业中赶上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主导地位是在
A.商周时期
B.唐朝中叶以后
C.宋元时期
D.明中叶以后 5.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A.半两钱
B.五铢钱
C.交子
D.法币 6.与唐朝相比,宋代城市商业活动发生的最重大的变化是
A.交易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
B.“草市”盛行于集镇兴起
C.出现了大规模的长途贩运贸易
D.政府加强对商业活动的监管
7.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展现了一代商人乔致庸的传奇一生。乔致庸属于 A.徽商
B.晋商
C.浙商
D.粤商
8.清雍正帝曾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与这种思想认识直接相关的政策是
A.专卖政策
B.闭关锁国政策
C.重农抑商政策
D.海禁政策
9.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打着“自强”的旗号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是 A.轮船招商局
B.江南制造总局
C.开平煤矿
D.汉阳铁厂 10.下列企业中属于洋务派创办的企业是 A.轮船招商局
B.发昌机器厂 C.继昌隆缫丝厂
D.贻来牟机器磨坊
11.19世纪中期,中国经济结构的主要变化是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商业活动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市场繁荣
12.19世纪70年代创办的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属于
A.近代军事工业
B.手工工场
C.近代民族工业
D.官办企业
13.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出现一批近代民
族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其产生的时间是 A.19世纪三四十年代
B.19世纪四五十年代 C.19世纪六七十年代
D.19世纪八九十年代
14.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D.洋务运动的兴起 15.“实业救国”是近代中国有识之士的一种救国方案。这一方案的代表人物是 A.林则徐
B.曾国藩
C.李鸿章
D.张謇
16.抗战胜利后,在国民党政府统治下,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困境,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A.国民党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
B.日本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官僚资本的压迫
D.繁重的苛捐杂税
17.促进了近代中国“断发放足”习俗变迁的是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土地革命
18.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穿着和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变化的前提条件是 A.社会制度的更替
B.经济的发展 C.思想的解放
D.文化的交流
19.下列对我国不同时期人们衣着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开国大典时,有穿着旗袍的妇女参加
B.中共八大召开时,有穿着中山装和人民装的代表参加 C.中共十三大召开时,有穿着西服和夹克衫的代表参加 D.进入21世纪以后,人们普遍穿起了长袍马褂和超短裙
20.据史料记载:“大量苏联小说、歌曲、电影涌入中国。读苏联小说、唱苏联歌曲、看苏联电影、学习俄语成为国人的时尚„„”。据此判断,该记载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A.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时
B.新中国成立初期
C.苏联出兵东北,对日作战时
D.改革开放后 21.流行词语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下列流行语与时代对应正确的是
A.义务教育、希望工程——新中国成立初期 B.上山下乡、样板戏——“大跃进”时期
C.放卫星、赶英超美——“文革”时期 D.网购、微信——改革开放新时期 22.中国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立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
B.三大改造的成就 C.“大跃进”的成就
D.改革开放的成就
23.20世纪60年代山东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共采取的措施是 A.人民公社化
B.“大跃进”运动 C.增强企业活力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4.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拉开序幕的是 A.三大改造的完
成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四大
25.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从此,中国的经济体制逐步迈向
A.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
26.21世纪初中国对外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其标志性事件是加入
A.联合国
B.亚太经合组织
C.不结盟运动
D.世界贸易组织
27.近代史上,英国找到了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该办法是
A.联邦制
B.民主共和制
C.君主专制制
D.君主立宪制
28.美国1787年宪法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掌握国家行政大权的是
A.国会
B.最高法院
C.总统
D.国王
29.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一规定的意义在于
A.只有平民才能当选总统
B.防止大家族仗势拉选票
C.总统必须从皇族中选举
D.阻断保皇派的复辟之路 30.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
B.《共产党
宣言》的问世 C.巴黎公社的建立
D.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31.“l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作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材料认为巴黎公社
A.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提供基础
B.建立了工农联盟的新政治制度
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是无产阶级专政一次伟大尝试 32.1917年3月,“彼得格勒自发的示威游行转变为士兵起义„„布尔什维克无力影响革命自发性蓬勃展开的过程。” 这次“革命”
A.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统治
B.完成了“四月提纲”的任务
C.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D.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3.二战后,美国的“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是 A.出台杜鲁门主义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34.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约”的成立
D.“华约”的成立
35.“马歇尔计划”的根本目的是
A.美国20世纪初“金元外交”的继续
B.以经济手段控制西欧 C.援助希腊、土耳
其D.帮助日本复兴经济
36.1950年法国外长舒曼指出:“统一的欧洲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通过一系列具体措施来建设,„„联合生产将不加区别和无一例外地作为一个整体提供给世界。”次年,欧洲六国发起成立了 A.上海合作组织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华沙条约组织
D.欧洲煤钢共同体
37.1961年成立的奉行独立自主、非集团原则和宗旨的国际组织是 A.不结盟运动
B.亚太经合组织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华沙条约组织
38.20世纪90年代初,两极格局瓦解结束了两大集团的对峙。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是 A.“9·11”事件
B.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 C.苏联解体
D.不结盟运动兴起
39.两极格局瓦解后,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主要表现为 A.欧共体的建立
B.欧盟的建立
C.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建立
D.欧
洲原子能共同体的建立
40.下列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表述,最为准确的是 A.多极化格局已经确立
B.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C.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形成D.“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
二、单选题II: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41.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正式确立,成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元代王祯在《农书》中强调农事应包括垦耕、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等活动。这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①注重农时
②精耕细作
③自给自足
④男耕女织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2.“它是中国历史上即将转型的关键时代,先有郑和下西洋主动与海外诸邦交流,后有西方传来叩启闭关自守的大门;同时,它又是一个极度集权的朝代,废除了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制度。该朝代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43.历史学家黄宗智认为,直到康乾盛世,中国的小农经济历经千年发展,已到了辉煌的极致。中国的GDP在晚清甚至达到了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然而这却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其旨在说明
A.小农经济一直占主导地位
B.中国经济总量居界前列
C.自然经济是封建统治基础
D.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新突破
44.白寿彝先生说:“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世
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这说明我国古代手工业 A.技术水平领先世界
B.技术工艺不断创新 C.技术传承封闭保守
D.技术交流范围广泛
45.唐诗《夜看扬州市》:“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犹自笙歌彻晓闻。”从诗中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扬州的草市很繁华 B.扬州的夜市是当时商业发展的一个特点 C.扬州出现了私家经营的邸店 D.扬州成为唐朝唯一的经济中心 46.明代中后期的小说《醒世恒言》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施复夫妇是苏州织绸的小户人家,不到十年,积累了大量财富,后来又买了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了新兴的丝织业工场主。这反映此时期出现了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资本主义萌芽
47.《从晚清到民国》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历史是随时间移动的,时移势异。时势变而制度不变,它们就成为进化的绊脚石,历史的反革命了。下列选项最能印证该观点的是
A.洋务运动的失败
B.新文化运动 C.德意志的统一
D.美国的独立
48.“火柴大王”刘鸿生在回顾自己的创业史时,不无感慨地说,“我的第一个企业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那时的爱国运动推动了这个企业的发展,因为当时每个人都愿意买国货。”从材料判断,20世纪初期中华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是 A.辛亥革命的鼓
舞
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C.企业家投资热情高涨
D.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49.1927—1936年间,中华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摆脱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B.民族工业的资金、技术实力与外国企业不相上下 C.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南京国民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
50.1947年的上海,西药盘尼西林针剂已经像黄金一样,成为硬通货在市面流通。老百姓抢购日用品,文人囤积白报纸,医生囤积紧俏药品,各个行业的人都在想尽办法将手中的法币换成实物。这反映了当时 A.黄金无法购买实物
B.市场上纸币非常缺乏 C.通货膨胀非常严重
D.日用品价格比较稳定
51.我国农村的改革已走过30多年的光辉历程,30多年前农民年纯收入16元,到2012年增加到4140元;30多年前,我国的贫困人口大约有2.5亿,到2012年,在耕地减少、人口增加的情况下,贫困人口减至2500万。该变化是由于
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进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52.“英国也许因为温和渐进。容易被人批评为不深刻。但是,社会发展该做的事人家都做了,该跨的坎人家都跨了,该具备的观念也一一具备了,你还能说什么呢?”从材料的观点来看,“容易被人批评为不深刻”的事件是
A.1688年的“光荣革命”
B.两
党制度的形成 C.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
D.责任制内阁形成 53.下列法律文献与其所确立的政体,对应正确的是
A.英国《权利法案》——民主共和国
B.美国1787年宪法——君主立宪制 C.法国1875年宪法——君主立宪制
D.德意志1871年宪法——君主立宪制
54.“(美国)独立战争释放了民间的能量、社会的能量、(各州)自治的能量,(1787年)立宪会议把这种能量给重新往回收了一点。”材料中的“这种能量”“往回收了一点”体现在 A.共和制的确立
B.联邦制的确立 C.三权分立制的确立
D.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55.美国国会通过宪法第14条修正案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这肯定了联邦法律的 A.公正性
B.至上性
C.多样性
D.民族性
56.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构就是议会。下列有关近代西方议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A.英国“光荣革命”开创了议会制
B.法国总统任命内阁需经众议院同意
C.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对议会负责 D.德意志帝国议会掌握完整的立法权 57.《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有这样一段情节:“在那**的一九一七年的四月,吓得昏头昏脑的小市民,早上起来,揉着惺忪的睡眼,推开窗户,提心吊胆地询问比他起得早的邻居:‘今天城里是哪一派掌权?’”当时在俄国掌握实际权力的是 A.沙皇罗曼诺夫王
朝
B.工兵代表苏维埃 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工兵农代表苏维埃
58.恩格斯:“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列宁:“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毛泽东:“主义譬如一面旗帜。”这些言论 A.强调了科学思想理论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B.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 C.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D.表明了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多元化 59.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这表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
A.全球化趋势
B.多极化趋势
C.一体化趋势
D.区域集团化
60.1991年12月,联合国解决了3个国家的席位继承问题并新增12国加入联合国。这实际上反映了 A.多极化趋势大大加强
B.第三世界国家力量逐步壮大
C.战后世界政治体系崩溃
D.联合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三、双向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全对得2分,只选一项且正确得1分,其余情况不得分。
61.下列概念中,可以概括秦朝至清朝2000多年历史特征的有
A.理性时代
B.专制社会
C.农耕时代
D.科举社会
62.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在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其基本特点有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土地私有制
D.刀耕火种
63.在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确立与发展过程中,美国1787年宪法占有重要地位。下列关
于美国1787年宪法的叙述正确的有
A.使美国确立了联邦共和政体
B.为美国独立战争指明了方向
C.是一部完善的法律
D.体现了三权分立原则
64.高一某班为纪念十月革命胜利97周年举办了一个历史座谈会,同学们就十月革命进行了广泛的学习心得交流。关于俄国十月革命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和平方式取得成功
B.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C.由俄国无产阶级领导的D.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65.在鸦片战争后的半个世纪里,中国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下列情形有可能出现在这一时期的是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及发展
C.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独立自主的主权得到了进一步巩同 66.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其中发展最快的行业是
A.钢铁业
B.采矿业
C.纺织业
D.面粉业 67第一个五年计划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该计划
A.以重工业为主要建设内容
B.实施于“文化大革命”时期
C.处于美苏冷战的国际背景下
D.导致浮夸风和“共产风”盛行
68.美苏“冷战”被认为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下列事件与“冷战”相关的有 A.德国分裂
B.欧盟成立
C.北约建立
D.海湾战争
69.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下列关于多极化趋势的表述,正确的有
A.出现美苏对峙局面
B.欧、日、中、俄力量壮大
C.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势均力敌
70.二战改变了现代世界政治格局。关于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展演变的表述正确的有 A.美国单极格局已经形成 后初期形成了美苏两极格局
C.欧洲成为世界政治中心
战”结束后,多极化趋势加强
B.战D.“冷
历史(理科)期末考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I 1-5BCBDC 6-10ABCBA 11-15ACCAD 16-20BCBDB 21-25DADBC 26-30DDCDB 31-35DABAB 36-40DACBD
二、单选题II 41-45ADDCB 46-50DADDC 51-55 DADBB 56-60BCABC
三、双选题
61BC 62AB 63AD 64BC 65BC 66 CD 67 AC 68AC 69BC 70 BD
第二篇: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范文模版)
高一历史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一、对试卷的整体评析
本次历史试题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占试卷总分的50%;第二部分为材料题,由必做两道大题和选作三道大题组成,总分为50分,占整个试卷分数的50%。试题从总体上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注重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运用。具有一定的高中文科教学和高考的导向性,是一套高质量的、高水平的,并适合高二文科学习特征的历史试题。
二、阅卷中发现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阅卷及抽样的结果看,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
1、学校、学生、班级之间差别大。几乎每袋试卷都呈两极分化现象,差距较大的达40多分(最高分98,最低分49分)。同一班级学生层次差距大。学校之间,由于生源问题等多种因素差距也有拉大的趋势。学校内部班级的差距也较大。如何针对具体的学情实施有效的高效的历史教学成为一大难度问题。
2、学科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本试卷中,考察学生阅读提取信息的能力,灵活多角度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时,学生得分较低。
3、多数学生书写不规范,字迹不清晰,知识要点不明确,时有错别字出现。作为来年即将高考的学子,至今还自己潦草,出现不少错别字值得每位历史老师重视。
4、学生缺乏一定的身体能力。学生做题中,没有注意对关键字、词、有效信息的突破,出现答非所问的答案。这一点在主观题里表现尤为突出。
5、学生语文知识匮乏,不能有效组织答案。学生组织语言、表达能力、知识的迁移、对材料和教材相关知识的概括、归纳、分析能力较差。致使大题做答不规范,口头化语言较多,与历史专业术语联系较少,得分率不高。
6、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含糊不定,对答案带有猜疑心理。如对孔子政治思想和孟子政治思想的混淆等。
三、对高三文科教学的建议
1、狠抓基础知识的过手和过关,注重能力培养
从试卷中就突出反映出,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史实混淆。因此,在今后的学习中,必须以基础知识学习为主,重在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狠抓基础,要注重抓好主干知识。
2、加强答题策略与方法的指导
阅卷中发现,许多学生不能比较规范地使用历史术语答题,条理混乱,字迹潦草,无法辨认,很有必要加强学法指导,因此要注意加强答题策略方法的指导。注重语言规范,3、历史学习中要充实人文思想,建立大历史观
“人文性”是指人文学科发展背后的一种深刻动力,是人们对于自身时代境况的独特敏感,以及由此而生发的问题意识。在学习中必须指导学生以人类历史和社会生活为探究领域,关注学生的需要与体验,培养人文素质和独立的人格与创新实践能力。
第三篇:吉林省白城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白城一中2017—2018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材料分析题两部分。第Ⅰ卷60分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40分共100
第I卷
选择题(每个题目只有一个最佳选项,每题2分,30道题,共计60分)
1、《朱子大全》指出:“夫农,衣食之所由出也。生民之业,莫重焉。一夫之力,所耕百亩,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农业是封建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 B.小农经济具有一定的脆弱性 C.小农经济关乎到封建社会的稳定 D.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特征 2、《后汉书·杜诗传》中记载:“(建武)七年,遇南阳太守,……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唐李贤注:“冶铁者为排以吹炭,今激水以鼓之也。”由此无法得出的结论是水排 A.发明于东汉时期
B.主要用途是农业灌溉
C.以水力作为其动力
D.主要用途是鼓风冶铁
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宋朝的黄金时代”这一标题下写道:除了文化上的成就外,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意义。下列属于这场“商业革命”的史实的是()A.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B.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C.出现了地域性的“商帮”
D.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 4、明朝时,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纺所成,或纱或布,侵晨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日复持以易”。该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资本主义生关系萌芽产生 B.商品经济渗透到浙江农村 C.大量的棉纺织品投入市场
D.一些城市成为棉纺织业中心
5、有学者论:“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有 ①盐铁官营制度
②早市夜市出现
③商人群体形成 ④重农抑商政策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6、葡萄牙殖民探险前进的方向是由西向东,殖民活动重点在亚非地区;西班牙则是自东向西,重点在美洲地区。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殖民活动与航海探险密切相关
B.两国在争夺殖民霸权斗争中相互妥协 C.在殖民霸权斗争中葡萄牙占上风
D.葡萄牙的海上霸权受到西班牙的挑战
7、1498年5月20日,一支欧洲船队航行到印度南部大商港卡里库特。下列相关的推断正确的是 A.这支船队的船员是第一批到达亚洲的欧洲人 B.该船队是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进行远洋航行的 C.拓展海外殖民地是支撑他们远洋航行的精神支柱 D.他们开辟了从欧洲绕过好望角到达亚洲的新航线
8、右图是1770—1821年英国农业和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示意图,由此可知英国
A.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
B.世界霸主地位确立 C.已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D.已完成了工业化 9、《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A.兴起于重工业
B.欧美国家同时发生
C.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D.电力的广泛使用
10、19世纪末,富可敌国的大企业和大财团,在各个行业纷纷出现。人们把他们叫做钢铁大王、石油大王、牛肉大王、电讯大王、铁路大王、金融大王。“大王”最准确的内涵是 A.产品市场广阔
B.产品种类多
C.企业生产效率高
D.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11、“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社会经济现象的实质是 A.传统丝织业的发展
B.国内贸易中心的转移 C.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民族工业的产生 12、如果从中国近代化的角度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历史的发展,洋务运动可以说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A.利用西方的近代科学技术创办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 B.促使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 C.促使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次高潮 D.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
13、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作为新的先进生产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 A.从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保护 B.从一开始就排除了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C.为中国民主革命提供了阶级基础 D.为洋务运动的开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14、下图为近代中国轻工业生产年(月)平均指数增长图。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晚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C.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措施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 15、“一五”计划就其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而言,实质上属于 A.变革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有机统一 B.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C.经济建设与法制建设的有机统一 D.发展科学教育与独立的统一
16、作于1958年的《采茶舞曲》有这样两句歌词:“多快好省来采茶,好换机器好换钢,好呀么好换钢”。这两句歌词从侧面表明当时
A.茶中收入成为工业资金的主要来源 B.广大农民强烈要求实现农业合作化 C.农业服务于工业化的客观事实
D.人民群众渴望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1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是 ①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②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③关键是改变了所有制形式 ④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8、我国设置的经济特区不是政治特区,也不是“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与特别行政区相比,经济特区的不同之处在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行使主权
B.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C.在思想文化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D.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结构
19、辛亥革命以后,中山装受到进步人士的欢迎,而一些守旧派仍然着长袍马褂。这反映出
A.服装在特定时期具有政治色彩
B.新派人士与孙中山的政治主张是一致的 C.守旧派喜欢中国的传统服饰
D.服饰的穿着体现了个人的喜好
20、曾经作为中国人主要交通工具的自行车,在汽车、摩托车大行其道的年代,几乎失去立足之地。可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观念的转变,它又在呼唤环保健康的人群中再度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这说明
A.中国社会生活节奏变慢
B.自行车具有便捷的特点 C.中国人对自行车情有独钟
D.人们环保、健身意识的增强
21、哈尔滨伊留继昂电影院建于1905年,是由俄籍建筑设计师、犹太人潘·瓦·科勃采夫创建的。它是中国东北地区最早的一家无声电影院。以下对当年该电影院描述错误的是 A.活灵活现景物真
B.观众面露诧异情
C.争看清帝丢皇位
D.电影初创寂无声
22、1921~1929年美国工业生产增长了93.2%。胡佛总统曾骄傲地宣称:“感谢上帝之助,贫困从这个国家的绝迹指日可待。”对此材料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B.实际消费能力大增 C.制度矛盾基本消除
D.企业家盲目扩大生产
23、罗斯福明确表示:“政府应当使那些愿意工作的人有事可做,让人民免于挨饿,有房子住,生活过得还不错,有适当的教育水平,这些都是政府应该关心的事。”由此看出他的执政理念是
A.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干预经济发展
B.摆脱经济危机,大力发展民主政治
C.政府要关注民生,对人民要有责任意识
D.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24、二战后西北欧国家盛行一种“生产中的资本主义分配中的社会主义”。其中“社会主义”是指
A.平均主义
B.自由主义
C.福利制度
D.经济计划 25、“农民们普遍抗粮不交,粮食的征收甚至不得不动用军队才能完成。农民与工人的罢工活动矛头直指苏维埃政权。特别是坦波夫的叛乱席卷了全国。”这段材料显示了苏俄 A.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B.政策过时导致社会矛盾逐渐激化
C.全国都已经不在存在私有财产 D.当时的工人和农民过着集体生活
26、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27、美国试图通过某项协定,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以此协定为基础所建立的是
A.北美自由贸易区 B.世界贸易组织
C.布雷顿森林体系 D.北大西洋公约 28、《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说道:“1945年之后,德、法两国都毫无疑问地认识到:两国之间的对抗,不仅仅削弱了自己,而且还削弱了欧洲。二战后,由法国和德国作为发动机带动起来的欧盟组织,由于形成了统一的市场、统一的货币,组建共同的议会,一个超强的地区联合体便横空出世了。”对这段文字理解最准确的是
A.二战后德法两国继续对抗
B.二战后世界经济呈现全球化趋势 C.二战后欧洲各国之间合作增强
D.二战后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29、下图是名为“剪刀差”的一幅漫画。作为历史材料,它可以来说明
A.16世纪50年代,早期殖民侵略的方式 B.17世纪50年代,荷兰快速崛起的原因 C.19世纪80年代,英美等国主导的经济秩序 D.20世纪90年代,世贸组织裁决纠纷的程序
30、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中,中国从惊呼“狼来了”到现在“与狼共舞”,说明中国 A.抑制了全球化的趋势
B.遏制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消极影响
C.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中,机遇和挑战并存 D.已融入世界大市场中
第II卷
材料解析题(31题14分,32题各15分,33题11分共计4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31、(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唐六典》
宋代的“市”自大街至诸小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无空虚之屋,每日凌晨,两街巷门上行百市,买卖热闹。”“都城之夜市,酒楼极繁华处人物嘈杂,灯火照天,每至四鼓罢……”。
——吴自牧《梦良录》
在明代,特别是中叶以后,大小商人的数目迅速增长,江南、东南沿海和运河沿岸地区尤为商贾聚集之处。市场上的商品种类为数繁多,几乎任何东西都可能出现在市场之上。不过,从远途贩运的角度来看,除属于国家专控商品的盐和茶之外,流通量和交易额最大的商品,是粮食、棉花、棉布、丝和丝织品。
——朱绍侯、龚留柱《中国古代史教程》(下)材料二
上海开埠后,“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从19世纪40年代开始,中国丝、茶的出口额迅速增长。茶的出口由1843年的1300多万斤增加到1855年的8400万斤;丝的出口从1843年的1000多包增加到1855年的56000多包。由于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宋市场发展的特点,并简述明代市场有何新发展。(10分)
(2)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市场出现的新现象,并说明这些新现象反映了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的新变化。(4分)
32、(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联)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联)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O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
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书中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退却年代”的苏俄(联)在工农业领域是如何“退却” 的?(2分)罗曼•罗兰所说苏联30年代“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的含义是什么?(3分)
材料二
下面是某中学生设计的历史活动剧《一段穿越时空隧道的对话》:
马克思:小罗,最近很忙吧。天国也有点乱啊。
罗斯福:噢,为啥?
马克思:因为你啊。列宁跑来说,社会主义大有希望啊。亚当•斯密最近都不来串门了。
罗斯福:哈哈。
马克思:看了你的新政,起先我倒真的心动过,后来开始心忧了,甚至还有点心灰起来。罗斯福:哦?呵呵。虽然有些工人领袖认为看到了美国从“USA”变为“USSA"的希望,虽然有的人叫嚷着要实行法西斯,虽然最高法院的确宣布很多新政法令违宪,但是,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2)材料二中马克思说“心动”的真实含义是什么?(4分)马克思说“心灰”的真实含义又是什么?(3分)
材料三
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路径障碍,试错反弹”,更具体地说,极“左”思潮体现的路径,使中国在“文化大革命”中陷入到了绝境,形成“路径障碍”,而摆脱这一困境的办法,并不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预先根据某一种现成的蓝图施工,而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针对面临的具体矛盾、困难与问题进行政策调整……
(3)为摆脱“路径障碍”,在实践中,邓小平在经济体制上怎样进行政策调整的?(3分)
33、(11分)经济文明历程是高中历史的必修内容,也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课题。某老师在释读经济全球化问题时,指导学生确定了一些具体的研究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研究课题一
中国与全球化
材料一
在近30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踩着历史的节奏(指20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的起步、20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形成、21世纪初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1)结合所学知识,列出中国“每一步都没有落空”的标志性事件。(3分)
研究课题二
欧盟与美国
材料二
在某次20国集团金融峰会前后,法国总统萨科齐曾表示希望与美国“并肩前进”。……欧盟不想再当美国的“小伙伴”,而是要与美国“平起平坐”。这种“咄咄逼人”的攻势。美国媒体曾表示了担忧,担心他带领欧洲挑战美国金融霸权地位。不过金融峰会结束后,美国媒体显然松了口气,称欧洲“有心挑战,无力颠覆”。
——环球日报《美国媒体称欧盟峰会上挑战美国无功而返》
(2)材料二中欧洲“有心挑战,无力颠覆”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分)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研究课题三
欧洲债务危机
材料三
希腊债务危机刚刚步入尾声,爱尔兰债务问题再度拉响“警报”。彭博社(2010年)11月13日报道,欧盟目前正游说爱尔兰政府接受来自其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联合援助……。《中国新闻周刊·欧洲到了抉择时刻》报道:2010年12月7日,欧盟……同意为爱尔兰提供850亿欧元贷款。材料四
《中国财经报》曾报道:“欧债危机令欧元命悬一线”。而何伟文则持相反的观点,他在《欧元不可能崩溃》一文中阐述:“由于欧盟对世界经济和货币体系的极端重要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不得不竭尽全力。加上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出手,至少目前为止,仍然基本上可以稳住欧元。……欧元……的最终前景,则是确信无疑的。”(3)材料三所述欧洲债务问题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哪些现象?材料四给出了哪些“欧元不可能崩溃”的理由?(4分)
高一期末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ABBBA
6—10 ADACD
11—15 CACDB 16—20 CDCAD
21—25 CDACB
26—30 CCCCC
二、材料解析题参考答案 31、(14分)、(1)特点:唐朝,坊市分离;交易时间、地点、规模受到限制;受到官府的直接监督。(3分)
宋代,打破坊市界限,出现早市、夜市和草市;商业活动不受官府的直接监督;出现娱乐场所瓦子,出现纸币交子。(4分)
发展:明代商人数量增加,市场商品种类繁多,长途贩运发达。(3分)
(2)现象:西方商品出现在中国市场,物美价廉;中国传统手工业滞销(2分)变化: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分)
32、(15分)32、答案(1)“退却”:农业方面废除余粮收集制实行固定粮食税;工业方面改变国家高度集中管理,实行国家资本主义。(2分)
含义:指苏联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牺牲农民的利益太多。(3分)
(2)“心动”:新政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新政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工人的政治经济权利。(4分)
“心灰”: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开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新模式;挽救了资本主义制度。(3分)
(3)调整:农村首先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3分)
33、(11分)(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分)1991年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或l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分,任答一项即可)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分)(2)西欧实力不及美国。(2分)说明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取决于综合实力。(2分)
(3)现象:凸显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作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2分)理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帮助;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援助。(2分)
第四篇:初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初二历史试卷分析
毛家初中
王淑霞
一、试卷总体结构分析
垣曲县2011——2012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采用的是全闭卷的形式,共有四大题.32个小题,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第二大题填空题,共4个小题.26-29.共10分。第三大题材料分析题,两个小题30题、32题.共27分;第四大题,分析探究题共13分。
二、试卷难易程度
本次期末考试的试卷涉及的题型有选择、填空、材料分析和分析探究题,涉及的知识点广,难度适中,适合大部分学生。
三、学生的总体成绩
本次参加考试的学生共43人,总高分93分,最低分56分,及格42人,高分段太少。
四、学生的共性问题
学生失误较多的是3、6、11、16、24、26、30(2)(3)(6)、32(2)(3)。
主要是:(1)卷面乱涂乱画、不够整洁;(2)审题能力太差;(3)理解能力不强;(4)开放性试题做的不太好;(5)该记的知识点没有记牢。
五、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分析
第3题错误主要原因是知识面太窄,阅读的材料少;第6题错误主要是知识点落实不到位;第11错误主要是数学的计算能力差;第16题错误主要是理解能力太差,不能举一反三;第24题错误主要是审题不清,没有看清楚此题是让选择不正确的;第26题错误主要是不会写字,语文知识不过关,知道人名而出现错误字体;第30题第二问、第三问错误主要是理解能力差,审题不清,因为答案就在材料里,一千八百四十年即就是1840年,1840年就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近代史的开端,其标志就是“鸦片战争”。第六问开放性试题,有的同学甚至不写一字,主要是其态度不端正;第32题第二问错误的同学特别多,主要是理解能力差,夸大了邓小平的作用,虽然理由很充分,和答案相差无几但是由于答了不能导致一分没得到。第三问还是有一部分同学对中国古代史记忆不牢,虽然对台湾问题多次强调,还是出现失误。
六、自我教学中的失误
1、工作不是很扎实,知识落实不到位;
2、没有深入到学生中去,真正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方法、规律、思路没加以正确引导;
4、教学中重视了合格生的培养,而忽略了优生,从而导致了高分少;
5、测试题训练太少,从而导致了题型没有涉及全面,学生卷面不整洁,答题不规范,未能得高分;
6、没有把学生学习历史积极性调整上来;
七、今后教学的措施
1、加强知识的落实,并做好记录;
2、对于主干知识重点部分要反复强化,做到温故而知新;
3、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弄清考试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素养;
4、研究考试说明,研做中考题,探索主干知识于非主干知识的考试规律,弄清考试的题型;
5、必须杜绝课本上的知识点没解决;
6、深入学生,弄清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多和学生沟通,做朋友,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去学历史;
7、强化好学法指导、规律总结、思路的引导;
8、必须有综合性的测试,而且多训练,让学生明白规范,规范卷面,规范答题;
9、做好开放性试题的训练,让学生明白考试必须写,从而提高其理解能力;
10、坚持两手抓,优生合格生都不放松。
2012·7·8
第五篇: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历史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B、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C、结束了一百多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D、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在中国确立
2、美国陆军上将克拉克在回忆录中说: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 字的美国司令员”,这次战争是
A、抗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侵朝战争 D、美国独立战争 3、1952年,许多农民为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感到非常高兴,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A、镇压反革命 B、进行了土地改革
C、加入了人民公社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新中国建立后的首要任务是
A、镇压反革命 B、巩固人民民主政权
C、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D、进行土地改革
5、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一五计划期间,下列属于东北工业基地的有 ① 鞍山钢铁公司②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③ 沈阳第一机床厂④ 大庆油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6、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标志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D、第一个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的制定
7、在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广大人民和干部中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如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他们分别被誉为
A、铁人、两弹元勋、党的好干部 B、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铁人
C、党的好干部、铁人、人民公朴 D、人民公朴、党的好干部、两弹元勋8、1958年,中共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由于
① 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② 急于求成③ 自然灾害④ 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这个格局表述正确的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
C、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10、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包括
① 国有经济② 集体经济③ 个体经济④ 私营经济⑤ 中外合资企业⑥ 外商独资企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11、我国的经济特区与港澳特别行政区的主要区别是
A、与中央的关系不同 B、各自权限不同
C、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D、社会制度不同
12、被誉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的是
A、邓小平B、江泽民 C、周恩来 D、胡锦涛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3、“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反映了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政策包括
① 实行民族平等的原则② 实行民族团结的原则③ 实行共同繁荣的原则④ 反对民族歧视和压迫⑤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则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14、1995年江泽民针对两岸关系等新情况,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其中不属于八项主张内容的是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B、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可以分步骤进行
C、针对台独分子的活动,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是最佳方案
D、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 15、2004年是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周年纪念 A、40 B、45 C、50 D、55
16、我国导弹部队组建于20世纪
A、40年代 B、50年代 C、60年代 D、70年代 17、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战线的成果,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第26届联大恢复了中国的代表权
B、1972年美国总统访华,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
C、1972年日本首相访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8、形成于1986年的《863计划纲要》,选择了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在1996年,又将()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A、航天技术 B、信息技术 C、自动化技术 D、海洋高技术19、20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恢复行使主权的两个地区是
① 新疆② 香港③ 澳门④ 台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是
A、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D、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
21、实行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是
① 反腐倡廉②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③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④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⑤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22、明明是初中九年级的学生,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他所受的这种教育属于
A、高等教育 B、中等教育 C、职业教育 D、基础教育
23、下面不属于新中国诞生后的文艺作品有
A、《红岩》 B、《青春之歌》 C、《茶馆》 D、《狂人日记》
24、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贡献有
① 领导我们党和人民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② 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国民党政权,解放了全中国③ 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④ 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④
25、在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
A、就业制度 B、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C、医疗保险制度 D、再就业制度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计2小题,每小题15分,计30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6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
二、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党的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内容上体现的一条主线是什么?(2分)
(2)这二次会议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各有什么指导作用?(3+3分)
(3)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什么思想路线?(7分)
27、材料一: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咳哟,他是人民的大救星。----选自歌曲《东方红》
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选自歌曲《春天的故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歌颂的“大救星”是谁?(2分)(2)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谁?(2分)
(3)材料中的二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都有哪些功绩?在党的领导集体中分别处于什么地位?(8+3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有2小题,每小题10分,计20分)
28、请用史实说明,建国以来我们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集体,在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上,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过哪几次调整或变革?结果如何?(10分)
29、每周学校举行升旗仪式时,全体师生齐唱国歌,请问我们歌唱的国歌创作于什么时期?有人说歌词中的“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过时了,请结合所学知识,从发展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的角度谈谈你唱起这首歌时的感想?(10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B 4B 5C 6B 7A 8C 9A 10D 11D 12A 13A 14C 15C 16B 17D 18D 19B 20B 21B 22D 23D 24A 25C
二、材料题:
26、(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求。
(2)党的八大为社会主义建设开了个好头,为将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伟大的转折点,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
27、(1)“大救星”是毛泽东。(2分)(2)“老人”是邓小平。(2分)
(3)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4分)
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在总结了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4分)
他们是我党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人。(3分)
四、问答题:
28、土地改革,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农业合作化,进一步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人民公社化,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9、思路一:针对“过时论”,结合我国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与世界发展的差距,进行反驳。
思路二:从“历史使命感”角度出发,谈中学生做为祖国明天的栋梁所肩负的责任,引发努力学习的动力。
思路三:从义勇军进行曲的“历史背景”角度谈此歌在昨天和今天的意义。
总之,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且积极向上的观点均可给分。表达特别好的可以适当加分,但本小题总分不得超过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