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风景写生中特殊工具材料的运用与探析
风景写生中特殊工具材料的运用与探析
风景写生中我们可以利用各种不同的工具材料进行表现,使画面取得多样的艺术效果。在风景写生中蜡笔、油画棒和色粉笔这几种材料的表现效果与技法较为特殊,我们可以尝试这些不同的工具材料或采用绘制以外的表现方法进行练习,综合使用这些材质与技法,以探求风景写生作品的特殊艺术效果。
风景写生的目的着重是要表现风景的空间效果,它表现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对透视的准确表达,因为透视是表现空间最重要的因素。如果没有明暗调子和色彩,只用线画出景物的透视,也可以表现出景物的远近空间和立体效果。二就是明暗与色调的变化,由于光与大气层对景物的影响,而产生的明暗与色彩调子的变化,产生了空间感。在色彩画中,研究明暗调子和色彩与空间表现的规律是十分重要的。对于这些风景画需要表达的内容我们可以利用不同的材料工具来进行表现。尤其在进行风景写生时可以采用各种工具材料,或使用绘制以外的表现方法,或综合使用和相互配合各种不同的材料,探求特殊的艺术效果。
常用的风景写生材料一般有铅笔、炭笔、钢笔、水彩、水粉、淡彩、油画等等。除了这些工具材料,我们也可以尝试用蜡笔、色粉笔或油画棒进行风景写生。还可以使用塑料管彩色笔、彩色铅笔、圆珠笔,虽然这些画材都难以成片涂抹,但使用得当,充分利用其线的特点,体现线描效果或局部修饰,也可以产生丰富的装饰性。在绘画的过程中还可以配合运用有色纸,营造一些配景和环境较为特殊的气氛,以取得十分完善特别的效果。这些特殊技法的表现与技巧是没有一定的程式,但都需要服从画面的最终效果,选取自己熟悉的材料工具和表现手法,运用这类材料工具能够产生较为特殊的艺术效果,通过尝试与练习我们可以寻找不同的表现方法与画面效果。下面将浅析一下这几种表现工具的特殊性与效果。
蜡笔
蜡笔是一种含有蜡质的绘画材料,它无法与水进行融合,没有渗透性,因此这种绘画材料不适宜在过于光滑的纸张上来绘画。因此在运用蜡笔进行写生时,可以借助它不溶于水的特点产生特殊的画面效果及质感处理。蜡笔不像水彩画那么难控制色调,色彩的深浅完全由力度控制,而且蜡笔的硬度比较高,笔头较粗,材质较彩色铅笔更不容易掌握。蜡笔的主要技法是厚涂轻擦的方法。由于蜡笔的质地原因,使得蜡笔不易于通过色彩的反复叠加来得到多层复合色,但通过轻擦可以实现色彩之间的简单过渡。在运用蜡笔时要注意的是,蜡笔是可以独自运用的材质,但是也可以和其他材质结合运用,取长补短。在与其他材质一同使用时,也可以用于后期质感表现。把蜡笔与水彩结合表现时,水彩的基调要尽量淡、浅或者中性。表现时可先用水彩颜料确定画面的大体色调,待干透后再使用蜡笔进行质感的刻画。在建筑画中,也可以先用蜡笔涂画地面、墙面等地方,然后再结合水彩涂色,水彩色只着色于没有蜡笔的纸面上,产生平列或交错的色彩关系。这种方法很适用于表现水泥墙面、水磨石、沥青路面等有纹理的表面。在涂绘时要注意的是涂色的轻重程度不同,也能够表现不同的质感肌理。蜡笔作品是不易于保存的,等到作品完成之后要喷上定画液进行固定。最终我们会发现利用简单易得的蜡笔工具也能画出鲜艳浓丽、富有特殊的美感的优秀作品。
油画棒
油画棒也是和蜡笔比较类似的一种画材,它是用颜料、油、蜡的特殊混合物制作而成。是可以覆盖和调色的一种材料,绘画的技法可以像油画那样通过反复添加或覆盖色彩来完成。油画棒的优越性也在于工具运用便捷,不需要混色或调色的准备工作便可以随时开始写生与创作。其实,油画棒就是一种具有完美硬度的油蜡笔,它的软硬适中,能够与其他绘画材料混合使用。混合使用的作品效果和油画棒画区别较大,从作品中能够发现油画棒的多姿多彩与完美的性能。用油画棒进行表现时主要是借用它比较直接的色彩和较为强列的笔触感来传达对于画面的色彩感觉。油画棒使用方法非常简便,可以直接在纸面或布面纸上作画,用混色法、层涂法、刮除法、分层法等技法丰富这种工具的独特艺术效果。它的技法可揉,可擦,还可以先上一层底色在用其他工具刮擦,有时还可以通过高温将油画棒稍微溶解后也会出现特殊的效果。在运用这种工具时,可以通过单独或组合使用上述的技法,便能摸索出属于自己特有的画面风格。
色粉笔
色粉笔是用特制的干颜料制成的笔,能够直接在粉画纸上进行干绘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色粉画也是一门独立的绘画形式。许多绘画者喜欢在画素描时用少量的色粉笔来增添画面的艺术效果,这种结合了色粉笔的绘画作品仍可称之为素描。色粉画既有油画的厚重效果又有水彩画的灵动之美,并且作画同蜡笔、油画棒一样便捷,绘画效果又不同于蜡笔和油画棒的画面,具有其自身特有的艺术魅力。这种工具在塑造形体和晕染方面有独到之处,它的色彩变化具有绚丽、典雅的特色。色粉笔与蜡笔、油画棒不同的是,它最宜表现变幻细腻的物体,色彩能给人清新之感。色粉笔这种材料不需借助油、水等媒体来进行调色,它可以直接作画,同铅笔运用一样方便;在调色的过程中只需要色粉之间互相搓合即可得到理想的色彩。
色粉笔是以矿物质色料为主要原料,因此笔的质地较为松软,勾轮廓稿时最好用炭笔或碳条辅助,不宜用石墨笔勾绘。在用纸方面,适于使用本身具有细小颗粒状的纸张,以便于颜料可以更好地附着画面上。由于色粉笔的线条是干的,因此这种线条能适应各种质地的纸张。有纹理的纸能使色粉笔覆盖其纹理凸处,而纸孔只能用更多的色粉笔条或通过擦笔或用手指揉擦色粉来填满。纸张的纹理直接决定着画面的纹理。在绘画时,色粉笔颜料是干且不透明的材质,因此较浅的颜色可以直接覆盖在较深的颜色上,并且不会将深颜色破坏掉。如果在深色上着浅色可造成一种直观的色彩对比效果,纸张本身的颜色也可以同画面上色彩融为一体,纸的颜色对色粉画的画面整体效果处理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一技法的特点之一就是要训练用亮调子覆盖暗色背景的能力。
在色粉笔绘画技巧中还允许用布或纸制擦笔以及手指来做调和色粉笔的辅助工具。布一般可以用于调和画面总体色调,而总体色调中的具体变化则多用手指完成,手指刻画形体具有温和和方便的效果,并且用手指调和色彩时,力的轻重可以自己掌握。用力较轻时,底层的颜色就不会跑到表层上,用力较重时,可以揉和底层与表层的色彩。用手指调画面色彩和还可以控制所调和的范围,不至于弄脏周围的颜色。色粉画的色彩稳定性比较好,色彩明亮饱和,经久不易褪色,但色粉画的固定,也必须用特制的油性定画液,或者用透明玻璃纸来保护画面。
第二篇:风景写生
色
彩
风
景
写
生
心
得
姓名:刘守宽
学号:101064301
班级:环境艺术设计一班
静物写生中,初步掌握了构图、色彩、步骤方法及表现技巧以后,可以说已为到室外去进行风景写生做了准备。到室外进行写生与在室内的静物写生,目的任务不完全一样,写生的条件也不同。室内的静物写生,对象是比较单纯静止的,它可以根据不同的程度和要求安排写生课题,还可以在稳定的光线和环境中,从容观察研究。室外风景写生的对象与条件要复杂得多,画风景要依靠自己选景,能不能在广阔的自然中,选准具有绘画表现价值的景色,是一个首先碰到的问题。在风景教学中,开始往往先由教师选定一个比较简单而能入画的景色,在规定的范围内,让学生根据这个景色,自己确定角度和地平线位置,以及构图时取景的空间大小,这样可以减轻初次风景写生时的负担,而且也便于教师的指导。此后,可逐步转入自己独立选景作画阶段。
风景写生是造型训练的一个重要途径,它不像静物写生那样在特定的光线下、特定的环境中进行作画,它有不同的季节变化、不同的地域特征、早中晚光线的转换、阴睛雨雪天气的变化等,为我们学习掌握造型规律营造了极好的客观环境。风景写生时要注重观察感受和理性分析。
风景写生视野宽阔、景物繁杂,要求立意构图,概括取舍。
①构图与起稿
根据取景、构思的需要,首先确定画面地平线的高低位置和构图基本形式。接着是确定景物位置,简略地画出景物的基本形。
构图起稿的主要任务是“经营位置”,确定布局。在这重要的第一步中,一是把握构图基本形式;二是把握透视关系;三是把握景物的主次、前后、疏密的布局变化。
②画大色调
画大色调要根据景物近、中、远景的空间关系,按照近浓远淡、近实远虚的色彩空间原理划分出三个色调层次,并画出大体的色调关系,为主题意境的表现奠定整体色调气氛。
画大色调要注意整体比较,从远景画起,从浅的色调层次画起,以利于把握由远及近的空间与色调关系。
③、中景刻画、近景表现
一般来说中景部分往往是风景写生的重点,即主体部分。中景的色调变化
最为丰富,它既可丰富空间层次,也可概括空间层次,它在远景的衬托或近景的掩映下所产生的变化,对画面气氛于意境的边县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着力刻画。
中景的刻画要特别注意整体比较,准确把握近、中、远大块色调的对比关系。
近景一般都较清晰具体、对比强烈,在色调上深色更浓重,浅色则更明亮。近景的表现要根据画面主题的需要而定,如果以中景为主题,则尽可处理得简略概括一些。
近景的表现无论是简略还是具体,都需要准确把握与中、远景的色调对比关系,而使画面空间更加为丰富、深远。
④、调整统一
画面的校正统一要从主题与意境表现出发,通过添加求得画面的丰富,通过点缀求得画面的生动,通过近、中、远景色调的加强或减弱以求得空间层次和环境气氛的表现。
总结:
风景写生的方法与步骤,构图与起稿、铺大色调、深入刻画、调整完成,完成表现一幅完整的素描风景画。在风景写生的实践过程中,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我们的绘画技能技巧才能得到进一步地提高和升华,才能画出优秀的作品。风景画的创作,是通过表现大自然来抒发人的思想感情。一幅好的风景画创作,并不只局限于简单地模仿对象,而是以客观自然为依据,通过美术家独特的感受,创造性地将自然形态的美,升华到艺术形态的美,反映出作者的理想、愿望和感情。它应具有深刻的诗意和特有的情调。风景画的习作,是按照教学要求与目的,循序渐进地进行写生的作业,基本上应根据对象选取构图,表现自然形象和色彩,从而掌握风景画的方法和表现技巧。进行风景写生时常遇到的困难有:如何选景与确定构图。自然界中形象丰富、质感多样、气候、光线多变、色彩复杂,如何处理好广阔与深远的空间关系等等,这些都是水粉基础训练中的新课题,也是风景画习作的新要求。风景写生的进度,开始不妨选比较简单、平远的景色作写生练习。景色简单,便于集中精力研究外光的色彩规律和塑造生疏的形象。平远风景,便于画者认识天地景物的色彩关系和了解色彩与空间的关系,即同一色彩在不同距离和空间中,色彩在色相、冷暖及色彩含粉质状况的变化。所以一开始就选繁复的景色写生是不适宜的。在选定的写生取景中,必须去掉某些与主题无关的或有碍构图完美的景物。因此,往往需要采取移动、增添或改变自然物的形象等艺术处理方法,从而获得完美而生动的构图,并充分而集中地表现主题。其实,对取景中的景色稍加改动,并非凭想象虚构去创作。写生仍应坚持以客观的自然景色为依据,但若将所见到的一切如实描绘下来,那则是不可取的。
第三篇:建筑与风景写生技巧
本章叙述建筑与风景写生是采取从简单到复杂、从浅到深的演示过程,引导学生对自然美的领悟,提高审美意识,理解主观意识及情感因素是表现景观之美的动力。同时,素描风景写生又是对下阶段水粉、水彩画训练起相辅相成作用。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视平线对构图的作用和意义,进一步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观察分析能力,掌握对空间处理的特殊技巧,特别是室外光线复杂、瞬息万变,要准确地捕捉建筑物及其环境的光色变化——素描关系。因此必须在敏锐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对风景画中建筑及繁杂的自然景观作出最大限度的取舍与概括,突出主体形象,同时注意建筑物,特别是建筑群体的透视变化及远近关系,在繁杂的形与体、面中,运用明暗色调的变化去组织它的层次,以获得景物的深度。并且深入刻画细节,把握整体关系,以达到景观意境的体现。
第一节 建筑风景写生的分类及其表现形式
一、建筑风景写生的分类
建筑风景写生一般分为建筑风景素描和建筑风景速写两大类。建筑风景素描又包括建筑局部写生和风景单体写生。建筑风景速写主要以线条的形式表现风景的轮廓和结构特征,是钢笔速写的前置性练习课。
二、建筑风景写生表现形式 1.明暗调子的表现方法
根据景物的结构特点,运用明暗层次和色调体现建筑及其环境的形态、体积、空间关系的表现手法(此种技法运用较为普遍,本书着重采用这种表现形式进行阐述。
建筑风景写生是在室外进行,由于光源变化、景物复杂等因素影响,表现手法与在室内绘画有所不同,不能单一运用画石膏、静物等排线成面的方法。风景写生多数采用铅芯较粗的铅笔来塑造形象,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宽笔画法。一般将粗铅笔削成扁方形,画较宽的面时,将铅芯宽面与纸面接触,画细线时可用铅芯尖棱,这样粗细运用自由。同时还可用不同的力度变化,画成丰富的,深浅不同的灰面。建筑物的灰面、暗面及树木的暗部面积相对较大一些,所以在一定的时间里完成画面,用较宽的笔触描绘最为适合。
2.线面结合的表现方法
建筑的形态特点更加概括,明暗层次更加简练,以达到快速准确地体现建筑极其环境的形态特点和空间层次的表现手法
3.线描的表现方法
根据建筑极其环境的特点,用提线的手法对建筑物的轮廓、结构概括地组织其形态特征,运用疏密、浓淡、粗细、虚实、顿挫等方法体现建筑极其环境的空间形态。
4.速写的表现方法
根据建筑极其环境特点的感受,概括地运用线条变化,表现景观的整体关系和特有的空间及精神面貌。此法强调发挥敏锐的观察力,大胆取舍,高度概括,运用熟练的线条体现对景观的感受。
第二节 建筑局部写生
建筑局部写生是在室内环境写生的基础上,对建筑局部进行的素描表现。通过局部写生进一步认识建筑的透视关系、结构特点、材料质地等。
一、门
门有木质、铁质等不同材质。一般描绘门的透视、厚度与质感,重点对阴影进行刻画。
二、窗
窗也有木质、铁质等不同材质。一般描绘窗的透视、窗框的厚度与质感,玻璃窗应画出玻璃的反光及透过玻璃看到的物体的深浅变化。
三、柱
建筑中的柱以圆柱为最普遍。画时要注意建筑物在柱子上的投影也要表现出来,如果是方形砖柱还要刻画砖的形象,比如破损部分的质感。
四、台阶
台阶有木质、水泥、石质等不同材质。画时应着重表现每级台阶的顶面和立面的明暗关系,台阶整体的透视关系。把台阶当作不规则的立方体来处理,一般台阶的顶面比较亮,主要描绘立面。如果是石质的台阶还应描绘其班驳残缺的感觉,这样才富有情趣和真实感。
五、墙面
墙面有水泥墙、砖墙、石墙等不同材质。表现墙面要注意整体透视关系及屋檐在墙上的投影。不要太过于刻画细节,老旧的墙面要有缝隙的深色与墙面的相对灰色变化。总之,要整体处理。
六、瓦
瓦可分为蝴蝶瓦、筒瓦、机平瓦,不管是那种瓦都不必全画出,而是根据整体的明暗关系,以点带面地交代一下,着重画屋檐的部分,强调其结构特点。
第三节 建筑及其环境写生
一、树木写生
建筑风景写生离不开树木,树木的表现是风景写生必须掌握的重要环节。对树木生长规律及各种树木特点的认识与研究,是描写树木的前提。培养学生对树的自然美的感受,提高审美意识是描绘好树木的必备条件,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归树木作出最大限度的取舍与概括的能力,以及较熟练地掌握各种树木的基本表现技法。
树木由主干、枝干、树枝、树叶组成。一般的树象一把撑开的伞,又具有球状特征。枝干和树枝围绕着主干生长,即呈现出前后、左右之分,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树体的前后、左右的空间概念,把它作为一个有透视状态的、有空间感的体块来认识,就能较准确地体现树的形态。
树的特征取决于树干的结构、形态和树冠的外部轮廓,不同种类树的形态特征差异极大,认识树木的自然形态的变化及不同种类树的特征、树干的质地及生长规律,是表现树木的前提。因此要深入观察和认识树木繁杂交错的发枝与疏密有致、富于变化的树叶,必须给予高度概括,发发掘所描绘对象的最本质的基本形态的造型要素。繁密的枝叶不可能全部画下来,必须果断取舍,突出树叶的形态特征。
远的树丛要着重描写树丛的外部轮廓,起伏变化要错落有致,不作过多的明暗层次的描写,特别要防止平板、单调。中景的树是本节要讲述的内容。下面就几种树的不同特征及表现方法表叙述如下:
1.槐树 槐树属高大落叶乔木,树干高大挺拔,树主干较直,树枝扭曲顿挫、刚劲多姿,色调较深,树皮质地粗糙,且有较多的疤节,为一般落叶乔木特征的代表。画时,先用笔轻轻地画出树形的体块部位及生长趋势,注意描绘树干及分枝向四周伸展的透视与形态。特别要注意描绘树干及枝的朝光、背光及顺光所形成的明暗变化。根据树形、树干的质地及明暗特点,由暗部画到亮部,同时注意树干的圆度及树皮的质感,并且画出树枝疏密,前后俯仰的形态。
槐树叶的特点较细小,叶片在小枝上成对称形生成,抓住这一特点,就能较明显地和其他树叶区分开来。画时,应先用笔画出大体形象及体块部位,由深画到浅,主要注重树的外部轮廓上的槐树叶子的特征,因为一般树的外部轮廓的树形及叶子往往和较亮的天空形成对比,能极明显地反映出叶子的形态,所以外部轮廓上的叶子形态也最适宜于体现出树的种类,从而树立所描绘的树的特征。2.棕榈树
树干笔直,呈圆柱形,上部略细,在发枝叶的部位较粗且生长棕毛。叶大如扇,叶子有条状感。适宜用宽笔画,画时先打好轮廓,然后根据叶子的前后,疏密,透视关系由浅到深地刻画,暗部要概括。3.芭蕉树
芭蕉是以叶为主的树,叶子肥大,向上伸展然后下崔。新叶有主干顶端的中心向上抽发生长。叶子构成树的主要形态,适宜用宽笔画。观察后先画树形,然后根据树叶的前后关系由浅到深,以树叶的阴面和阳面相互衬托,依次画出。4.雪松
树形呈三角形,主干垂直,树枝由主干向四周伸展,有下垂状态,树叶细小如针。先打轮廓,确定树枝发枝部位及整体明暗关系,由浅到深地画。同样要注意虚实关系和整体感。5.柳树
枝条呈下垂状,叶子细长。画时着重描绘树形的体块关系,一组组地画出向下垂落的细枝及前后明暗关系。在树轮廓边缘和前面可部分强调叶子的特点,同时要注意柳树婀娜的姿态。
二、天空、地面、水面写生 1.天空
一般天空是为了衬托主体才画的,多用云来表现天空。通过云的布局与透视关系增强天空的广度和深度。较近的云画在画面的上部,略大,但不要画在中间。中景与远景云块要呼应。较远的天边的云一般画成横条状,云块之间似连非连。2.地面 地面有道路、草坪、田野等。主要注重透视的描绘。总的地面色调应统一,近出的石块、植物、水洼等可稍加刻画以丰富画面。3.水面
水有动态和静态之分。平静的水面要强调景物在水中的倒影,一般用垂直的笔触根据景物的形态、浓淡画倒影,局部用橡皮擦出横条状的波纹。倒影相对实物要淡一些、虚一些。如果水面有船和浮萍还要强调他们的透视关系。动荡的水面要根据景物倒影的明暗关系,横向用笔画出倒影的动荡变化。同时要注意水流状态,用笔流畅。
三、建筑风景写生的方法步骤
1.观察分析
观察对象的形态特点和透视关系、空间关系,选择表现的角度及绘画的范围。2.构图
根据构图原则,对选择的景物进行取舍以及前后、主次的安排。3.色调处理
对景物进行色调明暗的整体处理。4.深入刻画 对主体物进行刻画。5.整体调整
对画面的意境进行调整,加深或减淡对比关系。
第四篇:透视规律与风景写生
版权所有-中职教学资源网
透视规律与风景写生
一、教案设计思想:
风景写生是造型训练的一个重要途径,它不像静物写生那样在特定的光线下、特定的环境中进行作画,它有不同的季节变化、不同的地域特征、早中晚光线的转换、阴睛雨雪天气的变化等,为我们学习掌握造型规律营造了极好的客观环境。风景写生时要注重观察感受和理性分析。本课的教学不仅要学生学会风景写生中的透视规律,还要让学生学会欣赏理解风景作品中的透视,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和鉴赏水平,进而为学生表现风景画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及实践基础。因此在讲述时穿插大量的范画及名家风景作品,并系统地对各知识点如视点、视平线与景物透视、地平线与画面景物的透视关系、透视规律的运用等进行讲解。
二、课时结构:一课时
三、教具准备:教材、多媒体课件、范画等
四、教学目的:
1、了解风景写生中透视的规律,如视点、地平线与景物透视等;
2、掌握地平线与画面景物透视的关系;
3、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及审美能力。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视点、地平线与景物透视 难点:地平线与画面景物透视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欣赏风景作品
引导学生讲出风景画的特点(描绘室外自然风景,表达人的思想情感,产生艺术感染力等)透视的特点(近大远小,有地平线等)。风景画在二维的平面上表现出客观物象三维空间的立体感,表现广阔深邃的自然景观,透视规律在其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透视规律与风景写生。
2、通过近大远小缩形变化,让学生去体会视点、视平线与景物的透视。
(先让学生观察一张建筑画面的透视图:)
师:通过画面及辅助线的提示,大家来看看画面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http://www.xiexiebang.comzj5u@163.com
欢迎投稿稿酬从优
版权所有-中职教学资源网
生:画面都消失于一个点,中间还有一条线------学生们各抒己见。
师:对。视点与视平线是确定物象透视缩形变化的基本依据。自然景观所占有的空间较之室内的静物来讲要广阔深远的多,因此,透视变化也就更为明显、复杂。要准确把握景物的透视,首先要确定视点以及视点位置等高的视平线。
为了准确把握视平线位置,避免自然景物的遮挡干扰,只要将目光向前平视,双手平托画板并在眼前上下移动,当看不到画板上下两个面而只看到画板的一条边时,这条边的高度位置既是视平线位置。
依据透视规律,在视平线以下的物体都是近低远高;在视平线以上的物体都是近高远低;在风景写生中,视平线愈高,地平线上的景物就看得愈多,给人以宽阔之感;反之,视平线愈低,地平面上的景物看得愈少,近处的景物给人以高耸之感。
3、引导学生分析美术作品,从中品味地平线与画面的景物透视的含义。师:除了视点、视平线之外,风景写生中还有一条与景物透视密切相联系的很重要的线,那就是地平线。如果我们站在海边或站在一望无垠的广阔平原上,两眼平视远望,远处的海平面或地平面与天空交界的那条水平线,就是地平线。我们来看下面三幅作品,感觉一下地平线高低位置的不同所出现的不同的画面效果:
生:有的作品看起来广阔深远,有的作品看起来高耸宏伟------师:是的,那是因为地平线的高低所产生的不同视觉感受。
在一般平视的情况下,视平线与地平线是一致的,当视线发生仰俯变化时,视平线与地平线就有了高低上下的差异。俯视时,地平线的位置在视平线的上方;仰视时,地平线的位置在视平线的下方。
地平线的高低位置会产生不同的构图效果,它是表达作画意图的基线,对画面整体气氛的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在画面上要根据景物的特点和构思要求,确定地平线的高低位置,以决定构图的基本形式。一般来讲,采用仰视而将视平线降低,宜于表现高耸、宏伟的气势。如上图曹宝增的《钻机》;采用http://www.xiexiebang.comzj5u@163.com
欢迎投稿稿酬从优
版权所有-中职教学资源网
俯视而将地平线位置放得较高,宜于表现广阔、深远的气氛。如上图吴冠中的《桑园》;采用平视而将视平线放在习惯位置,则宜于表现一种和谐的自然情调。如图门采尔的《农民的果园》等。
4、通过分析作品使学生掌握透视规律在风景写生中的运用。师:我们再来看下面几幅作品: 学生观察、发现并回答。
师:在具体的运用中,为了准确表现景物的结构比例和空间距离,必须按照统一的透视比例尺度,确定景物的透视关系。一是要从整体上把握景物的远近、大小、宽窄的透视缩形变化,即形体透视;二是从整体上把握景物空间的近浓远淡、近实远虚的透视变化,即色彩透视。透视的规律的运用使画面更具空间感。
5、教师总结:
在风景写生中,同学们要做到针对写生对象,运用透视规律,以适合的构图形式进行风景画的表现,强调准确把握景物的透视变化。目的是求得景物的真实感,以更充分地表现构思立意,增强画面的艺术感染力。但是,决不能因此而过分拘泥,以至把风景写生画成建筑透视图。对客观景物透视关系的把握,应依靠敏锐的观察力来确定。
6、练习思考:
1、什么是地平线,它与视平线的关系如何?
2、透视在风景写生中有何意义?
http://www.xiexiebang.comzj5u@163.com
欢迎投稿稿酬从优
第五篇:浅谈风景写生中的取景构图
浅谈风景写生中的取景构图
内容择要:在风景写生的过程中如何进行画面的安排,收集最理想的景色进行最理想的构图
关键词:取景构图
思维定式,创新意识
在风景写生的过程中,首先碰到的问题是:如何在连绵不断的视野中截取最理想的部分,使之成为一张画的画面,以及怎样进行画面的安排,这就是取景构图。风景写生教学涵盖着取景构图、色调选定、塑造、修改等众多过程的训练,而取景构图处于最前端,又可以将取景溶入构图的内容,也就是解决:怎样收集最理想的景色进行最理想的安排这一问题。
绘画之别于摄影,就是忠实于自然的同时,又在作品中渗入作者的感受,将感兴趣的,经大脑提炼的景色表现出来,而不是面面具到。怎样做才不会面面具到,构图取景在这就体现出重要地位。
1. 端正学生取景时的心态,去寻找自然界的亮点。
在风景写生教学中常出现这样两种情况:〈1〉有的学生对自然界的景色很感兴趣,什么都想画,再加上一些风景名画的影响,总想画出雄伟气魄的画来,有了这种想法后,导致构图取景时取很大一个角度,里面什么都有,对什么都感兴趣,结果完成后画面很平庸,甚至有些空荡。这就是“什么都想画,什么都画不好”〈2〉与之相反,也有学生总觉的景色很平庸,没有气吞山河的气势,挑不起作画的欲望,并且以此为借口,敷衍了事,画出来的还是平庸的作业。
以上两种情况是风景写生教学中最常见,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此情况笔者有自己的看法。
首先,此两种情况都导致画面平庸无奇。前者的问题在于构图取景时过大,而往往太大就会画不出东西来。笔者认为构图中需要有一两处亮点,而这些亮点就是你想画这张画的根本因素,把这些亮点画得精到,做到详略分明就能达到满意的效果,所以取景时取大而平庸的角度不如小而精美的角度,而且小角度更能让学生倾注全身心的注意力。在把亮点作为主体的同时,结合其他东西作为一种辅导的衬托,把主体表达地更完美。
而后者的情况是孰不知成不了“大家闺秀,小家碧玉”也是种不错的选择,这是认识上的错误。譬如:凡高的《卧室》一画,以生活中看似简单平凡的小角度为对象,把床、地板、墙等关系表现的淋漓尽致。大自然中一些不起眼的树木、建筑等都可以作为做画对象,关键在于作者怎样观察,如:西斯莱的《塞纳河小景》,把很平凡的岸边、树木、流水、游人,加之于光感的处理,使得画面是那样的微妙和谐。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感慨为什么画家之谓画家而不是我们的时候,是否想到画家眼中的景色也是很平常的,关键在于构图取景时,有否去挖掘自然的亮点,组成耐人寻味的画面。
2. 培养学生在构图上的创新意识。
“收集最理想的景色进行最理想的安排”就是对取景构图的诠释。这里所谓的理想并非是固定的审美标准。绘画中的理想不是固定的,因个人的理念、时代、民族而异。譬如:文艺复兴时著名画家达芬奇,以肖像画而著名于世。当时的肖像画流行正面或侧面为构图标准,而达芬奇却取3/4面来构图,这就是他理想的构图理念。而事实也证明了他的方法在那个时代是种创新,使得他流芳百世。社会发展至今,肖像画的构图并不局限于正面、侧面、3/4面,每种派别、风格都有自己的构图标准。社会在不断发展,美术创作作为一种意识活动也得有创新精神。当然,要突破传统和已先入的理念产生与众不同的新意,对大多数画者来说还很难,有些画家倾注毕生精力于这方面上,也未能如愿。这一点与个人的修养、耳濡目染等分不开。现今的美术教育,并不是让学生背会三角构图、对角线构图等构图框式作为风景写生的手段,而是怎样让学生清楚构图的理念——创新精神。从而使学生处于无思维定式状态,这就是素质教育在美育中的体现。〈1〉 培养创新意识就要改变学生的思维定式。
绘画中的思维定式是指业已牢固地存在于画者的脑中,并且时刻影响着画者的绘画意识。这种意识在构图中的体现就是某种固定的方法或框式。譬如:在素描构图中,平常大多数人都会受到构图要靠左或靠右、头朝的那边五官旁要空一点等观念的影响,也就是画面的四平八稳。这种苏派的模式影响着中国几代人,每每初学者都接受此模式的教育。初学者那种对学习的饥渴使其很容易落入这样的俗套,消磨着他们的灵气。当那些幸运者做出自己以前所未有的构图及习作时,他们就会惊奇地感到一种灵感的发掘,这就是作画者的乐趣。
现如今,很多学生在学习上有点“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师只强调怎样画,只要照这样就能产生效果。以某种固定的标准来衡量学生,不仅消磨了学生的灵气,更能让学生一开始就产生某种思维定式。俗语讲:画无定法。教师应该让学生不仅明白为什么这样构图,而且明白现在所学习的仅仅是适合初学阶段,此方法旨在培养基础能力等。总之。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学这种方法。
在风景写生教学中,课本中所界定的完美构图如:三角构图,对角线构图等,对于初学者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不能全盘否定,但作为教师不能强行灌输某种构图方法,而应是清醒地引导学生,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理念,努力去创新。谈到了创新就得说说何谓“俗套”,平时我们所谓“俗套”的构图,就是指平常人脑中的完美构图,那种构图取景往往把什么东西都画得很完整,四平八稳。这样的构图在大多数人脑中已形成思维定式,成为一种构图的审美标准,也就是“通俗”。如果你是那少数的绘画有识之识,你就会觉的这样的构图,这样的作品,不能引起你的冲动,因为看的太多了,一千张只有一种感觉——四平八稳。譬如:在风景写生中,将房子、树木、桥等因素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也没有仰视、平视、俯视的区别,这样的作品在视觉冲击上就变得很弱。然而学生们碰到这样的景色,往往是不假思索地开始构图,几十个学生一个样,这时候就是应试教育的失败了。所以在引导学生用固定的构图模式构图的同时,也可以引导他们尝试去冲破这种局面,特意改变空间层次关系、变化透视关系、改变视觉角度,从而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3)培养创新意识,欣赏优秀作品的构图方法,鼓励学生自由创作
学生产生思维定式的另一原因是对于优秀作品欣赏、理解得太少,限定于教师所给予的范围之中,久而久之就形成固定的审美标准。
在风景写生教学中,强调练的同时,还要加强各时期名作及风格的讲析。譬如:莫奈的《阿根德尔桥》一画,画中的桥只是画了桥头一段,并置于画面右上角,而空出一片空间用于对河水及帆船的描绘。帆船又有一部分在画面之外,给予人强烈的空间变化,这时就要引导学生看这画的构图,去想一座桥在只看到桥头与看到整座桥的区别,使他们联想自己置身于这样的景色中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从而让他们认识到,追求完美构图的同时“残缺”构图也是一种美,一种悬念。所以,进行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名作赏析,可以积累学生多元化的构图知识,为他们的创新打下深刻基础。
教学中,教师不能以自己的风格定式来评价学生的作品,要正确引导,鼓励学生自由创作。促使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进行小构图,尤其是对同一景色进行不同的取景、不同角度、不同空间透视等关系的观察与构图。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及思维方式。
风景写生的构图很难,要画出新、奇就更难了,而我们的教学是对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在进行取景构图训练的同时,学生的绘画意识与创造意识也能得以培养,这才是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