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计算能力存在的问题和措施
小学生计算能力存在的问题和措施
棣丰街道中心小学
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计算结果的正确与否、计算方法的技巧和计算速度的快慢。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呢?针对我班学生实际情况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如今学生的计算能力令人堪忧,在平时的作业中发现了以下几种问题:
1、没弄清楚算理不知道怎样计算。
2、估算时笔算出准确数字再去估,估算是为了更简便更快捷,所以一般是估的简单合理就行,而有的学生估的很复杂再去笔算。
3、竖式计算时,有的学生竖式计算对了结果横式上的得数错了
4、做乘法时,经常忘记进位,导致计算错误。
5、粗心大意,抄错数字的情况也很多。
6、因数末尾有0的计算时把0漏掉。
7、不能用简算方法。计算方法不够合理、灵活,到了小学高段,计算的方法应灵活多样,从多种解法中选择合理简便的算法,达到算法最优化,而实际上学生的简算意识不强,一道计算题如果没有要求简便,能简便计算的题目也不去简便计算,不能根据具体算式的特点去主动选择最佳的解题方法进行计算。
8、部分学生没有验算、检查的好习惯。
二、针对以上问题,采取了以下一些方法和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争取继续坚持继续努力。
1、学生熟练掌握运算法则。熟练掌握各类运算法则是全面提高数学计算能力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如何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运算法则呢?我认为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做好:
2、搞清算理。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前提。教学一种新的计算方法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尝试性计算,初步感知,了解计算的方法和步骤,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算式,计算过程,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从中发现规律,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优化出计算法则,然后运用法则规范学生的计算。这样既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每一条法则不是教材和老师强加到他们头上的条条框框,又能让学生透彻理解运算法则。
3、多加练习。为了使小学生计算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就需要进行必要的练习。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练习主要在课内进行。课堂上,多让后进生解答一些较简单的题目;课外应根据他们知识和技能的缺漏,加强个别辅导,要以思维训练为中心,引导要新,思路要清,方法要活,训练要实,让学生在动态思维训练中拓展思路,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4、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教师要注意收集学生在各类计算中出现的各种错误,加以分类辨析。教师可制作一定数量的,带有各种类型计算错误的试题卡,让学生指出错误的原因并加以纠正。对在计算过程中经常犯错的学生,教师应主动和学生交流谈心,耐心疏导他们的情绪,尽力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各种困扰。
5、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强的学生,笔算能力也一定较好。根据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受影响,不稳定的特点,采取“短时、少量、多次”的口算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最易见到成效口算训练。培养口算能力,教师一般可采取如下步骤进行训练:我为了提高本班的口算能力,在课堂中安排3—5分钟的口算训练,使口算成为学生每天的必修课,养成天天算的好习惯。
6、注重估算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把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列入教材中,充分反映出估算在数学计算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估算能力也是一个人计算能力中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具备良好的估算能力:一能帮助我们预知计算结果;二可以提高数学分析能力;三可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四能检查结果是否基本正确。例如:计算98+97时,就可以把98、97都看作100来先进行估算,100+100=200,而98、97都比100小,可知98+97的和接近200,但比200小。又如计算312*7,先估算把312看作300,300*7=2100。因为312比300大,可知312*7的积接近2100,但要比2100大。再如:李老师带500元去买《儿童画册》,每套98元,买5套钱够吗?等等。
7、注意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计算方法。有些数学计算试题具有明显的形式和数字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使学生在灵活运用计算方法时,变复杂计算为简单计算。例如:25*28可变成25*4*7,45*57+55*57可变成(45+55)*57等等。
8、成立纠错本,个别板演及时反馈
为了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避免类似错误我采取了以下措施:学习新课时,根据以往经验估计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预先作好防范,多指导、个别强调,尽量减少问题的出现。另外改错也是一种好的训练方法,所以我让学生成立纠错本及时改正,在教学中出示一些学生经常出错的题目,让学生分析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这样学生就会对这些容易出错的地方,加强感知上的理解,少犯类似错误。对学困生我经常指名板演,及时发现问题,把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
三、总之,小学计算能力培养目的,不仅仅在于提高学生计算能力,而重要的在于提高学生思维的发展,为学生的后继学习和整体数学素养的提高打好基础。我相信,只要我们数学教师平时能经常地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计算训练,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一定有很大的提高。
第二篇:浅谈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措施
浅谈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措施
--------教育随笔
【内容摘要】:
本文针对学生在计算方面出现的各种错误,就如何提高写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谈谈个人的点滴体会。从事数学教学以来,从批改学生的作业中我发现许多小学生进入中、高年级阶段后,在数学学习中常在计算题方面出现各种各样的,让人意想不到的问题,计算正确率大幅下降。我想:作为教师的我,只有认真分析学生计算出错的原因,寻求到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关 键 词】:提高 计算能力 措施 【正文】:
每当和同事之间交流,孩子们太粗心了,太马虎了。其实并非如此。孩子在计算上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实际上作为教师的我们却很少去深究他们为什么会在计算上出错。不去深究错误的原因,就找不到改进的措施。在我从事数学教学以来,从批改学生的作业就发现许多小学生进入中、高年级阶段后,在数学学习中常在计算题方面出现各种各样的,让人意想不到的问题,计算正确率大幅下降。我想:作为教师的我,只有认真分析学生计算出错的原因,寻求到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个外国教育家说,“没有必要让孩子认错,关键是帮助他改错”,“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使学生让我满意而是使学生得到真正的提高”。“为什么会出这样的错误?”“作为老师的我该怎么办?”我想:作为教师的我,只有踏实仔细地做好学生在作业中出现的各种错误现象记录,细致认真地进行整理归类,深入全面地分析其错误原因,才能提出纠正错误的方法,寻求到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和减少学生作业中的计算错误,从而真正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于是,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典型错题记录下来,分类汇成错题集,针对可能发生的错误,我立足于课堂,寻求探索正确有效的方法,做到既防患于未然,又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以下几方面是我在计算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仅供大家参考:
1、注重加强口算训练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中、高年级计算能力的形成。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低年级口算不仅要正确,还要有一定的速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定要抓好平时的口算训练。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如果能正确熟练地口算,那么进行较为复杂的两三步混合运算就不会有什么问题。在平日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基本口算常常练:在授课之前,我要求学生每天坚持3-5分钟的口算训练,结合教材内容,选择有针对性的口算题目,采用听算与视算相结合的方式。此外还采取了全班或小组接力赛,开火车,找朋友等有趣的练习形式,提高小学生的口算兴趣。(2)、重难点专项练:计算内容的安排,是呈楼梯式攀升的形态,因为新知的学习都是建立在旧知的基础上进行的。那些对新知教学具有铺垫启发作用的旧知,需要进行专项训练,做好铺垫与启发。例如:当学习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乘边长后,就可专项训练求1—20数的平方;当学习百分数的应用后,就可专项训练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当学习圆的面积计算后,就可专项训练2П--9П的速算练习等等。(3)、易错题型反复练:在平时的作业批改中,学生错题多了,老师不高兴,其实学生自己也怕见到错题多。事实上,我们不怕出错,就怕错了不该错。及时准确的分析错题原因,错题就是很好的例题,会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我就有针对性地把学生易错题、常错题作为学生的课堂作业,反复训练,并及时地了解学生改错后的作业情况。易错题型的练习要求学生仔细分辨,找出易错处,精确计算。改错题型的练习要求学生找出错误处,分析错误原因,及时改正。
(4)、创设情境快乐练:课前创设情境,运用游戏,增强口算趣味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脑、动口、动手,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口算能力,打好口算基础。
2.注重讲清算理法则和运算定律
算理和法则是计算的依据,学生只有在透彻理解算理、牢固掌握法则的基础上,并能灵活运用运算定律,才能正确的快速的进行计算,从而提高计算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在授课中,就要把算理法则讲清楚,让学生弄明白,但我们要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的叙述算理。小学阶段需要理解的算理有:10以内数的组成分解,凑十法与破十法,相同数的连加,十进制计数法,数位,小数的意义性质,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和、差、积、商的变化规律,分数的意义性质,小数、分数、除法三者的关 系等等;需要掌握的计算法则有:加、减、乘、除的计算法则,小数、分数四则计算及混合运算等等。在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学习中,新教材仍然强调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这些定律分别在四年级上、下教材中有专项的学习,但减法运算性质即“a-b-c=a-(b+c)”和除法运算性质即“a÷(b?c)=a÷b÷c”在课本例题中没有出现,而在作业练习中出现了,我们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探究每组题的特征,通过计算、比较,归纳出减法的运算性质,即“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从这个数里依次减去两个加数”。同样地,除法的运算性质也可以在探索中得到。在训练计算技巧时,教师要合理灵活的使用教材中的习题,引导学生比较每组题的运算符号和符号后的数字特征,悟出一些计算中的技巧。
3、口诀、公式和常用数据要熟记。
有一些常用数据在习题中出现次数特别多,这些数据是进行快速计算的基础。例如:低年级的20以内加减法,乘法口诀,高年级的常用小数与分数互化、计算圆周长、面积的一些公式等。同时,我每天要求学生把乘法口诀表默写一遍,熟记在心以后,学生在计算时就能达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这样就能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4、注重计算良好习惯的培养
新的教学理念,倡导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在其著作《12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一文中提到:教育归根结底是培养习惯,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人的性格虽有个体差异,有遗传因素,但小学生是性格形成的关键阶段,是习惯养成的起点。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a、要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通过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分析发现,对应用题大多数学生还能认真审题,但对计算题,不少学生提笔就算,根本不审题,把题目抄错,数字写错,符号看错等等,这些错误在学生的计算错误中让人意想不到,却屡见不鲜。我在计算教学中要求学生认真审题,时刻牢记“一看、二想、三做、四验”八字诀。
b、要学生养成认真书写的习惯。学生由于在写作业时想快速完成,草草书写,结果数字、符号常出错。如把“1”写成了“7”,把“0”写成了“6”。针对此,我们在计算教学中要求学生养成规范书写的好习惯:书写是要工整,不能潦草;对数字、运算符号的书写及格式要规范;数字间隔要适宜,数位上下要对齐等等。要求学生时刻牢记顺口溜“不是你不会做,而是你粗心惹的祸!”。
5、加强数感的培养 新课标中提出,学生对运算方法的判断、运算结果的估计,都与学生的数感有密切的联系。学生学习运算是为了解决问题,要明白为什么计算,为什么一定要用固定的方法计算。在教学中,我们要结合具体的问题选择恰当的算法,这样会增强对运算实际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数感,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以上是我在计算教学中,为了避免和减少学生作业中的计算错误,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的一些具体做法,仅供大家参考。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小学生作业中出现各种错误是正常现象,作为我们教师是不能杜绝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但是我们可以分析出错原因,寻找探索措施,用各种教学手段预防错误,减少错误,特别是这对学生重复出现的错误,习惯不好,由于粗心、马虎、大意出现的错误以及书写作业态度不端正出现的错误等等都是可以减少和减免的。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做事认真的生活态度。尤其是小学阶段的老师就更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技能的掌握和学习习惯的培养,这是学生进一步学好有用的数学,而且是学习对从事任何事业都有用的数学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三篇:存在问题及措施
存在问题:
1、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拼音也好,字词也好,都有不同程度的错误。而且随着识字量的增多,形近字的增加,学生更容易混淆。
2、词语积累不够。有些同学做一些比较死板的题目还可以,稍微有点难度需要迁移的题目,学生就会出现很多错误。
3、审题不够细心。有很多同学是因为没有看清题目意思而出现了错误,这就是不应该的了。
4、阅读写作能力低。这是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阅读没有掌握一定的方法,写话时能说不能写。整改措施:
1、狠抓基础知识。作业布置要适时、适量,加大检查的力度,该完成的作业要不折不扣地完成,不能有半点含糊。
2、教会学生审题。在平时订正练习册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把题目多读几遍;考试的时候要强调学生把题目看清再做。一年级的孩子现在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在平时考试时,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读题,不要题题老师都读。
3、增加课外阅读量。学生语言的积累,除了平时的课堂教学以外,更多的是靠课外的阅读。教师应建议家长多带孩子到图书馆进行阅读,多给学生购买图书,多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4、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
中年级组(三、四年级)
存在问题:
1、基础知识略显薄弱。相对于低年级来说,中年级的学生基础要好多了,但是不同程度的错误还是出现在试卷上。
2、各种句子掌握不扎实。一些同学扩句时扩得不够具体,不能正确修改病句。整改措施:
1、继续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可以少写多练,多报听写,培养学生查字典的习惯,注重多音字的教学,注重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2、句子的教学要加强。平时要对学生多进行句子的训练,多练习扩句、缩句、句式的变换、句子的仿写等。
3、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
高年级组(五、六年级)
存在问题:
1、基础知识仍然薄弱。虽然到了高年级,学生的基础知识仍然存在一定问题,有很多学生已经将以前所学的知识忘记了,尤其是拼音,前后鼻音不分,鼻音、边音不分,问题不少。
2、句子教学不够扎实。跟中年级情况差不多,很多学生扩句时扩得不够具体,病句不能正确修改,不同的句式不能进行正确转换,出现了较多错误。
3、阅读写作能力不高。已经是高年级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较低,写作方面也不够理想。有的学生无话可说,有的学生不会审题,有的学生语言贫乏,有的学生内容毫无新意。
整改措施:
1、基础知识应常复习。尤其是拼音,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进行复习,字词还要多写多练。
2、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特别是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引导学生读、说、画、写,注重学法的指导。
3、加强写作练习。平常应多让学生看,看课外书,看身边人,身边景;应多让学生写,在书本上感受深的句子旁写,在日记本上写,在作文本上写。
4、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
三·改进措施
1、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促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2、促进学生的自主参与、探究和交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3、对阅读能力进行强化训练。
4、纠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注意细节,功夫下在平时。例如:平时读课文就要求学生读准字音,遇到拿不准的字,查一查字典,区分一下,学生对着各自的印象就会很深刻。期末复习视查漏补缺,有时,忙中出错,来不及补漏洞,或根本不知道存在这个漏洞,所以要复习但不能仅仅依靠复习。功夫要下在平时,注意学习中的细节。
2、注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的培养,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和学习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听说读写的习惯,预习复习的习惯,考试的习惯等等。教师还需对学生进行考试答题方法与技巧的训练,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
3、树立大语文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如在‘口语交际’测试时,有的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写;还有的学生没有注意到说话的连贯以及态度和语言的文明、委婉,这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要拓宽语文学习途径,开发语文学习资源,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语文现象,用已有的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亲近自然、接触社会、热爱人生。
4、进一步认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点,加强语文基本功训练。这次考试我们发现学生应该掌握的生字、常用词语、需要背诵的课文都出现错误,作文中也出现错别字,病句现象严重。这就要求我们严格要求,认真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5、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本次考试中发现了相当数量的低分学生。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补差工作是每位教师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教师要从“人本”的角度出发,做好以下工作:坚持‘补心’与补课相结合,与学生多沟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适当进行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有效发展。
6、课堂是训练的主阵地。在今后的阅读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以课堂为训练的主阵地,为学生搭建训练的平台,把课堂上学到的阅读知识、技能、技巧运用于阅读实践,使学生在原有的阅读层面上有一个长足的飞跃。
7、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在习作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会审题,根据题目来组织作文材料。教师还要让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教给学生观察方法,鼓励学生留心生活,关心他人,关心身边的事物。真正做到“我笔写我心。”
总之,我们要通过本次测试进一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积极改进教研方式,把我区的小语教学质量提高到新的水准。
第四篇:小学生计算能力调查报告
小学生计算能力调查报告
日前,我校对学校的五、六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着重了解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和习惯。从问卷反馈的信息来看,学生存在以下问题: 对五、六年级的学生进行深入调查,发现尽管班级情况、学生情况不同,但学生对待计算的兴趣却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良好的习惯是迈向成功的催化剂,使人终身受益。学生计算习惯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计算做错的原因是因为“粗心”造成的。学生的审题习惯有待加强:有少部分同学没有养成审题的习惯,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审题不够认真,做数学题只读一遍就开始运算。学生草稿习惯不容乐观,根据教师的课堂观察,而且大部分的学生作业字迹潦草、散乱,没有固定的草稿本,有在课本的空白处、课桌的面上等到处打草稿的现象。甚至还有有学生在手掌心上打草稿„„这些现象是造成计算错误的重要原因。从调查中我们发现:有28%左右的学生并没有养成检查验算的习惯。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笔算紧密结合,互相促进。许多学生总认为小学生主要学笔算,多练笔算就行了。在重笔算轻口算,口算边缘化的现象比比皆是。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学生认为自己的计算水平一般,计算能力的程度,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和数学学习的进度。
第五篇: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初探(范文模版)
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初探
计算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结论的获得、还是数学问题的解决等等都需要计算活动的参与,因此计算教学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内容的学习,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就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现在的新课程要求中不断地降低了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要求,加上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独立计算能力越来越被师生所忽视。从近几年来的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并不高,小学生计算能力出现了下降趋势。这无疑给学生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在教学中,我有几点想法与大家交流一下:
一、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计算教学是相对枯燥乏味的,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调动他们的计算积极性。让他们在兴趣的引领下,走进并喜欢上计算。而新的一轮课改也避免了原来教材中计算内容教学的呈现方式的单一性,更加注重了生活性,注重了情境的创设,因此我们教师要充分挖掘和用好教材,使教材中的素材真正地发挥其显性和隐性的功能,使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境中开始并进行计算内容的学习。
为了让学生始终有新鲜感,在教学中,计算练习可设计成游戏、竞赛、抢答、开火车、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扑克牌、同桌对问或小组比赛等形式来调学生的“胃口”;还可以通过“趣题征解”、“巧算比赛”等形式,挖掘学生的潜力,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
二、注重计算算理和算法的教学
1.注重算法、算理的整合。传统的计算课教学注重了计算法则的传授,学生通过熟记法则,然后机械进行计算,强化形成技能。这样的计算教学,学生不理解计算中的算理,形成的技能与数学应用脱节。新课改理念下的计算教学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讨论探究等形式,让学生确实理解算理,自主掌握计算方法,形成技能。
2.鼓励算法“多样化”,而不失“优化”。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旨在改变传统计算教学中“计算方法过于单
一、技能培养过于侧重”的现状。要真正落实好算法多样化这一教学理念,首先必须消除对算法多样化的片面理解。我们看到,在多样化的算法中,很大一部分学生的思维是凌乱无序的,有些方法并不有效甚至是不太合理的,这就需要进行“算法的优化”。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将算法多样化简单地理解成为算法多样化而多样化,同时也要避免只强调算法多样化,而不及时引导算法优化的做法。
三、注重技能技巧的培养,提高计算能力。
1.注重口算能力的培养。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强的学生,笔算能力也一定较好。根据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受影响,不稳定的特点,采取“短时、少量、多次”的口算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最易见到成效。培养口算能力,教师一般可采取如下步骤进行训练:可在课堂中安排3―5分钟的口算训练,使口算成为学生每天的必修课,养成天天算的好习惯。让学生在课前,每人准备一本口算本,班长或教师组织进行。
2.注重估算能力的培养。新课程把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列入教材中,充分反映出估算在数学计算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估算能力也是一个人计算能力中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具备良好的估算能力:一能帮助我们预知计算结果;二可以提高数学分析能力;三可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四能检查结果是否基本正确。
3.注重简算意识的培养,提高计算的灵活性。简算是依据算式、数据的不同特点,利用运算定律、性质及数与数之间的特殊关系,使计算的过程简化、简洁的计算方法。简算是培养学生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善于发现事物规律,训练学生思维深刻性、敏锐性、灵活性,提高计算效率,发展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运算定律,及一些常用的简便计算方法,并经常组织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简算练习,让学生在计算实践中体验简算的意义、作用与必要性,强化学生自觉运用简算方法的意识,提高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和正确率。
4.加强记忆性训练,可以提高计算能力。教学中,有一些出现频率较高的数据,要求学生记熟,达到烂熟于心的程度,若学生记熟这些数据,对进行分数、小数的计算,对许多几何图形的计算可收到快束、准确之效。
(1)常用的特殊积。如:25×4=100,125×8=1000。(2)常用分数、小数对应值。(3)熟记1-25的平方数;(4)熟记2π到10 π的值。
四、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和保证。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1.让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要求学生对于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细到数字、符号,不错不漏。
2.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
3.让学生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字迹端正、做到不潦草,不涂改,保持作业整齐美观。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
4.让学生养成估算验算的习惯。教给他们验算和估算的方法,并将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严格要求,提倡利用估算进行检验答案的正确性。
5.建立病题卡的习惯,收集错题类型,做到对症下药。一般地说,学生在练习时产生的错误,都具有相通性,又具有普遍性,在教师指导下,有些比较容易纠正和克服,有些则纠正起来就比较困难,特别是这种错误在头脑中已经生根。所以我在平日教学中善于及时了解、收集笔算中存在的问题,有预见性、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通过集体“会诊”,达到既“治病”又“防病”的目的;对于那些形近而易错的试题,则组织对比练习,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
总之,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提高与发展,依赖于学生计算思路的清晰条理与计算方法的合理灵活;依赖于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的形成;依赖于教师的激励、训练与培养。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在计算教学中,要做到不断思考,不断探索,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计算的积极性,学生的计算能力才能得到有效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