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让学生在数学这个广阔的领域中自由翱翔,必须在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下功夫。
在计算题教学中,我始终在抓好基础、培养能力、养成习惯三方面下功夫,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实际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
一、加强计算基本功的训练
计算的基本功要坚持天天练,持之以恒,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这些基本功包括:20以内加、减的口算,表内乘除法、能凑成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判断积和商的位数的方法等等,练好基本功,不但为提高计算能力夯实了基础,还为提高计算能力正确扫清了障碍。
二、培养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1.培养学生把握问题和分析问题的习惯
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拿到题目后,一定要集中注意力仔细观察题目的运算符号,看清题目,应分几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数字有什么特别,有什么信息,然后根据运算顺序及规则进行计算,在计算过程中每计算一步都要认真检查。
2.提高估算能力
为了保证计算的正确率,一味强调打草稿、列竖式,将阻碍学生思维敏捷性的发展,估算则可以减少计算中的低级错误,培养良好的检查习惯,平时在作业中对规定验算的题目进行验算外,其它的题目基本上不能自觉验算,就培养他们的兴趣,教给他们一些方法,总之,做完题后要对答案有个粗略的估计,及时发现和改正低级错误,养成自觉估算的良好习惯。
三、严格要求,书写规范
书写潦草,格式混乱,粗心马虎,都是造成错题的原因。要保证计算的正确性,就要克服这些不良习惯,培养书写工整、格式规范、自觉检查、随时验算的好习惯,具体做法是:从书上抄到本子上时对一遍,检查是否抄对了;从横式抄到竖式时,检查是否抄对了;竖式计算后,把结果抄到横式上对一遍,检查是否抄对了。
总之,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抓好基础是根本,方法灵活是关键,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保障,但要真正做到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只有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法,以人为本,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在因素,学生的计算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第二篇: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台一小陈佳净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计算能力方面达到“熟练”、“比较熟练”、“会”三个层次,在计算的范围上做了“四个为主”和“三个不超过”的明确规定。那么,如何加强计算教学,提高计算能力呢?
一、严格教学要求是前提
教学大纲在计算教学上要求达到三个层次,具体地说,就是根据每一部分所占的地位、作用区别对待,对 一位数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等最重要的口算要求达到熟练;对于除此以外的基本口算,万以内的加减法和用 一两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要求达到比较熟练;对于三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只要求会算。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是计算教学的重要阶段,必须过好计算关。
要过好计算关,首要的是保证计算的正确,这是核心。如果计算错了,其它就没有意义了。但如果只讲正 确,不要求合理、灵活,同样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如:20以内的加减法,有的学生用凑十法和用看加算减 计算,有的则靠摆学具或掰手指、脚趾、逐一数数做加减法,计算结果都正确,但后者显然达不到要求。又如 :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中,有各种计算方法,可以从低位算起,也可以从高位算起,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具体分析,灵活运用。在三四个数的连加中,关键是会凑整,如果不会凑整,也影响到计算的正确度,要做到 比较熟练也是困难的。学了运算定律和速算方法后,如果不会运用,即使计算正确,也达不到教学要求。因此,严格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教学,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二、讲清算理是关键
大纲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 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
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如教学《用两位数乘》(“九义”六册),要使学生理解两点:①24×13通过直观图使学生看到,就是求13个24连加的和是多少,可以 先求出3盒的支数是多少即3个24是多少,再求10盒的支数是多少即10个24是多少,然后把两个积加起来,从而 让学生知道,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要分两步乘,第三步是相加,这样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通过例题教 学,使计算的每一步都成为有意义的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②计算过程中还要强调数的 位置原则,“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算”就是求3个24得72,所以又要和乘数3对齐写在个位上。“用乘数十位上 的数去乘,就是求10个24个得240,(也可看成24个10)所以4要写在十位上”,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 道理。这样,通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法则。
三、思维训练是核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要教学生学会,并促进会学,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计算教学 同样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重视并加强思维训练。
教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 级教学的始终。”如何加强思维训练呢?
1.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
过去计算教学以“算”为主,学生没有“说”的机会。现在稍为重视“说”的训练,但缺乏说的指导。因 此必须给学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如在教第六册混合运算74+100÷5×3时,可引导学生复习混合运算顺序,然后叫学生结合例题思考,并用符号勾画出运算顺序,让学生说出:这道题里有几种运算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使学生沿着图示指引的思路,按顺序、有条理的思考和回答问题。可引导学生这样说:这道题有加 法、除法和乘法,先算100除以5的商,再乘以3的积,最后求74与积的和。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促进思 维能力的发展。
2.加强直观,重视操作,演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思维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表象,概念,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
认识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 来的,在操作时要让学生看懂,并把操作和语言表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如第一册在20以内 的进位加法中配合直观操作,突出计算规律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凑十”过程,边动手,边思考,用操作帮助 思维,用思维指挥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学生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尽快找到计算捷径,形成灵活多变的计算技能。如:根据0和1在计算中的特征,在掌握简便算法的基础上可进行口算。象240×300110×60。又如102与78相乘积是多少?可引导学生探究:102×78-(100+2)×78=7800+156 =7956。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重视估算,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在估算教学中,要认真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进行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如693扩大8倍大约得 多少(七册64页)?693×8应等于5544。要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检查积的最高位有没有错误,首先要引导学生认 真观察,准确判断,693接近700,用700×8等于5600,693小于700,积小于5600是正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直 觉思维能力。
四、培养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根本
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大纲的要求,也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提 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坚韧不拔、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千万不要用“一时粗心”来原谅学生计算中出现的差错。那么要培养哪些习惯呢?
1.校对的习惯。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抄下来的都校对,做到不错不漏。
2.审题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迅速的前题。一要审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 在联系。二要审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三要审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
和定律,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否通过分、合、转换、省略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才 动手解题。
3.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按格式书写,字迹端正、不潦草,不涂改、不粘贴,保持作业的 整齐美观。
4.养成估算和验算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的保证。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首先要掌握好验算和 估算的方法;其次要把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再次要求学生切实掌握用估算来检验答案的 正确程度。
五、加强训练是途径
计算能力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训练逐步形成的。训练时要注意:
1.突出重点。如万以内的加减法,练习的重点是进位和退位。要牢记加进位数和减退位数,难点是连续进 位和退位;两三位数的乘法要练习第二、第三部分积的对位;小数的计算则注意小数点位置的处理,加、减、除法强调小数点对齐,注意用“0”占位;简便运算则重点练习运用定律、性质和凑整。因此,在组织训练时必须 明确为什么练,练什么,要求达到什么程度,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打好基础。教学大纲指出:“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 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口算方法,根据各年级对计算的要求,围绕重点,组 织一系列的有效训练,持之以恒,逐步达到熟练。凑整的训练一定要加强,如:74+26=100,63+37=100,252+ 748=1000,25×4=100,125×8=1000等,要教给学生迅速观察,判断、凑整的能力。这些要求到了中、高年级 也不应忽略。同时要加强乘、加的口算训练,如两位数乘三位数176×47(九义六册11页),当用7去乘被乘数 的十位时,还要加上6×7进上来的“4”,所以“7×7+4”这类的口算必须在教学之前加以训练。除数是两位数,商 是二、三位数的除法,试商是难点,如果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不过关,试商就困难。估算能力不强,试商 也直接受到影响。
3.掌握简便运算的方法。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口算。简算的基础是运算性质
和运算定律,因此,加强这方 面的训练是很重要的。在小学四则运算中,几种常用的简算方法学生必须掌握,从而达到提高计算速度的要求。
4.训练要有层次,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训练形式要多样化,游戏、竞赛等更能激发学生训练的热情,维持训练的持久性,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三篇: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总结
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总结
一、存在的问题
通过检测我们发现,学生答题比较快。参照标准,大部分学校的学生经
1、忽视训练目的
通过检测我们发现,学生答题比较快。参照标准,大部分学校的学生经过训练,已达到或基本达到要求,平均每分钟能完成1——2道题左右(以正确率为准)。但从学生的答题结果上看,个别学校、个别学生的成绩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的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忽视计算训练的目的,只重视学生的答题速度,却忽视学生答题的准确率;只重视了部分学生的提高,却忽视了学生的整体。
2、忽视学生的习惯养成
这次抽测,暴露出一个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的大部分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包括很多方面,首先说学生的字迹,有些学校的学生书写的字迹特别潦草,看起来令人十分不舒服,还有的学生在脱式计算时一步写出得数,这就说明我们的教师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注重学生的书写训练和答题习惯的培养。其次,个别学生尽管答得快,但正确率低。这说明我们老师在平日的训练中,只注重了学生的答题速度,忽视了对学生答题正确率的要求。
3、忽视训练形式
通过平时调研中与基层教师的交流,我们也反馈到了这样的信息:有些教师在训练计算时不注重训练的形式。个别教师认为,计算训练就是规定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做完几道题就行了,忽视了准确率;还有的教师在能力检测前,突击几天进行练习,上课练,下课也练,弄得学生筋疲力尽,怨声载道。但计算训练真应该这样简单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种训练形式枯燥乏味,根本不可能激发起学生的练习兴趣来,学生被动的练习,又怎么可能得到良好的练习效果呢。
4、忽视对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培养
本次抽测,题目的要求就是“用合适的方法解答下列各题”,并且普通的计算与应用运算律进行的简算搭配在一起,目的就是想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发现有可以应用运算律的计算题,那么,应用运算律计算起来比较简单,这就需要学生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样计算起来速度更快一些。所以,本次计算抽测,也蕴含着考察学生“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策略”的目的。但通过答题情况来看,还有个别学生对于应用运算律解决计算问题不熟练。这也证明,我们的学生解决问题时还不够灵活,缺乏动脑。这也说明,我们的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培养。
三、改进的措施
1、注重口算训练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学生的笔算能力是在准确﹑熟练的口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培养计算能力,还是应从口算入手。对于口算,应通过训练,使学生达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只有口算速度上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才有可能提高。
2、注重平时训练
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计算训练应坚持经常,不要搞突击。每天坚持练一练,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计算练习,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3、注重训练形式
计算对于学生来说,内容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如何让学生对计算产生兴趣?我们应丰富我们的训练形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在进行计算练习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限时计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4、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
学生的计算错误,从现象来看,似乎大多是由 “粗心”造成的,而“粗心”的原因不外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尚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又有助于身心的发展。从小养成的好习惯,让人受益一生。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就拿这次计算抽测来说,学生主要有以下几种错误:做题时思想不集中,不注意审题,如(634+326)÷(180÷60),不少学生都把634+326的得数写成了1000;计算时马虎、不认真,看错小数点位置,如5.9×1.02,很多学生都把1.02看成102;不观察题中数字的特点,如7.8×4.69+22×0.469,导致没有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解答,做起题来不但麻烦,而且易错。根据学生发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有相当一部分因素是属于学习习惯方面的问题,因此,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根本所在。让学生养成做题前审题的习惯;做完题检查的习惯;计算结束后用估算方法快速验算的习惯等等,这些都是提高练习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包括学生的字迹、规范的书写格式等,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一定能见到成效!
第四篇: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结合我个人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充分认识计算的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器计算机等先进计算工具已日渐在人们的生活中普及,严重影响了人们对口算和笔算的认识,许多学生,甚至部分教师产生了对计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只要掌握了方法就行,因而少了步骤训练和熟悉的过程。学生一旦出现错误只会用不细心来批评。难道只要细心了就能做对吗?
二、落实基础、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从小抓起,也就是说,我们必须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狠抓学生的计算。有不少高年级的老师发现到了五六年级,还有少数学生不会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不会背诵乘法口诀,那他怎么能计算呢?不能放弃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现在所倡导的教育观,要实现这一教育观念,那就只有辅差。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想从一年级补到六年级,这可真让高年级的老师头疼的了!学习计算,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打好基础,才能学好,否则,一旦掉档,特别是掉得太多,那要想补起来,就难了。所以,任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师,把课标对低学段学生提出的具体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逐一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老师们应每天用3到5分钟进行口算训练,应天天抓,只有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四、充分加强口算能力的训练
学生的计算,一般来说,都是从口算开始。对于低学段的学生来说,口算所占的比例相当大。如小学一年级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都是运用的口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只有学会了口算,才能顺利地学会笔算,如:计算43+28,笔算时,每位上的数相加,都用的是口算。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希望学生在短期内学会口算,新课标对不同学段的口算有着不同的要求,如新课标对第一学段口算的具体目标是:能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计算百以内的加减法。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一直要进行口算方面的训练。口算不只是低年级的教学任务,要把口算贯穿在各个学段的教学中。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几乎每节课,都有口算的训练,一般是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并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及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训练重点,认真加以落实。只有坚持长期不懈地努力,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切实有效的办法。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养成仔细认真的习惯。计算是一件非常严肃认真的事情,来不得半点马虎,但恰恰有许多学生没有这一良好习惯,拿到一道计算题,没有看清数字,没有弄清楚运算顺序,就算起来了,那能不出错吗?例如:有位学生在计算64-4÷4这样一道简单的计算题时,由于马虎,结果算成了15。如果在计算时,只要仔细一点,很容易看出这道的计算顺序是先算除,再算减,正确结果是63。难道是这个学生不会计算吗?不是,完全是不认真造成的。所以,在计算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习惯。
善于打草稿的习惯。学生在计算时,不喜爱打草稿,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老师布置了作业,必定有一定的计算目的,或是有一定的难度,除有少数
学生能够直接口算出结果以外,大多数学生恐怕没有这个能力。教师要要求学生找出专门的草稿纸,认认真真地打草稿计算,教师要走下讲台,督促学生落实,久而久之学生才会养成这一良好习惯。
认真检查的习惯。一道题计算完了,不算完全结束了,学生在计算中,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就要求学生进行仔细的检查。比如,数字看错了没有,运算顺序错了没有,写错了没有等,有的还可以进行检验和验算,看结果是否正确。
口算能力的培养的做法没有穷尽。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将口算训练进行到底,稳步提高口算能力。只有坚持长期不懈地努力,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进而推动笔算能力的提高,为我们的基本计算教学以及整个数学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五篇: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家长在孩子的全面培养中,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偏向于孩子的计算逻辑培养。在计算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我们的教学应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内容。比如教学“认位置”,即“聪聪”的左边有几人?右边有几人?一排共有几人?教师可以加入到学生队伍中,化身“聪聪”,和学生一起像玩游戏一样,不但完成了本节课的任务,还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兴趣。
二、培养学生在计算中的细心
细心的反面是粗心,粗心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而遍观成人中的粗心者,多是从小养成的,可见,小时候的培养至关重要。“细心是一种习惯,与性格有关系,但不是天生的,一切习惯都是后天形成的,所以从小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是至关重要的。怎样克服孩子粗心的弱点呢?我们给家长的建议是:
1、训练孩子的注意力家长应避免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在一旁看电视,甚至是打牌搓麻将。儿童的注意力是极易受到干扰的,要养成孩子一回家就做作业的习惯。
2、叮嘱孩子认真检查作业。
3、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4、培养孩子有规律的生活。
5、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6、让孩子多做一些细活儿。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持之以恒的结果,小孩子不可能自己养成,在于环境和教育的作用。首先,大人要做出细心的榜样,以成人的细心来感染孩子,整个环境是细心的,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地细心起来。
三、培养学生心算运算能力及数字记忆能力
口算也称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新大纲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
1、口算教学必须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应具有长期性。
2、理清算理。基本口算的教学,不在于单一的追求口算速度,而在于使学生理清算理,只有弄清了算理,才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
3、利用一些技术来训练孩子的心算与口算能力。如采用数字卡片和幻灯拉片。也可以用一些抢答、急答、对数、数字接龙等孩子喜爱的计算游戏来提高他们大脑运算技能,从而提高孩子的速算技能。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性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只有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只有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