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样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阶段性成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小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显得犹为重要。针对学生在计算过程中速度慢,错误率较高的现象,我本学期进行了一些研究,取得了初步的阶段性成果,现将其进行小结:
一、实验的目的:
1.通过调查研究,找出造成学生计算失误的原因及存在的心理 障碍,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2.让学生在掌握计算基础知识和计算基本技能的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促进数学思考,逐步形成数学意识,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学生的能力增长快速
通过对学生在数学知识、技能的迁移;数学思维方法的迁移;数学学习态度的迁移,试图使学生真正的学会学习数学,并让他们在研究中理解、学习和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在计算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探究意识,合作意识,应用意识等各种意识和能力。
二、实验的几点做法
(一)透彻理解算理,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基础
计算法则是计算方法的程序化和规则化,不懂算理,光靠机械训练也能掌握,但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更谈不上灵活运用。因此必须处理好算理和算法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循“理”入“法”,以“理”驭“法”,并通过智力活动,促进计算技能的形成。
首先,利用教具演示和学具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把抽象的算理具体化,化难为易,缩短掌握计算法则的教学效果。
其次,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对新知识的理解是建立在和原有的有关知识发生联系的基础之上的教学中对新旧知识多角度、多侧面发生联系,新知识就会在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中“生根”。脱式计算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这就是基本的计算技能训练到位的表现。
(二)准确牢固地掌握法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
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准确牢固地掌握法则,一方面可以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是培养计算技能的过程。开始时,要求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培养学生言而有理,行必有据,以保证运算的自觉性和正确性;熟练后还必须压缩思维过程,省略演算的某些中间环节,从而迅速得出结果,以提高计算速度和便于后继学习。
(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
有同学计算错误率高,固然有概念不清,没有真正地理解算理和熟练地掌握算法等原因,但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平常练习要严格要求,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计算题的计算数据和运算符号都是明摆着的,容易忽视对题目的周密观察和认真分析,盲目计算,就容易使计算繁难,影响正确率。因此,解计算题也要和解应用题一样,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加强审题训练。我对学生提出“两看,两想,再计算”的程序,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由几个部分组成,想一想一般方法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殊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怎样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阶段性成果 简便方法计算。教学生对题目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分析。
(四)、做好评价,激励学生。
对于计算题的教学,教师要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为了培养孩子对计算的兴趣,我们组统一研究了奖励方法:学生取得一次满分就发一张本周表现奖的喜报,集齐四张就可以换一张“计算小明星”的奖状,对每次测试全对的学生所在的小队也加以相应的分数,以此激励孩子认真答题。
三、研究的二大收获
(一)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普遍提高
通过实验,学生对计算的兴趣普遍提高,学生能利用课余时间对计算题的解法进行钻研探索,相互合作讨论,并能及时请教,并能仔细观察,把生活中的计算问题拿到班级中和老师一起探讨解决,从而 在班级中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每一节数学课按照惯例我们都做两道计算题,有时我忘了学生们就及时提醒,他们对计算有了浓厚的兴趣。
(二)学生的计算能力明显提高
通过实验,本班学生的计算能力明显提高,而且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每节课的两道计算我都及时反馈,基本上都是全对,偶尔有一两道出错,平时的脱式计算和竖式计算均能控制在10道以内。
四、实验的几点体会
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计算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计算能力也是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与数学基础知识密切相关,而且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等
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是形成计算能力的前提。加强练习和基本技能训练是形成计算能力的关键。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形成计算能力的重要保证。另外,老师也应以身作则,板书时、批改作业时,都要做出表率。
第二篇: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计算能力。一个小学毕业生应能正确地、迅速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计算,达到这个要求,才能为升入中学进一步学习和参加生产劳动打好基础。如何实现这个教学要求呢?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要讲清算理和法则:算理和法则是计算的依据。
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筑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法则记得牢固,做四则计算题时,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小学生遇到的算理如: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凑十法和破十法,相同数连加的概念,十进制计数法,有关数位的概念,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积、商的变化规律,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分数单位的概念,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约分与通分等概念。以上这些基础知识,都应讲解得很清楚,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便在学习新知识时,能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如,“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这部分知识就很重要。在讲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小数、百分数互化时,就要用到它。分数单位的概念,在讲解分数加、减、乘、除的计算法则时也离不开它。这两部分知识,学生如能掌握得很熟练,学习小数、分数四则计算才能顺利进行
二、要讲清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运算顺序是指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演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加、减,也有乘、除,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跟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完全相同,因此,讲清这个运算顺序是很重要的三、要讲清运算定律的意义。小学教材中主要讲了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减法的一个性质:“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从这个数里依次减去两个加数。”以及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这几个定律对于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运算同时适用,用途是很广泛的。讲解时,首先要使学生理解这几个定律的意义。鉴于学生难掌握减法性质和乘法分配律,教学时,可举学生熟悉的事例,并配合画一些直观图加以说明。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他们记熟定律的意义。到四、五年级时应要求他们会用字母表示定律。
四、要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加强基本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加强口算教学和练习。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的技能技巧是口算的发展,笔算是由若干口算按照笔算法则计算出来的。如987×786一题,就要进行9次乘法口算和14次加法口算,由此可以看出,如果口算出错误,笔算必然出错误。因此,不仅低中年级基本口算的训练要持之以恒,随着学习内容的扩展、加深,在高年级也应同样重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概念、法则,增大课堂教学的密度,提高计算能力,而且可以在口算训练中,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注意力和记忆力。
五、要有计划地组织练习。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除了要重视算理和法则的教学,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教学,运算定律的教学,有计划地组织练习也是很重要的。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教学工作,除了要做好上述几项工作,还要注意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课堂上,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口算、板演、或书面作业,要及时地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使学生的错 2 误消灭在萌芽之中。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分析错误原因,找出错误规律,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做题和验算的习惯,也是很重要的
如何培养小学生口算技能
口算的正确、合理、迅速、反映了那一个数学素养的高低;口算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笔算、估算和简算的重要基础,口算教学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数感的重要手段,它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口算能力的培养。“实、勤、活、记、巧“五个字是笔者在教学中的点滴积累。
一、实字上打基础
首先,要想会算而且算得快,算的好,理解算理扎实、讲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算理,领会计算方法,其次是低年级的口算达标特别重要。因此,教师一定要扎实推进,必须保证人人过关,达到熟练程度,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勤“字上下功夫
口算能力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事,必须做到天天练、课课练,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坚持大部分课时中利用3-5分钟的时间进行口算训练,使常规教学常规化,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但在口算训练中要注意题量的适中。
三、“活”字上东脑筋
在口算训练过程中,方法单一会使学生厌烦的心理,所以训练的形式一定要灵活多样,当学生对口算练习产生兴趣时,他就会心情愉快、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不会觉得口算练习是一种负担。例如可以通过这几种方式:学生相互出题;传统的扑克牌游戏中经典的算24点的游戏;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限时记时口算;听算训练等等。但无论何种竞赛或游戏,教师都要精心组织,恰当评价,让全班同学都积极主动参与,关注每个学生,让人人都参与练习的机会,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训练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记”字上做文章
在有些计算内容具有广泛性、全面性、综合性。一些常见的运算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遇到,这些运算无特定的口算规律,必须通过强化记忆训练来解决。同时,还要牢记运算定律和性质,主要有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率、结合律、分配率,商不变性质等等。
一、巧字上深钻研
在计算中,有些运算有特定的口算规律,教师要引领学生深钻研、巧运算,找出窍门,提高口算技巧。
在日常计算中还有很多类似的能找到规律的题,教师不仅要留心,还要鼓励学生做一个有心人,发现窍门,提高巧算能力。
口算是项“细活”,容不得马马虎虎。口算技能的习得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也紧紧相关,这种技能绝非一日半年之功所能铸成。所以教师要持之以恒,坚持数年,最终使学生的口算技能得以养成。
培养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重视培养学生说算理。要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首先要重视培养小学生会说算理,学生能说就能想,这样有利于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进而提高口算能力。如教学“9+6”的进位加法可以让学生讲出各种思考过程,9+1=10,10+5=15;4+6=10,10+5=15;10+6=16,16-1=15这样,学生说口算思路的过程也就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就能促进他们更好的理解算理,口算能力也必然得到培养。
二、加强口算的基本训练。俗话说:“熟能生巧”,要提高口算能力,必须抓好口算 的基本训练,做的多了,反应就快,正确率就高,反之,反应慢,准确率就低。口算训练中,要注意化繁为简,突出难点,对于基本的口算如:乘法口决,20以内加减法要反复训练,达到熟练,而20以内的进位加、退位减的口算是重点训练内容。
三、按一定速度要求训练。口算能力表现在正确、迅速上,正确是第一位,但速度也很重要,一定的速度能反映出口算能力的高低,同时也能间接地反映一个人思维是否敏捷、灵活。口算训练要有速度要求,但要在口算正确的前提下,训练学生口算的速度,两者要统一,事实上,一个算得快的学生,正确率一般也比较高,反之亦然,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采取不同方式逐步提出速度要求,例如组织口算竞赛,瞬时提高等方式。口算能力还表现在持之以恒地训练。口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达到的,需要在教学中长期懈地、有计划的进行,这就要求教师持之以恒地进行口算训练,例如:我们中韩小学一年级每天中午训练口算,当然前20名学生速度比较快,得到金星银星的同学出去玩儿了,我又会让剩下的20名学生比一比,谁是第一名,又出来十名,让最后剩下的10名再比一比谁是第一,这样,我就发现学生口算速度提高了,当然要结合所学内容,有目的的选择口算题目,这样即能训练学生当天的各种能力,又可以训练口算能力,从而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总之,在教学时,凡需要计算的,尽量与口算训练相结合,能口算的坚持让学生口算,长期坚持不懈,必能提高口算能力,形成口算习惯。
四、适当介绍一些口算方法。好的算法,是提高口算能力的催化剂,培养小学生口算能力,除了小学教材中已讲过的一些口算方法外,适当介绍一些其他口算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也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口算的兴趣,提高学习口算的积极性。
第三篇: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培养计算能力。一个小学毕业生应能正确地、迅速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计算,达到这个要求,才能为升入中学进一步学习和参加生产劳动打好基础。如何实现这个教学要求呢?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要讲清算理和法则:算理和法则是计算的依据。
正确的运算必须建筑在透彻地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生的头脑中算理清楚,法则记得牢固,做四则计算题时,就可以有条不紊地进行。小学生遇到的算理如: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凑十法和破十法,相同数连加的概念,十进制计数法,有关数位的概念,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积、商的变化规律,分数的意义与性质,分数单位的概念,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约分与通分等概念。以上这些基础知识,都应讲解得很清楚,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便在学习新知识时,能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如,“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这部分知识就很重要。在讲解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小数、百分数互化时,就要用到它。分数单位的概念,在讲解分数加、减、乘、除的计算法则时也离不开它。这两部分知识,学生如能掌握得很熟练,学习小数、分数四则计算才能顺利进行
二、要讲清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运算顺序是指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演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加、减,也有乘、除,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跟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完全相同,因此,讲清这个运算顺序是很重要的三、要讲清运算定律的意义。
小学教材中主要讲了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减法的一个性质:“从一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等于从这个数里依次减去两个加数。”以及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这几个定律对于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运算同时适用,用途是很广泛的。讲解时,首先要使学生理解这几个定律的意义。鉴于学生难掌握减法性质和乘法分配律,教学时,可举学生熟悉的事例,并配合画一些直观图加以说明。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他们记熟定律的意义。到四、五年级时应要求他们会用字母表示定律。
四、要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加强基本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加强口算教学和练习。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的技能技巧是口算的发展,笔算是由若干口算按照笔算法则计算出来的。如987×786一题,就要进行9次乘法口算和14次加法口算,由此可以看出,如果口算出错误,笔算必然出错误。因此,不仅低中年级基本口算的训练要持之以恒,随着学习内容的扩展、加深,在高年级也应同样重视。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概念、法则,增大课堂教学的密度,提高计算能力,而且可以在口算训练中,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注意力和记忆力。
五、要有计划地组织练习。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除了要重视算理和法则的教学,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教学,运算定律的教学,有计划地组织练习也是很重要的。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项细致的长期的教学工作,除了要做好上述几项工作,还要注意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课堂上,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口算、板演、或书面作业,要及时地发现学生在计算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使学生的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分析错误原因,找出错误规律,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做题和验算的习惯,也是很重要的。
第四篇: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
台一小陈佳净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计算能力方面达到“熟练”、“比较熟练”、“会”三个层次,在计算的范围上做了“四个为主”和“三个不超过”的明确规定。那么,如何加强计算教学,提高计算能力呢?
一、严格教学要求是前提
教学大纲在计算教学上要求达到三个层次,具体地说,就是根据每一部分所占的地位、作用区别对待,对 一位数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等最重要的口算要求达到熟练;对于除此以外的基本口算,万以内的加减法和用 一两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要求达到比较熟练;对于三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只要求会算。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是计算教学的重要阶段,必须过好计算关。
要过好计算关,首要的是保证计算的正确,这是核心。如果计算错了,其它就没有意义了。但如果只讲正 确,不要求合理、灵活,同样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如:20以内的加减法,有的学生用凑十法和用看加算减 计算,有的则靠摆学具或掰手指、脚趾、逐一数数做加减法,计算结果都正确,但后者显然达不到要求。又如 :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中,有各种计算方法,可以从低位算起,也可以从高位算起,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具体分析,灵活运用。在三四个数的连加中,关键是会凑整,如果不会凑整,也影响到计算的正确度,要做到 比较熟练也是困难的。学了运算定律和速算方法后,如果不会运用,即使计算正确,也达不到教学要求。因此,严格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教学,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二、讲清算理是关键
大纲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 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
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如教学《用两位数乘》(“九义”六册),要使学生理解两点:①24×13通过直观图使学生看到,就是求13个24连加的和是多少,可以 先求出3盒的支数是多少即3个24是多少,再求10盒的支数是多少即10个24是多少,然后把两个积加起来,从而 让学生知道,计算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要分两步乘,第三步是相加,这样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通过例题教 学,使计算的每一步都成为有意义的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②计算过程中还要强调数的 位置原则,“用乘数个位上的数去算”就是求3个24得72,所以又要和乘数3对齐写在个位上。“用乘数十位上 的数去乘,就是求10个24个得240,(也可看成24个10)所以4要写在十位上”,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 道理。这样,通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法则。
三、思维训练是核心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要教学生学会,并促进会学,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计算教学 同样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重视并加强思维训练。
教学大纲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 级教学的始终。”如何加强思维训练呢?
1.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
过去计算教学以“算”为主,学生没有“说”的机会。现在稍为重视“说”的训练,但缺乏说的指导。因 此必须给学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如在教第六册混合运算74+100÷5×3时,可引导学生复习混合运算顺序,然后叫学生结合例题思考,并用符号勾画出运算顺序,让学生说出:这道题里有几种运算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使学生沿着图示指引的思路,按顺序、有条理的思考和回答问题。可引导学生这样说:这道题有加 法、除法和乘法,先算100除以5的商,再乘以3的积,最后求74与积的和。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促进思 维能力的发展。
2.加强直观,重视操作,演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思维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表象,概念,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
认识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 来的,在操作时要让学生看懂,并把操作和语言表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如第一册在20以内 的进位加法中配合直观操作,突出计算规律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凑十”过程,边动手,边思考,用操作帮助 思维,用思维指挥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学生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尽快找到计算捷径,形成灵活多变的计算技能。如:根据0和1在计算中的特征,在掌握简便算法的基础上可进行口算。象240×300110×60。又如102与78相乘积是多少?可引导学生探究:102×78-(100+2)×78=7800+156 =7956。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重视估算,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在估算教学中,要认真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进行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如693扩大8倍大约得 多少(七册64页)?693×8应等于5544。要学生用估算的方法检查积的最高位有没有错误,首先要引导学生认 真观察,准确判断,693接近700,用700×8等于5600,693小于700,积小于5600是正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直 觉思维能力。
四、培养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根本
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大纲的要求,也是加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提 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使学生养成严格、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坚韧不拔、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千万不要用“一时粗心”来原谅学生计算中出现的差错。那么要培养哪些习惯呢?
1.校对的习惯。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抄下来的都校对,做到不错不漏。
2.审题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迅速的前题。一要审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 在联系。二要审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三要审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
和定律,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否通过分、合、转换、省略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才 动手解题。
3.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按格式书写,字迹端正、不潦草,不涂改、不粘贴,保持作业的 整齐美观。
4.养成估算和验算的习惯。这是计算正确的保证。验算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首先要掌握好验算和 估算的方法;其次要把验算作为计算过程的重要环节来严格要求;再次要求学生切实掌握用估算来检验答案的 正确程度。
五、加强训练是途径
计算能力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训练逐步形成的。训练时要注意:
1.突出重点。如万以内的加减法,练习的重点是进位和退位。要牢记加进位数和减退位数,难点是连续进 位和退位;两三位数的乘法要练习第二、第三部分积的对位;小数的计算则注意小数点位置的处理,加、减、除法强调小数点对齐,注意用“0”占位;简便运算则重点练习运用定律、性质和凑整。因此,在组织训练时必须 明确为什么练,练什么,要求达到什么程度,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打好基础。教学大纲指出:“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 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口算方法,根据各年级对计算的要求,围绕重点,组 织一系列的有效训练,持之以恒,逐步达到熟练。凑整的训练一定要加强,如:74+26=100,63+37=100,252+ 748=1000,25×4=100,125×8=1000等,要教给学生迅速观察,判断、凑整的能力。这些要求到了中、高年级 也不应忽略。同时要加强乘、加的口算训练,如两位数乘三位数176×47(九义六册11页),当用7去乘被乘数 的十位时,还要加上6×7进上来的“4”,所以“7×7+4”这类的口算必须在教学之前加以训练。除数是两位数,商 是二、三位数的除法,试商是难点,如果两位数乘以一位数的口算不过关,试商就困难。估算能力不强,试商 也直接受到影响。
3.掌握简便运算的方法。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口算。简算的基础是运算性质
和运算定律,因此,加强这方 面的训练是很重要的。在小学四则运算中,几种常用的简算方法学生必须掌握,从而达到提高计算速度的要求。
4.训练要有层次,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训练形式要多样化,游戏、竞赛等更能激发学生训练的热情,维持训练的持久性,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五篇:怎样培养小学生说话能力
怎样培养小学生说话能力
东关小学高书燕
语文新大纲指出:“口语交际要讲究文明礼貌。听人说话能领会主要内容。坚持说普通话,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因此,作为教育者对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
“说”的能力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能说,二是会说。我在教学实践中,始终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为重点,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在课堂内外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境,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主动地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一、适时表扬鼓励,使学生有话敢说。
小孩子天真活泼,爱说爱动,平时在家里在小伙伴中无所不谈。刚入学后对于新的环境,接触的同学难免有些生疏,感到害羞,甚至感到害怕,学生便不爱说话了。他们怕说得不好,老师批评,同学嘲笑。勇气是成功的希望,只有鼓起学生说话的勇气,才有希望提高学生说话的能力,在说话训练中,要因人而宜,分别对待。不要过早肯定哪个学生说得好,而要表扬那些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的学生,说不同句子的学生。对于差一些的学生来说,首先不能打击他们说话的积极性,为了鼓励他们大胆地说,即使是所答非所问,也不马上给予批评,而要肯定他能积极举手,敢于说自己的话。
二、创设生活情境,激发交际欲望。
说话训练不能急于求成,要由简单到复杂,训练内容丰富多彩,容易激发学生的说话欲望。但小学生的思维是比较具体形象的,因此说话内容一定要与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实际紧密相联: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说说自己的爱好和理想;介绍自己居家布置,尤其是自己的卧室;说说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小物件;夸夸自己的好朋友、好邻居等。这样学生就会言之有物,言之有趣,产生说的欲望,使每个学生“说”起来。平时布置学生听广播、看电视、阅读课外读物、观察图画、观察实物、参加劳动,目的在于使他们在五彩缤纷的生活中摄取大量的有价值的说话材料,寻到说话的源头,有了交际的欲望和一定的能力。
三、强化训练意识,使学生说好。
感兴趣固然重要,但针对小学生自我约束力较差的实际,我总是有意识地进行强化训练,如规定学生每天都要将一天的学习、生活情况进行小结,第二天用精练的语言向老师汇报,每周讲一件最令人难忘的事给大家听。这样有准备、有目的地进行说话训练,强化了学生的意识,增强了他们敢于说话的信心。
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能力,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具有热情、耐心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只要这样做了,语言的训练从小学低年级抓起,相信每个学生都将会是未来社会的语言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