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对生活困难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开展再就业范文合集

时间:2019-05-14 14:54: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对生活困难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开展再就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对生活困难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开展再就业》。

第一篇: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对生活困难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开展再就业

【发布单位】江苏省

【发布文号】苏政办发 [2002] 44号 【发布日期】2002-05-08 【生效日期】2002-05-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对生活困难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开展再就业援助的通知

(苏政办发 [2002] 44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为切实帮助我省城镇生活困难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创造和谐、稳定、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环境,经省政府同意,从现在起,在全省进一步开展对生活困难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援助行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切实把对生活困难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开展再就业援助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帮助生活困难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解决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问题,是稳步推进下岗保障向失业保险和市场就业并轨的重要内容,是建立完善的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在要求,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保障人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各地、各部门要认真执行中央已有的政策,加大再就业力度,千方百计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满腔热情地帮助群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建立扶持弱势的常规工作制度,把工作抓紧、抓好、抓出实效。

二、开展再就业援助的重点对象

符合下列条件且有劳动能力、就业愿望,不挑剔就业岗位的人员,为这次再就业援助的重点对象:

(一)夫妻双方均下岗、失业或一户家庭中有两人或两人以上下岗或失业,无其他稳定经济来源的;

(二)离异、丧偶者抚养未成年子女或赡养老人,没有稳定的就业岗位或经济来源的;

(三)年龄偏大(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0周岁),技能偏低,再就业困难的;

(四)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或只能达到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三、开展再就业援助的工作目标

开展再就业援助的工作目标是:对夫妻双方下岗或失业、一户家庭有两人以上下岗或失业的,自求职登记之日起7日内不挑不拣,实现每户至少1人就业,使在法定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再就业愿望、不挑不拣就业岗位的生活困难人员通过就业获得劳动报酬,提高生活水平,形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帮助弱势群体就业的常规制度,达到一人就业,一家安定,家家安定,社会稳定的目标。

四、开展再就业援助的主要方法和内容

(一)建立生活困难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普查登记制度。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采取常规统计、普查、重点调查等方式,摸清生活困难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基本情况。对生活困难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要做到职业技能、就业愿望、家庭生活情况“三清”。要建立正常的生活困难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登记制度。从今年起,每年要登记审核一次。要充分发挥街道和社区居委会的作用,通过上门调查、公示等方式,每年对本辖区内的生活困难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进行审核确认,建卡造册,逐级上报,并实行动态跟踪管理。

(二)确保生活困难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务必做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工作,切实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从而保证社会稳定。要做好下岗保障向失业保险的并轨工作。对在再就业中心的下岗职工要按规定及时足额发放基本生活费、代缴社会保险费;对符合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劳动保障部门要及时发放失业保险金和其他失业保险待遇;并将人员名册及相关资料及时抄送民政部门。要加强对协议保留社会保险关系人员中生活困难对象的跟踪管理。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指导其按规定申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

(三)采取政府补贴就业岗位和培训等办法,为生活困难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落实比较稳定的就业岗位。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采取政府补贴就业岗位的办法,重点帮助生活困难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要大力挖掘开发机关事业单位后勤岗位和社区就业岗位的潜力,通过政府差额补贴保洁、保绿、保安等公益性岗位,包括给予愿意使用生活困难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的各类企事业单位适当的安置补贴,帮助生活困难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与用人单位建立较为稳定的劳动关系,接续各项社会保险关系,实现“不挑不拣,及时上岗”。要通过市场化运作模式,努力为生活困难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形成一批困难群体再就业的基地,建立对困难群体的托底安置机制。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生活困难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的特点,进一步更新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法,有针对性地对生活困难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开展实用、有效的技能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再就业能力。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对有创业能力的生活困难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开展创业技术培训及信息咨询,提高其创业能力。各地要结合社区就业,建立一批社区就业培训基地,选择一些就业需求量大的社区服务项目进行培训。

(四)实行结对帮扶,确保对每一位生活困难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援助落到实处。

对生活困难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开展再就业援助,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各地要开展好结对帮扶活动,帮助生活困难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解决基本生活,扶持促进他们再就业。

要将援助重点对象分解到各部门、各单位,层层分解落实到个人,实行以党员干部个人帮扶与部门、单位集体帮扶相结合,确保帮扶工作明确到户,责任到人,落实到位。负有帮扶责任的党员干部要经常到帮扶的对象家庭中走访,帮助他们了解有关政策,了解获得各种援助的具体办法,积极帮助其转变就业观念,树立信心。要根据帮扶对象特点,帮助他们寻找就业门路,制定切实可行的再就业计划,确保每个困难家庭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不挑不拣在7日内至少实现1人就业。

(五)加大再就业优惠扶持政策落实力度。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强再就业优惠扶持政策的宣传,积极推行再就业优惠卡制度,加大再就业优惠政策落实力度。要尽快完善和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的定期检查制度、协商通气制度、社会举报制度,对应该兑现而不予兑现再就业优惠政策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及其主管部门负责人的责任,切实把各项再就业优惠扶持政策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下岗职工、失业人员身上。

(六)要采取措施,主动帮助每一位下岗职工、失业人员接续社会保险关系。

各级各类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书面通知每一位下岗职工、失业人员,明确接续社会保险关系的程序、办法和个人帐户基金的结存情况。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要设立生活困难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专门服务窗口,提供接续社会保险关系、免费职业指导等服务。对大龄生活困难的下岗职工,要按有关规定帮助他们落实社会保险费缴纳的经费来源。要帮助通过多种形式就业的人员接续社会保险关系,对从事社区服务和家政服务的再就业困难人员,可按照低标准准入办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对暂时无力缴费的困难人员,原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妥善为其保留社会保险关系。各地要建立社会医疗救助制度,实施社会医疗救助。

(七)建立再就业专项资金,为再就业援助行动的开展提供经费保证。

要建立并多渠道筹集促进再就业专项资金。再就业专项资金的主要来源为:各级财政每年按原规模、原渠道安排和社会筹集的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各级财政安排的就业经费(包括再就业补助费和城镇就业补助费);失业保险基金中按规定用于失业人员免费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等补贴;国有企业资产变现及出让土地使用权收入中,按一定比例划出的部分资金;开展社会募捐活动,募集的资金等。再就业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的补贴;用人单位招用生活困难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的安置补贴;职业介绍机构为下岗职工、失业人员提供免费职业介绍服务的费用;培训机构为下岗职工、失业人员提供减免费培训的补贴费用;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建设和运行费用;下岗职工、失业人员自主创业贷款贴息等。

五、开展再就业援助的实施步骤

对生活困难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开展再就业援助是民心工程、德政之举。今年是对生活困难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开展再就业援助工作的第一年,各地要精心组织,统筹安排,把再就业援助工作切实抓紧抓好。具体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调查摸底阶段。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在今年5月底前(以后年度3月底前)完成生活困难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调查登记任务,并在认真审核的基础上,张榜公示,确定援助人员名单。

(二)制定方案阶段。今年6月底前(以后年度4月底前),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在做好调查审核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各自实际,认真制定年度实施方案,分解下达援助帮扶指标,落实好每一位困难人员的再就业援助措施。

(三)组织实施阶段。年底前,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本通知要求将有关再就业援助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年度计划的完成。

(四)落实检查阶段。要建立年度考核制度,完善考核机制。对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方针政策不力,官僚主义作风严重,工作不深入细致,失职渎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人员的责任。凡援助帮扶工作不到位,援助帮扶措施不得力,援助帮扶任务未完成的单位,对口挂钩援助不脱钩,并限期完成援助帮扶任务。下一年度元月中旬前,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将年度工作的进展情况,向同级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并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元月底前,省政府将组织有关部门对各地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考核。

六、加强领导,确保再就业援助落到实处

要进一步明确目标和部门职责,落实工作责任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做好牵头联络工作,随时掌握本辖区内再就业援助工作的进展情况,并要联合有关部门认真研究解决再就业援助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为再就业援助行动的开展提供经费支持。工商、税务、建设、公安、银行等部门要兑现税费减免和小额贷款政策。各级工会要把开展再就业援助行动纳入“送温暖工程”,对生活困难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给予重点帮扶。各级妇联要将开展再就业援助行动作为实施“巾帼社区服务工程”的重点,积极扶持巾帼社区创业带头人,多形式帮助生活困难的下岗职工、失业妇女实现再就业。

再就业援助行动重在实效,切忌形式主义。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各自的职责,相互配合,联合行动。要讲实话,报实数,使实劲,用实法,办实事,求实效,以帮助援助对象真正实现再就业作为最终目的。省政府每年将对在实施再就业援助行动中力度大、进展快、成效显著的地区、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奖励。

二○○二年五月八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

【发布单位】江苏省

【发布文号】苏政办发 [2001] 157号 【发布日期】2001-12-28 【生效日期】2001-12-2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

关于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和市场就业转变的通知

(苏政办发 [2001] 157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根据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关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原则以及《国务院关于印发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的通知》精神,为积极稳妥地推进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和市场就业转变,加快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明确目标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并轨工作

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是在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市场机制不够健全的情况下行之有效的过渡性措施,为保障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促进改革、发展和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改革的方向看,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应当建立起独立于企业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实现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失业保险的并轨。下岗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不是简单地把下岗职工推出中心,推向失业保险,而是将保障的形式由原来通过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保障基本生活转变为由社会进行保障,建立规范的社会保障机制。

抓好并轨工作,必须坚持出中心、保生活、续保险、再就业四项工作同时抓。对已经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其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协议的内容不变。协议期满仍未实现再就业的下岗职工,应及时出中心,办理终止、解除劳动合同手续。对未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和企业新的裁员,按《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我省国有企业改革若干问题的实施意见》(苏政发〔2000〕3号)文件规定的时间停止进中心,按照劳动保障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调整劳动关系。企业职工失业后,应当持本单位为其出具的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的证明,及时到指定的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办理失业登记。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参加了失业保险并依法足额缴费的,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可申请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对再就业确有困难的特殊群体按区别对待的原则,采取必要的措施,保障其基本生活。

要把握好改革力度和社会承受能力的关系。对协议到期即将出中心的下岗职工要进行认真梳理,分清情况,认真落实好出中心的有关政策规定,坚持条件成熟一批出一批,成熟一个出一个,不搞“一刀切”。企业经济性裁员要严格执行法律政策规定,规范程序,适当控制分流总量和速度,批量裁员应制定分流和再就业计划,经企业职代会讨论通过并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登记备案后组织实施。其中一次裁员超过职工总数5%、1年内裁员超过职工总数10%的,需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核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二、实行重点扶助,认真搞好再就业困难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

对出中心或分流时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或工龄已满30年的职工,经本人申请、企业批准,可以实行企业内部退养,由企业发给生活费,并按规定继续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待其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正式办理退休手续。对出中心或分流时按规定实行内部退养的职工,可按照不低于其在中心期间最后一个月的基本生活费标准,逐月发放生活费。

对实行劳动合同制以前参加工作、出中心或分流时距法定退休年龄超过5年或工龄不满30年、再就业困难的职工,经本人申请,可以在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同时,与原企业或其委托的就业服务机构签订协议,由原企业或其委托的就业服务机构继续为其代缴社会保险费,但不再同时发给经济补偿金或生活补助费。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由企业或其委托的就业服务机构为其办理退休手续。具体保障对象及办法,由市、县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

发放内退职工生活费和协议代缴社会保险费所需资金,由职工所在单位解决。对资不抵债、亏损严重、不能正常生产经营、确有困难的企业,经同级劳动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审批,可用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给予支持。

三、明确责任,妥善处理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时的债务和经济补偿金问题

企业与职工终止、解除协议和劳动关系后,不再为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或代缴社会保险费的,应按规定支付生活补助费或经济补偿金。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时的经济补偿金以及企业拖欠职工的工资、医疗费、住房公积金、集资款等,是企业的责任,应由企业自身解决,以货币形式及时支付和偿还。支付暂有困难的企业,应与职工签订协议,明确偿还期限,保证企业与职工的各项债权债务关系不因职工下岗或劳动关系变更而改变。此项工作是关系到下岗保障能否与失业保险顺利并轨的重要前提,各级政府要予以高度重视,并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具体指导。

下岗职工原租住的公有住房,可按当地房改政策购买。

四、完善失业保险,加强“三条保障线”的衔接

要全面贯彻《失业保险条例》,依法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将所有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及其职工纳入失业保险范围。要强化社会保险费税务征收工作,加大失业保险基金征缴力度,提高征缴率,增强失业保险基金承受能力,确保应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和再就业所需经费。各地要定期公布失业保险缴费情况,并结合实际采取措施,督促企事业单位按时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做到应收尽收。要强化基金收支管理和稽核,做到依法该收的足额收缴,依法该支付的保证支付,不合法的支出要坚决制止。失业保险基金收不抵支时,主要由地方财政解决,省级失业保险调剂金按规定调剂、省财政视地方补助情况给予适当支持。要加强和完善失业人员的失业登记、档案管理、失业保险金发放等基础管理制度,做好下岗保障与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衔接工作。

五、实行就业目标责任制,千方百计扶持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各级政府要将扩大就业和控制失业率列入重要工作目标,明确开发就业岗位数、再就业率、控制失业率等具体目标,层层分解,明确责任人,定期考核完成情况。各有关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开展再就业援助行动,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提供及时帮助和有效服务,特别是对那些协议期满将出中心和已出中心但再就业困难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在生活保障、再就业和社会保险等方面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更多的帮助。

要加大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的力度,拓宽就业渠道。财政、工商、税务、城建、物价、金融、劳动保障等部门要坚持不懈地抓好再就业扶持优惠政策的落实,鼓励单位吸纳失业、下岗人员,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和扶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鼓励扶持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或从事个体经营。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跟踪服务制度,落实责任制,保证按规定兑现国家、省和当地制定的再就业优惠扶持政策。

要鼓励多种形式就业。把发展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和劳务型企业作为重要的再就业渠道,形成一批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基地。认真执行省政府规定的小时工最低工资标准,维护再就业人员的权益。要规范单位用人行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用人单位无论通过何种渠道或以任何形式招用人员,凡建立劳动关系的,都必须与其订立劳动合同,并按规定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登记备案,缴纳社会保险费,保证同工同酬。

要通过政府补贴就业岗位,帮助再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各地要将年龄偏大、技能单

一、实现再就业较为困难、本人有就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登记造册,为他们实现再就业提供重点帮助。各级政府应通过给保洁、保绿、保安、保养等公益性岗位、社区服务岗位,包括愿意使用再就业困难人员的各类单位适当的安置补贴,实现“不挑不拣,及时上岗”。安置补贴经费可从政府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费用渠道列支。

要加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切实提高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能力。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根据市场岗位需求确定培训专业和工种,向各类合法培训机构公开招标。下岗、失业人员可自行选择专业和工种,每人至少享受一次提高就业技能的减免费培训。培训补助经费根据培训对象,分别从城镇就业补助费、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或经批准从失业保险基金中列支。

六、适应就业形式的多样化,为职工接续社会保险关系提供便捷服务

要确保每一位下岗职工在并轨前后都能及时转移和接续社会保险关系,让他们了解掌握社会保险的具体政策和接续办法,为他们提供专门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服务,制订完善适应多种就业形式的社会保险接续制度、办法和业务流程,向每一位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下岗失业人员发放接续社会保险关系通知单,公示接续社会保险的具体办法。要把通过各种形式就业的人员纳入社会保险范围。对从事社区服务和家政服务、未纳入社会保险的人员,可按照低标准准入办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

七、加大下岗保障资金的筹措力度,适时调整使用方向

要继续按照“三三制”的原则,筹措落实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确保为下岗职工发放基本生活费和代缴社会保险费。各级政府要切实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确保财政应负担资金的足额安排,及时拨付到位。要继续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动员组织社会筹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要督促企业自筹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对社会和企业筹集不足部分,由政府财政给予保证。对于财政确有困难的地区,省财政将继续给予补助,但是要与地方确保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的工作实绩和财政投入情况挂钩。

按照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增加社会保障支出的要求,从2001年起,各级财政原来安排用于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的预算资金,渠道不变,规模不减。地方财政预算原来没有安排或安排不足的,必须足额安排。要调整资金的使用方向,原用于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的经费和促进再就业的费用,可用于补充失业保险基金的不足,还可用于支付经劳动保障、财政部门审核、政府认定的特困企业下岗职工出中心时的有关费用。

八、加强组织领导,保证并轨顺利进行

推动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失业保险并轨,是关系到深化企业改革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工作。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精心组织,积极稳妥地抓紧抓好。要进一步加强市、县(区)、乡镇(街道)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建设,落实机构编制,将人员经费与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改善工作条件,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并轨工作政策性强,涉及到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使职工群众了解政策、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适应市场导向的就业新机制。

各地应按本通知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可先行试点,也可积极稳妥地全面推行。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扶持政策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文件

苏政发〔2004〕61号

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下岗失业人员

再就业优惠扶持政策的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发〔2002〕12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意见》(苏发〔2002〕15号)精神,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现对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明确享受再就业优惠扶持政策的对象。包括:曾

经是国有、集体企业职工的失业人员;协议保留社会保险关系的人员;国有、集体企业关闭破产或改制时领取一次性安置费仍未再就业的人员;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的失业人员;城镇其他就业转失业人员中的就业困难人员(含男性年满50周岁,女性年满40周岁的下岗失业人员;夫妻双方均下岗失业的人员;单亲家庭下岗失业的人员;特困职工家庭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人员等)。

二、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民营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与国有、集体企业同等享受国家和省规定的再就业优惠政策。对安置下岗失业人员超过50人的有限责任公司,首期出资额达到注册资本的10%以上,即可登记注册,其余部分可在3年内分期到位。各级政府要在扶持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一部分用于支持民营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

三、鼓励协议保留社会保险关系的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对协议保留社会保险关系的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社会保险费原则上仍由原单位缴纳,同时享受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优惠扶持政策(不含社会保险补贴)。

四、简化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社会保险补贴的办理手续。企业缴纳社会保险费申报补贴的,既可按季申报,也可按月申报,劳动保障、财政部门应及时办理审核拨付手续。对管理工作较好、具备条件的地方,可变“先缴后补”为财政或劳动保障部门直接

拨付社会保险补贴,具体操作办法由各地自行制订。

五、切实推进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工作

(一)扩大省级小额贷款担保基金担保范围。省级担保基金在继续扶持省属企业和苏北五市下岗失业人员的同时,担保贷款的范围扩大到中央部属企业和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南通五市的下岗失业人员。

(二)降低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反担保门槛。对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下岗失业人员申请贷款时,经所在社区、街道推荐,县(区)劳动保障部门审核,取消反担保:1.个人无不良信用记录,经过创业培训后提出的项目经组织专家评估认定的;2.符合当地政府规定的困难人员条件的困难群体家庭成员互保的;3.下岗失业人员联保贷款的。

(三)加大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的支持力度。各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都要按中发〔2002〕12号文件规定开办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业务。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在支持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同时,还要积极支持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总数30%以上,并与新招用人员签订一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要简化小额担保贷款审批手续,担保机构与商业银行签订协议、明确风险责任后,下岗失业人员凭再就业优惠证提出申请,经社区公示、街道社区签署意见,商业银行予以办理贷款手续。各级财政要抓紧制定财政贴息具体操作办法,及时为下

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提供贴息。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确定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制订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办法,确保各项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二○○四年六月三十日

主题词:劳动保障再就业政策通知

抄送:省委各部委,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 4 —

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军区。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4年7月5日印发

共印1010份

第四篇: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工商局关于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意见的通知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工商局关于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意见的通知

(苏政办发[2007]44号 2007年4月17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省工商局《关于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的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的意见

(省工商局二00七年四月)

为进一步营造和谐放心的消费环境,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以提高消费环境安全度、经营者诚信度和消费者满意度为主要内容的“放心消费”创建活动。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保障消费安全,推动市场繁荣,维护社会稳定,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二)总体目标。经过3-5年的努力,基本形成一套具有江苏特色的比较科学和完善的放心消费评价指标体系;形成一个渠道畅通、反应快捷、运作高效的消费维权全新机制;逐步形成一批“放心消费”单位、行业和城市,把江苏建设成为全国消费最放心的省份之一。--消费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因商品质量或服务质量引发的重特大事故为零。--消费环境更加和谐。消费者满意度达到80%以上。

--商品质量合格率明显提高。各类市场商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0%以上。其中,食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5%以上;药品质量合格率达到100%;农资商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5%以上;建筑装饰材料和家具质量合格率达到90%以上。

--市场监管合力进一步增强。初步建成全省联网、省市连通的汇集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农林、税务、海关、金融等多个部门力量的企业信用监管信息立体网络。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消费领域经济违法行为得到有效打击和遏制。

--行业管理进一步规范。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参与率达 95%以上。

--企业自律机制基本建立。大中型超市、卖场、批发中心全面实施商品准入工程,经营食品、药品等重点企业和单位全部建立和落实企业自律制度。

--维权网络进一步延伸。乡镇、社区、行业和大型经营企业消费维权网络覆盖率达 85%以上。消费者申投诉处理率达100%,消费者申投诉满意率达到90%以上。

--全社会消费维权意识进一步提高。消费者对“放心消费”活动的知晓率、认同度达 90%以上。

二、方法和步骤

(三)突出重点。各地要从自身实际出发,紧密围绕与消费者利益密切相关、群众投诉多、社会关注度高的行业和单位,以薄弱环节为切入点,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当前,全省以食品、药品、农业生产资料、建筑装饰材料和家具等行业为重点开展创建活动,各市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确定本地区阶段性的创建工作重点,使创建活动更具针对性和创造性。

(四)整体推进。创建活动采取先易后难、典型示范、逐步推开的方法,由点向面拓展,科学安排,注重实效。从侧重抓好食品、药品安全为主向提高居民整体消费质量延伸,从侧重创建“放心消费”单位为主向消费领域全面开展创建活动延伸,从侧重优化城镇消费环境为主向整体提升城乡消费环境延伸。

(五)分步实施。坚持逐年评选“放心消费”单位,逐年扩大创建范围。2007年,各市通过宣传发动,首先选择一批行业排头兵单位先行试点,按照市级、省级两级创建目标,集中力量抓好商品质量、服务质量的创建活动,努力形成适合本地实际的“放心消费”创建活动运作模式,并评选出一批“放心消费”单位。2008年,在评创“放心消费”单位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向同行业其他单位、推向其他行业,全面启动行业及社区、乡镇(街道)创建活动,并评选出一批“放心消费”行业、“放心消费”乡镇(街道)。从2009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放心消费”县(市、区)和“放心消费”城市的创建活动,把创建工作引向深入,全面评创“放心消费”单位、“放心消费”行业、“放心消费”乡(镇、街道)、“放心消费”县(市、区)和“放心消费”城市。

三、工作要求

(六)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原则,积极推进“放心消费”创建活动。省政府分管领导总负责,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共同参与。创建办公室设在省工商局。各市政府要建立和完善组织领导机构和各项工作制度,周密部署,精心实施。各级行政管理部门要充分履行职责,始终坚持把监管市场、规范秩序、服务社会、促进发展作为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严格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强化协作配合,形成监管合力。企业是“放心消费”创建活动的主体,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努力提高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让广大群众买的放心、用的满意。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主动参与,努力营造创建活动的浓厚氛围。

(七)充分发挥行业自律作用。行业协会要制定推广适合本行业特点、可操作性强的创建活动指标评价体系,协助建设、农林、卫生、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等有关部门加强对本行业的规范管理。坚持以“规范管理、诚信服务、依法经营”为主要创建内容,增强市场主体开展创建活动的内动力,努力实现行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良性循环。建立和落实进货检查验收、质量承诺、信息公示等企业自律制度,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

(八)努力探索“放心消费”长效机制。在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加快建立市场引导、企业自律、行政监管和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管理机制,形成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的工作格局。搭建企业信用平台,实现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共用共享。积极推动消费维权机制建设,加快为民服务热线协作联网,畅通消费诉求渠道,便捷维权程序,形成调处

消费纠纷、化解消费矛盾的整体合力,增强快速反应、快速处置的应变能力。切实加强基层消费维权监督站(点)建设,方便群众就近投诉,把消费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发布部门:江苏省政府 发布日期:2007年04月17日 实施日期:2007年04月17日(地方法规)

第五篇:国家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有三类(共)

国家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有三类:一是鼓励和扶持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政策。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3年内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免收税务登记证工本费。3年免税期满,如果达不到规定的起征点,可以免缴个体经营的增值税、营业税。

二是鼓励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政策。在2005年底前,对新办的服务型企业(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达到企业职工总数30%以上的,给予3年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的优惠;对吸纳比例不足30%的,按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比例的倍数给予减免企业所得税的优惠,即每吸纳1%,减免3%的企业所得税;对新办商业零售企业只从事零售业务的,可以享受除营业税以外的政策优惠。对现有服务型企业以及只从事零售业务的商业零售企业,在2005年底前,如果其新增岗位中吸纳下岗失业人员达到企业职工总数的30%以上,可在3年内每年享受减征30%企业所得税的优惠;对于兼营批发业务的商业零售企业,以及劳动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以及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在2005年底前,每吸纳一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即可按每人每年2000元的标准扣减企业所得税。

三是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安置富余人员的政策。对因此而兴办的经济实体(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凡符合条件的,3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

下岗职工优惠政策

国税发[1999]43号社区居民服务业的界定及免税范围

1.家庭清洁卫生服务;

2、初级卫生保健服务;

3、婴幼儿看护和教育服务;

4、残疾儿童教育训练和寄托服务;

5,养老服务;

6、病人看护和幼儿、学生接送服务(不包括出租车接送);

7、避孕节育咨询;

8、优生优育优教咨询.

下岗职工人数占企业总人数60%以上的企业自其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3年内免征营业税。

豫政[2000]37号

1、减免工商行政性收费,下岗职工凭当地劳动部门发放的下岗证明进入各类集贸市场从事个体经营的,第1年免收、第2年减半征收工商管理费。

2、下岗职工从事社区内的保洁服务、绿化服务、就业咨询服务、清洗服务活动所得收入,3年内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费随营业税一同免征。

3、下岗职工凭当地劳动部门颁发的下岗证明,办理卫生许可证等有关手续的,卫生许可证费减收50%,免收卫生知识培训费。

4、对下岗职工在就医时,有关医疗机构应当在挂号、治疗、住院等费用方面给予适当减免。对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子女,经企业、街道出具证明,学校应根据

实际情况减免杂费。

5、企业新办的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当年安置城镇待业人员达到60%的,可在3年内减征或免征所得税,免税期满后,新安置待业人员占企业原从业人员总数30%以上的,经当地劳动部门确认后,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可减半征收所得税两年。

安政[2000]39号

1、下岗职工凭当地劳动部门颁发的下岗证明办理卫生许可证手续时,卫生许可证费和健康体验费减收50%,免收卫生知识培训费,对录用下岗职工超过职工总人数医疗机构给予减免照顾:免收挂号费;减收专家挂号费50%,减收治疗费 10%,减收辅助检查费10%,减收往院床位费10%。

2、城管部门在街道办事处对在其辖区范围内各类集贸市场和早市、夜市摊群点内经营的下岗职工,按照物价部门核准的卫生费收费标准,减收30%。

3、对不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从事社区服务或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动部门也要为其办理下岗证明,享受再就业优惠政策。

4、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商业银行和信用社要根据资金供给能力,适当啬对在本行(社)开户中小企业的贷款;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要落实好对从事社区服务的下岗职工和吸纳下岗职工占本单位职工人数30%以上企业的新增贷款,对这些企业要优先支持。

5、对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困难下岗职工子女就学,经企业、街道办事处出具证明,并向校方提交劳动部门颁发的下岗证,由校方根据其家庭困难情况,减收50%的杂费。

6、对具有脱困条件的特困下岗职工从事小养殖、小种植、庭院经济、小门店经营等活动的,工会要通过小额贷款形式扶持其再就业。

下载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对生活困难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开展再就业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对生活困难的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开展再就业范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