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期终试卷(附答案)

时间:2019-05-14 14:48: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期终试卷(附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期终试卷(附答案)》。

第一篇: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期终试卷(附答案)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期终试卷

一、基础知识题(本题共6小题,每题三分,共18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划横线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穹庐(qiōng)

廪食(lǐ)

扶辇(niǎn)

颤(chàn)栗

B.窥视(kuī)

单于(chán)伏弩(nǔ)

诡言(guǐ)C.赏赐(chì)蛮夷(yí)

自刎(wěn)

嗔(chēng)怪 D.斧钺(yuâ)

喟然(wâi)

赦罪(shâ)

阏氏(yān)

2.下列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林书豪在其职业生涯首发的前五场比赛中,目无全牛,组织有方,率领球队连战皆捷,迅速成为球迷的新偶像。

B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他的公司终于成功上市,个人资产已经跃居该省首位,但他却深感自己知识欠缺,身无长物,决定继续到大学深造。

C.七月流火,但充满热情的岂止是天气,今天我们全体住校生以火一般的热情在电视机前集体收看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节目。

D.这次选举,本来他是大有希望的,但是由于近来的所作所为,使他颇受争议,深孚众望,民调随之反转,本来稳赢,结果落选。可见互联网时代的民意如水。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再加上政策的扶持,使得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

B.有关部门负责人强调,利用互联网造谣、传谣是违法行为,我国多部法律对惩治这类行为已有明确规定。

C.人社部正在研究养老保险顶层设计方案,将在适当的时候广泛征询社会各界人士,方案成熟后,各项改革举措将逐步实施。

D.上午八点钟,当他和自己同甘共苦、一路走了半个世纪的老友一起搀扶着登上主席台时,全场掌声雷动。

4.下列各句中,划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一项是()(3分)A.衡少善属文

属:连缀。B.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数:屡次。C.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益:更加。D.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徙:升职。

5.下列语句中划横线的“以”字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组是()(3分)例: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A.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B.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C.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D.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6.从句式结构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3分)A.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B.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C.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D.乃设九宾礼于廷

高中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题三分)

漫议中国“鼎”

鼎在中国由来已久。它最初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食品。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记述:“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 鼎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粘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发展为用青铜铸造的铜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演变为传国的重器了。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从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鼎自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后,“鼎”字也被赋予了显赫、尊贵、盛大等政治引申意义。譬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三足鼎立等等。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既是文明的见证,又是文化的载体。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我国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

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铜鼎,它呈长方形、四足,高133厘米,重875公斤,是我国现存古代最大的青铜器。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铸造的。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颂鼎等都是西周时期的著名青铜器。鼎和其它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而且还把西周时期的大篆文字传给了后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

美学家李泽厚认为,中国青铜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鼎为主要代表,器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是我国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最具审美价值的工艺品。现代汉字中的“鼎”字,虽然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多次变化,但仍然保留着“鼎”这一事物的风范和形体特点,其物其字几乎融为一 体,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这种礼俗在我国已传承至今。

由于自古以来,鼎就是我国一种庄严的重要礼器,象征着祖国昌盛、稳固、团结、统一和权威,亦是和平、发展、昌盛的吉祥物代表。故在当今一些重大外交场合和国家的一些重大政治活动中,都会由鼎来唱主角。上世纪1995年10月21日,在联合国总部纽约,为庆贺联合国50华诞,我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一尊青铜巨鼎——世纪宝鼎。该鼎的整个造型,雄伟祥和,气势宏大,古朴典雅,美观庄重。

7.下列对“鼎”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鼎最初是古代炖煮和盛放食物的烹饪之器,后演变为国家和权力的象征。B.鼎最早是用粘土烧制的陶鼎,大约在4000年前发展为青铜铸造的铜鼎。C.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既见证了中华古代文明,又传承了中华悠久文化。

D.鼎上的铭文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所以“鼎”是比其它青铜器更为重要的历史文物。

8.下列分析和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代国君或贵族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当代在一些重大的政治、外交活动中,也会有鼎的身影:足见鼎是一种重要的礼器。B.李泽厚认为,鼎器质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是我国古代青铜器中最具审美价值的工艺品。

C.商灭夏,九鼎迁于商都亳京,周灭商,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这说明鼎已

高中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 经从一般的炊器演变为传国的重器了。

D.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颂鼎等都是西周的青铜器,鼎上的铭文记载了当时的许多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周时代青铜器上的大篆铭文记载了当时的典章制度史实,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

B.“鼎”字经过多种字体的演变,但至今仍保留着“鼎”这一事物的形体特点,又被赋予了显赫、尊贵、盛大等诸多意义。

C.鼎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我国现存古代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大方鼎。

D.“世纪宝鼎”以其特有的姿形、纹饰、金文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作为礼器又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三、文言文阅读(21分)梁曾,字贡父,燕人。至元十年,用累考及格,授云南诸路行省都事。十五年,转同知广南西道左右两江宣抚司事。明年,除知南阳府。南阳在宋末为边鄙,桑柘未成,而岁赋丝,民甚苦之。曾请折输布,民便之。

三十年正月,至安南。其国有三门:中曰阳明,左曰日新,右曰云会。陪臣郊迎,将由日新门入。曾大怒曰:“奉诏不由中门,是我辱君命也。”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世子陈日燇大感服。三月,令其国相陶子奇等从曾诣阙请罪,并上万寿颂、金册表章、方物,而以黄金器币奇物遗曾为赆,曾不受,以还诸陶子奇。八月,还京师,入见,进所与陈日燇往复议事书。帝大悦,解衣赐之,右丞阿里意不然,帝怒曰:“梁曾两使外国,以口舌息兵戈,尔何敢尔!”或谗曾受安南赂者,帝以问曾,曾对曰:“安南以黄金器币奇物遗臣,臣不受,以属陶子奇矣。”仍乘传之任淮安。到官,兴学校,厉风俗,河南行省事有疑者,皆委曾议之。

大德元年,除杭州路总管。请禁莫夜鞫囚、游街、酷刑,朝廷是之,著为令。四年,丁内艰。先是,丁忧之制未行,曾上言请如礼。七年,除潭州路总管,以未终制,不赴。寻召还京,辞以母丧未葬,扶柩北归。四年,以疾辞归,敕赐药物,存问备至。延佑元年,还至汴梁,以病不复职,寓居淮南,杜门不通宾客,惟日以书史自娱。至治二年卒,年八十一。(节选自《元史》)

10.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 B.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 C.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 D.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 11.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授”指授予官职,“除”指罢免官职。

高中语文试卷第3页,共8页

B.“阙”,本意是皇宫前面的望楼,“城阙辅三秦”中的“城阙”即指帝都长安,“诣阙”,指奔赴朝廷、皇宫、或都城。C.“路”,宋金元时代行政区划名。

D.“丁内艰”,意为遭逢母丧事。古代封建社会官员父母去世,官员必须停职,回家守制,又称“丁忧”,是传统的道德礼制。

12.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曾擅长外交,成绩卓著。他两次出使安南,坚持原则,注重礼节,取得了外交的胜利。

B.梁曾事君忠勤,深得信任。皇帝为表彰其出使安南之功,解衣赐之,这引发了阿里的不满,皇帝也认为梁曾只是以口舌之利,大胆妄为。

C.梁曾为官清廉,不贪钱财。安南送给梁曾许多贵重礼物,梁曾拒不接受,这让他后来得以在皇帝面前坦然应对说他接受安南财物的谗言。

D.梁曾恪守礼制,不肯苟且。梁曾出使安南,坚持要从中门入城;他还建议按照礼制施行居丧制度,他自己因服丧未满,拒绝到潭州赴任。13.翻译下列句子(12分)

(1)或谗曾受安南赂者,帝以问曾,曾对曰:“安南以黄金器币奇物遗臣,臣不受,以属陶子奇矣。”(7分)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5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9分)

满江红 宋.辛弃疾①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緉②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了无尘迹。楼观才成人已去③,旌旗未卷头先白。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注】①辛弃疾作此词时,已年届40,是他离开扬州溯江上行将赴南昌新任,在途中的抒怀。②緉liǎng,相当于“双”③楼观才成人已去:此句是化用苏轼诗句楼成君已去,人事固多乖(《送郑户曹》),意思是说三国时吴国基业始成,而孙权就匆匆离开人间。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由江行沿途所见山水引发回忆,蕴含着久别重逢之慨。

B.“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不仅有烘托虚实之妙,也是心理感受的真实写照,这种恍惚的神思,乃是多年来归隐田园未得实现而形成的。

C.“长为客”长期客居他乡,不但表现了词人长期为官他乡的忧愤,而且表达了自己无奈之感。

D.“吴楚地,东南坼。”化用杜甫的诗句“吴楚东南坼”,贴切表现出江行所见景象的壮阔。

15.这首词蕴含着作者的复杂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6分)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小题。

高中语文试卷第4页,共8页

梨花箱

李德霞

奶奶上山挖野菜,回来时滚了坡,两条腿就不能动了。

父亲把奶奶背到金先生家,金先生看过后说:“人上了岁数不经摔,回家慢慢调养吧。调养得好,兴许能送个屎尿。”

奶奶的腿,被金先生判了死刑。父亲又把奶奶背回家。奶奶原来住西屋,父亲的腿还没迈上台阶,背上的奶奶就喊:“雷劈的,西屋照不了多少日头,你想让我早点死啊!我住北屋!”

父亲看看母亲,母亲说:“就依娘。”

北屋是倒炕,离窗户远。奶奶说:“给我弄张床,我睡窗口那边。”父亲和母亲“吭哧吭哧”从下房挪来那张老式木头床,摆在窗口前,铺好被褥,扶奶奶躺下去。奶奶很满足,很惬意的样子。奶奶似乎把支使父亲做这做那当成了乐趣,刚躺一会儿,奶奶又说:“去,把我西屋那边的梨花箱搬过来。”

梨花箱是奶奶的陪嫁品,梨木做的,上面画着一朵朵梨花,煞是好看。梨花箱里没啥值钱的东西,全是奶奶打了补丁、磨成毛边的旧衣裳。破归破,旧归旧,可一件件洗得干净,叠得齐整。父亲搬来梨花箱,放到奶奶够得着的地方。奶奶闭上眼安静地睡了。

吃饭了,父亲端来玉米糁子糊糊。奶奶爱吃煮烂了的土豆块,父亲就多捞几块沉在碗底奶奶一看父亲手里的稀饭,脸一板叫:“雷劈的,你要饿死我吗?我不喝稀的,吃稠的„„我吃玉米饽饽!”

父亲不敢还嘴,陪着笑端走稀饭。回到西屋,父亲一脸疑惑地对母亲说:“咱娘以前不是这个样子,咋就不讲理了?”母亲边做玉米饽饽边说:“昨天咱娘还活蹦乱跳的,一下子不能动了,换你,心里能好受?她不拿捏你拿捏谁?”

母亲做好了玉米饽饽,父亲趁热给奶奶端过去。父亲搁下碗,扶奶奶起来,拉条板凳坐在奶奶床边。父亲想和奶奶好好说会儿话。奶奶并不领情,瞪一眼父亲,凶巴巴地嚷:

“我吃饭,你看着,你让我怎么往下咽?几年的私塾白念啦?”

父亲灰了脸,急急地走开。从此,父亲再给奶奶送玉米饽饽,搁下碗就走,他怕惹奶奶不高兴。

转眼,几天过去。父亲发现了新问题,回来对母亲说:“咱娘一顿两个玉米饽饽,一天吃两顿,咋越吃越没精神头了?”母亲说:“你快去请金先生来,可别憋出别的病来。”

金先生来了,进去得快,出来得也快。金先生看看父亲,又看看母亲,眼神怪怪的。金先生说:“老人是不能干活了,可不能亏了老人的肚子啊。” 父亲一把掀开锅盖,锅里是照见人影的玉米稀饭。父亲涨红了脸说:“我娘不喝稀的,吃稠的,我们匀出玉米面给她做饽饽,一天两顿饭,一顿两个饽饽,够壮劳力的伙食了,咋就亏了肚子?”

“那就好,那就好。算我没说。”金先生讪笑着,走出门去。父亲瞅着金先生远去的背影,啐口唾沫说:“呸,医术不行,毛病不少。”母亲说:“要不,你后天跟队长请个假,送咱娘去镇里看看,千万别耽搁了。”

第七天一早,父亲借来毛驴车,拴在大门口。母亲刚好蒸出了玉米饽饽,父亲端着热气腾腾的饽饽走进北屋,进门就说:“娘,吃饭了,吃完饭我们带你去镇里瞧瞧。” 没人应。

父亲往里一看,手一抖,碗“啪”地碎在地上,两个玉米饽饽滚到当地„„ 奶奶死了„„

村里人都说,奶奶活着刚强,死也刚强,硬是没拖累父亲母亲几天。

高中语文试卷第5页,共8页 出丧回来,父亲和母亲收拾北屋。挪开奶奶睡过的那张木头床,父亲一眼看见藏在床头下的梨花箱.父亲很懊悔,懊悔没把梨花箱随奶奶葬进坟里。梨花箱打开,父亲和母亲惊呆了。里面没一件奶奶的旧衣裳,全是掰开晒干的玉米饽饽!母亲含泪把饽饽拼了又拼,数了又数,一个不多,一个不少,正好二十四个。母亲低声啜泣:“咱娘„„她是饿死的呀!”

父亲抱着梨花箱,泪雨滂沱,长跪不起„„

16.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6分)

17.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奶奶这一人物形象。(6分)

18.文中划线句子极尽笔墨描写“梨花箱”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5分)

19、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苏轼《定**》中写词人遇到突如其来的风雨,顶风冲雨,拄着拐杖从容前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中写作者站在北固亭上眺望,感慨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了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竟无语凝噎。(4)东篱把酒黄昏后,_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6)醉不成欢惨将别,____________________。(7)____________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灯笼与中国人生活息息相连,庙堂中、房宇外,①。仔细推算,中国有灯是秦汉以后的事,有纸灯笼又可能是在东汉纸发明之后。中国的灯笼,不仅是用以照明,它往往也是一种象征,因“灯”与“丁”语音相同,②。所以,过去每家每户都有姓氏灯,悬挂在屋檐下或客厅中,借以讨个口彩。今天迎神赛会上,神明的阵头前仍有两盏大灯笼,就是这种习俗的延续。不过,灯笼最让人遐思、期盼的,③。元宵观灯的习俗起汉朝初年,至唐开元年间,为庆祝国泰民安,乃扎结花灯,象征“彩龙兆祥,民阜国强”。花灯风气至此广为流行。

六、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高晓松在《184天监狱生活实录》说:“我妈说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著名诗人汪国真说:“凡是遥远的地方,对我们都有一种诱惑。”远方总像一簇圣火,在人们心头燃烧,于是我们总是期盼着远方„„也有人说遥远的只是诗,生活中近的才是现实,我们要立足眼前的“现实”。

读了上述材料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请联系生活,展开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中语文试卷第6页,共8页

语文考试答案

一、基础知识题

1、B A项中的“穹”读qióng,廪lǐn;C项中的“嗔”读chēn;D项中的“喟”读kuì。

2.A B“身无长物”指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贫穷;C“七月流火”是天气热极转凉的转折,是从最热开始转凉,D“深孚众望”指在群众中享有威望,使大家信服,符合大家的期望。

3.B A,项缺少主语,把“使得”去掉。C,缺少宾语,在各界人士后加“的意见” D,缺少介词,在“当他和”后加“与” 4.D, “徙”指调动官职。

5.C.例句的“以解释为“因为”,C项的“以”也解释为“因为” 6.C,ABD都是状语后置句。

二、论述类文本答案

【小题7】D项,原文“鼎和其他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说明并非只有鼎才有铭文,也不能说鼎因有铭文而是“比其它青铜器更为重要的历史文物”。故选D。

【小题8】B原文“是我国青铜和铸造技术最具审美价值的工艺品”,不能说“我国古代青铜器中最具审美价值的工艺品”故选B。

【小题9】A项,“大篆铭文”只是西周时期青铜器上的文字。故选A。

二、文言文 【小题10】C

【小题11】A“除”指拜官

【小题12】B此题B项,皇帝怒斥了阿里,肯定了梁曾的功劳。故选B。

13.翻译(1)有人进谗言说梁曾接受安南贿赂,皇帝用这件事来询问梁曾,曾回答说:“安南把黄金、器物、丝绸、珍奇物品赠送给我,我没接受,还给陶子奇了。(2)略。文言文翻译:梁曾字贡父,燕人。至元十年因考核及格而授云南诸路行省都事。十五年,转任同知广南西道左右两江宣抚司事。第二年被授予南阳府知府。南阳在宋末属边疆地区,桑柘树尚未长成,而每年(这时候就)要征收蚕丝,百姓为此感到很困苦。梁曾请求折算成布匹来交纳,百姓认为这样很方便。

三十年正月梁曾到达安南。其国都有三座门,中间的叫阳明门,左边的叫日新门,右边的叫云会门。陪臣在郊外迎接梁曾等人,将从进日新门进入。梁曾特别生气地说:“奉皇帝命令而来,不从中门进入,这是我有辱君命。”立即回到驿馆。不久,该国又打开云会门请梁曾进去,梁曾又坚持不进,后来才从阳明门迎诏进城。梁曾要求陈日燇亲自出来迎诏,讲明元朝重右的礼节。用书信的形式和陈日燇多次交流,详细地宣布天子的威德,劝告他们的国君入朝。世子陈日燇深为感动佩服。三月,让安南国相陶子奇等随梁曾到朝廷请罪。并献上万寿颂、金册表章、土产,还拿黄金、器物、丝绸、珍奇物品,送给梁曾作为礼物,梁曾拒不接受,将原物交还陶子奇。八月回京师入宫见帝,献上与陈日燇往来议事的记载。皇帝非常高兴,解下自己的衣服赐给他,右丞相阿里认为这样不对,皇帝生气地说:“梁曾两次出使外国,用言辞平息了战争,你怎么敢这样呢?”有人进谗言说梁曾接受安南贿赂,皇帝用这件事来询问梁曾,曾回答说:“安南把黄金、器物、丝绸、珍奇物品赠送给我,我没接受,还给陶子奇了。”他于是乘驿站的车马赶回淮安上任。他到任后在淮安兴办学校,整肃风俗,河南行省有疑难的事,都委托曾商议。

大德元年,(梁曾)被授予杭州路总管,(他)上奏请求禁止夜间审讯囚犯、游街、酷刑,朝廷认为他的建议是对的,写成法令。四年,母亲去世,归家守孝。在这之前,守孝的制度没有施行,他上奏按礼实施守孝制度。七年授潭州路总管,因服丧期未满没

高中语文试卷第7页,共8页 赴任。不久召回京师,因为母亲灵柩尚未下葬而推辞,扶灵柩北上。四年因病辞官归乡,皇帝下令赏赐药物,慰问关怀很周到。延祐元年,回至汴梁,因病不再复职,居住在淮南,闭门不与宾客交往,每天以读书史为乐。至治二年逝世,享年八十一岁。

四、诗歌

14.B“归隐田园”错误

15.感情:①大半生不如愿的失意与无奈。“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表达了作者对不如愿的大半生耿耿于怀,忙忙碌碌却终究是自己无法左右的“常为客”的失意与无奈。②渴望建功立业却又因未如愿反先老而遗憾。下阙通过写曹操、刘备抒发了作者既渴望能如英雄一样建功立业,又因“旌旗未卷头先白”而遗憾。③对人事多乖的感叹。“叹人间、哀乐转相寻,今犹昔。”可叹人世间的悲欢,不过是在循环往复,从古至今都是如此。表达了作者对命运不如已愿,人事多乖的感叹。(每个2分,意思对即可。若答时光匆匆,人生如梦 也可酌情给分。)

五、文学类文本

16.奶奶上山挖野菜摔断了腿——奶奶要住北屋,并要吃玉米饽饽——奶奶把粮食藏在箱内——奶奶被饿死

17.形象:勤劳 分析:上山挖野菜;善良,分析:把粮食留给家人;刚强,分析:宁愿被活活饿死也不愿拖累家人(言之有理即可,每点两分)

18.作用:1.(情节)为故事的展开做铺垫,埋下伏笔 描绘“梨花箱”为下文奶奶藏玉米饽饽这一情节做铺垫。

2.(人物)丰富人物形象。通过对“梨花箱”的描绘可看出奶奶是一个勤劳简朴的人,丰富了“奶奶”这一人物形象。

3.(主题)梨花箱虽然破旧但奶奶仍很看重,反映了即使在贫困的年代人们依然热爱生活,依旧关爱自己的家人,与小说的名字相照应。19.略

20.①处处都有灯笼张挂 ②故灯意味着人丁兴旺 ③恐怕还是元宵节的花灯

六、作文

远方对我们的诱惑不仅仅是风光美景、人文历史,更多的是一种梦幻,一种精神的归宿,一种看不见的灵魂里涌动的向往。”它暗示此题可以实写,也可以虚写:实写,比如写向往某处风景名胜;虚写,则具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可以写对一种理想境界的追求等。可以写到远方旅行,也可以写远方诱人的风光美景、人文历史。但根据材料里“远方总像一簇圣火,在人们心头燃烧。于是我们总是期盼着远方„„”的提示,写“一种梦幻,一种精神的归宿,一种灵魂里涌动的向往”。因此,话题“远方”可以理解为“理想、目标和某种理想的境界”。参考立意:(1)远方的诱惑在不断激励我们远行。(2)远方是人生的理想,远景是人生的目标和价值取向,远行是在生命的高度、气度、厚度三度空间的修炼中一步步靠近成功彼岸的过程。(3)立足现实,把握眼前的生活。(“现实”角度)

高中语文试卷第8页,共8页

第二篇:六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终试卷分析

六年级语文期终试卷分析

一、试卷特点

本份试卷检测题目的明确,本着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促进学生的发展”的评价功能的认识,对试题进行了反复研制。在命题中,体现了语文课程新的教育理念,试卷命题以检测教师的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情况为宗旨,紧扣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以教材为基本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情况为主要对象出题,题型多、知识范围涉及广。这套试题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1、试题内容突出基础性和人文性

试题以《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为依据,力求从三方面体现其基础性,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在命题时着眼基本要求,避开难题、偏题。如“词句百花园”第一题——第五题不仅考查了学生课文中的字词句是否已掌握,还对学生的理解、运用进行了考查。依据新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这次命题时注意了试题所体现的积极的价值取向,如“阅读大练场”中第六题结合自己的学习谈谈个性化阅读。第八题

(一)第3小题“你认为《苦肉计》与《赤壁之战》两个故事之间有联系吗?结合故事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第八题

(二)第4小题围“对下苦功短文讲了四种具体做法,你对哪种深有体会?写出自己的体会来”这些试题不仅充满了人文教育性,还引导学生跳出课本的“围城”,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的大语文观思想

2、内容结构注重发展和创新。今年的试题更加注重学生语言的积累和分析运用能力,如词语接龙、回顾课文内容填空、诗句连线、阅读短文后的知识链接都重在考察学生的积累和运用情况。

3、很好地渗透了新课程理念。(1)强调语言积累,语文学习中的语言积累有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2)强调学生的个性体验,张扬个性阅读。如第六题联系读过的课文谈自己的个性化阅读情况,在语段阅读中,要求学生自主批注自己解答,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主质疑,不仅体现了“三疑三探”的新理念,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4、作文为半命题作文,内容分为两个板块:毕业赠言和自由作文。在内容上不做过多限制,使他们的思维天马行空,自由驰骋,有话可说,给了学生广阔的自由发挥空间。既切合单元作文练习又注意生活的观察与积累。

总体看整份试卷密切联系学生实际与社会生活,关注学生心灵,较好地渗透新课程理念

二、答题情况分析

从整体上看,被抽查学生的及格率达到了100%,优秀率达到 97%,平均分为88.1分,可见学生做题情况比较理想,基本达到了检测目的。从学生答题情况上看,本次考试 87分— 92分之间的人数比较集中,占调查人数的 85 %,90分以上学生的占了被调查人数的30%,80分以下的学生仅占被调查人数的5%。说明这套题比较适合大部分学生,试题科学地检测出教师教、学生学的基本情况。从试卷上看,基础知识和作文得分率较高,第一大题得分率较高,大部分学生得分在22分左右。作文得分也在24分左右,说明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作文水平有一定的提高,阅读部分得分率相对较低,大部分得分在20分左右,说明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差,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学生答题得失分析

本次试卷主要检测学生对字、词、句等理解、积累、运用的情况。从卷面上来看,多数考生对该部分的知识掌握相对较好,基本上能正确地看拼音写词语,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填空;古诗连线、个性化阅读;对课文中相关知识的理解较透彻,大都能正确地完成相关课文内容的填空。尤其是第一题抄写句子、第二题看拼音写汉字、第三题选择、第五题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第九题写赠言,这些知识积累题,学生完成不错,出错率较低。可见考生基本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得较扎实,且能灵活地用以解决相关问题,值得充分肯定。但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所暴露的一些问题和弱点还是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下面就学生答题情况作些分析:

1、书写不够规范、错别字现象严重

第一题是对学生写字的考查,可是个别学生在书写时不规范,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安排的不够匀称,还有个别学生把字写在田字格外。导致这些失误的原因,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平时书写马虎,不够规范,书写过于了草,东倒西歪。有些是教师平时指导不够,纠正、强化又不太及时。这也不能不是一个重要因素。

2、审题不够认真而造成了不应该的失分

第八题第2小题,要求学生在语段中画出重点句子,圈出关键词语,把体会批注在句子旁边。可是有些学生做题时不够仔细,没有圈出关键词语,导致丢分。

3、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于提高

如第八题(一)3小题结合故事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二)4小题对下苦功的体会,用上排比的手法,第九题写赠言,学生的语言表达不理想,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从卷面看,学生答题情况也不太理想。可见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原因是平时缺少方法上的指导,训练力度不够,只局限于教材上的,没有充分利用身边、课外资源,缺少实践运用的过程等。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通过重点句的品读,让学生去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表达方法的精妙,不断培养学生热爱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4、关于作文

本次检测作文为半命题作文,写一篇记叙作文或是小剧本和童话故事,可是却有几个学生写作时缺少题目,导致作文分数低。

四、反思和建议

1、贯彻课标精神,着眼语文基础

在基础知识学习方面,要在学习课本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要活学,不要死学,要内外兼顾,不要把目光死盯着课本。要让学生把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在运用中得到巩固和理解。

2、拓展学习的外延

今年试题另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透露着一种“大语文”的思想。像试卷中写诗句连线、词语接龙、联系课文填空等考题,这些题的目的既是考查一个学生综合性素养,也是考查出一个教师平时语文教学的方向,你积累了多少,看了多少书,背了哪些古诗词。

3、促使内在语言外化

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从“理解课文内容”转为“学习课文语言”,将语言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重点。不能让学生的学习仅仅停留于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理解性层面上,而应该牢牢抓住文中语言训练点,引导学生参与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把语言文字训练与课文内容的感悟融为一体,让语文课散发出浓浓的“语文味”,让学生的心灵在语言的天空里自由地放飞。

4、提升课内阅读效率

阅读教学一定要紧紧抓住单元训练重点,抓住读写结合训练点,抓住重点词句段落,引导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习得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5、攻克课外阅读难关

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来巩固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开阔学生视野,为学生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提供载体。积极引导学生阅读经典作品,积累好词好句,提到学生的阅读量,养成读书和记读书笔记得习惯

6、关注学困生

从检测的成绩看,学困生人数不少。因此,我们要抓好全体学生的进步,要把后进生的转化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要在他们身上花费比其他学生多几倍甚至更多的时间,做好补差工作,防止两极分化。

第三篇:2013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语文期中联考试卷答案

2013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语文期中联考试卷答案

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共13分)1.(在图书市场)尝试产销(2分)2.(1)具有独特的收藏价值。

(2)对阅读者在人品、情感和文化等方面能产生熏陶作用。

(3)不需要砍伐树木造纸(环保作用)。

(4)携带方便且信息量大。(意对即可)(4分)3.B(2分)

4.符合文意、自圆其说。(参考:丰富人的学识和智慧、塑造人的品格和精神、提升人的素质和教养等。或引课文《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获得教养的途径》中观点亦可)(2分)5.“略”。(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6—11题:(共14分)

6、周树人(1分)

7、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吊唁者们带着敬慕和哀悼向鲁迅先生遗体鞠躬的情形(或“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吊唁者们自然流露的/诚挚的/发自内心的敬慕与哀悼”)。(2分,手法1分,作用1分)

8、孩子对伟人的模糊的敬慕(2分,得分点:孩子对伟人、模糊(意思对即可)。抄原句“伟大的人格也许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这力量在茫然无知的孩子心灵上时常比成人更深刻,更恒久”或“一种冥冥中的、超乎孩子胸膛容量的衰戚或尊重”也给分)

9、迢迢、直直(地凝视)、深深(地鞠躬)、一连鞠了七个躬、红涨着脸(红涨着眼睛)(2分,两空1分,三空2分,摘引错误的、摘引句子的不给分)

10、AE(4分)

11、用作者孩提时代对孙中山先生的敬慕衬托微跛的孩子对鲁迅先生的敬慕,(或“用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人格衬托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进一步深化了孩子对伟人有着朦胧敬慕的主旨,丰富了文章的思想内涵。(3分,手法1分,作用2分。手法写“类比”、“照应”也给分。)

三、默写:(共5分,每题1分)

12、(1)栏杆拍遍(2)一水中分白鹭洲

(3)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4)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落木千山天远大

(6)世胄蹑高位(7)吹尽狂沙始到金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6题。(6分)

13、婉约(1分)

14、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1分)

15、D(2分)

16、写严光钓鱼处,(或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或王粲《从军行》),表达词人渴望归隐,向往和谐宁静的生活理想。运用典故(或“用典”),含蓄地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丰富了词的情感内涵。(2分,典故内容1分,情感1分或表达效果1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共12分)

17.(4分)(1)趋向(2)通“慢”,长久(3)收藏的珍宝等(4)承担,承受 18.(2分)C 19.(4分)略

20.(2分)借古论今,告诫当朝统治者要爱民,不要骄奢淫侈,否则,将蹈秦亡之辄。

六、阅读下文,完成21-25题。(10分)21.明 《项脊轩志》(2分)22.(2分)

(1)诚:如果,果真。(2)被:同“披”,承受,受到。

23.第②叙述《吴山图》的来历,(1分)结构上承上启下,既照应文章题目及第①中的吴地山水奇观,又为下文的议论作铺垫。(1分)

(2分)

24.B(“在任时受到吴地人们的祭祀”,原文为“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没有成为现实。)(2分)25.如果有朝一日为任一方,就要爱护百姓,造福于民;如果仅为一介贫民,也要与人为善,爱护自然。(意思接近即可。允许有其他感想,只要与原文有联系,言之有理即可。)(2分)

七、写作(40分)

26.参考:立意时做到:由坏到好,由低级到高级,才算符合“华丽转身”的要求。

【参考译文】

吴县、长洲二县,都在吴郡郡治所在地而划界分治的。郡的西面有许多山,都在吴县境内。其中最高的有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等山。而灵岩山,曾经是当年吴国宫殿所在的地方,那里至今还保存着西施的遗迹。至于说到虎丘、剑池,以及天平、尚方、支硎,都是风景美好的地方。而三万六千顷浩瀚的太湖中,有七十二峰坐落其间,则更称得上天下奇观了。

我的同年好友魏用晦君任吴县长官不到三年,就因为政绩赫赫而被朝廷召入任给事中。魏君治理吴县时对百姓很有恩惠,百姓苦留不得,魏君也不忍离去,于是有热心人就画了一幅《吴山图》,来作为临别留念赠给他。

县令对于百姓确实是很重要的。如果县令贤能,那当地的山川草木也会受到他的恩泽,荣耀一方;如果县令不贤能,就会祸及当地的山川草木,使其受到耻辱。魏君对吴县的山川草木,算是增加了它们的光彩吧?有朝一日这里的百姓将在山间选择一处风景优美之地,在佛堂和道观里祭祀他,这本来也是在情理之中。可是魏君已经离开了吴县,为什么仍然会眷恋当地的山川呢?过去苏子瞻称道韩魏公离开黄州任上已经四十多年,往事依然时时不忘,以致写下了思念黄州的诗,苏子瞻为黄州的人把这首诗刻在石碑上。这以后人们才明白贤能的人对于他所到的地方,不仅使那里的百姓不忍忘怀自己,而且连他自己也不会忘记那里的百姓。如今魏君离开吴县已经三年了,有一天他和我同在内庭,拿出这幅《吴山图》,边欣赏边感叹,于是让我为这事作一篇记文。啊,魏君对吴县的百姓有如此深厚的情谊,吴县的百姓怎么能忘记他呢?

第四篇:2013-2014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2013-2014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温馨提示:

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请将客观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答案写在本试卷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Ⅰ卷(客观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A.精湛(zhàn)埋怨(mán)混淆(yáo)罄竹难书(qìng)

B.嗟怨(jīe)憔悴(cuì)戕害(qiāng)千里迢迢(tiáo)

C.厮守(sī)暮霭(ǎi)窥伺(sì)闪烁其词(shuò)

D.须臾(yù)霎时(shà)虔诚(qián)曲高和寡(hâ)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世事纷扰,人生坎坷。在这纷繁芜杂的现实中,独处让心灵从尘嚣转向淡泊,从喧哗转向宁静,它让思想在天空里自由遨翔,让智慧在跋涉中得到提升。

B.口蜜腹剑、绵里藏针的人,不是你的朋友;向你兜售卑劣、奸诈和鬼计的人,不是你的朋友。朋友是把你推向鲜花托起的舞台后悄然隐退、令你踮足翘盼的那个人。

C.一个健康的经济生态需要各类经济主体和投资中介均衡协调发展,过度迷恋虚拟资本游戏、倚重高息的民间借贷、押宝房地产,最终只能饮鸩止渴,作茧自缚。

D.如果哪天,你看到一位安详端坐的老人容光焕发,他一定是沉湎于过往的岁月,叩开了青春的门扉。这就是怀念赋与人的魅力,也是岁月镀给每个人的光华。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1)家庭的是他从小对美就有敏锐的感悟,乡村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线条使他陶醉不已。

(2)那个时候的中国,社会动荡,经济秩序极为混乱,物价,人民苦不堪言。

(3)沈阳飞机制造公司全体职工都总经理罗阳献身国防事业的崇高精神打动。

A.熏陶青云直上为„„而B.熏染青云直上为„„而

C.熏陶扶摇直上为„„所D.熏染扶摇直上为„„所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北京市将在古都风貌保护区的四合院内,试行“北京人家”经营模式,探索风貌保护、居民就业和发展经济二位一体。

B.国务院多次发文要求,坚持和强化楼市调控,住房供应的同时,对不合理的住房需求进行了抑制。

C.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奖杯的设计思想源于“天人合一,美美与共”的理念,奖杯的制作、设计历时5个多月。

D.2013中国儿童环保绘画大赛以“水——生命之源,从哪里来”为主题,旨在引导孩子珍惜水资源并积极参与环保的意识。

5.下面是对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请选出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在婆媳诀别的场面中,有一段发自窦娥心灵的呼喊:“„„这都是我做窦娥的没时运,不明不暗,负屈衔冤”,她的这些表白是为了劝慰悲痛欲绝的婆婆,也宁愿自己心头留些来减少婆婆内心的痛苦,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正是窦娥善良性格的体现。

B.“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鲁侍萍的这句话,一方面表现她相信命运,认为自己命苦;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她对黑暗的不公平世道的诅咒和反抗。

C.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到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这一句中的“捧”字,是描绘他们诚惶诚恐的神态,表现“大师”们媚外的奴颜。

D.哈姆雷特和霍拉旭讲述他如何破坏掉克劳狄斯借刀杀人的阴谋,表现了哈姆雷特的敏感和机智。而哈姆雷特掉入了克劳狄斯设计的比剑圈套,最后敌对双方同归于尽,则有表现了哈姆雷特的草率、冒失、不善于制定周密计划主动攻击敌人,因此他的悲剧完全是个人悲剧。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回答6-8题。

闲话豆腐

豆腐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不仅制作简单、品种齐全、食用方便、风味独特,而且营养丰富,含有铁、钙、磷、镁等人体必须的多种微量元素,还含有糖类、植物油和丰富的优质蛋白,素有“植物肉”之美称。豆腐的消化吸收率达95%以上,两小块豆腐,即可满足一个人一天对钙的需求量。

豆腐软软滑滑、入口即化,让人“爱不释口”,又不含胆固醇。可是,豆腐中人体必须的硫氨酸含量不足,因此营养不能被人体完全吸收。不过豆腐这个缺陷可以通过吃玉米来弥补。玉米中硫氨酸含量丰富但缺乏豆腐中的赖氨酸和丝氨酸,两者一起吃,营养吸收率可以大大提高。最近,德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所有主时钟,玉米的维生素含量为稻米、面粉的5-10倍,还含有7种“抗衰剂”;钙、谷胱甘肽、纤维素、镁、硒、维生素E和脂肪酸。因此,用玉米做主食,再加上一道豆腐做的菜,是很不错的午餐选择。

除了玉米外,豆腐和鱼、肉、蛋也是好搭档。营养学家研究发现,鱼肉中含有的牛磺酸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豆腐和鱼搭配着吃,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大为增强。此外,豆腐中蛋氨酸的含量很少,而肉、蛋中却非常丰富,在豆腐中加入各种肉末,或用鸡蛋裹豆腐油煎,食用后可以补充蛋氨酸,从而提高豆腐中蛋白质的营养利用率,提升其营养档次。

一般来说,豆腐不能与含草酸高的食物如菠菜、竹笋、苋菜等一起吃,其原因是豆腐含钙高,钙与草酸可在人体内发生化学变化,生成难溶或不溶的草酸钙,不仅影响钙的吸收,而且容易沉积形成结石。

豆腐虽好,也不宜天天吃,一次食用也不要过量。因为豆腐中含有极为丰富的蛋白质,食用过多不仅阻碍人体对铁的吸收,而且容易出现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摄入过多的植物性蛋白质,势必会使体内生成的含氮废物增多,加重肾脏的负担,;另外豆腐含嘌呤较多,多食则易导致痛风病人痛风发作。

只要科学食用,豆腐无疑是一道美味食品,而且它的药用价值也不可小觑。中医书籍记载:豆腐,味甘性凉,入脾胃大肠,具有益气和中、生津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消渴、休痢,并能解硫磺、烧酒之毒。在豆腐制品中,豆腐干所含的卵磷脂对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有很好的效果;冻豆腐的营养素种类虽说从水豆腐的25种减少到了18种,不过豆腐冷冻后产生的酸性物质有利于人体脂肪排泄,是理想的减肥食品。就连加工豆腐后剩下的渣滓,(《纲目拾遗》中叫雪花菜)也有药用价值,可治一切恶疮、无名肿毒以及皮肤湿烂等症。豆腐还丰富了汉语的语汇,“撞豆腐”“小葱拌豆腐”“豆腐渣工程”等,无不形象生动。

6.下列关于“科学食用”豆腐的解说,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豆腐含有铁、钙、磷、镁等人体必须的多种微量元素,又富含优质蛋白,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

B.豆腐中的硫氨酸含量不足,蛋氨酸含量也较少,所以只要与其他食物搭配食用就能做到营养均衡

C.豆腐虽好,可不能贪吃,不然容易出现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并加重肾脏负担,导致痛风发作。

D.豆腐软软滑滑,入口即化,让人爱不释口,若使用得当,能和起一种、生津解毒、养生效

果好。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豆腐具有制作简单、品种齐全、食用方便、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消化吸收率高等优点,因此享有“植物肉”的美称。

B.玉米维生素含量高,还有多种“抗衰剂”,鱼肉含有牛磺酸,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它们跟豆腐一样,都有养生功能。

C.豆腐中钙和蛋白质含量都很高,但若是与菠菜同吃,会影响人体对钙的吸收,若使用过量,又会阻碍人体对铁的吸收。

D.在豆腐制品中,豆腐干和冻豆腐各自含有卵磷脂和酸性物质,分别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和肥胖病人理想的养生保健食品。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豆腐和玉米这两种食物在市场上都能轻易买到,在人们越来越讲究饮食养生的今天,他们必定会走上餐桌,成为不可或缺的主食。

B.熬鱼汤时加入失灵豆腐,烧豆腐是加入各种肉末,用鸡蛋裹豆腐油煎,都有助于提高豆腐中蛋白质的利用率,提升其营养档次。

C.将菠菜、竹笋、苋菜等含草酸高的食物先用开水焯一下,如果能除去其中的草酸,就可以鱼豆腐搭配使用,而不必担心形成结石。

D.作为中国的传统食品,豆腐具有很高的养生和药用价值,随着中国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豆腐会像中医药一样受到世界人们欢迎。

三、(12分,每小题3分)

于公者,少任侠,喜拳勇,力能持高壶,作旋风舞。崇祯间,殿试在都,仆疫不起,患之。会市上有善卜者,能决人生死,将代问之。既至,未言,卜者曰:“君莫欲问仆病乎?”公骇应之。曰:“病者无害,君可危。”公乃自卜。卜者起卦,愕然曰:“君三日当死!”公惊诧良久。卜者从容曰:“鄙人有小术,报我十金,当代禳①之。”公自念,生死已定,术岂能解。不应而起,欲出。卜者曰:“惜此小费,勿悔勿悔!”爱公者皆为公惧,劝罄橐以哀之。公不听。

倏忽至三日,公端坐旅舍,静以觇之,终日无恙。至夜,阖户挑灯,倚剑危坐。一漏向尽,更无死法。意欲就枕,忽闻窗隙窣窣有声。急视之,一小人荷戈入,及地则高如人。公捉剑起,急击之,飘忽未中。遂遽小,复寻窗隙,意欲遁去。公疾斫之,应手而倒。烛之,则纸人,已腰断矣。

公不敢卧,又坐待之。逾时,一物穿窗入,怪狞如鬼。才及地,急击之,断而为两,皆蠕动。恐其复起,又连击之,剑剑皆中,其声不软。审视,则土偶,片片已碎。

于是移坐窗下,目注隙中。久之,闻窗外如牛喘,有物推窗棂,房壁震摇,其势欲倾。公惧覆压,计不如出而斗之,遂剨然脱扃,奔而出。见一巨鬼,高与檐齐;昏月中,见其面黑如煤,眼闪烁有黄光,上无衣,下无履,手弓而腰矢。公方骇,鬼则弯②矣。公以剑拨矢,矢堕。欲击之。则又关③矣。公急跃避,矢贯于壁,战战有声。鬼怒甚,拔佩刀,挥如风,望公力劈。公猱进,刀中庭石,石立断。公出其股间,削鬼中踝,铿然有声。鬼益怒,吼如雷,转身复剁。公又伏身入,刀落,断公裙。公已及胁下,猛斫之,亦铿然有声,鬼仆而僵。公乱击之,声硬如柝。烛之,则一木偶,高大如人。弓矢尚缠腰际,刻画狰狞;剑击处,皆有血出。公因秉烛待旦。方悟鬼物皆卜人遣之,欲致人于死,以神其术也。

次日,遍告交知,与共诣卜所。卜人遥见公,瞥不可见。或曰:“此翳形术④也,犬血可破。”如公言,戒备而往。卜人又匿如前。急以犬血沃立处,但见卜人头面,皆为犬血模糊,目灼灼如鬼立。乃执付有司而杀之。

异史氏曰:“尝谓买卜为一痴。世之讲此道而不爽于生死者几人?卜之而爽,犹不卜也。且

即明明告我以死期之至,将复如何?况有借人命以神其术者,其可畏不尤甚耶!”(选自《聊斋志异》)

【注】 ①禳:祈祷消灾祛邪的祭祀形式。②弯:拉弓;指开弓射箭。③关:与上文的“弯”意思相同。④翳形术:即隐身法。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静而觇之觇:暗中观察

B.倚剑危坐危:端正

C.烛之,则纸人烛:用烛光照

D.卜之而爽爽:心里踏实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公乃自卜今君乃亡赵走燕

B.急击之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审视,则土偶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D.皆为犬血模糊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11.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于公任侠勇武的一组是()。

①力能持高壶,作旋风舞②公自念,生死已定,术岂能解

③至夜,阖户挑灯,倚剑危坐④公方骇,鬼则弯矣

⑤公出其股间,削鬼中踝,铿然有声⑥皆为犬血模糊,目灼灼如鬼立

A.①②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公年轻的时候非常侠义,喜好打拳,力气很大,能举起高大沉重的漏壶,舞动起来如同旋风。

B.于公不迷信,更不相信占卜,所以,当算卦的人以消灾为由向他勒索钱财的时候,他坚决拒绝了。

C.卜人为了让人们信服他的巫术,丧尽天良地使用各种手段加害于公,但都被勇敢的于公破解了。

D.作者在文中批评了痴迷巫术的人,谴责了用巫术害人的人,这表明作者的思想相对于所处的时代还是比较进步的。

Ⅱ卷(主观题共5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爱公者皆为公惧,劝罄橐以哀之。(3分)

(2)急视之,一小人荷戈入,及地则高如人。(2分)

(3)方悟鬼物皆卜人遣之,欲致人于死,以神其术也。(3分)

四、(10分)

14.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空缺部分。

(1)地崩山摧壮士死。

(2),相逢何必曾相识。

(3)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

(4),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5)千古江山。舞榭歌台。

(6),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7)。无人会,登临意。

(8)羽扇纶巾,谈笑间。

五、(6分)

15.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画面鲜活生动,作者是怎样表现的?

(2)这首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19分)

活着

余 华

我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时,是夏天刚刚来到的季节。

那天午后,我走到了一棵有着茂盛树叶的树下,看到近旁田里一个老人和一头老牛。这位老人后来和我一起坐在了那棵茂盛的树下,在那个充满阳光的下午,他向我讲述了自己。这辈子想起来也是很快就过来了,过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错人了。我啊,年轻时靠着祖上留下的钱风光了一阵子,往后就越过越落魄了,可寿命长,我认识的人一个挨着一个死去,我还活着。

孙子死后第二年,我买牛的钱凑够了,看看自己还得活几年,我觉得牛还是要买的。牛是半个人,它能替我干活,闲下来时我也有个伴,心里闷了就和它说说话。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

买牛那天,我把钱揣在怀里走着去新丰,那里是个很大的牛市场。路过邻近一个村庄时,看到晒场上转着一群人,走过去看看,就看到了这头牛,它趴在地上,歪着脑袋吧哒吧哒掉眼泪,旁边一个赤膊男人蹲在地上霍霍地磨着牛刀,围着的人在说牛刀从什么地方刺进去最好。我看到这头老牛哭得那么伤心,心里怪难受的。想想做牛真是可怜。累死累活替人干了一辈子,老了,力气小了,就要被人宰了吃掉。

我不忍心看它被宰掉,便离开晒场继续往新丰去。走着走着心里总放不下这头牛,它知道自己要死了,脑袋底下都有一滩眼泪了。

我越走心里越是定不下来,后来一想,干脆把它买下来。

我赶紧往回走,走到晒场那里,他们已经绑住了牛脚,我挤上去对那个磨刀的男人说: “行行好,把这头牛卖给我吧。”

赤膊男人手指试着刀锋,看了我好一会才问:“你说什么?”我说:“我要买这牛。” 他咧开嘴嘻嘻笑了,旁边的人也哄地笑起来,我知道他们都在笑我,我从怀里抽出钱放到他手里,说:“你数一数。”赤膊男人马上傻了,他把我看了又看,还搔搔脖子,问我:“你当真要买。”

我什么话也不去说,蹲下(禁止)子把牛脚上的绳子解了,站起来后拍拍牛的脑袋,这牛还真聪明,知道自己不死了,一下子站起来,也不掉眼泪了。我拉住缰绳对那个男人说:“你数数钱。”

那人把钱举到眼前像是看看有多厚,看完他说:“不数了,你拉走吧。”

我便拉着牛走去,他们在后面乱哄哄地笑,我听到那个男人说:“今天合算,今天合算。” 牛是通人性的,我拉着它往回走时,它知道是我救了它的命,身体老往我身上靠,亲热得很,我对它说:“你呀,先别这么高兴,我拉你回去是要你干活,不是把你当爹来养着的。”我拉着牛回到村里,村里人全围上来看热闹,他们都说我老糊涂了,买了这么一头老牛回来,有个人说:“福贵,我看它年纪比你爹还大。”

会看牛的告诉我,说它最多只能活两年三年的,我想两三年足够了,我自己恐怕还活不到这么久。谁知道我们都活到了今天,村里人又惊又奇,就是前两天,还有人说我们是“两

个老不死”。

牛到了家,也是我家里的成员了,该给它取个名字,想来想去还是觉得叫它福贵好。定下来叫它福贵,我左看右看都觉得它像我,心里美滋滋的,后来村里人也开始说像,我嘿嘿笑。

福贵是好样的,有时候嘛,也要偷偷懒,可人也常常偷懒,就不要说是牛了。我知道什么时候该让它干活,什么时候该让它歇一歇。只要我累了,我知道它也累了,就让它歇一会,我歇得来精神了,那它也该干活了。

老人说着站了起来,拍拍屁股上的尘土,向池塘旁的老牛喊了一声,那牛就走到老人身旁低下了头,老人把犁扛到肩上,拉着牛的缰绳慢慢走去。

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

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从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晚像风一样飘扬。炊烟在农舍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女人吆喝孩子的声音此起彼伏,一个男人挑着粪桶从我跟前走过,扁担吱呀吱呀一路响了过去。慢慢地,田野趋向了宁静,四周出现了模糊,霞光逐渐退去。(有删改)

16.小说中老人与牛的形象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作简要概括。(4分)

17.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5分)

(1)牵着它去水边吃草,就跟拉着个孩子似的。(2分)

(2)两个福贵的脚上都沾满了泥,走去时都微微晃动着身体。(3分)

18.请简要分析小说最后一段景物描写的作用。(4分)

19.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活着”为题目有什么好处。(6分)

七、(11分)

20.台湾作家杨子在《十八岁和其他》中这样形容“青春”:“十八岁使我想起初长彩羽、引吭试啼的小公鸡,使我想起翅膀甫键、开始翱翔于天空的幼鹰。”你用什么来比喻你自己心目中的“青春”呢?请用类似的结构、修辞写下一句话。(4分)

21.下面这封信有四处不合规范,请指出其中的三处。(3分)

╳╳学兄:

寄呈的大作收悉,拜读再三,激动不已。你的是构思巧妙,语言隽永,弟自愧不如,只是个别字句略有笔误或不合韵律,我冒昧的做了一点雅正,随信寄回,仅供参考。

顺祝

夏安!

弟╳╳

2013年6月6日

2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4分)

哈佛的一位学教授在介绍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时,将教室的窗帘全部拉上,点起一支蜡烛,说这是普希金;然后又点起一支蜡烛,说这是果戈理;接着在点起一支蜡烛,说这是契诃夫;最后,他打开窗帘,阳光洒满教室,他说,这就是托尔斯泰。关于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这位哈佛教授的两个主要观点是:(1),(2)。

Ⅲ卷作文(60分)

八、(60分)

请以“与你为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自定(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第五篇:2011年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期中试卷(附答案)

富盛中学2011学年第二学期阶段(初三语文)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妙手回春断壁残垣有例可援如座针毡

B.荣膺榜首吹毛求疵奄奄一息不屑置辨

C.颓唐不安万恶不赦鸡犬不宁睡眼惺忪

D.鳞次栉比通霄达旦顶礼膜拜望眼欲穿

2.古诗文名句填空。(14 分)

①锦江春色来天地。②,黍地无人耕。③,风多杂鼓声。④举杯邀明月。

⑤五花连钱旋作冰。⑥,失道者寡助。

⑦极端天气频繁出现,是大自然向人类敲响的警钟!因此,人类应该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正如孟子所言:然后知。

3.下面这段文字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两处加以修改。(2分)

①最近,美籍华人林书豪迅速飚红,占领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②一个年约23岁左右的青年仅用几场比赛,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③林书豪无疑缔造了NBA的一个神话!④美国总统奥巴马这样评价林书豪:‚林书豪的崛起是一个伟大的励志故事,这甚至已经超越了体育本身的意义,深受感动!‛⑤当然所有人在热捧林书豪的同时,还有一种期望:任何事情只有努力奋斗,就可能成功!⑥林书豪的经历和崛起的故事犹如给全世界努力奋斗的人们打了一支强心针。

我选第句修改:我选第句修改:

4.日前腾讯网投放了一则广告,引起轩然大波,讨论源于森马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则休闲服装宣传广告语:“我管不了全球变暖,但至少我好看!”无数网民强烈批评这则广告带来的负面效应,森马方面的负责人却大呼冤枉,认为该广告词有着较为积极的内涵。(4分)

请分别站在双方的立场上,用一句话简明准确地分析这则广告语所体现出的涵义。(每句不得超过20字)

(1)森马集团:

(2)网民:

5.综合性学习(7分)

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庆祝这一文化节日,学校决定以“书香满校园,共享读书乐”为主题开展一次读书活动。请你随我们到下列站点参加活动。

【故事会】小梦同学组织了“讲孔子、孟子故事”的活动。请你各写一个与孔子和孟子有关的成语或故事参加这一活动。(2分)

孔子:孟子:

【竞赛场】校文学社在九年级组织了“品读名著《格列佛游记》”的知识竞赛活动。请你帮助孙文同学完成下面内容。(5分)

《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英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_____,格列佛第一次出游,发现小人国是以_____来选拔官员的;第二次出游他来到,他在那里都经历了哪些险阻,请至少举出两例。

二、现代文阅读(35分)

母亲的羽衣张晓风

(1)讲完了牛郎织女的故事,细看儿子已经垂睫睡去,女儿却犹自瞪着坏坏的眼睛。忽然,她一把抱紧我的脖子:‚妈妈,你说,你是不是仙女变的?‛

(2)女儿的问话充满童真和稚气。我真的一时不知怎样回答,但这句问话却像一把无形的钥

匙,开启了情感与记忆的箱箧……

(3)许多年前,那时我自己还是小女孩,我总是惊奇地窥伺着母亲。记忆中母亲晒箱子的时

候就是我兴奋欲狂的时候。

(4)母亲的樟木箱子又深又沉,像一个浑沌黝黑初生的宇宙。我还记得的是阳光下竹竿上富

丽夺人的颜色,怪异却又严肃的樟脑味,以及我在母亲喝禁声中东摸摸西探探的快乐。

(5)我唯一真正记得的一件东西是幅漂亮的湘绣被面,雪白的缎子上,绣着兔子、翠绿的小

白莱和红艳欲滴的小萝卜。母亲一边整理,一面会回过头来说:‚别碰,别碰,等你结婚送给你。‛

(6)那幅湘绣后来好像不知怎么就消失了,我也没有细问。但不能忘记的是母亲打开箱子时

那份欣悦自足的表情,会让我觉得她忽然不属于周遭的世界,那时候她会忘记晚饭,忘记我扎辫

子的红绒绳。

(7)除了晒箱子,母亲最爱回顾的是早逝的外公对她的宠爱。外公总喜欢带她上街去吃点心,而当年的肴肉和汤包又是如何好吃,甚至煎得两面黄的炒面和冰糖豆浆都是超乎我想象力之外的美味。

(8)每听她说那些事的时候,我都惊讶万分——从我有记忆起,母亲就是一个吃剩菜的角色,红烧肉和新炒的蔬菜简直就是理所当然地放在父亲面前的,她自己的面前永远是一盘杂拼的剩菜

和一碗‚擦锅饭‛。

(9)母亲每讲起那些事,总有无限的温柔,她既不感伤,也不怨叹,只是那样平静地说着,并不想把那个世界拉回来。下一顿饭她仍然会坐在老地方吃那盘剩菜;而到夜晚,她会照例一个

门一个窗地去检查去上闩。她一直都负责把自己牢锁在这个家里……

(10)其实世上哪一个母亲不曾是穿着羽衣的仙女呢?像故事中的小织女,她们都曾住在星

河之畔,织虹纺霓,藏云捉月,几曾烦心挂虑?她们是天神最偏怜的小女儿,她们终日临水自照,惊讶于自己美丽的羽衣和美丽的肌肤,她们久久凝注着自己的青春,被那份光华弄得痴然如醉。

(11)而有一天,她的羽衣不见了,她把洁白的羽衣拍了又拍,无声无息的关上箱子,藏好钥匙。是她自己锁住那身昔日的羽衣的。她不能飞了,因为她已不忍飞去。

(12)女儿没有得到答案,哪肯善罢。双臂将我的脖颈搂得更紧:‚妈妈?你到底是不是仙

女变的?‛

(13)我回过神来,却又一时愣住,我究竟是不是仙女变的,我不想也不方便告诉她什么,只胡乱应付着:‚不是,妈妈不是仙女,你快睡觉。‛

(14)对我的搪塞,女儿将信将疑。她听话地闭上眼睛,又不放心地睁开:‚如果你是仙女,也要教我仙法哦!‛

(15)我笑而不答,替她把被子掖好。其实我真的想对她说:‚。‛

(选自《张晓风经典散文》,有改动)

6.文中“母亲的羽衣”究竟指的是什么?以此为题有什么作用?(6分)

7.从第(7)段的叙述中,可以看出“母亲”在小时候倍受宠爱,尽享“美味”,而第(8)段中

作者却说“从我有记忆起,母亲就是一个吃剩菜的角色”。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

8.揣摩并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任选一句作答)(4分)

①其实世上哪一个母亲不曾是穿着羽衣的仙女呢?

②她不能飞了,因为她已不忍飞去。

9.文章最后写道:“我笑而不答,替她把被子掖好。其实我真的想对她说:‘。’”

我想对女儿说什么呢?请你补充我想说的话。(50个字左右)。(5分)

大脑可以永葆青春

冬 雪

如同所有的人体器官一样,大脑也会随着人的衰老而变老。但是,一些新的研究却证明大脑

比身体所有的器官衰老得更慢,更能永葆青春。

大脑的生命期分为三部分:发育期、成熟期和老龄期。所有人的大脑在出生之前到30岁左

右都属于大脑的发育期。第二个季节是大脑的成熟期,大致可以确认为是30岁以后到老年期。到

了老年,则是大脑的老龄期。随着年龄的增长,一部分大脑组织会缩小,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也

会变得稀疏,脑槽也会变得明显,流入大脑的血液有所减少,大脑的供氧量也会降低。它们构成了大脑衰退的生理基础,但是大脑的功能有时是可以与结构相分离的。

生活中,有些人直到晚年才达到思维的顶峰并取得许多创造性的成就。控制论之父诺伯特〃维

纳曾说过:‚数学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年轻人的游戏。‛但是,他的经历却推翻了自己的论断。

他在54岁时出版了《控制论》,70岁第二部重要著作《上帝与有生命的假人》问世。如今,指

导复杂系统基本原理的科学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维纳的观念,这些观念是在维纳的晚年才形成的。很多人在老年时尽管会有认知能力的下降,但是仍然可以多种方式来保持认知能力。

这源自于大脑产生和拥有的智慧,以及能力和技能可以抵御衰老或大脑神经疾病带来的认知

功能的衰退,其中最根本的力量来自于大脑的模式识别功能。模式识别是指有机体将新的对象或

问题识别为已熟知的对象或问题的能力。人们在生活中的种种行为都体现了大脑的模式识别功能,即人的行动首先是由大脑的模式识别来认知事物和物体,然后用以前的经验来完成特定的动作和

任务。

例如,清晨起来,你会看到熟悉的牙刷、牙膏等。但是如果没有视觉联合皮质,你就不会识

别它们是什么东西。视觉联合皮质受损的人会产生视觉物体失认症。接着你会去拿牙刷刷牙。这

也有赖于复杂的神经系统的运作,因为仅仅知道是什么物体是不够的,还要知道怎么用它。

所有这些智慧都需要大脑的模式识别来开启并取出来使用。所以,当一个人随着年龄增长,他的大脑也随之而衰老,但是,经年累月的生活和工作使许多智慧积累贮存在大脑中,并且可以

通过模式识别来调取和使用,就可能完成正常的工作,甚至创造出优异的成果来。..

10.为什么“很多人在老年时尽管会有认知能力的下降,但是仍然可以多种方式来保持认知能力”?

(6分)

11.文章最后一段加点词“可能”能不能换成“一定能”?为什么?(4分)

12.文章第三段说“生活中,有些人直到晚年才达到思维的顶峰并取得许多创造性的成就”,因此

三、文言文阅读(25分)

(一)《庄子》故事两则(13分)

(一)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可以称这些人为大器晚成者。除了诺伯特·维纳,你还能举出两个大器晚成的例子吗?(6分)

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鵮,子知之乎?夫鹓鵮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鵮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二)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惠子相梁.

③非梧桐不止14.翻译句子。(3分)

②搜于国中三日三夜.④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15.第一则中哪两个字能够表现惠子看重功名利禄?(2分)

16.第二则故事庄子与惠子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可以看出庄子具有什么样的思想。(4分)

(二)(12分)

昔者汤(商朝建国君主)将往见伊尹(商朝初年的贤相),令彭氏之子御。彭氏之子半道而问曰:.

‚君将何之?‛汤曰:‚将往见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贱人也。若君欲见之亦令召问焉彼受赐矣!‛汤曰:‚非汝所知也。今有药于此,食之,则耳加聪,目加明,则吾必说而强.

食之。今夫伊尹之于我国也,譬之良医善药也,而子不欲我见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

17.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两处)(2分)

若 君 欲 见 之 亦 令 召 问 焉 彼 受 赐 矣

18.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字(4分)

①令彭氏之子御②则耳加聪.

③则吾必说而强食之④因下彭氏之子..

19.请将“君将何之?”一句译成现代汉语。(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这个故事中,作为君主的商汤有什么特点?试概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

2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作文。(60分)

一个孩子,因为有了期盼,就变成一朵金色花,让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一只丑小鸭,因为有了期盼,就蜕变成一只白天鹅,绽放出生命的美丽;一场春雨,因为有了期盼,就化作春的使者,满怀深情地祝福儿童„„

请以“因为有了期盼”为题目,写一篇600字至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文中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2011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C(3分)

2.①玉垒浮云变古今②莫辞酒味薄③雪暗凋旗画

④对影成三人⑤幕中草檄砚水凝⑥得道者多助

⑦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4分)

3. 第2句,去掉“约”或“左右”

第5句,把“只有”改成“只要”(2分)

4.(1)森马集团:凸现年轻人的个性,倡导良好的心态和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2分)

(2)网民:误导年轻人,缺少公益心、社会责任感和基本的职业道德。(2分)

5.孔子:择善而从等孟子:孟母三迁等(2分)

斯威夫特跳绳比赛大人国

(1)两只老鼠爬上床,与老鼠格斗;(2)一只比牛大3倍的小花猫,使格列佛大吃一惊;(3)农夫把格列佛带到集市,强迫他做各种姿势赚钱等等(5分)

二、现代文阅读:(35分)

6.指“母亲”在决定做一个母亲之前备受宠爱,无忧无虑,快乐幸福的美好生活。作用:形象生动,引起读者阅读兴趣;富有内涵和韵味,易引发读者思考。(6分)

7.前后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母亲奉献牺牲精神和母爱的无私伟大,易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4分)

8.(1)每个母亲都曾经有过美好的青春年华,对美天性的追求,都有过一段天真快乐,自由幸福的美好时光。

(2)因为女人一旦做了母亲,就肩负起了家庭的重任,肩负起让孩子尽享母爱,幸福成长的责任,正因如此,她才不忍飞去。(4分)

9.可以围绕“是的,妈妈曾经是一个仙女,在她做小女孩的时候。但现在,不是了,你才是,你才是一个小小的仙女”的意思。(5分)

10.大脑产生和拥有的智慧;脑的模式识别可以开启贮存在大脑中的智慧并取出来使用;能力和技能可以抵御衰老或大脑神经疾病带来的认知功能的衰退。(6分)

11可能,是“也许”的意思,表推测、不确定,这里指也许能够完成正常的工作,如果换成“一定能”显得太绝对,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4分)

12.南非第一位民选总统曼德拉,担任总统时已76岁高龄,仍然以清晰的思维和明确的方式领导着南非。姜子牙83岁时才被拜为司马,辅佐文王,为周文王、周武王修文练武、励精图治,并策划推翻商纣的暴政。(6分)

三、文言文(25分)

13.(1)做宰相(2)国都(3)栖息(4)怎么,哪里(4分)

14.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3分)

15.恐搜(2分)

16.争论的焦点是:庄子究竟能不能知道鱼(外物)的快乐。庄子认为鱼儿很快乐,这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和反映,也反映了庄子推崇“自然”、反对“人为”的思想。(4分)

17.若 君 欲 见 之/ 亦 令 召 问 焉 /彼 受 赐 矣(2分)

18.①驾车②更加③通“悦”愉快④ 使„下车(4分)

19.你将到哪里去(2分)

20.贤明,敬重人才,嫉恶如仇。(4分)

四、作文(60分)总体基准分为45分,具体评分标准见中考要求。

下载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期终试卷(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期终试卷(附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l.考试时间l20分钟,卷面总分150分。 2.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

    北京四中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物理学科试卷

    北京四中2010-2011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考試高一年級物理試卷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

    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终试卷

    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终试卷 班级学号姓名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chūdōnɡbàozàoyuànwànɡxīn shǎnɡ ()()()()yúkuàichēnɡzànzūnjìnɡɡānɡqín ()()()()......

    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末答案

    平凉三中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题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1.①充当分界线(或:充当分界牌) ②清阴分两家 ③带来了秋雨打桐叶的诗意般的感受 2.夜里被雷雨劈折了上半截 3.第10,11......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第一学期的基础上,在校长室教导处的直接领导下,围绕学校“以人为本,安全是基础,质量是生命”的建校思路,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各......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工作计划

    新沂市第一中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高一年级工作计划 高一年级是整个高中阶段的起始年级,是直接影响学生高中三年学习的关键一年.高一下学期较上学期比较,本学期的教学......

    高一第二学期语文期末复习系列训练四(附答案)

    高一第二学期语文期末复习系列训练四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A.涎(xián) 船舷(xuán) 角隅(yú) B.火镰(liǎn) 埋(mái)怨 结(jié)子 C.莞(wǎn)尔 焖(mèn)菜 竹篁(huáng)D.胡诌(zhòu)......

    唐山市2013-2014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答案

    唐山市2013—2014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甲卷)答案 来,指人对知识、问题等不做深入研究。对象用错。D项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不顾惜。词义过重) 4.A(B句重复赘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