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冲刺测试卷(附答案)
如皋市搬经中学高一年级第一次阶段测试
语 文 试 卷
出题人:章颖
一、语言基础知识(9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3分)()
A.霎时(shā)岑寂(cén)春寒料峭(qiào)舞榭(xiè)歌台 ....B.敛裾(jū)擎(qíng)天 寻常巷陌(mò)羽扇纶(guān)巾 ....C.剽(piǎo)窃 氤氲(yūn)铿(kēng)锵有力 锱(zī)铢必较 ....D.桂棹(zhào)纤腰(xiān)大笔如椽(zhuàn)管弦呕哑(yā)....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中国寺庙建筑宏大精美,因势构筑巧思妙想,真可谓鬼斧神工,令人叹服。....B.诚信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和“一言九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C.由处罚地王到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2010年全国楼市风声鹤唳,但一路狂飙的国内房价....仍没有喘息的意愿,同比涨幅仍创21个月新高。
D.入围本届柏林电影节竞赛单元的两部中国影片,《三枪拍案惊奇》令人遗憾地铩羽而归,....《团圆》则获得了最佳编剧银熊奖。
3.仿照示例,从“橡皮人”“考碗族”“奈特尔家庭”三种职场现象中选择一个,作劝勉或警醒式的点评。(不超过40个字)(5分)
【示例】软实力:软实力,是相对于知识、文凭等“硬实力”而言的,是指一个人在职场中会唱歌、字漂亮、有气质等各种影响自身发展潜力和感召力的因素。
点评:软实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全面提升软、硬实力才能在职场立于不败之地。【职场现象】
①橡皮人:在职场上我行我素,不接受新生事物,对表扬、批评无所谓,荣辱观淡薄的人。②考碗族:到处参加公务员考试,不捧到“金饭碗”决不罢休的一群人。③奈特尔家庭:专心事业,收入丰厚,却很少有时间享受生活的职场人家庭。选择:____________ 点评:
二、课本知识(12分)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怀古抒情,写自己消磨壮心殆尽,转而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本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心情。B.《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作者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上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义隆,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片借讽刺刘裕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最后还借廉颇自况,抒发未能实现自己怀抱的感慨。
C.杜牧,字牧之,晚唐杰出的诗人。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俱佳。其中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诗表现出一定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其中咏史诗借历史题材讽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抒情写景的七言绝句,清丽生动,为世传诵。著有《樊川文集》。
D.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在散文领域也有很高成就,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5.下列有关课文内容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阿房宫赋》表面上写秦因修建阿房宫,挥霍无度,贪色奢侈,劳民伤财,终至亡国,实则是借六国之故事讽唐之今事,规劝唐朝的当政者,要以古为鉴,不能哀而不鉴,最终只能落得“后人复哀后人也”的结局。本文借写阿房宫的兴建与毁灭,揭露了秦朝统治者的穷奢享乐,并借古讽今,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
B.《听听那冷雨》:余光中散文的重要主题是他在诗歌中反复吟唱的乡思乡愁、故国之恋,他的散文以其独特的体验,浓浓的乡思,淡淡的乡愁,拨动着读者的心弦。《听听那冷雨》以作者在不同地方听雨、看雨、体味雨串起了一系列人生的感悟,表达了游子对祖国、对故乡的深深的眷恋。
C.《荷塘月色》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文中描绘了美的景、美的情,其特点是写月光与写荷塘交叉,动的刻画与静的描写交错,抒情与写景交融,形成一幅素淡、朦胧、静美的画面,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白色恐怖的严酷现实的不满,以及他苦闷彷徨,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抒发了关心国家前途与命运、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
D.《六国论》主要论述战国时期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赂秦”,从而得出必须团结抗敌的
历史教训,借以批评北宋朝廷屈辱求和的外交路线,发表自己对当时政治的见解,借题发挥,以古讽今。本文的语言生动有力。议论性的句子简洁有力,叙述性的句子生动感人。作者还运用引用、对比、比喻等手法,使语言灵活多样,增强了表达效果。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 项是()A.苟以天下之大 杳不知其所之也 ..B.不赂者以赂者丧 洎牧以谗诛 ..C.二败而三胜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D.盘盘焉,囷囷焉 始速祸焉 ..7.下列各组句子中词类活用类型相同的一组是(3分)()A.楚人一炬 李牧连却之 ..B.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骊山北构而西折 ..C.辇来于秦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D.族秦者,秦也 未云何龙 ..
三、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郑兴,字少赣,河南开封人也。少学《公羊春秋》。晚善《左氏传》,通达其旨,同学者皆师之。
更始立,兴为长史,奉迎迁都。更始诸将皆山东人,成劝留洛阳。兴说更始曰:“陛下起自荆楚,权政未施,一朝建号,而山西雄杰争诛王莽,开关郊迎者,何也?此天下同苦王氏①,而思高祖之旧德也。今久不抚之,臣恐百姓离心,盗贼复起矣。今议者欲先定赤眉而后入关,是不识其本而争其末。恐国家之守转在函谷,虽卧洛阳,庸得安枕乎?”更始曰:“朕西决矣。”拜兴为谏议大夫。
会天水有反者,攻杀郡守,兴坐免。时赤眉入关,东道不通,兴乃西归隗嚚。嚚虚心礼请。而兴耻为之屈,称疾不起。嚚矜己自饰,常以为西伯复作,乃与诸将议自立为王。兴闻而谓嚚曰:“《春秋传》云‘口不道忠信之言为嚚②,耳不听五声之和为聋’。闲者诸将集会,无乃不道忠信之言;大将军之听,无乃阿而不察乎?昔文王承积德之绪,加之以睿圣,尚服事殷。高祖征伐累年,犹以沛公行师。今令德虽明,世无宗周之祚;威略虽振,未有高祖之功,而欲举未可之事,昭速祸患,无乃不可乎?惟将军察之。”嚚竞不称王。
嚚后遂广置职位,以自尊高。兴复止之曰:“夫中郎将、太中大夫、使持节官皆王者之器,非人臣所当制也。孔子曰:‘惟器与名,不可以假人。’不可以假人者,亦不可以假于人也。无益于实,有损于名,非尊上之意也。”嚚病之而止。
侍御史杜林荐之曰:“窃见河南郑兴,执义坚固,宜侍帷幄,典职机密。”乃征为太中大夫。兴好古学,尤明左氏、周官。世言左氏者多祖于兴。
——(节选自《后汉书·郑范陈贾张列传》)
注释:①王氏:王莽,这里指王莽暴政。②嚚:yín,奸诈。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攻杀郡守,兴坐免 坐:坐视 B.嚚矜己自饰 矜:夸耀 C.常以为西伯复作 作:发作 D.嚚病之而止 病:患病
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郑兴劝说隗嚚“不称王”理由的一组是()①诸将集会,不道忠信之言 ②大将军之听,阿而不察 ③令德虽明,世无宗周之祚 ④威略虽振,未有高祖之功 ⑤欲举未可之事,昭速祸患 ⑥无益于实,有损于名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10.下列对原文有 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郑兴有政治远见,在众将领都不愿迁都的情况下,指出先平定赤眉然后迁都是本末倒置,并劝说更始帝认清形势,安抚百姓,西进入关,稳定政权。
B.郑兴在赤眉军入关、东面的道路不通的情况下,往西归附了隗嚚,隗嚚很虚心,以礼相请,而郑兴却认为屈就于他是耻辱的,就推说有病不起来。
C.郑兴善于引经据典,他巧妙地引用《春秋传》有关言论来指出隗嚚身边将领心怀异志,并引用孔子的话,批评隗嚚大量设置官职来提高自己地位的做法。
D.郑兴喜好古文经学,他钻研《公羊春秋》,精通《左氏传》,造诣高深,与他一起学习的人都以他为师。人们说起《左氏传》时,大多采用他的说法。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⑴此天下同苦王氏,而思高祖之旧德也。(2分)
⑵虽卧洛阳,庸得安枕乎?(2分)
⑶而欲举未可之事,昭速祸患,无乃不可乎?(2分)
四、古诗鉴赏(10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①你认为第三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分析。(4分)
②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蕴涵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五、名句名篇默写(8分)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用之如泥沙?(2)复道行空。(3),秦人视之,亦不甚惜。(4)人间如梦。
(5)元嘉草草,封狼居胥。(6),檐牙高啄。
(7)使秦复爱六国之人。(8)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六、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7题。
另一片天空
韩少功
①一片落叶是千里山脉,或者万里沙原。如果手中镜片有足够的放大功能,我们还可以看到奇妙的细胞结构,雪花状的或蜂窝状的,水晶状的或胞胎状的。我们还可能看到分子以及原子结构,看到行星(电子)绕着恒星(原子核)飞旋的太阳系,看到一颗微尘里缓缓推移和熠熠闪光的星云。
②但人们不习惯凝视,总是长于奔走和张望。我曾从乡村进入城市,从湖南迁至海南,....还眼睁睁看着不少朋友去了北京或上海,德国或南非。我的机会也来了。20世纪的90年代中期,有人找我谈话,动员我去中国作协工作。两位已入仕途的文学界朋友,也在宾馆里私下劝我直至深夜,说如果你不到北京,不到某个位置,很多东西没法看到,岂不有点可惜? ③我相信朋友的好意,相信自己一旦错过了北京,会确实错过很多见识。但那又怎么样?我还没有到过南极洲,没有到过月亮,没有到过火星,没有到过银河系以外的空间。我也不可能看到22世纪以及往后更远的年代,看到儿童们在幼儿园里耍弄基因玩具,看到妇人们在杂货店购买核子炊具,看到太空旅游的星际列车和激光天梯,看到人类用药片或芯片改变人性——那样的世界会不会像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同样把我吓晕?从这一点看,即使进入京城,我仍然是一井底之蛙,反过来说,即便我能够风光活上三辈子乃至三十辈子,同样难以做到无所不至和无所不知。我仍然不可能走出自己近乎逼仄和速朽的身体,不管到了什么地方,前面仍有地平线和太平间的冷冷拦截。
④旅游是对履历的一种弥补,旅游业鼓励人们对世界展开足迹扩张和镜头攻略,引导人们朝远看和朝外看。但旅游者的看,不过是把大多数已经出现在媒体的场景,来一次现场的核对和印证;不过是把已被他人用眼光品尝过的场景,再来一次残渣咀嚼和旧货收买。其一般过程,是交出一笔钱以后,被交通工具规定了观察线路,被旅游设施规定了观察方位,被讲解员规定了观察时的联想,还有“到此一游”的摆拍地点以及固定的笑容。旅游者于是心满意足:天下第一峰呵,举世无双呵,不虚此行呵,诸如此类。
⑤他们离世界越来越远。
⑥我是个不可救药的旅者,连黄山、庐山等等都没有去过。一听哪里火就对哪里怕。在我看来,事情是被人们的野心弄坏的,更是被传统的空间意识弄坏的。F·佩索阿说,他更愿意“游历第八大洲”,即蜗居斗室里的个人想象。我没有他那样自闭,只是相信空间还有另一种展开方式,相信人们完全可以投入另一种远行,比方以前面的荒坡一角为目的地,订一张免费船票或免费机票,于是在手中的石片上俯瞰黄山,在杂草里发现大兴安岭,在身旁的石涧清潭中触摸太平洋。
⑦只要人们愿意,他们还可以自立宪法,发动革命,在细胞、分子、原子的世界里任意创建共和国。只要人们愿意,他们还可以捏一捏火星,搓一搓金星,摘一颗冥王星放人口袋,在细胞、分子、原子的世界里举步跨进另一条银河——这一切只需要我随便找个什么地方蹲下来,坐下来,趴下来,保持足够的时间,借助凝视再加一点想象,就可以投入另一片灿烂太空。
⑧我终于在一片落叶前流连忘返。
(选自《美文精粹》2009年第6期)
14.结合文章内容,概括人们“奔走和张望”的具体表现。(4分)
答:
15.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一片落叶”,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6分)答:
16.第6自然段划横线的“事情是被人们的野心弄坏的,更是被传统的空间意识弄坏的”一句中,“人们的野心”“传统的空间意识”分别指什么?请简要说明。(4分)
答: 17.结合文章内容,探究怎样才能找到“另一片天空”。(6分)
答:
七、论述类文本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请不要遗址公园化
冯骥才
说到遗址,便会想起那年埃及考察。埃及大地到处是公元前数千年的历史遗址,给人一种极强烈的文明的初始感、源头感。从开罗的金字塔到卢克索的国王谷——这些法老墓葬的遗址中,无处不是巨大的石雕碎块和灼热的荒沙。谁也说不清它们的历史,连这些坚硬的石雕究竟毁于何时,也无从得知;时间在这里仿佛失去长度。当历史走去时,没有留下任何寻找它的线索,只有问号。这些问号弥漫在残垣断壁碎石流沙之间。于是空茫、荒芜、寂寞和寥落,雾一样浓重地笼罩在遗址上;然而这才是远去的历史遗留在大地上特有的生命感——也是遗址独具的气质与魅力!
在罗马,许多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往往并不在城外或者更远的地方,而是在城中,与人们“生活”在一起;但从没人把这些草木丛生的大片大片残垣断壁视做垃圾,去动手清理。相反,把它们当成凝固的历史,有形的岁月,真正的城市文物,不敢去碰它,更甭说动它。罗马人懂得一根柱子倒了,是不能扶起来的,因为这是时间老人和历史巨人的行为。如果扶起来,修补好,历史时间随即消失。谁敢去改动历史?它残缺,却正好把另一半交给你去想象。
然而,在我们这里却被改变了。且不说,许多遗址正在被粗暴的施工所破坏;从河南的殷墟、西安华清池到京西的圆明园遗址,到处在动土动工,修筑围墙,植树种花,竖立雕塑,点缀小品,更有甚者则添油加醋地增添各种“景观”于其间,努力把历史遗址“打造”成一座座公园。
做这种事的人,完全不懂得遗址的价值就是它的“原生态”吗?不懂得文化和历史也有尊严、也是神圣不能侵犯的吗?
不可否认,我们一些将遗址公园化的人,可能对遗址的价值及必须恪守的保护原则不懂,但不懂得历史文化的人怎么能去管理文化遗产呢?
进而说,又决非仅仅是不懂;如果不懂,为什么要破费大笔钱财为遗址围墙造景、植树栽花呢?其目的无人不知,便是开发旅游,招引游客,图谋赚得更多银子。就这样,遗址正在一个个变成公园,变成赚钱的机器;历史被我们变成消费品了。
我们真的不怕没有了遗址的历史?不怕没有了令人敬畏与尊崇的精神性的文化而带来的浅薄与苍白——不怕那种腰缠万贯的浅薄和富得流油的苍白吗?
(写于2010年6月,选自《文汇报》,有改动)
18.作者认为遗址应该具有哪些特点?(4分)
19.国内将遗址公园化的现象背后有哪些原因?(6分)
20.文章最后说:“我们真的不怕没有了遗址的历史?”请说说这句话有哪几点含意。(6分)
八、作文(7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十六七岁的我们有一颗敏感的心,我们在乎许许多多:一朵花的开落、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一句语重心长的劝勉„„因为在乎,我们懂得珍惜;因为在乎,我们变得成熟„„
请以“在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②角度自选;③立意自定;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高一年级第一次阶段测试 语 文 试 卷 参考答案
1、B
2、B(A.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本句使用正确。B.“一言九鼎”指言辞极有分量,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语境中应用“一诺千金”,形容应允别人的话信用极高。C.风声鹤唳:形容惊慌疑惧,自相惊扰。D.铩羽而归:指失败或不得志而归。铩羽,羽毛摧落,比喻失败或不得志。)
3、【答案示例】
点评①(橡皮人):多与同事交流,增强团队意识,保持对生活的热情。点评②(考碗族):对自己职场的规划可以多种多样,各行各业都有“金饭碗”。点评③(奈特尔家庭):事业不是生活的唯一,感受生活,享受亲情,人生会更美好。(评分建议:点评有针对性,1分;有“劝勉”或“警醒”意味,1分;语言表达顺畅、准确,1分。)
4、B
5、A
6、B
7、D 8.B(A.坐:受牵连获罪。C.作:兴起。D.病:感到不妥,有所顾忌。)
9.D(①是郑兴指出隗嚚诸将不说忠信的话。②是郑兴指出隗嚚听了阿谀的话也不觉察。⑥是郑兴对隗嚚“广置职位”的劝阻,不是对“称王”的劝说。)
10.C(“将领心怀异志”说法不合文意,原文“不道忠信之言”是说“将领没说忠信的话”,不是说“心怀异志”。)
11.⑴这是因为天下人都受王莽暴政的苦,而思念高祖旧日的恩德。⑵我们虽然睡在洛阳,又怎能睡得安稳呢?
⑶却要做那不可做的事情,显然会招致祸患,恐怕不行吧? 参考译文:
郑兴字少赣,是河南开封人。少年时学习《公羊春秋》。晚年精通《左氏传》,并通晓它的意旨,与他一起学习的人都以他为师。
更始皇帝登基,郑兴担任长史,奉命迎接皇帝迁都。更始皇帝的众将领全是崤山以东的人,都劝说皇帝留在洛阳。郑兴劝说更始皇帝说:“陛下从荆楚起兵,权力政令还没有施行,只是刚刚建立朝号,崤山以西地区的豪杰就争着诛杀王莽,打开关门在城郊迎接您。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天下人都受王莽暴政的苦,而思念高祖旧日的恩德。现在老百姓很久没有得到安抚了,我担心百姓会离心离德,盗贼又重新起来闹事。现在反对的人想先平定赤眉军,然后才入关,这是不懂得把握根本而执着于细枝末节。我担心这样做国家的防守就会转移到函谷关,那么,我们虽然睡在洛阳,又怎能睡得安稳呢?”更始帝说:“我向西进发的心意已定了。”便任命郑兴为谏议大夫。
恰巧遇上天水地区有人造反,攻入郡城,杀掉郡守,郑兴受牵连被免职。当时赤眉军入关,东面的道路不通,郑兴只好向西归附隗嚚。隗嚚非常虚心,以礼相请。而郑兴认为屈身
于他是耻辱的,就称病不起。隗嚚喜欢夸耀自己,常常把自己看成是周文王再世,于是与手下将领商议自立为王。郑兴听后对隗嚚说:“《春秋传》说‘口中不说忠信的话是奸诈,耳朵不听五音的和声是聋子’。空闲时众将领聚在一起,恐怕也不说忠信的话吧;将军的耳朵恐怕连阿谀逢迎的话也察觉不出来吧?过去周文王继承积德的遗风,加上聪慧圣明,尚且还侍奉殷王朝。汉高祖连年征战,还用沛公的名义号令军队。现在您美好的品德虽然突出,但世代都没有像周文王那样得到朝廷的恩赐;您虽然威势大振,但还没有建立像高祖那样的功业,却要做那不可做的事情,显然会招致祸患,这恐怕不行吧?希望将军明察。”隗嚚最终没有称王。
后来隗嚚便大量地设置官职来提高自己的地位。郑兴又劝阻他说:“中郎将、太中大夫、使持节等官职都是由皇上设置的,不是人臣可以设置的。孔子说:‘车服和爵号是不能借给别人的。’不能借给别人的东西,也不可以向别人借。您这样做,对实际没有好处,又有损于名声,这不是您的本意啊。”隗嚚感到不妥就不再广设官职了。
侍御史杜林向皇上举荐郑兴,说:“我看河南郑兴,坚持道义,适宜侍奉皇上,掌管机密。”于是皇上任命郑兴为太中大夫。郑兴喜欢古文经学,尤其精通《左氏传》、《周官》。人们说起《左氏传》,大多采用郑兴的说法。
12、①“分”“挂”用的好。“分”写出了野竹在青霭中时隐时现的动态美;(2分,“隐现”意1分,“动态美”1分)“挂”字写出遥望泉水飞流直下的形态,在青碧山峰的映衬下富有生机。(2分)(光写对两个字,不做分析,只能给1分)
②景物特点是清新幽静、超凡脱俗。(2分)蕴涵了诗人造访道士不遇的惆怅(2分)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2分)。
13、略
14.外出谋生或发展,参加被规定的旅游程式。(每点2分,答全两点得满分)
15.“一片落叶”是作者区别于社会俗情的富含个性特征的心理境界的具体体现,(2分)通过“一片落叶”,凸显了作者宁静、悠远的思想境地,(2分)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完整。(2分)
16.“人们的野心”指尽可能多地了解社会,熟悉世情,有时到了不切实际的地步(或指追求无所不至和无所不知的生活方式和态度),(2分)“传统的空间意识”即类似于弥补履历的旅游过程中的“心满意足”。(2分)
17.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凝视周围的世界(生活习惯);发挥想象展开心灵的世界;保持对生活的独特思考(或者不随同流俗,有自己的追求和看法)。(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得满分)18.(1)空茫、荒芜、寂寞和寥落;(2)残缺;(3)让人产生对历史和文明的追思。(每点1分,答全两点得4分)
19.(1)不懂遗址的价值及必须恪守的保护原则;(2)一味追求经济利益;(3)缺少对历史文化的尊崇与敬畏。(每点2分)
20.(1)遗址公园化,是对遗址的破坏,让我们失去了真正的遗址;(2)没有了遗址,历史文化会变得浅薄和苍白;(3)用反问句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遗址公园化的担忧,呼吁保护遗址,保护历史。(每点2分)
21、作文
第二篇:17学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政治试题(附答案)
集宁一中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政治学科试题
第Ⅰ卷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24个小题,共48分。)
1.我们讲文化生活,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 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③ 古代四大发明
④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⑤ 千年古树 ⑥ 园林雕塑
A.①③④⑤
B.②③⑥
C.①②③⑥
D.②③④
2.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③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④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④
3.书信里有许多有趣的故事。伟大的作家维克多•雨果把创作的小说寄给了出版商,过了一段时间未见回复,就去信询问。他只在信上写了一个问号,没想到很快就收到了出版商的回复信一个惊叹号。不久,雨果的作品出版了,它就是巨著《悲惨世界》.雨果和出版商间奇妙的书信主要体现了()
①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并享用着文化的物质载体 ②作为文化的标点符号会凝聚成精神力量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交流方式和思维方式 ④优秀文化可以启迪智慧,丰富精神世界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墨子•所染》中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下列句子与此句包含的文化生活道理相同的是()A.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不可夺其赤 B.见贤则思齐,则不贤而内自省也 C.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D.以修身自强,则名配尧舜
5. 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3年12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中国珠算项目列入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国珠算申遗成功基于的传导预期()A.中华文化的瑰宝→民族文化的传承→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 B.信息技术的发展→算盘的计算功能削弱→研究人类文明演进的需要 C.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应加强各国文化交流 D.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人类文明的见证和标志→凸显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6.“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各国各地文明形态千差万别,文明交流互鉴不应以独尊某一种文明或者贬损某一种文明为前提。这对文化交流与发展的启示是()①求同存异,避免不同文化的分歧 ②理解个性,呈现多元共生的局面 ③平等交流,维护人类文化的生态平衡 ④相互借鉴,辩证分析不同文化的优劣。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7.全世界现存6000多种语言中,大约2500种语言濒临灭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表示,人类应该像关心世界动植物种消失一样关心濒危语言。之所以要挽救和保护濒危语言,是因为()。
①语言作为一种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 ②世界文化的交流传播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来实现 ③保持文化多样性才能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④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集中展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烽火狼烟,晨钟暮鼓,驿寄梅花,鸿雁传书。从这些古语中,我们能够看到()①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②大众传媒能够完全超越时空局限 ③文化传播有多种媒介和手段 ④文化传播通过一定媒介才能实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创作于11—14世纪的西藏夏鲁寺佛教壁画,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近日,敦煌研究院数字中心对壁画进行数字化摄影、后期拼接、制作虚拟漫游等处理,这将在某种程度上实现壁画的永续留传。这表明科学技术()①改变了文化交流的途径与手段
②改变了文化资源传递、储存的手段与方式 ③延续了传统文化的内涵
④是促进文化继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10.节日是破解一个民族特征的密码。一个民族信仰什么、看重什么、期待什么,往往可以通过节日一窥究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民族节日蕴含着一个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文化因素 ②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③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优秀文化的集中展示和体现
④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1.2015年7月9日,金砖五国领导人小范围会谈,在专门设计的毡房里进行。毡房是巴什基尔数代人智慧的结晶,毡房装饰着鲜亮的民族图案,四壁上的红色花纹毡子颇见功底。下列对毡房认识正确的是()①毡房是巴什基尔民族凝固的艺术 ②毡房是巴什基尔民族情感的集中展示 ③毡房是巴什基尔文化的基本载体 ④毡房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2.之所以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因为()A.传统文化都能顺应社会发展的变迁,对社会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B.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C.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D.传统文化都是财富,我们应全面继承
13.保护,对于破坏来说是好词汇,对于发展来说却不一定是。我们要把中国传统文化推向创新之路的时候,非要保留那么多的东西是有问题的。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文化发展要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B.文化发展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C.文化发展要与时俱进,去其糟粕 D.传统文化缺的不是保护而是创新
14.历史上,中华文化曾经成为法国社会的时尚,在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和凡尔赛宫的装饰中都能找到中华文化元素。同样,法国的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深深吸引着广大中国读者。建交50年来,中法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促进了各自文化的繁荣,因为两国文化()①在长期交流中达到了相互融合 ②都体现着人类进步的价值追求 ③都有自己的精粹和独特的个性 ④都源远流长,具有相似的历史传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神州十一号”火箭已于2016年11月18号安全返回地面。它成功的发射体现了中国先进的航天水平。与以往的神州火箭系列相比,它进行了多项技术改进,在原有基础上又有所发展。站在神舟宽阔的肩膀之上,开始了中华民族叩问天际的新探索。下列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继承就是要否定发展
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③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④先有继承而后有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6.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A.发展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 B.克服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性的东西 C.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7.当我们的商家在为情人节、圣诞节大做促销宣传时,我们过了几千年的端午节却被其他国家申报为文化遗产;当我们习惯性地只是在元宵节买汤圆、端午节买粽子、中秋节买月饼时,当我们把春节和“七天假”等同时,我们流传了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沉淀了几千年的文化底蕴却被忽略了。这启示我们在吸收洋文化时,应当做到()A.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B.全面学习,一切照搬 C.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D.相互尊重,交流为主
18.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之一。“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是()
①全民学习
②活到老学到老
③终身学习
④把学习作为人的第一需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9.孔墨老庄,都是中华文化史上百科全书式的渊博学者,他们以巨大的热情、雄伟的气魄和无畏的勇气,开创学派,并对宇宙、社会、人生等无比广阔的领域发表纵横八极的议论。正是经由各具特色的诸子百家的争鸣,中华文化精神的各个侧面得到充分的展开和升华,中华民族的文化走向大致确定()A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 B.思想文化运动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C.思想只要对立就可以走向统一 D.文化的发展根源于社会实践
20.汉字以中华民族特有的造境方式,使中国人千年抒怀不已。借助方块字,发而为言,著之为文,绵延不绝流淌成为中国的文化长河,陶成精品,冶成箴言,铸就了巍巍的中华魂魄。这说明汉字()①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力量源泉 ②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③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丰富成果 ④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京剧藏戏《文成公主》一折戏中,松赞干布演唱的藏戏和文成公主演唱的京剧巧妙结合,别具韵味,该戏因此入围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A.史书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见证 B.中华文化具有独树一帜的特点 C.传统思想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D.中华文化具有求同存异的特点
22.2016年10月9日晚,央视一套《中国民歌大会》迎来收官之夜。作为国庆期间陪伴了观众8个夜晚的一档综艺节目,《中国民歌大会》在圆满完成节目使命的同时,收获观众好评无数。民歌作为文化的一种承载形式,是民族精神的积淀,也是民族性格的诠释。中国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因为地域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歌文化。一个个富有民族韵味的节目明快奔放、异彩纷呈。这从一个侧面表明()①由于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④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3.行酒令是筵宴上助兴取乐的饮酒游戏,最早诞生于西周,完备于隋唐。“飞花令”就是古时候人们经常玩的一种行酒令游戏。2017年1月29日至2月7日连续在央视综合频道晚8点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则让改良版的“飞花令”又火了一把。上述材料表明()
①中华文化因其博大精深而具有包容性
②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能够在中华民族中产生强烈共鸣 ③传统文化在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中发展
④改良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的基本途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4.“目前,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22个民族的人口在10万以下,有的不足5000人。由于人口较少民族的核心文化区范围小,其文化传承的状况堪忧。面对这一现象,当务之急是()
A.提高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 B.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C.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殊文化 D.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
第II卷
本卷是材料解析题。第25题-第27题为必考题,共52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依法治国的理想在我国早已有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法家先驱管仲就提出“以法治国”,强调法对于治国理政的意义。尽管从实质上说,中国古代法治实为人治,法律只是统治阶级的统治工具。但从形式上看,中国古代法治的推行对促进中国封建社会进步、推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为了落实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材料二
近年来,某市政府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依法治国精神为契机,开展了一系列法治文化建设,比如,该市在全市中小学统一开设法治教育课,通过电视、网络播放丰富多彩的、以反映老百姓生产生活中的法律故事为题材的影视作品。这些旨在增强市民法治观念、传播法治精神的举措,收到了广大市民的欢迎。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的相关知识,对古代的“以法治国”思想与今天的“依法治国”思想进行评析。(8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说明该市政府的举措对推动法治文化建设的启示(8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舌尖上的中国》为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类纪录片,主要内容为中国各地美食生态。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来展现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等方面的文化;见识中国特色食材以及与食物相关、构成中国美食特有气质的一系列元素;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
《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体现了哪些文化生活的相关道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党的十八大报告用“三个倡导”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精辟论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即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倡导的理论,24个关键词,丰富深厚,既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又汲取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又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规定。这24个字,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是易于我国普通群众和世界理解认同的表述,并汲取人类共同的文明,结合中国人民长期实践经验和实现中国梦的发展需要,以宽容和与时俱进的思想加以概括和总结,它贴近民情,顺乎民意,能够产生广泛的感召力、强大的凝聚力和持久的引导力。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视角,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对文化创新的启示。
高一政治答案
1.B 2.C
3.B
4.B
5.A
6.D
7.B
8.D
9.A
10.B
11.D
12.B
13.C
14.B
15.B
16.C
17.A
18.C
19.B
20.D
21.D
22.D
23.C
24.C
25.(16分)(1)①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以法治国”思想与“依法治国”思想都是一定社会时期经济、政治发展的产物。“以法治国”思想是剥削制度的产物,“依法治国”思想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基础上。(4分)②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对政治和经济有重大影响。“以法治国”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阶级专制统治的工具,其目的在于维护权利,对促进封建社会进步、推动古代文明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中国共产党“依法治国”思想能促进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根本上是为人民服务。(4分)
(2)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提点。必须通过优秀的文化作品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引领人们迁建,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必须通过宣传教育,让人们积极主动地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进而对人们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此外,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交往方式,认识活动、实践活动、思维活动也可以。答对三点即可(共8分)
26、(16分)答:
1、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体现时代的发展,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
2、文化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反对民族虚无与历史虚无主义、封闭主义与守旧主义
3、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媒介,推广中华文化,应该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
4、中华文化的一脉相承,同时展现了中国不同和地域、不同民族的不同饮食。
27、(20分)
答:(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过程既昭示了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的一贯主张,又确立了中华民族道德规范的行动指南。
(2)文化创新要坚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又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继承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又汲取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既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要求,又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规定。(3)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新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贴近民情,顺乎民意,能够产生广泛的感召力、强大的凝聚力和持久的引导力。
第三篇:黄冈市2014年春季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英语答案
参考答案
1——5CBCAA6——10BACBB
11——15AABCB16——20CABCA
21——25DDAAB26——30DBAAC
31——35CADAC36——40CBABB
41——45DBACA46——50CDDAB
51-54CADC55—58BADB59—62 BDDA
63—66BCCA67—70DBDA
71.hadn’t been
72.waiting for another/one more hour
73.haven’t been delivered to
74.However/No matter how hard/difficult the project is
75.It makes no difference
76.that accounted for
77.his dream coming true
78.did I understand
79.being modest
80.half as many students
One possible version:
Most of us have no access to playing a vital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world, but we can contribute to the world by doing small things with great love.Six years ago, when the terrible earthquake struck Wenchuan, not being able to go there and offer my help personally, I felt so regretful that I couldn’t resist complaining to my parents.Listening to me with great attention, my father recommended me to do something within my power.Then I joined the city’s volunteers to help pack up the relief, which I felt boring initially.But then I realized without our seemingly unimportant efforts, things couldn’t work out so smoothly.I began to devote myself heart and soul to my work, which in turn filled me with pride and contentment.听力材料:
听力录音材料
Text 1
W: I’m sick and tired of the way Tom is always hanging around.M: Yes, I know what you mean.Text 2
W: Tickets are $ 4 for adults.Children’s tickets are half price.M: OK.I’d like two adults and two children’s tickets, please.Text3
M: I hope that bank will be open.W: The sign says: 9 am to 5 pm weekdays;9 am to 12 noon Saturday;closed Sundays.Text 4
W: Can’t you come in and have tea now, Peter?
M: I’d like to.But I must water the garden first.W: Let me give you a hand.Text 5
W: Do you think that noise is a problem in the area?
M: Of course!The neighbors make all sorts of noise day and night.It’s driving me mad.Besides, the quality of air is poor.I often get headaches.W: Do you think your living conditions are satisfactory?
M: Yes, I think it’s good.It’s a large apartment for three of us.Text 6
W: Today is the twentieth, isn’t it?
M: No, it’s the twenty-first.W: So tomorrow’s the twenty-second, Washington’s Birthday.M: No.He was born on February the second, but his birthday is now celebrated on the third Monday in February.W: Right.Do you remember in which year he was born?
M: Let me see.He was born in 1732 and died in 1799.W: Well, you certainly have a very good memory.M: I just saw a program about him on TV last night.Text 7
W: Hello, Tom.I haven't seen you for some time.How are you doing?
M: Oh!Not too bad.I have been busy writing an article.W: Really? Have you finished it?
M: Yes, I finished it yesterday.W: Congratulations!Are you doing something this evening?
M: No, nothing important.Why?
W: Well, do you feel like going to my house to relax yourself? I like music very much.We’ll have a music party.M: Great.I’ll meet you at your house at seven.Is that OK?
W: OK!See you seven.M: All right.See you then.Text 8
M: Where are you going for your holidays, Kate?
W: To Australia.I’m going to visit my uncle for two weeks.M: Really? You’re so lucky!How are you going there?
W: By air, of course.It takes over one week to go by sea.M: I once went to China by air.It was very exciting but never again.W: Why? Did you feel frightened?
M: For a short time.One of the engines caught fire.W: What did the pilot do?
M: He put it out and flew back.Then he asked the people at the airport where the emergency runway was.W: Did you land safely?
M: Yes, we did.But I shall never fly again.Text 9
M: Do you know the terrible accident?
W: You refer to which one?
M: Athens train crash injures 45.W: Pardon?
M: Forty-five people were injured in a train crash in Athens.W: How did that happen?
M: A suburban rail train ran into a goods train.W: What is the cause?
M: Perhaps two trains were using the same track.W: When did it happen?
M: At 7:25 am on Thursday.W: Then it’s the third train accident in Greece.M: A third?
W: Yes.In March, a passenger train hit a car.M: Yeah, I remember a passenger train knocked into a truck at a crossing in northern Greece in April.Text 10
W: Hello, John.Welcome to the house.I’m really pleased that you can be here to look after my house while I’m away.As you know, I’m going to a conference in London.I hope to have a little time to look around.It’s a great city!I do hope I manage to get to at least some of the theatres and museums.I’m looking forward to all the things I have to do at the conference, too.I’m giving a paper on Tuesday and there are a couple of really exciting events planned later in the conference program.I hope to meet up with an old teacher of mine at the conference.Would you do me a favor, please? I had an appointment with my doctor for a checkup on Thursday, but I don’t think I can go back then.Could you please call him on 8162525 and cancel the appointment for me? Thanks a lot, John.One last thing.When you leave the house, make sure the windows and doors are shut, and set the burglar alarm.The alarm code number is 9-1-2-0 and then enter.Have fun!I’ll see you when I get back.This is your friend Martha, saying goodbye.
第四篇: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动员会讲话稿
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动员会讲话稿
同学们,老师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6月9日,高考的最后一天,离期末考试还有15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对月考表现优异的班级和个人进行表彰,对期末考试进行动员,刚才我们的老师和同学都作了很好的发言,此时此刻,我更想对你们说:冲刺高一,奠基高二,享受高中之美
时光飞逝,岁月荏苒,近一年的高中生活已经过去。
走进高中,我们的生活不再像初中一样轻松;走进高中,我们的日子也多了一些疲惫;走进高中,我们仍将披荆斩棘,奋然前行。
高中给我们带来了成堆的习题,无休无止的考试,疲惫不堪的紧张繁忙……但你是否注意过高中的美丽?
高中之美,在于专注。一生之中,有几次能像高中一样,心无旁骛地为一个目标奋力拼搏?任凭窗外云卷云舒,季节更迭,窗内永远是苦读的身影。这份专注,这份执著,将会成为你人生中一段美好的回忆,将会激励着你不断前行!
高中之美,在于梦想。高三学生高考壮行犹在眼前,也许我们有时会在梦中走进心驰神往的大学,我们会在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之后,感到心中的大学离自己越来越近。看着梦想一点点实现,就好像看到百花争艳的美,鸟语花香的景。心中永远充满着美好与期待。
高中之美,在于温情。是你生病时朋友递来的一丝不苟的笔记;是你双休回家后母亲父母的嘘寒问暖;是班主任一次次的和你谈心;是老师讲完题后询问你是否听懂的眼神。他们都时时刻刻温暖着我们疲惫的身躯和心灵。
高中之美,在于拼搏。拼搏中,你将体味成长起来的乐观和自信;拼搏中,你会感受到人生的快乐和幸福。这就需要你有坚忍不拔的毅力,需要你有超乎常规的拼搏精神。
青春是一场勤奋的较量
勤奋,就是坚持不懈地学习。其近义词是“勤勉.辛勤”,反义词是“懒惰”。
勤奋有两种,一是体勤,二是脑勤。最宝贵的勤奋,不光是身体上的勤奋,更是精神上的勤奋。无论哪种勤奋,都需要毅力来支撑。
勤奋的外在表现为目标明确,合理高效地利用时间。一个勤奋的人,每时每刻都能做到: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争分夺秒地学习,并且永不满足。
勤奋的内在动力是对所做的事有真切之爱。真切的爱产生毅力,决定选择,推动着勤奋。从这个角度来说,勤奋不仅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美德。它历经时光长河的洗礼,沉淀了无数经典。
同学们,高
二、高考,已经不再是遥远的事情,不论你是否意识到,不论你在不在学习状态,高考都在悄悄地逼近你。请大家从现在开始,把轨道切入高二,进入高
二、适应高二,从心理到行动,完成角色上的转换。
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期末考试前的15天是最能考验人和磨练人的重要阶段。这15天最需要的是什么?归纳起来说,就是要有“四心”:
1.坚定的信心:坚定的信心胜似黄金,有了信心就有了继续前行的决心。有了信心,就有了希望,有了信心,就有了动力。信心来自自己的基础,信心来自自己多次大考所积累的经验,信心来自老师的有效备考指导;信心来自同学的无私分享。
2.足够的耐心:越到后期,越要有耐心。对于基础复习来说,耐心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基础知识的巩固是在大量的复习和练习的基础上达到熟练和精确的。如果对基础知识复习失去耐心的话,就可能会出现半途而废或半生半熟的感觉。另一方面,对错题的回顾,同样要有足够的耐心。如果没有耐心的话,就很难把所有错题都看完,就不愿意花时间去把错题的原因再分析一遍。
3.全程的专心:后期的复习,必须全程专心和专注。只要一坐下来,就知道自己要看什么,要做什么。复习的过程必须是专注和投入的。要主动排除一切外来干扰,看一科,专一科。看一科,得一科。
4.拼搏的决心:最后15天,既要拼意志,拼体力,还要拼决心。只有那些具有拼搏决心的人,才能坚持到底,才能坚守备考阵地,才能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才不会轻易放弃。
高中之美是黑色天幕上最闪亮的星,星光闪烁;高中之美是花架上最美丽淡雅的海棠,清香宜人;高中之美是歌唱舞台上的交响曲,催人奋进。高中之美离不开付出的艰辛,只要今日洒下拼搏的汗水,明日必将开出灿烂之花。同学们,让我们只争朝夕,共同努力,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为我们高一的学习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为我们的选科做好精心的准备。
第五篇: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动员大会发言稿
老师们、同学们:
元旦刚过,期末又要来临了,我们将迎来期末考试,为了更好地督促同学进行期末复习,今天我们特在此进行一次期末动员,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为不久之后的期末考试敲响警钟。
期末考试的日期已经确定:本月21、21,23日三天,今天是5日,距期末考试也仅有半个月时间了!这次期末考试和期中考试又有所不同,(此处删除156字)。从这个层面上讲,这次考试是我们进入高一以来第一次高手对决,军事家们常说在高手对决时,要敛神屏气,要目视对手,要全身戒备,要蓄势待发;这是一种紧张,而不是松弛。其实考试是一场大战。军事家们又常说在大战来临时,要加紧操练,要整装待发,要枕戈待旦,要检查武器,要磨光刺刀。我们决不能全身松弛,思想懈怠,放弃复习,载歌载舞。这是是灭亡的前兆。
因此,这次考试意义非同寻常!此时此刻,想对在座的同学们提几点要求:
1、要有明确的个人目标。
美国耶鲁大学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人员问参与调查的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你们有目标吗?”只有10%的学生确认他们有目标。研究人员又问了第二个问题:“如果你们有目标,那么,你们可不可以把它写下来呢?”结果只有4%的学生清楚地把自己的目标写下来。20年后,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世界各地追访当年参与调查的学生,他们发现,当年白纸黑字写下人生目标的那些学生,无论是事业发展还是生活水平,都远远超过了另外那些没有写下目标的同龄人。这4%的人拥有的财富居然超过那96%的人总和。那些没有明确人生目标的96%的人,一辈子都在直接间接地、自觉不自觉地帮助那4%的人实现人生目标。可见,人生目标的确定,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是多么重要啊!你要堂堂正正走正道,你要光明正大学正理,你要正儿八经地干正事,你要光明磊落地扬正气,这样你才能一心一意地成正果。
我希望同学们要尽快确立自己的期末考试目标,并把自己目标写下来,时时提醒自己,时时鞭策自己。可以结合期中考试成绩,定下你每门学科具体的分数,语数外总分和在班级、年级的名次,其他学科的分数名次。
2、从现在就开始行动。
谁动手早,谁就会拥有学习的主动权;谁拥有的时间多,谁就会拥有考试的成功;机遇总青睐于有准备的头脑,“不打无准备之仗”,先下手为强,面对考试,要周密安排,及早动手;千万不能贻误最好的复习备考时间。我们到苏北几所学校去考察,发现他们那儿的学生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用功、刻苦。他们学生流传得比较响亮的一句口号就是“两眼一睁,开始竞争,两眼一睁,学到熄灯。进校学习,不是走亲戚,没有好酒好菜等着你不劳而获地去享受;进校学习,不是进网吧,进舞厅,没有潇洒自在等着你自由自在地去挥洒,进校学习,不是守株待兔,没有佳肴美味等着你白白地去获取,进校学习,就意味着吃大苦,流大汗,我们要“见时间之缝,插学习之针”,充分利用点点滴滴的时间,争取多记几个公式、单词,多背一段文章,多温习一遍老师在课堂上讲的重点……保持这样的“挤”的恒心与韧劲,锲而不舍,钻之不懈,才可能聚沙成塔,把遗憾变成欣慰,把空虚变成充实,把流逝的光阴变成有用的财富,把有限的时间变成无限的力量!同学们应该从思想上正确认识学习,学习它不是一件很轻松愉快的事情,也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它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在你的思想上,不要把学习看作是一种负担,一种包袱和苦差事,学习是一种追求、兴趣、责任,一种愿望,学知识是为人生更快乐,更有滋味,更有价值。
错题集应该是伴随着整个学习过程,其内容包括平时作业本上的错题、试卷上的错题以及正确的解答方法。归纳错题集时,很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可有针对性地补缺。充分利用错题集,狠抓易错点,易混点不放松,反复练,练反复,直到练会、练准为止,另外,做题后要善于总结、反思,让技巧、方法烂熟于心。语文英语和政史地生要求记忆的内容比较多,我们要抓紧每次早读、晚读和课上的复习时间,强化记忆。
3、要努力培养自己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在老师的统一安排下,强化专题训练,提高解题能力。要抓落实,落实要做到“五要”。落实要抓住重点,落实要逐题过关,落实要不折不扣,落实要持之以恒,落实要自我加压。
4、要突出“五练”,这“五练”是练规范、练速度、练重点、练技巧、练能力。练规范是指理科在解答计算题、实验题、问答题、论述题时,要坚决做到审题规范、解答规范,做到思路明确、书写认真、步骤清晰;练速度就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题目,而且一定要保证会做的题目要拿满分;练重点,就是要加大重点题型、重点专题、重点知识点的练习力度,熟练掌握这些内容的基本的解题思路和解题规律;练技巧是指在练习的过程中要分析各类题型的隐含条件,巧妙选择解题方法,掌握常见题型的解题技巧,提高考试技术;练能力就是要通过练习逐步培养自己的应变能力,能够沉着冷静地解答好每一个题目。
5、要注意分清相近、相似、相关内容的区别,搞清它们之间的联系,系统地强化综合性的内容;做到做一个题目,学一种方法,会一类,通一片,对那些错的题目要贴上纸重新做一遍,空着的题目要补做。文科各科知识要确定主要复习内容,提纲挈领,有侧重,有取舍,瞄准章节重点,抓住几根主线,梳线理纲,快速掌握。
6、要及时查漏补缺。复习过程中,假如发现了知识的缺陷,要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及时弥补,对知识的掌握要系统全面,不留死角,不留遗憾。
7、要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人说,考试三分靠水平,七分靠心理素质。这句话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谁的心理素质好,谁就肯定会发挥出高水平,肯定能取得好成绩。希望同学们要把每一次考试都当作高考,这样到高考时就不至于因为紧张、害怕而影响考试发挥。复习中一旦考试不理想,也不要灰心丧气,而要立刻调整好心态,投入到高效的复习中去。平常考试不理想,对于加强我们的学习来说,不完全是坏事,因为自己的考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更能够引起我们的注意,正好借助这个机会弥补上,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对待考试要做到“不烦恼、不害怕、不着急、不骄傲”,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成绩和名次。
8、要大胆质疑,将问题消灭在考试前。我们对老师的要求是“有问必答,有难必解”,提倡微笑服务,你愿问不问,关键在于你愿不愿意对你自己负责!你愿问不愿问,关键在你能不能战胜自我,敢于将自己的问题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
在考试过程中,好的方法更重要。考试时,除了平时知识积累与能力的过硬,应考心理素质稳定等因素之外,学会并掌握一些基本的答题策略也是考试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我认为应从七个方面入手应对考试:
1、浏览全卷,磨刀不误砍柴工;
2、卷面整洁,取得心理印象分;
3、基础题:仔细审题拿足分;
4、中档题:一丝不苟少失分;
5、难题:坚定信心多得分;
6、谨慎使用“丢分策略”,不要轻易放弃;
7、仔细检查,审慎修改。
期末考试在即,这也是一次拷问大家“诚信”的时机,希望大家树立“诚信考试光荣,违纪作弊可耻”的信念。
同学们,人生不拼不精彩,缺乏竞争和考试的人生不完整!行动起来吧,请带上最锐利的头脑,握紧最有力的拳头,拿出你们的智慧,拿出你们的勇气,挑战期末考试,去谱写属于你们自己的辉煌吧!我深信,你们一定会为自己、为父母、为学校所有关注你们的老师和亲人脚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最后,预祝全体同学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