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1是蜗牛10是螃蟹》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1是蜗牛10是螃蟹》
核心概念:
唱数:凭着记忆背诵自然数的名称和数序,未必真正认识数量的意义,包括顺着数、倒着数、跳着数。
点数:能用手逐一指点物体,同时有顺序地逐个说出数词,使说出的每一个数词与手点的每一个物体一一对应,并最后说出总数。活动目标:
在游戏情境中说出数词,尝试10以内的有序唱数。
有兴趣进行阅读,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类型:集体
活动准备:阅读绘本《1是蜗牛10是螃蟹》、一只蜗牛、草地、手杖一根。
活动过程:
引出绘本
引起兴趣:你们喜欢看书吗?
我们一起数到5,看看是什么书。
一起看绘本,有兴趣点数不同数量的脚
翻看画面,说说画面上有什么。
这是哪里?你看到了什么?还发现了什么?
蜗牛用身体的什么地方爬行?这就像是蜗牛的脚,它有几只脚呢?
数一数画面上的脚。
谁来数一数?现在是几只脚?
蜗牛还会往前爬吗?我们一起问问它:蜗牛蜗牛,你还爬不爬?
和蜗牛做游戏
引起游戏兴趣。
一起数到10,看看来了谁。
游戏:数脚。
蜗牛一只脚,只能往前爬,小朋友两只脚怎么走路?
你可以走几步?边走边唱数。
谁愿意一直走到蜗牛的身边?数数要走几步。
数数草地上一共有几只脚。
第二篇:小班数学教案:我是小士兵
小班数学:我是小士兵
执教: 金卓玲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体验不同方位,能根据要求寻找对应位置。
2、在活动中提高幼儿投掷的兴趣,体验游戏快乐。活动准备:
桌子若干、帐篷两个、可以钻的圆筒两个、海洋球两篮、圆形红色即时贴若干。活动过程:
一、引出兴趣
● 引出话题:你们知道解放军吗?我们来学习解放军的本领,学做小士兵。
二、热身游戏:望远镜
● 带领幼儿做热身游戏,以“望远镜”的形式引导幼儿以自身为中心表现上、下、后、前的方位。
● 以“望远镜”的游戏形式,感知里、外的方位,同时熟悉周围材料。
三、幼儿结合方位贴“小红心”
● 教师出示“红心”(红色即时贴),介绍游戏方法:打敌人时一定要瞄得准,所以练习
时就要瞄准“小红心”,小红心贴在哪,炮弹就要打在哪。● 教师和幼儿一起商量贴红心的位置:------我们把小红心贴在哪?
------除了上面还有其他地方吗?(互动时,可以请幼儿用手指出方位)
● 小结:桌子的上面、下面;帐篷的里面、外面;山洞的里面、外面都可以贴红心。● 教师和幼儿一起贴红心,并说说红心贴的位置。
四、幼儿在投掷运动中感知方位 ● 教师出示海洋球,幼儿开展投掷游戏
● 教师在幼儿游戏时,引导个别幼儿说说炮弹打在什么地方。● 教师引导幼儿将散落在地上的海洋球捡回篮子里。-------引导提问:桌子下面都看过了吗?帐篷里面还有吗?
第三篇: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知1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知1--4有益的学习经验:熟练地点数4以内各数,能不受物体的颜色、大小、形状等影响,在众多物体中辨认出数量为1、2、3、4的物体。准备:
1、贴绒图片:1条腿、2条腿、3条腿、4条腿的板凳各一条,1―4的点卡一套,1―4的点卡头饰30个。
2、每个幼儿1―4的点卡一套,数量分别为1―4的实物卡片一套。
3、地上画30个小圆圈,小圆圈分别画1、2、3、4个圆点,不同点数的圈交错排列,相同点数的圈之间相距约25厘米。活动与指导:
1、在贴绒板上摆出1、2、3、4条腿的板凳卡各一条,问幼儿:这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区别?任意指着一条板凳,要求幼儿迅速点数,并说出板凳腿的数量或举起相应的点卡。指导幼儿比较分析:哪条板凳的腿最多?哪条板凳的腿最少?
2、在贴绒板上摆出1―4的任意一张点卡,让幼儿点数点卡,说出它是几。然后在桌子上摆出相应数量的实物图片。
3、游戏:跳圆圈。4个幼儿分别点数自己头饰上的圆圈,说出自己头饰上的圆点有几个,然后戴上头饰,站在起跑线上,老师说:“开始”时,每个幼儿沿着与自己头饰上的圆点数相同的圆圈一个接着一个双脚跳,谁先跳完,谁就为赢者,全体幼儿跳完后,交换头饰,再玩一次。
第四篇:一年级上数学教案两个5是10
两个5是10
【教学内容】:上海市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新教材一年级第一学期P13、14 【设计意图】:
通过学习《两个5是10》,帮助学生建立5和10的概念,知道5和10的关系。现代教育心理学主张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兴趣、需要、情感、体验。因此以低年级学生喜欢的方式——猜谜语的形式引入课题,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维持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
学生对于数字5和10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自己的双手和双脚的引用,让学生进一步明确“2个5是10”的关系,同时由于引入的例子来源于每个人的自身,因此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易于掌握。
整堂课的设计分为“感知-操作-练习-点评”四个环节,以教材为基础,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背景,以游戏加强概念的掌握,引导学生发现5和10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
1.建立5和10的概念。
2.知道5与10的关系,发展学生的数感。3.学会书写5与10,并注意书写工整。
【教学重点】:掌握2个5是10,知道5与10的关系。【教学难点】:5与10的写法。【教学准备】:指偶若干(每人5个)【教学过程】:
一.感知,揭示课题(谜语引入,激发兴趣)
师: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1-10各数,现在老师让大家猜个谜语:“说它小,它不小,说它大,又不大,要问它是几?伸出你双手。”(“双手”两字在念时读重音)师:谁知道这个数是几呢? 生:这个数是10。
师:真聪明!这个数是10。刚才有很多小朋友,都伸出了自己的小手。(让学生举起自己的双手)
师:伸出你的一只小手,数一数有几根手指? 生:5根。(板书:5)师:看到1只手,想到1个几呢? 生:想到1个5。
师:对!我们每个人有2只手,那么2个5是几?(教师可以伸出自己的双手加以演示)
生:是10。(板书:10)
师: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两个5是10”。(将课题板书完整。板书:两个5是10)师:除了我们的两只手放在一起有10个手指,大家再想一想,我们身上还有什么放在一起是10呢? 生:两只脚放在一起也是10。师:对!伸出1只脚,看见1个5,伸出2只脚,2个5是10。生齐读:两个5是10。
【利用“猜谜语”这一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知识出发,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脚”的引出时,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不要“满堂灌”,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热情更饱满。】
二、实际操作,掌握关系。
1、掌握5和10的关系。
a.师:让我们闭上眼睛想一想,1只手和1只脚,可以用哪个数字表示呢?(5)
一双手和一双脚,可以用哪个数字表示呢?(10)(出示指偶图:书P12)
师:这里共有多少个指偶呢?你是怎么知道的?(讨论,反馈)b.小结:1只手是1个5,2只手是2个5,2个5是10。
2、同伴游戏,加强运用。(用指偶打招呼)
a.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今天带来好多小指偶,我们可以把它套在手上,和大家打招呼(教师演示),你们想不想来试一试? B.教师请2位小朋友上台演示:
生1:左手一个5 生2:右手一个5(左右次序由学生自己决定)合:大家见面点点头,10个朋友一起走。两个5是10。
【根据低年级学生爱玩、爱模仿的特点,设计了“玩指偶”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先以教师示范,再以2人一组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活动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在加强口头练习的同时,增进教学效果。】
三、巩固练习:
1.圈一圈(完成P12题3)a.先请小朋友观察一下,这道题该怎么做?(5个指偶圈一圈)b.独立完成,交流。(圈的方式可以横着圈,也可以竖着圈。)c.可让完成快的同学上台再做演示游戏。2.涂色练习:(完成P13题4,题5)
a.先让学生观察题4左边一组气球来判断题意:2组不同颜色的气球合在一起是10,然后将右边的气球每5个一组涂一种颜色,两组扎在一起。b.完成题5。
c.小组合作开展活动,教师参与合作,并给予适当地指导纠正。d.可将优秀作业当场展示。(教师评价)3.看图说话练习(完成P13 跷跷板图)a.你从图上看到了小朋友们在干什么?
b.示范说:左边有5个小朋友,右边也有5个小朋友,两个5是10。一共有10个小朋友。
c.2人一组在小组内说给大家听。(组内评价)4.书写练习(书写数字5和10)a.教师板书示范
(1)5的书写(注意笔顺,写得圆润些。)
(2)10的书写:引导学生观察10的字形,并说一说10的结构:10是由“1”和“0”两个数字组成的,左边是“1”,右边是“0”。
(3)教师示范,边写边讲解:写10要占两个“日”字格,左边格子里写“1”,右边格子里写“0”;先写“1”再写“0”,两个数字不能离得太远。b.学生在书上格子里独立书写5和10,教师作指导,优秀作业当场展示。
【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自主学习),又要充分发挥小组交流与合作的功能,鼓励学生勇敢地提出问题。在新课程的教学中,要更好的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当小组内有不同的意见产生时,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例如,在“圈一圈”练习中既可以横着圈,也可以竖着圈,要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不要局限于一种模式。以便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教育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敢于多问几个“为什么?”,敢于展开合情合理的联想,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要让学生明白:想要比不想好,想得不对没关系,这是学习过程中的正常现象。随着错误想法的修正,新的认识由此产生,新的知识也就获得了。】 四.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你能说说吗?
2、套上指偶,游戏小结:左手一个5,右手一个5。大家见面点点头,10个朋友一起走。两个5是10。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今天学到的知识,加强对“2个5是10”知识的掌握,知道5与10的关系。】
第五篇:中班数学教案是是
中班数学教案《漫游魔法王国》
执教者:陈华玲
设计意图:
中班的幼儿已有了粗浅的几何概念,这一阶段的幼儿能正确地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但他们不是从这些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照。因此,我设计了《漫游魔术王国》的活动,让孩子在游戏探索中对图形产生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动手等,感知不同图形的不同特征。活动目标:
1、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三种几何图形。
2、通过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运用多种感观来调动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3、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活动方法:以游戏法为主,结合操作法和讲解演示法。活动重点、难点:圆形和方形的认识和区分。活动准备:
1、三种几何图形若干。
2、几何图形拼组成的图画。
3、魔术箱、魔法棒。
4、小鸭、小狗、小蜜蜂的教具。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教师带幼儿做手指游戏,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魔术王国去,那里啊,会变出好多好多有趣的东西,好了,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看哪个小朋友表现得最好。” 教师示范:“捏拢,放开;捏拢,放开;把小手背起来。”
(二)、中间部分: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认识三种几何图形。
1、游戏:摸一摸“魔术箱”
师:“小朋友们,魔术王国到了,魔术王国里有一只奇妙的箱子,你们看,就是这只魔术箱?(出示魔术箱)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藏的是什么秘密吗?好了,我们来看看这只魔术箱会给小朋友们变出什么有趣的东西。
(1)、教师念儿歌:“魔术箱子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看看是什么?”摸出一本正方形的书,问:“这是什么?(书)它们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为什么说书是正方形的?问: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是正方形的?(启发幼儿说出)
(2)、再念儿歌:“魔术箱子东西多,请某某小朋友来摸一摸。”当幼儿摸到后,要求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物品?游戏反复进行。
(3)教师总结:魔术箱里的东西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三角形的、有的是正方形的。(边说边指相应的物品)
(4)你怎么知道它是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
(5)老师总结:圆
形:圆溜溜,没有角,滚来滚去真能跑;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像座小山立得牢;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方方正正本领好。
2、游戏:小动物找家
师:“魔法棒的本领可真大,它还会变出小动物呢!变!变!变!(“变”出三种小动物)小朋友们,你们看都是谁啊?”
师:“咦!这三个小动物好像再哭,我们来问问他们怎么了。” “小狗、小鸭子、小蜜蜂,你们怎么啦?”(教师模拟小动物的声音)“我们找不到家,见不到妈妈了!”“小朋友们,我们来帮小动物找家吧!你们愿不愿意啊?”
师:“你们看,这些都是小动物的房子,现在我们来帮小动物找找家。”(把三种几何图形的卡片发给幼儿)
师:“小动物说它们的房子都是有形状的,小鸭子说,它们的房子是正方形的,小朋友们看到正方形的‘房子’了吗?”让幼儿把正方形的卡片举起来。
师:“小朋友们做得真好,都帮小鸭子找到家了。小狗说,它们的房子是三角形的,小朋友们看到三角形的‘房子’了吗?”让幼儿把三角形的卡片举起来。
师:“小狗也找到家了,小蜜蜂说,它们的房子是圆形的,小朋友们看看圆形的‘房子’在哪里?”让幼儿把三角形的卡片举起来。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也帮小蜜蜂找到家了”。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都帮小动物们找到家了,小狗、小鸭子、小蜜蜂可高兴了,唱着歌快快乐乐地回家去了。”(把三种小动物分别“送到”相应的“房子”里)
(三)、拼图活动:巩固对三种几何图形的认识。
1、游戏:谁的本领大
(1)、教师用魔法棒“变”出有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组成的图片,请幼儿找出其中的图形宝宝。师:“小朋友们,魔术王国里还有好多有趣的东西,你们看,这是魔法棒,(出示魔法棒)它也会变出好多的东西。变!变!变!咦!魔法棒变出什么了?(边说边出示其中的一幅图画)原来是一幅漂亮的图画。现在,小朋友们来找一找,这幅图由哪些图形组成,比比哪个小朋友的本领大。(2)、教师用魔法棒依次“变”出另外的几幅图画,请幼儿分别找出各种图形。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在魔术王国认识了好多的图形宝宝,小朋友们说说它们是谁啊?”(依次出示三种几何图形的卡片,让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
2、给每位幼儿一组图形宝宝的操作材料,也拼一拼。
(四)、结束活动:将拼好的作品展示给爸爸妈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