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转变教育观念之英语教师角色的转变
谈转变教育观念之英语教师角色的转变
摘 要:教师是学生的引领者和学习的促进者,这是信息化和学习化社会对教师角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教师最富有当代性与未来性的角色特征,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飞跃与突变。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有利的教师角色应该是由权威者转化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由单干者转为学生学习习近平等的合作者;组织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由知识传播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教育资源拥有者转变为开发者;
关键字:教学活动参与者; 引导开发;平等合作
在注重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观念及角色的转变是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关键。是导演?还是演员?是教师观念和角色转变的试金石。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演员只讲自己演出是否成功,不管观众接受的如何,更谈不上培养创新人才了。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的观念必须改变,教师的角色必须改变,要由演员变为导演,让学生去做演员。在教师的导演下,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和能力演好自己的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新一代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作为一名新入职的小学英语教师,我有幸参与这次教育改革大讨论活动,并深知此次活动的实践指导重大意义。经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和探讨之后我受益匪浅,尤其在转变教师角色方面更是感受颇深,现浅谈一下英语教师角色转变:
一、英语教师由权威者转化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转变权威的角色意识和观念,以平等的身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学生学习中的普通的一员,真正融入学生学习的情境中。作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英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倾听学生学习要求,参与学生的活动过程,分享学生的学习,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促进彼此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英语教师是他们学习中的一个成员。相互产生信任感,愿意彼此间无拘无束的交流和讨论,相互争论、各抒己见,形成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种学习氛围中,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双向交流、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宽容,同时也感受到激励、鞭策、感化与召唤。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二、英语教师由单干者转为学生学习习近平等的合作者
过去我们总是习惯于单兵作战。在课堂上,英语教师独占课堂,一讲到底,教师扮演着“独角戏”的角色。本应畅通无阻的双车道却人为地堵塞了,造成了“偏瘫”。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也仅仅扮演着装卸工的角色。而教学从本质上说是师生“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教学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彼此分享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情感、观念和理念、实现教学相长的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合作、民主、开放的学习情境,英语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教学活动,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将自己定位于学生的学习伙伴。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摆正位置,俯下身子,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走向“平等中的首席”,以平和的心态平等的参与学生的研究,在与学生的共同合作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在我的课上,我第一次接触学生时就会告诉他们我的英文名字是Sunny,而且要求他们不要用老师来称呼我,就叫Sunny,这就是在第一次接触中建立起平等的地位,为以后的关系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三、英语教师由主宰者转化为学生学习合格的组织者
在传统教学中,英语教师包办一切,规定教学计划,包揽了教学目的、内容、方法的制定及评价。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如何评定都在其主导下计划与实施。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的主体难于发挥。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英语教师应由传统教学的主宰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教学任务,激发学习探索的兴趣,提供学习的信息,指导学习方法,评价学习过程,这都需要教师有序地组织。课程的实施应该把关注的焦点始终放在学生身上,要能敏锐地洞悉学生的学习动态:学生在干什么、想干什么、掌握了什么、需要什么……机动灵活地安排、调整好每一个教学环节,而不是照本宣科,被教案牵着鼻子走。这些都需要教师做好学生的组织协调工作;创设轻松和谐的活动环境,沟通学生之间的感情,引导学生在合作中形成集体意识,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分享学生学习成功带来的愉悦,这一切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这样学生在掌握一定信息量的基础上再来理解课文,才能水到渠成。
四、英语教师要由知识传播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
教师是学生的引领者和学习的促进者,这是信息化和学习化社会对教师角色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教师最富有当代性与未来性的角色特征,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转变过程中的一个飞跃与突变。现代的英语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智能和拓展视野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转变自己的职能,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之以法,导之以行。把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过程变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在英语教学中学习的主体、认知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领者,首先表现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充分发挥爱心,了解与辅导学生,引导其积极、全面地发展;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要经常仔细地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别;要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和创造性。教师的角色不该是“讲师”而是“导师”,是启发激励学生自主发展、主动发展的导师,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造的导师。
五、英语教师由教育资源拥有者转化为开发者
过去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种观念也得转变,这种转变要求教师不要局限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要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选择和开发英语教学资源,设计和展开多种英语教学活动,加强英语语言学习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只熟悉英语大纲和英语教材,这些教学内容基本上是现成的,根本不需要英语教师去开辟新的教学资源。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除了合理有效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报刊杂志、广播影视节目、影像资料等多媒体等各种形式的资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为英语教学服务。教师作为课程开发的主体,教师不仅仅“用教材教”,其自身也是课程的一部分。只要我们转变观念,注重积累,合理取舍,为我所用,英语教学资源一定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
结束语
总之,在英语互动课堂上,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而是组织、合作、组织、引导、开发于一身的“导演”。因此英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教育观,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主体观,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和教学技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活动,消除学生对互动课堂模式的怀疑,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互动活动中相互沟通和激励,把语言知识与语言技能有机结合起来,把个人体验和语言学习结合起来,把语言学习和全人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具备英语能力和创造力的综合性人才。尤其对于我这名刚入职的新教师来说,以后的路还很长,需要更多的历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继承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同时更好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4-05-05
第二篇: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谈谈我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的几点认识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健康、有序、全面地推进,新课程改革正一步步地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众所周知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教师又是教学的主要执行者,所以改革的成败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如果教师不更新教育观念,不转变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课程改革就将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在此,我想就“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谈谈自己的一孔之见,不当之处,愿与同仁们共同商榷。
一、更新教育观念
江泽民主席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地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那些妨碍学生创新精神能力的教育观念。”因此我们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在教学中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并树立以下教育新观念:
(一)树立“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的基本观
21世纪首先是人的世纪,是努力使人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和健康发展的世纪。“人人都有成长的权利,人人都有成才的可能。1
我们应该为每一个孩子编织成才的梦想,开辟成才的道路。”应成为教师教育的基本准则。教育的一切改革,最终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为指导思想。“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的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应成为每个教育工作者确立的基本信念。要把这种为学生终生发展的高度负责精神贯穿于课改的始终。教育不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捧出一个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优秀率、及格率,而是追求每个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教育不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数据,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人生的体验。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是国家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要求。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使每一个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四有”新人。
(二)树立“学生自主发展、倡导体验参与”的活动观 学生自主发展的潜能是巨大的。“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是一流教育的真谛。个性是创造的前提,千人一面的教育难以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我们以往的教育不太关注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明显不足。俗话说得好:“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学得会。”学生只有通过不断“学”的实践,才能学会学习。把老师的感受告诉学生,不如让学生获取自己的体验。给学生提供更多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是学生自身成长的内在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书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只有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变得鲜活起来;只有经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才能变得丰满、深刻。
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创造只有在学生自主的活动中才能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应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适合教育的学生。教师不能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剥夺学生的自主思维空间与自我体验的权力,应让学生自主发展。多给学生一些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多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多给学生一些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多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多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
(三)树立“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价值观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因此我们教师应改变课程评价中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静止观,树立起“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观。在评价过程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使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内容应从过分关注学业成就逐步转向对综合素质的考
查。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只有评价内容的综合化,才能适应社会的关注。关注结果的终结性评价,是面向“对去”的评价;关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则是面向“未来”,重在发展的评价。因此在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同时,评价重心也逐渐转向更多地关注学生求知过程、探究过程、努力过程和各个时期进步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只有关注过程,评价才能深入学生发展的进程,才能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进行有效的指导,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才能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现和价值观的形成,实现全面发展。
二、转变教师角色
落实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的平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就必然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不应再是过去单一的“知识传播者”,而应扮演好更多的角色。
(一)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的角色特征。它不仅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而且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只是传播现成教科书上的知识,而是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沿
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并且不断地在他们成长的道路上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另一方面课改也要求教师从过去“思品训导者”“德育说教者”的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心理的疏导、健康人格的示范者,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二)教师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启发者和参与者
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积极主动的知识构建过程,但有时也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沉默凝滞的局面。如:不知道如何开始而出现冷场,忘记活动的下一个步骤,一时忘记某一语言表达或想不出某种表达时,教师就应及时给予鼓励、适时给予提示和启发,督促参与活动。再如当学生不知如何回答时,可提供关键词,当学生回答过于简短时,启发其进一步扩展和解释自己的答案。总之教师作为启发者应在学生确实需要帮助时才施以援手,而不是一启发就滔滔不绝,喧宾夺主。
当学习活动开始时以后,教师除了环视、监控、给予帮助之外还应该尽量参与学生活动,作为一名活动的参与者与学生共同完成任务。教师的参与不仅能活跃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使教师能够走进学生的世界,共同分享各自的生活经验与认识,从而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营造出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学生也将成为主动的学习者。
(三)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堂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被排斥于
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是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课程游离于教学之外,教师成了教育部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成为各种教学参考资料的简单照搬者。有些教师甚至到了离开教科书,就不知道教什么,离开了教参,就不知道怎么上课;离开了练习册和习题集,就不知道如何出试题的地步。教师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已迫在眉睫。为此,教师要形成强烈的课程意识与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论的观念和消极被动执行的做法;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各个层次的课程知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师要提高和增强课程建设能力,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学校、在课堂实践中不断增值、不断丰富、不断完善;教师要锻炼并形成课程开发的能力,新课程已越来越需要具有开发本土化、校本化课程能力的教师;教师要培养课程评价的能力,学会对各种教材进行评鉴,对课程实施状况进行分析,从而真正成为课程建设者和开发者。
总之,新课程改革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它需要我们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师角色,以新课程改革为重要契机,在理论上提升,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并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投入到实践新课程的浪潮之中。
第三篇:更新教育观念 转变教师角色
更新教育观念 转变教师角色
摘要:新课程标准是一种理想的教学模块,这就要求新世纪的体育教师如何把握教材,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
关键词:课程标准;教学模块;素质教育;良师益友
前言:中学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改革决定着整个教育改革的成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体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课堂面目焕然一新。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矫枉过正的做法。过去体育的精华部分对当今体育课程实践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蕴含着先进教学理念的体育新课程并不是与过去体育教学的决裂,更不是过去体育教学的对立面,更多的是对过去的继承与发展,扬弃与创新。
1.纠正编激的改革观点,树立先进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观念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使人们对一直以来所从事的习以为常的体育教学工作进行审视与反思,一些过去视为宝贵经验的做法受到质疑,甚至批判。有的资料将体育基础教育课程划分为“新课程”与“旧课程”强调新课程对旧课程的绝对否定。事实上,体育课程的出现是建立在对以往体育课程的分标总结的基础上而加以改进,使之更趋完善的。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体育课程分为势不两立的“新课程”与“旧课程”。这就要求体育教师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观念,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健康型人才。
1.1以重技能训练,转向“健康第一”
传统的教育观念,及以学生对知识和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学生是否正确。完整地接受了知识和技能;教师是否准确,系统地讲授为质量标准。而新课程是从学生健康状况是否有改善,学生以体育的意识和兴趣是否增强,体育行为是否进步为质量标准。
在传统观念下的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扮演的是教练员,是把学生培养成运动员式的一种教学模式。而新课程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满足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送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体育教师不仅仅是传授体育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把握体育课程的价值,使学生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我保健意识,科学的健身方法,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1.2从关注运动能力转向全面发展
人体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人体内部的各个系统都有着自己不同的功能,担负着不同的任务。若一味地根据学生的运动爱好来安排教学内容,则会造成学生身体机能不均衡发展。《国家课程建设纲要》明确规定:①课程的建设与实施要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要②课程的建设与实施要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③课程的建设与实施要遵循学科的知识体育。所以教师不应只方面对面训练学生的某一项技能,而应将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与全面发展学生的各项素质有机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健康奠定基础。
2.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将来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这是摆在教师面前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重要问题。没有和谐的师生关系就不能建立和形成现代化的教育体系和制度。
2.1做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者和朋友
两千多年来,在封建传统的思想影响下,“师道尊严”在人们脑海里根深蒂固,在这种观念下教师的尊严不可侵犯。课堂上不论学生是否喜欢这项运动,只要教师决定了就不能改变,甚至是在教师的训斥声中应付了一堂无价值的体育课。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创造力等等也随之泯严了。新课程对未来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确定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求索者,教师是中介者;学生是劳动者,教师是服务者;学生是设计者,教师是生产者。要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
2.2做好学生遵章守纪的规范人
体育教学的特点决定体育教师不仅是师者,更重要的是组织者、管理者,没有管理,体育教学难以出效益。体育教学“管理者”角色,不仅仅局限在体育课的教学管理,而应为学校管理者的一部分。当前,体育教师对自身作为管理者,却忽视管理的问题依然存在。表现为:一是重教轻管;二是只管不理。要解决这个问题,第一,要不断提高体育教师作为学校“管理得”的角色认识。第二,要不断地提高管理能力。第三,要把管理与规章结合起来。
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需要具有新的理念和新的观念的教师来实施。为了使国家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作为我们新世纪体育教师要勇敢地迎接挑战,与时俱进,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多层次,健康的适应祖国建设和发展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史宏,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的角色,中国学校体育1997.1
[2] 邱启国浅谈新标体育教学所应继承的优良传统,中国学校体育2006.1
第四篇:谈教师角色的转变
作为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要适应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地位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主体地位,转变为教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与参与者。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的主角是教师,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为老师独尊的架势,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而课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题,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快乐的学习到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把学生领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收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资料,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和老师发上共鸣,对于教学课堂而言,不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现在的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鱼,最重要的是授之渔。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第五篇:教师角色转变
教师角色转变
知识的转变。教师要打破学科知识界限,既要掌握专业知识,又要掌握综合知识,做到驾驭知识,融会贯通。
教学观的转变。教师要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教学观,尊重学生创造性,强调学生自主性,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活泼的状态,关注学生的需求,关注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尊严。关注学生的智商和情商。
教学行为转变:
传授向发展转变,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统一教育向差异教育转变,封闭向开发转变,模式化向个性化转变,师生关系向朋友关系转变,教学手段向课件转变,评价方式由单一向多元化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