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19-05-14 14:04: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第一篇:浅谈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要从培养创新精神人手,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把握好创新教育的重要阶段——小学教育,采用多种形式的创新活动,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同发展。

走向21世纪的教育正在出现一系列新的变革趋势,近年来,各国纷纷以创新教育作为教育的基本目标和根本目的,创新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的焦点和核心。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如果不能创新,不去创新,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知识经济逐步到来的今天,大力加强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将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从培养创新精神人手,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同发展。

青少年作为跨世纪的一代,肩负的历史重任更加艰巨。世界现代科技革命浪潮汹涌卷来,时代给中国人民以挑战,历史给中国人民以机遇。作为培养未来建设者的教师如何面对历史的挑战?如何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发明创造活动?这是每一位教师应该思考的主要问题。

一、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正在飞速地改变着面貌。毫无疑问,21世纪将是一个更高速度发展和变化的新世纪,这对于我国未来人才科学素养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高,面对世界范围内的现代科技革命,教育更应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我们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发明创造活动,其目的不是制作出几件科技作品,而在于培养他们的科学素质。科学素质是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度和综合化发展对未来建设者的要求、是现代化社会对现代人的基本要求。它是从小养成的,不断发展的。在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注意加强科学教育的内容,如在教室内设置科学家画像、科学家名言,随时使学生感受科学精神;校园、室内的科技展角,随时展出教师、学生搜集的反映科学动态的各种资料,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发展;设种植、养殖角,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和善于观察事物的习惯。

少年一代是推动21世纪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科学素质的高低,必将影响我国未来的竞争实力。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在科技教育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首要目标,通过各种教育形式,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重新组合”知识的综合能力和“首创前所未有”事物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要以兴趣为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而“兴趣——志趣——志向——理想”是许多有作为的科技人员成长的轨迹。

二、创新教育的重要阶段——小学教育

小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重要阶段,从少年儿童长成青少年,学生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学习的知识也越来越深,人的生理和心理都逐渐由量变引起了质变。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小学阶段是人才成长和发展的基础阶段,同时,对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我们的学校必须做到两点,一是要正确认识并正视对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培养,二是必须改变历来偏重于传授知识的培养目标,把重心转到培养学生求知欲、独立性和创造性思维及实际操作能力上来。

实施创新教育需要把握以下几点:(1)创新教育是对素质教育的深化

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技能,也就是培养创新能力。因此,创新教育必须坚持素质教育的三个要义:要面向全体学生。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实现各自应有的发展;要面向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在各种素质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形成自己有创造性的特长;要以学生为主体,使每个学生在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中学会创新,养成思索和创造的好习惯。

(2)创新教育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和主渠道

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去完成,学生的在校时间80%在课堂里。所以,创新教育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和主渠道。离开课堂教学,以为只要搞点课外活动,在每周五下午热闹一下,就能培养创造能力,就算有了素质教育的想法,轻则是舍本逐末,重则是自欺欺人。同时应该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必须以现代教学论为指导,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最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3)创新教育需要重视“双基”教学

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合乎逻辑的前进和发展。知识不等于能力,但没有知识就不会有能力。有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才能学习和掌握更深的知识和更加综合、更加灵活的能力。所以,应当重视“双基”教学,这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提条件。

(4)创新教育要重视参与社会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人类一切知识都是由不同时代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并发展起来的。脱离活生生的生产实践、生活实践以及科学实验,不可能冒出思想的火花和创造的灵感。

(5)为学生创造学习型的环境、创新的氛围

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发明创造活动不只是学校和老师的任务,也要靠社会和家长的大力支持,共同合作,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好的学习型环境。

学校是培养教育青少年的主要场所,周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也无时无刻不在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人人学习、处处学习、时时学习、主动学习将是学习型社会的重要特征,倡导一个学习型社会是迎接知识型社会、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全面开发人才资源,全面投资人力资本,全面提升人的学习能力,并为之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真正的“学习之邦”应该是:在一个比较完善的现代教育体系中,人人想学习,人人爱学习,人人有能力学习,人人需要学什么,随时随地都可以学到,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每一人都必须不断地学习。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应该倡导和形成与创建世界最大学习型社会相一致的教育理念。建设“学习之邦”,倡导“教育关怀”、坚持“以人为本”,提升“教育品质”,是时代的需要,也应是时代的精神;

三、采用多种形式,丰富活动内容

1.传统科技活动的创新。长期以来,学生的科技活动在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上早已形成了传统,如航空、航海模型等。今天,我们在开展这些活动时,要不断引进新的内容,如:现代航空、航海知识、现代车辆设计特点,以及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的介绍等。

2.开展具有时代特色的活动。如电脑培训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

3.加强基础科学的学习。全球化使国际竞争加剧,同时直接使我们进入了国际学习的领域;信息化向我们提出软硬两方面建设的挑战,同时也使我们外接世界、内联僻壤成为可能,学习基础科学知识是开展创新活动的基础,教师应引导学生发现并运用这些知识点。

4.采取丰富多样的形式。如个人的科技活动、团体的科技活动;发明、创造、写小论文;观察、实验、搞对比;参观、展览搞竞赛;开展“科技月”、“科技周”活动等等。

同时,实施创新教育活动必须遵循科学的原则,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教材内容等实际情况。因此,教育活动的开展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参与原则。提倡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做工作的主人,做生活的主人,做集体的主人,以主人的姿态投入到教育过程之中,在活动中做到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

(2)、个性化原则。没有个性化、就不会有创新。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坚持个性化是促进创新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3)、探索实践原则。即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交给学生一些富有探索性的实践任务,如小实验、小设计等,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

(4)、激励性原则。教师要培育学生对自己创新能力的自信和获得创新成就的勇气,使学生的心理经常处于一种追求创新的状态。(5)、协同创新原则。把教的创新和学的创新、学科创新和活动创新、校内创新和校外创新、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等有机地统一起来。

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也就肩负着培养和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任。因此,从小就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刻不容缓、迫在眉睫的神圣使命。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不是一般性的要求,更不是可有可无的事情,而应成为自己教育活动的一项基本指向,自己应尽的一项神圣职责,并把它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作为衡量教育成功与否的最高标准。

第二篇: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莱州市双语学校宋平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把握好创新教育的重要阶段——小学教育,实施创新教育,大力开展创新活动,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势在必行,这势必要求我们加大教师培养力度,从培养创新精神入手,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采用多种形式的创新活动,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同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科技创新;培养

现代教育正处于不断变革的发展阶段,创新教育已经成为各国教育理论研究以及教育实践的焦点。哈贝马斯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同志更是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科技创新无疑就成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而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要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必须注重小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青少年作为祖国希望以及未来国家的主人,肩负的历史重任更加艰巨。世界现代科技革命浪潮汹涌卷来,时代给中国人民以挑战,历史给中国人民以机遇。作为培养未来建设者的教师如何面对历史的挑战?如何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发明创造活动?这是每一位教师应该思考的主要问题。

一、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

1.创设融洽的情感氛围

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得好:“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研究表明:一个充满乐趣的环境可以导致很高的创造力。教育者的任务应该是营造心理自由、充

满乐趣的创造性环境,使学生进入一种放松、开放的状态,能集中精力学习、创新。我们应该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对学生不嘲笑挖苦,不随意否定,让他们在平等的气氛中交流思想、探索未知、创造思考。面对学生天马行空的想法,教师不能凭经验常识轻易的否定,甚至于批评,而应在条件允许下鼓励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有益的探究行为,以满足他们强烈的尝试愿望,并针对尝试过程与结果,对他们进行指导,以提高其探究行为的教育价值。

2、创设宽松的时空环境

现在的学校虽然不断改革教育教学形式、内容,但是仍然避免不了对学生以及教师强加的条条框框,在框子里面搞创新,脱离教育实践,难以培养学生打破常规、常识的探索意识,久而久之也就丧失了探究意识,掉入存在即合理的思想禁锢中。因此创设宽松的时空环境,避免过多的禁止性规定,学校和教师要充分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重视他们的课外活动,为他们提供各种探究活动的材料、工具、场地等。因而我们教师应该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理解学生的这种想法,支持学生的这种活动,积极组织开展校内外活动。

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正在飞速地改变着面貌。毫无疑问,21世纪将是一个更高速度发展和变化的新世纪,这对于我国未来人才科学素养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高,面对世界范围内的现代科技革命,教育更应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

我们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发明创造活动,其目的不是制作出几件科技作品,而在于培养他们的科学素质。在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注意加强科学教育的内容,如在教室内设置科学家画像、科学家名言,随时使学生感受科

学精神;校园、室内的科技展角,随时展出教师、学生搜集的反映科学动态的各种资料,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发展。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在科技教育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为首要目标,通过各种教育形式,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重新组合”知识的综合能力和“首创前所未有”事物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要以兴趣为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而“兴趣——志趣——志向——理想”是许多有作为的科技人员成长的轨迹。

三、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是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保障。

1、传统科技活动的创新。长期以来,学生的科技活动在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上早已形成了传统,如航空、汽车模型等。我们在开展这些活动时,不能再局限于已有的方案策划,要不断引进新的内容、组织形式。

2、科技创新活动周活动:学校组织实施以《科学》为研究对象的科技周,有助于学生用实践来检验理论。

3、开展科技社团活动:让部分头脑灵活、想法奇特的同学有实践的可能性,学生的交流、合作,更能促进学生创新思想的升华,继而科技创新成为学生的本能反应,至少创新意识不断活跃。

总之,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强盛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人才成长的基因,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从小抓起,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也就肩负着培养和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任。因此,从小就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项刻不容缓、迫在眉睫的神圣使命。

第三篇: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当今世界,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在呼唤创新性人才,各种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人将在社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呢?首先要让孩子相信“我能做得更好”。有了这种信念,就会使孩子的大脑活跃起来,如果只想“不可能”“我不会”“我不懂”,那么就不可能创造了。

其次,让孩子多留心观察生活,多问敢想。创新并不神秘,把别人不敢做的、不敢想的,做出来、想出来就是创新。也许生活中的一点小事可能就会将孩子引上成功之路。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好奇多问的孩子,最有希望成为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再次,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就要培养孩子的兴趣。比如孩子用七巧板拼图,今天拼了一个小兔,明天拼了一个小狗,后天还想拼一个小鹿,孩子的创新能力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

最后就是允许孩子犯错。世界上不知道有多少发明是在意外中诞生的。如果希望把孩子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就不要害怕孩子闯祸犯错。可口可乐知道是谁发明的吗?就是一个闯了祸的年轻人。还有爱迪生,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此,让孩子积极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努力改变现实,就会出现奇迹。

第四篇: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已成为素质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行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那么,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教师要改变陈旧的教育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观

以往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大多是重知识积累,轻能力培养。过分强调知识,过分推崇知识,不正视接受知识主体的人。这样极大的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激情。因此改革陈旧的课堂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势在必行。根据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真正实现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转变观念:

1、学生学习的性质应由接受性、继承性转变为探索性、创造性。不是机械接受老师所教的知识,而是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努力创造。

2、知识不再是教育追求的目的,而是实现创新的手段。创新教育中知识由目的因素变为过程因素或手段因素,学生应运用所学知识,不断开拓创新。

3、教学内容上,要从单纯的语言知识传授转向既学语言又学文化科技知识,培养人文精神。

4、教学方法上,既研究教法,又研究学法。我们应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素质为出发点,最终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当代教师的教育理念应当以学生的和谐发展为本,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把学生的发展情况作为衡量教学成败的重要标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教育过程成为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教师的主要角色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生汲取知识的引路人,和学生互相交换意见、一起思考、交流和切磋,成为学生最知心的良师诤友。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强烈好奇心,是学生肯深入思索事物奥秘的动力,是培养追根究底精神的催化剂。学生只有在强烈好奇心的催动下,才能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自主地参与学习,激发创新兴趣。小学生常会提出稀奇古怪的问题,甚至一些荒诞的想法。我们都要从正面加以引导,创设一种促进学生好奇心的氛围,鼓励他们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他们不经意的创意有意识地加以强化。久而久之,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逐渐与创造性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创新意识,发展创新能力。教育教学实验表明:任何创新都源于问题。因此,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勤于思考,求新求异,不墨守成规。让问题进课堂,进头脑,强化问题意识,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因此,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环境,善于创设情景,设置悬念,精心设问。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发展,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都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科学的渗透完成。一定要杜绝

教师包办代替,让学生必须按教师“画的线”去走的现象,真正落实学生的认知主体地位。学生改变对教师的依赖性,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问题和悬念的激发下去主动探究,主动学习,在解决问题的喜悦中去提出新的问题,新的疑问。使其在不断的探索性学习中逐步培养创新意识。

三、激励质疑,培养创新精神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思维从疑问开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有疑到无疑再产生新疑是不断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方法。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发问,鼓励学生质疑,在同中求异,遇问题多从几个角度思考,不被表象所束缚,让学生通过质疑、讨论、释疑,寻找知识的关键,加深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能力,强化创新意识,从而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

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发问,首先要教学民主,废除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自然、民主、平等和具有科学气息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才能敢想、敢问、大胆质疑猜想,畅所欲言。在教学中,教师不能用参考书上的现成答案来束缚学生的思维,对于一个知识问题,要鼓励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不要人云亦云,要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要敢于怀疑教师,敢于怀疑课本。这就要求教师要谦虚,对于学生的发问和大胆质疑,要加以肯定,及时表扬,让学生经常有享受成功的心理体验。教师一句鼓励性的语言或是一个肯定的目光,能给学生一种强悍的动力,激发起积极性。

其次,教师要提倡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异想天开”和“纵横驰骋”,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即使有时是不恰当的甚至是荒唐的或错误的,也不能批评和任意抹煞。要善于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加以肯定,在肯定其思考问题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认识上不合理的原因,再由本人换一个角度去思考,让学生自司自明。这样既保护了学生创新、质疑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品质。

再次,在鼓励学生发问、质疑和创新的过程中要注意教育的平等性,人人都有创造的潜能,差生的创造潜能同样深厚,关键是你怎样去开采、挖掘。教师不能只关注优等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精神的培养,而忽视对中、差学生的培养,要善于发现其优点、特长及创新的潜能。鼓励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多表扬,不讽刺挖苦,做他们的良师益友,使其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品质和创新精神。

四、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强调实践性是新课程的又一个重要特征,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础,离开了实践,就无法发现问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在学生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同时得到锻炼和提高的,丰富的体验和经验是创新的基础。因此,说到底,创造力是一种获得性或实践性的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呢?

首先,课堂教学要开放,促进空间和时间上的灵活性,为学生活动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口、动脑中学会创新。

其次,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进行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参观、调查、活中不被人注意的小事加以联想而形成的。由此可见,小学生应该多让小学生想一想、试一试、做一做、看一看,时时做有心人,随时在联想。我园就经常开展下列实验、创造发明等活动,激发学生对社会、对科学创新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应做个教育实践的有心人,经常思考新问题,探索新路子,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新一代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总之,在教学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利用各种机会创设情境,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扩大了学生的创新视野,对于发掘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谈及小学生创新,有些人可能会不以为然,认为小学生年幼无知,尚不懂事,只有玩和淘气的份,谈什么创新,这岂不是夸大事态。然而,如果你做个有心人,经常留意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游戏活动中的言谈举止,你定会发现:在他们身上确实蕴藏着丰富的想象力,闪现着创新的火花。不妨举这样两个例子,如:小学生在玩医院游戏时,会临时用一扇门做玩具,小医生举着衬板站在门里,病人站在门外,并用身体贴着门,这就是表示在拍片;再如:餐厅里的小顾客需要调味品时,服务员会用圆柱形的小积木凑着顾客的碗认会显得稚拙、简单,但只要是小学生充满兴趣、积极探索就应该多赞许、多包容,不要用成人的思维标准和生的各种提问,甚至是荒唐的提问,因为提问本身就说明小学生在思考和钻研,教师要正确引导;通过提供富有幻想色彩的图书、半制品的游戏材料和开展一物多玩等活动,有意识地训练小学生的想象;让小学生多参 加社会实 践活动,增长知识,拓宽视野,因为知识是一切能力的基础。

讲究创新方法是决定创新成败的关键,是实现创 新能力提高的有效途径。

一旦有了创新的意识和灵感,必须通过一定的方法才能实现。教给小学生多种创新方法,让他们建立有主见的、独立的、敢于创新的方法对小学生今后的学习或者工作都是有帮助的。小学生最常用的有三种,第一:一物多玩法。在体育游戏中我们经常会组织类似的活动,如:教师会鼓励小学生用一只皮球玩出多种花样,拍、滚、抛接、夹球跑„„一个人玩或两两合作玩等,这种一物多玩法不仅能提高小学生活动的兴趣,锻炼身体,更能激发创新的欲望。第二:组合法。不同组合也是创新。在日常生活中大家比较熟悉的是搭积木,同样是一套积木,不同的组合会变换出多种不同的造型,小学生在活动中能真正体验到创造出新“产品”的乐趣。由此可见,小学生可以通过搭积木、排列易拉罐等游戏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三:联想法。根据平时生活或学习中碰到的偶发事件,触发创新灵感,展开想象翅膀,通过联想而有新的突破。象牛顿推理出的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等都是从平时生

活动如:添画联想。教师可以画半个圆,让小学生添上喜欢的点、线等,并说出象什么;观物联想。教师带领小学生拾落叶,并有意引导小学生用落叶拼图案,赋予落叶一定的形象„„通过这些活动来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智慧。

四、提高创新能力

讲究创新方法是为提高创新能力奠基的,为了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并不一定要去创设“创造角”,设计所谓的创造性活动,因为一旦使得创造依附于某种特定的对象,教育者就会有意无意地将创造物化为创造结果。因此,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应交织在日常生活中,融入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小学生身边发生的每个能激起他们思考、想象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情、境,让小学生内在的创新冲动释放出来。

1、拓宽小学生的视野,增长小学生的知识。丰富的知识可以引发小学生创新的火花,知识是具备创新能力的基础。只有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能触类旁通。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不要一味追求知识的难度、深度,而要从拓宽层面入手,从培养兴趣入手。

2、培养小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要打破教师向小学生提出问题的习惯,尽可能培养 小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的能力。要让小学生提出问题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教师可以通过设立问题箱、评选最佳小问号等形式,形成一种能公开提问、感受提问很了不起的氛围,教师要耐心倾听、及时挖掘,鼓励和激发小学生探索的欲望,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3、帮助小学生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师不要急于回答小学生的提问,可以设法引导小学生多思考,并通过实践尝试着去解决问题。在科学活动中我们经常会这样去做。如:为了让小学生了解筛子的用途,我们会提供筷子、镊子、调羹等多种工具让小学生去尝试,在操作中小学生发现了筛子分物的快捷、方便。通过这种形式让每个小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其有创意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每个小学生生来具有巨大的创新潜质,如何才能最好地挖掘这种潜质是当今教育关注的问题,良好的环境,丰富的生活能充分调动小学生的激情,启动联想,发展想象,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独特的效果,这是实现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第五篇:培养小学生作文创新能力新策略

培养小学生作文创新能力新策略

澄海区莲下中心小学

许素媛

一、拓宽训练时空,是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一说起作文,学生们叫苦连天,老师愁眉不展。从我校目前的作文教学现状来看,教师给学生的思维时间和创新空间都很有限。为了改变这个现状,我认为必须创造条件,拓宽训练的时空,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广阔的智力背景。

1.从训练时间上来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克服为文而文的倾向。学生的习作是他们对日常生活感悟后的产物。这样的习作往往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并体现着表现自我的创造性,它没有时间的限制。学生的习作冲动绝不会只等到作文课时才产生。如果把学生的习作都框定在作文课上,学生也许因为缺乏兴趣而走上为文而文的歧途。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作文的时间放在平时,让学生有了感触就及时地记录下来.作文课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素材进行加工、润色和提炼,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2.从训练的空间上来看,教师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拓宽习作训练的渠道。(1)开放学生的多种器官,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①绘画。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时,可先出示“小桥、花卉、动物、游人、天空„„”等词语,让学生根据这些词语借助想象画成图画,然后要求将这些图画剪下来拼成一幅完整的、自己喜爱的图画,最后让学生把这幅图画的内容写下来。这种训练使文字与形象配合,画面与习作互补,从而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②实验。教师可先布置学生运用自然课或课外阅读中学到的某一科学知识自己做一个科学小实验,然后让他们把实验的过程写下来。

③制作。有的课文在学习之后,可让学生完成一个小制作,如学了《琥珀》,才让学生制作一个琥珀,并让学生把制作的过程、感受和新的发现写下来。

④操练。小语课文中安排了不少说明文,在学习了这类课文后,我们不妨让学生亲自实践操作一下,并让他们把操作后的感受写下来。

⑤表演。好动、好表演是小学生的天性。小语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有很强的故事性,非常适合学生表演,学生表演的过程也是对教材语言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因此,要提供学生表演的机会,在表演中提高创新能力,在表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表演后的感受和发现写下来。

(2)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文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新习作的资源,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结合课文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的主要形式有:①情节扩展式。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这样两句话:“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地熄灭。”教学时,教师可启发学生结合课文插图,由邱少云的外表,推想邱少云的内心活动,把这两句话扩写成一段内容具体的话。②文尾续写式。如,根据《穷人》一课的结尾,让学生续写《桑娜拉开帐子以后》;根据《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的结尾,让学生续写《卖火柴的小女孩子真的来到了天堂》;根据《凡卡》一课的结尾,让学生结写了《凡卡梦见了爷爷》。③多向改写式。根据课文内容,有的可以改变人称;有的可以改变叙述的顺序;还有的可以改变体裁。④图文转换式。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配有插图,教学时,可启发学生在独立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写出与课文不

同的文章。⑤相关迁移式。这种形式或是抓住课文的原型特征,调动已储备的表象,把思维的触角由甲迁移到相关或相似的乙上来。例如:学了《“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让学生写《爸爸妈妈对我的爱》;学了《凡卡》,让学生写《我和凡卡比童年》。(3)在学校或班级的板报上开辟“自由谈”“小评论家”“心里话”“新发现”等栏目,引导学生将班级、学校以及社会上出现的好人好事或一些带倾向性的问题发表议论,这种写作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对某一问题发表三言两语的看法也可以,其目的是为了向学生提供一块说理的园地。

(4)不断丰富班队活动内容,为学生提供写作机会。班队活动内容越丰富,学生动笔的机会和创新机会也就越多。如,小队之间的挑应战、摆台赛;班级开展的参观、游览活动;班级举行的智力竞赛活动、文娱表演活动等。教师应抓住这些机会让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5)结合课外阅读、看电影和电视,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评论电影(或电视)中的人物等等。

二、强化创新思维训练,是作文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创新思维具有三个特性,就其思维的广度而言,具有发散性;就其思维的灵活性程度而言,具有变通性;就其思维的个性而言,具有独特性。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根据创新思维的这三个特征来安排系统的作文训练。

1.冲破定势,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学生作文为什么会出现众多的雷同现象?这与学生作文时的思维定势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习作时,要引导学生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把作文训练与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有机结合起来。所谓发散性思维,是指以某一事物为触发点,多角度、全方位引出问题,展开思路,提炼创意的一种思维方式。发散性思维的形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1)同一题目多角度选材。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作文指导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围绕同一题目多种角度选择材料。例如,写《我的妈妈》,教师可以启发学生从妈妈的性格、脾气、品德、才能、爱好、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选材。学生一旦学会了发散思维,就会从“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觉得有写不完的材料。(2)同一中心多种选材。有些作文题由于限制了文章的中心,学生在习作时更容易出现雷同。这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摆脱思维定势的束缚,写出各具特色的习作来。例如:《“活雷锋”》这个作文题,中心应该歌颂助人为乐的精神。如果不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很有可能出现前面所讲的“五子登科”的情况。教师在指导学生写这一类习作时,可启发学生思考:①可采用对比的手法,选取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材料来表现中心;②打破只写一个健全人的思维定势,可以写一个身残志坚的活雷锋;③可采用一群人的材料来表现中心;④可通过写一个人的变化来反映这个中心。

(3)同一材料多种立意。为了克服学生习作思维的单一,不善于变通的弊病,教师在指导学生写同一材料的习作时,要引导学生挖掘同一材料的多义性。

例如:在指导学生写《登山》这篇习作时,可启发学生从这样几个角度去立意:①通过记叙登山途中看到的赏心悦目的美丽景色,把中心写为“对大自然的热爱,或对家乡美好的赞美”;②受《挑山工》一课的启发,通过写登山途中的感受,把中心定为“做任何事,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脚踏实地地去努力”;③通过写登山远眺的感受,把中心定为“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4)同一材料多种体裁。学生的思维是多侧面的,有的善于逻辑思维,有的擅长形象思维,还有的直觉思维见长。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思维特点和写作兴趣,引 导学生进行同一材料多种体裁的训练。例如:围绕“学校”这个材料,可设计这样一组

题目。《美丽的校园》(侧重于叙事抒情)、《我们的学校》(侧重于说明)、《我爱我的学校》(侧重于议论)、《我们学校的未来》(侧重于假想)。

2.充分展示个性,训练思维的独特性。

创新思维必定是个性思维。在作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换角度”思考,运用“批判的眼光”思考,让学生获得与众不同的思维方法。从选材来看,异向思维就是一个新路子。例如:写《我的一家》,大多数学生都可能会写家庭的和睦幸福、尊老爱幼、互敬互爱等。如果反向写家庭父母之间,妈妈和奶奶之间的“摩擦”,希望自己的家庭和谐起来,这将会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又如:写《我们的学校》,中心是通过对学校人事、景物的具体描写来反映学校的美。大多数学生只会写校园的景色美、校园里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教师工作认真负责等等。如果采取“反弹琵琶”的思维方式,写教师住在简陋破旧的教工宿舍楼里,而工作的热情却那么高,两者对比,歌颂老师的奉献精神,既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又体会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独特个性。

从立意来看,可通过审美立意的途径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和深刻性。有一位老师在指导学生写《生日》这篇习作时,先让学生自选材料,结果发现大多数学生写自己过生日时,长辈、同学给自己祝贺生日,感到很快乐,显然,这样的立意缺乏“美”。后来经老师指导,学生有的写为长辈过生日,有的写为同学、老师过生日,还有的写为孤寡老人、残疾朋友、失去亲人的同学过生日,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些立意进行“比美”,通过比较,学生发现立意从“我”→家庭→社会,一个比一个美丽,一个比一个深刻。那么,立意深刻是否可以写自己和家庭呢?为避免学生产生立意深刻只能写大事不能写小事的错觉,老师在指导时强调:写自己过生日,通过写礼品的丰富、亲人的欢聚,可以反映党的富民政策给千家万户带来了欢乐,这样的立意同样是深刻的。这样可以启发学生从凡人小事中发现“美”的素材,使学生个性化思维得到发展。

三、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模式体系

目前,那种封闭的、僵化的“教师讲──学生写”的作文教学模式依旧存在,这严重妨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我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构建一个开放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学模式体系: 营造氛围,诱发创新热情→放胆表达,拓展创新思维的空间→交流合作,激活创新思维的火花→评优激励,激发新的创新动机。

(1)营造氛围,诱发创新的热情。创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氛围环境。为此,教师应采取生活再现、表演展示、实物演示、音乐渲染等手段。并用充满情感的教学语言,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诱发学生创新的热情,让所有的学生进入“我要写”的精神状态。

(2)放胆表达,拓展创新思维动空间。所谓放胆表达,就是教师提供一种或几种习作的范围,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命题,自己选材立意,不限体裁,不规定字数、时间,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让学生的习作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这时,学生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鼓励学生放胆表达,不是说就可以不需要教师进行习作方法的指导,而是说学生刚进入习作状态,教师不宜用太多的框框束缚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习作时考虑较多的不是写作的方法,而是学生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生活。至于教师的写法指导应在学生完成习作初稿之后,指导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才会有真情实感。

(3)交流合作,激活创新思维的火花。交流合作就是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通过交流产生思维碰撞,从而激活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合作的形式通常有小组合作和全班合作两种形式。小组合作的成员构成,可以按学生的作文程度搭配成组,也可以采取自 愿组合的形式。这里指的交流合作,是指在学生习作初稿完成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互评互

改。

(4)评优激励,激发创新动机。在作文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习作产生畏惧心理,这与教师在批改和评语中惯用的“纠谬法”──只罗列学生习作中的不足,不肯定学生习作中闪光点有很大的关系。据心理学家分析,缺乏肯定与鼓励的批评,会使人的情绪低落,而情绪会直接影响人的行为。一个人的情绪越低,所投注到所要从事的事情上的注意力就越少,任务也就完成得越糟糕,进而陷入更为低落的情绪中。如果这时有一句鼓励的话,便会使人重新估计自己的能力与信心,重新审视、注意所要完成的任务,情绪状态就会提升,从而促进自己更好地完成任务。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变“纠谬法”为“评优法”。“评优法”的实质就是激励。就作文教学而言,激励应贯穿在习作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而在作文的批改和讲评环节尤其需要激励,通过高分、给予鼓励性评语、提供“发表”机会等激励形式,让学生树立“我能写”“我能写好”的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新的创新动机,使作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我坚信:事在人为!只要我们认准作文课改目标、方向;脚踏实地拓宽作文训练的时间和空间;拓宽作文训练多种途径;多给予指引与鼓励,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一定得到切实培养。

下载浅谈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小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计划

    金山小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计划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创新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意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增强学生创新意......

    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杨芳 摘要: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小学抓起。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施教、学生求知的主阵地,自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了。那......

    如何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

    我来支招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发明创造活动不只是学校和老师的任务,也要靠社会和家长的大力支持,共同合作,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好的环境。那......

    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英语作文

    Dear Mr. President,I want to show my opinions on student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bilities for innovation and give some my suggestions. There is a commo......

    怎样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怎样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亡发达的永不枯竭的动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所需要 一、发掘好奇心,激发求知欲。二、结合实际、发散思......

    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摘要】在21世纪知识经济的新时代,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养、造就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适应新世纪竞争合格人才的光......

    小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策略

    小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策略 绥阳县太白镇中心学校:唐伦波 一、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刻不容缓 (一)这是时代赋予教育的重要使命 目前,我国尚属于“创新落后型国家”据不完全统计,到......

    浅谈培养小学生作文的创新能力

    浅谈培养小学生作文的创新能力 摘 要: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学生作文,获取材料是基础,把握方法是桥梁,形成能力是目的。学生的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来源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