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_课题实验成果简介
“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课题实验初步阶段汇报
我校关于“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课题实施近一年实践中,学生学习的历史的积极性被大大调动起来了,学习兴趣有了显著的提高,合作交流的明显增强,学习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我们认为课题实验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关于小组合作学习我校的具体做法是:
1、要想有一个优秀的团队,必须进行有效地分组:
开展合作学习,首先应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6--8人比较适宜。另外由于学生自制力差,好奇心强,学生之间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诸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学习小组也应灵活组合。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如学习组长、纪律组长、记录员等。并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同组异质、合理搭配)在这里特别指出教师要培养一批得心应手的小组长。组长要既能团结同学又能认真贯彻教师任务的学生。要让其真正起到桥梁纽带的作用,让其组长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
2、要想小组高效运作,必须量化课堂学习标准:
不以规矩,难成方圆。要想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积极有效地投入学习,每一个课堂成员必须明确任务、职责和要求。
为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我校八、九年级的历史课堂教学实际,我校制订了相应的课堂教学各环节的评价要求。让学生明晰,以便课堂的高效运作。预习环节:
1)、每节课前必须按要求把学习的课文的学习提纲完成,学习组长负责检查;
2)、每节课前按要求有规定小组把自学提纲的答案呈现在黑板上,以便课上提高课堂效率;
3)、若发现学习提纲未完成的同学,扣该小组的量化分数,每人次一分; 自学环节:
1)、自学提纲的检查,学习组长督促和老师课上批阅相结合,在老师批阅过程中学生要求读记提纲知识点;
2)、读记提纲知识点一般要求5分钟左右,然后进入互问阶段。这样在识记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学生能在组员的共同努力下自觉、有序的完成自问、互问。达到共同进步。教师提问环节:
1)、为了平衡各组的参与意识,保持各组的高效投入课堂,该环节为各组的必答环节,老师提问为知识提炼的基础知识,一般为一组1-2个问题。
2)、若该组的成员回答错误,本题有其它小组成员自愿回答,回答正确的给该组加一分,为了鼓励学生学习,该组成员还有一次补救的机会,即其他组的成员回答完毕后,若能把正确的答案叙述一遍,亦可为本组赢得一分; 质疑释疑: 第一部分小组间:
1)、该环节为各组自觉参与环节,即发现问题抢答答案; 2)、结合课堂学习,能积极开展问题的探讨,气氛热烈且提出问题有价值、有深度给一分;
3)、对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能主动回答给出有价值的答案要点,给一分; 第二部分教师准备问题:
学生针对教师给出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解答,时间为3-5分针能够讨论出的小组抢答,每解决一问给抢答的小组一分,若解决不了则老师讲解。
学生能够在组员的相互鼓励中,大胆、大方、合理的提出问题。或在成员的相互配合中能够迸发出思想火花,解决其他组或老师提出的疑难问题。这不仅是小组内合作,更是组于组之间的合作。拓展感悟:
此部分大都在其他环节穿插进行,这正是学习历史课的升华部分,也是拉近历史与现实的好办法,感悟历史的好方法。在这一环节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自由发挥。这一环节成员不仅有在全班展示自己的机会还能为自己所在小组争得荣誉,强化了小组的凝聚力。该环节处理,依靠各小组自觉抢答,能结合课堂学习进行知识科学有效联系的小组一次加一分; 达标训练:
1)能独立高效完成训练题目,且完成后小组内能自觉进行答案校正前两名的小组各加2分,中间两名的小组加1分;
2)按老师要求高效正确提供训练答案的小组给一分,能主动给其他小组纠正答案的加一分。
3、要想持续有效,还必须建立长效的评价机制; “有效的评价机制是促进小组合作学习良性发展有利手段。评价方式可以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要本着激励的态度进行评价。当堂评价方式可以贯穿整个课堂的始终,从自学部分教师就可引进这种评价方式,在教师语言鼓励和精神奖励之下,以期待小组合作学习更顺利,学习效率更高。课堂评价方法即可采用给每组加分的方法也可发挥每组的特色,让每组表现优秀的学生给自己组加上特有的标志如:笑脸、幸运星等。正如有人说:牛奶加表扬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除评出本节课的最佳表现小组之外,还要评出本堂课最佳表现者或进步学生等。”这样的结果是本节课堂高效有成果,但不代表所有的历史课堂有成效,所以必须建立长效的评价机制。
长效评价机制可以发挥课代表的作用而且在每堂课结束后记录下最佳小组和同学并及时公布评选结果。长效评价可采取一周一公布,一月一总结的形式,课上给与全班表扬。
我校具体的构想和做法:课堂评价方法即采用给每组加分的方法,由教师提供小组评价统计表进行统计,这样每节课下来有每堂课的最佳小组,每学期下来就有每学期的最佳小组。学期末或学年末结合学期总评给最佳的小组评奖,发放最佳历史学习小组的奖状进行鼓励。
这样我们的小组合作学习就会贯穿于历史课堂教学始终,而不是一句空话。历史课堂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尝试意识和合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会尝试、学会交流、学会参与、学会合作、学会创新的思想,也不会是一个空想。我们的历史课堂也就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在愉悦中学习历史。在愉悦丰富学生的睿智。
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我校的课堂变化 历史课堂教学可喜变化是课题实验最显著的成果。实验前,学生在回答问题上都是不想说,不敢说、不会说,只会死读书,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景观异常沉闷。随着课题实验的开展,学生开始积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方式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课堂上,学生的头抬起来了,手举起来了,话也多起来了。想说、敢说、会说的现象比比皆是,课堂充满着生机、充满了活力。我校在历年区教学视导中,区教研室的领导对历史课堂都有较高的评价。
三、学生素质提高了
1、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更加喜爱学习历史学科。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合作中愉悦、自由的感觉,学习的压力和畏惧的心理消除了,学生寻找到了学习的乐趣,体验到了参与合作的快乐,真正爱上了学习。
2、学生互补作用得到发挥,整体成绩显著提高。
合作学习最大的优势是充分发掘和利用了人际资源。在合作中懂得了“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也明白了只有大家同心协力,精诚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通过优化合作学习小组,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同奖同罚,荣辱与共的观念。这样,在一个小组里,一个人的进步或退步不仅仅只是个人的事,而是与学习小组中每个人的奖与罚密切相连,促使人人自觉学习,互相帮助,互相督促,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3、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能力明显增强。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表达与交流,使每个学生学会发表个人见解。在历史课堂中学生敢于提出问题,而且随着课题进展 学生会提出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逐渐的有难度、有深度、综合性比较强。在提出问题时发言自然大方,不做作。
课题实施过程中,学生会问、善问的习惯慢慢养成,敢说、会说的能力明显提高。学生在合作讨论中思维常常会产生碰撞,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对于一个问题,学生往往会从多角度思考。课题的实施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活跃,热烈的合作氛围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创造性的火花也因此常常在合作中迸发出来。可以说课改开启学生的思维。
4、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品质,促进了人格健全。
合作学习的开展不仅有效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对学生个人良好品质的形成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合作学习开展,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极大增强,团队意识增强。学生在合作中逐渐学会了尊重,学会了倾听,也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做人等等。可以说在竞争中锻炼了能力,健全了学生人格。
四、存在的一些问题:
1、有的课堂小组活动不能贯彻全程,前有后无,虎头蛇尾;
2、小组讨论也有不充分,不到位;
3、竞争机制建立不全面的话,不能有效开展学习竞赛;
4、部分同学规范养成差,影响课堂的进度。
5、教师缺乏指导“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知识和技能;
6、有些班级或高年级学生合作不主动,开展小组活动时学生参与不积极。
五、下一步设想:
1、继续深化验证小组合作学习,使之不断完善;
2、规范运作,继续总结提高;
3、巩固和推广现有的学校研究成果,使之在我校教学实际中被运用。
第二篇: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写写帮整理)
“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课题研究方案
一、立题背景:
(一)依据:
《历史课程标准》中指出,人类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政治多极化趋势持续发展。在这种国际形势背景下,如何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就成为历史教育不能回避的问题。与此同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也对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提出了新的任务。
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现状: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是新目标教学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等,因此几乎在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式的合作学习。但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仅仅是几个学生凑在一块讨论些问题吗,当然答案是否定的。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为此,我们岱岳区教育局教研室审时度势,决定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
二、理论依据和原则:
(一)依据:
1、教育社会学认为,同辈团体是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重要的现实因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要使学生小集体成为认识的主体来发挥作用。
2、脑科学研究证实,每个人都是富有潜能的创造者,中小 学阶段是发展学生智力、开发学生潜能的最佳时期。
3、动机激发理论认为,激发动机的最有效手段是在课堂教
学中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小组合作学习法就是创设了这样一种情境,这种情境导致小组各成员应尽力做出自己的最大努力,通过经历竞争和成功,极大地调动了成员学习积极性。
4、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成员创设了一个能在活动中积极交流的机会,对于成员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等方面都是有极大作用的。
(二)原则:
自主性原则、鼓励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情感性原则
三、研究目标与方向
1、在“六步教学”模式的指导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使课堂教学更加规范化,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在“六步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构建“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课堂评价方式的三大转变。
3、通过不断完善小组自治机制、自励机制,使不同个性的学生都能自主、有序、有效的学习,达到个人与集体学习效果的同步提高。
四、研究问题:
1、研究对象:全区初中在校学生。
2、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总结法、观察法。
3、研究形式:运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组织 形式,保证实验的实效性。
4、研究基地:以学校为实验基地,充分利用学校环境、设施等自然条件进行实验。
5、理论指导:以《历史新课程标准》为主要的纲领性指导文件,规范操作方法,支持人及时组织学习和研究,保证实验的方向性和操作的科学性。
五、研究人员:
1、李佳华
2、项树华
3、聂作尚
六、具体实施:
1、依据岱岳教育局教研室制定的“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在全区开展 “初中历史六步教学模式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
2、合理分组。合理分组,能提高合作学习时效性。开展合作学习,首先应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6----8人比较适宜。另外由于学生自制力差,好奇心强,学生之间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诸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学习小组也应灵活组合。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如学习组长、纪律组长、记录员等。并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同组异质、合理搭配)
在这里特别指出教师要培养一批得心应手的小组长。组长要既能团结同学又能认真贯彻教师任务的学生。要让其真正起到桥梁纽带的作用,让其组长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
3、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贯穿于“六步教学”模式的始终。小组合作的形式不仅仅是讨论问题,流于形式。如:(1)自主学习部分。在教师的指导下,组长应协调进度,在填写完成“知识提炼”后能自觉、有序的在组内展开自纠和识记。组员之间能相互配和、相互激励,在课堂一开始教师就要引入组与组之间的良性竞争意识,使学生们在课堂一开始就积极的参与学习,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适当而又得体的鼓励性语言显得尤为重要。(2)自问部分。在识记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学生能在组员的共同努力下自觉、有序的完成自问、互问。达到共同进步。(3)质疑释疑部分。学生能够在组员的相互鼓励中,大胆、大方、合理的提出问题。或在成员的相互配合中能够迸发出思想火花,解决其他组提出的疑难问题。这不仅是小组内合作,更是组于组之间的合作。(4)拓展、感悟部分。此部分 3 大都在其他环节穿插进行,这正是学习历史课的升华部分,也是拉近历史与现实的好办法,感悟历史的好方法。在这一环节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自由发挥。这一环节成员不仅有在全班展示自己的机会还能为自己所在小组争得荣誉,强化了小组的凝聚力。(5)反思与巩固。这一部分教师们常以当堂达标的形式出现,却往往忽略了在做题中和完成后,自我纠正这一环节。这一环节人仍需小组合作学习。
4、实施有效的小组评价机制。有效的评价机制是促进小组合作学习良性发展有利手段。评价方式也可以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教师要本着激励的态度进行评价。评价形式可以分为当堂评价方式和长效评价方式。当堂评价方式可以贯穿整个课堂的始终,从自学部分教师就可引进这种评价方式,在教师语言鼓励和精神奖励之下,以期待小组合作学习更顺利,学习效率更高。课堂评价方法即可采用给每组加分的方法也可发挥每组的特色,让每组表现优秀的学生给自己组加上特有的标志如:笑脸、幸运星等。正如有人说:牛奶加表扬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除评出本节课的最佳表现小组之外,还要评出本堂课最佳表现者或进步学生等。
长效评价机制可以发挥课代表的作用而且在每堂课结束后记录下最佳小组和同学并及时公布评选结果。长效评价可采取一周一公布,一月一总结的形式,另外也可联系班主任在班会课上给与全班表扬。
七、预期目标
通过本次课题研究,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尝试意识和合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会尝试、学会交流、学会参与、学会合作、学会创新。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舞台。在愉悦中学习历史。构建愉悦高效的课堂。
同时教师能在吸取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实现由经验型教师、传统型教师向“综合素质+特色”教师的转变。
八、课题研究过程及时间安排
1、发动准备阶段(2011年1月至2011年3月)
2、实验研究阶段(2011年4月至2012年1月)
3、结题阶段(2012年2月至2012年3月)
九、组织与保障:
1、本课题是岱岳教育局教研室的重点课题,各学校选拔出业务素质高、改革意识强的骨干教师参加本课题研究。选拔的骨干教师,大多数人参加过市区重点课题研究,并有多篇论文发表、获奖,有较强的科研力量,有丰富的课题研究经验。
2、本课题得到了市区两级教育局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具有坚强的后盾。
3、我区已有的研究经验:从2003年开始,我区就已经开始“六步教学合作学习”实验,并已形成共识,“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第三篇:“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方案
“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现阶段我们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进行“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是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真正的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我们就这一内容着手研究,以使我们对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建构
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学习交往理论认为,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们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尽、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 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参与实践活动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孩子们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充分挖掘这种极难得的宝贵的教育资源。
(二)、研究目的
1、分析目前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开展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寻找对策,构建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理论体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2、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合作学习要协调师生、学生同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学习,从而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点。
3、科学的、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研究的内容
(一)目前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误区原因分析。
1、过于强调合作的形式。
合作学习并没有从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角度出发,而是盲目地去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只是为了合作而合作,在教学活动中只注重合作学习这一形式而不重视合作学习的实效,使合作学习趋于形式化,浮于表面,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2、没有明确的合作任务或合作的任务缺乏挑战性。
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合作学习提出明确的学习任务,而直接让学生去合作,无所事事,不知所措。只是几个人围在一起,漫无目的地合作。另一种情况是在学生大家都能直接解决问题的情况下,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合作的内容缺乏挑战性。
3、忽略了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不敢放手让学生合作,不相信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合作学习还是在教师统一的安排下进行的,学生的合作缺乏自主性,在教师的指导下按部就班,充其量不过是一种表面上的假象,只是师生之间的互 动,而在这里的互动中,教师主宰了一切。
4、忽视了对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
现在有些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有三种极端的表现:第一种情况是,教室里乱成一锅粥,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常规极差,自己做自己的,或者谈一些与合作的内容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第二种情况是,学生在合作中只是敷衍了事,自己做自己的,只是几个人聚集在一起,做着自己的事,毫无合作可言,与其说是在进行合作学习,不如说是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进行自学;第三种情况是,一部分学生在大讲特讲,另一部分学生无所事事,不会倾听,把自己排除在小组之外。
5、合作学习中忽视了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合作小组是几个人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而组合在一起的学习共同体,往往我们在合作学习中只看重某一小组学得怎么样,却忽视了小组的组成——每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获得的发展,忽略了对每个学生良好个性的培养。
6、合作学习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与其自身内在因素有很大的联系。学生自己的不同的个人因素,自己原有知识水平不同的层次,学习能力的不同层次,表达能力的不同层次等等,都决定了学生在合作中不同的表现。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的关系处理不当,学生会在合作学习中迷失自我
对小组合作学习除了针对以上问题进行相应的整改措施外,我们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体系。
(二)、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构建。
1、增强合作意识
(1)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去发展自己的思想,去倾听别人的想法,去学会进行交流,以增强整体合作意识,那么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呢?平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并通过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2)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学习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能力,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组织一些合作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并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学科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2、训练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1)学会倾听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1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这种品质的功能也能延续到学生的一生发展。
(2)学会讨论
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3)学会表达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为了达到训练目标,首先教师要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其次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如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看法时,起来补充或纠正时可以这样说:“我对第X小组XXX同学的意见有补充或有不同看法。”
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它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探索形成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实现了学习互补,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4)学会组织
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和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
(三)、选择合作的时机
合作学习强调集体荣誉和个人责任,能充分发挥小组内成员的主体性,但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个人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的关键是:教师提供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适合每位学生参与,使学生有话讲,有一定的争论性,能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把握时机,选择有讨论价值的内容,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既发扬了教学民主,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机会。在合作中,人人参与、个个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了课堂信息交流量,促进了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四、研究方法:
该课题围绕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进行研究,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以调查问卷、座谈会等方法,了解学生对目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基本看法,以学生的学习兴趣、性格特点、学习需要、家庭背景等 为研究起点,为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提供依据。
2、经验总结法:在教学实践谁不断探究,不断总结,取长补短,不断反思。
3、行动研究法;以课堂为实验室,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中研 究。
4、研讨法:针对实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借以不断完善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操作水平。
五、课题的分析阶段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4年7月~2005年2月)
1、成立课题组,建立健全研究班子。
2、分析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做好前测工作。
3、广泛收集资料,学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文献资料。
4、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请专家指导,进行开题论证。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05年3月~2006年2月)
1、课题组按照操作方案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2、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研究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途径、方法。第三阶段:总结、交流、完善提高阶段(2006年3月~2006年7月)
1、定期开展专题性的交流研究。
2、课题组积累资料台帐。
3、请专家指导。
4、结合学科教学,总结研究成果,撰写课题论文。第四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06年8月~2006年12月)
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以及有关论文。
3、收集资料,健全资料台帐。
4、邀请专家予以鉴定。
六、课题组成员:
李晓东
徐建宁
闫学贵
马玉玲
岳海礼
银河小学小学课题组
二OO九年九月
第四篇: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与交流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帮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要使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学习,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与技巧.新课程的启动,学习方式的变化,呼唤着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在学生合作与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时刻要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在学生开展合作与交流的时候,教师的角色是一个促进者和合作者,有时也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当指导者.这时,教师需要观察小组的活动情况,包括学生个人的参与情况,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情况;需要深入到小组中,了解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他们的解法,及时发现他们的失误,以便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矫正,并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在学生有独到见解或出现创新性思维火花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二、优化组合,强化合作
1.合理组建合作交流学习小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学习能力、性别、兴趣爱好、家庭背景等,合理进行合作交流小组成员的搭配.一般4~6人一组,尽量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能够相互取长补短,使组内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保证小组竞争的公平性,即遵循“组内异质”原则,形成互补.组建的合作交流学习小组间力求均衡,无明显差异,便于公平竞争,体现“组间同质”的原则.2.重视学习小组“领头雁”的培养“领头雁”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素质,学习要优秀,责任心要强,能够管住自己,而且乐于助人,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在小组选出自制力较强、组织能力较好的同学为小组长后,对小组长进行“岗前培训”,使其清楚小组长的职责,带领小组进入角色、开展合作,增强小组的竞争力.组长负责小组的合作交流组织、检查监督、表扬批评等,让学生管理学生,把权利下放,有助于学生间的交流,有利于小组合作交流的顺利开展.三、优化师生关系,当好合作者在开展小组合作与交流时,教师的角色又变为一个合作者.要使小组合作真正有成效,教师除适时组织、引导外,还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参与到学生中间去,在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生的情绪等方面,适时进行调控,以达到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采用一种友好的、平等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干涉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不能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袖手旁观,要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让学生会探索、会发现,不断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要建构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小组成员之间的对话与交流.让学生学会尊重,帮助别人,乐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要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教师要适时变换角色,参与其中的学习、合作、交流,做个平等的参与者,耐心的引导者,热情的帮助者.良好的小组合作氛围是实施合作交流学习的关键.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敢于承认自身不足和虚心向他人请教的良好风尚,使每个学生都能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学会分享他人成功的喜悦.四、以学生为主体,当好指导者首先,教师要倾听学生的总结发言,及时给予反馈和建议.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总结和概括发现的结论,提供学生应用新知识的情境等.如何使讨论不流于形式?这就要求教师从设计教案的一开始起,就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对学生主体的尊重,教师既要对学生的“群体”给予研究,又要对“这个群体与它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给予研究;既要对“群体中个体积极性的发挥”给予重视,又要对“在个体积极性的推动下群体创造精神的发展趋向”给予充分预测.教师要给学生以信任,体会他们的学习过程,摸索他们的认知规律,尊重他们的人格,分担他们的忧虑,接纳他们的想法,分享他们的喜悦,使课堂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充满探究精神的乐园.其次,教师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充分估计在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要从学生的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组织一些丰富的、现实的教学活动,设计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精神.再次,教师应该给学生的“合作交流学习”留出充分的空间与时间,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有充分的发言机会和时间,使他们都能在合作群体中担当起应尽的职责,逐渐体会到群体合作的氛围中学习的乐趣与收获.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时,教师要引导每个组员站在小组的立场上,每个人发言代表着一个小组的成就,让学生增强集体荣誉感.当遇到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时,教师要及时妥善处理,抓住机会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合作与探索.
第五篇:地理课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地理课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河南省宜阳县柳泉镇第三初级中学张灿安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理念下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它是一种既能突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又能达到全员参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作用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充分体现了新课程“自主、合作、探究”的核心理念。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组织过程。因而,在组织过程中如何分组,如何引导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如何调控探究过程,如何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等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第一,需要提高学生参与度。适宜的、科学的分组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现有教室的学生位置大多数是一排排、一列列的,如果设置的问题具有开放性,可按前后座位相邻的四个人合作讨论问题,组员可以促膝相对,使学生在心理上有亲近感,相互依赖、相互支持,容易组成紧密的合作学习团体,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课堂秩序便于老师调控。如果是活动型题目可选择6——10名学生一组,如在学习《中国行政区域》一节时,让学生提前准备好中国政区拼图,在学完本节内容剩余时间里,用一定时间熟悉各省级行政区的形状和方位后,一起研究进行拼图。如果是合作完成一项共同目标问题时,可2~3人一组,如:在学“世界时区”时,全球24个时区可分24个小组,环绕教室均分23等份,24个点上各站一个小组,由其中1组提出一个事件的时间,其他23个小组分别回答当地时间。
第二,小组分工要明确,要安排组织能力强的同学当组长。同时,组长要做好组内其他同学的任务安排,如发言人、记录人、补充发言人、总结人等。
第三,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离不开教师对学生课堂意识和学生的认知意识的全面调控,教师要及时给予干预、纠正,学生才能少走弯路,课堂效果才能提升。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地参与加强指导,要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情感、学习习惯,遇到学生合作中的问题加以引导和点拨,特别是对于不够积极的学生要给予激励,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第四,要选择适当的探讨课题。学生的思维方向和层次是多样的,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探讨的问题,不能离学生的实际太远,要在学生的认知区域之内。当学生探讨的范围超出要求时要加以收缩,当学生的讨论知识已成学来界争议的问题时要注意引导其返航,当学生讨论问题偏离主航道时注意改变探究方向,当学生讨论问题受阻时老师应引导使问题得以不断深入和拓展。
第五,除了课堂上的显性因素外,一些课下隐性因素也要加以指导,对学生小组分工过程中要提前分析课堂上易产生问题。譬如,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精神,小组长的组织能力、综合能力等。还要引导学生课下预习、查阅资料、准备材料等一些必要的前期工作。总之,合作学习是把“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课堂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养成合作意识与批评精神,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其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