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安与成都经济社会发展对比分析——赴成都考察务虚会上的发言提纲
西安与成都经济社会发展对比分析
(赴成都务虚会上的发言提纲)
一、西安和成都目前的对比分析
(一)优势
1、西安历史底蕴深厚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中国历史上的四个最鼎盛的朝代周、秦、汉、唐都建都在西安,目前我们有博物馆121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0家。成都目前有博物馆33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6家。从历史底蕴和博物馆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上来看,西安的优势是很明显的。
2、军工资源富集
西安目前军工单位大概有300多家。现在有全国近1/3的航天兵器科研生产力量和近1/4的航空专业人才和高精尖设备,军工行业门类涵盖航空、航天、兵器、船舶、核技术、电子等6大领域。可以说,除了北京之外,我们的军工实力在全国是最强的。
3、科教资源雄厚
我们有大学63所,在校大学生总数110万;各类科研及开发机构3000多个,在全国仅次于北京上海,资(不含农户)比重47.6%,比成都低7.9个百分点。
从进出口总值上看,2016年,西安进出口总值1828.46亿元,相当于成都的67.4%,;同比增长3.8%,比成都低7.2个百分点。
从实际利用外资上看,2016年西安新批外商投资项目72个,比成都少196个;实际利用外商投资45.05亿美元,相当于成都的52.3%。
总之,从以上这些数据的对比中可以看到,西安目前经济总量偏小,工业不大不强,非公经济发展不快,县域经济活力不够,经济外向度不高;城市发展空间不足、承载力不强,可利用面积远低于同类城市;区域板块间同质化竞争严重,资源分割和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剧,经济发展的短板明显。
3、西安国际化水平不高
成都目前有领事馆26个,国际航线86条,拥有世界500强企业278家,是西北地区设立外国领事馆数量、开通国际航线数量最多的城市。目前在西安设立领事馆、签证中心的国家达到20个,新增国际航线37条,174家世界500强企业西安在落户。从这些数据上看出,成都的对外开放的配套环境建设要好于西安,在一定程度上也反应出西安的国际化水平是不如成都的。
市整体的工业实力的。没有工业的保障,西安整体的工业实力是无法做大做强,对区域内的产业带动力也会不足。
(三)人才的流失阻碍了城市发展的脚步 2016年西安高校毕业生近24万人,新增就业12.92万人,从数据上显示,一半的人才都流失了,城市还怎么去发展。我们要深入思考在就业渠道、吸引高校毕业生在西安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创业政策扶持体系及创业服务活动开展等方面是否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和留住人才在西安创新创业。
(四)文化科教优势未能转化成支持经济快速发展的现实动能
西安虽然有文化科教优势,但是对待挖掘的文化科教资源梳理分析得不细致,这些文化科教资源的分布情况、有多少能转化成资本资源和发展资源也不明确,缺少对文化科教资源的设计,进而会影响转化成产业的步伐。
(五)城市宣传包装上的短板影响了城市国际影响力的提升
在城市形象宣传推介,传递西安现代化、国际化的良好形象上,包括城市的宣传口号、城市品牌包装、借
一步拉大。因此,西安全市上下要进一步强化危机意识,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我加压,负重奋起,瞄准更高目标,撸起袖子加油干、加快干,以超常规的思路和举措推动西安快速发展。
2、解放思想,构筑更为开放灵活的体制机制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理念、勇于担当、敢于作为,认真落实“三项机制”,鼓励大胆干事,以新的思路、新的视野系统谋划、协同合作,谋划出领先全国的、最优质的政策和待遇及更为开放灵活的体制机制保障,用最优质的资源条件吸引海内外的最优秀企业和最优秀的人才来西安投资创业。
3、激活优势资源,释放创新活力
要系统深入研究西安的科技教育、文化旅游、军工等优势,研究思考可以转化为地方的创新优势、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及发展优势的改革措施与支持政策,要为西安的优势资源“松绑”,依靠财税、金融、用地等政策的“叠加效应”,策划实施和引进一批功能性、引领性的重大项目,不断提升西安优势资源的显化效应。
4、有效落实精准招商,带动经济快速发展 精准招商要分两个方向、两个板块,一个是产业,一个是城。我们目前新成立的招商局要定位清晰、分工
7、打造城市品牌,提升综合影响力
坚持把外宣工作定位为城市形象营销工程,一是进一步加大西安的形象宣传推介,改变外界对西安落后、土气的片面认识,传递西安现代化、国际化的良好形象。二是多措并举,大力提升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三是以三星项目作为西安招商引资的名片,借商传商、以商引商,加快西安外向型经济进一步发展。
8、强化守土有责,推进“平安西安”建设
守土有责,一要做实事,对市委市政府负责任,对西安市民负责任;二要当助手,摆正心态,只有干事的职责,只有揽责任的职责,不是揽功的职责;三是操心是本分,尽自己最大努力做实事,牢牢守住社会稳定和安全生产两个底线,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9、深入推进“行政效能革命”,提升政府服务能力 坚持内外兼修,深入推进“行政效能革命”,用“店小二”的服务意识,与“五星级服务”连到一起推动政务服务。首先,立足于“实”,围绕聚焦“三六九”,振兴大西安的奋斗目标,深入一线抓,件件抓落实,有检查、有督促、有结果、有回音;其次,立足于“小”,从小事做起,着眼大事抓小事,多积尺寸之功;第三,立足于“细”,从细节抓起,抓检查、抓督办、抓落实,以细节见精神,
第二篇:在经济社会发展研讨会上的发言提纲
铜仁市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上的发言提纲
何艳琴
一、对铜仁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审计部门是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作为一个审计干部,站在审计人的角度我希望政府在作出经济决策时,都能够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并遵守财经法律法规,杜绝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一是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市场监控。
二是加强对专项资金的监管力度,专项资金必须统筹规划、统一分配、分级管理、及时拨付、专款专用。
三是增强领导干部依法履行经济责任意识、完善领导干部管理和监督机制、建设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四是审计部门也要充分的发挥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的作用,通过调查、评价、提出建议等手段,来促进、服务宏观经济调控,促进经济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促进社会经济秩序的健康运行,促进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正确处理。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本人参加工作以来所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情
本人参加工作以七年来所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在自己 1的岗位上做好自己应做的每一件事情,完成领导交办的每一个任务。虽然它们都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我同样觉得很有意义,因为如果没有每一个工作者兢兢业业的工作,如果没有我们每一个细小的螺丝钉都发挥它的作用,政府这个大机器也没有办法正常的运转。但在七年的平凡工作中还是有些事情让我常常为之感动,那就是我在桐木坪乡挂职锻炼的一年生活。那一年,在与农民朋友的接触中,在与乡镇干部的朝夕相处中,体会到了农民的疾苦、乡镇干部的不易,以及党的政策是怎样在基层发挥它的作用的,更让我明白了所有的政策其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社会得发展,人民得实惠”。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也会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宗旨和目标。努力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而奋斗。
二〇一一年八月三日
第三篇:关于赴重庆、成都、西安三市考察商业步行街的报告
关于赴重庆、成都、西安三市考察商业步行街的报告
本站
现代商业步行街作为一种商业模式,不仅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而且对提升城市内涵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国内发展的情况看,现代商业步行街已经成为弘扬商业文明、示范诚信经营、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和浓缩历史文化、体现地域特征的集中亮点。为了进一步推动“商贸东莞”工程的实施,加快我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今年4月底,由市经贸局陈桂明局长带队,组织了局有关科室的同志与莞城、南城、万江、大朗、常平、长安、虎门等镇街的分管领导、经贸办主任以及市糖酒集团、南城富民商业步行街的负责人共14人组成考察团,先后赴重庆、成都、西安等地考察商业步行街的发展。考察团分别与三地主管商贸的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和交流,听取了对方关于打造商业步行街,发展商圈,推动商业集聚区建设的经验介绍,实地考察了重庆的观音桥,成都的春熙路、琴台路、锦里古街和西安的西大街、回坊文化风情街等商业步行街以及以商业街为重点形成的商圈,其中重庆的观音桥和西安的西大街已先后被命名为“中国著名商业街”,成都的琴台路被命名为“中国特色商业街”。从考察的情况来看,各大城市商业街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都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政府在打造商业街,发展大商圈的过程中体现了“规划起点高、统筹力度大、开发模式新、文化融合好、政策制定早、管理机构全”的特点,形成了以商业街为重点,以“大商圈”为重要抓手的“大商贸”的发展模式,商业街的建设对推动当地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值得我市借鉴学习。
一、三大城市商业步行街及商圈发展概况和主要做法
(一)发展概况
重庆市。2007年,重庆市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42.5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61.23亿元,同比增长18.4%。近年来,重庆市把加强商圈建设作为推动城乡商贸统筹发展的重要抓手,按照中央商务区、主城商圈、区县商圈、中心镇商业中心四个层次,构建了层次分明、特色突出、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结构优化、流通功能完善的现代商业设施网络,形成了“多中心、组团式”的商业格局。这次考察的观音桥商圈位于重庆江北区核心区域,规划面积9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2平方公里,是集商业购物、商务办公、金融贸易、总部基地、文化娱乐、生态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服务区。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按照“高品位打造、精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优质化服务”的理念,以7.5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吸引社会投资近200亿元,实施30余个项目,成功处置了十余幢“烂尾楼”,盘活商业设施面积50万平方米,新建、改建商业设施面积150万平方米,仅用三年时间缔造了西南首条“中国著名商业街”,并成功引进经营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大型商业网点39家,200多个国际知名品牌及2000多个国内知名品牌,拥有35万平方米的超大型购物中心,其中单店年销售突破10亿元的新世纪百货获全国百货店最高奖“金鼎奖”;5万平方米的地下不夜城;五星级国际影城、高科技主题公园、绿化覆盖率达40%的20万平方米的生态公共空间。从2005年开街至今,商圈人气、商气、财气加速聚集,商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每年25%以上的速度递增,每月客流量在1000万人次以上。2007年,商圈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近80亿元,占江北区的70%。
成都市。2007年,成都市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47.6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57.2亿元,同比增长17.5%。这次考察的春熙路,位于城市的几何中心,面积约300亩,业态非常丰富,拥有大型商场及众多精品专卖店,云集了西武、太平洋、王府井、时代百盛、伊藤洋华堂、伊势丹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大型商贸企业以及数家著名的百年老店,网点总面积约22万平方米,全长1.1公里,道路规划宽度20米,每天客流量达100万人次,是成都市最繁华的中心商业区。经过改造,春熙路已不是单一的商业街,而是多条步行街组成的商圈。目前,春熙路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扩建改造,与另一个核心商圈连为一体,实现商
圈大融合。另外,琴台路和锦里古街是成都市两条有着浓郁民俗风情,沉淀着浓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特色商业步行街,是外地游客必到之处。充满“汉风汉韵”和道教文化的琴台路全长900米,是汉唐仿古建筑名胜街,展示了汉代礼仪、舞乐、宴饮等风土人情,被命名为“中国特色商业街”;以“三国文化”为背景的“锦里”民俗休闲街采用清末民初的四川古镇建筑风格,与紧邻的武侯祠博物馆现存清代建筑的风格相融合,在短短350米的距离内,就能享尽原汁原味的川茶、川菜、川酒、川戏和蜀锦等古蜀文化。
西安市。2007年,西安市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51.3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1.58亿元,同比增长18.7%。这次考察的西大街位于西安莲湖区,起源于明代,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2001年开始,西安市政府和莲湖区政府投资6亿元,吸引社会投资35亿元,历时四年对西大街进行了综合改造,改造后的西大街秉承唐代建筑风格,道路全长2088米,宽60米,商业建筑面积约70万平方米,云集了世纪金花、香港ITAT集团、民生百货、中环广场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和60多个世界顶级品牌,其中单店年销售近8亿元的世纪金花购物中心获国家 “金鼎奖”。商业街还引进了知名度高、发展前景好的老字号品牌店,挖掘、恢复一批老字号商铺,发挥历史积淀下的良好商业信誉和较高的知名度,使商业和文化、旅游得到很好的结合。商业街拥有金融、酒店、百货、餐饮、旅游等多种业态,形成了联系紧密的商业链,道路两侧错落分布了9处景观广场,拥有城市景观绿化公共面积4万平方米。另外,西大街两侧延伸的商业街也各具特色,其中有着浓郁穆斯林文化的北院门回坊文化风情街,全长545米,是西安市乃至全国闻名的集旅游、观光、购物的特色商业街,高峰期客流量高达10万人。
(二)主要做法和经验
1.高度重视规划
三大城市在建设商业步行街,打造商圈之初,都经过了详细论证和多方征求意见的过程,把科学规划作为成功建设商圈的关键。一是科学选点,集中打造。作为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商业资源丰富,消费人口多,消费能力强,三大城市均无一例外地选择了消费力集中,具有浓厚商业氛围和深厚历史积淀的城市中心区,集中各种优势资源,重点打造一至两个商业集聚力强、规模大、档次高的大型商圈。重庆的观音桥、解放碑,成都的春熙路,西安的西大街都是当地政府全力重点打造的商圈。如观音桥商圈,在建设之初,就完成了《观音桥商圈综合整治规划》、《观音桥商圈功能定位和业态布局规划》、《观音桥商圈交通规划方案》和《观音桥商圈景观规划》四个重要规划,确定了观音桥商圈基础设施及城市景观建设的主要原则和建设框架。二是准确定位,合理布局。三大商圈均是中高定位的城市中心商圈,对培育高端消费,吸引高端商家,提升消费档次和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注重与周边地区错位经营,形成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的商业网络。如西安西大街按照“盛唐文化的综合体验区,城市主格调的重要载体、城市中心旅游区”的功能定位,确立其在西安商圈中的主导地位,同时,沿西大街向南北两侧鱼刺状延伸发展商贸业,形成错落有序的、合理的商业布局;观音桥按照“重庆名片、城市客厅、市民乐园、消费天堂”的定位,高品位打造主城商圈,与县区商圈和中心镇商业中心错位经营。三是配套设施完善。各大商圈的建设均能够与道路交通建设和休闲娱乐等其他功能设施的建设结合起来,与城市建设融为一体。如观音桥建设的“地下直行,地面环行”立体交通体系,包括单向循环4车道的环行道路工程,双向直行4车道隧道工程和轻轨3号线观音桥商圈段,确保商圈畅通无阻。同时,商圈内“吃”有美食一条街;“住”有两个超五星级的大饭店;“购”有国内著名的六大主力百货和大型购物广场;“游”有主城最大的开放式城市生态公园;“乐”有科幻乐园和中国西部最大的地下娱乐城,形成了一个集消费、休闲、娱乐为一体,功能配套齐全的生态商圈、文化商圈和时尚商圈。
2.管理机构健全
各商圈均设立了商圈办或管委会,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对商圈的开发、建设、管理进行统筹,充分体现了政府对商圈建设的高度重视,保证了商圈高效、规范运作。如重庆江北区先后成立了观音桥商圈步行街综合整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观音桥商贸中心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商圈办”)和重庆观音桥商圈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全面负责观音桥商圈规划、拆迁、建设及招商引资工作,并由区领导任商圈办主任,作为商圈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西安西大街成立了由沿线项目单位组成的西安西大街商会和区政府成立的管理委员会,两者协调运作,形成商家自律机构和政府管理机构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为商家提供了便
捷的服务保障,也确保了商圈的高效、规范运作;成都也成立了由锦江区副区长任主任的春熙路管委会,加强对商圈的领导。
3.政策制度完善
为确保商贸业朝着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运行,各地在编制《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同时,还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完善制度建设。如重庆商务局制定了《重庆市餐饮业服务质量规范(试行)》,江北区除制定了观音桥商圈的一系列规划文件外,还制定了《观音桥商贸中心2006-2010年业态调整指导意见》、《大型商业网点准入听证制度》、《江北商圈政府部门联手服务特事特办制度》、《观音桥商圈商业及商业地产纠纷应急处置预案》、《江北区商贸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西安市政府制定了《西安市商贸业发展十五规划》、《西安市商业零售业态规范》、《西安市商业分级设置规范》、《西安市商贸业分类发展指导目录》、《西安市关于进一步发展连锁经营的指导意见》、《西安市设立大型零售商业网点听证办法》等政策文件,莲湖区也制定了《关于西大街商业业态调整指导意见》;成都市制定了《成都市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实施办法》等政策文件。
4.开发模式创新
各条商业街基本上按照“政府规划、多元投资、企业经营”的模式进行开发建设,多方招商。观音桥采取“政府为主、多渠道、多形式”的方式筹集商圈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通过科学论证,建立了“找钱、用钱、还钱”的运行机制,即通过环境打造,引进品牌企业入驻商圈,用土地出让金及辖区内新增税费收入偿还建设债务,在实施高强度招商时,坚持以政府引导为主,并积极采用市场运作方式,以商招商,并引导企业先定位、后招商,再量身定做,成功以7.5亿元的政府投资,吸引了200亿元的社会投资;西安在实行多元化投资的同时,开展多方共同招商,整条商业街由多个开发商分片开发,并分别由开发商在拆迁、建设的同时开展招商,大大提高了运作效率,改造期间,共拆迁3万户,40万平方米。
5.融合文化内涵
西安、成都、重庆都是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当地政府在规划建设商圈和商业步行街时就充分考虑到了商业与文化、旅游的有机结合。如西安西大街传承盛唐历史风韵,对沿街原有和新建建筑都进行了以唐代特色为主的中国传统建筑形式的改造,同时对有600多年历史的都城隍庙进行了修缮,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教古乐进行保护性开发,形成了旅游、观光、庙会为一体的体验式旅游购物新亮点。同时,整合开发回坊文化风情街、清真大寺等民族特色文化资源,积极引入全国各地老字号企业入驻,达到文化与商贸的完美结合;重庆观音桥广场上的大型景观构筑物“观音桥”与“古榕屏风”、雕塑“江北龙”、“九龙喷水”、“重庆言子”雕塑墙、音乐喷泉等动感水系形成了独特的景观效果。另外,还通过欢乐消费节、火锅美食节和“渝州大舞台”等各类大型商业和文艺活动,营造了商圈“月月有演出,年年有盛宴”的良好氛围;成都春熙路商业步行街南北入口处设置的浮雕艺术墙,描绘了唐代成都的八大景观,各个不同时期的街景照片分别镶嵌在北入口太平洋百货底层步行道分隔墙上,从而完整、连续地重拾老街历史,传承着城市独特的文化气质。另外,琴台路和锦里古街两条特色商业步行街,分别以“道教文化”和“三国文化”为背景,有着浓郁的民俗风情,积淀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体现了“小、精、特”的独特优势,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消费。
二、我市商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与三大城市相比,我市商贸业发展有着自身的优势:一是商业网点覆盖面广,实现了城乡一体化,特别是社区商业发展水平较高,业态业种较齐全,消费便利性、服务便民性突出;二是规划了商业主、副中心,2007年主、副中心(不含松山湖)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1.39亿元,占全市60.21%,初步形成了商贸业相对集聚、组团式的发展格局,在大城区已初步形成一定规模的商圈,为下一阶段重点打造城市中心商圈奠定了基础;三是会展经济发展强劲,产业关联度大,对酒店、餐饮、交通等服务业带动作用明显;四是物流业蓬勃发展,物流水平不断提高,为商贸业大规模扩张和网点快速布点提供了便利,降低了营运成本。但从总体上看,我市商贸业的发展水平与三大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政府统筹能力不足,商贸业发展比较散乱;缺乏高端中心商圈,高端消费外流;开发模式单一,缺乏历史文化内涵。就发展现状看,我市既没有形成“大而强”的大商圈,又缺乏“小而精”的特色商业街。
(一)政府统筹能力不足,商贸发展比较散乱,没有形成大规模、上档次、集聚度高的中心商圈
我市商业容量大,商业设施多,但大型项目无序扩张,定位不清,业态雷同,同质化现象明显;小型网点业种散乱,沿街随意开设;全市共有26条商业步行街,分布在19个镇区,处于粗放型经营状态,经营质量和效率较低。商业资源分散,总体上呈现分布散乱,规模小、档次低的局面。造成这种状况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一是政府统筹能力不足。虽然我市在2005年已出台了《东莞市2005-2015年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但由于缺乏有效手段,网点规划执行不到位,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相互配合的协调性也不够。对于我市商贸业的发展,特别是中心商圈的打造,政府缺乏整体规划和发展思路,没有配套相应的优惠措施和政策加以扶持,又缺乏对各镇街的发展进行有效调控,造成网点规划没起到应有的引导调控作用,存在“重规划,轻执行”的问题。大城区在全市范围内最有基础,最有条件打造中心商圈,但由于缺乏从全市的高度规划统筹,四个街道都强调自身的商业地位,各自为政,定位不清、随意性大、档次偏低、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等问题严重,至今没有形成真正的城市中心商圈,缺乏辐射力和消费拉动力。尽管万江华南MALL硬件设施一流,开发商旨在打造成集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大型购物中心,但由于选址不尽合理,政府缺乏规划,整合资源和调控发展力度不足,大城区四个街道商业资源分流,同质化竞争严重,加上经营水平有限等因素,华南MALL目前经营状态欠佳。二是与我市的经济发展模式有关。我市通过引进外资,依靠市、镇、村、组“四个轮子”驱动的发展模式,快速推动了工业化和城市化,但也造成了工业布局散乱的状况,商贸业发展与我市工业发展轨迹息息相关,由于消费人口和商业网点分散,商贸业散、乱、小的问题比较突出,规模、档次提升难度较大;三是与我市特殊的行政架构有关。全市行政区域设置过多,各镇街各自为政,商业资源集聚度不够高,仅从商业步行街来看,全市的26条商业步行街分布在19个镇街里,同质化严重,商业资源分散,特色不明显、层次结构不清晰,缺乏区域商业中心,不利于商业资源的相对集聚和结构升级。
与我市相比,这次考察的三大城市,政府的统筹力度都非常大,各市都成立了商业街管理机构,由区领导任负责人,统一协调商圈范围内的商业、市政、城建、国土、交通、工商等相关部门,集中资源重点打造1-2条商业步行街,形成1-2个重点商圈或中心商业街区,消费力和辐射力都很强。
(二)缺乏高端消费圈,高端消费外流,整体消费力不足
据调查结果表明,全市26条商业步行街中,没有一条高档次的步行街。只有虎门步行街、莞城香港街步行街和东城区东城风情步行街的中高档品牌店比例超过40%,其余23条商业步行街的店铺均为中低档,占全市的88%,全市有46%的商业步行街无一品牌店。东莞市商业步行街的档次水平整体较低,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地理位置看,我市处于广州、深圳之间,毗邻香港,交通极为便利,加上本地人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对香港、广州、深圳中高档商品有较高的心理认同,造成中高端消费严重外流。从消费群体的构成看,我市庞大的外来务工者大部分收入不高、素质不高,购物消费主要以满足日常生活为主,没有需要也没有能力进行职业化消费,城市化和职业化消费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市高端消费市场的发展。从高端消费的载体看,由于我市没有规划打造高端消费商圈,也没有有计划地引进高端品牌店,缺少培育高端消费的高端品牌集聚区。目前我市个别名牌店都是分散于不同的街区,被孤立和边缘化,缺乏高端商业氛围,经营效益不理想,大多数无法维持下去,甚至出现名牌店开一家倒一家的现象,严重打击名牌店进驻我市的积极性。从市场环境看,由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监管力度不足和部分经营主体守法自律意识薄弱等方面原因,目前我市无牌无证经营、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现象仍在不少范围内存在,严重损害我市整体商业形象和信誉。市场经营环境不规范,导致市民对在本地消费购物特别是对高端商品消费的信心不足。与我市相比,这次考察的三大城市地处内陆,周边没有其他高端消费地,存在很大市场需求,世界一线品牌店进驻率高。同时,当地政府科学规划,提高商业集聚度,引导错位经营,形成真正的高端消费商圈,聚集了高端消费群体,从而吸引更多的名牌店进驻,形成良性循环,拉动了整体消费力的提升。
(三)开发模式单一,同质化情况严重,商业缺乏历史文化内涵
一方面,开发模式单一,同质化严重。就我市目前情况看,60%以上的商业步行街是由民营企业规划和开发建设管理的,占而政府规划和统筹建设管理的很少,政府的调控作用不能有效发挥,而且这些商业步行街大多数是伴随着房地产项目而建,由于民营投资缺乏整体规划,投资一个房地产项目就配套一个商业
街,只考虑商业地产的短期单一利益,不顾长远的经营和整体集聚功能,把全部商铺出售后,不再对商业街有任何的投入,而是将经营风险全部转嫁到商铺业主的身上,因此,开发前就没有对功能定位、消费结构和市场需求进行科学规划,建成后又缺乏有实力的运营商对项目进行整体包装、宣传推广和培育,进行有效的营销活动和招商规划,造成招商随意性大,经营商品雷同,档次较低,同质化现象严重,形成恶性竞争,空置率较高的局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不理想;另一方面,商业项目缺乏与文化的融合。文化内涵是商业街发展的重要支撑,但由于我市商业地产的过度开发,很难形成自身特色,更谈不上与历史文化的融合。从我市的步行街看,现有的26条商业步行街,除了市桥路商业街有历史渊源外,过半数是商业房地产项目(新建步行街15条,占57.69%),完全没有考虑与我市特有商业特色和历史文化的融合。各镇街在发展商业街时也没有注意挖掘本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缺乏商业特色和文化内涵,难以与旅游业相结合,发挥不了旅游消费的拉动作用,形成不了特色消费和旅游消费。
与我市相比,这次考察的三大城市在对商业街的功能定位、营销策划、招商规划等方面调控力度都很大,对商业街的良性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另外,重庆市的观音桥、成都的春熙路、西安的西大街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当地政府和开发商在规划开发时就充分考虑这些要素,并在商业街的商业设施中充分体现,形成了具有旅游特色的文化街区,消费特色显著,消费能力强,既是当地人的休闲娱乐场所,也是旅游者必到之处。各街区管理机构定期组织丰富多彩的营销活动,形成浓厚的商业氛围,也有效地拉动了消费。
三、我市加快商业街区发展的主要思路
(一)注重商圈规划选点
要更加注重高标准搞好商圈规划,在不同商圈之间构筑有序竞争的商业环境,既避免社会资源浪费,又通过对商圈之间优化整合,来吸引社会资源有效投入。一是要拉开层次。在市区层面,既要更加注重以大城区来统筹四个街道的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商业主中心引领时尚消费、发展多元化商业,辐射整个市域和周边地区的核心作用,又要有所侧重,充分考虑消费结构和消费习惯等因素和各自的比较优势,在莞城、东城、南城和万江发展各具特色的商圈,形成竞争与竞合的和谐共处关系,促进都市商圈的共同繁荣和整体竞争力的提高。与此同时,在市镇之间,要形成层次感明显的空间布局,以8个城市商业副中心作为镇街商业组团的主要集聚地形成区域型商圈。二是要加强集聚。要综合考虑历史文化底蕴、传统商贸基础、区位特色和影响力、经济发展水平、商业步行街现状等各种因素,选取一到两个商圈,精心打造市一级的中心商圈。作为东莞传统商贸重地的莞城无疑是最佳的选择。我们可以借鉴重庆观音桥商圈实行旧城改造并将商圈建设与历史文化底蕴及旅游紧密结合的经验,在莞城以西城楼和文化广场为中心,将市桥路、西正路、运河两岸至可园连片开发打造商业集聚区。同时建议对这片区域从市的层面集中资源予以倾斜扶持,成立市级专门机构牵头做好规划,并由莞城具体实施建设、招商和管理。三是要严格约束。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一些违规建设、违规经营的项目,维护商业网点规划的权威性,彻底杜绝未报先建设、未批先开工的现象。
(二)科学定位发展商业街
一是要准确把握经营定位。对新建或改造的商业步行街要实行统筹规划,避免一哄而上,重复建设。已建的步行街应对消费人群、客流量、城市规划、交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动态跟踪和分析并及时修正定位。现有步行街定位出现偏差的要适时调整,逐步完善和改进步行街的经营方式和服务功能,找准市场支撑点和经营着力点。对经营出现严重问题和困难的步行街要引导其转型,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二是要合理组合业种业态。商业街的业态取决于当地的商圈情况、人文特点和消费水平,并不以人的意志而转移,不能盲目追求大型、高档和千篇一律的现代化。要根据商圈的定位配置业态和业种,避免同行过度竞争,满足顾客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吸引更广泛的潜在顾客。三是要改进营销监管方式。要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对商业地产过度开发加强调控,避免房地产项目与商业街发展机械捆绑,促使开发商把获益方式由一次性收益向兼靠物业升值赢得长线投资回报转变。在商业街内部要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发展机制,可以将商业街严格按功能分区由不同的主体进行招商、宣传和促销等活动,提高招商效率和质量。
(三)强化政府统筹能力
一要落实网点规划。加强各部门之间的配合,进一步贯彻落实《东莞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2005-2015》,将城市商业网点的建设与发展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调整现有商业步行街定位,创新管理模式,以发展新型业态、调整网点结构为主,大型商业网点与中小型网点互为补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二要成立组织机构。强化商业中心区的管理,成立发展协调指导机构,并赋予相关职能,统筹协调商圈内立项登记备案、拆迁安置、规划建设、土地审批、招商宣传等工作,进一步完善“一站式”服务。三要强化引导扶持。一方面要限制房地产项目与大型商业项目捆绑立项,同时围绕模式、业态、原则、重点等内容制订落实进一步加快商业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商贸流通业专项资金,从招商引资、业态改造、配套设施、流通技改等方面进行有效支持。另外,要尽快建立完善商业网点的市场供需和业态变化等市场预警机制,引导投资者客观评估、理性投资、有序开发。
(四)大力打造品牌商圈
一是发挥龙头作用。要创造条件加强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型企业进驻,同时抓好本土企业的扶持发展,尽快培育若干个省级甚至国家级的商业龙头企业,吸引知名品牌集聚。通过龙头带动,提升商圈的辐射力、吸引力和消费力。二是培育高端消费。要通过规划和引导,在大城区和中心镇区内形成一定范围的高端商业区,集聚高端品牌,与其他商业区拉开距离和层次,迎合高端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吸引高端消费回流。要严厉打击销售假冒名牌产品的行为,营造国内外知名品牌放心进入、高端消费者放心购物的大环境。三是注入人文元素。要创新观念,将历史文化和商业文化内涵充分结合起来,增强商圈的商品特色、文化特色、建筑特色和景观特色,营造与城市生活相适应的本土文化和饮食文化。在总体上要按适当比例减少购物功能,增加餐饮、休闲娱乐、文化教育、旅游观光功能。四是举办各类活动。外来购物是商圈繁荣的重要保障,尤其是都市型商圈,通常50%的购买力来自该区域以外的地区。要推动旅游产业和城市商业资源有机对接,促进商业、文化和旅游一体化。定期组织举办影响力大、特色突出、品位高的系列商业文化活动,吸引外地游客来莞消费。五是完善交通体系。便利的交通对凝聚商圈人气具有突出重要的作用。要构建立体化综合交通体系,按照“增加线路、增加站点、增加密度”的原则发展公共交通,争取使每个工业区和社区都有公交线路直通中心商圈,扩大中心商圈的消费规模,同时结合旧城改造和城市建设,注重抓好地面或地下停车场的配套,保障人流和车流畅通。
(五)加快区划适度调整
我市不带县的区划格局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极大激发了基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我市发展成为国际知名制造业城市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时至今日,各镇重复建设、恶性竞争、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突出。从商业的发展来看,各镇街各自为政,商业资源无法集中,没有形成合理的、各具特色的、错位的层次结构,不利于商业资源的相对集聚和结构升级。我们要吸取工业零星发展、自发发展的教训,加快商业的相对集聚,促进商业进圈,区划适度调整是一条有效途径。
第四篇:在今年上半年经济分析会上的发言提纲
在今年上半年经济分析会上的发言提纲
各位领导,同志们
最近,省委作出的推动市“加快发展、当好龙头”战略决策,是指导全区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好。下面,我从分管全区经济工作角度,就上半年全区经济运行情况和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讲以下几点:
年初以来,我区在中央加大宏观经济调整力
度的情况下,克服了农业春季低温、禽流感等自然灾害,以及信贷紧缩资金缺口加大、原材料涨价、工业用地紧缺等不利因素,认真实施“”工程,形成良好的经济运行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双过半”目标。上半年完成财政收入万元,占年计划的,同比增长;实现区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实现生产总值亿元、亿元、亿元,同比分别增长、、;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
一、上半年经济工作主要特点
⒈招商引资势头强劲。一是引进一批大项目。协议额在千万元以上的项目个。其中:天山水上公园项目,投资亿元;新高科开发公司投资亿元建设朝鲜民俗村;澳门侨福集团投资亿元建设新型建筑材料生产基地,实现了引进工业项目的新突破;法国麦里克集团项目,占地面积万平方米,投资万美元,又在引进世界强上有突破性进展。二是会展招商成果显著。成功举办了“市招商引资现场会”、“市政府广场商品展销会”,并在参加“洽谈会”中取得显著成果,签订意向性协议个,引资协议额亿元,其中,外资项目个,协议利用外资额万美元。完成协议引资额亿元,同比增长;引资到位额亿元,同比增长;引进外商投资企业户,合同利用外资额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万美元,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全年招商引资任务。
⒉规模工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上半年完成产值亿元,同比增长。规模企业中飞龙包装、金豪家具、同江电炭户企业产值分别为万元、万元、万元,增幅分别为、、,有望年产值超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有新突破,包装印刷业平稳增长,机械制造业实现大幅增长,家具制造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国有企业亏损额控制在万元,扭亏幅度,亏损户数控制在户以下,三项扭亏指标均完成市下达计划控制目标。
⒊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项目申报取得突破。美乐生物发展公司的乳糖酶高科技项目被国家批准列入第一批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项目,匹配资金近期即可到位;第二批申报项目中,我区又有冻干静脉注射用人体免疫球蛋白、抗病毒免疫奶两个项目通过省计委论证上报国家。
⒋工业园区建设取得新突破。完成了华美空港工业园区、新柳工业园区规划,落实园区建设用地指标万平方米,成立区园区管委会和办公室,理顺和完善了园区运行机制。
⒌商贸业继续保持增长势头。联强集团黑河平方米加盟店已正式开业,联强公司与七台河、尚志、阿城、动力等商家加盟事宜正在洽谈中。美乐商城投资多万元改造装修,再塑企业新形象。
⒍专业市场建设取得新进展。扩建万平方米的新柳蔬菜大市场,市计委已批准立项。作为我区面向国内及俄罗斯、东欧市场的窗口和销售中心的中俄贸易大厦已开业。汽车销售专业街代理商已由去年的户发展到户,增长。旧机动车市场快速成长,累计成交突破辆,创历史新高。
⒎积极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加快结构调整,农民增收有望取得新突破。农村因“一免两补”政策调整政策性增收,农民人均纯收入可增加元。粮食播种面积同比减少;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同比增长。青贮、牧草和饲料作物种植面积增加,引进新品种多个。龙头企业订单农业面积突万亩。
⒏几项产改难点得到有效突破。锻压机床厂依法进入破产程序。钢管厂依法破产已报市中级人民法院。上半年处理工行贷款本息合计亿元,偿还工行受偿金万元,整体受偿率。在产权交易会暨招商引资洽谈会,签约个项目,签约额亿元。
二、全区经济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半年,经济工作得到扎实推进,经济运行走势继续趋好,但一些影响我区下半年乃至未来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也不可忽视。
⒈财政收入完成预算任务还相当艰难。上半年财政收入虽然过半,但增幅仅列十区第六位,比增幅最高的同里区低个百分点,比增幅较低的阳河区低个百分点。主要是新税源对区财政贡献不多,部分骨干税源出现波动,财政体制调整的影响还在延续。
⒉完成全年产改任务还需要进一步攻坚。上半年完成产改户数仅占全年计划的,从客观上看国有企业历史负债多,包袱重,遗留问题复杂等制肘问题还比较突出,并呈现出难度越来越大的趋势;围绕改革的主观问题还依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改革进程。
⒊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滞后影响到我区经济发展后劲。我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明显落后于我区整体经济发展,落后于当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内生动力和发展后劲明显不足,是导致我区工业经济明显落后于同里区和其它省市中心城区的直接原因。
三、狠抓落实,攻坚破难,全面完成全年各项经济指标
第五篇:在2005年上半年经济分析会上的发言提纲
各位领导,同志们
最近,省委作出的推动xx市“加快发展、当好龙头”战略决策,是指导全区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好。
下面,我从分管全区经济工作角度,就上半年全区经济运行情况和下半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讲以下几点:
年初以来,我区在中央加大宏观经济调整力度的情况下,克服了农业春季低温、禽流感等自然灾害,以及信贷紧缩资金缺口加大、原材料涨价、工业用地紧缺等不利因素,认真实施“654321”工程,形成良好的经济运行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双过半”目标。上半年完成财政收入24433万元,占年计划的52.4%,同比增长17%;实现区生产总值31.7亿元,同比增长17.1%,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实现生产总值1.7亿元、14.1亿元、15.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2%、16.7%、18.8%;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6.2亿元,同比增长19.8%。
一、上半年经济工作主要特点
1、招商引资势头强劲。一是引进一批大项目。协议额在千万元以上的项目48个。其中:天山水上公园项目,投资2.6亿元;新高科开发公司投资4.7亿元建设朝鲜民俗村;澳门侨福集团投资2亿元建设新型建筑材料生产基地,实现了引进工业项目的新突破;法国麦里克集团项目,占地面积3.4万平方米,投资1270万美元,又在引进世界500强上有突破性进展。二是会展招商成果显著。成功举办了“xx市招商引资现场会”、“市政府广场商品展销会”,并在参加“洽谈会”中取得显著成果,签订意向性协议15个,引资协议额17.78亿元,其中,外资项目3个,协议利用外资额1796万美元。完成协议引资额54亿元,同比增长12.9%;引资到位额12.8亿元,同比增长10.3%;引进外商投资企业9户,合同利用外资额1046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720万美元,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全年招商引资任务。
2、规模工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上半年完成产值6.2亿元,同比增长19.8%。规模企业中飞龙包装、金豪家具、同江电炭3户企业产值分别为5334万元、4288万元、3222万元,增幅分别为47.6%、45.1%、22.3%,有望年产值超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有新突破,包装印刷业平稳增长,机械制造业实现大幅增长,家具制造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国有企业亏损额控制在500万元,扭亏幅度15%,亏损户数控制在13户以下,三项扭亏指标均完成市下达计划控制目标。
3、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项目申报取得突破。美乐生物发展公司的乳糖酶高科技项目被国家批准列入第一批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项目,匹配资金近期即可到位;第二批申报项目中,我区又有冻干静脉注射用人体免疫球蛋白、抗病毒免疫奶两个项目通过省计委论证上报国家。
4、工业园区建设取得新突破。完成了华美空港工业园区、新柳工业园区规划,落实园区建设用地指标106.7万平方米,成立区园区管委会和办公室,理顺和完善了园区运行机制。
5、商贸业继续保持增长势头。联强集团黑河4000平方米加盟店已正式开业,联强公司与七台河、尚志、阿城、动力等商家加盟事宜正在洽谈中。美乐商城投资1000多万元改造装修,再塑企业新形象。
6、专业市场建设取得新进展。扩建20万平方米的新柳蔬菜大市场,市计委已批准立项。作为我区面向国内及俄罗斯、东欧市场的窗口和销售中心的中俄贸易大厦已开业。汽车销售专业街代理商已由去年的48户发展到73户,增长52%。旧机动车市场快速成长,累计成交突破13000辆,创历史新高。
7、积极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加快结构调整,农民增收有望取得新突破。农村因“一免两补”政策调整政策性增收,农民人均纯收入可增加90元。粮食播种面积同比减少20%;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同比增长10%。青贮、牧草和饲料作物种植面积增加10%,引进新品种40多个。龙头企业订单农业面积突2.5万亩。
8、几项产改难点得到有效突破。锻压机床厂依法进入破产程序。钢管厂依法破产已报市中级人民法院。上半年处理工行贷款本息合计2.7亿元,偿还工行受偿金5991万元,整体受偿率22%。在产权交易会暨招商引资洽谈会,签约10个项目,签约额2.9亿元。
二、全区经济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半年,经济工作得到扎实推进,经济运行走势继续趋好,但一些影响我区下半年乃至未来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也不可忽视。
1、财政收入完成预算任务还相当艰难。上半年财政收入虽然过半,但增幅仅列十区第六位,比增幅最高的同里区低11个百分点,比增幅较低的阳河区低4.8个百分点。主要是新税源对区财政贡献不多,部分骨干税源出现波动,财政体制调整的影响还在延续。
2、完成全年产改任务还需要进一步攻坚。上半年完成产改户数仅占全年计划的20%,从客观上看国有企业历史负债多,包袱重,遗留问题复杂等制肘问题还比较突出,并呈现出难度越来越大的趋势;围绕改革的主观问题还依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改革进程。
3、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滞后影响到我区经济发展后劲。我区民营科技企业发展明显落后于我区整体经济发展,落后于当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内生动力和发展后劲明显不足,是导致我区工业经济明显落后于同里区和其它省市中心城区的直接原因。
三、狠抓落实,攻坚破难,全面完成全年各项经济指标
要重点在以下七项工作上做实功、求实效。
1、全面推进概念规划和全本稿件版权属于517878秘书网面振兴规划的实施。要争取得到省市领导和有关部门在政策、资金和土地等方面的支持,以区为主,市区共建,全力推进,加快重点区域和项目的推进及规划的实施。全面启动建设功能整合区域——顾乡地区和近期重点建设项目。要做好汽车主题公园、新乡高丽民俗村的立项、规划、审批等前期和项目包装工作,推进空港园区、新柳工业园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加快麦德龙物流商场、新乡冷冻水产品批发市场、新柳蔬菜市场等项目的实施,组织好中龙大街欧也地风情街区建设、协助市政府抓好地产街犹太遗存开发建设。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快建设服务大厅,完善“一条龙”审批机制。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吸引投资、人才、技术的先进经验,要把招商引资工作与“xx区全面振兴规划”、“xx区概念规划”紧密结合,突出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包装一批具有发展前景、牵动作用大、竞争力强的战略投资项目,吸引国内外大公司(集团)落户我区。实行重点项目专项推进、无偿代办、跟踪服务,推进拟建项目的前期工作,投产运营项目的做大做强。
3、加快园区建设,破解土地和资金瓶颈。加快空港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运作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资金,加快园区主干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整合闲置土地资源,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加快清理京德顺等长期闲置光板用地。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做好项目对接,以争取国家、省、市在立项、政策、资金上的支持,并加强对金融机构的联系,确保前期工作成熟、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竞争力强的项目尽快建设投产。
4、加快推进产权制度改革。要按照市政府产改政策规定,结合区情,制定我区企业产改工作程序和操作办法,改革要稳步规范的进行操作,必须改得彻底,不能走回头路,把我区产改工作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组建资产经运公司,推进市场化运作,落实出资人到位的改革要求,通过整体出售和部分盘活推进企业的产改。进一步推进拟产改企业的“三清”工作,结合我市完善城镇社保试点,落实国有困难企业享受国家经济补偿金等项工作,夯实产改基础性工作,最大限度地争取上级改革政策和资金的支持。要把明宜地区资源整合与企业产改紧密结合,在近期建设的明宜地区,使国有、集体企业整合后退出,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商贸业。
5、加强税源建设,增强区级财力
要强化纳税意识,帮助企业强化依法纳税意识,增强对社会做贡献的责任感,树立纳税光荣的思想,要坚持择优扶持的原则,对守法经营、依法纳税的企业,要在政治上关心、思想上引导、资金上扶持、环境上服务。进一步强化税收征管,加大整治偷税、逃税力度,保证财政收入。各街道、各乡镇要积极主动配合,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的作用,加大协税、护税力度。要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加强对税源企业的服务,以感情留人,对建筑、开发等易于流动的行业,要及时发现苗头,及早采取应对措施,确保税源不流失。
6、大力发展民营科技企业。要依托项目抓好对接,共同搞好高科技项目的谋划、开发和储备工作,以项目请“三大”、以项目联“三大”、以项目留“三大”。抓好高新技术产品的孵化,与“三大”联合,抓好一辅街“孵化中心”和新乡工业园区“创业中心”等孵化器建设,科技三项费用要重点向高科技项目和民营科技企业倾斜,吸引民间资金合作开发,积极争取国家、省、市资金支持,多渠道加快高科技产品产业化进程。要大力发展配套产业,把我区传统(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产业融入全市工业发展链条之中,依托大厂,靠大联强,建立与大厂配套协作的共生共栖关系。
7、加快农业经济发展。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一核心,实施主导产业带动、龙头企业牵动、配套服务推动,不断增强农业竞争力。要加强基地建设,强化奶牛标准化生产,促进规模化和规范化养殖;建立和完善经纪人等中介组织和农产品销售公司,拓展无公害蔬菜和农产品的销售网络;促进以二电村为基地的食用菌产业进一步扩大规模,并向周边村屯辐射和延伸。进一步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加快冻干蔬菜、五洋蔬菜醋等企业扩大规模、创建品牌、开拓市场。加强对农民技能的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