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湖心亭看雪练习新人教版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4 14:11: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湖心亭看雪练习新人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湖心亭看雪练习新人教版》。

第一篇: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湖心亭看雪练习新人教版

12* 湖心亭看雪

名校讲坛

考点链接

(一)划分朗读节奏

【方法指导】

(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如“公/大笑乐”。(2)“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

(3)古人的姓、名、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等的后面要停顿。

(4)有省略成分或倒装的地方要停顿。如“去后/乃至”。

(5)句首关联词语、承前的指示代词后要停顿。如“若”“而”“然则”“故”“是故”等。

(6)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如“至于”“夫”“若夫”“盖”“是以”等。(7)句首状语后要停顿。

(8)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如“今齐地/方千里”“今/天下三分”。

(9)表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如“人不知/而不愠”;

上述只是停顿的基本规律,不应生搬硬套,而应结合具体的语境正确地理解句意后灵活运用。

【习题链接】见“积累与运用”T5。

(二)文言文翻译

【基本原则】①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②抓关键词。一定要翻译出句中的关键字词。

【基本要求】①信:要忠于原文的内容,不抛开原文,凭空编造。②达:要通顺流畅,不要使句子文白夹杂。③雅: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在准确传达原意的基础上,尽量使语句生动优美。

【方法指导】①对。对译,逐字逐句落实。②换。用现代词语替换文言词语。③留。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④删。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⑤补。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⑥调。调整语序。

【习题链接】见“积累与运用”T8。01 积累与运用 ◆课前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崇祯(zhēn)

拏(ná)

更定(gēng)

一芥(jiè)....毳衣(cuì)雾凇(sōng)铺毡(zhān)沆砀(hàng dàng).....◆基础提升◆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余拏一小舟

拏:撑(船).(2)拥毳衣炉火 拥:裹、围 .(3)雾凇沆砀 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4)焉得更有此人 焉得:哪能 更:还 ... 1 3.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1)余住西湖 .古义:人称代词,我 今义:剩下(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古义: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这里代指酒 今义:白色 4.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1)大雪三日(名词作动词,下大雪)..(2)与余舟一芥(名词作状语,像一根小草般微小)..5.下面句子中停顿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详见本课“名校讲坛·考点链接”】 A.湖中人/鸟声俱绝

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D.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解析:A.湖中/人鸟声俱绝。)6.仿照示例,写出含有与加点词意义相同的成语。示例: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1)湖中人鸟声俱绝(万事俱备,只欠东风).(2)一童子烧酒,炉正沸(人声鼎沸).(3)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不鸣则已,一鸣惊人).(4)惟长堤一痕(惟命是从).7.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1)文中具体描写雪景的句子是: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句,使人想起柳宗元《江雪》中的名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3)描写西湖的诗句很多,例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苏轼笔下的雨后西湖;“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是白居易眼中的初春西湖;“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杨万里心中的夏日西湖。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详见本课“名校讲坛·考点链接(二)”】(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这天晚上八时左右,我撑着一只小船,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

(3)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天、云、山、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在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我痛饮(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6)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02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目。9.课文是怎样写西湖雪景的?

①未游西湖时概写“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倶绝”;②游西湖时:先总写“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后具体描写“湖上影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10.“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写出了环境的幽静、空旷,也暗示作者的“痴”(超凡脱俗),为下文做铺垫。1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与哪句话相互映衬?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与结尾舟子的喃喃自语“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互映衬;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和孤高自赏的情怀。

12.这篇文章可谓是痴人赏奇景,你认为奇景“奇”在哪里?痴人“痴”在何处?请分别概括。

奇景“奇”在:万籁俱寂、天地一色、万物渺小。痴人“痴”在:不顾天寒地冻,独往赏雪,醉心于雪景,闲情雅趣异于常人。03 拓展阅读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潮。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湖心亭看雪》)【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上下一白

一:全,都 .(2)及下船 及:到,等到 .(3)急湍甚箭 甚:超过 .(4)窥谷忘反 反:同“返”,返回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2)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好像黄昏时那样昏暗。15.【甲】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山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厌弃尘俗,向往自然。16.【甲】【乙】两文画线句都写环境的幽静,但艺术手法不同,请简析。【甲】文文字简练,“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倶绝”直接写静景;【乙】文以声音衬托幽静(以动衬静)。04 综合性学习

“我想成为我生活的诗人!”这是尼采的话。他告诉我们要把生活过成一首诗,留意季节的转变,欣赏每一次雪飘,珍视简单的问候,感悟生活点点滴滴的美,做一个幸福的诗人。

17.【欣赏雪飘】南川金佛山也下起了今冬第一场雪。雪花纷纷扬扬地落在金佛山上,3 山上的天街、索道站、金佛寺、绝壁栈道等景点都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雪花,变成了白茫茫的一片。这提前到来的初雪将使金佛山提前迎来冰雪节。请你为金佛山冰雪节拟一条宣传标语,诚邀各地游客前来赏雪。

【示例】一夜冰雪悄然至,金佛山上风景异。18.【诚挚邀约】张华同学跟着爸爸去邻居李叔叔家讨论周六(12月29日)一起去威宁县旁边的草海赏雪的行程安排。可是邻居李叔叔一家饭后出去散步了,家里没有人,请你替张华同学写个留言条留给李叔叔,约好明晚7点再洽谈。

【示例】

李叔叔,您好!

今天爸爸和我来您家商量周六出去赏雪的行程,刚好您不在家。明晚7点我们会再来,请在家等我们。

张华

2018年12月26日

19.【珍视问候】立冬了,北风起了,猝然间丝丝寒意散尽了一年的灿烂,浓烈了母亲温柔的牵挂,也催发了我们感恩的蓓蕾。寒冷的日子里,电话那头的母亲仿佛愈加啰唆,总是絮叨着添衣保暖。晚自习后母亲打来电话问候,“孩子,冷不冷?温度又下降了哦,明天最高只有13 ℃,要加件毛衣……”你左手握着电话,说:“妈,我知道了,我穿得不少,您放心,您也要多穿点,注意不要感冒。”

国学讲坛

古代酒器名称

1.觥:盖作兽头形。《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2.罍:形状像壶。《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3.樽:杜甫《客至》:“盘飧市远无。”李白《行路难》(其一):“金樽清酒斗十千。” 4.觞: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起行酒,至武安,武安膝席曰:‘不能满觞’。”

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5.钟:班固《东都赋》:“于是庭实千品,旨酒万钟。” 6.斗:也叫羹斗。有柄。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7.酌: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饮觞满酌,颓然就醉。” 8.爵:《诗经·小雅·宾之初筵》:“酌彼康爵,以奏尔时。” 9.白:古时罚酒用的酒杯。刘向《说苑·善说》:“魏文侯与大夫饮酒,使公乘不仁为觞政,曰:‘饮不釂者,浮以大白。’”

10.觯:形状像爵,上口无两柱。戴圣《礼记·礼器》:“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爵。”

11.壶: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第二篇: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湖心亭看雪练习新人教版

湖心亭看雪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更定()毳衣()崇祯()...雾凇()沆砀()一芥()....铺毡()强饮()拏()...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拏一小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拥毳衣炉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独往湖心亭看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雾凇沆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余强饮三大白而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客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及下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一”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上下一白

.B.余拏一小舟 .C.一童子烧酒

.D.湖心亭一点 .

4.下面是清朝王士祯的题画诗《题秋江独钓图》,与本文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仔细揣摩,写出你的发现。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乙]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西湖(一)》] [注] 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②东阿王:曹植。③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

一.

白④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从武林门而

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即.

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取道由

桥、岳

坟、石

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7.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甲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乙文,“则已心飞湖上也”中的“飞”字,写出了一个初游西湖者目夺神摇的内心激荡,遥见塔影凌空,便自心飞神越。

B.甲文写赏雪,却写到湖心亭上金陵人饮酒的场面,只是为了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乙文中“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则突出了“山”“湖”“好友”齐聚的喜悦。

C.甲文中“痴”字与开头“独往湖心亭看雪”相呼应,写出了作者超然脱俗的性格。乙文中“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一句写出了作者对山水的痴迷。

D.甲文中,“天与云与山与水”,连用三个“与”字,写出了天空、云层、山峦、湖水浑然一体、举目皆白的景象。乙文中,“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连用四个比喻,寥寥数笔,写出了扑面而来的西湖美景。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游大林寺

[唐] 白居易

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凡十七人,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抵化城,憩峰顶,登香炉峰,宿大林寺。大林穷远,人迹罕到。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寺中唯板屋木器,其僧皆海东人。

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④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因口号绝句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既而周览屋壁,见萧郎中存、魏郎中弘简、李补阙渤三人姓名文句。因与集虚辈叹且曰: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由驿路至山门,曾无半日程,自萧、魏、李游,迨今垂二十年,寂寥无继来者。嗟乎!名利之诱人也如此!时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

(选自《全唐文》,有删减)[注] ①遗爱草堂:白居易贬江州后,在庐山遗爱寺自己营建的草堂。②东西二林:指东林寺、西林寺。后文的“化城”指化城寺。③海东人:新罗国人,新罗国地处朝鲜半岛。④聚落:村庄。⑤迨(dài):等到。

8.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A.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B.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C.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D.此地实匡庐间/第一境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1)

⑤③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环寺多清流苍石,短松瘦竹。

11.用自己的话说说白居易一行出游的行踪。(2分)

12.大林寺景色优美却游人甚少,其原因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13.本文用白描手法描写了西湖雪景。请你也用白描手法写一个片段(200字左右)。5

详解详析

【作业手册】

1.gēng cuì zhēn sōng hàngdàng jiè zhān qiǎng ná

2.(1)消失。(2)撑(船)。(3)裘皮衣服。(4)独自。(5)白气弥漫的样子。(6)哪能。(7)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8)客居。(9)等到。

3.[解析] A A项中的“一”是“全”的意思,其他三项的“一”都是数词。4.示例: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和王士祯的《题秋江独钓图》都运用了白描手法,自然质朴,而且意境深远。

5.(1)全。(2)往西走(向西去)。(3)就,便。(4)回去(回来)。6.(1)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呢!

(2)这时候想要用一句话来描写(眼前美景)却无法做到,大概就像是曹植梦中初遇洛神时(那种惊艳的感觉吧)。

7.[解析] B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写湖心亭上与金陵人同饮,主要是表达幸逢知己之乐,而不是为了突出雪景的奇特迷人。

[参考译文] [乙](我)从杭州武林门向西走,远远看见保叔塔高高地耸立在层层的山崖上,(我的)心绪早已飞到西湖之上了。午时进入昭庆寺,喝完茶,就划着小船进入西湖。(只见)山峦色彩如黛,春花的光华好像少女的颜面,温柔的春风好像醉人的美酒,湖水的波纹好像平滑的绸缎,刚一抬头,已经不由得眼花缭乱,如醉如痴了。这时候想要用一句话来描写(眼前美景)却无法做到,大概就像是曹植梦中初遇洛神时(那种惊艳的感觉吧)。我游西湖的经历从这一次开始,当时是万历丁酉年二月十四日。

晚上同子公一起坐船来到净慈寺,找到阿宾曾经住过的僧房。返回时,经过六桥、岳坟、石径塘等景点。粗粗领略了(这些美景),还没来得及仔细观赏。第二天一早又收到陶石篑的帖子。到十九日石篑兄弟和佛学居士王静虚来了,一同游山玩水的好友,一时间都凑到一起了。

8.B 9.(1)开花。(2)到(或“往”)。10.寺院的周围多是清澈的溪流,青色的岩石,矮小的松树,清瘦的竹子。

11.白居易一行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了东林、西林二寺,到达化城寺,在峰顶上稍事休息,便登上香炉峰,住在大林寺。

12.①大林穷远;②名利之诱人也如此![参考译文] 我和河南人元集虚、范阳人张允中……共十七人,从遗爱草堂出发,经过东林寺与西林寺,到达化城寺,在峰顶休息后,又登上香炉峰,后在大林寺住宿。大林寺路远又荒凉,(所以)人们很少到这里。寺院的周围多是清澈的溪流,青色的岩石,矮小的松树,清瘦的竹子。寺中仅有木板屋与木器,寺僧都是海东人。

因山高地深,所以节气来得很迟。当时已是初夏四月,(而这里)还像正月、二月的天气,山上的桃树刚开花,涧中水草还很短小;人物风俗气候与平地村落都不相同。刚来十分惊讶,如同到了另一个世界。因而随口赋诗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然后遍览寺壁,看到郎中萧存、魏弘简,补阙李渤三人的姓名与文句。于是对元集虚等感叹道:此地的风景实在是庐山第一境。由驿路到山门,也不到半天的路程,但是自从萧存、魏弘简、李渤游览后,到今天将近二十年,寂寞得竟无人问津。唉!可见名利诱惑人到了何等程度啊!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太原白乐天序。

13.示例:“嘿,又来新生啦!”眼疾嘴快的“胖头儿”从板凳上蹦起来嚷着。不用他提醒,女同学就围上来了。“别、别,我不是……”那“女生”急得连连摆手,“我,我是你们的老师!”话音刚落,全班都哄堂大笑起来。我也暗自好笑,仔细打量她:一张圆圆的娃娃脸,水汪汪的大眼睛,脑后梳着一根“马尾巴”,不高的身材穿着翠绿色的绒衣,怎么都显得稚气十足!说她是幼儿园的小阿姨还差不多,可要说她是初中的数学老师,这简直是在开国际玩笑嘛!班长笑着走过去伸手:“欢迎你成为我们中的一员!”她满脸通红,一个劲儿地跺脚:“哎呀!真的!不骗你们的……”忽然,她把“马尾巴”一甩,急中生智地掏出备课本,四下晃动着:“你们看……”“唉,还真是老师!”“咳,咳,”她佯作镇静地清了清嗓子,挥了挥手,“好了,好了,上课吧!”

第三篇: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湖心亭看雪教案新人教版

12* 湖心亭看雪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诗,诗中“寒江独钓”的清奇意境令人神往,孤高情怀叫人赞叹。而明末清初的文学家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则营造了另一番意境,抒发了别样的情怀。今天让我们随着张岱,走向西湖,去湖心亭看看雪。

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

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著作颇丰,今存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2)背景链接

张岱出身于官宦之家,明亡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悠游的生活。明亡以后,他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本文选自《陶庵梦忆》。

2.生难字词

(1)字音

更定(gēng)

毳衣(cuì)

崇祯(zhēn)...沆砀(hàng dàng)余舟一芥(jiè)铺毡对坐(zhān)....余拏一小舟(ná)喃喃(nán)雾凇(sōng)...(2)词义

【更定】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定,完了,结束。【拏】撑(船)。

【拥】裹着,围着。

【毳衣】细毛皮衣。【雾凇沆砀】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气。

【长堤一痕】指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痕,指斑迹,迹印。【一芥】一棵小草。芥,小草,形容船小。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朗读指导

明确: 首先要读清楚,一要句读分明,二要节奏合理;其次要抑扬顿挫,读出作者的感情;再其次要流畅自然,一是语句要流利,二是音韵铿锵;第四要在疏通文意和熟读的基础上自然成诵,切忌硬背。

2.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明确:播放朗读,学生听读,再跟读。留意文章叙了什么事,写了什么景。明确:全文共两段,第1段写赏雪的具体经过,第2段写在湖心亭的奇遇。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入理解

1.“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告诉了我们什么? 明确: 点明时间、地点。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从哪种感觉来写?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从听觉来写。写出了天气的严寒,也为下文到湖心亭看雪作铺垫,突出游兴强烈。3.这么冷的天气,才凌晨时分,作者独自到湖心亭看雪,你能看出作者的心境吗? 明确:孤怀雅兴,孤高自赏。

4.作者前往湖心亭看雪,意外遇到了什么? 作者看到了什么?和这些人有些什么交往?

明确:已经有人在自己到之前到了。看见有两个人已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怎么还能碰上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拉着我一同饮酒。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同他们道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

5.“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是尾声,你怎样理解这个“痴”字? “喃喃”一词,你看出了什么?

明确:舟子说作者“痴”,又说还有像作者一样“痴”的人,实际上是突出作者的“痴”。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舟子自言自语、大惑不解的状态。

步骤四 赏析语言 探究写法

1.找出写景的句子并体味作者的感情。作者写景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特点?

明确:“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作者写景运用了白描手法,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来写,“一痕”“一点”“一芥”

“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不渲染、不雕饰,简洁、朴素、自然,如一幅写意山水画卷。2.写作特色。

明确:人与景相融合。人与景的融合是本文的特色之一,作者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是茫茫雪景中的亮点,作者以其精准的感受,体会到隐藏在简单背后的震撼力,湖心亭巧遇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

四、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对西湖壮观的雪景的描写及湖心亭奇遇的记叙,表现了作者文人雅士式的孤傲和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

2.拓展延伸

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不同之处。明确: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在表达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超凡脱俗的感情,《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3.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相应的练习。(2)把课文翻译成现代文。

(3)完成《名师测控》或《精英新课堂》本课练习。

湖心亭看雪

张岱

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 地点:西湖

天气: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事件:独往湖心亭看雪,看到一幅山水模糊的湖山夜雪图以及在湖心亭的奇遇

五、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我觉得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始终注意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字词解释和文义疏通让学生在预习中对照课后注解完成,有疑难小组交流解决,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第四篇: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2 湖心亭看雪教案 新人教版

12* 湖心亭看雪

1.了解作者有关情况,积累文言词语,培养阅读能力。

2.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感情,学习白描手法,理解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体的写作特点。

1.朗读背诵,积累文言词语,学习白描的手法。

2.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一、导入新课

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

教师补充:明亡后,张岱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在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他的文章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淡的哀愁。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文章。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2.播放朗读,学生听读,再跟读。留意文章叙了什么事,写了什么景。3.思考回答几个问题,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告诉了我们什么?(点明时间、地点。)(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从哪种感觉来写?(从听觉来写。)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突出天气的严寒;也为下文“更定”到湖心亭看雪埋下伏笔,突出游兴强烈。)“俱”和“绝”各是什么意思?(“俱”指全、都;“绝”的意思是停止、消失。)(3)“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这么冷的天气,才凌晨时分,作者独自到湖心亭看雪,你能看出作者的心境吗?(孤怀雅兴,孤高自赏。)“是”字怎样理解?(是代词,这。)(4)“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这几句写雪景,有什么特点?(写西湖雪景,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5)“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是尾声,你怎样理解这个“痴”字?(舟子说作者“痴”,又说还有像作者一样“痴”的人,实际上是突出作者的“痴”。)“喃喃”一词,你看出了什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舟子自言自语、大惑不解的状态。)4.学生齐读全文。

三、问题研讨 关于白描手法:

描写雪景的句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作者写西湖雪景,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手法就叫做白描。你能简要分析文中白描手法吗?(作者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寥寥几笔,却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些景物的小,他真正要突出的景物是什么?(是要突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壮观景象。正是这种满世界都白的奇观,才使他觉得眼前的具体景物都变小了。)文章开头说作者“独往湖心亭看雪”,这里又说“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不矛盾。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足为伍,一个“独”字表现了文人雅士的孤傲。)

四、对比阅读

1.朗读课文及柳宗元的《江雪》。2.《江雪》也描写雪景,也写了人的活动,它和课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有什么异同?(先说同,再说异。)相同之处是:都有大小的对比。本文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来突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壮观景象;《江雪》中千山万径是大景,独钓渔翁是小景,通过强烈的对比,突出雪景的无边无际,雄奇壮丽。

相异之处是:描写手法上,本文主要使用白描手法,而《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在表达的感情上,本文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而《江雪》表达的是作者柳宗元怀才不遇的孤独感。

五、课堂小结

课文的白描手法,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山水,寥寥几笔,却能传达出景物的神韵。在课外试着用白描手法写一种景物,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来写。另外,课外可搜集一些描写西湖的古诗文,学习古人的描写手法。

第五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 第三单元 湖心亭看雪 学案

湖心亭看雪

学案

【学习目标】

1.欣赏雪后西湖的奇景,理解作者游湖的雅趣。

2.揣摩文中语言,体会文中的语言风格,以及融叙事、写景、抒情为一体的写作特色。

3.把握文中使用的白描手法3.4.理解本文所展示的作者的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辩证地分析作者所流露的消极避世的意绪。

【重点】

1.诵读课文。

2.深入理解本文的写景特点——白描手法。

【难点】

对作者精神世界的理解;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的把握。

【预习导学】

1.反复诵读,结合注释读懂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品味语言,学习白描手法;体会文中流露的情感;走进张岱,深入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2.白描与渲染、烘托。

白描,就是用平实的手法来描述。李煜擅长用此手法描写自己心境,比如“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就是直白地说自己心思很乱,滋味不好受,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但是同样很有感染力。

烘托,就是通过对其他事物的描述,来陪衬主体。同样举描写心情的例子吧,我们经常可以读到诸如“这一天,天空乌云密布,黑得像锅底一样……四处闷热,让人喘不过气来……”这样的语句,就属于烘托。它没有直接描写人物心情但是通过对周围其他景物的描写,衬托出主人公当时的渲染,就是用多种修辞手法对事物本身进行描述,就是直接对其进行细致刻画。比如“我的心在流血,撕裂一般地痛,又仿佛被无数支箭穿透一样,仿佛就要停止了跳动。”它不描写其他事物,也不是平实的叙述,而是细致铺张地描述主体。

白描的例子:

(抽象、概括)

A、《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心境肯定好不了。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B、“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的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

——唐韬《琐忆》中的鲁迅先生

渲染的例子:

(形象,具体)

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风……《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

【预习导学】

1.搜集关于张岱及写作此文的背景资料。(助读)

2.反复诵读,积累。

字音

崇祯

更定

毳衣

雾凇

沆砀

一芥

喃喃

词义

上下一白

是日更定矣

余挐一小舟

是日更定矣

余强饮一大白

更有痴似相公者

上下一白

余挐一小舟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客此

3.找出描写雪景的文字,翻译并体会白描手法。

4.理解本文“痴”的体现?

【教学过程】

1.导入语设计

各组强答自己知道的咏雪诗句,并简谈其中的情感。

3.检查朗读情况。

A.齐读,教师强调字音,停顿,语气,语调。

B.检查3-5生朗读情况,师生交流。

4.质疑释疑,疏通字句。

5.找出“痴”的表现,分析揣摩。

重点研讨:“独往湖心亭看雪”

“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是否矛盾?

6.品味语言。体会白描手法。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天、云、山、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道,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叶,舟中人两三个而已。

湖上影子,湖心亭一点,惟长堤一痕,舟中人两三粒,与余舟一芥而已。

6.探究:“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这句话传达出舟子对张岱和金陵人的评价,你认为他们是一样“痴”的吗?

7.走进张岱。

8.教师总结所学,作业。

【作业设计】

1.想象文中的雪景画面,再现形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想象中的西湖雪景。

2.运用白描手法,写你一位同学或亲人,力求简洁,传神。

3、收集有关“西湖”“冬雪”的诗歌。(附有关诗词)

下载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湖心亭看雪练习新人教版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2湖心亭看雪练习新人教版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

    湖心亭看雪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3)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揣......

    湖心亭看雪教学案

    永安镇初级中学八年级上语文科教学案 课题:29《湖心亭看雪》 课型:赏读课 主备课:马杰能 审阅: 已批 讲课时间: 2013 年 12 月 20 日 教学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29课_湖心亭看雪_练习

    同步练习(1) 一、基础部分 1.解释加点的词。 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__ 是日,更定矣________ 惟长堤一痕________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________ 是金陵人,客此_______......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2课《湖心亭看雪》同步练习

    12 湖心亭看雪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雾凇(sōng) 长堤(dī) 毳衣(cuī)B.沆砀(dàng)拏(ná)喃喃(nǎn)C.金陵(lín)芥(jiè)崇祯(zhēn)D.更定(gēng)......

    八年级语文上册湖心亭看雪教案人教版

    学科网(ZXXK.COM)-学海泛舟系列资料 上学科网,下精品资料!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人教部编本]最新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12湖心亭看雪教案26(精选五篇)

    12* 湖心亭看雪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诗,诗中“寒江独钓”的清奇意境令人神往,孤高情怀叫人赞叹。......

    八年级语文《湖心亭看雪》说课稿

    八年级语文《湖心亭看雪》说课稿 八年级语文《湖心亭看雪》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湖心亭看雪》位于八年级下册的第七单元,第七单元全是古代诗文,都是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

    复习- 八年级语文湖心亭看雪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听写字词(7、8课) ( )、( )、( )、( )、( )、( )、( )、( )、( )、( )、( )、( )、 ( ) 默写古诗 (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 , 。 。 。 。 。 。 。 , 。 默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