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证实地狱多可怕

时间:2019-05-14 14:06: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科学家证实地狱多可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科学家证实地狱多可怕》。

第一篇:科学家证实地狱多可怕

一、科学家的见证

科研钻探发现地狱,中国文化领先世界!

正如中国传统文化所说,世间确实有地狱,地狱就在我们脚下—地壳的内部!

在最近一次研究地壳移动的钻探工程中,科学家在大约九哩的地底下,发现了一个恐怖地带,他们相信就是地狱所在。

据芬兰一家报纸报道,一位前苏联著名地质学家狄米尔·阿撒哥夫博士说,他们用机器钻开了九英哩深的地洞后,里面竟然飞出一头青面獠牙、长有翅膀的怪物。稍后他们将一台拾音器送下洞去,收听到阵阵凄厉悲惨的惨叫声,仿佛有数不清的人正受到极大的痛苦。

„作为一个无神论的共产党员,我过去不相信有天堂或地狱之说,但作为一个科学家,我现在却不能不确信有地狱存在。‟这位前苏联地质学家说。„不用说,我们都对此种发现感到万分震惊。但我们都知道所见所听的,绝不是幻觉,而我们也绝对肯定,我们已打开了地狱之门。‟

这桩惊人怪事,发生在前苏联西伯利亚西部一处偏僻地区,当时阿撒哥夫博士正联同其他科学家,和工人一起在那里进行钻探工作。

„钻探开始时,一切十分正常。‟阿撒哥夫博士说,„但到了大约九英哩深,那个钻探机器突然转得异常剧烈,显示出地底下有一个巨大的空间。‟

„根据温度感应器显示,那里的温度高达华氏二千度。而当我们将钻探针收上来时,更吓一大跳的是,随著那洞口喷出的高温气体,一头长有獠牙,眼神充满邪恶的巨大怪物,从里面飞出来,它就像一头发狂的猛兽,不停高声尖叫,转瞬间便飞走了。‟

„在场一些工人见了,吓得转身就跑,但我们却决定留下,希望找出一个究竟。我们将一台拾音器吊下洞里去,这种拾音器原本是设计用来收听地壳移动的声音。‟

„但奇怪的是,是从喇叭传来的不是地壳移动声,而是人类的惨叫声。最初,我们还以为是仪器本身出了毛病,但当我们调整过后,却证实那些声音的确是来自地底。它不单是一个人的叫声,而是千千万万人的哀号呼救声。‟

„幸好,我们当时已将这些哀叫声用录音机录下,证明我们并非无中生有。我们现已将那个洞口封好,留待有关方面调查。很明显,我们发现了某些超乎常理,但科学无法解释的东西。‟

前苏联官方对于此事,并没有作出任何评论。

二、网友的见证

我昨晚看见地狱,真实而恐怖!

昨夜似睡非睡中走到一个地方,如同春运期间的火车站,人山人海,皆穿着体面,行色匆匆,急着上车赶路。车在对岸,中间有桥,修建甚好。我站在桥头朝下观察,见一水库般巨大的深坑,状如漏斗,极深极黑,渊深难测,里面白骨如山,恐怖不堪。忽听空中有菩萨告知:此乃地狱,速回头!大惊,急走,醒后惊魂未定,历历在目。思维其状,符合佛经。地狱又名火车,其桥名奈何桥,众生五欲炽盛,自作自受,地狱无门,业力所牵,旋出旋入,不能自拔。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但愿也是最后一次!奉劝各位:

地狱熙熙,火宅炎炎。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坚信佛法。

三、高僧的见证

脚下就是地狱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生命有六道轮回,行善者投生三善道,作恶者堕入三恶道,那么现在地球上有65亿人口,来世究竟有多少人要升天,又有多少人要下堕呢?

前不久我与佛学院的一位出家师父通了电话,向他和盘托出我的疑问。那位师父回答说:“以人类目前的情况看,100个人中起码有99个人来世要堕入恶道,而堕入恶道的人中,下地狱的至少占了八九成!”

我起初还不相信,那位师父便讲了一件真实的事情:有一位仁波切走在一条繁华的大街上,发现人很多,于是便以神通观察那些人的来世趋向,结果一条街从头走到尾,走了很久,发现大部分人来世要堕入地狱!

仁波切观察的结果,多么令人震惊啊!世间人来世能升善道的比例为1:100,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大家知道,高考的录取率是1比2,考研的录取率是1比5,公务员招考的录取率是1比52,这些是大家关心且亲身体验过的,但有谁关注过我们来世不堕恶道的机率最多只有不到百分之一这样残酷的事实呢?!

我感到不可理喻,那位师父便对我说:这并没什么奇怪,你看看现在人们的心术、言行和造业,自私自利,怙恶不悛,起心动念,无不是罪,就会明白为什么有如此结局(下地狱)了。他又说:佛把地狱的众生比作夜晚的繁星,而把善道的众生比作白天的星星;得人身的机会就像往墙上撒一筐豆子,最终能粘在墙上的机率一样少。

总而言之,在这个五浊恶世,众生来世想得人身的机会几乎没有,换句话说,绝大多数堕恶道,十有八九下地狱!这是事实。当然,这是对世界上所有众生的业力而言,并不是指学佛人和修佛人。

咳!听罢师父的话,我有一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刚学佛时,我曾幼稚地以为:好人来世升天,坏人来世堕恶道,所以很多人来世还是可以上升天道的,至少一半一半吧。现在知道了,如今的实际情况不是这样。开个无奈的玩笑:如果一个十恶不赦之人做了无耻的事,被人骂作“畜生”,已算是褒扬他了,因为不要说是恶人,就是一般的人,来世若能投生畜生道,避免下地狱,想必也是一种侥幸,因为畜生道算是恶道中最好的,而依环境污染的程度和核武器发展的趋势来看,将来地球恐怕没有人类和动物的生存余地了。

如此说来,我们周围的人,乃至这个地球上的所有众生,来世大多数要下地狱了!

原来以为“你下地狱吧”是一句骂人或诅咒人的话,现在看来好象一句预言,大多数人都要被应验了,真是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啊。我一开始也想不通:如果一般人都要下地狱,那些作恶多端之人,比如地痞流氓,歹徒强盗等,他们该下堕到哪里去?还有心狠手毒的,比如绑架撕票、杀人越货的诈骗抢劫杀人犯等,他们又该堕到哪里?甚至还有罪大恶极的,比如恐怖分子、战争贩子、杀人狂魔,他们又该堕到哪里?现在我明白了,地狱也分为十八层啊,罪业轻点的堕得“上层”一些,罪业越重就越往下层堕,直至最底层的“阿鼻地狱”。

可是,生活中的坏蛋毕竟是少数啊,我又不解地问那位师父:“佛经不是说只有造了很大的恶业才会堕地狱吗?难道我们周围的人都造了杀人的恶业吗?”

师父反问我:“非得杀人才算坏吗?杀鸡杀鸭杀羊算不算杀业?吃生猛海鲜水煮活鱼算不算造业?你看家家户户的厨房,哪里不是屠宰场?你看饭店宾馆的食客,哪个不是生吞活剥?你大饱了口福后能体会那些牲畜和动物的痛楚吗?还有社会上的种种腐败恶劣现象,比如劳民伤财、诲淫诲盗、逞强争胜、勾心斗角、尔虞我乍……这些你难道见怪不怪了吗?”是呀,在这个娑婆世界中,一般人习以为常的事,用佛法的眼光去观察衡量,却是在造五逆十恶业。所以,我们几乎是在不知是非却又不以为然的情况下滑向了地狱。

所以,地狱之可畏,并不在于恐怖相,而是人们对欲望的忽视和放纵。

《佛说骂意经》记载:王有妇弟,死当入地狱中。妇白王言:“莫令我弟入是狱中。”王言:“汝为我止之。”其弟欲入,妇言:“是狱门不可入!”弟言:“是中多所有。”便走(跑步)入狱中。人为罪所牵如是!

你瞧,拦都拦不住,硬往地狱里冲刺啊,真是佛国有路人不去,地狱无门君自来!

过去我纳闷:地狱里都是刀山火海,油锅刑具,难道他们不害怕吗?

读此经后我才明白,情人眼里出西施,地狱众生的眼里看到的跟我们不一样,他们看到的是金银财宝、声色犬马啊!所以说“是中财宝多所有!不要拦我,谁拦我我跟谁急!”

忽然联想到国内很多歌舞厅、赌场、网吧、火锅城、洗头房等所谓的娱乐场所,经常发生莫名其妙的火灾、群死群伤,刹那间横尸无数,惨不忍睹。这其实就是欲望之火,地狱之相,人眼看不见,亡魂自受苦,难道不是自作自受吗?

享乐就是折福,贪欲就是地狱!

生命像蜡烛,越烧越短;生活像汤药,越熬越苦。

莫道幽冥君不见,人间本是大地狱!

惊望未来,谁还敢不持戒修佛、求生净土?!

当今社会世风日下,伦理道德丧失,杀、盗、淫、妄、酒充斥着整个世界,人们因不明了宇宙生命的自然规律——轮回果报,迷于物欲,贪图享乐,自私自利,不知不觉中干着伤天害理的事情,却又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结果现世饱尝横死、多病、短命、诸事不顺、心灵痛苦等等凄惨的“花报”,而且死后还要自做自受、领受所犯罪业而显现的地狱“果报”。现摘取《地狱变相图》中一些场景,主要是现实社会中人们常犯的罪业行为。以此警示人们做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图一时快乐,而种下地狱种子,死后受千亿万年至无量劫的残酷折磨,惨不忍睹。

老实修佛,切记切记!

荣辱纷纷满眼前,不如安分且随缘。身贫少虑为清福,名重山丘长业冤。

淡饭尽堪充一饱,锦衣那得几千年。世间最大惟生死,白玉黄金尽任然。

蜗牛角内争何事,火石光中寄此身。随遇而安常念佛,不生净土是痴人。

生命循环三世通,死神来去无影踪;事主不论贫与富,大限忽来戏即终。

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

常乐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舍中。一念回光常觉照,坐断十方妙虚空!

人生只是南柯一梦,娑婆即是人间地狱;

噩梦惊醒看破放下,一心念佛回归净土!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菩提心;

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归依僧,当愿众生,同离三界,万法无碍!

第二篇:科学家证实

科学家证实:佛教是科学的终极归宿

善缘大师2016-05-05 15:29:50

中国著名学者梁启超说:“佛教之最大纲领曰悲智双修,自初发心以迄成佛,恒以转迷成悟为一大事业。”

英国的鲍罗登博士说:“佛教为今日人类之救星!现今研究佛教学者渐多,只因佛教高出一切宗教。虽科学、哲学有长足进步,然其发明之最如理处也要和佛法相通,况佛法有其最深奥、广大处,最真实适用处,决非现世一切学术宗教所可企及。”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尼采说:“佛教是历史上唯一真正实证的宗教,它视善良和慈悲促进健康,不可以仇止仇。”

马克思曾说:“辩证法在佛教中已达到很精细的程度。”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称赞:“佛教徒处在理性思维的高级阶段。”又说:“只有辩证的思维才是有效的。只有东方的佛教徒和希腊人处在人类辩证思维的较高发展阶段上。”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是国际间最具权威的百科全书,指出: “佛法的可信,是因为从佛陀时代直至如今,一直有佛弟子以亲身的修行体验,证明著佛经的正确。”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 “没有宗教的科学是跛子,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瞎子。” “佛教是一切科学的源动力。” “任何宗教如果有可以和现代科学共依共存的,那就是佛教。”

在观待佛教与科学之间的关系问题上,有些佛弟子以为科学乃世间分别 念的产物,根本无须拿来与出世间的佛法相比较、相借鉴;另有些佛教徒则以为了解了解科学的大概情况也无不可,如果没有时间与精力,亦可将之弃而不顾。我本人则认为,在当前这样一个错乱繁杂的世界中,身为佛教徒,了解、明辨科学原理与科技发展动态应属分内之事与当为之举。不过,在这一过程中,须要佛教徒自始至终都能保持住佛法所赋予他的清醒、坚定的智慧,千万不要在一大堆令人眼花缭乱的科学公式与琳琅满目的科技成果中迷失自己。在对比佛教原理与科学观念时,最好不要受世人影响,动不动就说佛法证明了某条科学原理的正确性,似乎佛法天然就应该为科学当配角、作注脚,因为大量的科技事实及科学发展动态都证明,佛法的绝大多数理念,科学根本无法予以验证,因其思想的深刻与先进远超科学现有的衡量能力。另外,在进行对比研究时,还要清晰地看到并尽力剔除科技的单方面及畸形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负面影响。

我所认识的圆魏博士近几年来就一直关注着科学与佛法之间的关系问题,交往过程中,经常都能从她的眼目中看到她本人对现代科技所发出的种种质疑眼光。博士是一名非常虔诚的佛教徒,同时也是一位难得的认真负责的科技工作者。印象当中,正信佛教徒所应具备的素质,诸如对上师三宝的坚定信心、对因果不虚及生死轮回的正见、对可怜众生的深切悲心,在她身上都完美地具足了。看到一个在家人竟能如此轻松地放下世间八法、全身心投入对佛法的深研与实修中,我这个出家人都难免深感惭愧。

下面即是圆魏博士所谈的关于科学与佛法之关系的见解:

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把科学奉为至尊至圣,一提到知识、学问、智慧,大多数人立刻就会把它们纳入到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的范畴内,很少有人会想到这世上是否还存在一种科学无法企及的智慧。那么到底存在不存在胜出科学的智慧呢?对我而言,答案是十分肯定的,那就是有,它就是佛教的智慧。

认识佛教以前,我是一位完全意义上的科学工作者,而一本不起眼的佛学小册子《佛教科学论》则使我改变了对佛教与科学的看法。

那还是在九九年的一天,一位朋友借给我一本《佛教科学论》,出于对书名的好奇以及职业的敏感,我打开了这本书。原本只想翻一翻的我,不曾想一翻开第一页就无法控制自己继续往下阅读的兴趣、欲望,一口气读完了第一遍,接着又读第二遍、第三遍……以前只是对佛教略有所闻,现在不得不刮目相看了。

几年来的“脚踩两只船”,让我越发清晰地意识到,所谓科学乃起源于逻辑推理和实验,由于实验方法、实验手段、逻辑思维的角度不同,科学家总是人为地将科学分成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理学等多种门类。时至今日,因为实验手段的日益先进与演绎方法的愈加细分,以致科学门类的划分也日趋细微。当此之时,人们又发现,要对同一事物进行较全面的理解,就必须借助好几个科学门类才能达成,于是,所谓边缘科学、综合科学又大行其道。由此观之,人类对世界的认识经历了由混沌到局部、由局部到试图全面了解的过程,至今仍远未达到真正全面把握这个世界的程度。

科学认识事物的方法和过程,大抵不出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这几个层面,读书学习总是从1+1到微积分、从曹冲称象到浮力定律、从牛顿力学到相对论等等。人类现在依然无法了知银河系本身以及银河系以外的宇宙究竟怎样;也不知道物质的细分粒子到底细到什么程度;亦无法明了除了人类器官以及所有科学仪器所能观测到的物质之外,还有多少是无法观测到的……面对这些,那些视科学为万能的人们又该作何感想?

而佛法则有自己独到的解释宇宙万有的理论:万物皆缘起而生,因缘具足则生,因缘消尽则灭。“因”是产生事物的内因、主要条件,“缘”是间接、次要条件,因缘和合与离散就导致事物的生与灭。缘起而生的事物不可能有自己独立永恒而且不变的自性,正因为无自性,故本来平等;正因为无我,故本来清净。我们感知的一切万法,全都是虚幻的、不实在的。

但众生却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妄想并执著那些虚幻不实的外物:由一堆刹那生灭的分子原子蛋白质构成的“我”,再以虚幻的眼耳鼻舌身意去感知同样虚幻的色声香味触法,然后就生出无穷无尽的染污分别意识,再在这些分别念的指引下起心动念、造作不休,于是永无止境的轮回深渊便因虚妄实执的牵动而横陈在被无明遮障的众生面前。因此,若不通达缘起性空的含义,人类将永无回归自性清净家园的那一天。

不过可惜的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前提都建立在实有性的基础之上,“性空”几乎未曾被科学家关注过。

所以我们说,佛教认识事物并不执著于仪器与身体的感觉器官,它不会人为地将事物割裂、分解开来。佛法抛开表象直抵本源,将“我执”的妄想分别彻底砸碎,这是任何一种局限于现象的科学所无法达到的高标。当今世界没有任何一门科学能给出关于世界的完满答案;也没有任何一位科学家精通所有的科学门类并对世界本质做出完满解释;而且即便现有的所有科学门类集合起来,依然无法对宇宙及人本身给出完满解答。但佛陀的智慧却能做到!

想想我们那点可怜的自以为是吧:执著虚幻的外境,把原本平等、整一的世界划分得七零八落……这就好比盲人摸象,每一个主体、每一代人由于自身的局限和时代的局限,只能通达部分真相,但人们却自以为那就是终极真理。所以才有了科学发展史上一浪翻过一浪的竞逐,一代被一代取代的演变。

明白了这一点,佛教就成为了我人生追求的目标,既然佛法拥有如此完满的智慧,为何我们要拒绝它的引导呢?如果科学真的可以成为真理的代名词的话(因科学追求和标榜的就是真理),那么佛法完全可以当之无愧地被称为最究竟的科学。

目标虽已定下,但我知道前方的路还很漫长。证悟智慧与学习知识大不一样,仅仅了解、明白都是无法获取真实智慧的,智慧的获得与闻思修密切相关,特别是实证,否则根本不可能做到“了悟”,也不可能斩断生死链。

这一生,我都会将自己交给佛法,并在佛法的观照下完成个人的事业与出世间解脱的大事。科学应为众生的利益而存在,如果这一点能得到众人认可的话,那么我想说,能引领科学走出狭隘利益怪圈的唯有佛法!在它的照彻下,于世人的心田上才会开出最究竟的利益之花。

第三篇:延迟退休有多可怕

延迟退休有多可怕

延迟退休不是无限制的,必须在健康期望寿命之内湖南常宁,敬老院住着六七十位老人,他们大多是无儿无女的五保老人。木子K 财新《中国改革》 特约作者 胡继晔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表示,为保证平稳过渡,不对当期的就业状况造成太大影响,中国将采取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方式。从延迟退休,到渐进式延迟退休,延迟退休话题再次成为社会广泛关注、媒体热议的焦点。延迟退休年龄真的是洪水猛兽吗?退休年龄到底如何确定?财新2013年第12期《中国改革》刊发中国政法大学法和经济学研究中心教授胡继晔的见解,以飨读者。——编者

近来,关于延迟退休年龄的话题引起了公众、官方、学界的巨大争议,成为社会广泛关注、媒体热议的一大焦点。清华大学的养老金顶层设计方案,主要是希望解决养老保险制度的“公平”和“效率”问题,方案的八个内容只有第五点讲了“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结果方案设计者杨燕绥教授在接受凤凰卫视采访后被网民大加指责。中国社科院拉美所所长、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教授在微博中指出:延迟退休是一个趋势,全世界都是这样做的,中国计划生育这么多年,人口老龄化更严峻,同样招来指责声一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此前提出鼓励参保者自愿延长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但为避免挨骂,他此后又不得不澄清“多部门就延长养老保险缴费等达成共识”这一说法并不准确。惟有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唐钧提出的中国社会无法承受延迟退休之重的观点,得到了多数网民的支持。那么,延迟退休年龄真的是洪水猛兽吗?退休年龄到底如何确定? 国外延迟退休年龄的现状

在讨论中国人的退休年龄问题之前,先来看看国外延迟退休年龄的情况。总体而言,国外延迟退休年龄主要是因为期望寿命增加、人口出生率下降,这一增一减逼迫各国政府不得不延迟退休及领取养老金的年龄,来应对老龄化和少子化的双重挑战。

经合组织被称之为“发达国家俱乐部”,其34个成员国中,大部分国家国民的退休年龄在65岁以上,有13个成员国的退休年龄甚至在67岁以上。以英国为例,女性开始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在2020年时达到65岁,与男性持平。从2020年起,英国所有人领取养老金的年龄每10年增加1岁,到2026年、2036年、2046年分别提高到66岁、67岁和68岁。实施延迟退休年龄的另外一个透明方式是像丹麦、意大利那样,退休年龄随着期望寿命的增加而成比例地增加,将退休年龄与期望寿命作制度性挂钩。

在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美国,依靠政府工薪税发放的公共养老金替代率只有40%左右,其领取与退休年龄密切相关。据美国劳工部统计,2012年美国已退休人员中有40%在60岁以前退休,25%在60岁-64岁之间退休。所有在65岁以前退休的美国人,无法全额领取公共养老金。在其余可以全额领取养老金者中,9%的人65岁退休,10%的人在66岁-69岁之间退休,8%的人甚至在70岁以后退休。政府对到了退休年龄但仍愿意坚持工作者给予激励,每多工作一年就奖励8%左右的退休金,以鼓励人们延长工作时间、增加缴费数量。

除公共养老金之外,美国的养老金是多支柱体系,私人养老金融体系发达,私人养老金替代率在20%-50%之间,成为公共养老金的很好补充。但是,美国的私人养老金同样有领取年龄的严格限制,如著名的401(k)计划,如果在59.5岁之前领取,将被征收惩罚性税款。

由此可见,欧美发达国家大多有非常严苛的提前退休条件,而对在规定退休年龄后继续工作者给予奖励,一边是胡萝卜,一边是大棒,退休年龄的选择权交给了个人。中国当前退休年龄的基本假设

中国作为转型的发展中国家,不能完全照搬国外已经实施了数十年、上百年的养老保险制度,而应当根据未富先老、独生子女为主体的国情,确立退休年龄。要想真正厘清退休年龄争论的本源,我们可以先从基本假设出发来分析。同时,为了让每个人都能够看得懂,我们使用最简单、最基本的算术来计算和推演。

关于退休年龄如何确定的基本假设是:目前养老保险体系已经完成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不管是政府官员、事业还是企业单位职工,所有劳动者都按照企业职工标准,即社会统筹20%、个人账户8%的缴费率缴费,退休后养老金都可以领到退休时工资的70%(该比例即养老金替代率)。这里只涉及比例,不涉及具体金额,以消除长期通货膨胀的影响。

同时假设,此前计划经济时代参加工作或已经退休职工的养老金缺口都已经得到弥补,政府在管理养老金体系的过程中无贪腐、无成本,同时政府也不给养老体系任何财政补贴,完全依靠职工缴费来为自己的未来提供保障。

为方便计算,我们把每月的基本工资数额规定为1,这个1可以代表现在的社会平均工资3000元,也可以代表未来退休时的社会平均工资3万元,即当时在职职工可以正常生活的月均收入。同时,假设职工不分男女,都在20岁时开始工作。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2010年中国平均期望寿命为74.83岁,比10年前提高了3.43岁。按照这个提高速度,假设今天人均期望寿命已经达到76岁。我们来看这样一个“标准”的中国人应当何时退休。

假设该职工从20岁工作到60岁退休,工作了40年,积累了40年的养老金,每年积累的养老金点数是:0.28(公民交纳的养老保险由两部分组成,由企业代缴公民收入的20%,公民直接交纳收入的8%)x12=3.36,40年即134.4,退休后每月领取0.7,每年领取的点数是0.7x12=8.4,所有积累的点数134.4/8.4=16,即所有积累的点数正好可以领取到终老。一个更简单的算法是:工作时每月积累0.28点,退休时每月领取0.7点,即每2.5个月的缴费可以领取1个月,40年的缴费可以领取16年。

这样一个“标准”的中国人在目前的养老保险制度框架、期望寿命的情况下,60岁的退休年龄是完全适当的,延迟退休或者提前退休都没有道理,这也是民众反对当前立刻延迟退休的民意基础。

60岁退休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我们是否可以一直坚持60岁退休的年龄不变呢?政府官员或者学者都不能决定,答案取决于我们自己。中国人的期望寿命在不断增加,在《2011年北京市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北京市户籍居民平均期望寿命已经达81.12岁,上海更高达82.13岁。保守一点估计,假设全体中国人的期望寿命在20年后增加到80岁,仍然是20岁开始工作并缴纳养老保险,看看这个“标准”的中国人在20年后的退休年龄应当在几岁。

到中国人的期望寿命达到80岁时,一个人从20岁工作到去世一共有60年,即720个月。这里假设退休是在其职业生涯的第X月,即在整个职业生涯期间他已经缴纳的社会保险费可以达到0.28X点。他领取退休待遇的月数为720-X,如果领取标准仍为0.7的话,可以有以下方程:

0.28X=0.7(720-X)

解得X=514.3(个月), 即必须缴费42年零10个月,也即在中国人期望寿命从76岁延长到80岁的情况下,退休年龄必须推迟2年零10个月,方可确保在大数法则情况下退休者有养老金可领取。

因此,可以明确的是:当未来中国人的期望寿命延长的时候,增加缴费年限、延迟退休年龄是政府、企业、职工个人都不得不做出的无奈选择,即使目前60岁的退休年龄不延迟,未来也不得不延迟。按照缴费每2.5个月领取养老金1个月的基本比例,期望寿命平均每增加一年,领取养老金的时间就不得不推迟8个半月,目前60岁的退休年龄在未来是不可持续的。对自愿推迟退休的鼓励

上述基本假设的重要前提是养老保险缴费义务(40年)和领取权利(16年)的完全匹配。《社会保险法》第十六条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15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该法律条款规定了养老保险缴费的最低年限是15年,如果职工只是单纯满足了15年缴费的期限而不愿意多缴的话,按照每2.5个月的缴费可以领取1个月的基本比例,他实际上只能领取6年的养老保险待遇,想多领的话要么侵占其他人的养老金,要么依靠政府的财政补贴,从而出现养老金的亏空。

基于“大数法则”,这些情况都是不可持续的,法律规定的15年最低缴费年限,只能确保6年的养老金领取,显然公众对只领取6年是不满意的。而法律只是规定了最低缴费年限,并未规定最高缴费年限,随着期望寿命的增加,职工自己自愿增加缴费年限,同时相应增加领取年限或者增加领取待遇的标准,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在目前期望寿命76岁的情况下,如果职工自愿增加缴费,推迟退休年龄,政府应当给他多少退休待遇的补贴呢?假设该职工增加了1年即12个月的缴费,他积累的养老保险点数从40年即134.4增加到41年,即137.76,其领取年限相应减少了一年,即15年(180个月),每月应当领取点数则增加到0.7653,比0.7的标准提高了9.3%。也就是说,如果职工自愿延长1年的缴费,未来每个月的养老金待遇应当在原标准的基础上增加9.3%,这与美国每多工作一年就奖励8%左右的退休金标准类似。

可见,此前一些地方政府对自愿推迟退休的人员每多缴费一年仅仅增加1%的养老金,对自愿推迟退休的职工是不公平的。几点基本结论

当然,上述假设仅仅是为了说明问题而大大简化了的模型,并不完全符合千差万别的现实。特别是应当考虑能维持良好日常生活功能的“健康期望寿命”,它是以丧失日常生活能力为终点的。早在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就推荐用健康期望寿命来反映居民健康综合情况,因此,延迟退休不是无限制的,必须在健康期望寿命之内。在2010年联合国开发署公布的数据中,中国人期望寿命为73.47岁,而健康期望寿命只有66岁。基于这些考虑,借鉴发达国家在延迟退休方面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从我们的基本假设出发所进行的论证来看,可以得出如下几点结论:

第一,在目前养老保险缴费率28%、养老保险待遇替代率70%、期望寿命76岁的情况下,中国人现行的60岁退休年龄是恰当的,不需要立刻延迟退休。

第二,不考虑其他因素,单纯因为期望寿命的增加,未来每增寿1岁,就不得不相应延迟退休8个半月,否则养老保险体系将难以为继。

第三,如果职工自愿延迟退休,每推迟一年,至少应当增加其养老保险待遇5%-9%,以鼓励更多人自愿延迟退休,但不鼓励超过66岁健康期望寿命的自愿延迟。■

作者为中国政法大学法和经济学研究中心教授

本研究是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的前期预备成果

第四篇:《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范文(精选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1

我很喜欢读课外书,《十万个为什么》、《千姿百态的植物》……我最喜欢的的书是《科学家的故事》。书中介绍了爱迪生、达尔文、高斯、居里夫人、哥白尼、牛顿等著名科学家的事迹。他们热爱科学,谦虚谨慎,刻苦钻研,不怕困难;他们在科学上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对人类科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其中,最使我感动的就是爱迪生的故事。

爱迪生对人类的贡献可大啦!他是世界有名的“发明大王”。他一生发明的东西大约有两千种,像留声机、电灯、电影、蓄电池……。

爱迪生从小家里很穷,只上过三个月的学。十多岁,他就开始卖报谋生。他很爱科学,常常省吃俭用,把节省下来的钱,买来科学书报和实验用的化学药品。他实验用的瓶瓶罐罐也是从垃圾堆里拣来的。为了试制电灯用的灯丝,他常常在实验室里一工作就是十几个小时,累了就在实验台上睡一会儿。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获得了成功。

在爱迪生一生发明的东西当中,除了电灯,最费心血的要算是蓄电池了。他花费了十年,经过了几万次的试验,才发明了蓄电池。无数次的失败,连他的助手都忍受不住了。有的朋友劝他不要再做实验了,而爱迪生却坚持继续试验。经历了无数个日日夜夜,攻破了千千万万个难关,爱迪生终于发明了经久耐久的蓄电池。

爱迪生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是他一生奋斗的经验总结。比较起来,我平时做得真是太差了。平时自己遇到一点小小的困难,就打起了退堂鼓,缺乏吃苦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勇气。爱迪生小时候条件那么艰苦,而他却能克服困难,顽强奋斗,最后取得成功。而我们现在学习和生活条件都这么好,我们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

我要好好向爱迪生学习。学习他那热爱科学、顽强拼搏的精神,学习他那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毅力和勇气。用这种精神时时激励和鞭策自己,使自己成长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2

寒假里,我读了《科学家故事》这本书,了解了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阿基米德的生平故事,他真是个了不起的人!

阿基米德是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百科式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力学家,静态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并且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与高斯、牛顿并列为世界三大数学家。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这就是著名的杠杆原理。

阿基米德不仅仅是努力地做着各种科学研究,他还把这些理论成功地运用到实践中,在保家卫国的战争中,他多次运用自己的知识打败敌人,比方他利用杠杆原理制造了一种叫作石弩的抛石机,能把大石块投向敌人的战舰;用发射机把矛和石块射向敌人;他制造的巨大的的起重机,可以把敌人的战舰吊到半空,然后重重摔下使战舰摔得粉碎……他的这些神奇武器弄的敌人军队惊慌失措、人人害怕……

这位传奇老人直到去世都在埋头于作几何图形,只可惜他还没有解完就被闯入的罗马士兵杀害了,享年75岁!罗马军队的统帅将杀死阿基米德的士兵当作杀人犯予以处决,并为阿基米德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纵观阿基米德的一生,真是传奇的一生,简直就是理论天才与实践天才的完美结合体,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传奇人物,犹如浩瀚星空里一颗璀璨的明珠,让人仰望,心怀敬意!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3

在愉快的寒假中,我读了一本由吴领辉主编的《科学家的故事》,其中,牛顿的故事给我的印象最深。

短文主要写的是:牛顿从小就出生在一个艰苦的家庭中,他读小学时,除了数学还好外,其他几门功课都不太好。但是,牛顿缺爱制作一些十分精巧的小玩意儿。有一次,他捧着一个用木头做的水车架在水中。只听见水车嘎达嘎达直响,不一会儿就转了起来。这时,有一个成绩好的学生向他走了过来,对牛顿说:“你知道为什么水车回转吗?”牛顿愣住了,脸涨得通红,不知说什么。那个男孩得意的说:“不懂就不要瞎干,笨木匠!”从这以后,牛顿并没有气馁,反而对一些自然爱现象产生了兴趣,开始努力学习,最后成为了历史的巨人。

从这个故事中让我懂得了:只要一心一意,认真去做了,就一定能成功。

记得有一次,我们全家一起去度假村钓鱼,我们坐着小汽车来到了九溪,刚下车我就迫不及待的跑进了度假村里,一进门,一个大鱼缸就展现在,我的眼前,里面还养着九条可爱的小金鱼。我们又来到了鱼塘,那里的水仿佛是一块无暇的翡翠。我拿起一条鱼杆,在鱼钩上加一些面粉团把鱼线抛入水中,等呀等,等呀等。

......水面上依然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动静,我便对身旁的爸爸说:“爸爸,我们回去吧!钓鱼一点也不好玩!"爸爸走到我身边,说:“青青,钓鱼就是考验你的毅力。你一定要战胜它!”经过我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我终于钓到了一条鱼,我开心的仿佛像一朵美丽的鲜花。

以后,我做任何事情都要耐心,有始有终,才能成功。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4

经过朋友推荐,我认识了一本书,并让妈妈买了下来,看这本书让我深有感触,甚至给我了一些启发,这本书就是《科学家的故事》。

这本书精心挑选了一些古今中外非常著名的科学家,比如妙手回春的神医——华佗、长寿“药王”——孙思邈、数学之神——阿基米德等等,但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斯蒂芬—霍金的故事了。现在就让我给你们讲一个在关霍金的故事吧:1942年1月霍金诞生在英国的牛津郡。霍金喜欢探索宇宙的奥秘:人类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能在这里生活?由于物理规律制约了整个宇宙的行为,所以霍金对物理学最感兴趣。中学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牛津大学物理系。有一次,霍金感到不适,干什么都像喝醉了酒一样,浑身没力气。经医生诊断,霍金患了一种罕见的不治之症,会引起全身瘫痪,只有大脑不会受到影响,而且只能活两年。霍金的病情不断恶化,霍金却没有一丝畏惧,终于在于1988年出版了他的惊世之作《时间简史》,创造了畅销书的一个世界记录。

看了这个故事,我感到很惭愧,平时遇到一点困难我就退缩了、放弃了,而霍金患了不治之症只能活两年,他也不放弃他的理想,我的确应该向他学习。这些让我敬仰的科学家,用着他们独特的思维、广博的知识和永不停息的进取精神,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读读这本书吧!希望它能使大家懂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懂得科学家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愿你在这本书中找到欢乐。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5

最近我读一本叫《科学家的故事》的书,这本书是李雨桐女士写的。这本书介绍了苏步青,林巧稚,和张钰哲.......他们各有各的本领。有医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她写的这本书很适合我们去读,因为里面有许多的知识,读了以后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

苏步青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分几何的研究方面,成绩显著,有不少成果被许多国家的科学家引用。他的成功来源于努力,从小自强不息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在这本书中,我读到了。科学家是怎么样钻研科学的和如何解开科学问题的。我还知道科学家们为什么要解开问题,我还读到了李玉桐女士对我们人民的关爱,我们要好好的爱惜这本书。我想起爸爸平时对我说过的有关科学方面的原理。我还以为有些是假的,但我在书上找到了真的答案,是真的!

这一个个故事,让我觉得想要当科学家,就得从小努力学习更多的知识。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6

暑假,我读了很多好书,有《西游记》、《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和《科学家的故事》。在这些书里我最喜欢《科学家的故事》了!因为那本书里有许多名人小时候努力学习的故事,我非常敬佩这些名人。

在《科学家的故事》里我最喜欢马妮亚,因为她看书时非常专注,就好像把自己完全融入到了书里,小伙伴怎么打扰她,也不能引得马妮亚对他们瞥上一眼。后来马妮亚与比埃尔。居里结了婚。居里夫妇发现镭之后,拒绝申请专利,公开了提取镭的方法,为人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这时,我想起了有一次我自己在家写作业,隔壁的电视播放动画片的声音传了过来,我忍不住打开电视看了起来。第二天,收作业的时候我才发现作业还没做完呢!我被老师批评了。和马妮亚相比,我缺少了她那种专心学习的精神。所以我很敬佩她。

《科学家的故事》这本书,它增进了我的知识,也是我懂得了只有从小努力,长大了才能有成就。我要学习马妮亚爱学习的精神。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7

我读过一本名叫《科学家的故事》的课外书。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那些闻名于世界的科学家,不惧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为科学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为人类的进步做出了伟大的创举。

其中,我最喜欢的科学家还要数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说起牛顿,大家应该最熟悉不过了的吧?他做过许许多的实验,可很多时候都失败了,可他从来没有因为实验失败而放弃对科学事业的研究。他总是从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站起来,反而花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实验工作中。一次,他正坐在地上靠着苹果树思考时,突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就因为这个现象给他带来了启发,最后通过他的努力完成了他的科学实验,研究出了地球引力。

文中,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就是牛顿从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站起来的精神。

记得有一次,老师给我们出了一道难度有点高的应用题。我冥思苦想了多少遍,可就是想不出来。正当我想放弃的时候,突然我我想起了牛顿从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站起来的精神。于是我再好好理解了下题目的意思,然后再仔细的想了又想,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想出来了,而且还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我真是开心极了!

读过这本书后,我要向每一位科学家致敬,正是因为他们对科学实验的刻苦专研,才让我们懂得了许多不为人知的奥秘。

《科学家的故事》读后感8

《科学家的故事》这本书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书中写了李时珍、达尔文、牛顿、爱迪生等一些科学家的故事,读完之后,觉得他们真是很伟大,很厉害。特别是李时真,真不愧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我们都应该向他学习。

李时珍三四岁就开始学习察看植物,红的、黄的、白的,五颜六色的植物他都要弄清楚,等李时珍长大后发现,旧本草书里有许多错误,于是他下决心把本草重新整理,把错误的地方改过来。于是,李时珍翻山越岭,到深山去采集药物。李时珍在进行收集整理本草刚目的过珵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曾经有一次采集的所有资料都丢掉了,但是他沒有灰心,一点一点的又从头再来。为了分清各种埴物的药用功能,采到的药物他都要亲自尝一尝,有好几次差点要了他的命。还有,李时珍的家乡出产了-种靳蛇,又叫白花蛇,身上有=十四块斜方块,白花蛇可以治病,是一种祛风湿的好药,李时珍想尽办法捉来一条白花蛇,为了试验效果,李时珍让这条白蛇咬了一口,差一点沒了命。

正是这种精神,让他又试着尝试各种草药千种,例如,曼陀罗花,李时珍为了试验这种花的麻醉作用,就在自已身上试一试吃了这种花会不会麻死人,当然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经过了很多次的试验,李时珍终于完成了《本草刚目》的修订,记载的药物有1892种,还附有1160幅插图,还增补了374种新药。

从李时珍身上,我感到古人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我们应该感谢古人,感谢李时珍的《本草刚目》,它真是一部伟大的医学著作!

第五篇:以失败不可怕话题作文

总之,大家对失败都是各有各的看法,然而有一点——每个人都会失败——这是不可雄辩的事实。如果说谁通往成功的路上是一番丰顺的话,那么你只有相信一点——他(她)在你看不见的地方失败过无数次。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以失败不可怕话题作文,供大家学习。

以失败不可怕话题作文1

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一句简单而朴素的话,大家都耳熟能详,可事实上,行动和言语有时是不相一致的。当你的成绩单上出现“红灯”,或是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你的心中是否除了沮丧外一无所有?你是否意识到这失败之中有孕育着成功的种子呢?对此,每个人的回答肯定不一样。

世上少有一帆风顺的事,而失败却随时会有。综观历史,那些出类拔萃的伟人之所以会取得成功,正是因为他们能正确对待失败,从失败中获取教益,从而踢开失败这块绊脚石,踏上了成功的大道。

西楚霸王项羽,力大无穷,英勇善战,恨天无把恨地无环,却不能正确的面对失败。亥下一战,惨遭失败后,自认“无颜再见江东父老”而自刎于乌江边。如果他能正确的面对失败,渡过乌江,历史也许将会改写了。

再看一代枭雄曹操。赤壁之战,一阵东风,一场大火将他号称百万的大军,几乎烧了个片甲不留,而曹操却在仓皇逃命时谈笑自如:“胜败乃兵家常事,待我回去,重整军马,他日再战必胜。”这就是对失败的蔑视,对失败的正确认识,才能成功。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生的成功不计其数,生的失败更是不计其数。他曾为一项发明经历了八千次失败的实验,却并不以为这是个浪费,而是说:“我为什么要沮丧呢?这八千次失败至少使我明白了这八千个实验是行不通的。”这就是爱迪生对待失败的态度。他每每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从而取得项项建立在无数次失败基础之上的发明成果。

失败固然会给人带来痛苦,但也能使人有所收获;它既向我们指出工作中的错误缺点,又启发我们逐步走向成功。失败既是针对成功的否定,又是成功的基础,也就是说:“失败是成功之母。”

年轻人在工作中容易失败,也容易灰心,因此,我们只有牢记“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一名言,树立起坚定的自信心,才能从失望中看见希望,从失败走向成功。

“失败是成功之母”不仅应当成为我们喜爱的一句格言,更应该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从失败中获益,从勤奋中崛起,这就是有志青年的成才道路!

以失败不可怕话题作文2

“失败”这个词,想必大多数人都十分反感。当然,我也很讨厌它。可是,我虽然讨厌失败,但是它也带给了我许多成功的经验,让我逐渐远离失败。

失败在生活中,肯定是必不可少的。只要有成功就会有失败,只要有快乐就会有悲伤。失败。让我懂得了成功。我记得有本杂志上有一篇文章,是说的:在成功地经营、赚钱之前,必须把所有的失败一一列出,并想出遇到这些问题怎样解决,才能竭尽所能避免大的损失。由此可见,失败对于成功是多么重要。

失败教给我很多。其中的很大一部分,是从老师和父母那儿学不到的。那一次,是个考试。我在考试时并不专心,马马虎虎地做完卷子,就开始画起画来。我看见什么画什么,不一会儿,草稿纸上便出现了毛驴、仙女、仙人掌、鸭子。正当我为自己的画沾沾自喜的时候,下课铃响了,该交卷了。

我信心满满地把卷子交给了老师,骄傲地认为自己不用检查就能得高分。可是,生活很现实,当卷子发下来时,我呆住了:卷子上用红色的笔醒目地写着“77”分。我一下子瘫倒在座位上,手中握着那张77分的卷子,感到羞愧。我不知道大家是否认为这是失败,但是我认为这就是失败。

虽然这只是一次考试的失败,但这是我仔细与马虎的较量中的失败,是我虚心与自负的比赛中的.失败。我从失败中得到了教训,获取了经验,俗话说“吃一塹,长一智。”我绝不会再次在这样的考试中,跌倒在同一个地方了。我感谢失败,感谢它为我的成功所作出的努力。

失败和成功是一对孪生兄弟。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是啊,没有失败的洗礼,哪会有成功的辉煌。因为失败,我才更加努力,正是这失败,我们才收获更多的成功!正因为失败对我的诸多帮助,我才感谢失败,感谢这座通往成功的桥梁!

以失败不可怕话题作文3

领奖台上的鲜花总是为胜利者而备,而留给失败者的只是冷漠。那么,当我们面对失败的时候,是否会有人为我喝彩呢?

那时候我很小,学校举办校运会。每班的同学都必须参加一些项目。我前几年都没有参加过,这一次,我想:我一定要参加运动会。但是,我体质不强,跑步又不快,但是,我还是想挑战自己,最后,终于报名跑100米。

“一年一度学校运动会开始了。”听到主持人的声音,我的心“蹦”地扎紧了。可能是第一次比赛,我害怕跑输了会遭到同学的怪责。不想来临的一刻终于都到了。我在起跑线上,紧张的我不敢去望老师和同学。“砰”的一声,开跑了。我奋不顾身地向前冲,但是对手跑地比箭还快,我被丢得很远很远。结果,结果我输了,我失败了,当我站在终点线上,那一刹那,我多么失落,我多么想时间停留,我不敢去面对同学,要知道,他们在我身上倾注了多少希望啊!

但是,事实证明一切,运动会上不可能每个人都得奖,而我的目标不在于夺冠,而是挑战自己,考验自己,为班出一分力。老师和同学扶我回树下休息,一个个又递水又檫汗,对我还特别关心。老师说:“我们全班知道你已经尽力了,你已经是胜者!”于是,同学们个个都响起了掌声,我感到无比满足。

有人说:“在风雨中,这点失败算什么,檫干泪,不要怕,至少你还有我们的支持!”当我面对失败时,信念要我坚强,我就要坚强,要我勇敢,我就要勇敢。爱迪生何尝不是试过几次失败才能发明到电灯。而我,曾经失败过的人,认真总结教训,对未来充满信心,因为:失败乃成功之物母!

从这件事,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坚强的人值得喝彩。别忘了,也向失败者送去鼓励的喝彩声,请对他们说:“没关系,你有我们的支持。”

以失败不可怕话题作文4

“失败”,谁也不想失败,失败的感觉很不舒服,像是生病一样难受。可我却不这么想,我认为失败也是一种养料,我这么想是因为我的数学。

还记得我一年级时,我的三门主科:语、数、英,就数数学最差,20以内的加法我都算得死去活来。在学校里还有严酷的.考试,每一次失败都给了我沉重的打击,我越来越灰心,于是越考越差,进入了恶性循环。

这些失败,不仅让我伤心,家里人也心疼,为了让我不再失败,他们也只有对我进行强化训练。

我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恶补,成绩虽有上升,却仍然不理想。我的数学老师这时发现了我的进步,于是对我比较重视。有一次,她跟我说我是一个“数学好苗子”,我当时完全不相信,就我这样不断失败的人,也是好苗子?我不信。

我努力奋斗到了三年级,经过无数失败,老师无数次教育和鼓励我,加上在家坚持题海苦练,终于有了成效。在班内中上水平的目标终于达到了,我稍微有了点信心。这时数学老师安排我去参加奥数比赛,我瞬间吓趴了,就算我有了一点点的信心,去段里比也不敢呀!但老师已经决定,我也只好硬着头皮上了。

比赛当天,我心里小鹿乱撞,考不好,怕辜负老师的期望;考好,又没有十足的信心,我忐忑不安地上了“战场”。“战场”上可真不是盖的,我把之前每次考试失败的经验全部聚于这张卷内,用尽浑身解数,撑到了最后,又忐忑不安地离开。过了一个星期,我得到喜报,我成功了!我得了二等奖!我激动地跳了起来,我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与数学战斗,坚持与它交朋友,终于成功了!从今往后,我对数学有了十足的信心,成绩突发猛进,从“绝对学渣”到“独孤求败”,都因为失败磨练了我,给了我克服困难、挑战自我的勇气。

我的数学像一块废铁,经过失败这团烈火,炼制成了钢铁,并铸成了我的战甲,让我获得经验,所向披靡。

“失败”对于我来说,也是一种养料。

以失败不可怕话题作文5

每个人都有失败的时候,其实失败是不重要的,关键你如何从失败的困境中走出来,有人走一辈子都走不出来,有的人会失败中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它。说起来是很容易,但做起来难上加难。有一段时间,我也陷入了失败的困境,犹如一只无头苍蝇,毫无目标地飞着。

这次的语文测试成绩公布了,许多同学都考上了优秀分,但我平时每次都名列前茅的人,却没有考上优秀分,我的心情似乎是晴天霹雳,从高高的天空一下子跌落到了谷底。我真希望这是一个梦,但现实却不是。放学了,同学们犹如一只只小鸟快乐地飞出教室,可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在回家的路上,我的脚像灌满了铅似的。回到家里,妈妈还没下班回来,我就从书包里拿出了语文试卷。82!82!我喃喃地念着,那分数深深刺痛着我的眼睛。此时此刻,我的心又一次感到了痛。

叮咚,妈妈回来了,我伤心地对妈妈说“妈妈,这次测试成绩公布了。我只得了82分,是因为我一时的骄傲自满,粗心大意,使我平白无故丢了不应该丢的分。我就是一个失败者。”妈妈说:“这次考的不好,没关系,找着了原因,下次就要努力,但这次考的不好并不能代表你就是永远的失败,重新鼓起勇气,考好下一次,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好的。”听了妈妈的'话,我紧张的心也放松了。

人生在世,不可能春风得意,事事顺心。直面挫折,战胜自我。只要我们拥有锲而不舍的恒心,便没有不可征服的高峰。只要我们拥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就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让我们用笑来面对失败,就像我妈妈说的这次考的不好并不能代表你就是永远的失败,为自己开辟成功之路。

下载科学家证实地狱多可怕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学家证实地狱多可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