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及对策
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现状及对策
团溪小学 尹开维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认识数学 是从认数和计算开始的,它是学习数学的最基本能力,《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计算能力,应该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同时还应注意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教学的重要基础,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及参与社会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之一。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们发现,学生在计算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我们重视了学生的动手实践、相互合作,关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但却在一定程度忽略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及实际计算能力的提高,或者说在计算数学这一块花的力气小,导致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
一、小学阶段是学生度算能力的最佳培养期,是培养学生认真、细致、耐心、不畏艰难的优秀品质,踏实、求真的科学态度的关键时期。为此,我们确立了《如是何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实验课题,探索如何在平进的教学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计算能力作了如下的要求“体会数和运算的意义掌握数的基本运算”,“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逐步形成计算技能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每一个目标要求都没有离开“算”,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保障其进行任何数学活动的基础,是保证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能力,这是终身有益的事情。而且,学习数与计算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纵观整个小学数学教学,其中计算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单看各册的教材目录就可以证明了;并且在教学评价中,计算的比重也是显而易见的,单是一张数学试卷,从简单的分值来看,100分的试卷中计算就占了40分,还不包括综合运用中的计算。对此我们想通过此课题的实践研究,克服计算教学的一些弊端,使我们的计算教学充满活力与生机,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喜欢上计算课,做计算题。
三、本课题灵活使用文献资料法、调查分析法、实验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多种方法,以确保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在二年级学生体现:(1)学生算理不明,没有真正掌握计算方法,部分同学在计算时的错误是由于不明算理,没真正掌握计算的算法造成的。比如多位数的除法,有的学生不能正确列竖式。再如,简便运算,对运算定律的不掌握导致步骤错误。(2)教师轻视口算,不能正确看待估算。由于和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削弱了计算的教学,老师也相应降低了要求。很多老师不在进行持之以恒的口算训练。只有教材涉及到时,教师才会进行偶尔的训练,口算完全依靠教材。甚至还有的老师为了追求正确率,向学生提出口算题也可以列竖式解决。虽然《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但现实教学中,很多老师只是教材上有估算才教估算,遇到估算题时才让学生进行估算。对估算认识不到位,为“估算”而“估算”,把估算看做是求近似数,估算脱离实际,起不到它的作用,无实际意义。(3)课堂教学重视了算法多样化,而忽略了算法最优化。由于新课程强调“算法多样化”,那么很多老师一直重视算法多样化,从而不注意算法的最优化,导致学生不能正确选择最合适方便的方法。(4)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在探索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上采用了:(1)课堂上加强学往对算法和算理的掌握。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课标》明确指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如果首次感知不准确,那么造成的不良后果在短期内难以清除的。因此,我们在进行计算的新授课时,对算法和算理的教学必须是准确的。算理探究和算法掌握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算法是解决是“怎么算”的问题,即是计算法则。算理是解决“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比如学习“连除的简便运算”时,我们不仅仅是让学生通过对一组数据的观察对比,总结出方法是20 ÷5÷2=20÷(5×2),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两个数的积。“为什么可以这样?”我们利用多媒体演示了平均分的过程,让学生很直观的看出二者最终平均分的份数相同,这样,从除法的意义出发解决“为什么可以这样算”的问题。因此,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算法。(2)加强口算训练,为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奠定基础。口算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最起码的基本技能。在四则运算中,最常用的是口算和笔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技能的成直接受到口算准确度和熟练度的制约。因此,要加强口算的教学和训练,切实打牢计算基础。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务必让学生熟练计算,表内乘法更应该熟背于心,这是小学阶段计算的基础的知识。到中高年级还要让学生利用简算提高能力。
口算训练要坚持,时间不长,最好根据教学内容,课前安排5分钟或者2-3分钟进行联系,关键是要持之以恒,长此以往,才能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口算的练习题要有针对性,由易到难,逐步提高,经常进行口算练习,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优化,是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技巧。新课程下的计算教学是提倡算法多样化,这也是与旧教材的计算教学最大的区别,但有的教师盲目地追求算法的多样化,忽视对算法的优化,使学生难以把握好的算法,而导致学生计算能力有弱化趋势。算法多样化并不是只讲数量不讲质量,因此,我们要及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不同算法的特点,从而确定一此简便、快捷的方法。在算法多样化中倡导和推荐一种最优的计算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及计算技巧。如听课一年级教学进位加法,7+6,学生想到了多种算法:(1)用小捧一根一根的数出来;(2)把7放在心里,然后再数6得到13;(3)把6分成3和3,7+3=10,10+3=13;(4)7分成5和2,6分成5和1,5+5=10,2+1=3,10+3=13;(5)把7看作10,10+6=16,16-3=13等等。面对这么多的算法,如果老师不及时与学生一起选择最优的算法,那么,有的学生会模糊,不知该用那种方法好,有的学生会用他们自已想到的较复杂的方法。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找出最简单最优的方法,为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打下基础。(4)、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计算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思维的发展,能提高计算效率;而计算能力的提高又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小学计算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计算试题进行观察、思考、判断、决定能否简便计算,怎样简算。合乎逻辑的进行分析、推理,尽快找到计算的捷径,以保证计算的正确、速度,计算方法的合理、灵活,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从而提高计算效率,比如54×99,有人是采用笔算方法,有人会利用简算这样想:100个54减去一个54,相比较而言,第二种方法直接能口算出来,用时较短。
通过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应用新颖、灵活的解题方法开拓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从而有效提高计算效率与计算能力。
(5)加强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水平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1、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时要求做到一看、二画、三想、四算、五查。一看就是要看清题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二画就是在试题上标出先算哪一步,后算哪一步;三想就是想什么地方可以口算,什么地方要用笔算,是否可以简便计算等;四算就是要认真动笔计算;五查就是认真检查。
2、培养认真演练的习惯。在四则运算中,要训练学生沉着冷静学习态度,碰到数字大,步骤多的计算试题时要做到不急不燥,冷静思考、耐心计算。即便简单的计算题也要慎重,切勿草率行事。能口算的则口算,不能口算的应注意认真进行笔算。演算时要求书写整洁,格式规范,方法合理。同时,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以保证计算的准确无误。
3、培养细心检验的习惯。学生在计算时要做到绝对万无一失,不出差错是不可能的。教师要教育学生养成计算后认真检查演算的习惯,把检验当成计算题不可缺少的环节。检验时要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一查题目中数字是否抄错,二查计算过程、计算结果是否有误,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五、重视错题分析,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怕见到错题,学生也怕见到错题,错题是一个很好的例题,只要把握好,反而会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与计算能力。
重视对学生的错题分析,对症下药。对学生的错题,应该专门用一节课来分析,让学生学会自已观察与分析错题,找出错误的原因,针对这种错误,引导学生自已总结今后的计算时,要注意那些地方。改错题的形式也要多样化,可采取小医师找病因的比赛形式,也可以是看哪位小老师最认真的形式,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取知识,巩固自身的计算技能。
第二篇:小学生计算能力调查报告
小学生计算能力调查报告
日前,我校对学校的五、六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着重了解学生对计算的兴趣和习惯。从问卷反馈的信息来看,学生存在以下问题: 对五、六年级的学生进行深入调查,发现尽管班级情况、学生情况不同,但学生对待计算的兴趣却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良好的习惯是迈向成功的催化剂,使人终身受益。学生计算习惯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调查显示,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计算做错的原因是因为“粗心”造成的。学生的审题习惯有待加强:有少部分同学没有养成审题的习惯,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审题不够认真,做数学题只读一遍就开始运算。学生草稿习惯不容乐观,根据教师的课堂观察,而且大部分的学生作业字迹潦草、散乱,没有固定的草稿本,有在课本的空白处、课桌的面上等到处打草稿的现象。甚至还有有学生在手掌心上打草稿„„这些现象是造成计算错误的重要原因。从调查中我们发现:有28%左右的学生并没有养成检查验算的习惯。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笔算紧密结合,互相促进。许多学生总认为小学生主要学笔算,多练笔算就行了。在重笔算轻口算,口算边缘化的现象比比皆是。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学生认为自己的计算水平一般,计算能力的程度,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和数学学习的进度。
第三篇:小学生计算能力现状分析
小学生计算能力现状分析
经常碰到许多数学教师的抱怨:学生的计算能力太差了,学生太粗心了,这样简单的计算经常出错。实际上,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也是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及参与社会所必需的基本素质之一。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而如今,小学生计算能力弱化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这样的现象值得我们反思、总结、改进。
一、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薄弱的现状
1.计算速度慢,一节课的代价换来的是四五个计算题,而准确率不高
2.多数步骤正确,最后关头出问题,大多一气呵成,自信满满,从不回头看看
3.慌慌张张,加减不分,乘除不辩,结果一路错错错
4.运用定律可使运算简化,学生视若绊脚石,一个心声:怕怕怕
5.未得策略,练习太轻,年年落伍,脱节严重。
二、小学生计算能力低下的原因
1、教师平时教学中双基落实不到位。小学数学教学是基础教育,其基础性决定了“双基”的地位不能动摇。为了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就必须向学生提供有价值的、相对连贯稳定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基本技能。“双基”训练是体现新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标准》对数学课程提出了四个方面的目标:知识和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四个方面对学生实施了三个层面的教育。第一是知识教育层面,从“数和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大块数学知识,强调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和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法。第二是数学素养与能力培养层面。通过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数学思考,培养学生发展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统计观念以及合情推理的逻辑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第三是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主的非智力品质教育的层面。新课程提出要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树立信心,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这三个层面都属于学生发展的“双基”训练的范畴,是落实数学课标的基本保障。
2、学生自身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一些方面:(1)、注意力不集中。
(2)、不善于分配和转移自己注意力。(3)、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不灵活。
(4)、最关键的是许多学生只爱动口,不爱动手。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口头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许多学生说起来夸夸其谈、头头是道,但一动起手来就焉了。有的教师在分析该原因时归结到以下方面: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在优越的环境和父母的呵护中长大,没受过苦,也怕吃苦。体现在学习中就是不爱深入思考问题,不爱想,典型的眼高手低。
3、高科技产品的负面影响。科技在不断进步,人类创造出越来越多的文明,高科技产品层出不穷,用在计算方面的产品也是花样繁多,从大型的计算机到巴掌大小的计算器,就连手机也都有计算器的功能。人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科技带给我们的方便、快捷。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他的两面性,有利必有一弊,高科技产品也是一柄双刃剑,当人们习惯了用它,并对它产生了依赖后,就发现已经离不开他了,因为人类的计算能力已经退化了。
第四篇:小学生计算能力调查问卷
小学生计算能力调查问卷
(1)你所在的年级是: A: 1-2年级B:3-4年级 C: 5-6年级
(2)你对计算题的看法是:A很重要一般B:不重要 C: 不知道
(3)你喜欢做计算题吗?A:喜欢B:不喜欢C:一般
(4)你认为你的计算水平怎么样?A:很好,我很满意 B : 一般,有待进步 C:;很不满意,有待提高
(5)你做错计算题的原因大多因为;A:不会做,B:粗心,C:紧张
(6)对于计算结果你通常会;A:详细反复检查验算 B : 估算后再验算 C :一次就能做对,基本不用验算
(7)在考试中,计算部分会扣多少分?A:5分以下 B :10分以下C:10分以上D:不会错
(8)在做计算题是,你一般:A:审题,弄清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进行计算B :读一遍题后就开始算太简单,没必要审题直接算
(9)对于口算题你通常:A:按照题目要求口算B: 简单的口算,有难度的笔算C:先口算,检验时笔算
(10)对于比算题,你失分的最主要原因是:A:其中一步的口算错了B :没有进位和退位太粗心,C :等号后面的答案没写
(11)在做解决问题时,容易错的原因大多是因为:A:看不懂题目意思B :把题目中的数字抄错了 C: 算式列对了,计算错了
第五篇:小学生计算能力检测总结
小学生计算能力检测总结
时间:2012-06-12 08:37:41 来源:黑山县教师进修学校 作者:小教部
本学期,为了进一步落实 “抓好抓实小学生听、说、读、写、算等方面的训练”这一举措,加强对各乡镇中心小学进行学科能力训练的督导和检查,教师进修学校于5月16日,继每个学期的能力检测后,再一次对全县27所中心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部进行了全面的检测。就数学学科来说,计算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也是数学学习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技能之一。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前几个学期,我们重点抽测的是第一学段的口算,通过几个学期的训练,发现第一学段学生的口算能力普遍得到了增强,不管是口算速度,还是准确率方面,都是比较令人满意,也达到了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每分钟1——2题的要求。因此,从去年开始,我们加入了对高年级的计算抽测,发现学生的计算技能、应用运算律进行计算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针对这种情况,本次检测,我们重点对六年级进行了计算能力抽查。通过检测结果以及在平时下乡调研中与个别学校的领导、教师的交流,我们深有感触:
一、取得的成绩
1、从各校重视程度上看
本学期里,大部分学校对于学生的计算技能的训练比较重视,从开学初就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制定了严密的训练计划,并能严格执行这项计划,保证了训练的时间,准备了训练的内容,学校也自行组织了相关的竞赛活动,这样就促进了计算活动的开展。同时,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大部分教师在平时经常拿出一定时间进行计算训练,教师自己印制的计算的题单也非常多,有口算,也有笔算,教师也花费了一定的时间对题单进行批改。总之从学校领导到教师,都非常重视这项活动的开展。
2、从学生答题速度上看
本次计算检测,题单中共有35道脱式计算题,普通的脱式计算有18道,应用运算定律进行脱式计算有17道题,答题时间是10分钟,通过学生答题的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学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大致答完15——25道题(以正确率为准),只有极个别学生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10道以下。标准中对于第一学段乘除法笔算技能评价要求是每分钟1——2题,参照第一学段的乘除法笔算技能的评价要求,我们可以看出我们抽测的第二学段学生对于脱式计算的答题速度已基本上达到了标准中规定的,这都是我们的学校严格要求,我们的教师平时坚持训练的结果。
3、从学生答题结果上看
本次检测,全县各所学校成绩普遍较好,除了个别学校外,各校成绩比较接近,差距非常小。具体结果统计如下:
二、存在的问题
1、忽视训练目的通过检测我们发现,学生答题比较快。参照标准,大部分学校的学生经过训练,已达到或基本达到要求,平均每分钟能完成1——2道题左右(以正确率为准)。但从学生的答题结果上看,个别学校、个别学生的成绩并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的教师在训练过程中忽视计算训练的目的,只重视学生的答题速度,却忽视学生答题的准确率;只重视了部分学生的提高,却忽视了学生的整体。
2、忽视学生的习惯养成这次抽测,暴露出一个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的大部分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包括很多方面,首先说学生的字迹,有些学校的学生书写的字迹特别潦草,看起来令人十分不舒服,还有的学生在脱式计算时一步写出得数,这就说明我们的教师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注重学生的书写训练和答题习惯的培养。其次,个别学生尽管答得快,但正确率低。这说明我们老师在平日的训练中,只注重了学生的答题速度,忽视了对学生答题正确率的要求。
3、忽视训练形式
通过平时调研中与基层教师的交流,我们也反馈到了这样的信息:有些教师在训练计算时不注重训练的形式。个别教师认为,计算训练就是规定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做完几道题就行了,忽视了准确率;还有的教师在能力检测前,突击几天进行练习,上课练,下课也练,弄得学生筋疲力尽,怨声载道。但计算训练真应该这样简单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种训练形式枯燥乏味,根本不可能激发起学生的练习兴趣来,学生被动的练习,又怎么可能得到良好的练习效果呢。
4、忽视对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培养
本次抽测,题目的要求就是“用合适的方法解答下列各题”,并且普通的计算与应用运算律进行的简算搭配在一起,目的就是想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发现有可以应用运算律的计算题,那么,应用运算律计算起来比较简单,这就需要学生能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样计算起来速度更快一些。所以,本次计算抽测,也蕴含着考察学生“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策略”的目的。但通过答题情况来看,还有个别学生对于应用运算律解决计算问题不熟练。这也证明,我们的学生解决问题时还不够灵活,缺乏动脑。这也说明,我们的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培养。
三、改进的措施
1、注重口算训练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学生的笔算能力是在准确﹑熟练的口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培养计算能力,还是应从口算入手。对于口算,应通过训练,使学生达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只有口算速度上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才有可能提高。
2、注重平时训练
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计算训练应坚持经常,不要搞突击。每天坚持练一练,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计算练习,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3、注重训练形式
计算对于学生来说,内容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如何让学生对计算产生兴趣?我们应丰富我们的训练形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在进行计算练习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限时计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4、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
学生的计算错误,从现象来看,似乎大多是由 “粗心”造成的,而“粗心”的原因不外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尚不够成熟,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又有助于身心的发展。从小养成的好习惯,让人受益一生。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就拿这次计算抽测来说,学生主要有以下几种错误:做题时思想不集中,不注意审题,如(634+326)÷(180÷60),不少学生都把634+326的得数写成了1000;计算时马虎、不认真,看错小数点位置,如5.9×1.02,很多学生都把1.02看成102;不观察题中数字的特点,如
7.8×4.69+22×0.469,导致没有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解答,做起题来不但麻烦,而且易错。根据学生发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分析,有相当一部分因素是属于学习习惯方面的问题,因此,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根本所在。让学生养成做题前审题的习惯;做完题检查的习惯;计算结束后用估算方法快速验算的习惯等等,这些都是提高练习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包括学生的字迹、规范的书写格式等,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一定能见到成效!
影响学生计算准确率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1、感知不准确。
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是笼统、粗糙的,他们往往只能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不能看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因此,他们对事物的感知缺乏整体性,在看题、读题、审题、以及抄写的时候,有时观察不仔细,因而获得的表象就是模糊的,这时感知的错误就使信息失真,致使学生把题目中的数字、符号抄错。如把“35”写成“53”,把“+”写成“-”,抄上一行串到下一行等等。
2、注意力不集中。
小学生在注意的广度、稳定性、转移、分配上发展都很不完善。比如,学生正在解答计算题时,老师的一句“请大家把字写认真些”,就会使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导致计算错误。另外由于他们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暂,常常顾此失彼,丢三落四,所以,容易发生抄错数字,写错符号,漏写数字等错误。
3、思维定势的干扰。
计算中,学生往往用习惯的方法去解答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从而出错。比如,经常在练习小数乘法竖式计算时,就会用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了。
4、被假象迷惑。
有些运算顺序以及简便运算方法的错误,也是由于感知上的笼统、粗糙,尤其在特殊数据的刺激下,被假象的“好算”或“简算”迷惑。如将14×5/7÷14×5/7误算成14×5/7÷14×5/7=10÷10=1。
5、虚荣心作怪。
有的学生数学基础并不薄弱,做题速度也很快,但也会经常出现计算错误。这主要是学生的虚荣心在作怪,是意志不够坚定的表现。
6、学习习惯不好。
部分学生由于对计算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上平时的训练度不够,方法欠妥,因而养成了一些不良的计算习惯。
7、学习兴趣不高。
有些学生对枯燥的数学计算没兴趣,随便乱做,也有些不愿动脑筋,计算时喜欢到同学处去偷看答案,抄错或看错。
针对以上因素,我认为提高学生计算准确率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2、、透彻理解基础知识,纠正学生计算中的错误。
要使学生计算中少出错误,首先必须明确怎样算,即考虑这道题运用什么数学概念,运算性质等。比如,有的学生对于简单的乘法口诀都不熟悉,那么,在计算时,势必会出现计算速度较慢,正确率较低的状况。又如,在计算0.25×(40+8)时,有的学生对于乘法分配律的运用还不清楚,便会出现0.25×(40+8)=0.25×40+8=10+8=18这样的错误。当然,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基础知识变得越来越丰富,有的学生就会出现知识混淆的现象。这时,不能急于求成,而应帮助学生从整理已学的基础知识开始,运用知识迁移,不断深入。
3.在教学中,注意估算能力的培养。
加强估算,能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估算在计算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计算教学中应逐步渗透估算的意识和方法,指导学生养成“估算——计算——审查”的习惯,有助于学生适时找出自己在解题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演算,从而预防和减少差错的产生,提高计算能力。例如,在计算39×486时,可以让学生大致说说积大概是多少,从而知道,积的位数,不至于出现较大的错误;在简算3.74×9.8=?时,学生经常出现3.74×9.8=3.74×(9.8+0.2)的错误,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先估算,3.74×9.8两个因数分别是两位、一位小数,则积一定是3位小数,末位4×8=32,则积的末尾一定是2,可见,结果肯定是错的,再分析原因,问题就解决了。
4、加强口算训练。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又是训练思维敏捷性的良好手段。牢记一些常用数据,如125×8=1000,25×4=100。每天坚持练习。
5、注重对比训练。
对于容易混淆的计算问题,或者为突出新知识的特征,一般在复习课中,安排对比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对比帮助沟通与辨析,从而更好地掌握新知识的内涵、特点和规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鉴别能力,克服学生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使学生养成认真看题,仔细解题的良好习惯。
6、重视错题分析。
学生计算出现了错误,要及时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计算错误的原因,寻找错误的根源,及时改正过来。对于重复犯的某种错误,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组织学生一起观察、思考、分析、交流,通过集体“会诊”,既达到“治病”作用,又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7、认真审题。对于应用题,大多数学生还能认真审题,但对于计算题,有的学生却提笔就算。加上计算比较单调枯燥,可能引起心理疲劳,这时遇上相近的数字、符号,往往出现运算顺序错误,抄错符号或抄错数据。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在教学中,分三步走:一要审清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要审清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要审清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以通过分、合、转换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才动手解题。
8、专心校对。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抄写的题目,都要及时校对,做到不错不漏。试想,题目都抄错了,结果怎么可能正确呢?但在计算中,学生抄错数字或符号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对学生的抄题要有严格的要求,并制定了相应的奖惩措施,如果作业有连续五次得优秀,就可以得到一颗五角星,满五颗五角星就可以奖到一本本子;刚开始,如果哪一次作业中出现有三次或以上抄错现象,就把那次作业从头至尾抄写一遍。以后,则提高到出现一次抄错,就从头再来。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提醒学生抄题要格外小心,做到及时校对,以免出错。
9、积极验算。一些学生以为验算可有可无,其实不然。验算不仅能保证计算正确无误,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的态度,例如,用估算可判断运算结果的合理性;在加法运算中和应大于每一个加数;在减法中,差和减数应都小于被减数等等。作为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编顺口溜:抄题写数立即查;计算时反复查;脱式时上下查;计算完毕整体查。当然,检验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一步一回头,及时检查验算,及时纠正错误,保证计算的正确。
10、及时订正。作业中的错误,若是共性的,可集体纠正;若是个别的,要让学生自己改正过来,并认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以免今后再出同类错误。学生还可以自己收集错题,做成一本错题集,经常复习察看,以防出现类似的错误。
11、家庭配合教育对策
选取计算容易出现错误的优等生和后进生,并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配合,在家里进行口算训练和计算练习。
总之,要提高计算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通过长期不懈的训练,才会形成技能。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每天坚持练一刻钟。计算教学中,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和笔算训练。通过长期不懈的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就会得到较好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