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理学笔记范文合集

时间:2019-05-14 14:07: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习心理学笔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习心理学笔记》。

第一篇:学习心理学笔记

第一章 导 论

一、个体心理

人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人所具有的心理现象称个体心理。个体心理异常复杂,概括起来,可以分为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三个方面。

(一)认知

认知是指人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人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并将信息经过神经系统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

人的认知过程始于感觉与知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个别属性和特性的反映,如感觉到颜色、明暗、声调、香臭、粗细、软硬等。而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及其之间的联系与关系的认识

人通过感知觉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刺激物停止作用后,并没有马上消失,还被保留在人脑中,并在需要时能再现出来。这种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就叫记忆。

人不仅能直接感知个别、具体的事物,认识事物的表面联系和关系,还能运用人脑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间接地、概括地认识事物,揭露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继而进行推理和判断,解决面临的问题,这就是思维

(二)非认知心理:动机、情绪和意志

一般来讲,人类的认知活动和行为是在动机的支配下进行的。动机是激发和维持行为活动内部动力。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即个体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种不平衡状态。人在加工外界是输入的信息时,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属性、特性及其相互关系,还会形成对事物的态度,产生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这就是情绪和情感 人不仅能认识世界,对事物产生肯定或否定的情绪,而且能在自己的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世界。这种自觉的能动性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心理学把这种自觉地确定目的而自觉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意志。

(三)个性心理

人的心理特性有些是暂时的、偶然出现的;有些是稳固的、经常出现的。这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被称为个性心理特性,或个性。心理特性包括能力和人格两个方面。社会心理与个体心理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社会心理是在该社会生活条件和环境中产生的,它是该社会内个体心理特征的典型表现。而不是个体心理特征的简单总和 人们通常把德国心理学家冯特(1832~1920)于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实验室作为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从那时算起,科学的心理学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二、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

心理学与教育的关系非常密切,首先,教育的对象是学生,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也就掌握了教育的主动性,也就满足了让教育走在发展的前面的必要条件;其次,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运用心理学规律,针对学生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第三,如果说心理学是教育改革的理论依据之一,那么教育的发展与需求也是促进心理学发展的一种主要的动力来源。

第二章 感知觉

(一)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刺激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个体选择、组织并解释感觉信息的过程。

感觉和知觉的种类

(一)感觉的种类

1.外部感觉。

2.内部感觉。

(二)知觉的种类

第一、根据起主导作用的感官分类,可以把知觉分为视知觉、听知觉、触知觉、嗅知觉和味知觉等。

第二、根据人脑所反映的事物特性分类,把知觉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这是最为通用的知觉分类法。

6.错觉、幻觉

错觉是指人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歪曲的知觉,是一种特殊的知觉。幻觉是在没有外界刺激作用下产生的虚幻的知觉。

四、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一)观察与观察力

观察是一种受思维影响的有目的的系统知觉活动,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观察力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知觉能力,是构成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章 记忆

一、何谓记忆

记忆是大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回忆和再认)。

二、记忆的种类

1. 感觉记忆

感觉记忆被看作是感觉的残留现象。刺激作用于人的感官后,引起感觉;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并不马上消失,它还能有一段极短暂的残留,这一段残留表现为后像,就形成感觉记忆。

2.短时记忆 3.长时记忆

(二)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情景记忆是指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

语义记忆是指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

(三)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内隐记忆是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有时又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外显记忆是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它对行为的影响是个体能够意识到的,因此又叫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一、记忆的过程

一个完整的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及回忆等环节。识记是指识别和记住事物,从而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保持是人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贮存和巩固的过程,但这种保持并不像装在保险柜那样,可以原封不动地保持不变,而是识记材料进一步加工、储存的过程。

再认是记忆过程的第三个环节之一,是指过去经验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时,个体感到熟悉并能识别确认的过程。

回忆又称为再现或重现,指过去经验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能在头脑中重新呈现并加以确认的记忆过程。

二、记忆的规律

(一)识记的规律

(二)保持的规律

(三)回忆和再认的规律

一、运用识记规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让学生明确识记的目的和任务

识记的目的和任务是影响记忆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识记的目的和任务越明确、越具体,识记的效果就越好。因此,要求学生识记内容前,应向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识记任务,让学生知道应当识记什么、识记到何种程度等。

(二)充分利用无意识记的规律组织教学 有意识记时间一长,将会使人疲倦;而无意识记是一种很轻松的识记。所以,在教学中,教师的讲课必须要生动形象,难度适中,教学形式要新颖、多样化,使学生能通过无意识记记住更多的知识。这一点,正日益为人们所重视。

(三)使学生理解所识记的内容并把它系统化

只有理解了的、有系统的知识,才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并在需要的时候提取出来。因此,教师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自己的讲解使学生利用思维去理解所学的内容,使教学内容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多方面的联系,而不要让学生死记硬背。

(四)充分利用生动、具体的形象和表象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利用生动的形象和表象帮助学生记忆。另外,在学习一些机械、无内在联系的史地知识及其他知识时,还可以引导学生用“记忆术”进行识记,提高学生的识记效果。

二、根据遗忘规律有效地组织复习

(一)合理安排复习时间 1. 及时复习

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因此,复习必须及时,要在遗忘尚未大规模开始前进行。及时复习可以阻止通常在学习后立即发生的急速遗忘。

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

根据复习在时间上分配的不同,可将复习分为两种:一种是集中复习,一种是分散复习。集中复习是集中在一段时间内,对所要识记的内容连续、反复地进行复习。分散复习是把要识记的内容分在几个相隔的时间内进行复习。分散复习的效果优于集中复习的效果。例如,在一个实验中,要求被试熟记难易相同的两段文章,一段文章采用集中复习,另一段采用分散复习。结果,集中复习用大约14分钟才能记住的东西,分散复习只需要8分钟就够了。所以,在组织学生复习时,应尽量采用分散复习。在学校的教学中,应当把功课的复习合理地分配在整个学期中,而不应只集中在期末考试之前。考试前的复习,应是整个学期中复习的最后一环。

(二)恰当安排复习内容

复习内容的恰当安排也是影响复习效果的重要因素。首先,复习内容要适量,过多地布置家庭作业或进行大量的课堂练习,盲目地增多复习量,往往得不偿失。因为,内容越多,造成遗忘的可能性越大,越难达到对内容的牢固保持,而且会影响身体健康。

(三)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 复习时,可以通过一遍一遍的反复阅读来进行,也可以通过在阅读过程中结合试图回忆来进行。

(四)复习方法应多样化

复习并不等于单纯重复。复习方法的单调,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和疲倦感。如果采用多样化的复习方法,让学生每次都能在新的联系中接触到有关的复习内容,学生就会感到新颖,这将有利于调动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并能让学生利用多种感觉器官参加复习活动,使学生对复习内容建立多种联系,从而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提高复习效率。

三、根据回忆规律提高学生的回忆效率

(一)教会学生善于运用回忆的技能、技巧 1.运用联想进行回忆 2.运用推理进行回忆 3.通过再认进行回忆

(二)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排除回忆过程中的干扰

在回忆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干扰。干扰可能来自旧经验对心理状态的影响,也可能来自情绪的过分紧张,使一些自己明明知道的东西一时想不出来。遇到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是教育学生用自己的意志力克服紧张情绪,转移注意,暂时中断回忆。过一段时间后,原来记住的东西就自然而然地被回忆起来了。

第四章

思维和想象

思维是指在超出现实的情境下分析有关条件以求得问题解决的高级认知过程。

二、思维的种类

(一)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根据思维过程中凭借物的不同,可以把思维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1.动作思维

动作思维是以实际操作来进行的思维,也称操作思维或实践思维。3岁前的幼儿的思维就属于动作思维。他们的思维活动离不开触摸、摆弄物体的活动。还有,聋哑人通过手势语摆弄对象的动作进行交往,也属于动作思维。动作思维是人与高等动物共同具有的一种思维形式,但是人的动作思维与动物的动作思维有本质的区别。

2.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以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为支柱的思维。例如,一个人在考虑沿着哪条道路可以更快地到达目的地时,在他的头脑中会出现若干条通向目的地的道路,并运用其形象进行分析和比较,最后选择一条路程最短、最便捷的路线。汽车司机就经常运用这种形象思维。

3.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进行的思维,也叫逻辑思维,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思维形式。例如,学生运用数学符号和概念进行数学运算或推导;科学工作者根据实验材料进行某种推理、判断等都是抽象思维。

(二)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聚合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或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案)。

发散思维是一种沿着各种不同的方向去思考,去探索新的远景,去追求多样性的思维。

(三)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

直觉思维是一种非逻辑思维,是指人脑对于突然出现的新问题、新事物和新现象,能够迅速理解并作出判断的思维方式

分析思维也称为逻辑思维,它严格遵循逻辑规律,逐步地进行分析与推导,最后得出合 乎逻辑的正确答案或合理结论。

(四)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常规思维也称再造性思维,就是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进行问题解决的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以新异、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思维过程

思维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是由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具体化和系统化等多个相互联系的环节来实现的。

(一)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

分析是指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方面或各个特征。如把一篇文章分解为段落、句子和词;把一棵树分解为根、茎、叶、花等。分析一般有两种形式,过滤式分析和综合性分析。过滤式分析是对问题的条件与要求进行粗浅的分析和试探性解决,逐步排除各种无效的尝试。综合性分析是把问题的条件与要求综合起来进行深入的分析,揭示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向。

综合是指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个特征、各种属性综合起来,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形成一个整体。综合也有两种形式,联想式综合和创造性综合。联想式综合是以联想为基础,把事物的特征、属性结合在一起。例如,手脏了用水洗,口渴了找水喝,肚子饿了找东西吃等。分析与综合是相反而又紧密相连的同一思维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二)比较

比较是在思想上把对象和现象的个别部分、个别方面或个别特征加以比较,确定被比较对象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及其关系。

(三)抽象与概括

抽象是在思想上抽取各种对象和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舍弃其个别的、非本质的特征的过程。

(四)具体化和系统化

具体化是将抽象和概括出来的概念、原理、理论运用于实际。

二、思维形式

思维过程总是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思维的基本形式是概念、判断和推理。

(一)概念

概念是人脑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思维形式。

(二)判断

判断是肯定或否定某事物具有某种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

(三)推理

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出发推出另一个新判断的思维形式,是思维间接性的重要体现。

第五节

表象和想象

一、表象概述

(一)表象的概念和特点

表象是当事物不在眼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表象具有如下的一些特征:

1.直观性 2.概括性

(二)表象的种类

1.根据表象的创造性程度,可以把表象分为记忆想象和想象表象

记忆表象基本上是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简单重现;想象表象是旧表象经过加工改造、重新组合创造出的新形象。

2.视觉、听觉、动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表象

二、想象概述

(一)想象的概念及特点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进行的。

(二)想象的种类

按照想象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可将想象分为随意想象和不随意想象。

1.不随意想象

不随意想象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不自觉的想象。2.随意想象

随意想象是事先有预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是意识活动的一种形式。(1)再造想象(2)创造想象(3)幻想

一、思维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保护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好奇心、求知欲与创造力是紧密相连的。一个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的人对新奇事物总是主动进行探究,提出各种怪问题,寻找问题的答案,发现事物的内在规律。

2.提倡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相结合 3.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

4.善于发现并正确对待创造型的学生

研究表明,创造力高的学生多数有以下三个特征:(1)淘气,顽皮,荒唐和放荡不羁;(2)所作所为时逾常规;(3)处事不固执,较幽默,但难免有嬉戏的态度。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1.正确组织教学过程

2.采用启发式教学,废止注入式教学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掌握各种思维方法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5.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表象和想象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二)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三)挖掘和发挥学生的想象潜力

(四)加强学生的联想训练

(五)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

(六)培养学生欣赏文学和艺术的兴趣

第五章 注意

注意是在某时刻心理活动必然指向并集中于特定的刺激,这便是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注意具有两个基本特性:指向性与集中性。

注意是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可以通过人的外部行为表现出来 三 注意的功能 1.选择信息。2.保持信息。

3.调节和监督行为。四 注意的分类

(一)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友谊后注意

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当有意注意转化为无意注意时,这种无意注意仍然是自觉的、有目的的,只不过不需要意志努力罢了,这种注意形式称为有以后注意。

第二节 注意的品质

一、注意的范围

注意的范围也称注意广度,是指一个人在某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人能清楚地看到或听到的东西,其数量是很有限的。也是知觉的范围。

二、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久暂特征。它是衡量注意品质的一个重要指标。

三、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转移是指人有意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

四、注意的分配

注意的分配是指一个人把自己的注意同时指向于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对象和活动。例如,大学生上课时一般都能够一边听讲,一边记笔记,分配自己的注意。

运用注意规律组织课堂教学

(一)有效运用不随意注意的规律

1.尽量避免无关刺激出现,保持良好的教学环境 2.教学方法多样化,避免单调、呆板

3.教学内容要富于科学性、逻辑性和趣味性,适当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等 4.板书规范化

5.妥善处理突发事件

(二)善于运用随意注意的规律 1.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 2.对学生学习要求要严格而适当 3.科学组织课堂教学

(三)善于运用两种注意交替转化规律

(四)正确应对课堂上学生注意力涣散 1.给予信号,适时提醒 2.提出问题,强制注意 3.特殊安排,区别对待 4.提出批评,给以警示

第六章 情绪和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首先 情绪和情感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

其次,情绪和情感是主体的一种主观感受,或者说是一种内心体验。

再次,情绪和情感有其外部表现形式,即人的表情。表情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

(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情绪和情感是与人的特定的主观愿望或需要相联系的,历史上曾统称为感情。情绪和情感是有区别的,但又相互依存、不可分离。1.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1)情绪通常与生理需要相联系,而情感则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2)情绪具有情境性和短暂性,情感则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3)情绪具有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和深沉(4)情绪发生较早,情感发生较晚 2.情绪和情感的联系

情绪和情感的区别是相对的,二者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它们都是对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体验,是同一类型的心理活动。一定意义上可以认为,情绪是情感的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一般情况下,情感的产生会伴随情绪反应,情绪的变化又常常受情感的支配。

(三)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1.适应功能

2.动机功能

3.组织功能 4.信号功能 5.感染功能 6.迁移功能

二、情绪和情感与认识的关系

首先,认识活动是通过形象或概念来反映客观事物本身,它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属性、本质和规律。而情绪、情感是通过体验来反映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的关系,它不反映事物本身的属性、本质、规律等。其次,认识活动的发生、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随意性,情绪情感的发生改变则不具有随意性。

第二节 情绪和情感的分类

情绪分类:

(一)根据主体与客体之间需求关系的不同,可以把情绪分为快乐、愤怒、恐惧、悲哀

(二)从情绪的状态来分——心境、激情和应激

情感的分类

人类高级的社会性情感主要有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第七章

意志

意志是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自觉组织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是人类独有的心理现象。意志是表现在人的有目的行为中的心理过程。

意志有三个特征:

(一)明确的目的性

(二)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三)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二、意志与认识、情感的关系

一)意志与认识的关系

认识过程是意志产生的前提和基础。意志的重要特征是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人的任何“目的”都是在认识了客观事物基础上产生的,如果没有“认识过程”基础上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目的就无从产生,意志行动也无从产生。

(二)意志与情感的关系

情感过程有推动或阻碍意志行动实现的作用。积极的情感可以鼓舞人的意志,成为意志的动力,推动意志行动的实现;

四、意志的主要心理成分

(一)动机冲突

(二)意志行动的决策

(三)意志努力

五、意志的作用

(一)使认识活动更加广泛和深入

(二)调节着人的情绪和情感

(三)意志对自我修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意志品质:

(一)自觉性

(二)果断性

(三)坚持性

(四)自制力

第八章 个性心理

个性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反映了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

个性倾向性是指每个人特有的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世界观、人生观等,是个性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具有方向性和制动性的作用。

个性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气质、性格与能力等方面,是个人具有的较稳定的因素。

二、个性的特征

(一)整体性

(二)稳定性与可塑性

(三)独特性与共同性

(四)生物制约性与社会制约性

三、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

(一)遗传素质

(二)社会环境

(三)教育

(四)主观能动性

(五)实践活动

一、能力

能力是个体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

(二)种类

1.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2.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3.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获得和巩固下来的,完成活动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智力是完成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人们要完成某种活动,往往需要依靠多种能力的结合,这些多种能力的结合就称为才能。如果一个人的各种能力在活动中达到了最完美的结合,表现为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某种活动就被称作天才。

二、气质

气质是指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心理特征,(二)类型

目前心理学界将气质类型划分为四种,即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三、性格

性格是指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1.性格的态度特征

性格的态度特征主要是指一个人如何处理社会各方面的关系的性格特征。2.性格的意志特征

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自觉地进行调节的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

性格的情绪特征指的是一个人的情绪对他的活动的影响,以及他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

4.性格的理智特征

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一个人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

二、中小学生良好性格的培养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

通过学习可以发展学生的坚持性、自制力、主动性和独立性等良好的性格特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改进教学方法和态度,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性优良性格的培养。

(二)加强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学生模仿最多的是自己的家长、老师和同学。学生入学后,由于教师的职业威望使学生具有“向师性”心理,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容易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性格形成

(三)利用集体的力量进行感染和熏陶

班集体是学生在学校生活的一个微型社会,每个学生都带有不同家庭教育的烙印,学生之间的思想观念相互影响,由这个集体形成的班风、学风和人际关系等因素会影响学生性格的形成。

(四)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教师要正确组织和安排学生的活动,让他们把思想、观点、信念变成行动,并在行动中锻炼和培养良好的性格特征。

(五)指导学生加强自我教育

环境中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个体性格的形成,但这些因素都只是外因,只有通过个体的内因——即主观能动性才能发挥作用。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识、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让性格培养变成学生自愿的、持续的、自然而然的行动。

(六)及时进行个别指导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性格培养时,要针对个体差异进行个别指导。如对具有明显不良性格特征的学生,教师要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启发他们的上进心,培养他们的自制力和克服困难的品质;对性格上较优秀的学生,除给予积极的肯定外,也要注意防止他们养成骄傲自大、不虚心等性格特征。

第九章

学习动机及其激发

(一)需要的含义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不平衡或缺乏状态,表现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环境的依赖和要求,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需要是心理活动与行为的源泉。

(二)需要的种类

1.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 2.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动机及其产生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求的内部动力,是一种内在心理过程。

动机具有三种功能:

1.激发功能。

3.维持和调节功能。2.指向功能。

一、动机的种类

(一)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二)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

(三)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四)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 学习动机的涵义:

学习动机是学习的主要条件和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

三、学习动机的种类

(一)高尚的、正确的学习动机和低级的、错误的学习动机

(二)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三)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四)主导性学习动机与辅助性学习动机

四、学习动机的理论:

(一)强化动机理论

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认为学习动机是由外部强化物引起的一种对学习活动的内部推动力。在一次一次学习活动的完成和外部奖励的关联后,渐渐就产生了学习动机,这就是强化动机理论。

(二)成就动机理论

成就动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动机,是个体致力于从事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情,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力求成功的动机;避免失败的动机。

(三)归因理论

人们对自己行为后果的归因,对未来采取活动有重要的影响,影响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和行动的强度。学生的学习动机归因理论认为,学生通常将学习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归因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与运气等四个因素。

(四)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任务行为的主观判断。是人们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经过多次成败的历练后, 确认自己对某些特定的任务有能力完成,对处理该项任务具有高度的信心的一种主观认识和感受。

第十章 品德心理与教育

(一)道德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群体共同遵循的行为准则与规范。

(二)品德

品德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行动时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具体体现。

(三)道德认知

道德认知是个体对道德规范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发展到高级阶段就成为道德信念。

(四)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简称道德感,是人们运用自己所认可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言行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是个人道德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情感反映。

(五)道德意志

道德意志是指人们在道德行动中,自觉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的道德目标的心理过程。

(六)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是人们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所采取的行为,道德行为是个体道德意识的外部表现形态。

(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2.权威阶段(6-8岁)3.可逆阶段(8-10岁)4.公正阶段(11-12岁)

品德的形成是指构成个体品德的知、情、意、行等要素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

(二)学生品德不良的主要成因: 1.客观的外部因素(1)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有两层含义,一是宏观的社会环境,指整个社会的风气或道德风尚;二是微观的社会环境,主要是指学生除了学校和家庭以外的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环境。

(2)学校教育方面的原因。教育机构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过程中,出现严重的重智轻德的倾向;部分教师因此也产生了只教书不育人的教育行为,使学生出现过错行为时得不到及时的矫正,最后发展为品德不良。

(3)家庭的不良影响。对学生品德产生不良影响的家庭因素主要有四种表现:一是家长生活方式不良或行为不端,为学生品德不良提供了思想基础和行为示范作用,成为孩子的坏榜样;二是家庭结构或功能不全导致学生缺乏必要的管教和行为指导,从而导致问题行为增多,最后产生质变,形成品德不良;三是家庭不当的教养方式导致学生品德不良,溺爱型和专制型教养方式都会使学生的个性发展产生偏差。

2.主观因素

(1)气质类型的影响。如有的学生攻击性强,经常与同学打架,分析其原因,其中之一就是他的脾气急躁、粗暴,一遇事就大动肝火,自己也控制不了,这是典型的胆汁质类型的表现。

(2)性格特征的影响。学生如果存在较严重的性格问题而又不愿意接受教师或家长的批评帮助,天长日久就成为品德不良了。

(3)个性倾向性的影响。品德不良的学生,通常都是需要层次没有得到提升,对物质上的需求过于贪婪,而缺乏精神上的追求,不能以高级的社会需要来克制低级的生理需要,造成行为受低级欲望的驱使。

(二)课堂管理的功能

1.维持功能2.促进功能3.发展功能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教师职业心理是指教师职业要求的、在教师职业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

第二篇:如何学习心理学

学习的时候,有感觉和没感觉有着巨大的差异。有了感觉可以事半功倍,而没感觉则会事倍功半,甚至我觉得这样说还不够,我个人认为,有感觉和没感觉,学习的效率要相差10倍以上。

从自己开始的第三层含义是,你的判断是唯一的检验标准。

有些理论被奉为权威,但你就是没感觉,甚至认为是谬误,那没关系,接受你的这种判断。

这样做有多种结果。或许,你最后推翻了自己的判断,又接受这一理论了。或许,你终其一生都没有接受这一理论。也或许,你最后有了折衷。

这些结果都不错。并且,因为这些结果有你的感觉在,你对于一切理论或知识是有你自己的独立思考的,于是你就不只是在学习而已,你还进行了创造。

第一点建议是,多去读原著,适当少读教科书。教科书,尤其是国内的教科书,经常是拼凑出来的,不知道是对原著的第几手的翻译或抄袭了。更要命的是,因为这样一个过程,原著的意思甚至都被误解了。而且,绝大多数情况下,原著的意思都更容易懂。即便如弗洛伊德,据说其原著都是非常清晰易懂的,是后来的译者将精神分析弄得晦涩难懂。不过,即便是译著,也远胜于教科书,读教科书的话,可能读上一辈子都无法理解原作者的意思。第二点建议是,不要局限于学院派,更不要局限于心理学这几个字。

为了考试,将自己局限于学院派,还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为了真想学心理学,而将自己局限于学院派,这就会有巨大的局限性。现在很多流派,传统心理学可能难以接受,例如萨提亚、家庭系统排列、完形、NLP乃至中国由来已久的道家的方法等,这是因为,任何一个体系都有排外性,每一个体系都无意中会使用“我正确,别人错误”的逻辑,精神分析一开始产生时,被世人视为荒谬,而精神分析确立了地位后,就视别人为荒谬了。作为一个学习者,不要被这种分别心给限制住。

更不要局限于心理学三个字,要对文学、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电影乃至新闻事件等各方面内容保持着好奇心。仅对我而言,心理学对我的影响远不如哲学和文学,例如对我影响最大的书中,列第一位的便是以色列神学家马丁·布伯的著作《我与你》。我是人性乃至宇宙的奥秘好奇,而不是对什么心理学好奇,所以不要被心理学三个字限制住。

甚至,即便学心理学,也不必非得选择进入大学读心理学系。我现在认识很多朋友,他们以前是大公司的高管、CEO或老板,但被心理学的魅力吸引后,放弃了以前的高收入的工作,而成为了一个治疗师。因为他们有丰富的人生体验,以及在某些方面更为开阔的心胸和见识,他们在心理学上某方面的造诣会更好,至少在这一方面,是那些一路从本科、硕士乃至博士而学心理学的人难以比拟的。

总之,要尊重自己,而不要被任何来自于外界的成见限制住,这是我认为的最重要的原则

第三篇:学习心理学

学习心理学

什么是学习?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能力或倾向的相对持久的行为变化。我认为这个定义非常难理解并且很拗口,在书本的内容中是分四个方面来理解这个定义的,第一,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第二,经验是后天习得的,因此学习的内涵不包括先天的反应倾向或成熟导致的行为变化;第三,学习的结果是能力或者倾向;第四,变化是相对持久的,而不是暂时的。

一直以来,我觉得这四个方面其实很难理解的,后来,在我看了华东师范大学庞维国老师的学习心理学的网络公开课后,我对学习产生了一些新的理解。在上课的一开始,庞维国老师就问了学生几个问题,上课听老师讲课是不是学习?晚上吃完饭,出去散步,转了一圈回来有了新的发现是不是学习?坐在寝室里发愣突然有了一个想法算不算学习?晚上喝酒喝多了,在校园里碰到一个同学说了很多话,但是第二天醒来之后不记得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个经历算不算学习?

按照庞老师的说法呢,以上这些情景要看情况,严格意义上来说,都可以发生学习也可以不发生学习。就以散步的例子而言,出去转了一圈,行为没有发生变化,头脑中的知识结构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知识量没有增加,那就不算学习,但是,如果在散步的过程中,在现实的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很多新事物和新变化,而这些都会存在大脑之中,这就算是学习。我认为这样的学习是属于学习的第一个方面,个体在环境中获得各种信息,经过大脑的加工处理,形成个体的直接经验。

坐在寝室里突然产生的一个新的想法一般大家都会觉得这是一种顿悟,学习其实是顿悟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形式。我认为是这样的,顿悟是要建立在一定的知识基础之上的,如果大脑里原本的经验,就不会在量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越,所以,要通过一系列的学习,积累了一定的知识之后,才能出现新的想法。但是,我有一个不理解的地方就是,学习是顿悟的一种形式,那怎么就可以推出顿悟出一个想法就算是学习呢?

喝酒的那个状态,尽管已经忘记了原本发生过的事情,具体的人,具体的话,但是在他的大脑中一定还存在着这样一个记忆,曾经有一次喝醉了,醉倒就连我同学说的话都忘记了。所以尽管个体已经忘记了客观的记忆,但是他还是保留了

对记忆的记忆,大脑中还存在了一些信息,所以这也算学习。总而言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把学习的概念狭隘化,其实学习是一个既有趣又复杂的过程。

爱因斯坦曾说过:“我认为对一切情况,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这里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习动机是有效学习与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它能够影响学生学习的进程和学习效果。

从学习动机的分类上来看,有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的内驱力和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内部动机是指个体内在兴趣、好奇心或成就需要引发的动机,它是由学习者自身产生的,就像是爱因斯坦对于自然科学的狂热,这是源于他的内部动机。而外部动机是指由某种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比如说为了获得好的分数,得到表扬或者避免惩罚等等,就像是季羡林老先生说的那样,他努力学习是因为他的校长的嘉奖以及为了保持自己的面子,决不能从甲等第一名落到第二名。

由此看来,每个人的学习动机都是不一样的,作为教师的任务就是要因人而异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因此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时,要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新颖性,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等等。在激发学生的外部归因时,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奖惩,还要及时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

根据学习动机的影响范围和作用时间长短,可以把学习分为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一般来说,对于幼儿老师家长都会给孩子树立远景性动机,给他们描述了一个蓝图,这会形成较大的稳定性和持久性,更可以培养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但是对大一些的学生来说,他们更需要的是近景性动机,比如一次考试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的成效快而明显。倘若把远景性动机和近景性动机结合起来,这会对学习产生很大的推动力,就像在我高三的一开始,我的班主任就让我们填下自己理想的大学和专业,并写出与之相应的投档分数线,然后在每一次的月考中,我们不仅仅要比较月考中的排名,还要比较和理想大学和专业的投档分数线的差距,这些每天对我们的学习都起了很大的激励作用。

学习动机理论在书本上有以下几个理论,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归因理论,自我效能理论和期望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前四种需要都是较低级的需要,它们是学习动机的潜在性因素,最高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

指人希望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地完善自己,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因此,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引发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高层次需要的满足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旺盛,所以这些需要又被叫做生长需要,它包括认知和理解、审美、创造三中需要。学习即是为了低级需要得到更大的满足,更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所以教师既不能忽视学生的缺失需要,又要重视学生的自我实现需要,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在谈到归因理论的时候,我想到了庞维国老师举得一个例子,高中的时候,有些学生的成绩会下降,实际上是因为初中的一套学习方法已经不再适合高中了,但是学生往往不会意识到这一点,他会认为自己不够努力然后加倍努力,最后又没有获得很好的结果。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归纳的主要的四个原因,通常把失败归于自己更容易产生自卑感,如果这个学生长时间把成绩不提高归因于自己不够努力这种消极的归因心态,可能会让他造成对未来丧失信心,悲观失望的状态,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积极的归因训练有两层含义,一是“努力归因”,引导学生将学习成败归结于努力程度的结果,是他们不要对未来失去希望,加倍努力;二是“现实归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些学生本身已经很努力了,但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对等其他原因导致成绩上不去就要是他们考虑如何去努力,不是蛮干而是巧学。

自我效能感简单地说就是涉及了自信的问题,一个人的成就是与他的自我效能感成正比还是实际能力成正比?回答是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高的人进取心强。甘做鸡头不做凤尾,一个成绩中等水平的学生如果在一个成绩很好的班级中,他的自我效能感就会降低,自我效能感和内在的学习动机是学习最重要的两个动力系统,如果这个学生到一个成绩一般的班级里,那他的自我效能感就会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就会增强。作为教师,就要有意识的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为学生设置明确具体可以达到的目标,强调学生从自身的进步中体验成功。还要观察学习能力相近者的成功行为,树立榜样作用,假设让倒数第一名的同学以倒数第二三名的同学为榜样,那如果倒数二三名的同学进步了,他会觉得他们都进步了我也可以进步,从而建立自我效能感。

除了以上的理论还有一个重要的学习动机理论是自我决定理论,庞维国老师在课上问了他学生一个问题,你们分数最低的一门课考的差的原因是什么?回答的同学都没有把原因归到自己的身上,都是归因到老师讲的不好等外在原因,这就是自我决定理论认为的,人的内部动机与自我抉择意向密切相关的。在任何一个学习过程中,人都是关注自我价值的,所以老师要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和责任心,允许和鼓励学生坐车选择,帮助学生管理自己的课堂行为或者采用非控制性的、积极的反馈。除此之外,老师还要引导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和培养学生的成就需要,只有当学生感到自己被理解并受到尊重时,他们才会渴望学习并且力图获得成功。

每个学生的学习动机都是非常复杂的,有内在的也有外在的,有的是为了让家长老师高兴,也有的是为了保护自身的价值,有的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也有的是为了自己学业的成功,这些作为教师都是需要关注的。

参考:网易公开课 华东师范大学 庞国维 《教育心理学》 第1,6课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P66~67

徐佳婧

第四篇:学习心理学

学习心理学

定义:有外界经验激发的行为。

把外界的信息和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技能。方面:

学习动力

学习内容

学习过程

学习结果

学习环境

理解:通过了解学习时的心理状态,反过来去努力构建这种心理状态促进学习。

第五篇:学习心理学心得体会

学习心理学心得体会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习心理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习心理学心得体会1

假期里,因为报名参加了二级心理咨询师的辅导,所以又重温了一遍心理学,虽然上大学的时候也曾经学习过一些相关的知识,从教二十多年后再看,有了和当年学习不一样的感受和启发。

1.皮格玛利翁效应。又叫罗森塔尔效应,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发现的。有次他考查某校,随意从每班抽3名学生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事过半年,罗森又来到该校,发现这18名学生的确超过一般,长进很大,再后来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

对教学的启发:我们要用赞美、信任和期待去对待学生,尽管学生在当下可能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问题,但谁又是完人呢?赞美、信任、期待能够带给孩子们无穷的正能量,引领孩子更好地走向未来。

2.艾宾浩斯遗忘规律。是艾宾浩斯以自己为主试者,又以自己为被试者,从而得到的一个遗忘规律。具体内容是,人在识记后的最初阶段遗忘速度很快,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速度越来越慢,在一两天以后,保存量的变化就不大了。

对教学的启发:及时复习,尤其单纯记忆性的内容,争取在一两天内多次记忆,直到从识记开始到两天的时间点内能够保存。

3.动机强度和活动效率的关系。对困难和一般难度的任务,动机强度和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大致呈倒U形曲线,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活动效率最高。

对教学的启发;教育孩子张弛有度,弓拉太紧,弦会断的,太松,剑又射不远,关键是把握好度,好多事皆同理。

4.首因效应。指最初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它的作用机制是第一印象。

对教学的启发:重点、难点问题在课的开始就处理。尤其是复习课,如果有几大并列的问题,先挑重点难点来处理。

5.近因效应。指最新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原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

对教学的启发:第一,制订适合当堂完成的教学目标,不要把一节课的内容拖到下次课处理。第二,温故知新,对前置有知识需要的内容,要先复习好再开始新课内容的探究。

以上5点,是我感触比较深的。总认为,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高境界,但愿我能且学且用。

学习心理学心得体会2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他必须具备判断学生是否热爱学习以及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这就需要理论的支持,即人的学习动机分析理论。

因为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要富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高尔基曾经说过:“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 这次学习,使我对未来的工作更加充满信心。

作为一名教师,系统的学习一些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非常有必要。通过这段时间学习和反思,自己有很大收获和体会。

一、了解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和框架

通过学习,自己对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体系有了比较清楚地认识,对一些基本概念有所了解,特别是对学习动机、学习策略、问题解决、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差异等内容有进一步的深入了解。这些有利于自己在教学中根据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做好教学工作;有利于自己用科学方法指导工作,减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二、更加明白教师和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这个职业有其工作独特性。作为一个教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稳定的心理素质,坚定的意志品质,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能不断树立威信,不断地努力学习和提高,促进自己成为专家型教师。

教师要善于了解学生,知道他们存在不同的心理差异;会辩证地看待问题,面对学生的差异,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分层教学,进行个别化教学;能及时了解学生,不断消除学生的心理困惑,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坚持性、独立性和责任感。

三、意识到师生交往和课堂互动的必要性

师生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作为教师要能够和自然地和每个学生交流、谈心,做他们的知心人,相互信任、彼此愿意接近。要能够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有统一的奋斗目标,师生关系融洽,互相爱护、关心和帮助。

教师要真正了解和理解学生,不要有认识上的偏差。给学生适当的期望值得,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要在平时的工作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方法,形成科学的对待学生的态度。

四、明确了自己将来工作中的一些基本要素

1、做好教学工作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师德和稳定的心理素质。要热爱教学工作,充分认识到教学工作的伟大和重要,对业务进行认真钻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稳定的心理,对待学生生活上要关心,学业上要严格要求,要作到“严而不畏,敬而不远”。

2、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1)认真作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写好教案,在写好教案的同时,每堂课之前还要充分做好上课的准备,预先对内容进行安排,列出提纲。

(2)讲课时要以学生为中心

要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有良好的教风,要更加严格遵守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早退更不能旷课,严格要求自己。注意多和学生进行互动,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3)不断提高教学基本功。

教师仅仅只有一个专业领域方面的造诣是不够的,还应该有系统的专业知识,有较为丰富的相关专业知识。自己要不断提高各种能力,适应教学的要求。

总之,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有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各种心理问题,提高了教育能力和科研能力。自己要不断深入学习下去,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学习心理学心得体会3

这学期我选修了心理学概论这门课。上了8周的选修课后,我感觉受益匪浅。心理学是一门听上去很深奥的学科,但是通过王慧琳老师的讲解,将深奥的知识简单化,使我们每一个上过心理学概论的同学都对自己有了一定的认识。

以下是百度百科对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心理学者只是在尽可能的按照科学的方法,间接的观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过程)是怎样的,人与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个性,包括需要与动机、能力、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等,从而得出适用人类的、一般性的规律,继而运用这些规律,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实践。

因而学习心理学之后,让我对人的思想、行为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有时觉得自己学得真的很有限,自己的分析的作用也是非常有限,可是它总算是给了我一种解释吧。处在青春期的我们,都遇到了许多困惑和不解。当时的高中教育中并没有心理学选修课,学校内也没有正式的机构来帮助我们。那时,我就曾寄希望于心理学,希望能学心理学来帮助他们。而到了大学,学校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我于是选了心理学概论这一门课。

学习心理学概论,可以让我从其他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我有点自卑心理。这带给我许多困扰。可是也因为自卑,让我想在另一方面来弥补。如果没有来源于内心的自卑,我不会埋头学习,很可能被许多事情分心。因为进入大学后,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因而需要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学习自觉自己主动,否则要么因方法不当,不得要领而事半功倍;要么自控力不强,浪费时光。这就是我在心理学概论上课之前的想法。也许也正是大多数人的想法。

可是,通过老师的讲解,我发现原来的想法是多么幼稚。通过这几节课上课和课下独立思考,我学习这门课程有很大的收获,那就是——“改变看事物的角度”——克服自己的自卑。我们周围有不少人有自卑心理,也就是不愿意接受自我。对青年来说,正确评价自我、接受自我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建立正确的自我观念,适应环境,促使性格健康发展。接受自我,去除自卑感,是精神健康的重要保证。怎样才能增进自我接受感呢?只要我们做到真正了解自我、树立符合自身情况的奋斗目标、不断扩大自我的生活经验、诚实坦率、平心静气地分析自我,找出问题之所在,就能及时予以补救,化失败的打击为增进自我接受感的动力。由主观因素造成的心理动机的种种冲突都可能让大学生产生挫折感,如学生所学专业与本人不相符合,班集体中人际关系不协调,生活上不适应以及个人的外貌,身高,经济状况,家庭状况不佳等等。这些都需要心理学概论课上所讲解的道理来调节自身的悲观情绪。如果自己不能很好的调节,很有可能因为压力过大而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不可弥补的结果。

因而我有了一定的心得体会。尤其是在王老师让我们写墓志铭的时候,我对自己的未来和自身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出了一点点自卑情绪外,自我感觉为一名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考虑,我智力正常,人格完整,尊重自己与他人,人际关系良好,与大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相适应,所追求的目标可取,情绪基本稳定,意志健全。从自我意识特点考虑,我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自己主见,不随波逐流,但遇到大事有时会犹豫摇摆,受他人暗示影响。我逆反心理和依赖心理较弱,开始尝试着以成人的角度审视社会,以自己的道德标准分析社会现象,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有一定理想和生活目标。虽然自我控制愿望强烈,但自我控制能力仍然不足。从情绪特点考虑,本人情绪体验丰富多彩,有少儿时的天真活泼,也有成人的深思熟虑。随着知识水平提高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情绪的自控能力加强,但还存在明显的波动性。在外界刺激下,虽能克制自我,但有时仍易冲动,不能够很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有时容易感情用事。在某些场合和特定的问题上,我常常文饰、隐藏或抑制自己的真实情感。我活泼生动,热情积极,思维灵活,反应迅速,喜欢交往,语言表达能力较佳,容易感动,很少发脾气,但感情不易流露。善于克制忍让,心胸较宽,不计较小事,能够容忍委屈。当情绪一旦被引起时,能形成强烈稳固而深刻的体验,持久力强,三思而后行,稳重但以被他人左右,敏感性强。在学习和工作中,是各类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工作效率较高,认真严谨,能够承担长时间的繁重工作,始终如一。如果想干的事情未完成,会不吃饭不睡觉。办事力求稳妥,不做没把握的事。遵守组织纪律,开会学习不打扰别人,生活有规律,很少违反作息生活制度。当厌倦时,只要休息一下,便会立刻焕发精神重新以很好的状态投入。本人敢于冒险,喜欢挑战自我,希望挑战难度大、问题复杂的事情,但缺乏细心。当讨论和研究复杂问题时,喜欢摄取不同观点,希望别人能重复几遍。有时会有骄傲情绪,觉得自己要比被人机智和灵敏。做某一项事情,能集中注意力,不会转移注意力至其他事。从性格特点考虑,我能够面对和接纳现实,客观评价和接收自己、他人和社会,有较广阔的视野,就事论事,热爱自己周围的事物,有独立自主的性格,能分辨目的和手段,对善恶的区分态度较为明朗,有适度的幽默感和创造性。这就使我对自身的认识。虽然可能会有些偏颇不完善,但是这也是在未来调整自己以适应学习和工作的基点。从不同角度正确的认识自己,这就是上心里学概论给我的最大收益。

总体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意志、个性、气质等非智能结构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素质教育的需要,我们学校的确应该开设这门课,而且我觉得我们应该在某些学习压力较大的院系设置这个课的必选课,以调整我们学生的心理。这就是我对这个课的一点小建议。

虽然这个学期心理学概论的课程已经结束了,它能带给我们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东西得靠我们自己去悟,去体会。学习心理学之后,会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健康状态,同时也会更加关注周围的人,更多的从对方立场去考虑问题。心理学的价值就是让世界充满快乐,让自己的生活过的与他人和谐,与环境相和谐,与社会相和谐。有了对自己合理而正确的认识,有了从多方面看事物的思想,有了站在他人立场考虑的心,怎么会有不开心的事呢?

学习心理学心得体会4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各位朋友,大家早上好!今天有幸第一次能以这样的身份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心理学学习的心得体会,我首先要感谢我们的李春红老师、黄崇老师,是他们的悉心教导和鼓励支持,才让我有这样的机会取得让自己满意的成绩。

回顾心理学的学习历程,最初与心理学结缘是因为复杂的夫妻关系和紧张的亲子关系。我们夫妻常常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争论不休,而女儿的叛逆更让我不知所措,我陷入了持续焦虑而不能自拔。这时候我接触到心理学,尝试用心理学的方法和实践经验来帮助自己解决问题。最初的效果并不明显,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发现生活中很多事物正悄然变化。

我感觉到夫妻关系变融洽了,因为我学会了用九型人格去剖析彼此。我了解到我是完美型,而我老公是和平型,我学会了换位思考。更让人欣喜的是我与女儿也开始正常沟通了。因为我明白了女儿在抱怨的时候,并不希望我一味地灌输所谓的成功经验和正确的价值观,而只是需要我的倾听,而倾听作为心理学最普遍的咨询技能是我们平时面对亲人时最难做到的。正如孩子常常说到的:我们学校有心理课,我周围各种心灵鸡汤,我真的被你的唠叨烦死了……而倾听让女儿深切地感受到我对她的理解和尊重,以及相信她有能力解决自身的问题。说到这里,我很想问问在座的各位,你们学习心理学的动机是什么?明确了动机,你就会产生足够的动能去驱使你不断前行。现在心理学正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我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家庭关系、人际关系,还是职场乃至投资。我发现心理学就像我的情人,让我欲罢不能,我在心理学的宫殿当中自由地翱翔。

接下来我想谈的是学习方法。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而我一般是循序渐进式的。首先我希望大家每次能按时听课,尽量不要翘课,课后及时复习。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如果不能及时复习,第二天只剩下记忆的25%。所以为了避免以后花更多的时间来复习,从高效的角度,我建议每次学习完之后要复习至少半小时,把当天知识消化。接下来就是每个章节要做一次小结,也就是把各节内容串起来,融会贯通,形成一条清晰的脉络。各章看完书后还要做该章配套习题,一方面巩固知识;另一方面发现遗漏,及时补缺。当我们把各章学完之后,我们再把所有的章节串联起来,在大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思维导图,从系统的角度把握全书。

我想谈的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择校。现代社会一直很强调时效性。而选择一所适合的培训学校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这里,我首选X博,不仅仅是因为它的高通过率。我相信你们学习心理学不只是为了一个证,你们也很想把所学知识运用到你们的生活和工作中。而X博正致力打造这样一个成长平台,它虽然不是最大的培训学校,也不是最知名的,但是最专业的;它所采用的一条龙服务体系,让大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提升理论知识,还可以积累实践经验,这就是它的独特魅力所在。我相信你如果选择了X博,你将在今后的学习实践中找到让自己满意地答案。

各位同学,心理学学习是个不断成长过程,我感觉自己一直都在路上。就让我们携手在心理学的知识海洋中畅游吧!

学习心理学心得体会5

时间匆匆,犹如白马过隙,不知不觉心理学这门课程已经接近尾声了。回想起这门课,应算是本学期的一道美丽的彩虹,它又是那么的短暂,但短暂中也会有瞬间的美丽,学习《心理学》,也是对我们的一次升华。

对这次的学习,我受益匪浅。如果非要要问我学习这门课程有什么收获的话,那就是:“改变”。

学了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深刻含义,就是让我自己在本我、自我、超我中不断完善自己。从情绪特点考虑,本人情绪体验丰富多彩,有少儿时的天真活泼,也有成人的深思熟虑。随着知识水平提高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情绪的自控能力加强,但还存在明显的波动性。在外界刺激下,虽能克制自我,但有时仍易冲动,不能够很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而现在我意识到,正如老师所说,我是多血型的人,当情绪一旦被引起时,稳固就会被他人左右,虽然自我控制愿望强烈,但自我控制能力仍然不足。从科学的角度正确的认识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客观接纳现实和接收自己、他人,这就是上心里学概论给我的最大收益。

通过心理学的学习,我还学到了诸如人际交往、求职择业等方面应该注意的细节和问题,使我获益匪浅。我想这能很好的帮助我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等方面的困惑,提高我的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方面全

面发展。心理学,是我视野更加开阔。

光阴似箭、时不待我,这个学期的心理课也即将结束了,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我的大学生活的二分之一过去了,想想抓住了什么,后头一看并没有太多硕果。在学习心理学这门课中的的所思所想所悟,都成为自己人生旅途上那深深地脚印。我想在我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所学到的心理学知识能为我的生活排忧解难,增添很多乐趣!

学习心理学心得体会6

即将步入教育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学习教育心理学是相当必要的。

我认为,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教师的衣着举止,言谈风度等,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记得那是大一的下学期,带我们《数学分析》课的是任亲谋老师,他衣着朴实大方,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他完全一个智者,那种亲和力完全让我感到温暖,听其授课如沐春风,受益匪浅。他虽操一口陕西方言,但我也不觉我是外地的,再高深的知识在他讲出来之后是那么的易于理解,传授的思想方法是如此的启迪心灵,这才是我梦中的大学教授。每每在大学校园里见到他,都犹如阳光洒在我的身上,是那么的温暖,感觉自己一下子吸收了好多好多的能量,可惜呀!后来无福再得其授课。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因为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要富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

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人格的培养对学生来说是最重要的。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既然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如此之重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用有限的时间去达到最大的学习效果呢?我想这也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在信息量如此巨大,知识日新月异的当今世界,对一门课程靠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了。一定要去尝试多种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如材料阅读、讨论、练习、实验、案例分析以及课案设计等,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思想指导实践,立竿见影,少走些弯路。在实践中领略,感悟理论思想,力争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结合自己的专业在教育事业上有所建树,力争起到带头引领作用,做一个专家型的教育工作者,而不是一个机械式的教书匠,那样的话,自己也痛苦,国人也失望,国家下这么大的气力搞免费师范生教育,培养未来的教育人才,为什么啊?不就是国情所需,情势所需嘛!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人才济济不假,但教育战线上的人才却远远不够啊!因为中国地大物博啊!自然,人口也不少!国家要进步,要发展,要腾飞啊,所以人口素质得先上去。所以,作为一个准教育工作者,教育好是应该的,教育不好就万万不该了。

学习心理学心得体会7

学科教育心理学是一门把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两个分支学科结合起来,阐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的习得过程,以及教师如何为学生有效学习创设适当条件,促进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德学习的心理学新学科。

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书中的很多理论,如人的学习动机分析理论帮助我们具备判断学生是否热爱学习以及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特别是ARCS新的动机模式,为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为教不好学生而苦恼。其实有很多时候是我们对于学生的不了解,没能正确认知学生这个年龄的心理与生理的发展,并结合学生实际的认知去设计和实施教学,往往不能去的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了解并尊重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心理发展有一定的规律、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有区别的、学生在认知风格和学习风格上也是有差异的。

通过学习,我深刻的体会到教与学这是两个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过程,对于我们重点研究学校教学或更细些的课堂教

学和我们这么多年的学习生活体会是一致的。书中所提到的很多教学方法、学习策略、结合学科特点的教学对我们的工作有很直观的指导作用,并具有可操作性

系统的学习一些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这段时间学习和反思,自己有很大收获和体会。我会把所学的用于工作中,做出精品教育。

教与学应是不分离的,它就是一个共同体,认识了这一点我们就能更好地认清教学的实质,学会全面地去洞察一切,学会将教学置于“共同体”中,学会在整体中去把握;不再教学分离,既认识到自我的局限,又善于去发掘自身的潜能。

为人师者更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与修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富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通过研读《学科教育心理学》和网络学习,我从学习心理和学科的学与教两方面,了解了新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及教学设计技术,提高了自身的修养和专业知识,让我从心理的层面重新思考学与教,重新认识心理学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学习类型与教学条件的相互关系、学生人格特征与教学处理的相互影响、师生间和同学间的交互作用等,受益匪浅。

学习心理学心得体会8

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心得一在科学技术飞速进步,知识爆炸的今天,人类也随之进入了情绪负重的年代。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组成部分,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自然就十分敏感。但是,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本身存在着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

种种心理压力积压在一起,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作为天子娇子,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因此,在大学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及时为学生疏通心里,排解压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那么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员,我们如何来判断自己或者是周围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项基本原则:其一,心理与社会环境是否趋于一致。其二,心理与行为行动是否趋于一致。其三、人的情绪在一个阶段内是否稳定。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与以上违背较大的'情绪,那么他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那么什么叫心理障碍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它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如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以上的情绪状态,显然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因此大学生有必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主动与学校的心理咨询师沟通。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所以当我们心中感到压抑时,就应该及时主动的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

优良的心理素质在青年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面提高自己的身心素质,才能迎合二十一世纪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才能在其中搏击翱翔,走向成熟,迎接挑战。

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心得二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优良的心理素质在大学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必将对21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作为大学生,首先应该具备这种优良健康的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我认为,心理健康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的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妥善处理同学、师生间关系,积极融入集体,热爱并勤奋学习,更好的适应新环境。

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然而在大学中仍需要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职欲望。学习是大学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拼命地汲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创新大赛,这样及开发思维的多向性又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更值得重视的是英语方面,现代社会中英语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也可以说是每个人必备的素养之一,这样看来口语更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积极加入学生会、分团委等,如此既丰富了大学生活又锻炼了自己能力。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自己成为一个闪光点。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然而,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的表达和控制情绪。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适应性、承受力、调控力、意志力、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的训练,使自己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使我们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更新观念,突破时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击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

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心得三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往往面对着各种心理压力,种种心理压力积压在一起,久而久之,会造成心理上的障碍。作为天子娇子,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因此,在大学校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及时为学生疏通心里,排解压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那么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如何来判断自己或者是周围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项基本原则:首先,心理与社会环境是否趋于一致。其次,心理与行为行动是否趋于一致。最后,人的情绪在一个阶段内是否稳定。

如果一个人出现了与以上违背较大的情绪,那么他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那么什么叫心理障碍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出现在当代大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不得不休学甚至退学。它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心理活动方面如感觉过敏或减退、体感异常、错觉、幻觉、遗忘、疑病妄想、语词新作、意识模糊、紊乱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等等。行为方面如焦虑、冷漠、固执、攻击、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以上的情绪状态,显然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因此大学生有必要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做到心理健康。我们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增强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心境的良好和乐观向上的情绪,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在有需要得时候主动进行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咨询被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和接受,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甚至中学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咨询可以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排解心中忧难,开发身心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适应外界环境。所以当我们心中感到压抑时,就应该及时主动的与心理咨询师进行沟通。

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大学生有必要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全面健康的发展,以良好的心理素质来迎接未来的种种挑战,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学习心理学心得体会9

我认为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

心理咨询,是指咨询员运用心理学的知识,通过询问等方法解决其心理困惑。心理咨询事实上是帮助来访者实现心灵再度成长的过程。那些认为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会去心理咨询的观念是不对的.总之,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来访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

通过这学期对大学心理的学习,我对心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首先是对心理学的发展史有了一定了解,然后是学习了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并且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识,在团体活动中大家彼此敞开了自己的心扉,积极的参与到了集体的活动中,在此中再一次体现了集体的力量…

在心理咨询的活动课中,我认识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时心灵事多么的需要他人的呵护,那种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让人体会到交流得喜悦,我们的心理咨询的模仿有时会让人感觉像节目表演,但是大家真诚的心却又不能不让感动,初次它让我体会到了那种帮助别人的喜悦。

活动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活跃课堂气氛,真正达到育人效果。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活跃的生动的并且有一定新意的活动中受到教益和启迪,促进知行的结合。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激发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结,形成了信念之后,进而需要在行动中表现自己。此时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把健康高尚的情感向外投射,为他们提供展现自己行为的机会和场所。

这学期我还参加了我们学校的心理协会---沁心港湾,这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大家在一起共同努力,不仅学到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识,还为其他同学提供心理方面的服务。特别是今年的5.25活动更是深深的感动了我,老师与同学们的亲密交谈让同学们,还有我有懂得了很多很多……而且在这里我可以把在心理课上学到的知识付诸与实践,让我学而致用!

完成了大学心理学的学习,我对自己大学四年的生活有了初步的规划,对以后的路,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一个初步的规划

可见,心理学对我们大学生的帮助之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交际方面都可以用到这方面的知识。

这门选修课我很感兴趣的一门,我有种不用逼自己去专心听课,而是那种不由自主被老师所吸引的感觉。可见心理学真的有它的魅力所在啊!

虽然我选修的心理课结束了,但我对心理知识的学习却还没有结束,或许心理学跟我以后的职业没有什么很大的联系,但是心理学知识对于我的帮助却是长远的,甚至是一生的。

学习心理学心得体会10

心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语。在未接触心理学之前,和很多人一样,觉得心理学可以解决一切关于人的精神问题,学了心理学之后可以窥探人的心理,可以解释一切难以解释的现象。但是,我我一直认为,心理学是一门很神秘的、很特别的学科,对它充满了敬畏的心情。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从专业的角度,对心理学有了一定的了解。我认识到心理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它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科学;它不仅研究人类,也研究其他的动物,它涵盖了很多方面的内容,如犯罪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等。而现在,心理学也正成为大众生活的必需品。在美国,有一种说法:“没有学过心理学,就不能算受过完整的教育。”心理学,首先是一种研究,旨在探索心理和行为的一般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它不能为每个人开出现成的“药方”;心理学家不是牧师,更不是神仙,它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甚至改变自我,却不能提人们做任何选择。

心理学是一门有趣的学问,更是一门教人心理健康心灵愉悦的学问,在心理学的学习中收获到的更是一种心理态度与心理境界。心理学,让我懂得了如何去认清我们自己,知道我们很多心理都是很正常的,了解了思想、动机、学习、认知、记忆、思维、情绪、压力与适应、创造力是什么,怎么利用心理学的知识来帮助我们学习,来理性的解决我们的烦恼和压力。

进了心理学的大门,让我豁然开朗。尽管四个月的心理学学习带给我们的东西很有限,但是更多的东西需要靠我们自己去领悟,去体会。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要去爱人,更要爱自己,懂得爱自己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到时间的有情。多一些信心,多一些爱,才会找到一条比旁人更美丽,更宽广,离成功更近的路。有人说,快乐,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其实不然,一个人要快乐是谁也阻止不了的,快乐的因子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想不想快乐,当遇到心烦的事时候,乐观一点,勇敢一点,博学一点,那快乐就在你身边。心理学的价值就是让世界充满快乐!也有人因为自己没什么优点和特长或者某些方面的缺陷,而郁郁寡欢,自暴自弃,觉得老天对自己不公。心理学让我们更全面地去看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没有存在什么公平与不公平,也不存在谁强谁弱。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如何生活的权利,或快乐、或悲伤。我们不应该抱着自暴自弃、自卑的态度去生活,我们应该正确的评价自我看,接受自我,分析自我,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乐观地去应对生活中出现的不适应与不协调。

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一个人只有同时拥有健康的心理,健康的身体,才是一个完完全全健康的人。心理健康教育,在当今社会下,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是促进意志、个性、气质等非智能结构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探究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纪律的科学。学习心理学,对于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关注他人,帮助他人也有重要意义。一个人的内心情感——喜怒哀乐忧伤悲会直接表现为外在行为上,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会使外在的生活充满愉悦之感。学习心理学之后,会逐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健康状态,同时也会更加关注周围的人。以前会厌烦电话里父亲母亲隔山隔水的唠叨,会因为同学之间处事不快而大动干戈,会觉得似乎受委屈的总是自己却很少从对方立场去考虑问题。而在学习护理心理学之后,才学着多多关注他人。也许那些是我们的至亲至爱,是我们的同学朋友,又或者只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当我们用公正、公平的心态去考虑问题后,才能让自己的生活过的和谐,与环境相和谐,与社会相和谐。

总之,这四个月的心理学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如果非要问我的最大收获的话,就是让我更客观的了解我们自己,了解我们的世界。

学习心理学心得体会11

每个人都渴望更清醒地了解自己,也渴望看清别人,我也不例外。在学心理之前我感觉心理学是一门神秘的学问,能够了解自己的行为,也能够能够理解别人行为背后的意义。但在学习心理学的这段时间以来我更加科学的认识到了心理学的含义,我被其中的奥妙吸引,它是实实在在的科学,并没有很多的虚幻的东西在里面。

在我看来,无论我们正在从事什么工作,或者我们什么都不做,只是安静地坐在那里,我们的心理活动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心理学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无时无刻,心理活动贯穿于我们的整个人生,从出生直到离开人世,心理学是无所不在的。它关系着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以及家庭朋友等诸多事业的发展和维持。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事业能变得更好,那么真正的认识自己就变得很重要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的健康状况将越来越多的关系着人们的生命和行为方式。社会对每一个社会中的人的心理要求也提高了,那就是他们必须拥有的素质。其实一个健全的有素质的人,就是一个心理健全健康的人。当然对于心理健康的标准人们有不同的理解。在这里我只仅以心理健康的最起码的要求作为标准来衡量。即看个体是否存在情绪、认知、性格缺陷等方面的心理障碍,有没有心理疾病。性格健全、具备必要的心理能力、行为适应良好、内在动力强大而又积极,这些既是心理健康的条件,又是心理健康水平高的标志。反过来,心理健康状况又直接制约心质、心能、心力等方面的心理素质的提高,并直接导致行为表现,决定行为适应与否。

在学习心理的道路上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发现自己在心理上存在的问题,从而我们就可以更快、更好的解决它们。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在很多情况下,它们会给我们的心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从而影响我们的正常生活。如何正确地应对这些困惑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就是心理学上要研究的一个课题。因此,学好心理学不但是在学习上来说好,而且能对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帮助。

虽然这段时间的心理学学习非常的短暂,但它对我的影响颇深。我的性格,为人处事的方式,甚至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学会如何去关心他人,处理事情时开始考虑的周到了些。逐渐开始观察、理解朋友的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并力所能及的给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导,和言语上的安慰,以缓解轻度的心理上的问题,也许这些“微乎其微的事”不值得一提,但从小的行为的改变,可以看到心理学课对我大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心理学的学习使我无论从文化知识上,还是从自身修养上我都进步了不少,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成长着。我很感谢老师和同学,是他们让我懂得了许多许多??心理学不仅让我了解了许多心理特点,也让我掌握了如何正确对待周围的朋友,但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自我调整,失意的时候,悲伤的时候,我会不经意地想起在课堂上为我们讲课乐观快乐的丛老师,使我终于明白了“快乐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放开胸襟,包容这个世界,我们会生活的很超然,成功也会不求而遇的。

只要你足够的了解自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关心自己,就能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在成功的路上踩下坚实的脚印,去欣赏生命之路上每一道美丽的风景,欢乐平实。

谈到最后,再回到我所学的课程当中来,在学习以来也许是由于课时的原因,感觉的学的总是很紧张,在专业知识方面虽然有所针对性,但是感觉缺少了一些专业性的互动的气氛。虽然丛玉燕老师的讲课很具有亲和力,但是我们所接受的却只有在下面听,缺少一些自身的感触和体验,虽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感觉和体会,也只是针对我个人的心理感受来说的,但希望对丛老师以后的教学中有所帮助。

下载学习心理学笔记范文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习心理学笔记范文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心理学心得体会

    精选范文:学习心理学心得体会(共2篇)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他必须具备判断学生是否热爱学习以及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这就需要理论的支持,即人的学习动机分析理论。因为首先,教师......

    学习心理学心得体会

    学习心理学心得体会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他必须具备判断学生是否热爱学习以及引导学生学习的能力,这就需要理论的支持,即人的学习动机分析理论。 因为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

    学习心理学心得体会

    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心得 作为一名教师,学习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非常有必要。通过这段时间学习和反思,自己有很大收获和体会。 一、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框架 通过......

    学习心理学讲课稿

    大学生学习心理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大学学习活动的基本特点与学习心理特点,了解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表现及成因,学会调适学习心理障碍,使自己拥有良好的学习心理状态......

    学习心理学收获

    心理学的收获 此次心理学的学习, 对于我来说是第一次较为系统的接触和学习心理学。坦率的说,虽然在平时,接触过心理学的丁点知识,但是对于系统心理学的了解很少,而且片面的认为......

    学习心理学心得体会

    学习心理学心得体会 经过这些天的心理学的学习,使我深刻感受到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 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

    学习心理学有感(推荐)

    学习心理学有感 学习心理学已有三个多月。虽然心理课的授课时间并不多,但从教材上或者由互联网所提供的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我都获益匪浅。 现代心理学是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心......

    学习心理学感受

    我眼中的心理学 摘要:从对心理学的未知到了解了心理学,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很多,其中对于情商,我十分感兴趣,它是影响人们成功的重要因素,它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来提高,作为当代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