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贵州师范大学841计算机应用基础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大纲考研大纲(范文)
贵州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初试
(科目:841 计算机应用基础)
一、考查目标
本复试题目包括C程序设计和计算机网络两门课程,主要考查:
1、考察对计算机程序设计的重要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熟练掌握C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内容、基本方法与编程技巧,能够基于C语言实现计算机的常用算法,用以求解实际问题。
3、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组成、分类、网络拓朴结构。
4、掌握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数据编码的类型和基本方法、调制解调器的工作原理、数据交换技术的类型与工作原理、差错控制方法。掌握OSI参考模型的结构、各层功能及主要协议、TCP/IP协议及其结构。
5、掌握网络管理的概念,网络管理的功能、网络管理协议、网络管理的体系结构,防火墙的作用和相关技术。
6、具备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开发的初步能力,具备综合应用相关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C程序设计占80分,计算机网络基础占7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选择题和填空题:共50分 名词解释与简答题: 共40分 计算题(论述题):共60分
三、考查范围
《C程序设计》部分
1、C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C程序的基本组成,数据类型与表达式等概念,算法的概念和表示。
2、C程序设计的上机过程,运行调试中常见错误的鉴别。
3、顺序结构、选择结构和循环结构语句的语法规定,能运用三种结构编写程序。
4、了解常用的程序风格和规范。
5、掌握C函数组装程序的意义,对库函数、自定义函数、局部变量和全程变量有正确的知识,并能用函数进行程序设计,了解递归函数。
6、对批量数据的处理,能正确运用数组或结构体进行程序设计,能熟练处理字符数据。
7、了解指针、文件和异常处理的概念,掌握文件的定义及处理方法。
《计算机网络》部分
1、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组成、分类,常见的网络拓朴结构。
2、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数据编码的类型和基本方法、数据交换技术的类型与工作原理。
3、传输介质的种类,网络通信设备的种类。
4、IP地址书写的规范,及其IP地址规则。
5、OSI参考模型的结构、各层功能及主要协议、TCP/IP协议及其结构。
6、了解网络技术中检错码的使用原理及应用。
7、熟悉常见服务器的配置方法,如,web、ftp等。
8、熟悉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及基本配置方法。
9、了解大数据、云计算新技术在网络技术中的应用。
10、网络管理系统的功能、防火墙的功能。
主要参考书目
1.《C程序设计》,谭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第4版 2010年 2.《计算机网络技术》,王群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
第二篇:2018年贵州师范大学851机械设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大纲考研大纲
贵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全国统一考试自命题科目考
试大纲(初试)(科目:机械设计)
I.考试性质
机械设计考试是贵州师范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招收机械类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设计计算方法的程度,以及灵活运用本学科的综合知识分析与解决常用机构、通用机械零部件和简单机械装置设计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一定的机械设计与分析素养,择优选拔机械类教育硕士研究生。
II.考查目标
机械设计考试涵盖机械设计和部分机械原理等高等学校机械设计基础理论课程。要求考生:
1、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机构及机械零件的主要类型、性能、结构特点、应用、材料、标准等。
2、要求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掌握机械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机构运动学的基本理论和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
常用机构的组成原理,结构分析,运动分析等;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受力分析,应力分析,失效分析等。
常用机构的设计方法:运动设计,反转原理,主要尺寸参数确定原则。机械零件工作能力计算准则:计算载荷,强度计算{体积强度与接触强度,静强度与疲劳强度},摩擦、磨损与润滑,寿命以及热平衡稳定性等。
改善载荷和应力的分布不均匀性,提高零件疲劳强度,降低或增加摩擦,改善局部品质,提高零部件工艺性的途径和方法等在设计中的应用。
3、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
初步具有拟定机构结构、运动分析、力分析和设计机构的能力,零件设计计算、结构设计和制图技能,实验技能,编制技术文件技能等。
I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IV.考查内容
一、机械原理
1、机构的结构分析
1)机构的组成及机构运动简图 2)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3)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2、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1)速度瞬心的概念; 2)三心定理; 3)瞬心的求法
3、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1)连杆机构及其传动特点 2)平面四杆机构的类型和应用
3)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知识。主要包括:曲柄存在条件及其应用;极位夹角和急回特性;压力角、传动角和止点位置。
4、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1)齿轮机构的应用及分类 2)渐开线的基本性质
3)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基本参数和几何尺寸
4)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传动:正确啮合条件;连续传动条件;中心距
5)渐开线齿轮的切制原理:齿轮的切制方法;根切现象及标准齿轮避免根切的最小齿数 6)变为齿轮的应用:可提高齿轮的强度、配凑中心距、可避免根切、改善齿面滑动状况
7)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相关理论:基本参数与主要几何尺寸;正确啮合条件;螺旋角β的取值范围;当量齿数
5、轮系 1)轮系的分类
2)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3)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二、机械设计
1、机械设计总论
1)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 2)应力的分类及表示稳定循环变应力的参数 3)材料的简化极限应力图的绘制及应用 4)影响零件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
2、螺纹联接
1)螺纹的类型及其应用:按牙形不同分 2)螺纹联接的类型及应用场合 3)螺纹联接的预紧目的
4)螺纹联接的防松实质和防松方法(按放松原理不同分类)5)螺栓联接的受力分析及强度计算:只受预紧力作用的紧螺栓联接
3、键联接
1)平键联接的工作原理和工作面
2)键的选择:键的截面尺寸(b×h)按轴的直径来选择,键的长度根据轮毂的长度来选择。
3)平键联接的主要失效形式
4、带传动
1)摩擦带传动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2)带传动工作情况分析:影响带传动承载能力的因数;弹性滑动和打滑;带传动工作时所受的应力和最大应力发生位置。3)带传动的失效形式及设计准则;
4)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V带型号的选择依据;带速v的一般取值范围;小带轮包角α1的取值要求(α1≥120°)
5)带传动的常用张紧装置及张紧轮的布置
5、链传动
1)链传动的特点及应用
2)链传动的运动特性:多边形效应及其与链节距、链轮齿数的关系 3)链传动主要参数的选择
6、齿轮传动
1)齿轮传动的特点及应用 2)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及计算准则
3)齿轮的常用材料:对齿轮材料性能的基本要求(齿面要硬,齿芯要韧)4)齿轮传动的计算载荷:载荷系数K的组成部分及各系数的含义 5)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接触疲劳强度计算和弯曲疲劳强度计算(强度计算公式不用记,会应用)
6)斜齿圆柱齿轮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掌握受力分析,绘制受力图。7)齿轮传动的设计参数选择:齿数和模数的选择
7、蜗杆传动
1)蜗杆传动的类型和特点
2)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及几何尺寸计算 3)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绘制受力图 4)蜗杆传动的效率:提高效率的方法 5)蜗杆和蜗轮的常用材料
8、轴
1)轴的分类及常用材料
2)轴的结构设计:轴的结构应满足的主要要求;结构设计应考虑的问题;结构改错
9、滚动轴承
1)滚动轴承的类型、结构和代号 2)滚动轴承类型的选择:选择轴承应考虑的主要因素 3)滚动轴承的尺寸选择计算 4)滚动轴承的主要失效形式
5)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滚动轴承的寿命、基本额定寿命、基本额定动载荷和当量动载荷的概念;深沟球轴承、角接触球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的当量动载荷的计算
6)滚动轴承装置的组合设计:滚动轴承的3中基本支承结构形式及其应用场合
10、滑动轴承
1)轴瓦的主要失效形式和轴瓦材料应具备的性能 2)何为润滑油的粘度、油性 以及粘温特性和粘压特性?
注:《机械设计》参考教材:龙振宇主编,机械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三篇:2018年贵州师范大学814《历史学专业基础》大纲(初试)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大纲考研大纲
贵州师范大学全日制攻读历史学硕士学位入学考试
初试大纲
(科目:历史学专业基础)
一、考查目标
了解中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主要史实;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和评价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史料并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和解读。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其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史料分析题和论述题。
三、考试范围
(一)中国古代史 战国时代的变法改革 春秋战国的社会等级关系 春秋战国的思想文化成就 秦朝统一的建立与专制集权政策 汉承秦制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秦、汉同匈奴的关系 丝绸之路与中西交流 秦、汉的思想文化成就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两晋时期的士族门阀政治 北魏孝文帝改革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思想文化成就 隋统一中国
隋、唐政治经济制度 隋、唐科举制度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隋、唐民族关系 隋、唐与东亚国家的关系 安史之乱
隋、唐的思想文化成就 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两宋政治经济制度
两宋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王安石变法 科举制度的发展
元朝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元朝的汉化政策和中央集权制 宋、元的对外交流 宋、元的思想文化成就 明、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明朝的宦官专权与党争 八旗制度与满清的兴起 明、清的边疆政策与对外交往 明、清的经济发展策略及表现
康熙时期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政策与措施 明、清的思想文化成就
(二)中国近现代史
第一次鸦片战争至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期间的一系列中外战争与不平等条约 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的背景与结局
洋务运动的背景和过程、代表企业、代表人物和指导思想 清末汉族地方势力的崛起 清末新政 晚清的教育改革
民族资本主义与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特点、代表企业、代表人物及政治诉求
西学东渐及代表人物和学说、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论战 维新变法思潮和革命思潮产生的背景、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维新派与顽固派、革命派与改良派的两次论战 戊戌变法 预备立宪 辛亥革命 民初政体 北洋军阀各派
北洋政府时期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和学说 马克思主义传入与中共的建立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制度建设与训政体制 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改革
中共的根据地建设、土地革命与反围剿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及策略 抗日救亡运动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第二次国共合作 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战役
抗日战争中的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 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 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中共“七大”
抗战胜利后的国际形势与国内主要矛盾 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的签订 解放战争期间的中间路线
解放战争期间国共两党实力的变化及相关事件 解放战争期间人民对国共两党态度的变化 解放战争期间的国际形势与中国内战 新民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 民国时期的思想文化成就 建国初期的内外政策 抗美援朝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过渡时期总路线与三大改造 《论十大关系》与中共八大
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探索阶段的“左”倾错误及相关事件 中苏关系恶化与中国面临的恶劣国际环境 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成就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78年以来中国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三)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汉谟拉比的统治与古巴比伦的社会经济制度 犹太教
波斯帝国的建立与大流士改革
古埃及帝国的建立及其社会经济措施、文化成就 古印度种姓制度 早期佛教及其传播 希腊城邦制
希波战争和伯罗奔尼撒战争 雅典民主政治
提秀斯改革、梭伦改革与克利斯提尼改革 古希腊的思想文化成就
罗马共和国早期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 格拉古兄弟改革 斯巴达起义 屋大维的内外政策
日耳曼民族大迁徙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古罗马的思想文化成就
伊斯兰教的产生与阿拉伯帝国的建立 阿拉伯文化及其传播 早期基督教
查士丁尼一世的内外政策 查理曼帝国 西欧封建制度
十字军东征 英法百年战争
天主教与西欧封建社会 11至13世纪的教权与王权之争 西欧封建庄园制 西欧城市的兴起 拜占庭帝国的文化成就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建立的影响 莫卧儿帝国的阿克巴改革 日本大化改新与幕府统治
(四)世界近现代史 文艺复兴 地理大发现 宗教改革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北美独立战争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拿破仑战争 1848年欧洲革命 德国的统一战争 俄国农奴制改革 日本明治维新 美国南北战争 两次工业革命
西欧的殖民扩张与世界殖民主义体系的形成
19世纪后半期英、美、法、德、日等国政治制度的调整与社会政策近代科学技术与文化成就 维也纳会议与维也纳体系 英布战争、美西战争和日俄战争
德法矛盾、英德矛盾与三国同盟、三国协约的形成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05年俄国革命与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布列斯特和约 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
华盛顿会议与《四国条约》、《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及《九国公约》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影响
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 甘地主义与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凯末尔主义与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和世俗化改革 德国赔款问题
洛迦诺会议与凡尔赛体系的调整 一战后英国自由党的衰落与工党的崛起 一战后的日本“协调外交”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 罗斯福新政 纳粹党在德国上台
日本法西斯运动与法西斯政权的确立
绥靖政策与慕尼黑协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与苏联建立的“东方战线” 租借法案、大西洋宪章、联合国家宣言与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与波茨坦会议 二战中的转折性战役
二战胜利的意义与世界格局的变化 雅尔塔体系
美苏争霸与两大阵营的对峙
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共产党情报局、经济互助委员会与华沙条约组织 印度的独立与印巴分治 亚非会议与第三世界的崛起 两次柏林危机 戴高乐主义
二战后英国的国有化、福利国家制度与“三环外交” 二战后美国的“公平施政”、“新边疆”与“伟大社会”改革
联邦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政策与经济奇迹、哈尔斯坦主义与新东方政策 二战后西欧的一体化
二战后日本的民主化改革与经济奇迹 遏制政策与尼克松主义
苏南冲突、苏共二十大、1956年波兰事件和匈牙利事件 赫鲁晓夫改革
20世纪世界历史中的主要思想文化成就
四、样 题
一、名词解释
1、希波战争
2、华盛顿
3、亚非会议
4、苏共二十大
二、史料分析题
1、阅读材料: 材料一
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州都郡正以才品人,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徒以凭藉世资,用相陵驾。都正俗士,斟酌时宜,品目少多,随事俯仰。„„岁月迁讹,斯风渐笃,凡厥衣冠,莫非二品,自此以还,遂成卑庶。
——选自《宋书·恩幸传》
材料二
魏氏„„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中间渐染,遂计资定品,使天下观望,唯以居位为贵。
——选自《晋书·卫瓘传》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九品中正制设立的背景及其影响。„„
三、论述题
1、试评析1933年纳粹党在德国上台的原因及其影响。„„
第四篇:2018年贵州师范大学822现代教育技术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大纲考研大纲
贵州师范大学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初 试)
(科目:822现代教育技术)
一、考查目标
1、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国内外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轨迹和动态。
2、熟悉常用的现代教育媒体和信息化学习环境,能够获取并运用各种学习资源。
3、熟悉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方法,掌握学与教全过程的基本原理。
4、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技能,能够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并运用信息技术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
5、能够分析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笔试、闭卷。
(三)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 6小题,每小题
5分,共30分 简答题: 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分析论述题: 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三、考查内容
一、现代教育技术概述
1、现代教育技术的相关概念
技术;教育;现代教育技术;信息化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微课;MOOC;翻转课堂等。信息化教育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异同;信息化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的异同。
2、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
信息化教育的基本内涵、特征;信息化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在教育中应用的现代教
育技术的基本思想。教师专业发展对教师的要求;现代教育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对学与教的变革作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范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主要范畴。
3、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
信息化教育的理论基础;与现代教育技术实践关系密切的典型现代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等。
4、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历程
国内外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轨迹和动态,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的特点;国内外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我国网络在线教育的发展。
二、现代教育媒体
1、教学媒体概述
媒体与教学媒体的含义;教学媒体的功能与作用;教学媒体的发展历史阶段;教学媒体的分类。
2、教学信息获取
信息的本质;教学活动中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教学媒体使用的符号。
3、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
教学媒体理论;教学媒体的特性;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媒体在促进教育变革和发展中的作用。
三、信息化教学环境与资源
1、常见信息化教学环境
学校教育技术环境概述;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教学技能训练系统、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室、录播教室、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等各类多媒体教学平台及应用。
2、信息化教学资源的获取
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资源;网络教学资源的特点;网络教学资源的获取途径;在线资源的管理。
3、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
各类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及其应用;数字图书馆及其教学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及其应用;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各种资源平台及应用。
四、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方法
1、信息化教学过程
信息化教学及过程;信息化教学各阶段的特点;信息化教学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2、信息化教学过程的基本模式和方法
信息化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信息化教学模式的主要类型;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方法。
五、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技能
1、信息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含义;教学设计的层次;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教学过程设计的分类;几种主要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几种主要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模式与方法。
2、信息化教学工具
获取、加工和处理工具,数字化教学素材的处理;对话、讨论和交流工具;模拟、创作与思维工具,教学流程图设计与制作,思维导图软件的教学应用;练习、测评的反馈工具。
3、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
电子讲稿;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的分类;多媒体课件的基本要素;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多媒体课件开发流程;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教学主题知识网站的设计与制作。
4、信息化教学评价
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原则;信息化教学评价的过程与方法;几种主要评价的方法与工具。
六、信息化教育研究
1、信息化教育研究的对象和范式
信息化教育研究的对象;信息化教育研究的范式。
2、信息化教育研究的常用方法 实验研究;行动研究;质的研究等。
3、信息化教育研究实践
当前信息化教育领域的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信息化教育研究课题的设计;信息化教育研究课题的实施。
参考书目
1.《现代教育技术应用》,黄威荣,刘军等编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2.《现代教育技术》(第三版),张剑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第五篇:2018年贵州师范大学729中外艺术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大纲考研大纲(范文)
全日制攻读艺术硕士专业学位(MFA)入学考试大纲
﹙科目:中外艺术史﹚
招生专业:艺术硕士(音乐)考试科目:《中外艺术史》 考试代码:729 考试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80分钟
一、考查目标
全日制攻读艺术硕士专业学位入学考试《中外艺术史》科目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中外音乐史基本知识、基础理论,有一定的史料分析能力。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 试卷内容及分值分配:
中外音乐史:中国音乐史75分、外国音乐史75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分析论述题等。
三、考查内容
考查内容如下:
《中外艺术史》
第一部分 中国音乐史
(一)远古、夏、商时期的音乐 1.主要乐舞、乐歌及其特点 2.主要乐器
3.古文献中关于音乐起源的观念
(二)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 1.礼乐制度 2.音乐机构 3.宫廷音乐 4.民间音乐
5.“八音”乐器分类法 6.乐律学理论 7.音乐美学思想
(三)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 1.乐府
2.相和歌、清商乐 3.鼓吹乐
4.百戏、民间歌舞、歌舞戏 5.乐器和器乐发展 6.乐律学理论 7.音乐美学思想 8.音乐文化交流
(四)隋、唐、五代时期的音乐 1.隋唐时期的燕乐
2.唐代主要的音乐机构和职能 3.说唱音乐和歌舞戏 4.乐器和器乐的发展 5.乐律学理论
6.重要音乐文献和音乐交流
(五)宋、元时期的音乐 1.宋代曲子与元代散曲 2.说唱音乐 3.戏曲音乐 4.乐器与器乐的发展 5.乐律学的重要成果 6.重要的音乐论著
(六)明、清时期的音乐 1.民歌与民间歌舞 2.说唱音乐 3.戏曲音乐 4.乐器和器乐的发展 5.乐律学的重要成果 6.重要曲谱
(七)近现代音乐史发展
1.近现代传统音乐的基本情况及新发展
2.西洋音乐文化的传入和学堂乐歌的产生、发展与历史意义 3.音乐理论的初步研究和发展 4.作曲家及其音乐创作。
5.近现代不同时期主要的音乐社团、专业音乐院校,以及音乐思潮和运动
6.秧歌剧和民族歌剧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部分 外国音乐史
(一)古代希腊和罗马的音乐 1.主要的乐器
2.古希腊的调式理论和音乐美学思想 3.古希腊悲剧
4.古罗马音乐的特征和基督教音乐的兴起
(二)中世纪的音乐 1.格里高利圣咏 2.复调的兴起
3.教会调式和记谱法的发展 4.法国游吟诗人、德国恋歌诗人 5.十四世纪“新艺术”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
1.文艺复兴时期的定义和整个时期的音乐文化特点 2.主要的音乐流派和作曲家
3.意大利牧歌、法国歌谣曲、德国名歌手
(四)巴罗克时期的音乐
1.“巴罗克”一词的来源和巴罗克音乐的整体风格 2.歌剧的诞生及其早期的发展 3.器乐的发展
4.亨德尔和巴赫及其音乐创作
(五)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
1.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整体概述(时期的划分,音乐风格的归纳)2.格鲁克的歌剧改革、喜歌剧的兴起与繁荣 3.前古典时期的器乐
4.维也纳古典乐派,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及其音乐创作
(六)浪漫主义音乐
1.浪漫主义音乐的整体和不同时期的音乐整体风格特点
2.作曲家及其音乐创作。主要考察的作曲家:韦伯、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勃拉姆斯、瓦格纳、马勒、R.施特劳斯、肖邦、李斯特、柏辽兹、斯克里亚宾、拉赫玛尼诺夫、柴可夫斯基、西贝柳斯、斯美塔那、德沃夏克等
3.19世纪产生的新的歌剧体裁,新的歌剧流派,意、法、德歌剧的发展
4.罗西尼、威尔第、普契尼的歌剧创作
5.民族乐派产生的原因、基本特点、代表团体和作曲家
(七)印象主义音乐和20世纪音乐
1.法国印象主义的产生背景和整体风格,德彪西、拉威尔及其音乐创作
2.20世纪主要音乐流派(表现主义音乐、新古典主义、微分音音乐、噪音音乐、序列音乐、偶然音乐、电子音乐等)及其代表人物、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