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三标认证)(精选5篇)

时间:2019-05-14 14:30: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三标认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三标认证)》。

第一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三标认证)

编 号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 版本号/修改状态 B/0 文件控制程序 页 次 1/5 文件控制程序 1.目的 本程序规定了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文件管理的部门职责,文件的编制、批准、发放、使用、评审、更改、作废、回收等管理内容和程序,确保相关部门及时得到并使用有效的版本,严格防止使用失效或作废的文件。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有关的文件和资料的管理,包括适当范围的外来文件的控制。3.职责 3.1集团公司办公室负责制定《文件控制程序》并组织实施,对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 系所要求的文件标识、编制、识别、审批、发放、使用、更改、作废和评审进行有效控制;负责定期发放公司受控文件清单。

3.2工程管理部负责《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的组织更改及工程项目应用技术 性文件和项目性文件的控制,负责《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的发放管理。3.3总裁负责《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的批准、发布。3.4管理者代表负责《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的审核。3.5各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文件及资料的编制、更改、报批和发放工作,定期向集团公司办公室报受控文件清单。4.工作程序 4.1文件的分类 a)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管理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计划、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等;

编 号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 版本号/修改状态 B/0 文件控制程序 页 次 2/5 b)技术文件:技术标准、图纸、作业指导书、规范等 c)外来文件:法律、法规、顾客提供的文件资料等; d)其他文件:工程合同文件、行政管理文件等。

4.2文件的编号 4.2.1管理手册的编号:

HTCX-B/0-2011 年代号

版本号/修改状态 管理手册代码 4.2.2程序文件编号:

____________年代号

程序序号

版本号 程序文件代码 4.2.3其他文件编号:

□□-×××

顺序号 部门代号

编 号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 版本号/修改状态 B/0 文件控制程序 页 次 3/5 部门代码表示:办公室-BG;人力资源部-RL;经营开发部-JY;计划合约部-JX;材料设备部-CL;财务部-CW;审计部-SG;工程管理部-GC;质量安全部-ZA;中心实验室-SY;项目经理部-XM。文件分发号:总裁-001、管理者代表-002、副总经理-003、总工程师-004、经营开发部-005、计划合约部-006、办公室-007、人力资源部-008、材料设备部-009、财务部-010、审计部-011、工程管理部-012、质量安全部-013、中心实验室-014、项目经理部-015。

4.2.4外来文件按原编号。4.3文件的编写和审批 4.3.1管理手册由工程管理部组织编写,管理者代表审核,总裁批准。4.3.2程序文件由相关部门编写并交与质量安全部统一修改装订成册,管理者代表审批。4.3.3其他管理文件由相关部门编写,部门领导审核,分管副总批准;重大项目文件由总裁审批。4.3.4上级下发的管理性文件由集团公司办公室首先进行识别,然后送相应的主管领导审阅,并按审阅意见传递各相关部门,文件原件由集团公司办公室保存。4.3.5存档文件做好标识,由集团公司办公室统一归档保存;确保文件的正确、清晰、协调、易于识别和检索。4.4文件的收发 4.4.1各部门文件管理人员按签发范围发放文件,文件领用人须在《发文登记》上签名。4.4.2各部门资料应有专人管理,收到资料要进行《收文登记》。4.4.3公司范围内发放的文件为“受控”文件,在封面加盖“受控”印章,注明分发号;向顾客提供的文件为“非受控”文件,不盖印章。

编 号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 版本号/

修改状态

B/0 文件控制程序 页

4/5 4.4.4 当文件破损严重影响使用时,文件使用人应到原文件管理部门办理更换手续,交回破损文件,并延用原文件分发号。破损文件由原文件管理人员负责销毁。4.4.5文件丢失,文件使用人须填写《文件领用审批表》重新办理文件领用手续,并予以说明。原文件管理人员补发文件应重新编分发号,注明丢失文件分发号作废。4.5文件的复印 4.5.1受控文件未经批准不得复印,必要时应由文件产生部门申请,主管领导批准方可复印。复印受控文件后按文件发放程序办理手续。4.5.2需使用文件但未领到文件的人员或部门,不得使用他人文件复印,应按文件领用程序办理领用手续。

4.6文件的评审修改及再次批准 4.6.1由工程管理部通过内外审核对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适宜

性作评审,并组织相关单位每年底或第二年初对现有的体系文件进行全面评审,因评审或其他原因需对文件进行修改时,发布前应再次批准。4.6.2《管理手册》、《程序文件》需要局部修改时,由职能部门提出书面修改意见,经质量安全部审核,总裁、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并发《文件更改通知单》。4.6.3公司各部门制定的文件需要修改时,由撰稿部门报分管副总批准后进行修改。4.7文件的换版、作废与保存

4.7.1《管理手册》、《程序文件》需整体更改或进行较大幅度修改时,经总裁批准后确定原版文件作废,换发新版文件,同时收回作废文件并加盖“作废”标识。文件销毁经管理者代表批准,由工程管理部统一销毁。4.7.2公司各部门制定的文件经分管副总批准作废后,编写部门通知集团公司办公室,由集团公司办公室发文件作废通知,各有关部门负责销毁旧版文件,并填写《文件销毁记录表》。对有存查价值而须保留的作废或失效文件,要加盖“作废留查”标识,防止误用。4.7.3文件的归档,执行公司《档案管理办法》。

编 号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 版本号/修改状态 B/0 文件控制程序 页 次 5/5 4.8文件的管理

4.8.1公司各部门每年十二月下旬向集团公司办公室报本部门现行的《受控文件清单》,(包括技术性文件和项目性文件及各部门内部自定的管理性文件),集团公司办公室每年一月核定整理出公司总《受控文件清单》,经主管领导批准后发布,间隔期各部门发放的受控文件,由各部门自行控制,报集团公司办公室备案。4.8.2各部门文件管理人员对该部门文件经常进行自检,保证在用文件的有效性。4.8.3借阅文件,须填写《借阅登记》并经该文件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借阅者应在指定的日期内归还,到期未还的由文件管理人员负责收回。4.9外来文件控制 4.9.1各职能部门要定期核查所使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有关外部文件是否为有效版本,及时更换过期文件,并通知集团公司办公室,对受控文件进行动态管理。

5.相关文件

5.1《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 5.2《公文处理办法》 5.3《档案管理办法》 5.4《记录控制程序》 6.相关记录及附表 6.1《发文登记表》 6.2《收文登记表》 6.3《文件领用审批表》 6.4《文件更改审批单》 6.5《文件销毁记录表》 6.6《受控文件清单》

6.7《文件借阅登记表》

编 号 HTCX-B/0-02-2011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 版本号/修改状态 B/0 记录控制程序 页 次 1/3 记录控制程序 1.目的 对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记录的标识、贮存、检查、保护和处置进行控制和管理,为证明产品、过程符合要求及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提供证据,同时也为提高产品的可追溯性及制定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及保证和改进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管理体系提供信息。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各部门、项目经理部在产品实现过程和管理体系运行中记录的控制。3.职责 3.1质量安全部负责本程序的制定,明确记录的管理职责。3.2质量安全部负责检查本程序的实施及记录目录清单的检查、汇总。3.3工程管理部负责施工过程中各类技术档案资料的管理工作。3.4公司各部门负责本系统记录的检查、指导和管理。3.5项目经理部负责工程项目各类记录的建立、收集和管理。3.6各部门/项目经理部资料员应做好记录的收集、标识、贮存、检索、保护以及保存期限和处置工作,并填写记录目录清单。4.工作程序 4.1记录的收集、标识 4.1.1公司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记录的收集、整理、编目工作。项目经理部设专人负责本部门项目记录的收集、整理、编目等工作。4.1.2各部门/项目经理部要对本部门记录的名称、编号、形成时间和相关人员签字

编 号 HTCX-B/0-02-2011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 版本号/修改状态

B/0 记录控制程序 页 次 2/3 等内容进行标识,并填写《记录目录清单》。记录内容的填写必须与工作同步进行,应 保证客观、真实、准确、清晰、具有可追溯性,有关人员签字要齐全,重要记录需经核对、审核、批准。4.2记录的贮存、检索4.2.1公司各部门项目经理部负责贮存本部门的记录。记录可采用不同的载体形成,如文字、图片、磁带、磁盘、照片、胶片、录像带等。记录的储存环境要通风、防潮、防火、防虫蛀、鼠害等。4.2.2公司各部门、项目经理部将其主管的记录以目录清单的形式,每年十二月下旬报公司质量安全部,由质量安全部核定整理出公司总的记录目录清单并备案。4.3记录的保护、保存期限 4.3.1各部门应做好记录时的收发登记工作,填写《记录归档清单》和《记录借阅登记》,保证记录传递过程中的完好,防止破损、涂改和丢失。

4.3.2保管借阅执行公司《档案管理办法》的相应规定,并填写《记录借阅登记》。若合同有要求,在商定期内记录可供顾客代表查阅。4.3.3主管部门确定本部门记录的保存期限并在目录清单中注明。a.记录的保存期限分为短期(三年)、长期(十年)和永久保存,在记录清单中标明。b.超过保存期限的由工程管理部依据公司《档案管理办法》及本程序的有关规定进行销毁。4.4记录的归档

4.4.1记录由各主管部门整理保存,需归档的按公司《档案管理办法》的相应规定执行。4.4.2工程施工记录归档,执行合同要求或国家、地区、行业要求。

4.4.3 工程资料的管理执行公司《工程技术资料档案管理规定》。其内容主要包括: a.向建设单位移交的竣工资料。

编 号 HTCX-B/0-02-2011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 版本号/修改状态

B/0 记录控制程序 页 次 3/3 b.项目经理部归档的竣工技术资料。c.公司管理制度所规定的记录。

资料移交时,应填写《工程技术资料档案移交表》,记录其移交的时间,内容,移交人及接收人信息。4.5记录的处置 4.5.1记录到期后,由主管部门决定继续保存或销毁,并通知质量安全部,质量安全部在《记录目录总清单》中注明保存或注销。4.5.2当合同有明确规定时,按规定办理。4.5.3来自供方(分包方)的记录,项目经理部进行控制管理。5.相关文件

《工程技术资料档案管理规定》 6.记录 6.1《记录目录清单》 6.2《记录目录总清单》 6.2《记录处理审批表》

6.3《记录借阅登记表》

6.4《记录归档清单》

6.5《工程技术资料档案移交表》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及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

编 号 HTCX-B/0-03-2011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 版本号/修改状态 B/0 页 次 1/5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及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及时获取、识别、传递和更新适用于本公司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保持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保证公司生产、经营、服务管理活动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公司制定《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及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2.适用范围 涉及本程序适用于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范围内的法律、法规的获取、识别、传递和更新;对公司生产、经营、服务等活动中的环境因素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进行合规性评价。3.职责 3.1公司总裁负责批准公司《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总清单》并传达满足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重要性。3.2集团公司办公室负责管理和定期公布公司有效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总清单》负责组织对公司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合规性进行每年一次的评价。负责接受上级下发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文件,并转发给公司相关职能部室。3.3公司各职能部门负责获取与本部门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经公司分管领导审批后发布,建立部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报集团公司办公室备案;并对公司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合规性进行评价。4.工作程序 工作流程图: 法律法规、标准的获取

编 号 HTCX-B/0-03-2011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 版本号/修改状态 B/0 页 次 2/5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及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 法律法规、标准的识别 填写部门法律法规清单

发放使用的法律法规、标准 对法律法规的保存和管理 N Y 失效 /作废 对法律法规的更新 法律法规合规性评价 4.1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获取 4.1.1获取范围包括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中所涉及的所有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4.1.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包括: 4.1.2.1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条例、规范; 4.1.2.2省(市)地方法律和相关部委的规章; 4.1.2.3国家、行业和地方的标准; 4.1.2.4使用的国际公约、国际条约及国际惯例;4.1.2.5其他要求。4.2获取途径

编 号 HTCX-B/0-03-2011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

集团公司办公室负程序文件 版本号/修改状态 B/0 页 次 3/5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及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

4.2.1责接受上级下发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文件,并及时转发给公司相关职能部门。4.2.2公司各职能部门应对获取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确认其适用性,经公司分管领导批示后,传阅相关职能部门。4.2.3公司各相关职能部门要通过报刊、杂志、互联网站、出版社、行业协会等途径及时获取与本公司相关的国家与地方性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4.3确认适用性 4.3.1公司各职能部门对于获取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由本部门负责人对其版本、有效性与公司产品、服务活动的适用性及环境因素的关联性条款进行识别确认,经分管领导审批后,确认为公司和本部门适用的法律、法规,填写《法律法规获取(更新)确认登记表》,一式两份,集团公司办公室备案。4.3.2当现行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更新时,公司各相关职能部门应重新对其适用性予以确认,及时填写《法律法规获取(更新)确认登记表》,一式两份,及时送达集团公司办公室,经办公室确认其适用性后,以《信息交流联络单》形式传递到各部门、项目部。4.3.3集团公司办公室负责建立公司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总清单》,并经公司总裁批准后,向各部门、项目部发放。4.3.4集团公司办公室每年1月对公司《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总清单》的有效性进行再确认,如发生变化应对其进行更新,并以《信息交流联络单》形式传递各部门、项目部,各部门、项目部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总清单》中作出更新和标识。

编 号 HTCX-B/0-03-2011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

法律法规和其他程序文件 版本号/修改状态 B/0 页 次 4/5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及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

4.4要求的管理 4.4.1集团公司办公室负责对《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总清单》和留存的《法律法规获取(更新)确认登记表》妥善保管,防止丢失。4.4.2各部门应根据公司《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总清单》,建立本单位适用的《法

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4.4.3公司各职能部门对公司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进行归档管理,并根据使用和更新的情况随时予以更新。公司各职能部门将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传达给管理体系覆盖的相关单位。4.4.4公司各职能部门负责对本部门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按国家、地方、行业分别建立清单,对获取或更新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如实填入清单,妥善保管,并

负责跟踪其变化,对于作废的文件按照《文件控制程序》处置。4.4.5公司各职能部门应结合自己所承担的生产、经营、服务等管理活动的职责和内容组织对相应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标准的学习、宣传或培训,培训工作具体执行《人力资源控制程序》。4.5对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合规性评价 4.5.1各项目经理部可针对自己所承担的生产、经营、服务等活动中的环境因素,定期进行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合规性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填入《法律法规合规性评价登记表》,经项目经理签字确认后,予以留存。4.5.2当进行合规性评价时发现活动中的环境因素控制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时,各单位应立即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纠正或纠正措施,并保存纠正、验证记录,具体执行《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4.5.3公司各职能部门负责定期对项目经理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遵循情况进行

监督、检查,并将结果反馈到集团公司办公室。4.5.4集团公司办公室每次在管理评审前,负责组织对公司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合规性进行一次全面评价,评价结果应形成《合规性评价报告》,并作为管理评审输入内容之一。

编 号 HTCX-B-11-03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 版本号/修改状态 B/0 页 次 5/5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及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 4.5.5评价方法:审核;文件和(或)记录评审;对设施的检查;面谈;对项目或工作的评审;常规抽样分析或实验结果;取样或实验;设施巡视和(或)直接观察;其他。5.相关文件 5.1《文件控制程序》 5.2《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5.3《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6.记录 6.1《法律法规获取(更新)确认登记表》 6.2《法律法规合规性评价登记表》 6.3《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总清单》 6.4《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 6.5《合规性评价报告》 6.6《信息交流联络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1.目的

编 号 HTCX-B/0-04-2011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 版本号/修改状态 B/0 页 次 1/6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为了对所有进入施工现场人员的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及所有设施进行危害因素辩识与风险评价,确定并采取措施有效控制重大危害因素,为建立目标、指标提供依据,公司制定《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程序》。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施工活动、产品、服务过程中的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及控制。3.职责 3.1质量安全部负责编制本程序,组织职业健康安全初始评审。3.2质量安全部、集团公司办公室负责辩识危险源因素、风险评价与控制,编制《重大危险源清单》和《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结果一览表》。3.3项目经理部,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进行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确定本单位危险源及重大危险因素及风险编制《重大危险源清单》和《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结果一览表》。4.工作程序 4.1选择活动、产品或服务 根据本公司的生产经营特点,从以下四个方面选择活动、产品或服务; a)施工生产作业活动、施工工艺。b)施工设备运行、维护和保养。c)原材料的采购、储存和运输。d)其他辅助活动。4.2识别活动、产品或服务中的危害因素由质量安全部组织各部门、项目经理部相关人员,依据活动或服务的范围、性质和时限,组织对危险源因素的辩识,确定活动中的重大危险源因素。4.2.1危险源因素的类别 a)施工产品、机械设备、人员、材料;

编 号 HTCX-B/0-04-2011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 版本号/修改状态 B/0 页 次 2/6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b)劳动保护用品; c)供方、分包方的影响; d)劳动安全卫生、消防、化学危险品、交通安全类; e)活动、服务类; f)特殊职业健康安全要求类; g)其他类。

4.2.2 可导致的事故类型按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划分为以下类别: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及其他伤害。4.2.3 进行危险源辩识时,可以采用询问与交流、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系统安全分析、类比等方法。4.2.4危险源辩识应满足以下要求,以确保其充分性: a)危险源辩识应考虑所有进入施工场所的人员。b)危险源辩识应考虑所有的施工作业活动(常规和非常规的)管理活动。c)危险源辩识应考虑所有的施工设备、设施,包括相关方的设备。d)危险源辩识应考虑机械能、电能、势能、化学能、放射能、生物因素、人机工程因素七个方面。e)危险源辩识应考虑所有场所和环境。

编 号 HTCX-B/0-04-2011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 版本号/修改状态 B/0 页 次 3/6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4.2.5 根据危险源辩识的结果,质量安全部、集团公司办公室编制《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结果一览表》。

4.3风险评价 4.3.1总则 a)风险评价应在危险源充分辩识的基础上进行。

b)风险评价为确定设施要求、培训需求和进行控制提供信息。c)风险评价应为建立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提供依据。d)风险评价结果应形成文件,作为公司建立和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绩效提供衡量的基准。4.3.2风险评价应征求一线作业人员的意见和要求;评价人员应进行适当的培训。4.3.3风险评价的方法 4.3.3.1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即LEC法,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用L值表示,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度用E值表示,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用C

值表示。4.3.3.2为简化评价过程,采用半定量计值法,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具体分值见下表: 表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L)

分数值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能预料 6 相当可能 3 可能但不经常 1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0.5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0.2 极不可能 0.1 实际不可能

编 号 HTCX-B/0-04-2011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

2: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程序文件 版本号/修改状态 B/0 页 次 4/6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表繁程度(E)

分数值 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连续暴露每天工作时间暴露每周一次暴露 3 每月一次暴露 2 每年几次暴露 1 非常罕见地暴露 0.5 表3: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分数值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 经济损失 人数 500以上 10人以上 100 大灾难 50—500 3—10人

灾难 10—50 1人 15 非常严重 5—10 重伤 7 严重 1—5 至少一人 3 重大 1以下 轻伤 1 引人注目,需要救护

编 号 HTCX-B/0-04-2011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

4:危险等级的划程序文件 版本号/修改状态 B/0 页 次 5/6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表分(D)(D=L+E+C)分数值 危险程度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320

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 160—320 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 20—7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20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4.4风险控制

4.4.1重大危险因素的确定 从表4中查出D值对应的分数值,D≥70的,确定为重大危害因素即重大风险;D ﹤70的,确定为非重大危险因素。重大危险因素确定后形成公司《重大危险因素清单》。4.4.2重大风险必须控制,控制应遵循“消除、预防、减小、隔离、个性防护”的原则,有助于保护员工的安全和健康,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要求必须控制。4.4.3重大风险的控制应满足以下要求: a)公司确定《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结果一览表》、《重大危险源清单》,项目经理部根据《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结果一览表》,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确定本项目的《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结果一览表》。b)公司通过下发年度计划等提出《重大危险源清单》文件,指出有关重大风险控制的要求。

c)项目经理部针对《重大危险源清单》制订重大风险控制措施,提供资金、专项技能、防护设施和用品等必要的资源。d)通过目标和管理方案的实施、运行控制、应急与响应绩效监测,落实和改进控制措施。

编 号 HTCX-B/0-04-2011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

危险源辩识、程序文件 版本号/修改状态 B/0 页 次 6/6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程序 4.5风险评价和控制的管理 4.5.1风险控制措施实施前应进行评审,以确保其充分性、有效性。4.5.2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发生变化时,生产工艺和施工设备及施工项目、现场发生重大改变时,施工安全科学技术出现重大进步时,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知识 和方法有了新的发展时,公司资源有良好保证时,应重新考虑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工作,更新、补充危险源辩识和风险评价的信息。4.5.3每年管理评审时,应根据目标和管理方案实现情况,对危险源、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情况进行评价,必要时予以更新、补充、改进。5.相关文件 5.1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

5.2公司《管理手册》

6.25.3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6.记录和表格

6.1《危险源辩识与风险评价结果一览表》

《重大危险源清单》

编 号 HTCX-B/0-05-2011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 版本号/修改状态 B/0 页 次 1/7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了最大限度的识别出公司在施工生产、产品或服务活动中能够控制和可以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评价出重要环境因素并进行更新,确保重要环境因素能得到重视,实现对环境污染的预防和有效控制,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在施工生产、产品或服务活动中环境因素的识别、评价、更新与 管理。

3、职责

3.1管理者代表负责重要环境因素的批准 3.2质量安全部负责组织各单位进行环境因素的识别、汇总、评价和更新,并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对环保法律、法规执行情况进行监控。3.3集团公司办公室负责对公司机关办公区域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汇总、评价。负责对各单位的节能降耗情况进行监控。3.4公司各项目部指定专(兼)职环保员负责识别、汇总、评价和更新本单位内的环境因素,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将结果报送公司质量安全部;负责本单位重要环节因素进行策划、运行控制、监测,根据需要配置监测、测量设备,定期委托有关部门校准。

4、工作程序 4.1环境因素识别的要求和方法 4.4.1识别的范围 a)各部门、项目部在施工生产、产品、管理或服务活动中自身能够控制或可以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

编 号 HTCX-B/0-05-2011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 版本号/修改状态 B/0 页 次 2/7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b)工程分包方、劳务分包方、物资供给方等相关方提供的施工生产、产品或服务活动中的环境因素。4.1.2识别环境因素时应依据法律、法规与其他要求,考虑覆盖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和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及包括大气排放、水体排放、废弃物排放、土地污染、放射性污染、能源和资源消耗、社区和当地环境问题在内的七个方面的环境因素。4.1.3环境因素的识别方法:下列四种方法可联合使用: a)现场询问和咨询

b)问卷法

c)现场观察法 d)排查法 4.1.4环境因素的确认 各单位在识别环境因素时,应对本部门的活动和服务进行分析,将各方面环境因素尽量全面的识别出来。识别环境因素通常使用《环境因素识别排查表》,通过填写此表

将意识别出来的环境因素进行分类,报质量安全部备案。4.1.5环境因素的更新 a)环境因素的更新应每年进行一次,如果各单位(部门)在施工生产、产品或服务活动中没有采用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即没有新的环境因素产生,经质量安全部同意可不再进行环境因素的填报工作。b)新组建的项目部在施工前,应由项目部负责组织对环境因素进行识别,执行本 程序4.1的内容。c)当项目部承接的工程超出以前的施工工艺范围,或采用了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由施工单位在一周内对发生变化的环境因素进行补充和识别。

d)制定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时,发现原来的环境因素识别认识不深入,需要重 新进行更新。4.2环境因素的评价

编 号 HTCX-B-11-05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 版本号/修改状态 B/0 页 次 3/6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4.2.1 评价原则: a)将环境因素按其自身性质和其对环境影响程度分为Ⅵ类: Ⅰ类:违反法律、法规、标准; Ⅱ类:潜在危害健康或存在安全隐患; Ⅲ类:向环境排放污染物; Ⅳ类:浪费资源、能源; Ⅴ类:影响企业形象,受相关方关注: Ⅵ类:可持续改进,逐渐替代使用绿色产品。b)根据对环境因素改进的难易程度,将其分为五级: A级:无/低费投资,加强管理即可改进或控制; B级:无/低费投资,已经可改进或控制,需正常保持; C级:进一步改进的技术可行,有投资保证可实现; D级:近期(一、二年内)改进有难度(技术不成熟或投资较高); E级:技术经济暂不可行,只能列为远期目标。4.2.2 确定评价方法 采用是非判断法与多因子评价法相结合进行评价。4.2.2.1是非判断法 公司质量安全部根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分别对各项目部报送《环境因素识别排查表》和《水量消耗节超情况报表》、《电量消耗节超情况报表》中所登记的环境因素进行评价;材料设备部对施工生产中使用原材料所造成的资源消耗进行评价。4.2.2.2多因子评价法(见附表)多因子评价法评分标准

编 号 HTCX-B/0-05-2011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 版本号/修改状态 B/0 页 次 4/7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评价因子 评分说明 评分 连续发生—每日一次 5 每日一次—每周一次 4 3 发生频率a 每周一次—每月一次 2 每月一次—每年一次 1 一年以上时间一次(偶然发生)≥100%(或不受控)4 50%~100% 排放值与法规标准值之比b 3 50%~80%(不受控,但不彻底)(或管理受控情况)30%~50% 1 30%以下(或完全受控到控制)5 国家乃至全球性严重破坏 4 省或市严重破坏 3 影响范围及程度c 镇区附近较严重破坏 2 厂区附近轻微的影响 1 厂内影响 5 不可恢复或一年以上可恢复 4 半年至一年内可恢复 环境影响的可恢复性 3 一周至半年内可恢复 或持续性d 2 一天至一周内可恢复 1 一天内可恢复

编 号 HTCX-B/0-05-2011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 版本号/修改状态 B/0 页 次 5/7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国际高度关注 5 国家高度关注 4 公众和媒介的关注程度e 地区性关注 3 厂区附近2 不为关注 1 能源、资源消耗的评价参数取值标准 内容 得分 a)万元产值年消耗量 大 5 中 3 小 1 b)可节约程度

加强管理可明显见效 5 改造工艺可明显见效 3 较难节约 1

编 号 HTCX-B/0-05-2011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 版本号/修改状态 B/0 页 次 6/7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4.2.3确认重要环境因素 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及重要环境因素优先项级别 环境因素得分X值(X=am,m=bcde中的最大值)求出之后,就要根据得分进行环

境因素评价: ①一般X≥15为重要环境因素。②X﹤15为一般环境因素③根据环境因素得分X确定重要环境因素优先项级别(污染物类)m=5或x=25为紧急优先项

x=20 为高度优先项

x=16 为中度优先项 x=15 为低度优先项 ④能源资源消耗类环境因素评价及优先项级别 x=a+b a=5或b=5或x=10为紧急优先项

x=9 为高度优先项 x=8 为中度优先项 x=7 为低度优先项 质量安全部将评价出的重要环境因素形成《重要环境因素清单》送管理者代表批准后,下发到体系覆盖的单位和部门。4.2.4重要环境因素的更新 质量安全部应将各单位上报后的更新后的环境因素按第4.2.3条款及时确定该因素

是否为重要环境因素,如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将该因素及评价报告送管理者代表审批,并将审批后的补充重要环境因素下发到体系覆盖的单位和部门。

编 号 HTCX-B/0-05-2011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 版本号/修改状态 B/0 页 次 7/7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控制程序

5.相关文件 5.1《不符合、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5.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及合规性评价控制程序》

5.3《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

6.记录 6.1《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6.2《环境因素识别排查表》

6.3《体系运行检查记录》 6.4《水量消耗节超情况报表》 6.5 《电量消耗节超情况报表》 查看详细

编 号 HTCX-B/0-23-2011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 版本号/修改状态 B/0 页 次 5/8 文件 附: 三标对照表 Q E O GB/T50430-2007 引言 引言 1.1总则 1范围 1总则 1.2应用 1总则 2引用标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2术语 3术语和定义 3术语和定义 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4质量管理体系

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 素 4.1总要求 3.1一般规定 4.1总要求 4.1总要求 4.2.1总则 3.3.3 4.4.4文件 4.4.4文件 4.2.2质量手册 3.1.1 4.4.4文件 4.4.4文件 4.2.3文件控制 3.5.1、3.5.2 4.4.5文件控制 4.4.5文件和资料控制 4.2.4记录控制 3.5.3、11.2.2、11.3.3 4.5.4记录 4.5.3记录和记录管理 5管理职责 4.3.1 4.4.1资源、作用、职责和权限 4.4.1结构和职责 5.1管理承诺 4.3.1 4.2环境方针 4.2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4.3.1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4.3.1环境因素 价和风险控制后策划 5.2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4.3.1 4.3.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4.3.2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4.2环境方针 4.2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5.3质量方针 3.2.1、3.2.2

第二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2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

(一)、文件控制程序

1、目的

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进行控制,确保管理体系运行中的各个场所都能得到有效版本及适用的文件。

2、适用范围

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覆盖的所有部门及场所的文件管理。本程序包括GB/T19001-2000 4.2.3条款;GB/T24001-1996 4.4.5条款;GB/T28001-2001 4.4.5条款。

3、职责 3.1办公室

负责编制和贯彻执行本程序;负责公司文件的审核;上级下发和公司文件的登记、传递、归档工作。

3.2公司相关部门

负责本部门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关文件的制定、收集、整理并编制本部门有效文件清单。

4、术语和定义

引用公司《管理手册》中的有关术语和定义

5、工作程序

5.1文件的分类及保管 5.1.1公司编制的文件:

公司《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由发展部管理。

公司制定有关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等其它文件,由 公司办公室和相关部门保存。

5.1.2总公司(集团)编制文件:制定有关质量、环境、职业 健康安全管理等其它文件,由公司办公室和相关部门保存。

5.1.3其它文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图纸、设计变更/洽商、设计交底会议纪要以及由分公司/项目部制定的管理文件等,由相关部门、单位保管,按规定归档并列入相关部门、单位的有效文件清单。

5.2文件编写、批准、发布

5.2.1公司《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由管理者代表协调,发展部组织编写。公司总经理批准《管理手册》,管理者代表批准《程序文件》。发展部负责编号、登记、发放。

5.2.2公司拟定的技术性文件,由相关部门组织编写,公司总工程师批准。《施工组织设计》由工程项目部编写,总工程师、总经理批准;《质量计划》由工程项目部编写,管理者代表批准。5.2.3公司拟定的管理性文件,由公司有关部门组织编写,公司主管经理批准。

5.2.4公司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有关的文件,由办公室统一进行标识发放,公司各部门/单位做好收文记录。

5.2.5公司相关部门/单位收到管理体系文件后,应妥善保管,不得随便修改。5.3文件的评审及修改

5.3.1文件在实施过程中发生变化或不适应,应进行评审,文件评审由文件编写部门根据情况进行,并做好记录。

5.3.2程序文件进行修改,由相关部门填写程序文件修改单,经公司管理者代表批准,公司发展部组织采用“划改加盖修改章”或“修改页”的方式进行。其他文件由原拟稿部门负责修改,报主管领导批准。5.3.3文件确定更新,由拟稿部门在更新文件版本中注明原文件作废。作废或失效文件,由各部门自行处理,及时修改部门有效文件清单,并通知办公室更改公司有效文件清单。5.4文件状态的确认:

5.4.1文件状态的确认通过文件清单的形式进行控制。

5.4.2每年12月31日前,公司相关部室、分公司/项目部将有效文件清单(另附软盘)报公司办公室。办公室进行汇总。

5.4.3新成立的项目部依照公司有效文件清单的确认范围,1个月内将文件收集齐备。5.5文件的标识:

5.5.1公司拟定或转发的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的文件,在文件第一页的右上角加盖“QMS文件”“EMS文件”“OHS文件”章。

5.5.2《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由公司发展部加盖“受控”章。5.5.3作废文件需保留时,由使用部门加盖“作废留查”章。5.6文件归档

5.6.1每年6月底前,各部门/单位按公司《档案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将上的文件,分类移交公司档案室。

5.6.2档案室人员按《档案管理办法》对案卷进行整理、立卷。5.6.3借阅档案执行公司《档案管理办法》。

6、相关文件

6.1公司《公文处理办法》 6.2公司《档案管理办法》

7、记录

7.1有效文件清单 7.2收文登记表 7.3发文登记表 7.4发文审批记录 7.5公文处理记录

7.6借阅档案登记簿(市档案局统一表格)

7.7档案移交(接收)登记簿(市档案局统一表格)。7.8程序文件修改单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

(二)-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控制程序

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控制程序

1、目的

确定适用于公司对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控制的法律、法规和其他应遵守的要求,并建立获取这些法律、法规和要求的渠道。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遵守与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活动相关的国家、地方的法律、标准及其他要求的控制。本程序包括GB/T24001-1996 4.3.2条款;GB/T28001-2001 4.3.2条款。

3、职责 3.1办公室

编制并组织实施本程序,汇总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清单,向各部门发放。3.2公司相关部门

⑴负责收集与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控制活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确认其适用性,报公司办公室备案。⑵负责保存相关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原件并向各部门发放。⑶负责将相关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要求传达给员工并遵照执行。

4、术语和定义

引用公司《管理手册》中的有关术语和定义

5、工作程序

5.1与公司相关的国家及地方法律和其他要求包括: 5.1.1中国政府签署加入的国际环境保护公约;

5.1.2国家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及部委规章; 5.1.3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

5.1.4地方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规章、标准; 5.1.5其他相关执法部门的通知、公报。5.2获取方法

5.2.1公司负责控制重要环境因素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部门,应经常与标准制定单位以及环境保护部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部门联系,获取相关的国家、地方标准,国家及行业标准和其他要求。也可通过政府机构、行业、协会、出版机构、书店、报刊杂志等渠道补充,以确保能够得到最新文本。5.3确认及分发

5.3.1公司控制重要环境因素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部门根据以下条件确认所获得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适用性。

⑴是否与公司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有关; ⑵是否为最新版本; ⑶针对相关方要求。5.3.2办公室主持,控制重要因素的部门配合,根据确认结果,制定出《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发至相关部门。

5.3.3每年12月,相关部室对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有关法律、法规重新进行确认,确认后报办公室备案。

5.3.4控制重要环境因素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将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发至相关部门。5.4更新

当上述外来文件更新时,及时修改《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控制重要环境因素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部门将新的文件发至相关部门。旧的文件处理,执行《文件控制程序》。5.5执行

各部门按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内容进行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和检测。

6、相关文件

6.1《文件控制程序》

7、记录

7.1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

(三)-记录控制程序

记录控制程序

1、目的

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所要求的记录予以控制,以提供产品、过程和管理体系符合要求及有效运行的证据。

2、适用范围

适用于证明产品、过程和管理体系符合标准要求及有效运行的记录。本程序包括:GB/T19001-2000 4.2.4条款;GB/T24001-1996 4.5.3条款;GB/T28001-2001 4.5.3条款。

3、职责 3.1发展部

编制本程序,汇总相关部门的记录清单。3.2相关部门/单位

负责收集、整理、保管本部门的记录,编制本部门的记录清单。3.3办公室

负责管理公司归档的记录。

4、术语和定义

引用公司《管理手册》中的有关术语和定义。

5、工作程序 5.1记录的形式

各部门/单位记录的格式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计,记录的方式可采用文字、表格、录像、照片、计算机存贮等。

工程项目部/分公司工程质量检验试验记录,采用北京市现行 有效资料管理文件的表格或监理、顾客规定的表格。5.2记录的标识

各相关部室设计的记录表格应标识出: ⑴记录名称:XX有限公司××记录(表)。

⑵记录类型:质量记为Q,环境记为E,职业健康安全记为O。⑶记录编号:指××程序第××表。如CX01—表1,其中CX—程序,01—程序序号,表1—该程序中记录表格序号。5.3记录的填写

5.3.1各种记录应按内容分类,由专人负责填写。记录填写要准确、及时、内容具体、字迹清晰,不空项。如因某种原因不能填写的项目,应在“备注栏”内说明理由。

5.3.2记录不得随意涂改,如因笔误或计算错误确需更改时,应采用划改的方式,并在“备注栏”内签上更改人的姓名及更改日期。5.4记录的保存、保护

⑴各部门/单位必须将所有记录分类,并依日期顺序整理好,便于存放和检索; ⑵记录应放于安全、适宜的地方,做到防潮、防火、防蛀、防丢失; ⑶记录的保存期限按《记录目录清单》中的要求执行; ⑷对于应归档的记录,按规定交办公室。5.5记录空白表式的管理

5.5.1各种记录的空白表式由各相关部门设计,发展部汇总,制做光盘,发至管理体系内的各单位/部门。

5.5.2各部门负责填写本部门的“记录清单”,内容包括:记 录名称、编号、形成部门、保存期等,报发展部汇总。5.6记录的查阅

5.6.1公司内部人员查阅执行公司《档案管理办法》。

5.6.2合同规定时,在商定期内,顾客或其代表可以在评价时,按公司《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查阅。5.7记录的销毁 保存期满后的记录,各部门/单位填写《记录销毁单》,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后销毁,档案销毁执行《档案管理办法》。

6、相关文件

6.1《文件控制程序》 6.2公司《档案管理办法》

7、记录 7.1记录清单 7.2记录销毁单

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

(四)-信息沟通程序

信息沟通程序

1、目的

确保公司在不同层次和职能部门之间,公司与顾客及相关方之间,就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和有效性及目标完成情况和顾客及相关方的满意度进行沟通。掌握有关信息,作为持续改进的输入。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部沟通,公司与顾客及相关方的沟通。

本程序包括GB/T19001—2000 5.5.3、7.2.3、8.2.1条款;GB/T24001—1996 4.4.3条款;GB/T28001—2001 4.4.3条款。

3、职责 3.1发展部

负责组织制定本程序及公司体系运行信息的沟通。3.2工程部

⑴组织分析顾客及相关方反馈的信息,组织制定措施并监督实施.⑵负责工程竣工后的服务和沟通。3.3营销中心

负责工程合同签定前、执行中有关合同事宜与顾客沟通。3.4安保部

⑴负责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信息与外部相关方沟通。⑵负责与公司员工代表进行沟通。3.5行政部

负责公司办公/生活区域环境管理信息,职业健康信息与外部相 关方沟通。3.6公司员工代表

⑴定期收集员工对劳动保护、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意见和建议。⑵代表公司员工与公司领导和安全管理部门沟通。3.7相关部室

负责提供管理过程的有关信息。3.8工程项目部/分公司

⑴负责提供管理过程的有关信息。

⑵负责工程施工过程中有关质量、环境因素、安全控制等与顾客或相关方沟通。3.7管理者代表

负责重大质量、环境、安全信息向最高管理者汇报。

4、术语和定义 引用公司《管理手册》中的有关术语和定义。

5、工作程序

5.1顾客信息的获取及沟通

5.1.1公司营销中心负责工程合同签定前、施工中有关合同条款执行问题与甲方沟通。沟通的主要内容:

⑴甲方对公司以往的产品、服务满意程度;

⑵合同实施过程中,是否与原合同有矛盾并达到甲方满意。

沟通中反映的一般问题,营销中心负责解决并达到甲方满意。重大问题立即向公司主管领导汇报,研究解决办法。

5.1.2工程项目部/分公司在与甲方或监理单位的工作例会、日常工作接触、与公司文件往来中,获取顾客信息。

5.1.3工程项目部/分公司在分项工程、单位工程质量检验及竣工验收过程中,从甲方、监理单位处获得质量满意信息。

5.1.4工程项目部/分公司有关人员应与甲方、工程监理及相关单位定期进行沟通。沟通内容:甲方、监理对工程质量、进度的满意程度,有关环境控制的信息。5.2工程竣工后的服务及沟通

5.2.1工程竣工后,公司及时同顾客签定工程保修合同。

5.2.2工程部依据保修合同制定工程质量回访计划,回访内容:存在的施工质量问题,甲方或管理单位对工程施工质量的满意度。

5.2.3对回访中发现的质量问题,甲方或管理单位日常反映的施工质量问题,工程部应及时报告管理者代表。按照工程保修合同,工程部组织工力进行维修,并负责验收。5.3沟通的频次及信息处理 5.3.1沟通的方式采用走访或座谈。工期六个月以内的工程,沟通2次;工期六个月以上的工程,每季度沟通一次。

5.3.2当走访或座谈结果为甲方或监理对工程质量不满意时;通过5.1.2、5.1.3的方式,了解甲方或监理反映的有关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环境保护等问题时;接到顾客或相关方的投诉、抱怨后。接到信息的部门应立即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并将信息报公司工程部,重大信息同时报管理者代表。

5.3.3公司工程部负责汇总工程项目部反馈的顾客满意度信息,并进行分析。检查工程项目部制定的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5.4环境管理的信息沟通

5.4.1有关法律法规的获取、识别执行《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控制程序》。

5.4.2环境信息交流的方式,可采用通讯、电子邮件、公布投诉电话、张贴公告、简报等形式。5.4.3工程项目部/分公司在工程开工前或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可能造成的重要环境影响,并能影响到施工现场附近的社区、单位时,应选择环境信息交流方式,通知或通报施工现场附近的社区和单位。

5.4.4各有关部门/单位接到环境的外部信息,作好记录,按信息发出部门的要求回复。需要公司部门间协调解决的环境问题,以“信息处置交流单”的形式通知相关部门解决。5.4.5工程项目部/分公司及公司控制重要环境因素的部室,接

到外部有关环境因素的反映或投诉后,应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处置,必要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接到重大信息,应向管理者代表

汇报。管理者代表组织召开相关人员会议,研究决定处置方案。并迅速向有关单位传达处置意见或方案,立即实施。5.4.6当出现环境紧急或异常情况时,相关部门/单位应按照应急预案规定的方式方法传递信息。5.5职业健康安全协商和沟通

5.5.1公司工会主席为员工代表,公司工会建立“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项目部/分公司设劳动保护监督员。员工代表、劳动保护监督员定期收集员工对劳动保护及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向公司有关管理部门和公司领导反馈。

5.5.2公司安保部组织,行政部参加,每季度采用座谈的形式和公司员工代表、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委员会进行沟通。沟通内容:

⑴公司职业健康安全方针、指标和目标的制定评审; ⑵安全风险评价、风险控制的实施;

⑶使用新的机械设备、原材料、化学品、技术和操作规程。

5.5.3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部门,可以利用安全简报、宣传单、信息公告栏等形式,与公司员工和进入现场的相关方进行沟通。保证相关方人员了解现场安全规定。5.6内部沟通

5.6.1公司最高管理者确保在公司不同层次和职能部门之间,就公司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有效性,进行沟通。达到相互了解,确保接口,协调行动,提高过程实施的有效性。5.6.2沟通的方式,可采用:通讯、计算机网络、简报、例会等。

5.6.3公司各部门/工程项目部/分公司的领导,应向员工传达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运行要求的有关信息。5.6.4上下沟通

每季度,公司总经理或其授权人主持召开公司工作例会。工程项目部/分公司的经理、公司部室负责人参加。到会人员汇报讨论施工生产、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及顾客反馈等方面的情况。针对反映的问题,公司主管领导组织相关部门研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公司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

5.6.5每半年,工程项目部/分公司/公司相关部室对本单位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5.6.6部门之间的沟通

公司管理部门之间、公司部室与工程项目部之间需要协调沟通 的事宜,可随时进行交流,也可在公司季度例会上提出或向公司主管领导汇报,由公司领导协调解决。

5.6.7部门内部沟通

每季度,公司相关部门/单位内部召开一次例会,讨论本部门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分目标实现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相应的纠正或预防措施。

6、相关文件

6.1《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6.2《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6.3《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控制程序》

6.4《北京市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实施办法》(97)质监督站第82号 6.5《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定》GB/T50326-2001

7、记录

7.1外部信息沟通记录 7.2工程质量回访计划

7.3保修期内工程质量问题整改通知单 7.4信息处置交流单 7.5工程维修验收记录

7.6顾客(管理单位)投诉记录 7.7顾客满意度测试表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

(五)-管理评审程序

管理评审程序

1、目的

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评审公司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确保公司管理方针和目标适应公司自身发展的需要,寻求持续改进的机会,不断完善公司管理体系。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评审。

本程序包括:GB/T19001-2000 5.6条款;GB/T24001-1996 4.6条款;GB/T28001-2001 4.6条款;

3、职责 3.1总经理

⑴主持管理评审活动,批准管理评审计划和管理评审报告。⑵决定特殊情况下追加管理评审。3.2管理者代表

⑴负责向总经理报告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⑵批准和组织实施纠正或预防措施和改进措施计划。3.3副总经理、三总师 参加管理评审会议,对分管部门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3.4发展部

⑴负责制定管理评审计划并发至相关部门; ⑵汇总管理评审所需的资料; ⑶负责评审会议记录; ⑷起草《管理评审报告》;

⑸对评审决议的落实进行跟踪验证; ⑹保存管理评审的相关记录。3.5各相关部门/单位

⑴参加管理评审活动,负责提供与本部门/单位工作有关的评审所需资料。⑵提出本部门/单位的措施和建议。

⑶根据评审决议,制定实施纠正或预防措施。

4、术语和定义

引用公司《管理手册》中的有关术语和定义。

5、工作程序 5.1管理评审计划

5.1.1管理评审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时间间隔不超过十二个月。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增加临时管理评审。

⑴公司组织机构、产品范围、资源配置发生重大变化时;

⑵发生重大质量事故、安全事故、环境事故或相关方对某一环节有严重投诉或投诉连续发生时; ⑶当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有变化时; ⑷市场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时;

⑸即将进行第二、三方审核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审核时;

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中发现严重不符合时; ⑺其他情况需要时。

5.1.2发展部负责编制管理评审计划,报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评审计划主要内容包括:⑴评审时间;⑵评审目的;⑶评审范围;⑷参加评审部门(人员);⑸评审依据;⑹评审内容。5.2管理评审输入

管理评审输入应包括与以下方面有关的当前的业绩和改进的机会:

5.2.1审核结果;包括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的结果。

5.2.2顾客的反馈,包括顾客满意程度的测量结果及与顾客沟通的结果等。

5.2.3过程的业绩和产品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符合性,包括过程、产品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监视和测量的结果。

5.2.4改进、预防和纠正措施及合理化建议的实施情况,对内部审核和日常发现不合格项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及其有效性的监控结果。5.2.5以往管理评审跟踪措施的实施及有效性。

5.2.6可能影响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变更,包括内外环境的变化,如法律、法规的变化,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等。

5.2.7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包括方针和目标的适宜性和有效性。5.2.8改进的建议。评价持续改进项目实施的有效性,并提出新的改进目标和项目。5.3管理评审准备

5.3.1发展部拟定管理评审计划,报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 批准后发至各部门/单位,各部门/单位按计划做好相应准备。5.3.2发展部根据管理评审输入的要求,收集评审资料。5.4管理评审的实施

5.4.1管理评审一般采用会议的方式进行,总经理主持管理评审会议,宣布管理评审的目的、内容。

5.4.2管理者代表分析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结果,报告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

5.4.3副总经理、三总师报告分管部门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5.4.4进行临时管理评审时,相关部门提出专项问题报告。

5.4.5各部门/单位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对评审输入做出评价,对于存在或潜在的不合格项提出纠正、预防或改进措施,确定责任人和整改时间。5.4.6总经理对所涉及的评审内容做出结论。5.5管理评审输出

5.5.1管理评审的输出应包括以下方面:

⑴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的改进,包括对方针、目标、组织结构、过程控制、环境管理方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和体系文件的改进需求;

⑵与顾客、相关方要求有关的产品质量、环境及职业健康安全的改进措施,对现有产品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符合要求的评价。⑶资源配置的调整、变化和改善。

⑷对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总结评价。5.5.2会议结束后,发展部根据管理评审输出的要求进行总 结,拟定《管理评审报告》,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发 至相关部门/单位。

5.6改进、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和验证

5.6.1对管理评审中发现的问题,由管理者代表确定责任部门,责任部门制定纠正或预防措施并组织实施。

5.6.2发展部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跟踪检查,验证实施的有效性。5.7如果评审结果引起文件更改,执行《文件控制程序》。5.8管理评审产生的相关记录由发展部保存。

6、相关文件

6.1《内部审核程序》 6.2《文件控制程序》 6.3《信息沟通程序》 6.4《记录控制程序》 6.5《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6.6《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7、记录

7.1管理评审计划 7.2管理评审会议记录 7.2管理评审报告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

(六)-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人力资源控制程序

1、目的 对从事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工作人员的要求予以确认,并提出要求。通过教育、培训使参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员掌握相应的岗位技能,按规定作好本岗位工作。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从事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工作人员(包括劳务供方人员)的资格确认、考核和培训。

本程序包括GB/T19001-2000 6.2条款;GB/T24001-1996 4.4.2条款;GB/T28001-2001 4.4.2条款;

3、职责 3.1劳人部

⑴负责对从事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工作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的岗位要求予以确认,并对其能力提出要求。

⑵组织对有岗位能力要求的人员进行考核,并评价其能力意识。⑶负责管理和规划员工培训工作。⑷对培训工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3.2相关部室/单位

负责制定本部门、本系统人员的能力要求和需求计划,并协助实施。3.3工程项目部

负责劳务供方的入场教育。

4、术语和定义

引用公司《管理手册》中的术语和定义。

5、工作程序 5.1人员范围: 5.1.1管理层:公司机关各部室负责人、工程项目部/分公司副经理以上人员、部门负责人和关键岗位(项目经理、施工员、质检员、计量员、测量员、预算员、材料员、安全员、内审员)及一般管理人员。

5.1.2作业层:主要以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种为准,含各工种班组长;有技术等级要求的作业岗位人员;从事特殊工种作业(电工、电气焊、起重机械、内部机动车驾驶员、信号工、压力容器、登高类)的人员(含劳务供方人员)。5.2意识、能力要求

5.2.1由各部门提出影响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活动相关的范围人员的岗位和技能要求。5.2.2劳动人事部依据各部门提出的岗位需求和技能要求,选择能够胜任工作的员工,配置合格的人力资源。

5.2.3劳动人事部组织,由相关部室/项目部负责在员工进入施工现场之前及新工艺、新设备使用前进行质量、环境保护、职业健康安全意识的教育。并对重大环境因素及危险源产生影响的岗位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其意识到管理体系的要求和自身的职责和作用。5.3意识、能力的考核、评价

5.3.1各层级主管领导和部门对所管理的从事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工作的人员,进行意识、能力、经验要求等方面的考核。

5.3.2劳动人事部组织,对所有需要具有岗位意识、能力、经验的人员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按优秀、良好、一般、不合格四个档次划分。

5.3.3劳动人事部将评价结果反馈部门领导及个人,对不合格者进行培训,并将评价结果作为续聘、培训、奖励、晋升等工作的依据。5.4培训

5.4.1培训对象和分类 ⑴各类施工操作人员的技术等级培训。

⑵各类特种作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及各类关键管理岗位人员的岗位培训。⑶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⑷劳务供方的入场教育培训。5.4.2培训计划的制定和审批

⑴每年一季度,公司相关部室、工程项目部/分公司根据工作需要,编制培训需求计划,经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后,报劳人部备案。

⑵公司劳人部汇集相关部室、工程项目部/分公司培训需求计划,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编制“公司教育培训计划”,报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后组织实施。5.4.3培训过程

⑴培训计划的实施由提出计划的部室负责,劳动人事部协助组织实施。⑵实施培训计划时,应做好培训记录。

⑶通过培训,使职工意识到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以及 如何为实现公司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作出贡献。5.4.4培训评价

⑴从事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工作的有关人员参加培训学习后,要取得培训效果的有效证明材料,如:岗位证书、上岗操作证明、结业证明等,经过考试的要有考试成绩证明。

⑵内部聘任教师应有相应的专业水平,最低应具备助理级以上职称,特殊情况可由管理者代表审批。内聘或外聘老师应有相关人员的档案记录。

⑶工程项目部组织的职工技能操作考核,要有记录,报公司劳动人事部。

⑷经培训考试,未能取得合格证书者,要继续学习,否则不能从事相应岗位的工作。⑸人员上岗后,不能胜任工作的。劳动人事部应按需要,及时安排补充培训。5.4.5培训记录

⑴劳动人事部负责收集、整理、保管培训记录,相关部室、工程项目部/分公司保存各自的记录。⑵劳动人事部对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人员进行登记并保存证书复印件。

⑶凡取证培训的,均需交验证书或学习成绩单,并交一份复印件存劳动人事部。

6、相关文件

6.1北京市人民政府转发《北京市职工教育条例》的通知京政发(1991)45号 6.2公司转发《北京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的通知》(95)XX教字265号

6.3公司《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细则》XX教字(96)258号

6.4北京市《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复审及考取技术等级证书有关问题的通知》市劳办[1999]33号 6.5北京市《北京市特种作业人员劳动安全管理办法》北京市人民政府第12号令 6.6公司《XX有限责任公司教育培训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XX劳发(2001)52号 6.7《XX有限公司人员聘用考核管理办法》

7、质量记录

7.1部门人员岗位和技能要求表 7.2人员意识、能力考核评价表 7.3公司培训计划 7.4培训台帐

7.5培训工作有效性评价记录

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

(七)-施工设备管理程序

施工设备管理程序

1、目的 对公司的施工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满足工程需要,降低机械设备对环境的污染,避免机械伤害,确保在施工过程中安全使用适宜的设备。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施工设备的管理。

本程序包括GB/T19001—2000 6.3b)、7.5.1c)条款

3、职责

3.1机械管理中心

⑴编制本程序,负责组织、贯彻、实施本程序; ⑵负责提供和维护公司自有施工设备; ⑶负责外租施工设备。3.2工程项目部

⑴负责现场施工设备的日常管理; ⑵确保在施工过程中使用适宜的设备。

4、术语和定义

引用公司《管理手册》中的有关术语和定义。

5、工作程序 5.1施工设备的购置

5.1.1机械管理中心负责提出所需设备的购置申请,经公司主管经理审批,由公司机械管理中心统一购置。

5.1.2购置的设备应符合环保和安全要求。5.2施工设备的管理

5.2.1机械管理中心负责建立公司自有施工设备技术状况台帐。5.2.2工程项目部应根据工程进度、施工技术要求或工程监理方的要求,确保在施工过程中使用适宜的设备。

5.2.3现场施工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取得操作证后,方能上岗工作。

5.2.4机械管理中心向工程项目部提供自有施工设备前,应对施工设备的技术状况和安全性能进行检查,确保提供的施工设备能够满足工程的需要。

5.2.5机械管理中心每月对自有施工设备的技术状况和安全性能进行一次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做好抽查、复查记录。

5.2.6工程项目部负责外租施工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外租施工设备进场使用前,现场机调员负责对外租施工设备的技术状况和安全性能进行检查,确保租用的施工设备能够满足工程的需要,并做好进场检查记录。

5.2.7现场机调员每月对现场外租施工设备进行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保存好检查、复查记录。

5.2.8机械管理中心每月对外租施工设备的技术状况和安全性能进行一次检查,确保租用的施工设备能够满足工程的需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做好检查、复查记录。

5.2.9工程项目部对可能影响工程质量的施工设备,应提出书面的施工技术要求,以满足工程质量的要求。

5.2.10工程项目部负责小型机械的管理。⑴建立小型机械设备台帐;

⑵小型机械设备使用前进行技术、环保、安全检查; ⑶每月对使用的小型机械设备进行完好、环保、安全检查。5.3施工设备的维护和修理

5.3.1机械操作人员负责按保养规程对施工设备进行日常保养和维护,认真填写机械履历书。5.3.2机械管理中心负责自有施工设备的修理工作,负责现场自有施工设备的抢修工作,保障现场自有施工设备能够满足工程的需要。

5.3.3每年十二月,机械管理中心根据自有施工设备的技术状况,编制下一的机械设备大中修计划,经机械管理中心经理批准后实施。每月末,制订下一月度的机械设备的维修计划,经机械管理中心经理批准后实施。大修计划可根据具体情况按月进行调整,经机械管理中心经理批准后实施。

5.3.4按计划进修后的施工设备,机械管理中心组织验收,确保修复后的施工设备能够满足工程的需要,并做好修理验收记录。

5.3.5现场的自有施工设备发生故障时,机械管理中心应立即派维修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抢修,并做好抢修记录。不能及时修复时,由机械管理中心负责更换同类型设备,满足工程的需要。5.3.6现场的外租施工设备发生故障时,由现场机调员通知机械供应方,由机械供应方进行抢修或更换。

5.4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

5.4.1机械管理中心负责自有施工设备的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日常管理工作,每月组织一次环保和安全状况的检查。

5.4.2机械管理中心负责自有施工设备的尾气排放的控制,确保尾气排放达到公司规定的指标;负责对自有施工设备的工作噪声进行控制。

5.4.3机械维修人员负责收集修理机械时排出的废油、废件、旧电瓶等废弃物并集中交到材料库,由材料管理员妥善处理。禁止将废油排放到地面或下水道中。5.4.4机械操作人员负责按机械安全规程操作机械,禁止违章操作。

6、相关文件

6.1公司《施工过程控制程序》 6.2公司《现场施工设备管理办法》 6.3公司《施工设备维修管理办法》 6.4总公司《市政工程机械技术保养规程》 6.5北京市《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7、质量记录

7.1机械设备技术状况台帐(CX07—表1); 7.2机械设备技术状况检查记录(CX07—表2); 7.3机械设备进场检查记录表(CX07—表3);7.4机械设备进场检查记录台帐(CX07—表4);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

(八)-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

与顾客有关的过程控制程序

1、目的

充分了解顾客及相关方的要求和期望,确定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质量及相关的要求,且有能力实现这些要求。有效履行工程合同。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工程投标文件报出前、工程合同签订及修订前的评审。本程序包括GB/T19001—2000 7.2.1、7.2.2条款。

3、职责 3.1营销中心 ⑴负责制定本程序; ⑵负责与顾客联系,组织公司相关部室及工程项目部,确定顾客的要求和对招投标文件及合同的评审,汇总评审结果,报总经理/总经济师审批。3.2工程部

⑴确认公司是否能够按计划、按工期要求履行合同。⑵确认是否能够根据顾客要求,按质量要求履行合同。3.3材料管理中心

确认是否能够按顾客要求提供满足质量标准的物资。3.4机械管理中心

确认是否能够按顾客要求提供施工所需的机械设备。3.5劳动人事部

确认人力资源的保证能力。3.6计量试验中心

确认是否能够提供施工所需的检验试验设备。3.7工程项目部/分公司 负责履行合同。3.8总经理/总经济师

工程造价≥5000万元的,总经理主持评审并批准。工程造价<5000万元的,总经济师主持评审并批准。

4、术语和定义

引用公司《管理手册》中的有关术语和定义。

5、工作程序

5.1与产品有关要求的确定 5.1.1明确顾客规定的产品(及环保)要求,包括有关产品交付方式和服务的要求。

5.1.2顾客及相关方未加以规定,公司对预期或规定用途所提出的要求,包括通过市场调研、针对顾客及相关方要求所做的承诺。5.1.3与产品有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5.2评审的内容

5.2.1确保准确理解顾客(或相关方)要求,包括顾客口头表达的要求,也已得到确认,还包括供需双方对合同理解不一致的需求得到解决。

5.2.2公司内部确信,采取必要的、可实现的技术上、资源上等方面的措施,有能力满足顾客对产品交付使用和服务等各方面的要求。5.3评审过程

5.3.1市场营销中心组织材料管理中心、机械管理中心、劳动

人事部、计量试验中心就招标工程有关要求进行确认并进行报标前/承诺前的评审,汇总评审结果,报公司总经理/总经济师审批。5.4合同的修订

合同履行中,由于顾客要求或客观因素的影响,需要变更合同内容时,由营销中心组织评审,与顾客签订补充合同,并通知相关部室及项目经理部。

5.5工程项目部根据工程需要提出的合同变更(工程变更),经顾客、设计、监理同意签证后实施,不再评审,但必须有签证记录(工程洽商记录)。

6、相关文件

6.1《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 6.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6.3《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条例》(国发[1983]122号)6.4《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办法》(建建[1993]78号)6.5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办法》

7、记录

7.1顾客要求情况表 7.2投标文件/合同评审记录 7.3合同修改评审记录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

(九)-物资采购和管理程序

物资采购和管理程序

1、目的

对采购过程及供方进行控制,防止物资在使用时发生混淆、损坏、变质。确保所采购的物资符合工程质量、环保及安全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承建的工程的物资采购和管理工作。

本程序包括GB/T19001—2000 7.4、7.5.3、7.5.5条款。

3、职责

3.1材料管理中心

⑴负责制定组织检查本程序的实施。

⑵负责采购构成工程实体的材料如:钢筋、水泥、木材、商品砼、预制构件等;标准的周转材料。⑶负责检查现场标识、物资防护及仓库管理工作。3.2工程项目部/分公司

⑴负责采购辅助材料如:五金、水暖、电料、化工等及非标准周转材料 ⑵负责现场物资管理。

4、术语和定义

引用公司《管理手册》中的有关术语和定义。

5、工作程序

5.1供方的评审及评价

5.1.1对构成工程实体,直接影响最终产品使用性能的物资供方,对可能造成环境影响的物资供方,均应进行评审。

5.1.2物资供方评审,具体执行《公司物资供方评审准则》。

5.1.3材料管理中心/工程项目部/分公司在采购权限内采购物资时,符合5.1.1条款,分别进行评审,并建立“合格供方名册”。

5.1.4材料管理中心建立的“合格供方名册”,由材料管理中心经理批准。工程项目部/分公司建立的“合格供方名册”,由工程项目部/分公司主管经理批准。作为物资采购的依据。5.1.5因工程需要采购特殊材料,经本单位主管经理批准,可对新增的供方,进行临时评审,并纳入《物资合格供方名册》。

5.1.6总公司物资部公布的《物资合格供方名册》,可作为采购物资时选择供方的依据,不再进行评审。

5.1.7工程项目部/分公司根据供方供货情况,每半年填写“采购物资质量反馈表”,报公司材料管理中心,作为复审和编制下一合格供方名册的依据。

5.1.8经评价,供方不能满足合同要求的,取消其合格供方的资格,二年内不再评审。5.2采购信息及采购

5.2.1采购人员应广泛搜集各类材料的质量、价格等市场信息,比质、比价采购。了解供方的设备、有关人员资格及质量管理体系。5.2.2工程项目部/分公司根据工程进度,编制单项工程物资需用计划,报公司材料管理中心。计划应规定所需物资的验收标准、工艺要求、环保要求等。

5.2.3材料管理中心汇总工程项目部/分公司物资需用计划,编制具体采购计划,经材料管理中心经理批准,采购员按照计划在合格供方中采购。

5.2.4工程项目部/分公司在采购权限内,实施物资采购时,编制的采购计划,由工程项目部/分公司主管经理批准。采购员按照计划在合格供方中采购。

5.2.5采购需签订采购/加工合同时,合同应经本单位主管经理审批。

5.2.6采购员在签订加工构件、配件、半成品合同时,工程项目部/分公司的技术人员负责对供方进行书面交底,并提出质量环保标准的具体要求。5.3采购物资的验证

5.3.1采购人员负责向供方索取所购物资的“质量证明书”、“合格证”等有关质量证明资料,保证与所购物资相符。

5.3.2材料管理中心/工程项目部/分公司所采购的物资,进入现场后。工程项目部/分公司材料员负责检查进场物资的数量、外观质量、质量证明文件,作好检查记录。

5.3.3对需复检的物资,工程项目部按照规定送检。执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5.3.4必要时对供方的产品、过程、设备、人员提出资格鉴定的要求。

5.3.5采购/加工的物资,需要在供方货源处进行验证时,应在合同中对验证的安排、验证方法进行规定。验证时应填写“验证记录”。

5.3.6顾客或其代表提出,在收货地点或供货地点对供方提供的物资进行验证时,采购员应负责安排。在货源处已经顾客验证的物资,也不能排除其后顾客拒收的可能,在进场时仍应进行进货检验。

5.4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 5.4.1物资进入现场后,工程项目部材料员分别用插牌、挂签、涂色方法进行标识,对顾客提供的产品,应加“顾客”标志进行标识。

5.4.2以下情况必须进行标识:容易混淆的、有危险性的、有期限要求的物资。5.4.3物资标识的范围及具体方法,执行公司《物资标识管理办法》。5.5物资的防护

5.5.1工程项目部负责现场物资搬运,执行公司《现场物资搬运管理办法》。

5.5.2物资进场后,工程项目部/分公司材料保管员应按采购员开据的材料验收单,核对物资的品名、规格、型号、数量,并办理签字、验收、入库手续。

5.5.3工程项目部/分公司负责所属库房的管理工作。材料保管员对入库材料的保管及对露天存放材料和特殊材料的贮存,执行《公司仓库管理办法》。

5.5.4对有危险的、有保质期的材料,应每月进行检查,填写“库存材料检查记录”。5.6当出现不合格物资时,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6、相关文件

6.1《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6.2《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6.3公司《物资标识管理办法》 6.4公司《现场物资搬运管理办法》 6.5公司《仓库管理办法》

7、质量记录 7.1供方评审表 7.2物资合格供方名册 7.3采购物资质量反馈表 7.4供方货源处验证记录 7.5物资标识记录表 7.6库存材料检查记录表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

(十)-工程分包管理程序

工程分包管理程序

1、目的

为选择合格的工程分包方,并对其进行管理及控制,以保证工程质量、环境、安全行为符合合同规定及相关方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公司工程分包的管理。

本程序包括GB/T19001—2000 7.4条款。

3、职责

3.1公司营销中心

负责制定并组织贯彻执行本程序,负责签订工程分包合同。3.2工程项目部

负责工程分包方的各项管理工作。3.3工程部

检查工程项目部分包工程的质量、环境管理工作。

4、术语和定义

引用公司《管理手册》中的有关术语和定义。

5、工作程序

5.1工程分包方的选择、评价和重新评价 5.1.1当工程需要分包时,工程项目部制定工程分包计划,报公司营销中心,公司主管经理审批。5.1.2营销中心组织工程项目部等有关人员,对工程分包方进行评价,评价内容: ⑴分包方营业执照; ⑵施工资质等级; ⑶设备状况;

⑷质量管理体系及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⑸工作业绩和相关经验。

5.1.3工程项目部负责向供方索取评价内容的各项证明文件,项目部填写分包方登记表报公司营销中心。

5.1.4对评价合格的分包方,营销中心编制“公司合格工程分包方名册”,保存评价资料。5.1.5每年12月,营销中心会同工程项目部,对分包方进行年终评价,评价合格的,列入下“公司合格工程分包方名册”。评价不合格的,不得继续使用。5.2工程分包方的控制

5.2.1分包方必须自行完成分包的工程,不得再分包或转包。发现其分包或转包,公司立即同其解除合同。

5.2.3分包方采购物资,执行公司《物资采购和管理程序》。

5.2.4工程项目部应对分包方的工程质量、环境行为、安全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执行公司《环境运行控制程序》、《施工安全劳动保护控制程序》。5.2.5分包方应向公司提供合格的人员资质和设备的证明。

5.2.6分包方应对物资和产品状态进行标识并记录,工程项目部每月检查一次。

5.2.7分包方应对过程产品、最终产品制定防护措施,报工程部审批,工程项目部进行检查。5.2.8分包方应将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检定证明,报工程项目部计量管理员。5.2.9分包方物资进货、产品实施过程的完成,需经工程项目 部质检人员验证,报监理及相关部门后,方可进行下步工序。5.2.10分包方如出现不合格品,执行《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5.2.11每月,工程项目部对分包方的工程质量、环境管理、安全、工程进度进行检查。

6、相关文件

6.1《物资采购和管理程序》 6.2《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6.3《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 6.4《环境运行控制程序》

6.5《施工安全劳动保护控制程序》 6.6《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程序》 6.7《施工过程控制程序》

6.8《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6.9公司《分包工程的资质审核及管理办法》

7、质量记录 7.1分包方评审记录 7.2合格分包方名册 7.3工程分包方登记表 7.4在施分包工程检查表 7.5工程分包综合评价表 7.6合格分包方年终评审记录

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

(十一)-劳务供方控制程序 劳务供方控制程序

1、目的

确保劳务供方的评价、选择、管理、验证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保证劳务供方在施工过程中,满足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与有关的劳务供方的选择和管理。本程序包括GB/T19001—2000 7.4条款。

3、职责

3.1公司劳动人事部负责劳务供方的评价、选择、管理、验证;监督检查工程项目部的劳务供方的管理工作。

3.2工程项目部/分公司负责劳务供方的入场教育和日常管理。

4、术语和定义

引用公司《管理手册》中的有关术语和定义。

5、工作程序

5.1劳务供方的选择、评价、注册

5.1.1工程项目部制定劳务用工计划,报公司劳动人事部,公司主管经理审批。

5.1.2工程项目部可直接从市政工程总公司发布的《外部合作企业登录及施工队伍作业资格等级册》中选择。公司不再进行评价。

5.1.3工程项目部如选择总公司《外部合作企业登录及施工队伍作业资格等级册》以外的劳务作业队伍,必须进行评价。

5.1.4评价由劳动人事部组织,工程项目部有关人员参加,对 劳务供方进行评价,评价内容: ⑴劳务供方营业执照; ⑵施工资质等级; ⑶设备状况;

⑷质量管理体系及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⑸工作业绩和相关经验。

5.1.5工程项目部负责向劳务供方索取评价内容规定的各项证明文件,报公司劳动人事部。5.1.6工程项目部根据用工计划,选择劳务供方后,同其签定“建设工程劳务分包合同“,报公司劳动人事部,经审核加盖公司经济合同章。

5.1.7劳人部持有关文件,到总公司劳动力调剂服务中心、市建委外管处注册、备案。并取得劳动人事部核发的“入场通知单”后方可正式入场。5.2劳务供方的管理

5.2.1项目部负责对劳务供方进行质量、环境、安全等方面的培训,经检测合格,劳务供方方能进入施工现场。

5.2.2工程项目部每月对所使用的人员进行例行检查,对未注册人员予以清除。劳动人事部负责监督。

5.2.3工程项目部根据施工计划对劳务供方的施工过程、环境行为、安全行为进行控制。5.2.4每年12月及劳务供方承接的工程完工后,劳动人事部会 同工程项目部,对劳务供方的履约能力、工作业绩进行评价。

6、相关文件

6.1市政劳字99号《北京市政工程总公司劳务管理规定》的通知 6.2市政人字265号《北京市政工程总公司劳务队管理办法》的通知 6.3XX134号《公司劳务队管理办法》

6.4市政总公司《外部合作企业登录及施工队伍作业资格等级册单》

7、记录

7.1用工计划 7.2申请劳务队审批表

7.3劳务合同、进京名册、许可证 7.4劳务队入场通知 7.5外施人员现场检查记录 7.6劳务管理情况检查表

(十二)-施工过程控制程序

施工过程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保证公司所承建工程的整个施工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确保提供满足法律法规和顾客要求的产品。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承建的所有工程项目。

本程序包括GB/T19001—2000 7.5.1、7.5.2条款。

3、职责 3.1工程部

⑴负责编制并组织实施本程序,监督、检查施工过程;

⑵审核工程项目《质量计划》、《施工组织设计》,并检查执行情况。⑶检查特殊过程施工。3.2工程项目部/分公司

控制施工过程,确保过程产品、最终产品符合规范标准,满足合同要求。

4、术语和定义

引用公司《管理手册》中的有关术语和定义。

5、工作程序

5.1工程特性信息的获得

5.1.1工程项目部应通过以下方面获得工程特性信息; ⑴招标文件及其附件; ⑵与顾客签订的施工合同;

⑶顾客提供的工程设计图纸及其他相关设计文件; ⑷设计交底纪要或图纸会审记录及相关附件; ⑸施工洽商变更记录。5.2施工准备过程控制

工程项目部应做好以下施工准备工作

5.2.1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图纸自审,形成《图纸审查记录》,参加顾客组织的图纸会审(设计交底)会议,并签认《设计交底记录》。

5.2.2开工前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时依据公司《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办法》及其他有关要求。

5.2.3依据公司和工程项目特性的要求,必要时在分部或分项工程施工前编制《施工方案》。5.2.4根据工程特性要求,选择劳务供方,执行《劳务供方控制程序》。5.2.5工程中需要工程分包的项目,执行《工程分包管理程序》。5.2.6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完成施工现场临时设施的配置。5.2.7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配置必要、适宜的机械设备、施工机具。

5.2.8在施工的各个阶段,应配置必要且足够的监视和测量装置,以保证有条件对产品过程实施监视和测量。

5.2.9在各分项工程实施前,编制《分项工程技术交底》。5.3施工实施过程控制 5.3.1施工测量放线

⑴测量员必须经过培训并熟悉施工图纸和设计文件的有关要

求,按照有关规范规程进行测量放线工作,及时提供控制点和控制线,作为指导施工的依据。⑵测量人员必须使用符合精度要求的监视和测量装置,并且所有被使用的装置须经过检验校正。⑶按照现行北京市市政工程建设有关管理规定,做好测量记录。5.3.2分项工程质量控制

⑴分项工程施工依据设计文件、标准及规范规程、施工组织设计、必要时质量计划、施工方案及技术交底组织实施。

⑵分项工程实施时,应根据相关的技术交底使用适宜的设备,以保证该分项工程的完成。⑶分项工程实施过程中,应使用符合产品特性的监视和测量装置,并对产品实施适时的监视和测量,执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并应形成符合相关要求的记录。5.4竣工阶段控制

⑴工程项目全部完成后,进行竣工验收,实施放行和交付,执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⑵工程竣工后应与顾客签订《工程保修合同》,工程部应及时拟定《工程回访计划》,并组织落实。

5.5特殊过程控制工程项目部应对特殊过程实施确认。公司规定的特殊过程包括:桥面防水、地下防水、有特殊要求的部位焊接施工等。5.5.1应在《施工组织设计》或《项目质量计划》中明确上述所需确认的特殊过程。5.5.2特殊过程施工方案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编制,报工程部审批。

5.5.3特殊过程的实施,应使用满足要求的设备和具有相应资质或有能力实施的人员,这些设备和人员需要得到项目技术负责人的认可。

5.5.4工程项目部在实施特殊过程中明确人员分工,部署人员和设备到位。技术人员负责向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质检员监督特殊作业过程人员按照技术交底作业,技术负责人对实施结果进行确认。

5.5.5特殊过程实施前,项目部通知工程部,工程部对特殊过程实施旁站,并做好检查记录。

6、相关文件

6.1公司《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编审办法》 6.2公司《质量计划编制审批管理办法》 6.3公司《施工计划管理实施细则》 6.4市建委《文明安全施工管理暂行规定》 6.5《施工现场文明安全施工补充标准》

6.6国标《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 6.7公司《现场设备管理办法》

7、质量记录

7.1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审批记录 7.2施工过程检查记录

(十三)-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

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

1、目的

通过对监视与测量装置的管理、校准和维护,确保监视和测量数据准确,从而保证工程质量、环境安全、职业健康安全的监视和测量的准确性。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工程施工、环境检测、职业健康安全检测装置和过程监测装置的控制。

本程序包括GB/T19001—2000 7.6条款;GB/T24001—1996 4.5.1条款;GB/T28001—2001 4.5.1条款。

3、职责

3.1计量试验中心

建立监视和测量装置总台帐,检查监视与测量装置的检定、标识和使用维护情况。3.2监视与测量装置的使用单位负责设备的检定、标识和维护。

4、术语和定义

引用公司《管理手册》中的有关术语和定义。

5、工作程序

5.1监视与测量装置的配备和购置

5.1.1公司工程部对公司工程质量和环境监测的监视与测量装置予以识别和配备。5.1.2公司安保部对职业健康安全监视与测量装置予以识别和配备。

5.1.3当现有的监视与测量装置不能满足测量要求时,使用单位提出申请,报公司总工程师批准后购买。

5.1.4新购置的监视与测量装置由计量人员会同有关部门验收。同时,购置单位对设备进行送检和状态标识,记入分台帐,报公司计量试验中心。5.2监视与测量装置的管理 5.2.1公司计量试验中心建立监视与测量装置总台账。拟订并执行《计量管理制度》。5.2.2使用单位建立监视与测量装置分台账。

5.2.3对于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基准的监视与测量装置,在投入使用前由计量人员负责送至国家法定部门进行检定,或采用与标准相对的办法对监视与测量装置进行校准,并按照规定进行周期检定,保存检定记录。

5.2.4对于无法溯源的监视与测量装置,执行《计量管理制度》。

5.2.5对监视与测量装置应予以标识,确定其校准或检定状态。绿色标识表示A、B类设备合格使用、黄色标识表示C类设备合格准用、黑色标识表示封存和备用、棕色标识表示禁用和报废。5.2.6监视与测量装置在搬运和贮存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措施,在使用过程中认真维护,防止损失或失效。

5.2.7当发现监视与测量装置在检定有效期内处于偏离状态时应对设备此前的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同时对该设备采取必要的措施。5.3监视与测量装置的处置

监视与测量装置出现问题时,由设备使用人通知计量检定人员 进行维 修。维修不好的可做报废处置。同时在台账上注明。

6、相关文件

6.1《计量法律法规选编》

6.2《关于企业使用的非强检计量器具由企业依法自主管理的通知》—质技监局[1999]80号文件 6.3公司《计量管理制度》

7、记录

7.1监视与测量装置台账 7.2监视与测量装置购置申请表 7.3监视与测量装置封存(报废)表 7.4监视与测量装置检查记录表

(十四)-内部审核程序

内部审核程序

1、目的

验证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以确保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得到有效地实施、保持和改进。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所覆盖的所有区域和所有要求的内部审核。本程序包括GB/T19001-2000 8.2.2条款;GB/T24001-1996 4.5.4条款;GB/T28001-2001 4.5.4条款.3、职责 3.1总经理

⑴批准内审计划;⑵批准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报告。3.2管理者代表

⑴全面组织、协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工作的开展; ⑵审核内审计划;

⑶任命审核组长及内审员,成立审核组;

⑷审核每次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实施计划和审核报告。3.3发展部

⑴拟定内审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⑵组织、协调内审活动; ⑶汇总、保存内审资料。3.4审核组长

⑴编制实施本次内审计划; ⑵主持召开首、末次会议;

⑶编写内审报告,提交管理者代表审核,报经总经理批准; ⑷组织内审组对受审核方纠正措施实施情况进行验证 3.5内审员

⑴按照内审计划编制内部审核现场检查表; ⑵完成指定的审核工作,开具不符合报告; ⑶对纠正措施进行跟踪验证。3.6相关部室/单位 全面配合内审工作进行。

4、术语和定义

引用公司《管理手册》中的有关术语和定义。

5、工作程序 5.1内审计划

5.1.1根据拟审核的活动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程度,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发展部编制内审计划,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每年内审至少一次,时间间隔不超过十二个月。5.1.2出现以下情况时由管理者代表及时组织内部审核: ⑴组织机构、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

⑵出现重大质量事故、安全事故、环境事故或顾客对某一环节连续投诉; ⑶法律、法规及其他外部要求的变更; ⑷在接受第二、第三方审核之前; ⑸在认证证书到期换证前。5.1.3内审计划的内容: ⑴审核的目的、范围、依据和方法; ⑵受审部门和审核时间。5.1.4审核范围:

根据需要,可审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覆盖的

全部要求和部门,也可专门针对某几项要求或部门进行重点审核,但全年的内审必须覆盖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全部要求。5.2审核准备

5.2.1管理者代表任命内审组长,组织成立内审组,内审应由与受审部门无直接关系的内审员负责。

5.2.2审核组长根据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过程、区域的状况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结果,编制审核日程计划,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施。内容主要包括: ⑴审核的目的、范围、依据、方法;、⑵内审组成员; ⑶审核的时间、地点; ⑷受审部门及审核要点。5.2.3发展部于审核前3日内将审核时间通知受审核部门,受审部门如有异议,应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通知内审组长。经协商后另行安排。

5.2.4审核组成员按分工编写检查表,审核组长批准后实施。5.3内审的实施 5.3.1首次会议 ⑴审核组长主持会议;

⑵参加会议人员:公司领导、内审组成员及受审核部门负责 人;

⑶会议内容:审核组长介绍审核的目的、范围、依据、方式、内审组成员和内审日程安排及其他相关事项。5.3.2现场审核

⑴按照审核日程计划和检查表,内审组对受审部门进行现场审核,将体系运行效果及不符合项详细记录在检查表中。

⑵审核组长需在内审期间每日召开内审会议,全面了解当日内审情况。

⑶审核员在获取客观证据时,发现不合格项,经审核组长认可后填写不合格报告,并经受审核方签字确认。5.3.3审核内容:

⑴方针是否传达和理解、目标是否分解; ⑵职责、权限是否明确; ⑶有关岗位是否有相关文件;

⑷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是否按计划实施或完成; ⑸是否对重点供方和相关方进行调查和施加影响; ⑹重点岗位人员是否经过必要的培训,具备必要的技能和意识; ⑺所有记录是否完整、有效和符合要求;

⑻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否及时纠正,对已采取纠正措施的问题是否再次发生。5.3.4审核结果确认

⑴现场审核结束后,内审员应对受审核方的审核结果进行评价,确定不合格项,开具不合格报告。⑵内审组组长召开内审组内部会议,综合分析、评审审核结 果,对受审核方的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做出评价。5.3.5末次会议 ⑴审核组长主持会议;

⑵参加会议人员:公司领导、内审组成员及各部门负责人;

⑶会议内容:内审组长重申审核目的、宣布不符合报告,受审核方对不合格事实进行确认。⑷提出完成纠正措施的要求及日期; ⑸领导讲话。5.3.6审核报告

审核结束后一周内,审核组长完成《审核报告》,交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审核报告的内容包括:

⑴审核的目的、范围、方法和依据; ⑵审核计划实施情况总结;

⑶不合格项分布情况分析、不合格数量及严重程度; ⑷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⑸对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符合性作出结论,并提出改进建议。审核报告由发展部发至受审核方及有关部门。内审结果要提交管理评审。5.4纠正措施及跟踪验证

5.4.1受审部门对审核组开具的不符合报告,应在7日之内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并确定完成日期报发展部。

5.4.2纠正措施经审核员认可,管理者代表批准,由受审核方按规定时间组织落实; 5.4.3审核员负责对纠正措施完成情况及效果进行跟踪验证。5.4.4当涉及程序文件修改时,执行《文件控制程序》。5.5文件资料管理

内审形成的记录由发展部负责保存。

6、相关文件

6.1《文件控制程序》 6.2《记录控制程序》 6.3《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6.4《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6.5《管理评审程序》

7、记录

7.1内审计划 7.2审核组任命书 7.3审核日程计划 7.4管理体系检查表 7.5不合格报告 7.6审核报告

7.7首(末)次会议记录

第三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程序文件(16-19)

(十六)-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1、目的

对不合格品进行有效控制,防止其非预期使用或交付,确保最终产品达到规定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物资、施工过程、施工工序和最终产品的不合格品的控制。

3、职责 3.1工程部

⑴负责检查工程项目部不合格品控制情况; ⑵组织严重不合格品处置工作。3.2材料管理中心

负责构成工程主体的不合格物资的处置。3.3工程项目部

⑴负责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⑵负责不合格物资的判定和处置工作。⑶负责不合格品的判定和处置工作。

4、术语和定义

引用公司《管理手册》中的有关术语和定义。

5、工作程序 5.1不合格品的分类 不合格品分为:不合格采购产品、中间产品、工序、最终产品,工程交付后或开始使用,在保修期内发现的不合格部位。5.1.1不合格采购产品

⑴材料品种、规格、尺寸、公差、质量证明文件等项不符合标准或采购合同规定。⑵受潮、受损、变质及过期的产品。⑶采购产品的技术指标不符合标准规定。5.1.2不合格中间产品、工序

⑴轻微不合格品:指施工过程中不合格工序,经作业班组及时 修整后,通过验收达到质量评定标准要求的产品。

⑵一般不合格品:指工程质量未达到质量评定合格标准,但不涉及工程主体结构安全,经过修整返工处置后,可达到质量评定合格标准要求,不影响使用功能的产品。

⑶严重不合格品:涉及主体结构安全、造成永久性缺陷、严重影响使用功能的不合格品。5.1.3不合格最终产品:不符合验收标准,经甲方监理及监督部门验定为不合格的单位工程。5.1.4工程交付后或开始使用或发现的不合格部位。5.2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

5.2.1不合格物资标识、隔离、记录

工程项目部/分公司材料人员对已进厂的物资,发现不合格时,应用红色“不合格”标牌进行标识,必须与合格品隔离码放。5.2.2不合格品的标识

⑴工程项目部/分公司质检人员对发生的轻微不合格品的标识,填写《工序质量评定记录》。⑵在质量检查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时,应在不合格品周围做出明显的标志,如:在其两侧标上桩号等,通知工程项目部/分公司技术负责人和工号负责人。并填写《不合格评审处置记录》中不合格事实一栏。5.3不合格品的评审

5.3.1轻微不合格品:由工程项目部/分公司相关人员进行纠正,质检员进行复查,填写《工序质量评定记录》。

5.3.2一般不合格品:由工程项目部/分公司自行评审,确定处置方案,制定纠正措施,并填写《不合格评审处置记录》,报公司工程部,工程部进行核实。

5.3.3严重不合格品:由工程项目部/分公司技术负责人制定处置方案,填写《不合格评审处置记录》,报公司工程部。由工程部组织有关部门人员参加,进行评审,处置方案由公司总工程师审批。工程项目部/分公司实施。5.4不合格品的处置和验证 5.4.1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 ⑴进行返工,以达到规定的要求。

⑵经有关授权人批准,合同规定时经顾客批准,让步使用、放行或接受不合格品。⑶改变使用方式和用途(如降级使用或报废)5.4.2不合格物资的处置

⑴进入现场的物资,经验证或复检不合格时,现场材料管理人员应立即对不合格物资进行标识、隔离码放,以防误用。

⑵材料管理中心采购的构成工程主体的物资出现不合格时,现场材料员应立即通知材料管理中心采购员,材料管理中心针对不合格物资进行处置。⑶工程项目部/分公司自行采购的物资出现不合格时,工程项目部/分公司的采购员负责和供方联系,采取退货或更换。

5.4.3轻微不合格或一般不合格品,均应返工,使其满足规定的要求。5.4.4让步接受

产品不符合规定要求,但能满足预期的使用功能,工程项目部与顾客、监理、设计单位、质量监督部门协商,在共同认可的情况下,可按让步接受处理。5.4.5经过返工的产品,必须重新进行检验和试验。

5.4.6工程交付后,在保修期内,工程质量发现不合格时,工程部及时与顾客协商解决并进行组织维修,保证满足顾客的要求。

5.4.7对不合格品处置中形成的记录,按《记录控制程序》有关规定予以保持。

6、相关文件

6.1《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6.2《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6.3《北京市市政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标准》

7、质量记录

7.1不合格品评审处置记录;

(十七)-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1、目的 针对生产过程和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体系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事故、事件、不符合,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防止不合格、不符合的再发生。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生产过程,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不符合的控制。本程序包括GB/T19001-2000 8.5.2条款;GB/T24001-1996 4.5.2条款;GB/T28001-2001 4.5.2条款;

3、职责 3.1工程部

检查工程质量、施工环境的不合格、不符合,并跟踪验证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3.2发展部

检查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体系不合格项,并跟踪验证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3.3材料管理中心

检查物资采购、运输、贮存工作及供方的服务质量和环境因素的不合格项,并跟踪验证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3.4安保部

检查公司安全工作中的事故、事件不符合,跟踪验证安全事故、事件、不符合、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3.4行政部

检查公司办公区、施工现场生活区环境不符合,检查防疫/职业 健康 管理工作的不符合,跟踪验证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3.5工程项目部/分公司/相关部室

针对本单位/部门出现的不合格、不符合制定纠正措施并实施。3.6管理者代表

负责监督协调各单位/部门纠正措施的实施。

4、术语和定义

引用公司《管理手册》中的有关术语和定义。

5、工作程序 5.1识别不合格

5.1.1对于存在的不合格、不符合应采取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再发生,纠正措施应与所遇到的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5.1.2采取纠正措施的时机

⑴产品实现过程中出现质量不合格品并重复发生;

⑵走访或与甲方、工程监理座谈,结果对工程质量不满意,并有具体事例比较严重时; ⑶收到工程监理反馈的质量不合格的记录; ⑷顾客的投诉或顾客对同类问题连续提出抱怨;

⑸出现重大环境污染或环境事故;相关方对环境表现投诉时; ⑹出现安全、职业健康事故、事件、不符合时; ⑺供方的产品或服务出现严重不合格;

⑻内审和外审发现的不符合项;管理评审中发现的不符合项;

⑼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运行管理工作中,出现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时; ⑽其它。

5.1.3公司相关部门、工程项目部/分公司应对以上不合格项进 行监控。5.1.4当出现5.1.2中⑴、⑵、⑶、⑷、⑸、⑺、⑼项时,公司工程部填写《纠正措施实施记录表》中“不合格事实”一栏,确认责任单位。由责任单位填写“原因分析栏”,同时制定纠正措施,经工程部审批后实施,工程部负责跟踪验证。

5.1.5当出现5.1.2中第⑸、⑼项时,公司控制重要环境因素的部门填写《纠正措施实施记录表》中“不合格事实”一栏,确认责任单位。由责任单位填写“原因分析栏”,同时制定纠正措施,经公司控制重要环境因素的部门审批后实施,并负责跟踪验证。

5.1.6当出现5.1.2中第⑺、⑼项时,材料管理中心填写《纠正措施实施记录表》中“不合格事实”一栏,同时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并实施。

5.1.7当出现5.1.2中第⑹、⑼项时,公司安保部、行政部填写《纠正措施实施记录表》中“不合格事实”一栏,确认责任单位。由责任单位填写“原因分析栏”,同时制定纠正措施,经安保部、行政部审批后实施,安保部、行政部负责跟踪验证。

5.1.8当出现5.1.2中第⑻项时,由审核组填写不符合报告,执行《内部审核程序》。5.1.9工程项目部/分公司在生产过程、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过程中,检查发现有5.1.2中各项情况时,应填写《纠正措施实施记录表》,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并实施,应对实施结果进行验证。同时,报公司相关主管部门备案。5.2原因分析

5.2.1不合格品(项)、事故、事件的责任部门针对不合格事 实,组织人员对产生不合格品(项)、事故、事件的原因进行分析:

⑴未执行公司《管理手册》《程序文件》、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标准; ⑵现有的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规定的不恰当或无规定; ⑶施工、安全技术交底内容不全面或不正确; ⑷工序控制不当; ⑸施工、环境、安全设备不能满足要求; ⑹人员不具备相应的能力; ⑺缺少人员培训; ⑻生产作业环境不良;

⑼质量、环境、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 ⑽责任分工不明确; ⑾责任心不强; ⑿其他原因。

5.2.2不合格原因的分析要具体到可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的程度,填入《纠正措施实施记录表》中“不合格原因分析”一栏。

5.3研究为防止不合格再发生应采取的措施,确定并实施。

经过不合格原因分析和评价后,责任部门尽快根据原因分析,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纠正措施的内容应包括:实施部门(人员)、工作内容、完成日期、单位/部门负责人签字。

工程项目部/分公司制定的纠正措施,由工程项目部/分公司主管质量、环境、安全工作的经理审批,针对内审外审中产生的不符合制定的纠正措施由管理者代表审批。5.4纠正措施的验证

纠正措施实施后必须跟踪验证,落实纠正措施是否真正执行,并记录纠正措施实施后所达到的效果,责任部门应提供达到效果的证据。对于执行纠正措施效果不明确的,验证部门应要求责任部门进一步的分析和改进。

5.5由纠正措施实施引起的体系文件的任何更改,执行《文件控制程序》。5.6重要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应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6、相关文件 6.1《文件控制程序》

7、记录

7.1纠正措施实施记录

(十八)-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1、目的

消除潜在的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发生。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施工过程及质量、环境、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预防措施的控制。

本程序包括GB/T19001—2000 8.5.3条款;GB/T24001—1996 4.5.2条款;GB/T28001—2001 4.5.2条款。

3、职责 3.1工程部

负责工程质量、施工环境因素预防措施的审核并监督实施。3.2发展部

负责公司管理体系预防措施实施的跟踪验证。3.4安保部

负责公司安全管理预防措施的审批并跟踪验证。3.5行政部

负责公司办公区、施工现场生活区环境预防措施和职业健康预防措施的审批并跟踪验证。3.6工程项目部/分公司/相关部室

针对本单位/部门出现的潜在的不合格原因,制定预防措施并实施。

4、术语和定义

引用公司《管理手册》中的有关术语和定义。

5、工作程序

5.1识别潜在的不合格

5.1.1公司应识别潜在的不合格,采取预防措施,以消除潜在的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5.1.2潜在不合格、不符合的信息来源: ⑴质量、环境、安全管理监督部门; ⑵社会相关部门;

⑶顾客的需求、期望、意见和满意度; ⑷审核报告、管理评审的输出; ⑸数据分析的输出; ⑹过程和产品测量的结果;

⑺关于产品质量、环境、安全管理的建议;

工程项目部/分公司/公司各相关部室应及时了解体系运行过程的有效性,了解过程、产品质量、环境、安全等趋势及顾客和相关方的要求和期望,在日常对体系运行的检查和监督过程中,及时收集以上各方面反馈的信息。5.1.3确定潜在不合格、不符合原因

工程项目部/分公司/相关部室,应对发现可能影响工程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潜在不合格、不符合进行原因分析。5.1.4工程项目部/分公司每季度召开一次技术、质量、环境、安全工作会,分析施工中的质量变化情况,安全工作情况及施工对环境因素的影响,发现潜在不合格并分析原因。5.2预防措施的制定和评审

5.2.1预防措施的制定,以利于体系的持续改进和提高顾客和相关方满意度为目的。

5.2.2工程项目部/分公司/公司相关部室针对潜在不合格、不符合的原因,在权衡风险、利益和成本的基础上,制定适当的预防措施。

5.2.3有关工程质量、施工现场环境因素控制的预防措施,报公司工程部审核,公司总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5.2.4有关安全的预防措施,报公司安保部审批后实施。

5.2.5有关办公区域、现场生活环境控制、职业健康的预防措施,报公司行政部审批后实施。5.2.6与体系运行有关的预防措施,报公司发展部,管理者代表审批后实施。

5.2.7当潜在的不合格原因是由于管理体系的有关文件不完善所致时,应对修改相关文件的必要性进行评审,执行《文件控制程序》。5.3预防措施的实施

5.3.1负责审核、审批预防措施的公司相关部门,应在“预防措施实施记录表”上签名确认。5.3.2制定预防措施的单位/部门具体实施,负责审核、审批预防措施的公司相关部门监督实施,记录实施效果。

5.3.3工程项目部/分公司/相关部室,应记录本部门/单位各次措施发出的时间、责任部门、完成时间及验证效果。逾期未能完成者,报告管理者代表,组织责任部门进行原因分析,再次限期完成。

5.3.4管理者代表在预防措施实施的过程中,负责配备必要的资源并监督实施过程。5.4重要的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应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

6、相关文件

6.1《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6.2《文件控制程序》

7、记录

7.1预防措施实施记录表

(十九)-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程序

1、目的

最大限度的识别公司在活动、产品、服务中能够控制或可望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评价并及时更新重要环境因素,实现对环境的污染预防和有效控制。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活动、产品、全过程中的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更新。本程序包括GB/T24001—1996 4.3.1条款。

3、职责 3.1发展部

负责组织编制本程序 3.2工程部

⑴组织公司各部门/单位对环境因素进行初步识别; ⑵组织对环境因素进行综合评价,确定重要环境因素清单。3.3工程项目部/分公司/相关部室 负责本部门环境因素的初步识别与评价。3.4管理者代表 审批重要环境因素。

4、术语和定义

引用公司《管理手册》中的有关术语和定义。

5、工作程序 5.1环境因素的识别

5.1.1对公司的生产、活动和服务过程中已经或可能对环境造

成影响的因素进行充分的识别确认,在进行环境因素识别时,应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以及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种时态。三种状态:

a.正常状态:指正常活动的。

b.异常状态:指关闭、启动、检修或可合理预见的,对环境造成的影响。c.紧急状态:不可预见何时发生对环境造成较大影的。三种时态:

a.过去:以往遗留的环境问题。

b.现在:现场的、现有的污染及环境问题。

c.将来:原材料的来源与生产过程,考虑到产品实现以后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以及将来潜在的法律、法规和其它要求,还有计划中的活动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

5.1.2环境因素的识别以污染预防的思想为指导,通过分析施工过程对公司涉及到的全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找出有关大气、水体的排放、土地污染、噪音污染、废弃物、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对社区环境的影响等环境因素及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5.2环境因素的识别方法

5.2.1每年一季度或工程开工前,工程部组织相关部门/单位参加,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工作。5.2.2工程部将《环境因素调查表》发至相关部门/单位,各单位/部门根据本部门工作范围、生产过程、活动和生产现场的具体情况,填写《环境因素调查表》。5.2.3进行环境因素调查时,应注意到物资供方、工程分包 方、劳务供方等相关方。

5.2.4工程部根据公司活动、产品、服务的具体变化和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的变化修改补充公司环境因素调查表。

5.2.5工程部组织对汇总的环境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判定重要环境因素。5.3重要环境因素的评价

5.3.1对有关大气、水体、土地污染、噪音、固体废弃物等环境因素采用以下评价方法: A、影响范围:

⑴全球范围5分;⑵周围社区4分;⑶场界内3分; ⑷员工10人内2分;⑸操作者本人1分。B、影响程度:

⑴环境影响严重5分;⑵环境影响较重3分;⑶环境影响一般1分。C、发生频次:

⑴经常发生5分;⑵不经常发生3分;⑶偶尔发生1分。D、持续时间:

⑴持续不间断5分;⑵有明显的间歇3分;⑶影响时间短1分。E、相关方抱怨:

⑴抱怨很多5分;⑵抱怨较多3分;⑶很少有抱怨1分。F、可改进程度

⑴加强管理见效5分;⑵改进工艺见效3分;⑶较难节约1分。5.3.2对资源能源类环境因素采用以下评价方法: A、消耗利用频率

⑴每天发生5分;⑵每周发生4分;⑶每月发生3分;⑷每季发生2分;⑸半年以上发生1分。B、消耗规模

⑴很多5分;⑵较多4分;⑶一般3分;⑷较少2分; C、管控状况

⑴无管理措施,浪费严重5分;⑵有效管理,符合自定指标3分;⑶较难改进1分。5.4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5.4.1采用5.3.1评分法,当A、B、C、D、E、F任何一项为5分或总分∑=A+B+C+D+E+F≥15分时,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5.4.2采用资源能源类环境因素评价方法,当A、B、C总分∑=A+B+C≥10分时,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5.4.3公司的环境因素若出现影响全球范围、社区强烈关注、客户的合理抱怨、对公司整体形象有影响、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

和行业规定等任一方面时,都要将其确定为重要环境因素。

5.4.4工程部根据评价结果,填写公司“重要环境因素清单”,报管理者代表批准,发至有关部门。

5.5环境因素的更新

5.5.1一般情况下,每年初由工程部组织,对环境因素重新识别和评价。5.5.2当发生下述情况时,应及时对环境因素进行评价和更新: ⑴与公司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发生变化时; ⑵公司活动、产品、服务发生较大变化时; ⑶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时; ⑷发生重大环境事故后; ⑸环境因素识别有遗漏时; ⑹管理评审要求时; ⑺发生其他变化时。

5.5.3环境因素的重新识别与评价按上述相关步骤进行。

6、相关文件

6.1《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控制程序》

7、记录

7.1环境因素调查表 7.2重要环境因素清单 7.3环境因素评价表

第四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11-15)(最终版)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

(十一)-劳务供方控制程序

劳务供方控制程序

1、目的

确保劳务供方的评价、选择、管理、验证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保证劳务供方在施工过程中,满足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与有关的劳务供方的选择和管理。本程序包括GB/T19001—2000 7.4条款。

3、职责

3.1公司劳动人事部负责劳务供方的评价、选择、管理、验证;监督检查工程项目部的劳务供方的管理工作。

3.2工程项目部/分公司负责劳务供方的入场教育和日常管理。

4、术语和定义

引用公司《管理手册》中的有关术语和定义。

5、工作程序

5.1劳务供方的选择、评价、注册

5.1.1工程项目部制定劳务用工计划,报公司劳动人事部,公司主管经理审批。

5.1.2工程项目部可直接从市政工程总公司发布的《外部合作企业登录及施工队伍作业资格等级册》中选择。公司不再进行评价。

5.1.3工程项目部如选择总公司《外部合作企业登录及施工队伍作业资格等级册》以外的劳务作业队伍,必须进行评价。

5.1.4评价由劳动人事部组织,工程项目部有关人员参加,对 劳务供方进行评价,评价内容: ⑴劳务供方营业执照; ⑵施工资质等级; ⑶设备状况;

⑷质量管理体系及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⑸工作业绩和相关经验。

5.1.5工程项目部负责向劳务供方索取评价内容规定的各项证明文件,报公司劳动人事部。5.1.6工程项目部根据用工计划,选择劳务供方后,同其签定“建设工程劳务分包合同“,报公司劳动人事部,经审核加盖公司经济合同章。

5.1.7劳人部持有关文件,到总公司劳动力调剂服务中心、市建委外管处注册、备案。并取得劳动人事部核发的“入场通知单”后方可正式入场。5.2劳务供方的管理

5.2.1项目部负责对劳务供方进行质量、环境、安全等方面的培训,经检测合格,劳务供方方能进入施工现场。

5.2.2工程项目部每月对所使用的人员进行例行检查,对未注册人员予以清除。劳动人事部负责监督。

5.2.3工程项目部根据施工计划对劳务供方的施工过程、环境行为、安全行为进行控制。5.2.4每年12月及劳务供方承接的工程完工后,劳动人事部会 同工程项目部,对劳务供方的履约能力、工作业绩进行评价。

6、相关文件

6.1市政劳字99号《北京市政工程总公司劳务管理规定》的通知 6.2市政人字265号《北京市政工程总公司劳务队管理办法》的通知 6.3XX134号《公司劳务队管理办法》

6.4市政总公司《外部合作企业登录及施工队伍作业资格等级册单》

7、记录

7.1用工计划 7.2申请劳务队审批表

7.3劳务合同、进京名册、许可证 7.4劳务队入场通知 7.5外施人员现场检查记录 7.6劳务管理情况检查表

(十二)-施工过程控制程序

施工过程控制程序

1、目的

为保证公司所承建工程的整个施工生产过程处于受控状态,确保提供满足法律法规和顾客要求的产品。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承建的所有工程项目。

本程序包括GB/T19001—2000 7.5.1、7.5.2条款。

3、职责 3.1工程部

⑴负责编制并组织实施本程序,监督、检查施工过程;

⑵审核工程项目《质量计划》、《施工组织设计》,并检查执行情况。⑶检查特殊过程施工。3.2工程项目部/分公司

控制施工过程,确保过程产品、最终产品符合规范标准,满足合同要求。

4、术语和定义

引用公司《管理手册》中的有关术语和定义。

5、工作程序

5.1工程特性信息的获得

5.1.1工程项目部应通过以下方面获得工程特性信息; ⑴招标文件及其附件; ⑵与顾客签订的施工合同;

⑶顾客提供的工程设计图纸及其他相关设计文件; ⑷设计交底纪要或图纸会审记录及相关附件; ⑸施工洽商变更记录。5.2施工准备过程控制

工程项目部应做好以下施工准备工作

5.2.1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图纸自审,形成《图纸审查记录》,参加顾客组织的图纸会审(设计交底)会议,并签认《设计交底记录》。

5.2.2开工前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时依据公司《施工组织设计管理办法》及其他有关要求。

5.2.3依据公司和工程项目特性的要求,必要时在分部或分项工程施工前编制《施工方案》。5.2.4根据工程特性要求,选择劳务供方,执行《劳务供方控制程序》。5.2.5工程中需要工程分包的项目,执行《工程分包管理程序》。5.2.6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完成施工现场临时设施的配置。5.2.7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配置必要、适宜的机械设备、施工机具。

5.2.8在施工的各个阶段,应配置必要且足够的监视和测量装置,以保证有条件对产品过程实施监视和测量。

5.2.9在各分项工程实施前,编制《分项工程技术交底》。5.3施工实施过程控制 5.3.1施工测量放线

⑴测量员必须经过培训并熟悉施工图纸和设计文件的有关要

求,按照有关规范规程进行测量放线工作,及时提供控制点和控制线,作为指导施工的依据。⑵测量人员必须使用符合精度要求的监视和测量装置,并且所有被使用的装置须经过检验校正。⑶按照现行北京市市政工程建设有关管理规定,做好测量记录。5.3.2分项工程质量控制

⑴分项工程施工依据设计文件、标准及规范规程、施工组织设计、必要时质量计划、施工方案及技术交底组织实施。

⑵分项工程实施时,应根据相关的技术交底使用适宜的设备,以保证该分项工程的完成。⑶分项工程实施过程中,应使用符合产品特性的监视和测量装置,并对产品实施适时的监视和测量,执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并应形成符合相关要求的记录。5.4竣工阶段控制

⑴工程项目全部完成后,进行竣工验收,实施放行和交付,执行《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⑵工程竣工后应与顾客签订《工程保修合同》,工程部应及时拟定《工程回访计划》,并组织落实。

5.5特殊过程控制工程项目部应对特殊过程实施确认。公司规定的特殊过程包括:桥面防水、地下防水、有特殊要求的部位焊接施工等。5.5.1应在《施工组织设计》或《项目质量计划》中明确上述所需确认的特殊过程。5.5.2特殊过程施工方案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编制,报工程部审批。

5.5.3特殊过程的实施,应使用满足要求的设备和具有相应资质或有能力实施的人员,这些设备和人员需要得到项目技术负责人的认可。

5.5.4工程项目部在实施特殊过程中明确人员分工,部署人员和设备到位。技术人员负责向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质检员监督特殊作业过程人员按照技术交底作业,技术负责人对实施结果进行确认。

5.5.5特殊过程实施前,项目部通知工程部,工程部对特殊过程实施旁站,并做好检查记录。

6、相关文件

6.1公司《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编审办法》 6.2公司《质量计划编制审批管理办法》 6.3公司《施工计划管理实施细则》 6.4市建委《文明安全施工管理暂行规定》 6.5《施工现场文明安全施工补充标准》

6.6国标《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 6.7公司《现场设备管理办法》

7、质量记录

7.1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审批记录 7.2施工过程检查记录

(十三)-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

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程序

1、目的

通过对监视与测量装置的管理、校准和维护,确保监视和测量数据准确,从而保证工程质量、环境安全、职业健康安全的监视和测量的准确性。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工程施工、环境检测、职业健康安全检测装置和过程监测装置的控制。

本程序包括GB/T19001—2000 7.6条款;GB/T24001—1996 4.5.1条款;GB/T28001—2001 4.5.1条款。

3、职责

3.1计量试验中心

建立监视和测量装置总台帐,检查监视与测量装置的检定、标识和使用维护情况。3.2监视与测量装置的使用单位负责设备的检定、标识和维护。

4、术语和定义

引用公司《管理手册》中的有关术语和定义。

5、工作程序

5.1监视与测量装置的配备和购置

5.1.1公司工程部对公司工程质量和环境监测的监视与测量装置予以识别和配备。5.1.2公司安保部对职业健康安全监视与测量装置予以识别和配备。

5.1.3当现有的监视与测量装置不能满足测量要求时,使用单位提出申请,报公司总工程师批准后购买。

5.1.4新购置的监视与测量装置由计量人员会同有关部门验收。同时,购置单位对设备进行送检和状态标识,记入分台帐,报公司计量试验中心。5.2监视与测量装置的管理 5.2.1公司计量试验中心建立监视与测量装置总台账。拟订并执行《计量管理制度》。5.2.2使用单位建立监视与测量装置分台账。

5.2.3对于能溯源到国际或国家基准的监视与测量装置,在投入使用前由计量人员负责送至国家法定部门进行检定,或采用与标准相对的办法对监视与测量装置进行校准,并按照规定进行周期检定,保存检定记录。

5.2.4对于无法溯源的监视与测量装置,执行《计量管理制度》。

5.2.5对监视与测量装置应予以标识,确定其校准或检定状态。绿色标识表示A、B类设备合格使用、黄色标识表示C类设备合格准用、黑色标识表示封存和备用、棕色标识表示禁用和报废。5.2.6监视与测量装置在搬运和贮存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措施,在使用过程中认真维护,防止损失或失效。

5.2.7当发现监视与测量装置在检定有效期内处于偏离状态时应对设备此前的测量结果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并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同时对该设备采取必要的措施。5.3监视与测量装置的处置

监视与测量装置出现问题时,由设备使用人通知计量检定人员 进行维 修。维修不好的可做报废处置。同时在台账上注明。

6、相关文件

6.1《计量法律法规选编》

6.2《关于企业使用的非强检计量器具由企业依法自主管理的通知》—质技监局[1999]80号文件 6.3公司《计量管理制度》

7、记录

7.1监视与测量装置台账 7.2监视与测量装置购置申请表 7.3监视与测量装置封存(报废)表 7.4监视与测量装置检查记录表

(十四)-内部审核程序

内部审核程序

1、目的

验证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以确保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得到有效地实施、保持和改进。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所覆盖的所有区域和所有要求的内部审核。本程序包括GB/T19001-2000 8.2.2条款;GB/T24001-1996 4.5.4条款;GB/T28001-2001 4.5.4条款.3、职责 3.1总经理

⑴批准内审计划;⑵批准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报告。3.2管理者代表

⑴全面组织、协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工作的开展; ⑵审核内审计划;

⑶任命审核组长及内审员,成立审核组;

⑷审核每次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实施计划和审核报告。3.3发展部

⑴拟定内审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⑵组织、协调内审活动; ⑶汇总、保存内审资料。3.4审核组长

⑴编制实施本次内审计划; ⑵主持召开首、末次会议;

⑶编写内审报告,提交管理者代表审核,报经总经理批准; ⑷组织内审组对受审核方纠正措施实施情况进行验证 3.5内审员

⑴按照内审计划编制内部审核现场检查表; ⑵完成指定的审核工作,开具不符合报告; ⑶对纠正措施进行跟踪验证。3.6相关部室/单位 全面配合内审工作进行。

4、术语和定义

引用公司《管理手册》中的有关术语和定义。

5、工作程序 5.1内审计划

5.1.1根据拟审核的活动和区域的状况和重要程度,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发展部编制内审计划,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每年内审至少一次,时间间隔不超过十二个月。5.1.2出现以下情况时由管理者代表及时组织内部审核: ⑴组织机构、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

⑵出现重大质量事故、安全事故、环境事故或顾客对某一环节连续投诉; ⑶法律、法规及其他外部要求的变更; ⑷在接受第二、第三方审核之前; ⑸在认证证书到期换证前。5.1.3内审计划的内容: ⑴审核的目的、范围、依据和方法; ⑵受审部门和审核时间。5.1.4审核范围:

根据需要,可审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覆盖的

全部要求和部门,也可专门针对某几项要求或部门进行重点审核,但全年的内审必须覆盖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全部要求。5.2审核准备

5.2.1管理者代表任命内审组长,组织成立内审组,内审应由与受审部门无直接关系的内审员负责。

5.2.2审核组长根据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过程、区域的状况和重要性以及以往审核结果,编制审核日程计划,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实施。内容主要包括: ⑴审核的目的、范围、依据、方法;、⑵内审组成员; ⑶审核的时间、地点; ⑷受审部门及审核要点。5.2.3发展部于审核前3日内将审核时间通知受审核部门,受审部门如有异议,应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通知内审组长。经协商后另行安排。

5.2.4审核组成员按分工编写检查表,审核组长批准后实施。5.3内审的实施 5.3.1首次会议 ⑴审核组长主持会议;

⑵参加会议人员:公司领导、内审组成员及受审核部门负责 人;

⑶会议内容:审核组长介绍审核的目的、范围、依据、方式、内审组成员和内审日程安排及其他相关事项。5.3.2现场审核

⑴按照审核日程计划和检查表,内审组对受审部门进行现场审核,将体系运行效果及不符合项详细记录在检查表中。

⑵审核组长需在内审期间每日召开内审会议,全面了解当日内审情况。

⑶审核员在获取客观证据时,发现不合格项,经审核组长认可后填写不合格报告,并经受审核方签字确认。5.3.3审核内容:

⑴方针是否传达和理解、目标是否分解; ⑵职责、权限是否明确; ⑶有关岗位是否有相关文件;

⑷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是否按计划实施或完成; ⑸是否对重点供方和相关方进行调查和施加影响; ⑹重点岗位人员是否经过必要的培训,具备必要的技能和意识; ⑺所有记录是否完整、有效和符合要求;

⑻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否及时纠正,对已采取纠正措施的问题是否再次发生。5.3.4审核结果确认

⑴现场审核结束后,内审员应对受审核方的审核结果进行评价,确定不合格项,开具不合格报告。⑵内审组组长召开内审组内部会议,综合分析、评审审核结 果,对受审核方的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做出评价。5.3.5末次会议 ⑴审核组长主持会议;

⑵参加会议人员:公司领导、内审组成员及各部门负责人;

⑶会议内容:内审组长重申审核目的、宣布不符合报告,受审核方对不合格事实进行确认。⑷提出完成纠正措施的要求及日期; ⑸领导讲话。5.3.6审核报告

审核结束后一周内,审核组长完成《审核报告》,交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审核报告的内容包括:

⑴审核的目的、范围、方法和依据; ⑵审核计划实施情况总结;

⑶不合格项分布情况分析、不合格数量及严重程度; ⑷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⑸对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符合性作出结论,并提出改进建议。审核报告由发展部发至受审核方及有关部门。内审结果要提交管理评审。5.4纠正措施及跟踪验证

5.4.1受审部门对审核组开具的不符合报告,应在7日之内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并确定完成日期报发展部。

5.4.2纠正措施经审核员认可,管理者代表批准,由受审核方按规定时间组织落实; 5.4.3审核员负责对纠正措施完成情况及效果进行跟踪验证。5.4.4当涉及程序文件修改时,执行《文件控制程序》。5.5文件资料管理

内审形成的记录由发展部负责保存。

6、相关文件

6.1《文件控制程序》 6.2《记录控制程序》 6.3《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6.4《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6.5《管理评审程序》

7、记录

7.1内审计划 7.2审核组任命书 7.3审核日程计划 7.4管理体系检查表 7.5不合格报告 7.6审核报告

7.7首(末)次会议记录

(十五)-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产品的监视和测量控制程序

1、目的

对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是否符合合同、规范、标准的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承建的工程中采购产品、过程产品和最终产品的监视与测量 本程序包括GB/T19001—2000 8.2.4条款。

3、职责 3.1工程部

⑴负责编制并组织实施本程序;

⑵监督检查产品质量及过程检验、试验; ⑶参加工程的最终检验及竣工资料的存档工作。3.2计量试验中心

负责对送检试件进行试验。3.3工程项目部/分公司 ⑴负责进货产品的验证和送检;

⑵负责过程检验、试验,并对所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 ⑶负责对产品检验、试验结果评判;

⑷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填写《竣工验收鉴定书》; ⑸负责竣工资料的移交。

4、术语和定义

引用公司《管理手册》中的有关术语和定义。

5、工作程序

5.1采购产品的监视与测量

5.1.1采购物资进场后,工程项目部/分公司物资部门向供方索取质量证明文件并验证。填写《材料送检通知单》交质检部门,做 好产品标识工作。

5.1.2工程项目部质检部门依照进货物资送检规定,对需要复检的物资进行取样、送检,并在标识牌上标出检验状态(未检、合格、不合格)。

5.1.3经验证和检验、试验不合格的物资,执行《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

5.1.4设备进厂后,工程项目部物资部门向供方/顾客索取设备采购清单、质量证明文件、货物清单,交到质检部门,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验收。5.1.5紧急放行 ⑴紧急放行的条件

a、紧急放行的物资必须可以追回、更换且不影响工程质量。b、紧急放行的物资不得用于隐蔽工程。⑵紧急放行的审批

a、对紧急放行的物资由工程项目部提出书面申请,报公司工程部。

b、工程部接到紧急放行申请报告后,进行调查并签署意见,同时报公司总工程师审批。⑶对紧急放行的物资要做出明显标识,并进行跟踪记录,当发现该物资不合格时,应予以追回和更换。

5.2过程的监视与测量

5.2.1施工过程中应对过程产品进行检验,施工员、质检员按《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及有关规定和工程监理的要求、专业工程的有关标准要求填写相应的记录。5.2.2操作班组按技术交底中的质量标准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施工员组织质检员和操作班组进行专检,质检员填写《工序质量评定表》。

5.2.3工程项目部技术负责人组织,质检员参加,约请设计、监理、管理及质量监督单位进行隐蔽验收,质检员填写《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5.2.4公司工程部对过程检验每月进行一次监督检查,并填写《工程质量检查/最终检验记录》。5.2.5工程项目部质检员按国家规范/规定的有关要求,对施工过程的产品进行抽取试样/试件,送公司试验室或相应资质的第三方试验室试验。

⑴当试验需在现场进行时,工程项目部应根据有关规定,约请验收单位进行现场试验(如桩基承载试验等)。

⑵按规定需进行有见证送检试验的项目,工程项目部执行并送检。

⑶工程项目部相关部门应对收集的工程质量监测和测量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每月向公司工程部上报质量月报,传递质量信息,针对分析出的问题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

⑷公司工程部每月对现场产品检验状态的标识进行一次检查,并填写《产品状态标识检查记录》。5.2.6设备安装前,工程项目部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图纸及有关标准,制定作业指导书,并进行人员的培训。

5.2.7设备安装后,质检人员按有关规定进行检查,并做记录。

5.2.8经检验和试验,评定为不合格品的产品,执行公司《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5.2.9例外放行的控制

⑴例外放行需由工号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经工程项目部技术负责人审批后方可执行。⑵例外放行的产品应做出明显的标识和记录,一旦发现不符合规定时应立即追回和更换。⑶隐蔽验收的产品不得执行例外放行。5.3最终成品的监视与测量 5.3.1工程完成后,工程项目部通知公司工程部对单位工程进行竣工检查,合格后,公司工程部填写《工程质量检查/最终检验记录》。

5.3.2工程项目部组织相关单位对工程进行竣工验收,填写《竣工验收鉴定书》。工程交验后,工程项目部按有关规定,将竣工资料移交相关单位和公司工程部,验收合格后办理移交手续。

6、相关文件

6.1《物资采购和管理程序》 6.2《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6.3《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6.4《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6.5公司《试验管理规定》

6.6《北京市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规定》(94)京建质字315号文件 6.7《建筑安装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01-51-2000 6.8《北京市市政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标准》

6.9《北京市编制市政公用设施工程竣工档案的具体要求和作法》 6.10《北京市编制建筑安装工程竣工档案的具体要求和作法》 6.11《北京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DBJ01-45-2000 6.12《北京市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DBJ01-47-2000 6.13《北京市城市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DBJ01-46-2001 6.14《〈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试验实施有见证取样和送检制度的暂行规定〉的补充通知》京建法(1998)50号文

6.15《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试验实施有见证取样和送检制度的暂行规定》京建法(1997)172号文 6.16《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的规定》建[2000]211号建设部文件。

7、质量记录 7.1材料送检通知单

7.2紧急放行申请及审批记录 7.3例外放行申请及审批记录 7.4工程质量检查/最终检验记录 7.5产品状态标识检查记录

第五篇:环境与职业健康认证强制性文件

TO:天铭/田先生

FR:邦立达咨询/秦老师 DATE:2014/11/18 RE:关于贵公司环境管理体系认证须提供的强制性文件

以下文件须来自于政府环境部门或有资质的检测机构: 1)2)3)4)建设项目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环境审查批复函 “三同时”环境验收函

与环评报告相对应的“环境监测报告”及监测机构资质证明文件,包括污水排放、废气排放、噪声排放检测。5)6)7)8)9)环境验收监测报告

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及处理机构的证明 环境守法证明

电动葫芦检测报告,使用登记证。测量设备外校报告。

10)租赁合同书 11)安全主任证 12)电工证

13)电梯检验报告、合格证、电梯操作证

14)空压机检验报告、合格证、空压机操作证、安全阀检测报告、压力表计量报告

15)消防验收报告、消防定期检测报告 16)急救员证

17)生活用水、工作场所空气、职业噪声检测报告 18)员工职业病体检报告 19)车间职业卫生检测报告 其它文件要查现场后才能确定!以上文件,在审核期间审核员会复印带走。

行为准则】 遵纪守法: 诚实守信:。用户至上: 效益优先: 团队精神: 学习进取: 维护品牌: 廉洁自律: 注重礼仪: 保护环境: 保守秘密:

下载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三标认证)(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文件(三标认证)(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三标管理体系工作汇报 质量、环境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评审汇报

    2015年三标体系管理评审汇报 自2013年我公司通过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认证以来,今年已是我公司三标体系的第二次审核,在此期间我公司的三标体系完善逐渐地趋于成熟,在2014年......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我公司从编制引入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来,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以及按程序办事的工作思想已深入人心,。不仅强......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最终定稿)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一、质量总体要求 为实现项目管理目标,满足顾客及相关方需要,项目经理组织经理部各职能部门依据合同和设计要求进行过程识别、环境因素识别、危......

    三标段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施办法[大全]

    普朗铜矿项目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管理方案 一、总则 为贯彻落实“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文件,推进项目标准化管理工作,全面履行施工合同,兑现目标承诺,满足顾客及相......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体系培训心得体会

    三合一体系培训学习心得 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三个管理体系,我是第一次接触。拿到课本以后,看了几页,就有一些不太明白的地方。随着老师的讲解,并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慢慢的......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体系标准心得体会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三体系标准心得体会 2014年12月13日公司在金总的组织下,开展了培训;经过此次培训,让我对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管理体系有了全新的认识。......

    物业公司三标一体程序文件大全

    大气污染、污水及噪声控制程序 1. 目的 1.1 通过对中心责任范围内的排气、扬尘控制,减少大气污染。 1.2 有效预防和治理污水对周边环境及水体的污染,满足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1.......

    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18001-14001) 认证指南[合集]

    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18001-14001) 认证指南 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18001-14001) dxs公司 安环部 编制 2013年5月前言和基本情况介绍 一、ISO14000标准介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