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案1光合限时练
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限时练
2018.08.20 009
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5.0分,共125分)1.如图表示新鲜菠菜叶中四种色素的相对含量及在滤纸条上的分离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乙在滤纸条上最宽
B. 四种色素均可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 C. 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大的是甲 D. 发黄的菠菜叶中色素含量显著减少的是甲和乙
2.下列是新鲜绿叶的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分离的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滤液挥发
B. 水稻在收获时节,叶片中色素含量的多少是(甲+乙)<(丙+丁)C. 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乙色素的溶解度最大 D. 四种色素中,丙和丁主要吸收红光
3.在“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收集到的滤液绿色过浅,其原因可能是()
①未加石英砂,研磨不充分 ②一次加入大量的无水酒精提取 ③分次加入少量无水酒精提取 ④使用放置数天的菠菜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4.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小和最大的色素分别是()①胡萝卜素 ②叶黄素 ③叶绿素a ④叶绿素b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③和④ D. ④和①
5.如图表示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部分材料和用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①加入研钵内的物质有无水乙醇、SiO2、CaCO3 B. 将浆糊状研磨液倒入②中,漏斗基部应放一块单层尼龙布 C. ③画滤液细线的要求是细、齐、直
D. ④层析结果色素带最宽的是叶绿素b,扩散最快的是叶黄素
6.为探究叶绿体吸收光能后是否有氧气产生,某学者设计了以下实验:制作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用极细光束照射水绵,同时放在显微镜下观察。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在光束照射到水绵之前,应该加三棱镜将混合光分解成连续光谱 B. 临时装片应放置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中 C. 好氧细菌起指示作用
D. 水绵的带状叶绿体有利于设置对照实验
7.为证实叶绿体有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进行实验,装片需要给予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
A. 光照、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B. 光照、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 C. 黑暗、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D. 黑暗、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 8.下图为叶绿体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1具有选择透过性 B. 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2上 C.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只分布在3中 D. 它具有双层膜
9.下图为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叶片呈绿色是因为Ⅰ上只含有叶绿素 B. Ⅰ、Ⅱ两部位酶的种类、功能不同
C. Ⅱ中含有将光能转变成储存在ATP中化学能的酶 D. 由于双层膜的存在增大了叶绿体内酶的附着面积
10.下列有关叶绿体和光合作用的几个简单的小实验,结果不可能的是()
A. 叶绿体色素的丙酮提取液放于自然光和三棱镜之间,从三棱镜的一侧观察,连续光谱中变暗(暗带)的区域是红光和蓝紫光区域
B. 在温暖晴朗的一天下午,在某植物的向阳处采得一片叶,用酒精隔水加热脱色,并加碘液处理叶片,显微镜下观察到叶绿体变成蓝色
C. 将叶绿素的丙酮提取液置于适宜光源下照射5 h,加碘液处理后溶液呈蓝色 D. 将经饥饿处理后的绿色正常叶片置于含有充足14淀粉中可检验到C的存在
4CO2的密闭透明的照光小室内,3 h后在叶内11.下列有关叶绿体中色素和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 光合作用所需的各种色素都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 B. 纸层析法得到的色素带,位于最上层的是叶黄素 C. 光合作用所需的各种酶都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 D. 暗反应需要酶催化,光反应不需要酶的参与
12.如图是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高等植物叶绿体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①和②均为选择透过性膜
B. ③上分布有与光反应有关的色素和酶
C. 在③上形成的产物[H]和ATP进入④中为暗反应提供物质和能量 D. ④中进行的反应使ATP进入糖类等有机物中
13.有一种蓝色染色剂DCPIP(二氯酚靛酚),被还原后变为白色。将DCPIP加入下列哪组试管中,其颜色变化最大()
A. 叶绿体色素提取液,置于黑暗中 B. 叶绿体悬浮液,置于光下 C. 线粒体悬浮液,置于葡萄糖溶液中 D. 叶绿体基质提取液,置于光下
14.下图所示,某植物上的绿叶经阳光照射24小时后,经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有锡箔覆视部位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本实验证明()
①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④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A. ①② B. ③⑤ C. ②⑤ D. ①③
15.用大豆新鲜绿叶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置于充足的光照下,分析D处的气体成分,最可能的是()
A. 氧气的量多于B处 B. 氧气的量与B处相等 C. 没有CO2和O2 D. CO2的量多于B处
16.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可检测酒精的存在,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反应呈灰绿色 B.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可以用层析液提取色素 C. 用健那绿染色时,在光学显微镜下可看到线粒体内膜某些部位向内腔折叠形成的嵴 D. 鲁宾和卡门的实验和卡尔文的小球藻实验均应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17.生物科学是实验科学,下面是某同学对生物科学的几个经典科学实验分析,其中正确的是()①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饥饿处理后进行半边遮光处理的实验,证明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②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用水绵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证明了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③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来自水 ④施莱登、施旺创立的《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多样性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8.下列几位科学家的相关探究实验中,所用技术方法不同于其他三位的是()A. 恩格尔曼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B. 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C. 卡尔文探究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转移途径 D. 科学家探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途径
19.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氧的同位素18O分别标记水和二氧化碳,使它们分1818别成为H2O和CO2,然后进行如图所示的两组光合作用实验(容器中为一种低等绿色植物小球藻悬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两个装置,一个置于光下,一个置于暗处相同时间 B. 若两管在光下相同时间,甲管释放的氧气有18O2
C. 有同学认为将通入CO2改成溶解5% NaHCO3,会增加实验的可靠性 D. 该实验的目的是要证明光合作用需要CO2
20.下列有关科学家探索光合作用的实验中,叙述错误的是()A. 与黑藻相比,水绵更适宜用作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 B. 金鱼藻是水生生物,用作探究光合作用产物O2时,利于收聚气体 C. 卡尔文利用小球藻,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的途径
D. 银边天丝葵探究光合作用产物是淀粉时,不用脱色可直接加碘液使叶片边缘变蓝
21.历经一个多世纪,经过许多科学家的实验,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在下面几个著名实验中,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普利斯特利的实验证明了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B. 萨克斯的实验也可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C. 恩格尔曼的实验定量分析了水绵光合作用生成的氧气量 D. 鲁宾和卡门的实验中,用而不是CO2
22.下图为正常绿色植物的叶绿素a的吸收光谱、叶绿体色素总吸收光谱以及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作用光谱代表各种波长下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下列对该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O分别标记H2O和CO2,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H2O
A. 图示表明叶绿素a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B. 总吸收光谱代表叶绿体4种色素对光能的吸收 C. 图示表明只有叶绿素a吸收的光能才能用于光合作用
D. 总吸收光谱与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基本一致,说明叶绿体色素吸收的光能都能参加光合作用 23.如下图所示,有甲、乙、丙、丁4盆长势均匀的植物置于阳光下,甲添加品红色光;乙添加绿色光;丙添加品红色滤光片A;丁添加绿色滤光片B。经过一段时间,各盆中长势最旺的和长势最差的依次是()
A. 甲和乙 B. 乙和丙 C. 甲和丁 D. 丙和丁
24.在日光下,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A. 大量吸收绿光 B. 等量吸收不同波长的光 C. 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绿光 D. 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25.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下列关于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腔内 B. H2O在光下分解为[H]和O2的过程发生在基质中 C. CO2的固定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 D. 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是在基质中合成的
二、多选题(共0小题,每小题5.0分,共0分)
分卷II
三、非选择题(共3小题,每小题5.0分,共15分)26.用高速离心机打碎小球藻细胞,获得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离体叶绿体,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A中离体的叶绿体能合成糖类,碳酸氢钠溶液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若要使该实验中没有糖类产生,烧杯中液体应改为______________。
(2)若要使实验B中离体的叶绿体内糖类合成速度明显加快,在光照和CO2条件不变且适宜的情况下,可考虑采用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3)若要使实验C中离体的叶绿体产生糖类,锥形瓶内至少应加入________和________。(4)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小球藻作实验材料,用放的O2来自H2O;科学家卡尔文用
418
O分别标记H2O和CO2,最终证明光合作用释
C标记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探明了卡尔文循环途径。以上科学家在实验中共同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技术。
27.研究小组为探究某砖厂排放的废气对周边橡胶树光合作用的影响,在距离砖厂200 m、400 m、600 m处分别选取10株橡胶树,测定其叶片的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结果如下图。请回答:
(1)叶绿素主要吸收______________光。对每处测得的叶绿素含量应取______________,以减小实验误差。
(2)实验结果表明,样点与砖厂距离越小,橡胶树叶片的光合速率越____________,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了对光的吸收。28.回答下列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的问题:(1)某同学的操作程序如下:
①将5 g新鲜完整的菠菜叶,放入研钵中,加入无水乙醇、石英砂、CaCO3以后,迅速研磨。②用毛细吸管吸取少量滤液,沿铅笔线处小心均匀地画出一条滤液细线,并连续迅速地重复画1~2次;
③将画好细线的滤纸条插入层析液中,并不断摇晃,以求加快色素在滤纸条上的扩散。结果实验失败,请指出其错误所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兴趣小组同学想探究蔬菜不同叶片在叶绿素含量上的区别,选择了新鲜菠菜的“绿叶”、“嫩黄叶”做“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色素层析结果如图,请根据实验结果填写下表:
(3)秋天,北方树叶大都由绿变黄,其原因是占四种色素总量80%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分解,从而显示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颜色。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乙的相对含量最大,故其最宽。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快,所以丁的溶解度最大,扩散最快;菠菜叶发黄是由于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被破坏而呈现类胡萝卜素的颜色所致。2.【答案】B
【解析】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对色素的破坏;水稻在收获季节,叶片中的叶绿素已经被破坏,所以含量将低于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四种色素中扩散速度最快的是溶解度最大的;四种色素中,甲和乙主要吸收红光。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叶绿体色素的滤液绿色过浅的原因,包括外因和内因两部分。内因如植物种类不同、叶片衰老程度或叶片久置未见光等;外因如研磨不充分,叶绿素没有释放出来,或加入的提取液太多,过度稀释了滤液等。4.【答案】D
【解析】叶绿体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所以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最慢的是叶绿素b,说明溶解度最小;扩散最快的是胡萝卜素,说明溶解度最大。5.【答案】D
【解析】层析结果是叶绿素a的色素带最宽,扩散最快的是胡萝卜素。6.【答案】A
【解析】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叶绿体在光照下能够产生氧气,而与光照的颜色种类没有关系,不需要用三棱镜将混合光分解成连续光谱;为了防止空气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应该排除空气;好氧细菌的分布密疏,表示了氧气产生的多少;水绵的带状叶绿体便于观察,有利于设置对照实验。7.【答案】B
【解析】无空气是排除空气中O2干扰,NaHCO3溶液提供CO2,光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8.【答案】C
【解析】叶绿体是由双层膜构成的,它们具有选择透过性;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由囊状结构堆叠成的基粒上;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基粒和基质中。9.【答案】B
【解析】Ⅰ上不仅含有叶绿素,而且含有叶黄素和胡萝卜素;Ⅰ、Ⅱ中含有的酶不同,功能也不尽相同;Ⅱ中进行光合作用中的暗反应,将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Ⅰ的存在增大了叶绿体内酶的附着面积。10.【答案】C
【解析】只有色素无法合成淀粉。11.【答案】A
【解析】光合作用所需的各种色素都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A正确;纸层析法得到的色素带,位于最上层的是胡萝卜素,B错误;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基粒和叶绿体基质中,C错误;光反应和暗反应均需要酶的催化,D错误。12.【答案】D
【解析】①和②分别表示叶绿体的外膜和内膜,为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③为基粒,其上分布着光反应所需的色素和酶;光反应的产物[H]和ATP进入④叶绿体基质中,为暗反应提供还原剂氢和能源物质ATP;ATP水解后将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而非直接将ATP转移到有机物中。13.【答案】B
【解析】叶绿体悬浮液置于光下能产生[H];线粒体能利用丙酮酸产生[H],不能利用葡萄糖。四个选项中只有B能将DCPIP(二氯酚靛酚)还原。14.【答案】C
【解析】据图可知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15.【答案】D
【解析】NaOH能吸收二氧化碳,所以CO2的量多于B处。16.【答案】D
【解析】溴麝香草酚蓝溶液是检测二氧化碳的,重铬酸钾是检测酒精存在的,A错误;在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B错误;健那绿是对线粒体进行染色的,可以观察到蓝绿色的线粒体,不能观察到线粒体内膜某些部位向内腔折叠形成的嵴,C错误;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卡尔文用小球藻为实验材料,用14记的CO2,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D正确。
4C标17.【答案】A
【解析】①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饥饿处理后进行半边遮光处理的实验,发现曝光的一半变蓝,遮光的一般颜色不变蓝,证明了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淀粉,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①正确;②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用水绵和好氧性细菌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发现只向叶绿体被光照射的部位集中,证明了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②正确;③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来自水,③正确;④施莱登、施旺创立的《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未揭示细胞的多样性,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③④中正确的是①②③。18.【答案】A
【解析】恩格尔曼用极细的光束和好氧菌做实验,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鲁宾和卡门用
18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即2HO→4[H]+O2;卡尔文利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即
4CO2→14C3→(14CH2O);科学家利用同
3位素标记法对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进行了研究,发现H标记的亮氨酸在细胞内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外。以上分析发现B、C、D都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只有A选项不同。19.【答案】C
【解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加入的水和二氧化碳,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A项错误;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故甲试管释放的氧气无
O2,B项错误;使用5% NaHCO3溶液可避免操作过程混入空气,实验会更可靠,C项正确;该实验的目的是要证明氧气的来源,D项错误。20.【答案】D
【解析】与黑藻相比,水绵具有螺旋状的叶绿体,更适宜用作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A正确;金鱼藻是水生生物,用作探究光合作用产物O2时,利于收聚气体,B正确;卡尔文利用小球藻,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先形成三碳化合物,再形成葡萄糖,C正确;银边天丝葵探究光合作用产物是淀粉时,必需脱色后加碘液,且叶片边缘不变蓝,D错误。21.【答案】C
【解析】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植物能净化空气,A正确;萨克斯的实验的单一变量为是否光照,因此可证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B正确;恩格尔曼的实验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C错误;鲁宾和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实验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2来自水,D正确。22.【答案】C
【解析】图示中,叶绿素a的吸收值有2个波峰,主要集中于红光和蓝紫光区域,A正确。叶绿体中含有4种色素,各种色素都能吸收光能,因此总吸收光谱是指叶绿体色素的总吸收值,B正确。图示中,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的变化趋势与总吸收光谱非常相似,说明色素吸收的光都可用于光合作用,D正确。23.【答案】C
【解析】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两种光混合成为品红色光),几乎不吸收绿光。甲盆中添加品红色光照射,光合作用效率最高,所以甲盆中植物长势最好。乙盆添加绿色光,不起作用。丙盆添加滤光片后,没有影响光合作用有效光——品红光的通过,所以乙盆和丙盆的长势正常。丁盆添加滤光片后,通过的仅仅是光合作用无法利用的绿色光,因此严重影响了植物的生长。24.【答案】D
【解析】叶绿素对红光和蓝紫光的吸收量大,类胡萝卜素对蓝紫光的吸收量大,但对其他波段的光并非不吸收,只是吸收量较少。25.【答案】D
【解析】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如水的光解)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暗反应(如CO2的固定、淀粉的产生)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26.【答案】(1)提供CO2 氢氧化钠溶液(碱液)(2)适当提高温度(3)ATP [H](4)同位素示踪 【解析】(1)植物体合成糖类是叶绿体进行了光合作用的结果,而光合作用需要CO2,碳酸氢钠溶液的作用是提供CO2;如果将碳酸氢钠溶液换成氢氧化钠溶液,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玻璃罩中的CO2,所以光合作用不能进行,没有糖类生成。(2)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矿质离子和水等,其中适当提高温度可以增强酶的活性,因为实验B的装置中只有离体的叶绿体,不用考虑呼吸作用消耗,且实验B装置所处温度较低(10 ℃),所以适当提高温度可以使糖类合成速度明显加快。矿质离子虽然可以影响光合作用,但因实验材料是离体的叶绿体,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或实验B中本来就不缺乏矿质离子,所以添加矿质离子后不会明显改变光合速率;题图实验中实验材料置于水中,光合作用利用的水很少,所以加水也不会明显提高光合速率。(3)实验C中离体的叶绿体置于黑暗处,不能进行光反应,也就不能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所以其暗反应不能进行,如果要使实验C中产生糖类,则锥形瓶中至少应加入ATP和[H]。(4)研究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元素转移的情况时可以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示踪。27.【答案】(1)红光和蓝紫平均值(2)低 叶绿素含量少
【解析】(1)叶绿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对每处测得的叶绿素含量应取平均值,以减小实验误差。
(2)从题图中左图可以直接看出,样点与砖厂距离越小,橡胶树叶片的光合速率越低;从题图中右图可以看出样点与砖厂距离越小,叶绿素含量越少,可推测出影响光合速率的原因应为叶绿素含量少。
28.【答案】(1)①应将新鲜的菠菜叶剪碎 ②不应连续迅速重复画线,而应待干燥后重复画线 ③不应摇晃以免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2)如表所示
(3)叶绿素a 叶绿素b 胡萝卜素 叶黄素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绿叶中色素的种类以及四条色素带在滤纸条上的排列顺序。只要将有关知识进行对照,很容易得出正确答案。
第二篇:师说学案及限时练及答案
高二语文 编号 : 2014.3.班级: 姓名: 小组号: 编制人 :
《师说》复习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论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2.学习借鉴本文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
3.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则、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
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文章的整体思路。
2.学习本文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导学流程:
一、了解感知 写作背景
魏晋以来,门第制度十分严格,分为高门和寒门,门第观念严重破坏了从师学习的风气。到唐代,魏晋以来形成的门阀制度仍有沿袭,关于韩愈写此文的背景,从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一段可见一斑。柳宗元说:“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敢于反抗流俗,倡言师道,勇气可贵,有很强的现实意义。1.注音:
愚()句读()谀()经传()
郯()苌()聃()蟠()巫()2.用课文原句回答下列问题。
①老师的职能是什么?
②择师的标准是什么?
③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得出了什么结论?
二、深入学习
1、找通假字,并解释。
(1)传道受业解惑(2)或不焉,或师焉 2.一词多义
之: ① 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 郯子之徒
③ 吾从而师之 ④ 句读之不知
⑤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⑥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其: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②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③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④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
⑤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⑥其可怪也欤 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十年春,齐师伐我 ③吾师道也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于:
①耻学于师
②其皆出于此乎? ③于其身也
④师不必贤于弟子 ⑤不拘于时 道:
①闻道有先后
②策之不以其道
③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得道者多助
⑤会天大雨,道不通
3、古今异义
⒈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
今:
⒊吾从而师之
古: 今: ⒌小学而大遗 古:
今:
4、词类活用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吾从而师之:
3.吾师道也:
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6.则耻师焉: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 今:
从而师之
古:
今:
众人
古:
今: ⒉师者,⒋吾⒍今之
7.小学而大遗:
8.不耻相师
10.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5、特殊句式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耻学于师。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师不必贤于弟子。
5)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6)不拘于时
理解分析
第一段:
①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教师的职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从理论上阐明从师学习的必要性。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④择师的标准。
“生乎吾前„„”,“生乎吾后„„”,凡先闻道者我就可以拜他为师。
⑤从师的原则。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第2段。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明确:承上启下。
②“师道”指什么?
明确:“师道”是从师原则和风尚,指上文中所讲的“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③从师的风尚不再流传,是因为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为了批评“耻学于师”的人,作者从哪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论证?
明确:
a.古之圣人
今之众人
结论:“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b.爱其子
于其身也
结论:“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士大夫之族
结论:“师道之不复,可知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第3段
①本段引用孔子言行,阐述了什么观点?
明确:“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②总结:“圣人无常师”语出《论语?子论》,包含着广泛学习的意思。要想得到广泛的知识,就要向许多内行人学习,在这方面,孔子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韩愈从“圣人无常师”出发,针对当时社会现实,提出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很有意义。第4段。
①作者用哪些话明确表示了他的立场?
明确:“不拘于时”,表示他反对“耻学于师”的坏风尚。
“能行古道”,表示他赞成以道为师的从师风尚。
②“古道”中的“道”指什么?
明确:儒家道德。
③本段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说明了写作缘由。本文写作特点
1.语言上,多用整句,对句,便议论更生动,说理更深刻。
例如,“生乎吾前„„”,“生乎吾后„„”,“古之圣人”,“今之众人”等。
2.论证上有破有立。
例如:第1段,教师职责,择师标准。(立)
第2段,师道不传的原因。(破)
第3段,推知“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论断。(立)
3.对比论证。
三、迁移运用
1、读与论师道有关的文章。
2、古今中国文化尊师名言:
(1)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司马光
(2)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3)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吕不韦(4)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5)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程颐(6)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关汉卿(7)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
(8)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9)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10)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
高二语文 编号:008 2014.2.15 编制人 :
《师说》限时训练
1.选出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A.古之学者必有师 ..B.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吾从而师之 ..D.闻道有先后 ..2.选出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A.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其 皆出于此乎 ..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3.下列各句中的“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A.辍耕之垄上 B.郯子之徒
C.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与“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C.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 D.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5.下面对文章前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作者对于那些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的士大夫,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
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6.作者对老师的职责与为什么要从师的道理,作了精辟论述,写出了千古名句。
①作者界定的老师的职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必须从师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作者指出了“从师”的对象。
①这个对象是:
②在选择从师对象时,为什么不考虑年龄因素,作者揭示的理由是:
8.文段经过论证,形成了结论。
①这个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参照题目,可以确认文段中的一个中心句。它也是统率全文的中心句,这个中心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言警句
1、古之学者必有师。。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2、吾师道也,?是故,。
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其皆出于此乎?
4、孔子曰:。是故,,如是而已。
5、生乎吾前,;生乎吾后,吾从而师之。
班级: 姓名: 小组号:
选择:1、2、3、4、5、师说学案答案
通假字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通“授”,传授,讲授
⒉或师焉,或【不】焉 不:通“否”,表否定 【之】 古之学者:(结构助词,表示修饰或领属关系,译为“的”)2 郯子之徒:(代词,这)3吾从而师之:(代词,他)4句读之不知:(宾语前置标志)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助词,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6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名词性的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不是“取消句子独立性”。因为“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的,即“之”后必是动词;而两个“所存”是“所词短语”,“所词短语”都是名词性的。)
【其】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人称代词,他)②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人称代词,他们)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人称代词,他们的)4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人称代词,他们的)6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揣测)
【师】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②十年春,齐师伐我 军队 ③吾师道也:(名词做动词,学习)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作动词,从师)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作动词,从师)
【于】 ①耻学于师:(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向)②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在)③于其身也:(介词,表示对象,对,对于)④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示比较,比)⑤不拘于时:(介词,表示被动,受,被)【道】
1、道理、事理
2、方法、措施
3、说及、谈论
4、道义
5、道路 古今异义
⒈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求学的人 今: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
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用来„„的 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⒊吾从而师之
古:跟随并且 今:表目的或结果,是连词 ⒋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不一定
今:用不着、不需要 5.今之众人 古:一般人,普通人 今:大多数人
6.小学而大遗 古:小的方面学习了 今:初级正规教育学校。词类活用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2.吾从而师之: 师,意动用法:以„„为师 3.吾师道也: 师,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
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下,名词活用作动词:不如
5.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愚,形容词作名词,圣:圣人,愚,笨拙的人 6.则耻师焉: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7.小学而大遗: 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8.吾未见其明也: 明,形容词作名词,高明。9.不耻相师 师:名词作动词,拜师
10.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名词作动词,从师。特殊句式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 2.耻学于师。介词结构后置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 4)师不必贤于弟子。介宾后置
5)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判断句 6)不拘于时被动句
限时训练
1. 【答案】 D(A.学者:古义为求学的人;今义为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B.众人:古义为一般的人;今义为大家、许多人。C.从而:古义为跟从、并且,是两个词;今义是连词,表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2. 【答案】 C(均为“学习”之意。A.出:超出/出自。B.惑:疑难问题/糊涂。D.道:道理/风尚。)3.【答案】 B(B中“之”连接定语和中心词,相当于这些,这类;其余皆为动词,到、往)4【答案】 C(C是使动用法,其他是意动用法)5【答案】 B(作者并没否认“童子之师”是老师)6. ①作者界定的老师的职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句式特点审视,这是个________句。
②人必须从师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判断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7.作者指出了“从师”的对象。①这个对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选择从师对象时,为什么不考虑年龄因素,作者揭示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②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8.文段经过论证,形成了结论。①这个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参照题目,可以确认文段中的一个中心句。它也是统率全文的中心句,这个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②古之学者必有师
第三篇:第九课限时练
知识点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其中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片漂浮的白云。我们可以从这首小诗中领悟到的哲理是 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C.矛盾就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把平凡的工作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普通的工作做好就是不普通。其中蕴含的哲学观点是 A.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和对立 B.矛盾双方的相互分离的倾向 C.矛盾双方的相互包含和转化 D.矛盾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 3.“生活中和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双方互相吸引、相互联结 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4.“真理是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这句话表明 A.真理和谬误是不可分割的
B.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C.真理和谬误推动了事物的发展 D.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知识点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5.201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长期制约因素尚未根本消除,有些还会进一步加重,新的矛盾问题不断显现,有些还难以预料,2010年将是更为复杂而又十分困难的一年。对当前农业农村形势的认识符合的辩证法道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B.整体和部分是不可分割的 C.实践决定认识
D.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6.人的尊严,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不同的侧重。今天,我们所向往的人的尊严,是更好地“以人为本”,更加关注公民的各种权益,更加关心人的自由、人的全面发展。这体现了 A.发展的趋势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矛盾的特殊性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C.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D.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7.(2010江苏徐州调研)根据2010年4月15日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我国将完善招生录取办法,建立健全有利于专门人才、创新人才选拔的多元录取机制。其哲学依据在于矛盾具有
A.普遍性
B.特殊性
C.同一性
D.斗争性 8.“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本来不易表现的愁思,在古代诗人的笔下却被描写得形态万千、生动感人,让人浮想联翩。这说明 A.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变事物的性质 B.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其表现出来 C.人的主观世界必须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改造 D.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能力点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9.“不抛弃,不放弃”是一种责任。正是因为“不抛弃,不放弃”,才使西南地区人民的“渴”望成为希望;正是因为“不抛弃,不放弃”,才使矿井下生命存活的渺茫变成生还的奇迹。这表明
①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②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是巨大的 ③矛盾双方的相互吸引、相互联结 ④矛盾就是对立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0.(2010安徽安庆一中模拟)下图漫画《领导还是被领导,有时候确实要看实力》画了一个本来应该牵着狗走的小朋友却被狗牵着走。其寓意主要启示我们
A.对事物的认识取决于客观事物本身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认识事物必须把握其发展的趋势
11.(2010湖北常德检测)2009年7月2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开幕式上,引用中国先哲孟子的话“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这一观点体现的哲学意义是 A.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矛盾双方有相互贯通的属性和趋势
12.(2010江苏南通通州区联考)猫和老鼠有着必然的关系:老鼠会“装死”,猫则会“假眠”。由此可见,矛盾双方
A.对立是绝对的、有条件的 B.统一是相对的、不变的 C.相互排斥、相互分离
D.相统一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能力点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3.山寨产品一方面以其低廉的价位、完备的功能、新颖的外观,技术和工艺的创新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仿冒、造假、侵权等问题而引起种种非议。这表明 ①矛盾普遍存在,事事有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④矛盾双方相互依赖,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观察漫画《如此领导》,我们得到的哲学启示是
A.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正确对待矛盾 B.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认真解决矛盾 C.坚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原理,重视事物的质变 D.把握事物的发展趋势,正确对待发展中的曲折
15.(2010河南实验中学期中)2010年2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网友在线交流并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总理与网民面对面给人留下的印象是,他既是大国总理,也是普通网民。作为大国总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作为普通网民,他“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网络把“庙堂之高”“江湖之远”,把“君”与“民”,拉得很近,联得很紧。这表明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②网络成为沟通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新形式和重要媒介 ③联系是客观的,基于主观目的的联系可以代替事物固有的联系 ④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可以和某一特定事件相联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16.(2010江苏高考单科)每一座火山都有自己的个性,对冰岛火山喷发,没有人知道它喷出多少物质,以及这些物质将达到大气中的何种高度。这强调了 A.火山活动无法预测 B.火山活动没有规律性
C.火山活动规律具有普遍性
D.每一座火山活动的规律都有特殊性
17、.商品的外包装对商品起保护和美化作用,但是过度的外包装增加了商品的成本和价格,既造成资源的浪费,又增加了消费者的开支。这一经济现象体现了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②事物是在曲折中发展的
③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发生质变
④要坚持用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 A.②④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18、考古学好比望远镜,可以让我们远望人类的起点和整个历史,考古遗物则如同显微镜,可以让我们透视具体的历史事件。这意味着
①没有对个体的透视,整体就难以把握
②没有对整体的理解,个体就无法认识 ③没有实践认识就没有来源
④没有认识的指导实践就不能深入 A.①② B 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杭州吴菊萍徒手接住了从10楼坠落的两岁女童,造成左手臂多处粉碎性骨折,而她奋力救下的孩子重新获得了生的机会。吴菊萍家乡镇政府为吴菊萍在高速公路边竖起一个十多米长、四米多宽的巨幅广告牌,上面写着:弘扬道德模范精神,争创全国文明镇/向王江泾的好女儿——“最美妈妈”吴菊萍学习。此举在社会引起了热议,有人表示宣传英雄的事迹,怎样都不为过;有人认为,这是“捆绑”英雄的宣传,让“最美妈妈”成为地方争取政绩的资本。这种争议表明 A.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观差异性
B.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因人的立场而异 C.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 D.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可能相同 20、当今,各地城市建设了除了追求“人文、生态、宜居”的目标,还注重展现个人魅力、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这种城建思路体现的哲理是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21、频发的校车事故催生了“新校车标准”的制定。但在宇通主导的美国版“大鼻子”校车“新标准”下,其他车企要增加20%-30%的成本,且多数中小客车厂家将被排除在外,“宇通标准”遭到众车企反对。“新校车标准”引争议的根本原因在于()A.人们的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
B.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观差异性,无客观标准
C.价值观决定人们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D.各车企所面对的社会存在不同
22.在一次水稻新品种考评会上,专家对袁隆平主持培育的“两优培特”杂交稻纷纷表示赞扬。而袁隆平除了介绍新品种的优点外,还指出其缺点是“抗稻瘟病不太强”,建议有稻瘟病的地方栽种时要慎重,并在各方面进行防治。袁隆平的思想方法有什么特点?
23.2009年11月6日,“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党委书记沈浩在临时租住房内去世,年仅46岁。作为安徽省财政厅派驻小岗村的选派干部,沈浩的先进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他在小岗村工作的6年,小岗村引进项目13个,到位资金2.3亿元,是小岗村发展最快的6年,是小岗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6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知识,说明弘扬沈浩精神有何意义?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这个世界上,就连最为人迹罕至的地方,也都“烙刻”上了人类的痕迹。在太平洋最人迹罕至的地方,位于北纬35°到42°之间,夏威夷群岛的东北方向,距离加利福尼亚沿海1 000英里的位置,又有一个“新大陆”正在生成——“第八大陆”,应该叫做“太平洋垃圾涡旋”,这个“新大陆”完全是由垃圾堆起来的,已蔓延到140万平方千米的海域,聚集了超过700万吨的垃圾。在这个垃圾“联合国”里,有来自美国的球鞋、中国的塑料袋、日本的渔网碎片、加拿大的集装箱外壳„„
材料二:2009年12月7~18日,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全球减排协议。中国积极为全球气候变化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中国政府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巨大努力。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材料一、二中的人类活动。
学案答案: CACCBC
1、(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辨证统一的,这要求我们把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2)矛盾普遍性寓于矛盾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选择试验点,总结成功经验,进而推广到其它地区。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把握矛盾的特殊性。各地在新农村建设中要以中央的方针为指导,同时要结合本地的具体情况来进行。
2、解析 本题考查矛盾的相关知识。原理明确,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答题关键是将原理与材料有机结合进行分析说明。
答案(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2)摊点问题既涉及城市形象又涉及民生问题,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存在一定对立性。另一方面,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存在统一性。塑造城市形象必须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民生问题的解决也要有利于维护和塑造城市形象。
(3)在二者关系问题上,应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将塑造城市形象与解决民生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限时练答案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一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基础巩固 1.C 2.C 3.B 4.B 5.D 6.D 7.B 8.B 22.答案:世界上一切事物内部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袁隆平勇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坚持矛盾分析法,既介绍新品种的优点,又指出其“抗稻瘟病不太强”的缺点。这种矛盾分析的方法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能力提升
9.D 题意主旨在于说明在“不抛弃,不放弃”的条件下,实现了从“渴”到“不渴”及从“死”到“生”的转化,②③的说法正确体现了题意,选D项;①的说法与题意无关;④的说法错误,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10.B 结合漫画中的图文信息可知,是否居于领导地位取决于自身的实力,即有实力则是领导,否则就会转化为被领导,B项应选;A项说法错误,实现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取决于一系列的主客观条件;C、D两项不符合题意。
11.D 孟子的话的意思是指山坡间的小径,经常有人行走便踏成了一条路;过一段时间没有人去走它,又会被茅草堵塞了。这体现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的道理,选D项;A、B、C三项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12.D 猫和老鼠是一对生死冤家,双方在斗争中为战胜对手,各自进化出了应付对手的“绝招”——老鼠“装死”与猫“假眠”,从哲学的角度,这体现了D项;对立和统一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A、B两项的说法错误;C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13.C 对山寨产品的认识有肯定和否定两种并存的观点,这说明在山寨产品身上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②③说法与题意无关,①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故选C项。
14.A 漫画中的领导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是回避矛盾的表现。从哲学上看,这是否定了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不能正确对待矛盾的体现,故A项符合题意。15.A ③的说法错误,基于主观目的的联系是唯心主义;④的说法错误,“任何事物都可以和某一特定事件相联系”的说法是对联系的条件性的否定;在“民”与“网民”的关系中,网民是特殊性,但在“网民”与“总理网民”的关系中,“网民”则是普遍性,①应选;“网络把‘庙堂之高’‘江湖之远’,把‘君’与‘民’,拉得很近,联得很紧”体现了②。故本题选A项。
16.D 抓住题目主旨,材料强调了冰岛火山活动的个性,体现了规律的特殊性,D项正确;火山活动是有规律可循的,A、B两项排除;火山活动有规律可循,但每个火山活动又有自己的特点,C项不符合题意。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规律的特殊性。17C,18C,19A,20B,21D 23.答案:(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榜样属于矛盾的特殊性,但却包含着同类事物的普遍性、共性。抓好先进典型,可以从中总结出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经验,发挥巨大的影响和示范作用。
(2)先进典型体现的是崇高精神和优秀品质,能够对人们起鼓舞和激励作用,注重发挥其示范引导作用,能够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解析:根据材料对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原理的内容进行合理取舍并作简要陈述,然后分别从共性指导个性及正确意识的积极作用方面说明意义。拓展探究
24.答案:(1)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人类活动。人类活动能认识和改造世界,为人类造福,但如果无视规律也可能带来挑战和威胁,垃圾“新大陆”就是对无视规律的惩罚。
(2)矛盾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人类能够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为全球应对环境、气候变化做出巨大努力。
(3)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应对气候变化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各国要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和演绎的能力。正确解答本题,首先需要准确掌握矛盾的观点及其内容,进而结合材料,获取其中蕴涵的相关信息;其次运用矛盾的有关知识,实现理论观点和对材料具体分析的有机结合,分层次回答。
第四篇:《兰亭集序》限时练
命题人:李 洁
审题人:xxx
试做人:xxx
命题时间:2018.9.7
编号:2018—2019yw011
滑县六中2018级高一限时练 语文科限时练011【新授课】
(范围:必修一语文第13课《兰亭集序》)
一、基础测试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各不相同的一项是()A.流觞 情殇 整饬 流水汤汤 .....B.形骸 惊骇 垓下 言简意赅 ....C.嗟悼 泥淖 兰棹 掉以轻心 ....D.清朗 槟榔 稂莠 琳琅满目 ....2.下列默写的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此地有重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B.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C.是日也,天朗气清,慧风和畅。
D.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愉。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人们对于“专家”所说的“从活熊身上取胆汁简单、舒服”的说法在惊诧之余,而又感慨系之,“简单”....似乎好理解,而“舒服”则真不知是对熊而言,还是对取胆者而言。
B.阔别家乡二十年,如今再踏上故乡的这块土地,一切都变得陌生起来,当年的一街一巷已没有了原来的模样,当年的古井老树已不知了去向,这真是斗转星移,情随事迁。而不变的是浓浓的乡音和浓浓的乡情。....C.大学毕业三年了,城市串了三四座,工作换了六七个,不是嫌待遇低就是嫌专业不对口,至今他仍然在一个个招聘会上放浪形骸,苦苦地追寻着自己理想的工作。....D.站在山顶,极目远眺,蓝的天,白的云,碧的水,绿的树,星罗棋布的井架,鳞次栉比的屋舍、尽收眼底,足以让你游目骋怀,饱览这新兴油田的大好风光。....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繁盛A.俯察品类之盛.盛大坐其次排列列.B.叙时人一个一个地列.
也一样,相同所以兴怀,其致一.C.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共同.
B.②④⑥⑧ D.②③⑤⑦ 命题人:李 洁
审题人:xxx
试做人:xxx
命题时间:2018.9.7
编号:2018—2019yw011 王 羲 之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
性好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世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晋书·王羲之传》)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及长,辩赡
赡:丰富 .B.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 目:看 .C.然闻信至,咸自矜持 信:信使 .D.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 冠:位居第一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B.意甚悦,固求市之 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 ..C.当举群相送耳 誓天不相负 ..D.笼鹅而归 吾尝终日而思矣 ..1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羲之“率性而为”性格的一组是()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②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 ③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 ④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⑤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⑥止一吊,遂不重诣
A.①②③
C.②④⑥
B.①③⑤ D.④⑤⑥
1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
第五篇:下学期限时练(十三)
2017年高二语文下学期限时练
(十三)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丑与喜剧
喜剧与丑有着不解之缘。在喜剧发展史上,丑始终被作为喜剧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贯穿于喜剧进程中。这是基于人类对美丑辩证关系的科学理解。正像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说的:“滑稽丑怪作为崇高优美的配角和对照。”“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一般而言,丑总是与美相伴相随,相比较而存在,孤立的、纯粹的丑无疑并不具备审美价值,而当它以无害的感性形式进入喜剧世界,即被赋予积极的审美价值。这是因为喜剧是以笑的手段去否定生活中的丑,褒扬美的艺术,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喜剧的笑是通过丑获得的,其中包括恶的丑和善的丑。一张丑怪的面孔,一个笨拙的动作,一种狼狈的姿态,一个愚蠢的字眼……都会产生滑稽感,赢得笑声,激起喜剧愉悦。
喜剧的“主角”是丑,这在传统喜剧创作中是显而易见的,《秋江》中的老艄公,开的是“螃蟹脸”,笑纹如网;《十五贯》中娄阿鼠的鼻子上涂成白色小鼠,两片膏药皮挂在太阳穴上。丑而有趣,丑而滑稽。
喜剧主角的丑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内在外在都丑的作为旧制度、旧势力代表的丑类,例如贪官污吏、劣绅恶棍、腐儒蠹禄等等。喜剧并不表现他们如何作恶、如何残害百姓,而是将其置于可笑的历史“小丑”的位置上,展示其可笑的“自炫为美”,装模作样的滑稽,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不自量力。艺术家在勾勒其丑态时是嘲笑、鞭挞、讥刺他们。这些丑类不唯因了艺术刻划而成为审美的对象,而且其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愚蠢的妄想破灭,也从另一面证实了美对丑的摧毁、美对丑的胜利。人类得以“愉快地和自己的过去诀别”。一类是外在、表面丑,而内在美。丑的表象使其本质的美更加楚楚动人。《巴黎圣母院》中面目难看的敲钟人卡西莫多真诚地同情受难的姑娘。《七品芝麻官》中的唐知县八字眉、三角眼、胖乎乎呆墩墩,既丑又滑稽,但他刚正不阿,勇斗权贵。喜剧在勾勒善和美时,着重发掘其特殊的方式和常人常理的矛盾,以丑衬美,揭示他们可爱可笑的天真、自由、大智若愚的精神气质,从而写出令人喷饭的滑稽美。观众由此引发的笑带着亲切感、契合感。另一类丑准确地说,是“乖讹”——不相称、不协调。在此,人物和场景并无杂乱、破败或其他碍目的丑、难看,人物在道德上也无好坏评定,然而就是“不对劲”:角色和场景不相称,对话和心理相悖离,情节和观众期望相反,喜剧进程在奇特中完成,巨大的反差产生趣味,从而激起观赏者的笑声。
喜剧的丑是笑的魔方,由对丑的漫画式勾勒,完成对社会历史的规律的揭示,而观众获得富有启示性的审美愉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喜剧发展史上,丑之所以成为贯穿喜剧进程的重要因素,源于人类对美丑辩证关系的科学理解。
B.喜剧是笑的艺术,而喜剧的笑是通过丑获得,或是一张丑怪的面孔,一个笨拙的动作,或是一种狼狈的姿态,一个愚蠢的字眼。
C.一般而言,丑总是与美相伴相随,喜剧总是以丑衬美,揭示人物可爱可笑的天真、自由、大智若愚的精神气质,从而写出令人喷饭的滑稽美。
D.对于贪官污吏、劣绅恶棍、腐儒蠹禄这些丑角,喜剧只是展示其可笑的“自炫为美”,装模作样的滑稽,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不自量力,而不表现他们如何作恶、如何残害百姓。
2.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说:“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表明他对美丑辩证关系的认识是科学的。
B.《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卡西莫多虽然长相丑陋,但心灵美好,在外在丑的映衬下,他的内在美更加突出感人。
C.所谓“乖讹”具体指的是角色和场景不相称,对话和心理相悖离,情节和观众期望相反等。D.文章主要运用了举例、对比的论证方法,通过《秋江》中的老艄公、《十五贯》中娄阿鼠、《七品芝麻官》中的唐知县等例子,通过“美与丑”的对比,有力地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作为旧制度、旧势力代表的丑类,喜剧通过他们妄想的最终破灭,表明美对丑的摧毁、美对丑的胜利。
B.喜剧丑角滑稽可笑的行为,常常引人发笑,而观众的笑声中带着亲切感、契合感。C.《七品芝麻官》中的唐知县八字眉、三角眼、胖乎乎呆墩墩,作品在刻画他的形象时,进行了漫画式的勾勒,进行了夸大、变形。
D.喜剧主角的丑虽然各具特点,但它们也有共同之处,就是丑而有趣,丑而滑稽,使观众从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二、古代诗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须陀,弘农阌乡人也。性刚烈,有勇略。弱冠从史万岁讨西爨,以功授仪同,赐物三百段。炀帝嗣位,汉王谅作乱并州,从杨素击平之,加开府。大业中,为齐郡丞。会兴辽东之役,百姓失业,又属岁饥,谷米踊贵,须陀将开仓赈给,官属咸曰:“须待诏敕,不可擅与。”须陀曰:“今帝在远,遣使往来,必淹岁序。百姓有倒悬之急,如待报至,当委沟壑矣。吾若以此获罪,死无所恨。”先开仓而后上状,帝知之而不责也。
明年,贼帅王薄聚结亡命数万人,寇掠郡境。官军击之,多不利。须陀发兵拒之,薄遂引军南,转掠鲁郡。须陀蹑之,及于岱山之下。薄恃骤胜不设备须陀选精锐出其不意击之薄众大溃因乘胜斩首数千级薄收合亡散得万余人将北度河。须陀追之,至临邑,复破之,斩五千余级,获六畜万计。时天下承平日久,多不习兵,须陀独勇决善战。又长于抚驭,得士卒心,论者号为名将。薄复北战,连豆子贼孙宣雅、石秪阇、郝孝德等众十余万攻章丘。须陀遣舟师断其津济,亲率马步二万袭击,大破之,贼徒散走。既至津梁,复为舟师所拒,前后狼狈,获其家累辎重不可胜计,露布以闻。帝大悦,优诏褒扬,令使者图画其形容而奏之。其年,贼裴长才、石子河等众二万,奄至城下,纵兵大掠。须陀未暇集兵,亲率五骑与战。贼竞赴之,围百余重,身中数创,勇气弥厉。会城中兵至,贼稍却,须陀督军复战,长才败走。
寻将兵拒东郡贼翟让,前后三十余战,每破走之。转荥阳通守。时李密说让取洛口仓,让惮须陀,不敢进。密劝之,让遂与密率兵逼荥阳,须陀拒之。让惧而退,须陀乘之,逐北十余里。时李密先伏数千人于林木间,邀击须陀军,遂败绩。密与让合军围之,须陀溃围辄出,左右不能尽出,须陀跃马入救之。来往数四,众皆败散,乃仰天曰:“兵败如此,何面见天子乎?”乃下马战死。时年五十二。其所部兵,尽夜号哭,数日不止。(节选自《隋书·卷七十一·列传第三十六》)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薄恃骤胜/不设备须陀/选精锐/出其不意击之/薄众大溃/因乘胜斩首数千级/薄收合亡散/得万余人/将北度河 B.薄恃骤胜/不设备/须陀选精锐/出其不意击之/薄众大溃/因乘胜斩首数千级/薄收合亡散/得万余人/将北度河
C.薄恃骤胜/不设备须陀/选精锐出其不意击之/薄众大溃/因乘胜斩首数千级/薄收合亡散/得万余人/将北度河
D.薄恃骤胜/不设备/须陀选精锐出其不意击之/薄众大溃/因乘胜斩首数千级/薄收合亡/散得万余人/将北度河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人,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后因称男子年龄二十岁左右为“弱冠”。
B.嗣位指继承君位,嗣即继承,接续,本义是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位即君位。C.岱山即泰山,在山东泰安市境内,古称西岳,为五岳之一,又名岱宗,岱岳,古代帝王常到此祭祀天地。
D.露布指檄文、捷报类军旅文书,泛指布告、通告;也指官府间不加缄封的文书。6.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须陀战功累累,多次因功加官受赏。他跟从史万岁讨伐西爨,凭军功拜任仪同将军;随杨素平定汉王作乱,加任开府;击败王薄后,皇帝不但下诏赞美表扬,还命令使者画出须陀相貌来进奏。
B.张须陀能心系百姓,冒死帮助百姓。他担任齐郡丞时,正遇上战争,致使百姓失业,再加上饥荒,粮食价格飞涨。他不顾下属反对,不等皇帝下令就先开仓放粮,赈济灾民,然后上表。
C.张须陀勇决善战,能以少胜多。他两次均击败王薄并俘获大量战利品,其中第二次率两万骑兵步兵大败王薄十几万大军;在和裴长才的战斗中更是亲率五名骑兵打败了对方两万兵众。
D.张须陀作为一名将领,能为下属拼命,很得军心。在荥阳之战中,他中了李密埋伏,自己已突围而出,看到士兵不能全部冲出包围,又多次跃马进入包围解救他们,下马战死后,士兵为他悲痛不已。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帝在远,遣使往来,必淹岁序。百姓有倒悬之急,如待报至,当委沟壑矣。
(2)寻将兵拒东郡贼翟让,前后三十余战,每破走之。
三、基础知识(9分)
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重回以邻为壑的老路,不仅无法摆脱自身危机和衰退,而且会收窄世界经济共同空间,导致“双输”局面。
②随着“悟空”号暗物质探测卫星的发射、贵州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的投入使用、“墨子”号量子卫星的升空,神秘的宇宙世界将会变得泾渭分明,不再神秘。
③这座建筑密度极低的城市;垂柳袅袅,花香阵阵;置身予这柳暗花明的静谧中,立感远离了尘世的喧嚣。
④进入黄山,古木参天,云雾缭绕,极目远眺,翠竹林海,群出起伏,一直延伸到与蓝天相接处,顿时你会产生一种歧路亡羊的感觉。
⑤党员干部要与群众心灵相通、血肉相连,需走近群众,从“握手“开始,步步为营,消除心与心之间“最后一公里”的隔阂。
⑥尽管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仍在向前发展,但“一体化’势头明显受阻,东亚各种组织机制叠床架屋却缺少主导和方向,多边安全机制 的建立也毫无进展。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作为公益性的教育资源,博物馆不仅要鼓励寻常百姓常来常往,更要供学者精英雅玩品鉴。这无疑是当下博物馆建设需要明确的功能定位。
B.随着物质生活的富足},在旅游成为很容易实现的事情的同时,令人堪忧的是旅程中暴露出的诸多不文明现象,甚至违规违法事件也时有发生。
C.在里约残奥会上,中国残奥代表团共获107枚金牌、81枚银牌和51枚铜牌,以239块奖牌的骄人成绩连续第四次占据金牌榜与奖牌榜双第一。
D.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以“发展中的电影、多样性的文化”为主题,旨在以电影沟纽带,促进丝路沿线各国文化的交流,传承丝路精神,弘扬丝路文化。
1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冰窗花儿的美,还在于它变幻、亮丽的色彩。___。____。____。____。____,记下了自己的晶莹剔透,记下了自己曾经的绚丽和多姿。
①冰窗花儿,开始放射出七彩的缤纷
②太阳的光线越来越热,冰窗花儿开始溶化,在窗玻璃上纵横流淌,把曾经的辉煌,变成了一道道流淌的记忆
③最初,只是一种明亮,渐渐地,不同的色彩从冰花上散射出来
④太阳出来了,冬日的太阳,淡淡的,以一种柔弱的姿态,照射到冰窗花儿上 ⑤先是橘黄的,橘黄中带着一种浅紫和淡蓝,慢慢地又变成一种耀眼的红 A.④①③⑤②
B.①③④②⑤
C.④③①②⑤ D.①④③⑤②
四、作文(60分)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在一所著名高校的自主招生面试中,考官向前来应试的高中生问了一个相同的问题:你未来想做什么?
很多学生回答:想上贵校。
考官又问:上了我们这所学校后,你想做什么? 很多学生坦言还没去想这个问题。
考官提示道:你难道没有想过未来要成为一名科学家、宇航员、机械师、厨师、演员、运动员、教师、军人……?
很多学生回答:那是小时候想的事了,都记不得了。
上面这段考官与学生关于“未来做什么”的对话,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限时练十三语文试卷答案
1.C(喜剧“揭示人物可爱可笑的天真、自由、大智若愚的精神气质” 是在勾勒善和美时。)2.D(本文没有将美与丑进行对比。将美与丑进行对比的是喜剧。)
3.B(“观众的笑声中带着亲切感、契合感”是对外在、表面丑,而内在美的人物形象。)4.B 5.C(岱山即泰山,古称东岳,西岳是华山。)
6.C(原文“会城中兵至,贼稍却,须陀督军复战,长才败走。”在和裴长才的交战中,张须陀是先率五名骑兵与之交战但被重重围攻,后有援兵赶到,他率领军队又出战才使对方败逃。)
7.(1)现在皇上在远方,派遣使者来往,一定会拖延时间。老百姓已十分危急了,如果等到诏令到达,将要饿倒在沟渠里了。(5分。淹,拖延,1分;委,放置,此处指饿倒,1分。全句大意3分。)
(2)不久率兵抗击东郡叛贼翟让,前后三十多次交战,每次都打败赶跑了他。(5分。寻,不久,1分;走,使动用法,使„„逃跑,赶跑,1分。全句大意3分。)
8.C【解析】①句,“以邻为壑”:拿邻国当做大水坑,把本国洪水排泄到那里去。比喻把灾祸推给别人.②句。“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不合语境;③句,“柳暗花明”:形容柳树成荫,繁花耀眼的美景;也比喻在困境中出现转机。④句,“歧路亡羊”:比喻因情况复杂多变而迷失方向,误入歧途。此处不合语境。⑤句,“步步为营”:军队前进一步就设下一道营垒。比喻行动谨慎。防备严密。不合语境。⑥句,“叠床架屋”:比喻重复累赘。)9.D【解析】A项,递进关系不当,应为“不仅要供学者精英雅玩品鉴,更要鼓励寻常百姓常来常往。”; B项,“令人堪优“重复,删去“令人”;C项,“连续第四次”.不当。
10.A【解析】解答本题,首先应关注本题中的时间性词语,如“出来”“最初”“渐渐”“先是”“ 开始”“越来越”确定④为第一句,④和①有顶真关系,并有
“开始”一词,③“最初”照应前句的“放射出“,⑤句紧接着解释“不同色彩”。②句用“越来越热”显示出层次感,所以本题答案应为A项。
阅读:7.(4分)A、D(A选项在原文第4自然段,原文说的是“极少承接过温情”,选项表述绝对。D例句是比喻句,而非比拟)
8.(4分)
结构上:先写“谬爱”可以引发读者的思考(或引起下文,1分),并与下文形成对比,突出了正确的自爱方式(1分,答“对照”、“先抑后扬”、“先破后立”都可以)。内容上明确了作者的态度,认为真正爱自己就不应该一味的追求物质享受、不能接受自己的缺点、委屈求全、虚伪谄媚。(2分,答两点即可)
9.(6分。结合文章每点2分,概括1分,分析1分,共4分;联系生活实际,2分,言之成理即可,共计6分。提到“爱他人”,可以适当给分)
好好爱自己,首先是珍爱自己的身体。身体的每个细枝末节都很重要。(2分)好好爱自己,更是珍爱珍重自己的灵魂。灵魂也同样精彩(或是尊贵的)。(2分)
现实生活中我们要珍爱自己的身体,确保健康,珍惜生命;同时也要珍爱自己的灵魂,这样才能安稳幸福地生活。(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