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县长在全县党组织书记和移民村挂职干部培训班上的讲座

时间:2019-05-14 15:27: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副县长在全县党组织书记和移民村挂职干部培训班上的讲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副县长在全县党组织书记和移民村挂职干部培训班上的讲座》。

第一篇:副县长在全县党组织书记和移民村挂职干部培训班上的讲座

副县长在全县党组织书记和移民村挂职干部培训班上的讲座

副县长在全县党组织书记和移民村挂职干部培训班上的讲座

同志们:

按照这次培训会议安排,我与大家就我县“三农”工作进行交流与探讨。我县是个农业大县,作为乡、村干部常年身临基层,其主要工作就是“三农”工作。而村委是我国现行体制下最基层的自治组织,因此,村民委员会就是“三农”工作的基本单元。如果每个村都把“三农”工作做好了,把“三农”问题解决了,也就实现了全县人民奔小康的目标。所以,乡村干部必须要了解“三农”、认识“三农”、并懂得如何开展好“三农”工作。

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着许多新形势新问题,如何做好新形势下“三农”工作,值得我们共同研究和探讨。今天,我重点就五个方面与大家共同交流:一是正确理解和认识“三农”的涵义;二是我县“三农”现状;三是我县“十二五”“三农”发展目标;四是我县“三农”工作重点;五是村干部开展“三农”工作必须树立的几个意识。

一、正确理解和认识“三农”的涵义

“三农”:即农民、农业、农村的简称。

农民:是指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后,与城市居民形成对称的二元国民的弱势群体。非指自然意义上居住在农村,并从事种植、养殖业的农业劳动者。其划分的标准并非产业,而是以父母的户籍为唯一标准划分的群体。

农业:是指以土地、水面、草场、山林为主要生产资料的产业群的总称。与其它产业的区别有两点:一是其生产过程受自然资源制约,具有天然的弱质性。二是产业链条中断,农业只指其中间的生产环节,产前、产后环节则不属农业范畴。它是二、三次产业的基础产业,居民生存的原产业,农民的主产业。

农村:是指人口集居的城市和城区以外的广大国土地域。即人口集居远低于城镇的乡村,国土承载的公共产品价值量极低的地域。

“三农”问题是指农民、农业、农村这三方面存在的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的“老大难”问题,说“老”是因为问题已经持续很久,多少年来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说“大”是因为事关全面小康目标实现、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稳定;说“难”是因为农业人口较多,农民整体素质不高,农业基础薄弱,农业发展水平低,农业投入少,城乡二元结构等等因素造成了发展难,解决难。但这个“老大难”问题又是摆在各级政府、各级部门面前不得不解决而且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解决好“三农”问题,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要从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社主义新农村等方面做工作。因此,必须创新思路,全方位、多视角、系统地调研“三农”问题,并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从而推动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二、XX县“三农”现状

(一)农民。

从数量方面看:全县有万户,58万,其中农民约55万,有劳动力约34万,乡村从业约万,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县。从素质方面看:总体上讲,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偏低,半文盲人口较多。全县高中、中专1,9588人,占%;大专以上7172人,占%;初中9,2418人,占16%;小学13,5322人,占%。小学以上文化程度占总人口的44%;半文盲、文盲31,4271,占%;儿童占%。从年龄结构方面看:以中老年居多,据统计,青年、中年、中老年、老年的比例为28:27:32:23。从性别方面看:男、女比例:1。从社会保障情况看: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农合)约万人,达95%以上,几乎全覆盖。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保)约31,0391人,占%,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约5,5509人,占%。从农民专业技能来看:少数农民经过技能培训和生产实践,有一定农业生产和其他技能,但多数农民没有达到掌握一门专业技能的要求。从收入方面来看:20**年我县转移劳动力12万人,实现工资性收入亿元,净收入亿元。但是,农民人均纯收入才3164元,按我国新出台的贫困标准2300元,我县约还有31万人属于贫困人口。巧家仍然是国家扶持的贫困县之一,是乌蒙片区的大贫困县。

(二)农业。

20**年全县生产总值33,0068万元,同比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2,3788万元,同比增长%;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7041万元,同比增长%,占生产总值的%,农业仍然是我县的主要产业。

1.粮食生产。20**年全县种植粮食作物万亩,同比增长%。其中谷物万亩(稻谷万亩、小麦万亩、玉米万亩、其它谷物万亩);豆类万亩(大豆万亩、蚕豆万亩);薯类万亩(马铃薯万亩)。实现粮食总产万吨,同比增%,人均有粮367公斤。完成晚秋作物种植万亩,其中秋粮作物种植万亩,实现产量万吨;秋蔬菜万亩,实现产量万吨;秋绿肥万亩,实现产量万吨,产值亿元。冬季农业开发完成万亩,同比增%。其中冬早马铃薯万亩,冬早蔬菜万亩,冬玉米万亩,冬大豆万亩,冬季农闲地种草万亩。同时,举办县级样板万亩,乡级样板万亩,实现冬季农业开发总产值亿元,同比增万元,增长%。

2.特色优势产业。烤烟:20**年种植2,6450亩,收购烟叶万担,实现烟叶总产值万元,同比增长%,实现税收万元,同比增长11%。蔗糖:XX/20**年榨季,完成收榨甘蔗万吨,生产白砂糖吨,生产酒精252吨,实现销售收入2050万元,巩固甘蔗面积万亩。蚕桑:截至20**年,全县有桑园总面积万亩,收购县内外蚕茧3150吨,生产加工生丝544吨,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同比增长%。畜牧业:20**年实现存栏大牲畜万头(匹)、生猪万头、山绵羊万只、家禽万羽,同比分别增%、%、%和%;出栏大牲畜万头(匹)、肥猪万头、肉羊8万只、肉禽万只,同比分别增%、%、%和%;肉蛋总产71641吨,同比增%;畜牧业产值(现行价)亿元,同比增%。林业产业:据不完全统计,至20**年底,经济林面积已达65万亩(含核桃、花椒、板栗),其中,核桃面积45万亩,投产万亩(其中盛产面积5万亩,初产期面积万亩),产量达1568吨,产值万元;花椒面积万亩,投产7万亩(其中盛产面积5万亩,初产期面积2万亩),产量达1960吨,产值亿元。核桃和花椒产值达到亿元,农业人口人均元,已成为广大群众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来源。蔬菜:20**年全县种植蔬菜万亩,实现产值亿元,同比增长%。

3.林业。据20**年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全县林地面积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其中有林地面积万亩,覆盖率%;灌木林地面积万亩,覆盖率%;疏林地面积223亩;未成林造林地面积万亩;苗圃地面积334万亩;无立木林地面积万亩;宜林地面积万亩。全县活立木总蓄积511,7060m3。其中:乔木林蓄积505,0410 m3,占%;疏林地蓄积110 m3;散生木蓄积2440 m3;四旁树蓄积64100 m3,占%;全县公益林面积为万亩,占林地面积的63%。XX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面积万亩,其中国有林面积为万亩、集体林地万亩、保护区非林地集体使用面积万亩。共涉及9个乡镇33个行政村9931户43311人,农村劳动力25109人。而保护区内有58个自然村1579户5947人。

4.水产:截至20**年,在大沙坝有苗种繁殖培育基地一个,每年自繁罗非鱼、鲤鱼鱼苗300万尾。有池坝塘养鱼1000亩、水库养鱼4000亩、稻田养鱼4500亩(其中1000亩的标准化稻鱼工程),实现水产品产量2056吨、产值3084万元。

5.农业组织化程度:截至20**年发展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17个,规范专业合作社10个,示范专业合作社3个,提升改造农村综合服务社7个。

6.农业龙头企业:现有农业龙头企业4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个,市级龙头企业3个。年产值上亿元的1个、上千万元的1个、其他都是几十万元的。全县截至20**年,有年出栏5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户)3168个。

(三)农村。

1.土地资源状况。根据土地资源二调统计,全县国土面积3245平方公里、约万亩。其中林地万亩、草地万亩、耕地万亩、园地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万亩、交通用地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万亩、其他土地万亩。

2.农村水利。截止目前,全县已兴建各类民生水利工程38696件,完成投资亿元。其中:已建中型水库2座,在建中型水库1座,完成小(一)型除险加固工程2座,小(二)型出险加固工程4座,中小水电站23座,泵站9座,小水池839件,小坝塘35件,小水窖35653件,农村供水饮水管网876件,灌溉排涝渠道905件。初步形成了以炉房水库、引荞工程、建设堰、和平堰、东坪堰、拖姑堰、蒙姑堰等骨架供水系统,水库总库容万立方米,灌溉排涝渠道长度公里,经过防渗处理的有532公里。水电站装机容量32851千瓦,农村饮水工程解决饮水安全人口万人,水土流失治理面积万亩,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万亩、有效灌溉保证率达%。

3.农村交通。全县拥有公路里程数公里,其中二级公路公里、三级公路公里、四级公路公里、等外公路公里;省道58公里,县道682公里,乡村公路1587公里,专用公路166公里(林区公路、水泥厂进场公路、牛栏江沿江公路等)。全县有金沙江水运渡口22道,乡镇船舶21艘(含库区船舶)。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农村客运站5个,拥有农村客运线路16条,遍及全县16个乡镇,较好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安全便捷出行条件。现有2家道路专业客运企业,客运班线28条,其中省际班线7条、市际班线4条、县内班线17条。

4.高稳产农田。全县有高稳产农田万亩,占实有耕地%,其中中低产田地面积较大占%。

5.新农村建设。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省委“形成产业发展新格局、实现农民生活新提高、构建公共服务新体系、建设乡村新面貌、塑造文明新风尚、健全管理民主新体制”的“六新”建设任务XX县委“五村三化”新农村建设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采取县乡分别的方式建设新农村示范点,新农村示范带动基础明显增强。截止20**年6月,累计整合投资亿元,建成各级新农村示范点305个,其中省级重点建设村60个、省级村容村貌整治点44个、市级示范点4个、县级示范点39个、乡镇级示范点158个。按照连片合并建XX县“五村三化”示范点203个,其中小康文明村示范点42个,特色产业村示范点35个,科技增收村示范点8个,卫生文明村示范点112个,受益农户12941户49674人,初步形成了沿主干公路线,点连线、线连片的新农村示范“长廊”。新建文化室46个3352㎡,活动场51个9585㎡,新建农家书屋36个,农村文体大院4个,配备音响设备46套、桌椅603套; 以“六改、三治”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工程,共完成新建公路公路,建柏油公路4公路,硬化主道路万平方米,新建房屋万平方米,改造房屋万平方米,建洗澡间4518间万平方米,安装太阳能2222台,改造厨房万平方米,新建节能灶4898眼,改造庭院3898户,新建沼气池3127口,新建排污沟公路,改造厕所万平方米,新建垃圾池189个。基本实现了“十化”目标(村庄布局优化、住房新型特色化、饮水安全化、道路硬化靓化、排水有序化、厕所畜厩卫生化、垃圾收集定点化、燃料节约化、村庄绿化美化、村容村貌整洁化)。

6.农村教育。学校数量:我县有各级各类学校303校(其中:公办幼儿园1所,完小185校,小学教学点88校,初级中学20校,普通高级中学2校,职业高中、教师进修学校各1校;民办幼儿园4校、小学1校)。学校分布情况:初中布局现状全县有普通初级中学20校,城区有2所(XX县第三中学、XX县第四中学);农村18所,其中:初级中学10校(白鹤滩中学、东坪中学、老店中学、铅厂中学、药山中学、小河中学、新店中学、马树中学、大寨中学、崇溪中学)。九年一贯制学校8校(金塘附中、炉房附中、蒙姑附中、包谷垴附中、中寨附中、六合附中、红山附中、茂租附中)。有普通小学307校,城区有3校(XX县新华小学、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白鹤滩镇中心学校);农村304校(白鹤滩镇中心学校隶属29校,巧家营学校隶属14校,金塘乡中心学校隶属19校,炉房乡中心学校隶属19校,蒙姑乡中心学校隶属15校,包谷垴乡中心学校隶属12校,东坪乡中心学校隶属16校,老店镇中心校学校隶属12校,老店镇铅厂学校隶属23校,药山镇中心学校隶属22校,中寨乡中心学校隶属11校,小河镇中心校隶属15校,六合学校隶属7校,红山乡中心学校隶属15校,新店乡中心学校隶属15校,马树镇中心学校隶属12校,大寨镇中心学校隶属18校,茂租乡中心学校隶属10校,崇溪乡中心学校隶属22校)。学校基础设施情况:全县小学占地面积678,937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1,0077平方米,其中危房5,7096平方米,d级危房5,5413平方米,c级危房1683平方米。有计算机554台,其中教学用计算机274台。图书418992册,生均图书册。全县初级中学占地面积298053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26387平方米,其中危房11936平方米,d级危房10655平方米。有计算机878台,其中教学用计算机790台。图书295790册,生均图书册。普通高中学校占地面积114003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8819平方米,其中危房1891平方米(属d级危房)。有计算机311台,其中教学用计算机260台;有图书35671册,生均图书册。职业中学占地面积27219平方米,学校产权校舍建筑面积15335平方米,其中危房5193平方米,d级危房2476平方米。有图书30000册,计算机245台。师资情况:全县有教职工4485人(其中:学前幼儿教职工155人,小学教职工2592人,初中教职工1263人,普通高中教职工373人,职业高中教职工86人,进修学校教职工16人)。尚有临时代课教师321人。在校学生数:在校学生总数95661人(其中:学前幼儿9252人,小学57499人,初中20771人,普通高中生4998人,职高生3141人)。升学率:以20**年来看,幼儿园、小学升学率是100%;全县初中毕业生4625人,录取高中、中专、职高2550人,初中升学率%;全县普通高考报名1526人、一本上线44人,二本上线255人,累计硬上线人数达1438人,上线率达94%。

7.农村医疗卫生。医疗机构情况:全县共有医疗卫生单位215家,其中县直医疗卫生单位4家,乡镇卫生院19家,村卫生所189家,民族卫生所1家,民营医疗机构6家(医院3家,诊所3家)。全县有床位1051张,其中乡镇卫生院811张,县直医疗机构200张(人民医院200张,县中医院150张,县妇幼保健院50张),已基本能够满足工作需要。人才队伍情况:全县卫生系统共有事业编制476人,截止20**年8月,卫生系统有在职职工436人,退休211人。在职人员中有卫生技术人员384人,工勤人员51人;有副高级职称18人,中级职称91人,初级职称275人;有本科学历77人,专科学历189人,中专学历155人,其它15人。每千人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人,低于全市(人)、全省(人)、全国(人)平均水平。全县有乡村医生426名,其中有男村医248名,女村医178人;其中大专学历1人,中专学历96人,相似中专学历26人,职高学历178人,短期培训78人,高中学历11人,初中学历36人。年龄分布情况:35岁以下的有189人,35—40岁的有136人,41—45岁的有45人,46—50岁的有32人,51—54岁的有17人,55岁以上的有7人。计划生育情况:20**年10月至20**年9月,计划生育率为%,同比上升了个百分点;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与去年同比下降了个百分点。

8.农村通讯。全县只有三家通讯公司和一家邮政公司,其中移动信号覆盖率80%,基站223座,用户15,3121人;联通信号覆盖率30%,基站71座,2g、3g用户约4000人;电信信号城区100%覆盖,农村乡集镇70%覆盖,基站43座,座机(宽带)用户2376户、手机用户4560户;全县广播覆盖率%,电视覆盖率达%。

9.农村生态环境。通过实施长江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工程,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荒山造林、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齐头并进,使农村森林资源显著增加,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初步建成了以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为主的绿化体系,XX县的森林覆盖率已达%。20**年经过无公害产地认证万亩耕地,总体上讲,农村生态环境优良。

10.农村文体。全县有乡镇综合文化站12个,总建筑面积3726平方米;有 113个“农家书屋”,每个农家书屋均配备了农业、科技、养殖、文学等方面的书籍XX余册、光碟100盘及价值3万余元的书架、阅览桌、标识牌,制度册等设备;有“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112个,新建“农家文化大院”50个,实施了两期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直播卫星覆盖工程,受益28187户。建立了以县为中心、以乡镇为依托、以服务农户为目的的农村电影公共服务网络。建成28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总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建成农村文化体育活动广场9个。

11.农村集镇。全县有县城一个,乡集镇15个,村集镇19个,这些集镇主要承担着农产品集散、农资、日用品及家电供给,是农村贸易平台,为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目前16个乡集镇改造全面启动,有9个乡镇已完成规划编制,3个乡镇正在规划,4个乡镇未开张规划编制。

12.农村能源。通过农村电网改造,全县农村通电率已达%,年均供电5285万千瓦时(度)。通过实施“七改三建”(即改灶、改厨、改水、改电、改厩、改厕、改路,建池、建园、建家),截至20**年,全县实施沼气池建设63090口,年产气量4145万立方米;改造节能柴灶67200户;推广太阳能万平方米;中石化和中石油加油站不断增加,农村用油更加快捷方便。

13.农村民居。这些年通过扶贫工程消除叉叉房、茅草房,实施安居工程、异地搬迁、抗震保安、农村危旧房改造等工程,打造昭巧二级路和巧蒙路沿线一特色名居,到目前,全县境内无叉叉房、茅草房,大部分农民已住上砖混或土木结构房屋。

三、XX县“十二五”发展目标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20字方针,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目标要求。我县“十二五”发展的主要目标:到XX年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以上,总量达到50亿元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328元;全县耕地有效灌溉保证率达38%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以上,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亿元;粮食总产万吨,农民人均有粮400公斤;烤烟产量10万担;蚕桑面积10万亩;核桃面积80万亩;花椒面积30万亩;畜牧业产值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贫困人口减少5万人;人口受教育年限达到**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下;转移农村劳动力14万人;公路总里程2800公里,村级道路硬化率80%;农村人口安全饮水普及率100%。

四、XX县“三农”工作重点

(一)农民。

就农民问题主要有数量、素质和收入问题。

就农民数量而言。占了全县人口%,农民数量确实很大。从发达国家看,农民的比例较小。中央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小康社会,加强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减少农民数量是关键。根据我县的县情,减少农民数量主要强调几点。一是继续贯彻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控制农业人口数量增长。二是强化就业培训,加快劳务输出并加大“农转城”力度,提高城市化率。三是抓住政策机遇,加大外迁移民。

就农民素质而言。主要是文化程度、道德、法律、技能等方面的问题。农民素质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农民素质低、生存和生产能力弱,对发展是一个阻力。就现状看,农民文化程度的提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要实现目标至少要**年或者20年,因此任何时期教育都不能放松。着重强调几点:一是加强道德教育,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第一个接受了家庭承包制改革,由过去的集体所有、集体生产转变成集体所有、个体经营的模式。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一个家庭一个单元,以自我利益为大。30多年以来,部分农民思想模式化,淡忘了集体所有制,淡忘了亲情、友情,淡化了党和政府给予的关心和支持,至使农村有些家庭出现邻里关系恶化,尊老爱幼美德丧失,不履行对老人和儿女的抚养义务,不存在感恩之心等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相当危险,直接影响到全社会的和谐发展。二是加强法律教育普及。中央提出依法治国,作为占绝对大数量的农民必须增强法律意识,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遵守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和履行自己的义务,这才有利于发展,因此,对农民进行普法教育是重点。三是提高农民生产技能。中央提出“三化”同步,即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而这“三化”的实现是需要全国人民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在我县农民占了大多数,农民技能不提高,实现“三化”难度大。“三化”的实现需要的主要是人才,而且是相对高水平、高技能的人才。只有强化各种技能培训,利用广大农民的劳动力资源参与到“三化”建设中,才能加快“三化”进度,最终实现“三化”目标。所以,农民技能培训又是一个重点。

就农民收入而言,这是一个长期的核心问题。目前农民收入主要有三种,一是从事主业收入,即农业收入,包括农、林、牧、渔。这还要依靠科技、规模、品牌、走产业化道路才能增加收入(在这里不作重点讲述)。二是从事副业(农业服务业)收入。这部分收入主要是经营农资等服务和务工收入,当前这个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重要成分,应该强化引导、扶持、帮助、维权,加大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三是政策性收入,主要是中央一切惠农政策。比如: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补贴、渔船燃油补贴、粮种补贴、草原生态补贴、生态林补贴、家电下乡补贴、农业用电补贴、农村低保、农村养老保险、新农合医疗保险、农作物保险、能繁母猪保险、森林防火保险、烤烟保险、退耕还林补助、民政救助、五保人员供养、残疾人补助等等。这些收入基本是固定的,关键是如何准确及时兑现给老百姓的问题,这也是“三农”工作中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

总之而言,要解决好农民工作的问题,乡村干部必须突出重点,落实责任,强化措施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做好农民的宣传动员工作,千方百计完成计生任务,实行严格考核,常抓不懈,控制人口增长。

二是要全面动员宣传,促进农民参加技能培训,强化劳务输出和“农转城”工作,降低农民数量。

三是充分利用本土亲情和友情关系,强化组织农民开展道德和法律教育,特别是强化感恩教育。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让广大农民再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伟大,从而正确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四是要认真落实兑现惠民政策,采取一切阳光工作形式,按照公开、公正、公平、合理的原则,把党和政府的一切惠民政策兑现到老百姓手中,切实提高党和政府的公信力。

(二)农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类生存之本,中央非常重视农业。从党的“十四大”提出科技兴农,“十五大”提出农业产业化,“十六大”提出城乡统筹,到“十七大”提出城乡一体化。除20**年外,中央这些年关于农业农村工作意见都是以中央一号文件下发,省委提出了高原特色农业建设的意见。而就我县农业工作的重点主要是“四抓”,即抓科技应用、抓规模效益、抓优势产业、抓产业化发展。

1.农业科技应用问题。农业科技应用在农业生产中尚有一定差距,在农作物生产上主要表现品种老化,种植模式单一粗放,科技措施不到位,耕地复种指数较低,单位面积产量和产值低;在林业生产上主要表现是管理粗放、良种良法推广应用差、单株产量产值低、投产时间长等;畜牧业生产主要表现在饲养管理粗放、养大猪大牛观念浓厚、出栏率低、成本高等,最终表现都是单位产量产值低,比较效益下降,导致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因此,坚持科技应用推广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2.农业规模效益问题。由于我县农民小农意识较强,自给自足思想严重,种植业规模都普遍偏小。其实近几年的农产品价格一直稳中有升,价位已是很合理的,但由于规模小,未引起经营销商的重视,外销量极低。农民要增收必须要从规模上下工夫,打品牌,走“一村一业”的路子,才能把规模效应体现出来,我县白鹤滩镇库着村的冬季农业反季节蔬菜已得到了证实。在这里我还要强调,要规模发展“一村一业”就必须提高组织化程度,可以以产业组建专业合作社,吸纳广大村民参加,让村民利益共享,风险公担。也可以实行土地流转,反租倒包发展规模大户,实现“一村一业”。

3.农业优势产业发展问题。我县已经历届县委、政府研究实践确定五大产业为农业优势产业,各乡村必须按照县级确定的规划,采取措施,强势推进。在这里我作重点讲述,根据我县立体气候的特点,已确定烟、桑、畜、菜、经济林果为我县的优势产业。这几个产业目前的比较效益较好,单位面积产值都在3500元以上,而且从土地资源和自然气候条件上分析,很具潜力和优势,各乡镇、村应抓好规划落实。

烤烟产业。我县的烤烟产业规划到XX年实现万亩,产量10万担。发展区域以南部乡镇为主,以强化建设基地单元,海拔控制在1200m—XXm以内,实行“两头工厂化,中间专业化”的发展模式。南部乡镇(白鹤滩、蒙姑、金塘、中寨、崇溪、老店、包谷垴),北部乡镇(大寨、东坪、新店)的适宜村要落实地块,作为烤烟生产专用地,在地块内严禁种植核桃、花椒、蚕桑林木。烟地要加大投入,进行烟水工程改造,达到旱能灌、涝能排、机能耕的高稳农田,同时推行轮作和套种,提高单位面积产值。

蚕桑产业。蚕桑产业是我县唯一具有产业化雏形的产业,其长江丝绸公司是我县唯一的省级龙头企业,其产品质量居全省之首,我县也是XX省蚕桑基地县之一。到XX年,我县桑园面积要求达到10万亩,因此,每个适宜乡村必须高度重视,狠抓栽桑养蚕。今后几年我县将按照“两个全覆盖,四个密植化”的要求,以整村推进的方式强化基地建设,强势推进。两个全覆盖:除烤烟产业用地以外,海拔在1600m以下区域,所有耕地地埂全覆盖,25度以上坡耕地和适宜荒山大行片桑全覆盖。四个密植化:道路两旁密植化、岩边密植化、沟边密植化、房屋四周密植化。

畜牧产业。畜牧产业已成为我县的农民增收支柱产业,产值已达12亿以上。到“十二五”末,畜牧业以生猪为主实现出栏100万头、肉羊5万只。在全县16个乡镇全面发展,以养殖大户为骨架,标准化养殖为脊梁,带动10万户以上农民小规模饲养。同时,还要加大卫生厩建设力度,推广先进饲养技术,强化疫病防控。在海拔2600m以上地区,大力推行退耕种草和充分利用草地资源,发展草地畜牧业,把我国唯一的48s—50sXX半细毛羊品种推广开来,扩大种群,为高寒山区农民增收作出贡献。此外,要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广泛开展林下土鸡养殖,推动农民短、平、快的养殖发展。

蔬菜产业。蔬菜产业是比较效益最高的产业,既是本县解决消费者蔬菜供给的产业,也是外销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我县近几年已发展蔬菜12万亩,特别是冬季农业开发中发展反季节蔬菜取得了很好的效益,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十二五”末,我县的蔬菜产业要发展到15万亩左右,除继续巩固发展反季节蔬菜外,计划建立冷凉蔬菜基地,确保夏秋蔬菜的供给。冷凉蔬菜基地拟建在海拔XXm以上地区,同时以无公害蔬菜标准进行生产,在保障内销的前提下,扩大外销,增加菜农收入。

核桃、花椒产业。核桃花椒产业是“十二五”确定的新产业,规划在“十二五”末,核桃达到80万亩、花椒30万亩的目标。这是按照“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思路确定的。在全县范围内要利用25度以上的坡耕地、宜林、荒山、低产低效林改造等大力发展核桃花椒。要求全县各乡村在烟地和蚕桑适宜区以外,在海拔1200m—XXm范围内规划种植核桃,海拔1200m—1800m范围内按农民意愿规划种植花椒。同样以“四个密植化”连片发展,对于已种植的地块要进行严格检查,查缺补漏,确保核桃花椒产业真正实现规模化、规范化的连片大基地。

4.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总体来讲,就是要达到“产业基地化、产品品牌化、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我县的农业产业化水平极低,主要是缺乏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如果农产品生产基地建成,一定要加大农村农产品加工和销售的招商引资力度,强化产业化发展。这是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用市场化引导发展农业,延长农业产业链,有效增加农业附加值。

关于农业工作,乡村干部应抓住以下几个重点:

一是要组织广大农民再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狠抓落实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采取一切措施提高单产。

二是要广泛动员群众,组织专业合作社或者实行土地流转,发展规模农业,走“一村一业”之路,增加农民收入。

三是要按照县委、政府的产业规划要求,充分动员本村村民认真进行本村产业规划布局,落实产业发展措施,有效推动产业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大发展。

(三)农村。

农村建设涉及水、电、路、房和社会事业多个方面,有很多建设具有行业规划和规范,乡村无法按需建设。特别是一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必须按照规划布局进行投资建设,所以我不一一作讲述,但针对我们乡村能做到的,我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由于我县地处金沙江流域,建立良好的生态屏障对下游生态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对我们自身的生存有着长远深刻的意义。因此,从我们最基层,特别是老百姓就应该强化认识生态环境建设重要性,要广泛动员村民从六个方面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和维护。一是强化防火责任,保护现有森林和草原植被;二是杜绝森林的乱砍滥伐和草原的滥牧过牧;三是大兴植树造林;四是规范采矿采石采砂,杜绝乱到弃渣弃土;五是杜绝违禁农药使用;六是加强水源保护。

2.关于保护耕地问题。中央提出必须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省委、政府要求到2020年XX要达到人均一亩高稳产农田、人均有粮400斤。因此,我们必须教育农民,增强节约土地意识。同时,各村要自行规划,确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可申请项目加大对中低产田地改造,确保人均一亩高稳产农田目标的实现。

3.关于激活农村资本问题。我县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已完成,深化改革正在进行,关于林权抵押贷款工作数量甚微。近些年由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很多农民已建起了混转房屋,农民固定资产已有一定的量,已成为农村一个很大的资本,但是都未激活,不能流动。目前已在开展集体土地确权工作,各村要动员农民积极参与确权办证,主动申请评估,争取抵押贷款,激活资本,为农民创业就业提供更大的金融支持。

4.关于民居建设的问题。近些年我们有部分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确实积存了不少钱,回到老家投资几十万把砖房建在深山峡谷,确实扬眉吐气,但我看实在可惜,平时守房的也就是老父老母,纯属浪费。出现这种现象,我认为主要还是观念落后,我希望我们在基层的干部要对他们加强开导。当前全国上下都在推进城镇化建设,提高城市化率。如有投资,尽可能到县城或乡集镇、村集镇,这样投资不但可以保值,还可能增值,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生存环境,享受到更多的公共设施服务,何乐而不为。因此我建议民居建设尽可能引导到村、乡集镇。

五、开展“三农”工作必须树立的几种意识

(一)树立服务意识。

我们作为党的干部,就是为人民服务,农民身居农村,要生存要发展,都需要党和政府的支持,作为基层干部就要有奉献精神,做好服务工作,帮助农民解决一切可能解决的问题。

(二)树立公正意识。

党和政府对农民有很多优惠政策,我们在执行政策时必须坚持“公正、公开、公平、合理”的原则,让老百姓心中的秤平衡,我们才能取得信于民。

(三)树立大局意识。

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这是我们党的纪律,上级作出的决策,下级必须服从执行。

(四)树立村民自治意识。

村民委员会是农村自治组织,在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情况下,涉及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公益事业时必须坚持一事一议,推行村民自治。

(五)树立规划意识。

一个乡、一个村产业要发展,经济要发展,贵在规划,重在落实,作为一个村的规划并不复杂,但很实在,有了实在的村级规划,就有了实在的乡级规划。建议每个村认真的对“一村一业”进行规划,并组织实施,促进全县农业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同时推动我县高原特产农业的发展。

(六)树立廉政意识。

在做“三农”工作中,会涉及到很多项目资金,我们的干部一定要有廉政意识,不能损坏了农民利益,毁坏了自己的前程。

第二篇:在全党组织书记培训班上的讲话讲稿

在全党组织书记培训班上的讲话稿

同志们:

为推进全市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深入开展,进一步抓好后进村整顿工作,市委组织部决定举办这期全市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目的在于通过集中培训使支部书记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视野得到拓宽,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得到提升,为实现我市“福民强市”目标、在X经济区建设中有更大担当,“十三五”时期农村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在此,我谨代表市委组织部向参加培训的全体支部书记表示诚挚的问候!对你们常年扎根农村一线,辛勤工作,默默奉献,为我市农村发展付出的辛勤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

为了办好这个班,市委组织部及相关部门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从生活安排到课程设置,都下了功夫。在课程设置上,既有市委组织部、政法委、农工委领导的政策讲授,又有身边先进典型的现身说法;既有农村工作方法的指导讲解,又有新农村建设成功经验的实地参观;既有目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全面解读,又有提高农村致富本领的方法辅导,很丰富、很实惠、很管用。希望大家放下家里的事,静下心来,认真听一听,会很受启发,很有借鉴意义。

目前,我市的后进村整顿工作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市委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省委常委、市委书记X明确要求,要把后进村整顿、变“老大难”为新亮点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抓实抓紧抓好。目前市委已将后进村整顿工作列入全市“六加一”考评体系,通过实地考评和问卷调查,一季度一考核一排名,排名末位的县(市)区委组织部长在每季度全市“福民强市”讲评大会上向全市人民做表态发言,这种严格问责,实打实动真格的做法让各县(市)区、各乡镇的的领导们都很有压力。只有有压力了,才能有动力,只有动真格了,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后进变先进,先进向前进”的目标。目前我市后进村整顿工作成效显著,我市的第五批后进村名单已经确定,今后的后进村整顿工作如何进一步开展,取得更大的实效,还要靠各位在坐的村支书们,你们是直接责任人。这次培训,除认真上课外,还希望大家能在一起多交流,对我市后进村整顿工作更好开展建言献策,多提宝贵意见。

接下来,我就“村支部如何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谈几点个人意见,也是我的一个大会发言,和大家做个交流。我发言的题目是“支部如何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分几个部分:一明确支部承担的责任,二认清支部面临的形势,三找准支部存在的问题,四夯实支部建设的基础,五发挥支部应有的作用。

一、明确支部承担的责任

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党的领导靠谁来实施,靠各级党组织;党在农村的执政者是谁,最基层执政者就是村支部。在村里,支部同群众的关系,就是党群关系;支部书记同群众的关系就是干群关系;支部的形象,就是党的形象;支部的工作作风,就是党的作风。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必须时刻和党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有关要求,认真开展工作,不折不扣的抓好落实。

支部是党在农村各项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上边千条线,下边一根针。党的各项惠农政策靠谁落实,靠支部、靠支部书记。支部书记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直接责任人,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村里几百、上千口人,靠咱这个带头人。村党支部书记,官虽然不大,但肩负着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的责任和使命,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支部是党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广大群众的意见、愿望和要求,各项政策在贯彻落实中存在的问题,群众反映的建议,都需要通过村党支部集中起来,反映上去,这样上级党组织才能够及时掌握群众最迫切的要求是什么、最大的需要是什么、最突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才做出正确的决策。支部书记身处农村一线最基层、任务最重、工作最辛苦,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群众信得过,支部书记要发挥好这个优势,特别是在城乡一体化进程和项目发展过程中,我们许多村都面临征地、拆迁等棘手问题,支部书记更要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解难释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让群众理解、支持。

二、认清支部面临的形势

支部职责变了:过去支部的职责是“要”。要乡统筹,村提留,要老百姓义务工;现在职责是“给”。满足群众物质需求、精神需求、政治需求、衣食住行、高兴、快乐、文明、进步、权益、尊严等等。

群众思想变了:原来群众民主意识、参政意识不强,那时候支书的话就是政策,你说啥是啥。现在的群众懂法、懂政策,讲民主,有的群众比干部还懂政策,特别是现在要求党务、村务、财务“三务”公开,发展党员、修桥铺路、划分宅基地等等,大事小事都要公开,有了不规范的地方,即使再小,自己还没有发现,群众可能已经先发现了,发现了就要解决。

支部书记定位变了:过去完成任务就能当好支书,现在,要做“双强”支书。自己致富,还要带领群众致富,说话有底气,办事有底,在群众中才有地位。目前全市“双强”支书比例达到了X%,这个比例还要进一步提高,争取每个支书都成为“双强”支书。

支部工作格局变了:以前个人说了算,现在按程序办,在农村广泛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以前党员都在村里,现在都出去打工了,党员流动性加强,支部工作比较难做。

这些都变了,我们也得变,我们的工作思路、执政方式也得变,不变不行,不变就不能与时俱进。

三、找准支部存在的问题

由于形势发生了变化,主观、客观、历史遗留的、现在发生的方方面面原因,支部建设还存在这样那样一些问题。从全市农村X多个支部来看,整体是好的,是有战斗力、有凝聚力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共性方面有:

一是自身建设存在的问题

班子方面:个别不协调、不完善,拧不成一股绳,各走各的道,各吹各的号,沟通协调不够。

党员队伍方面:一些支部不发展党员,一些支部发展党员看派别、搞亲疏,只发展“圈里人”、自家人,把一些有能力、有威信的群众排除在外。一年到头不开会,或者怕后继有人,或者形成后继无人。

工作机制方面:有些支部个人说了算,不按规矩,不遵规章,该上会不上会,该走程序不走程序,应当“三人会签”的支部书记“一支笔”。或者是私心太重,或者是出力不讨好。支部不开会,教会还每个星期礼拜一次呢,有些党员竟然也信教,这些问题都有存在。

二是作用发挥存在问题

经济发展方面:相当一批村的基础设施落后,该搞的工程搞不起来,该浇的地不能浇;贫困面大,村无集体收入,群众无项目,看不起病,上不起学,吃不起肉,买不起油,这些情况不在少数。个别村债务太多,不敢选村委主任,怕选了村委主任有了法人代表,法院执行。

为民办实事方面:过去是执政,现在更多的是服务。要做到为民办实事,做好惠民政策的宣传,如农机具补贴、粮种补贴、医保、低保、养老保险等,要让群众知道,参保是能得实惠的。不能没项目、没资金,该要的钱要不来,该办的事办不了,群众该得的实惠没得到。

社会治安方面:群众意见大,对支部、对两委班子、对书记意见大,该公开的不公开,处理不透明、不公开,民风不正,偷鸡摸狗,打架斗殴,违法乱纪,这些年来,凡是发生突发治安事件的地方,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基层组织没有很好发挥作用。

经济落后,面貌依旧,民风不正,社会治安不好,信访上访不断等等,都是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好的具体体现。以上是存在的共性问题,要对这些问题予以重视,认真进行解决。这些问题不解决,势必影响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

四、夯实支部建设的基础

一是上级越来越重视。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有X%的农村人口,农村发展则国富,农民富裕则民强。农村稳定则大面积地破解三农这个难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国泰民安、长治久安,基层组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上级非常重视基层组织建设,中组部确定今年为基层组织建设年,先后出台了加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推进后进村整顿等多个关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文件,省里、市里还从党政机关里下派干部到村任支部书记或者第一书记。

二是投入越来越大。X年以来,全市投入X多万,新建X多个村室阵地;X年以来,投入约X亿元解决现代远程教育资金;对基层党员干部的培训力度也逐步加大。同时,市县有关职能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都与农村结成了帮扶对子,送资金、送项目、送信息、送技术,按照市委、市政府结构调整、土地流转、生态旅游“三篇文章打捆一起做”的要求,帮助制定发展规划,抓好惠民工程,大力加强村容村貌整治,改善环境,发展经济,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三是力量越来越强。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官,每年市、县两级投入X多万,为大学生村干部办理保险、养老、医疗,同时还下大力气抓好培训、管理、帮扶三个环节,培养大学生村官成为农村一支新生力量。最近市里还专门下发了文件提高大学生村官的补贴标准。

四是待遇越来越高。经济待遇越来越高,市里出台了两个文件提高村支部书记待遇;政治待遇越来越高,有些县建立了支部书记定期体检制度等等,“两代表一委员”比例加大。有的村干部还通过省里组织的专项招录,成为了公务员。

五是机遇越来越好。党对农村的方针政策非常优惠,要抓住发展机遇,带领群众发展致富。

五、发挥支部应有的作用

支部作用发挥关键看支书作用的发挥。

一要想干事:想干事是一种境界,一种情怀,一种奉献精神。支书是个苦差事,吃苦受累不说,还没有钱,没有这种精神,不想干事,就干不好。人先得有点精神,干一任,干几年,得干出点名堂,给村里老百姓留下点啥;人得有一种劲头,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村里几百口人,管不管,引导不引导,情况一定不一样,发展不发展,全看这个带头人。如果我们在位上得过且过,集体经济搞不上去,群众生活又改善不了,那么就无法向支持和信任我们的群众交代,也辜负了党委、政府的期望和要求。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从本村的实际出发,尽快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措施,找准工作载体,发挥才智,施展本领,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几件实事、好事,特别是对群众承诺了的事情,必须努力兑现,取信于民。

二要能干事:学法律,学技术,掌握信息,掌握高科技,通过各种渠道,多争取项目,多争取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多给老百姓办实事,带领大家发展致富,百姓才能服你,支部书记讲话才有分量,才有凝聚力,向心力,大家才拥护你。要不怕吃苦,不怕受累,不怕作难,把党的惠农政策不折不扣落实下去。

三要干成事:一个巴掌拍不响,众人拾柴火焰高,支书本领再大,千头万绪一个人也无法应付。一个人没有三头六臂,还要靠一班人齐心协力。班子要搞好团结,遇事多商量,多沟通,不能各唱各的调,各吹各的号。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班子,才能形成合力,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把两委成员积极性调动起来,党员积极性调动起来。

四要不出事:加强支部自身建设,照章办事,按规矩办事,坚持“四议两公开”,财务管理,三人会签制度等等。坚持按制度办事,廉洁办事,处事公道,大家才拥护。村支书私心不能太重,失去群众信任,就谈不上作用发挥。要淳化民风,维护稳定,保证村里不发生治安事件等等。

发展经济,强村富民,老百姓得实惠;社会稳定,安居乐业,老百姓很安全;一心为民,多办实事,老百姓才拥护。

所以我想,明确了支部应该承担的责任,认清了支部面临的形势,找准了支部存在的问题,夯实了支部建设的基础,基层支部全心全意为群众办事,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又不出事,支部才能有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才能成为一方百姓投身高质量发展的带头人,承担起后进变先进,先进向前进的目标任务!

第三篇:党委组织部长在村主职干部培训班上的讲稿

党委组织部长在村主职干部培训班上的讲稿

近几年来,林区党委陆续选派了一批机关年轻干部到村任职。这一做法的起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上级党组织培养优秀青年干部的实际需要。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任职锻炼,是我们党培养干部的一个传统,具有基层工作经验成为优秀青年干部成长的重要环节。作为本来就是基层的县、乡镇机关和单位来说,其基层单位也就只有村一级组织了。选派年轻干部到基层任职锻炼,为区直部门和乡镇的机关干部下基层锻炼提供一个舞台。

二是村党支部后继乏人的现实选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农村优秀人才都纷纷外出打工,入党积极分子很难培养;由于村级集体经济好范文版权所有薄弱、村干部报酬低,村里现有的党员缺乏工作热情,有的村长期不发展党员,党员年龄严重老化,政策法制素质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不适合新形势要求,挑选能够胜任村党支部书记的人的难度越来越大,使在“少数老年党员中选人”的问题较为突出,即使没有合适的人选,也要“瘸子里面挑将军”,甚至干脆一人长期担任。这样的村党支部工作几年下来,工作平平,不见起色,农村落后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意见较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林区党委决定逐步考虑推行选派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做法。

实行村党支部书记选派,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新事物,还在探索之中。从我们的工作实践上看,这种做法是有利也有弊。

从利的方面来看,主要表现在:

第一,它在客观上强化了年轻干部到基层或艰苦复杂环境经受锻炼成长的意识。

第二,能够暂时解决村级组织“有人办事”的问题。

从弊的方面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村党支部后继乏人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下派的村党支部书记们一般任期都在二、三年左右,使这些“村支部书记们”在村里呆不长,村里毕竟只是区、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的暂时“锻炼点”,到期很少继续留任的,导致村党支部书记人员更迭频繁,不利于村里工作的长期性、稳定性和连续性。

第二,将村党支部书记由选举变成上级党组织选派,有悖于发展党内民主的要求。选派村党支部书记,实际上取消了党员大会对村党支部书记的选举程序,而党章第条规定:党的支部委员会(当然包括村党支部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

第三,选派村党支部书记的做法,使基层党内民主落后于社会民主。在我国广大的农村,早已实行了村民自治。在村委会主任实行村民直选的情况下,村党支部书记却由上级党组织选派,可能导致村党支部和村委员会之间的民意支持基础的距离拉大,由此产生的村党支部和村委员会之间矛盾更难解决。通过发展党内民主促进社会民主的设想也就难以实现。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村委会直选为基础,而不是形成“两张皮”。乡镇党组织应当通过实践培养一批扎根于农村和农民群众之中不走的村党支部书记,做农民的“领头雁”。而村党支部书记的产生,还是应该通过“两推一选”的方式,把党组织的意图和农民的意愿统一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党员意愿和群众意愿的统一,实现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有机结合,并真正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在村民自治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从上述的利弊分析中,不难看出,选派村党支部书记的做法,能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过渡办法,但不应成为农村党支部建设的发展方向。

七、以法治方式管理农村事务

今年我国有多万个村民委员会进行换届选举,到月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实施周年。多年来,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实践中,存在哪些值得研究的问题?怎样解决好这些问题?非常值得探讨。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特别是实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后,农村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最集中的体现就是乡、村两级由过去的上下级行政从属关系变成了独立法人间的法律平等关系,传统体制下形成的平衡关系被打破,农村基层管理体制进入转轨时期。农村出现的很多问题都与这个变化有关。如果还沿用过去一些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方法和农村管理的手段,现在显然不适应了。围绕这个变化,我们提出把法律手段作为主要方式来管理农村事务,对农村事务的管理由过去的行政手段为主转为以法律手段为主,并辅以行政的、经济的和乡规民约的手段对农村事务进行有效的管理。这应该是一个方向。

同时,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过程中,由于认识和工作不到位,也出现了一些新的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些问题还比较严重,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第一,村委会直选出现了一些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一些地方村民自治实际异化成“村主任说了算”,造成“政令不通”。一方面,实行村民自治,从制度上有效地改变了过去村干部“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的问题。但是也产生了一种错误的认识,有的村主任认为自己

第四篇:党委组织部长在村主职干部培训班上的讲稿

党委组织部长在村主职干部培训班上的讲稿

近几年来,林区党委陆续选派了一批机关年轻干部到村任职。这一做法的起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上级党组织培养优秀青年干部的实际需要。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任职锻炼,是我们党培养干部的一个传统,具有基层工作经验成为优秀青年干部成长的重要环节。作为本来就是基层的县、乡镇机关和

单位来说,其基层单位也就只有村一级组织了。选派年轻干部到基层任职锻炼,为区直部门和乡镇的机关干部下基层锻炼提供一个舞台。

二是村党支部后继乏人的现实选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农村优秀人才都纷纷外出打工,入党积极分子很难培养;由于村级集体经济好范文版权所有薄弱、村干部报酬低,村里现有的党员缺乏工作热情,有的村长期不发展党员,党员年龄严重老化,政策法制素质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不适合新形势要求,挑选能够胜任村党支部书记的人的难度越来越大,使在“少数老年党员中选人”的问题较为突出,即使没有合适的人选,也要“瘸子里面挑将军”,甚至干脆一人长期担任。这样的村党支部工作几年下来,工作平平,不见起色,农村落后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意见较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林区党委决定逐步考虑推行选派农村党支部书记的做法。

实行村党支部书记选派,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个新事物,还在探索之中。从我们的工作实践上看,这种做法是有利也有弊。

从利的方面来看,主要表现在:

第一,它在客观上强化了年轻干部到基层或艰苦复杂环境经受锻炼成长的意识。

第二,能够暂时解决村级组织“有人办事”的问题。

从弊的方面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农村党支部后继乏人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下派的村党支部书记们一般任期都在二、三年左右,使这些“村支部书记们”在村里呆不长,村里毕竟只是区、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干部的暂时“锻炼点”,到期很少继续留任的,导致村党支部书记人员更迭频繁,不利于村里工作的长期性、稳定性和连续性。

第二,将村党支部书记由选举变成上级党组织选派,有悖于发展党内民主的要求。选派村党支部书记,实际上取消了党员大会对村党支部书记的选举程序,而党章第条规定:党的支部委员会(当然包括村党支部委员会)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

第三,选派村党支部书记的做法,使基层党内民主落后于社会民主。在我国广大的农村,早已实行了村民自治。在村委会主任实行村民直选的情况下,村党支部书记却由上级党组织选派,可能导致村党支部和村委员会之间的民意支持基础的距离拉大,由此产生的村党支部和村委员会之间矛盾更难解决。通过发展党内民主促进社会民主的设想也就难以实现。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要以村委会直选为基础,而不是形成“两张皮”。乡镇党组织应当通过实践培养一批扎根于农村和农民群众之中不走的村党支部书记,做农民的“领头雁”。而村党支部书记的产生,还是应该通过“两推一选”的方式,把党组织的意图和农民的意愿统一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党员意愿和群众意愿的统一,实现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有机结合,并真正充分发挥村党支部在村民自治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从上述的利弊分析中,不难看出,选派村党支部书记的做法,能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一种过渡办法,但不应成为农村党支部建设的发展方向。

七、以法治方式管理农村事务

今年我国有多万个村民委员会进行换届选举,到月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实施周年。多年来,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实践中,存在哪些值得研究的问题?怎样解决好这些问题?非常值得探讨。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特别是实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后,农村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最集中的体现就是乡、村两级由过去的上下级行政从属关系变成了独立法人间的法律平等关系,传统体制下形成的平衡关系被打破,农村基层管理体制进入转轨时期。农村出现的很多问题都与这个变化有关。如果还沿用过去一些基层组织建设的工作方法和农村管理的手段,现在显然不适应了。围绕这个变化,我们提出把法律手段作为主要方式来管理农村事务,对农村事务的管理由过去的行政手段为主转为以法律手段为主,并辅以行政的、经济的和乡规民约的手段对农村事务进行有效的管理。这应该是一个方向。

同时,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过程中,由于认识和工作不到位,也出现了一些新的不容忽视的问题,有些问题还比较严重,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第一,村委会直选出现了一些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一些地方村民自治实际异化成“村主任说了算”,造成“政令不通”。一方面,实行村民自治,从制度上有效地改变了过去村干部“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的问题。但是也产生了一种错误的认识,有的村主任认为自己是

村民选的,所以只向村民负责,消极对待乡镇一级党委和政府布置的工作。另一方面,对村主任或村民委员会的错误做法,甚至违背国家法律和党的政策的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纠正。特别是在直选中,一些素质不高的人被选进班子。个别村的选举由于受到家族、宗族等势力的左右,大户、大姓当选,导致新当选的干部素质不高,能力不强,有的作风不正,不为民办事,有的还严重侵犯群众利益。还有个别村由于某种原因,把一些违法乱纪的“强人”、“恶人”选进班子,这些村干部上任后横行乡里,为所欲为,外面有些地方甚至有的村干部成为农村黑恶势力,有的打着为民请命、谋利的旗号,与政府对抗,强揽所在地工程,以谋取私利,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由于缺乏明确的监督主体和监督程序,村民难于实行有效监督,而乡镇一级又无力纠正,形成“政令不通”,个别地方甚至成了“无政府状态”。拿老百姓的话来说,过去是“团长管营长,营长管连长”,现在是“团长能管住营长,营长却管不住连长”(“团长”指区县政府,“营长”指乡镇政府,“连长”指村委会)。二是一些党的基层组织没有学会依法办事。我们的基层组织包括一些街道社区的党组织没有学会依法办事,在选举中从主观愿望出发,违反选民意愿,带有明显倾向性,还是按过去行政命令的办法来主持农村的选举工作,使农民很反感,也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被动。

第二,党支部建设出现一些新的情况。主要表现有三点:一是村党支部的作用相对受到削弱,权威性下降。村委会直选以来,大多数村委会都能自觉接受村党支部的领导,正确行使职权。但在村民自治问题上,当前有些地方的干部群众仍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认为“村民自治就是村委会说了算”,有的村委会干部认为“你那个书记是三十个、五十个党员选出来的,我这个村长是全村八百口、一千口村民选出来的,所以我这个村长真正是代表了全体村民的利益。”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村民选干部,不要党支部;支书管党员,主任管村务”的情况,客观上把党员和群众隔离开来,削弱了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有的出现村委会和党支部互不服气,村委会不接受党支部领导,一些重大决策不征求党支部意见,在一些问题处理上唱“对台戏”。二是党员发展缓慢,党员队伍老化,农村党员比例过低。一些农村只注重发展经济,放松了党的建设,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不够,致使农村党员发展缓慢,党员队伍老化。三是受传统的党员发展模式限制,客观上形成了党支部书记对农村政治资源的垄断,甚至在个别地方出现了党支部家族化的现象。一些老党员干部思想保守,对新上来的村干部心存疑虑,害怕其入党后进一步抢了自己的地盘,打破自己对政治资源的垄断,所以在党员发展上积极性不高。上级要求他们发展党员,他们就往往选自己的子侄,选自己家族的成员,使党支部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家族、宗族的“党支部”。党员队伍老化、干部后继乏人、党支部家族化,严重影响了农村党组织的战斗力、代表性和先进性,党的核心作用在一些地区受到削弱。

以上两个方面的问题在当前农村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认真思考。对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实行,基层干部中有两种看法。一些人认为这个办法好,实行基层民主,出现一些问题不足为怪,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民民主意识的增强,有些问题自然而然就会解决。还有一些人觉得实行新的办法超前了,早了、糟了,还不太符合农村当前的实际,与广大农民的思想实际、经济状况不相符合,现在还不具备条件接受这种民主选举办法。

如何正确看待这些问题?我们认为,不能简单地评价新的办法是“好”还是“糟”。首先,应该肯定《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实施,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根据时代的要求作出的重要决策,它的真正意义在于把政治民主还给农民,其目的是扩大基层民主,把农村事务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让农民群众真正当家做主,有发言权。这是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实行村民自治是大势所趋,中央的这一决策无疑是正确的,也符合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同时,要正确对待前进中出现的问题。因为任何一个新生事物都有从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这就像搞经济体制改革一样,中间有很多阵痛,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今天发一个文件,明天就能进入理想状态,实践中肯定有一个较长的适应期。问题是,在适应期中我们不应无所作为,应该有所作为。

我们过去对这些情况进行研究,从思想教育、支部建设、党员发展、干部作风等方面入手做了大量工作,收到了一定效果,但是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中央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我们从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角度认真分析农村工作现状,从实践、理论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初步形成了一些观点和做法。我认为,《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后遇到的这些情况,归根到底是因为出现了乡、村两级由过去的上下级行政从属关系变成了独立法人间的法律平等关系,传统体制下形成的平衡关系被打破的变化,我们还没有认识和适应。

根据这个变化,我们提出转变农村工作方式,通过采取一系列务实管用、行之有效的做法,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党在基层的执政能力,用法律手段作为主要方式来管理农村事务,以适应乡村两级法律关系的变化、强化农村管理。围绕法律手段这一主渠道,同时辅以行政的、经济的、乡规民约的手段来调解农村的矛盾,管理农村的事务。

一是乡镇党委和政府自觉地把一切工作纳入到法律框架内,依法按程序管理农村事务。过去做农村工作,主要是上级灌输、下级贯彻,强调自上而下用行政命令的手段来解决农村矛盾,在乡镇往往是行政领导审案子、党委书记断官司。现在,村委会干部更倾向于维护本村群众利益,执行上级行政指令的意识越来越淡漠,同时随着农民群众法律意识的增强,用好范文版权所有行政命令指挥工作、管理农村事务的做法,也越来越显得捉襟见肘了。所以,我们强调将农村事务的管理纳入法制化的轨道。首先是把我们的工作纳入法律框架内,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开展农村两委会换届选举、征地拆迁等重要工作,严格依法按程序处理农村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调解、行政复议、仲裁、行政诉讼等程序来解决农民群众的问题,最终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二是建章立制,通过制度创新解决农村矛盾。着眼于建立农村矛盾解决机制,林区党委要尽快研究出台了关于农村工作的三个基本文件,即《关于农村集体财物分配若干问题的规定》、《农村财务管理办法》、《农村干部管理办法》,使农村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减少矛盾和争议,明确基层干部的职责、权利、义务及应该遵循的工作规范。并要将这三个文件汇集成册,做成蓝皮书,下发给全区的农民群众。这样,我们和农民就能在法律的框架内互相约束,既约束农民行为,也约束政府行为,政府不是无限权力,而是有限权力。另外,要大力推行农村党支部领导下的两委会联席会议制度、基层例会和“一会两课”制度、农村干部廉政谈话制、农村干部考核制,用制度约束行为、推进工作。

三是通过乡规民约的手段,调解农村矛盾。农村出现纠纷后,农民群众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来解决问题:一是上访,二是打官司。我们首先提倡群众通过法律的渠道来解决问题;第二是在工作中变上访为下访,信访工作由被动变主动,及时了解农村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倡用乡规民约来化解大量的农村民间纠纷。我们强调以法律渠道为主来解决农村问题,但大小事情都要通过法律渠道来解决,也是不现实的,一是社会成本太高,二是由于诉讼时效的限制,容易积累一些社会矛盾。我们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所以,除了法律调解以外,我们鼓励农民在一些民间纠纷上息诉罢访,通过乡规民约来化解纠纷,解决矛盾。产生在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准则基础上的乡规民约,是一种群众性的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约束的办法,在农村一般是由村委会通过村民大会讨论制定的。《宪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国家通过在城乡不同范围的群众中制定和执行各种守则、公约,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把制定和执行乡规民约作为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措施之一,对乡规民约的法律地位作出了明确规定。由于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法律和制度在处理农村事务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乡规民约是乡村群众自发制定和自愿执行的各种道德守则和公约,往往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大家按照乡规民约,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改变了过去我说你听、我压你服的做法,有效地化解了矛盾,一些问题也得到了很好地解决。

各位书记、主任,因准备不充分,实践经验不足,以上所讲大多都是坐而论道、纸上谈兵,不对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第五篇:组织部长在2021年全市新任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上的讲话

组织部长在2021年全市新任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班上的讲话范文

同志们:

根据省委、市委的要求和部里统筹安排,今年市本级对全市2763名村党组织书记进行全员轮训,目的就是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大家的思想认识和履职能力,让大家尽快熟悉岗位、进入角色、做好工作。轮训共分8期,前三期对新任村党组织书记进行培训,今天是第一期,共584名村党组织书记参加。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除xx县和xx县因要全力以赴迎接脱贫摘帽退出评估以外,全市其他各县(市、区)村级“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在X月底前已经全部结束。概括而言,这次“两委”换届总体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对标了省委要求。全市2634个村(居)顺利选出“两委”委员13728名,其中书记、主任“一肩挑”的有1009个村(居),占41.31%,在全省设区市排第一;“两委”委员交叉任职3386人,占24.7%,较好地完成了省委提出的任务要求。二是优化了班子结构。这次“两委”换届,产生35岁以下的“两委”委员1396名,其中35岁以下支部书记100名;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1335名,是上届的2.8倍。通过换届,全市村级“两委”班子结构更为优化,一大批“在状态、有激情、敢担当”的人才加入到村级组织中来。三是选出了清风正气。总体来看,本次村级“两委”换届工作组织有力、程序规范、成效明显,换出了精气神,换出了满意度,换出了组织力。在此,我代表市委向在座的新一届村党组织书记表示热烈的祝贺,并通过你们向长期扎根农村基层一线,为全市脱贫攻坚、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大量卓有成效工作的广大农村干部,表示亲切的问候和衷心的感谢!

借这个机会,和大家作一个交流、探讨,主要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正确认识角色定位,跑好新时代农村发展的“接力赛”

一个村的工作好不好、发展快不快、和谐不和谐,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尤其是党组织书记能否充分发挥领导、组织和表率作用,是重要的决定因素。今天来参加培训的都是新当选的同志,一定要认清自己的身份,找准自己的位置,真正把责任担起来、把使命履行好,跑好新时代农村发展的“接力赛”。

首先,支部书记是党员干部的表率,要当好“带头人”。“一个支部一面旗,一名党员一盏灯。”农民群众对两个书记最熟悉:一个是中共中央总书记,电视上经常看得到;一个是村支部书记,现实中经常打交道。村级党组织书记是党在农村基层的代表,是党的方针政策的“执行者”。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认同和信任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组织书记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因此,大家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要始终坚持忠诚于组织,任何时候都与党同心同德,代表党履行好基层治理、基层发展的任务,确保基层各项工作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健康发展。

其次,支部书记是基层组织的班长,要当好“当家人”。“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支部”。村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村级组织和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党组织作用发挥得如何,直接关乎党的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关乎事业发展,关乎人心向背。支部书记是基层组织的班长。班长当好了,才能领导好党组织,带领好其他组织和党员队伍,发展好、治理好整个村。作为村级组织的书记,要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切实履行好管党治党责任,真正当好基层组织建设的“当家人”。

第三,支部书记是推动发展的关键,要当好“领头人”。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村级党组织的书记不但要会抓党建,还要会抓发展。作为村级党组织的书记,要坚持市场导向,带头接受和运用现代经济、管理、科技等方面的知识来指导发展,做到懂经济、会管理、善经营。既要带头致富,又要发展好村集体经济,把带富一方群众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第四,支部书记是群众的“主心骨”,要当好“贴心人”。一个村就是一个小社会,“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两委”班子是村级治理的骨干力量,支部书记更是骨干中的骨干。广大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大事小情,首先要找的是村干部、特别是村支部书记,大家都把你们当作“主心骨”。所以,你们要做服务群众的贴心人。

二、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做新时代农村发展的“操盘手”

要把工作干好,首先要明白自己干什么、该怎么干。为了让大家对村级书记的岗位职责有个更清楚的认识,这次培训安排了8个部门单位的专业人员为大家上课,内容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农村基层党建、村集体经济发展、农村基层民主和社会治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样板,内容很丰富也很全面。大家务必要珍惜机会、认真学习,切实提高适应新时代新岗位的能力,提升抓党建、促脱贫,抓治理、促发展的能力。

(一)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动摇。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村级党组织书记一定要强化看齐意识,对标对表落实主责主业。一要对标抓学习。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刻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要求,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支部的作用,全力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工作,真正使支部成为团结群众的核心、教育党员的学校、攻坚克难的堡垒。二要对标抓创建。要以组织建设精准化、支部活动经常化、阵地建设标准化、党务干部专职化、台账资料规范化、党建工作智能化、作用发挥常态化等“七化”建设为抓手,推进村级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要规范布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实现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阵地功能、外墙装饰、硬件配置、标牌设置、服务窗口、管理制度、宣传内容“七统一”,建设标准化“村党群服务中心”;要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深化“五星创评”活动,常态化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实行村党支部工作全程纪实、痕迹管理,配合做好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改造升级工作,打造党建精品。三要对标抓整改。去年年底省委组织部巡察组对我市基层党建工作情况进行了巡察,指出了4个方面40个具体问题,其中涉及到农村基层党建的具体问题有12个。有的地方未开展党的组织生活,有的地方组织生活走过场;有的地方“三会一课”等记录简单粗糙,有的地方专题记录与事实不符;有的地方没有严格开展“三务”公开,等等。对涉及的问题,市委在全市2017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上进行了通报批评,同时责成有关党(工)委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问责,共约谈相关人员20人次(其中约谈县级干部8人次),通报批评单位及个人10人次(其中通报批评县级干部1人次),3人作出书面检查,取消了1名村党支部书记“两委”成员提名资格。对此,大家一定要引以为戒,认真对照要求抓好整改落实。抓党建工作一定要虚功实做、确保实效。

(二)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放松。老百姓最讲实际,村级经济有了发展,群众得了实惠,他们就拥护你、称赞你,反之他们就反对你、批评你。作为村级党组织书记,要懂经济、抓经济,大力发展特色富民产业,从根本上解决村党支部“无钱办事”的难题。一要明确目标。市委、市政府去年下发了《关于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全面启动村级集体经济三年攻坚计划,要求2018年基本消除年经营性收入低于2万元的“空壳村”,到2020年年经营性收入超过5万元的村达到80%以上。今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不低于2万元、2020年不低于5万元,这就是我们必须确保的目标,是最低的目标。我们必须紧盯这个目标,眼睛朝上,尽力而为,争取在这个基础上取得更好的成绩。二要明确方向。要找准本村特色,挖掘资源优势,着力探索“村党支部+合作社”发展模式,创办“村集体+种养大户(企业)+农户”“村集体+特色产业合作社+土地流转农户”等新型合作模式的股份制合作社,大力推行资源开发型、资产盘活型、服务创收型、异地置业型等多元化经营路子,推广xx县“田教授”+产业发展等有效模式,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途径,千方百计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要积极引导贫困户通过产业扶贫、股权分红、劳务输出等渠道稳定增收,认真落实农村社保、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好政策,不断巩固脱贫成果,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三要明确路径。要善于把土地整合起来,实现有效流转,遏制抛荒撂荒,支持、鼓励、动员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做到地尽其力、人尽其才。要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让在家务农的安心种地,外出务工的放心创业。组织部门也将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村干部参加“三方面人员”选拔录用的重要依据。在抓集体经济发展方面,我们身边就有很好的典型。xx县屋头村党支部书记xx,带动XX葡萄从无到有、从一户种植到数千户种植、从一个自然村种植辐射到十多个乡镇种植,把一个小小葡萄发展成XX县的一大富民产业。xx县佐龙乡富裕村党支部书记钟光平,全县最早注册家庭农场,带动全村村民发展蔬菜生产,个人在增收致富的同时,也收获了崇高荣誉,被选为党的十九大代表。

(三)要规范社会治理促和谐不懈怠。当前农村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的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在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农村“空心化”、人口老龄化、“三留守”问题、黑恶势力对农村基层组织的侵蚀等突出矛盾和问题,也对乡村基层治理提出了严峻挑战。村级组织书记要切实转变观念,不断创新农村治理,努力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一要坚持民主法治。农村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很多都是办事不民主、不公开造成的。作为村支书要敢于负责、敢于拍板,尤其是事关群众利益、事关大局稳定的事,看准了就决策,绝不优柔寡断。但是,要讲民主、讲公开,不搞一言堂,该听取意见要听取意见,该公开程序要公开程序。凡涉及群众基本权益、集体资产管理、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村公益事业等村级重大事项,都要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办理,保证村级各项事务公开、公平、公正。特别对村级财务收支、宅基地划分、计划政策落实、惠农资金发放、低保对象认定等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更要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到底。二要积极化解矛盾。村级党组织书记在做好农村治理工作上有信息优势、乡亲优势、身份优势。发现不稳定的苗头,要及时果断处置,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筑牢农村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要学会做矛盾调解和说服教育工作,依法依规调解和处理矛盾纠纷。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像XX探索推行“村两委+乡贤参事会”基层治理模式,让乡贤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基层民主决策、引领乡风文明和助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就是一种“三治合一”的有益尝试。要借鉴“乡贤治理”等有效模式,讲究工作方法,发挥自治功能,对于群众合理合情合法的要求,能解决的及时解决,暂时不能解决的要做好说明解释工作。对于胡搅蛮缠、无理取闹的,要敢于碰硬、狠刹歪风、以正压邪,不能缩手缩脚。三要弘扬优秀文化。庐陵文化博大精深,孕育出了灿烂的文化和许多著名的人物,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好的传统,有时传统文化往往能够起到法律法规、行政手段所起不到的作用。我们这次将要去的现场教学点,xx县xx镇保全村一个村出了6名进士,这种“进士文化”一直传承下来,当地有的家族世世代代耕读传家,康氏、胡氏德家风家训就是“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振家声莫如读书,绵世泽莫如积德”,教导后世子弟要发奋读书、行善积德。还有xx的“祠堂文化”“家训族规”也很好,宗族的规矩世世代代在祠堂里传承,教导我们后代如何做人做事,如何发奋读书、勤奋劳动、诚实做人。对于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要注重挖掘、传承、保护,把其中积极的方面发扬光大,把党组织的治理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化结合起来,我们一定能把乡村治理得更好。

三、带头塑造良好形象,树立新时代农村干部的“新标杆”

作为基层干部,一定要做到多办实事、处事公道、律己严格,带头树立共产党员良好形象,让组织认可、群众满意,树立新时代农村干部的新标杆。

一要担当“干事”之责。所谓“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大家都是党员选举出来的书记,这是组织和党员群众的充分信任。要保持这种信任,就要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村“两委”一个任期就是短短的三年,如果“一年想、二年看、三年等着换”,到头来什么事都干不好干不成。一定要强化时不我待的紧迫感,紧紧围绕发展大局和中心工作,结合本村本社区实际,理清思路,制定目标,积极行动,统筹安排,尤其要把急需解决的、关系民生的重点问题及时研究好、解决好,以实际行动和成效来回报组织和群众的信任。

二要把稳“公道”之绳。公道正派是一名基层干部应具备的最起码的素质。有一句古话说得好,“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廉”,意思是说老百姓不会因为我的能力强而服从我,但会因为我的廉洁、公平而服从我。有些地方出现群体性上访事件,就是因为村干部处事不公、优亲厚友、厚已薄人,引发村民强烈不满,从而引起重复访、非正常上访,有的甚至演变为打砸抢烧,对抗党委政府,影响十分恶劣,教训十分深刻。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的基层干部一定要坚持公道办事,讲政策不讲关系,讲原则不讲人情,一碗水端平,不搞“暗箱操作”。

三要绷紧“干净”之弦。为政清廉是我们党赢得民心的重要“传家宝”,是党员干部必须守好的基本底线。这方面,基层干部总体上是好的,但群众身边的“微腐败”还是频发多发。20XX年,全市就有285名村党支部书记、主任、544名村干部被查处,严重影响了村干部的整体形象。希望大家要时刻绷紧“严”和“廉”这两根弦,谨慎用权、小心做事,坚决抵制不良风气的侵袭,坚决抵制各种诱惑,管好自己、带好班子,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同时,当好村党组织书记,要把握“五个好”:一是要管好钱。合理安排使用村里的各类资金,注意开源节流,发挥出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是要用好人。发挥好班子成员的作用,使大家各尽其责,团结协作。三是要出好点子。抓好村里的发展谋划,结合本地实际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使资本产生利润。四是要服务好群众。时时想着群众,心里装着群众,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最终实现“民得实惠,党得民心”。五是要执行好政策。从上到下,各级都有相关的政策要求,有不同的工作任务。要理解好、领会好上级要求,并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同志们,学风就是作风。大家来参加培训也不容易,在这里就是一名普通学员,要自觉遵守有关学习培训的纪律和要求,服从安排和管理,不得相互吃请、无特殊情况不准请假。要珍惜学习机会,认真学习、深入研讨、共同进步,争取学有所悟、学有所获,不断提升履职能力和群众工作水平,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农村社会治理,加快推进XX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预祝我市村党组织书记培训工作取得圆满成功!祝大家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下载副县长在全县党组织书记和移民村挂职干部培训班上的讲座word格式文档
下载副县长在全县党组织书记和移民村挂职干部培训班上的讲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