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盘点2017年汽车新政策-2018年新变化
随着新一年的临近,国家在2018年也将会推出一系列汽车新政策,这些政策与消费者买车息息相关,小路对此进行了梳理,需要买卖车的朋友们快来看一看。
今年起至2020年底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
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科技部 联合发布 关于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的公告,决定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对购置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对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通过发布《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实施管理。2017年12月31日之前已列入《目录》的新能源汽车,对其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继续有效。
汽车贷款门槛降低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调整汽车贷款有关政策的通知》,通知宣布自2018年1月1日起,自用传统动力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80%,买车首付最低20%;商用传统动力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70%; 新能源车、二手车贷款比例提高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宣布自2018年1月1日起调整汽车贷款政策,自用新能源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85%,商用新能源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75%;二手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为70%。2018年北京小客车指标总量降低
根据北京市交通委近日发布的2018年北京小客车指标总量和配置比例,2018年小客车指标总量从15万降至10万,其中新能源指标保持6万不变,普通指标由9万个减少至4万个。除去单位指标,北京全年个人普通车指标仅为3.8万个,中签难度或将高于今年。新能源指标数量将首次超过普通车指标。
12月26日,北京举行今年最后一期普通小客车指标摇号,中签率约为0.11%再创新低,相当于883人抢一个指标。小排量购置税优惠取消
自2018年1月1日起,消费者购买1.6升及以下排量的乘用车购置税将从目前的7.5%恢复10%的税率。符合国家规定的新能源汽车,将享受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政策,不受购置税率调整的影响。伴随购置税减免优惠政策即将落幕,年底小排量轿车或再迎一次购置潮。
为了拉动汽车消费,在此前的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31日,国家曾将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购置税税率由10%下调至5%,一度引发各地购车热潮。
今年,小排量车购置税回升至7.5%,而在即将到来的2018年,小排量车购置税优惠将取消,税率也将恢复至10%。按照目前我国汽车购置税的计算方法,车辆购置税金额=新车发票价格÷1.17(增值税)*购置税税率,也就是说,按照目前的7.5%税率,一辆1.6L排量、价格15万元的汽车所需要缴纳的购置税为9615元,而按照2018年的标准则需缴纳12820元,中间相差三千余元。
购置税优惠的缩减对车市影响深远。2016年年末,受购置税“减半”倒计时影响,小排量车销售迎来高峰。数据显示,2016年前11个月,小排量乘用车销量达到187.6万辆,同比增长20.5%,占整体乘用车销量的比重超7成。在小排量车型的发力下,2016年全年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14.9%,远超年初预期。虽然此次优惠取消税率恢复常态很难再现当年的车市盛况,但即便只有三千多元的差价,幅度也算可观,对于精打细算的消费者来说,着实是一个让人动心的消息。逐步推行电子车牌
从2018年开始将会逐步开始使用电子车牌,先从北京、天津、重庆和河北等地方试点运行。电子车牌还可能会跟将来要征收“拥堵费”相关。
在这张电子车牌中包含了车辆的全部信息,购车情况、年检、保险、停车卡违章肇事记录等都将用这一张卡所代替,电子车牌将置于前风挡玻璃之上,具有可识别、可读写等功能。
电子车牌具体的实施细节还要等实施之后才能知道,不过电子车牌的推广可以说能够极大的方便了车主,以后对于像套牌车这类的违法案件可以极大的避免。我们以后年检、处理违章等都可以省事不少。交管部门严查严处酒驾醉驾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日前召开会议,对全力预防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进行部署,并从即日起开展整治行动,严查严处酒驾醉驾违法行为。公安部交管局强调,以餐饮娱乐场所周边道路、城郊结合部和县乡道路、重要村镇和集市周边道路为重点路段,以农村红白喜事、赶集赶圩、重大民俗活动等为重点时段,以城市小型客车,农村面包车为重点车辆,严查严处酒驾醉驾违法行为。
第二篇:2021年高考新变化新政策
我们的奋斗决不仅仅是为了高考,高考只不过是一种手段,我们可以借助高考这个跳板来实现我们的理想。而不知对于今年高考一些新的政策你们了解了多少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21年高考新变化新政策_各省份高考考试安排录取方案,欢迎参阅。
2021年高考新变化新政策
新高考不再区分文理科,实行新高考“3+1+2”或“3+3”模式;录取模式改为“两参考、一依据”;选考科目采用等级赋分制度;外语可考2次,取最高一次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3+1+2”模式,即“3”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所有学生必考;“1”为首选科目,考生须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一科;“2”为再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个科目中选择两科。
“3+3”模式,即“3”代表语文、数学、外语3门高考核心科目,而“6选3”则是由学生从6门可选科目中选择的3门科目。
之前的高考录取模式为“依据高考统考科目成绩”录取,新高考后录取模式改为“两依据、一参考”,即依据3门统考科目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再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5个方面)。
选考的3门科目采用等级赋分制度,考生按照自己所在的等级,来获得分数。比如,第一等级是95分到100分,那么所有处于这个分数区间的同学,都记作满分,也就是说,每个科目,排名越高越占优势。
各省份高考考试安排录取方案
辽宁:2021考试和录取方案考试安排
(一)国家统一高考
统一高考科目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考试时间安排为:6月7日9:00至11:30语文(汉语),15:00至17:00数学;6月8日15:00至17:00外语(英、日、俄)。
(二)选择性考试
选择性考试由我省自主命题,考试时间安排为:6月8日9:00至10:15历史/物理;6月9日8:30至9:45化学,11:00至12:15地理,14:30至15:45思想政治,17:00至18:15生物学。
(三)少数民族语文考试
朝语文、蒙语文科目由我省自主命题,考试时间安排为:6月10日9:00至11:30.录取办法
考生按考试科类分历史学科类和物理学科类;按报考类别分普通类(历史学科类、物理学科类)、艺术类(历史学科类、物理学科类)、体育类(历史学科类、物理学科类)。招生录取工作分科类按照批次设置顺序进行。
考生填报志愿时,历史学科类考生只能填报历史学科类的院校(专业),物理学科类考生只能填报物理学科类的院校(专业)。艺术类考生既可填报艺术类的院校(专业)也可对应兼报普通类的院校(专业),体育类考生既可填报体育类的院校(专业)也可对应兼报普通类的院校(专业)。
普通类划线和投档办法
普通类本科、专科招生录取文化课控制分数线按照普通类(历史学科类、物理学科类)相应层次招生计划数的一定比例,并结合考生成绩、生源情况等因素分别划定。教育部高校专项计划、高水平艺术团等特殊类型招生设特殊类型招生录取文化课控制分数线,按照普通类(历史学科类、物理学科类)本科招生计划数的一定比例划定。
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录取文化课成绩一般不得低于普通类(历史学科类、物理学科类)本科招生录取文化课控制分数线;少数体育测试成绩特别突出的考生按教育部有关要求单独划定招生录取文化课控制分数线(历史学科类、物理学科类)。
普通类本科批、高职(专科)批按照考生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遵循考生填报的“专业+学校”志愿顺序,按招生计划1 :1比例投档。
3江苏2021考试安排和录取方案高考总分值为750分。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以每门150分计入总分,其中外语科目含听力考试30分。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每门均为100分,其中物理、历史科目以原始分计入总分,其余科目以等级分计入总分。
考试时间安排在6月7—9日。语文科目考试时长为150分钟,数学、外语科目考试时长均为120分钟,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每科考试时长均为75分钟。
普通类各批次实行平行志愿方式。其中,本科提前批次设置2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本科批次和专科批次分别设置40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每个院校专业组志愿设置6个专业志愿和1个专业服从调剂志愿。
普通类本科提前批次、本科批次、专科批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方式,按照“按分排序,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考生的投档分为高考文化分。当投档分相同时,依次按语文数学两科之和、语文或数学单科最高成绩、外语单科成绩、首选科目单科成绩、再选科目单科最高成绩由高到低排序投档;如仍相同,比较考生志愿顺序,顺序在前者优先投档,志愿顺序相同则全部投档。
42021福建考试安排和录取方案全国统考科目由全国统一命题,语文考试时长为150分钟,数学和外语(含听力)考试时长为120分钟,外语听力测试内容安排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具体考试时间安排按教育部公布时间为准。
选择性考试科目由我省自主命题,每门考试时长均为75分钟,拟参照全国统考科目的考试时间设置。其中,物理和历史考试时间拟安排在6月8日9:00至10:15进行,化学拟安排在6月9日8:30至9:45进行,地理拟安排在6月9日11:00至12:15进行,思想政治拟安排在6月9日14:30至15:45进行,生物拟安排在6月9日17:00至18:15进行。
考生高考总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全国统考科目成绩和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满分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3每门满分150分,物理、历史、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每门满分100分。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历史成绩采用原始分计入;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成绩依据《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赋分办法》(闽教学〔2019〕7号)转换后计入。如有政策性加分,则一并计入高考总成绩。
本科批。本科批设常规志愿和2次征求志愿。常规志愿设置40个平行且有顺序排列的志愿,每次征求志愿均设置20个平行且有顺序排列的志愿。常规志愿和征求志愿均实行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投档的录取模式。
高职(专科)批。高职(专科)批设常规志愿和2次征求志愿。常规志愿设置40个平行且有顺序排列的专业志愿,每次征求志愿均设置20个平行且有顺序排列的专业志愿。常规志愿和征求志愿均实行专业平行志愿投档的录取模式。
5湖南省2021文化考试安排和录取方案成绩组成。考生高考文化总成绩由全国统考科目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考科目成绩组成,满分750分。其中,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统考科目每科满分150分,直接以卷面原始分数计入高考总成绩;考生选择的三门选考科目每科满分100分,首选科目(物理、历史2选1)直接以卷面原始分数计入高考总成绩,再选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选2),以转换后的分数计入高考总成绩。
考试时间。语文考试时长为150分钟,数学和外语(含听力)考试时长为120分钟。各选考科目考试时长均为75分钟。
志愿设置。设特殊类型志愿和普通志愿,其中特殊类型志愿采用单个志愿,即1个院校志愿;普通志愿采用平行志愿,设45个院校专业组志愿。
投档录取。先进行特殊类型志愿投档录取,结束后再进行普通志愿投档。对于特殊类型志愿,具备报考资格且达到分数要求的全部投档;对于普通志愿,投档比例由招生院校提出,原则上为100%,最大不超过105%。
6湖北省2021录取工作方案2021年湖北省高考满分750分。全国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考生在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5个语种中任选1个语种)3门,外语科目由听力和笔试两个部分组成,每门满分150分,以原始分计入考生高考总成绩。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为物理、历史、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6门,由考生在物理、历史2门中选择1门为首选科目,每门满分100分,以原始分计入考生高考总成绩;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中选择2门为再选科目,每门满分100分,以等级分计入考生高考总成绩。统一高考科目使用全国卷,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由我省自主命题。
2021年湖北省技能高考考试科目包括文化综合考试和技能操作考试,满分700分,其中:文化综合考试满分210分,技能操作考试满分490分。考生先参加各主考院校组织的技能操作考试,再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文化综合考试。技能操作考试时间为2021年3-4月,相关信息通过各主考院校网站查询;文化综合考试为语文、数学、英语3个科目的合卷。
2021年开始,我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分为本科、高职高专两个阶段,每个阶段分为普通类、艺术类、体育类,按类别分批次进行录取。其中,普通类分为本科提前批、本科普通批、高职高专提前批和高职高专普通批;艺术类分为艺术本科批(含艺术本科A、艺术本科B)、艺术高职高专批;体育类分为体育本科批和体育高职高专批。
在本科普通批平行志愿中,考生可填报不超过45个院校专业组志愿,每个院校专业组志愿内可选报不超过6个专业及是否服从专业调剂。
本科普通批实行平行志愿,按照“考生分数优先、遵循志愿顺序”的原则进行投档和录取。省招办根据考生文化成绩、志愿顺序和院校专业组招生计划,按照线上生源数和计划数1:1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投档给高校,由高校负责录取。
7广东:2021考试和录取方案考试科目
2021年夏季高考实行“3+1+2”模式,“3”为全国统一高考科目的语文、数学、外语,“1+2”为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下称:选择性考试)科目。报考艺体类专业(含音乐类、美术类、书法类、舞蹈类、广播电视编导类、体育类,下同)的考生还需参加相应专业术科全省统一考试。
数学不分文理。外语选考语种为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中的一种。外语语种为英语的考生,须参加英语听说考试,英语听说考试单独举行。
本科批次。
①本科批次包括普通类本科院校(含地方专项计划、少数民族班、各类预科班)、艺体类本科院校。
②志愿设置:普通类本科院校(含地方专项计划、少数民族班、各类预科班)设45个平行志愿;艺体类本科院校统考设20个平行志愿;艺术类本科院校“统考+校考”设2个顺序志愿;艺术类本科院校校考设2个顺序志愿。
专科(高职)批次。
①专科(高职)批次包括普通类专科院校和艺体类专科院校。
②志愿设置:普通类专科院校设45个平行志愿;艺体类专科院校统考设20个平行志愿;艺术类专科院校校考设2个顺序志愿。
以上各批次各类型院校均实行院校专业组投档录取模式,每个院校专业组包含6个专业志愿和1个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
录取原则
(1)投档后,院校按院校专业组投档结果进行专业录取,录取办法由院校在招生章程中公布。
(2)当考生所填专业均已录满时,院校依据考生填报的是否服从专业志愿调剂情况进行专业调剂录取。专业调剂录取只能在考生被投档的院校专业组内未录满专业中按院校录取原则进行调剂录取。
(3)因不服从专业志愿调剂,不符合专业录取条件(身体条件、文化课成绩、单科成绩等要求)不能被录取的考生,由院校作退档处理。
(4)高校专项计划、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综合评价等特殊类型招生录取控制线按照普通类(物理)、普通类(历史),参照往年文理科类本一或本二批次院校招生计划比例分别划定。主要用于高校专项计划、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综合评价等特殊类型招生以及其他有相应文化成绩要求的院校(专业)招生录取参考。
(5)同一院校的不同院校专业组间的计划不能调剂使用。如生源不足,须在征集志愿阶段,经研究决定未完成计划的使用原则。
2021年高考新变化新政策
第三篇:2016年考研新变化新趋势新政策
2016年考研新变化 2016年在职硕士全国联考取消 考研会怎样变化2016年在职硕士全国联考取消 考研会怎样变化,更多2015考研资料、考研经验等信息,请关注考试吧考研网或搜索公众微信号“考试吧考研”。
教育部网站消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已印发《关于2014年招收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工作的通知》,对相关工作进行部署。从2016年起,不再组织在职人员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
一、极有可能增加入学考试难度
两场考试合并为一场考试,也就意味着两批考生合并为一批,考生基数会有上升,作为选拔性考试,各大研招单位入学名额是否随之增多,却未见明显调整。虽然不排除下一步有可能将原有在职研究生培养的教学资源统一并入全日制研究生培养中来,增加招生名额的可能,但目前尚无任何教育部、高校的官方政策与解读。所以,人数多了,入学名额不变的情况下,作为选拔性考试,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增加考试难度。另一方面,即便试卷本身难度不变,人数的增加,本身就增加了难度。因此作为2016年以后参加考试的在校“准研究生”,要做好复习准备。
二、专业硕士必将成为大趋势,超越学术硕士比例成为主流
国务院学位办颁发的“单证在职硕士”统一纳入“双证全日制硕士”后,原来因成人考生“在职不研究”带来的“重取证轻学术”的就业诟病就会消失,在大学生群体中间因分不清“在职单证专硕”和“全日制双证专硕”造成的“所有专业硕士就业都会受质疑,就业力不强”的误区会被打消,这无疑为专业型学位在高校大学生中的接受程度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考生将注意力放到专业型学位上来,加之教育部一直在大力扶植专业型学位办学招生,因此专业硕士招生人数,办学规模超越当前的学术硕士,成为研究生报考的主流。
三、复试对考生综合素养更加看重
“成人考生”和“大学生考生”两个群体比较起来,前者“考试学习能力弱,实践经验丰富”,而后者却反之,因此造成了,大学生考生利于考研“初试”而弊于“复试”。但两项考试合并后,必将进一步增加全日制研究生考试中成人考生的数量与比重,也会一定程度上“拉高”复试对综合素养和实践经验的要求,这对不擅长综合面试的大学生考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针对以上观点,提示广大考生,第一,不论政策怎样变化,提高自身的应试实力和应试技巧,才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有效方法。第二,专业硕士是未来发展的大趋势,政策的调整,使专业硕士的形势更加明朗,考生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专业报考。第三增加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做复合型人才,往往是在复试中胜出的有效办法,面对“汹涌而来”的成人考生,在校考生要及时展现出应有的综合素质,方可利于不败之地。
第四篇:盘点:2012年各国留学都有哪些新政策
盘点:2012年各国留学都有哪些新政策
英国留学签证紧缩,赴英留学难度加大。日前,教育部发布了今年头号留学预警,给打算赴海外留学的学生泼了一盆冷水。
近年来,出国留学热度不减,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33.97万人,较2010年增加5.5万人,增长了19.32%,再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受2008年金融危机和去年欧债危机的影响,欧洲和美国的财政接连受挫,直接影响到其接纳留学生的政策。
在此背景下,各国对中国留学生的接纳程度是否有变化?有什么新的留学政策?有出国留学打算的学生该如何应对?带着这些问题,近日,中国青年报记者赴第十七届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进行了采访。
多数国家对留学生持欢迎态度
出国留学,费用仍是大多数留学生最为关心的问题。英国自今年4月6日开始实施紧缩政策后,将大幅提高外国留学生的生活费用证明金额;在澳大利亚,因澳元对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该国部分学校学费也将有所增长。这些似乎都对留学生摆出了一副不欢迎的姿态。
不过,法国、新西兰等国,却在奖学金方面给出了优待。法国于去年3月推出的优秀学生奖学金项目又有新调整。该国奖学金的候选人范围,从已具有一定法语基础的学生,延伸至希望到法国攻读英文授课,或者先到法国进行法语培训再进入专业课程学习的学生;专业范围则在理工、经济与管理、法律、政治及社会科学基础之上,新增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环境经济、新闻、信息学、传媒等专业。
新西兰政府则提供了一项全额奖学金,每年资助10名中国学生到新西兰进行以研究为基础的学习。对于没有申请这一奖学金的博士生,新西兰仅对其收取和国内学生相同的费用以降低留学成本。
此外,前往意大利留学的学生,还将享有和该国学生同等学费的待遇。在签证方面,英国最新的政策规定,留学生毕业后,第一层级即对英国的经济和生产力发展有贡献的高端技术人才的工作签证将不再继续,抬高了留学生留英求职的门槛。不过,英国驻华使馆专门负责教育推广的何颖告诉记者,留学生毕业后仍可通过两种新的途径申请在英国工作。
第一种途径是,获得英国认证机构授予的学士及以上学位的毕业生,只要拿到由英国边境管理局认可的担保机构发出的雇佣通知书,并达到一定的技能水平,年薪在2万英镑及以上,即可申请有雇主邀请的技术工人的工作签证,申请人数不设上限。第二种途径:“毕业生创业者签证计划”将于今年启动,由英国大学负责甄选申请人。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在签证发放方面,则都向外国留学生抛出了橄榄枝。
美国于2月13日开始,将对入境美国的中国公民试行新的免面谈计划,这项计划将进一步节省申请人的时间和金钱。加拿大驻华大使馆教育官员张可告诉记者,在加拿大,取得该国高等教育学历的学生,还可获得最长不超过3年的毕业后工作签证,如果具备了与专业相关一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则可通过申请经验类移民类别成为加拿大的永久居民。
澳大利亚联邦政府于2011年9月公布了一系列的签证政策调整,包括发放2~4年的毕业后工作签证、降低部分学生签证申请人的经济担保金额要求、简化签证审理、取消就读单独英语强化课程(ELICOS)与中小学课程等。这些新措施将在2013年前逐步实施。
各国对留学生低龄化反应不一,语言水平仍是首要要求
随着留学热潮的持续升温,高中及以下学历的低龄留学人员人数不断攀升。对此,澳大利亚使馆商务处教育领事徐佩仪表示欢迎,她表示,澳大利亚每所中小学都配有一套支持服务体系,以保证小留学生在澳大利亚能够获得足够的支持服务和福利保障。
加拿大、英国、新西兰也对低龄留学生敞开了方便之门。张可对记者表示,加拿大的学校可以接受最小6岁的国际学生,但在12岁之前,必须要有监护人陪伴学习。英国则允许18岁以下的学生通过申请“青少年学生签证”赴英留学。新西兰也对移民条例进行了新的修改,允许5岁以上的小孩申请到该国留学,并为小留学生提早出国学习降低了门槛,不再要求必须有监护人陪读。
然而,也有不少国家对小留学生关上了国门。例如,荷兰要求,赴该国留学的学生至少要高中毕业。
事实上,不少专家认为,低龄留学生海外求学,可能在语言、学习、生活等许多方面遇到困难,使孩子容易因孤独产生心理问题,对他们的成长反而会有负面影响。
意大利教育中心负责人邢建军同意上述观点,“你如果语言不好,会对那个国家的历史背景、文化缺乏了解,你会感觉到非常吃力。”
随着中国留学生数量的增加,很多国家都对留学生语言水平作了更为明确的规定。2011年,英国明确规定,所有学习本科及以上阶段课程的学生,雅思成绩必须达到5.0以上;荷兰则要求本科入学雅思达到6分,研究生入学达到6.5分。
各国严格防范“文凭工厂”,建议选专业考虑当地就业需求
不久以前,美国北达科他州狄克森州立大学曝出“文凭工厂”丑闻,在这座“工厂”里,中国学生比例高达96%,成为最大的受害群体。
针对层出不穷的“文凭工厂”和“野鸡大学”,各国均从法律政策上进行了规范。
澳大利亚从今年1月开始运行的高等教育质量和标准署,其首要任务,便是确保学生在任何一所澳大利亚高等院校都能接受到高质量的教育。此前,澳大利亚还设立了专门的法律《2000年海外学生教育服务法案》,来保障国际学生的权益及就读课程的质量。
英国的高等教育院校,一方面必须接受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局(QAA)的考核,另一方面还配备自己的质量保障体系。同时,英国的高等教育院校还必须满足英国边境管理署(UKBA)的严格要求,才可招收和教授国际学生。
荷兰,大学和高等教育采用公开化管理,同时要求所有能够招收或有权力招收外国学生的院校签署一项行为准则,以确保高等教育得到良好的控制和管理。
但同时,各国教育相关负责人也建议,学生在选择学校时仍要进行仔细判别,多找大使馆等官方部门进行咨询。
在专业选择方面,不少留学生将商务类和管理类专业作为自己的首选。张可建议,选择专业时可以从留学地的就业需求进行考虑,例如留学加拿大的学生,可以选择加拿大行业优势较强的专业,如农业食品、自然资源、石油天然气、生命科学、计算机、航天航空等。
法国驻华大使白林则建议,赴法留学的中国学生可以选择如航天航空等工程师类专业。
第五篇:盘点十个改变汽车的新技术
盘点十个改变汽车的新技术
对于未来的汽车,我们有着许多的期待,比如节约能源,更多的功能和更少的纷杂,更复杂却易于使用的部件。日前,科技网站Jalopnik就盘点了10项将会革新我们驾驶方式的技术。
10.太阳能充电
菲斯克虽然已经破产,但Karma的一些技术却应该进入主流市场。只要是晴天,太阳能面板就可以对电池进行充电,为空调供电,或是娱乐系统。这是一种不错的方式来提升你的里程数,却不必担心性能上的损耗。
9.平视显示器成为标配
如果你曾经驾驶过带有平视显示器(HUD)的汽车,你就会知道它有多安全。由于所有信息都显示在了你的挡风玻璃上,你不必再转移你的重心,并把目光保持在路面上。
8.手动挡转速匹配
汽车制造商都声称手动档已死,原因是它们不够效率,但这并非真实情况。有了转速匹配变速杆,你就算不是赛车手也能够最有效地使用发动机。
7.余热利用 内燃机会产生大量的热能,但大部分都被浪费了。虽然再生制动是利用其中一些的好办法,但通过汽车尾气的余热利用,我们还能够进一步提升效率。
6.动能回收系统
如果这项技术能在赛车和高端超级跑车上工作,那也就能够在开去买菜的车上正常运转。在低端ICE发动机上,扭矩的爆发。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能够拥有超高转速的发动机,而不必担心没有扭矩了。
5.预测性悬浮
花上一个合适的价钱,你现在就能买到一个拥有磁性阻尼器的自适应悬架。那么这项技术将如何发展呢?在全面的预测性活动悬停下,传感器能够预测道路表面的不规则,从而对车身的摇晃进行补偿。算法将允许汽车像自行车那般被停放在角落。也许在未来,停车时把汽车放到地上会成为一种防盗手段。
4.廉价碳纤维
压低碳纤维等轻型材料的价格是汽车制造商大幅提升燃油经济性的唯一方式。
3.无凸轮发动机
去掉凸轮轴将意味着更小的发动机和更少的移动部件,更高的功率输出和更低的排放。
2.无人驾驶汽车
较真的人说什么都无所谓,但有了无级变速,传感器和无人驾驶汽车已经上路了。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是,大多数人都不想开车,跟别提时常的交通拥堵了。对于那些只想尽可能舒服和快速地到达目的地的人来说,谷歌和其他公司正在寻找一个解决方案。
1.替代燃料
在屏息等待雪铁龙开发出他们的高压空气混合动力系统之前,我们还是来谈谈目前的技术吧。基本上讲,化石燃料坚持不了太长时间,同时污染也非常严重;氢气需要巨大的存储容器,也缺少基础设施;而电池很重,也无法提供足够的行程。谁要是开发出了廉价的绿色汽油,那他定将成为下一位宇宙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