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设项目建议书申请(本站推荐)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
建设单位名称________________企业(单位)经济类型_________ 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建设性质_____________ 法人代表________项目负责人_______电 话______________
一、项目可行性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建设规模:
总建筑面积______平方米,建筑面积组成:————————————————— —————————————————————————————————————————。道路:长度____米;宽度____米;规划红线:_____米。
三、建设项目总投资估算_______万元,其中:土建_____万元,土地_____万元,设备_______万元,设备安装费_______,其它_____万元。
四、项目建设分期安排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建设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项目用地范围:东至_________,西至________,南至_________,北至_________。
2、利用土地方式及面积:使用______平方米,征用_____平方米,批租_____平方米。
3、土地性质:工业_____平方米,经营性_____平方米,其它____平方米;
4、资金来源及金额:
1、_____拨款____万元;
2、自筹_______万元,3、其它_____万元。
附:
1、地形图,2、可行性研究报告文本,3、土地预评审单,4、选址意见书,5、环评意见书,6、外部配套论证,7、节能材料,8、其它相关材料。
建设单位(盖章)
镇、区建办或主管单位(盖章)
负责人:
负责人:
报送日期:
****年**月**日
核定日期:
****年**月**日
第二篇:建设项目(建议书)申请
建设项目建议书申请
建设单位名称____________
企业(单位)经济类型_______ 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____ 建设性质__________ 法人代表_______项目负责人_______电 话__________
一、项目建设必要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建设规模:拟建总建筑面积______平方米,建筑面积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道路:长度____米;宽度____米;规划红线:_____米。
三、建设项目总投资框算_______万元,其中:土建______万元,土地_____万元,设备费_____万元,设备安装费_____万元,其它_____万元;
资金来源:
1、财政_____万元;
2、自筹______万元,3、其它_____万元。
四、建设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项目用地范围:东至_________,西至________,南至_________,北至_________。
2、利用土地方式及面积:使用________平方米,征用________平方米,批租________平方米。
3、建设进度初步安排___________________。
附:项目建议书、地形图、平面图、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及相关资料各一份。
建设单位(盖章)
镇、区建办或主管单位(盖章)
负责人:
负责人:
报送日期:
****年**月**日
核定日期:
****年**月**日
第三篇:博物馆建设项目建议书
灵台县博物馆建设项目
建 议 书
灵台县文体广电局
二〇一二年四月
灵台县博物馆建设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灵台县博物馆建设项目
投资概算:3500万元
建设时间:2.5年(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
主管单位:灵台县人民政府
实施单位:灵台县文体广电局
二、基本情况
1.灵台县情概况
灵台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地处陕、甘两省交界处,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也是甘肃向东进入中原的重要节点。全县辖5镇8乡184个行政村1429个村民小组,总流域面积2038平方公里,总人口23.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8万人,分布有汉、回、藏、满等6个民族。我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早在商周时期,就建有密须国、密国,周文王出师伐灭密须国在今灵台县城所在地筑“灵台”祭天慰民,灵台因此而得名。曾哺育了晋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针灸医学鼻祖皇甫谧和唐代名相牛僧儒等历史名人,境内发现仰韶、齐家文化遗址和古遗迹500多处,出土文物近万件,有文物保护单位40多处,其中省级13处。
2.灵台县博物馆基本情况
灵台县博物馆为县级综合性文物博物馆,隶属灵台县文体广电局,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现有正式职工13人,其中管理人员2人,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1人,干部7人,工人6人。内设办公室、业务部、保卫部、藏品保管部。灵台县博物馆现有藏品7300多件,其中一级文物44件,二级文物441件,三级文物1166件。珍贵文物数量位居甘肃省基层博物馆前列。
灵台县博物馆现址在县城荆山森林公园,占地面积5亩,2006年县上筹资建成了1500平方米的秦汉风格的展厅大楼和300平方米的配套用房。2009年建成了两层单面综合楼一幢1000平方米。展厅内有基本陈列《周秦化育——灵台精品文物陈列》,由序厅、历代陶瓷、金华物萃、西周瑰宝、佛教艺术四个专题陈列组成,共展出文物580多件。灵台县博物馆2006年9月正式开馆,2009年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家三级博物馆”,2011年12月被甘肃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1年6月基本陈列获得省文物局精品奖。2008年5月向社会免费开放,近四年共接待观众13万人(次)。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必要性
灵台县博物馆是全面展示灵台历史文化发展的综合性文物类博物馆,馆藏文物种类丰富,品级高,数量达7000多件,无历史缺环。基本陈列依托馆藏文物兼顾历史文化发展的主题,从多个侧面诠释了灵台地域历史文化发展的脉络,代表性、艺术性和可观性较强。目前博物馆占地和馆舍面积小,功能不完善,容纳量有限,对大量接待游客和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造成了较大影响,加之目前展厅数量不足,绝大部分的藏品存放于库房之中,可展出的精品文物数量达上千件,目前仅展出580多件。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特点日益显现,为了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做好免费开放工作,使博物馆的展示服务工作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博物馆现有展览已无法满足观众的需要,因此,新建博物馆,拓展陈展、活动和服务空间,推出更多更好的展览显得尤为重要。
2、可行性
(1)灵台县博物馆大楼建设项目是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体现,对于传承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提升灵台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实施该项目符合国家发展规划,有很强的政策依据。
(2)灵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将该项目纳入了县城整体规划,并且项目立项、建设用地、资金配套等工作已基本准备到位,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利条件。
(3)灵台博物馆为甘肃省首批免费开放的博物馆之一,也是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项目的实施可以进一步提升免费
开放质量,充分发挥教育引导功能。
四、项目建设计划
1.建设规模:计划总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其中:建设展厅主体楼一幢三层3500平方米,办公楼一幢三层1000平方米及附属工程。建筑风格为秦汉风格仿古建筑,总体与县城文化区建设风格一致。展厅大楼一层为接待大厅和三个文物库房、一个监控室、一个值班室、两个卫生间;二层设四个展厅;三层设两个展厅、一至两个临时展厅、一个学术报告厅。
2.建设时间:2.5年(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具体建设计划为:
2013年1月至5月完成项目论证、设计、立项、招标等前期工作;
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完成工程建设任务;
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完成展厅陈列设计、装修及布展工作;
2015年7月组织验收并交付使用。
3.建设用地:由政府在县城文化区(原东关小学旧址)无偿划拨10亩土地进行建设。
五、项目资金概算及来源
项目投资概算3500万元,其中:工程建设费用1800万元,附属工程300万元,安、消防设施设备200万元,展厅装修及陈列布展1200万元。
资金来源:国家投资3000万元,省市投资300万元,县上自筹200万元。
六、效益评估
灵台县博物馆是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担负着全县文物藏品收藏、研究、养护、展示、宣教的重要社会职能。博物馆新建项目的实施,将为博物馆加强研究、举办展览、开展交流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使得博物馆的功能得以最大限度的延伸和发挥。首先,博物馆占地面积的扩大,使博物馆的容量显著增加,服务设施更加齐全,功能更加完善,安全系数进一步提高。其次,博物馆可以利用充足的展陈空间举办更多更好的展览,基本陈列展厅可达到6个,还可适时举办临时展览1-2个,展览保持常办常新,使馆藏精品文物可得到充分展示,使博物馆的观众数量增加2倍以上,达到年6万人(次)以上,满足广大观众走进博物馆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迫切愿望。再次,博物馆可以利用学术报告厅举办学术交流活动,举办各种类型的科普讲座活动,更好的宣传古商周文化和皇甫谧文化,拓展博物馆的宣传服务空间,提升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第四篇:油库建设项目建议书
油库建设项目建议书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4万方油库建设项目
2、项目建设单位:
3、项目建设地点:黄桶物流园区
4、项目建设规模:4万方
5、项目总投资:40000万元
6、引资金额:40000万元
7、投资方式:独资、合资均可
二、项目背景
据统计数据显示,近15年,我国成品油消费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弹性系数为0.85,说明我国经济的增长对能源的依赖性很强。安顺市在“十一五”以来,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期间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经济发展迅猛,燃油需求加大,季节性缺油现象不断发生。2013年,安顺市成品油销售量52.8万吨,比上年增长16%,加油站122个,中石化安顺油库库容6.3万方。根据《安顺市十二五成品油分销体系发展规划》,新增成品油库容8万方,以满足未来安顺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项目建设条件
项目选址在黄桶物流园区黄桶火车站附近,区位优越,交通 便捷。普定-镇宁公路、普定-化处-六枝、安顺开发区-黄桶-六枝公路及普定经济开发区工业大道横纵贯穿全境,东西向的贵昆铁路、株六铁路与南北向的隆百铁路在黄桶火车站交汇,是黔中经济区的又一铁路枢纽。除保障安顺开发区、普定、镇宁、织金、六枝用油外,还可辐射毕节、六盘水、两市和黔西南州的部分地区。
四、项目建设规模、建设内容
1、建设规模:油库拟设置12个油罐,总容量为4万方,属二级石油库。占地60亩。
2、建设内容:油罐基础,消防泵房1座,消防水池1座,铁路专线2㏎,卸油站台,装车站台及生产、生活辅助设施。
五、经济效益分析
1、投资费用
投资规模为4亿元人民币,工程投资估算范围主要包括新增工程的工程费用、固定资产其他费用、预备费、铺底流动资金。
2、投资收益
营业收入按收取的汽、柴油批零价差计算。营业收入=油品周转量×油品批零价差。油品周转量生产期第一年达到满负荷生产。正常生产年份周转量为:40万t/年,油品批零价 差:汽油、柴油平均1400元/t。年营业收入为56000万元。纯利润率12%,年纯利润6700万元。6年可收回投资。
六、结论
1、项目建设符合《安顺市十二五成品油分销体系发展规划》,是配合安顺市及普定县经济整体发展的必要配套工程。
2、油库建设可以使当地成品油行业形成竞争格局,避免垄断。
3、油库建设可以有效缓解季节性缺油。
第五篇:综合体建设项目建议书
罗坊乡旅游文化综合体建设项目
建
议
书
项目名称:
罗坊乡旅游文化综合体建设项目
申报单位:
连城县罗坊乡人民政府
申报时间:
二〇一八年九月
一、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罗坊乡旅游文化综合体建设项目
2、建设地点:罗坊乡
3、项目总投资:10600万元
4、项目实施单位:连城县罗坊乡人民政府
5、项目建设期:2018年12月-2021年12月
二、项目申请理由:
1、项目背景: 为了继续挖掘罗坊走古事的客家狂欢民俗元素,丰富农民丰收节暨首届”龙腾青岩”米事活动内涵,加快建设集云龙桥旅游、田园观光、农家乐休闲、青岩河漂流、木屋餐饮和住宿为一体的罗坊乡旅游文化综合体建设项目,将罗坊旅游打造成为“宣和—罗坊—四堡乡村旅游中间点”上客家狂欢民俗与农家乐休闲相互交融的特色旅游之地。我乡积极融入全县提升旅游发展大局,深入挖掘“走古事”和云龙桥文化内涵,大力整合文化古迹、自然景观、历史名人和特色美食等旅游资源,使罗坊成为全县旅游系列特色景点之一,根据游客的需求,罗坊乡的现状,将罗坊乡全域作为一个经营主体,统一规划、分项实施、逐步投入,确定“投资、基金、产业”长、中、短相结合的投资计划。引入全面共享理念,对现有乡域范围内的山、水、田、林、湖、草等生态进行全面修复,提升至旅游级别,构筑罗坊乡村旅游生态圈,让农田变农场、村庄变
景区、农屋变民宿、形成“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屋、享农家乐”的新上山下乡简单农事体验旅行。
2、项目建设可行性:
近年来,我乡积极融入全县提升旅游发展大局,深入挖掘“走古事”和云龙桥文化内涵,大力整合文化古迹、自然景观、历史名人和特色美食等旅游资源,使罗坊成为全县旅游系列特色景点之一。
(一)罗坊走古事——具“客家狂欢节”美称。属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早起源于清朝康熙年间,在罗坊流传迄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被誉为中原古文化在客家地区传承发扬的一个缩影。该民俗活动每年元宵均吸引海内外大批游客齐聚狂欢,在数以万计乡民和来客的呐喊助威声中,七棚古事(每棚重约四百余斤)按一定线路顺走、逆行几圈后,从具有378年历史的云龙桥下水,逆水而行,竞相奔走,勇于争先,直至抵达莲章寺门口方止,寄托了人们祈求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充分展现了客家人积极向上、团结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云龙桥——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冠豸山风景旅游系列景点之一。该桥建于明朝崇祯七年(公元1633年),迄今已有378年历史,具典型的江南古建筑屋桥风格,桥长100余米,高20余米,设计精美,巍峨雄伟,如巨龙横卧青岩河上,每当晨雾微薄、朝霞满天之际,犹如
乌龙喷雾而来,故名“云龙”。
(三)人文古迹、特色美食、自然景观丰富。历史人物方面,国民党抗日名将罗列将军出自罗坊,其军职仅次于大陆国防部长林彪和台湾国防部长高魁元,乡民为缅怀先烈,已于云龙桥旁为其建纪念亭;文化古迹方面,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云龙桥,除云龙桥外,还有朝拜人群络绎不绝的云龙妈祖、建于南宋孝宗乾道(公元1165年)的古刹莲章寺、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八柱牌楼,以及唐朝土著畲族人所建的岗头古寨等,文化积淀颇深;特色美食方面,有御豆、大禾米粄、牛子肉、槟榔芋、手工线面等,风味纯正独特;自然景观方面,有汇集深山清泉的白水寨瀑布、富地瀑布、层峦叠嶂中神奇莫测的白字岩、郁郁葱葱的松枫公园等,风景美不胜收。此外,还有坪上万亩高山有机茶基地,坪上“七彩梯田”、石壁山风力发电设施、下罗、邱赖千亩珍稀苗木种植基地、可供旅游观光、休闲品茶。
三、项目区的选择和基本情况
项目区涉及罗坊乡全境域,罗坊乡位于连城县西北部,属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区,平均降水量1734.4毫米,无霜期306天,年日照数约时数1760.7小时,辖9个行政村,农业人口1.2万人。罗坊乡具有良好的休闲农业发展基础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目前建成坪上万亩高山有机茶基地和下罗、邱赖千亩珍稀苗木种植基地,拥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云龙桥、坪上“七彩梯田”、石壁山风力发电设施、堪称山村狂
欢节的“走古事” 民俗活动、千年古刹莲章寺、云龙妈祖等历史古迹和民俗风情。
四、项目建设目标和内容
根据罗坊乡发展规划,结合罗坊乡特点,通过罗坊乡旅游文化综合体建设项目的实施,大力推进旅游文化发展,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具有客家特色的罗坊乡村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内容:建设青岩河上游岗头村至肖坑村段5.4公里生态护岸工程、岗头村、肖坑村山水生态修复4000余亩(含土地平整500亩)、岗头村至林坊有福村古官道修复4.5公里、岗头岩洞养生项目、攀岩项目、青岩河“水上自驾游”漂流项目、悬崖泳池项目、淡水沙滩项目、垂钓项目、农业观光项目、观光酒店一座(床位80-100个)、游客接待服务中心2座(面积约5000平米)、大型停车场3座(车位设计约250个)、旅游公厕5座、梯田观景台4座、绿化苗木种植2万株。
五、项目编制依据
根据《罗坊乡乡村旅游规划建设方案》(罗委[2017]99号),结合我乡产业发展现状,经过现场勘查,在广泛争取县乡、村干部和部分乡贤、群众意见基础上,结合项目实施地的实际情况,选定项目实施地为项目建设区域。拟定编制该项目建议书,向上级申报。
六、投资估算和项目资金来源
项目估算总投资10600万元。由乡镇自筹及上级拨款。
七、项目效益分析
罗坊乡作为连城县旅游开发重点乡镇,依托县城、成为县城的后花园、是游客理想的休闲娱乐场所,年预计收入可达2亿元,扣除税费等支出,每年至少可获利1.6亿元。
文化与生态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休闲、纯朴的山间风情,民俗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寻觅,坪上恰好是文化与生态完美结合的生态旅游胜地,开发后,来坪上的游客都感到乐不思蜀。
八、结论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节假日增多,过惯了喧嚣的城市生活的人们渴望回归自然,进行休闲生态观光旅游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特别是近距离、有特色的生态休闲、农家乐等是上班族的一种最实际的旅游消费,罗坊乡自然风光、民俗文化、令人留连忘返,可见加快罗坊乡旅游文化综合体建设项目步伐已势在必行。
九、建议
罗坊乡旅游文化综合体建设项目可以创造良好的环境,良好的环境是吸引投资的必要前提,也是加速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建议有关部门尽快批复,抓紧落实建设资金,抓住时机,加快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