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2018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阅卷报告
2017-2018年下学期高一期末考试
语文阅卷报告
主观题得分统计
文学类文本第8题(安丘阅卷组)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概括能力,本文选材很好,文章很有时代性,结合文本设置本题,能更好地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体验,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试卷第8题题目“小说中刘老三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1)参考答案:
①生活贫困。茅草房年久失修,妻子有病,年年吃救济。(2分)②勤快,老实。领到牛后忙碌一天搭圈,夜夜守圈。(2分)
③见识短浅,没有主见。面对村人的讽刺和闲言碎语难以承受,不懂脱贫之道,最终把牛卖掉。(2分)(2)评分标准:
题目要求的核心词是“人物形象特点”,所以,赋分的关键词分别是“生活贫困”、“勤快,老实”(答成“憨厚”酌情给分)、“见识短浅,无主见”(答成“考虑当下,听信别人意见”酌情给分)。(答成“善良、天真、贪婪、易满足、随波逐流、急于求成”等不得分)。
(3)存在的问题:
①审题不清,题干要求的“简要分析”遗漏,如:
②要点层次不条理,概括能力差。如下面的考生答案,多次就“老实、朴实”一个要点重复归纳。
③部分学生未遵循“怎么问怎么答”的做题原则,先分析后概括人物特点,易被阅卷者忽略后丢分。
④答案不分条,阅卷者很难第一时间找准要点,易丢分:
⑤大部分考生答案中“生活穷困”这一要点未答出,这说明在做题中,考生忽略了“牛来之前”故事情节中的人物性格特征,实属可惜。(4)备考建议:
①立足读懂原文。借助文章有效信息,结合小说情节的变化,有效把握人物不同层面的性格特征,同时要理解文章主旨,明白作者意图,利于准确有效答题。
②进行有效的小说人物形象题目变式训练,明白题干要求,组织答案有针对性,层次性,表达准确全面。
③结合训练过的题目,学生反复推敲标准答案,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④答案要分条,书写要认真规范。
文学类文本阅读第9题
(青州阅卷组)
一、原题再现
1.题目:小说以村主任“呵呵笑着说,牛在坡上吃草呢”结尾,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6分)
2.答案:①间接表明了扶贫工作任重道远,增强了讽刺意味,深化了主旨。②照应文章标题,首尾圆合,使结构更严谨。③戛然而止,留下悬念,引发读者思考。④表现了村主任乡村官员式的狡黠,丰富了人物形象。(6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可得满分)
二、题目分析
本题考查小说结尾的好处,属于作用类题目。回答这一问题的时候,可以根据结尾的特点,分别从小说的情节结构、人物形象、主题、读者等方面结合具体内容进行采点分析,难度系数适中。本题的平均得分为2.92分。
三、评分标准
1.从小说主题、结构、读者和人物形象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每答出一个方面2分。2.只罗列关键术语,如深化主题、丰富形象,缺乏具体内容支撑的,每项扣1分;分析内容明显错误的,扣1分。
四、存在问题
1.只答套话、术语,没有具体的内容分析。
2.要点意识不强,答案缺乏条理性。或不会分条作答,或分条作答,但多条实为同一角度的内容。
3.多数学生不会从人物角度作答,而能从人物角度作答的要么把人物指向刘老三或局长,要么说村主任虚伪、阿谀逢迎,对人物性格特点概括不准确,此点皆不得分。
4.有的答成了结尾的特点,许多学生答欧亨利式的结尾。
5.部分学生答非所问。
6.部分学生卷面书写较乱。
五、教学建议
1.多在阅读基本能力上下功夫,以提高学生理解鉴赏文本的能力为主,以组织答案的方法步骤为辅。做对题靠的是阅读能力,少失分靠准确全面地理解文本。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在这些方面加以引导。
2.做题训练时,要教会学生抓住文体特点,训练从四维角度鉴赏小说。同时引导学生认真审题,问啥答啥。根据赋分,分条作答,向规范要分数。
文言翻译12题(诸城、临朐阅卷组)
一、评分细则
1.“诸子”翻译成“几个儿子”“诸位儿子”“各位儿子”都对。“并弱”,“并”和 “弱”都要翻译出来,只翻译一个不得分; “弱”翻译成“年幼”“幼弱”“弱小”都算对。“不令”翻译成“不贤能”“不好”都行。“属意”翻译成“继承帝位”“继承大统”都对。
2.“莳”翻译成“种植”“栽种”。“置”翻译成“栽好后”“放在一边”都对。“天者全”翻译成“天性保全”“天性齐全”“天性保留得很好”都对。“性”,翻译成“习性”“本性”都对。“得”翻译成“实现”“具备”“表现出来”都对。
3.关键词语翻译正确,但全句意思有明显理解错误,则有该关键词的句子不得分。
二、平均分
1.得分点一:1.88分(满分5分)2.得分点二:2.17分(满分5分)
三、存在的问题
1.不能根据文意进行理解,基本的推断能力不足。如“诸子”理解为“诸侯”
又如“属意与攸”翻译成“想让司马攸做太子”,不知根据“武帝晚年”、“恐其为嗣”等翻译成“继位”。
2.不能根据所学灵活变通。如“令”,学生学过“令尊”“令郎”等,但不知“令”的含义。
3.所学知识的扎实程度不足。如“莳”“置”的翻译。
四、教学策略应对。
1.文言知识要扎实掌握。不能因为新高考不直接考查实词、虚词就放松要求。本学期时间极为紧张,所学内容巩固时间不足,建议假期对重点篇目回顾复习。
2.平时知识讲解要到位,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如本次考试中“令”的意思,应当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其含义,学生只知 “令郎”是对人儿子的尊称,却不知“尊”从何来。
3.知识迁移能力要强化,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具体语段、语境进行合理推断、理解。要进行多维思考,选取最合理的一种。不要单项思维。
诗歌鉴赏第14题(高密阅卷组)
1、审题不清。
①分析情感,很多学生分析了表现手法及技巧,喧宾夺主。
②分析末四句情感,很多学生却回答了前四句旅途艰难、环境艰苦的问题。
2、内容理解不透
①诗歌中“闻道泰阶平”,仅关注了注释中“天下太平”的解释,但并未与诗歌本句内容发生联系,没有理解出天下太平得来的原因,因而大部分考生都未答出情感的第二点“实行德政”。
②不从文本出发,根据自己对作者的了解牵强附会,得出诸如“怀才不遇”之类的理解。3.答题不够规范
①书写潦草,不分点不分条 ②要点重复,语言啰嗦 建议:
1、继续加强学生规范答题的意识,在书写、分条、确定得分点上加强训练。
2、指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内容,利用自己能看懂的字句充分理解诗歌内容。
3、注意审读题干,审出答题思路;注意思考注释与原文的联系,挖掘有效信息。
名句默写15题
(昌邑①阅卷组)
一、阅卷标准
本题共有3个小题6分,每小题考查2句,每句1分,错一个字则该句不得分;此外,答题的顺序不对也不得分。
二、阅读情况
本题有近一半的学生得了满分6分,得4、5分的也不少,少数学生得2、3分。
1.第(1)小题考查的是《氓》,不在新课标范围之内,因而无论学生写上没有、写的对错,都得2分。
2.第(2)小题考查的是陆游的《书愤》,其中表明自己大志落空、人已苍老的两句: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错点主要在以下几个字:“衰鬓”写成“双鬓”“蓑鬓”,“已”写成“以”“己”。
有个别学生没写上,或是写成其他篇目里的句子。
3.第(3)小题考查的是《论语》中的句子,子夏认为只要做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德就在其中了。
出错点主要在以下几个字:“志”写成“智”“之”,“问”写成“闻”,“近”写成“进”。
有不少学生把“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写在一个空里,这样是不得分的。
三、教学建议
学生名句默写之所以失分,主要是背诵不扎实,不理解文本,个别学生会出现笔下误。针对以上问题,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学生的读写能力,尤其是理解领悟能力。平时学生背诵时,必须是循环式向前滚动的,不可三日打鱼两日晒网;而老师在检查时需采 8
取多样化形式,诸如集体背诵、个别检查,口头检查,尤其是注重书面落实。老师在检查时,尽量给学生创设一个情景让他们回答,而不应是一味地让其背诵文本。无论怎样,关键还是学生的识记书写水平。
传统文化16题(昌邑②阅卷组)
1.阅卷标准:第一空必须答出“理性”“客观”或“公正”判断,只答“对事物的判断、评价”不得分;第二空,除了齐家,家庭和谐也可;第三空,答社会风气、百姓言行、百姓好恶都行;第四空,答治国、治理国家、平天下、统治天下、执政都可以。
2.答题情况:第一空基本不得分,缺少理性、客观等关键词;第二跟第四空得分率高,第四空仅次于第二空;第三空错误答案集中在下属的行为、百姓(生活)的好坏。
3.教学建议:传统文化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在让学生自读、自学的基础上,要对重点内容进行拓展延伸。传统文化教学不仅要服务于考试,更要重视它的现实教育意义。
语言运用20题(市区①阅卷组)
1.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简明、连贯。第一空和第三空失分多;第二空答得好,基本不失分。平均分4分。
2.评分标准
第一个空按照“宜宽不宜严”的原则,第一个空只要学生写出“很多节气大小相对或有联系”的意思即可得分。该题整体得分情况,满分很少,1分、0分居多。
(1)写成节气是反义词,节气是分大小的则不得分。如“有多对反义词,每个节气都是有大小之分的,有些节气是有与之相反的另一个节气、节气分为一大一小”等不给分。
(2)若没有出现“很多节气、不少节气、有一些”等表示范围的词,而是写成“都、所有”等扣一分。如“都有大小的两个节气相对、节气都有大小相对、每个小节气都有对应的大节气”等。
(3)只出现“对应、关联、相对”而没有“大小”等字眼扣一分,反之亦然。如“很多节气的名称是相对应的、许多节气的名称是有关联的,很多节气是以小和大命名的、很多节气都是以小大开头的、很多节气有大字和小字”等。
(4)若写成“节气之间是递进关系,节气是由小到大演变,节气之间是有一些规律的”等不得分。
第二个空,本题满分很多,问题主要是学生没有注意上下文的衔接,答成“应在大满节气之前”。不得分。
第三个空,该题整体得分情况,满分很少,1分、0分居多。问题主要是学生没注意前后文的因果关系,前文是问“可是小满之后是芒种,并没有大满这个节气,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中国„„”,所以后面要填写的内容应该是“节气中只有小满而没有大满。”而很多同学答成了“用芒种代替了大满,小满后的大满便改为了芒种,基于传统文化的考虑就把大满删除了”等,这样不得分。
3.存在问题
(1)抓不住材料的中心话题,理不清上下文句的关系。(2)个别学生不明白什么是“简明”“连贯”,导致无处下手。4.教学建议
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实际考的是阅读能力。拿到题目后,首先要阅读语段,看看其中心是什么,大致有几个层次;其次,把握文段语脉,理清前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总分关系,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现象与本质的关系,并列、转折、因果、条件等),要特别注意关联词语。具体推导时,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此外,还需注意补写语句的位置。
第三,要进行针对性训练,巩固基础,提升能力。
语言运用21题(市区②阅卷组)
试卷21题是名著阅读题,考点涉及“整本书阅读”——《雷雨》《巴黎圣母院》,二选一答题。通过阅卷,发现学生的答题中发现了一些问题,总结如下:
问题一,人物身份混乱导致人物关系混乱。如误把周萍混淆成侍萍或四凤,误把鲁大海混淆成周朴园或鲁贵,更有甚者,通过人名来猜测人物性别,不知所云,乱答一通,“周繁漪”之类的称谓屡见不鲜。
问题背后反映出来的问题是阅读不深入甚至根本没有进行阅读。
问题二,审题不明确。选择多个人物同时分析,更有甚者,选择备选人物之外的人物进行分析。人物名字的误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审题不仔细问题。
问题背后反映出来的是学生的审题意识不强,粗粗浏览,匆忙做题。
问题三,答题语言不准确。最突出的问题是答案基本是抒情性语言却不涉及情节,语言很美,内容没有。其次,学生的书面语表达掺杂了过多的网络用语,表达不清,如“女主”等流行语的使用。
问题背后反映出的是学生的表达存在问题,甚至没经过阅读不知道情节。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建议如下:
1.将阅读进行到底,落实到位,引导学生会阅读。
2.加强学生的审题训练,提升审题意识,细审题。3.可以在日常教学中渗透语言表达的训练,精表达。
作文阅卷报告
(昌乐、寿光、市区③阅卷组)
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写一篇文章。(60分)
①“给”,意蕴丰富。有一种“给”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有一种“给”是“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有一种“给”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还有一种“给”是“呼尔而与之”……
②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与,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鲁迅《拿来主义》)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一、审题立意
作文题目以“给”为主题,由两则材料组成。材料①引用名句阐述“给”的意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侧重“给”的内涵,是一种“奉献”,一种“付出”;“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侧重对“给”的回报,即如何对待他人的“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侧重“给”的方式,“呼尔而与之”侧重“给”的态度。所有材料都可从怎样“给”这一角度立意。学生抓住其中任何一个角度立意即符合题意。
材料②阐述的是“给”的度,可以确立“给也要适可而止”“给亦有度”等观点;如学生抓取材料中的“取得”一词,从“给予与取得”角度立意,也可。
二、评分基本要求
1.本次作文基准分为45分。
2.本次作文大的论述范围是“给”,确立的观点一定在这一大范围之内,这是一基本原则与前提;如脱离该论述范围,只抽取一个概念进行阐释,如不谈“给”而通篇只谈“奉献”等,建议不超过45分。
3.一类卷:60--53分;比例:10—15% 内容:①在“给”的论述范围之内,能够综合立意,能够结合一定的生活实际问题展开分析论述,角度清晰,观点明确。
②有辩证性思考,有辩证的内容,有条理有层次的讲道理,结构清晰。③充实,能逐层深入或平行两层以上,有深度梯度的展开论述。
形式:文体特征鲜明规范,议论文不能大篇幅论据排列,行文流畅有文采。
3.本次作文不限文体,如写记叙文、散文,只要中心明确,扣紧材料主题,请合理按等
级评分。
4.只写标题,给2分;字数不足:600-400字,35分左右;400-200字的,25分左右;200字以下的,15分以下。
三、作文存在主要问题
⒈审题不准,没有把握材料核心论题。本次作文大的论述范围是“给”,确立的观点一定在这一大范围之内,这是一基本原则与前提;有的作文脱离该论述范围,只抽取一个概念进行阐释,如不谈“给”而通篇只谈“奉献”等。
学生对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半根草去”的理解没有问题,从“给予、无私奉献而不求回报,不是索取”角度立意,但是对“投之以木桃”的理解,四分之三的学生理解成陶行知的话语,所以,行文中强调了“投”而忽视了“报”。
对《拿来主义》的这段话的理解的偏差,没有读懂鲁迅先生对尼采“自诩为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予,不想取得”的否定意味,所以立意时,还是强调了“奉献”。只有极少量的同学论述了不但要“给予”,还要“索取”“回报”。只是给予,会让对方认为自己理所当然的接受来自对方的援助而不懂得回报感恩,例如父母之于子女等。
⒉文体特点不明确。在议论中有大段的叙例,语言不简洁,缺少必要的论证分析。⒊议论文有部分同学不能深入分析,形不成纵深分析议论,采用并列式只在一个层面絮叨。
⒋思辨性分析意识不强。
⒌书写杂乱,不注意卷面。标点使用英式标点。
四、教学建议
⒈强化文体意识。论述类、叙述类、散文类要有一定的区别。
⒉强化说理能力。要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不要一味引导学生去证明观点。⒊要狠抓卷面,树立书写就是生产力的观念。
第二篇:2013-2014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卢氏一高高一语文期末能力提升试题
命题:高一语文教研组审阅:段志真刘波2013-12-2
3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写在《幽雅阅读丛书》出版之际
朱良志
①在今天西方文化滚滚涌入的时候,越发感觉到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在东方这片土地上,世代生息的人民,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的文明。西方哲学重外在知识的索求,中国哲学重内在心灵的体验。西方有绵长的基督教传统,中国却宗教观念相对淡漠。就艺术而言,中国艺术具有与西方完全不同的观念,当十六听明代末年的戏剧家祁彪佳的说法,他说他家的寓园,是为“韵人纵目,云客宅心”,园林是为、十七世纪中国艺术大量传入西方的时候,西方人惊呼这是艺术中的一个“异数”,一如他们将中国文化称为异教的世界。中国艺术以表达灵动的生命为主旨,中国人气化哲学是与西方迥异的哲学系统,艺术创造的是一个气化宇宙。在形神哲学的导引下,中国艺术很早就追求超越形似的意趣,相传王维作《袁安卧雪图》,雪意茫茫中,有芭蕉盎然地摇曳着它的绿色。脆弱的芭蕉,怎能在严寒的冬日出现?但中国艺术家没有感到它的荒诞,却体味到其中的“妙观逸想”。画马专家赵子昂,他说他画马不在马的外形,而在马的神韵,就像东晋僧人哲学家支道林所说的“贫道重其神骏”。
②中国艺术是一种安顿心灵的艺术。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艺术家抚弄艺术,不是像今天在乎其“市场价值”,而是以它来搭建心灵之“庐”。听了寄寓心灵的。中国艺术不是技术,它是以独特的意象世界耕种性灵的土地。画中的一山一水,传达的是心灵的优游;园林中的一桥一亭,那是心灵的符号。就像《平沙落雁》这首琴曲,正是取其会通心灵之意,沙白风清,云荡天远,雁影参差而上下,水流潺潺而清浅,借平沙之落雁,出逸士之心胸。那是一片心灵的鼓吹,中国艺术家需要这心灵的清澈澄明,需要这心灵的旷远超绝。
③从总体上看,中国艺术是悠扬而缠绵的,是个凄恻的芳菲世界。我觉得,这一点和法国艺术有某种气质上的共通。不是说中国艺术多有悲伤的情调,而是说中国艺术有深沉的把玩。中国艺术追求“大快活”的世界,快乐,并非是现在的“搞乐”,扣响心灵的清音,甚至伴着潸然清泪,何尝不是一种灵魂的伸展,何尝不是一种畅然的高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这真是个“要妙宜修”的绝美天地。
④《幽雅阅读丛书》追求的就是这样的境界——在喧嚣中追求宁静,在往古中追求鲜活,透过艺术的外在形式,去追寻其中所深涵的妙心。我们的民族原本不是这样粗糙,精致玲珑原
来是中国艺术的本色,那是一种创作方式,也是一种心境。正像著名学者吴志攀先生在这套丛书的序言中所说的,好的艺术“乃人类精神的安慰剂”,它使人“心情如平静湖面上无声滑翔的白鹭”,中国艺术就是这样的艺术。多年的中国艺术研究的经历,使我深感,中国艺术大都不是为艺术而艺术,而是以艺术的语言,说他们人生的处境。艺术是他们心灵的一片吉壤,他们多半是在“落花时节”来这里倾诉。
1、下列关于“中国艺术”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艺术是以表达灵动的生命为主旨的,具有与西方完全不同的观念,曾被西方人看做是艺术中的一个“异数”。
B、画马专家赵子昂说他画马不在马的外形,而在马的神韵,这体现了中国艺术追求超越形似的意趣的特点。
C、中国艺术不是技术,而是一种安顿心灵的艺术,它是以独特的意象世界耕种性灵的土地。
D、中国艺术悠扬而缠绵,多有悲伤的情调和深沉的把玩。这一点与法国艺术在气质上完全相通。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关于王维的《袁安卧雪图》,雪意茫茫中,有芭蕉盎然摇曳着它的绿色,对此西方人可能会觉得荒诞,而中国艺术家却能体味到其中的“妙观逸想”。
B、中国艺术追求“大快活”的世界,是要扣响心灵的清音,虽然有时会伴着潸然清泪,却可以使灵魂得到伸展,达到“要妙宜修”的绝美天地。
C、在喧嚣中追求宁静,在往古中追求鲜活,透过艺术的外在形式,去追寻其中所深涵的妙心,这是《幽雅阅读丛书》所追求的境界。
D、中国艺术大都不是为艺术而艺术,而是以艺术的语言,述说艺术家们的人生的处境。他们也多半在暮春时节到“心灵的吉壤”中倾诉。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画中的一山一水,园林中的一桥一亭,那都是心灵的符号。中国艺术家只要拥有清澈澄明、旷远超绝的心灵,就能创造出安顿心灵的作品。
B、现在的一些艺术创作一味地追求“搞乐”,可能会使中国艺术丧失精致玲珑的本色,使我们的民族变得粗糙。
C、今天的艺术家抚弄艺术,都不是用它来搭建心灵之“庐”,而是只在乎它的“市场价值”。
D、中国艺术“乃人类精神的安慰剂”,它可以使人“心情如平静湖面上无声滑翔的白鹭”,说明中国艺术是为了让欣赏者“安顿心灵”而创作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书剑侠事(清)王士祯
①新城令崔懋,以康熙戊辰往济南。至章邱西之新店,遇一妇人,可三十余,高髻如宫妆,A、至章邱西之新店乃夜驰之沛公军..B、山门砉然而辟吾尝终日而思矣 ..
C、方愕然相顾,倏闻呼门声甚厉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D、罪合死,吾当为一决不足为外人道也..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女主人公武功高强、行事侠义之状的一组是(3分)()
①遇一妇人,可三十余,高髻如宫妆
髻上加毡笠,锦衣弓鞋,结束为急装。腰剑;骑黑卫,极神骏,妇人神采四射,其行甚驶。试问:“何人?”停骑漫应曰:“不知何许人。”“将往何处?”又漫应曰:“去处去。”顷刻东逝,疾若飞隼。崔云:“惜赴郡匆匆,未暇摄其踪迹,疑剑侠也。”
②从侄鹓因述莱阳王生言:顺治初,其县役某,解官银数千两赴济南,以木夹函之。晚将宿逆旅,主人辞焉,且言镇西北里许有尼庵,凡有行囊者,皆往投宿。因导之往。方入旅店时,门外有男子著红帩头,状貌甚狞。至尼庵,入门,有廨三间,东向,床榻甚设;北为观音大士殿;殿侧有小门,扃焉。叩门久之,有老妪出应。告以故,妪云:“但宿西廨,无妨。”久之,持朱封鐍山门而入。役相戒勿寝,明灯烛,手弓刀以待曙。至三更,大风骤作,山门砉然而辟。方愕然相顾,倏闻呼门声甚厉,众急持械谋拒之。廨门已启,视之,即红帩头人也。徒手握束香掷地,众皆仆。比天晓,始苏,银已亡矣。急往市询逆旅主人。主人曰:“此人时游市上,无敢谁何者,唯投尼庵客,辄无恙,今当往诉耳。然尼异人,吾须自往求之。”
③至则枢出问故。曰:“非为夜失官银事耶?”曰:“然。”入白。项之,尼出,命妪挟蒲团跌坐。逆旅主人跪白前事。尼笑曰:“此奴敢来作此狡狯,罪合死,吾当为一决!”顾妪入,牵一黑卫出,取剑背之,跨卫向南山径去。其行如飞,倏忽不见。
⑤市人集观者数百人。移时,尼徒步手人头驱卫返,驴背负木夹函数千金,殊无所苦。入门呼役曰:“来,视汝木夹函官封如故乎?”验之,良是。掷人头地上,曰:“视此贼不错杀却否?”众聚观,果红帩头人也。罗拜谢去。比东归,再往访之,庵已空无人矣。
⑥尼高髻盛妆,衣锦绮,行缠,罗袜,年十八九好女子也。市人云:尼三四年前,挟妪俱来,不知何许人。尝有恶少夜入其室,腰斩掷垣外,自是无敢犯者。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锦衣弓鞋,结束..为急装结束:装束,打扮B、比.天晓,始苏,银已亡矣比:等到C、验之,良.
是良:确实 D、罗.
拜谢去罗:弯腰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②移时,尼徒步手人头驱卫返,驴背负木夹函数千金,殊无所苦③徒手握束香掷地,众皆仆④尼笑曰:“此奴敢来作此狡狯,罪合死,吾当为一决!”
⑤牵一黑卫出,取剑背之,跨卫向南山径去。其行如飞,倏忽不见
⑥尝有恶少夜入其室,腰斩掷垣外,自是无敢犯者
A、①④⑤B、②③⑥C、①④⑥D、②④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城役某押送官银到济南去,晚上投宿之时遭到了客栈主人的拒绝,他们只好自己找到离客栈一里路左右的尼庵住下。
B、著红峭头的男子是个武功高强的劫匪,他早就盯上了押送官银的役某一行人。尽管防范严密,但役某他们还是因打斗不过而被劫走官银。
C、从允人投宿尼庵和为役某斩杀红峭头男子夺回官银这两件事情来看,尼庵剑侠是一个性格豪爽、行侠仗义而武功高强的女子。
D、从前后文来看,新城令崔懋在章邱西新店所遇的妇人就是尼庵里的老妪,而尼庵剑侠就是她的女儿。
8、翻译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10分)
(1)殿侧有小门,扃焉。叩门久之,有老妪出应。告以故,妪云:“但宿西廨,无妨。”(4分)(2)役相戒勿寝,明灯烛,手弓刀以待曙。(3分)(3)尝有恶少夜入其室,腰斩掷垣外,自是无敢犯者。(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
[双调]折桂令·九日①
张可久③
对青山强整乌纱②,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的习俗。②乌纱:泛指帽子。此句意为自己勉强登高。③张可久终生仕途失意,故终日沉湎诗酒世界,寄情山水之间。
9、你认为这首元曲中揭示主题的是哪一句?这首曲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10、本曲以“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作结,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1、补写出下列各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唯昭质其犹未亏。(屈原《离骚》)(2),虚室有余闲。(陶渊明《归园田居》)
(3)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4),渺沧海之一粟。(苏轼《前赤壁赋》)(5)峰峦如聚。(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6)学而不思则罔。(孔子《论语》)
三、现代文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25分)
钱学森的遗产(节选)
①每一颗巨星的陨落,都会让我们伤感一番,都会让我们头顶的星空暗淡些许。然而,似乎很少有一颗巨星之殇,会如钱学森的离去一样,引起从上至下的深切关注。
②在中国,很少有一位科学家能取得如此卓越的专业成就,同时其命运与政治、民族、时代有如此紧密的联系,更鲜有一位科学家,如此广泛地涉猎如此广泛的领域。③在中国,钱学森不仅是一位科学家的名字,而且是对科学家这个词的诠释。④大多数人从走进学校的那一天起就认识了他——教学楼的墙壁上总是悬挂着中外科学巨匠们的画像用以激励学生,钱学森就是其中的一位。俊逸的外表、优雅的气质、和蔼的微笑、深邃的眼光、圆阔的额头、稀疏的头发。在无数青年人的脑海里,钱学森定格了一个完美的科学家形象。
⑤在这个国家,对钱学森的尊重,几乎就象征着对知识、对科学的崇尚。
⑥导弹、卫星、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学,钱学森的专业领域虽然并不直接关乎民生,但是,这位科学家的故事却能够被许许多多普通老百姓津津乐道,因为他不仅是一位科学家,还是一个爱国者、一名军人;是一种精神、一种骄傲。一个从美国人的软禁中挣脱出来返回祖国的科学英才,他的故事本身就是一个传奇,当这个故事契合了中国人传统中的“家国情怀”和现实中的政治热情的时候,一个科学英雄就矗立起来了,早已超越了科学技术本身。而他所创建和领导的航天事业,让他的祖国能够发射导弹,把卫星送上天,从一个处在冷战时代的落后国家,到迅速拥有了强大防御能力——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大计来说,钱学森的功绩似乎如何解读都不为过。
⑦这位中国的“导弹之父”不仅是一名技术专家,还被认为是一位文、理、工结合型的科学家。
⑧1950年以后,他在美国麦卡锡运动泛滥成灾,自己受到无端指控,行动自由受到美国移民局的限制和联邦调查局特务的监视,而且被吊销了国防部的通行证,无法再继续参与机密
军事科技研究的情况下,为了转移美方的注意力,及时调整心态,进入一个新的理论领域,并最终创建了“工程控制论”。在他回国之后,“工程控制论”在国内形成为健全的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体系,为中国现代高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科学支持。
⑨20世纪80年代初,他把对工程控制论的理论探索和组织指挥“两弹一星”等重大科研工程的实践相结合,提出了由系统工程、系统学、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等理论组成的“系统科学”思想。至此,这位备受尊崇的科学家似乎找到了解读科学问题的万能钥匙,他快速地挣脱了“导弹轨迹”的束缚,沿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系统科学理论”的路线,开始了一场对不同领域的科学技术问题的全面解读。
○
10钱学森开始审视中医,他写道“我并不是一个中医,但我认为传统医学是个珍宝,因为它是几千年实践经验的总结,分量很重。更重要的是:中医理论包含了许多系统论的思想,而这是西医的严重缺点。所以中医的现代化是医学发展的正道,而且最终会引起科学技术体系的改造——科学革命。”
○11他同时又认为:中医理论是事实和臆想以及猜测的混合,是经典意义的自然哲学,不能
说是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或者说,中医是“前科学”,即尚待进入科学技术体系的知识。他甚至在1981年《自然杂志》第4 卷第7 期题为《开展人体科学的基础研究》一文中提出:气功、中医理论和人体特异功能孕育着人体科学最根本的道理,不是神秘的,而是同现代科学技术最前沿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因而它们本身就是科学技术的重大研究课题。
○
121958年3月1日,钱学森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谈园林学》的文章,此文被视为钱学森对建筑与城市研究的肇始。及至20世纪90年代初,钱学森公开提出:要发扬中国园林建筑,特别是皇帝的大规模园林,如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把整个城市建成一座大型园林,钱称之为“山水城市”。在钱学森的倡议下,1993年2月27日在北京召开了“山水城市座谈会”,钱学森在为此次大会寄来的书面发言《社会主义中国应该建山水城市》中说“山水城市的设想是中外文化的有机结合。是城市园林与城市森林的结合。山水城市不该是21世纪的社会主义中国城市构筑的模型吗?”
○13钱学森的“系统科学观”总能被应用到不同领域而推出新的理论。比如,他和年轻学者
张沁文于1980 年提出了农业系统工程理论,用以分析我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14功成名就的钱学森着迷于以他从航天技术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系统科学的方法,去解读
社会和自然科学领域形形色色的问题。在这个永远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科学家眼里,科学无禁区,思想无禁区。
○
15尽管让他的同胞最为他自豪的,还是他那些最为“宏大”的作品——震天动地的导弹、划过苍穹的卫星,但理解钱学森,仅有这些是不够的。
○
16斗转星移,岁月不居,钱老走完了他的近百年人生长途,离我们远去了。但他在我们的心目中始终是一颗不倦地燃烧着的星。他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值得整个民族永远珍惜,我们只有完整全面地理解钱学森,才能真正体味他对中国的重要价值。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D、目前血液供应相当紧张,中国人口众多,不缺血源,能否真正建立无偿献血的长效机
A、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在国内形成为健全的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体系,制,是解决“血荒”问题的根本办法。为中国现代高科技事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科学支持。
15、把下面语句组合成语义连贯的一段话,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B、钱学森认为中医的现代化是医学发展的正道,而且最终会引起科学技术体系的改造—人之为人,在于人有思想。,而且还能够用行动来实现思想。—科学革命。①从现象中看出本质②能够用语言来表达思想
C、这位备受尊崇的科学家终于找到了解读科学问题的万能钥匙——“马克思主义哲学”③有思想的人能够从事物的个性中看出共性④人不但有思想 和“系统科学理论”。⑤用文字来记录思想
D、在这个永远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的科学家眼里,科学无禁区,思想无禁区。A.③①④②⑤B.④②⑤③①C.③④②⑤①D.②⑤③①④ 他认为中医理论是事实和臆想以及猜测的混合,是经典意义的自然哲学,也可以说是现代意义
16、阅读下面的文字,仿(1)完成(2),内容要包括解释和例句,例句不少于两个。(5分,上的科学。解释2分、例句3分)
E、气功、中医理论和人体特异功能孕育着人体科学最根本的道理,它们本身就是科学技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让不少人有些术的重大研究课题。“意外”。一向以严肃严谨著称的《人民日报》采用如此“潮”的标题,立刻引发如潮热议。(2)本文的题目是“钱学森的遗产”,结合全文,说说钱学森给后人留下了怎样一笔丰厚的遗百度一下,“给力”一词有两种基本用法: 产?(6分)(1)用作动词:有“给予力量”、“加油”等意思。如:①大家给力啊。②新能源公交不给(3)文章的第二自然段具有怎样的作用?(6分)力,故障频发,引乘客不满。③为避免楼市调控遭遇这种尴尬的局面,地方政府除继续“给力”(4)本文为人物评传性文章,文中处处充盈着作者对传主的崇敬赞美之情。文中说:“在中国,限购政策外,还须切实扩大楼市供应以及调整供应结构。钱学森不仅是一位科学家的名字,而且是对科学家这个词的诠释。”结合原文,探究他诠释了(2)用作形容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仿照下面画曲线的句子,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向。(6分)怎样的科学家的内涵?(8分)
对于究竟什么是“幸福”?每个人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对每天需要翻过几座大山去上学的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来说,幸福是一条好走的路和一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双合脚的鞋,或是离家更近一点的一所希望小学;①,A、出身于东汉后期一个势倾天下的官宦世家的袁绍,由于为人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②。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关键时刻往往引而不发,故不能成就大业。....B、俗话说得好:知错就改不算错,犯而不校错中错。我是你的朋友,你做错了事可以对....我说,让藏在心灵深处的心事,也出来晒晒太阳。
C、王教授开设考古专题课,普及考古学的知识,引起考古爱好者的广泛关注,他那坐而..论道的风度也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D、文体旅游出版局接群众短信举报后按图索骥,查获某大厦两间房屋内所藏的7.6万余....张盗版音像光盘。
1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现在全社会关注通货膨胀,民众担心物价持续上涨,国家发改委多次表示,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游资炒作造成的。
B、体育已经不能仅仅满足于在赛场上通过争金夺银来提振士气,更应在提升国民素质和公民意识方面为国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C、发展国际汉语教育与推广事业,对于促进中外人文交流与合作,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那是处地势险恶的峡谷,涧底奔腾着湍急的水流,几根光秃秃的铁索横亘在悬崖峭壁之间,当桥。山势的巍峨,涧水的轰鸣,越发烘托出桥的危险与简陋,经常有行者失手葬身涧底。一行四人来到桥头,一个盲人;一个聋人;两个耳聪目明的健全人。铁索桥,必须攀附了,路至此,决无退路。四个人一个接一个地抓住铁索,凌空行进。结果呢?盲人过桥了,聋人过桥了,一个耳聪目明的人过桥了。另外一个则跌下铁索桥,丧了命。
盲人说,我眼睛看不见,不知山高桥险,心平气和地攀索。聋人说,我的耳朵听不见,不闻脚下咆哮怒吼,恐惧相对减少很多。那么过桥的健全人呢?他的理论是,我过我的桥,险峰与我何干?急流与我何干?只管注意落脚稳固就够了。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第三篇: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徐州2014~2015学
官员因腐败问题被惩处。腐败官员被依法惩处C
①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广泛性;②是坚持依法治国的具体体现;
③表明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④表明任何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是相同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我国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择相结合的选举方式。目前,我国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是A
A.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B.间接选举和等额选举 C.直接选举和等额选举D.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
10.2015年3月13日,为适应证券市场发展需要,进一步严格执法,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中国证监会就修改《证券市场禁入规定》向社会征求意见,公民可通过书面或者电子方式提交有关意见和建议—材料反映了我国公民D A.通过舆论监督制度参与民一至监督 B.对国家重大政策的制定行使决定权 C.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管理 D.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11.发展基层民主,实行基层群众自治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途径。下列属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是C
①乡镇政府;②村民委员会;③地方人大;④居民委员会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⑨④
12.2014年底,某市51个部门的年终述职报告在政务网上公布,市民可上网了解、评议各部门工作情况。这是公民通过网络参与B
A.民主选举B.民主监督C.民主管理D.民主决策 13.公民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必须做到A ①遵循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②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 ③正确处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④加强对政府权力的监督;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14.2015年2月,江苏省旅游局质量监督办公室发布公告,江苏旅游咨询服务热线12301春节期间全天24小时受理旅游咨询和5A级旅游景区的投诉。这表明江苏省旅游局B ①加强了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②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③积极履行职能提高服务水平;④认真地行使国家立法权;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15.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后所有行政审批事项都要简化程序,明确时
限,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这说明C
A.政府的权力减少,职能削弱B.市场的作用大于政府 C.我国致力于建设服务型政府D.行政审批权有违法律
16.从行政监督体系上看,对国务院具有外部监督职能的中央国家机关是A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中国共产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中纪委巡视组
17.2015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全国人大在这里行使的职权是B
A.立法权B.决定权C.任免权D.监督权
18.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还审议通过了“一府两院”的工作报告。这表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D A.立法机关与权力机关的关系B.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关系 C.互相监督、分工合作的关系D.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19.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召开期间共收到代表议案522件,议案的数量和质量都有较大提高。这表明人大代表拥有D
A.质询权B.表决权C.审议权D.提案权 20.政体即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我国的政体是B A.基层民主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1.2015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对新形势下开展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社会组织协商等作出全面部署。此举有利于D ①完善我国的国家管理形式;②改进中国共产党的参政议政方式;
③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2.中国共产党不仅有历史和法律赋予的执政地位,而且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是D A.科学执政B.依法行政C.民主执政D.依法执政
2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 教育,弘扬宪法精神;完善宪法监督制度,建立宪法宣誓制度。这是因为A A.我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B.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是统一的 C.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D.中国共产党需要完善领导方式
24.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召开会议,研究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这表明中国共产党D A.努力提高行政决策能力B.积极组织国家经济建设(政府!!)C.通过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D.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5.2015年1月12日,总书记与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强调,做县委书记就要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这里的“四有”标准B
A.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B.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 C.是政府有无威信的标志D.规定了公民的政治义务 26.我国的政党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A ①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②共产党立法、多党守法; ③共产党执政、多党参政;④共产党监督、多党协商; A.①③B.④④C.②③D.②④
27.如右图所示,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依法行便自治权。自治机关是指
自治地方的A
A.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B.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协 C.人民政府和人民检察院 D.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法院
2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60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疆自治区的建设成就说明了C
A.我国是一个团结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自治权 C.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D.民族区域自治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状况决定的
29.我国是个多宗教的国家,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大宗教的信徒众多。我国公民可以自由地选择、表达自己的信仰和表明宗教身份。这说明我国A A.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B.对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C.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D.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30.2015年5月1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访华的印度总理莫迪共同见证了中印铁路、矿业、教育等24个合作文件的签署。这说明了D A.国际关系的形式是复杂多样的B.国家实力是国际关系的的决定性因素 C.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D.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二、判断题:阅读下列各题,判断正确与错误。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每小 题1分,共10分)。
31.民主就是由人民当家作主。B 32.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可以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A 33.政府履行基本职能,有效发挥作用,并不意味着政府包办一切。A 34.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发挥人民民主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B 35.区别政府有无威信的标志是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服从。B 36.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A 37.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昀根本活动准则。B 38.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A 39.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国防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B 40.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A
三、简答题:请紧扣题意,结合所学相关知识,简要回答问题。((1)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业已形成了怎样的民族关系?(4分)
(2)“没有少数民族的振兴,就没有中华民族的振兴。”请你结合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 基本原则,谈谈对这一观点的理解。(6分)
四、探究题:请你进入下列情境中,参与问题的探究与分析,并将你的观点与建议写在答题卷上。(12分)
43.连日来,因中国政府在南海赤瓜礁填海造岛引发新一轮南海问题“争议”,一些国家对中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进行肆意挑衅,说三道四。中国政府坚持立场,恪守原则,针对各种无理指责予以坚决驳斥,坚定地维护我国的核心利益。
◇5月16日,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同美国国务卿克里举行会谈。王毅阐述了中方在南海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强调中国政府维护主杈和领土完整的意志坚如磐石,呼吁包括美方在内的域外国家秉持客观公正立场,为维护南海扣平稳定发挥积极和建设性作用。
◇5月26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指出,中国不会欺负小国,但小国也不能无休止地无理取闹。
◇5月30日,华春莹针对美国防部长卡特指责中国的言论强调,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方是在自己的主权范围内进行合法、合情、合理的建设活动。怎么做,中国人自有判断,任何人都无权要求中方怎么做.....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在自己主权范围内进行建设活动体现了主权国家的哪两个基本权利?(2分)(2)从国家利益角度,简要说明为什么“中国政府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意志坚如磐 石”。(6分)
(3)作为公民,维护国家利益应履行哪些义务?(4分)
第四篇: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考试
一、考试范围:高中地理必修一(1——4单元);必修二(1——4单元);必修三(1——4单元)。重点集中在必修一与必修二。
二、试题难度:易:中:难7:2:1(学业水平考试难度)
三、试题要求:
1、单选题30个,每个2分,共60分
2、综合题50分
四、考试时间:90分钟
第五篇:高一语文期末考试
2012-2013 学
《左传》是纪传体史书,《战国策》是国别体,《史记》是编年体。
B《诗经》是我国
然而来自业界的揣测却已经满城风雨....
。C.我漫步瑞丽著名的珠宝街头,放眼看去,到处是林立的商铺,珠圆玉润....的珠宝,络绎不绝的游客,这充分显示出这条商业街的繁华。
D.那些技术落伍、管理落后的企业,要以目前的实力,去和跨国大企业竞争,简直是螳臂当车....。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把农业放到国民经济大格局中统筹谋划。
B.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美国越来越难以得心应手地对付这些挑战。未来美国的全球地位是否会下降,将取决于美国有效调整自己的霸权模式,适应新的世界。
C.如今,拉萨市堆龙德庆县“高原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出产的草莓、土豆、豌豆尖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D.奥巴马在大选前18个月就开始接受特勤局保护,比之前任何总统候选人都早,部分原因就在于许多带有种族色彩的言论都是针对他引起的。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无论西方或东方,历史证明,一个大国的崛起过程,必然是国民意识的复苏过程,更是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空前增强的时代。
B.春节期间,一只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小羊风头正劲,吸引了电影界、电视界、文学界、玩具界、音像界等各路专家的集体关注。
C.面对世界金融危机,对农民购买家电实行财政补贴,是我国扩大内需尤其是挖掘农村消费市场潜力、缓解家电行业困境、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
D.有关报道披露,由于长期管理缺位、过度采挖,导致锡矿山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大量采空区未得到有效治理,地面塌陷、地裂缝、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
11.将下列带序号的句子合理排序,与上文衔接最紧密、语意最连贯的一项是()要研究江南的文化历史,就不能不读一读江南的古镇:假若把整个江南比作一部委婉柔丽、行云流水般的乐章,那么古镇就是一个个非常精彩的乐段。①古街虽窄小,却并不失于平直简约
②把整个一座古镇宕得一波三折,有了音乐的节律
③有一排房屋干脆就是半间建在河面上的吊脚楼,足可见其对水的依逐 ④古镇的街道一律临河铺筑,两排挤挤挨挨的房屋把天空夹出细长的一条
(高一期末·语文试题)第3页,共8页
⑤一条条幽深的小巷细弄,一头勾连着大街,一头曲曲折折地延伸过去 A.④①③②⑤B.⑤①③②④C.④③①⑤②D.⑤②①④③
二、古诗文阅读(共19分)
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康熙中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二十七年,成进士,廷对,论西北赋轻而役重,东南役均而赋重,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阅者以其言戆,置二甲。三十三年,授广东昌化知县,到官,首定赋役,均粮于米,均役于粮。裁革杂征,相率以力耕为业。县隶琼州,与黎为界,旧设土舍,制其出入,吏得因缘为奸,元淳立撤去。一权量,定法度,黎人便之。城中居人,旧不满百家,至此户口渐蕃。元淳时步行阁里间,周咨疾苦,煦妪如家人。
琼郡处海外,军将多骄横,崖州尤甚。元淳尝署州事,守备黄镇中以非刑杀人,游击余虎纵不问;且贪,索黎人献纳。元淳访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总督石琳下琼州总兵会讯,元淳申牍曰:“私揭不应发审,镇臣不应侵官,必挫执法之气,灰任事之心。元淳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贻州县羞也。”初鞫是狱,镇中令甲士百人佩刀入署,元淳据案怒叱曰:“吾奉命治事,守备敢令甲士劫持,是藐国法也。”镇中气慑,疾挥去,卒定谳,论罪如律。崖人为语曰:“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而总督卒因元淳倔强,坐不检验失实,会赦免。复欲于计典黜之,巡抚萧永藻初授事,曰:“吾初下车,便劾廉吏,何以率属?”为言于总督,乃已。
元淳自奉俭约,在官惟目供韭一束。喜接诸生,讲论至夜分不倦。屡乞病未果,竟以劳卒于官。昌化额田四百余顷,半沦于海,赋不及二千,浮粮居三之一,民重困。元淳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无应者。乾隆三年,元淳子正靖官御史,疏以入告,竟获俞旨免焉。(选自《清史稿•列传第二百六十三》)12.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与:参加。B.复欲于计典黜之黜:罢免。C.一权量,定法度一:统一。D.卒定谳,论罪如律论:议论
13.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陶元淳关心民生疾苦的一组是()①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②时步行间里问,周咨疾苦
(高一期末·语文试题)第4页,共8页
③当弃官以全政体,不能蒲伏武臣④虽有余虎,不敌陶公一怒 ⑤为浮粮考,屡请于上官,乞豁除⑥疏以入告,竟获俞旨免焉 A.③④⑥B.①②⑤C.①②⑥D.③④⑤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元淳爱民如子,关心民生疾苦。初任昌化县知县时,厘定赋役,裁减额外的赋税,减轻了(1),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以望复关。不见复关。(3)长太息以掩涕兮。(4),依依墟里烟。(5),悠悠我心。
百姓负担,使百姓“相率以力耕为业”,发展了当地农业生产,城中人口得以增多。
B.陶元淳一身正气,不惧威胁。在他初审黄镇中违法杀人的案子时,黄镇中命令披甲操刀的士兵冲入衙门以武力相威逼,陶元淳全无惧色,拍案怒斥,黄镇中“气慑”而退。
C.陶元淳为官刚正,不怕得罪上司。在任崖州知州时,守备黄镇中违法杀人,陶元淳依法审案被诬陷,总督下令琼州总兵“会讯”。陶元淳得知后上书申辩,总督终因陶元淳的倔强而赦免了他。
D.陶元淳力行节约,生活俭朴,为官时平日所吃,只是“韭一束”;他喜欢与读书人交往,常常与他们讨论问题到三更半夜也不知疲倦。他多次因病请求辞官而不得允许,终因积劳成疾而病故于任上。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元淳访得其状,列款以上,虎私以金贿之不得,造蜚语揭之。(5分)
(2)吾初下车,便劾廉吏,何以率属?(5分)
三、诗歌鉴赏、默写(共16分)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鸵褐①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释:①鸵褐,是一种用兽毛(不一定是驼毛)制成的上衣,露水不易湿透。
16.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手法。(2分)17.诗歌是如何突出“早”字的?(4分)
18.默写(10分,每空1分)
(高一期末·语文试题)第5页,共8页(6)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7)寄蜉蝣于天地。,羡长江之无穷。(8)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四、文学文本阅读(共17分)
品味秋天
(1)最爱秋天。也许是因为秋天的明朗,阳光很通透,原野一片暖色调的斑斓,让我感觉很舒服。
(2)这个秋天是我从未曾有过的闲适。生病后的休养,让我有了大把的时间可以去细细品味秋天。
(3)天气晴好的傍晚,我穿戴暖暖地出去散步。在大街小巷缓缓地走,看匆匆的人流,看人们脸上的笑容,都带着夕阳的金黄灿烂。这个时候,我喜欢。①
(4)风和日丽的上午,我常常去附近的公园走走。天空澄明,秋阳温暖。走在公园树林中,阳光在金黄的银杏叶,红色的枫叶上闪烁,小路上铺满了彩叶。轻轻地漫步小路,尤如走进了秋天的盛典。这个时候,我喜欢。②
(5)这样的时候,让我感觉很踏实很温暖。我知道,这样金碧辉煌的秋天盛典只是秋的谢幕方式,短暂的美丽,一转眼就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漫长的萧瑟的冬。但我不去想这些。昨天已经过去,明天还没到来,我现在能够做的,就是享受当下的秋天。
(6)此时此刻,我走在秋天的盛典,这样美丽的时节,我没有错过。生命从这里收获,又将从这里启程„„我倚着一棵披着华丽叶子的枫树,仿佛成为了秋的孩子。是的,我是秋的孩子,从秋天吸取生命的精华,然后走向一个又一个春天。
(7)我的肢体接受秋风的爱抚,像一片经过酷暑薰烤、秋霜摧打的叶子,正绽放着最后的美丽,散发着独有的芳香。或许一会儿在风的催促下,会自然坠落。但在落入大地之前,亦将如蝶一般在这个世界进行最后的旅行,以最绚烂的姿势,归于泥土。
(高一期末·语文试题)第6页,共8页
(8)脚下那些刚失去生命的彩叶,在阳光的蒸腾下,散发着清香。细看上去,每一片叶子都不尽相同,但都是温润而美丽,似乎还可以感觉到他们的呼吸。他们是否还有感知世界的能力?但如果有风,叶子们还可以随风翩跹起舞。或许,他们还在唱歌,阳光下那些金黄旋律,此刻正伴随着我的左右。不会起舞的,只是非叶子的我。万物都有一个相同的归宿,但愿我的坠落,也能如叶子这般从容这般快乐。
(9)天空很深远,水很清澈。深秋的玉渊潭并没有瘦去,柳却还在忙着,弯着粗壮笨拙的腰,一下子把许多枝条都垂到水中。他想钓什么?不就是一潭秋吗?
(10)慢慢地走着,就到了野鸭岛。春天那群跟在鸭妈妈后面的毛绒绒的小鸭,已经长成和他们的父母一样了。经历一个春秋,他们就长大了。又想起露易丝L·海书中所说:“生活永不停滞,每一个时刻都是新生的、新鲜的。”树木春天萌生新叶,固然给予世界一片生机;秋天的坠落,却并不让我感觉萧瑟,他们的金黄璀璨温暖着所有的生命,更换来了大树新一轮生命历程。
(11)树木如此,小野鸭如此,我们人类更是如此。每一个时刻,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今天的言行,创造着自己的明天。
(12)丢弃了过去,才能够开始新的生活,才能够做到真正地爱自己。是啊,已经过去的人和事,丢弃何仿?已是深秋,雪已经在到来的路上。我们不是鸟儿,没有一双寻找温暖世界的翅膀,但是我们都需要一颗安详的心来完成季节的迁徙。
(13)让我们给自己一个机会,不用远行就能够走进秋天的深处;给秋天一个适宜的高度,让自己不用仰望就能握在手中;给自己一个拥抱,让久违的微笑,伴随属于自己的每一个日子。
(14)然后,在每一个或者温暖或者寒冷的早晨,告诉自己:“你真棒!”“我爱你!”那么,所有的日子都将会美丽着自己的人生。
19.这篇文章的标题是“品味秋天”,请你仔细阅读全文,说说作者从文中品到了什么?(请用原文的语句回答)(6分)
20.文章第三段和第四段的最后一句,两次出现“这个时候,我喜欢”,请你说出这两句中的“这个时候”分别指的是什么时候?(6分)
21.请从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角度鉴赏第七段划线的句子。(5分)
(高一期末·语文试题)第7页,共8页
五、语言运用(共5分)
22.以“我有一个梦想”开头写三个句子,要求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3分)
23.请为下面的一幅蛇年迎春春联对上下联。(2分).金龙摆尾辞旧岁,六、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每年都有不少人到南美洲的原始森林探险,带路向导都是当地部落的土著人。土著人十分机敏和风趣,他们有一个十分奇怪的习惯,每走一段路就要唤一声自己的名字。土著人说这是为了防止自己的灵魂跟不上自己的躯体,他们得唤回自己。
有位哲学家说,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只有不断唤醒自己,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攀上高峰。
你有过“唤醒”的体会或“唤醒”的经历吗?请以“唤醒自己”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立意自定。
(高一期末·语文试题)第8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