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离散数学考试试题(A、B卷及答案)test7
离散数学考试试题(A卷及答案)
一、(10分)证明(A∨B)(P∨Q),P,(BA)∨PA。
证明:(1)(A∨B)(P∨Q)
P(2)(P∨Q)(A∨B)
T(1),E(3)P
P(4)A∨B
T(2)(3),I(5)(BA)∨P
P(6)BA
T(3)(5),I(7)A∨B
T(6),E(8)(A∨B)∧(A∨B)
T(4)(7),I(9)A∧(B∨B)
T(8),E(10)A
T(9),E
二、(10分)甲、乙、丙、丁4个人有且仅有2个人参加围棋优胜比赛。关于谁参加竞赛,下列4种判断都是正确的:
(1)甲和乙只有一人参加;(2)丙参加,丁必参加;(3)乙或丁至多参加一人;(4)丁不参加,甲也不会参加。请推出哪两个人参加了围棋比赛。
解
符号化命题,设A:甲参加了比赛;B:乙参加了比赛;C:丙参加了比赛;D:丁参加了比赛。依题意有,(1)甲和乙只有一人参加,符号化为AB(A∧B)∨(A∧B);(2)丙参加,丁必参加,符号化为CD;(3)乙或丁至多参加一人,符号化为(B∧D);(4)丁不参加,甲也不会参加,符号化为DA。所以原命题为:(AB)∧(CD)∧((B∧D))∧(DA)((A∧B)∨(A∧B))∧(C∨D)∧(B∨D)∧(D∨A)((A∧B∧C)∨(A∧B∧C)∨(A∧B∧D)∨(A∧B∧D))∧((B∧D)∨(B∧A)∨(D∧A))(A∧B∧C∧D)∨(A∧B∧D)∨(A∧B∧C∧D)T
但依据题意条件,有且仅有两人参加竞赛,故A∧B∧C∧D为F。所以只有:(A∧B∧C∧D)∨(A∧B∧D)T,即甲、丁参加了围棋比赛。
三、(10分)指出下列推理中,在哪些步骤上有错误?为什么?给出正确的推理形式。(1)x(P(x)Q(x))
P(2)P(y)Q(y)
T(1),US(3)xP(x)
P(4)P(y)
T(3),ES(5)Q(y)
T(2)(4),I(6)xQ(x)
T(5),EG 解
(4)中ES错,因为对存在量词限制的变元x引用ES规则,只能将x换成某个个体常元c,而不能将其改为自由变元。所以应将(4)中P(y)改为P(c),c为个体常元。
正确的推理过程为:
(1)xP(x)
P(2)P(c)
T(1),ES
(3)x(P(x)Q(x))
P(4)P(c)Q(c)
T(3),US(5)Q(c)
T(2)(4),I(6)xQ(x)
T(5),EG
四、(10分)设A={a,b,c},试给出A上的一个二元关系R,使其同时不满足自反性、反自反性、对称性、反对称性和传递性。
解
设R={,,,},则 因为R,R不自反; 因为∈R,R不反自反;
因为∈R,
因为∈R,∈R,但R,R不传递。
五、(15分)设函数g:A→B,f:B→C,(1)若fg是满射,则f是满射。(2)若fg是单射,则g是单射。
证明
因为g:A→B,f:B→C,由定理5.5知,fg为A到C的函数。
(1)对任意的z∈C,因fg是满射,则存在x∈A使fg(x)=z,即f(g(x))=z。由g:A→B可知g(x)∈B,于是有y=g(x)∈B,使得f(y)=z。因此,f是满射。
(2)对任意的x1、x2∈A,若x1≠x2,则由fg是单射得fg(x1)≠fg(x2),于是f(g(x1))≠f(g(x2)),必有g(x1)≠g(x2)。所以,g是单射。
六、(15分)设R是集合A上的一个具有传递和自反性质的关系,T是A上的关系,使得TR且R,证明T是一个等价关系。
证明
因R自反,任意a∈A,有∈R,由T的定义,有∈T,故T自反。
若∈T,即∈R且∈R,也就是∈R且∈R,从而∈T,故T对称。若∈T,∈T,即∈R且∈R,∈R且
所以,T是A上的等价关系。
七、(15分)若
必要性:对任意的a、b∈H,由
-
-充分性:由H非空,必存在a∈H。于是e=a*a1∈H。
-任取a∈H,由e、a∈H得a1=e*a1∈H。
-
-对于任意的a、b∈H,有a*b=a*(b1)1∈H,即a*b∈H。
-
-又因为H是G非空子集,所以*在H上满足结合律。综上可知,
八、(15分)(1)若无向图G中只有两个奇数度结点,则这两个结点一定是连通的。(2)若有向图G中只有两个奇数度结点,它们一个可达另一个结点或互相可达吗?
证明
(1)设无向图G中只有两个奇数度结点u和v。从u开始构造一条回路,即从u出发经关联结点u的边e1到达结点u1,若d(u1)为偶数,则必可由u1再经关联u1的边e2到达结点u2,如此继续下去,每条边只取一次,直到另一个奇数度结点为止,由于图G中只有两个奇数度结点,故该结点或是u或是v。如果是v,那么从u到v的一条路就构造好了。如果仍是u,该回路上每个结点都关联偶数条边,而d(u)是奇数,所以至少还有一条边关联结点u的边不在该回路上。继续从u出发,沿着该边到达另一个结点u1,依次下去直到另一个奇数度结点停下。这样经过有限次后必可到达结点v,这就是一条从u到v的路。
(2)若有向图G中只有两个奇数度结点,它们一个可达另一个结点或互相可达不一定成立。下面有向图中,只有两个奇数度结点u和v,u和v之间都不可达。
uwv离散数学考试试题(B卷及答案)
一、(15分)设计一盏电灯的开关电路,要求受3个开关A、B、C的控制:当且仅当A和C同时关闭或B和C同时关闭时灯亮。设F表示灯亮。
(1)写出F在全功能联结词组{}中的命题公式。(2)写出F的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
解
(1)设A:开关A关闭;B:开关B关闭;C:开关C关闭;F=(A∧C)∨(B∧C)。在全功能联结词组{}中:
A(A∧A)AA A∧C(A∧C)(AC)(AC)(AC)
A∨B(A∧B)((AA)∧(BB))(AA)(BB)所以
F((AC)(AC))∨((BC)(BC))(((AC)(AC))((AC)(AC)))(((BC)(BC))((BC)(BC)))(2)F(A∧C)∨(B∧C)
(A∧(B∨B)∧C)∨((A∨A)∧B∧C)(A∧B∧C)∨(A∧B∧C)∨(A∧B∧C)∨(A∧B∧C)m3∨m5∨m7
主析取范式 M0∧M1∧M2∧M4∧M6
主合取范式
二、(10分)判断下列公式是否是永真式?(1)(xA(x)xB(x))x(A(x)B(x))。(2)(xA(x)xB(x))x(A(x)B(x)))。解
(1)(xA(x)xB(x))x(A(x)B(x))(xA(x)∨xB(x))x(A(x)B(x))(xA(x)∨xB(x))∨x(A(x)∨B(x))(xA(x)∧xB(x))∨xA(x)∨xB(x)(xA(x)∨xA(x)∨xB(x))∧(xB(x)∨xA(x)∨xB(x))x(A(x)∨A(x))∨xB(x)T
所以,(xA(x)xB(x))x(A(x)B(x))为永真式。
(2)设论域为{1,2},令A(1)=T;A(2)=F;B(1)=F;B(2)=T。
则xA(x)为假,xB(x)也为假,从而xA(x)xB(x)为真;而由于A(1)B(1)为假,所以x(A(x)B(x))也为假,因此公式(xA(x)xB(x))x(A(x)B(x))为假。该公式不是永真式。
三、(15分)设X为集合,A=P(X)-{}-{X}且A≠,若|X|=n,问(1)偏序集是否有最大元?(2)偏序集是否有最小元?
(3)偏序集中极大元和极小元的一般形式是什么?并说明理由。解
考察P(X)的哈斯图,最底层的顶点是空集,记作第0层,由底向上,第一层是单元集,第二层是二元集,…,由|X|=n,则第n-1层是X的n-1元子集,第n层是X。偏序集与偏序集 相比,恰好缺少第0层和第n层。因此的极小元就是X的所有单元集,即{x},x∈X;而极大元恰好是比X少一个元素,即X-{x},x∈X。 四、(10分)设A={1,2,3,4,5},R是A上的二元关系,且R={<2,1>,<2,5>,<2,4>,<3,4>,<4,4>,<5,2>},求r(R)、s(R)和t(R)。 解 r(R)=R∪IA={<2,1>,<2,5>,<2,4>,<3,4>,<4,4>,<5,2>,<1,1>,<2,2>,<3,3>,<4,4>,<5,5>} s(R)=R∪R1={<2,1>,<2,5>,<2,4>,<3,4>,<4,4>,<5,2>,<1,2>,<4,2>,<4,3>} -R2={<2,2>,<2,4>,<3,4>,<4,4>,<5,1>,<5,5>,<5,4>} R3={<2,1>,<2,5>,<2,4>,<3,4>,<4,4>,<5,2>,<5,4>} R4={<2,2>,<2,4>,<3,4>,<4,4>,<5,1>,<5,5>,<5,4>}=R2 t(R)=Ri={<2,1>,<2,5>,<2,4>,<3,4>,<4,4>,<5,2>,<2,2>,<5,1>,<5,4>,i1<5,5>}。 五、(10分)设函数g:A→B,f:B→C,(1)若fg是满射,则f是满射。(2)若fg是单射,则g是单射。 证明 因为g:A→B,f:B→C,由定理5.5知,fg为A到C的函数。 (1)对任意的z∈C,因fg是满射,则存在x∈A使fg(x)=z,即f(g(x))=z。由g:A→B可知g(x)∈B,于是有y=g(x)∈B,使得f(y)=z。因此,f是满射。 (2)对任意的x1、x2∈A,若x1≠x2,则由fg是单射得fg(x1)≠fg(x2),于是f(g(x1))≠f(g(x2)),必有g(x1)≠g(x2)。所以,g是单射。 六、(10分)有幺元且满足消去律的有限半群一定是群。 证明 设 考虑a,a2,…,ak,…。因为G只有有限个元素,所以存在k>l,使得ak=al。令m=k-l,有al*e=al*am,其中e是幺元。由消去率得am=e。 于是,当m=1时,a=e,而e是可逆的;当m>1时,a*am-1=am-1*a=e。从而a是可逆的,其逆元是am-1。总之,a是可逆的。 七、(20分)有向图G如图所示,试求:(1)求G的邻接矩阵A。(2)求出A2、A3和A4,v1到v4长度为1、2、3和4的路有多少? (3)求出ATA和AAT,说明ATA和AAT中的第(2,2)元素和第(2,3)元素的意义。(4)求出可达矩阵P。(5)求出强分图。 解 (1)求G的邻接矩阵为: 00A00101011 101100(2)由于 00A200111022010A302111020111203220A4120301012313 2322所以v1到v4长度为1、2、3和4的路的个数分别为1、1、2、3。(3)由于 00TAA000002131212TAA 21011102132110 2121再由定理10.19可知,所以ATA的第(2,2)元素为3,表明那些边以v2为终结点且具有不同始结点的数目为3,其第(2,3)元素为0,表明那些边既以v2为终结点又以v3为终结点,并且具有相同始结点的数目为0。AAT中的第(2,2)元素为2,表明那些边以v2为始结点且具有不同终结点的数目为2,其第(2,3)元素为1,表明那些边既以v2为始结点又以v3为始结点,并且具有相同终结点的数目为1。 00(4)因为B4AA2A3A40000以求可达矩阵为P00111111。 11111110100110+ 101010001110 2010 + 1110 01102120312204+ 2120320101231323220 000741 747,所 747 43400(5)因为PPT0011101111∧1111111100001110=01110111000111,所以{v1},{v2,v3,v4}构成G的强分图。 111111 6 离散数学考试试题(A卷及答案) 一、证明题(10分) 1)(P∧Q∧AC)∧(AP∨Q∨C)(A∧(PQ))C。P<->Q=(p->Q)合取(Q->p)证明:(P∧Q∧AC)∧(AP∨Q∨C) (P∨Q∨A∨C)∧(A∨P∨Q∨C) ((P∨Q∨A)∧(A∨P∨Q))∨C反用分配律 ((P∧Q∧A)∨(A∧P∧Q))∨C (A∧((P∧Q)∨(P∧Q)))∨C再反用分配律 (A∧(PQ))∨C (A∧(PQ))C 2)(PQ) PQ。 证明:(PQ)((P∧Q))(P∨Q))PQ。 二、分别用真值表法和公式法求(P(Q∨R))∧(P∨(QR))的主析取范式与主合取范式,并写出其相应的成真赋值和成假赋值(15分)。 主析取范式与析取范式的区别:主析取范式里每个括号里都必须有全部的变元。主析取范式可由析取范式经等值演算法算得。 证明: 公式法:因为(P(Q∨R))∧(P∨(QR)) (P∨Q∨R)∧(P∨(Q∧R)∨(Q∧R)) (P∨Q∨R)∧(((P∨Q)∧(P∨R))∨(Q∧R))分配律 (P∨Q∨R)∧(P∨Q∨Q)∧(P∨Q∨R)∧(P∨R∨Q)∧(P∨R∨R) (P∨Q∨R)∧(P∨Q∨R)∧(P∨Q∨R) M4∧M5∧M6使(非P析取Q析取R)为0所赋真值,即100,二进制 为 4m0∨m1∨m2∨m3∨m7 所以,公式(P(Q∨R))∧(P∨(QR))为可满足式,其相应的成真赋值为000、001、010、011、111:成假赋值为:100、101、110。 真值表法: 为000、001、010、011、111:成假赋值为:100、101、110。 三、推理证明题(10分) 1)P∨Q,Q∨R,RSPS。 证明: (1)P附加前提(2)P∨QP (3)QT(1)(2),I(析取三段论)(4)Q∨RP (5)RT(3)(4),I(析取三段论)(6)RSP (7)ST(5)(6),I(假言推理)(8)PSCP 2)x(P(x)Q(y)∧R(x)),xP(x)Q(y)∧x(P(x)∧R(x)) 证明(1)xP(x)(2)P(a) (3)x(P(x)Q(y)∧R(x))(4)P(a)Q(y)∧R(a)(5)Q(y)∧R(a)(6)Q(y)(7)R(a)(8)P(a)(9)P(a)∧R(a)(10)x(P(x)∧R(x)) (11)Q(y)∧x(P(x)∧R(x)) 五、已知A、B、C是三个集合,证明(A∪B)-C=(A-C)∪(B-C)(10分) 证明:因为 x∈(A∪B)-Cx∈(A∪B)-C x∈(A∪B)∧xC (x∈A∨x∈B)∧xC (x∈A∧xC)∨(x∈B∧xC)x∈(A-C)∨x∈(B-C)x∈(A-C)∪(B-C) 所以,(A∪B)-C=(A-C)∪(B-C)。 八、证明整数集I上的模m同余关系R={ 2)x,y∈I,若xRy,则xy(mod m),即(x-y)/m=k∈I,所以(y-x)/m=-k∈I,所以yx(mod m),即yRx。 3)x,y,z∈I,若xRy,yRz,则(x-y)/m=u∈I,(y-z)/m=v∈I,于是(x-z)/m=(x-y+y-z)/m=u+v ∈I,因此xRz。 九、若f:A→B和g:B→C是双射,则(gf)-1=f-1g-1(10分)。 证明: 因为f、g是双射,所以gf:A→C是双射,所以gf有逆函数(gf):C→A。同理可推f-1g-1:C→A是双射。 因为 1离散数学考试试题(B卷及答案) 一、证明题(10分) 1)((P∨Q)∧(P∧(Q∨R)))∨(P∧Q)∨(P∧R)T 证明: 左端((P∨Q)∧(P∨(Q∧R)))∨((P∨Q)∧(P∨R))(摩根律) ((P∨Q)∧(P∨Q)∧(P∨R))∨((P∨Q)∧(P∨R))(分配律) ((P∨Q)∧(P∨R))∨((P∨Q)∧(P∨R))(等幂律)T(代入) 2)xy(P(x)Q(y))(xP(x)yQ(y))证明:xy(P(x)Q(y))xy(P(x)∨Q(y)) x(P(x)∨yQ(y))xP(x)∨yQ(y)xP(x)∨yQ(y)(xP(x)yQ(y)) 二、求命题公式(PQ)(P∨Q)的主析取范式和主合取范式(10分) 解:(PQ)(P∨Q)(PQ)∨(P∨Q) (P∨Q)∨(P∨Q)(P∧Q)∨(P∨Q)(P∨P∨Q)∧(Q∨P∨Q)(P∨Q) M1析取要使之为假,即赋真值001,即M1 m0∨m2∨m3使之为真 三、推理证明题(10分) 1)(P(QS))∧(R∨P)∧QRS 证明:(1)R(2)R∨P(3)P p T(1)(2)析取三段论 p T(3)(4)I假言推理 P T(5)(6)I假言推理 CP (4)P(QS)(5)QS(6)Q(7)S (8)RS 2)x(A(x)yB(y)),x(B(x)yC(y))xA(x)yC(y)。 证明:(1)x(A(x)yB(y))P(2)A(a)yB(y)T(1)ES(3)x(B(x)yC(y))P (4)x(B(x)C(c))T(3)ES(5)B(b)C(c)T(4)US(6)A(a)B(b)T(2)US (7)A(a)C(c)T(5)(6)I假言三段论(8)xA(x)C(c)T(7)UG(9)xA(x)yC(y)T(8)EG 四、只要今天天气不好,就一定有考生不能提前进入考场,当且仅当所有考生提前进入考场,考试才能准时进行。所以,如果考试准时进行,那么天气就好(15分)。 解 : 设P:今天天气好,Q:考试准时进行,A(e):e提前进入考场,个体域:考生的集 合,则命题可符号化为:PxA(x),xA(x)QQP。(1)PxA(x)P(2)PxA(x)T(1)E(3)xA(x)PT(2)E(4)xA(x)QP(5)(xA(x)Q)∧(QxA(x))T(4)E(6)QxA(x)T(5)I(7)QPT(6)(3)I 五、已知A、B、C是三个集合,证明A∩(B∪C)=(A∩B)∪(A∩C)(10分) 证明: ∵ x A∩(B∪C) x A∧x(B∪C) x A∧(xB∨xC)(x A∧ xB)∨(x A∧xC) x(A∩B)∨x A∩C x(A∩B)∪(A∩C)∴A ∩(B∪C)=(A∩B)∪(A∩C) 六、A={ x1,x2,x3 },B={ y1,y2},R={ 七、设R={<2,1>,<2,5>,<2,4>,<3,4>,<4,4>,<5,2>},求r(R)、s(R)和t(R),并作出它们及R的关系图(15分)。 r(R)={<2,1>,<2,5>,<2,4>,<3,4>,<4,4>,<5,2>,<1,1>,<2,2>,<3,3><5,5>}(自反闭包) s(R)={<2,1>,<2,5>,<2,4>,<3,4>,<4,4>,<5,2>,<1,2>,<4,2>,<4,3>}(对称闭包)t(R)={<2,1>,<2,5>,<2,4>,<3,4>,<4,4>,<5,2>,<2,2>,<5,1>,<5,4>,<5,5>}(传递 闭包) 九、设f:AB,g:BC,h:CA,证明:如果hgf=IA,fhg=IB,gfh=IC,则f、g、h均为双射,并求出f- 1、g-1和h-1(10分)。 解因IA恒等函数,由hgf=IA可得f是单射,h是满射;因IB恒等函数,由fhg=IB可得g是单射,f是满射;因IC恒等函数,由gfh=IC可得h是单射,g是满射。从而f、g、h均为双射。 由hgf=IA,得f-1=hg;由fhg=IB,得g-1=fh;由gfh=IC,得h-1=gf。 离散数学考试试题(A卷及答案) 一、(10分)判断下列公式的类型(永真式、永假式、可满足式)? 1)((PQ)∧Q)((Q∨R)∧Q)2)((QP)∨P)∧(P∨R)3)((P∨Q)R)((P∧Q)∨R)解:1)永真式;2)永假式;3)可满足式。 二、(8分)个体域为{1,2},求xy(x+y=4)的真值。 解:xy(x+y=4)x((x+1=4)∨(x+2=4)) ((1+1=4)∨(1+2=4))∧((2+1=4)∨(2+1=4))(0∨0)∧(0∨1)1∧10 三、(8分)已知集合A和B且|A|=n,|B|=m,求A到B的二元关系数是多少?A到B的函数数是多少? 解:因为|P(A×B)|=2|A×B|=2|A||B|=2mn,所以A到B的二元关系有2mn个。因为|BA|=|B||A|=mn,所以A到B的函数mn个。 四、(10分)已知A={1,2,3,4,5}和R={<1,2>,<2,1>,<2,3>,<3,4>,<5,4>},求r(R)、s(R)和t(R)。 解:r(R)={<1,2>,<2,1>,<2,3>,<3,4>,<5,4>,<1,1>,<2,2>,<3,3>,<4,4>,<5,5>} s(R)={<1,2>,<2,1>,<2,3>,<3,4>,<5,4>,<3,2>,<4,3>,<4,5>} t(R)={<1,2>,<2,1>,<2,3>,<3,4>,<5,4>,<1,1>,<1,3>,<2,2>,<2,4>,<1,4>} 五、(10分)75个儿童到公园游乐场,他们在那里可以骑旋转木马,坐滑行铁道,乘宇宙飞船,已知其中20人这三种东西都乘过,其中55人至少乘坐过其中的两种。若每样乘坐一次的费用是0.5元,公园游乐场总共收入70元,求有多少儿童没有乘坐过其中任何一种。 解 设A、B、C分别表示骑旋转木马、坐滑行铁道、乘宇宙飞船的儿童组成的集合,|A∩B∩C|=20,|A∩B|+|A∩C|+|B∩C|-2|A∩B∩C|=55,|A|+|B|+|C|=70/0.5=140。 由容斥原理,得 |A∪B∪C|=|A|+|B|+|C|―|A∩B|―|A∩C|―|B∩C|+|A∩B∩C| 所以 |A∩B∩C|=75-|A∪B∪C|=75-(|A|+|B|+|C|)+(|A∩B|+|A∩C|+|B∩C|-2|A∩B∩C|)+|A∩B∩C|=75-140+55+20=10 没有乘坐过其中任何一种的儿童共10人。 六、(12分)已知R和S是非空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试证:1)R∩S是A上的等价关系;2)对a∈A,[a]R∩S=[a]R∩[a]S。 解:x∈A,因为R和S是自反关系,所以 x、y∈A,若 总之R∩S是等价关系。 2)因为x∈[a]R∩S 七(10分)设A、B、C、D是集合,f是A到B的双射,g是C到D的双射,令h:A×CB×D且∈A×C,h()= 证明:1)先证h是满射。 ∈B×D,则b∈B,d∈D,因为f是A到B的双射,g是C到D的双射,所以存在a∈A,c∈C,使得f(a)=b,f(c)=d,亦即存在∈A×C,使得h()= 2)再证h是单射。 八、(12分) 证明:1)a,b∈G,ab=a*u-1*b∈G,运算是封闭的。 2)a,b,c∈G,(ab)c=(a*u-1*b)*u-1*c=a*u-1*(b*u-1*c)=a(bc),运算是可结合的。3)a∈G,设E为的单位元,则aE=a*u-1*E=a,得E=u,存在单位元。 4)a∈G,ax=a*u-1*x=E,x=u*a-1*u,则xa=u*a-1*u*u-1*a=u=E,每个元素都有逆元。所以 九、(10分)已知:D= 解:D的邻接距阵A和可达距阵P如下: A= 0 0 0 0 1 1 0 0 0 0 0 1 0 0 0 0 1 0 0 0 0 1 0 0 P= 1 1 0 1 1 1 0 1 1 1 0 1 1 1 0 1 1 1 0 1 十、(10分)求叶的权分别为2、4、6、8、10、12、14的最优二叉树及其权。 解:最优二叉树为 权=148 离散数学考试试题(B卷及答案) 一、(10分)求命题公式(P∧Q)(PR)的主合取范式。 解:(P∧Q)(PR)((P∧Q)(PR))∧((PR)(P∧Q))((P∧Q)∨(P∧R))∧((P∨R)∨(P∨Q))(P∧Q)∨(P∧R)(P∨R)∧(Q∨P)∧(Q∨R) (P∨Q∨R)∧(P∨Q∨R)∧(P∨Q∨R)∧(P∨Q∨R)M1∧M3∧M4∧M5 二、(8分)叙述并证明苏格拉底三段论 解:所有人都是要死的,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是要死的。符号化:F(x):x是一个人。G(x):x要死的。A:苏格拉底。命题符号化为x(F(x)G(x)),F(a)G(a)证明: (1)x(F(x)G(x))P(2)F(a)G(a)T(1),US(3)F(a)P(4)G(a)T(2)(3),I 三、(8分)已知A、B、C是三个集合,证明A∩(B∪C)=(A∩B)∪(A∩C)证明:∵x A∩(B∪C) x A∧x(B∪C) x A∧(xB∨xC) (x A∧xB)∨(x A∧xC) x(A∩B)∨x A∩C x(A∩B)∪(A∩C) ∴A∩(B∪C)=(A∩B)∪(A∩C) 四、(10分)已知R和S是非空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试证:1)R∩S是A上的等价关系;2)对a∈A,[a]R∩S=[a]R∩[a]S。 解:x∈A,因为R和S是自反关系,所以 x、y∈A,若 x、y、z∈A,若 总之R∩S是等价关系。 2)因为x∈[a]R∩S 五、(10分)设A={a,b,c,d},R是A上的二元关系,且R={,,, 解 r(R)=R∪IA={,,, 4232- 1六、(15分)设A、B、C、D是集合,f是A到B的双射,g是C到D的双射,令h:A×CB×D且∈A×C,h()= 证明:1)先证h是满射。 ∈B×D,则b∈B,d∈D,因为f是A到B的双射,g是C到D的双射,所以存在a∈A,c∈C,使得f(a)=b,f(c)=d,亦即存在∈A×C,使得h()= 2)再证h是单射。 综合1)和2),h是双射。 七、(12分)设 证明: a,b∈H有b∈H,所以a*b∈H。a∈H,则e=a*a∈H-1- 1-1-1a=e*a∈H ∵a,b∈H及b∈H,∴a*b=a*(b)∈H ∵HG且H≠,∴*在H上满足结合律 ∴ 八、(10分)设G= 解:设G的每个结点的度数都大于等于6,则2|E|=d(v)≥6|V|,即|E|≥3|V|,与简单无向平面图- 1-1 -1-1-1的|E|≤3|V|-6矛盾,所以G至少有一个结点的度数小于等于5。九.G=,A={a,b,c},*的运算表为:(写过程,7分) (1)G是否为阿贝尔群? (2)找出G的单位元;(3)找出G的幂等元(4)求b的逆元和c的逆元 解:(1)(a*c)*(a*c)=c*c=b=a*b=(a*a)*(c*c)(a*b)*(a*b)=b*b=c=a*c=(a*a)*(b*b)(b*c)*(b*c)=a*a=a=c*b=(b*b)*(c*c)所以G是阿贝尔群 (2)因为a*a=a a*b=b*a=b a*c=c*a=c 所以G的单位元是a(3)因为a*a=a 所以G的幂等元是a(4)因为b*c=c*b=a,所以b的逆元是c且c的逆元是b 十、(10分)求叶的权分别为2、4、6、8、10、12、14的最优二叉树及其权。 解:最优二叉树为 权=148 5 第一部分 简单命题符号化,求主析取范式,判断公式类型(重言式,矛盾式,可满足式)量词消去规则。命题逻辑推理规则 带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的命题逻辑推理的构造和证明 第二部分 集合基本运算,文氏图 有序对的基本知识,笛卡儿积,特征函数 函数的性质(单射,满射,双射) 集合的基本概念(交集,并集,幂集,定义域,值域) 给出关系图,画出r(R),s(R),t(R)等价关系及等价划分 集合相等证明 从A到B的函数的性质 关系的性质(自反,对称,传递)偏序关系和哈斯图 A卷 1、选择10题(2*10=20分) 2、填空8题(1*15=15分) 3、综合题(6题,39分)(1)前束范式 (2)偏序关系和哈斯图(3)文氏图(4)关系的闭包 (5)用真值表判断公式的成真赋值(6)量词消去 4、证明题(3题,共26分)自然推理系统证明(第三章)集合相等证明 命题逻辑推理证明(第五章)B卷 1、填空10题(2*10=20分) 2、选择10题(1*10=10分) 3、综合题(6题,44分)(1)主析取范式判断公式类型(2)量词消去,求公式真值(3)集合计算(4)量词消去(5)前束范式 (6)偏序关系和哈斯图 4、推理填空题(8分) 5、证明题(18分)集合相等证明 命题逻辑推理证明 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博士入学考试《离散数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要求共济 要求考生系统地掌握离散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和方法,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内容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考 二、考试内容济 1、数理逻辑济 1)命题和联结词,谓词与量词,合适公式,赋值,解释与指派,范式共 2)命题形式化,等价式与对偶式,蕴含式,推理与证明 3)证明方法3 4)数学归纳法 2、集合论院 1)集合代数,笛卡尔乘积,关系与函数,关系的性质与运算 2)等价关系,划分共济 3)偏序关系与偏序集,格辅导 3、计数336260 37 1)排列与组合,容斥原理,鸽巢原理共 2)离散概率正门 3)函数的增长与递推关系院 4、图论 共济网 1)欧拉图与哈密顿图,平面图与对偶图,二部图与匹配,图的着色021- 2)树,树的遍历,最小生成树正门 3)最短路经,最大流量 5、形式语言与自动机 院 1)语言与文法,正则表达式与正则集 2)有限状态自动机,自动机与正则语言 6、代数系统 1)二元运算,群与半群,积群与商群,同态与同构 2)群与编码 3)格与布尔代数,环与域 三、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100分。 2、题目类型:计算题、简答题和证明题。 参考书 1.离散数学,胡新启,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 2.离散数学,尹宝林、何自强、许光汉、檀凤琴等,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3.离散数学及其应用,Kenneth H.Rosen,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第二篇:离散数学考试试题(A、B卷及答案)test2
第三篇:离散数学考试试题(A卷及答案)
第四篇:离散数学考试范围
第五篇:离散数学考试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