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义乌市部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考试大纲
2018年义乌市部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考试大纲
一、笔试科目
笔试科目为《综合应用能力》和《职业能力倾向测验》。
《综合应用能力》为主观题,考试时限为150分钟,满分为100分。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为客观题,考试时限为 90 分钟,满分为100分。
二、笔试方式
笔试全部采取闭卷考试方式。
三、笔试内容
(一)《综合应用能力》
主要测查应考人员的阅读理解能力、归纳概括能力、逻辑思 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综合能力等。
测查题型包括案例(材料)分析题、论述评价题、校阅改错 题、材料作文题等。每次考试从上述题型中组合选取。
(二)《职业能力倾向测验》
主要测查应考人员从事事业单位工作的潜能。
测查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 分析和常识判断等五个部分。
1、言语理解与表达
主要测查应考人员的语言运用能力,其中包括准确识别、理 解和运用字、词语;从语法、语气、语义等方面正确判断句子; 概括归纳短文的中心、主旨;合理推断短文隐含的信息;准确理 解比较复杂的观点或概念,准确判断和理解短文作者的态度、意 图、倾向、目的等。
2、数量关系
主要测查应考人员对基本数量关系的理解能力、数学运算能力,对数字排列顺序或排列规律的判断识别能力等。
3、判断推理
主要测查应考人员对客观事物及其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其中包括对词语、图形、概念、短文等材料的理解、比较、判断、演绎、归纳、综合等。
4、资料分析
主要测查应考人员对各种形式的统计资料(包括文字、图形和表格等)进行正确理解、分析、计算、比较、处理的能力。
5、常识判断
主要测查应考人员对政治、法律、管理、经济、科技、历史、国情、人文等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四、作答要求
应考人员在作答前,应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纸)上指定位置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下面对应的信息点涂黑。
(一)《综合应用能力》
应考人员必须用黑色墨水笔在专用答题纸指定题号的指定 位置内作答,用铅笔作答或在非指定位置内作答的一律无效。答 题不得使用涂改液。
(二)《职业能力倾向测验》
应考人员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作答在题本上或其他位置的一律无效。
第二篇:2014年南陵县部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总成绩
【导读】安徽事业单位招聘网为您提供:2014年南陵县部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总成绩,欢迎加入安徽事业单位QQ群:119499091。更多信息请关注安徽人事考试网http://wuhu.offcn.com
附件:南陵县部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总成绩.rar
更多内容请查看:安徽公务员考试网、芜湖人事考试网
第三篇: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大纲
重庆市2011年市属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
考 试 科 目 大 纲
一、考试科目设置
事业单位招考职员、专业技术人员考试公共科目为《综合基础知识》,职员考试专业科目为《管理基础知识》。
考试的具体科目,以公布的招考简章为准。
二、考试方法
公共科目及职员专业科目笔试由重庆市人事考试中心统一组织,采取闭卷考试方式。
三、试卷内容及结构
㈠《综合基础知识》考试
主要测试应试者对综合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题型均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为90分钟,满分100分。
㈡《管理基础知识》考试
主要测试应试者对管理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试题型均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为90分钟,满分100分。
四、考试的大体范围和内容
㈠ 《综合基础知识》
1、政治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2)中国共产党历史和党的建设理论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理论。
(3)毛泽东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的含义、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和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2、法律
(1)法理学
法治理论;法的基本理论;我国当代法的体系;法的运行;法律责任与法律制裁。
(2)宪法学
宪法的基本理论;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我国的国体、政体和结构形式;我国的国家机构;国家赔偿制度。
(3)主要实体法
行政法;民法;刑法;经济法;商法。
(4)主要程序法
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
3、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市场经济概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及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收入分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
观调控。
(2)中国国情与重庆市情
中国的国情国力;重庆市情。
(3)主要国际经济关系
国际贸易关系;国际货币关系;国际投资关系;国际经济组织。
(4)国际经济发展趋势
地区经济一体化;国际经济全球化;国际经济协调;国际经济秩序变化。
4、科学技术
(1)科学前沿问题
生命过程的定量研究和系统整合;凝聚态物质与新效应;物质深层次结构和宇宙大尺度物理学规律;核心数学及其在交叉领域的应用;地球系统过程与资源、环境和灾害效应;新物质创造与转化的化学过程;脑科学和认知科学。
(2)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
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生物学基础;农业生物遗传改良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问题;人类活动对地球系统的影响机制;全球变化与区域响应;复杂系统、灾变形成及其预测控制;能源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问题;航空航天重大力学问题;纳米研究;其他关键科学技术发展动态。
5、公文写作
(1)公文知识与公文规范
公文基础知识;公文规范。
(2)常用公文写作
决定;意见;通知;通报;通告;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
(3)事务文书写作
会议记录;简报;计划;总结;述职报告;调查报告;规章制度;贺词;感谢信;慰问信。
㈡《管理基础知识》
1、管理概述
(1)管理的概念与特性
管理的概念;管理的特性。
(2)管理的职能和类型
管理的职能;管理职能的发展;管理的类型。
(3)管理者的职责与技能
管理者角色与类型;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
(4)管理环境
环境对组织的影响;各种组织的一般环境;具体组织的特殊环境;两种环境分析方法介绍。
(5)管理理论的发展
国内外早期的管理思想;古典管理理论;人际关系理论和社会系统理论;现代管理理论丛林。
2、决策
(1)决策概述
决策的本质;决策的分类与原则;决策的基本步骤;决策的主要方法。
(2)预测
预测的含义;预测的主要方法。
(3)决策与心理
决策中的常见心理效应;决策中的心理压力。
(4)群体决策
群体决策的含义及其利弊;参与决策;群体决策的基本择案规则。
(5)计划
计划与决策;计划的类型与作用;计划的编制;滚动计划法。
3、组织
(1)组织概述
组织的概念与特征;组织的类型;组织的功能。
(2)组织设计
组织设计的原则;组织设计的内容。
(3)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组织结构的发展趋势。
(4)人员配备
人员配备的概念与原则;管理人员的选聘;管理人员的考评;管理人员的培训。
(5)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的概念与特征;组织文化的结构与类型;组织文化的功能;组织文化的内容与影响因素。
4、领导
(1)领导与领导者
领导及领导者的含义;领导的构成要素;领导艺术;领导者素质。
(2)人性假设和领导理论
领导行为和领导风格理论;领导权变理论。
(3)激励理论
激励的含义;人性假设理论;激励理论;激励技巧。
(4)沟通
沟通的特点与功能;沟通的过程与流向;沟通网络;沟通障碍及其克服;冲突与谈判。
5、控制
(1)控制概述
控制的含义;控制的基本条件、特点与功能;控制的类型;有效控制的基本要求。
(2)控制过程
制定控制标准;衡量实际工作;鉴定偏差并采取矫正措施。
(3)控制方法
财务控制;人员行为的控制;综合控制法。
6、创新
(1)创新及其作用
创新的涵义;创新与维持的关系;创新的类别与特征;创新的作用。
(2)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
概念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与市场创新;制度创新。
(3)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创新思维的作用与意义。
(4)创新的过程与组织
创新的过程;创新的组织。
7、管理方法
(1)管理方法概述
管理方法的内涵与分类;管理方法的综合运用。
(2)刚性管理方法
法律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
(3)柔性管理方法
传播方法;情感方法;心理方法。
8、管理绩效
(1)管理成本
管理成本的构成;管理成本的变动及其原因。
(2)管理效率
管理效率的含义;管理成本与管理效率;管理效率的影响及其控制。
(3)管理绩效的评价
绩效评价的标准;绩效评价的方法;评价后的修正。
(4)管理绩效的提高
绩效不良的原因;绩效提高的方法。
9、事业单位及其改革
(1)事业单位概述
事业单位及其基本内涵;现行事业单位的范围;事业单位发展概况;传统事业单位的基本特征。
(2)事业单位的改革历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事业单位改革的历程;事业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
(3)事业单位改革的方向与措施
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方向;事业单位改革的主要措施。
六、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认真阅读给定资料,并按题目要求进行作答,作答要求如下:
务必携带的文具有签字笔或钢笔(黑色或蓝色字迹)、2B铅笔和橡皮。要求考生必须用2B铅笔在机读答题卡上作答。作答在题本上或其他位置的一律无效。
第四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
公职考试知名品牌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令
第6号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已经人事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6年1月1日起执行。
人事部部长 张柏林 二○○五年十一月十六日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规范事业单位招聘行为,提高人员素质,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事业单位招聘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适用本规定。参照公务员制度进行管理和转为企业的事业单位除外。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除国家政策性安置、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及涉密岗位等确需使用其他方法选拔任用人员外,都要实行公开招聘。
第三条 公开招聘要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第四条 公开招聘要坚持政府宏观管理与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相结合,统一规范、分类指导、分级管理。
第五条 公开招聘由用人单位根据招聘岗位的任职条件及要求,采取考试、考核的方法进行。第六条 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是政府所属事业单位进行公开招聘工作的主管机关。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与事业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对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
第七条 事业单位可以成立由本单位人事部门、纪检监察部门、职工代表及有关专家组成的招聘工作组织,负责招聘工作的具体实施。
公职考试知名品牌
第二章 招聘范围、条件及程序
第八条 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应当面向社会,凡符合条件的各类人员均可报名应聘。第九条 应聘人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二)遵守宪法和法律;(三)具有良好的品行;(四)岗位所需的专业或技能条件;(五)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六)岗位所需要的其他条件。
第十条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不得设置歧视性条件要求。第十一条 公开招聘应按下列程序进行:(一)制定招聘计划;(二)发布招聘信息;(三)受理应聘人员的申请,对资格条件进行审查;(四)考试、考核;(五)身体检查;(六)根据考试、考核结果,确定拟聘人员;(七)公示招聘结果
(八)签订聘用合同,办理聘用手续。
公职考试知名品牌
第三章 招聘计划、信息发布与资格审查
第十二条 招聘计划由用人单位负责编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招聘的岗位及条件、招聘的时间、招聘人员的数量、采用的招聘方式等。
第十三条 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的招聘计划须报人事部备案;国务院各部委直属事业单位的招聘计划须报上级主管部门核准并报人事部备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的招聘计划须报省(区、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备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部门直属事业单位的招聘计划须报上级主管部门核准并报同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备案。
地(市)、县(市)人民政府所属事业单位的招聘计划须报地区或设区的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第十四条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应当公开发布招聘信息,招聘信息应当载明用人单位情况简介、招聘的岗位、招聘人员数量及待遇;应聘人员
条件;招聘办法;考试、考核的时间(时限)、内容、范围;报名方法等需要说明的事项。
第十五条 用人单位或组织招聘的部门应对应聘人员的资格条件进行审查,确定符合条件的人员。第四章 考试与考核
第十六条 考试内容应为招聘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工作技能。第十七条 考试科目与方式根据行业、专业及岗位特点确定。
第十八条 考试可采取笔试、面试等多种方式。对于应聘工勤岗位的人员,可根据需要重点进行实际操作能力测试。
第十九条 考试由事业单位自行组织,也可以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事业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统一组织。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考试服务机构和人才服务机构可受事业单位、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或事业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委托,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提供服务。
第二十条 急需引进的高层次、短缺专业人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采取直接考核的方式招聘。
公职考试知名品牌
第二十一条 对通过考试的应聘人员,用人单位应组织对其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工作实绩等情况进行考核,并对应聘人员资格条件进行复查。
第五章 聘 用
第二十二条 经用人单位负责人员集体研究,按照考试和考核结果择优确定拟聘人员。第二十三条 对拟聘人员应在适当范围进行公示,公示期一般为7至15日。
第二十四条 用人单位与拟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前,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规定报批或备案。第二十五条 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其委托人与受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确立人事关系。第二十六条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人员按规定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包括在聘用合同期限内。试用期满合格的,予以正式聘用;不合格的,取消聘用。
第六章 纪律与监督
第二十七条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实行回避制度。凡与聘用单位负责人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者近姻亲关系的应聘人员,不得应聘该单位负责人员的秘书或者人事、财务、纪律检查岗位,以及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岗位。聘用单位负责人员和招聘工作人员在办理人员聘用事项时,涉及与本人有上述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可能影响招聘公正的,也应当回避。
第二十八条 招聘工作要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接受社会及有关部门的监督。第二十九条 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对事业单位招聘过程中违反干部人事纪律及本规定的行为要予以制止和纠正,保证招聘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
第三十条 严格公开招聘纪律。对有下列违反本规定情形的,必须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涂改证件、证明,或以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应聘资格的;(二)应聘人员在考试考核过程中作弊的;(三)招聘工作人员指使、纵容他人作弊,或在考试考核过程中参与作弊的;
公职考试知名品牌
(四)招聘工作人员故意泄露考试题目的;(五)事业单位负责人员违反规定私自聘用人员的;(六)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违反规定,影响招聘公平、公正进行的;(七)违反本规定的其他情形的。
第三十一条对违反公开招聘纪律的应聘人员,视情节轻重取消考试或聘用资格;对违反本规定招聘的受聘人员,一经
查实,应当解除聘用合同,予以清退。
第三十二条 对违反公开招聘纪律的工作人员,视情节轻重调离招聘工作岗位或给予处分;对违反公开招聘纪律的其他相关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事业单位需要招聘外国国籍人员的,须报省级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招聘。
第三十四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本地区的公开招聘办法。
第三十五条 本规定自2006年1月1日起执行。
山东事业单位考试:http://sd.offcn.com/html/shiyedanwei/
第五篇: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
2006-03-16 00:56:48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规范事业单位招聘行为,提高人员素质,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事业单位招聘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适用本规定。参照公务员制度进行管理和转为企业的事业单位除外。
事业单位新进人员除国家政策性安置、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上级任命及涉密岗位等确需使用其他方法选拔任用人员外,都要实行公开招聘。
第三条 公开招聘要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第四条 公开招聘要坚持政府宏观管理与落实单位用人自主权相结合,统一规范、分类指导、分级管理。
第五条 公开招聘由用人单位根据招聘岗位的任职条件及要求,采取考试、考核的方法进行。
第六条 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是政府所属事业单位进行公开招聘工作的主管机关。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与事业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对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
第七条 事业单位可以成立由本单位人事部门、纪检监察部门、职工代表及有关专家组成的招聘工作组织,负责招聘工作的具体实施。
第二章 招聘范围、条件及程序
第八条 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应当面向社会,凡符合条件的各类人员均可报名应聘。
第九条 应聘人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
(三)具有良好的品行;
(四)岗位所需的专业或技能条件;
(五)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六)岗位所需要的其他条件。
第十条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不得设置歧视性条件要求。
第十一条 公开招聘应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制定招聘计划;
(二)发布招聘信息;
(三)受理应聘人员的申请,对资格条件进行审查;
(四)考试、考核;
(五)身体检查;
(六)根据考试、考核结果,确定拟聘人员;
(七)公示招聘结果
(八)签订聘用合同,办理聘用手续。
第三章 招聘计划、信息发布与资格审查
第十二条 招聘计划由用人单位负责编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招聘的岗位及条件、招聘的时间、招聘人员的数量、采用的招聘方式等。
第十三条 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的招聘计划须报人事部备案;国务院各部委直属事业单位的招聘计划须报上级主管部门核准并报人事部备案。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直属事业单位的招聘计划须报省(区、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备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部门直属事业单位的招聘计划须报上级主管部门核准并报同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备案。
地(市)、县(市)人民政府所属事业单位的招聘计划须报地区或设区的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第十四条 事业单位招聘人员应当公开发布招聘信息,招聘信息应当载明用人单位情况简介、招聘的岗位、招聘人员数量及待遇;应聘人员条件;招聘办法;考试、考核的时间(时限)、内容、范围;报名方法等需要说明的事项。
第十五条 用人单位或组织招聘的部门应对应聘人员的资格条件进行审查,确定符合条件的人员。
第四章 考试与考核
第十六条 考试内容应为招聘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工作技能。
第十七条 考试科目与方式根据行业、专业及岗位特点确定。
第十八条 考试可采取笔试、面试等多种方式。对于应聘工勤岗位的人员,可根据需要重点进行实际操作能力测试。
第十九条 考试由事业单位自行组织,也可以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事业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统一组织。
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考试服务机构和人才服务机构可受事业单位、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或事业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委托,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提供服务。
第二十条 急需引进的高层次、短缺专业人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可以采取直接考核的方式招聘。
第二十一条 对通过考试的应聘人员,用人单位应组织对其思想政治表现、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工作实绩等情况进行考核,并对应聘人员资格条件进行复查。
第五章 聘 用
第二十二条 经用人单位负责人员集体研究,按照考试和考核结果择优确定拟聘人员。
第二十三条 对拟聘人员应在适当范围进行公示,公示期一般为7至15日。
第二十四条 用人单位与拟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前,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规定报批或备案。
第二十五条 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其委托人与受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确立人事关系。
第二十六条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人员按规定实行试用期制度。试用期包括在聘用合同期限内。
试用期满合格的,予以正式聘用;不合格的,取消聘用。
第六章纪律与监督
第二十七条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实行回避制度。
凡与聘用单位负责人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者近姻亲关系的应聘人员,不得应聘该单位负责人员的秘书或者人事、财务、纪律检查岗位,以及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岗位。聘用单位负责人员和招聘工作人员在办理人员聘用事项时,涉及与本人有上述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可能影响招聘公正的,也应当回避。
第二十八条 招聘工作要做到信息公开、过程公开、结果公开,接受社会及有关部门的监督。
第二十九条 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对事业单位招聘过程中违反干部人事纪律及本规定的行为要予以制止和纠正,保证招聘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
第三十条 严格公开招聘纪律。对有下列违反本规定情形的,必须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涂改证件、证明,或以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应聘资格的;
(二)应聘人员在考试考核过程中作弊的;
(三)招聘工作人员指使、纵容他人作弊,或在考试考核过程中参与作弊的;
(四)招聘工作人员故意泄露考试题目的;
(五)事业单位负责人员违反规定私自聘用人员的;
(六)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工作人员违反规定,影响招聘
公平、公正进行的;
(七)违反本规定的其他情形的。
第三十一条 对违反公开招聘纪律的应聘人员,视情节轻重取消考试或聘用资格;对违反本规定招聘的受聘人员,一经查实,应当解除聘用合同,予以清退。
第三十二条 对违反公开招聘纪律的工作人员,视情节轻重调离招聘工作岗位或给予处分;对违反公开招聘纪律的其他相关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三条 事业单位需要招聘外国国籍人员的,须报省级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招聘。
第三十四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规定,制定本地区的公开招聘办法。
第三十五条 本规定自2006年1月1日起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令第6号
二○○五年十一月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