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初级社会工作实务知识点(写写帮整理)
2018年初级社会工作实务知识点第一章
第1节 第一节 接案
一、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了解]:
(一)接案前的准备
1.接案的目标是与服务对象建立一个良好的专业关系,为后续的预估和介入打下良好的工作基础,以便工作者和服务对象能以此为起点一起工作,实现社会工作的助人目标。
2.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和类型
(1)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
主动求助的、他人介绍或机构转介、工作者外展
(2)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
自愿型、非自愿型
(3)现有服务对象与潜在服务对象
(4)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
3.做好会谈的准备并拟定初次会谈提纲
(1)资料准备:服务对象材料、是否接受过服务、是否有特殊事项、走访社区
(2)拟定面谈提纲
(二)会谈
1.会谈的目的和会谈时间场所的安排
时间安排上:配合服务对象时间
地点安排上:会谈室
2.会谈的主要任务
(1)确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
寻求帮助的原因、对自己的看法、期望达到的目标
(2)澄清角色期望和义务
(3)激励并促进服务对象进入角色
(4)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5)达成初步协议:提供的服务、问题界定、角色期望和时间长度
(6)决定工作进程:终结服务、转介其他服务、进入下一步助人阶段。
3.会谈的技巧
①主动介绍自己
②沟通
③倾听
(三)收集服务对象的资料
1.资料收集的内容和范围
资料的内容:个人资料、身体情况、服务对象的特点与能力、服务对象所处社会环境
2.收集资料的方法和途径
询问,向服务对象和服务对象有关的系统询问,会谈、问卷、角色扮演
咨询,向专业人士咨询
观察
利用已有资料
问卷调查
(四)做接案会谈记录
首页,个人资料
知情同意,解释机构提供的服务、专业责任和专业伦理,以及保密等
二、接案应注意的事项[了解]:(一)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二)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三)决定问题的优先次序
(四)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机构的工作范围
第2节 第二节 预估
一、预估的目的和任务[了解]:
(一)什么是预估
预估是依据既定情境中的事实与特征推论出有关服务对象问题含义的暂时性结论的逻辑过程。
(二)预估的目的
达到对服务对象、服务对象的问题以及所处环境的了解,并形成概念化的认识,从而建构一个计划去解决或消除问题。
(三)预估的任务
1.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客观因素
服务对象的背景材料、所处环境、问题发生与持续的时间,为解决问题所做的努力。
2.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观因素
3.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与使问题延续的因素
4.识别服务对象与环境中的积极因素
5.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与内容
二、预估的基本步骤与过程[了解]:
(一)探究服务对象的情况、问题与需求
(1)描述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求
(2)描述问题如何发生、原因是什么、发展状况
(3)描述服务对象处境及生活中的社会系统
(4)探究服务对象不能解决问题的原因
(5)描述服务对象的生命历程及发展阶段
(6)描述并鉴定服务对象的资源状况
(二)分析服务对象的资料并做出预估摘要
1.对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作出解释
2.列出服务对象的目标及先后次序
3.决定介入的策略
4.撰写预估摘要
撰写预估摘要的要求
对服务对象自身系统的预估
对服务对象家庭系统的预估
对服务对象所处社会系统的预估
第3节 第三节 计划
一、服务计划的构成[了解]:
(一)目的及目标
(二)关注的问题与对象
个人、家庭、小组/群体、组织、社区(三)介入的方法和介入行动
二、制订服务计划的原则[了解]:(一)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二)要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三)详细和具体
(四)要与工作的总目标、宗旨相符合
三、制订服务计划的方法[了解]:(一)设定目的和目标
1.确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 2.向服务对象解释设定目标的目的 3.共同选择适当的目标
4.目标陈述要明白易懂,重在促进服务对象的成长
5.目标要可测量、具有操作性和现实性
6.与服务对象探讨目标的可行性和可能的利弊
7.确定目标并决定目标的先后次序
(二)构建行动计划
1.选择介入系统
2.选择介入的内容
(1)危机介入
(2)资源整合(3)经济援助
(4)安置服务
第4节 第四节 介入
一、介入的分类[了解]:
(一)什么是介入
(二)介入的分类
1.直接介入
以个人、家庭和小群体为关注对象,针对他们直接行动。
2.间接介入
社工代表服务对象,改变环境的策略。
3.综合介入
人与环境互动的视角,一是增强个人的生活适应能力;二是增强社会和物理环境对个人需要的回应。
二、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了解]:
(一)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以服务对象利益为核心,注重服务对象的参与
(二)个别化:针对特殊性采取行动
(三)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对个人要协助完成生命任务,对家庭或群体要考虑特殊阶段相连的特殊任务
(四)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共同开展工作
(五)瞄准服务目标:围绕目标开展行动
(六)考虑经济效益:最小的成本或最大的改变结果,找准介入目标
第5节 第五节 评估
一、评估的目的[了解]:
(一)评估的含义
(二)评估的目的
(1)考察社会工作介入效果、服务对象进步情况及介入目标的实现程度。
(2)总结工作经验,改善工作技巧,提升服务水平。
(3)验证社会工作方法的有效性。
(4)进行社会工作研究。
(三)评估的类型
1.过程评估
评估重点是对服务对象的表现及工作者的工作和技巧进行评估,了解服务对象改变的进展,适时修正介入方案,改善工作技巧。
2.结果评估
在工作过程的最终阶段进行评估,目标结果和理想结果。
二、评估的方法[了解]:
(一)收集评估资料的途径
收集服务对象档案进行评估、收集服务对象对介入过程和结果的意见与看法、使用调查方法收集介入效果的数据和事实资料。
(二)基线测量
1.什么是基线测量
介入开始时对服务对象进行测量,建立一个基线作为对介入效果进行衡量的标准基线,以评估介入前后的变化,并以此判断介入目标达到的程度。
2.应用范围
3.建立程序
(1)建立基线:确定介入目标、选择测量工具、目标行为测量并记录
(2)进行介入期测量。
(3)分析和比较。
(三)对服务对象影响的评估
服务对象满意度测量、差别影响评分
(四)任务完成情况的测量评估
五个等级:没有进展、极少实现、部分
(五)目标实现程度的测量评估
目标核对表、个人目标尺度测量
三、评估应注意的事项[了解]:
(一)注重社会工作者的自我评估与反思
(二)调动服务对象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评估过程
(三)评估的方法要与社会工作的价值相吻合,并注意保密
(四)要切合实际需要
第6节 第六节 结案
一、结案阶段的主要任务[了解]:
(一)总结工作
(二)巩固已有改变
回顾工作过程、强化服务对象已有的改变、给服务对象积极支持
(三)解除专业工作关系(四)撰写结案记录
二、结案时服务对象的反应及处理方法[了解]:(一)结案的类型 1.目标达成的结案
2.因服务对象不愿意继续接受服务而必须终止专业关系的结案 3.存在不能实现目标的客观和实际原因的结案(转介或转移)4.社会工作者或服务对象身份发生变化时的结案(二)服务对象的正面反应
肯定正面反映并适时的强化、以增强其信心(三)服务对象的负面反应
否认、倒退、依赖、抱怨、愤怒、讨价还价、忧郁(四)结案反应的处理方法
(1)与服务对象一起讨论他们对结案的准备工作
(2)提前让服务对象知道结案的时间,早些做好心理准备(3)逐渐减少与服务的接触
(4)为服务对象提供有帮助的资源系统的支持
(5)必要时安排正式的结案活动,让服务对象分享各自的收获,互相鼓励
三、结案后的跟进服务[了解]: 1.跟进服务的意义 2.跟进服务的实施方法(1)电话跟进(2)个别会面(3)集体会面
(4)跟进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
2018年初级社会工作实务知识点第二章
第一节 儿童的特点和需要
一、儿童的定义[了解]:
儿童为未满18周岁的自然人,与“未成年人”同义
二、儿童的特点[了解]:
(一)社会属性的特点
1.儿童是每一个人人生的基础
2.儿童是每一个家庭的基础
3.儿童是一个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
(二)成长发展的特点
1.快速性
2.阶段性:婴儿、幼儿、学前、学龄(6-12岁)、青少年(13-18岁)
3.顺序性:身体、社会心理
4.不平衡性
5.个体差异性:不同于整体特征
6.分化与互补性:身心发展,协调性
三、儿童的需要[了解]:
(一)生存的需要:生命存在、社会存在
(二)发展的需要:良好家庭生活、受教育机会、足够的休闲与娱乐
(三)受保护的需要:免遭伤害需要
身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儿童忽视(生活照料与医疗照顾的忽视、教育需要的忽视、社会化发展的忽视)、儿童剥削(童工形式的劳动剥削、性剥削)
(四)社会化需要:基本生活技能、自我观念发展、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良好品德
四、儿童面临的问题[了解]:
(一)儿童生存的问题:新生儿健康问题、儿童营养问题、儿童户籍问题
(二)儿童发展的问题:贫困的问题、家庭监护的问题、受教育的问题
(三)儿童保护的问题:免遭伤害需要
1.儿童遗弃的问题:遗弃的婴幼儿
2.儿童遭受体罚和肢体虐待的问题
3.儿童被性侵的问题
4.儿童被忽视的问题
5.儿童被拐卖的问题
五、儿童社会工作的概念[了解]:
(一)儿童社会工作的定义
把儿童作为工作和服务的对象,以儿童权利为价值理念,以儿童发展的科学知识和社会工作实务理论为依据,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结合所在社会的环境资源,为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保护儿童免遭伤害而开展的专业服务活动。
(二)儿童社会工作的层面
微观:围绕儿童个体本身的个案工作
中观:围绕家庭或团体开展的小组工作
宏观:社会组织或社区、政策倡导等工作
(三)儿童社会工作的类型
1.支持性儿童福利服务:全体儿童及家庭
2.补充性儿童福利服务:亲职能力不足的儿童及家庭,提供经济援助、亲职教育等
3.替代性儿童福利服务:亲职不当和亲职缺失的儿童,家庭收养、寄养和机构养育等
4.儿童保护服务:遭受人为伤害的儿童及家庭
六、儿童社会工作的特点[了解]:(1)明确了儿童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理念
(2)界定了儿童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范围
(3)聚焦亲职能力建设,突出家庭监护服务
(4)兼顾了专业理想和本土化实务路径之间的平衡
第二节 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了解]:
(一)传播儿童健康成长理念和知识
母婴保健(婚前保健服务、孕产期保健)、婴儿早期喂养理念和实践、幼儿早教、亲职教育
(二)提供家庭支持服务
亲职辅导、婚姻辅导、家庭辅导、亲子关系辅导
(三)开展儿童支持服务
儿童问题服务、儿童的娱乐和休闲、儿童的社会化引导(自我认同、技能学习、团队精神、社会责任)
二、补充和改善家庭监护状况[了解]:
(一)补充和改善经济状况
连接现有政策资源、困境父母就业援助
(二)补充和改善家庭监护状况
三、救助和保护儿童[了解]:
(一)儿童收养问题
发送信息、家庭招募、评估、培训、适配、办手续、送养、收养后跟踪、评估结案
(二)家庭寄养服务
寄养家庭的招募、筛选合格家庭、评估申请合格家庭、寄养家庭培训、儿童与寄养家庭适配、儿童家庭寄养跟踪和评估服务、儿童家庭寄养服务结案
(三)机构养育服务
将家庭监护缺失儿童集中安置在儿童福利机构中,是由机构工作人员集体看护的一种照料模式。
亲职教育、课后服务
第三节 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以家庭为中心的方法[了解]:
1.家庭中心方法定义
2.方法要素
以家庭为单位、聚焦家庭功能、家庭全程参与、建立良好关系、连接资源网络。
3.方法理念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最佳环境,儿童社会工作保障儿童能够安全、永久和健康成长的有效方法就是要联合家庭,让家长参与,发挥家庭潜能,并给予家庭支持。
4.实务原则
(二)以家庭为中心方法的主要内容
1.以家庭为单位,在社区开展家庭监护评估,筛选风险家庭:儿童成长需要的监测和评估、家庭监护能力的监测和评估、综合环境的监测和评估
2.评估结果分析
3.组建家庭工作团队:家庭的网络系统
4.开展家庭团队工作
二、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倡导的方法[了解]:(一)儿童友好社区的标志
(二)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倡导的内容
1.完善社区基本建设
2.建设安全、益智的儿童游戏场所和设施
3.健全社区儿童和家庭服务体系
4.创新社区儿童参与工作机制
(三)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倡导的方法
网络媒体倡导、名人效应倡导、海报宣传倡导、讲座论坛倡导、儿童和家庭问题研究和政策研究倡导。
2018年初级社会工作实务知识点第三章
第1节 第一节 青少年的特点及需要
一、青少年的需要及问题[了解]:
(一)青少年的界定
(二)青少年的特点与需要
1.青少年的特点
生理上:处于青春期
心理上:主体与客体、动荡与稳定、突变与渐变相统一
文化角度
正直青年:循规蹈矩的青少年
问题青年:有越轨行为或犯罪倾向的青少年
文化叛逆青年:不甘自凡,标新立异,追求独特的文化或生活品味
政治偏激青年:打抱不平,认同并采取激进的行为,以追求某种理想或社会趋向
2.青少年的需要
接纳自己;发展适当人际关系;追求独立自主;寻求经济独立;为未来生涯做准备;发展符合社会期望的认知技能和概念;努力表现负责任的行为,追求理想和抱负;为未来婚姻和家庭做准备;建立个体的价值体系,符合现实世界的需求
(三)青少年的问题
从问题类别上来看,主要分为贫困问题、亲子关系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厌学问题、网瘾问题、婚恋问题、犯罪问题、社会参与问题
尽可能避免对于青少年的标签和排斥,以及不自觉地参与青少年问题的主观建构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概述[了解]:
(一)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述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层面
微观:针对个人层面
中观:针对家庭和小组层面
宏观:针对组织和社区层面
(三)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类型
针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
针对已经发生问题的青少年的个人及环境的改善
针对个人、家庭、学校和社区的预防性工作
三、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特点及原则[了解]:
(一)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特点
1.在价值理念上更突出对青少年群体的多元化和主体性的尊重与接纳
2.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方面更强调促进青少年自我认同和发挥群体示范性效应方面的整合性应用
3.更加注重在优化社会环境方面的政策倡导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服务原则
尊重青少年的价值与尊严、接纳与关爱青少年、注重青少年的个别需求、协助青少年具备适应社会变化不断成长的能力。
第2节 第二节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服务青少年成长发展[了解]:
(一)思想引导:法制教育、公益服务、感恩教育、生命教育等
(二)习惯养成:培养青少年的自我管理能力,现实治疗法的”3R”理论(责任、现实、正确)
(三)职业指导:正确就业意识、提供就业信息、组织就业技能培训
(四)婚恋服务:培养正确的婚恋观
(五)社交指导:培养良好的交往动机和交往品质
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了解]:
困难帮扶、权益保护、法律服务、心理疏导
三、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了解]:结合学校、矫正社会工作
正面联系、临界预防、行为矫治、社会观护
第3节 第三节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促进青少年个体发展的社会工作方法[了解]:
(一)自我探索
服务目标:清楚认识自己和未来发展、协助发掘潜能、通过互动强化自我表达、提升自我察觉和察觉他人能力、强调之间的回馈和反应、协助自我接纳和完成
理论基础:罗杰斯的自我概念,个体对自己的了解和看法;是主观的,也是可以学的,积极健康的自我概念,特殊人士的影响,现实我、理想我及客观我(二)生涯规划
Wood的生涯选择配合论,生涯规划的先决条件是必须要先对自己有充分的认识与了解,包括自己的能力、兴趣、人格、需求与价值观等,再开始探索外面的世界,了解职业所需的能力、职业分类与内容、职业所需特征等等
青少年生涯规划的重点内容:自我认识、认识工作世界、确认自我工作价值观、评估环境因素
二、改善青少年家庭关系的社会工作方法[了解]:
(一)构建和睦亲子关系
纵向关系—横向关系—反的纵向关系
亲子并行小组
(二)开展亲职教育辅导服务
主要目标:协助父母有效扮演父母角色、了解孩子成长、强化沟通技巧、改善管教态度、了解家庭气氛对子女成长的影响、如何发现孩子行为异常等
理论基础:父母效能训练——积极倾听、使用“我-讯息”、积极沟通
三、促进青少年人际交往的社会工作方法[了解]:
服务目标:帮助成员察觉“自我状态”、学习如何表达信息、如何专注倾听、作有益回馈、强化沟通技巧、学会处理冲突
理论基础:沟通分析论,人格结构分析、沟通分析、脚本分析、游戏分析;
四、促进青少年社会参与和加强青少年社会观护的社会工作方法[了解]:
(一)促进青少年社会参与方法
赫胥的社会连接理论中的参与特指花费时间和精力参与传统活动。
参与传统活动,缺少从事越轨互动的时间与精力
(二)社会观护方法
服务形式主要是设立合适成年人的制度、社会调查制度等,依托社会观护服务站和社会观护基地,组建社会工作专业服务队伍,为有需要的青少年群体开展司法保护和司法社会工作
司法转向计划的四种模式:
以社区为基础、以警察为基础、以法院为基础、以社会福利机构为基础
服务内容:“第一印象你我他”“开放的心灵”“P.A.C自我状态觉察训练”
五、社会工作方法在青少年服务中运用的整合性[了解]:
(一)青少年需求的多元性决定了社会工作方法的整合性
(二)社会资源的综合性决定了社会工作方法的整合性
(三)社会工作专业的通才要求决定了社会工作方法的整合性
2018年初级社会工作实务知识点第四章
第1节 第一节 老年人的特点及需要
一、老年的界定[了解]:
(一)老年的界定
(二)老年期的划分
60-69为低龄、70-79为中龄、80-89为高龄
二、老年人的特点[了解]:
(一)生理老化:皮肤、神经、心血管、肌肉骨骼、呼吸、消化、内分泌和生殖系统、感觉系统(触觉、嗅觉、味觉、听觉、视觉)
(二)心理老化:智力衰退、人格出现自我完整和自我绝望、记忆力损伤
(三)社会角色变化:角色理论认为个体经历老化过程带来的变化时,他们会丧失象征中年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关系
三、老年人的需要[了解]: 健康维护、经济保障、就业休闲、社会参与、婚姻家庭、居家安全、后世安排、一条龙服务
第2节 第二节 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了解]:
健康促进与健康维护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与身心健康的直接有关的治疗、康复、预防等方面的服务
与健康照顾有关的服务:送餐等个人协助服务、出行和行动服务,紧急呼叫系统安装等技术支持、信息咨询转介等服务
二、处理认知与情绪问题[了解]:
抑郁症:影响情绪和情感,防止自杀
痴呆症:影响认识和智力,药物治疗
谵妄:类似痴呆,但是发病突然,伴有生理变化、可逆转
焦虑症:过度忧虑,非理性恐惧,抱怨身体不适
三、处理精神问题[了解]:
(1)珍惜当下
(2)找到往事的意义,以此构建生命的意义
(3)直面自己的局限,看到过往生活的缺陷
(4)接受生活中的好的和坏的一面,寻求和解
(5)拓展个人爱好和同情的圈子
四、建立社会支持网络[了解]:
(一)正式支持:政府的老年工作组织机构和涉老组织机构构成 支持内容涉及贫困救助、生活照料、危机干预、权益保障等
(二)非正式支持:
第一类:家庭成员对子女的养老支持
第二类:亲属对老年人的支持
第三类:非亲属对老年人支持
主要支持内容涉及经济支持、情感支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
(三)用家庭思维建立家庭支持:把老年人看成是复杂的多代关系系统的一部分
家庭体系的工作:帮助家庭“解除羁绊”,代表老人把家庭动员起来;识别成功的家庭应对技能,拓展新的技能;帮助老人及家人对需求进行排序;为老人制定计划
(四)促进老人的社会融合
为老年人设计不同的活动,制定不同年龄段的人共同参加的活动
五、处理老年特殊问题[了解]:
(一)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
虐待老人是恶意对待老人,在身体上、情感或心理上、性方面或经济方面对老人构成非人道对待或剥削
虐待类型:身体虐待、性虐待、情感或心理上的虐待、经济虐待、他人疏于照顾、自我忽视
(二)丧亲问题
重点工作:提供情感支持、代表老人及其家人争取合理权益、提供相关资料和信息、做丧亲辅导
(三)临终关怀服务
工作内容:辅助医疗专业人员控制疼痛和症状、协助解决医疗费用问题、提供丧亲后续服务
(四)自杀
自杀评估:直接线索、间接线索、行为线索
干预措施:担当先行的角色,工作焦点在当前促使老人决定终止生命的危机上;动用老人外部环境中的资源;制定行动方案
第3节 第三节 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老年人问题和需求评估的目的与方法[了解]:
(一)评估的目的
识别老年人的优势与不足
识别支持和维护现有功能的方法
识别恢复丧失功能的干预措施
识别替代丧失功能的支持性措施
(二)评估方法
1.评估内容和工具
2.评估注意事项
物理环境、平衡好老人自立与依赖他人的需要、关注最初提议做评估的人、注意老年人群体的异质性、尊重老年人的隐私权。
二、老年个案工作方法[了解]:
特点:在接案阶段,与老人进行良好的沟通;预估阶段注意老人身体、心理、社会方面的功能状况;在制定计划阶段要充分吸收老人参与;在介入阶段要定期追踪进展情况;在评估阶段重视老年人的主观评价
注意事项:营造适宜沟通的环境、沟通障碍的老人要多方求证、尊重、自决、有耐心
三、老年小组工作特点[了解]:
小组工作特点:身体上不便和知觉方面的限制要有相应的调整;带领者扮演积极的角色;小组节奏比较慢,工作者要注意点滴变化
注意事项:尊重自决权、平衡小组和个人所负的责任、注重保密性、干预小组动力保护小组成员免受伤害
四、老年社区工作[了解]:
(一)重点目标人群
独居老人、高龄老人、伤残老人、困难老人
(二)社区工作方案
目标:通过统筹社区资源,为社区老人提供与其需求相匹配的优质服务,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
类型:居家服务、社区中心服务、社区老人照顾机构服务
工作内容
原则:优势视角、增权、统筹规划、资源连接与整合五、老年人社区照顾[了解]:
社区照顾正在由服务导向型向需求导向型转变,即不是由机构来决定而是由服务对象的需求决定
社区照顾的内容咨询与转介、志愿者服务、代际融合等
六、老年人机构照顾[了解]:
(一)养老机构的类型
老年公寓、临终关怀机构
(二)接受养老机构照顾的老年人的生活特点
社交固定化、生活常规化;生活有他人陪伴,个人自主空间少;隐私受限,常与他人同住;与机构外的人接触少;依赖机构人员;掩饰想法;退出一些活动以适应机构;挑衅工作人员。
(三)养老机构中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不同阶段扮演者不同的角色:申请和做决定、等候期间、准备入住和刚刚入住、住一段时间后、出院和出院后、死亡和濒临死亡。
2018年初级社会工作实务知识点第五章
第1节 第一节 妇女社会工作概述
一、妇女的需要和问题[了解]:
(一)妇女的需要
1.妇女生命权得到保障的需要
2.妇女生殖健康的需要
3.保障妇女的权益和发展的需要
4.建立性别公正的政策、制度和社会环境的需要
(二)妇女面临的问题
1.婚姻与家庭问题:离婚、违法婚姻等
2.针对妇女的暴力问题
3.生殖健康问题
4.留守妇女和流动妇女的问题
5.就业问题:倡导性别公正的社会环境
6.贫困女性化问题
7.参政问题
二、妇女社会工作的内涵和特点[了解]:
(一)妇女社会工作的内涵
(二)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特点
1.关注妇女的多样性
2.关注妇女的声音和经验
3.理解和接纳妇女的现实处境
4.强调“个人的即政治的”
5.注重本土妇女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提炼
三、妇女社会工作的目标和原则[了解]:
(一)妇女社会工作的目标
1.直接目标
缓解压力和宣泄情绪;重塑自我,提升自我认识;解决妇女的实际困难和需要
2.中间目标
协助重新界定妇女问题;提升性别意识促进自省;建立妇女支持小组,减少成员孤独感
3.最终目标
重新建构权力关系;建立妇女网络与网络之间的连接;倡导和健全全社会的性别公正和公平意识
(二)妇女社会工作的原则
第2节 第二节 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妇女的婚姻和家庭工作[了解]:
(一)婚姻和家庭关系调试
1.家庭工作的视角和原则
尊重家庭和婚姻形式的多样性、重新调整家庭权力、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协调和平衡、父母亲责任同样重要、社会应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服务
2.夫妻关系的调适:避免忽视丈夫改变的重要性
3.婆媳关系的调适:包容和相互理解、将心比心,建立平等尊重关系
4.亲子关系:教育责任归因于母亲,缺乏社会资源支持
(二)针对单亲母亲家庭的服务
对单亲母亲家庭的介入
主要问题:单亲子女教育难、贫困化、就业、再婚难、对单亲母亲的歧视偏见、缺乏社会保障
介入原则
单亲家庭是一种现实存在,是正常的家庭形式
单亲母亲问题不是个人问题,而是社会福利不足、社会歧视等造成 尊重单亲母亲应对问题的能力和智慧
二、针对伤害妇女行为的干预[了解]:
(一)针对妇女的婚姻暴力
1.婚姻暴力的概念
2.婚姻暴力的特征:低自尊、暴力循环论、暴力正常化
(二)拐卖妇女
1.以出卖问目的,涉及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等行为
2.对被拐卖妇女造成的危害
3.介入策略:修改和完善相应的法律;在政府层面、社会层面、社区层面、家庭及以及个人层面开展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活动,进行综合治理
(三)针对妇女暴力的干预原则和策略
1.干预原则
2.干预策略
促进相关立法及法律完善,建立救助机制,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开展反对针对妇女暴力的综合干预行动,多机构合作的服务
建立受暴妇女支持小组,成员发展意识、建立干预机制
为受暴妇女提供各种形式的服务,心理辅导、咨询,个案辅导等
三、对流动妇女和留守妇女的工作[了解]:
(一)为流动妇女群体提供的服务
国家层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让她们平等享受社会保障资源
社区层面,针对需求开展服务,鼓励参加社区公益活动,进行职业培训拓宽就业渠道,为孩子办夏令营等减少负担
个人层面,建立支持小组,建立互助关系系统,增强维护权利力量,提供就业咨询和心理辅导
(二)为留守妇女提供的服务
政策方面关注农业女性化带来的农业问题
提升农业技术的培训,提高其农业技术水平
用政策和资源改善留守妇女的精神生活,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
减轻生活负担,增加资源以减少他们的压力和困难
四、针对妇女生殖健康的工作[了解]:
(一)妇女生殖健康的概念
(二)问题的成因
(三)干预原则:主体原则、参与原则
(四)干预策略:倡导健全具有社会性别敏感性的妇女生殖健康的政策;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妇女为中心”的服务策略;建立妇女定期生殖健康检查的制度
五、推动妇女参政的工作[了解]:
推动基层妇女民主参与和权利参与;倡导保障妇女参政的立法,维护法律政策的贯彻执行。
六、针对妇女就业问题的工作[了解]:
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培训,扩大就业岗位
呼吁政策和法律加强对妇女在报酬、职业健康和福利方面的保障
七、针对妇女贫困问题的工作[了解]:
政策支持,各项政策和措施加大扶贫力度
妇联和民间组织用小额贷款和农村综合发展等形式缓解妇女的贫困问题
针对流动妇女要强调包括性别在内的社会平等
八、维护妇女权益的工作[了解]:
(一)维权内容
(二)基本途径
(1)向社会以及妇女宣传各种维护妇女权益的法律知识
(2)调查研究妇女权益状况,为健全和落实权益保障立法提供事实依据
(3)监督妇女权益的落实状况
(4)倡导、督促健全维护妇女权益的机制
九、推进性别平等的工作[了解]:
(一)宣传和贯彻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二)宣传男女平等的基本政策
(三)推进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工作
社会性别是在一个特定社会中形成的对有关男性和女性的群体特征、角色、活动及责任等的观念
第3节 第三节 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性别分析方法[了解]:
(一)性别角色分工分析
妇女的生育、生产和社区管理的角色
(二)性别需求分析
实用性社会性别需求、战略性社会性别需求
二、妇女增能的方法[了解]:
(一)干预目标
意识提升;增强能力、发展技能;参与并扩展家庭、社区和社会方面的支配和决策力量;行动
(二)干预方法
透明化、鼓励和肯定(提升自我价值观)、权力分析、意识醒觉(阅读、小组讨论、经验分享等)、倡导政策改变
三、性别视角的妇女社会工作方法[了解]:
(一)建立平等的协作关系:建立信任、真诚、平等的合作关系
(二)协助妇女重新界定问题,提升意识
(三)挖掘自身潜能,连接周围资源,解决面对问题
(四)协助相同处境的妇女建立支持小组:建立小组要兼顾妇女的两种需求;小组活动的时间和场地要根据妇女情况而定;社会工作者和妇女的平等关系
四、宣传教育、倡导和多部门合作的方法[了解]:
(一)宣传和教育的方法:政策宣传、节假日宣传、突发事件宣传、利用培训机会宣传
(二)倡导:微观上倡导满足服务对象需求;宏观上采取游说、政策建议和运用传媒等方式进行政策建议
(三)多部门合作
整合多领域的智力和资源,政府部门、组织、媒体及妇女活动者
2018年初级社会工作实务知识点第六章
第1节 第一节 残疾人的特点和需要
一、残疾和残疾人口的特征[了解]:
(一)残疾的定义
(二)残疾人的人口特征
二、残疾人的需求及问题[了解]:
(一)残疾人权利和基本需要
康复权、教育权、劳动权、文化生活权、社会福利权、环境友好权
(二)残疾人面临的主要问题
1.物质层面的困难:经济困难、住房困难、医疗困难
2.精神层面的困难:心理上的压力感
3.社会交往的困难:社会参与机会少、婚姻恋爱困难
三、残疾人社会工作[了解]:
(一)残疾人社会工作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目标和功能
1.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总目标
尊重残疾人的公民权利,促进残疾人平等的社会参与,实现残疾人体面工作和尊严生活,推动残疾人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观念,全面提升素质为社会做出重大贡献,达成“共建共享共融”的具有亲和力的文化,从而提升人类整体的生活质量。
2.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功能
(1)微观层面:物质帮助、能力建设的支持服务
(2)中观层面:社会组织培育、社会支持系统发育
(3)宏观层面:政策变迁、增加社会资本,形成亲和力社会
第2节 第二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发展[了解]:
残疾人社会工作朝着专业化和职业化方向发展,并从医疗治疗模式向社会康复模式发展。
1.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的转型
(1)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层面的转型:从个人责任转向社会责任,从标签转向社会照顾理论
(2)残疾人社会工作方法层面的转型:由供养理论向回归社会理论转变;由单一个案向综合服务模式转变
2.残疾人工作方法的转型
3.我国内地残疾人社会工作的萌芽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了解]:
(一)发展本土视野下的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
(二)构建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政策体系
(三)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
1.教育康复
(1)针对残疾人群体的教育康复:人与环境互动教育、提供差异的补偿性功能训练
(2)针对残疾人父母或监护人、亲属等的工作:提供心理支持、补充康复技巧、帮助社区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3)针对社会组织、残疾人组织和爱心人士:宣传、培养和教育
2.职业康复
职业咨询:对残疾人进行分析并给出行动方案
职业评估:评定残疾人的工作能力和职业适应
职业培训:就业前和上岗前有针对性培训
就业指导:提供个人实际情况,提供劳动市场信息等
职业康复是残疾人融入社会的最有效途径,是一种集合了“治疗—康复—发展”三种功能
3.社区康复
(1)开展残疾的预防工作:建立三级预防机制
(2)开展康复评定和建档工作
(3)开展具体的康复服务:整合社区的资源,通过各种康复性治疗,最大限度的恢复残疾人所丧失的功能
第3节 第三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个案管理[了解]:
(一)残疾人需求评估的特殊性:理解并评估残疾人及其家庭的内心感知;消除社会对残疾人的误解
(二)建立专业关系的特殊性:信任是专业关系的基础;专业关系的建立是一个过程
(三)个案管理的主要步骤:建立关系、评估阶段、制定服务方案、获得整合性资源、整合实施、结束阶段
二、社区康复方法[了解]:
(一)社区康复的文化背景
社区康复的任务是为社区内各类残疾人提供医疗、教育、职业和社会的康复服务
(二)开展社区康复工作的有利条件
社区建设工作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组成部分;社区中有配置较为合理的资源;在社区中残疾人可以得到方便、及时的康复服务;在社区中可因地制宜地为残疾人提供各种康复服务
(三)开展社区康复的原则与内容
1.原则:社会化原则、低成本广覆盖、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因势利导、康复对象及其家庭积极参与
2.内容:开展残疾的预防、开展康复评定、开展全面康复服务
三、社会康复方法[了解]:
(一)社会康复的内容
协助康复医师正确地诊断、有效地治疗;考虑残疾人康复后应有的基本医疗设施;家庭照顾方案的实施;与有关机构合作开展项目;提供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
(二)社会康复的措施
协助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保障残疾人的生存权利;为残疾人自身发展提供帮助,使其有接受教育和培训的机会;消除物理性障碍;消除社会歧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组织残疾人和健全人一起参加活动;帮助残疾人经济自立;鼓励残疾人参与社会政治生活
四、职业康复方法[了解]:
(一)咨询:考虑到残疾人就业的局限性
(二)评估:评定残疾人的作业水平和适应职业的可能性
(三)培训:就业前培训和上岗前培训;开发潜能、促进就业
(四)就业指导:帮助残疾人了解职业情形;了解某些职业所需要的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以及所限定资格;选在探索性职业科目并进行校外实践;改变观念,工作所需;学习分析职业信息的方法等
五、教育康复方法[了解]:
(一)特殊教育
机构中和城乡社区中的各类残疾人
(二)如何配合特殊教育评估
对残疾人:进行文化知识、技能训练
对父母亲属:纠正不正确认知,提供心理支持;矫正不当行为
对组织、机构和工作者:不断学习,提升服务技能;康复知识普及
六、促进残疾人就业权利实现的方法[了解]:
(一)残疾人就业的支持性资源: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残疾人社会组织和其它社会组织、社区各类志愿者服务
(二)残疾人就业场所:福利企业和庇护工场
以相对集中就业为主导,就业能力强的进入福利企业,弱的进入庇护工场
2018年初级社会工作实务知识点第七章
第1节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及其功能[了解]:
(一)矫正社会工作的概念
(二)矫正社会工作的功能与作用
1.针对违法犯罪人员
监管功能
矫正功能
服务功能
2.针对社会环境
营造有利于罪犯更新改造的家庭和社区环境
促进刑罚制度朝人性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二、服务对象的特点及需要[了解]:
(一)服务对象的特点
1.具有冲动好斗的人格特征
2.具有自卑消沉的心理特征
3.具有与社会严重脱节的社会特征
4.具有困难重重的生活特征
(二)矫正对象的需要
1.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
2.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的需要
3.正常家庭生活的需要
4.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
三、矫正社会工作的特点[了解]:
(一)特殊性:为特殊社会困难群体提供的福利服务
(二)复杂性:强制性监管与人性化服务交织相伴
(三)长期性:服务期限与刑法执行期限基本一致
(四)专业性:法律专业与社会工作专业相结合四、矫正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发展[了解]:
(一)矫正社会工作的起源
(二)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矫正社会工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三)我国内地的社区矫正制度
社区矫正是在与监狱执行的“监狱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它是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
第2节 第二节 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司法判决前的社会工作[了解]:
1.针对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工作介入:通过与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和周边社区的接触了解,写出一份有关犯罪嫌疑人背景的调查报告,提交法庭做审判参考
调查报告内容:犯罪事实、前科、本人生活史
2.针对服务对象亲友的社会工作介入:陷入经济贫困的寻找社会资源维持生计;失去依靠的儿童少年安置、照料生活;产生心理困扰的家庭成员提供心理疏导
二、监禁场所中的社会工作[了解]:
1.协助服刑对象适应监禁场所生活:熟悉监狱环境、协助戒除不健康生活习惯、解决生活困难、预防服刑人员间犯罪观念和行为的交叉感染
2.为服务对象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公民教育、心理情绪疏导、职业技能训练、人际交往意识与能力提升
3.帮助服务对象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了解社会变化、加强与家庭的联系、构建支持性社会网络
三、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了解]:
1.缓刑、假释、监外执行人员的监督管理
保持良好品行、不得与品行不断者来往
服从检察官和观护人命令
接受矫正社会工作辅导
及时汇报工作生活和居住状况,不得随意离开
2.院舍训练的组织管理(针对犯罪青少年)
中途家庭、寄养家庭、教养院、感化院
3.社会服务计划的执行
通过无偿的社区服务,使服刑人员的心理结构和行为方式发生正向的改变
4.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社会服务
促进就业、帮助接受教育、做好基本生活救助、落实社会保险
四、刑满释放后的社会工作[了解]:
1.提供住宿场所
2.提供就业、就学辅导:技能培训、介绍工作机会、联系学校
3.提供生活辅导和医疗保健转介服务
4.提供物质援助
五、针对涉毒人员的社会工作介入[了解]:
1.为吸毒者提供戒毒治疗及康复服务
(1)掌握戒毒人员个人背景资料,建立个人档案
(2)定期或不定期对个人进行家访,防止复吸
(3)与相关部门合作,为戒毒人员提供生活上关心与帮助,解决其各种困难,更好回归社会
(4)对戒毒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2.为社会大众提供预防性禁毒教育与宣传服务
(1)以小组活动或班会形式向中小学、家长、教师宣传教育,提高认识
(2)跟进学校和社区中滥用药物和毒品的青少年,提供个案服务和家庭辅导
(3)在社区开展禁毒宣传教育
(4)发动、组织志愿者参与禁毒工作,为戒毒人员回归社区提供社区支持
第3节 第三节 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矫正社会工作方法的类型[了解]:
直接方法
间接方法
二、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直接方法[了解]:
(一)个案工作方法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
1.要重视和善于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2.要有重点分步骤的制定矫正工作计划
3.要着眼于服务对象的潜能发掘和自己解决问题,切忌包办代替 4.要妥善处理为案主保密的原则与维护社会安全的关系(二)小组工作方法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
1.要针对服务对象带有共性的问题和困惑设计小组活动的主题 2.要从服务对象的特点出发选择小组工作实施模式 3.小组活动的时间安排宜与矫正工作的制度要求相结合 4.善于从矫正对象中发现和培育小组工作的领导
三、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间接方法[了解]:(一)社区工作方法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
1.进行综合治理,以改善矫正对象的生活环境
2.开展社区教育,培育社区居民接纳、尊重矫正对象的意识和习惯 3.挖掘社区志愿力量,共同参与社区矫正工作(二)社会工作行政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
(1)宏观上:与政府的社区矫正政策紧密相连,把政策变成服务(2)微观上:与机构相连,加强机构内部管理(三)社会工作研究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 2018年初级社会工作实务知识点第八章
第1节 第一节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概述
一、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含义[了解]:
(一)优抚安置工作的界定
1.优待:对服现役的义务兵家属和抚恤对象发给优待金等
2.抚恤:因公伤残人员、因公死亡以及病故人员家属的物质抚恤
3.安置:对特定对象(退役军人、军休干部以及病故人员家属)或生产、生活有困难者的扶持、帮助或就业安排
(二)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界定及分类
1.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界定
2.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分类
优抚医院社会工作、光荣院社会工作、复原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军休社会工作、烈士褒扬社会工作、军供社会工作
二、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特点及需要[了解]:
(一)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特点
覆盖范围广、军队情节深、需求层次多、问题压力重
(二)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
1.优抚医院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
(1)包括伤病残军人、带病回乡复员退伍军人、患严重精神病的复原退伍军人
(2)基本需要:治疗康复、基本生存、家庭生活、社会交往、社会尊重
2.光荣院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
(1)包括老年、残疾或未满16周岁的烈士遗属等孤老优抚对象
(2)基本需要:婚姻家庭、健康维护、社会参与、社会尊重
3.复原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
(1)包括复员军人、退伍军人
(2)基本需要:就业权益保障、社会再适应的心理调适
4.军休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
(1)包括抗日战争时期入伍的营职以下;解放战争时期入伍团职以下;建国后入伍的师职以下;军队退休士官和退休志愿兵
(2)基本需要:军队情结、社会尊重、健康维护、多元养老、社会参与
第2节 第二节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优抚医院社会工作的内容[了解]:
(一)总体内容:协助处置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的问题、协助增强服务对象对医院环境的适应、协助处理服务对象与医疗系统的关系、出院及跟进服务;其他方面
(二)特别内容:复员军人慢性病、荣誉军人康复、复原退伍军人精神病院
二、光荣院社会工作的内容[了解]:
(一)主要内容:入住前的评估和准备工作、适应环境、个案辅导、策划活动、发挥个人潜能、鼓励参与、整合资源、正确看待死亡等
(二)特别内容:疏于照顾问题(服务对象丧失基本日常活动的选择权、隔离、贴标签)、药物滥用与药物依赖问题的解决和预防、性与亲密关系的处理
三、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的内容[了解]:
(一)主要内容:协助适应新生活、发掘社会支持网络、加强沟通、做好信访工作、搭建信息平台、积极推进社会政策改良
(二)特别内容:“再适应”社会的心路历程
四、军休社会工作的内容[了解]:
1.接收前(收集分析材料、协助了解政策)
2.接收安置中(做好交接工作、审核档案、个案辅导、政策解答、协调相关部门办手续)
3.接收安置后(思想转变、适应生活、六个老有、推动志愿服务、协助政策转变)
五、烈士褒扬社会工作的内容[了解]:
主要内容:群体性心理疏导、策划宣传活动、协助资料收集、协调陵园纠纷、烈属精神慰藉、推动志愿服务、政策改良
六、军供社会工作的内容[了解]:
主要内容:发现心理问题及时调整、整合社会资源、建立支持网络、开展研究工作 第2节 第二节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优抚医院社会工作的内容[了解]:
(一)总体内容:协助处置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的问题、协助增强服务对象对医院环境的适应、协助处理服务对象与医疗系统的关系、出院及跟进服务;其他方面
(二)特别内容:复员军人慢性病、荣誉军人康复、复原退伍军人精神病院
二、光荣院社会工作的内容[了解]:
(一)主要内容:入住前的评估和准备工作、适应环境、个案辅导、策划活动、发挥个人潜能、鼓励参与、整合资源、正确看待死亡等
(二)特别内容:疏于照顾问题(服务对象丧失基本日常活动的选择权、隔离、贴标签)、药物滥用与药物依赖问题的解决和预防、性与亲密关系的处理
三、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的内容[了解]:
(一)主要内容:协助适应新生活、发掘社会支持网络、加强沟通、做好信访工作、搭建信息平台、积极推进社会政策改良
(二)特别内容:“再适应”社会的心路历程
四、军休社会工作的内容[了解]:
1.接收前(收集分析材料、协助了解政策)
2.接收安置中(做好交接工作、审核档案、个案辅导、政策解答、协调相关部门办手续)
3.接收安置后(思想转变、适应生活、六个老有、推动志愿服务、协助政策转变)
五、烈士褒扬社会工作的内容[了解]:
主要内容:群体性心理疏导、策划宣传活动、协助资料收集、协调陵园纠纷、烈属精神慰藉、推动志愿服务、政策改良
六、军供社会工作的内容[了解]:
主要内容:发现心理问题及时调整、整合社会资源、建立支持网络、开展研究工作
第3节 第三节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优抚医院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了解]:
(一)介入重点:危机干预
(二)介入策略:开展评估、建立关系、聚焦问题、稳定情绪、制订方案、实施计划、后续跟进
二、光荣院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了解]:
(一)介入重点:直接面对死亡和濒临死亡
(二)介入策略
1.人生回顾:建立良好信任关系、回顾人生经历、制作人生回顾手册(积极倾听:邀请、聆听、回应)
2.哀伤辅导:临终前建立社会支持网络;离世后用理清疗法开展情绪疏导
三、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了解]:
(一)介入重点:社会再适应
(二)介入策略
1.开展个案辅导:协助做好压力预防、做好减压工作、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2.开展小组辅导:初期心理调试、中期环境探知、末期职业准备
四、军休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了解]:
(一)介入重点:认知和情绪问题的处理
1.干预的技巧:认知重构、放松训练、社交技能训练、问题解决技巧、系统脱敏、模仿和角色扮演
2.语言语用的技巧:合作的语言、所有权的语言、可能性的语言、解决方法的语言、说明与澄清的语言
(二)介入策略
1.微观:推进军休老人与社会老人融合 2.中观:推进军休社区与驻地社区融合
3.宏观:推进军队保障与地方保障融合 2018年初级社会工作实务知识点第九章
第1节 第一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概述
一、社会救助的概念与内容[了解]:
(一)社会救助概念
(二)社会救助的内容
1.最低生活保障:城市、农村
2.特困人员供养:五保户,基本生活条件、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疾病治疗、办理丧葬
3.受灾人员救助
4.医疗救助: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城乡困难家庭医疗费用补助
5.教育救助: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的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员的教育救助
6.住房救助:配租公共租赁住房、发放住房租赁补贴,农村危房改造
7.就业救助:低保家庭中有劳动能力的人处于失业状态
8.临时救助: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
二、社会救助的工作原则[了解]:
(一)救急难
(二)托底线
(三)可持续
三、社会救助对象的主要需求[了解]: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马斯洛需求层次论)
四、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定义与特点[了解]:
(一)定义
(二)主要特点
救助对象的多样性;救助类型的复杂性;工作过程的持续性;工作方法的融合性;工作依据的政策性
五、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功能[了解]:
协助服务对象申请适合的救助项目、协助服务对象提升反贫困的能力、促进服务对象的社会融合与社会支持、疏导和解决服务对象的心理困扰
第2节 第二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最低生活保障中的服务内容[了解]:
服务对象识别、帮助申请救助、提供心理支持、调节家庭关系、开展能力建设、促进社会融入
二、特困人员供养中的服务内容[了解]:
提供基本的生活条件、提供日常生活照料、提供疾病治疗、办理丧葬事宜
三、医疗救助中的服务内容[了解]:
协助申请救助、改善救治环境、协调医疗资源、强化社会支持
四、住房救助中的服务内容[了解]:
协助申请住房救助、宣传讲解政策
五、教育救助中的服务内容[了解]:
提供教育机会、提供教育补助、心理能力建设
六、就业救助中的服务内容[了解]:
转变就业观念、自我认知调整、职业技能培训、连接就业资源
七、临时救助中的服务内容[了解]:
危机干预、外展服务、机构救助
第3节 第三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评估[了解]:(一)评估的主要特点
评估的连续性、救助对象的参与、动态推进全面了解、合理利用知识和经验
(二)如何获得评估信息
直接询问、家庭探访、间接了解、观察身体语言、使用量表
(三)评估的程序
1.了解服务对象的现状以及服务需求
2.根据救助政策评估救助对象的申请资格
3.评估社工所在机构和救助对象所在社区的资源资源
(四)评估的重点
1.服务对象关注什么、问题是什么
2.相关的法律法规是什么
3.服务对象的健康或者安全问题的迫切性如何
4.服务对象发生问题的原因、时间、地点、过程
5.问题对服务对象的影响以及服务对象的反应
6.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拥有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和资源
二、危机干预[了解]:(一)危机的定义和阶段
(二)危机干预的步骤
1.定义危机中的问题:影响、严重性、情绪纾缓
2.确保服务对象的生命安全:最主要和最优先
3.提供持续性支持:密切关注
4.检验各种可能的选择:正向、建设性思考方式
5.制定方案:一起制定、个别化方案
6.形成共识:完成方案,恢复功能
完成六个步骤后,需要进行预防性辅导
三、社区为本的综合性救助方法[了解]:(一)针对个人开展的个案工作:
直接助人、一对一的家庭或个人、面对面、适应外部环境、解决现实问题
(二)针对困难群体的小组工作
面对面互动,增强个人的社会功能
(三)注重社区能力提升的社区工作
个人发展与社区发展相结合、倡导居民自助互助、提升社区能力
2018年初级社会工作实务知识点第十章
第1节 第一节 家庭社会工作概述
一、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了解]:(一)家庭社会工作基本内涵
1.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含义
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和方法帮助家庭解决面临的困难,使其更好发挥家庭的社会功能,以满足所有家庭成员的发展和情感需要的专业服务活动。
在这个定义中,需要注意以下3点:
(1)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开展的专业服务活动
(2)目的帮助有需要的家庭更好发挥家庭功能
(3)关注整个家庭成员的需要
2.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特征
(1)针对家庭的日常生活和沟通交流方式进行干预
(2)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困扰产生的环境因素
(3)为家庭成员提供直接、具体的支持和帮助
3.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
(1)增强家庭能力,帮助家庭成员做好改变的准备
(2)结合家庭治疗和支持,保障家庭维持有效家庭功能
(3)促进家庭功能的完善,维护家庭成员有效、满意的日常生活方式
(二)家庭社会工作与家庭治疗的关系
1.家庭社会工作与家庭治疗的区别
(1)起源不同:家庭社会工作比较早,其源于友好访问员;家庭治疗心理治疗延伸到家庭
(2)关注焦点不同:社工关注更广泛;治疗焦点是家庭
(3)工作理念不同:社工强调人在情境中;治疗强调家庭系统的服务理念,成员之间的互动和结构
(4)专业关系不同:社工要建立良好关系;治疗缺乏
2.家庭社会工作与家庭治疗的联系
服务领域、服务模式、服务理念、工作人员
(三)家庭与家庭社会工作
1.家庭的定义
2.家庭的类型: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领养家庭、寄养家庭、单亲家庭
3.家庭变迁与社会工作:需要将家庭结构的改变与家庭成员互动关系和方式转变以及家庭成员需求的变化联系起来,并且放在家庭生活场景中去考察;对自己的家庭生活经验保持警觉,避免自己的误解,准确了解服务对象需求
二、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设施[了解]:
(一)家庭支持是家庭成员社会生活的基础:家庭成员生活的主要场所、家庭生活的改善离不开成员的支持
(二)家庭中心视角是把握家庭成员需求的关键:家庭资源、家庭成员互动、自然环境中
(三)家庭危机是促使家庭成员改变的重要契机:首先解决危机,进而预防危机产生
(四)生态视角是理解家庭内外部环境的重要依据:生态视角、人在情境中
第2节 第二节 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家庭社会工作的重要理论和概念[了解]:
(一)家庭系统理论
“问题”由不良的沟通导致;危机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失调能够有效解决;核心概念是家庭系统
(二)家庭生命周期
不同阶段有不同任务;生命周期的八个阶段(组成、学前子女、学龄子女、青少年、子女独立、家庭调整、中年夫妇、老年家庭阶段)
(三)生态系统理论
微观(家庭)、中观(两个或多个微观系统的互动)、外部(不直接参与)、宏观环境(社会文化价值系统)
二、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了解]:
(一)改善亲子关系的服务
以父母和子女关系的改善为服务焦点,增进亲子间沟通交流和家庭社会功能为目标开展的服务
1.家庭行为学习
2.家庭照顾技巧训练
3.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二)改善夫妻关系的服务
1.婚姻辅导
2.家庭暴力的干预
(妇女、儿童权益的保护;施虐者的心理疏导)
重点关注家庭的横向关系
三、我国开展的家庭服务[了解]:
(一)家庭的救助和帮扶:低保救助、救济金的救助
(二)改善亲子关系的服务:家庭生活教育、家庭的主题活动、家长学校
(三)改善夫妻关系的服务:婚姻调解、婚姻学校
第3节 第三节 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了解]:
家庭处境化原则、家庭成员增能原则、家庭个别化原则、家庭成员需要满足原则
二、家庭社会工作的实施步骤[了解]:
(一)接触阶段
主要任务:约定初次会谈时间和安排;为初次会谈做好准备;安排第一次会谈
(二)开始阶段
主要任务:建立稳定合作关系;评估家庭成员需要;明确服务介入目标和基本安排
(三)介入阶段
主要任务:制定服务介入计划(总目标和阶段目标)、明确专业角色(多重角色)、运用专业技巧影响受助者家庭成员解决问题
(四)结束阶段
与受助者家庭成员协商结束事项
总结和巩固整个服务活动的成果
三、家庭社会工作的常用方法[了解]:
(一)家庭评估的常用方法
家庭结构图和家庭生态图作为评估的工具
(二)家庭干预的常用技巧
观察、聚焦、例子使用、再标签 2018年初级社会工作实务知识点第十一章
第1节 第一节的具体内容如下:
一、学校社会工作及其特点[了解]:
(一)学校社会工作的定义
政府、社会各方面力量或私人经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对正规或非正规教育体系中全体学生,特别是处境困难学生提供的专业服务。
(二)学校社会工作的要素
1.学校社会工作的属性:专业服务
2.学校社会工作的对象:全体学生
3.学校社会工作者:驻校或非驻校社工
4.学校社会工作的目的:协助学校育人
(三)学校社会工作的特点
专业性、科学性、艺术性、实践性
二、学校社会工作与学校其他工作的关系[了解]:
(一)与德育的关系
(二)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三)与班级管理的关系
(四)与生活管理的关系
三、学校社会工作的功能[了解]:
(一)帮助处境不利学生,促进教育机会均等
(二)推进学生知识学习,为丰富人生奠定基础
(三)协助学生能力提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四)促进学生人格完善,实现人生积极成长
(五)协调各方教育资源,形成优质教育合力
第2节 第二节 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满足所有学生一般需要的学校社会工作[了解]:
(一)促进学生与健康成人和益友的联系能力
(1)注重建立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协助学生投入学校生活中
(2)注重提升学生对自我性格的认识,并探讨性格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3)引导学生分辨益友和损友,学习拒绝诱惑的方法,鼓励学生选择顾及自己未来发展的益友
(4)注重巩固学生和父母关系,建立和谐家庭关系
(二)增强学生明确自我身份和有效处理冲突的社交能力
(1)协助学生建立国民身份认同
(2)协助欣赏生活的城市或农村,建立乡土情怀
(3)协助建立对外地人士的了解
(三)增强学生情绪控制和表达能力的需要
(1)指导了解有关情绪的基本知识
(2)协助分辨个人情绪,并接纳个人情绪
(3)协助辨识别人感受和情绪的能力,学会同理
(4)引导学生认识情绪问题的形成与影响
(5)引导学生以正面想法去面对负面情绪
(四)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
(1)引导学生认识理性、创意、批判3种思考,明白反思的重要性,掌握反思技巧(2)引导学生在3种思考技巧上掌握思维性格特点(3)引导学生运用不同思维性格处理生活问题(4)引导学生认识事实和意见的区别(五)提升学生行动能力(1)注重改善常规社交行为(2)帮助学生学会道歉
(3)指导如何赞赏别人和正确回应别人的赞赏
(4)引导探讨宽恕的意义,明白原谅别人的重要性(六)提升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
(1)引导了解公平的意义和重要性,坚持公平原则(2)引导追求公平时顾及他人的感受(3)引导懂得反省自私的行为
(4)引导学生探讨与朋友发生矛盾时应有的态度(5)引导探讨诚信议题,明白诚实和信誉的关系(七)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的需要(1)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2)挖掘和激发学生的能力(3)协助订立切实可行的目标
(4)协助提升学习方面的自我效能感,学习攻略
(5)减少负面的自我效能感(非黑即白、灰色眼镜、以偏概全、透视心意)(八)促进学生培养亲社会规范
协助学习社会规范、协助学习社会文化 协助学习承担社会责任 协助学习社会角色行为 协助学生分辨是非能力 培养道德感 培养分析能力
二、满足部分学生特殊需求的学校社会工作[了解]:(一)学业困境学生
学业困境原因:学生自身、学校、家庭、社区 主要方法
个案帮助:以学业进步为中心任务的个案 团体互助:学习障碍同学的学习小组 学校社工与任课教师合作
整合社会资源:家庭困境陷入学业困境的帮助创造良好环境(二)人际关系困境学生
主要表现:沉默寡言、遭人排挤、行为偏激、专横霸道 主要方法
个案帮助:严重困难的通过咨询和辅导了解和帮助 团体促进:进行自我肯定、并通过游戏教导方法
能力提升与德育教育相结合:从成功经验中获得自我肯定 家校资源整合:多方联系共同解决问题
(三)家庭生活困境学生
家庭生活困境的产生的问题:情绪问题、经济压力、照顾的问题 方法:情感支持、发展支持系统、运用社会资源、开发学生潜能(四)心理困境学生 主要服务:
个案帮助:沟通交流舒缓心理压力;小组帮扶:相同问题的组建小组辅导;普及心理学知识;营造良好学校环境(五)特殊行为问题学生
暴力倾向、网络成瘾学生、违纪违法行为
主要方法:个案工作探究问题成因;建立团体,形成正向影响;关注家庭,宣传亲职教育和方法;开发社会资源,争取社会支持
第3节 第三节 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抗逆力理论和方法[了解]:
(一)抗逆力的理论来源
理论来源:赋权模式与优势视角
抗逆力:个人面具有某些特质和能力,使个人处在危机或压力情景时,能发展出健康的应对策略;是一种适应能力;克服不利环境的能力
1.抗逆力的表现形式:常规(亲社会行为)与非常规(反社会行为)同时存在;用“常规方式”代替“非常规方式”提升案主的抗逆力,是社会工作优势视角实践中一个重要环节
2.抗逆力的构成要素:
外部支持要素(I have):拥有正向的连接关系、坚定清晰的规范、关怀支持的环境、积极合理的期望、有意义的参与机会;
内在优势因素(I am):个人形象感、积极乐观感;
效能因素(I can):人际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情绪管理、目标订立
(二)培养学生抗逆力的方法和基本步骤
基本步骤
1.促进亲社会联结
2.建立清晰一致的行为和规范
3.教授生活技能
4.提供关怀与支持
5.建立和表达高期望
6.提供机会,促进参与
二、个案管理方法在学校社会工作中的运用[了解]:
(一)学校社会工作个案管理的适用对象
特殊需要、处境不利的学生
(二)个案管理的过程
识别服务对象:转介、推介、主动、发现
对生态系统进行分析,评估需求:社区、学校和家庭
评估社会支持网络:学校、家庭和社区
进行资源—社会支持网络—服务对象的对接
监管服务的传送
评估:学生评估、服务系统传输评估(三)个案管理者的角色 服务经纪人、使能者
三、小组工作方法的运用[了解]: 考察与预估阶段:按需开展、自愿原则 制定计划阶段
实施计划阶段:前期、形成期、协商期、成熟期 评估与调整计划阶段 再评估阶段
2018年初级社会工作实务知识点第十二章
第1节 第一节 社区社会工作的概述
一、社区社会工作的含义[了解]:
(一)社区与社会工作
(二)社区社会工作的含义
(1)社会工作的一个实务领域
针对某一个目标社区,运用多种专业方法,提供多元化服务,提高居民意识,协助运用社区资源,解决居民问题;
协助社区居民建立友善的邻里关系,鼓励互相照顾和关怀,满足社区需求,实现社区和谐。
(2)社会工作的一个专业方法
综合能力第七章社区工作方法,三个模式六个过程五种技巧
二、社区社会工作的目标[了解]:
主要目标
(一)促进居民参与,解决社区问题
(二)改善社区关系,提升社区意识
(三)挖掘社区资源,满足社区需求
第2节 第二节 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城市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了解]:
(一)社区公共服务
1.社区就业服务
(1)开发社区就业岗位,鼓励多种形式就业
①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开发便民利民岗位,特别是家政服务岗位;驻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岗位;结合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开展的工作;社区组织和公益服务等开展的社区公益性就业岗位
②鼓励创业、灵活就业等形式:鼓励社区就业实体、实现自谋就业、鼓励企业安置等
(2)宣传和执行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
税收优惠政策、工商登记优惠政策、贷款担保等金融服务政策、场地安排优惠政策;
建议政府部门编制《再就业人员优惠卡》
(3)开展社区就业服务和就业培训
就业服务:充分利用市、区、街三级社区就业服务工作网络;利用“城市劳动力市场就业信息网”为下岗职工群体寻找就业机会
就业培训:开发适合社区就业岗位需要的再就业培训项目;开展创业培训,以创业带动就业
2.社区福利服务
(1)老年人:养老;文化教育;健康服务;再就业服务;婚姻服务
(2)残疾人:康复、安置、生活服务
(3)优抚对象:拥军优属;解决日常难题;军民联谊活动,开设军地两用人才培训班等
(4)青少年:生活照顾、校外教育、失足青年帮教
(5)贫困者:再就业、低保提供经济援助、扶贫济困活动
3.社区教育
(1)社区教育的含义
(2)社区教育的内容
①从社区教育的基本目标看
补偿式教育:通过社区教育课程及系统的活动补偿社区居民没有接受的正规教育的知识空间
控制式教育:通过宣传教育的,重点控制不守公德和秩序的行为
发展式教育:核心是达到思想解放,形成批判性思维,其重点是对居民进行意识提升
②社区教育的服务功能看主要内容
家庭生活教育:预防家庭解体及相关社会问题
公民教育:重点内容,强调要以社区为依托,以全体社区成员尤其是社区青少年为对象
成人教育:各种原因失学或未能接受正规教育的人,提供实用性知识和技能的短期课程为主
健康教育:以社区为单位,向居民提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知识
4.社区治安
(1)我国社区治安的组织体系
(2)社区治安的主要内容
①宣传教育工作
法律政策的宣传,帮助社区居民增强法治意识
社会治安防范知识的宣传,帮助社区居民建立安全防范意识
②协助公安机关开展工作
群防群治的工作
保护案发现场,提供破案线索
协助公安机关开展工作
③协助有关部门加强对外来人口的服务与管理
要搞好宣传
建立户口协管队伍
深入了解人口情况,培养社区领袖、及时进行监管
④向政府及公安机关反映社区治安动态,以及对社区治安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和建议。
5.流动人口服务
(1)流动人口城市融入相关服务:新市民培训、心理疏导
(2)流动儿童服务:社区教育、城市融合等服务
(3)协助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协助登记、药品发放等
(二)社区志愿服务
1.策划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带领志愿者开展服务
2.发掘培养志愿者骨干,培育扶持社区志愿服务组织
3.组织开展志愿者培训,提升服务水平
4.做好志愿者管理,推动志愿服务事业持续发展
二、农村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了解]:(一)农村社区建设
1.开展农村社区服务试点:总结经验
2.提升农民素质能力:引导和宣传职业教育
3.培育发展农村社区社会组织:协助成立各种组织与专业协会
(二)农村扶贫开发
执行国家扶贫开发相关政策,使政策惠及贫困人口
开展促进农村生计发展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
(三)农村特殊群体社会服务
1.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服务
成长服务、家庭服务、青少年犯罪预防与行为偏差青少年矫治服务、留守儿童社区托管服务(正式、非正式组织协助)
2.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服务:机构养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老年人合法权益保障服务、老人文化娱乐活动
3.农村留守妇女社会服务:协助开展保健服务、心理健康服务、技能训练和创业支持服务、文化娱乐活动
第3节 第三节 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社区社会工作的过程[了解]:
包括社区分析、社区服务(活动)方案策划、方案执行及方案评估。
(一)社区分析
1.社区类型分析:商品住宅区、单位型社区、经济适用房住宅区、老旧小区
2.社区基本情况分析:名称、历史;地理位置及其周边生态环境;人口结构;社区组织或单位资源
3.社区问题分析:社区内共同性问题的分析;社区内群体性问题分析
4.社区需求分析:感觉性需求、表达性需求、规范性需求、比较性需求
(二)社区服务(活动)方案策划
1.服务(活动)策划前的分析工作:服务对象分析、问题分析、服务(活动)的逻辑推进步骤分析
2.服务策划过程
确认社区需求;了解居民或服务对象特征;订立工作目标(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期望服务效果);评估自身能力(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能力,人财物的分配等);制订工作进度表(开始、推行、评估);程序编排:设计一系列目标活动。
(三)社区服务(活动)方案执行
1.筹备阶段:经费筹措、人力安排、场地安排、服务宣传推广方面
2.服务或活动阶段:预算管理、时间进度管理、服务品质管理、士气激励和提升
3.结束阶段:经费报销、服务资料及时归档、对专业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进行表彰、服务成效进行评估
(四)社区服务(活动)方案策划的评估
评估方法:定量评估、定性评估
评估内容:方案成效评估、方案过程评估
二、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了解]:
(一)资源连接
1.社区资源的含义和类型
可以被社区运用为社区居民服务的一切的人力、物力、财力、文化和组织资源。人财物、正式非正式、社区内外之分
2.社区资源的连接方式
资源整合(社区组织间的合作协调)、资源共享(相邻社区共同合作)、资源流通(资源弹性使用,保证使用效率)
(二)推动居民参与
1.社区参与的层次和形式:告知、咨询、协商、共同行动(分工合作)、社区居民自治(最高形式的参与)
2.影响社区居民参与的因素分析:参与价值(不关心、自责、无用感)、参与意愿、参与能力(时间和金钱、知识与技巧)
3.推动社区居民参与的策略:促进社区居民参与价值的肯定;提升社区居民的参与意愿;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能力(知识和技巧的培训、妥善处理时间与资源的缺乏问题)
(三)建立社区支持网络
1.个人网络:个人的现在人际关系以及所置身的环境内具有发展潜力的成员
2.志愿者联系网络:社区中拥有极少个人联系的服务对象,建立一对一帮助
3.互助网络:面对相同问题或具有相似兴趣、能力的人聚合和一起
4.邻里协助网络:邻里、社区商店员工、物业公司职工、保洁员、保安员等;服务对象提供支援中扮演重要角色
2018年初级社会工作实务知识点第十三章
第1节 第一节 医务社会工作概述
一、医务社会工作的概念[了解]:
(一)医务社会工作的定义
狭义医务社会工作:医疗保健机构中围绕疾病的诊断、治疗与康复过程所展开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
广义医务社会工作:不仅协助病人及其家庭解决与疾病有关的社会、心理问题,而且也要注重对影响健康的社会心理因素的探索和开发,并且利用社区与社会的资源,推进医疗保健与社会福利的整合,促进对疾病的预防,保护公众健康
(二)医疗对社会工作的功能
诊断与评估、咨询与辅导、寻求与整合资源、政策和服务倡导、多专业协调与合作
二、医务社会工作的特点[了解]:
(一)与医疗卫生体系相融合(二)以服务对象的健康为主导
(三)以病人为中心
(四)服务规范的专业化
三、医务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的相关知识[了解]:
(1)人类行为发展理论
(2)基本医疗知识和医学知识
(3)疾病的社会心理反应
四、医务社会工作的特殊伦理议题与价值观[了解]:
(1)隐私保护
(2)有限资源的有效利用
(3)安乐死
(4)药物或临床研究,必须遵守相关不伤害和告知原则
第2节 第二节 医务社会工作的内容
一、公共卫生领域社会工作[了解]:
(一)公共卫生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强调初级预防层面的干预、通过社区干预减少残疾发生和院舍化照顾、确保所有人群的健康
(二)公共卫生社会工作角色:直接服务者、研究者、咨询者、管理者、项目计划者、评估和政策制定者
二、疾病治疗领域社会工作[了解]:
(一)慢性疾病与长期照顾的社会工作
1.糖尿病:对疾病的认知(健康指导)、治疗的适应需求(协助治疗);心理情绪支援(情绪疏导)、家庭支持网络(提供资源、心理疏导)、出院照顾需求(自我管理能力、家庭照顾能力、连接资源制定住院计划)
2.心脏病:对疾病的认知、治疗的适应需求;心理情绪支援、家庭支持网络、出院照顾需求
3.终末期肾病:诸多社会心理压力,对疾病的认知、治疗的适应需求;心理情绪支援、家庭支持网络、出院照顾需求;
服务内容:评估社会心理状态、咨询和教育、危机干预、临终关怀、个案管理、康复辅助、团队合作、倡导
4.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对疾病的认知、治疗的适应需求;心理情绪支援、家庭支持网络、出院照顾需求;促使患者依从治疗方案策划成为治疗艾滋病患者的主要职责;倡导社会政策和权利维护(二)急诊室的社会工作
1.急诊室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的必要性
病患及其家属的心理危机干预的需要:发病快等导致心理情绪变化、需要投入大量和紧急工作、交通事故中需进行心理干预
医疗团队及其成员的需要:高压力紧张情绪、节奏快、错综复杂情况
急诊管理的需要:需要转介、特殊病人的社会资源连接
2.急诊室社会工作服务内容
支持病患及其家庭:整合资源、心理情绪缓解、获取社会资源和社会支持
协助配合医护人员:了解详细病情作为资料、医生的心理辅导支持服务
协调急诊管理:促进医院沟通和协调、构建良性医患关系沟通渠道
(三)妇女儿童医务社会工作
妇产科:主要问题(疾病适应、心里调试、经济、情绪、家庭);服务内容(了解治疗计划、疏导情绪、转接病友或志愿者、通过病友团体提供支持、医疗费用减免)
儿童:患者(生理心理问题);照顾者(较高程度的焦虑);服务内容(协助儿童适应医院环境和治疗过程、协助照顾者处理情绪困扰)
(四)肿瘤治疗康复与纾缓疗护社会工作
纾缓疗护不同于临终关怀,需要跨专业团队
主要内容:经济资源协助、情绪心理疏导、协调医患沟通、社会福利咨询、出院安置计划、家属哀伤辅导
三、精神卫生领域社会工作[了解]:
(一)精神卫生概述
1.我国精神卫生领域现状与特点
2.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
3.心身疾病的致病原因和防治方法
3.心身疾病的综合防治内容
(1)心身疾病的成因
(2)心身疾病的综合防治
帮助患者提高自尊、鼓励心身疾病患者学习新方式、帮助重新适应社会、加强健康教育
(二)社会工作者在精神卫生领域的作用
1.社会工作者在精神卫生领域的角色
微观(诊断者、咨询者、教育者、倡导者、转介者、联系者和协调者);宏观(行政者、推动者和研究者)
2.精神卫生领域社会工作主要内容:住院患者、精神患者家属、社区精神康复
四、人口与计划生育社会工作[了解]:
(一)人口与计划生育社会工作概述
(二)人口与计划生育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婚前咨询、妊娠咨询、避孕咨询、意外怀孕咨询、流产咨询、不育咨询
第3节 第三节 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公共卫生领域社会工作常用方法[了解]:
(一)个案工作
(二)小组工作
(三)社区工作
(四)项目管理
二、医疗机构与疾病治疗领域社会工作常用方法[了解]:
(一)针对慢性疾病与长期照顾:个案管理(社会心理评估、治疗依从性管理、压力管理);小组工作(沟通技能训练、健康教育、放松训练)
(二)急诊室常用的社会工作方法:常见问题(应激障碍症、心理-社会反应、哀伤);主要方法(危机干预、出院准备服务、社会心理评估、咨询服务)
(三)女性病患的医务社会工作方法:个案工作(任务中心治疗模式)、小组工作(不同类型小组)
(四)肿瘤与纾缓疗护社会工作方法:肿瘤治疗要进行社会心理评估;纾缓疗护社会工作主要是改善生理、心理社会的适应不良为目的必须遵守相关不伤害和告知原则
三、精神卫生领域社会工作常用方法[了解]:
针对服务对象开展需求评估:生理、心理、社会
对服务对象进行干预:流程、认知行为治疗、运用小组工作方法
四、人口与计划生育社会工作常用方法[了解]:
社会工作的基本流程:优势视角的评估策略;社工既是服务的传递者资源动员者,也是政策倡导者;依托社区成员积极参与
2018年初级社会工作实务知识点第十四章
第1节 第一节 企业社会工作概述
一、企业社会工作的概念[了解]:
一、企业社会工作的概念[了解]: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与方法,在企业内外开展与职工的工作岗位适应、劳动环境协调、职业福利保障、职业生涯发展以及劳动关系协调等有关的服务与管理工作,其目的在于保障职工利益、提升劳动效益、促进企业和职工共同发展。
二、企业社会工作的特点[了解]:
(1)争取职工的职业福利(核心内容)
(2)监督企业落实涉及职工权益的法律法规(手段)
(3)因地制宜开展和设计有特色的服务项目(任务)
(4)兼顾公共性、公益性和多方共赢的统一(策略)
三、企业社会工作的功能[了解]:
(一)提供物质帮助,协助困难职工摆脱困难
(二)为企业职工提供心理疏导和支持
(三)协调内外关系,增强企业组织的凝聚力
(四)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体现社会公平正义
(五)预防问题产生,保障社会和谐均衡稳定
(六)促进能力建设,实现社会的持续创新
四、目前我国对企业社会工作的需求[了解]:
(一)职工人数不断增加,企业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增多
(二)强资本弱劳动,维护社会公平和公正任务艰巨
(三)职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呼唤发展为职业服务的企业社会工作
(四)下岗、失业者群体不断出现,需要大量的帮贫解困的工作
(五)80后、90后新型劳动者出现,需要更加人性化的服务
第2节 第二节 企业社会工作的内容
一、企业社会工作对象[了解]:
(一)以企业内的职工个体及职工家属为工作对象
(二)以企业内的职工群体为工作对象
(三)以一个企业整体或企业内的管理部门为对象
(四)以一个行业或一个社区为对象
(五)以整体社会为对象
二、企业社会工作服务的提供者[了解]:
(一)企业社会工作者的类型
1.企业内的社会工作者
独立设置的社会工作部门、设在工会内的社会工作部、人类资源部门工作的专职社会工作者
2.社会组织中的企业社会工作者:专门以企业社会工作为服务目标和服务领域的社会工作事务所、提出企业社会工作服务方向和服务项目要求的协会、基金会等
3.政府部门的企业社会工作者:与企业职工利益相关的业务部门
4.工会等人民团体的企业社会工作者:职工利益代表者
5.社区服务中心和社会工作站中的企业社会工作者(二)企业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咨询辅导者、促进者、联结者、调解者、教育者、协调者、倡导者
三、企业社会工作服务内容[了解]:
职工福利服务、职工职业生涯规划、职工情绪管理、职工素质提升(合法权利维护增权、参与职业教育、激励职工工作)、职工安全与健康(消除或减少不安全因素、受伤员工提供援助、争取补偿、社区康复)、职工休闲生活与服务、职工工作与生活平衡的服务、劳动关系协调、企业文化和职工文化建设、困难群体关怀、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第3节 第三节 企业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个案工作在企业社会工作中的运用[了解]:
(一)企业社会工作中的个案工作分类
针对一般信息咨询问题、人际交往和感情问题、家庭问题、适应问题、情绪问题、资源提供与心理支持、法律援助与权益保护
(二)企业社会工作个案来源
部门主管介绍、转介、发现以及主动发现
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与结案
二、小组工作在企业社会工作中的运用[了解]:
(一)企业社会工作中小组工作对象和内容
(二)企业中小组的类型
兴趣、娱乐小组;成长小组;支持小组;教育小组;治疗小组
(三)小组工作过程
需求评估、确定目标、招募组员、制订小组计划书并按计划开展小组活动
(四)评估
三、社区工作方法在企业社会工作中的运用[了解]:
① 遵循社区工作的一般过程
② 采取多种形式动员组织职工参与
③ 通过社区活动参与,增加职工的归属感
④ 通过休闲娱乐活动使员工放松身心,增进交流
第二篇:2017-2018年社会工作实务(初级)新版知识点汇总
2018年社会工作实务(初级)
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
第一节 接案
--建立信任的专业关系
一、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
接案是社会工作实务过程的第一步,也是整个助人过程的基础和起点。成功的接案是专业助人活动的前提。
接案阶段的主要工作和步骤: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原因和求助过程;初步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决定是否接案;订立初步协议。
(一)接案前的准备
1、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
主动求助者(自己找来的)他人转介而来的(别人介绍的)社工主动接触的(通过外展工作主动接触的)
2、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
自愿性服务对象(自己找来的,动机强,工作好做)非自愿性服务对象(有抗拒,不好处,难度大不好对付)
3、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
前来社会工作机构求助的服务对象通常带有不同的问题和不同层次的需求。
一般来说,大多数服务对象来求助是在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不果后所作的最后选择。
4、使“潜在服务对象”成为“现有服务对象” 那些尚未使用或接受社会工作资源帮助、但未来可能需要服务资源和协助的服务对象,或者当服务对象并没有求助,但可能需要协助,或者是虽然没有求助但已妨碍他人或其它系统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时,他即成为“潜在的服务对象”。工作者的任务是不仅要与“现有服务对象”建立关系,同时还要联系潜在的服务对象,使其了解接受社会工作服务对他们的意义,促使“潜在服务对象”也成为“现有服务对象”。
(二)面谈
面谈是接案阶段的第二个主要工作。1.面谈的目的和面谈的场所的安排
面谈是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一种面对面地讨论问题以确定是否建立专业协助关系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有意识、有目标的人际互动。面谈地点尽量让服务对象感觉自由、舒畅和随意,促进无拘束的沟通与交流
2、面谈的主要任务
(1)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求(他有什么问题)
(2)澄清角色期望和义务(想干什么,社工与服务对象的格子期望)(3)激励并促进服务对象进入角色(别急,慢慢讲)
(4)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你有没有试过?)(5)达成初步协议(6)决定工作进程
3、面谈的技巧
(1)主动介绍自己。
向服务对象说明协助的目的,主动介绍机构的目标和功能、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专长,对求助受助的看法等。这些都会有助于消除服务对象的疑虑,使他们顺利进入受助者的角色。
(2)沟通。
内容包括:了解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交流双方对服务对象的问题和社会工作机构的功能、以及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的看法和期望。
沟通要注意运用同理(同感)表达:指工作员进入并了解案主的内心世界,并将这种
了解传达给案主的过程。以简短正确的话语,表达出当事人感觉、情绪;不分析、不评价。如:你会觉得自己……? 对你来说好像…… 好像你会觉得…… 你认为……你觉得-、你感到-、对你来说-、是不是你会觉得-、我听到好像你觉得-“(3)倾听
倾听包括五个条件:不批评;不判断;尊重;敏锐;以对方为中心。
鼓励支持:指工作员透过适当的话语和身体语言,鼓励案主继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如”嗯“、”好“、”接着说“、”还有呢“、”以后呢“、”别的情况下如何“、”我明白“之类过渡性短语来强化来访者叙述的内容,并鼓励其进一步讲下去
(三)收集服务对象的资料
1、资料收集的内容和范围
(1)服务对象个人资料。籍贯、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收入等;
(2)身体状况:对服务对象病史的了解,有无疾病、遗传病及慢性疾病等,现在情况怎样(身体和精神);
(3)服务对象的能力和特点。(4)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
2、资料收集的途径和方法
询问:问服务对象;咨询:问专业人士;观察:进行家访、座谈会、访问社区;问卷调查:让服务对象填写问卷。
(四)做接案会谈记录
进行接案会谈后社会工作者要将会谈的内容和结果记录下来。记叙性记录是常用的形式,内容大致包括:面谈目的;面谈过程;对面谈总体评估;对以后面谈的建议。
二、接案应注意的事项
1、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基本上都是人命关天或安全性问题)
2、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不要硬拗)
3、决定问题的优先次序;(尊重案主,先处理简单问题)
4、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服务机构的工作范围。
第二节 预估
--初步评估认定问题 考纲要求:
预估的目的、任务 预估的基本步骤
一、预估目的、任务
(一)什么是预估
预估就是一句既定情景中的事实与特点推论出有关问题含义的暂时性的结论的逻辑过程。
(二)预估目的
预估是一个认识服务对象的过程。目的是达到对服务对象、服务对象的问题以及他们所处的环境的了解,并对之形成概念化的认识,从而构建一个计划去解决或消除问题。预估最终目的是要对于正确的计划作出贡献。
(三)预估的任务
1、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客观因素;(背景资料、所处环境、问题发生与持续时间、为解决问题所做的努力)
2、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观因素;(认识问题在服务对象处境中的意义、对问题的感受)
3、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及使问题延续的因素;
4、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的积极因素;(优势视角)
5、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容。
预估的基本步骤:探究服务对象的情况、问题需要;分析服务对象的资料并作出预估摘要。
收集资料:个人、环境、方法
分析资料:排序、发现、解释 认定问题:描述、如何发生、处境 预估报告:清楚认识,制定计划 专业的评估:事实+经验+理论
第三节 计划
--制定目标及行动方案
计划是一个理性思考及作决定的过程,包括制订介入目标及选择为了达到目标而采取的行动。计划是为下一步的介入行动服务的,也是介入行动的蓝图。
一、服务计划的构成
(一)目的和目标
目的是指:介入工作总体要达到的方向和最后的结果。
目标是指:具体的工作指标,是为了实现最终结果而做工作的过程和中间阶段要获得的、具体的、近期的阶段性的成果。
关系:目的是介入工作的长远目标,目标则是每个阶段的近期具体计划。只有实现一个个具体目标,才能达到总体的目的。
目标是具体的工作,是对总体工作目的的分解。
制定目标时,可分为长期的目标及短期目标,分阶段完成,最后达到改变的总目的。
(二)关注的问题与对象
社会工作介入所关注的问题是指:介入工作要加以处理、以改善服务对象社会功能的问题。
计划中要正确和详细写出在预估阶段工作者和服务对象所共同认定的问题,以便在介入阶段督促服务对象为解决问题而努力。
关注对象是指介入行动要改变的系统,即目标系统,它是整个介入工作的核心焦点。社会工作实务活动的关注对象:个人、家庭、群体、组织、社区。
(三)介入的方法和介入行动
介入方法:个人辅导、小组活动、社区介入、网络建构、政策倡导。介入行动:危机干预、物质支持、心里辅导等多种行动。
二、制订服务计划的原则
三、制订服务计划的方法(P17)
(一)设定目的和目标
1、目的是指服务总体上要达到的结果,是工作的大方向,通常是不可测量 的。
2、标设定包括的程序和工作(1)确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2)向服务对象解释设定目标的目的;(3)共同选择适当的目标(筛选目标、定义目标);(4)与服务对象讨论目标的可行性课可能的利弊;(5)确定目标并决定目标的先后次序。
(二)构建行动计划
1、选择介入系统(个人、家庭、小组、社区、宏观社会系统)。应根据服务对象的需要决定介入系统。
2、选择介入行动
(1)危机干预(紧急干预或通报)(2)资源整合
(3)经济援助(常规援助:制度性帮助;临时援助)
(3)安置服务(通常包括儿童、老人、吸毒人员、精神病人、流浪乞讨人员等)
四、签订服务协议的形式(考纲不作要求)
1、服务协议的涵义
服务协议也称为服务合同、工作契约等,是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经过讨论协商所达成的满足服务对象需要和解决他们总是的工作方案,是双方对解决问题的承诺,是工作者与服
务对象之间的合作计划,体现了双方的伙伴关系。服务协议具体地标明了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对总是的认识与界定,工作的目标及相互责任。
2、服务协议的形式 书面协议
列明各项工作目标及双方的义务和责任,这样的协议对于改变过程是有积极帮助的,所以,一般来说最好是能够制订书面协议,使其起到督促双方的作用
口头协议:在效用上与书面协议没有明显的不同,一般用于专业关系建立的初期,是服务对象还不习惯签订协议时的变通。
第四节 介入
--实施服务计划
一、介入的分类
(一)什么是介入
介入是社会工作助人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社会工作的介入可以界定为:社会工作者为恢复和加强服务对象整体社会功能而有计划、有目的的行动。
(二)介入的分类
社会工作介入活动分为三类:直接介入、间接介入和综合介入。
1、直接介入
是指以个人、家庭和群体为关注对象,针对个人、家庭和群体采取的行动、2、间接介入
间接介入是指以个人、家庭、小组、组织和社区以至更大的社会系统为关注对象,3、综合介入
从”人与环境“互动的视角出发,社会工作将介入焦点放在:第一,增强个人的生活适应能力;第二,增加社会和物理环境对个人需要的回应。这种从人与环境两个环节介入的策略构成了将直接实践和间接实践接合在一起的综合介入行动,是对各种社会进行综合治理思想理念的具体体现。
二、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
(二)个别化
(三)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
(四)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
(五)瞄准服务目标
(六)考虑经济效益 介入
介入,从社会工作者的角度来说,是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的知识、方法与技巧协助服务对象系统达到服务目标的过程。因此社会工作的介入可以界定为:社会工作者为恢复和加强服务对象整体社会功能而有计划、有目的的行动。
第五节 评估
一、评估的目的
(一)什么是评估
社会工作评估是指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系统地评价社会工作的介入结果、总结整个介入过程、考察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与目标的过程。
(一)评估的目的
1.考查社会工作介入效果、服务对象进步情况及介入目标的实现程度; 2.总结工作经验、改善工作技巧,提升服务水平; 3.验证社会工作方法的有效性; 4.进行社会工作研究。
(三)评估的类型
1、过程评估
过程评估是整个介入过程的监测,包括社会工作介入进行中的评估,它对工作过程的每一步骤,每一个阶段分别作出评估,关心的重点是工作中的各种步骤和程序怎样促成了最终的介入结果,方法是了解和描述介入活动的内容,回答服务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以及
为什么发生。
2、结果评估
结果评估是在工作过程的最终阶段进行的评估,包括目标结果和理想结果两个部分。目标是指介入要努力达到的方向;结果评估是检视计划介入的理想结果以及这些结果实现的程度及其影响。相对而言,目标是比较概括的,而结果则是具体并可以度量的。
二、评估的方法
社会工作评估是一个系统收集资料以对社会工作的介入过程和结果进行判断和审视的过程。
(一)收集评估资料的方法 大致包括三种手段:(1)利用档案记录进行评估;(2)收集服务对象对介入过程和结果的意见与看法;(3)使用调查方法,收集介入效果的数据和事实资料。
(二)基线测量评估
1、什么是基线测量评估
基线测量评估是在介入开始时对服务对象的状况进行测量,建立一个基线作为对介入行动效果进行衡量的标准基线,以评估介入前后的变化,判断介入目标实现的程度。
2、应用范围
基线测量方法可以应用于对个人、家庭、小组或社区的工作介入评估,通过对服务对象介入前、介入中、介入后的观察和研究,比较服务提供前后发生的变化。
如:服务对象在接受服务前,给自己的情绪打4分,接受服务后给自己情绪打9分。
三、评估应注意的事项
1、注重社会工作者的自我评估与反思;
2、调动服务对象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评估过程;
3、评估的方法要与社会工作的价值相吻合,并注意保密;
4、要切合实际需要
第六节 结案
一、什么时候可以结案
一般情况下,结案是当介入计划已经完成,介入目标已经实现,服务对象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或者服务对象已有能力自己应付和解决问题,即在没有社会工作者协助下可以自己开始新生活时,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双方根据工作协议逐步结束工作关系所采取的行动。
虽然结案意味着社会工作的协助将告一段落,但并不是说结案工作可以简单从事。实际上,结案是整个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的有机一环,是助人活动的一个重要部分,有其特定的任务和内容。
二、结案的类型 1.目标达成的结案。
2.因服务对象不愿继续接受服务而必须终止关系的结案。3.存在不能实现目标的客观和实际原因的结案。4.工作者或服务对象身份发生变化时的结案
三、结案的主要任务
1、总结工作(完成评估,与服务对象分享,报告机构,处理服务对象情绪)
2、巩固已有改变(回顾工作过程、强化服务对象已有的改变、给服务对象积极支持)
3、解除专业工作关系(包括转介)
4、撰写结案记录
四、结案时服务对象的反应及其处理方法
结案是一个转折性事件,意味着一种状况的结束和另一种新经验的开始。服务对象在这个阶段可能出现两极情感反应,即一方面对即将到来的分离产生失落、难过等负面情绪,另一方面也充满兴奋、希望和成就等正面情绪。
(一)服务对象的正面反应
结案时社会工作者要强化正面反应,以增强服务对象面对未来的信心。需要注意的是,工作者要避免可以渲染这种气氛,以防止产生离别的伤感情绪,影响服务对象正常的情绪反应。
(二)服务对象的负面反应 常见的负面反应包括:
1.否认--不愿意承认已经到结案期,避免讨论关于结案的话题。表现为不准时与工作者见面、心不在焉等。2.倒退--回复到以前的状态,以此拖延结案的到来。3.依赖--对工作者过分依靠。4.抱怨--对社会工作者不满意。5.愤怒--表现为对龚自珍不满,批评、攻击和挑战其他人。6.讨价还价--当发现有可能阻止结案时,有些服务对象会寻找理由延长服务期限,有时还表现出倒退行为,很多已经解决的问题重又出现等。7.忧郁--当所有延长结案时间的努力都无效时,有些服务对象会表现得无精打采、失落而无助,对结束关系充满焦虑。
(三)结案反应的处理方法
1.与服务对象一道讨论他们对结案的准备情况。
2.提前让服务对象知道结案时间,早些做好心理准备。
3.在结案阶段工作者要逐渐减少与服务对象的接触,提醒服务对象要学会自立,给服务对象以心理支持,告诉他们在有需要时工作者将继续提供帮助。
4.工作者也要估计一些可能会破坏改变成果的因素,预防问题的产生,继续提供一些服务,并为服务对象提供能够对他们有帮助的资源系统的支持,待稳定了服务对象的改变成果时,才最后结束专业的助人关系。
5.必要时安排正式的结案活动,让服务对象分享各自的收获,以建设性的方式表达感受,相互鼓励,面向未来。
第二章 儿童社会工作实务
第一节 儿童社会工作概述
一、儿童的年龄界定
”儿童“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词语,但是儿童具体指那个年龄段的孩子,如何界定,不同的研究领域的学者对儿童年龄的界定不尽相同,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年龄的界限是0-15岁,中国学者陆士桢将儿童的年龄界定为0-14岁,等等。具体应该采取那种界定方式,应该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社会发展的特征以及我国儿童工作的具体情况而定:
首先,就普遍状况来说,我国儿童的青春期约在13-14岁之间,特别是男童,其青春期大多数在14岁左右,这样,将儿童的年龄界定为0-14岁,比较符合我国儿童的实际情况。
其次,我国青年、少年、儿童工作在体制上划分为三个阶段:0-5岁主要由全国的妇联组织负责,6-14岁主要由共青团组织的少年儿童工作部负责,14岁以上为共青团组织的工作对象。将儿童年龄界定为0-14岁有利于和实际工作的接轨。
二、儿童的特点及需要
(一)儿童的特点
1、基础性
(1)整个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在于儿童的整体状况,儿童是社会的根基;
(2)儿童个体的生涯发展在于儿童期的经历,儿童期的许多方面的经历都会对其今后一生的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可以说儿童是人的一生的奠基期。
2、发展性
(1)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心里和社会性发展特别快的时期,即一个人的快速生长期;(2)儿童时期是人的生理、心里发生质变最多的一个突出阶段,即一个人的主要发育期。
3、未来期
儿童的成熟在未来、希望在未来、成就在未来。未来为儿童的努力和发展知音了方向,但也蕴涵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二)儿童的需要
1、获得基本生活照顾的需要(基础性需要)
2、获得健康照顾的需要(身心医疗照顾、预防保健服务等,是儿童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
3、获得良好家庭生活的需要(物质的、精神的)
4、满足学习的需要(受教育的需要)
5、满足休闲和娱乐的需要
6、拥有社会生活能力的需要(人际交往技巧、适应能力、价值观)
7、获得良好心理发展的需要(自我认同)
8、免于被剥削、伤害的需要
三、儿童社会工作
(一)儿童社会工作的定义
1、定义:儿童社会工作是指以全体儿童为工作对象,在有关儿童发展理论的指引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帮助解决儿童问题、满足儿童需求、促进儿童全面发展,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专业服务活动。
2、儿童社会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儿童社会工作是一种事后补救性工作,它以处于特殊困难境地的儿童为对象,多采取机构服务的方式,救助和保护那些家庭或父母无力抚养的儿童或者有各种问题的儿童,如孤儿、残疾儿、流浪儿、弃婴、受虐儿童、情绪或行为偏差儿童等。
广义的儿童社会工作是指社会的方方面面,为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工作对象是所有儿童群体,在内容上包括:文教、卫生、医疗、保健、体育、娱乐、社区、家庭保障、儿童权益保护等方方面面,已逐渐成为儿童工作的发展方向。
广义的儿童社会工作和狭义的儿童社会工作两者呈交叉关系。
(二)儿童社会工作概念的要素
儿童社会工作的概念从组成的内涵角度,主要包含三个基本要素:
1、儿童社会工作是面向儿童的工作;
2、儿童社会工作的目的是激发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潜能,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地发展;
3、儿童社会工作的需要运用专业的手段。
(三)儿童社会工作的功能
儿童社会工作具有积极的社会功能,儿童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化、制度化的儿童服务的活动,其功能在于对儿童和社会的贡献。包括:
1、促进儿童发展的功能
儿童社会工作促进儿童发展的功能是从对处于困难境地的儿童的解困和解难、对所有适龄儿童进行成长辅导、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等几个方面来实现的。
2、促进社会安全与发展的功能
儿童社会工作直接的结果是减少目前儿童的痛苦和问题,促进儿童的幸福与发展,间接结果则是防止将来社会问题的产生,为未来社会提供大批高素质的人材。儿童社会工作担负着社会人力资源前期开发的重要任务,对于社会的总体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 儿童社会工作主要内容
一、宏观的儿童社会工作
定义:儿童社会工作是面向整个社会的,是社会工作的宏观领域。它主要包括:
1、推动有关儿童的立法
儿童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是推动政府在儿童福利、权益保护方面的立法,敦促政府在儿童营养、卫生等方面的投入,并积极为政府出谋划策,提出更多关于儿童福利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2、促进对儿童的养育
儿童社会工作就是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促进对儿童的良好的养育。首先是保证儿童的营养;其次是保证儿童有良好的居住环境。
3、推动儿童教育事业
包括:推动义务教育法的落实;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宣传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提高全社会的教育意识和教育思想水平;帮助儿童养成健康心理;指导儿童与其他儿童友好相
处,学会在集体中生活;教会他们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等。
4、创造儿童快乐成长环境
游戏和娱乐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儿童社会工作者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工作,为儿童开展好游戏和娱乐活动提供条件。
5、加强儿童卫生保健
一是妇婴保健,即减少婴儿死亡率;二是学校卫生工作,即通过传染病的预防、健康教育等方法促成儿童健康发育成长,减少疾病的发生,全面提高其身体素质。
6、开展儿童家庭服务
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家庭中儿童权益的保护;二是针对亲子关系和儿童教育方面的服务,使父母与儿童之间、儿童与其他家庭成员或邻里之间愉快、友好地相处;三是在社会上建立对个别”问题“儿童的服务机制等。
7.增强儿童权益的保护
通过流浪儿童救助、辍学失学儿童助学、发展偏差儿童矫治、残疾儿童康复等手段,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保护儿童的健康成长,即对危害儿童健康的行为予以打击;教会孩子自我保护、提高儿童自我保护能力等方法实施对儿童的保护。
8.提供儿童的信息与资讯
儿童社会工作者需要随时了解儿童的发展需求,评估国家、社会采取的儿童福利措施,认识儿童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建议和意见。此外,儿童社会工作还存在于公共关系层面上,即宣传儿童权利、解释儿童福利与服务的需求。
二、微观的儿童社会工作 定义:微观的儿童社会工作是指针对儿童个体的具体问题,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手法,帮助儿童及其家庭等社会环境解决儿童问题,为儿童提供健康发展机会和所需发展条件的一系列工作。
1、生活境遇不良的儿童的救助
这一层面的服务一直是儿童社会工作的重点所在。一般而言,这类儿童服务可分为支持性、保护性、补充性、替代性四种类型。
支持性服务是指通过个案、团体或家庭咨询等方式,提高家庭的功能,强化父母的责任,促进儿童福利;
保护性服务则讲求最小程度地改变儿童的生存环境,维护其发展过程的稳定; 补充性服务则是对儿童生活的基本生活状况作必要的改善,但仍有部分保留;
替代服务指完全用替代性的措施改变其生存环境,此类服务是最底线的保护措施,针对需要短暂地或永久解除亲子关系的家庭。
2、对孤儿、弃儿的救助
从社会工作角度,救助方式主要有家庭寄养、收养、儿童福利院安置等。家庭寄养的服务对象是孤儿、弃儿或因故父母无法照顾的儿童,选择能够为儿童提供健康全面发展的条件,及在经济状况、居住环境、生活水平、教育程度诸方面都是适宜的家庭,经社会工作者联系协助并予以督导,逐渐使双方能和谐相处。
收养服务是依据法律通过正常手续确立抚养关系的一种方式,面对因各种原因而无法被妥善照顾的儿童群体。
儿童福利院安置可以为孤儿、弃儿提供合乎卫生的饮食以及正常生活的充分照顾,还可提供医疗保健和教育,必要时有及时的个案工作,是一种普遍的、常用的方式。
3、残疾儿童的康复和教育
为残疾儿童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身体的康复、接受正常教育、接触和适应社会等,来帮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4、对行为偏差儿童的矫治
行为偏差儿童是指在行为上偏离社会规范,异于正常儿童的个体。有时也特指在行为上有违法或犯罪特征的儿童,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社会化辅助、心理辅导、环境建设等专业手法,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实施影响。
5、对青春前期儿童的辅导
儿童末期一般进入青春发育的初期,儿童心理方面会出现许多”青春期困扰“,这都需
要社会工作者给予及时、正确的辅助和引导。
微观儿童社会工作和宏观儿童社会工作的关系 第三节? 儿童社会工作主要方法
儿童社会工作有一些区别于其他人群社会工作的独特方式,这是有儿童特殊的年龄、心里、社会等因素所决定的。
一、儿童个案工作的方法
(一)儿童个案工作的目标
儿童个案工作,一方面,直接启迪儿童发展的需求,帮助其调整心理情绪状态,激发发展的潜能,辅导其正常发展;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向儿童提供社会资源,改进其遭遇和社会处境,促进儿童的改变和成长。应付眼前的困难是低层次的目标,有利于儿童的发展是最根本的前提和根本目标。
(二)儿童个案工作的特点
①工作对象具有较强的差异性和复杂性;②工作方法的科学性与技术性;③在本质上强调助人自助;
④坚持过程的系统性,从各个方面去分析整理儿童问题产生的环境原因及儿童自身的主观原因;
⑤工作具有扩展性等。
社会工作者一方面要帮助儿童改变不良行为,辅导儿童正常发展;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促进儿童的改变和成长。
(三)个案工作方法在我国儿童工作中的运用 经常使用的儿童个案工作的两种主要形式: 一种是面向儿童的个别谈话。在学校、少先队组织及家庭、居委会等社会组织结构中,面向儿童的个别谈话一直是解决儿童,特别是有偏差儿童问题的重要方式。这种谈话式的个案工作一般随意性较大,专业技术的运用也不明显,但其中也不乏成功的经验。
另一种是面向儿童的咨询服务。例如,学校和医疗机构进行成长心里咨询和辅导,一些儿童组织及儿童服务性组织也都设立了面向儿童的辅导性的机构,热线电话、专业课程等的开办,越来越多经过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者担任了面向儿童的个案性的辅导工作。
二、儿童小组工作
(一)定义
儿童小组工作是以儿童团体(小组)为对象,运用团体动力程序与团体活动过程,使团体中的儿童达到社会性的发展、行为的改变,实现儿童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的专业方法。
(二)功能
可以满足儿童朋辈交往的需求,还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增加孩子们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为儿童健康发展方面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要素与特点
儿童小组工作包含的基本要素有:儿童小组工作对象,儿童小组工作以识别、区分儿童群体的状况,促进儿童群体的正面发展,运用群体力量促进儿童个体行为的矫治和社会性发展,运用多种方法实现儿童与群体、与群体成员之间的互动等为工作的重点。
特点:
①团体(小组)内外儿童间的沟通和互动;②专业的技能和方法;③儿童小组工作者的重要角色;
④重视非正式的儿童团体(小组)。
三、儿童社区工作
(一)定义与内涵
儿童社区工作以调动包括儿童在内的社区居民参与为重点,以营造社区内儿童健康成长发展的环境和引导儿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与社会形成互动为工作目标,动员一切社会资源,服务于儿童,促进社区健全发展。
有三个方面的内涵:
①它是一种工作模式,在调查社区需要的基础上,通过动员社区资源,争取外壳里协
助,培养社区居民,改善儿童生活质量,提高儿童乃至社会发展的水平;②它是一种综合社会建设方式,通过对社区居民包括儿童在内的发动、参与和自助,为儿童创建一个安全、美好的生存环境;③它是一种理念,即自助、互助和自决的精神,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是完全依赖政府、社会来解决包括儿童发展等社会性问题,儿童社区工作还传递着另一个现代观念--儿童权利观念。
(二)儿童社区工作的介入手段
1、从直接的物质性建设目标入手介入社区,主要是针对儿童的直接物质化目标的建设,如图书馆、博物馆、教育中心;
2、从非物质的、教育性服务入手介入社区,主要是围绕社区中儿童发展的需求,提供综合的、全面的服务;
3、从社区儿童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儿童为中心的突发事件入手介入社区;
4、从动员组织社区内综合服务的力量入手介入社区;
5、从建设社区相关社会舆论入手介入社区,通过大众传媒手段,影响社区舆论;
6、从发动社会资源、争取社会力量入手介入社区,从社会整体发展的角度,为本社区儿童发展制定有关的政策,推动社会性儿童事务的发展,同时向政府部门、组织机构争取所需的社会资源为本社区儿童服务。
儿童个案工作、儿童小组工作和儿童社区工作的关系
1、它们都属于社会工作方法在儿童工作的应用,同样需要遵守社会工作价值观。
2、每一个社会工作方法之间有着一些联系。如小组工作可以用一些儿童个案工作方法,而在小组和社区工作中也能发现个案并跟进,在有些情况下,在个案的跟踪中也可以综合运用社区资源。
第三章 青少年社会工作
第一节 青少年社会工作概述
一、青少年的界定
1、多维性。生理观点:设立各方面快速发育,即将具有生育能力的时期;心里观点:心智达到一定的成熟状态,具有抽象与逻辑思考能力,情绪稳定;社会学观点:具有应付社会与生活问题的能力并受到社会认可,就进入成人阶段。
2、多元性和动态性。青少年是从不成熟转变至成熟的发展阶段。
二、青少年的特点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快速而不平衡的具有过度性、主要性和关键性的阶段,最主要的特点:多变、创新、反叛。有学者将青少年文化(行为特点)分成四类:正真青年;问题青年;文化叛逆青年;政治偏激青年。
三、青少年的需要
从发展的角度,我们可以把青少年个体的发展性需要作以下概括: 接纳自己的身体与容貌,符合社会所规范之性别角色期望。个体与同伴发展适当的人际关系。
追求个体的情绪独立自主,少依附父母及其他人。自食其立,寻求经济独立 对未来的生涯做准备
发展符合社会期望的认知技能和概念。努力表现负责任的行为与追求理想和抱负。对未来的婚姻和家庭做准备
建立个体的价值体系,符合现实世界的需求。
四、青少年社会工作
(一)青少年社会工作定义
青少年社会工作,是把青少年作为工作和服务对象,通过运用关于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社会工作专业的理念、理论、方法和技巧,来最大限度地发掘青少年的潜能,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专业活动。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分类
青少年社会工作一般可分为
微观:针对青少年个体而开展的个案辅导服务; 中观:(家庭和小组社会工作服务),针对青少年家庭以及有相同需要或背景的青少年群体而开展的社会工作;
宏观:指组织和社区社会工作,或者是针对法规或政策而进行的倡导或改变性的工作。
(三)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特点
1.社会工作价值观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核心基础
社会工作者对待青少年需要秉持和运用接纳、不批判、尊重、保密、个别化和当事人自决等社会工作价值原则。
2.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技巧是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手段 通过融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的个别辅导、角色扮演、小组游戏、技巧训练、集体活动等,启发、帮助和促进青少年的发展。
3.”人与环境互动“的视角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介入焦点 社会工作者了解青少年的发展性需求、成长的社会环境及其影响等,并从青少年群体本身、社会环境及两者的互动过程中去开展各类社会工作服务。
4.青少年社会功能的改善和提高,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目标。第二节?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发展性的、矫正性的和预防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
一、发展性青少年社会工作
1、定义:指能够发展社会资源和青少年潜能,使青少年的能力得到增强的社会工作服务。
工作涉及青少年本身和他们生活环境。
2、主要内容:
提供文化、体育、娱乐场所;设计或举办各种活动;提供国内外时事讯息的服务;提供生理、心里、性、情绪、行为、人际交往、法律常识、社会适应等的知识的辅导;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辅导。
二、治疗性青少年社会工作
1、定义:指运用各类专业方法,协助青少年恢复失调的社会功能。这里的治疗性指的是当青少年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之后,由社工实施服务和帮助。
2、主要内容:
提供就学或生活补助;为被忽略或虐待的青少年提供保护服务;为有需要的青少年提供安全保护、收容及安置服务;为不良青少年提供治疗性服务;为犯罪青少年及过失青少年提供矫正服务。
三、预防性青少年社会工作
1、定义:是指通过社会工作的各类服务,对一些潜在的、阻碍社会功能有效发挥的条件和情景进行早期发现和控制的过程。
2、主要内容:
改善家庭环境,提供亲职教育机会和父母管教的技巧;改善学校生活环境,加强学业辅导;改善社区生活环境,整合社区资源;建立学校、家庭、社区良性互动的模式;倡导有效的青少年服务和发展政策等。
发展性、治疗性、预防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实际工作中,三者很难完全分离。在服务过程中,三个层面的工作也是综合性的。
第三节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个人层面的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
个人层面的社会工作方法:一般称之为个案工作,即以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对个人或家庭进行服务。
1、主要针对个人或家庭的面谈辅导服务;
2、必须对青少年服务对象的服务需求作出专业判断;
3、注重社会工作理论模式;
4、明确个案服务的目标和步骤;
5、注重评估;
6、服务对象的改变动机和参与是个案取得成功的关键;
7、专业关系有助于个案过程的顺利和个案目标的达成。
二、家庭层面的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
家庭层面的社会工作方法:视家庭为一个整体,服务过程中应顾及家庭内每一个成员的需求。家庭层面的社会工作的介入包括对整体家庭及个家庭成员两者的需求预估、介入及评估等。
社会工作一直强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在微观、中观、宏观的环境中,家庭的影响是最大的。
家庭可能出现的问题:家庭结构不完整,家庭关系不平衡,互动不合理等,家庭层面的社会工作服务是青少年社会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社工通过协调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关系,培养家庭成员的认知行为,优化家庭结构,使青少年获得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群体层面的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
(一)群体层面的社会工作方法:主要是小组工作方法的运用。
小组既是过程也是手段,它通过小组成员的支持,改善他们的态度、人际关系和他们应对实际生存环境的能力。小组工作方法强调小组过程及小组动力去影响服务对象的态度和行为。在小组工作者按照既定的目标进行指导下,小组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潜能通过成员间的相互分享、相互分担和相互支持而发挥出来。
(二)小组工作在青少年服务中的功能 1.小组可以为青少年提供同伴增强的机会。(经常性、多样性的鼓励、赞许,远比成人给予的增强有效)
2.小组的过程更能刺激出大多数当事人的真实世界。
3.小组规范会对规范小组组员的行为起到很好的制约作用。
4.小组能够提供很多的示范者、行为预演的协助者,这样不同性格的人相互交流和反馈,有助于组员重新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和行为习惯。
5.小组工作为青少年创造了安全开放的交往环境,增强了青少年的社会交往能力,改变他们与社会隔离的封闭状态。
四、社区层面的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
(一)社区层面的社会工作方法:以社区为对象的社会工作介入方法。
(二)特点
1、以社区为对象,包括地域社区和功能社区
2、以结构导向的角度分析问题,认为个人不是问题产生的原因,社区环境、制度、政策影响了人们的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
3、介入的层面比较广泛。(社区居民的介入,制度、政策和环境改善的倡导,社区资源的整合)
4、强调居民的参与。
5、社会主要的广泛运用。
五、社会工作行政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一)社会工作行政:是一个把服务机构的社会政策转化为社会服务的行为。
(二)三个层面
1、根据青少年发展需要及社会政策要求,制定青少年服务发展规划和相应政策。
2、把规划和政策化为具体的青少年服务活动;同时根据实际服务过程归纳经验并修改机构服务规划和政策。
3、建立机构内部管理制度、机制和程序,保证青少年服务的正常有效进行。(如规划、组织、人事管理、领导、督导训练、预算、公共关系、报告、评估和研究)
六、社会工作研究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一)社会工作研究:是获取知识和发现事实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及其他领域的理论和实务工作者使用社会工作研究方法,收集和分析与社会工作有关的资料,以协助达成社会工作目标。
(二)社会工作研究的内容
1、青少年群体特征和社会环境状况研究;
2、青少年需求调查和服务设计研究;
3、服务过程研究;
4、社会服务与政策改善研究;
5、社会工作理论研究。
(二)社会工作研究的方法
社会工作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社会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等。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从个人、家庭、群体、社区层面逐渐扩散的,社会工作行政和社会工作研究相对独立,但六个层面的方法不是完全独立的,也可以是相互关联、互相促进的。
七、青少年社会工作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社会工作者的价值取向
在实际的社会工作专业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常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案例。它们令社会工作者面临价值观的激烈冲突。
尽管处理这些冲突并不容易,但是仍然有学者做出了努力,通过给伦理守则排序的方法,力图给社会工作者提供一个真正有用的”行动指南“。下面就是美国学者提出的”伦理原则筛查方法“(EPS)。如图所示: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价值选择
青少年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矛盾的群体。青少年社会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才能发挥效果。
1.尊重青少年的价值与尊严。社会工作服务的基本条件是能尊重青少年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拥有个人的价值与尊严,不能由青少年的一项行为而完全否定他的个人价值。
2.接纳与关爱青少年。接纳就是接受青少年是一位有价值、尊严、积极向上与向善发展可能的人。关怀则是关心、接近与重视青少年的各种学习与生活状况,青少年共享成长的喜悦,共同分担失落的痛苦。
3.注重青少年的个别需求。根据每个青少年的不同情况制订个别化的服务计划。4.协助青少年具备适应社会变人的不断成长的能力。
通过对青少年提供必要的辅导和协助,帮助他们建立适应社会的能力。
第四章 老年社会工作
第一节 老年社会工作概述
一、老年的界定及其分期
1、日历年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社会年龄。
2、按照国际标准,我国一般称老年群体中60~69岁的人为低龄老年人,70~79岁的人为中龄老年人,80岁以上的人为高龄老年人。
二、老年人的特点及需要
1、老年人的特点:老化是其最显着地特点,包括生理老化、心理老化和社会老化。
2、老年人的需要:健康维护、经济保障、就业休闲(如重新就业工作、外出旅游等)、社会参与(如意愿表达、利益维护等)、婚姻家庭、居家安全、后事安排等(如子女生活、财产处置、后事操办等)。
三、老年社会工作
1、老年社会工作的定义:老年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以老年人及其相关人员和系统为工作对象,帮助老年人特别是处境困难的老年人,改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使老年人有更好的社会适应和福祉。
2、老年社会工作的目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3、老年社会工作的意义。
四、老年社会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1、价值观问题。
2、自我意识与督导。
3、反移情是老年社会工作者的重要课题。第二节 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
包括健康服务和与健康照顾有关的服务。前者是为老年人提供的与身心健康直接有关的治疗、康复、预防等方面的服务;后者是为老年人提供的与身心健康间接相关的生活照料、家务助理、出行协助、事务管理等方面的服务。
二、认知与情绪问题的处理
抑郁症、痴呆症、谵妄和焦虑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四个认知和情绪问题。
三、精神问题的解决
四、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
1、有效动员老人的社会支持系统要求从业人员有”家庭思维“。”家庭思维“指的是把老人看成是复杂的多代关系系统的一部分,它会影响老人的所思所想。
2、社会支持系统的工作主要包括:老年伴侣工作、家庭体系的工作、照顾人支持体系的工作和促进老人与社会相融合方面的工作。
五、老年特殊问题的处理
1、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
虐待老人指的是恶意对待老人,在身体上、情感或心理上、性方面或经济方面对老人构成虐待或剥削。疏于照顾老人既包括主动也包括被动地让老人得不到所需的照顾,导致老人的身体、情绪或心理方面的健康衰退。
主要介入措施包括:
(1)保护老人免受经济方面的剥夺。(2)提供支持性辅导。(3)发展支持性服务。(4)改变和调整环境。
2、丧亲问题
社会工作者在老人濒临死亡时要做的工作主要有:(1)提供情感支持。
(2)代表老人及其家人争取合理权益,确保医护人员能敏锐地体察和理解老人及其家人的需要。
(3)提供相关资讯(4)做丧亲辅导。
第三节 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老年人个案工作方法
1、老年人个案工作地独特之处:P81-83
2、老年人个案工作的注意事项:P83
二、老年人小组工作方法
1、老年小组工作的独特之处:P83-84
2、老年人小组工作的注意事项:尊重老人的自决权,平衡好对小组和对个别组员所负的责任,尊重保密权,干预小组动力。
三、养老机构照顾
四、老年社区照顾
第五章 妇女社会工作
第一节 妇女社会工作概述
一、妇女的特点(重点)
二、妇女的需要(重点)
1、与男子同等的社会发展环境和条件
2、特殊的妇女保护(妇女特有的五期: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更年期)
三、妇女社会工作的定义和目标
(一)妇女社会工作的定义:以妇女为对象
(二)妇女社会工作的目标:总体目标是为妇女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与社会环境。
具体目标:
A.解决现实问题******** B.预防新问题
C.推进法律,政策的制定D.建立好的社会环境 第二节? 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针对特殊苦难妇女人口的妇女社会工作内容(重点)
(一)为失业女工提供的服务
A.心理支持B.社会支持**C.再就业*** D.婚姻家庭方面的支持
(二)为单亲母亲提供的服务
A.寻找资源B.心理支持C.协调关系
(三)为家庭暴力中被虐妇女提供的服务 A.危机介入B.家庭治疗
(四)为进城打工妹提供的服务
A.熟悉城市B.提供社会支持C.维护合法权益D.提升竞争力
二、针对全体女性人口的妇女社会工作内容 1.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教育 2.文化教育 3.技能培训 4.健康生育 5.婚姻家庭咨询 6.维护合法权益
第三节 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重点)
一、个案工作在妇女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一)协助妇女求助者理清思路
问题--排序--优先问题--成因--解决方法--需要的帮助
(二)从优势视角帮助求助者寻找资源 A.每一个妇女都有优势
B.不幸事件也可能是成长机遇 C.所有的环境都充满资源
二、小组工作在妇女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一)妇女小组工作的主要类型
发展性小组---进城打工妹成长小组,关爱儿童小组
支持性小组---单亲母亲,受虐妇女,下岗女工,弱智儿童家长小组 预防性小组---准父母小组
(二)妇女小组工作的工作重点
A.帮助成员形成互助体系? B.协助成员了解小组过程 C.努力增强成员的能力?? D.协助成员回顾小组过程
三、构建妇女社区的社会支持网络(重点)
(一)什么是社会支持网络
是指在社会网络(以个体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中起支持作用的关系的集合。社会支持包括情感支持和实际支持。
妇女社会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是有需要帮助的妇女们的重要的社会资源,但还需要运用社会支持网络。
(二)构建社区社会支持网络的类型
1、妇女志愿者为本的支持网络
2、妇女自助互助为本的支持网络
3、社区紧急支援网络
第六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
第一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概述
一、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含义
1、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定义: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围绕残疾人个人、家庭、群体以及相关的社会组织和社区开展的专业性助人活动。
2、残疾人的界定:
(1)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2)《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定义
3、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目的:增强残疾人的社会功能。
4、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意义
二、残疾人的特点及需要
1、残疾人的特点
(1)部分残疾人对于外部世界的知觉范围受到严重限制(2)部分残疾人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渠道受到限制
(3)部分残疾人自理生活和参与社会活动存在较大障碍(4)部分残疾人思维和学习能力受到不同程度负面影响(5)部分残疾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与常人有很大差异
2、残疾人的需要
包括:治疗康复需要;基本生存需要;接受教育需要;职业发展需要;家庭生活需要;社会交往需要;价值实现需要。
第二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残疾预防
1、致残的风险因素
包括:传染性疾病、营养不良、先天性发育缺陷、意外事故、慢性病和老年病、药物中毒等引起的残疾。
2、主要预防措施:我国目前采用的是三级预防。(1)一级预防:预防致残性伤害和残疾的发生。
(2)二级预防:防止伤害后出现残疾。提供残疾早期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三级预防:残疾出现后采取的措施,预防残障。
二、康复
1、康复模式
我国目前采用的康复模式与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1)世界卫生组织模式
主要由卫生部门负责,是以社区和家庭为基础,依靠初级卫生保健系统及上级医疗系统,建立社区康复网,通过残疾人及病人家属、社区康复员,采用简单、实用、有效、经济的康复措施。
(2)社区服务模式
主要由民政部门负责,是将社区康复纳入社区服务系列,为残疾人、老年人及生活能力有限的人提供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
(3)家庭病床模式
主要由社区卫生部门和医疗康复机构负责,向社区康复对象提供在家庭进行的医疗、预防、保健、护理和康复服务。
(4)特殊类型残疾人的社区康复模式
主要由民政部门与社区卫生部门、社区康复组织负责,专门为特殊类型的残疾人提供社区康复服务。
2、康复类型(1)医疗康复
目前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有:物理和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疗法、心理治疗、文体治疗、中医治疗等。
在医疗康复方面,社会工作者通常会与医生、护士以及其他专业的人员组成小组,协同工作,同时也会运用个案工作的方法开展康复辅导。
(2)教育康复
教育康复从内容上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对肢体功能障碍的残疾人进行的普通教育,包括从初级到中高等教育;另一种是指对盲、聋、哑、精神或智力障碍的残疾儿童少年和有需要的残疾人进行的特殊教育。
(3)职业康复
职业康复的四个步骤:职业评定、职业咨询、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4)社会康复
社会康复是指从社会的角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为残疾人创造一种适合其生存、创造、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并使残疾人享受与健全人同等的权利,达到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目的。
第三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
1、人是有能力或者有潜力的
2、残疾人的问题不是其自身的问题
3、工作重点应采用社会因素视角
4、残疾人工作的历史与文化视角
5、相信残疾人有自身的幸福感
6、确信残疾人有权掌控自己的生活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1、个案工作方法
2、小组工作方法
3、社区工作方法
第七章 矫正社会工作
(一)矫正社会工作
一、矫正社会工作概念及功能:
1、概念:又称感化工作,是社会工作实施于矫正体系。对象是罪犯及其家人。
2、功能:对社会和对个人
对罪犯:监管、矫正、服务功能
对社会:一是营造有利于罪犯更新的家庭和社区环境 二是促进刑罚制度朝人性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二、矫正对象的特点及需要:
1、特点:人格特征---冲动好斗 心理特征---自卑消沉 社会特征---严重脱节。社会特征---困难重重
2、需要:保障需要---基本生存条件和教育就业权益 服务需要---再社会化
三、矫正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 接 纳---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价值和尊严
可塑性---相信每个人在一定条件下都是可以改变的 个别化---任何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
四、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司法判决前的服务---犯罪嫌疑人及其亲友
案件审理过程中的职责是写一份调查报告,供法庭参考;对亲友提供1.维持生计的帮助;2.为儿童少年安排生活;3.心理辅导 2.监禁场所中的服务---在监服刑人员
监狱具有惩罚、隔绝和威慑的功能;对服刑人员可能产生两种引导抗拒或改过社会工作以恢复其社会功能为主要目标
3.社区矫正中的服务---缓刑、假释和监外执行人员(最主要的服务)包括: A.对这些对象的观护; B.院舍训练的组织管理;C.社会服务计划的执行
4.刑满释放后的服务---更生保护 内容包括: A.提高住宿场所;B.提供就业、就学辅导;
C.提供生活辅导和医疗保健转介服务;D.提供物质援助
五、矫正社会工作的直接方法 1.个案工作方法(最常用的方法)注意事项: A.以主动的姿态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B.制订矫正工作计划要有重点分步骤 C.发掘矫正对象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D.处理好保密与维护社会安全的关系
六、矫正社会工作的间接方法
1.社区工作方法在社区矫正中的注意事项: A.改善矫正对象的生活环境 B.培育社区居民接纳、尊重意识 C.挖掘社区志愿者力量。
2.社会工作行政在社区矫正中的作用:
A.宏观上,社会工作行政与政府的社区矫正政策实施相联系 B.微观上,社会工作行政与社会服务机构从事的服务活动相联系 3.社会工作研究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理论联系实际
第八章?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
°本章要义:
°
1、优抚安置工作的一般理解
o°
2、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o°
3、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o°把握思路:针对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根据优抚安置对象的特点需要及存在问题,运用各种有效的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开展富有成效的优抚安置工作。
o°S8、1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概述 o°S8、1、1优抚安置工作 o°①优抚工作 :优待和抚恤
o°A、优待:国家、社会、群众对对象?在政治、经济上给予适当高于普通社会成员待遇的制度。
o°B、抚恤:一般是国家对对象?采取的一项物质抚恤形式。有死亡和残疾抚恤两类。o°②安置工作
o°A、一般或者广义:国家、社会对对象?的扶持、帮助或者就业安排。o°B、狭义:国家社会对退役军人的扶持、帮助或者就业安排。o°S、8、1、2优抚安置对象的特点与需要 o°①优抚对象的特点与需要 o°A、特点:
o°分布广、人口结构复杂,可利用资源严重不足;
o°积极与消极情绪并存(责任感、荣誉感和忧郁、偏执、敌对心理和行为并存,表现比普通群众显着)。
o°B、需要:
o基本生活保障的需要;o医疗康复的需要;o社会尊重的需要。o②安置对象的特点和需要
oA、特点
o民政部门主管的安置对象主要是退役士兵和军队离退休干部,而其中退役士兵是当前社会工作的一大难点热点,他们的特点是:
o利用帮助的自身资源和社会资源较优,能力较强;
o情绪波动较大。oB、需要
o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
o社会再适应的心理调试需要(身份转换期,就业及其它压力带来的焦虑、不满甚至愤怒情绪)
oS8、1、3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概念 o①优抚社会工作概念
o以什么样的价值观、态度运用知识技巧,以问题诱发原因为切入点,介入相关专业的工作,目标-对象充分挖掘利用资源,发挥其社会功能
o建立发展积极的社会关系。o②安置社会工作的概念
o协作对象实现角色转变,适应环境,支持军队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经济发展。o°S8、2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o°S8、2、1优抚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o°①我国目前优抚社会工作的机构与场所
o°革命伤残军人修养院、光荣院、军休所、荣誉军人康复医院、复员军人疗养院和复员退伍精神病院。
o°②优抚社会工作的工作目标(做什么?)
o以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坚持”思想教育,扶持生产,群众优待,国家抚恤“的工作方针和”国家、社会、群众“三结合的优抚制度,从根本上保障对象的基本生活,切实履行国家社会对对象的褒扬,维护其合法权益,提高对象的政治地位。
o°③优抚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优抚对象不同内容不同)o°革命伤残军人修养院、光荣院、军休所内的主要内容:
o°A、协助对象适应革命伤残军人修养院、光荣院、军休所里的新生活
o°做好对象入住前的评估和准备工作;帮助他们适应新环境的生活习惯;协助他们在新环境发展新的人际关系。
o°B、协助老年优抚对象适应晚年生活
o°协助他们适应身心变化,面对生命终点;树立康复信念,提供治疗性服务等等。o°C、协助老年优抚对象发挥余热,实现老有所为 o°D、协助残疾退役军人进行康复训练并使其融入社会
o°E、促进修养院、光荣院、军休所专业服务的发展与服务质量的提高 o°帮助培训和实现优抚对象与机构管理层的有效沟通。o°F、推动志愿服务并对志愿服务进行督导
°o荣誉军人康复医院、复员军人疗养院内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oA、就医荣复军人的医务社会工作
o为他们及家属提供因为疾病而引发的经济、家庭、职业、心理等问题的辅导和援助,协助他们充分利用机构条件康复及协助离院等。
o°B、荣复军人的慰问、救助及财务协调 o°C、处理纠纷和投诉
o°D、社区医疗服务的倡导 oE、荣军医院志愿服务的推动与督导
°oS8、2、2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o°①安置社会工作机构
o°安置机构设在民政部门,开展工作是民政部门安置科及地方军转办。°o②安置社会工作的目标
o°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按哪里来哪里去的原则和妥善安置、各得其所的方针开展。
o°③主要内容
o°A、使其适应新环境,发展新关系; o°B、协助其利用发展内外资源; o°C、接待来访,疏导; o°D、协助其解决生活中的困难问题。oS8、3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oS8、3、1优抚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o°①个案工作方法的运用
o°通过和优抚对象一对一的个案工作,协助解决他们解决经济、家庭、疾病、职业、情绪、心理问题,提高医疗和康复效果,增强个人能力。
o°②小组工作方法的运用
o°通过小组活动,使其寻求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相互沟通,融合适应新环境,发现共同问题,互相帮助,提高治疗等效果,提高机构的服务水平。
o°③社区工作方法的运用
o°呼吁;沟通对象与管理层、决策层的联系,提高优抚工作的效果-改善决策;增大政府投入和扩大投入渠道;营造优抚的良好氛围…
o°S8、3、2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o°①个案工作方法的运用
o°旨在增强其自我能力,以应对新工作新生活的压力。
o°主要介入方法是通过安慰、鼓励、关注赞许、尊重来疏导对象情绪,减少焦虑,化解不满,增强信心,肯定自己,提高自我适应能力。其中通过心理调适来预防压力(沟通使其有正确预期)、减缓压力(沟通使其宣泄)是大多数个案的方法。
o°②小组工作方法的运用
o°对象在角色转变过程中,压力大,情绪不稳甚至失控,通过小组社会工作,建立非正式社会支持,通过小组成员的人际交往,学习、丰富知识与交往技巧,增强自信,肯定自己,积极面对生活,对象的压力会减缓。(达到美国心理学家所说的转移策略的效果)
o°③社区工作方法的运用 o°达到三个方面的效果:
A、通过社会工作者的呼吁与在对象与决策者之间的沟通,使国家和社区的安置政策得到改善和不断完善;
B、协调各有关安置部门的关系,理顺安置关系; C、拓宽安置渠道,扩大安置的社会资源。
本章小结
在优抚社会工作中,社会工作者通过个案、小组和社区工作,协助优抚对象提升他们应对生活与环境问题的能力,是优抚对象减少对生活和环境的负面感受,促进双拥工作,切实维护优抚对象的权益。
在安置社会工作中,社会工作者的工作重点增强安置对象的社会功能,增强他们的自我能力,协助安置对象实现社会角色的转变,顺利渡过军转地的过渡期,帮助安置对象在新的工作场所实现自己的潜能,从容应对新生活、新工作。同时,通过为安置对象代言,促进社会政策的良性改变。
第九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o°S9、1社会救助的社会工作概述 oS9、1、1社会救助
o①社会救助定义? 在什么情况下(个人、自然、社会原因),发生严重困难时,政府和社会对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物质保障的-救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o②社会救助的特征
o°A、权利义务的非对称性
社会成员在陷入贫困时,有权获得基本生活保障,不要求获得救助者履行某种业务-宪法赋予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
o°B、救助对象的限制性 真正陷入困境-必须进行家计调查。oC、救助标准的低层次性 保障获救成员的最低生活需求
oD、救助手段的多样性 物质-现金;应急临时-固定长期;政府-民间… oE、救助的时限性 救助者脱离困境,救助终止 oS9、1、2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o什么是社会救助的社会工作?
°o一种旨帮助生活发生严重困难的社会成员,在其获得物质方面社会救助的同时,得到精神方面的提升和社会功能的恢复,直至摆脱生活困境,或减轻困境,过正常社会生活的专业服务活动。
°o这种专业服务活动,需要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和理论、知识,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技巧。
oS9、1、3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特点 o°①服务对象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o°问题-生活发生严重困难
o°°A、引发问题的原因多样性和复杂性:背后的原因多样性和多种因素共同起作用而迸发;
o°B、问题发生后对救助对象的影响多样性和复杂性:物质的心理的精神的社会的。o°②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保障和服务保障的完整统一
表现在:A、叠加式的保障服务:提供物质援助的同时,向对象提供技术培训、信息服务、心理辅导、精神慰藉、行为矫正等等物质援助;
oB、嵌入式的保障服务:用社会工作的价值、理论、知识、方法开展,使社会工作更具人性化、更有成效。
o③救助服务规范的专业性和政策性
o在政策的范围和许可下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化的规范服务。oS9、2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oS9、2、1贫困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o①社会结构调整层面上的社会工作
oA、参与贫困救助制度的设计、修订与实施
因为社会工作者直接而长期服务基层,了解需要贫困救助对象的实际情况,在制度设计、修订与实施更有话语权和使制度更具有可操作性。
o°B、改善救助对象劳动就业的环境
°o倡导救助对象通过劳动就业解决自身困难:向政府呼吁,提供信息和辅导对象寻找就业机会;
°o倡导劳动力市场规范,主要是在设立最低工资标准和消除就业歧视方面的能力。°o②个人改善层面上的社会工作
°oA、评估救助对象的需求:审查申请者条件并帮助其确定资格 °oB、帮助符合条件对象获得救助,辅导疏导未获救助的成员 °oC、提升救助对象的人力资本,推动其就业和经济自主
°o社会救助努力方向是帮助对象解决就业,恢复其能够自力更生,经济自主。°o要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的”使能者“和”倡导者“角色功能。°o具体策略:
就业辅导与职业训练前的增能策略,针对对象的依赖性强、主动性差、忍耐程度低、信心弱等等特点开展工作;
°o就业辅导与职业训练中的短期和长期策略:针对不同救助对象开展社会工作; °o就业辅导与职业训练服务的宣传策略:通过大众传媒和网络向救助对象传播宣传就业辅导与职业训练信息。
oD、为救助对象解决实际困难
o救助对象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比如,健康、婚姻质量、亲子关系冲突、子女问题… o解决他们的面临问题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o一是以社区为主要的服务领域;二是要协调和动员社会资源,构建社会支持网络,增进社会融合。(既要动员传统的社区、单位、居民家庭志愿者等等参与,也要注入专业的内涵,有针对性寻求有关的社会资源包括政府、媒体、邻里、朋友、亲属的共同参与,提供救助对象所需要的帮助)。
oS9、2、2自然灾害救助领域的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o①灾害应急救助
oA、组织受灾群众转移 oB、安排灾民基本生活 oC、社会秩序维护 oD、心理疏导
o②灾后社区恢复重建
o具体负责组织协调社区人居环境的恢复重建,参与监督社区重建工程进展; o参与恢复社区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 o参与恢复社区正常的经济秩序。③社区减灾
参与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开展社区灾害风险、减灾知识普及教育宣传工作。oS9、2、3流浪乞讨人员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o①进入服务机构之前的救助
o街头救助亭和巡回救助车等救助;全天候的救助站开放接待主动求助者。o②服务机构内的救助
o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对其偏差观念和不良习惯行为、甚至轻微违法行为要进行引导和矫正,提供专业介入服务。
o③回归主流社会阶段的服务
o有由救助机构聘请的成年人和流浪儿童组成的类似于家庭的生活群体(类家庭);有一定条件的正常家庭的寄养(家庭寄养);还有通过教育培训对流浪乞讨人员进行正面的思想教育和引导(教育培训)。
o④返家安置后的服务
o主要是跟踪回访,巩固回归主流社会的成果;对某些家庭暴力、歧视等等原因的流浪儿童回归后要关注发生流浪的引发原因的消除。
oS9、3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oS9、3、1贫困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o①个案工作方法的运用
oA、个案工作方法在贫困救助中的功能
o通过差异化、面对面、有针对性的个人服务,按照”单
一、潜能开发、针对救助对象特点和利用对象自身资源“四原则开展,所以有与救助者建立信任、调动其潜能、发挥其主动性的功能。
oB、应该注意的问题:
o主动接触;挑明存在问题与方向;正视对象的实质性需要的满足;注重资源协调。o②小组工作方法的运用
oA、小组工作方法在贫困救助中的功能
o通过团体的动力与过程,按照相互支持、分享、协作、共同成长的原则开展,具有纠正对象认识、情感、行为偏差;恢复自信、转变态度;积极参与,愿意学习、提高能力之功能。
oB、小组工作方法在不同群体中的运用
°o救助对象子女参加的成长小组 °o由贫困单亲母亲组成的女性小组 °o由下岗失业人员组成的支持小组 °o③社区工作方法的运用 oA、功能
o通过发动组织社区成员的参与,有争取外力支持、调整改善社会关系、减少冲突、预防社会问题;动员整合社会资源致力社区发展,创造消除贫困的社会环境之功能。
oB、社区工作方法在贫困救助中的关注点 o关注环境的改变;
o帮助对象建立和发展社会支持网络
oS9、3、2灾害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o分为应急救助、恢复重建、社区减灾三种情况,主要是评估、心理抚慰与疏导,参与救助,服务以及宣传教育培训等等方法。
oS9、3、3流浪乞讨人员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o①外展服务
o走出去;接近与沟通获取信任 o②思想和行为矫正
o采取个案的、小组的以及特别设置的训练室对救助者的信心、态度、价值观、习惯以及行为等等进行矫正。
°o③教育与技能培训
°o主要是技能性的教育培训帮助其获得谋生的基本能力 o④跟踪回访
o目的的巩固成果,真正使其稳定回归,结案。°o本章小结 °o。。社会救助是社会成员因个人原因、自然原因或社会原因生活发生严重困难时,由政府和社会对其提供基本物质保障的救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O.。。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专业实务的一个重要领域,是指在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和理论、知识指引下,运用包括个案、小组、社区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技巧帮助城乡贫困救助对象,因自然灾害需要救助的对象,以及流浪乞讨人员,使其在获得物质方面社会救助的同时,得到精神方面的提升和社会功能的恢复,直至摆脱生活困境,或减轻生活困境的
第十章 家庭社会工作
第一节。。家庭社会工作概述
二、家庭社会工作的要素
1、为家庭提供服务的社会工作者
2、社会工作的对象--家庭
3、家庭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三、家庭社会工作要注意的事项(重点)
(一)把握社会转型期带来的家庭变动
1、家庭结构的小型化、简单化与多样化
2、家庭功能重心的转移
3、家庭关系感情化、平等化趋向
4、家庭支持网络的变化
5、社会转型期的婚姻家庭问题
(二)认识中国家庭工作的体系
1、正是的家庭工作机构:
妇联、工会、社区居委会、村委会
2、非正式的家庭工作
第二节? 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重点)
一、家庭社会工作的一般性任务与内容
(一)提供物质性的服务,协助家庭生活有序运转
(二)提供心理及法律援助,增强家庭的应变能力
(三)开展教育与培训,提高就爱听整体素质
二、我国家庭社会工作的内容(重点)
(一)政府体制内的家庭社会工作内容
1、家庭救助
2、家庭生活服务
3、婚姻调解
4、家庭生活教育
5、城乡社区针对家庭开展的教育与培训
6、有关家庭的主体活动
(二)非政府组织开展的家庭社会工作
1、城乡贫困家庭的救济与扶助
2、家庭心理辅导
3、家庭能力建设
第三节? 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整合社会工作方法在家庭社会工作中的应用(重点)
(一)个案工作方法应用于家庭
(二)小组工作方法应用于家庭
(三)社区工作方法应用于家庭
(四)社会工作行政方法应用于家庭
二、家庭治疗
(一)概念与流派
1、鲍恩的家庭治疗
2、结构理论的家庭治疗
3、沟通与策略取向的家庭治疗
4、米兰系统派家庭治疗
(二)家庭治疗的目标与范围
第十一章 学校社会工作
考纲要求
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第一节?? 学校社会工作概述
一、学校社会工作概念
(一)学校社会工作的要素
1、本质属性--专业服务
2、工作对象--主要是学生,其次是家长和学校人员等
3、社会工作者--专业训练的学校工作者
4、功能--解决问题,调适偏差行为
5、目的--完成学业,做好准备
(二)学校社会工作定义
学校社会工作作为政府、社会各方面力量或私人经由专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对正规或非正规教育体系中全体学生,特别是处境困难学生提供的专业服务。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或学校解决所遇到的某些问题,调整学校、家庭及社区之间的关系,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学校、家庭、社区的教育功能,以实现教育目的乃至若干社会目标。
二、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资质与素养
1、相关专业的知识背景:社会工作专业背景或接受过系统的社会工作专业培训,有关学校的知识。
2、人文关怀的职业态度:
确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我表达和自我实现的权利;
学生在学习和适应上有困难是个人行为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现象; 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天赋能力范围内充分发挥潜能;
相信学生在心理和行为方面适应不良是与人的家庭、学校和社区等外部环境密切相关;
学生除了在学校得到应有的服务外,还有赖于家庭和社区资源的充分服务; 深信学校的各种设施与活动,应该以逐步形成学生社会化人格为目标; 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及其对团体的职责的表现。
3、以人为本的职业道德:保持其专业素质和专业道德;尊重服务对象的价值观念与基本权利;尊重机构的规范和宗旨。
三、学校社会工作的特点(大纲不作要求)
专业性:以各种社会科学知识如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研究范式、学术标准、研究方法等探究学生个体的需要,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科学性:运用个案、小组、社区工作方法使学生获得其适应现今与未来的生活能力。艺术性:本着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理念,讲究方法,因人而异地设计助人方案,组织实施。
实践性:深入实际、实事求是、有针对性得解决现实问题。第二节? 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为全体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服务
1、生活辅导(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社会责任感;生活技能;兴趣爱好):使学生具有正确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2、学业辅导(学习动机、态度、兴趣、能力、方法等): 引导和帮助所有学生更好的学习。
3、职业辅导(就业观;劳动态度;就业服务;就业训练)正确引导学生的就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为特殊问题或特殊群体学生服务
1、为厌学学生的服务 产生厌学问题的可能原因:对老师的反感;缺乏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过分看重分数;人际交往问题
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 望子成龙带来的负担-产生厌恶
服务:
个案工作、家长会、家访、小组工作等,开展学生互助成长小组,与老师沟通,向老师提供咨询服务
2、为行为问题学生的服务 行为问题:指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与社会话要求和社会行为规范不相符合的不利于个体健康成长的外显行为。
主要表现:学习适应困难、情绪障碍、人际关系紧张和品德不良等。
服务:个案工作,与老师、家长、同学等各方面协商;小组工作,将相同问题的学生组织开展活动。
3、为身心障碍学生的服务
身心障碍:是指学生心里或生理上有某种缺陷,以致造成学习上或适应上的障碍。面对的特殊问题:长期照顾的问题、社区对其产生偏见的问题、障碍儿童接受训练的问题、障碍儿童未来的独立生活问题。
服务:提供照顾服务、鼓励家长改变态度、会谈与咨询、共同探讨未来有关问题。
4、为继父母家庭学生的服务
可能出现的问题:过激的行为、语言障碍、低自尊、分裂的行为、封闭自己。服务:个案、小组,对家庭进行干预,家庭会谈或家庭治疗。
5、为单亲家庭学生的服务
可能面临的原因:家庭成员的情绪问题、经济压力的问题、孩子照顾的问题、孩子角色认同的问题。
服务:个案工作-情绪支持,运用社区资源,单亲家长小组
6、为服刑人员家庭的学生的服务 面临的主要问题:
家庭成员的情绪问题 经济压力 孩子的照顾问题 孩子的适应和发展问题 服务 个案工作、运用社区资源、小组工作
7、为残疾人家庭学生的服务
面临的主要问题: 家庭成员的情绪问题 经济压力 孩子的照顾问题 孩子的适应和发展问题 服务 个案工作、运用社区资源、小组工作
8、为资优学生的服务
面临的主要问题:情绪问题 同辈交往问题 适应和发展问题 服务:个案工作、小组工作、认知疗法。
9、为特长生的服务
面临的主要问题:°情绪问题 °学习问题
服务:°个案工作、°小组工作、°认知疗法。
10、为转校学生的服务
面临的主要问题:
°同辈团体的接纳问题 °教材教法的适应问题 °学校规范的认知与遵循问题
服务:°适应学校服务,直接咨询服务;°个案-分析诊断,拟订辅导计划
三、协调学校、家庭、社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1、与教师及家长沟通,解释学生问题的内涵
2、为学生家长提供小组辅导:推进照顾服务;鼓励家长改变态度;
提高家长的护理水平;与家长一起探讨孩子的未来问题
3、为学校人员提供咨询服务
4、参与社区发展工作
5、开发运用社区资源
负面影响,过正常社会生活的专业服务活动。第三节。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个案工作
(一)学校个案工作的定位
学校内问题相对严重、情况比较特殊、不便于通过小组或社区方法处理的对象。
(二)学校个案工作的对象选择
对象来源:主动寻求帮助的;他人(如班主任)推荐的。选择对象要谨慎,不可强迫,不可贴标签。
(三)学校个案工作的基本步骤
1、申请与接案
2、收集资料
3、问题诊断与处遇(treatment)计划
4、处遇与服务
5、接案与评估
(四)学校个案工作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接纳尊重,唤醒自尊 °真诚信任,良性互动 °维护自决,灌注希望
(五)学校个案工作的注意事项
1、坚持自愿的原则
2、坚持保密的原则
3、坚持以人为本
4、坚持平等沟通:避免学校个案工作”德育化“; 避免学校个案工作”心理化“
二、小组工作
1、学校小组工作的地位与价值
2、学校小组工作的组织原则:°自愿原则 按需开展 °小组同质性与异质性的平衡
3、学校小组工作的基本程序:°选题招募;甄选实施(前期、形成期、协商期、成熟期);评估;跟踪
4、学校小组工作的注意事项
鼓励学生参与,调动学生的积极,加强学生对小组的认同;计划要注意灵活应变;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
三、社区工作
1、学校社区工作的定位
2、学校社区工作的基本过程:°建立关系;°情境估量;°发展计划;°成效评估
3、学校社区工作的注意事项:“工作重心指向学生发展;持之以恒,系统工程
四、综合性活动及咨询服务
*
1、行为改变技术*
2、人际沟通技术 人格结构的自我状态 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地位
人际沟通的形式(互补沟通、交错沟通、暧昧沟通)
人际沟通理论的运用
第十二章 社区社会工作
(二)社区社会工作
一、社区社会工作概述
社区社会工作,主要是指在中国城市的区、街、居等社区范围内,在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和理论知识指导下,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巧,为全体社区成员尤其是特殊困难群体提供的专业服务的总称。
二、社区社会工作的功能
社区社会工作的功能可以从个人、社区、社会三个层次分析。1.社区社会工作对居民个人的功能
社区社会工作对居民个人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区社会工作通过个案、小组工作、建立社会支持网络等方法,帮助社区居民解决个人困境和问题,并预防问题的再次发生。
(2)社区社会工作秉持助人自助的理念,注意培养居民的能力,有利于恢复和提升个人社会功能。
(3)社区社会工作用专业的方法设计系列的发展性、建设性的主题小组活动,有利于发展个人潜能,促进居民的全面发展。
2.社区社会工作对社区的功能
社区社会工作对社区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社区社会工作有利于解决社区问题。社区社会工作者通过社区研究、社区调查,发现社区中存在的问题和居民的需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以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和科学方法解决问题,以将负面影响控制在最低点。
(2)社区社会工作有利于增强社区凝聚力。社区凝聚力是由社区居民心想社区、心贴社区的向心力和社区居民彼此之间的聚合力所组成。社区工作者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促进社区凝聚力:首先,社会工作以居民需要为本,为居民设计、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服务,通过服务项目的提供,为居民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其次,社会工作者通过协助居民建立发展支持网络,将居民联结起来,开展互助活动;再次,社区社会工作者投居民所好地引导居民组织各种兴趣小组等;另外,社会工作者在服务的过程中,注重居民的团队建设,设计专门的增强团队建设的主题活动,通过大家的合作与分享,启发居民相信集体的力量。
(3)社区社会工作有利于培养居民的公民意识和公共意识。社区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理念是尊重居民、居民参与、能力建设,在提供服务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居民的参与意识及能力的培养。
3.社区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
社区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社区社会工作对贫困家庭、社区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城市移民等的关怀、帮助和支持,有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
*社区承担了部分社会保障义务,社区社会工作有利于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与完善。
*社区社会工作通过在社区层面开展各种活动,提高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素质,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维护社会公平与公正,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三、社区社会工作的组织机构和人员 1.社区社会工作的组织机构
社会工作的组织机构即社会工作的主体,是指社会工作服务的提供方,也就是策划、组织实施社会工作服务方案的社会组织,在发达国家及我国港台地区,社会工作组织机构通常是社会上的非营利组织。在我国内地,与社区社会工作相关的组织机构主要有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及新近设立的社区服务中心站。这些组织结构因为性质不同,有不同的任务,工作对象和人员构成。
其中,社区工作站是在”议行分离“理念之下社区管理体制创新产物,即在原有的社区居委会之外新设一个独立的社区工作站,以负责原属社区居民委员会承担的行政职能,还
社区居委会以居民自治功能。社区居委会与社区工作站之间是并行关系,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社区工作站的主要职责为:承办政府职能部门在社区开展的治安、卫生、人口、计生、文化、环境、科教、民政、就业、维稳综治和离退休人员管理等工作,以及其他由各区政府确定需要进入社区的工作事项。
社区服务中心是为本地区居民、单位提供公益性服务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社区服务中心接受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与扶持。社区服务中心的服务项目包括公益性和经营性项目,公益性项目是为老人、儿童、残疾人、优抚对象、贫困户、下岗工人等提供的无偿服务和为居民提供的优惠和低偿服务项目;经营性服务是指为满足社区成员物质和文化需要而提供的有偿服务项目。社区服务中心应确保公益性项目占主体地位。具体的内容包括:
(1)开展便民利民、文化娱乐、卫生体育、教育科普等项目。(2)提供家政等中介服务
(3)提供政务信息、便民信息咨询服务(4)开展社区居民的互助、自助服务 2.社区社会工作的人员
(1)社区社会工作的人员队伍构成 在现阶段的中国城市社区,社区社会工作人员队伍由三部分构成,即专职社区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社区志愿者。
①专职社区工作者是通过公共招聘、统一考核的基础上,再经《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法定程序选举产生的社区居委员会专职工作人员。
②社会工作者是经过社会工作专业训练,并通过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以社会工作的方法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服务的专业人员。
③社区志愿者,是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不受私人利益的驱使、不受法律的强制,基于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感而从事公益事业,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员。
(2)社区社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
①价值观。认同社区工作的价值观,尊重居民的权利和需要,以接纳的态度与居民沟通,注意维护居民权益,秉持平等、公正的原则开展工作,维护社会正义。
②政治素质。紧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坚持构建和谐社会的远大目标和崇高理想。
③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掌握基本的社会工作、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等科学知识;学会调查研究,善用人际沟通,能够通过了解、分析居民需求和社区环境科学地制订服务规划与计划,并有效组织实施服务计划。
④职业精神。爱岗敬业,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工作认真负责。
⑤心理素质。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发展健康的人格和自我形象,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良好的社会功能。
四、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社区服务
(1)社区服务的定义
社区服务是在政府的福利政策和公共财政扶持下,在社会资源支持帮助下,依靠社区居民的组织参与,动员社区内的资源力量,向社区居民提供的各种服务活动。
(2)社区服务的内容体系
①按照服务对象和服务性质的不同,可以把社区服务分成两类:一类是针对社区中的原来的民政福利对象,如孤老残幼、精神病人、烈军属等的福利性服务;另一类是针对社区中一般居民提供的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经营性服务。
②按照服务的提供手段,可以把社区服务分成三类:第一类是由社区和国家公共资金供应的福利性服务;第二类是根据市场交换原则实行的有偿收费的经营性服务;第三类是根据互惠互利原则,在居民之间以及社区组织和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之间发生的互助服务等。
③根据服务提供机制的正式程度,可以把社区服务分成三类:一类是非正式的服务,包括居民个人为社区提供的服务,人际间相互服务等;第二类是准正式的服务,包括社区和企业之间的相互服务,社区为居民提供的服务;第三类是正式的服务,包括政府为民政对象提供的服务,政府为社区提供的服务。
2.社区社会救助
(1)社区社会救助的概念 ①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因各种原因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救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助是解决民众生活困难最古老的措施,也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基本的项目。社会救助的获得不以其贡献为基础,体现了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
②社区社会救助
社区社会救助是指社区承担或实施的社会救助工作。社区社会救助是社区工作的传统领域,也是社会工作专业产生发展的源头。
③社区社会救助的对象
从社区社会救助对象的角度看,社区社会救助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贫困户和孤老病残人员生活救助、特殊人员生活救助和灾民生活救助。
(2)社区社会救助的特征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城市社区社会救助形成了以下几个特征:
①救助对象是社区中极度弱势的群体,救助的目的是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②国家救助与社会互助相结合。国家是社会救助的主要责任主体,与此同时,社区组织和社区成员开展各种形式的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国家救助的不足。
③物质帮助和福利服务相结合。政府及社区组织在为救助对象提供生活救助款物的同时,动员组织社区成员为其提供各种服务,这正是社区社会工作功能发挥的空间。
④生活救助与扶持就业相结合。注重救助对象中的劳动资源,开展各种就业服务,鼓励居民自食其力,这也体现了社会工作的助人自助的价值原则。
⑤城市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承担了社区社会救助大量的具体工作。街道、居委会是我国城市社区社会救助工作基本的落脚点,发挥着社会救助的基础性作用。
(3)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①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指以保障居民基本生活为目的,科学、合理地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其家庭成员的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给予差额补助的一项社会救助制度。
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内容
A、保障对象。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有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具体包括五类居民:一是”三无“人员;二是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能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三是从业人员在领取最低工资、下岗人员领取最低生活费、离退休人员领取最低离退休金后,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四是原民政部门管理的特殊救济对象;五是夫妻一方为本市非农业户口,另一方及子女为其他户口,具备特殊条件且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居民。
B、保障标准及资金来源。按照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燃煤费用以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确定。保障资金渠道有两个,即政府财政拨款和社会捐赠资助。
C、工作程序。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的步骤是:户主申请、居委会初审、街道办事处审核、民政局审批、张榜公布、发放物款。
3.社区卫生
(1)社区卫生的定义
社区卫生也即社区卫生服务,其界定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社区卫生,即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有效、价格适宜的医疗服务。广义的社区卫生是指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
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等服务为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社区社会工作从广义的社区卫生来理解社区卫生服务。
(2)社区卫生的内容
从广义的社区卫生角度,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社区医疗、社区预防、社区保健、社区康复、社区健康教育、社区公共卫生及其他专项服务。
4、社区治安
(1)社区治安的含义和内容
所谓社区治安,是指社区治理各行为主体(包括政府、非政府部门、机构),依靠社区力量,强化社区控制手段,促进社区环境的有序状态。
社区治安的内容主要有:法制教育、人民调解、治安防范、社区矫正、维持秩序、事故预防。
(2)社区治安的测量指标
社区治安作为一种社会生活的秩序或状态,是可以用种种客观的和主观的指标加以测量的。
①社区治安的客观性测理指标 A、社区范围内犯罪案件的发生率 B、社区范围内违法行为的发生率
C、社区范围内刑满释放人员、缓刑假释人员、劳改劳教人员的矫正服务状况,以及重新违法犯罪率。
D、社区范围内事故发生率
E、社区范围内居民之间及居民与机构之间纠纷、投诉事件发生率 F、社区范围内青少年成长环境安全状况 G、社区生活环境安全状况
H、社区保安设施和人员的配备情况 I、社区治安管理制度
②社区治安的主观性测量指标。
A、居民对社区治安的满意率和满意度 B、居民出行时,对家中财物安全的放心度 C、居民(尤其是女性)夜晚出行时的安全感 D、居民对孩子生活、学习环境的安全感 E、居民对邻里关系的满意度 5.社区教育
(1)社区教育的含义 ①社区教育的界定
社区教育是社区组织或社会工作者在社区范围内,依托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针对社区的全体居民进行的以增进公民素质、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发展与进步,建立平等、公义、互相关怀的社会为宗旨的社会教育。
②社区教育的特征
A、社区性特征。社区教育是在社区范围内实施的,其教育的组织者是社区组织或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B、多样性特征。社区教育的内容是多样的,具有动态性和发展性。社区教育的形式也具有多样性,不排除任何教育模式和手段。
C、互为主体性。社区教育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互为主体性,社区教育需要全体居民的参与,居民既是学生,也是老师,或兼任两者。
D、整体性特征。社区教育是一项社区内全员参与、受益及所有部门介入的宏大整体工程,是一种社区作为有机整体自觉能力的行动。
E、社区教育是整个社区文化建设的落实,社区价值理念的体现、社区文化氛围的形成、社区居民精神风貌、公德意识、共处情谊、生活方式等的养成,都要通过社区教育来实现。
(2)社区教育的内容
①从教育功能角度分类的社区教育内容
教育学对教育的分类对社区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学把教育划分为补偿式教育、控制式教育和解放式教育。
A、补偿式社区教育是指,社区为居民提供未受到的正规知识教育及正规知识教育不及的知识空间
B、控制式教育是指,为居民提供的行为规范教育,要求居民遵守法律、法规
C、解放式教育是着重于居民全面的发展,在知识、态度、行为、价值观等方面发挥个人的潜能和积极性,协助居民体会制度上的不完善或不公平,学习凝聚集体的力量,创造公平的社会秩序。
②从国家、社会和居民需求的角度分类的社区教育内容 现阶段我国社区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文化科学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家庭生活教育、生命健康教育、民主思想教育、时事政治教育等。
五、在社区服务中社会工作方法的应用
1.运用社会工作研究方法,如发放居民需求问卷、入户访问等,深入调查了解居民的问题与需求,根据居民的需求制订服务计划。
2.运用社区工作方法,发现、挖掘、调配和利用社区内和社区外的各种资源,开展社区服务活动,以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3.运用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方法,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心理安抚、家庭调适、社会交往等专业辅导服务。
六、在社区社会救助中社会工作方法的应用
1.为救助对象寻求社会资源、建立支持网络,以满足他们所需要的服务。2.为居民提供最低社会保障制度的信息咨询。
3.对申请未批的居民进行辅导,包括对他们进行情绪疏导等心理辅导,另外,社会工作者要维护居民的权益,站在居民利益的角度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为居民争取应得的利益。
4.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的方法对具有劳动能力的居民提供就业辅导、能力培训和信息咨询,对居民进行能力建设,提供就业信息,鼓励其自食其力。
七、在社区卫生工作中社会工作方法的应用 1.为居民提供就医帮助
随着社区建设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制度逐步建立,没有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社区也有医疗机构的医生定期走进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一般的医疗服务。在社区医疗工作中,社区社会工作者介入的工作主要包括为居民提供医疗信息、联结医疗资源、协调关系和心理辅导等。
2.协助居民树立新健康理念
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新健康理念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及社会适应良好。而身体健康是基础。为此,社区社会工作者可以采用的工作方法包括:新健康理念的知识讲座、健康知识竞赛活动、新健康理念宣传活动、居民健康主题小组工作坊,等等。
3.协助居民维护环境卫生
社区环境卫生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在维护社区环境卫生的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感受分享策略、监督策略、行动策略、个性化策略等动员、激发居民自主维护社区环境卫生的目的。
(1)感受分享策略。组织居民讨论分享在社区中遭遇恶劣环境的感受。
(2)监督策略。在社区里建立一种维护社区环境卫生的监督机制,设立举报信息和表扬信箱,组织被举报人和被表扬人的小组讨论会,通过艺术性的设计活动,触动参与者反思自己的行为,改善不良行为,发扬良好行为。
(3)行动策略。利用居民在社区的时间,进行居民总动员,举办”社区卫生日“或”
社区卫生行动“活动,吸引更多的居民一起行动,同一时间搞环境卫生。
(4)个性化策略。针对特定群体设计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
八、在社区治安中社会工作方法的应用 1.运用专业的联合会谈方法调节纠纷
联合会谈会是指社区工作者与纠纷双方面对面的谈话,其中包括社会工作者分别与双方单独的谈话和社会工作者同时与纠纷双方的谈话。社会工作者通过疏导情绪、倾听及引导倾听、同感及引导同感、接纳、调整非理性信念、行为改善等方法,帮助纠纷双方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2.以小组工作的手法帮助居民学习法制与安全知识,提升法制及安全意识
可设计组员互动游戏、分享学习体会、具体案例讨论、模拟情境训练与感受分享等活动。
3.创伤辅导
创伤辅导的过程或技术主要包括:重新体验创伤情境、情绪疏导(宣泄)、分享感受、接受现实事实、开启新的思路等。
九、在社区教育中社会工作方法的应用 1.社区居民领袖教育
(1)了解居民领袖的动机
①成就取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参与和努力实现一些目标 ②权力取向:希望自己有影响力,受人尊重或重视 ③关系取向:希望有人认同自己及自己的主张或行为 ④意识提升:希望自己能主持公义,为社区服务(2)对居民领袖进行社区教育的重点和目标
①价值态度方面:培养以公众利益、社会公义为已任的价值理想。
②知识思考方面:协助学习分析相关政策,认识权力资源的分布,了解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机制。
③行为技能方面:培养领导能力,特别是组织集体行动的能力,学习基层动员的方法与技巧。
(3)对居民领袖进行社区教育的方法
①为居民领袖争取、提供策划及决策的机会
②为居民领袖创造、提供与社区外界接触、联系的机会
③通过各种方式满足居民领袖的心理需求,增强领袖行为的满足感 ④啬社区内居民对居民领袖的认同和支持 ⑤开设领袖训练系列课程一(小组工作)2.社区积极分子教育
(1)了解社区积极分子的动机
所谓社区积极分子是指社区居民中那些积极热情参与社区事务的居民。居民积极分子群体的心理动机一般表现为:
①成长取向:希望继续学习,发展自己,视社区参与为提高自己的学习机会。
②调剂生活:认为参与社区的活动可以丰富自己的生活,也可以实现自己的一些理想和目标。
③服务取向:愿意帮助他人。
④关系取向:希望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并一起做事。(2)对积极分子进行社区教育的重点和目标
①价值态度方面:培养”不平则鸣“、”打抱不平“、”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精神。②知识思考方面:协助学习如何分析问题、学习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③行为技能方面:令其主动发表意见,积极参与具体的社区实务工作。(3)对积极分子进行社区教育的方法
①开设专题的系列课程,组织学习,例如成长课程等 ②设计系列的活动,注重系统训练
③为其提供参与的机会,以增强成就感和满足感
④组织各种小组,进行团队合作的训练,培养归属感 ⑤提供更为广泛的生活领域的机会 3.社区”旁观者“的教育
(1)了解社区”旁观者“的动机
①活动取向:希望能有自己喜欢的娱乐活动 ②利益取向:希望能得到利益 ③关系取向:希望结识他人
④信息获得:希望了解到更多的信息
(2)对”旁观者“进行社区教育的重点和目标
①价值态度方面:提高对集体参与重要性的认识,使其愿意参与 ②知识思考方面:协助其了解集体争取或集体行动的目标和途径 ③行为技能方面:能够关心、询问社区实务,能够参与集体行动(3)对”旁观者“进行社区教育的方法
①为其联结人际关系资源,促进与他人沟通 ②设计能够满足其需要的活动,加强满足感 ③吸纳为短期或项目的志愿者 ④吸纳为联络人/咨询对象 ⑤提供直接的参与途径 ⑥设计需要的系列课程培训 4.社区”冷漠居民“的心理动机
(1)了解社区”冷漠居民“的心理动机 ①利益取向:不要做吃亏的事
②好奇心:是否有引起兴趣的事件,观望究竟可以实现什么。(2)对”冷漠居民“进行社区教育的重点和目标
①价值态度方面:以共同利益引起兴趣,以利益为出发去关心社区事务 ②知识思考方面:明白社区集体行动事件对社区及自己有何影响 ③行为技能方面:能留意宣传活动的内容,能发表个人意见(3)对”冷漠居民"进行社区教育的方法 ①提供开放式的参与方式
②吸引注意力,提供详细的活动资料 ③以推销的方式邀请参与 ④令其明白他们的兴趣和需要 ⑤留下联络方式
第十三章 医务社会工作
第一节 医务社会工作概述
一、医务社会工作的概念
1、定义:医务社会工作是在健康照顾体系内实施的社会工作,目的是协助那些受到实际的和潜在的疾病、失能或伤害影响的服务对象、家庭和群体,增强、促进、维持和恢复其社会功能。
广义:P233 狭义:P233
2、医务社会工作的功能:诊断与评估;咨询与辅导;寻求与整合资源;倡导工作;咨询与协调。
二、医务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1、生活适应模式:这是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理论基础。
2、危机调适模式:遵循三个原则:一是服务期限短;二是主动与直接;三是目标有限。
3、家庭模式:家庭在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中起关键性的作用。
三、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1、在病人服务中的角色:诊断者;咨询者;教育者;倡导者;协调者。
2、在病人家庭服务中的角色:诊断者;咨询者;教育者;倡导者;协调者;联系者;协助者。
3、在政策服务中的角色:倡导者;咨询者;行动者;推动者;研究者。
4、在医疗照顾网络中的角色:教育者;协调者;联系者;转介者;咨询者;创新者;组织者。
四、医务社会工作者应具备的条件
除一般社会工作者应有的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以及一般疾病的预防、治疗、护理、保健等知识。
第二节 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医院社会工作服务
*
1、心理社会评估和干预:这是医务社会工作最基本内容。*
2、危机干预。
*
3、临终关怀与哀伤辅导。*
4、出院计划。*
5、外展服务。*
6、团队合作。
*
7、慢性病及严重疾病照顾。
二、公共卫生领域社会工作
三、精神健康社会工作
《精神失调的诊断和统计手册》
1、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
2、职业相关服务。
3、个案管理。其功能:预估服务需求;安排服务;协调服务;倡导;辅导与治疗;监控服务;评估服务成效。
第三节 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分法
一、个案分法
个案是最早也是最基本的医务社会工作分法。
1、医务个案改造的过程。
2、医务个案工作需要处理的问题。
3、医务个案记录。
4、医务个案工作的注意事项。
二、小组分法
小组分法是医务社会工作中常用方法。
1、医务小组工作的分类。
2、医务小组分法常订的目标。
3、自助小组与组织。
4、医务小组分法的注意事项。
三、社区工作方法
1、实质:是资源整合的过程。
2、主要任务:把医院的资源和社区的资源联系起来。
3、核心:是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协调和整合。
4、方式:志愿者服务。
第三篇:社会工作实务初级完整版
社会工作实务
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
接案步骤:接案前的准备、面谈、收集服务对象的资料、做接案会谈记录。
接案:社会工作者与潜在服务对象开始接触,了解其需要,帮助其逐渐成为服务对象并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过程。服务对象的来源:主动救助者、由他人介绍或机构转介来的、由社会工作者通过外展发展而来。服务对象的类型:自愿型服务对象、非自愿型服务对象。
现有服务对象:主动救助和转介及外、展来的,并已使用或正接受社会工作者服务的对象。潜在服务对象:尚未使用或接受社工资源帮助,但未来可能需要服务资源和协助的服务对象。接案的准备工作:服务对象资料准备、在资料准备有对象了解的基础上拟定初次面谈的提纲。
面谈提纲内容:介绍自己和自己的专长、简要说明本次会谈目的和内容及双方的角色责任、介绍机构的功能和服务、相关政策和工作过程、征求对会谈安排的意见和期望、询问是否有急需处理的事情。
面谈目的:了解服务对象最关心的事项是什么,以便达到助人目标。
面谈环境:原则是创造方便昨有利会谈进行的环境,场所空间尽量使其自由、舒适、简单、温馨、避免过多装饰;两人位置在90-130度角,距离1-1.5米间;严格遵守时间约定,关掉手机,通知相关人员勿扰。
面谈的主要任务: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澄清二者角色期望和义务、激励并促进其进入角色、促进和诱导其改变、达成初步协议、决定工作进程。
澄清:第一,其对自己的、对社工的期望,社工对其对自己的角色期望;第二,对比找出二者想法差异和距离;第三,协商一致。
决定的可能:终结服务、转介其他服务、进入下一个助人阶段。面谈技巧:主动介绍自己、沟通、倾听。
沟通:又称人际沟通,是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借助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互相交换观念、信息、态度、感受和情感等内容的动态过程。
治疗性沟通:通过人与人的交往,达到一个人对其他人进行帮助的目的。
治疗性沟通功能:提供支持、减轻焦虑、协助树立正确想法、促成问题解决行动。
倾听运用:一,通过向其传达对其专注;二,设身处地地感受;三,与其互动,对其叙述给予适当回应。资料收集内容:个人资料、身体情况、服务对象的特点与能力、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收集方法:询问(会谈、角色扮演、问卷)、咨询、观察、利用已有资料、问卷调查。接案会谈记录内容:面谈目的、过程、对面谈的总体评估、建议。
接案注意事项: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决定问题的优先次序、保证其要求的服务符合工作范围。
预估:既定情境中的事实与特点推论出有关服务对象问题含义的暂时性结论的逻辑过程。
预估任务: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客观因素、主观因素、问题的成因及使问题延续的因素、本身及环境的积极因素、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容。
客观因素:背景资料、所处的环境、问题发生与持续时间、为解决问题所做的努力。预估的基本步骤:探究情况问题与需要、分析资料做出预估摘要。探究。。。:描述其问题与需要、描述问题如何发生、描述其处境及生活中的社会系统情况、探究其不能解决问题的原因、描述其发展阶段、描述并鉴定其资源状况。
分析资料做摘要步骤:对其问题与需要作出解释、列出解决问题的目标及先后次序、决定介入的策略、撰写预估摘要。
预估摘要内容:对其自身系统的预估、对其家庭系统的预估、对其所处社会系统的预估。
计划:服务计划是为下一步的介入行动服务的,也是介入行动的蓝图。是发展有效行动方案明确任务和责任的过程,也是决策行动的过程。
目标:长期目标、短期目标。
服务计划的构成:目的及目标、关注的问题与对象、介入的方法和介入行动。介入方法:个人辅导、小组活动、社区介入、网络建构、政策倡导等。
制定计划原则: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要尊重其意愿、详细和具体、与工作的总目的宗旨相符合。制定计划方法:设定目的和目标、构建行动计划。目标设定程序:一,确定其需要和问题;二,向其解释设定目标的目的;三,共同选择适当的目标、目标陈述要明白易懂;
四、重在促进其成长;五,目标要可测量、具有操作性和现实性;六,与其讨论目标的可靠性和可能的利弊;七,确定目标并决定目标的先后次序。
构建行动计划步骤:一,选择介入系统;二,选择介入行动。
介入行动:危机干预、资源整合、经济援助、安置服务、物质支持、心理辅导等。第四节介入
介入:社工运用专业的知识、方法与技巧协助服务对象系统达到计划服务目标的过程。介入分类:直接介入、间接介入、综合介入。
介入焦点:一,增加个人的生活适应能力;二,增加社会和物理环境对个人需要的回应。
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一,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二,个别化;三,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四,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五,瞄准服务目标;六,考虑经济效益。
第五节评估
评估: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系统地评价社会工作的介入结果、总结整个介入过程、考查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与目标的过程。
评估的目的:一,考查社会工作介入效果、服务对象进步情况及介入目标的实现程度;二,总结工作经验,改善工作的方法和技巧,提升服务水平;三,验证社会工作方法的有效性;四,进行社会工作研究。
评估的类型:过程评估、结果评估。
评估的方法:收集评估资料的方法、基线测量评估、对服务对象影响的评估。
收集评估资料的三种手段:一,利用档案记录进行评估;二,收集服务对象对介入过程和结果的意见与看法;三,使用调查方法,收集介入效果的数据和事实资料。
基线测量:在介入开始时对服务对象的状况进行一,建立一个基线作为对介入行动效果进行的标准基线,以评估介往前后的变化,以此判断介入目标实现的程度。
基线测量应用范围:个人、家庭、小组或社区。
基线测量操作程序:建立基线、进行介入期测量、分析和比较。
建立基线的方法:一是确定介入目标;二是选择测量工具;三是对目标行为进行测量并记录目标行为。对服务对象影响的评估:服务对象满意度测量、差别影响评分。
评估注意事项:一,注重社会工作者的自我评估与反思;二,调动服务对象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评估过程;三,评估的方法要与社会工作的价值相吻合,并注意保密;四,要切合实际需要。
第六节结案
结案:当服务对象的问题已经解决,或者服务对象已有能力自己应付和解决问题,即在没有社会工作者协助下可以自己开始新生活时,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双方根据工作协议逐步结束工作关系所采取的行动。
结案时的工作:一,总结工作;二,巩固已有改变;三,解除专业工作关系;四,撰写结案记录。巩固已有改变:回顾工作过程、强化服务对象已有的改变、给服务对象积极支持。结案时服务对象的反应:两极情感反应,即负面情绪和正面情绪。
结案类型:一,目标实现的结案;二,因服务对象不愿继续接受服务而必须终止专业关系的结案;三,存在不能实现目标的客观和实际原因的结案;四,社会工作者或服务对象身份发生变化时的结案。
常见的负面反应:否认、倒退、依赖、抱怨、愤怒、讨价还价、忧郁。
结案反应的处理方法:一,结案前与服务对象回顾一下介入过程,以确定是否时机成熟;二,提前让服务对象知道结案时间,早做心理准备;三,逐渐减少与服务对象的接触,提醒其学会自立;四,估计一些可能破坏因素,预防问题产生,稳定成果后再结束;五,安排正式的结案活动,让服务对象分享成果,以建设性方式表达感受,相互鼓励,面向未来。
跟进服务的实施方法:电话跟进、个别会面、集体会面、跟进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第二章 儿童社会工作
儿童概念:1989年11月20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上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规定,儿童系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条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我国实际工作中,多将儿童年龄界定为0-14岁。
儿童定义的要素:一,是人生命中的一个特定阶段,是生物性、社会性和精神性的三位一体;二,作为人生的初始期而受到关注;三,特别需要保护和关爱的阶段。儿童的特点:生理特点、心理特点、行为特点。生理特点:成长性、基础性。
心理特点:发展性、依恋性、可塑性。行为特点:探索性、模仿性。
儿童的需要;生存的需要、爱的需要、学习的需要、游戏的需要、社会化的需要、被保护的需要。儿童分婴儿期0-1岁,幼儿期1-5岁,学龄期6-14岁。儿童社会工作定义:1950年联合国儿童权利会定义为,凡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全发展与正常生活为目的的各种事业。我国定义为,在现有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在当前的法律、文化背景下,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成长、发展的需要,以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为指导和科学的理论为基础,充分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巧对儿童开展遥助人自助的服务活动。
儿童社会工作四特点:一,立中于社会的经济、文化、法律等客观背景;二,建立在特定对象需要和特点基础之上;三,需要充分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理论、方法和技巧;四,一种助人及自助的服务活动。
中国儿童社工的法律基础;宪法,儿童权利公约。
儿童社工理论基础:儿童物生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
心理社会发展论八阶段:一,学习信任阶段0-1.5岁;二,成为自主者的阶段1.5-3岁;三,发展主动性阶段3-5岁;四,变得勤奋阶段6-12岁;五,建立个人同一性的阶段12-19岁;六,承担社会义务阶段19-25岁;七,显示创造力感的阶段25-65岁;八,达到完善的阶段65岁以上。
儿童社范围分宏观和微观两层面,微观中按服务对象类别分一般儿童社工和特殊儿童社工,特殊儿童社工类型分支持性、保护性、补偿性、替代性。
影响儿童的重要社会因素: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
现阶段儿童社工的具体机构: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社会福利机构、社区、专业性社工组织。
服务对象自决: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服务对象的自由选择和决定的需要与权利,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基本价值观。儿童工作中,社工担当的角色有服务提供者、支持者、教育者、中间人、调控者,保护者。
需社工特别保护的儿童:被拐卖儿童、残疾儿童、被遗弃儿童和孤儿、流浪儿童、受虐待儿童等。
常用评估量表:智力量表WISC、行为量表CBCL、社会期望量表CSD、自我意识量表PHCSS、儿童受虐量表。儿童社工的具体方法;儿童辅导、儿童小组工作、受虐儿童的社工介入。
儿童辅导:专业人员利用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帮助儿童了解自己、学会面对困难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并且运用各种机会促使儿童在生活、学业、感情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全面发展以及潜能发挥的过程。
想象互动游戏治疗技巧:一,用言辞表达或口语化;二,刺激性;三,设定限制;四,相对游戏。
沙盘游戏治疗:又称箱庭游戏,两个规定大小的天蓝色装沙矩形盘,沙子,沙盘模具。游戏最重要的设置“童心”。儿童小组工作:一种通过小级过程小组社工的协助,使小组中的儿童能够获得小组经验、产生行为改变和恢复正常功能,以及与他人和周围环境达成有效的调适,最终促进个人及小组发展的专业服务活动。
要点:一,活动安排要新颖有趣、安全;二,多利用示范来讲述活动的安排和小组规则;三,避免道理、复杂与抽象问题;四,社工亲切和蔼,具亲和力;五,社工应带给儿童平等感。
亲职教育服务:专业人员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向家长提供专业服务活动。如亲子沟通地小组。
受虐儿童:被其父母、近亲或任何对该儿童权利有责任者,或与儿童居住于同一处所的任何人,采取以下行为而遭受伤害甚至死亡的儿童。一,造成受伤或允许意外受伤;二,制造一个非意外的身体伤害的危险状态,造成伤害;三,对儿童性侵犯或允许此类事情发生;四,拷打、折磨儿童或允许发生;五,受伤的结果超过只是单纯体罚。
儿童疏忽:任何一个儿童的父母或其他对该儿童权利有责任者并未提供对其适当或必需的支持、法宝教育、医疗或其他法律认定儿童权利必要的相关照顾;或者儿童遭受其父母或其他对该儿童权利有责任者的遗弃。
儿童身体虐待指标:淤伤、烫伤、撕、裂伤、骨折、头颅伤、内伤等。第三章 青少年社会工作 青少年的界定
我国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未满18周岁的男女为未成年人;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刑事案件中,青少年的年龄规定在25岁以下;共青团规定团员年龄为14-28周岁;少先队队员的年龄为7-14岁。
青少年时期的最主要特点:多变、创新、反叛。
青少年文化四类型:正直青年、问题青年、文化叛逆青年、政治偏激青年。
青少年发展性特征:一,兼具质与量的改变;二,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特质;三,同时兼具稳定性与不稳定性的特 征;四,具有共通性与变异性的性质;五,兼有分化与统整的功能;六,兼有正常发展与易受伤害的可能。
青少年个体发展性需要;1.接纳自己的身体和容貌,表现符合社会所规范的性别角色需求;2.个体与同伴发展适当的人际关系;3.追求独立自主,少依附父母及其他人;4.自食其力,寻求经济独立;5为未来的生涯作准备;6.发展符合社会期望的认知技能和概念;7.努力表现负责任的行为,追求理想和抱负;8.为未来的婚姻和家庭作准备;9.建立个体的价值体系,符合现实世界的需求。
青少年工作:把青少年作为工作和服务对象,通过运用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规律性,以及社会工作专业的理念、理论、方法和技巧,来最大限度地发掘青少年的潜能,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专业活动。
青少年社工分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微观层面针对青少年个体需求,中层层面针对青少年家庭需求,宏观层面指社区社会工作和相关组织,针对法规或政策进行。
青少年社工的服务原则:一,尊重青少年的价值与尊严;二,接纳与关爱青少年;三,注重青少年的个别需求;四,协助青少年具备适应社会变化不断成长的能力。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发展性的、预防性的、治疗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
发展性青少年社工内容:一,提供青少年闲暇场所;二,举办各种活动;三提供国内外时速信息服务,使其了解世界发展的趋势;四,提供其发展中各方面的知识性辅导服务;五,提供就业信息及就业辅导等。
预防性青少年社工内容:一,改善青少年家庭生活环境;二,改善青少年学校生活环境;三,改善青少年社区生活环境;四,探索学校、家庭、社区良性互动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模式;五,倡导有效的青少年服务和发展政策等。
治疗性青少年服务的内容:一,提供补助帮助困难家庭的青少年正常成长;二,提供被忽略或虐待的青少年的保护服务;三,提供青少年安置服务;四,提供治疗性服务;五,提供矫正服务。
青少年社工方法分直接和间接两个部分。直接的社会工作方法包括针对个人、群体、社区开展工作所必须运用的个案工作方法、小组工作方法、社区工作方法;间接方法主要包括社会工作行政和社会工作研究等。
小组工作的核心要素:目的性、过程性、计划性、互动性。
罗斯总结的小组工作功效:一,提供同伴增强机会;二,更能刺激大多数当事人的真实世界;三,对规范小组组员的行为直到很好的制约作用;四,小组内获得的经验将有助于组织重新建立良好人际交往和行为习惯。
青少年小组工作:娱乐小组、游戏技巧小组、教育小组、任务小组、问题解决和决策小组、焦点小组、自助小组、社会化小组、治疗小组。
社区工作特点:一,以社区为对象;二,以结构导向的角度分析问题,调整各种关系;三,介入的层面比较广泛;四,强调居民的参与;五,社会资源的广泛运用。
社会工作行政:把一个服务机构的社会政策转化为社会服务的行为。包括行政人员——领导者——与所有其他职员——下属或团队成员。基本过程是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和控制。
社会研究:在获取知识和发现事实的过程中,社会工作乾及其他领域的理论和实务工作者使用社会研究方法,收集和分析与社会工作有关的资料,以协助达到社会工作目标。
社会工作研究五层面:一,青少年群体特征和社会环境状况研究;二,青少年需求调查和服务设计研究;三,服务过程研究;四,社会服务与政策改善研究;五,社会工作理论研究。
整合社会工作方法在青少年服务中的运用:一,青少年需要的多元性决定了社会工作方法的整合性;二,社会资源的综合性决定了社会工作方法的整合性;三,社会工作专业的通才要求决定了青少年社会工作方法的整合性。
青少年服务计划设计:指社会工作者达到一定的服务目的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设计。两个层面:计划的过程和计划的结果。计划根据方案形成的不同依据,划分为社会问题取向和个人需求取向两类型。
社会问题取向;指计划设计是通过问题分析、诊断、方案设计的过程来完成的。
个人需求取向:指服务方案的设计是回应服务对象的需要,社会工作者是发起者和推动者。
影响计划设计的主要因素:机构的宗旨、服务对象的需要、资源条件、计划设计的理论基础、服务对象的参与。计划设计的过程:评估需要、确定目的及目标、制订活动方案、评估、撰写计划书。
清楚的目标需要具备的条件:一,应该是与问题和目的有关联的;二,是可达到的;三,是可量度的;四,有时限的;五,目标间是有关联的。
活动方案的制订包括:理念、目的和目标、对象、性质、时间、地点、程序、资源、应变计划、评估。
第四章 老年社会工作
老年社会工作;运用老年学的相关知识,以老年人及其相关人员和系统为工作对象,帮助老年人,特别是处境困 难的老年人,改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使老年人有更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我国老年工作的根本目标,六老: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年的界定:我国政府多以60岁以上的人为老年人。
年龄的影响:1.生理年龄对老年生活适应的影响:决定老人的生活安排和生活方式;2.心理年龄对老年生活适应的影响:决定了老人的人格特点、情绪特点和应对问题的方式;3.社会年龄对老年生活适应的影响:决定了个人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直接影响到个人的自我概念和自我价值感;4.生理、心理、社会年龄对开展社会工作的意义。
老年期的划分:60-69岁为低龄老年人;70-79岁为中龄老年人;80岁以上的为高龄老年人。老年人的特点:生理的老化、心理的老化、社会的老化。智力分为结晶智力、液态智力。
角色理论:有关较年老的人的角色变化和角色丧失的影响的理论。
老年人的需要:健康维护、经济保障、就业休闲、社会参与、婚姻家庭、居家安全、身后事宜安排、一条龙照顾服务。
老年社会工作的注意事项:价值观问题、自我意识与督导。
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处理认知与情绪问题、处理精神问题。
与健康照顾有关的服务:个人帮助、出行和行动服务、紧急呼叫系统等技术支持、专门服务项目的提供。抑郁症、痴呆症、谵妄和焦虑症是老年人最觉的四个认知和情绪问题。
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五点:1.珍惜当下非常重要;2.找到往事的意义,以此建构生命的意义;3.直面自己的局限,看到过往生活的缺撼;4.接受生活中的好与不好,寻求和解宽恕,弥补过往生活的缺撼;5.拓展个人爱好和同情的圈子。
老年社会支持网络:正式支持、非正式支持、家庭思维、社会融合。
正式支持体系:主要由政府的老年工作组织机构和涉老组织机构构成,涉及贫困救助、生活照料、危机干预、老年人权益保障等。
非正式支持体系三类:一,家庭成员对父母的养老支持;二,亲属对老年人的支持;三,非亲属对老年人的支持。英国婉格尔的五种社会支持网络类型:家庭依赖型、社区整合型、自我涵括型、社区依赖型、自我局限型。非正式支持包括:经济支持、情感支持、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家庭思维:把老年人看成是复杂的多代关系系统的一部分。
家庭体系工作内容:一,代表老人把家庭动员起来;二,识别成功应对技能,并据需要拓展新技能;三,有冲突的需求排出先后次序;四,制定老人行动方案。
老年特殊问题: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丧亲问题、临终关怀、自杀。
虐待老人:恶意对待老人,在身体、情感或心理及经济方面对老人采取非人道的做法。
社工介入虐待的主要措施:1.维护老人的合法权益,保护老人免受经济方面的剥夺;2.为不同境况中的此类老人提供救助性服务;3.构建正式和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4.作政策方面的倡导和舆论方面的呼呈,改变和调整其家庭社区环境。
伊丽莎白·库布勒—罗斯总结的人面对死亡的心中历程:否认期—愤怒期—讨价还价期—抑郁期—接受期。社会工在老人濒临死亡时做的工作:提供情感支持、代表老人及其家人争取合理权益、提供相关资讯、做丧亲辅导。
临终关怀服务:控制疼痛和症状、协助老人及其家人解决医疗费用方面的问题、提供丧亲后续服务。
临终关怀的四个指导原则:一,病人及其家人是主要的照顾对象;二,由多学科人员组成团队负责提供临终照顾;三,控制疼痛和病症是第一位的;四,提供丧亲后续服务用来支持丧亲的家人。
自杀评估风险因素:直接线索、间接线索、行为线索。
老年人个案工作的独特之处:一,在接案阶段,很重要的一点是跟老人进行良好的沟通;二,在预估阶段要特别注意老人身体心理、社会方面的功能状况;三,在制订计划阶段要充分吸收老人参与;四,在介入阶段要定期追踪进展情况;五,在评估阶段要重视老人的主观评价。
老年人社工的主要方法:个案工作方法、小组工作方法、社区工作、社区照顾、养老机构照顾。
个案工作的注意事项:一,营造适宜于老人沟通的环境;二,多方求证老人的问题;三,特别需要尊重的需求;四,尊重老人的自决权;五,耐心。
小组工作的注意事项:一,尊重自决权;二,平衡对小组和个人所负的责任;三,尊重保密权;四,干预小组动力,保护小组成员免受伤害。社区工作的重点目标人群:独居老人、高龄老人、伤残老人、困难老人。社区区工作的三类服务:居家服务、社区中心服务、社区入住设施服务。社区工作的基本原则:采用优势视角;充权;统筹规划;资源链接与整合。
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的特点:
1、不同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入住养老机构老人的生活、娱乐都在同一个地方,交往的都是同一群人,所有日常活动都有日程安排;
2、机构中老人在生活中怕身份和对日常生活的控制。老人的日常活动不得不由他人陪伴,受到的对待也与他人类似,几乎没有灵活性和个性;
3、老人受到非个人化的对待,因他们们在入院时被剥夺了个人财物。个人不能带太多的私人物品入院。个人的隐私也因为物理空间的安排而受到限制,如几个人一间房,中间又没有隔断;
4、老人与外界间有设置的障碍,使他们丧失了通常在外界扮演的角色。由于人手不够,行动不便的老人常常困在照顾机构中,与机构外的人很少有社会交往;
5、老人依赖工作人员来得到身体照顾与情绪支持。但他们的身体状况和评议可能与工作人员不同,而工作人员却要处理他们的全部生活。他们可能未能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结果,有些人可能会受压抑,或是自我退缩;
6、失去自身的角色和与他人的交往,加上大的生活变化,使老人在与工作人员交往和满足工作人员的期望时常常感到羞辱和没有自尊;
7、老人可能会由于缺少隐私和在机构中社会关系有限,而在他人面前掩饰自己对一些想法和行动的感受;
8、为了适应养老机构和机构中的社会关系,老人可能会退出一些活动,或远离一些场合;
9、为了适应养老机构中的社会关系,老人可能会有意向工作人员挑衅,或不与他们合作;
10、老人可能接纳养老机构建立的稳定的、令人满意的环境,他们即使有时有心要返回社区,也没有信心适应外面社区生活的挑战。
照顾质量:园艺模式,满足老人未得到满足的需要,以人为本,重点是老人的社会和情感要求;仓储模式,延长人的寿命重点是提供一个居住环境、饮食、健康和医疗服务。
提高老人照顾质量的措施:一,承认和尊重老人的隐私;二,增强其自主生活的感受;三,鼓励老人参与社区活动多与他人保持接触;四,建立起积极关系,使老人始终前一个积极的自我形象和自尊。
第五章 妇女社会工作
女性“四自”: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妇女“四期”:月经期、怀孕期、产褥期、哺乳期。
妇女的需要:生殖健康的需要、权益和发展得到保障的需要、性别公正的政策制度和社会环境的需要。
妇女社会工作:针对妇女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回应妇女的需要,解决妇女面临的问题而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工作实务领域。
中国最大的妇女组织:全国各级妇联。
社会性别视角是女性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中国内地社会性别视角的提出,源于北京召开的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代表大会。
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特点:一,关注妇女的多样性;二,关注妇女的声音和经验;三,理解和接纳妇女的现实处境;四,“个人的即政治的”;五,注重本土妇女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提炼。
妇女社会工作的目标:直接目标、间接目标、最终目标。
直接目标:一,缓解压力和宣泄情绪;二,重塑自信,提升对自我的认识;三,解决妇女的困难和需要。间接目标:一,协助妇女重新界定妇女问题,认识“个人的即政治的”;二,提升意识,促进自省、自信和自我认同;三,建立妇女支持小组。
最终目标:一,重新建构权利关系;二,建立妇女网络间的连接;三,倡导和建立全社会的性别公正和公平的意识和制度。
妇女社会工作原则:一,承认妇女及工作的视角的多样性;二,尊重其作为独立的个体;三理解接纳其现实处境及生存选择;四,认识其本身的资源;五,发展的主体;六,增加资源和选择的多样性;七,将个体与群体联结起来,促进其互助;八,关系平等。
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围绕三方面:解决妇女面临的实际困难;维护妇女权益和关注妇女的发展;倡导和促进性别平等和公正的机制建设。
妇女的婚姻家庭问题: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亲子关系及教育等方面的问题。
单亲母亲家庭:因为丧偶或者离异及其他一些原因而导致的只有母亲和孩子一起组成的家庭。
问题:亲子关系和孩子教育,单亲母亲的贫困公、就业困难、再婚困难,社会对单亲母亲的歧视和偏见,及缺乏针对性的社会保障。
性别视角的家庭工作原则:一,尊重和接纳现实中家庭婚姻的多样性;二,重新调整家庭权利,避免冲突;三,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协调与平衡;四,父母职责同样重要;五,社多为家庭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服务,减轻家庭负担。针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对妇女造成或者可能造成身心方面或性方面的伤害的任何基于性别的暴力行为。范围包括:拐卖妇女、婚姻暴力、性暴力、性骚扰和性服务及基于男孩偏好的强迫堕胎等。
针对妇女的婚姻暴力:配偶或者亲密关系一方通过暴力行为,主要表现为身体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和经济控制四种方式,造成一方生理或者心理上的伤害。
受虐妇女综合症:长期遭受婚姻暴力的妇女具有一些共同特征。
婚姻暴力呈现周期性循环发生的特征,分愤怒情绪积蓄期、爆发期、道歉、宁静、爱、喘息期等。拐卖妇女:以出卖为目的,涉及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等行为。
针对妇女暴力的干预原则:一,接纳而不是责怪;二,尊重其人格独立,提升自信心;三,关注其安全;四,与其建立信任、真诚的专业关系。
生殖健康:与生殖有关的一切事宜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健康状态。
妇女生殖健康方面的存在问题:一,妇女的生殖健康受到危害;二,缺乏相关知识,意识不到此为自己的权利;三,流动妇女生殖健康保障边缘化,极度缺乏。
妇女参政包括权利参与和民主参与。权利参与指妇女进入国家及社会事务的各个管理阶层,开展决策和公共管理;民主参与指妇女作为主体行使民主选举、建议等权利。
推进社会性别平等工作:一,宣传和贯彻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二,宣传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三,推动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工作。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是指导中国妇女运动的重要思想来源,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妇女社会地位的演变、妇女的社会作用、妇女的权利以及妇女争取解放的途径等基本问题作出科学的分析和概括。
包括:一,妇女受压迫是人类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社会现象;二,妇女解放的程度是徇人类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三,妇女参加社会劳动是妇女解放的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四,妇女解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五,妇女在创造人类文明、推动社会发展中具有伟大的作用。
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是1995年江泽民同志在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上提出的。指男女两性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社会性别:在一个特定社会中由社会形成的有关男性和女性的群体特征、角度、活动及责任等。
社会性别主流化:1997年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的结论,把性别问题纳入主流是一个过程,对任何领域的任何一个计划行动上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
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一,性别分析的方法;二,妇女赋权的方法;三,性别视角的社会工作方法;四,宣传教育、倡导和资源的链接。
摩塞把妇女的需要分为实用性社会性别需求和战略性社会性别需求。
实用性社会性别需求指在社会生活中妇女就其社会承认的角色而确定的需要。战略性社会性别需求指由妇女在社会中的从属地位而产生的需要。
赋权:使一个人感觉有一种自我控制的能力,尊重自己、充满自信,并且相信自己有能力改变现状的过程。
赋权干预目标:意识提升、增强能力发展技能、参与并扩展在家庭、社会和社会方面的支配和决策的力量、行动。妇女赋权的主要方式:透明化、鼓励和肯定、权力分析、意识觉醒、倡导政策改变。
性别视角的社会工作方法:一,建立平等的协作关系;二,协助妇女重新界定问题,提升意识;三,挖掘自身潜能,联络周围资源,解决面对的问题;四,协助类似处境的妇女建立支持小组。
信任关系建立的具体技巧:1.具有性别敏感性的倾听、反映感受和表达同感;2.接纳而不是责怪;3.鼓励表达个人化的故事和经验;4.肯定其承担责任的价值;5.尊重其语言表达逻辑;6.社工是促进者与其建立的是双向的协同关系。
妇女工作的宣传教育方法:1.利用各种政策出台和修改的机会进行;2.利用各种节假日作为推动和宣传的契机;3.利用各种突出性事件进行;4.利用各种培训机会将性别意识纳入各种培训活动中。
倡导:为了确保社会公正,站在服务对象或者受助团体的立场上,直接从事代表、捍卫、支持受助个人或者团体利益的活动过程。
资源连接包括:个人身边资源连接、个人所在的社区内部和外部的资源连接等。
第六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
1990年12月颁布、2008年3月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定义: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主要包括肢体残疾者、听力残疾者、言语残疾者、视力残疾者、智力残疾者、精神残疾者6种。
根据我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报告,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8296为万人,全国有残疾人的家庭户共7050万户,占全国家庭总户数的17.80℅,与日俱增。
残疾人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克服各种上环境障碍,重新加归社会生活的专业活动。其目的与宗旨是帮助残疾人提高社会地位,改善生活质量,获得社会保障。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特点:一,崇尚专业的社会伦理精神;二,提供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三,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网络;四,有效利调解的方式;五,充分利用保护性政策。
开展工作的前提:一,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护理;二,康复服务庆有多部门的参与;三,康复依赖于许多专业人员的努力。四,需要残疾人及家属的积极参与;五,不需要广泛使用抢救及支持生命的技术;六,难以确定治疗的终点;七,其关心的是外观形象、残存功能和在社会及职业方面的角色。
城镇残疾人主要困难:经济困难、住房困难、婚姻难、就医难、社会交往难、心理障碍。
农村残疾人的主要问题:交通不便、体力劳动困难、农村缺医少药求医较城市更困难、社会服务难。农村90℅以上的残疾人都是靠自己、家庭成员或亲属的帮助,只能维持低水准的生活状态。
残疾人的基本需求:一,社会福利政策;二,家庭扶助:最低保障制度;三,权利保护与法律援助;四,就业政策;五,康复与医疗救助;六,伤残抚恤;七,社会保险;八,特殊教育;九,文化生活照顾;十,改善社会环境。
1996年4月我国法律援助工作全面启动。
改善社会环境:一,建设无障碍环境;二,社会理解与互动;三,助残日。
《残疾人保障法》规定每年5月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1992年10月14日联合国第47届大会决议,12月3日为国际助残日。
3月3日为世界爱耳日,2010年主题“重建听的希望”;6月6日为世界爱眼日,2010年主题“关爱青少年眼健康”。残疾人社会工作内容:其一是努力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其二是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质量。
《残疾人保障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全面保护残疾人的法律,特点:一,是一部立足我国国情,又具有时代精神的法律;二,继承了我国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又与我国主义精神文明一致;三,通过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的权益;四,是一部具有较大时间和空间容量的法律。
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和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是曾经的全国性残疾人组织,1988年3月11日,在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和联合国残疾人上中国组织委员会秘书处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内设中国盲人协会、中国聋人协会、中国肢残人协会、中国智残精神病人亲友会等。
省、市、县各级残疾人联合会,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的地方组织,街道、乡镇及残疾人较集中的企事业单位建立残疾人基层群众组织。
残疾人的法律政策咨询几个突出方面:意外伤害赔偿问题、劳动就业问题、求学问题。
法律援助对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符合一定条件的外国公民,分为一般条件和特殊条件。
一般条件包括:有充分理由证明为保障自己合法权益需要帮助;确因经济困难,无能力或无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
特殊条件:一是盲、聋、哑和未成年人为刑事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没有委托辩护律师的,应当获得法律援助;二是可能被判处死刑的刑事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指定律师辩护的,可以获得法律援助;三是刑事案件中外国籍被人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指定律师辩护的,可能获得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原则:运用法律武器,发挥公证职能,服务残疾人。
无障碍环境: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包括物质无环境无障碍、信息和交流无障碍。
物质环境无障碍:要求城市道路、公共建筑物和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建设应方便残疾人使用和通行。信息和交流的无障碍:要求公共传播媒介应使听力语言和视力残疾人无障碍地获得信息,进行交流。
残疾人家庭环境改选主要为肢体残疾者进行出入门、过道、卫生间的改造,一要学习有关,了解市场情况;二,要尊重残疾人案主的自决,实事求是地解决总是;三,要与有关部门充分协商,取得支持;四,强调因地制宜和因陋就简的原则,根据案主的需求具体处理。
美国哲学家马斯洛强调“创造性是每一个人生下来就有的继承特质。”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方法;社区康复模式、社会康复方法、职业康复方法、教育康复方法。
社区康复:在城乡社区水平基础上,积极调动和协调社区内有关部门和人员,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的,在医疗、教育、职业和社会等方面为残疾人及其他康复对象提供有效、可靠、经济的全面康得服务,从而促进他们在社会生活及家庭生活中的“四自”,积极参与社会生活。20世纪60年代的“赤脚医生”和70年代的开展的精神病人和智障青少年“工疗站”康复方法,引起国际重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开展社区康复工作的有利条件:一,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组成部分;二,有配置较为合理的资源;三,在社区中可得到方便、及时的康复服务;四,可因地制宜地提供各种个性化的康复服务。
社区康复原则:社会化的工作原则、低成本广覆盖的原则、因地制宜的原则、因陋就简的原则、因势利导的原则、康复对象及其家庭积极参与的原则。
社区康复的内容:开展残疾的预防、开展康复评定、开展全面康复服务。
三级预防:一级预防是预防致残性伤害和残疾的发生;二级预防是防止伤害后出现的残疾,提供早期筛查,早发现早治疗;三级预防是采用相应措施,预防残疾后产生各种障碍。
社会康复方法:“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社会康复:从社会的角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为残疾人创造一种适合其生存、创造、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并使残疾人享受与健全人同等的权利,达到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目的。
社会康复方案:一,协助康复医师医治;二,考虑残疾人康复后应有的基本医疗设施并进行转介服务;三,家庭照顾方案的实施;四,开展一切必要的和可能的社会服务项目;五,提供社会工作的其他专业服务,切实解决残疾人社会适应问题。
职业康复方法:咨询、评估、培训、就业指导。第七章 矫正社会工作
矫正:国家司法机关和工作人员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使犯罪者或具有犯罪倾向的违法人员得到思想上、心理上和行为上的矫正治疗,从而重新融入社会,成为其中正常成员的过程。
矫正社会工作:在香港称感化工作,指将社会工作实施于矫正体系中,是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指引下,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方法和技术,为罪犯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社区矫正或刑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方面服务,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活动。
矫正社会工作的功能与作用分:针对罪犯的和针对社会环境的。针对罪犯的包括:监管功能、矫正功能、服务功能。
针对社会环境的:营造有利于罪犯更新改造的家庭和社区环境;促进刑罚制度朝人性化科学化方向发展。矫正社会工作的特点:福利性,特殊性,系统性,专业性。
矫正对象的需要;一,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需要;二,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三,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矫正对象的问题:一,加害社会与加害他人的行为使其较难取得社会民众的同还必须;二,社会功能缺失的严重程度增加其功能恢复与重建的难度;三,受刑者的身份使其处于社会资源网络的边缘地位。
感化社会工作之父、世界上第一位伟大的观护人—美国波士顿制鞋匠约翰·奥古斯特斯。1925年美国《联邦观护法案》在国会通过,美国全国范围内的矫正社会工作由此建立。1987年英国制定《初犯法》,确立“感化精神”,1907年通过《感化犯人法》,1925年制定《刑事裁判法》,设立“司法裁判区”,每一司法裁判区设“感化委员会”,保证了矫正工作的进一些开展。
日本的矫正社会工作是在吸收了英美经验的基础上于二战后建立发展起来的,1947年和1949年,日本分别制定了《恩赦法》和《犯罪者预防更生法》,由此开始了相亲法律建设的新时代,其他的有《更生紧急保护法》、,《缓刑执行者保护观察法》、《保护司法》、《刑法》、《刑诉法》、《少年法》、《少年院法》、《妇女辅导院法》、《儿童福利法》、《轻犯罪法》等。
香港矫正社会工作主要借鉴英国经验。20世纪30年代,感化制度由英国引入,1938年在监狱增设感化部,1948年成立社会局,1950年设立“首席感化主任”职务,80年代中期起“社区为本”精神引入司法矫正领域,进一确立起一套用“社会服务令”等非监禁形式对罪犯进行矫正的制度体系。
台湾1962年公布《少年事件处理法》首创少年观护制度,开启先河,1981年起在各地方法院检查处配置观护人督导。
社区矫正:与在监狱执行的“监狱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是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于社区内,由专门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组织和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
五种犯罪刑罚:管制、缓刑、假释、剥夺政治权利和暂予监外执行。21世纪,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社区矫正”提上议程;2002年8月上海开始试点,2004年8月 全市推广;2003年6月北京试点,2004年5月扩大试点范围;2003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6省第一批试点开始;2004年8月12省第二批试点开始。
社区矫正的任务:一,按照相关规定,加强对其管理监督,确保刑罚的顺利实施;二,加强教育,矫正不良心理和行为;三,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以利于他们顺利适应社会生活。
社区矫正的工作制度:接收制度、管理制度、教育制度、考核与奖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解除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监护制度、矫正组织的例会制度、矫正人员的培训制度。
接收制度:法律文书生效后7日内,送达其长期固定居住地司法所,并责令其在法律文书生效后5日内到司法所办理登记手续。
司法所奖惩制度:对确有悔改和立功表现的分别给予表扬、物质奖励和减刑奖励;不服管教,严重违规的,分别给予警告、治安处罚、收监执行、撤销假释、撤销缓刑的处罚。
矫正期3个月以上的矫正对象,符合低保条件的,可纳入低范围。
监外执行期满的,司法所在期满前1个月作出鉴定,原批准机关及时作出“准予继续监外执行”或“收监执行”。矫正对象档案:一人一档,内容包括判决书、裁定书、暂予监外执行通知书;矫正对象情况登记表;矫治方案;思想汇报、阶段考核奖惩材料;解除矫正鉴定材料和其他应存档的有关材料。档案由司法所保存,10年。
矫正社会工作内容:司法判决前的服务、监禁场所中的服务、社区矫正中的服务及刑满释放后的服务。判决前的调查报告三部分:犯罪事实的记录;前科;本人的生活史。
针对犯罪嫌疑人亲友的社会工作介入:一,家庭关系协调及家庭成员心理、情绪辅导;二,社区资源连接以应对生活困难;三,为失去依靠的家庭成员提供生活照料。
监禁场所包括戒毒所、看管所、劳改劳教场所及监狱,主指监狱。
监禁场所中的专业服务:
一,协助服刑人员适应监禁场所生活:1.帮助服刑人员熟悉监狱环境;2.协助服刑人员戒除不健康的生活习惯;3.协助服刑人员解决生活困难;4.预防服刑人员间犯罪观念和行为的交叉感染。
二,为在监服刑人员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公民教育、心理情绪辅导、职业技能训练、人际交往意识与能力提升。三,帮助在监服刑人员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帮助服刑人员了解外面社会的变化、帮助服刑人员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帮助服刑人员构建支持性社会网络。
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一,缓刑、假释、监外执行人员的观护,二,院舍训练的组织管理;三,社会服务计划的执行。
院舍类型:中途家庭、寄养家庭、教养院、感化院。
更生保护:矫正社会工作者对刑释人员提供的服务,源于美国费城,内容包括提供住宿场所、提供就业就学辅导、提供生活辅导和医疗保健转介服务、提供物质援助。
人道主义:矫正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
矫正社会工作实务方法的理论与视角:行为主义理论、认知理论、标签理论、优势视角、角“社会—心理”视角。基本价值理念:接纳、可塑性、个别化。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致力于改善矫正对象偏差心理和行为的社会工作方法:行为治疗方法、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二,致力于改善社会环境的社会工作方法:社区工作方法、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研究的运用。三,个案管理:协调、整合的服务提供模式。行为治疗方法技巧:
一,反应性技巧:反制约、系统脱敏疗法、厌恶疗法。
二,操作性技巧:正增强、负增强、消减、塑形、连扣、惩罚。
三,综合性技巧:由规则管理的行为、模仿、敢于自表训练、松驰训练。
增强物的使用原则:一,尽快给予奖励;二,让其明白为何得到奖励;三,交替使用多种;四,鼓励其自行选择;五,注意是否符合当事人;六,留意使用量。
1955年美国艾利斯提出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以人本主义为理论基础,ABC理论:A代表引发事件,B代表服务对象的信念系统,C代表引发事件后出现的各种认知情绪行为。
非理性信念的检查技巧:反映感受、角色扮演、冒险、识别。
非理性信念的辩论技巧:辩论、理性功课、放弃自我评价、自我表露、示范、替代性选择、去灾难化、想象。社区工作方法运用注意问题:一,进行综合治理,以改善矫正对象的生活环境;二,开展社区教育,培育社区居民接纳、尊重矫正对象的意识和习惯;三,挖掘社区志愿力量,共同参与社区矫正工作。
社会工作行政:社会行政,是将社会政策变为社会服务的活动。宏观上讲,把社区矫正的政策法规变成社区矫正的服务活动;微观上讲,通过加强对社区矫正服务机构内部管理的途径,以提高社区矫正的实施效果。
个案管理:照顾管理或服务管理,是指专业人员为一个或一群服务对象协调整合一切助益性活动的一种程序。个案管理运作程序:发掘个案和转介,评估和选择,计划制订,计划执行,监督和评估,结案。
个案管理需注意的问题:一,要重视和善于与矫正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二,要有重点分步骤地制订矫正工作计划,三,要善于协调多部门、多机构提供整合性的服务;四,要着眼于矫正对象的潜能发掘和自己解决问题,切忌包办代替。
第八章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
优抚安置工作;国家依据法定的形式对现役军人、退役军人及其家属提供优待、抚恤和安置,以确保其生活水平不低于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的一种褒扬性和优待性的社会保障制度。
优待:按照国家规定对待抚对象从政治上、经济上给予的优厚待帅。
抚恤:国家对因公伤残人员、因公死亡以及病故人员家属所采取的一种物质抚慰形式。安置:一般是指对特定对象或生产、生活有困难者的扶持、帮助或就业安排。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军队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优抚安置领域,综合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以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及其相关人员和系统为工作对象,协助有需要的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问题,恢复和改善社会功能,使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有更好的社会适应和福祉的活动。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分:优抚医院社会工作、光荣院社会工作、烈士褒扬社会工作、军供社会工作、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军休社会工作。
优抚医院工作包括复员军人慢性病医院社会工作、荣誉军人康复医院社会工作和得员退伍军人精神病院社会工作。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五个特点:
一,政治性:直接服务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直接服务于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贡献的功臣、直接关系部队和社会的稳定。
二,政策性:政策性强、政策的政治含义高。三,协调性:协调部门多、任务重。
四,特殊性:服务对象身份特殊、需求多样、保障环节复杂。五,矛盾性:政治化与市场化、计划与市场、主体化与边缘化。服务对象的特点:覆盖范围广、军队情结深、需要层次多、问题压力重。
优抚医院服务对象包括:伤病残军人、带病回乡复员退伍军人、患严重精神病的复员退伍军人。需要包括:治疗康复需要、基本生存需要、家庭生活需要、社会交往需要、社会尊重需要。
光荣院优抚对象:孤老烈属,孤老退伍红军老战士,孤老残疾军人,孤老复员军人,未满16周岁的烈士遗孤和患有残病生活不能自理、家中无人照顾的烈士子女。需要;健康维护的需要、婚姻家庭的需要、社会参与的需要、社会尊重的需要。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对象:退出现役的义务兵、复员士官、转业士官、复员干部及伤病残初级士官和义务兵。需要: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社会再适应的心理调适需要。
军休社会服务对象主要为移交政府安置的军休干部,包括:抗日战争日期入伍的营职以下;解放战争时期入伍的团职以下;解放后入伍的师职以下军队退休干部;军队退休士官。
军休干部需要:军队情绪、社会尊重、健康维护、居家养老、社会参与。
优抚医院社工服务对象问题:一,生活适应困难,缺乏病理常识和自理、护理知识;二,心理障碍严重,难以接受伤病残导致的障碍;三,生活保障问题;四,家庭婚姻障碍,生儿育女困惑;五,社会隔离,缺乏社交网络,身心非常孤单。
光荣院社工服务对象问题:一,老化问题;二,老年慢性病增加与生活质量受损;三,心理失衡;四,社会地位下降;五,社会隔离。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工服务对象问题:就业难、隐性失业、延迟上岗。军休社工服务对象问题:角色失调、地位下移、心理失衡。
优抚医院社工内容:一,协助鼾服务对象及家庭的问题;二,协助增强对象对医院环境的适应;三,协助处理服 务对象与医疗系统的关系;四,出院及跟进服务;五,其他方面。
专门小组的类型:现实辨别小组、动机激发小组、社交与娱乐小组、支持小组、治疗小组。第九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社会救助:在社会成员因个人原因、自然原因或社会原因致使基本生活难以维持时,由政府和社会为其提供基本物质保障的救助制度。
社会救助体系 :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灾害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基本生活救助的两个救助项目: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供养。专项救助:教育救助、医疗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救助。
社会救助基本程序:一,测算和公布社会救助标准;二,救助申请的受理;三,审查申请人家庭收入及财产状况;四,救助审批;五,救助款物发放;六,动态管理和日常服务;七,申诉。
社会救助的基本特征:一,权利与义务关系的不对等性;二,救助对象的有限性;三,救助水平的低层次性;四,救助手段的多样性;五,救助资格审查的严肃性。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在社会救助领域,社会工作者根据社会救助的性质与特点,以社会工作价值理念为指导,以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为依据,采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与技巧,为社会救助对象提供专业服务的过程。包括物质方面的社会救助、精神层面的内在提升及救助对象的社会功能恢复。
主要特点:一,服务对象及救助类型的复杂性;二,工作过程的持续性;三,工作模式的融合笥;四,工作方法的政策性。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作用:一,协助服务对象申请合适的救助项目;二,协助服务对象制订最有利的反贫困策略;三,促进服务对象的社会融合;四,发现和解决服务对象的心理困扰。
理论基础;增能理论、优势视角。
1999年国务院颁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对低保做详细规定。以社区为基础推动生活救助各项政策的实施:
一,物质救助与能力发展并重:提供物质帮助,提供就业机会。
二,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建立邻里支持网络、整合驻区单位的资源、注意发挥社会组织的力量。
一,教育救助:1.参与政策制定,促进政府加大对教育救助的投入;2.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救助,整合社会资源;3.针对学生个人需求,开展分层分类救助;4.提高救助效果,健全救助网络。
专项救助:
二,医疗救助:1.寻找社会工作与医疗救助的结合点;2.参与救助政策的制定,改进医疗救助程序。三,住房救助:1.帮助困难家庭申;2.参与管理和监督,帮助建立有效的退出机制。,困难家庭学生的五个救助层次:奖、贷、助、补、减。一,灾害紧急救援:1.紧急救援,减少财产损失;2.为受灾群众提供基本的生灾害救助: 活保障;3安抚灾民情绪,进行心理疏导。
二,灾后社区重建:1.具体负责组织参与监督管理灾后重建;2.恢复社区政党的社会生活秩序;3恢复社区政党的经济秩序。
流浪乞讨救助:
一,参与救助政策的修订:2003年国务院颁布《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民政部颁布《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
二,救助机构的建立与管理:2006年7月民政部印的《救助管理机构基本规范》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基本规范》
三,流浪乞讨人员的个别化服务:1.主动救助,包括街头救助中的救助巡逻车和救助亭;全天候救助的救助站24小时接待。2.机构救助。
四,流浪儿童:1.动员社会力量,预防儿童的出现;2.根据儿童身心特点,建立全方位的救助体系(从物质救助到教育救助、从机构救助到回归家庭和社会、安置与追踪服务)。
社会救助专业工作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及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研究等。小组工作原则:个别化原则、接纳原则、鼓励合作原则、参与解决问题原则、适时评估原则。小组工作过程:初期、聚集期、形成期、冲突期、维护期、结束期。
社区反贫困救助工作原则:注重救助对象个人的发展;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制订救助和发展目标、注重救助对象的参与和行动。社区社会救助的主要模式:地区发展、社会策划、社会行动、社区照顾等。社工的主要任务:改善社区环境、发展社会网络、促进能力建设。
一,灾害预防:1.普及自然灾害的知识;2.灾害风险分析。
二,灾害救助:1.积极介入、紧急转移、保护生命;2.寻找资源、、安置灾民、维护秩序;3.安抚精神、调适心理、重建网络。
灾害救助工作方法:三,灾后重建:1.开展社区人居环境重建;2.恢复社会生活秩序;3.复苏社区的经济秩序。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方法: 一,外展服务:1.系统的服务模式;2.针对流浪儿童的外展服务要注意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二,机构服务:1.思想转化、行为矫治、继续教育、技能培训。
第十章 家庭社会工作
定义: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方法帮助解决面临的困难,使其更好地发挥家庭的社会功能,以满足所有家庭成员的发展和情感需要的专业服务活动。
家庭社会工作主要包括三部分:以家庭作为背景的专业服务活动、以家庭作为对象的专业服务活动以及以家庭作为活动单位的专业服务活动。
特征:一,针对家庭的日常生活和沟通交流方式进行干预;二,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困扰产生的环境因素;三,为家庭成员提供直接、具体的支持和帮助。
基本功能:一,增加家庭的能力,帮助家庭成员做好改变的准备;二,结合家庭的治疗和支持,保证家庭维护有效的家庭功能;三,促进家庭功能的改善,维护家庭成员满意的日常生活方式。
家庭社会工作与家庭治疗的区别:一,起源不同,家庭社会工作起源皇美国“友好访问者”活动,有一百多年历史,玛丽·里士满为先驱,而家庭治疗时兴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二,关注焦点不同,前者更广泛,后者通常以整个家庭作为关注的焦点;三,工作理念不同,前者强调“人在情境中”理念,注重在受助家庭的自然生活场境中开展专业服务,后者更为注重家庭系统的服务理念,关注家庭成员间的互动方式和结构;四,专业关系不同,前者更倾向在自然生活场境内中开展专业服务,建立的合作关系超出一般意义上的“专业合作关系”,包含很多情感方面的交流,而后者更多地在离开家庭自然生活场境的辅导室中进行,情感方面交流并不突出。
联系:服务领域的相互影响、服务模式的相互影响、工作人员的相互影响。
家庭:一群通过血缘、婚姻或者法律联结起来,并且拥有共同历史和未来以及深厚感情联系的人。
六种家庭类型:1.核心家庭:一由一对夫妻及子女组成;2.主干家庭:由父母亲和一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3.联合家庭:父母亲和多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4.领养家庭:通过法律长久收养子女的家庭;5.寄养家庭:父母亲暂时托管和抚养未成年的子女;6.单亲家庭:由父亲或者母亲一方与未成年子女一起生活的家庭。
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假设:一,提供以家庭为基础的支持;二,坚持以家庭为中心的理念;三,采取危机介入的策略;四,运用生态视角。
家庭系统理论三个基本观点:一,家庭成员的“问题”是由整个家庭不良的沟通交流方式导致的;二,家庭所面临的危机即是机会,也是挑战;三,因“问题”而导致的家庭功能的失调能够有效解决。
家庭系统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家庭系统,六个核心要素:一,家庭作为一个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各;二,家庭系统努力维持改变和稳定间的平衡;三,家庭系统中一位成员的改变影响所有其他家庭成员;四,家庭成员的行为遵循相互影响的循环因果的原则;五,每个家庭系统既包含很多次系统,又归属于更大的社会系统;六,家庭系统依据已经建立的规则运行。
家庭生命周期八阶段:家庭组成阶段、学前子女家庭阶段、学龄子女家庭阶段、青少年家庭阶段、子女独立家庭阶段、家庭调整阶段、中年夫妇家庭阶段及老年家庭阶段。
生态系统理论假设影响个体发展的环境可分为四个系统:1.微观系统,个体直接面对面接触和交往而组成的系统;2.中观系统,个体积极参与的两个或多个微观系统间的互动关系;3.外部系统,对个体有影响但个体并不直接参与的系统;4.宏观系统,影响个体的思想和行为的社会文化价值系统。
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改善亲子关系的服务、发送夫妻关系的服务。
我国开展的家庭服务:家庭救助和帮扶、改善亲子关系的服务和改善夫妻关系的服务。
改善夫妻关系的服务分:1.婚姻调解,对婚姻关系出现紧张和冲突的夫妻进行调查、劝说和协商,以化解双方的矛盾,改善双方的关系,避免家庭解体;2.婚姻学校:新婚夫妇学校、离婚夫妇学校。
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一,家庭处境化原则;二,帮助家庭成员增能原则;三,家庭个别化原则;四,满足家庭成员需要原则。家庭社会工作四阶段:接触阶段、开始阶段、介入阶段、结束阶段。
开始阶段需要与受助家庭成员一起制订服务介入的目标和基本安排,一份完整的家庭成员需要评估报告包括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家庭成员的问题;家庭成员的能力;家庭系统的互动方式;家庭与外部环境的交流;家庭的生命周期等。
服务合同的基本内容:服务介入活动的目标、家庭会谈的时间和次数、家庭会谈的地点、参加会谈的家庭成员及基本要求等。
介入计划四方面:问题、总目标、阶段目标、介入方案。
家庭社会工作者在介入阶段角色:支持者、教育者、咨询者、使能者、资源的调动者。
家庭结构图绘制三原则:长辈在上,晚辈在下;同辈关系中,年长在左,年幼在右;夫妻关系中,男左女右。家庭干预常用技巧:观察、聚集、例子使用、再标签。第十一章 学校社会工作
学校社会工作的特点:专业性、科学性、艺术性、实践性。
学校社会工作的定位:一,与德育的关系:归属学校德育范畴;二,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有区别也有联系,二者相辅相成;三,与班级管理的关系:二者有所不同,但要与班级管理者全作,加强沟通;四,与生活管理的关系:包括生活管理,但不等同。
学校社会工作的要素:一,学校社会工作的属性;二,学校社会工作的对象;三,学校社会工作者;四,学校社会工作的功能;五,学校社会工作的目的。
学校社会工作的功能:一,帮助处境不利学生,促进教育机会平等;二,推进学生知识学习,为丰富人生奠定基础;三,协助学生能力提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四,促进学生人格完善,实现人生积极成长;五,协调各方教育资源,形成优质教育合力。
会对学生一般需要的学校社会工作:一,学业发展与生涯规划的需要:主要通过小组工作的方式,小组设计包括明确生涯目标、注重能力培养、结合学习生活、提高学习方法。二,协调人际关系的需要:入手点,帮助学生自我觉察、提高学生个性品质、促进学生养成技能、协助学生自我成长。三,自我认知与自我探索的需要:通过个案、小组、社区工作方式达到如下目的,帮助学生悦纳自己、帮助学生肯定自我、协助学生发掘潜能、协助学生规划未来。四,情绪觉察与情绪管理的需要:学会认识情绪、能够辨别情绪、懂得掌控情绪、正确处理情绪。
台湾学者洪凤仪对生涯规划的定义:生涯规划是一个人尽可能地规划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在考虑个人的智能、志向、价值,以及阴力、助力的前提下,做好妥善的安排、并借此调整、摆正自己在人生中的位置,以期自己能适得其所。
自我认知:也叫自我意识,或叫自我,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的觉察,包括对自己的行为和心理状态的认知。自我认知包括认知自己的价值观、人生方向和目标,认知自己的性格特征,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觉察自我的情绪变化、原因等。
霍尔把青春期说成是情绪情感的暴风骤雨期,最突出的特点是两极性的表现,具体表现如下特征:第一,强烈、狂暴与温和、细腻共存。第二,可变性与固执性共存。第三,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
针对学生特殊需要的学校社会工作:一,针对学业困境的学生;二,针对人际关系困境的学生;三,针对生活困境的学生;四,针对心理困境的学生;五,针对特殊行为群体学生。
学业困境:学生的学业成绩没有达到学习上应该达到的标准。
学业困境的四原因:学生自身的原因、学校的因素、家庭的因素、社区的因素。
学业困境辅导方法:个案工作方法、小组工作方法、学校社会工作者与任课教师合作、学校社会工作者协调利用社会资源。
人际关系困境:那些渴望与人沟通、得到别人理解却因为种种原因难以实现的一种状态。类型:沉默寡言型、遭人排挤型、行为偏激型、专横霸道型。
辅导方法:个案工作方法、小组辅导方法、社会工作与学校教育结合、资源整合的方法。
生活困境:家庭贫困的学生和特殊家庭的学生。特殊家庭学生指单亲家庭、再婚家庭、服刑人员家庭、残疾人家庭的学生,其面临的问题有:情绪问题、经济压力问题、照顾的问题。
辅导入手:情感支持、发展支持系统、挖掘社会资源、开发学生潜能。
学生常见的心理困境:沮丧、压抑、抑郁、冷漠、嫉妒、焦虑、孤独、浮躁。服务方法:个案工作方法、小组辅导方法、学校宣传方法、整合资源方法。特殊行为群体学生:有暴力倾向、网络成瘾或者违纪违法的学生。网络成瘾:由于对互联网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一种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一种生理性不适。原因:一,青少年心理发展不成熟,是非观不明确;二,父母工作繁忙,忽略孩子内心需求,于是转向网络世界寻求安慰;三,学习压力大。
对违纪违法行为服务方法:深入细致的个案工作、建立团体形成正向影响、关注家庭凝聚力量、开发社会资源争取社会支持。
抗逆力:克服不利环境的能力,纵使每日在复杂的环境下面对一连吕挑战,仍能地作出有建设性的生活抉择等。有常规和非常规两种形式。
构成要求:外部支持因素 I HAVE,内在优势因素 I AM,效能因素I CAN。1990年Richardson提出“抗逆力模型”,结论:抗逆力是激发的结果;保护因素对生命历程具有决定作用;功能失调不是逆境的唯一结果;抗逆力是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
重构四可能:功能失调;丧失性重构,平衡性重构,抗逆力的重构。
培养抗逆力六步骤:一,促进亲社会联结;二,建立清晰、稳定的边界;三,教授生活技能;四,提供关怀与支持;五,建立和表达高的期望;六,提供机会,促进参与。
个案管理的基本过程:一,识别服务对象;二,对案主的生态系统进行评估;三,评定案主的社会支持网络;四,完成资源——社会支持网络——案主的对接;五,监管服务的运输;六,评估。
个案管理的服务对象来源:班主任或者任课教师的推下个星期;朋辈的推介;案主或者其家庭主动寻求帮助;社会工作者主动发掘。
个案管理的基本原则:一,接纳尊重,唤醒自尊:发展的观念、温暖的态度、积极的关注转型;二,真诚信任,良性互动:真实的自我、开放坦诚、避免真诚的误用;三,维护自决,灌注希望。
个案管理注意事项:一,避免学校个案工作的“德育化”;二,避免学校个案工作“心理化”。
团体辅导方法的原则:自愿原则、按需开展、小组同质性与异质性的平衡、关注共性需要、突出活动主题、学生为主教师推动、联系课程有所突破、方案设计体现动感、富有真情触动情感、循循善诱减少说教。
倾听——同感——判断——商量,是团体辅导基本的工作路径。
团体辅导的基本程序:确定选题、招募组员、组员甄选、活动实施、效果评估、服务跟踪。活动实施分:团体辅导前期、形成期、协商期、成熟期。第十二章 社区社会工作
社区五要素:居民、地区、共同关系、社区组织、社区意识。
三种不同概念的社区:一,地理和结构概念的社区,是一般地区居民的通称;二,心理与互动概念的社区,是精神社区或利益社区的通称;三,社会与行动概念的社区,是对有社会组织和发展计划的社区的通称。
我国对社区的定义: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社区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一,促进居民参与,解决社区问题;二,改善社区关系,提升社区意识;三,挖掘社区资源,满足社区需求。
2000年我国提出了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一,以 为本,服务居民;二,资源共享,共驻共建;三,责权统一,管理有序;四,扩大民主,居民自治;五,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社区服务、社区就业、社区治安、社区教育。
我国城市基层的管理体制: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城市基层的管理体制:单位制和街居制;市场经济时期我国城市基层的管理体制:社区制。
我国社区服务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一是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二是社区服务队伍不断壮大,三是社区服务对象和内容得到拓展,四是新型社区服务机制初步建立。
弱势人群:在经济、社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而存在着种种生活困难人群。
面向各类弱势人群的福利服务: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青少年、贫困者、外来经商务工人员提供的福利服务。
面向小区普通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居民生活服务、家务劳动服务、文化生活服务。
社区就业:一,开发社区就业岗位,鼓励多种形式就业;二,宣传和执行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三,开展社区就业服务和就业培训;四,解决社区下岗和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接续等实际困难。
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工商登记优惠政策、贷款担何等金融服务政策、场地安排优惠政策。
社区治安:指一定地域内社会治安问题的治理,是社区管理职能部门在自己所辖区域内所进行的社会治安行政管理活动。“发案少、秩序好、群众满意”。主要内容:宣传教育工作、协助公安机关开展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向政府及公安机关反映社区治安动态及对社区治安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和建立。
社区教育的两个取向:学校本位的社区教育;社区工作本位的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内容:一,从基本目标看:补偿式教育、控制式教育、发展式教育;二,从服务功能看:家庭生活教育、公民教育、成人教育、健康教育。
社区分析:一,社区类型分析:商品住宅区、单位型社区、经济适用房住宅区、老旧小区;二,社区基本情况分析:社区的名称发展历史、地理位置及周边生态环境、社区人口结构、社区组织或单位资源;三,社区问题分析:共同性问题、群体性问题;四,社区需求分析:感觉性的需求、表达性的需求、规范性的需求、比较性的需求。
社区社会工作过程:社区分析、社区服务方案策划、方案执行、方案评估。
服务策划过程:确认社区需求;了解社区民民或者服务对象的特征;订立工作目标;评估自身的能力;制订工作进度表;程序编排。
筹备阶段:一是经费筹措方面,二是人力安排方面,三是场地安排方面,四是服务的宣传推广方面。服务或活动阶段开展的工作:预算管理、时间进度管理、服务品质管理、士气激励和提升。
结束阶段工作:经费报销、服务资料及时归档、对专业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进行表彰、对服务成效进行评估。评估方法:定量评估法、定性评估法。评估内容:成效评估、方案过程评估。
社区资源:可以被社区运用为社区民民服务的一切的人力、物力、财力、文化和组织资源。社区资源连接的方式:资源整合、资源共享、资源流通。社区参与的层次:告知、咨询、协商、共同行动、社区自治。影响社区居民参与的因素:参与价值、参与意愿、参与能力。
推动社区居民参与的策略:促进对价值的肯定;提升参与意愿;提高参与能力。建立社区支持网络:个人网络、志愿者联系网络、互助网络、邻居协助网络。第十三章 医务社会工作
医务社会工作是在健康照顾体系内实施的社会工作,其目的是协助那些受到实际的或者潜在的疾病、失能或者伤害等不同方面影响的服务对象、家庭和群体,增强、促进、维持和恢复他们的社会功能。
功能:诊断与评估、咨询与辅导、寻求与整合资源、倡导工作、咨询与协调。特点:与医疗卫生体系相融合、以服务对象的健康为主导、“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服务规范的专业化。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进行了办公室,认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体弱,而且是身心健康和社会幸福完好的状态。”涉及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
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生物遗传因素、生活方式、医疗服务、环境因素。
疾病:机体在外界致病因素和体内某些因素的作用下,由自稳态调节紊乱而发生的生命活动障碍过程。对疾病的理解:医学感知性、自我感知性、社会感知性。
对疾病病因的理解:一,外界致病因素:生物性因素、物理性因素、化学性因素、营养性因素;二,机体的内部因素;三,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
医务社会工作主要包括医院、公共卫生、精神健康三个领域的社会工作内容。
医务社会工作:指社会工作在综合医院、儿童医院、慢性病医院以及某些专科医院中的实施。现代整体医疗认为,人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服务理念:一,服务范围扩展;二,服务对象增加;三,服务形式综合;四,服务手段多样;五,服务层次多样。
病人需求多元的发展趋势:需求内容的多元化、需求层次的多元化、医疗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情感需求的增强。从医院角度看工作内容:一,调节病人心理,配合医院治疗;二,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三,提供病人信息,协助医生诊治;四,安排转院或者出院事宜;五,外展服务;六,社区医疗服务;七,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和辅导;八,为医疗教学和研究提供资料和便利条件;九,为医院树立良好形象,找寻和谐的公共关系。
从患者角度看工作内容:一,对患者进行心理社会评估和干预;二,提供危机介入;三,疏导患者和家属的情绪;四,帮助患者申请公共援助;五,为绝症患者提供临终关怀;六,悲伤辅导。
从医患关系看工作内容:一,以调解者的身份处理医患关系;二,找寻医生与患者间沟通的桥梁:促进医患信息交流、保证医患沟通渠道通畅、创造医患沟通的良好环境、形成文明友好城市的医患沟通交流方式。
公共卫生社会工作:与各及卫生行政部门和公共卫生设施相关的社会工作的实施,目的是实现卫生、教育、福利三者合为一体。公共卫生:组织社会共同努力,改判环境卫生条件,预防控制传染病和其他疾病的流行,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的生活方式,并且提供相关的医疗服务,达到预防疾病、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的目的。
《WTO与公共卫生协议案》中,公共卫生分八类:第一类,传染病的控制;第二类,食品的安全;第三类,烟草的控制;第四类,药品和疫苗的可得性;第五类,环境卫生;第六类,健康教育与促进;第七类,食品保障与营养;第八类,卫生服务。
公共卫生社会工作内容:卫生保健宣传、公共卫生教育训练计划的制订与实施、社区卫生服务的开展、个人与家庭问题的咨询和传染病的防控等。
传染病分一般、较大、重大、特别重大,分别用蓝、黄、橙、红表示。
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者在精神疾病防治及心理方面所开展的社会工作服务。具有双重领域的专门职业,既是社会工作专业活动中的一款,又是心理卫生专业工作的分支。
WHO的概括:精神健康是一个人积极的人生态度,其在面临困难时勇于战胜困难、解决问题。
我国学者的概括:不仅能获得确保自我安定感和安心感,还能自我实现,具有为分人的健康贡献,服务的能力。主要内容:一,精神疾病患者资料的收集和分析;二,心理治疗;三,康复患者的回归社会;四,患者家人的心理辅导;五,心理卫生的计划和宣传;六,社区心理卫生的推广。
医院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一,医院门诊:预约服务、接诊服务、诊断及后续服务、医院宣传服务;二,住院病房:住院患者的社会及心理状况的评估、参与病房巡诊、协调各科的医疗人员、复杂病例个案处理、住院患者的小组工作、社会生活的复原;三,出院跟进:制订出院计划、辅导家属照顾患者、协助家属与患者一起设计跟进服务方案;四,家庭医疗:对长期慢性病人的家庭医疗;连接家庭和社区卫生服务;寻求社会资源减轻家属压力;五,临终关怀:满足临终患者的基本需求、对临终患者进行死亡教育、陪伴、辅导家属。
复杂病倒个案处理程序:开案登记、收集资料和初步评估、个案记录、工作进度记录、评估结案。
临终关怀的生理需求满足:一,安排适宜的环境;二,给予舒适安全体位,协助其翻身;三,鼓励患者进食,防止虚脱和并发症;四,保持清洁卫生,维持患者自尊;五,尽量减轻其疼痛。
家属悲伤期:麻木僵化期、追思搜寻期、瓦解绝望期、重整阶段。
公共卫生社会工作方法:健康宣传和管理、社区保健及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等。
健康教育计划制订实施四步骤;一,制订健康教育计划;二,健康教育训练;三,健康教育计划的评估;四,新的健康教育计划的修订。
健康管理方法四步骤:一,收集健康管理对象的个人健康信息;二,进行健康和疾病风险评估;三,实施健康干预;四,干预效果评估。
社区保健:协助进行儿童、孕产妇、老年人、保健和慢性病管理。
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一,协助管理传染源,对隔离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协助管理传染病患者、病原体携带者、接触传染病患者、检疫;二,切断传播途径,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三,保护易感人群,协助进行预防接种。
精神健康社会工作方法:一,精神病院:1.针对精神病患者的,包括患者健康资料的收集、初步诊断与评估、不同治疗方式的配合、社区精神康复机构的衔接;2.针对患者家属的,包括减轻患者家属照顾患者的压力、对患者家属给予辅导和支持(心理教育、家庭治疗、家庭探访与家庭辅导、家庭支持小组、家庭互助小组);二,精神健康教育咨询机构:1.宣传精神健康的理念;2.提供咨询治疗;3.开展转介工作;三,社区精神康复中心:1.连接社区的各种资源,2.开展康复训练,3.营造良好的康复环境(鼓励患者与他人建立积极互动的关系、参与团体活动、公开就业)。
第四篇: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第八章
第八章优抚安置社会工作
o本章要义:
o1、优抚安置工作的一般理解
o2、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o3、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o把握思路:针对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根据优抚安置对象的特点需要及存在问题,运用各种有效的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开展富有成效的优抚安置工作。
oS8、1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概述
oS8、1、1优抚安置工作
o①优抚工作 :优待和抚恤
oA、优待:国家、社会、群众对对象?在政治、经济上给予适当高于普通社会成员待遇的制度。
oB、抚恤:一般是国家对对象?采取的一项物质抚恤形式。有死亡和残疾抚恤两类。
o②安置工作
oA、一般或者广义:国家、社会对对象?的扶持、帮助或者就业安排。
oB、狭义:国家社会对退役军人的扶持、帮助或者就业安排。
oS、8、1、2优抚安置对象的特点与需要
o①优抚对象的特点与需要
oA、特点:
o分布广、人口结构复杂,可利用资源严重不足;
o积极与消极情绪并存(责任感、荣誉感和忧郁、偏执、敌对心理和行为并存,表现比普通群众显着)。
oB、需要:
o基本生活保障的需要;
o医疗康复的需要;
o社会尊重的需要。
o②安置对象的特点和需要
oA、特点
o民政部门主管的安置对象主要是退役士兵和军队离退休干部,而其中退役士兵是当前社会工作的一大难点热点,他们的特点是:
o利用帮助的自身资源和社会资源较优,能力较强;
o情绪波动较大。
oB、需要
o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
o社会再适应的心理调试需要(身份转换期,就业及其它压力带来的焦虑、不满甚至愤怒情绪)
oS8、1、3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概念
o①优抚社会工作概念
o以什么样的价值观、态度运用知识技巧,以问题诱发原因为切入点,介入相关专业的工作,目标-对象充分挖掘利用资源,发挥其社会功能
o建立发展积极的社会关系。
o②安置社会工作的概念
o协作对象实现角色转变,适应环境,支持军队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oS8、2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oS8、2、1优抚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o①我国目前优抚社会工作的机构与场所
o革命伤残军人修养院、光荣院、军休所、荣誉军人康复医院、复员军人疗养院和复员退伍精神病院。
o②优抚社会工作的工作目标(做什么?)
o以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坚持“思想教育,扶持生产,群众优待,国家抚恤”的工作方针和“国家、社会、群众”三结合的优抚制度,从根本上保障对象的基本生活,切实履行国家社会对对象的褒扬,维护其合法权益,提高对象的政治地位。
o③优抚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优抚对象不同内容不同)
o革命伤残军人修养院、光荣院、军休所内的主要内容:
oA、协助对象适应革命伤残军人修养院、光荣院、军休所里的新生活
o做好对象入住前的评估和准备工作;帮助他们适应新环境的生活习惯;协助他们在新环境发展新的人际关系。
oB、协助老年优抚对象适应晚年生活
o协助他们适应身心变化,面对生命终点;树立康复信念,提供治疗性服务等等。
oC、协助老年优抚对象发挥余热,实现老有所为
oD、协助残疾退役军人进行康复训练并使其融入社会
oE、促进修养院、光荣院、军休所专业服务的发展与服务质量的提高
o帮助培训和实现优抚对象与机构管理层的有效沟通。
oF、推动志愿服务并对志愿服务进行督导
o荣誉军人康复医院、复员军人疗养院内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oA、就医荣复军人的医务社会工作
o为他们及家属提供因为疾病而引发的经济、家庭、职业、心理等问题的辅导和援助,协助他们充分利用机构条件康复及协助离院等。
oB、荣复军人的慰问、救助及财务协调
oC、处理纠纷和投诉
oD、社区医疗服务的倡导
oE、荣军医院志愿服务的推动与督导
oS8、2、2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o①安置社会工作机构
o安置机构设在民政部门,开展工作是民政部门安置科及地方军转办。
o②安置社会工作的目标
o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按哪里来哪里去的原则和妥善安置、各得其所的方针开展。
o③主要内容
oA、使其适应新环境,发展新关系;
oB、协助其利用发展内外资源;
oC、接待来访,疏导;
oD、协助其解决生活中的困难问题。
oS8、3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oS8、3、1优抚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o①个案工作方法的运用
o通过和优抚对象一对一的个案工作,协助解决他们解决经济、家庭、疾病、职业、情绪、心理问题,提高医疗和康复效果,增强个人能力。
o②小组工作方法的运用
o通过小组活动,使其寻求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相互沟通,融合适应新环境,发现共同问题,互相帮助,提高治疗等效果,提高机构的服务水平。
o③社区工作方法的运用
o呼吁;沟通对象与管理层、决策层的联系,提高优抚工作的效果-改善决策;增大政府投入和扩大投入渠道;营造优抚的良好氛围…
oS8、3、2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o①个案工作方法的运用
o旨在增强其自我能力,以应对新工作新生活的压力。
o主要介入方法是通过安慰、鼓励、关注赞许、尊重来疏导对象情绪,减少焦虑,化解不满,增强信心,肯定自己,提高自我适应能力。其中通过心理调适来预防压力(沟通使其有正确预期)、减缓压力(沟通使其宣泄)是大多数个案的方法。
o②小组工作方法的运用
o对象在角色转变过程中,压力大,情绪不稳甚至失控,通过小组社会工作,建立非正式社会支持,通过小组成员的人际交往,学习、丰富知识与交往技巧,增强自信,肯定自己,积极面对生活,对象的压力会减缓。(达到美国心理学家所说的转移策略的效果)
o③社区工作方法的运用
o达到三个方面的效果:
A、通过社会工作者的呼吁与在对象与决策者之间的沟通,使国家和社区的安置政策得到改善和不断完善;
B、协调各有关安置部门的关系,理顺安置关系;
C、拓宽安置渠道,扩大安置的社会资源。
本章小结
在优抚社会工作中,社会工作者通过个案、小组和社区工作,协助优抚对象提升他们应对生活与环境问题的能力,是优抚对象减少对生活和环境的负面感受,促进双拥工作,切实维护优抚对象的权益。
在安置社会工作中,社会工作者的工作重点增强安置对象的社会功能,增强他们的自我能力,协助安置对象实现社会角色的转变,顺利渡过军转地的过渡期,帮助安置对象在新的工作场所实现自己的潜能,从容应对新生活、新工作。同时,通过为安置对象代言,促进社会政策的良性改变。
第五篇:2016年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精华版
2016年社会工作实务(初级)
第一章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
第一节 接案
--建立信任的专业关系
一、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
接案是社会工作实务过程的第一步,也是整个助人过程的基础和起点。成功的接案是专业助人活动的前提。
接案阶段的主要工作和步骤: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原因和求助过程;初步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决定是否接案;订立初步协议。
(一)接案前的准备
1、了解服务对象的来源: ?主动求助者(自己找来的)?他人转介而来的(别人介绍的)
?社工主动接触的(通过外展工作主动接触的)
2、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
?自愿性服务对象(自己找来的,动机强,工作好做)?非自愿性服务对象(有抗拒,不好处,难度大不好对付)
3、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
前来社会工作机构求助的服务对象通常带有不同的问题和不同层次的需求。
一般来说,大多数服务对象来求助是在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不果后所作的最后选择。
4、使“潜在服务对象”成为“现有服务对象” 那些尚未使用或接受社会工作资源帮助、但未来可能需要服务资源和协助的服务对象,或者当服务对象并没有求助,但可能需要协助,或者是虽然没有求助但已妨碍他人或其它系统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时,他即成为“潜在的服务对象”。工作者的任务是不仅要与“现有服务对象”建立关系,同时还要联系潜在的服务对象,使其了解接受社会工作服务对他们的意义,促使“潜在服务对象”也成为“现有服务对象”。
(二)面谈
面谈是接案阶段的第二个主要工作。1.面谈的目的和面谈的场所的安排
面谈是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一种面对面地讨论问题以确定是否建立专业协助关系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有意识、有目标的人际互动。面谈地点尽量让服务对象感觉自由、舒畅和随意,促进无拘束的沟通与交流
2、面谈的主要任务
(1)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求(他有什么问题)
(2)澄清角色期望和义务(想干什么,社工与服务对象的格子期望)(3)激励并促进服务对象进入角色(别急,慢慢讲)
(4)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你有没有试过?)(5)达成初步协议(6)决定工作进程
3、面谈的技巧
(1)主动介绍自己。
向服务对象说明协助的目的,主动介绍机构的目标和功能、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专长,对求助受助的看法等。这些都会有助于消除服务对象的疑虑,使他们顺利进入受助者的角色。(2)沟通。
内容包括:了解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交流双方对服务对象的问题和社会工作机构的功能、以及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的看法和期望。
沟通要注意运用同理(同感)表达:指工作员进入并了解案主的内心世界,并将这种了解传达给案主的过程。以简短正确的话语,表达出当事人感觉、情绪;不分析、不评价。如:你会觉得自己……? 对你来说好像…… 好像你会觉得…… 你认为……你觉得-、你感到-、对你来说-、是不是你会觉得-、我听到好像你觉得-“(3)倾听
倾听包括五个条件:不批评;不判断;尊重;敏锐;以对方为中心。
鼓励支持:指工作员透过适当的话语和身体语言,鼓励案主继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如”嗯“、”好“、”接着说“、”还有呢“、”以后呢“、”别的情况下如何“、”我明白“之类过渡性短语来强化来访者叙述的内容,并鼓励其进一步讲下去
(三)收集服务对象的资料
1、资料收集的内容和范围
(1)服务对象个人资料。籍贯、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收入等;
(2)身体状况:对服务对象病史的了解,有无疾病、遗传病及慢性疾病等,现在情况怎样(身体和精神);
(3)服务对象的能力和特点。(4)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
2、资料收集的途径和方法
询问:问服务对象;咨询:问专业人士;观察:进行家访、座谈会、访问社区;问卷调查:让服务对象填写问卷。
(四)做接案会谈记录
进行接案会谈后社会工作者要将会谈的内容和结果记录下来。记叙性记录是常用的形式,内容大致包括:面谈目的;面谈过程;对面谈总体评估;对以后面谈的建议。
二、接案应注意的事项
1、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基本上都是人命关天或安全性问题)
2、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不要硬拗)
3、决定问题的优先次序;(尊重案主,先处理简单问题)
4、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服务机构的工作范围。
第二节 预估
--初步评估认定问题 考纲要求:
预估的目的、任务 预估的基本步骤
一、预估目的、任务
(一)什么是预估
预估就是一句既定情景中的事实与特点推论出有关问题含义的暂时性的结论的逻辑过程。
(二)预估目的
预估是一个认识服务对象的过程。目的是达到对服务对象、服务对象的问题以及他们所处的环境的了解,并对之形成概念化的认识,从而构建一个计划去解决或消除问题。预估最终目的是要对于正确的计划作出贡献。
(三)预估的任务
1、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客观因素;(背景资料、所处环境、问题发生与持续时间、为解决问题所做的努力)
2、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观因素;(认识问题在服务对象处境中的意义、对问题的感受)
3、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及使问题延续的因素;
4、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的积极因素;(优势视角)
5、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容。
预估的基本步骤:探究服务对象的情况、问题需要;分析服务对象的资料并作出预估摘要。收集资料:个人、环境、方法
分析资料:排序、发现、解释 认定问题:描述、如何发生、处境 预估报告:清楚认识,制定计划 专业的评估:事实+经验+理论
第三节? 计划
--制定目标及行动方案 考纲要求:
服务计划的构成 制订服务计划的原则 制定服务计划的方法
计划是一个理性思考及作决定的过程,包括制订介入目标及选择为了达到目标而采取的行动。计划是为下一步的介入行动服务的,也是介入行动的蓝图。
一、服务计划的构成
(一)目的和目标
目的是指:介入工作总体要达到的方向和最后的结果。
目标是指:具体的工作指标,是为了实现最终结果而做工作的过程和中间阶段要获得的、具体的、近期的阶段性的成果。
关系:目的是介入工作的长远目标,目标则是每个阶段的近期具体计划。只有实现一个个具体目标,才能达到总体的目的。
目标是具体的工作,是对总体工作目的的分解。
制定目标时,可分为长期的目标及短期目标,分阶段完成,最后达到改变的总目的。
(二)关注的问题与对象
社会工作介入所关注的问题是指:介入工作要加以处理、以改善服务对象社会功能的问题。计划中要正确和详细写出在预估阶段工作者和服务对象所共同认定的问题,以便在介入阶段督促服务对象为解决问题而努力。
关注对象是指介入行动要改变的系统,即目标系统,它是整个介入工作的核心焦点。社会工作实务活动的关注对象:个人、家庭、群体、组织、社区。
(三)介入的方法和介入行动
介入方法:个人辅导、小组活动、社区介入、网络建构、政策倡导。介入行动:危机干预、物质支持、心里辅导等多种行动。
二、制订服务计划的原则
1、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
2、要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
3、计划要详细和具体
4、计划要与工作的总目的、宗旨相符合
5、计划要能够总结与度量,方便评估
三、制订服务计划的方法(P17)
(一)设定目的和目标
1、目的是指服务总体上要达到的结果,是工作的大方向,通常是不可测量 的。
2、标设定包括的程序和工作(1)确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2)向服务对象解释设定目标的目的;(3)共同选择适当的目标(筛选目标、定义目标);(4)与服务对象讨论目标的可行性课可能的利弊;(5)确定目标并决定目标的先后次序。
(二)构建行动计划
1、选择介入系统(个人、家庭、小组、社区、宏观社会系统)。应根据服务对象的需要决定介入系统。
2、选择介入行动
?(1)危机干预(紧急干预或通报)?(2)资源整合
?(3)经济援助(常规援助:制度性帮助;临时援助)
?(3)安臵服务(通常包括儿童、老人、吸毒人员、精神病人、流浪乞讨人员等)
四、签订服务协议的形式(考纲不作要求)
1、服务协议的涵义
服务协议也称为服务合同、工作契约等,是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经过讨论协商所达成的满足服务对象需要和解决他们总是的工作方案,是双方对解决问题的承诺,是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合作计划,体现了双方的伙伴关系。服务协议具体地标明了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对总是的认识与界定,工作的目标及相互责任。
2、服务协议的形式 书面协议
列明各项工作目标及双方的义务和责任,这样的协议对于改变过程是有积极帮助的,所以,一般来说最好是能够制订书面协议,使其起到督促双方的作用
口头协议:在效用上与书面协议没有明显的不同,一般用于专业关系建立的初期,是服务对象还不习惯签订协议时的变通。
第四节 介入
--实施服务计划 考纲要求: 介入的分类
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
一、介入的分类
(一)什么是介入
介入是社会工作助人过程的一个重要阶段。社会工作的介入可以界定为:社会工作者为恢复和加强服务对象整体社会功能而有计划、有目的的行动。
(二)介入的分类
社会工作介入活动分为三类:直接介入、间接介入和综合介入。
1、直接介入
是指以个人、家庭和群体为关注对象,针对个人、家庭和群体采取的行动、重点在于改变家庭或群体内的人际交往,或改变个人、家庭和小群体与其环境中的个人和社会系统的关系和互动方式。
2、间接介入
间接介入是指以个人、家庭、小组、组织和社区以至更大的社会系统为关注对象,由社会工作者代表服务对象采取行动,通过介入服务对象以外的其它系统间接帮助他们的行动。间接系统的介入通常也称为改变环境的工作,或中观和宏观社会性工作实务。
3、综合介入
从”人与环境“互动的视角出发,社会工作将介入焦点放在:第一,增强个人的生活适应能力;第二,增加社会和物理环境对个人需要的回应。这种从人与环境两个环节介入的策略构成了将直接实践和间接实践接合在一起的综合介入行动,是对各种社会进行综合治理思想理念的具体体现。
二、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
(二)个别化
(三)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
(四)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
(五)瞄准服务目标
(六)考虑经济效益 介入
介入,从社会工作者的角度来说,是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的知识、方法与技巧协助服务对象
系统达到服务目标的过程。因此社会工作的介入可以界定为:社会工作者为恢复和加强服务对象整体社会功能而有计划、有目的的行动。
第五节 评估
--对工作成效的检验 考纲要求 评估的目的 评估的方法
评估应注意的事项 案例:
Z市流浪儿童保护中心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起,开展流浪儿童街头救助工作,在火车站广场流浪儿童相对集中的地方,开展街头救助、宣传、咨询和服务,为流浪儿童提供食品、饮用水、药品和绘画工具,吸引他们和社会工作者一起在友好、愉快的气氛中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娱乐,向他们宣传儿童权利,彼此建立信任感,并充分尊重他们的观点和决定,及时地发现求助对象,及时地为他们解决困难。那么,流浪儿童保护中心的这种介入模式是否实现了维护儿童权利的目标呢?这种介入模式的效果如何? 案例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中心从下面三个方面对”流浪儿童救助“项目进行了检查和总结: 第一,考察该工作的目标定位问题; 第二,考察该工作方法及所开展的工作; 第三,考察街头救助工作的效果。
通过系统地汇总资料、总结工作过程所运用的方法,检查介入成果与介入目标的匹配程度,中心的工作者们将前一阶的工作经验做了进一步提升,总结出了介入工作的程序、步骤和方法,也找出了介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下一步的目标。
一、评估的目的
(一)什么是评估
社会工作评估是指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系统地评价社会工作的介入结果、总结整个介入过程、考察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与目标的过程。
(一)评估的目的
1.考查社会工作介入效果、服务对象进步情况及介入目标的实现程度; 2.总结工作经验、改善工作技巧,提升服务水平; 3.验证社会工作方法的有效性; 4.进行社会工作研究。
(三)评估的类型
1、过程评估
过程评估是整个介入过程的监测,包括社会工作介入进行中的评估,它对工作过程的每一步骤,每一个阶段分别作出评估,关心的重点是工作中的各种步骤和程序怎样促成了最终的介入结果,方法是了解和描述介入活动的内容,回答服务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以及为什么发生。
2、结果评估
结果评估是在工作过程的最终阶段进行的评估,包括目标结果和理想结果两个部分。
目标是指介入要努力达到的方向;结果评估是检视计划介入的理想结果以及这些结果实现的程度及其影响。相对而言,目标是比较概括的,而结果则是具体并可以度量的。
二、评估的方法
社会工作评估是一个系统收集资料以对社会工作的介入过程和结果进行判断和审视的过程。
(一)收集评估资料的方法 大致包括三种手段:(1)利用档案记录进行评估;(2)收集服务对象对介入过程和结果的意见与看法;(3)使用调查方法,收集介入效果的数据和事实资料。
(二)基线测量评估
1、什么是基线测量评估
基线测量评估是在介入开始时对服务对象的状况进行测量,建立一个基线作为对介入行动效果进行衡量的标准基线,以评估介入前后的变化,判断介入目标实现的程度。
2、应用范围
基线测量方法可以应用于对个人、家庭、小组或社区的工作介入评估,通过对服务对象介入前、介入中、介入后的观察和研究,比较服务提供前后发生的变化。
如:服务对象在接受服务前,给自己的情绪打4分,接受服务后给自己情绪打9分。
三、评估应注意的事项
1、注重社会工作者的自我评估与反思;
2、调动服务对象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评估过程;
3、评估的方法要与社会工作的价值相吻合,并注意保密;
4、要切合实际需要
第六节 结案
--完成服务,助人关系的结束 考纲要求: 结案的任务
结案时服务对象的反应及处理方法
一、什么时候可以结案
一般情况下,结案是当介入计划已经完成,介入目标已经实现,服务对象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或者服务对象已有能力自己应付和解决问题,即在没有社会工作者协助下可以自己开始新生活时,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双方根据工作协议逐步结束工作关系所采取的行动。虽然结案意味着社会工作的协助将告一段落,但并不是说结案工作可以简单从事。实际上,结案是整个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的有机一环,是助人活动的一个重要部分,有其特定的任务和内容。
二、结案的类型 1.目标达成的结案。
2.因服务对象不愿继续接受服务而必须终止关系的结案。3.存在不能实现目标的客观和实际原因的结案。4.工作者或服务对象身份发生变化时的结案
三、结案的主要任务
1、总结工作(完成评估,与服务对象分享,报告机构,处理服务对象情绪)
2、巩固已有改变(回顾工作过程、强化服务对象已有的改变、给服务对象积极支持)
3、解除专业工作关系(包括转介)
4、撰写结案记录
四、结案时服务对象的反应及其处理方法
结案是一个转折性事件,意味着一种状况的结束和另一种新经验的开始。服务对象在这个阶段可能出现两极情感反应,即一方面对即将到来的分离产生失落、难过等负面情绪,另一方面也充满兴奋、希望和成就等正面情绪。
(一)服务对象的正面反应
结案时社会工作者要强化正面反应,以增强服务对象面对未来的信心。需要注意的是,工作者要避免可以渲染这种气氛,以防止产生离别的伤感情绪,影响服务对象正常的情绪反应。
(二)服务对象的负面反应 常见的负面反应包括:
1.否认--不愿意承认已经到结案期,避免讨论关于结案的话题。表现为不准时与工作者见面、心不在焉等。2.倒退--回复到以前的状态,以此拖延结案的到来。3.依赖--对工作者过分依靠。4.抱怨--对社会工作者不满意。5.愤怒--表现为对龚自珍不满,批评、攻击和挑战其他人。6.讨价还价--当发现有可能阻止结案时,有些服务对象会寻找理由延长服务期限,有时还表现出倒退行为,很多已经解决的问题重又出现等。7.忧郁--当所有延长结案时间的努力都无效时,有些服务对象会表现得无精打采、失落而无助,对结束关系充满焦虑。
(三)结案反应的处理方法
1.与服务对象一道讨论他们对结案的准备情况。
2.提前让服务对象知道结案时间,早些做好心理准备。
3.在结案阶段工作者要逐渐减少与服务对象的接触,提醒服务对象要学会自立,给服务对象以心理支持,告诉他们在有需要时工作者将继续提供帮助。
4.工作者也要估计一些可能会破坏改变成果的因素,预防问题的产生,继续提供一些服务,并为服务对象提供能够对他们有帮助的资源系统的支持,待稳定了服务对象的改变成果时,才最后结束专业的助人关系。
5.必要时安排正式的结案活动,让服务对象分享各自的收获,以建设性的方式表达感受,相互鼓励,面向未来。
第二章 儿童社会工作实务
考纲要求
1.儿童的特点及需要
2.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3.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第一节 儿童社会工作概述
案例:现在在有些城市的街头经常会看到一些流浪儿童在沿街乞讨,有的身患残疾的孩子更加令人同情,但估计你怎么也想不到,这其中的一些孩子竟然是被犯罪团伙以几千元不等的价格租来进行乞讨的。他们的残疾被当作博取人们同情以赚钱的工具。最近,深圳市公安局连续出击,打掉了12个这样的黑心团伙,解救出47名儿童。
被解救儿童王某今年只有11岁,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记者见到他时,他被暂时寄养在深圳市救助管理站。2005年,他被一个叫宫继兰的女人以2300元租用后,从安徽带到深圳。在被警方解救之前,王某在宫继兰的操控下,必须每天向路人乞讨,然后将讨来的钱如数上交给宫继兰。
被救助儿童:”要不到钱他打我。“ 和王某在一起行讨的还有一个姓宫的孩子。经查明,他是被一个叫宫春备的人租用后又转给宫继兰的。两个小伙伴长期在一起,只有王某能听懂他含糊的语言。被救助儿童:”他叫他妈,他说他想他妈妈。“ 记者 申宇红:”他这个样子,怎么可以去讨饭呢?“
被救助儿童:”他讨不到了,打他的这个头嘛。“ 一这些流浪儿童被犯罪嫌疑人以或租或买的形式逼迫他们进行乞讨。生活上得不到任何照料,身体上的疾病更得不到及时救治,许多孩子都有着同样的经历。记者:”要不到咋办?“ 被救助儿童:”要不到挨打。“ 记者:”挨打?“ 被救助儿童:”嗯。“ 记者:怎么打呀?
被救助儿童:要不上钱的话,拿扫帚打头,打我的头,打我的脸呀。”
一、儿童的年龄界定
“儿童”是一个被广泛使用的词语,但是儿童具体指那个年龄段的孩子,如何界定,不同的研究领域的学者对儿童年龄的界定不尽相同,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年龄的界限是0-15岁,中国学者陆士桢将儿童的年龄界定为0-14岁,等等。具体应该采取那种界定方式,应该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社会发展的特征以及我国儿童工作的具体情况而定:
首先,就普遍状况来说,我国儿童的青春期约在13-14岁之间,特别是男童,其青春期大多数在14岁左右,这样,将儿童的年龄界定为0-14岁,比较符合我国儿童的实际情况。其次,我国青年、少年、儿童工作在体制上划分为三个阶段:0-5岁主要由全国的妇联组织负责,6-14岁主要由共青团组织的少年儿童工作部负责,14岁以上为共青团组织的工作对象。将儿童年龄界定为0-14岁有利于和实际工作的接轨。
二、儿童的特点及需要
(一)儿童的特点
1、基础性
(1)整个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础在于儿童的整体状况,儿童是社会的根基;
(2)儿童个体的生涯发展在于儿童期的经历,儿童期的许多方面的经历都会对其今后一生的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可以说儿童是人的一生的奠基期。
2、发展性
(1)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心里和社会性发展特别快的时期,即一个人的快速生长期;(2)儿童时期是人的生理、心里发生质变最多的一个突出阶段,即一个人的主要发育期。
3、未来期
儿童的成熟在未来、希望在未来、成就在未来。未来为儿童的努力和发展知音了方向,但也蕴涵了极大的不确定性。
(二)儿童的需要
1、获得基本生活照顾的需要(基础性需要)
2、获得健康照顾的需要(身心医疗照顾、预防保健服务等,是儿童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
3、获得良好家庭生活的需要(物质的、精神的)
4、满足学习的需要(受教育的需要)
5、满足休闲和娱乐的需要
6、拥有社会生活能力的需要(人际交往技巧、适应能力、价值观)
7、获得良好心理发展的需要(自我认同)
8、免于被剥削、伤害的需要
三、儿童社会工作
(一)儿童社会工作的定义
1、定义:儿童社会工作是指以全体儿童为工作对象,在有关儿童发展理论的指引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帮助解决儿童问题、满足儿童需求、促进儿童全面发展,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专业服务活动。
2、儿童社会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儿童社会工作是一种事后补救性工作,它以处于特殊困难境地的儿童为对象,多采取机构服务的方式,救助和保护那些家庭或父母无力抚养的儿童或者有各种问题的儿童,如孤儿、残疾儿、流浪儿、弃婴、受虐儿童、情绪或行为偏差儿童等。
广义的儿童社会工作是指社会的方方面面,为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工作对象是所有儿童群体,在内容上包括:文教、卫生、医疗、保健、体育、娱乐、社区、家庭保障、儿童权益保护等方方面面,已逐渐成为儿童工作的发展方向。广义的儿童社会工作和狭义的儿童社会工作两者呈交叉关系。
(二)儿童社会工作概念的要素
儿童社会工作的概念从组成的内涵角度,主要包含三个基本要素:
1、儿童社会工作是面向儿童的工作;
2、儿童社会工作的目的是激发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潜能,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地发展;
3、儿童社会工作的需要运用专业的手段。
(三)儿童社会工作的功能
儿童社会工作具有积极的社会功能,儿童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化、制度化的儿童服务的活动,其功能在于对儿童和社会的贡献。包括:
1、促进儿童发展的功能
儿童社会工作促进儿童发展的功能是从对处于困难境地的儿童的解困和解难、对所有适龄儿童进行成长辅导、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等几个方面来实现的。
2、促进社会安全与发展的功能
儿童社会工作直接的结果是减少目前儿童的痛苦和问题,促进儿童的幸福与发展,间接结果则是防止将来社会问题的产生,为未来社会提供大批高素质的人材。儿童社会工作担负着社会人力资源前期开发的重要任务,对于社会的总体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第二节? 儿童社会工作主要内容
一、宏观的儿童社会工作
定义:儿童社会工作是面向整个社会的,是社会工作的宏观领域。它主要包括:
1、推动有关儿童的立法
儿童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是推动政府在儿童福利、权益保护方面的立法,敦促政府在儿童营养、卫生等方面的投入,并积极为政府出谋划策,提出更多关于儿童福利方面的建议和意见。
2、促进对儿童的养育
儿童社会工作就是要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促进对儿童的良好的养育。首先是保证儿童的营养;其次是保证儿童有良好的居住环境。
3、推动儿童教育事业
包括:推动义务教育法的落实;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宣传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提高全社会的教育意识和教育思想水平;帮助儿童养成健康心理;指导儿童与其他儿童友好相处,学会在集体中生活;教会他们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等。
4、创造儿童快乐成长环境
游戏和娱乐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儿童社会工作者需要通过多方面的工作,为儿童开展好游戏和娱乐活动提供条件。
5、加强儿童卫生保健
一是妇婴保健,即减少婴儿死亡率;二是学校卫生工作,即通过传染病的预防、健康教育等方法促成儿童健康发育成长,减少疾病的发生,全面提高其身体素质。
6、开展儿童家庭服务
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对家庭中儿童权益的保护;二是针对亲子关系和儿童教育方面的服务,使父母与儿童之间、儿童与其他家庭成员或邻里之间愉快、友好地相处;三是在社会上建立对个别“问题”儿童的服务机制等。7.增强儿童权益的保护
通过流浪儿童救助、辍学失学儿童助学、发展偏差儿童矫治、残疾儿童康复等手段,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保护儿童的健康成长,即对危害儿童健康的行为予以打击;教会孩子自我保护、提高儿童自我保护能力等方法实施对儿童的保护。8.提供儿童的信息与资讯
儿童社会工作者需要随时了解儿童的发展需求,评估国家、社会采取的儿童福利措施,认识儿童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建议和意见。此外,儿童社会工作还存在于公共关系层面上,即
宣传儿童权利、解释儿童福利与服务的需求。
二、微观的儿童社会工作
定义:微观的儿童社会工作是指针对儿童个体的具体问题,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手法,帮助儿童及其家庭等社会环境解决儿童问题,为儿童提供健康发展机会和所需发展条件的一系列工作。
1、生活境遇不良的儿童的救助
这一层面的服务一直是儿童社会工作的重点所在。一般而言,这类儿童服务可分为支持性、保护性、补充性、替代性四种类型。
支持性服务是指通过个案、团体或家庭咨询等方式,提高家庭的功能,强化父母的责任,促进儿童福利;
保护性服务则讲求最小程度地改变儿童的生存环境,维护其发展过程的稳定; 补充性服务则是对儿童生活的基本生活状况作必要的改善,但仍有部分保留;
替代服务指完全用替代性的措施改变其生存环境,此类服务是最底线的保护措施,针对需要短暂地或永久解除亲子关系的家庭。
2、对孤儿、弃儿的救助
从社会工作角度,救助方式主要有家庭寄养、收养、儿童福利院安臵等。家庭寄养的服务对象是孤儿、弃儿或因故父母无法照顾的儿童,选择能够为儿童提供健康全面发展的条件,及在经济状况、居住环境、生活水平、教育程度诸方面都是适宜的家庭,经社会工作者联系协助并予以督导,逐渐使双方能和谐相处。
收养服务是依据法律通过正常手续确立抚养关系的一种方式,面对因各种原因而无法被妥善照顾的儿童群体。
儿童福利院安臵可以为孤儿、弃儿提供合乎卫生的饮食以及正常生活的充分照顾,还可提供医疗保健和教育,必要时有及时的个案工作,是一种普遍的、常用的方式。
3、残疾儿童的康复和教育
为残疾儿童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身体的康复、接受正常教育、接触和适应社会等,来帮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4、对行为偏差儿童的矫治
行为偏差儿童是指在行为上偏离社会规范,异于正常儿童的个体。有时也特指在行为上有违法或犯罪特征的儿童,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通过社会化辅助、心理辅导、环境建设等专业手法,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实施影响。
5、对青春前期儿童的辅导
儿童末期一般进入青春发育的初期,儿童心理方面会出现许多“青春期困扰”,这都需要社会工作者给予及时、正确的辅助和引导。
微观儿童社会工作和宏观儿童社会工作的关系 第三节? 儿童社会工作主要方法
儿童社会工作有一些区别于其他人群社会工作的独特方式,这是有儿童特殊的年龄、心里、社会等因素所决定的。
一、儿童个案工作的方法
(一)儿童个案工作的目标
儿童个案工作,一方面,直接启迪儿童发展的需求,帮助其调整心理情绪状态,激发发展的潜能,辅导其正常发展;另一方面,也要通过向儿童提供社会资源,改进其遭遇和社会处境,促进儿童的改变和成长。应付眼前的困难是低层次的目标,有利于儿童的发展是最根本的前提和根本目标。
(二)儿童个案工作的特点
①工作对象具有较强的差异性和复杂性; ②工作方法的科学性与技术性; ③在本质上强调助人自助;
④坚持过程的系统性,从各个方面去分析整理儿童问题产生的环境原因及儿童自身的主观原因;
⑤工作具有扩展性等。
社会工作者一方面要帮助儿童改变不良行为,辅导儿童正常发展;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促进儿童的改变和成长。
(三)个案工作方法在我国儿童工作中的运用 经常使用的儿童个案工作的两种主要形式:
一种是面向儿童的个别谈话。在学校、少先队组织及家庭、居委会等社会组织结构中,面向儿童的个别谈话一直是解决儿童,特别是有偏差儿童问题的重要方式。这种谈话式的个案工作一般随意性较大,专业技术的运用也不明显,但其中也不乏成功的经验。
另一种是面向儿童的咨询服务。例如,学校和医疗机构进行成长心里咨询和辅导,一些儿童组织及儿童服务性组织也都设立了面向儿童的辅导性的机构,热线电话、专业课程等的开办,越来越多经过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者担任了面向儿童的个案性的辅导工作。
二、儿童小组工作
(一)定义
儿童小组工作是以儿童团体(小组)为对象,运用团体动力程序与团体活动过程,使团体中的儿童达到社会性的发展、行为的改变,实现儿童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的专业方法。
(二)功能
可以满足儿童朋辈交往的需求,还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增加孩子们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为儿童健康发展方面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要素与特点
儿童小组工作包含的基本要素有:儿童小组工作对象,儿童小组工作以识别、区分儿童群体的状况,促进儿童群体的正面发展,运用群体力量促进儿童个体行为的矫治和社会性发展,运用多种方法实现儿童与群体、与群体成员之间的互动等为工作的重点。特点:
①团体(小组)内外儿童间的沟通和互动; ②专业的技能和方法;
③儿童小组工作者的重要角色; ④重视非正式的儿童团体(小组)。
三、儿童社区工作
(一)定义与内涵
儿童社区工作以调动包括儿童在内的社区居民参与为重点,以营造社区内儿童健康成长发展的环境和引导儿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与社会形成互动为工作目标,动员一切社会资源,服务于儿童,促进社区健全发展。有三个方面的内涵:
①它是一种工作模式,在调查社区需要的基础上,通过动员社区资源,争取外壳里协助,培养社区居民,改善儿童生活质量,提高儿童乃至社会发展的水平;②它是一种综合社会建设方式,通过对社区居民包括儿童在内的发动、参与和自助,为儿童创建一个安全、美好的生存环境;③它是一种理念,即自助、互助和自决的精神,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是完全依赖政府、社会来解决包括儿童发展等社会性问题,儿童社区工作还传递着另一个现代观念--儿童权利观念。
(二)儿童社区工作的介入手段
1、从直接的物质性建设目标入手介入社区,主要是针对儿童的直接物质化目标的建设,如图书馆、博物馆、教育中心;
2、从非物质的、教育性服务入手介入社区,主要是围绕社区中儿童发展的需求,提供综合的、全面的服务;
3、从社区儿童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儿童为中心的突发事件入手介入社区;
4、从动员组织社区内综合服务的力量入手介入社区;
5、从建设社区相关社会舆论入手介入社区,通过大众传媒手段,影响社区舆论;
6、从发动社会资源、争取社会力量入手介入社区,从社会整体发展的角度,为本社区儿童发展制定有关的政策,推动社会性儿童事务的发展,同时向政府部门、组织机构争取所需的社
会资源为本社区儿童服务。
儿童个案工作、儿童小组工作和儿童社区工作的关系
1、它们都属于社会工作方法在儿童工作的应用,同样需要遵守社会工作价值观。
2、每一个社会工作方法之间有着一些联系。如小组工作可以用一些儿童个案工作方法,而在小组和社区工作中也能发现个案并跟进,在有些情况下,在个案的跟踪中也可以综合运用社区资源。
第三章 青少年社会工作
考纲要求
青少年的特点及需要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第一节? 青少年社会工作概述
一、青少年的界定
1、多维性。生理观点:设立各方面快速发育,即将具有生育能力的时期;心里观点:心智达到一定的成熟状态,具有抽象与逻辑思考能力,情绪稳定;社会学观点:具有应付社会与生活问题的能力并受到社会认可,就进入成人阶段。
2、多元性和动态性。青少年是从不成熟转变至成熟的发展阶段。
二、青少年的特点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快速而不平衡的具有过度性、主要性和关键性的阶段,最主要的特点:多变、创新、反叛。有学者将青少年文化(行为特点)分成四类:正真青年;问题青年;文化叛逆青年;政治偏激青年。
三、青少年的需要
从发展的角度,我们可以把青少年个体的发展性需要作以下概括: 接纳自己的身体与容貌,符合社会所规范之性别角色期望。个体与同伴发展适当的人际关系。
追求个体的情绪独立自主,少依附父母及其他人。自食其立,寻求经济独立 对未来的生涯做准备
发展符合社会期望的认知技能和概念。努力表现负责任的行为与追求理想和抱负。对未来的婚姻和家庭做准备
建立个体的价值体系,符合现实世界的需求。
四、青少年社会工作
(一)青少年社会工作定义
青少年社会工作,是把青少年作为工作和服务对象,通过运用关于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规律,以及社会工作专业的理念、理论、方法和技巧,来最大限度地发掘青少年的潜能,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专业活动。(二)青少年社会工作分类 青少年社会工作一般可分为
微观:针对青少年个体而开展的个案辅导服务;
中观:(家庭和小组社会工作服务),针对青少年家庭以及有相同需要或背景的青少年群体而开展的社会工作;
宏观:指组织和社区社会工作,或者是针对法规或政策而进行的倡导或改变性的工作。
(三)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特点
1.社会工作价值观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核心基础
社会工作者对待青少年需要秉持和运用接纳、不批判、尊重、保密、个别化和当事人自决等社会工作价值原则。
2.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技巧是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手段
通过融社会工作价值理念的个别辅导、角色扮演、小组游戏、技巧训练、集体活动等,启发、帮助和促进青少年的发展。
3.“人与环境互动”的视角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介入焦点
社会工作者了解青少年的发展性需求、成长的社会环境及其影响等,并从青少年群体本身、社会环境及两者的互动过程中去开展各类社会工作服务。
4.青少年社会功能的改善和提高,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目标。第二节?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发展性的、矫正性的和预防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
一、发展性青少年社会工作
1、定义:指能够发展社会资源和青少年潜能,使青少年的能力得到增强的社会工作服务。工作涉及青少年本身和他们生活环境。
2、主要内容:
提供文化、体育、娱乐场所;设计或举办各种活动;提供国内外时事讯息的服务;提供生理、心里、性、情绪、行为、人际交往、法律常识、社会适应等的知识的辅导;提供就业信息和就业辅导。
二、治疗性青少年社会工作
1、定义:指运用各类专业方法,协助青少年恢复失调的社会功能。这里的治疗性指的是当青少年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之后,由社工实施服务和帮助。
2、主要内容:
提供就学或生活补助;为被忽略或虐待的青少年提供保护服务;为有需要的青少年提供安全保护、收容及安臵服务;为不良青少年提供治疗性服务;为犯罪青少年及过失青少年提供矫正服务。
三、预防性青少年社会工作
1、定义:是指通过社会工作的各类服务,对一些潜在的、阻碍社会功能有效发挥的条件和情景进行早期发现和控制的过程。
2、主要内容:
改善家庭环境,提供亲职教育机会和父母管教的技巧;改善学校生活环境,加强学业辅导;改善社区生活环境,整合社区资源;建立学校、家庭、社区良性互动的模式;倡导有效的青少年服务和发展政策等。
发展性、治疗性、预防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实际工作中,三者很难完全分离。在服务过程中,三个层面的工作也是综合性的。第三节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个人层面的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
个人层面的社会工作方法:一般称之为个案工作,即以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对个人或家庭进行服务。
1、主要针对个人或家庭的面谈辅导服务;
2、必须对青少年服务对象的服务需求作出专业判断;
3、注重社会工作理论模式;
4、明确个案服务的目标和步骤;
5、注重评估;
6、服务对象的改变动机和参与是个案取得成功的关键;
7、专业关系有助于个案过程的顺利和个案目标的达成。
二、家庭层面的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
家庭层面的社会工作方法:视家庭为一个整体,服务过程中应顾及家庭内每一个成员的需求。家庭层面的社会工作的介入包括对整体家庭及个家庭成员两者的需求预估、介入及评估等。社会工作一直强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在微观、中观、宏观的环境中,家庭的影响是最大的。家庭可能出现的问题:家庭结构不完整,家庭关系不平衡,互动不合理等,家庭层面的社会工作服务是青少年社会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社工通过协调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关系,培养家庭成员的认知行为,优化家庭结构,使青少年获得良好的成长环境。
三、群体层面的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
(一)群体层面的社会工作方法:主要是小组工作方法的运用。
小组既是过程也是手段,它通过小组成员的支持,改善他们的态度、人际关系和他们应对实际生存环境的能力。小组工作方法强调小组过程及小组动力去影响服务对象的态度和行为。在小组工作者按照既定的目标进行指导下,小组成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潜能通过成员间的相互分享、相互分担和相互支持而发挥出来。
(二)小组工作在青少年服务中的功能 1.小组可以为青少年提供同伴增强的机会。(经常性、多样性的鼓励、赞许,远比成人给予的增强有效)
2.小组的过程更能刺激出大多数当事人的真实世界。
3.小组规范会对规范小组组员的行为起到很好的制约作用。
4.小组能够提供很多的示范者、行为预演的协助者,这样不同性格的人相互交流和反馈,有助于组员重新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和行为习惯。
5.小组工作为青少年创造了安全开放的交往环境,增强了青少年的社会交往能力,改变他们与社会隔离的封闭状态。
四、社区层面的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
(一)社区层面的社会工作方法:以社区为对象的社会工作介入方法。
(二)特点
1、以社区为对象,包括地域社区和功能社区
2、以结构导向的角度分析问题,认为个人不是问题产生的原因,社区环境、制度、政策影响了人们的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
3、介入的层面比较广泛。(社区居民的介入,制度、政策和环境改善的倡导,社区资源的整合)
4、强调居民的参与。
5、社会主要的广泛运用。
五、社会工作行政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一)社会工作行政:是一个把服务机构的社会政策转化为社会服务的行为。
(二)三个层面
1、根据青少年发展需要及社会政策要求,制定青少年服务发展规划和相应政策。
2、把规划和政策化为具体的青少年服务活动;同时根据实际服务过程归纳经验并修改机构服务规划和政策。
3、建立机构内部管理制度、机制和程序,保证青少年服务的正常有效进行。(如规划、组织、人事管理、领导、督导训练、预算、公共关系、报告、评估和研究)
六、社会工作研究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一)社会工作研究:是获取知识和发现事实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及其他领域的理论和实务工作者使用社会工作研究方法,收集和分析与社会工作有关的资料,以协助达成社会工作目标。
(二)社会工作研究的内容
1、青少年群体特征和社会环境状况研究;
2、青少年需求调查和服务设计研究;
3、服务过程研究;
4、社会服务与政策改善研究;
5、社会工作理论研究。
(二)社会工作研究的方法
社会工作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社会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等。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从个人、家庭、群体、社区层面逐渐扩散的,社会工作行政和社会工作研究相对独立,但六个层面的方法不是完全独立的,也可以是相互关联、互相促进的。
七、青少年社会工作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社会工作者的价值取向
在实际的社会工作专业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常常会遇到一些棘手的案例。它们令社会工作者面临价值观的激烈冲突。
尽管处理这些冲突并不容易,但是仍然有学者做出了努力,通过给伦理守则排序的方法,力图给社会工作者提供一个真正有用的“行动指南”。下面就是美国学者提出的“伦理原则筛查方法”(EPS)。如图所示: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价值选择
青少年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矛盾的群体。青少年社会工作必须遵循以下原则,才能发挥效果。1.尊重青少年的价值与尊严。社会工作服务的基本条件是能尊重青少年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拥有个人的价值与尊严,不能由青少年的一项行为而完全否定他的个人价值。
2.接纳与关爱青少年。接纳就是接受青少年是一位有价值、尊严、积极向上与向善发展可能的人。关怀则是关心、接近与重视青少年的各种学习与生活状况,青少年共享成长的喜悦,共同分担失落的痛苦。
3.注重青少年的个别需求。根据每个青少年的不同情况制订个别化的服务计划。4.协助青少年具备适应社会变人的不断成长的能力。
通过对青少年提供必要的辅导和协助,帮助他们建立适应社会的能力。
第四章 老年社会工作
第一节 老年社会工作概述
一、老年的界定及其分期
1、日历年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社会年龄。
2、按照国际标准,我国一般称老年群体中60~69岁的人为低龄老年人,70~79岁的人为中龄老年人,80岁以上的人为高龄老年人。
二、老年人的特点及需要
1、老年人的特点:老化是其最显着地特点,包括生理老化、心理老化和社会老化。
2、老年人的需要:健康维护、经济保障、就业休闲(如重新就业工作、外出旅游等)、社会参与(如意愿表达、利益维护等)、婚姻家庭、居家安全、后事安排等(如子女生活、财产处臵、后事操办等)。
三、老年社会工作
1、老年社会工作的定义:老年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以老年人及其相关人员和系统为工作对象,帮助老年人特别是处境困难的老年人,改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使老年人有更好的社会适应和福祉。
2、老年社会工作的目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3、老年社会工作的意义。
四、老年社会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1、价值观问题。
2、自我意识与督导。
3、反移情是老年社会工作者的重要课题。第二节 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
包括健康服务和与健康照顾有关的服务。前者是为老年人提供的与身心健康直接有关的治疗、康复、预防等方面的服务;后者是为老年人提供的与身心健康间接相关的生活照料、家务助理、出行协助、事务管理等方面的服务。
二、认知与情绪问题的处理
抑郁症、痴呆症、谵妄和焦虑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四个认知和情绪问题。
三、精神问题的解决
四、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
1、有效动员老人的社会支持系统要求从业人员有“家庭思维”。“家庭思维”指的是把老人看成是复杂的多代关系系统的一部分,它会影响老人的所思所想。
2、社会支持系统的工作主要包括:老年伴侣工作、家庭体系的工作、照顾人支持体系的工作和促进老人与社会相融合方面的工作。
五、老年特殊问题的处理
1、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
虐待老人指的是恶意对待老人,在身体上、情感或心理上、性方面或经济方面对老人构成虐待或剥削。疏于照顾老人既包括主动也包括被动地让老人得不到所需的照顾,导致老人的身体、情绪或心理方面的健康衰退。主要介入措施包括:
(1)保护老人免受经济方面的剥夺。(2)提供支持性辅导。(3)发展支持性服务。(4)改变和调整环境。
2、丧亲问题
社会工作者在老人濒临死亡时要做的工作主要有:(1)提供情感支持。
(2)代表老人及其家人争取合理权益,确保医护人员能敏锐地体察和理解老人及其家人的需
要。
(3)提供相关资讯(4)做丧亲辅导。
第三节 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老年人个案工作方法
1、老年人个案工作地独特之处:P81-83
2、老年人个案工作的注意事项:P83
二、老年人小组工作方法
1、老年小组工作的独特之处:P83-84
2、老年人小组工作的注意事项:尊重老人的自决权,平衡好对小组和对个别组员所负的责任,尊重保密权,干预小组动力。
三、养老机构照顾
1、养老机构的类型。
2、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的特点。
3、不同照顾模式及其特点。
4、提高老人照顾质量的措施。
四、老年社区照顾
1、老年社区照顾的特点。
2、老年社区照顾的服务内容。
第五章 妇女社会工作
第一节?? 妇女社会工作概述
一、妇女的特点(重点)
二、妇女的需要(重点)
1、与男子同等的社会发展环境和条件
2、特殊的妇女保护(妇女特有的五期: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更年期)
三、妇女社会工作的定义和目标
(一)妇女社会工作的定义:以妇女为对象
(二)妇女社会工作的目标:总体目标是为妇女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与社会环境。具体目标:
A.解决现实问题??? B.预防新问题
C.推进法律,政策的制定D.建立好的社会环境 第二节? 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针对特殊苦难妇女人口的妇女社会工作内容(重点)
(一)为失业女工提供的服务
A.心理支持B.社会支持??? C.再就业? D.婚姻家庭方面的支持
(二)为单亲母亲提供的服务
A.寻找资源B.心理支持C.协调关系
(三)为家庭暴力中被虐妇女提供的服务 A.危机介入B.家庭治疗
(四)为进城打工妹提供的服务
A.熟悉城市B.提供社会支持C.维护合法权益D.提升竞争力
二、针对全体女性人口的妇女社会工作内容 1.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教育 2.文化教育 3.技能培训 4.健康生育
5.婚姻家庭咨询 6.维护合法权益
第三节? 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重点)
一、个案工作在妇女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一)协助妇女求助者理清思路
问题--排序--优先问题--成因--解决方法--需要的帮助
(二)从优势视角帮助求助者寻找资源 A.每一个妇女都有优势
B.不幸事件也可能是成长机遇 C.所有的环境都充满资源
二、小组工作在妇女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一)妇女小组工作的主要类型
发展性小组---进城打工妹成长小组,关爱儿童小组
支持性小组---单亲母亲,受虐妇女,下岗女工,弱智儿童家长小组 预防性小组---准父母小组
(二)妇女小组工作的工作重点
A.帮助成员形成互助体系? B.协助成员了解小组过程 C.努力增强成员的能力?? D.协助成员回顾小组过程
三、构建妇女社区的社会支持网络(重点)
(一)什么是社会支持网络
是指在社会网络(以个体为中心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中起支持作用的关系的集合。社会支持包
括情感支持和实际支持。
妇女社会工作机构和工作人员是有需要帮助的妇女们的重要的社会资源,但还需要运用社会支持网络。
(二)构建社区社会支持网络的类型
1、妇女志愿者为本的支持网络
2、妇女自助互助为本的支持网络
3、社区紧急支援网络 ?
第六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
第一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概述
一、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含义
1、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定义: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围绕残疾人个人、家庭、群体以及相关的社会组织和社区开展的专业性助人活动。
2、残疾人的界定:
(1)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2)《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定义
3、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目的:增强残疾人的社会功能。
4、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意义
二、残疾人的特点及需要
1、残疾人的特点
(1)部分残疾人对于外部世界的知觉范围受到严重限制(2)部分残疾人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渠道受到限制
(3)部分残疾人自理生活和参与社会活动存在较大障碍(4)部分残疾人思维和学习能力受到不同程度负面影响(5)部分残疾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与常人有很大差异
2、残疾人的需要
包括:治疗康复需要;基本生存需要;接受教育需要;职业发展需要;家庭生活需要;社会交往需要;价值实现需要。
第二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残疾预防
1、致残的风险因素
包括:传染性疾病、营养不良、先天性发育缺陷、意外事故、慢性病和老年病、药物中毒等引起的残疾。
2、主要预防措施:我国目前采用的是三级预防。(1)一级预防:预防致残性伤害和残疾的发生。
(2)二级预防:防止伤害后出现残疾。提供残疾早期筛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3)三级预防:残疾出现后采取的措施,预防残障。
二、康复
1、康复模式
我国目前采用的康复模式与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1)世界卫生组织模式
主要由卫生部门负责,是以社区和家庭为基础,依靠初级卫生保健系统及上级医疗系统,建立社区康复网,通过残疾人及病人家属、社区康复员,采用简单、实用、有效、经济的康复措施。
(2)社区服务模式
主要由民政部门负责,是将社区康复纳入社区服务系列,为残疾人、老年人及生活能力有限的人提供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3)家庭病床模式
主要由社区卫生部门和医疗康复机构负责,向社区康复对象提供在家庭进行的医疗、预防、保健、护理和康复服务。
(4)特殊类型残疾人的社区康复模式
主要由民政部门与社区卫生部门、社区康复组织负责,专门为特殊类型的残疾人提供社区康复服务。
2、康复类型(1)医疗康复
目前常用的康复治疗方法有:物理和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疗法、心理治疗、文体治疗、中医治疗等。
在医疗康复方面,社会工作者通常会与医生、护士以及其他专业的人员组成小组,协同工作,同时也会运用个案工作的方法开展康复辅导。(2)教育康复
教育康复从内容上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对肢体功能障碍的残疾人进行的普通教育,包括从初级到中高等教育;另一种是指对盲、聋、哑、精神或智力障碍的残疾儿童少年和有需要的残疾人进行的特殊教育。(3)职业康复
职业康复的四个步骤:职业评定、职业咨询、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4)社会康复
社会康复是指从社会的角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为残疾人创造一种适合其生存、创造、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并使残疾人享受与健全人同等的权利,达到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目的。第三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
1、人是有能力或者有潜力的
2、残疾人的问题不是其自身的问题
3、工作重点应采用社会因素视角
4、残疾人工作的历史与文化视角
5、相信残疾人有自身的幸福感
6、确信残疾人有权掌控自己的生活
二、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1、个案工作方法
2、小组工作方法
3、社区工作方法
第七章 矫正社会工作
(一)矫正社会工作
一、矫正社会工作概念及功能:
1、概念:又称感化工作,是社会工作实施于矫正体系。对象是罪犯及其家人。
2、功能:对社会和对个人
对罪犯:监管、矫正、服务功能
对社会:一是营造有利于罪犯更新的家庭和社区环境 二是促进刑罚制度朝人性化、科学化方向发展
二、矫正对象的特点及需要:
1、特点:人格特征---冲动好斗??? 心理特征---自卑消沉 社会特征---严重脱节??? 社会特征---困难重重
2、需要:保障需要---基本生存条件和教育就业权益 服务需要---再社会化
三、矫正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 接? 纳---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价值和尊严
可塑性---相信每个人在一定条件下都是可以改变的 个别化---任何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
四、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司法判决前的服务---犯罪嫌疑人及其亲友
案件审理过程中的职责是写一份调查报告,供法庭参考;对亲友提供A.维持生计的帮助;? B.为儿童少年安排生活;C.心理辅导 2.监禁场所中的服务---在监服刑人员
监狱具有惩罚、隔绝和威慑的功能;对服刑人员可能产生两种引导抗拒或改过社会工作以恢复其社会功能为主要目标
3.社区矫正中的服务---缓刑、假释和监外执行人员(最主要的服务)包括: A.对这些对象的观护; B.院舍训练的组织管理;C.社会服务计划的执行 4.刑满释放后的服务---更生保护 内容包括: A.提高住宿场所;B.提供就业、就学辅导;
C.提供生活辅导和医疗保健转介服务;D.提供物质援助
五、矫正社会工作的直接方法 1.个案工作方法(最常用的方法)注意事项: A.以主动的姿态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B.制订矫正工作计划要有重点分步骤 C.发掘矫正对象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D.处理好保密与维护社会安全的关系
六、矫正社会工作的间接方法
1.社区工作方法在社区矫正中的注意事项: A.改善矫正对象的生活环境 B.培育社区居民接纳、尊重意识 C.挖掘社区志愿者力量。
2.社会工作行政在社区矫正中的作用:
A.宏观上,社会工作行政与政府的社区矫正政策实施相联系 B.微观上,社会工作行政与社会服务机构从事的服务活动相联系 3.社会工作研究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理论联系实际
第八章? 优抚安置社会工作
o本章要义:
o1、优抚安臵工作的一般理解 o2、优抚安臵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o3、优抚安臵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o把握思路:针对优抚安臵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根据优抚安臵对象的特点需要及存在问题,运用各种有效的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开展富有成效的优抚安臵工作。oS8、1优抚安臵社会工作概述
oS8、1、1优抚安臵工作 o①优抚工作 :优待和抚恤
oA、优待:国家、社会、群众对对象?在政治、经济上给予适当高于普通社会成员待遇的制度。
oB、抚恤:一般是国家对对象?采取的一项物质抚恤形式。有死亡和残疾抚恤两类。o②安臵工作
oA、一般或者广义:国家、社会对对象?的扶持、帮助或者就业安排。oB、狭义:国家社会对退役军人的扶持、帮助或者就业安排。oS、8、1、2优抚安臵对象的特点与需要 o①优抚对象的特点与需要 oA、特点:
o分布广、人口结构复杂,可利用资源严重不足;
o积极与消极情绪并存(责任感、荣誉感和忧郁、偏执、敌对心理和行为并存,表现比普通群众显着)。oB、需要:
o基本生活保障的需要; o医疗康复的需要; o社会尊重的需要。
o②安臵对象的特点和需要 oA、特点
o民政部门主管的安臵对象主要是退役士兵和军队离退休干部,而其中退役士兵是当前社会工作的一大难点热点,他们的特点是:
o利用帮助的自身资源和社会资源较优,能力较强; o情绪波动较大。oB、需要
o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 o社会再适应的心理调试需要(身份转换期,就业及其它压力带来的焦虑、不满甚至愤怒情绪)oS8、1、3优抚安臵社会工作的概念 o①优抚社会工作概念
o以什么样的价值观、态度运用知识技巧,以问题诱发原因为切入点,介入相关专业的工作,目标-对象充分挖掘利用资源,发挥其社会功能 o建立发展积极的社会关系。o②安臵社会工作的概念
o协作对象实现角色转变,适应环境,支持军队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经济发展。oS8、2优抚安臵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oS8、2、1优抚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o①我国目前优抚社会工作的机构与场所
o革命伤残军人修养院、光荣院、军休所、荣誉军人康复医院、复员军人疗养院和复员退伍精神病院。
o②优抚社会工作的工作目标(做什么?)
o以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坚持“思想教育,扶持生产,群众优待,国家抚恤”的工作方针和“国家、社会、群众”三结合的优抚制度,从根本上保障对象的基本生活,切实履行国家社会对对象的褒扬,维护其合法权益,提高对象的政治地位。o③优抚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优抚对象不同内容不同)o革命伤残军人修养院、光荣院、军休所内的主要内容:
oA、协助对象适应革命伤残军人修养院、光荣院、军休所里的新生活
o做好对象入住前的评估和准备工作;帮助他们适应新环境的生活习惯;协助他们在新环境发展新的人际关系。
oB、协助老年优抚对象适应晚年生活
o协助他们适应身心变化,面对生命终点;树立康复信念,提供治疗性服务等等。oC、协助老年优抚对象发挥余热,实现老有所为
oD、协助残疾退役军人进行康复训练并使其融入社会
oE、促进修养院、光荣院、军休所专业服务的发展与服务质量的提高 o帮助培训和实现优抚对象与机构管理层的有效沟通。oF、推动志愿服务并对志愿服务进行督导
o荣誉军人康复医院、复员军人疗养院内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oA、就医荣复军人的医务社会工作
o为他们及家属提供因为疾病而引发的经济、家庭、职业、心理等问题的辅导和援助,协助他们充分利用机构条件康复及协助离院等。oB、荣复军人的慰问、救助及财务协调 oC、处理纠纷和投诉 oD、社区医疗服务的倡导
oE、荣军医院志愿服务的推动与督导 oS8、2、2安臵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o①安臵社会工作机构
o安臵机构设在民政部门,开展工作是民政部门安臵科及地方军转办。o②安臵社会工作的目标
o以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按哪里来哪里去的原则和妥善安臵、各得其所的方针开展。o③主要内容
oA、使其适应新环境,发展新关系; oB、协助其利用发展内外资源; oC、接待来访,疏导;
oD、协助其解决生活中的困难问题。oS8、3优抚安臵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oS8、3、1优抚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o①个案工作方法的运用
o通过和优抚对象一对一的个案工作,协助解决他们解决经济、家庭、疾病、职业、情绪、心理问题,提高医疗和康复效果,增强个人能力。o②小组工作方法的运用
o通过小组活动,使其寻求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相互沟通,融合适应新环境,发现共同问题,互相帮助,提高治疗等效果,提高机构的服务水平。o③社区工作方法的运用
o呼吁;沟通对象与管理层、决策层的联系,提高优抚工作的效果-改善决策;增大政府投入和扩大投入渠道;营造优抚的良好氛围… oS8、3、2安臵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o①个案工作方法的运用
o旨在增强其自我能力,以应对新工作新生活的压力。
o主要介入方法是通过安慰、鼓励、关注赞许、尊重来疏导对象情绪,减少焦虑,化解不满,增强信心,肯定自己,提高自我适应能力。其中通过心理调适来预防压力(沟通使其有正确预期)、减缓压力(沟通使其宣泄)是大多数个案的方法。o②小组工作方法的运用
o对象在角色转变过程中,压力大,情绪不稳甚至失控,通过小组社会工作,建立非正式社会支持,通过小组成员的人际交往,学习、丰富知识与交往技巧,增强自信,肯定自己,积极面对生活,对象的压力会减缓。(达到美国心理学家所说的转移策略的效果)o③社区工作方法的运用 o达到三个方面的效果:
A、通过社会工作者的呼吁与在对象与决策者之间的沟通,使国家和社区的安臵政策得到改善和不断完善;
B、协调各有关安臵部门的关系,理顺安臵关系; C、拓宽安臵渠道,扩大安臵的社会资源。本章小结
在优抚社会工作中,社会工作者通过个案、小组和社区工作,协助优抚对象提升他们应对生活与环境问题的能力,是优抚对象减少对生活和环境的负面感受,促进双拥工作,切实维护优抚对象的权益。
在安臵社会工作中,社会工作者的工作重点增强安臵对象的社会功能,增强他们的自我能力,协助安臵对象实现社会角色的转变,顺利渡过军转地的过渡期,帮助安臵对象在新的工作场所实现自己的潜能,从容应对新生活、新工作。同时,通过为安臵对象代言,促进社会政策的良性改变。
第九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本章要义:
1、社会救助的一般理解
2、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内容
3、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把握思路:
在知道社会救助社会工作主要内容的前提下,按照社会救助的特征和社会救助工作的特点,主要通过个案、小组和社区的工作方法开展具体的有针对性的社会救助工作。oS9、1社会救助的社会工作概述 oS9、1、1社会救助
o①社会救助定义? 在什么情况下(个人、自然、社会原因),发生严重困难时,政府和社会对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物质保障的-救助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o②社会救助的特征
oA、权利义务的非对称性
社会成员在陷入贫困时,有权获得基本生活保障,不要求获得救助者履行某种业务-宪法赋予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oB、救助对象的限制性
真正陷入困境-必须进行家计调查。oC、救助标准的低层次性
保障获救成员的最低生活需求 oD、救助手段的多样性
物质-现金;应急临时-固定长期;政府-民间… oE、救助的时限性
救助者脱离困境,救助终止 oS9、1、2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o什么是社会救助的社会工作?
o一种旨帮助生活发生严重困难的社会成员,在其获得物质方面社会救助的同时,得到精神方面的提升和社会功能的恢复,直至摆脱生活困境,或减轻困境,过正常社会生活的专业服务活动。
o这种专业服务活动,需要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和理论、知识,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技巧。
oS9、1、3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特点 o①服务对象问题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o问题-生活发生严重困难
oA、引发问题的原因多样性和复杂性:背后的原因多样性和多种因素共同起作用而迸发; oB、问题发生后对救助对象的影响多样性和复杂性:物质的心理的精神的社会的。o②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保障和服务保障的完整统一 表现在:
oA、叠加式的保障服务:提供物质援助的同时,向对象提供技术培训、信息服务、心理辅导、精神慰藉、行为矫正等等物质援助;
oB、嵌入式的保障服务:用社会工作的价值、理论、知识、方法开展,使社会工作更具人性化、更有成效。
o③救助服务规范的专业性和政策性
o在政策的范围和许可下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化的规范服务。oS9、2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oS9、2、1贫困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o①社会结构调整层面上的社会工作
oA、参与贫困救助制度的设计、修订与实施
因为社会工作者直接而长期服务基层,了解需要贫困救助对象的实际情况,在制度设计、修订与实施更有话语权和使制度更具有可操作性。oB、改善救助对象劳动就业的环境
o倡导救助对象通过劳动就业解决自身困难:向政府呼吁,提供信息和辅导对象寻找就业机会; o倡导劳动力市场规范,主要是在设立最低工资标准和消除就业歧视方面的能力。o②个人改善层面上的社会工作
oA、评估救助对象的需求:审查申请者条件并帮助其确定资格 oB、帮助符合条件对象获得救助,辅导疏导未获救助的成员 oC、提升救助对象的人力资本,推动其就业和经济自主
o社会救助努力方向是帮助对象解决就业,恢复其能够自力更生,经济自主。o要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者的“使能者”和“倡导者”角色功能。o具体策略:
就业辅导与职业训练前的增能策略,针对对象的依赖性强、主动性差、忍耐程度低、信心弱等等特点开展工作;
o就业辅导与职业训练中的短期和长期策略:针对不同救助对象开展社会工作; o就业辅导与职业训练服务的宣传策略:通过大众传媒和网络向救助对象传播宣传就业辅导与职业训练信息。
oD、为救助对象解决实际困难
o救助对象的问题是多方面的,比如,健康、婚姻质量、亲子关系冲突、子女问题… o解决他们的面临问题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o一是以社区为主要的服务领域;二是要协调和动员社会资源,构建社会支持网络,增进社会融合。(既要动员传统的社区、单位、居民家庭志愿者等等参与,也要注入专业的内涵,有针对性寻求有关的社会资源包括政府、媒体、邻里、朋友、亲属的共同参与,提供救助对象所需要的帮助)。
oS9、2、2自然灾害救助领域的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o①灾害应急救助
oA、组织受灾群众转移 oB、安排灾民基本生活 oC、社会秩序维护 oD、心理疏导
o②灾后社区恢复重建
o具体负责组织协调社区人居环境的恢复重建,参与监督社区重建工程进展; o参与恢复社区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 o参与恢复社区正常的经济秩序。③社区减灾
参与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开展社区灾害风险、减灾知识普及教育宣传工作。oS9、2、3流浪乞讨人员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o①进入服务机构之前的救助
o街头救助亭和巡回救助车等救助;全天候的救助站开放接待主动求助者。
o②服务机构内的救助
o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对其偏差观念和不良习惯行为、甚至轻微违法行为要进行引导和矫正,提供专业介入服务。
o③回归主流社会阶段的服务
o有由救助机构聘请的成年人和流浪儿童组成的类似于家庭的生活群体(类家庭);有一定条件的正常家庭的寄养(家庭寄养);还有通过教育培训对流浪乞讨人员进行正面的思想教育和引导(教育培训)。o④返家安臵后的服务
o主要是跟踪回访,巩固回归主流社会的成果;对某些家庭暴力、歧视等等原因的流浪儿童回归后要关注发生流浪的引发原因的消除。oS9、3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oS9、3、1贫困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o①个案工作方法的运用
oA、个案工作方法在贫困救助中的功能
o通过差异化、面对面、有针对性的个人服务,按照“单
一、潜能开发、针对救助对象特点和利用对象自身资源”四原则开展,所以有与救助者建立信任、调动其潜能、发挥其主动性的功能。
oB、应该注意的问题:
o主动接触;挑明存在问题与方向;正视对象的实质性需要的满足;注重资源协调。o②小组工作方法的运用
oA、小组工作方法在贫困救助中的功能
o通过团体的动力与过程,按照相互支持、分享、协作、共同成长的原则开展,具有纠正对象认识、情感、行为偏差;恢复自信、转变态度;积极参与,愿意学习、提高能力之功能。oB、小组工作方法在不同群体中的运用 o救助对象子女参加的成长小组 o由贫困单亲母亲组成的女性小组 o由下岗失业人员组成的支持小组 o③社区工作方法的运用 oA、功能
o通过发动组织社区成员的参与,有争取外力支持、调整改善社会关系、减少冲突、预防社会问题;动员整合社会资源致力社区发展,创造消除贫困的社会环境之功能。oB、社区工作方法在贫困救助中的关注点 o关注环境的改变;
o帮助对象建立和发展社会支持网络
oS9、3、2灾害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o分为应急救助、恢复重建、社区减灾三种情况,主要是评估、心理抚慰与疏导,参与救助,服务以及宣传教育培训等等方法。
oS9、3、3流浪乞讨人员救助领域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o①外展服务
o走出去;接近与沟通获取信任 o②思想和行为矫正
o采取个案的、小组的以及特别设臵的训练室对救助者的信心、态度、价值观、习惯以及行为等等进行矫正。o③教育与技能培训
o主要是技能性的教育培训帮助其获得谋生的基本能力 o④跟踪回访
o目的的巩固成果,真正使其稳定回归,结案。o本章小结
o??? 社会救助是社会成员因个人原因、自然原因或社会原因生活发生严重困难时,由政府和
社会对其提供基本物质保障的救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o???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专业实务的一个重要领域,是指在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和理论、知识指引下,运用包括个案、小组、社区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技巧帮助城乡贫困救助对象,因自然灾害需要救助的对象,以及流浪乞讨人员,使其在获得物质方面社会救助的同时,得到精神方面的提升和社会功能的恢复,直至摆脱生活困境,或减轻生活困境的
第十章
家庭社会工作
第一节? 家庭社会工作概述
一、家庭社会工作的概念
二、家庭社会工作的要素
1、为家庭提供服务的社会工作者
2、社会工作的对象--家庭
3、家庭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三、家庭社会工作要注意的事项(重点)
(一)把握社会转型期带来的家庭变动
1、家庭结构的小型化、简单化与多样化
2、家庭功能重心的转移
3、家庭关系感情化、平等化趋向
4、家庭支持网络的变化
5、社会转型期的婚姻家庭问题
(二)认识中国家庭工作的体系
1、正是的家庭工作机构:
妇联、工会、社区居委会、村委会
2、非正式的家庭工作
第二节? 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重点)
一、家庭社会工作的一般性任务与内容
(一)提供物质性的服务,协助家庭生活有序运转
(二)提供心理及法律援助,增强家庭的应变能力
(三)开展教育与培训,提高就爱听整体素质
二、我国家庭社会工作的内容(重点)
(一)政府体制内的家庭社会工作内容
1、家庭救助
2、家庭生活服务
3、婚姻调解
4、家庭生活教育
5、城乡社区针对家庭开展的教育与培训
6、有关家庭的主体活动
(二)非政府组织开展的家庭社会工作
1、城乡贫困家庭的救济与扶助
2、家庭心理辅导
3、家庭能力建设
第三节? 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整合社会工作方法在家庭社会工作中的应用(重点)
(一)个案工作方法应用于家庭
(二)小组工作方法应用于家庭
(三)社区工作方法应用于家庭
(四)社会工作行政方法应用于家庭
二、家庭治疗
(一)概念与流派
1、鲍恩的家庭治疗
2、结构理论的家庭治疗
3、沟通与策略取向的家庭治疗
4、米兰系统派家庭治疗
(二)家庭治疗的目标与范围
第十一章 学校社会工作
考纲要求
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第一节?? 学校社会工作概述
一、学校社会工作概念
(一)学校社会工作的要素
1、本质属性--专业服务
2、工作对象--主要是学生,其次是家长和学校人员等
3、社会工作者--专业训练的学校工作者
4、功能--解决问题,调适偏差行为
5、目的--完成学业,做好准备
(二)学校社会工作定义
学校社会工作作为政府、社会各方面力量或私人经由专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对正规或非正规教育体系中全体学生,特别是处境困难学生提供的专业服务。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或学校解决所遇到的某些问题,调整学校、家庭及社区之间的关系,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学校、家庭、社区的教育功能,以实现教育目的乃至若干社会目标。
二、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资质与素养
1、相关专业的知识背景:社会工作专业背景或接受过系统的社会工作专业培训,有关学校的知识。
2、人文关怀的职业态度:
确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自我表达和自我实现的权利;
学生在学习和适应上有困难是个人行为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现象; 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天赋能力范围内充分发挥潜能;
相信学生在心理和行为方面适应不良是与人的家庭、学校和社区等外部环境密切相关; 学生除了在学校得到应有的服务外,还有赖于家庭和社区资源的充分服务; 深信学校的各种设施与活动,应该以逐步形成学生社会化人格为目标; 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及其对团体的职责的表现。
3、以人为本的职业道德:保持其专业素质和专业道德;尊重服务对象的价值观念与基本权利;尊重机构的规范和宗旨。
三、学校社会工作的特点(大纲不作要求)
专业性:以各种社会科学知识如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研究范式、学术标准、研究方法等探究学生个体的需要,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科学性:运用个案、小组、社区工作方法使学生获得其适应现今与未来的生活能力。
艺术性:本着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理念,讲究方法,因人而异地设计助人方案,组织实施。实践性:深入实际、实事求是、有针对性得解决现实问题。第二节? 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为全体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服务
1、生活辅导(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社会责任感;生活技能;兴趣爱好):使学生具有正确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2、学业辅导(学习动机、态度、兴趣、能力、方法等): 引导和帮助所有学生更好的学习。
3、职业辅导(就业观;劳动态度;就业服务;就业训练)
正确引导学生的就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为特殊问题或特殊群体学生服务
1、为厌学学生的服务
产生厌学问题的可能原因: 对老师的反感
缺乏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过分看重分数 人际交往问题
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 望子成龙带来的负担-产生厌恶 服务:
个案工作、家长会、家访、小组工作等,开展学生互助成长小组,与老师沟通,向老师提供咨询服务
2、为行为问题学生的服务
行为问题:指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与社会话要求和社会行为规范不相符合的不利于个体健康成长的外显行为。
主要表现:学习适应困难、情绪障碍、人际关系紧张和品德不良等。
服务:个案工作,与老师、家长、同学等各方面协商;小组工作,将相同问题的学生组织开展活动。
3、为身心障碍学生的服务
身心障碍:是指学生心里或生理上有某种缺陷,以致造成学习上或适应上的障碍。
面对的特殊问题:长期照顾的问题、社区对其产生偏见的问题、障碍儿童接受训练的问题、障碍儿童未来的独立生活问题。
服务:提供照顾服务、鼓励家长改变态度、会谈与咨询、共同探讨未来有关问题。
4、为继父母家庭学生的服务
可能出现的问题:过激的行为、语言障碍、低自尊、分裂的行为、封闭自己。服务:个案、小组,对家庭进行干预,家庭会谈或家庭治疗。
5、为单亲家庭学生的服务
可能面临的原因:家庭成员的情绪问题、经济压力的问题、孩子照顾的问题、孩子角色认同的问题。
服务:个案工作-情绪支持,运用社区资源,单亲家长小组
6、为服刑人员家庭的学生的服务 面临的主要问题: 家庭成员的情绪问题 经济压力
孩子的照顾问题
孩子的适应和发展问题 服务
个案工作、运用社区资源、小组工作
7、为残疾人家庭学生的服务 面临的主要问题: 家庭成员的情绪问题 经济压力
孩子的照顾问题
孩子的适应和发展问题 服务
个案工作、运用社区资源、小组工作
8、为资优学生的服务 面临的主要问题:
情绪问题 同辈交往问题 适应和发展问题
服务:个案工作、小组工作、认知疗法。
9、为特长生的服务 面临的主要问题: 情绪问题 学习问题
服务:个案工作、小组工作、认知疗法。
10、为转校学生的服务 面临的主要问题: 同辈团体的接纳问题 教材教法的适应问题
学校规范的认知与遵循问题
服务:适应学校服务,直接咨询服务;个案-分析诊断,拟订辅导计划
三、协调学校、家庭、社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1、与教师及家长沟通,解释学生问题的内涵
2、为学生家长提供小组辅导 推进照顾服务
鼓励家长改变态度 提高家长的护理水平
与家长一起探讨孩子的未来问题
3、为学校人员提供咨询服务
4、参与社区发展工作
5、开发运用社区资源
负面影响,过正常社会生活的专业服务活动。?第三节? 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个案工作
(一)学校个案工作的定位
学校内问题相对严重、情况比较特殊、不便于通过小组或社区方法处理的对象。
(二)学校个案工作的对象选择
对象来源:主动寻求帮助的;他人(如班主任)推荐的。选择对象要谨慎,不可强迫,不可贴标签。
(三)学校个案工作的基本步骤
1、申请与接案
2、收集资料
3、问题诊断与处遇(treatment)计划
4、处遇与服务
5、接案与评估
(四)学校个案工作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接纳尊重,唤醒自尊 真诚信任,良性互动 维护自决,灌注希望
(五)学校个案工作的注意事项
1、坚持自愿的原则
2、坚持保密的原则
3、坚持以人为本
4、坚持平等沟通
避免学校个案工作“德育化”
避免学校个案工作“心理化”
二、小组工作
1、学校小组工作的地位与价值
2、学校小组工作的组织原则 自愿原则 按需开展
小组同质性与异质性的平衡
3、学校小组工作的基本程序 选题 招募 甄选
实施(前期、形成期、协商期、成熟期)评估 跟踪
4、学校小组工作的注意事项
鼓励学生参与,调动学生的积极,加强学生对小组的认同;计划要注意灵活应变;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
三、社区工作
1、学校社区工作的定位
2、学校社区工作的基本过程 建立关系 情境估量 发展计划 成效评估
3、学校社区工作的注意事项 工作重心指向学生发展 持之以恒,系统工程
四、综合性活动及咨询服务
1、行为改变技术
2、人际沟通技术 人格结构的自我状态 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地位
人际沟通的形式(互补沟通、交错沟通、暧昧沟通)人际沟通理论的运用
第十二章 社区社会工作
(二)社区社会工作
一、社区社会工作概述
社区社会工作,主要是指在中国城市的区、街、居等社区范围内,在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和理论知识指导下,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巧,为全体社区成员尤其是特殊困难群体提供的专业服务的总称。
二、社区社会工作的功能
社区社会工作的功能可以从个人、社区、社会三个层次分析。1.社区社会工作对居民个人的功能
社区社会工作对居民个人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区社会工作通过个案、小组工作、建立社会支持网络等方法,帮助社区居民解决个人困境和问题,并预防问题的再次发生。
(2)社区社会工作秉持助人自助的理念,注意培养居民的能力,有利于恢复和提升个人社会功能。
(3)社区社会工作用专业的方法设计系列的发展性、建设性的主题小组活动,有利于发展个人潜能,促进居民的全面发展。2.社区社会工作对社区的功能
社区社会工作对社区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社区社会工作有利于解决社区问题。社区社会工作者通过社区研究、社区调查,发现社区中存在的问题和居民的需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以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和科学方法解决问题,以将负面影响控制在最低点。
(2)社区社会工作有利于增强社区凝聚力。社区凝聚力是由社区居民心想社区、心贴社区的向心力和社区居民彼此之间的聚合力所组成。社区工作者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促进社区凝聚力:首先,社会工作以居民需要为本,为居民设计、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服务,通过服务项目的提供,为居民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其次,社会工作者通过协助居民建立发展支持网络,将居民联结起来,开展互助活动;再次,社区社会工作者投居民所好地引导居民组织各种兴趣小组等;另外,社会工作者在服务的过程中,注重居民的团队建设,设计专门的增强团队建设的主题活动,通过大家的合作与分享,启发居民相信集体的力量。
(3)社区社会工作有利于培养居民的公民意识和公共意识。社区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理念是尊重居民、居民参与、能力建设,在提供服务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居民的参与意识及能力的培养。
3.社区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
社区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区社会工作对贫困家庭、社区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城市移民等的关怀、帮助和支持,有利于社会问题的解决。
(2)社区承担了部分社会保障义务,社区社会工作有利于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与完善。(3)社区社会工作通过在社区层面开展各种活动,提高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素质,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维护社会公平与公正,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三、社区社会工作的组织机构和人员 1.社区社会工作的组织机构
社会工作的组织机构即社会工作的主体,是指社会工作服务的提供方,也就是策划、组织实施社会工作服务方案的社会组织,在发达国家及我国港台地区,社会工作组织机构通常是社会上的非营利组织。在我国内地,与社区社会工作相关的组织机构主要有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及新近设立的社区服务中心站。这些组织结构因为性质不同,有不同的任务,工作对象和人员构成。
其中,社区工作站是在“议行分离”理念之下社区管理体制创新产物,即在原有的社区居委会之外新设一个独立的社区工作站,以负责原属社区居民委员会承担的行政职能,还社区居委会以居民自治功能。社区居委会与社区工作站之间是并行关系,不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社区工作站的主要职责为:承办政府职能部门在社区开展的治安、卫生、人口、计生、文化、环境、科教、民政、就业、维稳综治和离退休人员管理等工作,以及其他由各区政府确定需要进入社区的工作事项。
社区服务中心是为本地区居民、单位提供公益性服务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社区服务中心接受街道办事处的领导与扶持。社区服务中心的服务项目包括公益性和经营性项目,公益性项目是为老人、儿童、残疾人、优抚对象、贫困户、下岗工人等提供的无偿服务和为居民提供的优惠和低偿服务项目;经营性服务是指为满足社区成员物质和文化需要而提供的有偿服务项目。社区服务中心应确保公益性项目占主体地位。具体的内容包括:(1)开展便民利民、文化娱乐、卫生体育、教育科普等项目。(2)提供家政等中介服务
(3)提供政务信息、便民信息咨询服务(4)开展社区居民的互助、自助服务 2.社区社会工作的人员
(1)社区社会工作的人员队伍构成
在现阶段的中国城市社区,社区社会工作人员队伍由三部分构成,即专职社区工作者、社会
工作者和社区志愿者。
①专职社区工作者是通过公共招聘、统一考核的基础上,再经《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的法定程序选举产生的社区居委员会专职工作人员。
②社会工作者是经过社会工作专业训练,并通过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以社会工作的方法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服务的专业人员。
③社区志愿者,是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不受私人利益的驱使、不受法律的强制,基于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感而从事公益事业,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员。
(2)社区社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
①价值观。认同社区工作的价值观,尊重居民的权利和需要,以接纳的态度与居民沟通,注意维护居民权益,秉持平等、公正的原则开展工作,维护社会正义。
②政治素质。紧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坚持构建和谐社会的远大目标和崇高理想。
③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掌握基本的社会工作、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等科学知识;学会调查研究,善用人际沟通,能够通过了解、分析居民需求和社区环境科学地制订服务规划与计划,并有效组织实施服务计划。
④职业精神。爱岗敬业,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工作认真负责。
⑤心理素质。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发展健康的人格和自我形象,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良好的社会功能。
四、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社区服务
(1)社区服务的定义
社区服务是在政府的福利政策和公共财政扶持下,在社会资源支持帮助下,依靠社区居民的组织参与,动员社区内的资源力量,向社区居民提供的各种服务活动。(2)社区服务的内容体系
①按照服务对象和服务性质的不同,可以把社区服务分成两类:一类是针对社区中的原来的民政福利对象,如孤老残幼、精神病人、烈军属等的福利性服务;另一类是针对社区中一般居民提供的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经营性服务。
②按照服务的提供手段,可以把社区服务分成三类:第一类是由社区和国家公共资金供应的福利性服务;第二类是根据市场交换原则实行的有偿收费的经营性服务;第三类是根据互惠互利原则,在居民之间以及社区组织和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之间发生的互助服务等。③根据服务提供机制的正式程度,可以把社区服务分成三类:一类是非正式的服务,包括居民个人为社区提供的服务,人际间相互服务等;第二类是准正式的服务,包括社区和企业之间的相互服务,社区为居民提供的服务;第三类是正式的服务,包括政府为民政对象提供的服务,政府为社区提供的服务。2.社区社会救助
(1)社区社会救助的概念 ①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因各种原因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救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社会救助是解决民众生活困难最古老的措施,也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基本的项目。社会救助的获得不以其贡献为基础,体现了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②社区社会救助
社区社会救助是指社区承担或实施的社会救助工作。社区社会救助是社区工作的传统领域,也是社会工作专业产生发展的源头。③社区社会救助的对象
从社区社会救助对象的角度看,社区社会救助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贫困户和孤老病残人员生活救助、特殊人员生活救助和灾民生活救助。(2)社区社会救助的特征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我国城市社区社会救助形成了以下几个特征:
①救助对象是社区中极度弱势的群体,救助的目的是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②国家救助与社会互助相结合。国家是社会救助的主要责任主体,与此同时,社区组织和社区成员开展各种形式的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国家救助的不足。
③物质帮助和福利服务相结合。政府及社区组织在为救助对象提供生活救助款物的同时,动员组织社区成员为其提供各种服务,这正是社区社会工作功能发挥的空间。
④生活救助与扶持就业相结合。注重救助对象中的劳动资源,开展各种就业服务,鼓励居民自食其力,这也体现了社会工作的助人自助的价值原则。
⑤城市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承担了社区社会救助大量的具体工作。街道、居委会是我国城市社区社会救助工作基本的落脚点,发挥着社会救助的基础性作用。(3)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①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指以保障居民基本生活为目的,科学、合理地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其家庭成员的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给予差额补助的一项社会救助制度。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内容
A、保障对象。持有非农业户口的城市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有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具体包括五类居民:一是“三无”人员;二是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能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三是从业人员在领取最低工资、下岗人员领取最低生活费、离退休人员领取最低离退休金后,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四是原民政部门管理的特殊救济对象;五是夫妻一方为本市非农业户口,另一方及子女为其他户口,具备特殊条件且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居民。
B、保障标准及资金来源。按照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燃煤费用以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确定。保障资金渠道有两个,即政府财政拨款和社会捐赠资助。
C、工作程序。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实施的步骤是:户主申请、居委会初审、街道办事处审核、民政局审批、张榜公布、发放物款。3.社区卫生
(1)社区卫生的定义
社区卫生也即社区卫生服务,其界定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社区卫生,即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有效、价格适宜的医疗服务。广义的社区卫生是指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社区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等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等服务为一体的基层卫生服务。社区社会工作从广义的社区卫生来理解社区卫生服务。(2)社区卫生的内容
从广义的社区卫生角度,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社区医疗、社区预防、社区保健、社区康复、社区健康教育、社区公共卫生及其他专项服务。
4、社区治安
(1)社区治安的含义和内容
所谓社区治安,是指社区治理各行为主体(包括政府、非政府部门、机构),依靠社区力量,强化社区控制手段,促进社区环境的有序状态。
社区治安的内容主要有:法制教育、人民调解、治安防范、社区矫正、维持秩序、事故预防。(2)社区治安的测量指标
社区治安作为一种社会生活的秩序或状态,是可以用种种客观的和主观的指标加以测量的。①社区治安的客观性测理指标 A、社区范围内犯罪案件的发生率 B、社区范围内违法行为的发生率
C、社区范围内刑满释放人员、缓刑假释人员、劳改劳教人员的矫正服务状况,以及重新违法
犯罪率。
D、社区范围内事故发生率
E、社区范围内居民之间及居民与机构之间纠纷、投诉事件发生率 F、社区范围内青少年成长环境安全状况 G、社区生活环境安全状况
H、社区保安设施和人员的配备情况 I、社区治安管理制度
②社区治安的主观性测量指标。
A、居民对社区治安的满意率和满意度 B、居民出行时,对家中财物安全的放心度 C、居民(尤其是女性)夜晚出行时的安全感 D、居民对孩子生活、学习环境的安全感 E、居民对邻里关系的满意度 5.社区教育
(1)社区教育的含义 ①社区教育的界定
社区教育是社区组织或社会工作者在社区范围内,依托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针对社区的全体居民进行的以增进公民素质、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发展与进步,建立平等、公义、互相关怀的社会为宗旨的社会教育。②社区教育的特征
A、社区性特征。社区教育是在社区范围内实施的,其教育的组织者是社区组织或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B、多样性特征。社区教育的内容是多样的,具有动态性和发展性。社区教育的形式也具有多样性,不排除任何教育模式和手段。
C、互为主体性。社区教育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互为主体性,社区教育需要全体居民的参与,居民既是学生,也是老师,或兼任两者。
D、整体性特征。社区教育是一项社区内全员参与、受益及所有部门介入的宏大整体工程,是一种社区作为有机整体自觉能力的行动。
E、社区教育是整个社区文化建设的落实,社区价值理念的体现、社区文化氛围的形成、社区居民精神风貌、公德意识、共处情谊、生活方式等的养成,都要通过社区教育来实现。(2)社区教育的内容
①从教育功能角度分类的社区教育内容
教育学对教育的分类对社区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学把教育划分为补偿式教育、控制式教育和解放式教育。
A、补偿式社区教育是指,社区为居民提供未受到的正规知识教育及正规知识教育不及的知识空间
B、控制式教育是指,为居民提供的行为规范教育,要求居民遵守法律、法规
C、解放式教育是着重于居民全面的发展,在知识、态度、行为、价值观等方面发挥个人的潜能和积极性,协助居民体会制度上的不完善或不公平,学习凝聚集体的力量,创造公平的社会秩序。
②从国家、社会和居民需求的角度分类的社区教育内容
现阶段我国社区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文化科学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家庭生活教育、生命健康教育、民主思想教育、时事政治教育等。
五、在社区服务中社会工作方法的应用
1.运用社会工作研究方法,如发放居民需求问卷、入户访问等,深入调查了解居民的问题与需求,根据居民的需求制订服务计划。
2.运用社区工作方法,发现、挖掘、调配和利用社区内和社区外的各种资源,开展社区服务活动,以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3.运用个案工作和小组工作方法,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心理安抚、家庭调适、社会交往等专
业辅导服务。
六、在社区社会救助中社会工作方法的应用
1.为救助对象寻求社会资源、建立支持网络,以满足他们所需要的服务。2.为居民提供最低社会保障制度的信息咨询。
3.对申请未批的居民进行辅导,包括对他们进行情绪疏导等心理辅导,另外,社会工作者要维护居民的权益,站在居民利益的角度与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为居民争取应得的利益。4.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的方法对具有劳动能力的居民提供就业辅导、能力培训和信息咨询,对居民进行能力建设,提供就业信息,鼓励其自食其力。
七、在社区卫生工作中社会工作方法的应用 1.为居民提供就医帮助
随着社区建设的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制度逐步建立,没有设立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社区也有医疗机构的医生定期走进社区,为社区居民提供一般的医疗服务。在社区医疗工作中,社区社会工作者介入的工作主要包括为居民提供医疗信息、联结医疗资源、协调关系和心理辅导等。2.协助居民树立新健康理念
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新健康理念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及社会适应良好。而身体健康是基础。为此,社区社会工作者可以采用的工作方法包括:新健康理念的知识讲座、健康知识竞赛活动、新健康理念宣传活动、居民健康主题小组工作坊,等等。3.协助居民维护环境卫生
社区环境卫生直接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在维护社区环境卫生的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可以运用感受分享策略、监督策略、行动策略、个性化策略等动员、激发居民自主维护社区环境卫生的目的。
(1)感受分享策略。组织居民讨论分享在社区中遭遇恶劣环境的感受。
(2)监督策略。在社区里建立一种维护社区环境卫生的监督机制,设立举报信息和表扬信箱,组织被举报人和被表扬人的小组讨论会,通过艺术性的设计活动,触动参与者反思自己的行为,改善不良行为,发扬良好行为。
(3)行动策略。利用居民在社区的时间,进行居民总动员,举办“社区卫生日”或“社区卫生行动”活动,吸引更多的居民一起行动,同一时间搞环境卫生。(4)个性化策略。针对特定群体设计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
八、在社区治安中社会工作方法的应用 1.运用专业的联合会谈方法调节纠纷
联合会谈会是指社区工作者与纠纷双方面对面的谈话,其中包括社会工作者分别与双方单独的谈话和社会工作者同时与纠纷双方的谈话。社会工作者通过疏导情绪、倾听及引导倾听、同感及引导同感、接纳、调整非理性信念、行为改善等方法,帮助纠纷双方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2.以小组工作的手法帮助居民学习法制与安全知识,提升法制及安全意识
可设计组员互动游戏、分享学习体会、具体案例讨论、模拟情境训练与感受分享等活动。3.创伤辅导
创伤辅导的过程或技术主要包括:重新体验创伤情境、情绪疏导(宣泄)、分享感受、接受现实事实、开启新的思路等。
九、在社区教育中社会工作方法的应用 1.社区居民领袖教育
(1)了解居民领袖的动机
①成就取向: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参与和努力实现一些目标 ②权力取向:希望自己有影响力,受人尊重或重视 ③关系取向:希望有人认同自己及自己的主张或行为 ④意识提升:希望自己能主持公义,为社区服务(2)对居民领袖进行社区教育的重点和目标
①价值态度方面:培养以公众利益、社会公义为已任的价值理想。
②知识思考方面:协助学习分析相关政策,认识权力资源的分布,了解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
机制。
③行为技能方面:培养领导能力,特别是组织集体行动的能力,学习基层动员的方法与技巧。(3)对居民领袖进行社区教育的方法
①为居民领袖争取、提供策划及决策的机会
②为居民领袖创造、提供与社区外界接触、联系的机会
③通过各种方式满足居民领袖的心理需求,增强领袖行为的满足感 ④啬社区内居民对居民领袖的认同和支持 ⑤开设领袖训练系列课程一(小组工作)2.社区积极分子教育
(1)了解社区积极分子的动机
所谓社区积极分子是指社区居民中那些积极热情参与社区事务的居民。居民积极分子群体的心理动机一般表现为:
①成长取向:希望继续学习,发展自己,视社区参与为提高自己的学习机会。
②调剂生活:认为参与社区的活动可以丰富自己的生活,也可以实现自己的一些理想和目标。③服务取向:愿意帮助他人。
④关系取向:希望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并一起做事。(2)对积极分子进行社区教育的重点和目标
①价值态度方面:培养“不平则鸣”、“打抱不平”、“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精神。②知识思考方面:协助学习如何分析问题、学习制订解决问题的方案。③行为技能方面:令其主动发表意见,积极参与具体的社区实务工作。(3)对积极分子进行社区教育的方法
①开设专题的系列课程,组织学习,例如成长课程等 ②设计系列的活动,注重系统训练
③为其提供参与的机会,以增强成就感和满足感
④组织各种小组,进行团队合作的训练,培养归属感 ⑤提供更为广泛的生活领域的机会 3.社区“旁观者”的教育
(1)了解社区“旁观者”的动机
①活动取向:希望能有自己喜欢的娱乐活动 ②利益取向:希望能得到利益 ③关系取向:希望结识他人
④信息获得:希望了解到更多的信息
(2)对“旁观者”进行社区教育的重点和目标
①价值态度方面:提高对集体参与重要性的认识,使其愿意参与 ②知识思考方面:协助其了解集体争取或集体行动的目标和途径 ③行为技能方面:能够关心、询问社区实务,能够参与集体行动(3)对“旁观者”进行社区教育的方法
①为其联结人际关系资源,促进与他人沟通 ②设计能够满足其需要的活动,加强满足感 ③吸纳为短期或项目的志愿者 ④吸纳为联络人/咨询对象 ⑤提供直接的参与途径
⑥设计需要的系列课程培训 4.社区“冷漠居民”的心理动机
(1)了解社区“冷漠居民”的心理动机 ①利益取向:不要做吃亏的事
②好奇心:是否有引起兴趣的事件,观望究竟可以实现什么。(2)对“冷漠居民”进行社区教育的重点和目标
①价值态度方面:以共同利益引起兴趣,以利益为出发去关心社区事务
②知识思考方面:明白社区集体行动事件对社区及自己有何影响 ③行为技能方面:能留意宣传活动的内容,能发表个人意见(3)对“冷漠居民”进行社区教育的方法 ①提供开放式的参与方式
②吸引注意力,提供详细的活动资料 ③以推销的方式邀请参与
④令其明白他们的兴趣和需要 ⑤留下联络方式
第十三章 医务社会工作
第一节? 医务社会工作概述
一、医务社会工作的概念
1、定义:医务社会工作是在健康照顾体系内实施的社会工作,目的是协助那些受到实际的和潜在的疾病、失能或伤害影响的服务对象、家庭和群体,增强、促进、维持和恢复其社会功能。
广义:P233 狭义:P233
2、医务社会工作的功能:诊断与评估;咨询与辅导;寻求与整合资源;倡导工作;咨询与协调。
二、医务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1、生活适应模式:这是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理论基础。
2、危机调适模式:遵循三个原则:一是服务期限短;二是主动与直接;三是目标有限。
3、家庭模式:家庭在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中起关键性的作用。
三、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1、在病人服务中的角色:诊断者;咨询者;教育者;倡导者;协调者。
2、在病人家庭服务中的角色:诊断者;咨询者;教育者;倡导者;协调者;联系者;协助者。
3、在政策服务中的角色:倡导者;咨询者;行动者;推动者;研究者。
4、在医疗照顾网络中的角色:教育者;协调者;联系者;转介者;咨询者;创新者;组织者。
四、医务社会工作者应具备的条件
除一般社会工作者应有的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以及一般疾病的预防、治疗、护理、保健等知识。
第二节? 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医院社会工作服务
1、心理社会评估和干预:这是医务社会工作最基本内容。
2、危机干预。
3、临终关怀与哀伤辅导。
4、出院计划。
5、外展服务。
6、团队合作。
7、慢性病及严重疾病照顾。
二、公共卫生领域社会工作
三、精神健康社会工作
《精神失调的诊断和统计手册》
1、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
2、职业相关服务。
3、个案管理。其功能:预估服务需求;安排服务;协调服务;倡导;辅导与治疗;监控服务;评估服务成效。
第三节? 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分法
一、个案分法
个案是最早也是最基本的医务社会工作分法。
1、医务个案改造的过程。
2、医务个案工作需要处理的问题。
3、医务个案记录。
4、医务个案工作的注意事项。
二、小组分法
小组分法是医务社会工作中常用方法。
1、医务小组工作的分类。
2、医务小组分法常订的目标。
3、自助小组与组织。
4、医务小组分法的注意事项。
三、社区工作方法
1、实质:是资源整合的过程。
2、主要任务:把医院的资源和社区的资源联系起来。
3、核心:是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协调和整合。
4、方式:志愿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