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边境地区农村文化资源整合的现状及对策
边境地区农村文化资源整合的现状及对策
摘 要:本文针对边境地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化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文化生活相对贫乏,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的现状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及造成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进行了浅述,对农村文化资源整合的意义和整合提出了几点看法,供同行和专家们参考。
关键词:农村文化;资源整合;现状及对策
中国有超过百分之六十的人口生活在农村,要想搞好中国的群众文化工作、提高全体国民的整体文化素质、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农村文化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农村文化是根,先进文化是魂,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农村文化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机会,农民文化生活正在逐步得到改善。但是,就目前我们边境地区而言农村文化建设整体水平与全面小康建设目标要求不相适应,与新疆的社会稳定和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党委八届八次全委扩大会的内容不相适应,更与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新疆的协调发展不相适应,也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
塔城是一个地处祖国的西北边境的多民族聚集的边境地区,区域面积达10.98万平方公里,在所辖区的七个县市中有五个县市的458个行政村分布760.4公里的边境地区,由于我们地处边境、交通不便加之又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而且又是一个多民族聚集的区域还存在多民族语言文字等方面的差异,这就造成了边境地区在文化设施、人才队伍和资金投入及文化资源整合等方面较为落后。
尽管党和国家曾多次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我们边境地区群众文化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我们这个地区历史文化底蕴厚实,各民族文化资源颇为丰富,各民族镶嵌共荣相互学习共同促进和构成了民族和谐的光辉篇章,他们的文化相互吸收、融合、涵化,逐渐整合为一种在内容和形式上新的文化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塔城边境地区群众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但是我们在培育能力、培育资金、培育设施都有很大的局限性,也存在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化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文化生活相对贫乏,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特别是无法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进行普及和提高。
农村文化建设任重而道远,农村文化工作必须借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东风,以繁荣农村文化培养新型农民为使命,从现有农村文化资源整合入手,激活农村文化活动,丰富农村文化市场,让先进文化在广大农村遍地开花结果。
一、农村文化资源的内涵
广义地说,农村文化资源包括一切农村社会生活又包含于一切与农村生活有关的其它社会资源,它既可以是不同艺术形式又可以是一定的风俗习惯与其他社会活动。具体分析,现有农村文化资源从组织角度有文联领导下的各种文艺协会,如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音乐家协会等等;有农民群众自办的各种文化组织,如民间艺术团队、器乐队、农民藏书协会。从阵地角度有有国办的文化馆、文化站、图书馆(室),有农民自办的租书摊、网吧、音像店、剧团、电影队、农家文化大院、家庭图书室等等。从活动主体角度有校园文化、中老年文化。从活动场地来讲有体育场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等。
二、农村文化资源现状
(一)农村文化资源浪费严重
作为一种资源,农村文化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可再生也好不可再生也好,它都经不起肆意挥霍浪费。然而我们面对的现实:一是在县乡行政改革之后文化站存在租、借现象使得一线文化阵地功能减弱;二是仅存文化设施得不到有效开发利用,或关门落锁或挪作他用;三是文化站(室)工作人员经常被分配其它中心工作,文化资源得不到有效锻炼与提高;四是健康文化活动越来越少,艺术生产机制无人问津,艺术生产能力日趋削弱。这种资源浪费有硬件的,更有软件的。硬件资源浪费一声令下可以停止,软件资源是隐性的,如人才需要长期的培养与积淀,一旦流失意味着一门技艺的失传,其损失可能再也无法挽回,对此我们应该有深刻的认识。
(二)农村文化资源代谢机能不足
农村文化是根,先进文化是魂。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特别是文化人,从农村流向城市,从边远落后地区流向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才的流失一方面使得传统乡村文化失去了传人,另一方面农村文化新陈代谢机能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如今农村文化活动并不少,一句话,人是农村文化资源的活的载体,特别是掌握先进文化的文化人走了,农村文化的免疫力越来越差,代谢机能严重不足。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留不住农村文化人,农村健康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不足。
三、农村文化资源整合策略
(一)政策性整合
目前我国的群众文化资源与社会文化资源整合的程度较低,表现在一方面群众文化因资金缺乏而制约了发展,另一方面政府和各级事业单位多年来形成了以本身的行政事业机制为营垒模式无意向社会广泛开发潜在的资源,普遍存在条块、行业、区域分割的弊端。
在农村进行文化资源整合各级人民政府应负有重要的责任。
1、在基层县乡行政体制改革特别是镇村合并之后,可将原变卖、租借的文化设施能赎回的赎回,不能赎回的要通过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确保其发挥文化功能。
2、要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稳定和发展以农村文化站为主体的专兼职文化工作人员,通过签约制给予编外农村文化专业人才一定社会生活保障,制定收购政策为其文化创作拓宽发展空间,将农村文化活动开展与否纳入的乡村党政领导考核的体现之中。
3、加大文化投入,一方面通过转移支付和建立专项文化基金,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县乡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预算与考核指标,另一方面对乡村现有的妇女委员、宣传委员、干事等增加文化活动考核的内容,迫使他们加大文化活动的投入。
4、对功能萎缩的文化单位与文化设施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整合,根据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目标规划进行资产调度与人员调整,特别是对不用的学校、厂房、合作社和文化站有机整合,使之成为乡村文化活动中心。
(二)业务性整合
由于农村文化队伍涣散、活动萎缩,导致了农村文化建设严重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想将农村文化复苏首先必须把队伍建起来,把活动搞起来,进而整合农村文化资源,构建农村文化服务网络体系,最终达到发展农村文化繁荣农村文化的目的必须做好一下各项工作。
1、市场拉动,重建文化队伍
农村文化队伍是农村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农村文化队伍一是行业分布不均,二是规模效应不大,三是总量比例偏小。如何将更多热心农村文化事业的农村人团结在先进文化的大旗下,动用经济杠杆不失为一个好的策略。
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功之后各行各业纷纷更换观念创新思路。农村文化资源整合不妨从队伍入手加以借鉴。具体做法:一是对电影院、新华书店等一些企业管理的事业单位在农村设立院线制、连锁制,实行行业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在农村设立从事放映与图书发行的工作人员并对这些人员进行业务提成或分红。二是实行协会制,将不同文化艺术门类的同行拧成一股绳,借助文化经纪人的作用,分工协作,形成集团竞争优势,共同拓展农村文化市场;三是实行聘用制,与现行人事改革相适应,文化事业单位建立人才考评机制,竞争上岗,一年一聘,内引外联,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2、利用品牌促动,开展文化活动
各地通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努力都打造出了许多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品牌,而这些品牌的优势在于能够集聚人气烘托氛围。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些品牌效应促动之下形成自己的热点文化活动并利用他的规模性、群众性的特点壮大我们的队伍而且带动了基层活动的编排、训练和创新。
品牌成长的土壤在于农村文化这片文化沃土。我们文化馆充分利用和发挥基层文化活动精英优势和能力,整合农村文化资源需要我们的文化干部勤下基层、多加挖掘,从粗俗中提炼精华,从精华中发现和培育品牌,从品牌出发拓展农村文化市场。
3、馆站联动,构建文化网络
农村文化七零八落各自为战,缺少系统性与组织纪律性。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文化馆、文化站必须主动承担责任,馆站联动,构建农村文化四级服务网络;即县文化馆、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服务站、家庭文化示范户(文化大院)。县文化馆是龙头,在农村文化服务网络中他们既充当宣传员、组织员,又要充当协调员与辅导员。宣传员――结合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组织文化骨干到边远村镇进行文艺演出;组织员――组建协会,实施签约,强化考核,集结文化队伍;协调员――协助村镇文化资源调配重组,组建不同主体结构基层文化单位,策划大型文化活动;辅导员――组织基层文艺骨干进行文艺理论研讨,开展文艺科目培训,挖掘和发现文艺题材进行深度加工,贯彻“双百”方针,借精品力作激活农村文化市场,配合文化加强市场监管,坚持“二为”方向确保政治导向。文化站是依靠,他们与农村文化直接交接,农村文化能否助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先进文化能否引领农村文化正确前进,文化站是前沿堡垒,进退之间举足轻重。农民自办文化性质的村级文化俱乐部、农村家庭文化示范户是后盾,他们是农村文化繁荣的星星之火,是大火燎原还是隐没荒野,农民自身是我们的最终保障。
四级网络是农村文化资源整合的理想抓手。网络增强了农村文化的系统性,从人到设施到组织到文化活动能够全面掌握。
农村文化资源整合非朝夕之功,这是一门高深的学术课题,理论界要引起重视,基层文化工作者要不断总结经验,多方位完善,深层次推广,让农村文化焕发新春。
第二篇: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2013届 本科毕业论文
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
——以洛阳市孟津县为例
院(系)名称 专 业 名 称 学学指导
教生
姓
名 号 师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 090314017 …… 副教授 2013年 4月 11日
完 成 时 间
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现状及对策分析
——以洛阳市孟津县为例
……
政法与公共管理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学号:090314017 指导老师:……副教授
摘 要: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其建设和利用直接影响新农村文化的建设进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强烈,文化设施建设越来越迫切。基于对洛阳市孟津县个别行政村的调查发现,村级文化设施建设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如供给量不足、利用率不高、科技含量低等一些问题。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任重道远,其发展和健全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帮助。介于目前的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状况,党和政府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力量来建设农村文化设施,提高村民的满意度,推进新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进程。
关键词:孟津县;农村文化设施;现状分析;对策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设施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文化公共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这为搞好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农村文化设施是广大农民群众进行文化活动的场所,是开展文化宣传和知识教育的阵地,是传播科技知识、推动经济发展的载体,是满足农村人民精神需求的物质载体,也是农村走向文明的标志。然而,相对日益发展的农村经济而言,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仍然还是十分薄弱。因此,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加大对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由于目前我国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仍是村级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薄弱的环节。为了深入了解孟津县的文化设施建设状况,本次调查采用了发放调查问卷和走访的方式,对孟津县村镇的文化设施建设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涉及15个问题,主要是针对文化设施现状包括现有文化设施的数量、质量、利用率和村民满意度及需求度进行的全方位的调查。本次调查对象主要包括教师、学生、农民、及文化管理者。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80份,回收率为80%,78份有效,有效率为78%。
一、孟津县文化设施建设成就
孟津县目前有10个乡镇,227个村民委员会,46万左右的居民。在新农村建设以来,各个乡镇的文化设施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目前全县已建成230个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和147个农家书屋,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和致富信息。“十一五”期间,孟津县投入建成了麻屯、白鹤、小浪底等8个标准的乡镇文化站,建成孟津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支中心、3个乡镇基层服务点、227个村级基层服务点,实现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全覆盖,建成67个农家书屋,建立了10个乡镇文化广场,126个村级文化广场,使孟津县的基层文化设施有了极大的提高。孟津县“十二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要加大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推进重大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和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孟津县文化馆、图书馆、人民剧院和乡村流动图书站建设,全面提高文化资源的共享效果。到2015年末,乡镇文化站全部达标,村级文化大院达标率80%以上,推进文化事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这些为孟津县文化设施建设指明了方向,也提供了政策性的支持。
二、孟津县文化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孟津县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这些成就也掩盖不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孟津县文化设施建设也存在很多的不足。在文化设施建设的方面,存在一些不正常的现象,如“对文化设施建设只重应急,轻视长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相比投入明显不足,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仍然薄弱。” [1]孟津县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现状依然不容乐观。
(一)文化设施中存在的问题
1.现存文化设施简陋短缺,总体水平低。从总体调查走访结果来看,孟津县文化设施短缺现象是很严重的。51.2﹪以上的行政村没有文化广场,个别行政村几乎没有文化设施,一些必备的健身器材就更谈不上。大部分行政村只有一些比较简单的设备,如戏台、广播、文化活动中心等一些设备。此外,调查也显示,现有农村文化设备也是很简陋的。村里的乒乓球室、报刊阅读室、老年活动中心等公共活动场所里的设备也是极其简单。这些场所也只是仅有一两张桌子,几个 凳子而已。乡镇文化中心的图书数量不仅少,而且相当陈旧,很少有新书,更少一些当前农村实用科技类书。
2.文化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调查表明,孟津县县城附近以及洛阳市周边的几个行政村的文化设施比较完备;而较偏远、交通不便的村落就相当落后,文化设施建设差异明显。偏远地方的文化设施严重不能满足当地居民的实际需要,活动无场所,娱乐健身无设备等问题严重。此外,仅存的一些设备也是落后陈旧,年久失修。文化设施建设依托经济的发展,经济可以带动周围设施的更新换代。
3.文化设施利用率低也是农村文化建设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调查显示,孟津县各个乡镇村已有的文化设备利用率是很低的。例如,每个村里都有的戏台,87.2﹪的行政村的戏台每年也只有一两次的使用机会,其他时间都是闲置起来,周围杂草丛生,无人问津。村里的宣传栏也没有发挥其功能,破旧不堪,字迹模糊不清,周围粘贴的有关卫生、安全、教育等的宣传页大都残缺不整。文化活动中心常年大门紧闭,门可罗雀。村级图书馆包括县城图书馆在内,来借书的人寥寥无几。已建的文化设施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对现有文化设施的亵渎。
4.文化设施急需加强建设。调查显示,94.9﹪以上的村民都认为加强建设农村文化设施十分必要,并且对现有的文化设施很不满意,认为其不能满足当地人的实际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视、广播、以及邻里之间的聊天已经不能满足村民对信息的需求。引进更多合民意的设施急需解决。就目前状况来看,多媒体及网络设施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现有的文化设施来看,其只能会导致村民精神生活空虚,思想观念落后,不利于新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原因分析
1.经费投入不足,是目前文化设施建设不健全的主要原因。“目前乡镇重视经济建设,忽视文化建设,而且历年来国家对农村文化设施的经费投入力度不大,[2]使得有些地方的文化活动的开展由于经费不足而终。”孟津县文化设施经费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也不大,以2010年为例,孟津县文化事业的支出占总财政支出的1.17%,仅1542.7万元,远远不能满足地方文化设备的更新及文化活动的开展。又因为财政支出对各个地方的分配不均,较偏远的地方投入较少,文化设施建设是有心无力,捉襟见肘。行政村财政得不到充裕的供给,设施更新、活动 3 开展就有了极大的局限性。导致了文化设施短缺,设备闲置,文化设施使用之后无力保养和维修,这样恶性循环的发展下去,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岌岌可危。
2.乡镇领导对文化设施建设认识不足,这是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存在问题的主观原因。目前,各个乡镇的文化设施建设跟不上经济发展进程,文化发展氛围不浓。乡镇领导更重视眼前利益,而文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则是循序渐进的,不能立竿见影,因而,文化设施一直不能得到领导干部的重视,经济投入上不去,建设上没有规划,严重导致全县文化设施因循守旧,停滞不前。
3.文化设施缺乏有效的管理。农村文化工作者普遍存在人员不到位、专业不对口的现象。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馆等管理者大部分管理员一人多用、身兼数职,缺乏专业知识,整体文化素质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各种文化活动的开展;农家书屋管理员很多由村干部兼任,书屋不能按时开放,致使文化设施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文化建设不受重视,农村发展重经济轻文化现象严重,有知识有能力的青年人,不愿投入到文化设施建设中来。种种原因,导致“农村工作人员的文化素质不高,服务意识不强,缺乏组织开展文化工作的创意和能力。” [3]另外,文化设施的建设和利用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需要及时的保养和维修。在本次调查访问中发现,农村现有设备缺乏有效的管理,很多设施都是年久失修,失去了应有的作用。文化室、图书馆的藏书也是很久都没有更新过,孟津县的文化馆多为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修建的,设备老化,十分陈旧。这些状况,严重阻碍了文化建设的步伐。
三、加快文化设施建设的对策及途径
(一)加大对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经费投入。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经费投入是关键。只有为文化设施建设提供充足的经济保障,各项文化设施正常才可能真正做到实处。文化设施建设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各阶层普遍参与的理念。政府“利用财政税收等手段,确保文化事业经费的增长不小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文化事业经费的安排应向基层文化建设项目上倾斜,保证有影响的重大群众文化设施的经费投入。” [4]另外,政府也可出台政策,鼓励社会资金流入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上来,打破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上领导干部的“等、靠、要”思想。对向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投资的企业个人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奖励政策,如“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的资金投入,税收减免,社会捐赠、公益赞助提供优惠和便 4 利。” [5]另外,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关系到每个村民的利益,作为村民每个人都义不容辞为文化设施建设添砖加瓦,尽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最后,政府在资金的投入使用上也应该充分发挥其杠杆的调节作用。应充分考虑的各个乡镇的历史、地理条件,资金应向文化设施较薄弱、较偏僻的地区倾斜;经济较发达,设施较齐全的地方可依靠社会力量来完善其设备。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图书馆、文化活动院的建设、扩建,力求缩小地区差距,促进各地区间的平衡发展。这样,逐步建立一个由政府、社会、个人相结合的多元化投入体系,再加上政府的调节作用,农村的文化设施建设资金就会转动起来,必将推动文化设施建设向前发展。
(二)将文化设施建设状况纳入到当地领导者的考核机制中。目前,农村文化活动更多的是应对市县布置的硬性任务,很大一部分乡镇文化设施建设工作处于随意和应景状态。一些文化设施得不到很好的利用。要调动乡镇文化干部的主动性,就需要有一套比较健全的考核机制。将文化设施建设归入地方官员的重要工作之中,归入干部考核晋升的指标之中,归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中,“尽快出台各地区农村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意见、配套政策,要建立起农村文化工作目标责任制,对文化事业发展必备的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做定期考核。” [6]这样,地方领导干部建设文化设施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就会想方设法改变当地的文化设施,丰富本地居民的文化生活。文化设备也就会逐步完备。
(三)加强对文化设施的管理,提高其利用率。目前,孟津县是文化设施从总体上来看是不能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文化设施建设迫在落实。然而,更让人遗憾的是,调查发现,农村现有的设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乡镇文化馆,图书馆利用开放度不够,不能满足当地居民的需要。现有的戏台、广场也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这方面,政府有着不可推卸是责任,要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文化设施建设是前提条件,充实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最终目的。文化设施空于建设,不被充分利用是不正常的现象。乡镇文化中心应扩大器对外开放的程度,政府应在节假日送戏、电影、演出到农村,使设备能尽其所用。
(四)文化设施建设要因地制宜,切实考虑当地居民的实际需要,急百姓之所急。孟津县各个乡镇的文化设施建设除了必备的体育建材设备,图书馆,文化 5 大院等设备之外,每个行政村的文化设施建设可以有其自身的特色,建设一批有自己风格的文化设施。
1.文化设施建设突出当地特色。如孟津县平乐镇是牡丹画的创意园,平乐镇的农民画师层出不穷,在洛阳享有盛誉。平乐镇的文化设施建设可依托牡丹画而展开,建设牡丹画文化馆,牡丹画历史馆、展览馆,牡丹画文化交流中心,甚至可以组建牡丹画义务培训班等,在这个有浓厚牡丹画的园区,居民对其有着独特的情感,有兴趣了解牡丹画。这样,这里农民的业余生活就丰富了,每个人都有了自己情感寄托,精神文化生活也就丰富了,而且,在无形中还提高了村民的整体素质。
2.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要了解农民的需要。农民多以农副业为主。农家书屋、图书馆要挑选农民感兴趣的,且通俗易懂的科学致富的书籍为主,如农业种植,畜牧养殖,农业管理和健康文化宣传等类的图书应占据重要部分。图书馆要长期开放,以满足不同时期,农民的不同的需求。另外,村里的报刊栏,黑板报也可用来向村民宣传一些健康养生等方面的内容。当所有的设备都对村民有吸引力,就不用花精力去考虑如何使村民参与到文化事业中来。
3.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要考虑其服务的对象。在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农村的常住人口实际是以老人和孩子为主。孩子上学之后,家中就只剩老人,由于目前农村文化设施不健全,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是贫乏、空虚的,村子里常见的就是三五成群的老人在聊天。新农村建设目标是使老年人不仅老人,老有所养,更要老有所乐,但目前的状况实现老有所乐是不切实际的。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方面要突破这个瓶颈。在农村老年人中,不乏有一些多才多艺的人才,可在农村组建吹拉弹唱班,老人们在一块互相学习,相互做伴。老人在一块有人弹有人唱,其乐融融。此外,在农村建设棋牌室也是必不可少的,各个村里,不乏有一批棋牌爱好者,然而由于条件有限,村民多在街头巷尾下棋打牌,条件很艰苦,尤其是冬天和下雨天。因此,在农村建设棋牌室是顺民心,和民意的。除了老人,村里另外一批人则是儿童。在农村,孩子们的世界是很简单的,除了近亲,就是村里的伙伴,没有安全舒适的游乐场所,这是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的。在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中,也应该有孩子的“一席之地”。在每个行政村里建设游乐场,6 场内配备必须的设备,提高设备中的科技含量,使孩子们在游乐的同时,智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能有所提高,使儿童既能有所玩,也能有所学,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1] 张秦.陕西省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现状及对策[J].当代图书馆,2007(1)
[2] 刘志成,谭英,翟新倩.村级文化设施建设与利用问题刍议——基于湖南1395个村的调查[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6)
[3] 邵艳,邓尧.河北省文化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大学学报,2012(1)
[4] 黄莹莹,蔡传斌.推进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途径研究——基于合肥周边农村的调查[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9(1)
[5] 市经规院,课题组.对我市文化设施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经济丛刊,2007(1)
[6] 李锡鹏.云南农村文化设施建设问题探究[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09(6)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Facilities in Rural
Areas and Countermeasures ——Taking Mengjin County of Luoyang city as an Example
Xieyuanyuan College of Politics Law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Majo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No.090314017 Tutor:Zhaoshemin
Abstract: The rural cultural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i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new countryside cultural undertakings important symbol, its construction and use process directly affected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rural culture.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standard, people's spiritual and cultural life requirements more and more intense, cultural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is more and more urgent.Based on the found of luoyang Meng Jinxian individual administrative villages, the village cultural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in a certain achievements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some serious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supply, utilization rate is not high, low cont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some other problems.To shake the rural cultural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and improve its development needs the whole society's care and help.Between the current rural cultural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conditions,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to take advantage of all available power to rural cultural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improve the villagers' satisfaction,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cultural facilities.Key words:Mengjin;the rural cultural facilities;situation analysis;countermeasures
致 谢
为期两个多月的毕业论文已接近尾声。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的困难,都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都一一克服了。在这里首先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赵老师,从课题的选择到论文的最终完成,赵老师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他严肃的科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在此,我向老师致以我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并向老师说一声:“您辛苦了!”此外,我要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了很多帮助。由于我的经验不足、理论水平有限,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 2013年4月
第三篇:浅谈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一、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现状
(一)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亟待完善
目前,农村尚有不少乡镇没有综合性文化站,有的也大多被挤占、挪用;没有自己的专职文化干部,临时兼职的较多;无法做到财政拨款,兴建专门办公场所。此外,不少行政村还没有村级文化活动室、宣传栏、政务公开栏和阅报栏。
(二)农民文化活动有待丰富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农村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农民文化生活并没有显著改善,农民文化活动还停留在贫乏和枯燥的基础上。电影电视、文体活动、报纸杂志、网络传播等离大部分农民似乎还很遥远。
(三)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偏低
由于大部分农民文化水平低,观念落后,求知求学的欲望不强,致使他们的子女也过早脱离了学习,走上外出务工的道路。这就导致农村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偏低,无法推进农村文化活动开展和文化设施建设。
二、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建设投入欠缺,先进文化难以普及
资金困难是制约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瓶颈,农村文化建设的速度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仍有很大差距。农村图书室、阅览室因缺乏购书经费,不能满足科教兴农的需求。只依靠上级文化部门或大企业送书、赠书。目前的各类文化活动大部分仅限于城镇,边远地区的农民群众很难享受到文化服务。村级书刊报纸受经费限制每年订得较少,而且大多是党报党刊,适合农民口味和需求的科技报或书籍少之又少,并且投递后,或无人管理流失,或被放置在村部,一般村民很难看到,大多失去了应有的意义。
(二)专业人才缺乏,人员素质偏低
近年来,基层文化部门因条件差、待遇低,难以营造招揽人才的良好氛围。长期以来受人员编制所限,需要的人才进不来,不需要的人出不去,使得队伍老化严重,结构不合理,缺乏生机和活力。文化专职干部偏少,人员不到位的问题仍然突出,加之各项培训经费短缺、培训渠道过窄等问题,形成了农村文化工作内容贫乏,方法简单,缺乏新意,难于产生吸引力和凝聚力,从而影响了农村文化建设的正常开展。
(三)发展不平衡
县与县、乡与乡、村与村之间,文化设施建设的水平差距很大。总的来讲,经济发达的地方要好于经济不发达的地方。有的乡文化站建有高标准的电影院、文化广场、活动室,功能全,经常组织开展各项活动;而有的乡镇文化站却很少开展活动。有的村建有高标准的活动室、图书室,可有的村还没有文化活动室。
三、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对策
(一)建好农村文化设施,提高利用率
对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陈旧落后、服务功能不健全的设施,要及时修改和调整,保证其正常的功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近年来,我省走在全国前列,基本完成了对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新建和改建工作,对村文化室,农家书屋正加大投入力度,有望年内实现全覆盖,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早已纳入了地方党委政府的考核内容,对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和添置的文化设施设备,要充分提高其利用率,让农民真正能享受到文化设施带来的服务和切身感受到应得的收益。
(二)加强队伍建设,调整从业人员素质结构
采取有效途径吸引人才,积极参与到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中来。加强对文化专职人员的业务培训和指导,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他们外出参观学习,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采取有效措施,强化考核力度,把考核的内容与他们的工资待遇挂钩。为能力强、业务精的同志搭建平台,努力培养本土人员和骨干,尤其要重视在专业、技术等方面突出者。
(三)丰富活动内容,提高吸引力
组织农民适时地观看电影,关注科教片和反映农村题材的故事片,从而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要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产业,活跃农村文化市场,丰富农民文化生活,积极举办适合农民口味的吸引农民自己参与的文化体育活动。借助外力,整合社会文化资源,搞好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生活。多多利用文化站的活动室,组织开展具有本地特色的活动,举办业务培训班等,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进来,加快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的步伐。
(四)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拓宽投资渠道
农民文化活动的开展,需要有经费作保证,农村文化设施的改善也需要资金的运转。众所周知,农民的经济收入有限,而农村用于文化建设的经费投入更是微乎其微。国家、省市县要加大对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鼓励社会资金兴办文化事业或产业,加大各项经费的投入力度,拓宽投资渠道,是改进农村文化设施和发展农村文化建设势在必行的举措。
(五)建立健全文化服务网络
要加快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院、电影院等的重建、改造,使其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影响和带动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此外,还要逐步建立健全县、乡、村、户四级文化网络,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方便实用,适合农民的需求,最大限度地丰富群众生活。
第四篇: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现状及对策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现状及对策
【摘要】“农村现代远程教育项目工程”的实施,对于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农村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要想发挥应有的作用,首先,各级领导必须重视,资源应用的渠道必须畅通。其次,采取相应的措施和规范管理,为资源应用提供坚强的后盾。再次,扫清教师在资源应用中的顾虑,在广大教师中形成学资源、用资源、研究资源、开发资源的良好局面,让远程教育走进课堂,服务教学,面向学生。
【关键词】农村 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 现状分析 对策研究
【 正文】
2004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在中西部农村地区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工程的实施为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丰富教师教育教学手段、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缩小城乡之间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之间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积极而深远的作用。然而,在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初始阶段,受传统教育思想、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束缚,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应用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应用现状不容乐观,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思考。下面结合本人的工作经历和思考,对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现状作些粗浅的分析和对策研究。
一、现状分析
一、教育决策者、管理者认识不到位。设备和资源的应用在很大层面上取决于校长的观念和意识。不少校长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加上受经费、场地的限制,在认识上还存在一些偏差。觉得远教设备成本投入大、维护费用高、使用麻烦、教师培训难度大,因而出现一些学校“舍不得用”和“不愿意用”的尴尬局面。
二、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资源的应用实施者是教师,教师的信息素养决定了教师的运用水平。由于农村条件的局限性,教师接触电脑的时间较晚,操作水平较低,加上年龄、性别等原因使教师在对待远教资源的态度上出现很大的差异。在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之后,绝大部分教师的技术水平都没有达到现代教学设备的使用要求,尽管有部分教师通过自学、培训,了解了部分设备的使用方法,但由于不经常使用,各项技术的应用仍不够熟练。
三、资源应用单一。一方面,“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以后,绝大部分学校、教师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应用,但是这些应用,还仅限于学科课堂教学,却不知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还可用于教师培训、学生自主学习和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等。
四、资源应用积极性低。尽管“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我校已实施四年,但毕竟是初级阶段,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设备欠缺或存在故障不能及时维修,学校教学资源整合能力不强,各种教育资源欠缺,教学网络不健全等等,教师在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和媒体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时费时费力,特别是多媒体、网络等手段,需要事先寻找适合于教学内容的软件、素材,并且还要对所用设备进行试运行。同时,学校对教师运用
1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和媒体进行教育教学缺少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影响了教师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和媒体进行教学的积极性。
二、对策研究
在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和媒体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也是很正常的,因为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和媒体对长期从事农村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农村教师而言,毕竟是新生事物,她的熟悉和使用还需要一个过程,甚至一个很长的过程。作为各级教育主观部门和学校管理者来说,现在关键是如何缩短教师对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和媒体的熟悉、认同过程,使广大教师尽快熟练使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和媒体。
1、培训-操作-培训,培养教师应用的信心
大多数教师对信息技术下的教育教学在思想和技能上都准备不足,而对于农村学校的教师来说,问题就更为突出。因此,教师的培训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全员培训可纳入学校的校本培训,培训工作可分几个阶段进行。首先,进行计算机基本操作培训;其次,进行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理念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培训的速度,开始一定要慢,可将培训和教师实际操作结合起来,一边培训一边操作,激发教师培训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待教师有些熟悉后,便可快些。这样安排培训,有利于教师先用起来,在用的过程中,容易发现问题,产生学习的愿望。这时,再逐渐加深培训内容,教师就愿意思考,也比较容易接受。
2、宣传-示范-宣传,激发教师应用的热情
新鲜、新奇的事物总是容易被人注意的。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网中“同步课堂、示范课、信息技术、教育资源、教育动态、课程改革、精品推荐、古诗词欣赏”等资源,极其丰富、新颖且贴近实际。教学资源栏目内容涉及各学科,主要提供的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各种良好素材,包括视频、动画、Powerpoint演示文稿等媒体资料、教学示例、习题精选等内容,为教师组织教学活动和制作课件提供了很多可用资源。为了广泛应用资源,一方面采取座谈、演示等多种方式,向教师主动介绍远程教育资源所提供的丰富素材,定期分发节目预告,让学科教师熟悉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一方面物色有兴趣的教师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上公开课,如上七年级美术《设计布置舞台》,让学生浏览远程教育中学科资源的美术欣赏,从美术书上仅有几幅图中拓展到广阔的与现实生活相关的舞台布置及美术作品天地,使学生在观看、对比中感到美的魅力。又如:在教学七年级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直接利用远程教育上的资源,让学生猜想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继而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媒体展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使学生掌握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基本思想是将三角形的三个角移动到一点,从而使学生掌握定理证明的本质。通过示范,让学科教师看到远教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激发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授课的热情。
另一方面,对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取得一定成绩的教师,学校要大张旗鼓地宣传,给予这部分教师鼓励,这样做也是对其他教师的一种鞭策和激励。
3、研讨-观摩-研讨,训练教师应用的方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新课程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困扰着教师。农村教师信息来源相对闭塞,要改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念,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组织课堂教学和上课,对于大部分教师而言,于思想领域是一场深刻革命。要引导教师走上现代化教学之路,把示范课的听与评引入教研教改活动是十分必要的。利用示范课的示范性教学活动,教师从教学结构、方法、手段和内容各个角度去学习,在相互交流中去提高自己教育教学能力。教师目睹名师的教学风采,博采众家之长,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潜移默化的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组织教师观看权威性的课程改革讲座和课改示范课,明确课程改革实施中应把握的关键和注意的问题。
观摩教学是有效培训教师教学素养的实践活动。让教师听、看远程教育的《示范课》、《空中课堂》和其他教师的课以及互相上课,在观摩中学习新的教学观念、方法,在观摩中培养教师的创新教学。要求每位教师每天必须上远程教育网浏览资源,并收集、分析、整理成适合自己所教学科的素材和资料。通过浏览远程教育资源,对《示范课》、《空中课堂》、《开心学堂》、教学资源、教研论文、课程改革的观摩和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掌握了适应课程改革的许多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使其在教学中,注重发展学生的独特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研究,相信学生的能力,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互动中生成知识,在体验中感受知识,在生活中寻找知识,在探索中获取知识。教师在远教资源的应用中,逐渐形成、建立、完善自己新的教学方式,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独特的教学风格。七年级数学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和八年级第三章《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等内容比较抽象。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反映费了很大的力气,但效果不佳,学生也认为学得似懂非懂。授课教师充分利用教育资源中的教学设计和课件上相关的内容,做到“声、文、图、像”一体化,使图形世界变得生动形象,平移和旋转都具体可感,吸引了学生注意力,课堂生动活泼,一改过去的不良局面。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4、任务-考核-任务,驱动教师应用的动力
制定教师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具体要求,完善教师应用远教资源的评估考核制度,是驱动教师应用远教资源的强大动力。学校定时检查或随机抽查教师利用网上资料辅助教学情况,每两周对任课教师检查一次,做好记录,评价结果记入任课教师考核成绩。任课教师借用资料并用于教学面达到100%,用远程教育资料教学达到总课时的15%以上。每学期有计划地组织教师收看CETV和IP数据广播节目40小时以上。任课教师每学期网上观摩优质课10节以上。各学科每学期上优质课2节以上。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模式研究、现代远程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以及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研究等为主题,积极开展课题申报、立项,研究工作。以研促用,以研促教,采取强拉硬逼的措施,规范管理,促进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
总之,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要想发挥应有的作用,首先,各级领导必须重视,资源应用的渠道必须畅通。其次,采取相应的措施和规范的管理也是必要的,对应用情况进行督导评估,上下齐心,为资源应用提供坚强的后盾。再次,扫清教师在资源应用中的顾虑,在广大教师中形成学资源、用资源、研究资源、开发资源的良好局面,让远程教育走进课堂,服务教学,面向学生。
第五篇:农村信访工作现状及对策
农村信访工作现状及对策
成因分析
一、物质利益受到侵害。
一是土地承包权没有保障。2003年3月,我镇各村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刚刚结束,就有一个村民来反映,新当选的村委会要收回他承包的土地。当时我们看了该村民拿来的土地承包证书,我们知道,98年我国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承包期30年不变,所以该村委会收回他的土地
是不对的。我们研究了一下有关政策,有三种有关政策,有三种情况村委会不能收回土地。一是村民外出将土地交给村委会,这种情况是村民将土地交给村委会代保管,村委会不能将土地收回,村民回来后,要求继续承包土地,村委会必须将土地交给该农民。二是依据法律,村民有权将自己承包的土地转包,村委会不能以你已将土地转包他人而将土地收回。三是如果该村民外出打工,承包的土地由基亲属代为耕种,村委会不能以此为由将其土地收回。此类信访问题在98—99年较多,占信访量的1/3。现在还存在一些遗留问题。
二是局部过重的农民负担。1998年至1999年,这两年有部分村民来访,反映其所在村闲置干部过多,(其中有个村有57个干部),农民负担过重,还有一个村的来访者反映该村土地税定得过高,超出村民承受能力。
三是农村资源发包缺乏透明度。农村机动地、“五荒”和集体资产的发包、转让、出售,暗箱操作且价格低廉,有的“近水楼台先得月”,使集体利益受损,农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物不平则鸣”,故而上访。2001年4月2日,中内泡135名村民到区政府上访,4月3日到市政府上访。9日、16日又到区政府集体上访。4月10日又到市里上访,并在市政府滞留两天一夜。他们这次大规模上访的原因就是因为该村委会在没有征得村民同意的情况下,将村集体的水面低价承包给了他人。
二、民主权利受到侵犯。
一是政务财务公开不到位。农民是农村的主人,有权利参与集体事物管理和建设,有权对集体重大事项和财务状况进行监督。但个别村屯无视农民的种种权利,公开流于形式,“说芝麻避西瓜”,搞“模糊战术”,农民“雾里看花”,疑窦顿生,有被愚弄的感觉。98、99两年我办共接待因村务财务不公开而上访案4件次。
二是基层民主工作有薄弱环节。实行村民自治后,个别村民主建设没有到位,尤其是农民对村级事务的民主监督无法行使,主人公地位没有保障。例如有的村民来反映该村的理财小组等于虚设,根本派不上用处。
三、村级事务管理混乱。
有的村帐目不公开,个别村干部有贪污嫌疑,有的凭借权利乱用“两工”,有的资源发包上多吃多占、偏亲向友,“肥水不流外人田”,看着“糊涂帐”农民心犯嘀咕,事不顺,心不平,如梗在喉,不吐不快。几年来,我办共接待因此来访5件次。
四、工作方法简单生硬。
在税费征缴、“一事一议”、村委会换届选举和分摊任务时,有的镇、村干部缺乏必要的思想教育,重“统”轻“疏”,话没说透,理没说清,干群沟通少,工作线条粗,农民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故心存芥蒂,对干部不信任。我经常接待这样的来访者,他们进政府就要找区长,找区委书记,待问明原因是,他因事找到镇、村干部时,他们的回答是“愿上哪告上哪告”,或者说“我就不管”。
五、干部作风问题。
农村干部工作较为辛苦,但由于方式方法问题,一些农民不理解,因而管理工作难做,逐渐失去了责任感。有的缺乏民主,涉及农民利益的事情,往往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拉大了同群众的距离,增加了干群的对立情绪,有的办事不公平,偏亲向友,以势压人,谋取私利,甚至奢侈浪费,违法乱纪,加大了集体亏空,加重了群众的愤懑情绪。在干群矛盾面前,有的缺乏自省,认识不到干部作风是干群紧张的导火索和崔化剂,片面归结为农民素质低而加以推卸。2001年初,有一个村的村民到市、区集体访,反映了14个问题,经区里调查核实后给予答复。但他们不服,最后演变为要求罢免该村的村委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干群关系紧张。
六、政策法规落实走样。
有的村干部政策水平低或者出于少数人利益需要,在贯彻落实农村各项政策时,或截留政策,或曲解政策,或擅定土政策。殊不知,农民已从宣传媒介上知晓了政策精神,这样做只能引发矛盾,效果适得其。1997年,不知出于何原因,在第一轮土地承包期未满之时,有一个村擅自将土地进行了调整,结果导致97-98年产能建设用地补偿款无法发放,部分村民越级访不断,至今不能解决。
主要对策
一、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意识。
一是建立农村信访领导责任制。把农村信访工作摆上镇村党政主要领导的工作日程,切实做到党政一把手负总责、负全责。二是建立信访目标考核制。将农村信访纳入各级干部工作目标考核范畴。在考核、评估和使用干部时,把其分管或主管的信访工作
列为重要内容,从而增强各级农村干部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强化信访工作逐级负责制。为避免推诿扯皮现象,工作中应该严格坚持“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这样,目标清晰,责任清楚,便于跟踪问效。四是实行领导包案制。我区每年都将较为重大的信访案进行“三包一保”,并以文件形式下发,那里就包括我们的镇领导和村领导。“三包”是
包接待、包处理、包落实,一保是保稳定。五是实行信访首问责任制。凡第一个接访者必须突破时空限制,“一竿子插到底”,直到将上访问题处理完毕,力避“踢皮球”和“接力赛”。六是强化“一案三查”制度。为避免出现重访、缠访和越级访现象发生,可实行“三查”,即一查上访问题产生的原因,二查接待处理中有无违法现象,三查上访者有无违法行为,这样三管齐下,多头并举,标本兼治,有助于消除有访不查,查而不结,结而无果的弊端。七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对那些不负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领导,实行责任追究。
二、加强政策法律宣传,重视思想引导。
农民之所以上访或者说在上访过程中有违法行为,都是因为他们对党在农村的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这样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经常的向农民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如土地承包、农民负担、合同管理、税费改革和村民自治等,同时要宣传《信访条例》、《黑龙江省逐级访规定》《黑龙江省信访收容遣送工作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例如《信访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多人反映共同意见、建议和要求的,一般应当采用书信、电话等形式提出,需要采用走访形式的,应当推选代表提出,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黑龙江省信访收容遣送工作规定》中的第七条规定:上访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可予以收容遣送。(1)所提出的信访事项已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得到解决。仍坚持无理要求,经批评教育无效,继续纠缠不休者;(2)将老人、病残人、儿童舍弃在信访接待单位,进行要挟,经批评教育仍不改者;(3)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造成不良影响串联怂恿上访人员纠缠取闹经批评教育无效者;……(8)其他严重影响信访秩序、国家机关工作秩序,经批评教育不改者。上述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通过宣传,不断增强农民的法律责任感,增强自觉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三、变上访为下访,化被动为主动。
农村信访干部要屏弃传统的“你上访,我接待”“你提问题,我协调”的工作方法,变静为动,变上访为下访。这不是简单的概念转换,也不单单是工作机制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工作作风的转变。对待下访问题,我们应注意勤、快、实。“勤”,即要多下基层,勤深入到群众当中。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只有善于倾听民声,捕捉民意,才能化解矛盾稳人心,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才能落到实处。“快”,即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要树立“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观念,清除群众问题“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思想倾向。要抓住解决问题的大好时机,及早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给群众一个及时、满意的答复。”实’,即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要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常怀爱民之心,常行为民之举,始终把发展经济和增加群众收入放在首位,尽快让群众富裕起来。实事办多了,矛盾就减少了,上访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
四、狠抓政策落实,坚持依法信访。
在贯彻落实上级方针、政策时,要严格按政策办事,严格工作程序。对政策落实不到位或有偏差的应及时予以纠正,对侵犯集体和村民利益的及时查处,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2001年春中内泡村水面外包一案的及时解决,就是依法信访的典范。有一个村因占地补偿问题引起群众上访,此问题经过市纪检监察部门调查合适后,给相关领导进行了党纪、政纪处分。同时,对那些无理取闹的上访者也要依法打击,依法维护我们的信访秩序。“7.30”事件中的违法者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从这几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依法信访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执法机关要依法行政,二是对违法上访者进行打击。要注意的是我们的村委会是没有执法权的。
五、讲究工作方法,顺应民心民意。
农村在开展工作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各方面关系,力求动机与效果、手段与目的、过程与结果的有机统一。把握不准的问题要调查研究,不轻易表态,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取得谅解,限期解决。对涉及面广、事关重大的问题要周密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多发挥村民理财小组、民调小组等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还要注意信息沟通,把一时解决不了的重大问题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争取上级的支持。同时耐心细致的做好上访群众的疏导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激化矛盾。
成因分析
一、物质利益受到侵害。
一是土地承包权没有保障。2003年3月,我镇各村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刚刚结束,就有一个村民来反映,新当选的村委会要收回他承包的土地。当时我们看了该村民拿来的土地承包证书,我们知道,98年我国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承包期30年不变,所以该村委会收回他的土地是不对的。我们研究了一下有关政策,有三种有关政策,有三种情况村委会不能收回土地。一是村民外出将土地交给村委会,这种情况是村民将土地交给村委会代保管,村委会不能将土地收回,村民回来后,要求继续承包土地,村委会必须将土地交给该农民。二是依据法律,村民有权将自己承包的土地转包,村委会不能以你已将土地转包他人而将土地收回。三是如果该村民外出打工,承包的土地由基亲属代为耕种,村委会不能以此为由将其土地收回。此类信访问题在98—99年较多,占信访量的1/3。现在还存在一些遗留问题。
二是局部过重的农民负担。1998年至1999年,这两年有部分村民来访,反映其所在村闲置干部过多,(其中有个村有57个干部),农民负担过重,还有一个村的来访者反映该村土地税定得过高,超出村民承受能力。
三是农村资源发包缺乏透明度。农村机动地、“五荒”和集体资产的发包、转让、出售,暗箱操作且价格低廉,有的“近水楼台先得月”,使集体利益受损,农民看在眼里,痛在心里,“物不平则鸣”,故而上访。2001年4月2日,中内泡135名村民到区政府上访,4月3日到市政府上访。9日、16日又到区政府集体上访。4月10日又到市里上访,并在市政府滞留两天一夜。他们这次大规模上访的原因就是因为该村委会在没有征得村民同意的情况下,将村集体的水面低价承包给了他人。
二、民主权利受到侵犯。
一是政务财务公开不到位。农民是农村的主人,有权利参与集体事物管理和建设,有权对集体重大事项和财务状况进行监督。但个别村屯无视农民的种种权利,公开流于形式,“说芝麻避西瓜”,搞“模糊战术”,农民“雾里看花”,疑窦顿生,有被愚弄的感觉。98、99两年我办共接待因村务财务不公开而上访案4件次。
二是基层民主工作有薄弱环节。实行村民自治后,个别村民主建设没有到位,尤其是农民对村级事务的民主监督无法行使,主人公地位没有保障。例如有的村民来反映该村的理财小组等于虚设,根本派不上用处。
三、村级事务管理混乱。
有的村帐目不公开,个别村干部有贪污嫌疑,有的凭借权利乱用“两工”,有的资源发包上多吃多占、偏亲向友,“肥水不流外人田”,看着“糊涂帐”农民心犯嘀咕,事不顺,心不平,如梗在喉,不吐不快。几年来,我办共接待因此来访5件次。
四、工作方法简单生硬。
在税费征缴、“一事一议”、村委会换届选举和分摊任务时,有的镇、村干部缺乏必要的思想教育,重“统”轻“疏”,话没说透,理没说清,干群沟通少,工作线条粗,农民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故心存芥蒂,对干部不信任。我经常接待这样的来访者,他们进政府就要找区长,找区委书记,待问明原因是,他因事找到镇、村干部时,他们的回答是“愿上哪告上哪告”,或者说“我就不管”。
五、干部作风问题。
农村干部工作较为辛苦,但由于方式方法问题,一些农民不理解,因而管理工作难做,逐渐失去了责任感。有的缺乏民主,涉及农民利益的事情,往往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拉大了同群众的距离,增加了干群的对立情绪,有的办事不公平,偏亲向友,以势压人,谋取私利,甚至奢侈浪费,违法乱纪,加大了集体亏空,加重了群众的愤懑情绪。在干群矛盾面前,有的缺乏自省,认识不到干部作风是干群紧张的导火索和崔化剂,片面归结为农民素质低而加以推卸。2001年初,有一个村的村民到市、区集体访,反映了14个问题,经区里调查核实后给予答复。但他们不服,最后演变为要求罢免该村的村委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干群关系紧张。
六、政策法规落实走样。
有的村干部政策水平低或者出于少数人利益需要,在贯彻落实农村各项政策时,或截留政策,或曲解政策,或擅定土政策。殊不知,农民已从宣传媒介上知晓了政策精神,这样做只能引发矛盾,效果适得其。1997年,不知出于何原因,在第一轮土地承包期未满之时,有一个村擅自将土地进行了调整,结果导致97-98年产能建设用地补偿款无法发放,部分村民越级访不断,至今不能解决。
主要对策
一、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意识。
一是建立农村信访领导责任制。把农村信访工作摆上镇村党政主要领导的工作日程,切实做到党政一把手负总责、负全责。二是建立信访目标考核制。将农村信访纳入各级干部工作目标考核范畴。在考核、评估和使用干部时,把其分管或主管的信访工作列为重要内容,从而增强各级农村干部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三是强化信访工作逐级负责制。为避免推诿扯皮现象,工作中应该严格坚持“分级负责,归口办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这样,目标清晰,责任清楚,便于跟踪问效。四是实行领导包案制。我区每年都将较为重大的信访案进行“三包一保”,并以文件形式下发,那里就包括我们的镇领导和村领导。“三包”是包接待、包处理、包落实,一保是保稳定。五是实行信访首问责任制。凡第一个接访者必须突破时空限制,“一竿子插到底”,直到将上访问题处理完毕,力避“踢皮球”和“接力赛”。六是强化“一案三查”制度。为避免出现重访、缠访和越级访现象发生,可实行“三查”,即一查上访问题产生的原因,二查接待处理中有无违法现象,三查上访者有无违法行为,这样三管齐下,多头并举,标本兼治,有助于消除有访不查,查而不结,结而无果的弊端。七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对那些不负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领导,实行责任追究。
二、加强政策法律宣传,重视思想引导。
农民之所以上访或者说在上访过程中有违法行为,都是因为他们对党在农村的政策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这样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各种形式经常的向农民宣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如土地承包、农民负担、合同管理、税费改革和村民自治等,同时要宣传《信访条例》、《黑龙江省逐级访规定》《黑龙江省信访收容遣送工作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例如《信访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多人反映共同意见、建议和要求的,一般应当采用书信、电话等形式提出,需要采用走访形式的,应当推选代表提出,代表人数不得超过5人。”《黑龙江省信访收容遣送工作规定》中的第七条规定:上访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可予以收容遣送。(1)所提出的信访事项已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得到解决。仍坚持无理要求,经批评教育无效,继续纠缠不休者;(2)将老人、病残人、儿童舍弃在信访接待单位,进行要挟,经批评教育仍不改者;(3)围堵、冲击国家机关、拦截公务车辆造成不良影响串联怂恿上访人员纠缠取闹经批评教育无效者;……(8)其他严重影响信访秩序、国家机关工作秩序,经批评教育不改者。上述行为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通过宣传,不断增强农民的法律责任感,增强自觉履行义务的自觉性。
三、变上访为下访,化被动为主动。
农村信访干部要屏弃传统的“你上访,我接待”“你提问题,我协调”的工作方法,变静为动,变上访为下访。这不是简单的概念转换,也不单单是工作机制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工作作风的转变。对待下访问题,我们应注意勤、快、实。“勤”,即要多下基层,勤深入到群众当中。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只有善于倾听民声,捕捉民意,才能化解矛盾稳人心,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作风才能落到实处。“快”,即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要树立“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的观念,清除群众问题“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思想倾向。要抓住解决问题的大好时机,及早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给群众一个及时、满意的答复。”实’,即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要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常怀爱民之心,常行为民之举,始终把发展经济和增加群众收入放在首位,尽快让群众富裕起来。实事办多了,矛盾就减少了,上访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
四、狠抓政策落实,坚持依法信访。
在贯彻落实上级方针、政策时,要严格按政策办事,严格工作程序。对政策落实不到位或有偏差的应及时予以纠正,对侵犯集体和村民利益的及时查处,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2001年春中内泡村水面外包一案的及时解决,就是依法信访的典范。有一个村因占地补偿问题引起群众上访,此问题经过市纪检监察部门调查合适后,给相关领导进行了党纪、政纪处分。同时,对那些无理取闹的上访者也要依法打击,依法维护我们的信访秩序。“7.30”事件中的违法者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从这几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依法信访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执法机关要依法行政,二是对违法上访者进行打击。要注意的是我们的村委会是没有执法权的。
五、讲究工作方法,顺应民心民意。
农村在开展工作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各方面关系,力求动机与效果、手段与目的、过程与结果的有机统一。把握不准的问题要调查研究,不轻易表态,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取得谅解,限期解决。对涉及面广、事关重大的问题要周密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多发挥村民理财小组、民调小组等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还要注意信息沟通,把一时解决不了的重大问题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争取上级的支持。同时耐心细致的做好上访群众的疏导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激化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