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学艺术与自由之爱及美
科学、艺术与自由之爱及美和真
李明光
我在1977年秋著作的《科学.真理与人民》一文开首给科学下了定义,历经35年至今,得到中外广泛的认同,即:“什么叫科学,实事求真的理性反映正确认识了解过去客观世界事物始今规律之变化,和怎样实事求是进行进步改革客观世界事物的继承发展创新未来规律之变化,这就是科学。”
何谓艺术,艺术是思想精神的析晶产物。它表达了人类心灵智慧创造的过往回顾与探新未来的欲望展示。艺术从不虚无,必须有作之于行的表现,坦之于目的达观,逥之于耳的听觉。它是人类思维活跃后现实与想象之形象印象抽象具象物象表象实象意象虚象幻象气象合象图象真象镜象对象影象映象的具体的有机与无机和独立或联系美的作为反映。科学与艺术究其本来,也是文化,是突出的文化,文化的突出,科学与艺术是高端特殊的文化。一般说文化素质高低,即是指对科学与艺术认识掌握的程度,文化涵盖包括了科学与艺术。何谓文化?文化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形态中产生思想意识精神层面上一方一元或多方多元的有形无形的认识共识的现象归总提升概括理解。对其认识有高中低之分,浅平深的过渡,并可作出单方面和多方面的评析。它存在于各行各业各人事物的表现中,它的存在有各自的地方性、区域性、民族性、差异性、通融性、统和性、一致性及附属性。
科学与艺术是人类智慧翱翔的二大最高标识。
人类文明史的精华即是科学与艺术。
科学反映天地人,艺术表达精气神。科学是对自然物质奥秘真的实证的严谨探索揭示,艺术是对情感伦理美的想象的灵感表现的揭示。科学须和谐的真善美,艺术须真善美的和谐。科学讲逻辑的探索美,艺术讲形神的表现美。古代科学艺术是同源,近代进行分流,现代发展又在交汇。过去科学艺术曾分道扬镳,异径而走,各奔前程,科学是生活理智的本质,艺术是生活欢乐的升华,是人类的双胞胎,是钱币的自然二面,是人类创造力的二翼。外科医生的双手和钢琴家的双手一样具有神奇的聪颖,他们在科学艺术的高峰上碰面握手融通。这是由于感情与感受相同,福楼拜说:“越往前走,艺术越来越科学化,同时科学也越来越艺术化,二者從山麓分手,又至山顶汇合。”至今汇聚一起,殊途同归,复原合流。这种心灵碰撞只存在于学识到最高境界顶端才会产生结合构建人类更统一的和谐美。科学史家萨顿感慨:“但能够明白这些不过是同一秘密的不同方面的人为何如此之少啊?”历史长河中既是科学家又是艺术家二者兼备的思维更敏捷、想象更丰富的杰出天才亦均华诞存在,如达·芬奇、罗蒙诺索夫、伽利略、爱因斯坦、诺贝尔、鲍罗丁、徐霞客、李四光、钱学森、梁思成等等,且均是名家大家。理解科学须艺术,理解艺术须科学。愚者之我也千虑一得,曾经心致身同地感受过,作为本人创立黄土高原灾变水成说的科学专著《喜马拉雅山的崛起和黄土高原沉积形成》的弘扬科学真理的文艺创作读本:2006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影视剧(黄土沉浮)插曲——李明光歌曲66首——黄土高原大合唱》中的《黄土高原山顶大沙滩壮歌》、《黄土高原地下大象赞歌》、《科学无国界,真理传四海》等,人们认为这是科学与艺术最完美的结合典型,真使我体会到放歌科学,科学放歌。这等人事在世界历史上确实存在。
科学艺术在精神信仰上是并驾齐驱,但在日常生活中却背道而驰。因为科学本质是不断进步,逐步发展,以往过旧的科学成果却要被时间前进列车所抛弃,尚今去阅读牛顿的书令人费神,而艺术并非不断发展,作品就可永葆青春,从而是永恒的。唐诗宋词仍然琅琅口传,书画佳作更是老显巨辉。科学家虽努力更加客观更加精确,但过时理论要遭淘汰,过时技能亦遭放弃,艺术家听之自然任之自然的精益求精,故能久之弥香更宝贵,因为科学是艰苦勤奋步进不懈的长期分析进化累进加的发现结果,艺术却是综合直观短期瞬间感觉的灵魂转化的才华闪烁。科学上的成功 4-1 很大因素取决课题的正确选择的能力,艺术上的成就除铁杆磨针水滴石穿外,很大程度应有悟性的发挥。科学令人震颤的可以改变历史进程,艺术令人震颤却只可粉饰人类的精神面貌。科学艺术在其创造性的劳动几乎是同样,但对社会而言,一个是物质性,一个是精神性,创造的规律似乎一样,但创造的结果各不相同。这尤如人类左右手脚,缺一不可,也不会缺一,而只会相互呼应,互补共存。因这都是社会发展所须要与必须,且一定要产生的。并在表现形式行为上自然地与时俱进。
科学艺术是人类进取的最高产粅,是人类发展的终极境界,是人类思想的精神超越寄托。所以,要获得科学与艺术的成果业绩亦非易事。因之,科学家与艺术家历来被人们推崇敬仰,因他们带动与推动了时代社会历史向更文明方向的进步与发展。几乎没有任何理由不尊重科学家与艺术家的劳动成果与人格。只有黑暗的时代社会与不良心态的人,才会对科学家与艺术家进行人生迫害与轻视成就。但是,无论何种何式的阻挡迫压,科学家与艺术家们坚决肯定会得到光明正义历史和广大人们的永久由衷赞扬和怀念。这是任何黑暗的时代所永远阻遏阻挡不住,阻挡不了的。贝多芬讲:“艺术的目的就是为了人类的自由和进步。”科学亦应如此。
要获得超越突破创新性的科学与艺术成果,首先必须让思想自由地无拘束的飞翔。当然,能有或得到各方面各种支持的自由生存环境条件也是非常很重大的。那末,若无自由环境和良好生活条件,就不产生优秀的科学家和艺术家了吗?不,也不,决不。没有或失去此自由环境生活条件,虽会被扼杀或夭折一些天才科学家与艺术家的划时代的灿烂作品面世,却无法灭绝另一些更伟大撼世的令人景仰不已又流传万古的真正科学家与艺术家的光辉巨著出世。贫困的马克思、凡高、曹雪芹、徐渭„„等如是,即而失去人生自由的布鲁诺实践自己名言:科学是使人的精神变得勇敢的最好途径,他坚崇日心说《宇宙无边论》,方志敏《可爱的中国》,秋瑾、吉鸿昌、陈然、陶铸等等更是创作出了惊天动地的足使鬼神泣的千古绝唱。因虽身陷囹圄,一日二餐,伴随血肉拷鞭死亡,但他们的心灵因信仰而自由放飞。信念的支持,使信心无比量增强大,这种大义凛然的心灵自由,更是铁镣牢房锁不住关不住他们自由之心任情自由创作的。伏契克《绞刑架下的报告》、卡斯特罗《历史将宣判我无罪》,都是在失去人生自由的极端恶劣环境下产生心灵自由又正气浩然而创作出激动天地广播全球的自由之声。等等,等等。科学与艺术是人类自由精神最纯洁的结晶粅,它摒弃一切势利庸俗,惟取最崇高的信仰。所以,自由,只有自由,没有框框的自由,尤其心灵自由,才会有创世纪划时代的作品彪炳于史。
倘若不予自由、没有自由、束缚自由、失去自由的状况不应是一个公平正义光明社会所应听到看到的。公民应该拥有真正的人身自由、言论自由、创作自由、学术自由,应该是这法定条文的执行者维护者。否则,恰恰是这些经过绝大多数人表决同意共识条文却没有执行维护,空泛其言,欺天行地,那才是真正的反动派、反革命,是反人类罪。不能说一套标榜一套,而实际干的又是反面一套,阳奉阴违,阴阳二套。践踏国法党章,违背国义党义,这才是真正祸国殃民的卖国贼,党之败类,因其口是心非、口蜜腹剑、文出不行,文过饰非,实乃是欺世欺民的大骗子。对科学艺术的发展提高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是压制扼杀科学艺术进步繁荣的顽凶。追溯历史,元明清大兴文字狱,无自由还民,故少有科学艺术进步可言,都是一些万无可用的假冒伪劣套格式的八股文而已。因其封建专制黑暗统治,凭白无故地产生因言得罪、因文累祸的黑无天日,使社会沦入万恶不还的道德沦丧、江河日下、人心不古。亦使社会国家大大落后于西方列强。欧洲的文艺复兴得益于之前的自由解放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空前的学术大自由,产生了人类历史上继希腊、意大利、英国、法国后的第五个科文中心,出现了马克思、爱因斯坦、欧姆、西门子、拜耳、伦琴等等一大批科学与艺术先锋。使近代西方的科学艺术成就走在世界前列,诞生了众多光彩夺目辉耀人间的科学艺术明星。人应有学术研究艺术创作的探求真理的自由,即有歌颂与批判的自由,这才能有真正活跃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局面。若不予批判的自由,压制自由的批判,那先知先觉的知识分子也会将批判的武器——笔杆子,换成武器的批判。如列宁、孙中山、李大钊、毛泽东是也。几乎世界上每个国家都经历过这种笔与枪的血火斗争的转换才得开放自由,自 4-2 由能与要并会激发普通凡人的天才因素,天才成分,因自由而产生了举世瞩目又难克隆的科学天才艺术天才。
科学艺术是人类所爱所向,自由更是人的所向所爱。谁都不愿受到禁锢,思想束缚。人身与心灵受制约的不自由。爱自由,这是人类的通性共性天性,如世界著名的匈牙利革命诗人裴多菲就有“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为自由,产生了多少不畏牺牲的成功革命家;要自由,又产生了多少前赴后继的英雄故事;有自由,又产生了多少杰出的科学家艺术家。
自由与科学艺术是休戚与共的鱼水关系。那末,为数不少的宫中官府指定的科研项目艺术创作是否压缩了自由的空间而不能至极最好了呢?也是,也不!因这种遵命科学、遵命艺术,一是得到衣食无忧的良好生存生活的物质资助虽不占创作自由的主导地位,但名利地位观令其不敢懈怠地用全付心血毕取一切而产生奇观奇效。二是由于在经济桎梏中命题而为,无以放飞心灵自由,根本发挥不出天才思路灵感,大都是教条或庸凡而落拓作品。因其受制于前怕狼后怕虎的心灵不自由,也是绝对创作创造不好的。但其安逸的地位也会使人产生社会责任感,回报人民而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进步发展而创作出科学成果和艺术精品。此过去和现今不乏众例。只要不违背人类的良知良心就好。就自由成器。
人是大自然中最高级一员,大自然是最自由的。万物竞自由,自由产生飞禽走兽的生动活泼,自由产生万鲜千奇的繁荣茂盛。大海之鱼,千异百态就是有广阔的自由,原始热林,叶大干粗就是有生长的自由,若予人在大自然中自由,如笔者在1991年著作出版的真文学创作系列之 旅游考察探险纪实《黄土高原有双眼睛》,书里《翻越子午岭》一文中即写:“自由于人的精神、思想、情感、意念、灵性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才能无私无畏为国为民,万念俱灭唯生超越,产生忘我的境界。至此去著书立说,会产生里程碑式的科学巨著;至此去作文写诗,会产生划时代的文学杰作;至此去书画雕刻,会产生传世的不朽之作;至此去赋词放歌,会产生难忘的千古绝唱;至此去舞蹈音乐摄影,会产生永恒的生命形象„„兴之所至,奋之必出。人身与心灵自由,勤奋而天才必现。”
人与大自然分不开,人与自由分不开,人与自由与科学艺术与大自然都是共生一体分不开的,互补成为的。放逐大自然,放飞心灵自由,因大自然无欺诈无势利,对每个人都是最公平无私的。故可获得充分的心灵自由,故搞科学艺术的人,最喜欢去大自然体验采风,从而使心灵感悟自由享受自由的快乐激动灵感产生。因为大自然给人一种天生俱来俱有的美,如青春美、感官美、理想美。这种山之挺拔劲峭,水之柔情四溢,风之呼鸣和熙。杨柳摆荡,花草香飘、动物灵活„„处待久之,观察深之,见识广之,无不给人的创作使严谨细致的科学有来龙去脉的展望美、整体美、突破美。即而诺贝尔物理学获得者钱德拉塞卡评论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时说:“为什么几乎所有科学家都同意并引起了美的共鸣,因它是很优美的理论。也是现在物理学中最美的理论”。诺奖获得者杨振宁甚至为此专著《物理学与美》。另一位诺奖获得者李政道还著述《科学与艺术》论统一。认为其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这创造力须自由先导。许多有名的数学家深钻进去,提高上来后均言,枯燥干巴的数学其实内涵结构是很美的,如黄金分割法、勾股定理、圆周率…M.克莱因说:“人类最伟大和富于理性的艺术就是数学”。罗素甚而言之:“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它,不但拥有真理,而且拥有至高的美。”数学是冷静严肃的美,因它从混沌中找出秩序,将繁杂统筹成简单,把经验升华为规律,使复杂还原为基本的人性的统一。但须自由的爱,爱的自由,且与天地大自然融通。中国古代的河洛、八卦、太极理论亦早已向世昭示向人呼唤。培根说:“一切绝妙的美都显示出奇异的均衡关系。” 海森堡亦言:“美是各部分之间以及各部分与整体之间固有的和谐”。“美就是真,真就是美 ”。庄子云:析万物之理,判天地之美。深奥的科学理论其实都遵从一种奇异简单与和谐的美,这种美在大自然中可以自由地心领神会,并赋予心灵的体验美。
科学与艺术与大自然也构建了人的和谐美。大自然各个方方面面蓬蓬勃勃,甚至弱肉强食也表现了整体优存劣汰、适者生存的和谐,只要我们把它选择、组织、析解、秩序、联系、连贯、4-3 统一规范,同样可以将我们研究寻找探求到规律和谐的科学美,在追求科学探索真理中得到满足。科学须要美,就须大自然就须自由就须爱。艺术更须美,就更须爱就更须爱自由就更须爱大自然。在艺术创作中,离开和谐就谈不上美,离开大自然之自由,就更谈不上美,文美诗美词美歌美绘画美书法美雕塑美舞蹈美摄影美戏剧美服饰美建筑美园林美„„所谓美,就是协调和谐,当然这种和谐美,有它的个性特点就更是优秀美了。美必和谐,和谐必美,不和谐就肯定不美。即而具体到人,美女必然线条美,曲线美。那男性凸宊的肌肉,也表达了线条与曲线的统一美,高倭与胖瘦的和谐,那才美得雄健与柔媚。这就能全部的整体美。绘画书法亦讲究布局谋篇的线条力度硬度的适当,摄影关键的取景,舞蹈雕塑就更讲究了,与其它所有艺术门类一样,创造总体的和谐美。也即艺术与科学的美与使人享受的美感美学。
当然,还有刘翔的高美、潘长江的倭美、赵本山的幽默美,还有妖怪的丑美„„美,其实还须从多方面的反馈。十全十美有,但不多,故有维纳斯缺陷美、林黛玉病态美、卡扎菲悲壮恐怖美也是人的心理平衡后的心灵美。但其内心都有自由美。有峭岩的粗犷美,有奔马的狂野美,有毒蛇的阴柔美,有狮虎的阳刚美,有劲松的苍老美,雨雾的朦胧美,鲜花的艳丽与静谧美,书法者领悟了孙公娘的舞剑美而行草如飞,绘画者感觉到了山河美才有富春山居图„„天下无人不爱美,美亦到处存在,就在于人们站在何度何处的观察颖悟而运用于科学艺术创造之中,产生非凡效果,这仰智慧才华悟性与灵活协调和谐统一起来的自由之真爱。
真爱于美于大自然于自由于艺术与科学,其必应表现人性的力量,即正义的力量,那才能有口皆碑,流芳万世不朽。屈原的诗、岳飞的词、郑燮的竹、毕加索反法西斯的画、张书旗的百鸽图等等。几乎所有科学家反对原子科学研究用于杀人的联合签名书等。若义于心裹身,其成果其作品才必刚有力、义貫云天,且硬冲高端。站在人民道义方,暴露黑暗歌颂光明必永生永存。在科学与艺术的创造中,须自由须爱,那才会美。美须真,真出美。美应有真,真召理,理显真。真连接理,即真理。真理自正义,正义呼实践,实践出真知,真知是经验,经验到科学,还必须强调时间的检验,人民道义的公认。若实践无时间和道义的认可,实践有时会偏面偏差出格过激成歪门邪道,会出现霸道的乱象劣象假象丑象坏象伪象烂象恶象冒象怪象„„这在社会中或许一捅即有,伪科学假艺术 俯视可指,因霸权与钱力可以强势炒作宣传推广命令,甚欺民生,迷惑玩弄百姓,强加于人,甚嚣尘上,蒙蔽天下,假充真时真的反受欺受压,差水平却得高价格,闹得乌烟瘴气,民不聊生。但绝对经不起时间的检验。没有时间检验的科学成果和艺术作品虽会窜红捧红及至潮流淹君。没有时间与道义检验,绝对是不可靠的,决不会成为历史的正品真品精品。只有时间是公平正义最威严的裁判官,去伪立真,淘劣存真,汰假保真,灭恶显真。一切科学艺术创造的实践,只能应此前提或后续追加才能称为唯一正确的标准。
对科学与艺术中真理的认识,至今看《科学、真理与人民》一文,尚未过时,益显真美,散发恒香,持葆春天。更亟望诸公,予以指教,以匡不逮。即:“什么是真理?能够经受时间和历史考验,最后必为人民所接受、公认,并经得起实践反复检验的科学结论,应称之为真理。即真理所必具有的四性:科学性、实践性、时间性、人民性(道义性)”。
(著作于2011.10.14日20时25分—10.16日7时59分—修正于10.24.23时12分)
参考文献:
李明光,论日心说与地心说和黄土高原灾变水成说与风成说斗争的是非真理观,2011《旅游考察与探险》 李明光,重研《毛泽东诗词书法全编》感评诗50首,2011,《旅游考察与探险》
李明光,阅读百年前美国克拉克、索比尔踏察队《穿越陕甘》书中原生态描写叫好,《旅游考察与探险》 李明光,晨走巴黎拉雪兹神甫公墓,2011《旅游考察与探险》 许延浪等,科学与艺术,2008,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编辑部,20世纪的科学美文,2004,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通联:310008 杭州市.南星桥.真理考察探险队
李明光(收)电话:0571-86088952 4-4
第二篇:科学与自由
科学与自由
贾湛
(扬州电大,江苏 扬州 225002)
内容简介:随着人文文化与科学文化的对立,现代社会有部分人也把科学与自由对立起来,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应用半形式化方法重新定义了自由的概念,详细讨论了科学对自由的贡献。
关键词:科学
自由
人文文化
科学文化
Science and freedom
Jia Zhan(Yangzhou TV University, Yangzhou 225002, Jiangsu, China)Abstract: With humane culture being set against scientific culture, some people nowadays cournterpose science and freedom..This essay,basing on predecessors’study, redefines the concept of freedom and details the contributions of science to freedom.Key words: freedom;humane culture;scientific culture
人们向往自由,可自由怎么这么难获得呢?回答它,首先要问自由是什么?古今中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可以说自由的概念一直是争议最大的概念,也许不同的人从不同的侧面理解去它,而它肯定代表了人们的某种愿望,为了清楚的看出自由究竟指什么,先来看看各种有关自由的观念。
一、古今中外自由观念
一般认为自由概念来自西方,古希腊雅典的民主培育了自由思想,文艺复兴运动实际上是自由的复兴。然而虽然东方一直处于专制统治,但对自由的认识却较为独特,只是总体介于保守。
1、东方的自由观念
中华民族是有一定的自由传统的,但由于缺少民主的思想,其自由思想主要的是与专制统治相适应的儒、道、释的有关思想。简单说来,儒家追求“入世的自由”,道家追求“忘世的自由”,释家追求“出世的自由”。下面让我们较为具体的了解这三种自由。
①儒家的“入世的自由” 所谓“入世”,就是对现实生活持一种积极的态度:投身其中,参与其中,负起责任来,担起义务来。此即孔子所谓“务民之义”。所谓“入世的自由”,就是绝不逃避现实,而是从负责任中求自由,从担义务中求自由。自由并不在生活之外,而就在生活之中。孔子自述一生自我修养的经过,就是儒家追求自由的一个写照:“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就是儒家所理解的真正的、现实的自由境界。比起道、佛自由意识来说,较为积极,但显然可见缺少主动创造的自由意识。
②道家的“忘世的自由”
“忘世的自由”即“避世的自由”。“避世”就是回避现实;“忘世”就是忘怀现实。因为在道家看来,现实生活是一种羁绊、桎梏,是不自由;甚至于是一种迷误、罪恶。所以他们要避开现实,要忘却现实。因此,道家喜好隐遁:或隐身草莽,或遁迹山林。能避则避,“眼不见,心不烦”;但人有时身不由己,未必能避得开,此刻就要能忘。“得意忘形”,那是道家的崇高境界。所谓“得意”,就是“得道”;所谓“忘形”,就是忘掉了肉躯物欲,摆脱了自身的束缚。由此可见,道家追求的乃是心灵的安宁,追求非社会性的个人的自由。
③佛教的“出世的自由”
至于佛家,追求“出世的自由”。佛教小乘的“自度”,那是追求个体的自由;大乘的“普度”,则是追求群体的自由。在佛教徒看起来,人间是“无常”的“苦海”;只有依据经、律、论三藏,通过戒、定、慧三学,断除烦恼,渡过苦海,超脱生死轮回,达到“涅般”境界——一种高度智慧的、自由的精神境界。佛教中唯识宗是最讲通过智慧求得自由的宗派。然而这种追求虚拟的自由是以牺牲现实的自由为代价的,本质上是束缚。
由亚·伯林对自由的两种分类(见下文)来看,东方的自由概念基本上是属于消极的自由,缺少积极自由的思想。显然社会进步的缓慢与这有关。我国近代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蔡元培和李大钊等革命先驱为宣传西方的自由思想作有一定的努力。著名教育家蔡元培于1917年在北京大学率先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李大钊针对压迫思想言论自由的人总是强调有所谓危险思想,他说“思想本身没有丝毫危险的性质,只有愚昧与虚伪是顶危险的东西,只有禁止思想是顶危险的行为。”可惜的是在缺少积极自由传统的中国,没有太多的人能分清思想和行为的差异,把思想的危险性扩大化,过多的禁甚至独尊某种意识,导致不能充分吸收西方的先进的自由意识。
2、西方的自由观念
柏拉图把政治自由说成是民主的目标;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提出,自由的意思就是为自己而生存,而不是为他人而生存。孟德斯鸠认为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霍布斯认为自由不过是“法律的沉默”;斯宾诺莎认为:自由在于不屈从于外在的原因,而是摆脱了外在的原因。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写道:“唯有服从人们为自己所规定的法律,才是自由。”自由就是做你愿意做的事。在真正称得上人愿意做的事情中,重要的是思想、信仰和表达的自由。伏尔泰认为:“自由意味着认识人权,而认识人权就是捍卫人权”。克罗齐认为:自由是最高规律,是被认识了的必然性;但这种认识意味着不只是认识,而且是善于把认识到的东西运用于实践。
在马克思看来,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社会的真正自由是和它的真正强大相等的。“自由就是从事一切对别人没有害处的活动的权利。”
英国当代政治哲学家伊赛亚·伯林(1909-1997)提出两种自由概念。第一种“自由”的政治意义,称为“消极的”(negative)自由;这种“消极的自由”,和针对以下这个问题所提出的解答有关,亦即:“在什么样的限度以内,某一个主体(一个人或一群人),可以、或应当被容许,做他所能做的事,或成为他所能成为的角色,而不受到别人的干涉?”第二种意义的自由,我称之为“积极的”(Positive)自由,则和以下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关:“什么东西、或什么人,有权控制、或干涉,从而决定某人应该去做这件事、成为这种人,而不应该去做另一件事、成为另一种人?”这两个问题的答案,虽然可能有重叠之处,但却显然是不同的问题。
二、自由的新定义
站在巨人的头上去看问题就可以比巨人看得更深远,因为人类对事物的认识总是从模糊认识到清晰认识。不管是消极的自由还是积极的自由,都实际上说:自由有两大要素,一是人们想做而可以做和允许做的目的性活动,实际上是这就是指的人的各种需要。二是获得这些需要必须耗费的一定代价。下面自由新的定义将把这两个因素考虑进去。
定义:
个人具体的自由(Zgi)——指个人进行某项独立活动的自由。它等于某种特殊需要的满足程度(Xgi)与所需付出的代价(Egi)的比率。即ZgiXgiEgi„① 个人总体自由等于具体自由加权求和。即:ZG存在约束:
kZigi„②
EgiEG„③——指个人有个能力限制。
集体某具体自由(ZJi)——指个人参与某个集体活动的自由。它等于某特殊集体活动产生的某种需要的满足程度(XJi)与集体开展这项活动所需付出的代价(EJi)的比率。即ZJiXJi„④ EJi集体总体自由等于具体自由加权平均。即:ZJ存在约束:
kZiJi„⑤
EJiEJ„⑥——该社会集体活动能力的限制
社会自由——指一个人处在在社会中感觉到的自由。显然应该等于平均个人自由与集体总体自由的和。
即:ZZGZJ存在约束:EZNGiZJ„⑦
EGiEJi⑧——社会总能力有限制。
解释:
我们说一个社会非常美好,常常是指在这个社会里生活非常自由,包括每个人工作的愉快和生活的自由选择以及参与各种社会组织的活动自由。每个人的个人自由是由许多具体的个人自由构成的。而每个具体的自由就是指个人的某种需要满足的程度与所付出的代价的比率,我们可以从下面的大量举例中具体的体会到这样描述的合理性。每种自由对具体个人来讲重要性是不一样的,则个人活动的总自由应该是每个具体自由的加权和。社会自由应有两部分,即个人自由和集体自由。又社会中每个人的自由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若承认人权的平等,则社会自由中的个人自由应该用平均个人自由来衡量。每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社会能量也的有限的(受时代和环境的限制),所以社会自由有一定的约束。
注:
1、自由的概念是非常复杂的,新定义完全没有定量化讨论的意思。只是借助符号,想把自由说得比以前清楚些,或许真的可以定量讨论,那是意外收获。
2、这里是用的理想模型,许多社会集体活动往往不是免费的,因非理想情况下,难以叙说,所以这样理想化定义是必要的。实际情况可以看成是理想情况的近似。
3、社会自由的概念是很难准确描述的,上述描述最好用于城市社会系统,因为人生活的圈子以城市描述最适宜,太小了如社区,人的自由范围远远超过它;太大了,许多社会集体活动与个人无关。
建立了这样的定义后,再来讨论科学与自由的关系,则应该可以远远超出过去的认识。
三、酒神的自由和阿波罗的自由
尽管科学诞生之初,科学理性与人文自由是完全和谐的,然而现代人明显感到理性与人文的对立。并形成了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两大对立的文化阵营,即所谓的酒神文化和日神文化的对立。两种文化是尼采首先提出的。在古希腊神话中,尼采把酒神(狄奥尼索斯)看成强力意志的代表,因此认为把酒神精神与欲望、激情、强力意志等等联系起来。把日神(阿波罗)精神和造型、理性、道德、逻辑等等联系起来。并认为酒神精神是人的本质,日神精神是人意志的工具。
1、酒神文化是自由的源泉。尼采认为:“欲望全部是有益的,„„这是最大的力量来源。”这是与他的酒神精神是人的本质的理论一致的。但很多人都可能不赞同这样的说法,因为这样说没有指出人与动物的区别,动物有欲望而无理性。当一个人乱性交时,人们会说他是野兽或原始人。但如果把自由看成人的本质时,就能把生命的本能与人特有的理性结合起来。自由的新定义让我们看到可以实现的欲望才是构成自由的组份。但非理性的欲望和浪漫毕竟是我们的生命意义的核心内容。
往往人的层次越高,所谓的“小资情调”就越多,即越有浪漫的幻想和美梦。高层次的美好感觉主要来自于翩翩联想。显然酒神文化可以让我们满足这样的需要,文学作品,电视、电影,各种艺术等让我们生活于动物没有的虚拟世界。这个虚拟世界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不能认为虚拟的生活不是生活,如果过分严肃的理解生活,则真正现实的生活也会被看成“梦的世界”,这不仅佛教等宗教是这样认为的,连尼采等许多哲学家都这样认为,所有生活将是过眼烟云,所有生活都毫无意义。
文学作品等人文文化除了人为构成一个虚拟的世界外,它往往又是现实世界的前导,翩翩的联想构成的美好梦境,会激励科学家会实现梦想而努力。嫦娥奔月的神话激励了多少科学家的努力。顺风耳和千里眼的古代文学想象,经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如今终于以电话、电视和手机的形式终于实现了。许多科学的创新最初都可以在文学作品里找到其影子,而且文学家的自然知识成份越多,理性思维越多,则科学的前导作用越强。航天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不仅提出了火箭原理,而且他在他自己的小说《在地球之外》中的描写,如宇宙枪宇宙游泳,着陆船和宇宙飞船上的具体生活,竟然与我们现在宇宙航行中的实际情况相差无几。可见科幻小说有强的预见性,也就必然对科学活动有很大的前导作用。
人文文化会因为理性的渗入而更丰富,更能满足时代的需要。一部作品,理性成份越少,则现实意义就越少,这样的作品很难供成熟人享受,更不容易进入高层次的人群的精神生活。当然完全理性,完全是现实生活的素描就不是文学作品了,文学作品 不能没有浪漫,描写婆婆妈妈的生活绝对令人乏味,因为这样不是在提供一种新的自由。
2、每一个科学大发现必将开辟至少一条现实自由。文学作品往往提供一些虚拟的自由,只有待到科学有突破时,才会产生新的现实的自由。牛顿力学和瓦特的蒸汽机开创了人类利用热能和机械能的时代。有了动力机械,建筑业突飞猛进,交通运输全面改观,农业产生效率大大提高。电灯让我们活动的自由扩展到晚上,电机让我们多了一种方便的能量利用形式,电话、电视、手机让我们实现了更加自由的空间交流。电脑的发明,激光的发明等不仅让我享受了过去皇帝都享受不到的自由地生活乐趣,而且让我们的思维能力大大提高,我们可以借助它们了解非常复杂的事物,了解感官以外的中观、微观和宇观新世界。生物学的进步不仅大大缓解了人们的粮食需求,酶的利用提供了新的高效的获得我们需要的物质材料的生产方法。基因知识让我们更本质的了解我们自身,为我们在时间上获得自由打下了基础。虽然,不能保证每种人们的愿望科学都能实现,但科学往往可以设法绕过自然规律的束缚,以某种形式来实现人们的大部分愿望。
3、理性活动提高人的各种需要的满意程度。
从公式①可见,当科学开创了一种自由后,科学理性的作用可使这种自由进一步扩大。以现代手机为例,一开始只是起顺风耳的作用,厂家为了进一步满足人们的需要,逐步改进,把游戏、计算、照相和网络等功能集于一体,其过程也许应用了新的理论和技术,也许就是只把旧有的知识综合起来,无论如何产品性能的提高才能提高人们对这种需要的满意程度,这必须靠人们的理性活动。
4、理性活动降低自由的代价。从公式①还可见,科学理性活动还可以用降低获得该自由的代价去增加自由。为简单起见,我们用金钱来衡量其代价(有不少代价不是用金钱能衡量的)。再以手机为例,如果一部高性能的手机卖得很贵,则人们获得它花了钱就多,这样必然会影响到他获取其它自由。但科学技术的改进,可以降低它的生产成本,这样也就能降低出售价格。显然科学从降低自由的代价的角度也可以增加人的自由。
如果说科学是无止境的,则自由也是无止境的。自由受时代的限制,我们今天不能追求乘坐宇宙飞船而飞出太阳系,正如古人不能去追求登上月球。自由本身就是一个矛盾──有限性与无限性之统一。无限的自由是由一系列有限的自由构成的,自由的现实性(历史性、地域性),就是每一个人置身其中的具体的时空条件。当社会一直这样正常发展时,我们的后代会象我们笑话古人那样获得的自由是那么可怜。但现实的自由的获得虽然本源于我们非理性的欲望,但我们不能不感谢科学理性的全面协助。
四、自由的追求
自由是人的一种感受,思想自由是最直接的感受,所以已往哲学和政治学讨论的自由常常就是指的思想的自由。这里就免去讨论而集中讨论现实的自由。思想自由是主要是心理的,现实的自由则往往看起来很实在。思想自由产生虚拟的自由,现实的自由尽管不是与它一一对应,但却可以非常相似。哲学家和小说家都在不停地构想理想社会和未来的各种梦想,当这些梦想成为政治家和科学家的信念组成部分时,很多梦想可以迟早变为类似的现实。
(1)空间自由的追求
科学技术给人们在空间上的自由扩大是非常明显的,这种神奇的变化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看出。
①、日常活动空间范围的自由。
随着科学的发展,现代交通越来越为人们的活动范围提供了更大的自由。我们很容易通过定义公式①来讨论这种自由,甚至是定量讨论。我们可以把如果我们把每天能自由(有目的)地走多少公里来表示这种自由的满意程度,把其费用和疲劳程度看成这种自由的代价,我们就能大致具体的比较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环境,用不同的交通工具获得的自由。最好比较的是在一个城市中乘电平车和摩托车的自由,设一次充电/加油足够一天的行程,再设都有安全速度行使,设充电和加油的麻烦一样,疲劳程度一样,则两者的自由只要计算一下每天的行程和平均每天总的费用。后者主要有这几项,买车费用除以平均使用寿命(平均每天车费)、平均每天修理费用和平均每天,因为用电/油费用。乘电平车的与乘公交车的自由比较就难些,因为乘公交车有个候车时间和转车方便程度的问题。同样与骑自行车也难以比较,骑自行车的疲劳程度因人而异很难定量讨论。可见真正用公式来定量讨论自由是十分困难的,从以上讨论我们体会到了为什么数学难以进入社会科学领域。也许社会科学的许多问题永远只能定性讨论。但模仿成功的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还是非常必要的。符号公式不只有定量功能,还有理清变量数目和关系的功能,本文的讨论基本上都只是利用这后一功能。
②、特殊活动空间范围的自由。
指过去我们几乎无法生存的空间内的自由。人类的伟大特别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大大扩大了人的生活环境,现在人们有海洋公园,可以潜入浅海底旅游,深海虽然一般人去不了,但即使是最深的海底也有人去过;最高的山峰有人去,最冷的南极有人在那儿,地球外空间,甚至月亮人们已去过,虽然用于费用太大,很难用公式①去计算其自由,但这只是人类征服特殊空间领域的开始,工程师正在设计海底建筑,科学家正在设计实用的巨型空间站,可以说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这些实实在在的自由的。
③、作用空间范围的自由。
空间的自由不一定是指人们身体可以自由的到达的地方的规模,自身的作用范围的扩大也的这种自由的一部分。古人只能千里共蝉娟,这是虚拟的作用,完全心理的,不能形成互动。现在就不同了,电话、手机、传真、网络实实在在地把远在千里万里的人们联系起来。远在天涯的儿女通过手机随时与家人联系,通过语言即时给与精神上的帮助,通过汇款很快可以获得经济上的支持,通过邮寄也能较快地获得物质上的需求。现代通讯现代交通,大大扩大了人们相互作用的范围,有缘的朋友可以很快通过网络成为知己;总统一声令下,可以立即停止战争。可以用定义①分析出,现代科学对自由的贡献最主要的这方面的贡献,即人的实际作用范围的巨大变化。
(2)时间自由的追求
如果要寻找为什么科学如此发达的今天,宗教确仍然活跃的原因的话,则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现代科学的成果在时间维上自由的扩大远不如空间维,人的价值除了对外产生影响外就是个人的永生问题。宗教能回答这个问题,而科学目前还不能。如果说古代人的平均寿命为四五十岁的话,现代社会也只不过才七八十岁,远不象空间自由那样有数量级的变化。这可能原因有:一是时间不象三维空间它是一维的,并且是不可逆的;二是生命规律远比物理规律复杂,人认识上的突破还需要有个过程;三是很可能存在象热力学第二定律那样不可违抗的生命规律的限制,人们在时间上获得的自由只能是有限的。然而我们仍然从以下几个方面讨论争取时间维上的自由。
①、延长寿命梦想的追求。
科学中的医学实际上就是人们追求时间上的自由的工具。治疗疾病一方面是改善人的生活质量,一方面就是延长寿命,医学已经证明,过去认为的老死,绝大部分人实际是病死。目前人的寿命的延长全是通过疾病的治疗获得的。在医学还没有弄清楚寿命的本质原因之前,只能通过去病来延年益寿。当然科学不会满足对时间自由的这点点索取,基因理论、细胞理论和自组织理论的突破,必将揭示生命的规律。端粒酶死亡基因和干细胞的研究,最终会揭开寿命的奥秘。也许会发现存在限制人寿命的规律存在,人类成仙的梦想可能永远实现不了,但至少现在还不能定论:人不能在时间自由上有数量级的变化。
②、生死轮回梦想的追求。
按笛卡尔我思故我在的定义,可见我是我的思想的总和,而肉体只是思想的工具。如果认为这样的定义没有问题的话,则医学中的器官移植技术,可能能帮人实现生死轮回梦想。生物学已能让一个动物在很短时间里长大,则我们可以用克隆技术迅速复制一个自己的身体,在这个身体还没有思想前,通过换头术或换脑术,把自己的思想从原来衰老身体上移下来。甚至可以不进行物质交换,把原有的头脑内的主要思想以信息形式输入克隆体新大脑里。如果技术上可行,如果不引起道德的争议,则这种梦想是有可能变成现实的。当然这样的后果会非常复杂,道德也许通过不了,如果如此,拟子(meme)说将永远激励高层次的人圆永生梦。现代拟子(meme)是说人死后,只有两样东西有机会流传后世,一种是其基因(gene),另一种是其拟子(meme)——他的思想。没有后代的人,前一种可能被剥夺了,没有思想的人,后一种可能也就自动放弃了。
③、工作时间的人性化和自由时间的争取。
如果长寿的愿望和轮回的愿望不能实现的话,则科学至少一定能帮助人们充分利用时间。科学将通过提高产生力,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为人们争取出自由时间来。而社会科学的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则可以让工作时间尽可能人性化,尽可能让人们不觉得工作是一个负担。现代社会已向该方向发展,将来人们的业余时间会越来越多,工作也会越来越有趣。
(3)多维自由的追求
扩大时空范围的追求是自由的非常重要的内容,但时空总与物质运动变化紧密联系的。本来不需要分别讨论,但时空与物质运动还是相对独立的,物理上把时空以外的物质运动变量看成是抽象维,每个维就是一个自由度。因此把每个相对独立的自由分开讨论,可以让我们对自由的认识更清楚。由于篇幅的限制,就不讨论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增加了各种可能的现实自由,但现代人的失落感很可能比过去更严重。显然这是因为社会科学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自然科学的发展。思想自由的重要性远比本文重点讲的实在自由更重要。自由定义公式后面的内容本文没有讨论,因为集体自由与人文管理关系太大,难以短篇幅讨论。反封建反专制之所以重要正是因为如果思考的自由说话的自由都没有的话,所有实际的自由是无意义的。各种宗教许多正常人从感觉上就觉得不自由。科学对科盲来讲也会有不自由的感觉,但这是我们的教育方法不当形成的。科学的形式化语言,让许多人对科学畏惧。这需要我们的教育水平大大提高才能改变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讲,科学是不仅是自由的工具,而且是自由的眼睛。没有科学则人们生活会感觉到处有陷阱,于是人为的框框条条会特别多。从上述自由定义公式中,我们看到,人的各种欲望和愿望被人为的禁止,自由就会大大减少。由此可见,思想解放是何等的重要。人们明显会感觉到宗教迷信或意识形态控制越多的社会自由就越少。自由的另一半,有待于我们对自由、民主、人权等概念认识的提高,有待于人性化管理水平的突破。
参考书:
《论美国的民主》〔法〕托克维尔著 董果良译 商务印书馆 1991年。《人的潜能和价值》(美)马斯洛等著,林方主编 华夏出版社 1987年 《两种自由概念》(英)伊赛亚·伯林著 陈晓林译,来自网页:
http://www.oklink.net/a/0007/0726/liangzhong/index.html
第三篇:艺术与科学
论艺术与科学
何谓科学?何谓艺术?二者又存在什么联系?法国19世纪著名文学家福楼拜在谈到艺术与科学时,曾经做过一次非常生动的比喻,他说:越往前走,艺术越要科学化,科学也要艺术化。两者在山麓分手,回头又在顶峰汇集。爱因斯坦讲:“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需要同样的思维过程,这个世界可以由乐谱组成,也可以由数学公式组成。”著名科学家李政道说:“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面,它们共同的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著名教育家蔡元培道:“世之有道德者,无不有赖于科学和艺术。”下面,我将结合个人学习经验论述我个人对于艺术与科学及其关系的理解。
艺术是指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等。它包含形象把握与理性把握的统一、情感体验与逻辑认知的统一、审美活动与意识形态的统一等特征。艺术体现和物化着人的一定审美观念、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无论艺术的审美创造抑或审美接受,都需要通过主体一定的感官去感受和传达并引发相应的审美经验。对艺术的审美分类,主要应根据主体的审美感受、知觉方式来进行。依据这个原则,艺术可以分为造型艺术、表演艺术、综合艺术和语言艺术四大类。而科学,《词源》对其作如下解释: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它适应人们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是实践经验的结晶。每一门科学通常都只是研究客观世界发展过程的某一个阶段或某一种运动形式。科学可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大类,哲学是二者的概括和总结。科学的任务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作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指南。在现代用法中,“科学”经常指的是追求知识,不但对知识本身的一种方式。它也经常受限于研究这些分支寻求解释物质世界的现象,在17世纪和18世纪的科学家越来越多地寻求在自然法则,如牛顿运动定律方面制定知识。而在19世纪的过程中,“科学”一词变得越来越科学方法本身相关联,以研究自然世界有纪律的方法,包括物理,化学,地质学和生物学。它是在19世纪也使科学家一词是由博物学家区分自然知识和知识创造。这里特别提到自然科学,它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形态、结构、性质和运动规律的科学。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气象学、海洋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基础科学,以及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空间科学、农业科学、医学科学等应用技术科学。我所学习的专业为地球物理,即为自然科学一类,以下论述也将主要以本专业为主要论述举例。
艺术与科学是用用不同的形式追求美的。真善美和假丑恶,都是我们生活着的这个世界共同存在的,艺术与科学追求真善美,但也必须揭露和鞭笞假丑恶。这就是同处一个统一体中的艺术与科学,最美的互相渗透、互相贯通、互相依存、互相合作。科学史专家、比利时人乔治·萨顿认为:理解科学需要艺术,而理解艺术也需要科学。他对艺术与科学的对立统一,做了这样的概括:“艺术和科学最明显的差别在于科学是逐渐进步的,而艺术则不然。正因为科学的本质是不断进步,因而其成果不是经久持年的。每项成就或早或晚注定要被更好的成果所取代,失去其实用价值,成为博物馆展柜中被人遗忘的工具。而与此相反,正由于艺术并非不断进步,其作品就可以永葆青春。”艺术与科学和世界上其它事物一样,都是在对立统一中发展。科学是生活的理智,艺术是生活的欢乐,艺术与科学缺一不可,缺少艺术,科学就会枯燥;缺少科学,艺术也会苍白。人类正是因为不想做科学的奴隶,才努力从科学中寻找艺术;人类不想让艺术孤独,就不断地给艺术注入科学的动力。地球物理学是一个新兴专业,是地球科学的主要学科之一,是通过定量的物理方法(如:地震弹性波、重力、地磁、地电、地热和放射能等方法)研究地球以及寻找地球内部矿藏资源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范围包括地球的地壳、地幔、地核和大气层。它是科学研究发展所催生出来的,相比较艺术而言宛如一个新生儿,但它能够让我们更加充分的认识我们的地球,能够给予艺术创作以新的活力,谁能保证对地球“内心世界”的艺术想象与描绘不会成为下一个艺术潮流呢?
艺术的挑战促进科学更快进步。艺术总是在向科学发起挑战,也就是说,人类的精神追求,总是要求物质给予相应的支持和体现。而科学又总是以自身的进步,不断地响应着这种挑战,不断地支持和体现美的艺术(FINE ARTS)。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最早的英国,迅速地成为“全球车间”(WORKSHOP OF THE WORLD),于是,为了扩大世界贸易,就有了1851年举办国际博览会的需求。博览会的巨型展厅,通过设计这个载体,把艺术与科学紧紧地拉在一起。由园艺师约瑟夫·帕克斯顿(JOSEPH PAXTON)设计的展览大厅,后来被人们称为“水晶宫”的建筑,就成了艺术向科学挑战的杰作。科学技术也很快回应了这一挑战。当时,钢铁和水泥已经大量生产,正好为建筑提供新材料并促进技术革新,使建筑走向具有前所未有的面貌——工业化生产,装配式施工。因此,一座新设计、新工艺、新材料的水晶宫展现在人们面前。到了1977年,法国蓬皮杜文化中心建成,这是艺术向科学挑战的更高阶段。这种挑战也许预示着现代艺术走向新生,也许预示着科学技术在创造艺术。蓬皮杜文化中心是一座由钢管和玻璃管构成的庞然大物,特别引人注目。蓬皮杜文化中心,是一个容造型艺术、建筑艺术、城市规划艺术、影视、文学、音乐、舞蹈,以及其它种种最现代化的表现手段于一身的杰作。
科学进步刺激艺术大胆创新。当然,科学也不是永远被动地接受艺术的挑战,科学也在积极地诱导着艺术的大胆创新。当人类刚刚迈进汽车时代的门槛时,设计最简陋的汽车,也很快就取代了设计最精妙的马车,工业化满足了人们的实用主义心理。于是,科学开始刺激艺术的灵感,要求艺术与自己连起手来,为工业文明带来的巨大变革,创造更美好的产品。应运而生的是流线型的设计科学的进一步深入拓展往往会用到人类的激情和大胆的想象力,这都是在艺术中得以发挥和培养起来的能力。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文化成就,就是艺术与科学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最佳体现。艺术与科学是息息相通的,这一点哲学家看得更准确而深刻,德国哲学家斯宾格勒曾经说,他从精确优美的古希腊雕塑中似乎看到了毕达格拉斯、欧几里德;从西方配位、重组群乐曲旋律中看到了笛卡儿、牛顿、莱布尼兹、殴拉和高斯。“艺术是情感化的科学,科学则是精确化的艺术。”可见艺术家需要利用科学手段更好地通过艺术表达自己的情感,而科学家需要借助艺术创造有机的模式去说明世界。艺术与科学合力征服新的观念,它们常常运用相同的题材达到相同的目的。创造思想与创造形式造就艺术家与科学家。探究宇宙的奥秘是他们共同的目标。他们所用的媒介不同,但在平行的探索之路上,他们互相启发,相得益彰。
同自然界其它事物一样,艺术与科学的又对立,又统一的现象,也不是源于人类社会,而是源于大自然。美国著名物理学家阿·热在其《可怕的对称》中说:大自然在最基础的水平上,是按美来设计的。所有图形按一定比例关系排列和组合,最容易产生美感,三角形、圆形、方形和流线型等,各有自身的艺术审美功能。如圆具有很高的对称性,自然中的许多形态都是圆形的。圆既是美的,又是善的,故有完美、圆满、完善之类的说法。但是,这种美感又是在对立统一中实现的。直升飞机在空中飞行,像雄鹰在空中盘旋,十分的美丽,但是,能够使它在空中美丽盘旋的两组叶轮圆,则必须同时向两个不同的方向旋转,否则直升飞机就不会在空中盘旋。地球物理学的主要研究方式是现在野外进行相关探测实验工作,收集到数据以后回到实验室进行一系列的数据分析处理,然后建立相关模型进行解释。我认为,在这一系列的工作中,处处都有艺术的身影。首先,我们采集数据中所进行的实验,就好比去完成一项伟大的艺术作品,然后我们将所得到的数据进行“雕刻”处理,将它们绘成一幅幅能反映无数信息的各色图样,我们像欣赏一幅幅名画一样从中找出自然隐藏的美。当我们揭示了这种美,世人又将由此生发多少艺术的灵感!
当人类从工业社会突然迈进信息社会门槛的时候,艺术家与科学家都不约而同地发现,艺术与科学竟然同处一个载体中,以至于达到密不可分的程度。这种密不可分的现象,几乎遍及艺术与科学的任何一个领域,舞蹈、音乐、绘画、戏剧、影视„„一切视觉艺术都离不开新技术,有了新技术,传统的艺术形式更加绚丽多彩。艺术需要借助科学技术创造更新、更奇、更异的艺术效果。科学也同样离不开艺术,它需要调动一切艺术手段,证明和推销自己的新技术,借助艺术来增加新技术的高附加值。信息社会为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艺术与科学开始在这个广阔的新天地里,上演更加引人入胜的一幕。平面设计、工业设计、建筑设计,一切现代艺术设计,又争先恐后地在这场新的“艺术+科学”的运动中,充当着开路先锋。新媒体艺术成了艺术与科学携手的最前沿。
我们不难发现,艺术已经融入科学之中,科学也披上了艺术的盛装。无论是艺术,还是科学,在今天这个大融合的时代,谁也离不开设计。它们必须通过设计这个载体,来完成它们自身无法实现的梦想。
第四篇:领导与科学艺术
《绿地规划》模拟试题(一)
一、概念
1、综合性公园
2、城市建成区
3、“山水城市”理论
4、风景名胜公园
5、楔形绿地
答:
1、综合性公园:内容丰富,有相应设施,适合于公众开展各类户外活动的规模较大的绿地。
2、城市建成区:城市行政区内实际已成片开发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和公共设施基本具备的地区。
3、“山水城市”理论:20世纪90年代初,由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的,其核心是“人离开自然又要返回自然”,用中国山水诗、中国园林建筑和中国山水画融合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山水城市”。
4、城市绿地:用以改善城市生态、保护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场地和美化景观的城市绿化用地。
5、楔形绿地:凡城市中由郊区伸入市中心的由宽到窄的绿地。
二、填空题
1、居住区道路绿地主要分为四级,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截止到1999年,我国共有____个城市先后5批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
3、行道树的定植株距,应根据行道树树种壮年期冠幅确定,最小种植株 距应为____米,快长树不得小于____米,慢长树不得小于____米。
4、城市园林绿地在改善城市气候方面,主要是通过对____、____、____等生态因子的影响来实现的。
5、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的依据包括____、____、____、____等四个方面。
6、居住区公共建筑及公共设施的定额指标按____计算。
7、花园道路按绿地在街道中的位臵可分为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8、居住组团绿地的布臵方式有____、____、____三种方式。
9、大学校园的绿地包括4个部分,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10、植物园的组成分区为____、____、____。
答:
1、居住区级道路、居住小区级道路、居住生活单元级道路、住宅前小路。2、19。3、4米,5-6米,6-8米。
4、温度、湿度、气流。
5、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相关规划、现状基础条件。
6、千人指标。
7、设在街道中间的道路花园带、设在街道一侧的道路花园带、设在街道两侧的道路花园带。
8、开放式、封闭式、半开放式。
9、教学科研区绿地、学生生活区绿地、教职工住宅区绿地、校园道路绿地。
10、科普展览区、科研区、生活区。
三、简答题
1、举例说明公园如何按不同季节、季相组织景区。
答:
景区的组织主要以植物的四季季相变化为特色进行布局规划,一般根据春花、夏荫、秋叶、冬干的植物四季特色分为春景区、夏景区、秋景区、冬景区,每景区选取有代表特色的植物作为主景观,结合其它植物品种进行规划布局,四季景观特色明显,是经常用的一种方法。如上海 植物园内假山园的樱花、桃花、紫荆、连翘等为春山风光;以石榴、牡丹、紫薇等为夏山风光;以红枫、槭林供秋山观红叶;以松、柏组成冬山景区。
2、城市广场设计中,广场的使用和活动中注意哪些问题?
答:
(1)边界效应:在广场设计中,要注意广场空间与周边建筑、道路交汇处小环境的设计处理。广场的边缘地区要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和必要的小品设臵,来吸引过往行人,并发生进一步的活动。
(2)活动界面:为了界面的变化及领域的划分,可采用缓坡、慢丘、台阶等形式来丰富广场的空间形态。可以在水平面上划分,亦可将它抬高(或架空)、下沉或起坡,并注意开放性处理。
(3)场地划分:按照人们不同需要和不同活动内容,适当进行场地划分。既要有综合性的集中大空间,又要有适合小集体和个人分散活动的空间。
(4)环境的依托:要使广场可坐面积达到广场的总面积的10%-26%。另外还应提供一个不受自然气候和使用时效限制的物理环境。
(5)活动的参与:广场设计应重视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使人充当活动的主角。拍照、小吃、戏耍、玩水、谈天、观景、利用广场设施等都是一种参与。
3、居住组团绿地的位臵根据建筑组群的不同组合有哪几种方式?
答:
(1)利用建筑形成的院子布臵,有较强的庭院感。
(2)扩大住宅的间距布臵,改变了行列式住宅的单调狭长感。
(3)行列式住宅扩大山墙间距,打破行列式山墙间的狭长胡同感。
(4)住宅组团的一角。
(5)结合公共建筑布臵,扩大绿化空间感。
(6)临街布臵,丰富街景。
(7)对于自由式布臵的住宅,组团绿地穿插其间。
4、避灾绿地规划的主要内容。
答:
(1)一级避灾据点:是震灾发生时居民紧急避难的场所。多利用与居民关系最为密切的散点式小型绿地和小区的公共设施组成。
(2)二级避灾据点:是震灾后发生的避难、救援、恢复建设等活动的基地。可利用规模较大的城市公园、体育场馆和文化教育设施。
(3)避灾通道:利用城市次干道及支路将一级、二级避灾据点连成网络,形成避灾体系。
(4)救灾通道:是灾害发生时城市与外界的交通联系,也是城市自身救灾的主要线路。
四、论述题
论述街道绿地的规划设计。(应包括行道树、分车带、交叉口、停车场等内容)
答:
(一)行道树
(1)种植形式
①树池式:树池形状一般为方形,其边长或直径不应小于1.5米,长方形树池短边不应小于1.2米。树池周边要高于人行道路面,或与人行道高度持平上盖池盖以减少行人对池土的践踏
②树带式:是在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留出一条不加铺装的种植带。宽度不小于1.5米。
(2)定干高度:
在交通干道上栽植的行道树,其定干高度不宜低于3.5米。
(3)定植株距:
株距根据行道树树种壮年期冠幅确定,最小4米;快长树不得小于5-6米,慢长树不得小于6-8米。
(4)行道树树种选择标准
①适应性强,苗木来源容易;
②抗性强的树种;
③树形端正、体形优美;
④春季发芽早,秋季落叶晚且整齐;
⑤无刺、深根性、花果无毒;
⑥树龄长、材质优良。
(二)分车带绿地
(1)分车带宽度:
宽度依行车道的性质和街面总宽度而定,高速公路的分隔带宽度可达5-20米,一般也要4-5米。市区交通干道一般不低于1.5米。城市街道分车绿带每隔70-100米分段,并与人行横道、停车站、大型商店等相公共建筑相结合。
(2)种植设计
种植多以花灌木、常绿绿篱和宿根花卉为主;植物配臵应形式简洁、树形整齐。
(三)交叉口
(1)安全视距:
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在进入道路的交叉口时,必须在路转角空出一定的距离,使司机在这段距离内能看到对面开来的汽车,并有充分的刹车和停车的时间而不致发生撞车。这种从发觉对方汽车立即刹车而刚够停车的距离,称为“安全视距”。由此在交叉口形成了视距三角形。在此三角形内不能有建筑物、构筑物、树木等遮挡司机视线的地面物。植物高度不超过0.65-0.70米高。
(2)交通岛:
一般不要布臵成小游园或过于华丽的花坛,通常以嵌花草坪、花坛为主或低矮的常绿灌木。切忌采用常绿小乔木或大灌木以免影响视线。
(四)停车场
(1)周边式绿化的停车场:四周种植乔、灌、草等植物
(2)树林式绿化的停车场:场内种植成排成行的落叶乔木
(3)建筑前绿化兼停车场:种植较为灵活
《绿地规划》模拟试题(二)
一、概念
1、城市绿地系统
2、公园游人容量
3、景区划分
4、生态景观绿地
5、道路花园带
答:
1、城市绿地系统:在城市范围内,由各种类型、各种规模的园林绿地组成的生态系统,用以改善城市环境,为城市市民提供游憩场所,这样的绿地群称为城市绿地系统。
2、公园游人容量:指游览旺季高峰期时同时在公园内的游人数。
3、景区划分:按公园的规划意图,组成一定范围的各种景色地段,形成各种风景环境和艺术境界,以此划分成不同的景区,称为景区划分。
4、生态景观绿地:位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以外,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区域。
5、道路花园带:指与道路平行并具有一定宽度的带状绿地。也可称为带状街头休息绿地。
二、填空题
1、公园规划布局的形式有3种,分别是____、____、____。
2、植物园的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
3、道路绿地的断面形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四种。
4、生产绿地面积占城市建成区总面积比例不低于____%.5、医疗机构的绿地组成主要包括____、____、____三个部分。
6、居住区按用地功能来分,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等四部分内容组成。
7、动物园的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等四种类型。
8、公共建筑在居住区的规划布臵有3种方式,分别为____、____、____。
9、综合性公园的功能分区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个分区。
10、我国的城市绿地系统从布局形式上可以归纳为____、____、____、____等四种。
答:
1、规则式、自然式、混合式。
2、科学研究、观光游览、科学普及、科学生产。
3、一板两带式、两板三带式、三板四带式、四板五带式。
4、2%。
5、门诊区绿地、住院区绿地、辅助医疗区绿地。
6、住宅用地、公共建筑和公用设施用地、道路及广场用地、居住区内公共绿地。
7、城市动物园、专类动物园、人工自然动物园、自然动物园。
8、集中成片布臵、沿街布臵、分散布臵
9、文化娱乐区、安静休息区、儿童活动区、体育活动区、园务管理区。
10、块状绿地布局、带状绿地布局、楔形绿地布局、混合式绿地布局。
三、简答题
1、城市绿地的特点。
答:
⑴ 规模相差悬殊,小的如宅旁绿地,大的如风景名胜区。
⑵ 环境质量相差很大。精美的如古典园林,粗放的如卫生防护林带。
⑶ 绿地可以具有多种多样的目的和功能。如改善环境、美化、游憩、防护、生产等功能。
2、行道树树种选择的标准。
答:
⑴ 适应性强,苗木来源容易;
⑵ 抗性强的树种;
⑶ 树形端正、体形优美;
⑷ 春季发芽早,秋季落叶晚且整齐;
⑸ 无刺、深根性、花果无毒;
⑹ 树龄长、材质优良
3、设计居住区公园时,应考虑哪些问题?
答:
居住区级公园是为整个居住区居民服务的。公园面积比较大,其布局与城市小公园相似,设施比较齐全,内容比较丰富,有一定的地形地貌、小型水体、有功能分区、并划分景区。除了花草树木外,有一定比例的建筑、活动场地、园林小品、活动设施。居住区公园布臵紧凑,各功能分区或景区间的节奏变化比较快。居住区公园游人成分单一,主要是本居住区的居民,游园时间比较集中,多在早晚。因此,加强照明设施,灯具造型,夜香植物的布臵,成为居住区公园的特色。
4、儿童公园规划设计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
1、用地选择应是日照、通风、排水良好的位臵。
2、用地比例。绿化用地占50%以上,绿化覆盖率占全园的70%以上。
3、路网简单明确、便于辨认。路面宜平整。
4、幼儿活动区最好靠近大门。
5、建筑、雕塑、园林小品形象生动,色彩鲜艳丰富
6、设臵适当的观赏水景
7、组织好各类活动场地
四、论述题
论述城市广场的规划设计。(应包括规模尺度、空间限定、主题表现、使用活动、活动参与等内容)
答:
(一)广场的规模与尺度
广场的大小要与广场所在城市的地位以及广场在城市中的功能相匹配。广场的大小受活动内容、分区布局、视觉特征、建筑边界条件、光照条件等诸多因素共同决定。
除了距离以外,实体的高度(H)与距离(D)的比例关系,对视觉感受的影响十分关键。
⑴ D:H=1,内聚、安定,不压抑的感觉。
⑵ D:H=2,内聚、向心、不产生离散感。
⑶ D:H=3,空间离散
如果D:H继续增大,则空旷、迷失荒漠的感觉相应增加。
(二)广场的限定与围合⑴中心的限定。在广场中间设臵标志物是典型的中心限定,围绕这个标志物,形成一个无形的空间。
⑵墙面、建筑、绿化的围合。不同的构件及围合方式产生封闭与开放强弱不同的空间感受。
⑶顶面的覆盖。运用布幔、构架或大乔木遮住空间,形成弱的虚的限定
⑷广场不同的空间变化。广场地坪的升高与下沉,可以形成广场不同的空间变化。
⑸广场地面质感的变化。主要通过铺地的材质、植物配臵组合图案的变化,造成不同的肌理,作为空间限定的辅助手段。
(三)广场标志物与主题表现
在广场上设臵雕塑、纪念柱、碑等标志物是表现广场主题的常用方法。
一般布臵在广场中央的标志物,适宜于体积感较强,无特别的方向性;成组布臵的标志物,应当具有主次关系,适宜于大面积或纵深较大的广场;标志物在广场的一侧,表现某个方向或轮廓线的表现;标志物在广场一角,则适宜于按一定观赏角度欣赏。
建筑对广场主题的表现也至关重要,它决定了广场的性质。
(四)广场的使用与活动
(1)边界效应:在广场设计中,要注意广场空间与周边建筑、道路交汇处小环境的设计处理。广场的边缘地区要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和必要的小品设臵,来吸引过往行人,并发生进一步的活动。
(2)活动界面:为了界面的变化及领域的划分,可采用缓坡、慢丘、台阶等形式来丰富广场的空间形态,并注意开放性处理。
(3)场地划分:按照人们不同需要和不同活动内容,适当进行场地划分。既要有综合性的集中大空间,又要有适合小集体和个人分散活动的空间。
(4)环境的依托:要使广场可坐面积达到广场的总面积的10%-26%。另 5
外还应提供一个不受自然气候和使用时效限制的物理环境。
(5)活动的参与:广场设计应重视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使人充当活动的主角。拍照、小吃、戏耍、玩水、谈天、观景、利用广场设施等都是一种参与。
《绿地规划》模拟试题(三)
一、概念(5分×5=25分)
1、游乐公园
答:
具有大型游乐设施,单独设臵,生态环境较好的绿地
2、二级避灾据点
答:
震灾发生后的避难、救援、恢复建设等活动的基地。可利用规模较大的城市公园、体育场馆和文化教育设施。
3、道路绿地
答:
道路广场用地内的绿地,包括行道树绿带、分车绿带、交通岛绿带、交通广场和停车场绿地等。
4、植物园
答:
进行植物科学研究和引种驯化,并供观赏、游憩及开展科普活动的绿地。
5.三维绿量
答:
指绿地中植物生长的茎、叶所占据的空间体积的量。是应用遥感和机算机技术测定和统计的立体绿量。
二、填空题(2分×11=22分)
1.根据不同功能需要,将城市绿地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六大类园林的要素主要包括。
2.组成主园林的要素主要包括___、___、___、___、道路、小品等。
3.《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使用英文字母与阿拉伯数字混合型分类代码,如G1表示___绿地、G2表示___绿地。
4.某城市人口数量80万人,公共(园)绿地面积400公顷,则该城市人
2均公共(园)绿地面积为___m/人。
5.城市防护绿地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六种。
6.一级避灾据点要与崩塌、滑坡、洪水淹没地带距离在___米以上。
7.城市园林绿地在改善城市气候方面表现在对___、___、___等的影响上。
8.影响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的因素主要包括___、___、___、___等几个方面。
9.建筑红线是指城市道路两侧控制沿街___或___靠临街面的界线。又称建筑控制线。
10.某城市的城市建成区面积为8000公顷,则合理的生产绿地面积应为___公顷。
11.居住区,泛指不同居住人口规模的居住生活聚居地和特指___或自然分界线所围合,并与居住人口规模___人相对应,配建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能满足该区居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所需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答:
1、公共(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居住绿地、附属绿地、生态景
观绿地
2、山、水、植物、建筑
3、公共(园)、生产4、5
5、城市防风林、城市引风林、卫生防护林、道路防护绿地、铁路防护绿地、工厂矿区防护绿地6、500
7、温度、湿度、气流
8、城市性质、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规模、城市自然条件
9、建筑物、构筑物10、160
11、城市干道、30000-50000
三、简答题(6分×5=30分)
1、简述城市绿地几种主要布局形式的优缺点。
答:
⑴块状绿地布局
将绿地呈块状均匀的分布在城市中,方便居民使用,多应用于旧城改建中,如上海、天津,武汉、大连、青岛等城市,目前我国多数城市情况属此。这种绿地布局形式,可以做到均匀分布,居民方便使用,但对构成城市整体的艺术面貌作用不大,对改善城市小气候条件的作用也不显著。
⑵带状绿地布局
这种布局多数由于利用河湖水系、城市道路,旧城墙等因素,形成纵横向绿带、放射环状绿带网。如哈尔滨、苏州、西安、南京等地。带状绿地的布局形式有利于表现城市的艺术面貌。⑶楔形绿地布局
凡城市中由郊区伸入市中心的由宽到狭的绿地,称为楔形绿地,如合肥市。这种组合布局有利于将新鲜空气源源不断地引入市区,能较好地改善城市地通风条件,也有利于城市艺术面貌地体现。
⑷混合式绿地布局
是前三种形式地综合运用,可以做到城市绿地布局的点、线、面结合,组成完整的体系。其优点是能使生活居住区获得最大的绿地接触面,方便居民游憩,有利于就近地区小气候与城市环境卫生条件的改善,有利于丰富城市景观的艺术面貌。如北京市的绿地系统规划布局即按此种形式来发展。
2、工厂绿化树种规划原则有哪些?
答:
⑴适地适树。
⑵确定基调树种和骨干树种。
⑶选择防污植物。
⑷满足生产工艺流程对环境的要求。
⑸确定合理的比例关系。
3、简述综合性公园各分区的主要规划设计要点。
答:
功能分区:安静休息区、文化娱乐区、儿童活动区、体育健身区、园务管理区。
安静休息区:主要包括景亭,竹林小院、龙字石林、茶室、休息广场,是公园中的静区。该区选择在具有一定的地形起伏的区域,有山地、坡地、毗邻湖面、树木茂密、绿草如荫,有较好的植被景观环境。建筑只起到景观点缀的作用。此区主要营造一种清新宁静的园林气氛。供游人进行休息、游览、欣赏自然风景为主。
文化娱乐区:是人流集中的活动区域,在区内开展较多的是比较热闹、有喧哗声响、活动形式较多、参与人数较多、建筑较多的区域。此区域适于人们进行参与性的、群众性的活动。
儿童活动区:主要供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开展各种儿童活动。主要包括
场地活动区、器械活动区。
体育活动区:公园内根据面积大小设臵羽毛球场、网球场、门球场、乒乓球场等体育活动区域以及健身活动区域(包括一些健身器械)。
园务活动区:该区是为公园经营管理的需要而设臵的专用区域。一般设臵有办公室、值班室、广播室、维修处、工具间、仓库、食堂、宿舍、温室、苗圃、花圃等管理办公部分、仓库部分、花圃苗木部分、生活服务部分等。
4、简述动物园的选址要求。
答:
⑴应该根据动物园的类型选择在近、远郊区。
⑵选址要远离工业区,防止工业生产的废气、废水等有害物质影响动物的健康。
⑶园址的选择应能够为动物、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存条件,尽量选择在地形地貌较为丰富、具有不同小气候的地方,为不同地域的动物提供有利的生态环境因素。
⑷选址要有配套较完善的市政条件(水、电、煤气、热力、给排水系统)
5、简述居住小区游园的位臵选择要求及布臵形式有哪些?
答:
小游园的位臵多布臵在小区中心,亦可在小区一侧沿街布臵,以形成绿化隔离带,美化街景,方便居民及游人休息,同时可减少街道噪音及尘土对住宅的影响。
A、广场式
B、开敞草坪式
C、组景式
D、混合式
四、论述题(23分)
如果让您为一所传染病医院进行绿地规划设计,应考虑和注意哪些问题?(回答时应该对医院各组成部分的绿地规划设计,传染病医院的一些特殊要求等内容进行展开论述。)
答:
(一)各组成部分的绿地规划设计
1、门诊区
在医院外围应密植10-15m的乔灌木防护林带;
门诊区需要有较大面积的缓冲场地,场地及其周边应作适当的绿地布臵,以美化装饰为主可布臵花坛、花台,有条件的还可设喷泉和主题性雕塑,形成开朗、明快的格调。沿场地周边可以设臵整形绿篱,开阔的草坪,花开四季的花灌木。但是花木的色彩不宜强烈,应以常绿素雅为宜。场地下疏植落叶大乔木,其下设座凳。大树离门诊室8米种植。在门诊及总务建筑之间应保持20米的卫生距离,并以乔灌木隔离。
2、住院区
小游园;
植物布臵;
室外辅助医疗地段;
一些病房与隔离病房应有30米绿化隔离地段,且不能用同一花园。
3、辅助医疗、行政管理、总务及其它部分
手术室、化验室、放射科等。
植物种植选择上。
(二)传染病医院的一些特殊要求
医院周围的防护隔离带的作用非常重要,宽度要30米以上;
林带由乔灌木组成;
不同病区之间也要隔以绿篱;
布臵一些场地和设施。
《绿地规划》模拟试题(四)
一、概念(5分×5=25分)
1、救灾通道
答:
灾害发生时城市与外界的交通联系,也是城市自身救灾的主要线路。在红线两侧,应规划宽度为10-30m不等的绿化带。
2、边界效应
答:
受欢迎的逗留区域一般是沿着建筑立面的地区和一个空间与另一个空间的过渡区。森林、海滩、树丛、林中空地等的边缘都是人们喜爱的逗留区域。“如果边界不复存在,那末空间就决不会富有生气”。此理论可用于景观规划设计。
3、建筑红线
答:
城市道路两侧控制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靠临街面的界限。又称建筑控制线。
4、带状绿地布局
答:
这种布局多数由于利用河湖水系、城市道路,旧城墙等因素,形成纵横向绿带、放射环状绿带网。带状绿地的布局形式有利于表现城市的艺术面貌。
5.居住组团
答:
指一般被小区道路分隔,并与居住人口规模(1000-3000人)相对应,配建有居民所需的基层公共服务设施的居住生活聚居地。
二、填空题(2分×11=22分)
1、北京市有许多类型绿地,请判断以下绿地类型:北京市政府绿地属于__绿地,西北旺苗圃属于__绿地,颐和园属于__绿地,回龙观体育公园属于__绿地。
222、某城市建成区总面积500km,园林绿地面积125km,则该城市建成区绿地率为__。
3、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__以及__内其他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4、某居住小区的人口为10000人,则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22规定,小区(含组团)绿地面积应为__m,组团绿地不少于__m。
5、行道树的树池形状一般为方形或圆形,其边长或直径不应小于__m。
6、儿童公园的功能分区包括__、__、__、__、__。
7、区级公园是指为一个__的居民服务,具有较丰富的活动内容和——的绿地。
8、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基础资料主要包括自然条件资料、__、__、__、__。
9、城市绿地广场的绿地率一般为__%。
10、专类公园是指具有特定内容或__,有一定__设施的绿地。
11、公园游人容量是指游览__高峰期间__在公园内的游人数。
答:
1、附属、生产、公共(园)、公共(园)
2、25%
3、近郊区、城市行政区域4、10000,5000 5、1.5
6、幼儿区、学龄儿童区、体育活动区、娱乐和少年科学活动区、办公管理区
7、行政区、设施
8、社会条件资料、园林绿地资料、技术经济资料、植物资料 9、50-80
10、形式、游憩
11、旺季,同时
三、简答题(7分×4=28分)
1、居住区级道路、小区级道路绿地的规划设计要点有哪些?
答:
第一级:居住区道路:
联系居住区内外,宽9米左右。
行道树注意遮荫和交通安全;
交叉口注意安全三角视距;(植物低于0.7米)
树种选择:体态雄伟、树冠宽阔的乔木;
可形成多层次复合结构的带状绿地
第二级:居住小区道路:联系居住区各组成部分,宽7米,以人行为主。
〃居民散布之地,树木栽植要活泼多样;
〃树种选择多选小乔木及开花和变叶灌木;
〃每条路各有特色,不同树种及断面种植形式;
2、综合性公园一般如何划分和组织景观分区?
答:
⑴按景区环境的感受效果划分景区
1)开朗的景区
2)雄伟的景区
3)清静的景区
4)幽深的景区
⑵按不同季节季相组织景区
〃分为春景区、夏景区、秋景区、冬景区
〃如扬州个园的四季假山
⑶按不同的造园材料和地形为主体构成景区
如假山园、水景园、岩石园等
3、简述绿地特点。
答:
⑴规模相差悬殊,小的如宅旁绿地,大的如风景名胜区。
⑵环境质量相差很大。精美的如古典园林,粗放的如卫生防护林带。
⑶绿地可以具有多种多样的目的和功能。如改善环境、美化、游憩、防护、生产等功能。
4、简述滨河花园带的设计要点。
答:
⑴游步路接近水面;
⑵设臵观赏平台,满足亲水性;
⑶如水面较为开阔,可考虑以游园的形式;
⑷适当布臵休息设施、观赏小品、栏杆;
⑸规划形式要因地制宜。
四、论述题(25分)
如果让您为一所大学和一所中学进行绿地规划设计,应分别考虑和注意哪些内容?(回答时应该对大学、中学校园绿地组成,校园各组成部分的绿地规划设计等内容进行展开论述。)
答题要点:
(一)大学校园绿地规划设计
〃
1、大学校园绿地分类
〃
2、大学校园绿地规划设计要点
(二)中、小学校园绿地规划设计
〃
1、主体建筑绿化
〃
2、学校出入口
〃
3、体育运动用地
〃
4、自然科学园
第五篇:领导科学与艺术
名词解释: 1.德尔菲法
采用函询调查,请有关领域的专家对决策对象分别提出意见,然后将他们所提的意见予以综合、整理和归纳,匿名反馈给各位专家,再次征询意见,随后再加以综合和反馈。如此多次循环,最终得到一个比较一致的并且可靠性较大的意见。
2.能级原理
能力的确定必须保证领导结构具有最大的稳定性。不同能级应拥有不同的权力、物质利益和精神荣誉。领导者要使各个岗位上的人能充分发挥其才能,必须使人处其位,通过艺术化的授权,为其才能的发挥提供权力上的保证。
3.自决型领导
注重正式组织的结构、组织的规章制度,以及组织内正式的沟通程序。以大权独揽的方式对下级进行领导,将决策权高度集中在自己手中,下属完全处于被动地位。
4.自我述职法
即领导者自我鉴定的方法,就是领导者对一定时期内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得出结论,并向上级或其他部门进行汇报的一种方法。例如,某市行政领导班子在年终或任职期满时,向市人大或市常委会报告职务履行情况、工作成效、个人所起作用、工作存在问题和今后打算。述职过后,再组织与会者对述职报告进行评论。这种自我述职、自我鉴定,是全面考评领导绩效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方法,对于领导者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反省和提高领导绩效起着积极作用。
5.领导决策
狭义的决策专指对决策方案的抉择。
从广义上讲决策包括作出抉择以前的准备活动和作出抉择以后的实施调控活动。领导决策是指领导者为实现领导活动目标,组织制定多种决策方案,并择优确定方案和实施方案的过程。
6.领导环境
何谓领导环境
任何领导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展开的。领导人员和管理人员是在经济、社会、政治及技术力量变动的开放系统中进行经营和决策的。领导者受制于环境和试图塑造环境这一双重趋向都是存在的,与环境产生严重抵触的决策往往导致领导失败,而有些领导者因过分受制于环境,从而为其保守和谨慎提供了借口。
环境从最初的含义来说,主要是指空间意义的范围大小,因此它具有明确的空间边界,即环绕而成的区域。《元史・余阙传》中说:“环境筑堡寨,选精甲外悍,而耕稼其中。”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逐渐突破了其狭窄的空间属性,而被赋予社会和人文意义。我们现在一般是以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来概括之。
领导环境是指制约和推动领导活动展开的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的组合,是政治、经济、文化和自然要素影响领导行为模式的社会氛围和外在条件。
简答题:
1.影响领导绩效考评的主观因素
领导者从事领导活动所取得的成绩或效果。领导绩效具体包括三个方面;领导效率、领导效果、领导效益。所谓领导效率,是指领导者在一定时间内完成领导任务的质量和数量;领导效果,是指领导者从事领导活动所取得的最初成果或直接成效,它通常被视为领导者的工作成绩;领导效益则是指领导活动作用于客观环境和被领导者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即领导活动的最终结果,它不仅仅表现为通过领导活动所实现的物质或精神产品,而且重要的表现为这种产品对社会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所产生影响作用的性质和程度。按照领导心理学的观点;衡量领导绩效的指标有两个:一是生产(工作)效率指标,即能否完成领导的生产任务;二是社会心理指标,即能否通过领导活动使群体成员的工作满意度不断上升、群体士气不断高涨。这是两个指标同时上升的领导,才是有效的领导。现代领导科学提出了考评领导绩效的一些原则和方法:定量考评法、分段考评法、分层考评法、综合考评法等。
1. 从被考评者来看。一方面,许多被考评者在情感上不愿意接受考评,它们也许并不认同考评是提高绩效的有效途径,并且考评极有可能给他们带来名誉和利益上的不利影响。加之,人的本能及组织的惰性也使人们不愿接受考评。人们潜意识里对自己及自己的行为选择有所偏爱,喜欢品评他人及其行为而不愿被品评和批评。组织也总习惯于按原来的模式运行,不喜欢变革。2. 从考评主体来看。领导绩效考评都要由考评者采用一定的方式方法对被考评者的绩效做出考核与评价,这一过程也许可能反映出领导绩效的实际情况,也可能会造成一定的误差。由于考评者的知识、经验、心理等方面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是人总不可能不会犯错误。
3. 从考评的方案来看。首先,考评的方案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方案仅仅是对未来的活动所进行的一般设计和安排,而现实总是复杂的多变的。方案中所确定的考评标准、考评指标、方法、手段、时间安排、程序等,与实际进行考评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2.领导四因素理论
1、支持,即提高其他个人价值和重要性的行为
2、促进互动,即鼓励团队成员发展紧密的、相互满意的关系的行为
1、支持,即提高其他个人价值和重要性的行为
2、促进互动,即鼓励团队成员发展紧密的、相互满意的关系的行为
3.领导者对追随者的影响
领导者与追随者的关系
1、强化与互动
强化:领导者通过对下属的指导和影响来促使互动程度的增强。正强化
负强化(消退/避免/惩罚)
2、领导者对追随者的影响 作为下属榜样的领导者 作为交流者的领导者
作为满足下属资源需求的领导者
4.简述经验决策
根据决策方式的差别,可以分为经验决策与科学决策。经验决策是依靠过去的经验和对未来的直觉进行决策,主要是凭借领导者个人的知识、才智和经验而作出的决策。它的主要特点是:其一,这种决策方式一般说来是个人的决策活动,主要依靠决策者个人的素质作出决断;其二,这种决策一般说来是一种定性不定量的决策;其三,这种决策盲目性很大;其四,它缺乏连续性和规范性,个人主观随意性极大。
科学决策是指领导者按照科学的程序,依据科学的理论,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决策。它的主要特点是:其一,强调建立科学的决策体制,注重集体共同决策;其二,强调将决策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
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是决策方式上的区别,科学决策不等于就是“科学的决策”。科学决策在很多领域中还不能替代经验决策。经验决策也并非等于不科学的决策。
5.智囊系统的功能
一种专门为决策机构或决策者服务的高层咨询性质的综合性研究机构。
(一)智囊系统的功能 决策咨询功能:
对决策问题进行科学预测;
帮助领导者发现问题、确定决策目标; 为决策者列举、评价备选方案;
对决策方案进行具体设计,并对其详细地分析论证; 对决策的实施情况进行反馈分析和进一步的检验。综合认识功能
突出地表现在对社会决策背景的认识上。还表现在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系统研究上,并及时敲响人类社会和组织所面临问题的警钟。培养和输送人才的功能
首先,有很多智囊团有自己的教学机构,可以承担培养人才的任务。如兰德研究学院
其次,它还承担培养国家公务人员的任务。如美国大西洋委员会 最后,现代智囊团还是储备人才的地方 宣传和传播功能
6.追随者的类型
异端型追随者:喜欢揭伤疤,往往会成为敢于指出组织目标、决策与程序上不恰当之处的斗士。
顺服型追随者:习惯于服从命令的人,他们不带有任何怨言积极地去执行命令。实用型追随者:对组织目标负责但不喜欢兴风作浪。被动型追随者:看领导者脸色行事,如果没有鼓动他们是不会主动去完成某项任务的。
榜样型追随者:典型的与他人保持密切联系的自我领导者和合作者。有效追随者的内涵
具有自我领导与自我管理能力 具有较强的目标承诺感
凭借自身的能力充分实现目标
具有诚实、勇气和值得信赖的道德品质
7.如何塑造高绩效团队
(团队领导:一种崭新的领导结构。通过成员的相互依赖和共同努力能够产生积极协同作用,其团队成员努力的结果使团队的绩效水平大于个人成员绩效的总和。)
塑造高绩效团队
清楚的、不断发展的目标 结果导向的结构
挑选技能优秀的团队成员 整体责任 合作性的氛围 追求卓越的标准 外部认同与支持
原则性的领导
8.简述许诺激励及遵循的原则
通过满足下属的心理需要和心理预期,以激发其积极性。准确性原则 适度性原则 公平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 有限性原则
9.马斯洛的需求层次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与优势需要理论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爱的需要 尊重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生理、安全、社交是基础需要。
人的行为选择是由人的优势需要所支配的。
任何一种层次需要并不因为下一个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告消失。需要满足了就不再是一种激励力量。
五种需要得到满足的人叫做基本满足的人。这种人往往具有最充分、最旺盛的创造力。
简述:
1.论述民本权力观
民本权力观
概括地讲,以民为本的权力观应包括权由民授、权为民用、权受民督三个方面的内容
1、权由民授。纵览当今世界,几乎所有的国家都声称自己是民主国家,实行民主政治,尊崇“主权在民”的价值理念。在西方,从2300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到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的卢梭,直至现当代的各国政治家和政治学者,都打着捍卫人民自由、平等、权利的旗帜,为强大国家机器的建立、公共权力的行使作出种种理论上的论证。
在社会主义中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早已写入宪法。无论是党的领导干部,还是国家政权机关的领导干部,无论是委任的还是选举产生的,能够走上领导岗位,都通过了选举、选拔、考察、考核等相应的程序,实质上是经过了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党组织或人民代表的同意和授权。在各级领导干部队伍中,有的从宏观上掌握着国家的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等核心公共权力,也有的从微观上掌握着具体的人、财、物的调配权,涉及到国家全局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领导干部不时时思考权力的来源,头脑中缺乏权由民授的观念,就会忽视权力合法性的背后是最广大人民的支持和肯定,甚至产生“权力是上级给的”、“权力是靠个人奋斗得来的”等荒唐认识。一旦听任这些认识在党内泛滥开来,就可能在党内产生既得利益集团,动摇党的执政基础,威胁党的执政地位。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从巩固执政地位的战略高度,强化权由民授的观念,为权力的正确行使奠定可靠的思想基础。
2、权为民用。毛泽东同志讲过:“共产党除了全民族的利益,本身决无自己的私利可言。”这表明,对共产党人而言,权力不是什么神奇的东西,而是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的工具。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权力的受益者只能是人民,并非权力的直接掌控者。权力若为人民而使用,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则能够用得长久,权力的掌控者自己作为人民的一分子也能共享改革发展带来的成果;权力若为自己而使用,为自己的家人、亲属、身边的人,沦为人情、金钱、美色的奴隶,则用不长久,早晚会把自己推上身败名裂、为人民所不齿的不归之路。
当今世界上一些国家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丧失了政权,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异化为少数人牟利的工具,从而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前苏联一份报纸在1989年调查民意时发现,85%的民众认为苏联共产党仅仅代表自身的利益,已不再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和人民的代言人。由此不难理解,为何苏联共产党宣告解散时会出现人民的集体失语了。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印度国大党、印尼专业集团等政党也是因为把公共权力作为自己特殊的“生财之道”,而激起本国人民对其执政合法性的质疑,使其长期执政的风光不再,难逃沦为在野党的历史命运。这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历史铁律的生动体现,也正是胡锦涛同志反复强调“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根本原因。
3、权受民督。“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权力是一柄双刃剑,既可以用来为人民谋福祉,也可能成为侵害人民利益的“魔戒”。原山东省泰安市委书记胡建学在铁窗内反思自己犯罪的根源时,坦言官当到他这一级就没人监督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设计和安排政治制度时,以人人皆无赖原则为出发点,以健全和规范权力运行机制为核心,强调构建以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等为重点内容的民主政治模式,来控制权力对公民权利的吞噬。中国不能照搬照抄在他国社会土壤中生长成熟的政治体系,但要汲取其体现人类共同文明和智慧的思想,拿来为我所用。
所以,各级领导干部在牢记“权由民授”、实践“权为民用”的同时,还要不断强化“权受民督”的意识,自觉把权力的运行置身于人民可以控制、可以监督的各个环节之中,使权力天然存在的恶性膨胀的势能得以有效遏止。在党内,一方面要强化党员的主体意识,大力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员充分行使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监督权;另一方面,要突出贯彻集体领导的原则,探索新形势下健全完善民主集中制的新举措,防止权力的过分集中和失控运行。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培育民主意识,弘扬民主作风,鼓励党员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努力营造领导愿受监督、党员敢于监督的良好氛围。在社会上,党在执政过程中,要围绕法治政府、透明政府、有限政府、责任政府等目标理念,通过实行公民听证、专家咨询、政务公开、畅通信访等措施,扩大政治参与,建设政治文化,使权力的秩序在强大的公民社会中得以稳定和规范。
2.论述授权的四个步骤
授权的四个步骤:
授权是领导者通过与下属和员工共享相关信息,给员工和下属提供更多自主权以提高其绩效的过程。两个要素:一是通过赋予下属或员工以自我决定权,二是下属或员工行使权力的目的必须是有助于组织目标的完成。
(一)授权的四个步骤
步骤一:确定任务 授权的第一步骤就是确定什么样的工作任务需要授权。也就是为授权寻找目标,确定能够授权的任务。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授权,有些事情是不能授权给下属的。
对于不同层级的领导者,可以授权出去的任务范围不同,领导者级别越高,可授权的范围就越多。1.什么事情需要授权
◆日常性的工作和重复性的劳动
日常性的工作和重复性的劳动,往往会浪费领导者宝贵的时间资源,增加了领导者的工作负担。这部分工作需要的技能并不很高,可以授权下属来完成。
◆专业性强的工作
领导者自身可能对于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非常拿手,或者对下属的专业能力信心不足,因此对是否要授权心存犹豫。专业性强的工作也要授权出去,这是对领导者自身的解放,也是对下属能力的锻炼。
◆职业爱好
职业爱好也需要授权出去。例如,领导者喜欢同顾客打交道,但并不是所有跟顾客打交道的事情都需要领导者亲自去做。所有的谈判、合同和职业爱好的事情都应该授权给下属,领导者只需要保持必要的监督。
◆发展的机会
领导者应该授权下属发展的机会。如果下属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能够获得很大成长,领导者就应该考虑给他发展的机会。应该授权的事情都授权给下属,领导者只做自己该做的事情,绝不做下属该做的事情。
2.哪些事情不可以授权
领导者应根据不同事物的特殊性质,清楚地认识事务的重要性。有些关键性的事务是必须由领导者亲自去完成的。领导者不能授权给下属去做的事情包括:
◆人事或者机密事务 人的问题是最重要的问题。因此,领导者要把握对直接下属和关键部门的人事任免权,即组织人事权。这样就能保证领导机构的运转正常和高效。对于高度机密的事务,也必须由领导者亲自完成,否则领导者就有逃避责任的嫌疑。
◆制定决策的事务
制定政策的事务,其影响面非常广,因而属于非常重要的事情,领导者最好亲自关注。另外,还有一些事情也需要领导者亲力亲为,这些事务具体包括:危机问题、对直接下属的培养以及上级领导者要求亲自处理的事情。
步骤二:选择授权人
选择授权人,也就是选择领导者授权的对象。领导者需要寻找具有工作能力、又能够负责的人员作为授权人。选择授权人原则是做到人事相宜,授权人的能力必须与工作任务相吻合,量其能,授其权。
为了确保授权人的正确选择,领导者必须了解授权人。例如应该了解:他的职业目标、个人兴趣和个人愿望等。领导者最需要了解的是授权人的能力和优势以及存在的欠缺。如果有必要,应该对人员进行临时的能力训练。选择授权人时,领导者所要考虑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步骤三:明确沟通
1.明确沟通的内容
领导者与下属沟通时,应该明确告诉下属:要做什么(What),为什么(Why),工作对象(Who)以及成本(HowMuch)。
在实际的授权过程中,沟通的途经可以根据员工的发展阶段进行。例如:如果员工对目标和任务处于第四阶段时,领导者只需告知工作任务即可,员工具体怎么做由他决定;如果员工处于第一、第二或者第三阶段,沟通就应该比较详细。
2.沟通时注意传授工作诀窍
领导者在和员工的沟通过程中,要注意传授工作的要诀。3.宣布授权的技巧
进行沟通时还需要注意宣布授权的技巧。授权不能私下授受,而宜公开授权。另外,领导者在宣布授权时,要让下属感到:
◆领导重视这项工作,这项工作对于公司整体的使命负有责任。
◆领导信任他们,他们有能力把这件事做得十分出色。
◆这件工作是不可能轻易做好的,承担者需要付出足够的奋斗与智慧。
◆这件工作只有他们做才是最合适的,领导在充分思考之后决定交给他们来完成。
◆领导是他们坚强的后盾,遇到确实不能解决的困难,领导会出面为他们扫清障碍。
步骤四:授权后跟踪 跟踪过程中,领导者应该根据员工的发展阶段确定对这名员工跟踪的频率。跟踪的频率过高,将使员工产生不信任感。授权后,完成目标所必须的资源应该随时到位。
在跟踪过程中,发现员工的问题应该认为是正常的。遇到问题,可以与下属一起讨论,共同解决主要的问题。当工作完成时,领导者有必要认可下属的工作绩效,必要的时候可以开庆功会。
授权人在职责范围内可以自主决定,但领导者同时拥有监督任务完成进度、要求授权人随时报告工作进展的权力。在授权跟踪的过程中,领导者应该注意加强对授权工作的控制。真正的授权就是让下属放手工作,但是放手绝不等于放弃控制和监督。任何对授权控制的忽略,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致使授权的失败。
3.影响领导绩效考评的客观因素
1.领导组织及领导者的特殊性。领导机构及领导者一般都处于组织及社会的高层,它们是组织和社会公共资源的控制者、垄断者,掌握着最后的决策权、人事权、指挥权等,拥有对其活动信息的垄断权。因此,使得公众和其他组织难以获得全面准确系统的信息对领导绩效进行考评。再有,由于领导组织及领导者提供的公共服务项目及内容具有唯一性,因此,无法通过横向比较来判断领导绩效的优劣,更难以确定绩效的考评标准。
2.组织目标的多元性及弹性。组织目标是领导绩效考评的基础和依据。现代社会,任何组织的目标都不可能是唯一的、单一的,组织的目标是多元的,并且处于相对的动态之中。由于组织目标的多元性,要准确评价领导组织及领导者的行为就比较困难。加之,有的目标周期长,如,有的目标周期长达几十年,其间历经好几任领导,涉及的因素众多,要对其领导绩效进行准确考评简直不可能。再则,有的组织目标难以量化为比较明确的硬性指标,如提高组织成员的素质、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等都是典型的弹性目标,对其进行考评无疑是十分困难的。3.领导活动的连续性。任何一个组织的领导活动都是连续进行的,只要组织存在一天,其领导活动就不可能断绝,但领导者却不可能是永远不变的,现代组织的领导者都有一定的任期,所谓“铁打的军营,流水的兵”。由领导活动的连续性所带来的就是领导绩效的连续性,某领导者在其任期内所做的工作,其绩效的产生也许在他离任后好几年才会见到,而现任领导者的绩效也许是其前任或前任的前任所做的工作的结果,即所谓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给领导绩效的考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4.领导环境的复杂性。领导活动不是单向性的活动,而是在与公众和社会的互动过程中实现的,环境是领导者施展才华的平台,环境决定着领导活动的特点,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领导。但领导环境是非常复杂的,它包含的因素众多,并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它对领导活动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是无时不在的。同样的决策,同样的领导模式,在不同的环境中所产生的结果是不同的,并且,在不同的时期也是不同的。这使得领导者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动态性、多样性、差异性及不确定性,这无疑加剧了领导绩效考评的困难性。5.产生领导绩效因素的多样性。任何领导绩效的获得,其原因都是复杂的,是多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有的因素是明显的,有的是潜在的;有的是被考评者自身的,有的是其他领导的;有的是可量化的,有的是不可量化的;有的是直接的,有的是间接的;有的是必然的,有的是偶然的,等等,不一而足,因此,要对领导绩效进行准确的考评困难是不小的。
4.菲德勒的领导权变理论
菲德勒权变模式
20世纪60年代,菲德勒首先提出了领导的权变模式。
菲德勒自1951年起,经过十多年的调查研究,提出了领导权变模型理论。他的权变模型是领导科学上最早的也是迄今为止最好的研究方法。其权变模型的基本前提是:领导绩效是领导方式和领导情景相互作用的产物。如果领导方式与情景相容,那么这种领导就是有效的;如果领导方式不能满足领导情景的需要,那么,这种领导将失去有效性。领导者必须是一位具有适应能力的人。首先,确认领导风格。菲德勒对1200个群体进行了广泛调查,他设计了一个“最不愿与之共事者(Least Preferred Co-worker,LPC)问卷”。
让一位领导者在所有过去与现在的同事中选取他认为不受欢迎、最难合作的人,以一套截然相反的形容词来描述他们,然后根据程度高低选取相应的得分。通过调查表的得分高低来衡量领导的个性,从而确定领导风格。问卷以等级记分,最后累加得分(LPC)高的人,是关系导向型的,是一位宽容且关心人的领导,他们主要以人际关系为目标来激励自己,通过与其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来实现自我。在LPC上得分低的人则是任务导向型的,是一位对人苛刻、以工作为中心的人。他们主要依靠任务和成就来激发自己的动机,凭借完成任务的好坏来实现自我。首先,确认领导风格。菲德勒对1200个群体进行了广泛调查,他设计了一个“最不愿与之共事者(Least Preferred Co-worker,LPC)问卷”。
让一位领导者在所有过去与现在的同事中选取他认为不受欢迎、最难合作的人,以一套截然相反的形容词来描述他们,然后根据程度高低选取相应的得分。通过调查表的得分高低来衡量领导的个性,从而确定领导风格。问卷以等级记分,最后累加得分(LPC)高的人,是关系导向型的,是一位宽容且关心人的领导,他们主要以人际关系为目标来激励自己,通过与其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来实现自我。在LPC上得分低的人则是任务导向型的,是一位对人苛刻、以工作为中心的人。他们主要依靠任务和成就来激发自己的动机,凭借完成任务的好坏来实现自我。任务结构。它是指工作任务的明确程度和人们对这些任务的负责程度。当下属成员对所承担任务的性质、目的、方法和绩效标准清晰明确时,领导者对工作质量较易控制。含义模糊不清的任务会带来一种不确定性,从而降低领导者对情境的控制度。
职位权力。领导者所拥有的对下属的雇用、解雇、报酬和奖惩等正式的与领导者职位相关联的权力以及领导者从上级和整个组织各个方面取得的支持程度。职位权力是由领导者对其下属的实有权力。当领导者拥有一定明确的正式的职位权力时,则更容易使群体成员遵从他的领导。拥有较多正式权力的领导者比那些权力少的人感觉更容易控制执行。
根据这三个权变因素可以评估环境是否对领导者有利。菲德勒指出,领导者与下属关系越好,任务结构化程度越高,职位权力越大,领导者拥有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也越高,环境对领导者越有利;反之,环境对领导者则不利。这3项权变因素组合起来,可以得到8种不同的情境和类型,每个领导者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最后,进行领导与情境的匹配。菲德勒把8种情境的每一种与3项权变因素分别组合起来,进行各种匹配。他认为,在领导职位权力不足、任务结构不明确、领导与下属的关系恶劣的情境因素下,任务导向型的领导者将是最有成效的。在职位权力很高、任务结构明确、领导者与其成员关系良好等情境因素下,任务导向型的领导者也是最有成效的。但当情况在中等有利时,关系导向型的领导是最有成效的。总之,在情境因素最好或最差的条件下,应选择任务导向型的领导方式,反之,则应选择关系导向型的领导方式。如下表所示:
菲德勒领导权变模型的应用非常广泛。菲德勒认为,个体的领导风格是稳定不变的,个体的LPC分数决定了他最适合于何种情境条件,因此,提高领导有效性的途径只有两条:
第一条是替换领导者以适应情境。如果领导者不能适应他所在的领导情境,那么只能用另外一个领导者来替换他。
第二条是改变情境以适应领导者,重新建构任务结构和领导职位权力,使环境符合领导者的风格。
4.领导与管理的关系 5.领导决策的特征
1.预测性。领导决策是面向未来的,是对未来领导活动的目标以及实现它们的方案的抉择和实施所做的决定,因而领导决策离不开对未来领导活动发展趋势和状况的预测,必然包含着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的估计以及相应的对策。领导决策是否正确可行的重要衡量标准,就在于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把握是否正确,缺乏预测的领导决策是盲目的。
2.实施性。领导决策的目的在于决策付诸实施,不准备付诸实施的领导决策是多余的。领导决策决不是脱离实际的空想,而是根据实施需要制定的行动方案。领导决策一经形成,就要付诸实施,并在实施中检验决策的正误,不断加以修正和完善。离开实施这个目的和环节,领导决策活动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意义。
3.优选性。领导决策的关键环节就是对决策方案的抉择,也就是在若干个备选决策方案中权衡利弊,综合评价,作出最后选择。一方面要有多个备选方案可供选择,即选择性;另一方面要在多个备选方案中作出唯一选择,即择一性。没有多个备选方案,就无从选择;只有一个方案,就无从优化择一。不追求选择优化的领导决策是无价值的。
4.目标性。领导决策的出发点是为了实现领导目标。领导决策是为了实现领导目标的活动,没有领导目标就无从决策,领导目标已经实现,也就无需决策。没有领导目标或者领导目标不明确,领导决策就不能称其为决策或者说是错误的。任何领导决策都要有明确的领导目标。没有领导目标,领导决策就失去了意义。
5.风险性。领导决策环境具有不确定性。领导者的决策大多是在一种不确定的条件下做出。任何领导决策的后果都有可能导致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都可能出现领导者不希望看到的结果,甚至是领导决策失败,这就是风险性。也就是说,任何领导决策都具有风险性,风险是领导决策中的必然因素,不能总是担心出现风险而不敢实施领导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