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环境生态意识及测评研究——社会实践总结论文

时间:2019-05-14 16:50: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环境生态意识及测评研究——社会实践总结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环境生态意识及测评研究——社会实践总结论文》。

第一篇:大学生环境生态意识及测评研究——社会实践总结论文

社会调研总结论文

大学生环境生态意识及

测评研究

社会调研总结论文

大学生环境生态意识及测评研究

[内容提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关注大学生的环境生态意识及环保行为,对提高大学生环境意识,调高综合素质意义重大。通过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大学生的环境意识很强,但在环保行动上不够积极,日常行为也不够理想。对此我们提出了加强教育、宣传,加强周边环境监管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对策,以提高大学生生态环境意识,增强责任感。

[关键字]大学生

环境

环保

建议

一、调研的目的与意义

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及时监测和评估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对了解和提高我国社会大众的环保现状显得尤为重要。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是公民的意识之一,包括公民对环境污染,公共卫生,动物保护等的环保意识,以及对国家政府相关环保法规的了解及遵守程度。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群体,是将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中流砥柱,关注和提高大学生环境生态意识,对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落实国家环保政策,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目的

本次调研以中南大学在校生为调研主体,通过调研旨在了解大学生的环境意识;学校内及周边的环境状况;大学生群体的环保行动及推动因素或受制约因素等问题,然后为推进大学生环境生态意识,实现我国环境质量的提高提出合理化建议。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主要以问卷调查为主,随机发放问卷215份,抽取材料工程试验0901班,资源工程试验班0901等7个班级定向调研,二者结合共发放问卷425份,回收409份,回收率96.2%,符合调查要求。然后对问卷进行整理,统计,应用统计学,社会学等相关知识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

(一)环境意识

1、第2题对学校周边的环境状况,只有11%表示比较满意,42%的同学表示不满意,31%的同学表示环境状况一般,16%的同学表示很差。详细了解表示对周边环境印象不好主要是因为周边小吃店,夜宵,施工,乱倒垃圾等诸多现象造成。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我校学生的环保行为。

2、第4题当今社会污染程度,高达68%的同学认为很严重,23%的同学认为还可以。可见大家对目前的环境状况抱有很大的担忧。

3、第5题对环境污染的态度,57%的同学表示非常反感,27.6%的同学表示感觉不好,15.4%的同学表示没什么感觉。根据问卷看表示没感觉的同学有一部分表示对环境污染非常反感,但由于污染现象普遍,治理滞后等原因造成人内心意识的逐渐淡化。

4、第9题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43%表示经常关心,46%表示偶尔关心,而大家关注环境问题及学习环保知识,环境常识主要是通过网络媒体广播电视,在学校里学校课堂教育也有一方面的作用,同学间偶尔也会讨论这番方面的问题,报刊杂志看的较少。

5、第6题目前最关心的生态环境问题,无论是土地沙漠化、空气污染严重、水资源破坏 还是森林草原植被退化、球气候变暖、野生动物遭捕杀,大家都表示出较高的关注度。

6、在第1题世界环境日这一问题上,只有43%的同学可以很快很准确的答出。可见大家具体环境常识的匮乏。

7、对于环境保护的目,大家见仁见智,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保护人类身体健康都有较高的关注度。

8、第3题对一些环境术语的了解上,64.6%的同学表示不太了解,19.7%的同学了解一部分,很了解的同学只占到7%。表明环境知识在大学生中普及不够。

9、第11题对学校及国家政府的具体环保措施及规章制度的了解很实践上,52%的同学表示了解一般,24%的同学表示不太了解,很了解的人只占到17%。具体了解得知许多同学所了解内容还主要是在中学时期的一些基本常识,而大型的具体环保措施很少涉猎。

总的来看,大学生有比较强的环境生态意识,大部分同学都积极关注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事件,但在比较具体的环境问题上却了解的比较欠缺,这些也直接影响了大家的环保行动。

(二)环保意识

1、第12题对废纸、饮料瓶、一次性饭盒等东西如果要扔掉,大家看到的行为,36%的是找到垃圾桶扔掉,35%的是找没人的地方扔掉,18%的人是随手一扔。

2、第13题周围发现的环境问题,浪费水电严重,随手扔垃圾,踩踏草坪严重,一次性饭盒及筷子大量使用等问题都非常严重。

3、第14题对食堂采用一次性饭盒及筷子的看法46%的同学表示不赞成,44.8的同学表示赞成很方便。

4、在使用塑料袋问题上,不使用或很少使用的同学几乎没有,偶尔使用的占18.3%经常使用的高达79%。

5、第17题垃圾分类问题上,能完全严格分类的同学很少,31.2%的同学表示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做到,45%的同学表示不怎么明白如何分类,23%的同学表示不太注意这方面的问题。

6、第19题,如果有环保活动,48%的同学还是以兴趣为主,表示不好玩就不参加,32%的同学视情况而定,非常愿意的同学只占到了13.8%。

总结大家的环境意识和环保意识,可以发现,大学生的环境意识比较强,对

现在存在的环境问题有较高的关注度而且能够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但是在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中,大家的表现却不够理想,甚至可以说比较差,也就说环境意识强,但环保意识弱,真正需要的环保行动做的很少,意识和实际行动不能保持一致。

四、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针对调查结果显示的问题我们经过认真思考讨论,并咨询相关老师、学长,在提高大学生环境生态意识方面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加强学校教育和管理。

学校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良好平台,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的环境教育工作对提高学生环境生态意识尤为重要。

一方面,在开设常规环境相关课程的同时,多面向全校举办环境问题讲座,普及环境环保知识;多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活动,倡导良好的用电用水用纸等习惯;多组织同学参加环保公益活动,校领导、老师及工作人员能积极参加,起到带头作用;除了在环境日,地球日,植树节等特殊时间,在平时也应该做好环境教育宣传工作;推动校园内以环保为主题的学生协会的发展,并在其他协会倡导环保主题等以多种方式从多种渠道,广泛开展环境环保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意识文化氛围,建立新的环境观和价值观,是大家能够逐渐养成自觉自律的环保心理意识,并转变为实际行动,使意识和形态保持一致。

另一方面,加强日常环境环保工作的管理。制定明确而详细的环保规章制度,设立醒目的标语,提示语,设立专门的监管部门,坚决执行和贯彻,先做好学校内部的环境环保工作,创建文明校园,卫生校园,经常检查,评选环保标兵、环保宿舍、环保公寓等,扬善惩恶,赏罚分明,再逐渐影响并引导大家将良好的行为习惯带向社会。

总之,利用课堂教育来引导学生,利用氛围来感染学生,利用制度来规范学生。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多设立垃圾桶等来及回收点,并能够分类和及时清理,有明确而醒目的标示牌。提倡使用节水用具等。通过合理的人性化的环境环保方面的基础设施,给大

家开便宜之门,有助于大家逐渐养成良好习惯。

3、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

学校和周边的居民社区构成了一个小社会,学校学生的日常消费与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双方在环保意识和行动上也是相互影响。目前就我校周边因为学生生活而开设的饭店,超市,小摊等不少,而他们的环保意识都不是很好,饭菜乱倒,垃圾乱扔现象相当明显。所以学校应该联合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周边环境的监管力度,对饭店,摊点规范化,环保化。校内校外联合整治,实现绿色校园,卫生社区。

附件:问卷调查表

大学生环境生态意识及测评研究

同学你好,我们是粉冶工程试验0901班,为了解和加强大学生环境生态意识,携手大家为环境环保事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我们特做此次问卷调查,首先感谢你的配合,你的答案没有对错之分,只是用来作为现状分析的参考。请你在认同的选项上打√,对你的答案我们将依据国家法律相关规定,一定予以保密。

1.世界环境日是()

A 5月6日

B

6月5日

C

8月7日 2.你对我们学校及周边的环境满意度为()

A很满意

B比较满意

C一般

D比较差

E很糟糕 3.你对一些环境术语(空气污染指数,环境容量)了解多少()

A很了解

B一般

C 不太了解

D 不在乎 4.你认为当今社会环境污染的程度()

A很严重

B还可以

C 一般 没关系

D不关心 5.你对环境污染的态度()

A非常反感

B 感觉不好

C 没有感觉 6.你目前最关心的环境生态问题是(多选)()

A土地沙漠化

B空气污染严重

C水资源破坏 污染

D森林草原植被退化

E全球气候变暖

F 野生动物遭捕杀 7.你对未来的生态环境的态度()

A很乐观

B 没感觉

C 比较悲观

8.你生态环境知识主要从哪里获得(多选)()

A 广播电视

B 网络媒体

C 报刊杂志

D学校教育

E 同学聊天 9.你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是()

A经常关注

B 偶尔关注

C 从不关注

10.你认为环境保护的目的是(多选)()

A 保护生物多样性

B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C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D 保护人类身体健康 11.你对学校及政府的环保措施和规章制度了解多少()

A很了解

B 一般

C 不太了解

D 不关心 12.对废纸、饮料瓶、一次性饭盒等东西如果要扔掉,你看到的行为主要是()

A随手一扔

B找个没人的地方扔掉

C找到垃圾桶扔掉

D其他 13.你发现周围存在哪些环境问题(多选)()

A浪费水电严重

B随手扔垃圾

C踩踏草坪严重

D 一次性饭盒及筷子大量使用 14.你对食堂采用一次性饭盒及筷子怎么看待()

A 赞成 B不赞成 C 没意见 15.你上商场购物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的情况()

A经常,很好用

B 偶尔

C 很少

D 从不 16.你是否能做到垃圾分类()

A 完全能够

B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做到

C 不明白怎么分类

D 不太注意 偶尔做到

E不关心

17.你认为行之有效的环境保护方式是(多选)()

A植树造林 保护植被

B节能减排

C野生动物资源保护

D 加强立法,加大执法力度

E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

F 加强宣传教育 18.你对目前学校或学院等组织的环保活动满意吗()

A 很满意

B一般

C 很差

D 没感觉到什么 19.如果有环保活动你会参加吗()

A不好玩就不参加

B从不参加

C 非常愿意

D 视情况而定

最后,再次感谢你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感谢你对环保工作的贡献。祝你学习进步。

第二篇:大学生暑期调查实践报告——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评研究

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评研究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随之产生的环境和生态问题也日趋明显。那么,当今长春市民对环境生态问题的感知度和关注度如何呢?此次,我以“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为主题,自制了一份简单的问卷。由于能力有限,仅对本小区部分居民进行了调查。回收有效问卷60份。由于使用的是非随机抽样,调查结果只能反映这60名被调查者的环境生态意识。样本结构如下:

性别:男性49%,女性51%;

年龄:15-19岁13%,20-29岁8%,30-39岁17%,40-49岁23%,50-59岁17%,60-69岁12%,70-75岁10%;

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3%,初中17%,中专或高中52%,大专13%,大学本科及以上15%。

一、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

(一)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的定义

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是公民意识的构成之一。包括该国公民对于污染、公共卫生等的环保意识,对于动物保护的意识程度,对于环保、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的认知程度等。

(二)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的状况

1.在第六题中,人们大都表示了当今世界上存在环境污染现象。其中有58人表示“存在”,占总体的96.7%;有2人表示“不了解”,占3.3%。被调查者中没有人认为污染“不存在”。

2.在第七题中,他们对待存在环境污染的态度是:调查显示共有56人认为环境问题应该治理,其中有17人认为“急切需要治理”,有39人认为“需要治理”;仅有4人认为“无所谓”;没有人选择“不需要治理”。

以上两道题调查结果表明,调查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表示对于当今世界上的环境污染应及时、尽早治理。更为可喜的是,被调查者中没有人认为环境污染不存在或污染毋须治理。尽管如此,在第五题中,只有28.3%的人总能够把垃圾投放到指定位置。可见,他们的环保行为与环保意识不相匹配,虽然多数受调查者认为我国环境污染状况严重,而一但把环境问题与实际行动相比较,则显出他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程度偏低。

3.调查表明,绝大部分群众的动物保护意识达到了一定高度。在第十题“您会食用野生动物做的肉吗?”中,56人选择“不会”,其中53人在接下来的第十一题中选择不食用的原因是“野生动物需要保护”,2人选择“不卫生”,1人选择“价格高”;选择“会”食用的仅有的4人中,3人食用的原因是“别人点的,我无所谓”,只有1人选择“味道好”。

4.调查反映出人们对政府出台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宣传活动的支持力度还不是很足。十三题中,57人对市政府的环保宣传活动不了解或不太了解;十四题中,只有11名受访者“非常支持”为了保护环境引起的产品或服务的成本提高。

可见,政府在提高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工作上还需要加大力度,仍然任重而道远。

5.调查还反映出民众在环境生态意识上呈现出比较强的政府依赖心理。在回答第十六题(多选题),认为哪些措施对改善生态环境有较大帮助时,对于此题的回答,有40%的人认为应加强环境生态保护宣传教育,35%的人认为应健全环境生态方面的法律法规,21.7%的人认为应加大环保执法力度。这说明人们更希望通过政府制定规章制度推动长春市环保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三)环保意识的特点

1.公民的受教育程度与对环境的满意度成负相关。从调查中可发现,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对环境判断的重要变量之一:文化水平和知识层次越高,对环境生态的严峻形

势越清醒,从而造成对环境状况满意度的下降。如果用不同群体中“高满意群体”和“低满意群体”比例来体现各群体的总体满意度,则学历在小学及小学程度以下人群的满意度最高(1:1),大学本科及以上人群的满意度最低(1:5),即低学历与高学历满意度比为5:1。

2.公民的受教育程度与环保意识成正相关,因为他们对相关问题的认识程度更清晰。

3.年龄是受访者对某些环境生态问题的看法的影响因素。在回答十二题“‘限塑令’是否减少了您对塑料袋的使用频率?”时,有16人选择“没减少”,其中13人属于50-79岁年龄层;而选择“现在几乎不用塑料袋”的人9人中,没有一位来自此年龄层。然而,在回答“是否愿意参加小区环保活动”的第十五题时,选择 “愿意”或“很愿意”的受访者中50岁以上的共有20人,占87%。可见,在选择提高人们环保意识的有利途径时,年龄因素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二、看法和建议

通过此次调查使我对长春部分市民的环境生态意识有了一定了解,就调查结果来看,长春市民有着比较强的环境生态意识,但是其行为却远远落后于他们的环境生态意识,良好的环保意愿也难以付诸实际行动,再加上市有关部门的工作未做到位,执法力度不够,对环保工作的管理不善等诸多因素的存在。

就当前的情况,在此提出一点建议,仅供参考。我认为,加强政府的环保工作,这是改善长春市环保现状的重要条件。

第一,广泛深入的开展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各级决策者和广大市民的环保意识。要提高市民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建立新的环境观和价值观,使市民自觉的按照环保要求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使环境保护意识成为一种心理,并转化为一种环境责任,尽力使其实际行动与环保意识配套。

第二,坚决贯彻和执行各项环保法律和法规,继续作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加大监管力度,对不保护环境的个人或企业要依法处理,从严处理。严格执行环保责任制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制度,使执法人员有法可依。

以上便是我此次实践活动的成果,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有待完善。这次调查可以反映出长春市民的环境生态意识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当然,在我们憧憬美好的生态环境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的知道美好的环境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职责。

社会实践报告 姓名:王娟

学号:098322105

第三篇:大学生体育意识研究论文

【摘要】大学生作为我国的第一生产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有责任拥有强健的体魄。根据2000年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我国大学生的速度、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均有所下降。面对这些问题,大学生需形成正确的体育行为,才能具备强健的体魄来迎接社会的挑战。

一、体育意识的基本理论关于体育意识的界定

《体育科学词典》中把体育意识解释为体育运动的现象、本质和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关于体育运动的认知、情感、意志、价值观念和理想等统一的心理活动和认识系统。《对培养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几点建议》中认为体育意识是人们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对体育的内容、形式、方法、手段以及体育各种内外关系等方面的精神活动总和,它的强弱直接影响个体的体育行为。《高校体育教育与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中认为体育意识是人们对体育的认识、价值观念及在体育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思维活动等思想观念体系。体育意识的认识有一个共同点,说明了体育意识是人脑对体育现象的客观反映,是对体育和体育活动总的认识和看法。

大学生体育意识是指在高等学校的限定的体育教育条件下,大学生对体育及其内涵的认识、理解,能够自觉地运用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去参与体育锻炼,在锻炼中产生积极正确的情感体验,并使其延续终身。

二、大学生体育意识的研究现状

(一)大学生的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还需要提高

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体育知识。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体育基本概念认识基本正确的占89%,不正确的占11%。高级的学生对体育基本概念认识并无显著性差异,高年级的学生与一年级的学生对体育概念认识存在显著性差异。但体育技能规范性的掌握程度上二者还很不够。《从新时期大学生体育意识和行为的特点看高师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显示对体育的竞赛规则和动作规范掌握全面的占5.8%,一般掌握的占20.3%,掌握量很少的占73.9%,性别差异检验结果,女生普遍优于男生。

(二)大学生认识体育的作用有了明显提高

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有了显著认识。《大学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现状的调查分析》调查显示,体育锻炼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男、女大学生分别占总人数的89.88% :大学生有较高的体育意识。近几年新闻媒体对体育重要性的大力宣传、社会用人制度的改进知识、能力、健康并重和高校实行体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具有相当明显的效果。《大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研究》显示,73% 的大学生认为体育锻炼是每天必须的一项运动,仅有9% 的人认为不需要。

(三)大学生对体育情感体验有了充分认识

《广东省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意识及行为的调查研究》显示,大学生对体育锻炼,为了健身的占45.4%,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占22.3%,丰富业余生活的占16.2%,为了调节紧张学习的占11.9%,其他目的的占4.1%,男生锻炼的目的比女生更为明确。

(四)大学生的体育需要和行为倾向有明显改善

《从新时期大学生体育意识和行为的特点看高师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显示,体育锻炼的学生有49.6%受同学朋友的影响,15.6%受社会影响,13.8%受老师影响,5.6%受家庭影响,其他因素影响占3.8%。从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来看,经常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占44.1%,偶尔参加锻炼的占52.5%,不锻炼的占3.4%,性别检验的结果,男生普遍优于女生。表明大学生在对体育锻炼的行为倾向方面还很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大学生体育意识形成的影响因素

(一)学生接受体育教育的程度偏低

由于意识是人们在某一特定事物的深刻影响过程中,经过长期、反复的观察、认识、判断和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心理定势和思想观念,并支配其行动。因此学生对体育教育的接受程度直接影响他们体育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从目前高校学生来看,他们在多年的中小学体育教育中,所接受的体育教育明显只是为了考试中的体育加试,而被动地接受一些自己不喜欢的运动项目,严重挫伤了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从而没有形成应有的体育意识。

(二)教学内容项目过多

目前的高校体育教学的竞技化使学生难堪重负,多数学生的印象就是跑步、打球。教学内容的多样化能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但决非是内容越多越好。体育运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不易使学生熟练掌握多门体育项目的锻炼方法和锻炼技巧,会使学生产生厌倦体育课的感受,影响学生体育意识的形成。

(三)体育教师自身素质不高

校园体育文化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经济基础决定校园文化的发展水平,学生不断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与教育、社会对高校体育的资金投入和体育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的矛盾,是制约校园体育文化发展和提高的主要矛盾。体育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融资渠道单一成为主要的制约因素。

四、大学生体育意识对策的探讨

(一)加强学生对体育实践的认识

学校体育作为终身体育关键的一环,要通过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和运动的实践,提高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培养体育意识和健身能力,为学生的体育兴趣的迁移提供可能和依据。为适应终身体育发展的需要,学校体育应(下转第32页)(上接第26页)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以及形式为学生进行体育学习、锻炼做准备,赋予学生终身体育所必须的兴趣、动机、知识和能力。

(二)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

学校应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根据学生的自身的条件,开设多种教学内容供学生选择。充分调动起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兴趣和习惯和独立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

(三)提高教师的素质

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形成教育能力、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基础,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应从完善制度措施入手。江泽民同志指出:“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尊师重教,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提高教师的素质,必须有一系列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教师要不断学习、吸收各种知识加强对专业有关的学科知识的了解与学习,活跃学术交流,将新学科知识融入专业知识中。

(四)营造校园文化,改善体育设施

高等学校应该着力建设具有传递、感染、渗透学生的校园体育环境。

五、结语

有关部门以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大学生体育意识,从各方面引导大学生的体育行为,从而使其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逐渐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参考文献】

[1]王革.广东省大学生体育与健康意识及行为的调查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18(2).

[2]王晓松.从新时期大学生体育意识和行为的特点看高师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J].

第四篇:加强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研究论文

【摘要】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是构筑“美丽中国”的必然逻辑,市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是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和根本要素。本文以信阳市为例,从市民生态文明意识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加强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美丽中国;市民生态文明意识;问题;途径

美丽中国,是新时期党对中国社会发展目标做出的富有中国气派、中国作风的诗意表达,同时也承载了我们对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向往与追求。不可否认,建设美丽中国离不开制度的保障、技术水平的创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但从根本上说全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和较高水平生态文明意识的养成才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的根本途径和保证。

1、加强市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重要性

1.1市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是促进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的需要。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努力,更重要的是要依靠全体社会成员从认识到实践的共同参与。诚然造成生态环境的问题引发生态危机的直接原因是不健康的经济增长方式、人口迅速增长等,但从深层意义来看,引发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则是由人们错误的价值观造成的。因此,实现美丽中国美好愿景,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的前提是必须转变市民的价值观念,必须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观念———生态文明观。通过培育市民的生态文明意识,将人们对大自然的态度从传统的利己主义价值观转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崭新的生态文明价值观。因此,加强市民生态文明意识的培育,是实现美丽中国美好愿景的内在需要。1.2市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是新时期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需要。对于一个城市来讲,城市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人才、资本、资源等生产要素的聚集和辐射能力,在全球化的今天,具备这种能力无疑是重要的,然而更为关键的是这种聚集和辐射能力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我国有些城市为了短期实现上述生产要素的聚集,不惜以牺牲环境来换取资源优势,也确实收获了很多的短期利益,一旦这个城市的环境恶化到一定的程度,不再具备生态优势时,就不可避免地面临人才、资本、资源等生产要素的流失,城市竞争力也就急转直下。因此,从长远来看,加强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培育全体市民的生态文明意识,促进城市环境、资本、人才、资源的良性循环,是保持城市长期繁荣发展和竞争力的基本条件。1.3市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是促进市民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市民的生态文明意识水平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同时也反映了市民个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就是人通过社会实践,从自然、社会和自己的关系中获得解放而对自己本质的全面占有。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而对市民生态意识的培育就是帮助市民树立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的价值观,让他们在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导下树立人与自然平等互利的关系,进而在实践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目前市民生态文明意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生态环保知识缺乏,关注度低。通过调研发现,目前信阳市民对生态环保知识的知晓程度和认知广度均处于较低水平,进而导致他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也不高。大部分市民低估了自己对保护环境的责任,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城市环境有直接且重要的影响。当前,信阳市民对经常宣传、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垃圾分类、节水节电、大气污染、噪声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的关注度较大,但是对土壤酸化、荒漠化、野生动植物锐减、全球变暖等离市民自身生活较遥远的问题关注度较低,甚至对这些常见的污染状况产生的原因及防治都不了解。根据2014年环保部发布《全国生态文明意识调查研究报告》中显示,公民对雾霾的了解程度高于80%,然而对环保举报电话知晓度却低于50%。正是由于市民生态环保知识的缺乏,对环境问题关注度低,就会有意无意地做出一些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而影响到整个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2.2环保行动滞后,参与度不高。根据调查发现当前信阳市市民对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参与力度不高。在环境保护方面,市民“怨多行少”的现象比较严重。比如,信阳市在2016年开始了市区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第一期工程就建了覆盖全市范围的51个服务点,但通过笔者走访发现,自行车的利用率还是很低。市民对“绿色出行”的理念非常认同,认为骑自行车“绿色出行”可以减少城市的大气污染和噪音污染,在减少城市交通堵塞的同时还能锻炼身体,但问到“是否准备使用公共自行车上下班?”时,大部分市民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骑自行车上下班还是有诸多的不便,还是觉得自己开车方便。市民环保行动滞后还表现为大部分市民对他人污染环境的行为很不认同,很鄙视他人的种种破坏环境的行为,但是却对自身要求过低,经常为自己的不良行为找借口。2.3生态消费意识淡薄,浪费行为严重。随着经济发展,物质生活也渐渐丰富起来,伴随而来的就是不知不觉的过度消费问题。比如每年不断被刷新的“双十一”单日交易额,我们应该深入思考一下,我们产生的这些消费中理性消费的比重占了多少。根据调查很多人在网上买的日用品如榨汁机、酸奶机因为清洗麻烦只用一次就扔掉,在社交平台上吐槽自己因为冲动消费而后悔的文章比比皆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市民们没有树立一个正确的消费观念,还是以享乐主义为上,他们在贪图自身享乐的同时忽视了过度消费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同时也会产生过量的垃圾,进而也加大了对环境净化能力的压力。如果不提高市民的生态文明意识水平,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消费观,浪费现象就难以根除。

3、市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有效途径

3.1加强教育、完善生态环境知识体系。培育市民的生态文明意识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加强生态环境教育,加强生态环境教育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要加强学校生态教育,要将生态环境保护知识贯穿到从幼儿园到大学的课堂上,让孩子们形成一个系统的生态文明知识体系;第二,要加强社区生态教育,通过居委会以及各种社区组织,组织各种类型的生态环境知识小讲座、小座谈会等各种形式的学习宣传,让广大社区居民都能掌握基本生态知识;第三,加强各级领导干部的生态环境教育培训,领导干部是城市发展的掌舵者,要让他们通过各种针对性的培训对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进而提高他们在解决城市发展问题和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决策水平。3.2加大宣传、普及生态环保知识。现在社会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对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非常大,我们在进行市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的工作中,可以通过电视、微博、微信等市民利用率较高的媒体,结合每年的国际湿地日、保护臭氧层的国际日等具有特殊意义的纪念日,通过文字介绍、图片展示、制作视频等方式给市民普及湿地保护、臭氧层的保护、濒危动植物的保护等相关的生态环保知识,潜移默化地培养市民的生态文明意识,也让他们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事业逐渐地从了解到理解、从理解到支持进而积极地参与其中。3.3倡导绿色消费、形成新的生态消费理念。绿色消费是一种具有生态意识的、高层次的理性消费行为。倡导市民绿色消费首先要通过各种途径让市民们了解过度消费给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带来的不良后果。通过宣传建议他们少购买一次性用品、购买家用电器时要注意能效标识、购买水流小的淋浴喷头、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等开始,将生态消费的理念落实到实际行动中。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市民调整自己的消费习惯,引导他们建立健康的、生态的正确的消费观念。3.4完善政策法规、规范生态文明意识的行为。健全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和生态环境保护法规是解决市民生态文明意识培育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第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要将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与经济发展同样重要的位置,用政府权威保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顺利进行;第二,完善相关的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法规,通过设定支持某些行为、鼓励某些行为、禁止某些行为等多种模式,来明确引导市民做出符合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行为,要让行政力量和法律力量形成合力来保障生态文明意识培育工作顺利进行;第三,加强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执法力度,杜绝一切环境违法行为,为生态文明意识培育营造良好秩序。

作者:吴昊 单位:信阳农林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参考文献】

[1]厉雅娇.当代中国公民生态文明意识及其培育问题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5

[2]赵凌云,常静.历史视角中的中国生态文明发展道路[J].江汉论坛,2011(2)

第五篇:环境生态论文

环境生态学论文

题目:生态城市建设

班级:环境工程10级1班姓名:孙晓东学号:1001110426

摘要:生态城市建设是实现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良性循环、协调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本文简要介绍了生态城市的概念,指出了生态城市建设的重大意义,最后提出了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生态城市 意义 措施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生态文明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升华。建设生态城市则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实践,是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要求,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城市化在为人们带来许多益处的同时,也产生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民健康产生影响。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城市的气候变化(如热岛效应)和环境污染,包括水、空气、噪声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二是自然资源的耗竭与短缺,特别是淡水、化石燃料、耕地的过度利用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三是城市人口的增加导致大量的社会问题,如住房紧张、交通拥挤、绿地减少、教育与卫生滞后等。生态城市是指在生态系统承载能力范围内,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建设起来的城市。生态市建设,改变了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决策和管理方法,充分挖掘市域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潜力,具有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体制合理、社会和谐的文化以及生态健康、景观适宜的环境,实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

生态城市实践方法应该是协调经济和社会发展,同时保证长期的生态健康和后代人生存与发展所需的资源。中国的生态城市规划同其他的规划有两点区别。它的规划时间一般超过20年(总体规划的年限),为长期的发展指明方向。另外,生态城市规划比起其他的规划所涵盖的内容更广泛。中国的生态城市方法反映了最需解决的两个方面—经济和生态,目的是为寻求经济和社会利益,长期的生态健康和资源管理之间的协调发展。社会问题会在生态城市的讨论中变得越来越来重要。

一、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内涵

生态城市建设是运用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经济学原理,通过综合协调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促进改善环境质量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良性循环、协调持续发展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生态城市建设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发展,它不仅是一个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更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问题。

建设生态城市,就是立足于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用生态经济理念指导和规范区域内的经济和社会活动,在更高层次上进行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创新发展机制,寻找发展动力,拓展发展空间,培育发展环境。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谋求经济社会最大限度的发展,以最小的经济社会成本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区域内环境保护、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原理是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经济学理论,基本

出发点是保护环境和改善生态,核心是生态经济发展,目标是实现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全面、健康、持续发展。

二、生态城市建设的重大意义

从生态学的意义上讲,城市是以人为主体,由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城市建设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效益观、消费观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强调经济、社会、自然的协调发展和整体生态化。生态城市建设是改变传统发展模式和建设现代化城市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对于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建设生态城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生态城市是在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等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更高一级的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模式。生态城市建设不仅需要营造健康怡人的自然环境,还要具有生态高效的经济环境;不仅要有和谐高效的社会环境,更需要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因此,建设生态城市丰富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有利于促进环境质量与现代化进程协调发展,引导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进方向。

2、建设生态城市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载体。生态城市建设不仅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更注重人类生活的提高、注重生态文明的培育。因此,建设生态城市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新载体,能够推动生产力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人们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增强生态保护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改善人居环境,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

3、建设生态城市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生态城市建设不仅注重经济效益,更加注重人类福利、注重复合生态整体效益。建设生态城市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缓解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弥补自然资源的结构性缺陷,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城市建设的具体措施

建设生态城市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在生态城市建设进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两个关系,把握好四个方面。

1、在生态城市建设进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两个关系。(1)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统一、互促双赢,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应有之义。如果一味地追求经济发展指标,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发展,资源和环境将难以支撑,环境安全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就无法实现。保护生态环境也不能脱离经济发展去谈,必须靠发展解决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问题。因此,既要努力克服重发展轻环保的问题,也要坚决防止一谈到环保就放慢发展、甚至不要发展的倾向,真正做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并进。

正确处理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关系。循环经济本质上就是一种生态经济,可以使资源能源得以充分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传统经济对资源的利用常常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造成资源能源的巨大浪费,也致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循环经济根据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

化三个原则,使得整个经济过程最大限度地减少末端处理,基本上不产生或者少产生废弃物。建设生态城市,一条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2、在生态城市建设进程中,要注意把握好四个方面。(1)培育生态文化是源动力。要培育和弘扬生态文化,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生态知识普及教育,包括科学的资源观、消费观和发展观,努力提高全社会可持续发展意识。要充分发挥舆论宣传和政府引导的作用,搭建各类宣传和创建载体,大力倡导破坏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提倡节约和循环利用,把循环理念和生态意识渗透到千家万户,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努力在全社会形成提倡节约、循环利用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

发展生态经济是核心。建设生态城市,关键是走节约型、循环型的经济发展道路,也就是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发展生态经济是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对策,是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有效途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注重用循环经济理念抓好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先进生产力、淘汰落后生产力。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现代服务业,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资源、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和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循环经济的自主发展,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路子。

3、保护生态环境是前提。生态建设重在保护,要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建设,以确保生态资源的永续利用。要把保护生态环境的着力点放在推进节能减排上,使经济发展建立在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一是抓好工程节能减排。大力实施节能技改、循环经济、清洁生产和环保型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二是抓好结构节能减排。加强对耗能高、污染重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整治,严格控制高污染行业扩张,坚决淘汰工艺落后、污染严重、资源消耗高的产品和产业,从源头上解决污染问题。三是加强监管力度。强化目标责任制,严把项目准入关,严格实行节能减排一票否决制和问责制。

4、政府引导是保障。政府要组织制定有关生态城市建设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以及配套政策,做好生态城市建设的引导、规范和保障工作。要将生态理念贯穿到城市发展规划之中,研究制定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并通过人大批准,确保这一工程的连贯性和延续性。建立健全自然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和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调节作用,依靠合理的价格引导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制约浪费资源、破坏生态的行为。划拨主要用于生态产业发展的引导资金,出台相关产业政策,大力鼓励和支持生态产业发展。完善考核激励政策,科学地设置考核指标,合理地考核评价干部政绩,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既抓当前又考虑长远,既抓发展又抓保护。

总结:生态城市理念所包含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城市与自然共存的目标,对国内今后的城市规划工作有着重要指导意义。在当今科学技术相当发达、人类改造自然(即干预自然)的能力远远超出以往的情形,人类必须意识到任何人居环境(包括城市)都是全球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人类活动必需在生态极限内进行,并充分地体现在规划之中,这是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是建立生态城市的根本保证。

下载大学生环境生态意识及测评研究——社会实践总结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环境生态意识及测评研究——社会实践总结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社会实践总结(论文)

    湖北科技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总结(论文)报告 磨砺的成长姓名:林樱院部:外国语学院专业:英语年级:10级学号:102724005填表日期:2012年8月共青团湖北科技学院委员会 二○一二年五月 制......

    大学生德育论文生态文明教育论文:浅议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教育[推荐阅读]

    大学生德育论文生态文明教育论文: 浅议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教育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将生态文明与民族的生存发展联系起来,提高全民族的生态文明意识。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

    大学生环境意识调查

    大学生环境意识调查 1.家住省份及环境状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对这次西南旱灾的看法(简答:35字以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大学生环境意识调查报告范文

    大 学 生 环 境 意 识 调 查 报 告调查小组:*******一、调查目的:为了创建“绿色校园”,进一步提高学生环保意识宣传环保知识,共建绿色家园,特此开展这项调查。 二、 调查对象:我......

    大学生测评总结

    范文一 光阴如梭,转眼间已经进入了大四。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一如既往的坚持自己的一贯作风,刻苦勤奋,认真的学习自己的专业课程,在期末考试中取的了相当好的成绩。同时也努力学习......

    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调查

    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调查问卷 环境生态的好坏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环境生态的破坏,最终会导致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本问卷采用不记名的方式填......

    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调查报告

    封面 关于公民生态环保意识的调查报告 摘要:生态环保问题越来越吸引我们的眼球,也相应的引起了政 府、民众的关注。 就公民的生态环保意识而言,一些民众还是有所增强的,但是 大......

    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调查

    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调查问卷 环境生态的好坏间接地、潜在地、长远地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影响。环境生态的破坏,最终会导致人类生活环境的恶化。本问卷采用不记名的方式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