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控实训基地建设及实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05年第32期 第26卷 总第450期 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
VOCAlr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日0N(Teaching Research No.32,2005 V01.26 General No.450 数控实训基地建设及 实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孙伟宏,朱劲松
(张家港职业教育中心校,江苏张家港215600 摘要:数控实训基地建设应明确数控基地培养目标,统一思想认识;采用先进的教学模 式,优化实训过程;构建实用的技术训练模块,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建设,让品牌教师 支撑品牌专业发展;开展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注重培训质量,发挥数控基 地的示范服务功能。
关键词:数控实训基地;实训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品牌教师;校企合作;服务功能 中图分类号:G42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219(200532~0082—02
一、统一思想认识,明确数控基地培养目标 以企业生产需求为出发点和基本依据,以学 生的高质量就业为导向,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结 合学校的具体情况并征求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意 见,制订《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培养培训方案》。本 方案以数控技术的发展和本地区及行业的需求为 背景,确定了数控专业培养培训的目标:努力适应 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全面推进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坚持培养生 产第一线的中级和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把握人 才的培养规格,建立和完善课程体系,按照社会需 求不断调整专业方向;不断改革和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学业检查办法;努力加强专业建设,建 成满足教学需要并具有相当辐射能力的实训中 心;建设一批在本地区有一定影响并进入全国先 进行列的品牌专业。方案还确定了教改基本思 路,并在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知识、能力、素 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理论教学体系、实践 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实训基地的建设方案以及专业 教学改革的保障措施等。
二、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优化实训过程 2004年6月,学校对本地区的维达机械集团 公司、牡丹集团、江苏新美星包装机械有限公司、江苏润发集团等12家企业进行了数控技术应用 人才需求情况的调研。调研表明,在本地区数控 人才未来需求当中,数控机床操作人员占总需求 量的90%。针对这种情况,2004年9月,学校对 2005届和2006届300名在校生的专业方向进行 了调整,60%的学生学习数控车床操作,25%的学 生学习数控铣床操作,10%的学生学习加工中心 操作,5%的学生学习数控维修,做到因材施教,既 有量的分流又有质的分层。同时,着力加强学生 的技能培养,学习德国的“双元制”教学模式,从新 美星包装机械有限公司聘请了14位技师和技术 人员在学校一对一地辅导学生。
采用了六个“合一”的教学手段,即车间和教 室的合一,上专业课时是教室,上实习课时是车 间;学生、学徒合一,学生在生产实习时,既是一个 专业技能学习者,又是一个合格产品的生产者,集 学生和学徒两个角色于一身;教师、师傅合一,在 生产实习课上,教师既是理论传授者又是实习指 导师傅,既上理论课又上实习课;作品和产品合 一,把学生在生产实习中按产品质量要求完成的 作品推向市场,直接接受市场的检测;理论和实践 合一,学生在生产实习的同时学习理论;育人、创 收合一,学生生产实习的过程,既是培养动手能 力、提高专业技能的过程,也是创造价值的过程。
三、构建实用的技术训练模块,完善课程体系
收稿日期:2005—10—05 作者简介:孙伟宏,张家港职业教育中心校党总支书记,校长。万 方数据
学校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开发校本教材, 特别是实训教材,如《数控车床实训指导书》、《数 控铣床实训指导书》、《加工中心实训指导书》、《线 切割实训指导书》等校内实训教材。
在技能教学的安排上,学校采用模块化的技 能教学一体化模式。根据中级工的标准明确了每 个专业的实习模块,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操作 技能为主线,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减少了一些理 论性较强且生产实际中基本不用的内容,成功实 行了“融、并、删、减”的“课程一体化”的改革,成效 十分显著。
四、加强师资建设,让品牌教师支撑品牌专业 发展
为了适应数控专业教学规模和新的教学模式 的需求,经过近几年的培养和建设,目前专业教师 数量和结构基本合理,能够满足教学要求。为迅速 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定期选派教师到 澳大利亚、德国和新加坡等地学习和进修,选送教 师参加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四新”骨干教师培 训,所有专业教师在假期中必须到企业进行为期 30天的顶岗轮训。
五、开展校企合作,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学校积极与企业联盟,加强校企合作,科学规 划数控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目前,学校采取了 以下几种形式来加强校企合作: 一是“订单”式。与企业签订联办协议,实现 招生与招工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联 体。企业积极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提供部分实习设备,为学生的校外实习提供岗位。为了鼓励 学生努力学习专业技能,不少企业还专门设立了 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每学年学校要举 办两届企业杯学生专业技能竞赛,企业提供了28万元的奖金,企业领导还亲临现场为学生颁奖并 合影留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热 情。
二是“校企互动”式。如学校和江苏海陆锅炉 集团、江苏新美星包装机械有限公司合作,组织教 师和学生同企业职工一起在校生产企业产品,企 业派技师对学生进行实际加工的指导,由企业承 担设备损耗、水电费用和提供原材料及加工刀具。校
企合作引来了企业的新理念、新工艺、新技 术。通过校企合作,既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又 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六、注重培训质量,发挥数控基地的示范服务 功能
为满足本地区对数控技术人才的需求,数控 专业积极开展对外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数控机 床操作技术、CAD/CAM软件应用技术等。目前, 学校已成为本地区职校生的实习基地和企业职工 继续教育基地,充分发挥了数控基地的功能,实现 资源共享。
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了解到,企业对学 校数控专业毕业生的评价为:一是有较高的职业 道德与综合素质,能适应环境和不断提高自身能 力,以正确、积极向上的心态投身生产一线工作, 能吃苦,表现出色;二是有扎实而全面的实践技能 基础,可在很短的时间内融入实际工作,与同类学 校甚至高等院校的毕业生相比有很大竞争优势;三是知识面宽,接受新知识能力较强,能不断适应 新变化;四是学生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 合作精神和客户服务意识。
Construction of Numerical Control Practicing Basis and Exploration of the Practicing Model Sun Weihong,Zhu Jinsong(Zhangjiagang Vocational Education Central School,Zhangjiagang Jiangsu 215600,China Abstract:Constructing numerical control practicing basis should have explicit cultivation objectives and unified cognitions on it.It also needs advanced teaching model,optimizes practicing process,constructs applicable technical training models and perfects curriculum systems.In addition,teaching staff construction and coopera— 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should be
strengthened.Finally,training quality must be improved to play their servicing functions fully.Key words:numerical practicing base;practicing model;curriculum system;teaching model;high—quality teacher;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servicing function.万 方数据
数控实训基地建设及实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孙伟宏 , 朱劲松 , Sun Weihong, Zhu Jinsong 作者单位:张家港职业教育中心校,江苏,张家港,215600 刊名: 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
英文刊名: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EDUCATION SCIENCE 年,卷(期:2005,26(32 被引用次数:9次 本文读者也读过(9条
1.邓煌.朱民.汪文凌.DENG Huang.ZHU Min.WANG Wen-ling数字化设计及制造教学平台配置 [期刊论文]-南昌航空 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24(4
2.冯隽.李寅杰 高职实训基地建设初探 [期刊论文]-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7(3 3.刘伟.LIU Wei以示范实训基地建设引领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和发展 [期刊论文]-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26(4 4.陈颖 浅谈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及校企合作 [期刊论文]-科技与生活 2010(2 5.袁喜昌 浅析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改革 [期刊论文]-职业 2010(11 6.“教学化”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 [期刊论文]-机械职业教育 2009(11 7.黄强.杜柳青.曾宇丹 对数控技术课程建设系统性的探索与体会 [会议论文]-2009 8.肖爱武 数控实训教学中教学模式的探讨 [期刊论文]-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6(10 9.陈群辉.肖旭 高职校企合作的研究与实践 [期刊论文]-机械职业教育 2010(2 引证文献(9条
1.宋海潮 高职院数控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期刊论文]-模具制造 2007(2 2.路琳 技师学院实训教学方法探讨 [期刊论文]-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3(22 3.路琳 技师学院实训教学方法探讨 [期刊论文]-课程教育研究 2013(22 4.苑士学.尹云龙 解决技师学院实习教学瓶颈的有效途径 [期刊论文]-黑龙江冶金 2008(4
5.胡立新.王平.应继慧 丰田教学模式下数控技术人才的培养方式 [期刊论文]-职业教育研究 2007(12 6.刘锋 数控技能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期刊论文]-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2(3 7.万军 基于“双证书”制度高职数控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期刊论文]-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0(1 8.沈宇锋 浅谈中职数控技能实训教学的现状及改革 [期刊论文]-科技致富向导 2012(12 9.王召鹏 数字化制造实训车间的探索与实践 [期刊论文]-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2(3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zyjsjy200532037.aspx
第二篇:6.2数控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M4-2 教学模式
2、教学环境
1校内实训基地管理职责汇编 2实训室文化建设制度 3计算机房管理制度 4实训中心各实验室分布图 5实训室文化建设 6部分实训室及设备图片 7钳工实训室工作规范 8各实训室实训守则
9钳工实训课堂教学规范流程 10现代学徒制
11学校公工实训中心建设方案 12实训中心工作总结与计划 13仿真虚拟教学材料 14企业产品开放项目课程
15实训场所文化建设相关图片
数控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序 言
为贯彻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落实《江苏省“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中关于实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提升工程”的有关要求,结合《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学校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苏教职〔2012〕34号)文件精神,我校积极开展校企共建高水平示范性数控技术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优化资金管理模式。
江苏省盱眙中等专业学校坐落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境内,占地401亩,是江苏省“四星级”职业学校、江苏省课程改革试验学校,2012年又成功创建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学校成功升格为“江苏省盱眙中等专业学校”。自1984年建校以来,为盱眙及周边地区培养了大量的技能性人才,尤其是我校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是江苏省“十一五”期间示范专业、是淮安市课程改革试验点,2002年办学,至今已有8届毕业生,共培养毕业生1129人。该专业连续多年在校生规模稳定在170人以上,现有在校学生505人。根据盱眙县“十二五”规划中对机械加工制造业人才的需求和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水平和建设规模的需求,现申报该专业实训基地为江苏省职业学校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该基地所依托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属省教育厅确认的学校重点建设专业大类,2013年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将建成江苏省品牌专业,为把该专业建成生产性实习实训(师资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基地,而且是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我们将加强基地体制机制、硬件环境、现代化环境、师资队伍、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资源、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的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基地服务本区域支柱产业和社会服务的能力。为了确保在两年内实现上述目标,特制定本建设方案。
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一)建设背景 1.行业背景
数控技术是制造业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生产的基础;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必不可少的物质手段。专家预言:二十一世纪机械制造业的竞争,其实质是数控技术的竞争,最终是数控技能人才的竞争。
而培养数控技术专业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必须要有专门化的实验实训设备来保证。结合我校及江苏省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建设高水平示范性数控实训基地是以下几个方面的需要:一是我国数控行业一线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发展战略的需要;二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三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2.当地产业发展人才需求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我县及周边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各相关企业急需一大批能够熟练掌握先进技术、工艺和技能的应用性人才。“高薪难聘高级技工”,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实训基地及其教学实验设备数量严重不足,是制约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质量和数量的主要瓶颈。我县在全力打造“新兴轴承之都”的鲜明导向下,开发区的产业集聚效应开始显现。至今年5月底,区内竣工和在建的轴承机械企业达到58家,2015年计划达150家。其中,轴承企业间已初步形成轴承钢管、钢球、钢圈、组装的产业链。
根据对开发区及乡镇工业集中区的工业发展和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分析,至2015年盱眙县对数控技能型应用人才的需求将达到5000人以上。人才需求方向有产品造型设计人员、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人员、数控机床加工操作人员、数控机床维修及保养人员和营销及售后服务人员等。同时,原有的数控操作人员由于设备更新升级较快,而且大部分人员未经系统学习,普遍存在操作者素质不高和知识有待更新等问题,因此,加快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改革与发展的步伐,培养培训符合社会急需的、掌握现代机械加工技术的机械加工类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开展社会培训,是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建设基础
1.实训基地建设与地方产业相对接 基地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与江苏新正奇有限公司、江苏盱眙慧邦控制系统有限公司2家规模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引企入校。与中弘轴承等10多家企业开展一般性合作。按照“共建”“共享”“共赢”的原则,江苏新正奇有限公司、江苏盱眙慧邦控制系统有限公司与学校合作,共建生产基地,为学校提供生产线设备,负责技术指导,共同进行生产管理。旭日轴承等公司与学校合作,共建冠名班,实行订单式培养,并为该专业提供毕业顶岗实习岗位。企业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共同对学生实习实训进行考核。企业与学校实行人才共育、过程共管、责任共担、成果共享。实习实训和师资培训按照企业生产形式组织,借鉴企业管理规范进行组织和管理。企业专家负责指导实习实训和师资培训,以企业标准,按项目、按模块的培训标准对实训教学和师资培训进行评价,形成校企共同管理、共同评价的机制。
2.有较好的硬件环境
本基地共有8个实验实训室,总建筑面积4580平方米,设备设施总价值660万元,部分实训室和设备设施能进行生产性实训,基本满足学生实习实训和师资培训的需要。从2010年起,该基地正按照模块教学和项目教学要求,逐步将上述实习实训室改造为能满足教学的技能教室。还可以开展相关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
3.有较好的师资队伍
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创办于2002年,累计毕业生1129人。现有全日制教学班级11个,在校生505人,专任专业教师19名,专业理论教师10人,实习指导教师9人,高级工5人,技师13人,“双师型”教师14人,占专任专业教师的74%,高级职称教师11人;其中8人获硕士学位;市兼职教研员4人,省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市学科教学带头人4人;外聘兼职教师 6 人,其中高级技师2人、技师4人。有徐祥、林新农等淮安市名师和专业带头人。主干课程教师盛修权、李彪、张红霞、吴林春等,他们具有丰富的实习实训指导和培训经验。初步建设起了一支数量足够、质量较高、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
4.初步建立了实践教学体系
本基地的实习实训课程数控车削与编程、电工技能与训练、车工工艺学、钳工工艺学等主要学科采用实践性的教学手段。在数控车削与编程、电工与电子技 术、车工技术、钳工技术等课程的教学中,专业教师与实训指导教师已开始采取给学生设计实训项目,布置实训任务,规定上交作品的规格与质量要求,再由学生动手操作的教学方法。目前,本基地的教学计划中,实践课程课时比例已经达到50%以上。融入了数控车工、电工、普通车工、钳工等考证必须的理论与实践内容。毕业生获得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的比例达100%。学生的实习作品绝大多数来源于企业产品,绝大部分学生的作品能够达到企业合格产品的要求,初步实现了变“消耗性实习”为“生产性实习”的要求。
5.拥有较丰富的实践教学资源
基地实习实训指导教师、行业企业技术人员、培训教师利用企业现有产品共同开发了工学结合的理实一体化教材《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已经在和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商量出版事宜。另外我校《金属切削加工——钳工工艺学》《金属切削加工——车工工艺学》《金属切削加工——数控车实训》等多本校本教材被江苏教育凤凰传媒出版社出版,并在江苏省推广使用。还编写了培训指导用书《机械识图》《电工技能》《AutoCAD》等4本。
6.具备一定的社会服务能力
该专业面向本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培训项目,举办培训班,年培训人数在700人次以上。基地与江苏新正奇有限公司、江苏盱眙慧邦控制系统有限公司2家规模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开办与专业相对应的校办企业进行机械零件的加工生产,年产值达300多万元,经营收入的30%用于基地教师和学生的实习实训或培训。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和培训教师还通过现场指导和网上答疑等多种形式为其他校企合作企业和本专业技术领域就业人员提供了项目和技术改造咨询,每年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达10万元。
7.数控实训基地现有基础情况
学校数控技术应用实训基地现有层高达5.7米的数控加工车间、机加工车间各1个,占地4580平方米,40余台普通机床已基本能满足数控专业基本技能训练的需要,但数控加工实训基地铣床和加工中心设备较少,不能充分满足数控专业全部学生操作主流数控机床生产性实训的教学需要。而且信息化教学手段落后,缺少正版的三维CAD软件。
(三)建设必要性
一是满足区域经济建设和人才市场对该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的需要。为了保持我县经济持续发展,县委、县政府把“工业强县、创业富民”作为“十二五”期间经济建设的核心战略,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步伐,以满足盱眙打造“轴承之都”的技能型人才需求。据预测,未来三年内,仅我县就需要该专业中高级技能型人才6000余名,全市约需35000名以上。从当前和今后人才市场的需要情况看,该专业技能型人才的缺口巨大。因此,加快我校数控专业实习实训基地改革与发展的步伐,培养培训符合社会急需的、掌握现代先进数控加工技术的数控类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是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是优化区域职业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的需要。为了确实加强区域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县委县政府于2008年将盱眙县四所职业学校进行资源整合,成立盱眙县职业教育集团。经过近几年专业发展,目前我校数控专业已建成为江苏省示范专业。因此,建设数控专业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是优化区域职业教育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的需要。
三是提升我县职业教育办学水平与服务能力的需要。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在体制机制、硬件环境、信息化水平、师资队伍、实践教学体系、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紧跟市场,基地服务能力相对其它学校较高,我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是江苏省示范专业,今年将创建成江苏省品牌专业。建成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后,可以在实习实训、师资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为全县乃至全市中职学校提供更好的服务与示范,从整体上提升我县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与服务能力。
二、建设目标与思路
(一)主要问题
1、基地体制机制还不够成熟,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基地和企业的长效合作机制与深度合作机制需要进一步加强。
2、实践教学资源还不能完全满足教学要求,能够满足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的实习实训教室还在建设之中,能够满足专业综合实训的真实职业环境的实习实训室尚待进一步建设。网络资源库有待进一步丰富。专业主干课程校本教材有 待进一步开发。
3、师资队伍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生产性实习实训指导能力、实习实训资源整合能力有待加强。
4、基地的培训能力、社会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建设目标 1.总体目标
遵循中等职业教育规律,基地建设对接盱眙支柱产业,深度融入产业链,有效服务区域数控类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效服务盱眙经济社会发展。依托企业,发挥我校联合企业联办基地的优势,依托专业发展的需要,建设先进的硬件环境,构建生产性实习实训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积极引进和培养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支业务精干、道德高尚、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进一步创新基地运行的体制机制,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通过两年建设,把本基地建成“产业契合度高、校企合作紧密、社会服务能力强、管理体制机制完善、信息化水平高、实训师资队伍水平高、教学资源丰富”的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实习基地。
2.具体目标
(1)通过数控实训基地建设,将数控设备与机房、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进行有机的融合,将企业一整套绘图、工艺、加工生产流程平移到学校中来,满足职业教育“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的课程建设要求。
(2)实现数控车间的现代化布局及机床网络化管理集成应用,提升设备使用率及安全性。
(3)通过基地建设,积极引进和培养较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支业务精干、道德高尚、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进一步创新基地运行的体制机制,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4)利用数控实训基地建设,提高信息化程度,加强信息化教学水平,实现网络资源优势共享。努力在校园网上搭建学习的平台、学习资源库。学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在网上相互交流学习心得,查阅相关资料,阅读有关专业书籍,利用试题库进行自我测评。
(5)通过二年建设,能使得基地的功能足以保障机电、数控、机械加工等专 业(在校生达到1200人以上)的实训需求,并且每年能对社会培训职工1200人以上,具有职业技能鉴定,为园区企业提供加工仿真模拟、技术检测、绘图等信息技术服务,促进教师专业技能水平提高,争取钳工、数控车、普车、数控铣等工种的技能大赛水平在淮安领先,省内具有一定影响力。
(6)进一步加强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在原有的新正奇等深度合作企业的基础上,再引进一批深度校企合作企业,争取将更多的生产型项目开发为适合教学的项目课程和精品课程。
(7)努力打造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化数控实训基地”的建设。基地实训设备和场地按企业生产要求组织建立重现企业流程的信息化运行平台,实训项目结合学校的设备配置状态,针对实训教学的特点,重现企业生产场景。实训项目按照企业真实角色和流程组织。
(8)通过本基地的建设,能建立数字化设计平台、数字化工艺平台、数字化3D机电一体化协同设计平台,使学生体验企业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的过程。
(三)基本思路
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以加强硬件环境建设和改革实践教学体系为重点,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培训质量为目标,培养培训职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数控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坚持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形成“基地+车间”的基地建设模式,通过硬件投入、软件配套和相关信息技术培训,实现信息化班班通、人人用,实现专业技能课教学信息化,通过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设备使用率。通过教师参与企业新产品工艺的开发,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从而真正实现学校、企业、社会共赢的局面,把该基地建设成体制机制先进、硬件环境好的基地。
三、主要举措与建设进度
(一)主要举措 1.加强组织领导。
(1)学校成立“实训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巴正明担任组长,企业界人士任顾问,分管校级领导担任副组长,相关中层干部和本专业骨干教师担任小组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全面统筹项目建设的各项工作,并实行岗位责任制,做到事事有人管,确保项目建设顺利实施。组 长:巴正明 顾问: 陈明刚 副组长:刘国征 林新农
成 员:嵇士友 王瑞光 徐 祥 张会来
职 责:全面领导本系的数控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项目建设工作,对数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规划及重大事项进行决策。
(2)成立项目建设评建办公室及工作小组 主 任:嵇士友 王瑞光 副主任:张会来 徐 祥
成 员:盛修权 张红霞 朱兰兰 吴林春 李彪 葛加鑫 李燕
李芸 陈晓云 赵燕
职 责:项目建设办公室负责贯彻执行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做出的重大决策和决定,具体负责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管理和检查。组织对各项目的建设内容和投资计划进行论证、审核和统筹。制定项目建设的有关管理文件,并监督实施,协调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汇总上报项目建设的相关动态数据材料及项目进展情况,并通报有关部门及学校各部门。负责项目建设绩效考核工作。
①基地项目建设组 负责人:嵇士友 组 长:徐祥
副组长:张红霞 盛修权
成 员:朱兰兰 吴林春 李彪 葛加鑫 李燕 陈晓云 职责:组织实施项目建设工作,制定项目建设的有关管理规定和实施细则。制定项目实施计划,落实建设进度和建设质量。及时报告和研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组织编写项目验收申请报告、总结报告,并做好评估、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
②基地项目财务组 组 长:王瑞光 副组长:赵燕
成 员:李芸 陆菁菁 职责:负责项目建设的财务管理、资金使用的监督。负责工程项目预算的审核,负责工程项目的结算、统计与审计工作。参与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招投标工作。
③基地项目联络宣传组 组 长:张会来 副组长:张凌云
成 员:鲍忠梅 杜娟 朱敏
职责:负责建设项目和国家及省、市、县相关政策的内外宣传工作,及时发布建设信息,向省教育厅有关部门上报相关信息。及时跟踪建设项目进展,汇总与审核建设项目的建设信息,并及时发布。
④基地项目监控组 组 长:何绵良 副组长:王卫国
成 员:王瑶 王钦 丁永波
职责:项目建设监控组,负责检查项目资金的筹集与使用,督导总体项目的执行。
明确各小组、成员的职责及分工细则,制订严格的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加大领导和管理的力度。
2.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制定科学的工作计划、工作制度,并实施责任追究,确保项目建设在制度的规范下实施。二是建立工作班子,成立工作小组,保项目建设项项有人抓。三是建立项目建设监督机制,校纪委对项目建设的质量进行全程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四是建立奖惩机制,制定基地管理办法,把该项目建设纳入相关责任人考核内容,与政治、经济待遇挂钩,实行奖惩。
3.提供经费保障。经初步预算,本项目建设约需经费47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支持175万元,县财政支持200万元、学校自筹资金100万元。学校将对资金统一管理,专款专用,确保资金到位及时,使用节约、高效。
4.加强过程管理。加强建设项目过程管理,建立过程管理制度及运行机制。按照“及时跟踪、随机抽查、评价、项目验收、项目整改和变更”的过程管理模式,及时省教育厅汇报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包括项目建设状态数据和阶段性 建设成果,随时接受有关专家检查和指导。
(二)建设进度
本建设项目分三个阶段,在二年时间内完成。
第一阶段(2013年6月——2013年7月)编制建设方案、进行可行性论证、填写建设申报书。依托专业,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引进企业联合办基地,加大硬件环境建设的力度,建立适应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模式的体制机制。
第二阶段(2013年8月——2013年9月)巩固基地建设的成果,依托专业,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丰富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实践教学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广泛调研,优化基地运行的体制机制,购置实习实训设备。
第三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总结并推广基地建设的成果,依托专业,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建立较为完善的适合专业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资源。完善、推广各种基地运行的管理体制机制,开展生产性实习实训、师资培训和生产经营与技术服务,扩大实习实训、生产经营与师资培训效益。
四、预期效益
(一)将数控实训基地建设成为教学中心
实训基地建成后,将建立科学、有效、严格的队伍建设和人员管理制度,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及分工细则,有严格的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有落实的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实训基地人员,特别是实训指导教师要有合格的学历、技术职务和技能结构,以保证实训工作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实训基地建设的不断加强。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造就一批具有较高技能的“双师型”实践教学教师队伍,聘请一批来自企业的工程师、专家、高级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以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促进产学合作,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1.实习实训条件建设
学校在现有数控专业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建成有普通车床实训车间在原有40台普通机床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0台,完善了机械加工实训车间的设备,使学生实训及培训能力又提高了20%。建成有数控实训车间在原有23台数控设备的基础上又增加了25台,完善了数控实训车间的设备,使学生实训及培训能力又提高了 50%。在原有的两个机房的基础上又新建了两个机房,配备了高性能计算机100台、安装SolidWorks、CAPPWorks三维工艺设计正版软件160套,使学生的平面工程制图CAD、三维CAD、实体设计建模、零件测量与绘图等得到有力的提升,并且利用可视化的工艺流程设计、三维工序建模、参数化尺寸驱动等创新思维,为学生搭建了一个由三维数字化设计通向三维数字化工艺设计的平台,通过3D技术进行产品和工艺设计成为可能。
2.课程建设
基地的建成,校企合作的深入推进,特别是进入学校校企合作园企业的增加,使得校企合作开发项目课程成为可能,校企双方以合作的企业产品开发项目课程,以项目课程为载体进行教学实训,一方面提高实训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可变消耗型实习为市场型实习,提高实训的质量。经过一到二年试验,校企合作开发的项目课程可出版成为我校数控专业学生实训的实训教学用书。具体实施为:
(1)工学结合课程体系建设
为大力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实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我校将组织专业教师通过调研紧密围绕盱眙加工制造行业企业对数控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要求,组织部分骨干教师与江苏新正奇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慧邦自动控制有限公司等行业企业知名专家、技术人员共同分析数控机床操作岗位的生产过程和工作任务要求,确定数控岗位核心能力。根据岗位核心能力,确定核心课程,再根据核心课程设置支撑课程。依据“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课程建设思路,确定职业素质教育与拓展、岗位能力知识、岗位基本技能、岗位能力拓展、岗位能力提升5大课程模块,构建培养“精操作、能编程、知工艺、会维修、懂管理”数控高素质高技能需要的阶梯型能力提升课程体系。制定突出岗位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培养的课程评价体系。
(2)核心课程建设
与江苏西马特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新正奇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合作,围绕机械加工、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典型设备的操作能力、工艺文件编制能力及生产现场作业组织协调能力等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以普通车工操作、钳工操作、数控机床操作、编程等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围绕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重组、整合课程内容,校企双方共同开发涵盖课程标准、配套教材、配套教 学软件及网络平台等内容在内的、融入国家职业标准,形成《数控车床操作与加工实训》、《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门理实一体化的整合型优质核心课程。按照“教什么、在哪教、谁来教、怎么教”的思路,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合理安排课程教学、实习、实训等教学环节。
3.师资队伍建设
随着基地设备的投入,必然使教师技能水平的提升有了硬件保障。我校在现有的教师团队基础上,逐步打造一支省级教学团队基础乃至成为国家级教学团队。我们将按照专业方向培养省级专业带头人2名,1名省级教学名师和3名省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按照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的需要,培养骨干教师5名,其中1名成为省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教学团队中新培养高级教师1名,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达到80%以上,“双师”素质教师达到90%以上;建设9名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并发挥兼职教师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工学结合课程教学和顶岗实习指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4.学生技能水平建设
我校现有数控专业在校生505人,基地建成后建筑面积将大大增加,教学能力也将得到加强,本专业学历教育在校生有望达800人以上,实训课时将达到60%左右,有效的实训时间保障将有力地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为地方经济培养更多更好的数控技能型人才。
(二)将数控实训基地建设成为研发中心
数控实训基地的建设坚持走产、学、研、训、赛一体化的道路,在充分发挥其教学功能和人才培训功能的同时为师生教科研搭建平台,为师生科研成果转化以及成果产业化创造条件。积极开拓市场和产品开发,并将企业产品转化为教学作品。既强化生产经营功能,形成中心自我发展能力,又为师生创建一个真实的实践环境。
1.成立研发工作领导小组,通过数控实训基础的建设进一步推进数控专业的教学改革,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机制,出台相关文件。
2.以产科研促教学。我们将进一步明确教师的产科研任务,促使专业教师在认真教学的同时,多出成果;促进技能、技术、学术交流,对于具有突出成就的专业教师,学校以该老师名字命名成立“专家工作室”,并享受教师系列最高档岗 位工资;专业教研组必须每年向学校提交至少1份专业建设咨询报告;具有中、高级职称(职业资格)的教师每年在本专业国家级刊物上至少发表一篇研究论文,其他教师每年至少撰写一篇学术论文;积极开展校级和省(部)级课题研究,实施校本教材开发。积极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挖掘师资潜能,提高教学水平。
3.实行教室与车间一体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部分课程特别是专业课程,学生在基地边学边练,学生把学习与学徒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师把传授知识与传授技能有机的结合起来。教学过程由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和一线能工巧匠、技师共同来完成,把理论知识与技能有机的结合起来。
4.学生的实习实训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学生在真实的工程环境中进行各种实习与实训,让学生参与产品开发、生产制造以及营销的全过程,真正实现生产一线与教学的零距离。校企合作的引入为我校的教科研工作注入了新的血液,带来了活力和研究方向,企业的产品开发就是我们科研的方向,也是我们教学的目标,紧跟企业的需求,紧把企业脉搏,可以有效的把教学和科研合二为一,可以把学生和工人合二为一。
5.部分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典型案例展开。实行活页式教材,根据生产中的实际案例,要需要什么讲什么,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讲。
6.实行“2.5+0.5”的培养模式。即前2.5年在学校学习理论课程和进行相应的技能实训;最后0.5年在数控基地边学习边实践;并到企业顶岗锻炼。学生还没毕业就置身于生产实际当中,在工程实践当中逐渐让他们知道今后要干什么,现在要学会什么。要学会这些职业技能要学哪些知识,要练就哪些本领。学生既有学习的目标,又有学习的积极性。每学一步都有成就感,因为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在生产实际中可以得到应用。最后的企业顶岗锻炼,不仅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也增强了企业和学生的双向了解,为双向选择提供了机会。
7.在第三学年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企业管理的一系列理念,增强学生就业后到企业的适应能力。学生从企业的那一天开始,就严格按照公司的管理制度进行管理,让学生提前接受企业的管理文化。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企业各种先进管理理念,掌握企业的管理办法。如“5S”的管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等。
8.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如笔试、面试、操作、客户满意度模拟考核等。理论考核与现场考核相结合,知识与能力考核相结合,引入职业技能和能力考核 与鉴定,并与社会技能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考核与鉴定接轨。
9.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化数控实训基地”的建设。基地实训设备和场地按企业生产要求组织建立重现企业流程的信息化运行平台,实训项目结合学校的设备配置状态,针对实训教学的特点,重现企业生产场景。实训项目按照企业真实角色和流程组织。
10.在数字化体验中心里面,通过建立的数字化设计平台、数字化工艺平台、数字化3D机电一体化协同设计平台、数字化网络制造平台和数字化管理平台,使学生体验企业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的过程。
11.实现产品设计流程。通过设计主管、项目经理、设计人员的角色分工以及设计、校对、审核、批准直至归档的流程管理,体现出产品从概念设计、三维产品设计、二维工程图出图、有限元分析等各个环节。
(三)将数控实训基地建设成为技术服务中心
强化实训中心的资源共享,为教师队伍建设、数控技术人才培养、企业职工素质提高作出贡献。
1.基地运用合理安排,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让教师参与数控实训基地的实训教学、生产技术管理、技术攻关等。培养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和技能。同时积极组织分期分批对县内的兄弟学校从事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师进行数控技术和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技能,为技能型人才培养创造更好的条件。同时精心组织为盱眙县及淮安市周边地区其它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提供实训条件的补充。特别是为我校及县内其他兄弟职业学校的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数控加工、仿真实践环节。
2.为企业员工提供培训服务,主动到江苏西马特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新正奇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等校企合作紧密型企业,为上述企业的在岗和转岗员工提供FANUC、SIEMENS、华中、广数系统数控车床、数控铣床的编程、操作、维修维护培训。既提高了企业员工的技术水平又为基地创收八万多元。
3.大力开展企业员工岗位培训、技术升级培训、职业资格与技术能力等级的认证培训,积极开展下岗职工再就业技能培训和进城务工人员技能培训等,努力提高企业职工技术能力和素质,为盱眙县及周边地区企业服务。依托学校设立的盱眙县职业教育中心职业技能鉴定所,为社会提供数控车工、车工,钳工、制图 员等职业工种培训。2010年培训779人次,2011年756人次,2012年772人次,并为参加培训的学员提供制图员、数控工艺员、数控车床操作工等职业工种鉴定。
4.为下岗人员转岗、进城务工和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提供服务
该基地通过实施“惠民周”活动,为下岗人员转岗、进城务工和农村劳动力职业培训提供服务。2010年培训345人次,2011年488人次,2012年434人次。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效益,基地建成后此项培训工作将会有30%以上的提升空间,会使更多的老百姓得到实惠。
5.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充分发挥基地的技术优势,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应用性技术开发与应用,为促进盱眙县及周边地区经济建设作出贡献。目前,我校利用数控实训基地与江苏西马特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新正奇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长期合作关系,为中小企业提供普通机床数控化改造等技术服务项目3个;与江苏新正奇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新产品的工装36个,开发新产品的加工工艺126,为企业节省成本一百多万元,基地创利十万多元。
6.为陕西省彬县职业教育中心师生提供培训服务
通过东西部学校对接,利用我校数控实训基地,对口支援陕西省彬县职业教育中心。为其培养学生50人。
7.基地已经形成“校内工学交替+校外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特色。将构建起“低年级学生以在校内做工为主,高年级学生以在校外做工为主,校内工学交替与校外工学交替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基地与之配套的硬件环境、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将全面启动。
以“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为原则,通过不断增加投入,优化管理机制,建立高效运行体系,创建一流的数控技术培养、培训、鉴定、科研的示范实训基地。
第三篇:中职数控实训基地建设浅谈
职业学校数控实训基地建设浅谈
南京交通技师学院吴岱
摘要:职业技术教育要面向实际、面向岗位,而岗位要求强化操作与技能,技能要求利用设备操作来培养,因此实训教学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中职院校要培养数控技术应用技能型人才,必须大胆改革,切实做好数控实训基地建设。
关键词:实训基地;硬件建设;师资队伍;教学模式;
目前,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非常之快,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这是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结果,也是职业教育要为企业培养大量技能人才的需要。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凸显,那就是学生人数比较多,学生的文化课水平差异比较大,相应的实训设备和指导教师比较缺乏。当然,大量地购进实训设备和培养实训教师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但这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厂房。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怎么解决这些矛盾呢,下面是笔者的几点粗浅看法。
一、实训教学在职业学校数控教育中的重要性
职业技术教育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行“定单培养”。这充分说明了职业技术教育已经开始面向实际,面向岗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更接近。而岗位要求强化操作与技能,技能要求设备操作来培养。因此实训教学在职业技术教育中显得犹为重要。
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数控技术人才质量与数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各职业技术院校都看准了这一巨大市场,相继开设了机电、数控、模具等专业,致力于数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是培养出的人才规格不够明确,很难满足市场需求。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数控教学在职业技术院校中是一种新事物,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各院校只能参考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教材等。然而,众所周知,高等院校的培养方向是设计开发型人才,而职业技术院校的培养方向是应用型人才,即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的数控人才应具备从事零件的数控程序编制与加工、数控设备的操作与维护、数控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等工作的能力。为了达到上述要求,除了让学生掌握必备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让学生得到相当的实践锻炼,因此中职院校在数控教学中必须安排实训教学。
二、数控实训基地的硬件建设思路
1、总体规划,先小后大,量力而行,分阶段实施,逐步完善
建设数控实训基地,应从培养学生目标和方向上进行定位,至于是从原理上还是从技能能力培养上下功夫、规模是大是小等,应该整体布局,分步实施,从厂房的总体设计、电气电路与网络路径的布置等方面全面考虑,然后有目的地进行相关设备的购置。资金到位程度不够,往往不能一步到位,那么建立模拟实训室和CAD/ CAM 实验室用于保证学生的初期实习工位,是初期投资的最佳方案。即使达到一定规模,计算机房的教学缓冲作用也不可忽视,毕竟不可能保证每一个学生能同时在数控机床上进行实习训练。先期投入可选择一些简易型的数控机床产品满足教学工位,如数控车床CJK6136、CJK6140型、数控铣床或加工中心XK713(或XH713)型等,这类机床功率不大,能加工钢性材料,又可以顾及到降低教学成本。之后在一定资金的基础上,逐步提高设备的层次及档位,考虑如数控车床的斜床身、液压卡盘等,甚至全功能或车削中心、数控铣床或加工中心的双工作台面、四轴联动、各类刀库等多种功能因素的数控设备,既能为产学研结合使用,也能扩大学生的视野,同时使各类数控系统的实验台、测量仪等设备也需要逐步完善。从实质上说,大致有一千万左右的资金就可以建成有一定规模的数控实训基地,满足数控实训教学和产学结合的要求。
2、数控设备应具备高起点、高标准、先进性,与现场设备接轨
数控设备应具备先进性和科技进步性,选择数控系统应选择较为开放式的数控系统,如
华中数控系统、FANUC 系列、SIEMENS 系列等,FANUC、SIEMENS 等系统在我国的市场上所占市场份额较大,购置相配套系统的数控机床,有利于学生毕业后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当然,数控系统档次不是越高越先进,选择时应适当有度,如数控车床CJ K6136 型配备数控系统时FANUC POWER MATEmate TA(B)就可以使用,如果选择FANUC 0 I-TB 或16M,就有点浪费。另外一点就是设备与现场设备相接近,大多数高校类教学用数控机床偏重于原理性的设备,不利于学生接近现场或按工厂要求地进行数控实训,对机械加工工艺掌握不到位,所以到现场不能立即上手,对技能方面也只能是一知半解。因此选择设备时应考虑既能满足数控实验,又能接近生产,还能在较低价格下接受。
3、网络化建设
数控机床在教学基地使用时,尽量用网络结构形式构建。主要目的:一是数控实训时程序编制与模拟以及数控程序的传输,节省了学生在机床面板上输入程序的时间;二是可以让学生了解柔性制造的基本形式,方式简洁,节省投资,保证了教学工位和教学缓冲,计算机和数控机床之间的联接使数控实训基地的管理和通讯更为便捷。
三、数控实训基地运行和使用建议
1、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把数控技术培训定位在培养数控设备编程、操作、维护的应用技能型人才目标上。以数控技术工程实际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把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加工中心的培训作为实训的主要环节,确立“数控为龙头、CAD/ CAM 作主线”的教学改革新思路。
2、根据培养目标制订教学方案学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积极开发校本教材,特别是实训教材,如《数控编程与操作》、《数控加工实训教程》、《线切割实训教程》等校内实训教材。在技能教学的安排上,采用模块化的技能教学一体化模式。根据等级工的标准明确了每个专业的实习模块,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操作技能为主线,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减少一些理论性较强且生产实际中基本不用的内容,实行“融、并、删、减”的“课程一体化”的改革。
3、重组课程,强化实训根据目前数控应用技术的专业课程中缺乏模块化的专业系列教材、内容交叉重复、技能训练内容偏少、与生产实际衔接不紧、不能满足专业教育及实训需要的实际等一系列情况,积极组织专业教师通过教材重组、自编讲义的方式予以解决,并组织教师参加专业教材的编写工作。
4、改变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彻底改变原来课堂教学为主、实训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采用边讲边练、先讲后练、先练后讲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形成“实践、理论、再实践”的教学模式,可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5、形成相对合理的人才培养流程应本着“精讲多练、学以致用”的教学宗旨,加强对学生实训过程中的教学与考核,主要体现在以下过程:a.普通机床的认识与实践。b.数控机床的认识与实践。c.数控加工、维修学习。d.数控生产实训。e.综合训练。以上每一个环节都实行单个考核、循环实训,最终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操作型、编程型、综合型,对应三年制中级、五年制高级、四年制高职技师专业。
总之,要想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就要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而实训基地的建设则必须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能让其成为一种摆设,不能成为学校办学成本的包袱,在新的经营模式下真正做到“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小荣.浅谈如何有效提高中职数控加工专业的实训效果[J].中国西部科技.2009.(08)
[2].叶昌元.职业活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培训.2005.(05)
[3].赵志群编著.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科学出版社 2003
第四篇:中职数控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论文所属学科: 数控技术(中职)
论 文 标 题: 中职数控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单 位: 株洲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姓 名: 赵 丙 中职数控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深入,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培养模式进一步明确,通过推行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方式,不断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实践教学不只是对书本知识的演示和验证,而更应着重于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创新才能和职业道德,因而对实训基地的功能和作用有了更深的认识,如何发挥实训基地的功能已经成为中职教育成败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工学结合;运行模式
实训基地是职业院校进行实训教学的物质基础,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关键所在,更是中职院校的特色所在。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各个中职院校想了许多办法,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近年来,我校在校内数控加工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通过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实行工学结合,建设一批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或车间”,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为企业培养了优秀的专业人才,真正实现了“共建、共管、共享、共赢”,取得了许多成功经验,但同时仍存在一些发展中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解决。
一、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内涵
纵观当前国内职业教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刚刚起步,能够真正做到生产性实习的并不多见。这里,主要是一个认识问题:即什么样的实训才是真正的生产性实训。对此社会上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相对于以往传统的消耗性的实训,生产性实训必须有企业的参与,必须要做到校企合作,应该生产出有形或无形的“产品”。另一种观点认为,只要把企业真实的设备、工具、环境、任务搬到校园实训室,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训任务,生产出一定的 “产品”,实训的过程与实际工作的操作过程完全一致,即实训室已经具有产品加工、生产的功能,也可以认定为是生产性实训基地。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一是要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要真正实现学生顶岗实习;三是要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只有达到上述三个目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产性实训。
二、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基本特征
(一)、建设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筹资方式多样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必须有行业企业的参与,必须引进企业的设备资源或人才资源进行共建、共享,实现建设主体多元化、筹资方式多样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运行必须引入市场机制,达到校企双赢。
(二)、实训设备的真实性、先进性和共享性(开放性)。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设备与企业的设备完全一致,实训的过程与生产过程完全一致,实训室具备产品生产的功能。
(三)、管理模式的企业化和实训工作的情境化。生产性实训必须引入企业真实的工作情境、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按照生产的工序流程来布置。
(四)、工作任务的真实性和社会服务的效益性。生产性实训必须体现“学做合一”,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在实训中能生产一定的产品,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降低实训成本。
(五)、实训基地功能的多样化。生产性实训既有产品生产的功能,又有技能实训的功能,还可以有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的功能,成 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鉴定中心;还可以承担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的功能,成为区域内新产品、新技术研发中心。
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路。立足全局,统筹考虑,分步实施;以产养教,以教促产,产教并举;优化整合,强化功能,创新机制。在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建设中,实现三个一体化,即“教、学、做”一体化,“实验、实训、生产”一体化,“产、学、研”一体化,重点打造具有特色的数控专业生产性实习基地。
(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原则。一是生产性原则。作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必须是真实的产品生产,真实的生产性企业;二是先进性原则。跟踪技术前沿,充分体现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等,仪器设备具有前瞻性和可持续性;适当压缩传统产品,扩大高技术含量、高利润产品。三是开放性原则。实习基地要能够为多方面提供服务和提供多种服务;以生产为主,规模适度,为教学服务;扩大教学实习,为学生提供生产实习岗位;四是市场性原则。要立足市场,降低管理、运行、生产成本,不断增加职工收入。建设过程中,考虑工种、设备、工艺流程在反映企业生产实际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的实习、实训。
(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功能定位。一是必须保持生产性,产品要面向市场,并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保证职工收入;二是必须提供教学实习,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创造真实的生产性实习环境,并减少学生实习消耗,主要是为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所以在建设中,必须要有意识地预留一些岗位给学生顶岗实习;三是必须 保持适度的新产品研发、试制与推广,以确保始终处于技术前沿;四是必须保持“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四)、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具体措施。我们以校内实训基地为主,以校外实践教学资源为辅,统筹安排,形成规模大、工种全,融“教、学、做”一体化,“实验、实训、生产”一体化,“产、学、研”一体化的数控专业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具体包括数控仿真加工实训室、机械CAD/CAM实训室、数控机加实训中心、钳工实训室、数控机床维护实训室等,主要承担数控专业学生的专业(顶岗)实习任务,在间、工种、工艺流程、设备仪器等安排上,合理规划,统一布局。
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与运行机制
(一)、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原则
在“课程实验——基本技能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下,课程实验、基本技能实训教学任务由各部门承担并负责管理,使学生达到本专业初、中级工水平;校内生产性实训由校办工厂承担并负责管理,学生实际操练,并帮助工厂生产产品、创造价值,学校在提供一定实习经费支持的同时,工厂也付给学生一定的劳动报酬,达到“三赢”目的;校外企业顶岗实习由校外实习基地承担,实行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共同管理模式,学生按照“准员工”角色进行管理。
(二)、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
一是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由校办工厂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运作,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主要承担学生的认识实习、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青年教师的技能培训与挂职锻炼。二是校办工厂和学校的人员实行双岗双责,交叉使用;有关费用由学校与校办工厂统一结算,以保持校办工厂财务的独立性。三是实践教学任务由教务处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向教学部、校办工厂分别下达,教学质量管理中心负责教学实施过程的全面督导与质量评价工作,确保各项教学任务的全面完成。
四是学校对校办工厂的考核,除完成一定生产任务、保证本厂职工收入外,还要考核其完成教学实习任务情况及“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产品研发、技术推广与服务、生产性实习条件、环境建设等情况。
五、我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成果
成果特色一:通过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改变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人才质量。
生产性实训基地由校企共同领导,共同管理,明确企业和学校各自的管理职责。通过生产性实训教学,一方面培养了适应企业需求的人才,提升了学生就业质量,让毕业生就业实现“零适应期”;另一方面降低了企业培养成本,满足劳动力市场的用工需求。学校利用合作企业先进的装备作为学生的实训设备,同时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到学校任课,目前有企业员工陶向文、匡维安等人在部门进行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和钳工课程授课,通过校企合作解决了师资不足和设备不足的问题;企业通过与学校合作解决了困扰企业的人力资源不足问题;学生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发的校企课程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先进设备,学到新知识,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工作能力。这一培养模式赢得了人才市场喝彩,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的三赢局面。
成果特色二:建立和完善企业参与的学生评价体系。逐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学生评价体系,即学校评价、企业评价和综合评价的评价体系。
1、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为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根据学校《成绩考核管理办法》,采用“加强平时考核、弱化期末考试,突出分项考核、综合评定成绩”的质量评价策略,对学生在校表现进行评价。
2、企业对学生的评价。由于学生还不是企业的准职工,企业对实习学生采取有别于企业职工的评价方法。主要从学生的遵章守纪,产品质量意识,工作积极性,吃苦耐劳,团队合作,服从管理,虚心学习,积极进取等方面进行评价。阶段性给出《生产实训评价表》。
3、综合评价。学校在学生临近毕业之际,将结合学生在校的评价和在企业的评价进行综合评价,最后给出毕业生鉴定表。实践证明,多元的评价体系是行之有效的,它促使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进一步提高。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教师教学观念进一步改变,将它纳入到常规教学管理中去,不断加以完善,以适应中职学校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成果特色三:改革了教学模式。
应用数字化仿真软件,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仿真教学”,把“产品搬到课堂”,采用仿真实习熟悉实践内容,缩短认知过程。应用生产型实训基地,营造一个真实的生产企业的环境,实行案例教学、场境教学、岗位教学等。通过生产性实训基地,在指导老师和班组长等指导下,进行生产性实训,学生到企业生产车间真实环境中实 训,做到“实境训教”,将“课堂搬到车间”,从而实现人才培养过程的“实境训教,无缝对接”,进一步丰富和创新教学模式。
成果特色四: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综合能力。
通过校企联合教研活动,通过下企业实践活动,专业教师综合能力得到提升。所有专业教师均参加企业短期技能培训和下企业实践活动,形成了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的良好氛围,与企业专家合作开发校本教材5本,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成绩也取得突破,数控专业学生在2015年株洲市教育局组织的中职普车、数车、钳工、工业产品设计技能大赛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其中钳工取得了一等奖、工业产品设计、数车、普车取得了二等奖。
六、体会与思考
总体来说,我们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初步实现了生产与教学协调发展,保证了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但距离国家示范性学校的建设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还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一)校企生三赢的利益驱动长效机制建立问题
学校与企业能否长期合作,取决于利益平衡点的寻找与把握,而能否使合作产生最大效益,则取决于长期合作中双方逐步探索建立的各种机制。
1、企业优先考虑生产的正常进行及产品的质量,想方设法降低劳动成本。
2、学校优先考虑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就业率,并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3、学生与家长主要考虑学以致用,劳动强度和教育投资的回报。在合作办学的过程中,如何找到平衡点,是深化校企合作工作的关键所在。
(二)缺乏政府与社会关注,呼吁出台政策法规和实施规则
尽管国家对校企合作大力倡导,也制定了相应的指导方针和原则,但在校企合作中双方的权利、责任都没有明确的规定,没有相关政策法规的约束与驱动。只凭学校与企业的一纸协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使部分企业无暇顾及校企合作,严重影响其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三)中职学校建设需要各方面政策、制度的配套改革
要出台校企合作的相应政策,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在教学管理上要对原有的规章制度进行修改;教学资源要更新重组,以满足示范校建设的需要。
总之,我校数控专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使我们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是适合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新型办学模式,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必经之路。当然,合作过程还有许多障碍有待克服,我们需要企业将眼光放得更远,更加热心、主动地参与这一双赢的合作,也需要政府积极有效的协调,帮助双方消除合作中的摩擦,也需要一部校企合作的法规,明确各相关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推进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道路上发挥好示范引领的作用。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教司.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2006-11-16.[2] 教育部,财政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Z].教高[2006]14号,2006-11-3.[3] 翟轰.校厂一体,产教结合——前校后厂办学模式的案例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3).
[4] 丁金昌、童卫军,校内生产性实习基地建设的探索 [J] .中国高教研究,2008(2). [5] 胡春宝.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8(17).
第五篇:数控实训基地企业文化建设
数控实训基地企业文化建设
一、企业文化及其在数控实训基地中的要求
1.融合企业文化是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中等职业教育是直接面向企业的教育,学生出了校门就进企业,出了校门就是员工,员工是企业文化的支撑点和体现点。因此,企业在选才、用人乃至整体管理已从更深更广的文化层面上对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上提出更高的要求。能够快速地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管理环境、生活环境,是用人单位的对新进员工的普遍要求。毕业生进入企业不仅要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岗位上,以适应岗位的技术要求,更应凭借良好的综合素质适应企业的管理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而崭露头角。
2.融合企业文化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中等职业教育正在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而这种模式的重点是工作和企业,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的文化,不是单一的工作或者技能。要想让学生在一种全真的环境中模仿训练必须要在实训的过程中引入企业的文化,只有在具体的文化氛围中才能让学生感知到真实的企业环境,从企业物质、企业制度、企业精神等方面去感知企业。尤其是企业员工的团结协作、积极进娶精益求精等优秀的文化价值理念,更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净化他们的人格品质,使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行校企合作,推行工学结合,学生在真实的企业实践情境中更容易感悟优秀的企业文化,逐步把外在的行为要求内化为校园文化主体自身的内在需求,学习企业员工高超的技艺和爱岗敬业的精神,确立自己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如何将企业文化融合到数控实训基地中去
1.以企业的标准建设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应到企业充分调研,了解企业的车间设臵、布局、仪器设备的摆放,就是所谓的“引企入校”。“引企入校”不是简单地将硬件搬入我们的实训基地,而应包含企业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实训基地是企业设备、企业文化的信息展示窗口。特别是像数控加工适合开展生产性的实训基地建设。真刀真枪的训练十分重要,但没有实弹演练,缺少了一种真实的环境,也紧不了弦,练不了过硬的本领。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一定要搭建起与企业内外部环境相适合实践教学平台,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达到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与岗位适应能力训练的目的。
2.以企业运行机制管理实训基地。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引进企业文化营造职业氛围,在岗位设臵、生产方式、技术标准、管理规范等方面加强建设力度,加强在教学、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品牌意识等方面的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比如悬挂、张贴相关生产标识、操作规程、职业行为规范等,创造更加真实的工作场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引入管理机制不仅仅是张贴几条标语,宣布几点规章制度,更重要的是一种管理理念的渗入。为什么许多平时实训过程中调皮捣蛋的学生到企业以后却能认认真真的工作?除了金钱的刺激,更重要是职业环境的限制,企业文化的熏陶。
3.以企业职业理念教育学生。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所凝结和积淀起来的价值观念、精神力量、经营境界以及广大员工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企业文化更多地体现的是对员工群体的规范、整合、凝聚和激励功能,用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形成一种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凝结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员工为企业和社会发展而努力。在实训基地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加强实训基地自身的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训基地内建设企业文化环境、提炼精神理念、引入现代企业运行机制、进行校企合作等,可以营造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
三、机械加工企业文化不能等同于数控实训基地文化
实训基地仿真企业实际的工作环境,使学生能获得实际专业经验,感受真实的企业。实训基地通过引进企业文化、规章制度,对培养学生职业操守、练就职业素质非常重要。但企业文化不能完全代替基地文化。实训基地的任务是培养而不是生产,所以实训基地文化不应仅仅是企业文化,还要有校园文化,是二者的有机结合。企业文化反映的是企业的价值观,校园文化对企业文化的有效吸纳能促进学校的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育方法的变革,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和创造意识,从而带动学校整体办学水准的有效提升,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相互渗透更加有利于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养成,校企文化在互动中形成合力,能更加正确地引导学生处理好奉献与索娶效率与公平、自主与监督、竞争与协作等关系。实训基地的建设是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建设,不能只重视硬件而忽视基地的内涵发展,只重视学生的技能培养而忽视企业综合素质的训练。在实训基地的管理中借鉴企业的“6S”和“七要素”管理,让学生在实习中按照实际工作要求进行实习,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提高学生的质量意识、责任意识。
四、借助校企合作,延伸实训平台,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养
产学研结合教育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不可或缺的作用。它是教育事业中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部分,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各类具有专门技能人才的繁重任务。产学研结合教育对于提高劳动者素质、拓宽就业渠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尤其如此。我国正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型工业,高新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对技术型、应用型等人才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多,这就带来了人才需求结构的变化,大力开展产学研结合教育正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通过产学研结合,企业、社会在参与专业建设、参与教学全过程中,必然会促进企业、社会对职业院校毕业生的认可程度,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为学校赢得声誉,同时也可利用企业、社会的设备等,弥补职业技术院校教学资源的不足。产学研结合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产学研结合的主体是产学结合,产学结合的核心是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物质与智力的双向资源,为学校的人才培养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我们借助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工业中心的模式,采用互利互惠、双向共赢原则引进企业的设备和项目;同时积极聘用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当中心的兼职教师;广泛联系行业协会、企业和职业技能鉴定部门,开展学生的双证、多证培训和对社会人员的职业资格培训;加强对外技术服务、新产品开发和新技术研究工作,这是不断提升实训技术水平的重要工作。
我校以努力实现校企双方互利共赢为目标,通过积极寻求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加强学校教学与生产实际的结合,弥补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脱节的缺陷,培养和锻炼学生解决企业生产一线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在数控实训教学方面我们已与可成新乡龙辉精密铜管厂、淅川汽车减震器厂等近20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从2008年至2011年,我们每年都有近200名数控和模具专业学生到校企合作企业生产实习,学校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技师指导学生实习,学生在企业各个部门轮岗,直接从事机床操作、生产管理、品质管理等活动,通过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体验职业角色,感受企业的考核、激励、管理机制,体会职业竞争所带来的压力,提高对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熟练度的认识,积累工作经验。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到企业生产中技术难题的解决,直接面向工程实际,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极大地锻炼了学生解决工程实际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顶岗实习,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文明生产意识得到提升,感受企业氛围,了解企业文化,为适应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极大增强了学员今后岗位适应能力,教学效果非常显著。合作企业也可以通过顶岗实习过程对学生考察,挑选到他们满意的准员工,这些准员工已熟悉企业工作流程、运作机制,经过顶岗实习在技术上已经成熟,不需要再培训就可走上工作岗位,解决了企业高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储备,其他顶岗实习学生也能够非常迅速地适应使用同类设备企业的岗位要求,进一步扩大了学生的就业渠道,达到了双方共享校企合作成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