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时间:2019-05-14 16:47: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庐山地理综合实习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庐山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第一篇:庐山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庐山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

二〇一七年六月

淮阴师范学院城环学院

庐山地区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1503班 殷昌军

学号:2015110313 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南部,西北滨临长江,东南临鄱阳湖,地理坐标是东经115°50'-116°10',北纬29°28'-29°45'.庐山是由断裂抬升而形成的断块山,山体平面形态呈肾型,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倾斜延伸,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渐收窄,长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主峰为大汉阳峰,海拔1473.8m,高出四周平原约1440m,属于中山类型。

庐山的形成经历了复杂而又漫长的历史过程,留下了许多自然地理遗迹。山体也由时代不同的岩石组成。由于庐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加上它具有中山地地貌特征,亚热带山地地貌特征,土壤和植被垂直分带明显等特点,故成为了一个很好的自然地理实习地点。

一、实习计划与安排

实习时间:2017年6月18日-2017年6月24日 实习地点:庐山地质公园 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使每个同学对庐山地区的地质、地貌、土壤气候、植被水文等自然因子及综合体系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掌握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对地球人类的重要性。

2、要求识别庐山地区的地貌类型、形态、分布及其发生发展演化规律,初步掌握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学会地质地貌剖面图判读。

3、了解庐山地区的鮮明山地气候特色和小气候特点,土壞、植被的纬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认识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和发生过程,初步掌握土壞野外调查方法,识别地带性代表植物、主要植被类型及其分布规律,了解各类植物群落结构、生态特征及植物群落的演替,学会采集主要自然地理因素的相关标本。

4、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及地图信息的野外表达,认知自然、人文地理、资源环境等信息的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反演。

5、通过野外实习,使学生增强集体观念,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开阔眼界,了解祖国的丰富物产资源,浏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深化学生的专业热情。实习工具:地质罗盘、地质锤、铁锹、测绳、望远镜、野外记录本、记录笔

实习计划:

1、观察狮子洞喀斯恃地貌,抵达庐山。

2、观察了解庐山地层与地质构造基本轮廓,观察侵蚀地貌,观察黄山松林和落叶阔叶群落,学习植物群落调查的基本方法;观察窖洼的形成及形态特征;了解剪刀峡的形成及形态特征;小夭池洼地及小天池谷地的形态特征于成因和小天池沼泽土遗迹;王家坡一带岭谷地貌形态及成因,大坳冰斗;了解地质图的野外判读。

3、观察西谷形成、岩性、构造、与地貌发育关系,观察河流袭夺现象与侵蚀裂点;观察重力地貌、峡谷地貌、构造地貌、峰林地貌、夷平面地貌等,山下土壤分布规律,认知不同地貌的地理信息表达。

4、观察芦林盆地地形,掌握土壤、植被分布;观察山地黄棕壤土壤剖面,了解山区河流水文特征;观察柏林、常绿阔叶混交林,继续植物群落样方和无样方调查,了解地理信息方法的景观生态学应用。

5、沿途观察植物,在植物园中识别多种植物;观察山地黄棕壤土壤剖面;观察含鄱口山顶

地貌,地貌的地理信息表达。

6、观察七里冲形态特征及谷地堆积特点与成因;了解温泉大断层形成及的形成,了解大凹里峡谷特征、岩性于构造运动关系;三叠泉瀑布裂点上游夷平面特征;观察土壤垂直变化规律、山地棕壤和三叠泉山地黄壤剖面,河流地貌的地理信息表达。

7、观察书院景观与河流水文地貌,返回学校。

实习路线:6月18日:淮安—庐山

6月19日:上午:牯岭—望江亭—小天池

下午:牯岭—月照松林—气象站

6月20日:上午:牯岭—飞来石—花径—如琴湖—锦绣谷

下午:牯岭—大天池—仙人洞—龙首崖

6月21日:牯岭—含鄱口—三逸乡—庐山植物园

6月22日:牯岭—五老峰—三叠泉

6月23日:牯岭—庐山剧院—三宝树—冰川漂砾

6月24日:庐山—淮安

二、庐山自然地理要素的主要特征

1、庐山概况

庐山的地形成因是断裂隙起的断块山,周围断层颇多,特别是东南部和西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的断层规模较大,由于这种断层块构造而形成的山体,故多奇峰峻岭,悬崖峭壁,千姿百态,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庐山生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昆虫2000余种、鸟类170余种、兽类37种。山麓鄱阳湖候鸟保护区,是“鹤的王国”,有世界最大的白鹤群。

庐山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类型,有地质公园之称。庐山也是中国古代教育基地和宗教中心,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拥有五大宗教的国际名山。1996年12月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作为自然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庐山的地质

庐山是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和中国首批国家地质公园,具有丰富的地质学景观,庐山是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的诞生地。1931年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到庐山进行地质调查,首次发现了庐山及其附近存在着大量冰川遗迹,这是中国地质学家在中国大陆东部首次发现的第四纪冰川遗迹。

庐山主要由震旦纪及前震旦纪地层组成,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山体中部出露最宽,向东北部和西部收敛。以九奇峰、仰天坪一带为界,将庐山地层分为南、北两部。南部主要出露前震旦系双桥山群,北部出露震旦系下统南陀组。

庐山的主要有沉积岩和变质岩两种岩石类型。沉积岩主要有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沙砾岩、砾岩、石灰岩、页岩和凝灰岩等。其中,砾岩最为常见。庐山的变质岩主要有大理岩、石英岩、板岩、片岩、片麻岩、角闪岩等,其中片岩居多。

3、庐山的地貌

庐山是由断裂抬升而形成的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特征,属于中山地貌类型。山体内的褶皱、断层和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河谷地貌特殊,此外,还有尚在争议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总的来说庐山主要有构造地貌、冰川地貌、流水地貌、重力地貌、岩溶地貌等地貌,这众多的地貌特征为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4、庐山的气候

庐山地处中国东部亚热带季风区域,受东亚季风影响,具有鲜明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特色,但是随着海拔高度增加,水热状况存在着垂直分异,因此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庐山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四季分明且分布不均,冬长夏短,云雾天气较多,年平均雾日约200天,降雨比较频繁,年平均降水量约2000毫米,且多为地形雨,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冬季极端最低温度-16.8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5、庐山的土壤

庐山具有多种多样的土壤类型,庐山的土壤可以分为地带性土壤和非地带性土壤两大类型,地带性土壤则是自山麓至山顶,依次分布着红壤和黄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非地带性土壤有山地顶部形成的山地草甸土,部分水稻土等其它土壤。

6、庐山的植被

庐山地处亚热带,植物资源丰富,区系复杂,自然分布和引种栽培的高等植物达3000多种(不包括苔藓植物),是长江中下游山地区植物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受地形抬升的影响,植被的垂直分异比较明显,植被以森林为主,且大多数为次生针叶林,灌丛、草丛面积也比较大,基带为常绿阔叶林,随着山体海拔的不断上升,植被类型依次为常绿阔叶林与落叶阔叶林混交林、落叶阔叶林。

三、实习内容

6月18日:

早上7点在学校的图书馆门口集合坐车前往庐山。在庐山北门换乘旅游大巴由盘山公路进入庐山景区。在九曲十八弯的路途中观察庐山的山体基本结构。

6月19日: 上午:我们前往望江亭的路上发现了一处有发生过明显滑坡迹象的山坡。该滑坡面岩层岩性属于页岩,易被风化。斜坡上的大块岩体,由于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滑坡面整体下滑,即为滑坡。滑坡形成有三个条件:具有一定坡度;具有较多的碎屑物,松动的土壤及岩体;具有大量的降水。除此处滑坡外,汉口峡水厂公路旁和如琴湖西岸公路

旁也有滑坡地貌。而马刀树就是老滑坡的识别标志,醉汉林是新滑坡整体、慢速滑动的标志。对于如何判断是否为滑坡,老师给出了三种方法:1.滑坡面是否新鲜,新产生的滑坡面与两旁未发生滑坡的坡面相比,土壤与裸露的岩层都有差异,有明显的新鲜面;2.通过卫星图像进行对比分析;3.坡面形状是否为围椅状,由于滑坡面个边缘面的应力不同导致滑体后缘与母体脱开的分界平面上多呈围椅状;4.坡面植被状态,滑坡面上的树木由于滑坡导致树木发生弯曲生长,形成马刀树,醉汉林。或者是由于原有的植被在发生滑坡后死亡,然后滑坡面上产生了新生植被,与两旁坡面的原生植被类型状态不相符。

离开滑坡面继续向前,我们到达了望江亭。在那里我们先是观察了剪刀峡。从外观上看,它是典型的V型峡。但在冰川学派眼里,这是U形谷下套V形谷,认为冰后期U形谷受河

流下切,山嘴交错,河床曲折,认为也是冰川谷,山麓地带有山丘,山丘外有水,认为是山体冰川终责堤。两列终责堤之间为冰水湖。但在带队老师眼里,这是典型的由于流水深切作用形成的V型谷。而且在望江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对面山上有一个断层三角面,说明此地是发生过断层,然后又有流水侵蚀的作用形成的。之后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望江亭所处位置的植被生态环境。老师举了黄山松的例子,它是由于高山独特地貌、气候而形成的中国松树的一种变种。黄山松一般生长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地方,因此可以作为一定的高度指示物。据老师所讲,黄山松就是遵循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生物适应性的一种表现。

由于庐山是由断裂抬升而形成的断块山,岩层中存在许多节理。这些节理经过流水侵蚀和风化作用,裂隙会不断变大。裂隙变大还有生物侵蚀的作用,其中主要有树木的根劈作用。何为根劈?树木的树根紧紧地扎在粉砂岩互层的泥岩内,树根附近的岩层缝较宽,远离树根生长处,岩层缝较窄,这种现象称之为植物的根劈作用。庐山上树木的根系深深地扎在岩层的众多节理中,随树根的发育生长,不断地把裂隙扩大。

离开望江亭,我们像小天池进发。小天池位于庐山牯岭东北山顶,以山巅有小池得名。这里海拔 1213米,是庐山第八高峰,山势巍峨,青翠秀丽,这里有一座喇嘛庙,在殿堂前

可见一圆形水池,就是要观赏的小天池。据说当年池水清澈,久旱不涸,久雨不溢,自古蔚为奇观。小天池侧有天池亭,亭建于一喇嘛塔一侧,登上天池亭,东望潘阳湖浩瀚无垠,北望长江若带,西望田园锦绣如画,南望牯岭云中山城。我们到这里,正好阳光灿烂,北望长江云雾之中一条银亮水带尽收眼底。来到这里的人都很兴奋,庙堂、白塔、转经桶、四面佛、宝塔华盖隐在小天池周围,俨然一个佛教胜地肃穆,阳光照射下,更显示出庄严。这里与庐山政治山的氛围大不相同,仿佛与世隔绝一般。在这里,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地理学意义上的小天池。不仅仅是庙前的这个小池子,是整个寺庙所在的这个山谷称为小天池。冰川学派认为这里曾发生过冰川活动,这里就是一个冰窖。理由是这里地势低洼,从高空看是一个明显的凹陷型。但支持冰川学派理论的,最明显的冰斗为大坳冰斗。冰斗是冰川的发源地。而大坳冰斗位于大月山东北角,长约300米、宽约250米、深约100米,斗底海拔1200米,四周群山环绕,呈漏斗状。是冰川学派的有力证据。

由于庐山降水丰富,且小天池地势低洼,所以这里的土壤多为沼泽土。两边山坡上的土

壤为山地的黄棕壤,细腻湿重。有明显的土壤潜育化现象:土壤潜育化指土壤长期滞水,严重缺氧,产生较多还原物质,使高价铁、锰化合物转化为低价状态,使土体变为蓝灰色或青灰色的现象。

下午:在住所吃过午饭休息过后,我们前往了庐山气象站。由于人数过多,气象站工作人员出于安全考虑,并未允许我们进入气象站内部观摩仪器。我们只能在气象站周围进行观察。观看了一些室外气象监测仪器(百叶箱:测温度、湿度,能见度仪测能见度,风速风向仪,光照仪,蒸发器)和庐山气象资料,知道了庐山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庐山与星子、九江等同纬度地区之间的气候差异。

气象站位于牯牛岭,海拔高度约为1200m,建成于19563年。建成早期检测项目为:气压、降水、风速、温度等,现在已经变成了多用途的检测站,监测包括:大气气溶胶指数、积雪厚度、大气通透度等。之所以将气象站建在这个位置,是因为这里与九江市气象局存在巨大高差,数据采集方便准确。同时温差约7~9°C,这是因为温度随海拔增加而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就降低0.6°C。在这里老师给我们讲了最大降水量带的概念:降水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存在最大降水量带,当海拔高于此带时,降水反而减少。庐山的年降水量约1750~2000mm,降水十分丰富,这不光与它的海拔高度有关,有很大一部分的降水来自于山下鄱阳湖与长江的水汽蒸发。

根据庐山植被的垂直分带,此地属于落叶阔叶林。目前,受人为影响,本地带多为人工栽种的黄山松林、日本柳杉林、扁柏林等针叶林,其他主要植被有钓樟、杜鹃、凹叶厚朴、鸡爪槭、鹅掌楸等。

之后我们前往了下一站,月下松林。其位于牯牛岭(次成山)脊部,植被带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由于人为因素乔木多为黄山松等天然次生或人工次生林,林下有多种常绿和

落叶灌木。主要的植被还有柳杉、马尾松、油杉、化香、板栗。在这一观测点上我们主要是观察:岩石成分、走向、倾向、倾角、风化侵蚀形成的基岩松动、变位及重叠石现象。

月照松林属于沉积岩,它含有长石、石英、(沉积岩中不含黑云母、角闪石、橄榄石),是典型的褶皱构造向斜,岩石表面为风化假色,岩性松散。此时我们拿出了我们此次重要的地质仪器:地质罗盘。

使用方法:

岩层走向的测量: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线的方位,测量时将罗盘长边的底棱紧靠岩层层面,当圆形水准器气泡居中时读指北或指南针所指度数。

岩层倾向的测量: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投影的方位。测量时将罗盘

北端指向岩层向下倾斜的方向,以南端短棱靠着岩层层面,当圆形水准器气泡居中时,读指北针所指度数。

岩层倾角的测量:岩层倾角是指层面与水平面间的最大夹角称倾角。倾角可沿层面倾斜线测量求得。测量时将罗盘侧立,使罗盘长边紧靠层面,并用右手中指拨动底盘外之活动扳手,同时沿层面移动罗盘,当管状水准器气泡居中时,测斜指针所指最大度数即岩层的倾角。

岩石产状:走向:东北-西南2350

倾角:370

倾向:1450 作为课外知识的扩充,老师介绍了庐山的植被分布: 根据庐山植被垂直分布的特点,可以分为三个垂直带。⑴ 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是庐山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为水平地带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向山地的延伸部分。分布于海拔700m(西北坡)或800m(东南坡)以下,由于庐山开发历史悠久,人类活动频繁,破坏十分严重,导致该林份大面积衰退,现仅残存于海拔800米以下低山丘陵沟谷地带和村舍、寺庙周围。

⑵ 山地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分布在海拔700m或800m至1000m(西北坡)或1100m(东南坡),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两植被型垂直带之间的过渡带。目前,在黄龙潭、黄龙寺等地和沟谷陡坡处有天然的次生林分布,受人为影响,本地带多为人工栽种的黄山松林、日本柳杉林、柳杉林、扁柏林等针叶林,或为次生灌丛和草丛所占据。这一带是常绿阔叶林与落叶带之间的过渡性地带。

⑶ 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分布在海拔1000m或1100m以上。组成落叶阔叶林乔木层的主要树种有四照花、灯台树、庐山椴、青榨槭、石灰树等。在海拔1100米以上,气温偏低,湿度较大,云雾多,风力大,所以这里出现了较为耐寒的针叶林。黄山松是本带内相对稳定的垂直地带性类型。

海拔1300m以上,往往为次生灌丛和山地草甸所占据。是非地带性的植被类型,庐山阔叶林被强烈破坏后,形成草丛和灌丛,类型多种多样,组成成分也较复杂。

6月20日:

从驻地出发,第一站我们来到了飞来石。俗称冰桌,是一块含砾石英砂岩,一块巨石在另一块之上,巨石棱角分明,成分非所在地所有,形似飞来,所以得名飞来石。对于飞来石的成因众说纷纭,但是冰川作用说比较普遍,因为冰川搬运能力大、高、远,流水搬运能力有限,形成石块棱角不分明。

飞来石景观常见于冰川活动频繁地区,如阿尔贝斯山脉等。飞来石是一种冰川堆积地貌,反映了冰川强大的侵蚀、搬运作用。在飞来石表层还能观察到明显擦痕,这也是冰川活动的证据。

离开飞来石继续向前,我们通过花径来到如琴湖。花径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牯岭街西南方向2公里处,这里海拔高1035M,曾是庐山历史上的三大名寺(西林寺、东林寺、大林寺)之一的大林寺所在地。在唐代,这里被人们誉为“匡庐第一境”,花径曾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咏《大林寺桃花》的地方。《大林寺桃花》中写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述了一个科学道理,温度随海拔增加而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就降低0.6°C。花径中有一处花径亭,相传为白居易题词花径。但经过后人考证,“花径”两字并非白居易所

留。

花径里有个湖,叫做花径湖,就是现在的“如琴湖”。如琴湖建成于1961年,水域面积11万㎡。蓄水量100万m。因湖面如一把提琴而得名。又因湖傍花径,故称花径湖。湖中有湖心岛,呈椭圆形。岛上有九曲桥与湖岸相连。岛四周苍松翠绿,宛如一根碧绿的“项链”平铺在湖面上,岛东端建有忆琴亭,西端建有一水榭。

继续向前,我们来到如琴湖大坝。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锦绣谷得知,这是一处流水地貌,发生过河流袭夺。

河流袭夺:由于分水岭的移动,导致分水岭一侧的河流夺取另一条河流的上游河段,这种水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庐山上升之前,山体内的河流已发育为成熟的老河谷阶段,即河流循软弱岩层发育和沿岩层走向(作北东向或南西向)流动。当山体上升后,新出现的东西向或南东向河流溯源侵蚀,因不同河流溯源侵蚀速度不同,导致位置较低,侵蚀能力较弱的河流夺取位置较高的河流上游段的现象。袭夺河的六要素:袭夺河、被夺河、袭夺湾、断头河、反向河以及风口等,袭夺河的判断标志:河流发生90度转弯(袭夺弯)。

锦绣谷位于如琴湖的西北侧,细细观察锦绣谷上还存在着一个大的宽谷,其原因是由于庐山在早期地质隆起不断上升,使得流水在原有的宽谷不断下切,然而形成一种谷套谷现象。同时观察发现宽谷另一边的谷上有多条平行的小沟谷,并在一条小沟一侧的岩石下塌,是由于谷内有众多断层穿过,形成比较多的大小不一的沟谷。

锦绣谷断层形成断层崖,岩石大多为垂直节理,岩层几乎水平,属于塔状地貌。

在锦绣谷也观察到了袭夺现象,有天桥袭夺湾及裂点,在裂点(天桥)以上为宽谷(西谷),以下为峡谷(锦绣谷)。西谷是一个被袭夺谷,袭夺后西谷上游与下游的水全部汇到如琴湖,然后再流进锦绣谷。

沿路走去发现路边岩石壁上有许多呈带状分布的石英岩,这说明庐山在地质抬升时期,石英侵入其他岩石中,使得石英呈条带状。

沿着锦绣谷的山路,我们一路到达了下一个实习点:仙人洞。在哪里我们集合清点人数,吃过午饭后。老师讲解了仙人洞的形成与文化背景。

洞是嶂岩地貌,是震旦纪砂岩中的一个潜蚀洞。砂岩层面平缓,倾的节理面,有一组陡且有一条小断层,流水沿断层及裂面潜蚀崩塌成洞。洞宽约4 m、深12 m,是道教活动圣地。在老师的讲解后,我们对仙人洞有所了解:仙人洞在构造地貌上属于倾伏背斜,形状象右手手掌倒扣下来(又称为

佛手岩),五个手指都很明显核部主要是页岩、千枚岩,硬度小,易遭风化和流水侵蚀,而外部为石英砂岩,硬度大抗风化、流水侵蚀能力强,因此,经年累月,核部逐渐被掏空,后期再经人口修饰,就形成了现在的岩洞。洞口开阔,向里逐渐缩小变窄。洞底平整,洞内有二个泉眼,仙人洞的岩层微微有点向上拱起,岩层与洞底水平面大约成45°向上倾斜。

仙人洞还含有浓重的道教文化气息,它是南方道教的发源地,是道教文化的集聚地,道教人心目中的圣地。在道教的文化传说中,这里是仙人吕洞宾死的地方。

离开仙人洞,前往大天池的路上经过了险峰,毛泽东曾在这里作诗:“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继续往山上前进,我们要前往龙首崖。途中我们到达了大天池,这里与小天池形成相似,都为冰窖,所以老师并没有多讲。

最后我们终于抵达了龙首崖。这里的形成是由于发生了断层后,上盘下沉形成。在这里,我们可以观察到崖下的石门涧峡谷,和对面坡的铁船峰。石门涧峡谷是在原断层构造的基础上,经过流水侵蚀、深切作用下形成的流水地貌。在其出口处,由基岩及其上覆的冰积物组成一横亘于谷中的门槛,形成冰坎地形。而铁船峰则是典型的断层三角面结构。断层三角面是指断层崖经河流或冲沟切割侵蚀后,形成的三角形陡崖。是现代活动断层的标志,常见于山区或山地与盆地、平原的分界处。所以和石门涧峡谷一样,都是流水地貌。

从龙首崖向对面山上望去,山顶的部分称之为仰天坪。这是一种夷平面构造。夷平面是指各种夷平作用形成的陆地平面。从构造的角度理解:地壳稳定,地面经长期剥蚀-堆积夷平作用,形成准平原,之后地壳抬升,准平原受切割破坏,残留在山顶或山坡上的准平原,称为夷平面,或称山顶面。

6月21日:

在前往含鄱口的山路上,约1084m的海拔高度上,有一块林间空地,称之为天窗。据

老师介绍,这里是由于2008年的大雪,发生了严重的冻雨灾害等气候灾害,是的这里的树木大面积死亡、倒塌,而出现的空地。后来科研人员在这里设立了30m*30m大小的样地,叫:日本柳杉结构改造固定观测样地。用来观测其地块的演替方向是否会向其自然环境状态靠近。这种样方称之为:生态窗口。老师在这里给我们扩展了一些涉及到景观生态学的知识。包括基质、斑块、廊道的概念,以及它们的识别、区分等。

前往含鄱口的路边,我们看到了许多“马刀树”,马刀树是山体滑坡使得生长在滑坡体上的树木随土体滑动而歪斜,在滑动停止后树干的上部又逐年转为直立状态的树木,又称醉林。它的存在是证明此处曾经的、发生过滑坡的明显标志。

在即将到达含鄱口的在公路两边,我们在路边看到了球状风化石,据老师解释我们知道此球状风化石的岩石成分和形成原因。

球状风化石的主要成分是花岗岩,岩石出露地表接受风化时,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角部受三个方向的风化,棱边受两个方向的风,而面上只受一个方向的风化),故棱角逐渐缩减,最终趋向球形。为第四纪冰川提供漂砾来源,再往前就是我们今天的重要实习点:含鄱口。在含鄱口景区门口,我们可以看到两边山坡上的岩层风化严重。这是由于其裸露的岩层多为砂岩和页岩,且发生过断裂和滑坡,节理众多,极易受流水作用和风化作用影响、侵蚀。导致岩层脆弱不堪。

站在含鄱口,可以远望鄱阳湖、汉阳峰,近看我们看到了犁头尖、太乙峰(角峰)、五老峰。鄱阳湖是种断线式盆地湖泊,其与长江相连,水位高低与洞庭湖、长江一致。由于山下是鄱阳湖,受其水汽蒸发的影响,含鄱口的风都是从山下吹上来的,而且风力很大。

离开含鄱口景区门口,我们行走在含鄱口刃脊上,往三逸乡冰窖靠近,三逸乡

冰窖是庐山第四纪冰川的主要屯冰处,是证明庐山在第四纪冰川时代存在冰川的重要依据。三逸乡冰窖地处洼地,其前身是冰斗。当时的冰川堆积作用,侵蚀使得洼地大小不断扩大。

向下继续前进,我们来到了庐山植物园。植物园里包括有:柏科植物、松科植物、鹃花科、壳斗科、樟科植物、杉科植物、蔷薇科、山茶科植物、木兰科、槭树科

植物太多在这就不一一列举。在植物园我们知道了庐山植物园有两大特色:一是裸子植物丰富,庐山植物园拥有裸子植物260余种,被称为松、杉、桧、柏的活标本园,为中国之冠;二是杜鹃花种类繁多,庐山植物园已建成拥有300余种杜鹃花的国际友谊杜鹃园。我们知道通过植物的形状、树叶类型等来认知植物。如豆科植物的认知:叶枕发达、叶子三出复叶、羽状复叶有这种标志的植物大多是豆科植物。

离开植物园我们参观了“庐林一号”毛泽东故居。里面

既是毛泽东故居,同时也是庐山的地质博物馆。里面有庐山地质演变的各个时期的照片和石头标本,还有一个庐山的3D

模型。上面详细的标注了庐山的各个景点的所在位置,道路情况以及地貌特征等。

6月22号:

从驻地出发,直接前往之前在含鄱口看到的五老峰。五老峰的走向为北东-西南走向的。总共四个大垭口。其本为背斜褶曲山,在断裂后形成断块山,其一部分沉入鄱阳湖。五老峰之间的垭口虽然大小不一,但都是由流水侵蚀形成的。庐山主要由震旦纪及前震旦纪地层组成。其岩层多由砂岩组成,在燕山运动发生断裂后,经过变质作用变得更加坚硬。

从五老峰下来,一直向下,向目的地三叠泉进发。在大月山与五老峰之间有个山谷叫七里冲。原本河流顺着七里冲大体向北流,但在

三叠泉附近被向南流的三叠泉河袭夺,河流呈直角拐弯,河流袭夺后,裂点向七里冲上溯了2km之远,河流下切深度达150-300多米。

三叠泉的形成与庐山经历的地质变动有关。庐山由于地壳的多次沉降与抬升,形成了褶皱密布、断层纵横、岭谷相间的山体,又经过第四纪冰川的剧烈摩擦而形成“冰阶”崖面。同时,三叠泉作为袭夺河,它的流水深切改变了水流方向,被袭夺河称为裂点,随裂点侵蚀,最终形成瀑布。

在今天两处地方,老师所讲的地理知识虽然不多,但今天却是最累人的一天。因为从五老峰海拔1436m下到海拔约400m的三叠泉,攀爬落差近100m,而且有大段的陡峭阶梯。在观赏完三叠泉后,还要在原路返回到山上。

从三叠泉返回后直接回驻地,一天行程结束。6月23日:

因为外面下暴雨,因此行程推迟。直到中午雨小了些才出发。从驻地冒着小雨,一路前往庐山会议旧址。新中国成立以后,这幢建筑更名为庐山人民剧院。自1959年开始,中共中央曾在这里召开过三次重要会议,即1959年的中共中央八届八中全会,1961年的中央工作会议和1970年的中共中央九届二中全会。旧址于1985年正式对外开放,199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这里进行的会议,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离开会议旧址,我们沿着山坡向上爬,在树林里的一个滑坡面老师让我们停下来。我们顺着山坡向上爬,来到了滑坡面的源头。观察庐山的土壤剖面结构。土壤剖面一般包括表土层、心土层、底土层。详细说来分为: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母岩层。而在我们观测的地方,表面还有一层枯枝落叶层。经过自己的动手挖掘,我们可以知道,腐殖质层和淋溶层的土质较为松软,而从淀积层往下就较为坚硬。老师说庐山的土壤厚度母质层以上约为1~2米。

继续向前,我们到达三宝树。此处有三棵参天古树凌空耸立,二棵是柳杉,各高40余米,一棵为银杏,高约30米,主干 数人合抱不拢,形同宝塔。三宝树相传为千年古树,树下石碑上镌有“晋僧昙诜手记”6字。宝树已被重点保护。在这里稍作休息后,我们向上返程。

在返程途中,老师带我们去了一个冰碛物堆积的小山谷。那里是

冰川学派认为的庐山发生冰川运动的重要地点证据。在这个山谷中,有许多的巨大岩石堆叠在一起,水流顺流而下。溪谷两岸的岩层上有明显的颜色分层且岩层下部有摩擦的擦痕。这是冰川运动搬运堆积的典型特征,说明此地发生过冰川运动。但流水学派认为,此地的岩石堆积是由于泥石流产生的,是属于流水作用,对冰川学派的观点提出质疑。

雨越下越大,我们提前返回,途经庐林湖大桥。庐林湖是庐山的一级水源地,这在前几天的实习过程中已经提到过了。但在暴雨下的庐林湖,别有一番美感。让我想起了一句诗:“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虽然全身被雨淋湿,但我却不觉得难过。

回到住处,又是一天的行程结束。6月24号:

从庐山回到学校,实习结束。

四、实习总结

庐山的7天之行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时间虽然很短,却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们学到了许多庐山自然地理知识及其形成原因,俗话说“纸上学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理论是建立在实践之上的,只有通过实践,理论才能得以充分发挥,这次实习的重要意义就在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我们在实践中学习理论,为今后的理论学习奠定基础。

7天的行程确实艰难,虽然每天要艰苦的步行外加中午只有一顿馒头大餐,但是我们最终能够坚持了下来。庐山实习不光锻炼了我们的意志,在路上大家的相互帮助,相互照顾,不正是集体团结的力量的体现吗。

通过了此次庐山的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让我们对庐山的气候气象、地质地貌、土壤植被的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但由于暴雨、路况等各方面的原因,此次实习安排的时间非常紧张,实习前我们对一些基础知识的准备不足,对实习的具体内容不了解,对一些地理现象缺少相对深入的认识和研究,导致了实习的盲目性。同时,老师的讲解并不是分组进行,很多同学接受知识有限,实习的路线和计划走的路线相差也比较大。当然,同学们野外实习的热情不够高,玩得比较多。

所以,我觉得实习前,我们有必要搞一个时间长一点的集中的学习。讲清楚我们实习的任务,然后,同学再去做有针对性的准备。这样带着问题去实习,不仅可以提高我们学习的兴趣,我们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

对于第四纪冰川遗迹的争论,虽然我们不能完全判断是对是错,但至少应该认识到一点,就是我们对于某些学术观点需要有一种怀疑的态度,并且在判断某些地理现象时也需要有足够的证据,要以事实为依据。同时这也让我感觉到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以认真的态度去对待,同时也要善于观察及思考。

我认为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我们都应该要理解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这样才能真正的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实践。

第二篇:庐山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庐山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班级:地理科学 姓名:

学号:

目       录 一、实习目的……………………………………………………2 二、实习地点及概况……………………………………………2 三、实习时间……………………………………………………2 四、实习路线……………………………………………………2 五、实习内容……………………………………………………3(一)地貌……………………………………………………3(二)土壤……………………………………………………5(三)地质……………………………………………………9(四)植物……………………………………………………10(五)气象……………………………………………………14   六、感想与总结………………………………………………15 一、实习目的:1、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拓宽视野,同时培养学生实际学习的能力。

2、了解庐山的基本概况,观察和分析其特殊的地貌类型和地质岩石的形成及结构,观察庐山不同的土壤分布状况和植被的地带分布。

二、实习地点及概况: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东经115°52′,北纬11°8′面积302平方公里,北濒长江,西邻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

庐山地处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山高谷深,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均降水1917mm,年平均五日191日,年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多雨、多雾,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庐山地区的自然地理结构和地理环境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被称为“世界地质公园”。

三、实习时间:2010年9月11日——2010年9月17日 四、实习线路 9月11日:街心花园—牯牛岭—月照松林—庐山气象站 9月12日:牯岭街-汉口峡—大月山水库—大校场谷地—庐山博物馆—毛泽东诗词碑园 9月13日:芦林湖-交芦桥-黄龙寺—三宝树-黄龙潭—乌龙潭-小天池—诺娜塔   9月14日:飞来石—如琴湖—花径公园—锦绣谷—险峰—仙人洞—圆佛殿—大天池—龙首崖—白居易草堂 9月15日:天狗洞—五老峰—大月山 9月16日:天狗洞—植物园—含鄱口—天狗洞 9月17日:大月山—三叠泉—庐山东门 五、实习内容:

(一)地貌:

1、地质构造地貌:

(1)褶皱地貌:主要由虎背岭-西谷-牯牛岭-东谷-大月山-七里冲-五老峰背向斜连续构成,呈东北—西南走向。其中虎背岭、牯牛岭、大月山和五老峰为背斜山脊地貌,西谷、东谷和七里冲为向斜山谷地貌。

(2)断裂地貌:锦绣谷,由大林峰与天池山交汇而成。因第四纪冰川作用,锦绣谷这块面向西南的山间凹地,经过冰川的反复刻切,形成了一个平底陡壁的山谷。在锦绣谷小道上观望,悬崖峭壁陡立。

五老峰断层崖地貌:因庐山垄正断层切过五老峰背斜南翼而成,西北上升,形成断层崖,断层共1300多米,断层崖亦分2~3级,断崖受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所谓五老峰就是五大垭口之间的山峰。

龙首崖,断层崖,拔地300多米,海拔850米,新构造运动上升形成,对面为铁船峰,中间为石门涧峡谷。

2、坡地重力地貌:

蠕动:在芦林湖大桥下的树林,我们看到了蠕动地貌,有因土屑移动形成的马刀树,它与滑坡所形成的醉林区别就是较有规律。

崩塌、滑坡:锦绣谷对面山上有部分重力地貌,倒石堆时间久远,已生长树木林立。

3、流水地貌:

坡面径流:由大月山水库至大校场谷底的路上,有坡面流水地貌的发育,有明显的侵蚀纹沟和坡积裙。

河流:

袭夺河:东谷支流穿过女儿城山岭,袭夺了大校场河上游,使大校场河上游原来向西南流入芦林湖盆地,改为向西北流入东谷,造成汉口峡。

瀑布、跌水:由于溯源侵蚀作用,即流水向沟谷源头侵蚀,随着侵蚀作用不断加强,侵蚀面不断后退,转折点坡度变大,水流到次便会形成跌水,形成瀑布,如三叠泉瀑布、乌龙潭的跌水。

如琴湖与芦林湖一样,都是冰窖,也是人工湖,存在着河流袭夺。

4、冰川冰缘地貌:

(1)大校场谷底的岩石为大小混杂、无规律,岩石之间有擦痕且棱角分明,可以此推断为冰蚀冰积地貌,当然这是一种说法。还有一种说法是流水地貌,并有朔源侵蚀现象。

(2)芦林湖:李四光先生认为这是一个冰窖,二、三百万年前,庐山处于第四纪冰期时形成,是当年庐山最大的屯积冰雪的谷地。同时,芦林湖所蓄水目前为庐山牯岭镇居民的主要水源。

5、小天池的“久旱不枯,滥洪不溢” 小天池小天池位于庐山牯岭东北小天池山顶,于殿堂前可见一圆形水池,即小天池。池水清澈,久旱不涸,久雨不溢,自古蔚为奇观。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也离不开这里的地貌地形,主要原因有三:

(1)该地区植被丰富,岩层中含水量高。

(2)较四周地势相对低洼,大旱时水沿岩石裂缝汇集于此,大雨时因积水区域小,大水可沿裂隙排出。

(3)有地下水的补给,排泄较好。

在小天池畔是我国藏传佛教密宗宁玛派在江南地区仅有的道场-----庐山诺那塔院。

6、飞来石的形成:

位于西谷上端庐山中学旁的飞来石,有两块叠置的巨石,小的横架大的面上,似天外飞来,故称为飞来石。产生于更新世时期,一直以来,它的形成原因众说纷纭。

分析:(1)流水作用? 观察其外形,体积大,周围也没有碎石,因此不是流水作用形成。

(2)冰川作用? 冰川作用较大且高,故有可能是冰川作用从别处搬来的。但它没有冰川作用的u型谷,冰川作用也是有限的,所以冰川作用形成也存在着疑点。

(3)重力地貌? 可能是受冻融交替作用沿着坡面下滚,又因长期干湿变化而形成。但这也存在着种种疑点。

(2)其他?如人工搬运等。

(二)土壤 1、土壤的形成 形成实质:物质的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矛盾统一。

岩石风化的四阶段:碎屑阶段(物理风化为主)→钙积阶段(钾、钠有流失)→酸性硅铝阶段(钙、钾、镁、钠等盐基离子有淋失)→富铝化阶段(盐基物质全部淋失,硅释放)。

四大肥力因素:水分、养分、空气、热量。

五大自然成土因素: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

生物作用:最重要的因素,合成有机物质,将太阳能引进成土过程;

富集矿质养分,改变了地表物质循环的方向;

产生土壤有机质和腐殖质;

影响土壤物理化学性质;

促进风化,活化土壤养分;

固氮作用,增加土壤氮素;

分解和转化物质,释放矿质养分,促进土壤物质循环;

影响成土过程和土壤分布 气候作用:(1)影响岩石矿物的风化和物质淋溶、影响土壤成土过程、影响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植物群社。

地形作用:地形影响母质的重新分布、影响水热的重新分配、影响土壤发育与地理分布、影响土壤侵蚀。

时间作用:随时间推移,土壤发育程度和成土过程加深,非地带性土壤向地带性土壤演化,土壤与母质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

同时,土壤也有一定的年龄。

2、说明:

(1)庐山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

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庐山沿着断裂上升为目前相对高度达1000~1400米的山地,为土壤垂直地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庐山在气候上处于中亚热带的北缘,这决定了本区植被土壤垂直带谱的性质;

地貌和水文条件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影响到局部地区土壤发育的方向,形成某些非地带性的土壤。

(2)挖土注意事项:所挖土坑观察面向阳,观察面对面挖成阶梯状,底部至少能容一人,挖到基岩为止,表层的土对堆放到一边,下面的土放在另一边,以便合理填埋。

(3)测土壤质地:a、手搓法:先选出杂质,再加少量水,用手揉搓。砂土不成球,沙壤土成球易散,轻壤土不成条,中壤土成条且可以提起来,但圈起来易断,重壤土弯成小环不易断裂。

b、手刮法:用拇指和食指相互下刮,砂土不成面,沙壤土粗糙,轻壤土呈鱼鳞状,中壤土刮面边缘有裂纹,重壤土刮面完整且无裂缝,但无反光,粘土还有反光。

(4)测pH值:取部分土壤,滴加指示剂,浸片刻,观察浸出溶液颜色,与比色卡对照读出数值。若为碱性时还需检查石灰反应。马尾松、杜鹃生长于酸性土。

(5)砾石情况:含砾石量(重量比)<10%为轻砾石,10%—30%为中砾石,>30%为重砾石。

3、庐山主要土壤类型:

(1)、山地棕壤 分布于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母质主要为砂岩,板岩的坡积物,局部地区以风积物为主。庐山的棕壤因垂直分布的地带性规律而存在。

地点:大月山水库附近山坡 时间:2010年9月12日 天气:晴 分类:山地棕壤土类,山地棕壤亚类,坡积大月山石英砂岩山地棕壤,厚层坡积大月山石英砂岩山地棕壤土种。

形成过程:(1)淋溶过程,棕壤一般为酸性,剖面无石灰反应。

(2)黏化过程,粘粒的移动使得某一层粘粒含量高,分为淀积粘化(粘粒来自别处)和残积粘化(粘粒就地形成),棕壤以淀积粘化为主。

(3)生物富集过程,棕壤有较强的生物富集能力,腐殖质层明显,腐殖质含量高。

棕壤性质:呈微酸性至中性,全剖面无石灰反应,质地较粘重,腐殖质含量高,因此肥力高矿物风化较弱,以2:1型水云母为主,含有少量的蛭石和高岭石,棕色新土层(铁、锰移动电解),CEC>15,BPS>70% 枯枝落叶层(o)腐殖质层(A)过渡层(AB)新土层(B)厚度(cm)79—71(8)71—44(27)44—33(11)33—0(33)质地 轻壤 轻壤 中壤 pH 5.4 5.6 6.0 结构 团粒状 碎块状 块状 颜色 黑色5Y 2/1 黑棕7.5YR 2/2 棕色7.5YR 4/4(2)山地黄棕壤 分布于海拔800(900)~1200米地带的各种母质上,植被为常绿、落叶混交林,或灌木、草本。

地点:天狗洞附近时间:2010年9月16日 天气:晴 分类:湿暖淋溶土亚纲,山地暗黄棕壤亚类,坡积大月山石英砂岩山地暗黄棕壤亚类,厚层大月山石英砂岩山地暗黄棕壤土种。

形成过程:黏化过程(新土层粘化程度较高,粘粒含量>30%)——脱硅富铝化过程 黄棕壤基本性质:腐殖质含量为2%—4%,从表层向下粘性增加,酸性到微酸性反应,BPS较高>30%,CEC为7—20cmol/kg,粘土矿物含水云母、高岭石、蛭石,2:1型、1:1型皆有,为过渡类型。在利用上要多施有机肥改善黏度,种植生长期长、抗涝能力强的植物,如柳杉、松树。

枯枝落叶层(o)腐殖质层(A)新土层(B)母质层(C)厚度(cm)83—79(4)79—55(24)55—0(55)0以下 结构 团块 棱块状 颜色 黒棕(7.5YR2/2)棕色(7.5YR4/4)硬度(mm)15.5 23 质地 轻壤 重壤 石块与土壤混杂 PH 5.0 6.2 根系度 10% 少量(3)山地黄壤 黄壤分布于山麓地形比较低平的部位,或发育在粘重而排水不良的母质上,山地黄壤分布在900或800米以下的地带,局部地区可达1000米左右。二者母质大都为花岗岩、砂岩、混合岩及第四纪风积物。

地点一:芦林水库下山坡 海拔:857米 气压:910帕 时间:2010年9月13日 天气:阴转多云 分类:坡积砂岩山地黄壤土属,中层坡积砂岩山地黄壤土种,山地黄壤土类 形成过程:富铝化过程→黄化过程,降雨多,湿度大氧化铁水化,形成黄色。

基本性质:山地土壤具有粗滑性(土与岩石混杂),颜色深,湿度大,土层薄且变化大;

层次分异较平地不明显。

枯枝落叶层(o)腐殖质层(A)过渡层(AB)新土层(B)新土向母质过渡(BC)厚度(cm)3 0—7(7)7—22(15)22—59(37)59以下 结构 团粒状 碎块状 块状 细块状 颜色 黒棕(7.5YR 2/2)暗灰棕(5YR 4/2)淡黄橙(7.5YR 6/8)淡棕(7.5YR 5/6)硬度(mm)12 16.6 20.4 18 质地 轻壤 轻壤 中壤 中壤 PH 4.2 5.2 5.6 6.0 地点二:仙人洞附近时间:2010年9月14日 天气:阴 分类:山地黄壤土层,山地黄壤亚类,残积长石砂岩山地黄壤土属,中层残积长石砂岩山地黄壤土种 枯枝落叶层(o)腐殖质层(A)过渡层(AB)新土层(B)母质层(C)厚度(cm)0—3.5(3.5)3.5—9(5.5)9—17(8)17—26(9)26以下 颜色 黒棕(7.5YR 2/2)暗棕(7.5YR 3/4)棕(7.5YR 4/4)淡黄(2.5YR 8/3)硬度(mm)12.6 16.9 17.8 24.6 质地 轻壤 中壤 中壤 PH 4.0 4.4 4.8(4)红壤 广泛分布于海拔4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以及灌丛草本。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石英砂岩等残积和残积坡积物。从红壤的颗粒组成来看,各层次间质地相当均匀,说明成土过程中有红壤化的性质。

地点:庐山东门附近时间:2010年9月17日 分类:铁铝土纲,湿热土亚纲,红壤,坡积长石砂岩山原红壤土属,中层坡积长石砂岩山原红壤土种 形成:a、脱硅富铝化过程:高温高湿,原生矿物强烈分解,硅和盐基强烈淋失,铁铝氧化物相对富集,使BPS降低,CEC小。酸性到强酸性的反应,铁的游离度高。粘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还有磁铁矿以1:1型为主。

b、生物富集过程:水热充沛,生物活动旺盛,生物富集过程强烈,形成的腐殖质多,但由于分解也高,腐殖质含量并不高。

改良利用:a、酸性的改良:撒生石灰,种植茶、松。

b、肥力的提高:施肥。

枯枝落叶层(o)腐殖质层(A)过渡层(AB)新土层(B)母质层(C)厚度(cm)46—43(3)43—36(7)36—18(18)18—0(18)0以下 硬度(mm)15.5 21 23.5 颜色 棕色()红棕()暗棕红()PH 4.4 5.0 5.2 结构 粒状 碎块状 块状 质地 轻壤 轻壤 中壤 4、其它:

(1)女儿城对面山坡:树木生长有向水性、向光性的特征,环境恶劣时会放慢生长速度。

(2)芦林湖及飞来石有原始成土过程:a、漆皮阶段:原始风化过程,微生物附着在岩石表面,对岩石矿物进行风化,而且分泌物质分解岩石形成腐殖质。b、地衣阶段:腐殖质吸收水分,有养分物质,地衣生长。c、苔藓阶段:矿质养分增加,苔藓植物生长。d、把CO2转化为养分,草本植物生长→灌木→乔木。

(3)乌龙潭:冲积母质:经常性流水冲击后沉积下来的岩石,其磨圆度较好,且向下游越来越好,水平分布于河流两岸,越近河中心颗粒越大,垂直方向上层次非常明显,粗细相间分布,多雨年份以粗颗粒沉积为主,旱季、少雨年份沉积颗粒较小。

(三)地质 1、庐山的演变 在漫长的地质岁月中,庐山地区曾经历过三大不同的地质发展阶段。

(1)大陆地壳形成的海洋发展阶段(2500—800百万年)2500—800百万年,本区是一个海槽,在1800百万年前海槽受到挤压而封闭,是其中的沉积岩、火山岩产生强烈变形变质,构成了陆壳结晶基地。1800—1000百万年,本区再度拉开变成大海。1000—850百万年演化成“太平洋型”活动大路边缘,由内向外依次为:大陆斜坡、边缘海、火山岛弧、深海沟、大洋、庐山地区位于边缘海中。在850—800百万年,火山岛弧与大陆产生板块碰撞造山,使海水中的沉积岩产生强烈的变形变质,构成大陆褶皱基底。在板块碰撞造山过程中,伴有大规模花岗岩侵入及火山喷发。

(2)地台陆表海发展阶段(800—200百万年)800—200百万年本区地壳活动明显减弱,昔日的山脉风蚀已尽,变成了广阔的表陆浅海,海水中出现了大量动物群。200百万年前,地壳受到挤压伤身成为陆地,海水一去不返。

(3)盆岭构造发展阶段(200百万年至今)200百万年以来,地壳活动性又再次明显增强,断裂、岩浆活动增强、盆地山岭相岩为主要特征。96—65百万年,本区地壳处于强烈伸展拉伸状态,缠身了一条巨大的低角度拆离断层,将古鄱湖底下15—21千米处的深变质岩撕拉到地表,形成了变质核杂岩构造及古鄱湖盆地。65—23.3百万年,产生了庐山断块山的雏形,四周下陷成湖。23.3—3百万年,庐山断块山快速上升,当3百万年第四纪大冰期到来之时,庐山已是一座雄伟高大的断块山。

2、庐山的地质构造 (1)褶皱:有背斜和向斜,主要由虎背岭-西谷-牯牛岭-东谷-大月山-七里冲-五老峰背向斜连续构成,呈东北—西南走向。其中虎背岭、牯牛岭、大月山和五老峰为背斜山脊地貌,西谷、东谷和七里冲为向斜山谷地貌。还有三叠泉向斜。

(2)断裂:①锦绣谷,由大林峰与天池山交汇而成。因第四纪冰川作用,锦绣谷这块面向西南的山间凹地,经过冰川的反复刻切,形成了一个平底陡壁的山谷。在锦绣谷小道上观望,悬崖峭壁陡立。

②五老峰断层崖地貌:因庐山垄正断层切过五老峰背斜南翼而成,西北上升,形成断层崖,断层共1300多米,断层崖亦分2~3级,断崖受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所谓五老峰就是五大垭口之间的山峰。

③龙首崖,断层崖,拔地300多米,海拔850米,新构造运动上升形成,对面为铁船峰,中间为石门涧峡谷。

3、矿物岩石种类 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其中庐山主要以沉积岩为主。此次实习进一步学习和实践了岩石的鉴定首先区分三大类,然后进行细的划分。

(1)岩石鉴定 ①日照松林:肉眼鉴定岩石种类,为沉积岩中的砂岩,大颗粒为砾石,岩石中夹杂的白色物质为石英,含有部分长石,岩石为含砾石英砂岩。(没有橄榄石、黑云母等,他们不可能在沉积层里存在。)附:松树生长在岩石缝中,是生物风化作用的体现。(风化作用有生物风化,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化学风化。)②女儿城:首先判定为沉积岩→砾砂岩(含长石、石英),岩石为长石石英含砾砂岩。岩石上有纹路,是由流水形成的。

(2)博物馆岩石欣赏 庐山博物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芦林湖畔,占地面积10000余平方米,原为毛泽东同志旧居,建于1960年。庐山博物馆融地方历史、自然、人文景观为一体,是庐山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景之一。

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庐山第四纪冰川遗迹主要类型有冰川刨蚀遗迹及冰川泥砾堆碛物组成。

如:形成于110—90万年的大姑期冰碛泥砾、冰川压坑及冰川擦口环痕石冰川漂砾;

形成于354—295百万年陆表海中的珊瑚礁石灰岩;

冰川条痕石、大姑期网纹石等。

(四)植物 1.庐山植被的垂直分带 由于庐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典型的山地地貌,亚热带季风山地湿润气候条件,因此发育了多种多样的土壤,以及比较典型的山地植被。根据庐山植被垂直分布的特点,可以分为三个垂直带。

⑴ 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是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基带,为水平地带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向山地的延伸部分。分布于海拔700m(西北坡)或800m(东南坡)以下,占有最大的垂直幅度。地带性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植物群落主要由壳斗科、山茶科和樟科等科的常绿阔叶林组成,由于本带所处海拔低,人类活动频繁,常绿阔叶林破坏十分严重,仅保存在寺院、沟谷以及陡峭的山坡上。

⑵ 山地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分布在海拔700m或800m至1000m(西北坡)或1100m(东南坡),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林两植被型垂直带之间的过渡带。这里属亚热带气候向暖温带气候的过渡类型。

地带性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乔木层代表有青冈栎、小叶青冈栎、甜槠、天竺桂等常绿乔木种类以及茅栗、化香、四照花、灯台树、枫香等落叶种类。灌木层代表种有柃木、马银花、天台乌药、杨桐、厚皮香、油茶、等常绿种类以及映山红、山胡椒、钓樟、蜡瓣花等落叶种类。目前,受人为影响,本地带多为人工栽种的黄山松林、日本柳杉林、柳杉林、扁柏林等针叶林,或为次生灌丛和草丛所占据。

⑶ 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分布在海拔1000m或1100m以上。

地带性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目前大片成林不多,以牧马场至铁船峰一带保存较好。组成落叶阔叶林乔木层的主要树种有四照花、灯台树、短柄枹树、锥栗、茅栗、小叶白辛树、庐山椴、糯米椴、青榨槭、石灰树、山槐等。灌木层的主要树种有映山红、满山红、中华腊瓣花、山橿、小叶石楠、美丽胡枝子、野珠兰等。草本层则以大油芒、刺芒野古草、芒等为主。

本地带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还分布着面积较大的黄山松林,以及日本柳杉林、柳杉林等针叶林。在森林植被遭受破坏的地段,则为次生山地灌丛或草甸所占据。

2、植物园 (1)大果卫矛:卫矛科 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福建、湖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用途:供药、橡胶 我国特有(2)、浙江新木姜子:樟科 分布于华东地区。

用途:供芳香、绿化 我国特有(3)、野黄桂:樟科 分布于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

用途:供芳香、药用(4)、鹅掌楸:木兰科 分布于江南、越南地区。

用途:观赏、木材 国家保护植物(5)喜树:

蓝果树科 分布于长江流域和南方各地区,我国特有 用途:供药用、行道树、木材(6)华南五针松:

松科 产地:中国特有种。产湖南、贵州、广东、海南 用途:工业用材(7)鸡爪槭:槭树科 分布于江南,原产日本。

用途:供观赏(8)石虎 芸香科 分布于中部、南部、中南部、我国特有 用途:供药用(9)四照花 山茱萸科 分布于长江流域、陕西、山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 用途:供观赏(10)构桔 芸香科 分布于中部,我国特有 用途:供药用、砧木(11)普陀鹅耳枥:桦木科 分布于浙江。

用途:材用 我国特有 国家保护植物(12)天目铁木:桦木科 分布于浙江天目山。

用途:优良木材(13)三尖杉:三尖杉科 分布于闽、浙、皖、晋、甘,华中、西南、华南。

用途:药用、油脂、木材。

我国特有(14)糯米条:忍冬科 分布于江南。

用途:药用、观赏。

我国特有(15)油茶 山茶科 分布于江南,我国特有 用途:供食用油,药用,蜜源(16)银木荷 山茶科 分布于江南、湖南、广西、西南,我国特有 用途:材用(17)中华蜡瓣花 金缕梅科 分布于华南、福建、浙江、江西、安徽、湖北、湖南、贵州 用途:供观赏 我国特有(18)野鸭椿 省沽油科 分布于除东北、西北外各省、区,朝鲜、日本也有 用途:供药用、油料(19)秃蜡瓣花 金缕梅科 产地:特产庐山 用途:供观赏(20)湖北马鞍树:豆科 分布于陕、皖、浙、晋、赣。

用途:药用 我国特有(21)豆梨:蔷薇科 分布于华东、中南、台湾、越南。

用途:药用、食用(22)小蜡:木犀科 分布于江南 用途:油料 我国特有(23)庐山忍冬:忍冬科 分布于浙、晋、皖、鄂、湘 用途:芳香、观赏 我国特有(24)青榨槭:槭树科 分布于华中、西南、华南、中南。

用途:纤维、有糖 我国特有(25)白豆杉 红豆杉科 分布于浙江、江西、华南,我国特有 用途:供油脂、观赏(26)黄衫 松科 分布于西南、湖北、湖南,我国特有,国家保护植物 用途:材用(27)红皮糙果茶 山茶科 分布于福建、浙江、江西、华南、我国特有。国家保护植物。

用途:供观赏,油料(28)假地枫皮 木兰科 分布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 用途:供观赏、木材(29)海通 马鞭草科 分布于江西、湖南 我国特有 用途:供药用(30)具柄冬青 冬青科 分布于辽宁、安徽、江西、浙江、湖南、湖北,我国特有 用途:供药用(31)海南粗榧:三尖杉科 分布于海南。

用途:观赏 我国特有(32)天目紫荆 山茶科 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我国特有 用途:供观赏(33)山桐子:大凤子科 分布于秦岭以南,横断山脉以东,山西,朝鲜,日本。

用途:观赏、油料(34)银鹊树:省沽油科 分布于西南、华东、中南。

用途:药用、观赏 我国特有,速生树种。

国家保护植物(35)蝴蝶荚蒾 忍冬科 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各省、区和河南、陕西,朝鲜、日本 用途:供观赏(36)大理罗汉松:罗汉松科 分布于与云南 用途:观赏 我国特有(37)巴东栎:壳斗科 分布于湘、鄂、赣 用途:淀粉、单宁、木材(38)刺叶栎:壳斗科 分布于甘、陕、川、云、湘、赣 用途:淀粉、单宁、薪柴(39)黄檀(不知春):豆科 分布于苏、浙、皖、赣 用途:材用(40)乌饭树:杜鹃花科 分布于江南、朝鲜、日本、越南、泰国。

用途:小水果、药用(41)连香树:连香树科 分布于甘、陕、川、赣、晋、皖、浙、鄂、豫。

用途:观赏、木材 国家保护植物(42)银钟花:野茉莉科 分布于浙、晋、湘、闽,华南。

用途:观赏 我国特有 国家保护植物(43)拟赤杨:野茉莉科 分布于黔、云、台,华东,中南。

用途:木材、纤维 我国特有(44)单穗山柳:山柳科 分布于赣、华中。

用途:观赏(45)红花木莲:木兰科 分布于湘、桂、黔、云、藏。

用途:观赏 我国特有 国家保护植物(46)枸骨:冬青科 分布于长江中下游 用途:药用、观赏 我国特有 国家保护植物(47)凹叶厚朴:木兰科 分布于闽、浙、皖、赣、湘。

用途:药用 我国特有 国家保护植物(48)天女木兰:木兰科 分布于闽、浙、皖、赣、辽。

用途:观赏、药用 我国特有 国家保护植物(49)云南拟单性木兰:木兰科 分布于云南 用途:观赏 我国特有 国家保护植物(50)紫薇:千屈菜科 分布于赣、闽、粤 用途:药用、观赏(51)多花泡花树 清风藤科 用途:供观赏(52)七子花 忍冬科 分布于浙江、安徽、湖北,我国特有,国家保护植物 用途:供观赏 3、植物样方调查(1)调查步骤 ①选取植被类型相对丰富的地区作为样地,用皮尺划出样方 ②测量乔木的种类、高度、胸径、株数。

③ 测量灌木的种类、盖度、丛径、株数、平均高度。

④在样方中划出20*20㎡的样方测量草本层的植物种类、平均高度、重量、多度、盖度。

⑤统计数据结果。

(2)调查结果 样方编号 1 群落类型 混交林 样方面积 20*20㎡ 调查地点 江西省九江市庐山风景区天狗洞附近坡度 30° 地形(√)山地()洼地()丘陵()平原()高原 垂直结构 数量(株)平均高度m 坡位()谷地()下部()中下部(√)中部 乔木层 114 9(√)中上部()山顶()山脊 灌木层 32 1.44 森林起源()原始林(√)次生林()人工林 草本层 43 干扰程度()无干扰(√)轻微()中度()强度 注:苔藓层6种,平均高度1.52cm。

枯枝落叶层平均厚度4.22cm。

乔木层 植物名称 桑树 樟树 合欢 马尾松 柳杉 柏树 厚朴 杜仲 榆树 盖度 80% 数量(株)1 2 1 69 23 14 1 1 2 灌木层 栎树幼苗 山茶 菝葜 槭树 草本层 巴茅 薇菜 蕨类 4、三宝树 三宝树相传为千年古柯,树下有块石碑上镌有“晋僧昙诜手值”六个大字,据说是晋时僧人昙诜和尚从西域带来树苗亲手栽种在这里的。三棵参天古树凌空耸立,二棵是柳杉,各高40余米,一棵为银杏,高约30米,主干数人合抱不拢,形同宝塔,故称“宝树”。又因银杏是佛教瑞祥的象征,在佛教词典中亦称“宝树”,所以人们就把这三株古树统称为“三宝树”。

银杏:距今1600多年,我国广栽银杏,但只有一个科。

柳杉:距今1000多年,分布于海拔800米以上。有化学他感作用。

(五)气象 1、气象站 地理位置:115°59′E , 29°35′N 海拔:1164.5米 概况:庐山地处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它的气候具有鲜明的季风气候特征。庐山是一座中山,受海拔高度因素的影响,山上与山下与纬度平原地区相比较,它又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色。

1954年底,江西省气象部门在牯牛岭最高点(1165米)设立气象观测站,进行系统的气象观测,记录有完整的气象观测资料,为研究庐山气候提供了科学的基本数据。1956年,中国科学院在庐山设立了云雾研究所。

选址:此地离牯岭街高约60米,环境安静优美,地处1000米以上,视野开阔,气流畅通,是环境观测的理想之所。

2、庐山多云多雾的原因 庐山在江西省北部,北临长江,东濒鄱阳湖,处于亚热带季风区,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宜人,盛夏季节是高悬于长江中下游“热海中”的“凉岛”。庐山的年降水量可达1950—2000毫米,而山下的九江则为1400毫米左右,故山中温差大。北部以褶曲构造为主要特征,形成一系列谷岭地貌;

南部和西北部则为一系列断层崖,形成高峻的山峰。山地中分布着宽谷和峡谷,外围则发育为阶地和谷阶。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与山下的九江市相比差异较大。人们是这样形容庐山四季的: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庐山年平均气温11.6℃,最高气温32.1℃,最低气温在—16.8℃;

6—9月的气温在20℃左右;

年平均雾日196天;

夏季相对湿度在80%—84%之间;

降雪期自11月上旬至次年4月中旬,年平均出现雨淞雾淞62天;

年平均气压为885.4百帕。

3、庐山成为避暑胜地的原因 庐山正处于我国夏热中心之一的长江中下游河谷与鄱阳湖盆地之间,却与上述各地形成鲜明对照:山上7月平均气温比山下九江、星子低7℃。山上牯岭早晚气温只有20℃左右,很少超过25℃,极端最高气温只有32℃。同时,还由于山上空气密度较小,空气与地面热量交换过程较快,云雾多,植被茂盛以及环绕庐山的长江、鄱阳湖源源不断地输送具有冷却功能的水汽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得庐山的气候显得凉爽宜人,成为避暑胜地。

六、感想与总结 从大一开始,就从不同渠道听说了这个本专业传承下来的庐山实习惯例,从开始的好奇到此次真切的实践,多多少少都会有些自己的感受。对我来说,以前基本未曾爬过山,因而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坚持,而这次的实习一连几天的爬山都非常顺利,从而也证明我的体质并不是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差,也给了自己极大的鼓励和信心!同时几天来大家的互帮互助更是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有一些原本连话都没讲过几句的人这次相互熟悉起来,人与人之间的交集有时候只需要一个相互了解的机会,而这次的实习就是这样一个很好的机会!实习结束,听到最多的就是留恋,留恋那里凉爽的天气,留恋大家在一起欢快的日子,也留恋庐山秀美的风景和穿山越岭的新奇!当然,在这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实地验证了很多理论上的知识,让我们感受到那些看似抽象和遥不可及的东西其实就在我们身边不远处发生和存在着,只要我们仔细留心周围的环境,会发现处处都有一些或大或小的学问和知识与我们所学理论有一定的联系。

总之,此次在庐山的野外实地实习,时间不长,但在这为期一周的时间中我们对野外地貌、土壤、地质及气候的考察和研究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实践认识,很好地起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同时,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也有利于学生增强体魄和磨练意志。此次实习也让我们领略了庐山这个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的无限风光,感受了大自然的神奇。

第三篇:庐山野外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庐山地区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习

报告书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班级B1111班

学号21110040110

九江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姓名母玉龙 日期2012年11月

目录

一、庐山的自然地理要素的主要特征„„„„„„„„„„„„2

二、实习的目的和要求„„„„„„„„„„„„„„„„„„3

三、实习路线及观察的主要内容„„„„„„„„„„„„„„4

(一)2012年10月29日 „„„„„„„„„„„„„„„„4

(二)2012年10月30日 „„„„„„„„„„„„„„„„6

(三)2012年10月31日 „„„„„„„„„„„„„„„14

(四)2012年11月01日 „„„„„„„„„„„„„„„18

(五)2012年11月02日 „„„„„„„„„„„„„„„22

四、实习的感受与总结„ „„„„„„„„„„„„„„„„23

九江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一、庐山的自然地理要素的主要特征

庐山位于东经115°52′~116°8′,北纬29°26′~29°41′,地处江西省北部鄱阳湖盆地,九江市庐山区境内,濒临鄱阳湖畔,雄峙长江南岸,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长段块山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绵延的90余座山峰,犹如九叠屏风,屏蔽着江西的北大门。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峡谷、宽谷、湖泊、山峰等多种地貌。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地泉瀑布,落差达155米。

庐山生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九江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昆虫2000余种、鸟类170余种、兽类37种。山麓鄱阳湖候鸟保护区,是“鹤的王国”,有世界最大的白鹤群。

二、实习的目的和要求

1、实习的目的

庐山的形成经历了复杂而又漫长的历史过程,留下了许多自然地理遗迹。山体也由时代不同的岩石组成。由于庐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土壤植被垂直地带分布较为典型,地貌复杂,具有多处断层,褶皱构造。这些独特的自然地理遗迹使庐山成为了一个很好的自然地理实习地点。本次实习目的在于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在自然环境中进一步理解书本知识。针对庐山的自然地理特点,联系书本知识分析庐山地区所看岩石的形成过程,结构分布、产状、形成原因,现象及庐山地质的类型(如断层,解理,褶皱等)形成原理等。

通过野外的实地实习,认识庐山的地质概况和庐山地区地貌的基本类型及其成因,掌握地质地貌野外调查的基本方法,培养实践技能,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2、实习的要求

(1)了解庐山自然地理概况,研究简史。

(2)研究庐山底层与地质构造,地貌外营力与地貌类型,植被类型及其分布,区域资源利用与环境整合。(3)实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基地:财产安全、饮食安全、同学间的关系和和邻近宿舍的关系处

九江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理等等事项

在外面:最主要的是人身安全。同学间的照顾、帮助和关心。

三、实习路线及观察的主要内容

(一)、2012年10月29日

1、上午:九江学院出发

时间:2012年10月29日上午天气:小雨

全班做上山的准备工作,收拾各自需要准备的行李和上山的实习仪器,九点生命科学学院在实验楼楼下集合等车。带着兴奋和好奇,期待一个新时期的到来。欢笑和激动为本次实习开了个好头。

2、下午:实习基地

时间:2012年10月29日下午天气:中雨 主题: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

水准仪的结构:主要由望远镜和三角座组成。部件有目镜、物镜、调焦手轮、微动手轮、物动手轮、管状水准器、圆形水准器。水准仪的使用: 水准仪的使用包括水准仪的安置、粗平、瞄准、精平、读数五个步骤。安置是将仪器安装在可以伸缩的三脚架上并置于两观测点之间、粗平是使仪器的视线粗略水平,利用脚螺旋置圆水准气泡居于圆指标圈之中、瞄准是用望远镜准确地瞄准目标、精平是使望远镜的视线精确水平、用十字丝,截读水准尺上的读数。水准仪的实际操作:架设好仪器,转动三个角螺旋初平仪器,使圆形水准器、气泡居中,瞄准目标(在远处目标物旁竖放一有刻度长尺)、用微倾手轮使管状水准器气泡居中。在圆形水准器、管状水准

九江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器两者气泡都居中后,再去读数值,(上线值—下线值)在乘以一百就是两地之间的距离。

基地实地测量:距离=(上线值-下线值)*100 ha-hb=hab ha=1.436 hb=1.205(1.436-1.205)*100=23.1 具体的如下图:

测量方法图

在使用仪器时要注意是水泡居中目镜视图中的度数三线

水准仪

实图:

九江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二)、2012年10月30日

1、时间:2012年10月30日上午

路线:大月山——大月山水库——汉口峡——日照松林——庐山气象站

(1)大月山公路旁

经纬度:29°33´41.1“N

115°58´47.7”E; 海拔高度:1184 m;气压:886 hpa; 风向:西风风速:2.3 m/s 温度:12.2 OC相对湿度:77.6% 1)、在此地点观测的内容是女儿城U型谷(大校场),旁边河谷是因为公路的阻

碍河流的向缘侵蚀。

九江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在此地还可以了解到女儿城U型谷的形态特征是位于莲谷——东谷的两侧,原是牯岭向斜的两翼,由于岩石坚硬未被侵蚀而成为低矮的山岭,故又称为次成山,山岭的相对高度不大。牯岭的日照峰海拔仅为1310m。

2)、在此地点还使用了手持气象站

手持气象站是一种项气象要素于一体的可以测量风速、风向、环仪器主要由风速风向监传感器。风向部分:由等组成,风向示值由风来确定。风速部分:采仪器内的单片机对风速计算,最后仪器输出瞬

注:本次实习所获气象监测数据全部由此仪器所测(2)大月山水库

经纬度:29°33´48“N

115°58´59.8”E; 海拔高度:1241m;气压:880.5 hpa; 风向:东北风风速:7.5 m/s 温度:9.8 OC相对湿度:83.7% 冒着大雾和大风来到了大月山水库,由于雾大不能全观水库,但仍能清楚的观察到清澈见底的水体。

携带方便,操作简单,集多移动式气象观测仪器。它可境温度、相对湿度等象要素。控仪表、风速传感器、风向风向标、风向度盘(磁罗盘)向指针在风向度盘上的位置用传统的三环旋转架结构,传感器的输出频率进行采样、时风速湿度、温度。

九江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大月山水库是庐山主要饮水源,它是由汉口峡河流袭夺而成。形成原因:相邻流域的河流溯源侵蚀的速度不同,水库旁河流的侵蚀活跃,下切较深,溯源侵蚀和侧向侵蚀较快,源头向分水岭伸展的速度也快,最终首先切穿分水岭,导致大校场谷地的河流的上游注入此河,成为此河的支流,使大校场谷地成为干谷。(3)汉口峡

大月山水库往下是汉口峡。

汉口峡:位于女儿城上,女儿城是南沱组中部上层,主要由石英砂岩组成。由于汉口峡不断向上溯源侵蚀,袭夺大校场上游水流,大校场谷地伸向西南,在汉口峡转向西北后又转向西南与东谷水流汇合,下切很深,形成了袭夺河,袭夺湾成九十度转弯,袭夺河改变水流方向,长期侵蚀作用下,崖口处侵蚀向被夺河移动,沿着崖口形成一条与原先水流相反的河流,称为反向河,崖口也成为两条河流的分水岭,大校场河流成为断头河。

在观察了汉口峡的河流袭夺后,我们在一处自来水水管出水口使用流速仪对水管出水流量进行的测量与计算。下面介绍一下流速仪:

我们这次上山实习所携带的是LS1206B型便携式流速仪,它是专门对流动水体进行流速测算的仪器,它主要结构有转子部分,接触部分,轭架及尾翼等四大部分。筒,齿轮及凸轮,接触构,其中齿轮与转子部旋转。尾翼系由纵横垂纵尾翼下方有一狭长槽,接触部分它包括了偏心丝等部件,为传讯的机分的旋轴接触,并一起直交叉的四叶片构成的,在槽中附有可移动的平

九江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衡锤,尾翼是用以平衡仪器及使仪器迎向水流的机构。我们利用仪器在水管出水口测得出口流速为0.93m/s,水管直径为10cm,根据流量公式:

Q = V * S Q为流量(立方米每秒)、V为流速(米每秒)、S为横截面积(平方米)。根据式得:Q=0.93*0.785 = 0.73(m3/s)通过数据算出水管出水量每秒钟0.73立方米 水管每小时出水Q=0.73*60*60=2628(m³/小时)水管每天出水Q=0.73*60*60*24=63072(m³/天)水管每年出水Q=0.73*60*60*24*365=23021280(m³/年)经计算可知此水管常年出水量相对而言较大。(4)日照松林

经纬度:29°34´04“N

115°58´23.3”E; 海拔高度:1112m;气压:894.8 hpa; 风向:微风风速:

温度:12.8 OC

相对湿度:81.5% 在这一观测点上我们主要是:岩石成分、走向、倾向、倾角、风化侵蚀形成的基岩松动、变位及重叠石现象。

月照松林属于沉积岩,它含有长石、石英、(沉积岩中不含黑云母、角闪石、橄榄石),是典型的褶皱构造向斜,岩石表面为风化假色,九江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岩性松散。此时我们拿出了我们此次重要的地质仪器:地质罗盘仪。下面介绍一下地质罗盘仪:

地质罗盘仪一般都由:磁针、磁针制动器、刻度盘、测斜器、水准器和瞄准器等几部分组成,并安装在一非磁性物质的底盘上(如图)。

1—反光镜;2—瞄准觇板3—磁针;4—水平刻度盘;5—垂直刻度盘;6—测斜指示针

7—长方形水准器;8—圆形水准器;9—磁针制动器;10—顶针;11—杠杆;12—玻璃盖;13—罗盘底盘

使用方法:

岩层走向的测量: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线的方位,测量时将罗盘长边的底棱紧靠岩层层面,当圆形水准器气泡居中时读指北或指南针所指度数。

岩层倾向的测量: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投影的方位。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指向岩层向下倾斜的方向,以南端短棱靠着岩层层面,当圆形水准器气泡居中时,读指北针所指度数。岩层倾角的测量:岩层倾角是指层面与水平面间的最大夹角称倾角。倾角可沿层面倾斜线测量求得。测量时将罗盘侧立,使罗盘长边紧靠层面,并用右手中指拨动底盘外之活动扳手,同时沿层面移动罗盘,当管状水准器气泡居中时,测斜指针所指最大度数即岩层的倾角。岩石产状:走向:东北-西南2350 倾角:370倾向:1450

九江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5)庐山气象站

经纬度:29°35´N

115°59´E; 海拔高度:1164.5m;气压:889 hpa; 风向:阵风风速:2 m/s 温度:10.4OC

相对湿度:89.5% 在庐山气象站,观看了一些室外气象监测仪器(百叶箱:测温度、湿度,能见度仪测能见度,风速风向仪,光照仪,蒸发器)和庐山气象资料,知道了庐山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庐山与星子、九江等同纬度地区之间的气候差异。

2、时间:2012年10月30日下午 路线:女儿城—锦绣谷—仙人洞—西谷(1)锦绣谷

经纬度:29°34´N

115°57´13´´E; 海拔高度:984m;气压: 风向:风速: 温度:相对湿度:

锦绣谷位于如琴湖的西北侧,细细观察锦绣谷上还存在着一个大的宽谷,其原因是由于庐山在早期地质隆起不断上升,使得流水在原有的宽谷不断下切,然而形成一种谷套谷现象。同时观察发现宽谷另一边的谷上有多条平行的小沟谷,并在一条小沟一侧的岩石下塌,是由于谷内有众多断层穿过,形成比较多的大小不一的沟谷。锦绣谷断层形成断层崖,岩石大多为垂直节理,岩层几乎水平,属于塔状地貌。

九江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在锦绣谷也观察到了袭夺现象,有天桥袭夺湾及裂点,在裂点(天桥)以上为宽谷(西谷),以下为峡谷(锦绣谷)。西谷是一个被袭夺谷,袭夺后西谷上游与下游的水全部汇到如琴湖,然后再流进锦绣谷。沿路走去发现路边岩石壁上有许多呈带状分布的石英岩,这说明庐山在地质抬升时期,石英侵入其他岩石中,使得石英呈条带状。

在前往锦绣谷的路上,路经如琴湖。

如琴湖:位于西谷,在其岸边,我们发现了一些大型散乱的石英砂岩,置于浅其中有一块长11米、宽3.2米的岩计算得知在上并无河流此之大的石可推断如琴

土层上。经过测量5.7米、高石,通过当时庐山能搬运如头,由此湖当时有

九江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可能为冰窖而这些岩石为冰川漂砾。(2)仙人洞

经纬度:29°33´56.3´´N

115°57´30.6´´E 海拔高度:950 M

气压: 风向:风速: 温度:相对湿度:

仙人洞是震旦纪砂岩中的一个潜蚀洞。砂岩层面平缓,倾的节理面,有一组陡且有一条小断层,流水沿断层及裂面潜蚀崩塌成洞。洞宽约4 m、深12 m,是道教活动圣地。在老师的讲解后,我们对仙人洞有所了解:仙人洞在构造地貌上属于倾伏背斜,形状象右手手掌倒扣下来(又称为佛手岩),五个手指都很明显核部主要是页岩、千枚岩,硬度小,易遭风化和流水侵蚀,而外部为石英砂岩,硬度大抗风化、流水侵蚀能力强,因此,经年累月,核部逐渐被掏空,后期再经人口修饰,就形成了现在的岩洞。洞口开阔,向里逐渐缩小变窄。洞底平整,洞内有二个泉眼,仙人洞的岩层微微有点向上拱起,岩层与洞底水平面大约成45°向上倾斜。(3)西谷(飞来石)

经纬度:29°34´13.5´´N

115°58´21.7´´E 海拔高度:1075 M

气压: 风向:风速: 温度:相对湿度:

西谷飞来石,该飞来石的高度为4.8米,长度为6.6米,宽度为2.5米,它的运动方向为NW60°。飞来石下垫的巨石的高度为4米,长为7.4米,宽度为7.1米。根据观察发现上下两块石头的岩性不一

九江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样,上面石块几乎都石英砂岩,下面石块还含有大里的砾岩,所以证明两块石不是同一地方,是发生在两个不同时期冰川运动。

(三)2012年10月31日

路线:女儿城—大教场U形谷—含鄱口—三逸乡冰窖—五老峰 今天的行程是一整天,路途比较远,所以全班学生和老师都是自己背着干粮。全天的实习旅程开始了。

1、大校场U型谷

经纬度:29°33´26.4´´N

115°58´29.3´´E 海拔高度:1070m;气压:901 hpa; 风向:微风风速:

温度:11.3 OC相对湿度:76 % 大校场U型谷为冰川谷,谷底平缓,由于河流袭夺造成许多断头河,U型谷内树木大多是人工次成林,在这里我们了解了大校场U型谷的九江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形成和断头河的形成。

大校场U型谷位于大月山和女儿城之间,成因是牯岭向斜两翼的软弱岩层受外力的强烈侵蚀、破坏而成,地貌特别底下,故成为谷底。

2、含鄱口

经纬度:29°32´´46.7N

115°58´52.1´´E; 海拔高度:1124m;气压:895.5 hpa; 风向:北风风速:2.4 m/s 温度:10.5OC 相对湿度:73.5% 在含鄱口景区,可以远望鄱阳湖、汉阳峰,以及今天我们的主要实习点——五老峰。近看我们看到了太乙峰(角峰),太乙峰角峰:由冰斗不断扩大和后退,使山坡受到显著刻蚀,两个相邻冰斗间残留的岭脊,便成为尖锐的刃脊。一般由三个以上的冰斗所夹峙的残留山峰,便成了角峰,而太乙峰角峰棱角分明,是一个典型的角峰。太乙峰的角峰是前寒武纪的长石和石英砂岩变质成石英岩硬度、产状较大。

在岭西,汉阳、五老两峰如两角相对,而犁头尖山正界其中,这座由第四纪冰川刻切的角峰,如一快锋利的犁头,在苍天间耕耘。这也是一座典型的角峰。

在来含鄱口的途中,我们还遇见了“马刀树”,马刀树是山体滑坡使得生长在滑坡体上的树木随土体滑动而歪斜,在滑动停止后树干的上

九江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部又逐年转为直立状态的树木,又称醉林。它的存在是证明此处曾经的、发生过滑坡的明显标志。

在即将到达含鄱口的在公路两边,我们在路边看到了球状风化石,据

老师解释我们知道此球状风化石的岩石成分和形成原因。

球状风化石的主要成分是花岗岩,岩石出露地表接受风化时,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角部受三个方向的风化,棱边受两个方向的风,而面上只受一个方向的风化),故棱角逐渐缩减,最终趋向球形。为第四纪冰川提供漂砾来源,在前往含鄱口的公路两边,我们观察到在一些裸露的长石石英砂岩,因抗风化能力弱,破碎逐渐形成含有高岭石颗粒的小层土壤。

3、三逸乡冰窖

三逸乡冰窖靠近,三逸乡冰窖是庐山第四纪冰川的主要屯冰处,是证明庐山在第四纪冰川时代存在冰川的重要依据。

4、五老峰(五老峰第一峰)

经纬度:29°32´´48.7N

116°33´7´´E; 海拔高度:1295m;气压:876.9 hpa; 风向:阵风风速:1.0 m/s 温度:13.1OC 相对湿度:43.3% 在五老峰第一峰,我们在这主要观察五老峰岩石产状要素、单面山、断层山、我们在这知道庐山从北—南有三个大背斜,分别为:虎背岭—大月山—五老峰。在五老峰一峰我们还测量了峰顶的岩石。

九江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岩石产状:走向:东北-西南 2380 倾角:500 五老峰的断层崖地貌:因庐山正断层切进五老峰背斜南翼而成,它在秀峰、海会一带崖高达1000m,向东北方递降。断层崖亦分为2—3级,断崖受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所谓五老峰就是五大垭口之间的山峰。

五老峰的褶皱地貌:五老峰单面山,它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所成,其南翼因断层陷落于山南。五老峰高1358m。

从五老峰下来以后我们去了庐山著名的五教祈福园。

“五教祈福文化园”位于庐山青莲谷旅游区,以五教祈福为主题。园区以祈福线路景观设计手法为中心,分为九个景观区,建有大气磅礴的五福门、现代典雅五福泉、气势恢宏的五福园、古韵悠长的五福桥。文化园内建有重达38.5吨的铜制祈福大钟,整体高476厘米,代表赤道40076千米长度;钟体高度为365厘米,代表一年365天;周长960厘米,代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钟体采用响铜铸造,并雕刻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新教、天主教的标志图案,钟响时声音传播半径为10公里,余音持续时间长达2分钟。在每年新年的第一天,五个教派的代表都将举行撞钟祈福活动,共同祝福世界和平、祖国昌盛、人民幸福、社会和谐。

(四)2012年11月1日

九江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1、时间:2012年11月1日上午 路线:女儿城——植物园

今天上午的主要实践任务就是观察和初步认识庐山的植物。早上,在学校来了专业的植物学老师陈烨来担任今天上午的领队和指导讲解。从基地出发去植物园的路上,老师就开始带领我们边走边认识沿路的典型植物,大概列举和讲解了40余种。四照花:山茱萸科,落叶阔叶林; 香柏:柏科,裸子植物;

黄山松:松科,又称台湾松,针叶林;(庐山上松树的三种类型:800m一下,马尾松。800m——1200m,黄山松。1200m以上,黑松。)三脉叶马兰:菊科; 合欢树:豆科; 五裂械:械树科;

紫其科:蕨类,叶子可以食用; 映山红:杜鹃花科;

粗榧:三尖三科,针叶,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米饭树:杜鹃花科,常绿;

到了庐山植物园我们又认识的植物有: 柏科植物:香柏(落叶阔叶林)

松科植物:黄山松(针叶林)、金钱松、冷杉

杜鹃花科:米饭树、映山红、马银花、满山红、云锦杜鹃、壳斗科:白栎、樟科植物:山橿、山鸡椒、山胡椒、椴树、黄丹木姜子、杉科植物:柳杉、水杉、池杉、台湾杉

九江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蔷薇科:念珠樱、野珠兰、棣棠花、山茶科植物:铃木、杨桐、木油素、厚皮香、油茶 木兰科:红毒茴、红花木莲、鹅掌楸、槭树科:青榨槭、五裂槭

以上所列出来的去植物园路上和植物园里的植物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作为参考,没把所有植物一一列举。

在植物园我们知道了庐山植物园有两大特色:一是裸子植物丰富,庐山植物园拥有裸子植物260余种,被称为松、杉、桧、柏的活标本园,为中国之冠;二是杜鹃花种类繁多,庐山植物园已建成拥有300余种杜鹃花的国际友谊杜鹃园。我们知道通过植物的形状、树叶类型等来认知植物。如豆科植物的认知:叶枕发达、叶子三出复叶、羽状复叶有这种标志的植物大多是豆科植物。

通过对庐山植物的了解我总结了一下了庐山植被垂直分异的基本特征:

常绿阔叶林带:常绿阔叶林带是庐山植被的基带,分布于海拔600米(西北坡)或700米(东南坡)以下,占有最大的垂直宽度和面积。常绿阔叶林是这一带稳定性较大、广泛分布的植物群落。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庐山海拔600米(西北坡)或700米(东南坡)--900米(西北坡)或1000米(东南坡)之间,以常绿、落叶阔叶林为相对稳定的垂直地带性类型。在这一带下部和沟谷中,常绿阔叶成分往往占优势,向上和山坡则逐渐为落叶阔叶成分占优势。这一带是常绿阔叶林与落叶带之间的过渡性地带。

落叶阔叶林带:这一带海拔高度,东南坡大致在1000--1300米之间,西北坡则在900--1250米左右,植被类型以落叶阔叶林为相对

九江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稳定的垂直地带性类型,局部地方亦有针叶林--山松出现,有些地区已营造了成片的针叶林,如Japan柳杉林、Japan扁柏林等。

针叶林带:在海拔1250米(西北坡)或1300米(东南坡)以上,气温偏低,湿度较大,云雾多,风力大,所以这里出现了较为耐寒的针叶林。黄山松是本带内相对稳定的垂直地带性类型。少量的灌丛和草甸,是非地带性的植被类型。

2、时间:2012年11月1日

路线:女儿城—庐山博物馆—芦林湖(1)庐山博物馆

庐山博物馆位于牯岭东谷,芦林湖畔,九奇峰下。那是毛泽东在庐山期间曾住过的地方,人称芦林别墅,1985年改名为庐山博物馆。馆内有大毛泽东同使用的物并不是我我们来这山博物馆—庐山地

量历史文物和志在庐山时期品和书籍,但这们来这的目的,主要是了解庐中的地质、地貌质博物馆,馆内展示山中大量的地质实物标本、图片以及文献资料,为地质学家、高等教育机构提供科研、教学服务,同时为感兴趣的游客传播地学知识。目前博物馆共设有4个展室,展览内容有“地质历史展”、“复合地貌景观陈列室”及多媒体电子演示。在博物馆内我们看到了不同地质年代时期庐山地质发展史,和庐山在各个地质年代的岩石和化石,在“第四纪冰川陈列室”我们看到了庐山在地四纪冰川时期的。

九江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多年来,庐山博物馆为来山地质科学家、大中专院校师生和广大游客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科研、教学与了解地学知识的场所。庐山国家地质公园和世界地质公园开园后,为中外游客全面介绍地质公园的地质景观、地质科学史和其他景观,进行地质科学和环保知识的教育。(2)芦林湖

芦林湖开始是冰窖,后期积水成湖,是当年庐山最大的屯积冰雪的谷地。冰窖,由冰斗发育而来,三面环山,窖口初期由于冰渍物的堆积形拦截上后来会李四光芦林湖冰窖,如湖冰窖修建了

成冰坎,游来水,被侵蚀掉。先生考证就是一个今在芦林的冰坎处坝体,阻止水体侵蚀保持冰窖原貌。此外还在大坝上建立了芦林桥,供人们行走游览。

(五)2012年11月02日

路线:女儿城——仰天坪——701电视台——汉阳峰

九江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今天是实习的最后一天,按照原计划,我们顺利的完成了实习的路线。今天的这条路线是备用的,由于要去的汉阳峰没有被开发且路途较远,我们采取了自愿,因此全班有两人没有参加。早上我们吃过早饭以后由基地坐车前往仰天坪,下车后继续走路前进到汉阳峰。一路上沿着山脊走,从远处看到了我们去过的五老峰、含鄱口。老师给我们从远观的角度讲解了庐山的一些地貌特征。在路上,同学和老师一路欢歌,有说有笑,大家都努力地向汉阳峰最高点进发。汉阳峰:大汉阳峰在江西庐山牯岭街以南,相距约20公里,是庐山第一高峰,海拔1474米,虽不及五老峰奇险,但雄伟高大,气概非凡。其北还有一座小峰,故人们称它为大汉阳峰,小峰称小汉阳峰。峰顶还有一石柱,刻有“大汉阳峰”四字,其旁有联,字迹依稀可辨,上联是“峰从何处飞来,历历汉阳,正是断魂迷楚雨”;下联是“我欲乘风归去,茫茫禹迹,可能留命待桑田”。刻于清光

绪年间,颇有意境。台前是一石崖,名禹王崖,传说大禹治水时,曾来这里观察长江水势,考虑治水之方。人们登临峰顶,选眺长江滚滚东流,近观鄱湖水波浩渺,俯视脚下群山连绵,颇感山河壮丽,气象万千。

四、实习总结与感受

还记得高中时学过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里说,理论为实践作指导,实践

九江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为理论新的感性来源,二者相互依赖,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通过大一两学期和大二的半学期学习,对于地理的一些理论我们都有了些初步的了解。比如地质学上构造运动和构造变动,但是在书上我们只是知道一个概念,配个图片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再拿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地质罗盘的使用来说,在学地质罗盘的使用时虽然在教室也看了地质罗盘的实物,但是最终还是不会用。而解决这些问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实践,只有经过实实在在的实践了,你将会一直记得这些写在书本上的知识。所以通过在路上这五天的实习,我们把理论和实践实实在在地结合在了一起,在各个方面让我们立体地了解了地理。至此,我也想对庐山的旅游提点自己的看法。大家都知道庐山旅游资源大多是利用庐山多样的地质地貌景观,如“三叠泉”“含鄱口”“芦林湖”等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开发的很少,虽然庐山也打出了人文圣山的旗号,可是却没做好,五教合一等等这得天独厚的条件,再加上位于九江这么优越的地理位置,我想,借助人文,借助历史,庐山的文化和精神才能真正的体现。再有一点,庐山还可以开发红色旅游,这点庐山做的也不够好,而且很少,但是我们大家也都知道,在中国经现代史上,庐山是一座政治山,有蒋介石、毛泽东都来过,况且还有著名的庐山会议,这些值得开发的条件是其他任何景点都无法比拟的,希望庐山能更多的这样的挖掘精华,使得“三山五岳”的名号越来越响。

另外可以再庐山虽然开发的早,但是基础设施的建设也不怎么好,我认为可以建立一些现代化的具有吸引力的娱乐设施,促进庐山旅游面向更广阔的空间。

同样也通过了这五天的实习,我们全班同学包括和三位老师都相处的九江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十分融洽,这也增长了我们的情谊。那些十多个人一间的宿舍;那些十几个人坐一桌却只有三盆菜的日子;那些洗个澡要去老师房间排几个小时队的日子;那些背着干粮坐在野外的石头上欢笑的时光;那些在累的走不动时同学的搀扶,那些在五老峰上激动的呼喊;那些在大汉阳峰定上的松果“血战”„„„„我相信这段时光将会是我们每个人大学里永远无法忘怀的记忆。

最后,感谢赵追老师、曹铭老师、赵军凯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辛苦的陪伴。

九江学院生命科学学院B1111班,我们一直都在!

第四篇:野外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野外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一、综合实习概述

此次滇西地理综合野外实习,提前查找了有关于此次实习的具体内容,比如,实习过程中的地貌与河流的名称、位置及形成原因,实习当地的少数民族的历史、习俗、服饰、历法,实习地的人口、农村聚落的类型等。

野外工作:

2014年4月8日,早8点,我们从学校出发。9点半时到达滇池,通过老师的讲解,让我对滇池的形成、形状、面积大小、容水量、水质及水质的治理等有了更多的认识,同时,老师也介绍了西山的形成演化、属地质断裂带等内容。10点半出发去大理。

4月9日,早8点,我们到了大理的洱海公园。近10点,我们在洱海海东下车,听老师讲解洱海的形成、面积、水质等,及大理冲击扇的形成。11点多,到达南诏风情岛、金棱岛、银棱岛、双廊古镇。下午1点,我们抵达大理蝴蝶泉。下午3点,抵达喜洲,参观了侯家民居,并对白族的民俗,居所、歌舞、三道茶有了深刻的了解。

4月10日,早8点,我们来到大理天龙八部影视城,并爬了苍山。深入了解到大理的历史文化及自然环境。

4月11日,早上出发,中午时抵达潞江坝,老师讲了怒江的形成构造运动,汛期,经纬度、海拔、气候等。下午3点,抵达高黎贡山国家公园,了解了高黎贡山植被的垂直结构,气候及国家保护动植物。之后出发去腾冲。

4月12日,早9点,来到腾冲的火山观测点,了解了火山地貌。下午1点半认识了柱状节理和黑鱼河的清澈。

4月13日,早8点半抵达腾冲热海,了解了地热。11点半了解了腾冲的玉石文化。下午1点半,抵达和顺古镇,领略到古镇浓厚的文化底蕴。

4月14日,早8点离开腾冲,晚上抵达楚雄。

4月15日,早8点,来到彝族十月太阳历公园,了解到彝族的历法及文化。之后,出发抵达玉溪师院。后期通过对实习中的记录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整理成报告。

此次实习,在时间上比较匆忙,到最后有些同学体力不支,无法更好的了解到实习地的特色,实在遗憾。

二、专题实习报告

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文化考察发展分析

摘 要:对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彝族文化的考察的目的是让彝族保持自身的民族文化,而不被汉化。通过对彝族历法及文化的了解,并查找的资料,总结归纳出彝族的历史发展状况、民风民俗、宗教信仰、民族节日等,分析得出彝族为自身文化的发展做出努力,即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保持文化的原始味道。

关键词:云南省楚雄州;彝族;文化;民风民俗保护 1 基本概况

彝族是古羌人南下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西南土著部落不断融合而形成的民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也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为第七大少数民族,云南第一大少数民族。在汉族文化逐渐渗透到少数民族文化中的今天,彝族的历史文化、服饰、习俗、建筑和生活等正慢慢的淡化、汉化。所以,我们要更好的保护好民族文化,使其保持着特有的民俗,并延续下去。

1.1 彝族历史文化

彝族是古羌人南下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与西南土著部落不断融合而形成的民族。在六七千年前,居住在我国西北河湟地区的古羌人,开始向四面发展,其中有一支向祖国的西南方向游弋。到3000多年前,这支向西南游弋的古羌人以民族部落为单位,在祖国的西南地区形成部族。古羌人到西南后,他们了百濮、百越长期相处、互相融合,并吸收和百濮、百越的南方文化。魏晋以后,昆明人与焚(濮)的融合发展为对僚人的融合。汉至六朝,汉文史籍把云南东部、贵州西部、四川南部的主要居民称为叟人,有时则以叟、濮并列。

隋唐以来,彝族先民地区有乌蛮与白蛮的分化,乌蛮系由昆明部落发展而成,白蛮系以叟、濮为主体,并与其他民族融合而成。彝族民族特色 2.1 民族服饰

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宽裤脚长裤,有的地区穿小裤脚长裤,并在头前部正中蓄小绺长发头帕,右方扎一钳形结。妇女较多地保留民族特点,通常头上缠包头,有围腰和腰带;一些地方的妇女有穿长裙的习惯。男女外出时身披擦尔瓦。首饰有耳坠、手镯、戒指、领排花等,多用金银及玉石做成。

彝族服饰的特点:

(1)反映了黑之尊、黄之美的审美观;

(2)反映了彝族“顾头”的生活习惯和荣誉意识;(3)男子服饰多体现其英勇善战的气概;

(4)服饰图案纹样体现了彝族对自然的理解和崇敬。2.2 风俗习惯 2.2.1 食俗

彝族生活中的主要食物大部分是玉米,次为荞麦、大米、土豆、小麦和燕麦等。肉食主要有牛肉、猪肉、羊肉、鸡肉等,喜欢切成拳头大小煮食,汉族称之为“砣砣肉”。彝族喜食酸、辣,嗜酒,有以酒待客的礼节。酒为解决各类纠纷,结交朋友、婚丧嫁娶等各种场合中必不可少之物。

2.2.2 跳菜

跳菜,即舞蹈着上菜。它是彝族民间一种独特的上菜形式和宴宾时的最高礼仪,是舞蹈、音乐与杂技完美结合的历史悠久的传统饮食文化。

2.3 建筑特色

彝族独特的民居建筑是土掌房。土掌房的墙体以泥土为料,修建时使用夹板固定,填土夯实逐层加高后形成土墙,平顶的制作具备晒场的功能。楚雄州这一带土质细腻,干湿适中,为土掌房的建造提供了大量方便易得的材料和条件。

2.4 彝族历法

历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在我国的彝族,至今还保留着一种鲜为人知的古老的历法——彝族十月太阳历。按照古老的彝族太阳历,一年中要过两次年。彝族太阳历将一年分为10个月。每月以鼠日为一个月起头,12属相循环3次,在猪日终结为月末,每月36天。一年360天,剩下五或六天为过年日,不计算在10个月之内。大年在每年夏至日,过三天。第一天为接祖日,第二天为祭祖日,第三天是送祖日。小年在冬至日,只过两天,一天接祖,一天送祖,闰年加祭祖日过三天。

彝族十月太阳历以12届相轮回纪日,3个属相周期为一个时段(月),即36日为一月,30个属相周为一年。1年10个月,360日,10个月终了,另加5日“过年日”,习称“过十月年”,全年为365天。每隔3年多加1天,即闰年(闰日),为366天。

十月太阳历广场十根文景雕塑图腾神柱,以祖先神柱为中心,正南方向两根是天神柱和火神柱;正北为葫芦神柱、太阳神柱、虎神柱;西方依次是龙神柱、鹰神柱和羊神柱。十根图腾神柱是按照彝族古老的立杆观测太阳运动以定季节的原理。由天文学家参与测定设计的,具有严密的科学性,观测效果非常精确。

2.5 宗教信仰

彝族宗教具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崇奉多神,主要是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自然崇拜中,最主要是对精灵和鬼魂的信仰。

2.6 民族节日

彝族的节日主要有“火把节”、“彝族年”、“拜本主会”、“密枝节”、“跳歌节”等。“火把节”是彝族地区最普遍而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一般多在夏历六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每到火把节,彝族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打牲畜祭献灵牌,尽情跳舞唱歌、赛马、摔跤。夜晚,手持火把,转绕住宅和田间,然后相聚一地烧起篝火,翩翩起舞。彝族现状发展分析 3.1 存在问题及现状分析

彝族在保持自身的文化的基础上,融入了汉族的文化,比如传统节日的融合,彝族人接受了汉族的春节,汉族人也接受了彝族的火把节等。还有语言的汉化,很多彝族人,不知道如何讲彝族语言,缺少对彝族民风民俗的了解,甚至没有了彝族的名字,只有汉族名字。

彝族的文化及语言,正逐渐的被淡化、改变,作为一种文化遗产,不加以保护,便会流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3.2 解决途径

对接受汉族文化的彝族人同时开设彝族文化课程,使其从小既能接受其他民族的文化,也不会容易将本族的文化抛弃。

举办彝族的大型活动,号召彝族人参与其中,不忘本,并让其他民族了解彝族的文化。

加强本地的彝族文化旅游,将彝族文化特色加入旅游服务中,可以以比较稳定的形式传递下去。

3.3 发展前景

由于彝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也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民族,为第七大少数民族,云南第一大少数民族。

云南楚雄州,具有良好发展彝族文化的环境,使其永久流传。参考文献: [1]

[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HAnWtR_wngormu6DBD2FtQmogLpPuqoCoP8cvtjEvg1P9Jtqhla012f8MbVZZwE3.[2]云南民族民间艺术[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3]余秉彝.楚雄彝族人口[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0.

第五篇:人文地理综合实习报告

人文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姓 名 学 号

一、实习目的和意义

人文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地域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野外实习,把我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提高了我们的综合分析能力,提高了地理综合素质,为今后从事中学地

理教学和地理科学研究打好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习的主要目的具体为:

1.扩大地理视野,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地理野外实习是学生充分接触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实践过程。不仅开阔了视野,使课堂上所学饿知识和理论得到印证,而且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出现的许多地理学问题会引发我们去思考、去探索,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研究、理解和记忆,提高我们的地理思维能力。此外,沿途中的地理景观,能使我们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我们的求知欲,进而转化强大的学习动力。

2.培养野外考察和研究技能 野外考察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地理野外实习是我们学习和研究的重要环节。

3.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野外实习我们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法,在实践中我们去发现、去探索使我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活动得到了有机的结合。

二、实习任务和要求

(一)实习任务

通过对襄阳市内具有代表性景观、产业集群等地的实地考察和专项调查,获得人文地理方面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加深对人文地理理论的理解。

(二)实习要求

1.实习前要熟悉了解实习内容和实习区域情况,做好相关知识准备 2.实习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团结互助,注意安全 3.实习时要认真听讲,勤于观察分析,作好实习笔记

4.实习结束后每位同学要结合专业知识和自身体会,提交实习报告。5.实习后要把学习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种学习理念贯穿到以后的

学习、生活教学之中。

三、实习方法

实地观察、调查访问、综合分析

四、实习时间

2014年12月25日

五、实习地点

六、实习人员

七、实习内容

(一)习家池

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首先来到了襄阳城南约五公里的凤凰山南麓习家池,习家池史载为东汉襄阳侯习郁仿范蠡养鱼之法在宅前筑堤修池,引入白马泉泉水,池中垒起钓鱼台,列植松竹。后人称之为“习家池”,历代滤加修建。习郁后裔、东晋著名史家习凿齿曾隐居于此,读史诵经。自汉晋以来,就成了襄阳市南郊的游览胜地,距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历史,是襄阳市最早的园林建筑群体。习家池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私家园林,素有“中国私家园林鼻祖”之美誉,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这里山林寂静,气势磅礴,钟灵毓秀,文人骚客留迹胜多。

习家池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这里既有滔滔汉水流经,又有干冷、暖湿空气交绥,冬寒夏暑,冬干夏雨,雨热同期,四季分明。加之复杂多样的地貌类型对气候要素产生明显的再分配作用,使得市内气候形成了各种类型。境内繁多的植物、动物种类,即受惠于气候的复杂多样性。习家池群山环抱,苍松古柏,流水涓涓,亭台掩映,花香鸟语,风景幽静。自古常有骚人墨客来此咏诗作赋,现在不少游客来此参观白马泉、养鱼池和亭台等景观。现仅存六角亭、荷花池、溅珠池、半规池等景点,仍不失为览胜之地。亭为重檐六角攒尖顶,斗拱高耸,檐角翠飞,通高6.5米,正面面阔4米,檐柱为四角方石柱,坚固厚实,古朴大方。挑檐和额枋上遍饰象征吉祥的天宫赐福、万事如意、蝙蝠双至、犀牛望月、凤凰展翅等图案,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亭的四周有荷花池环卫。溅珠池呈半月状,下有泉眼喷吐,上有古槐覆盖,池中鱼儿游弋,步园临池,别有情趣。

习家祠整体布局

1958年以前,白马泉和习家池等景观都基本保存完好。可惜后来逐步

被破坏得残破不堪。1992年,市政府曾投资对习家池进行了初步整修。现今襄阳市政府计划投入8000万元改造习家池,现在一期工程主要是修建两进四合院的习家祠堂,二期进行整体美化,以恢复习家池的原貌。”习家池作为中国唯一一处从东汉开始修建并使用和保存至今、历史最为悠久的私家园林,作为中国园林建筑的典范的鼻祖,一定能再现其昔日美丽的历史风貌。

(二)观音阁

习家祠旁边,紧挨江边的这一座寺庙叫做“观音阁”,据说也有很长的历史时期,传说当年有僧人用船载金银等物顺汉江东流而下,在此遇险船覆金沉。沉船处忽见一凤凰腾飞冲天而去,僧人大失色,即决定不再南行,逐在此建寺修行。后香火日盛,传说愈奇,便把此寺命名为凤林寺。后说又有南海观世音大菩萨仙游来此修炼传经,并建有凤凰亭。有人又把此寺叫做观音阁。“观音阁”始建于东晋,距今一千多年。历朝历代都有修整,清顺治年间修整后就再也没有维护,1995年终于倒塌,1996年在由台北返乡的达法大师的倡导与积极努力下开始重建工作。

高大的建筑耸立在汉江之滨,背靠高高的铁帽山,东临汉江,隔江与鹿门山相望,南接孟浩然故居,北接习家池岘首亭,地理位置独特,风景宜人,自古即是文人墨客登临聚会之所在,欧阳修、李白、杜甫、孟浩然等曾在此留下千古名句。襄阳风林关即位于此地,它是扼守襄阳的关隘,是襄阳的门户,是襄阳历史的见证,它历经多次战火的洗礼,三国时,孙权之父孙坚即战死在此地。当地人经常来上香捐款,有时还做道场。

“观音阁”虽然现在还在修缮,也是值得一看的景观,从正面看到的“观音阁”,背后就是汉江,外围现在还处于原生态。前方石碑称为“去思碑”。据传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一身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带领军队15万,以讨杨国忠为名,从范阳起兵反唐,史称安史之乱。为表彰平息“安史之乱”有功的唐代名将王真而立的一块记事碑。碑高2.32米,宽0.85米,因年久被风雨剥蚀,碑文已无法辨认,但“副总戊来将军去思碑”几字,仍清晰可见。1200多年过去了,此碑为我市保存年代最久远的古碑之一,能够佐证这段历史的遗物“去思碑”能够幸存,因而显得弥足珍贵。观音阁和“去思碑”之间有一个水池,名叫“凤凰池”,原有三个字,已经模糊看不见了。当年,孟浩然,李白,白居易,皮日休这些文人都在此台望汉江。(汉江对面就是鹿门山,在鄂西北襄阳城东南约15公里处,有一座神秘的山,它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鹿门山,因汉末名士庞德公、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皮日休相继在此隐居而名闻遐迩,后人谓之“圣山”)。游习家池,有月更好。不论满月如镜,新月似镰,上看勾悬于亭上飞檐,下看游荡于池中清波。使你感觉到世界是那么宁静,那么悠闲,那么赏心悦目。当然了,如果想看“勾悬于亭上飞檐”,最好自带行李夜宿。

由于紧邻江汉,汉江航电枢纽工程崔家营大坝蓄水后,观音阁附近水位大幅抬升,该村正积极向规划部门申请兴建水上娱乐度假村项目,观音阁潜在的旅游价值很快就会体现出来的。

(三)真武山

襄阳城西南二里有龟山,俗称九宫山。因山上建有真武庙,故又有“小武当”“小顶山”“真武山”之称。襄阳居民讹音称“周公山”。宛如三角翠屏的真武山,横亘在襄阳城的西南,从檀溪路南望,她身背绵延的五岭。真武山脚下,有李曾伯《襄樊铭》的摩崖石刻和刘备马跃檀溪的遗址。明永乐十年,明成祖降谕建造武当山宫观,营造船队泊靠襄阳,就是这样一次不经意的驻足,成就了一座身世不凡的道观,其间几经兴废。现在,从真武山往山下俯瞰,汉水之滨的襄、樊二城气势恢宏。真武山道观位于襄阳城西南1公里处,有鄂西北“小金顶”之称。在传统习惯中,朝湖北武当山,首先要来到襄阳真武山,给真武帝上表章,算在真武大帝处报了到。有钱财和精力者当继续去均州(今丹江口市)武当山天柱峰朝金顶。钱财精力不足或患病者,可就此回转,也算还了朝拜真武大帝的心愿。

真武山又名龟山,因山形似龟,雄踞襄阳城外和汉江边而得名。平日访者不断,偶有港、澳、台及海外人士远道来访,真武山声名远播可见一斑。远望真武,峰岭高低各不相同,如从东麓望去,一线刀刃,高可及天,似有“自古华山一条路”的险绝;西坡一片郁郁葱葱,林涛沙沙,登临此山,轻风拂面,怡神开怀;倚栏极目小望,古城新貌,玉带映衬,浩淼汉江从天际而来;万顷沃野,一展平畴,大河急转南下,宛如有意环抱襄州古城、真乃天地造化;南山一带群山起伏,真武山处于中央尖角,水阔天空,无酒自醉。游览仙山,众多古迹如繁星点点,可谓“青山细品觅史迹,不尽小山藏神秘”。首先见到矗立的巨大石额,上书“纵览汉岘”。而就在东山麓脚,镌刻有20平方米的摩岩,记载着宋末抗击入侵的战绩--“纪功铭”。《三国演义》中刘备马跃檀溪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在真武山北麓,一青石上粗大的马蹄印迹至今犹在,保存完好。相传是刘备骑马飞跃檀溪的地方,是“三国”时期著名的遗迹之一。南坡幽谷陡立着直插天穹的石壁,此为开山取石所留遗迹。上个世纪这里开山炸石,满足城乡建设需要,硬是劈去半面山体,人工开山遗迹平添了名山新景。走进狭窄谷道,褐石棱峋,伫立仰望,壁立千仞,错落欲崩,气势恢宏,赏玩秀丽风光后,这里又是一番强悍豪迈气势。唐代诗人孟浩然曾咏唱故乡山峦“石壁疑削成”,此情此景,兀然眼前。山顶的红墙小树,如月宫琼阁桂枝悬于空中,让人顿生“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之感。真武山新建了道观殿堂9座、生活配套设施33间、新塑神像14尊。山下新落成的真武山道观石牌坊,巍峨庄严。真武山广场建设已具雏形。虽然道观一直处于恢复性建设之中,仍不时可以看到有虔诚的香客和慕名而来的游览者。据真武山肖品和道长所言,道观计划配合真武山广场建设在山下建造一些房舍,以备接待之用;在南坡幽谷半崖处将修建南岩宫;石壁将建成大型摩崖石刻,刻道德五千言于其上。可以想见,将来的真武山定将别有一番风光。

八、实习心得

人文地理学不仅仅在于认识世界,更重要的是直接参与和指导改造世界的活动,人文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培养学生科学的人文地理思维能力和掌握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本次人文地理实习见悟颇多,结合其他同学前面人文地理实习经历以及各实习点实际、所记录,得出以上报告。实习最大的感受是要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在理论的指导下,去正确科学的实践;要明确中心,繁而不乱,精而不少;要多思考,多讨教。在完成真武山的道教,观音阁的实习后,我复习了一下人文地理学中的的宗教地理与宗教景观部分,对于宗教文化的认识感受更深了。人文地理就是需要多多实践,只有走出去,看得多,才能真正理解人文地理这个概念。

学校环境存在一定的封闭性,从而造成了学生的学习空间狭隘、学习时间不充分、学习内容单调等问题。从这个层面上讲,过分的理性、规范、严格的环境挫伤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人文地理实习把学生从封闭的学校课堂环境中解放出来,使其接触的不再是机械的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生动活泼、实实在在的各种地理要素。在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运用基本原理去探索、发现问题,然后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分析,运用各种手段解决问题。这种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方式,可以更大程度上培养其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激发我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这次外出实习,非常感谢一直指导我们的老师们。实习结束了,但是我们学习和探索的热情并没有结束,以后有时间还是要多出去看看,感受人文地理的魅力!

下载庐山地理综合实习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庐山地理综合实习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命科学学院2012级庐山地理综合实习圆满结束(推荐阅读)

    生命科学学院2012级庐山地理综合实习圆满结束2013年11月4日—11月8日,生命科学学院2012级地理教育专业在庐山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地理综合实习。本次实习由生命科学学院赵追博士......

    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07地理教育(2)班余静 实习目的:1、为了贯彻课堂教学与野外实践相结合,培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地理野外独立工作的能力。 2、为了能够初步......

    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及地貌概况 : 庐山地质公园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座落于江西省北部,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北接鄱阳湖,地理位置优越, 交通方便。.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500平方公......

    庐山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调查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是地貌、土壤和植被的概况。实习时间: 2002年8月1日至2002年8月8日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实习内容: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实习生:地理系2000级......

    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调查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是地貌、土壤和植被的概况。 实习时间:2011年10月8日至2011年10月14日 实习地点:江西省九江庐山 实习内容:庐山的自然地理概......

    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植物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调查庐山的植被的概况。 实习时间: 2008 年 7 月 2 日至 2008 年 7 月 11 日 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 实习内容:调查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动态......

    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1 一、实习目的通过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实习现场的实际,加以验证和拓宽,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开拓视......

    庐山实习报告

    庐山实习报告 一.庐山地理概况 中国江西省北部名山,位于九江县以南,星子县以西。庐山,是江西首屈一指的名山,位于东经115°52′~116°8′,北纬29°26′~29°41′。雄踞于江西省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