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祠堂仪式2
东海堂竹园背徐氏族祠竣工典礼
暨祖牌登基升座仪式安排
一、嘉宾就位(4月5日上午10点)
1、祖籍江西寻乌族尊代表团就位
2、江西万载、铜鼓、宜丰、靖安、萍乡、平江的宗亲代表团就位
3、东海堂浏阳徐氏宗族理事会宗亲代表团就位
4、本族亲戚朋友代表就位
5、浏阳洞阳建筑工程公司负责人就位
6、本族族友就位
二、祠堂揭彩:
三、祖牌升座仪式
(一)祖牌升座
1、列祖列宗祖牌升座
2、浏阳开基祖钦祥公祖牌升座
3、浏阳开基祖凤高公祖牌升座
4、宗胜公房祖牌升座
5、宗旺公房祖牌升座
(二)上香
1、寻乌族尊代表团上香
2、东海堂浏阳徐氏宗族理事会宗亲代表团上香
3、万载、铜鼓、靖安、萍乡、平江宗亲代表团上香
4、本族宗胜公后裔上香
5、本族宗旺公后裔上香
6、本族凤高公后裔上香
四、嘉宾讲话
1、竹园背徐氏族祠建设指挥部伏诒指挥长就祠堂建设发言
2、竹园背房宗族理事会辉诒会长致词
3、来自祖籍江西寻乌月初族尊讲话
4、东海堂浏阳徐氏宗族理事会友顺会长讲话
5、东海堂浏阳徐氏宗族理事会锡怀顾问讲话
6、江西万载徐林宗亲讲话
7、萍乡宗亲代表讲话
7、克刚族亲致答谢词
仪式结束(鸣炮 礼成)
五、祭祖仪式开始(4月5日下午3点)
祠堂竣工典礼暨祖牌登基仪式
欢 迎 词
尊敬的祖籍江西寻乌族尊、尊敬的浏阳宗族理事会友顺会长、尊敬的来自省内外的各位嘉宾、各位宗亲族友:
大家上午好!值此春风送暖、鸟语花香、清明佳节之期,我浏阳竹园背房徐氏家族非常荣幸地与大家共聚官渡铜盆滩,共同见证东海堂竹园背房徐氏族祠竣工典礼暨祖牌登基仪式这一振奋人心的时刻。我谨代表家族,向莅临指导和出席今天盛典的众位嘉宾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崇高的敬意!
我浏阳竹园背房徐氏源出东海堂,发脉于江西赣南寻乌县吉潭镇,是明朝开国元勋魏国公中山王徐达的后裔。我祖钦祥、凤高两公在清朝康熙和乾隆年间相继来浏开基,已有300余年历史,家族分布于浏阳官渡、达浒、城区等地,族人达700余众。
我族竹园背祠堂原建于江西省寻乌县吉潭集镇,因历史原因祠堂被毁,族人全部外迁浏阳、平江、万载、宜丰、铜鼓等地,尤以浏阳族人居多。今天竹园背徐氏族祠的重建,既是先祖神灵圣光昭显,更是我族300年来的一大盛事!
祝愿我东海堂徐氏人丁兴旺、富贵满堂、光耀千秋!祝莅临指导和出席盛典的众位嘉宾朋友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家庭幸福!谢谢大家!
东海堂浏阳宗族理事会
友顺会长致词
尊敬的各位嘉宾、尊敬的各位宗亲代表、先生们、女士们:
大家好!今天我很高兴与大家相聚官渡铜盆滩,一起参加东海堂竹园背徐氏族祠的竣工典礼暨祖牌登基仪式,而且非常荣幸地为祠堂落成揭彩。置身于隆重而喜庆的现场氛围之中,深感宗族团结的凝聚力和热忱的宗族情,心情感到无比激动。在此我谨代表东海堂浏阳徐氏宗族理事会,代表浏阳徐氏三大宗支、二十五支族以及全市五万多徐氏宗亲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祝福!
据了解竹园背房这支家族是明朝开国元勋中山王徐达的后裔,他们家族有着辉煌显赫的家族历史,历代名人将相辈出。虽然这支家族只有700多人,但崇敬祖先、团结族人、教育子孙的行为是我们浏阳徐氏的学习榜样。今天的雄伟壮观的祠堂是他们经过不到一年的时间,举全族力量,耗资超过40万元兴建起来的,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壮举表示祝贺!
祝愿竹园背房家族人丁兴旺、人才辈出、富贵满门!祝愿我东海堂徐氏明天更美好!
最后祝出席今天盛典的各位嘉宾朋友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合家幸福!谢谢大家!
答 谢 词
尊敬的出席今天盛典仪式的各位嘉宾朋友:
大家好!今天我家族祠堂的竣工典礼暨祖牌登基升座仪式举办得非常顺利和圆满成功。本人受家族嘱托,谨代表浏阳竹园背房家族,向历年来给予我族大力支持和帮助的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各位宗亲族友表示深深地感谢!
感谢祖籍寻乌各位族尊亲人不辞辛苦亲临铜盆滩参加庆典仪式!感谢浏阳洞阳建筑工程公司苏总及诸位建筑工程师,对我族祠堂的辛勤付出和优良工程建造!
感谢东海堂浏阳徐氏宗族历史会友顺会长,率浏阳东海堂各支家族的宗亲代表的莅临庆贺和对今天活动的指导与鼎力帮助!
感谢远道而来亲临庆贺的江西万载、靖安、铜鼓、宜丰、萍乡、平江的众位宗亲代表!
感谢省内外的本族亲戚朋友的光临和厚爱!
感谢广大宗亲、族友、朋友们在祠堂建设中的鼎力相助和无私奉献!我家族会永远将你们的恩德铭刻在心,以实际行动证明我们不愧为徐之子孙。愿先祖之圣光保佑你们好运绵绵!最后祝你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阖家幸福、财源广进!
第二篇:(祠堂落成)祭典(三献礼)仪式
(祠堂落成)祭祖(三献礼)仪式
(此仪式仅供参考,不是千篇一律,选用者可以根据当地的乡俗习惯及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一、振词
主持(司仪者):(唱念如下程序)(1)祠堂肃静。(2)鸣炮三声(3)司鼓三通
(4)鸣金十二(鸣锣:指定人员负责)
(5)奏乐三章(三次,放三次鞭炮,指定人员负责)(6)锣鼓齐鸣(7)止乐
二、猪羊祭祖
1、点烛上香(四世同堂者负责)。(定好祖人员)
2、锣鼓齐鸣
3、止乐
4、奏大乐
5、止乐
6、杀猪羊(指定屠夫负责、祠堂理事总理发利氏)
7、礼花礼炮齐放。
三、拜祖
1、鸣炮三声
2、司鼓三通
3、鸣金十二
4、奏乐三章。(先大乐三次每次的间歇时鸣炮共三次。接着清乐三次每次间歇时鸣炮共三次。)
四、行三献礼
(一)、就位、开赞:
1、各就各位:(所涉人员入场,理事总理检查入场人员)
第一排:四世同堂者。
第二排:理事会常务理事人员。
第三排:自左往右以字辈为序。(以本姓氏的字辈为序站立到神桌前)
2、开赞:主赞,面对祠堂立在第三排字辈最长的这边侧(手举雄鸡唱颂赞语,)(内容略)
3、鸣炮
副赞:(面对祠堂立在字辈最小的这边侧,接着主赞赞完后开赞。)伏以:日吉时良大吉昌,后辈祭祖正相当;
祖德垂范流传远,祖宗德泽润八方。
孝祖风范自远扬,合族和睦人财旺;
顶天立地个个好,房房兴盛代代昌。
天神速速回天堂,地煞快快地府藏;
若有汹神并恶煞,全在雄鸡头抵挡。
曾经听我祝赞后,族基稳固瑞呈祥; 房房派系皆大好,贤人达士远流长。
(赞完后,主赞杀手中雄鸡。)
4、鸣炮、奏大乐(唢呐)。
5、止乐
6、奏清乐(笛子)。
7、止乐
(二)、拜祖:(由主赞与副赞负责以下祭拜活动,主赞听到主持人唱念到那个事项时,把具体的实物送至祭拜者手上。便于祭拜者的活动能与主持者的唱念吻合。副赞,负责把祭拜者手中已祭拜过的实物接入后放至神桌上。)
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兴。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兴。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兴。
(三)、三献礼
1、奏清乐
2、行上香礼:
(1)跪,初上香,初进香,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兴。
(2)跪,亚上香,亚进香,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兴。
(3)跪,三上香,三进香,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兴。
3、行献爵礼:
(1)跪,初献爵,(接爵者向祖朝拜并向地上撒泼少许的酒)。初进爵,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兴。
(2)跪,亚献爵,亚进爵,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兴。(3)跪,三献爵,三进爵,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兴。
4、献汉音:
(1)跪,初献汉音,初进汉音,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兴。
(2)跪,亚献汉音,亚进汉音,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兴。
(3)跪,三献汉音,三进汉音,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兴。
5、献豚肥:
(1)跪,初献豚肥,初进豚肥,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兴。
(2)跪,亚献豚肥,亚进豚肥,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兴。
(3)跪,三献豚肥,三进豚肥,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兴。
6、献鲜鳞:
(1)跪,初献鲜鳞,初进鲜鳞,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兴。
(2)跪,亚献鲜鳞,亚进鲜鳞,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兴。
(3)跪,三献鲜鳞,三进鲜鳞,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兴。
7、献粢成:
(1)跪,初献粢成,初进粢成,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兴。
(2)跪,亚献粢成,亚进粢成,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兴。
(3)跪,三献粢成,三进粢成,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兴。
8、献春茗:
(1)跪,初献春茗,初进春茗,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兴。(2)跪,亚献春茗,亚进春茗,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兴。
(3)跪,三献春茗,三进春茗,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兴。
9、止乐。
10、念祭文(事前定好的理事会常委会人员)
11、三献礼毕
12、鸣炮奏大乐。
五、帷幕
1、鸣炮三声
2、锣鼓齐鸣
3、礼炮礼花
第三篇:祠堂对联
大门楹联: 朝堂曲水丁财旺 殿后峰炉基业昌
厅口正堂楹联(鹤顶格): 奕显吉祥月盛日新钦有志 来成福禄桂芳兰茂庆其昌
厅口副堂楹联(鹤顶格): 世事洞明创业守成绵世泽 腾龙奋发读书明理振家声 世泰光昌睦族敦亲皆一本 庸和大度成人达己自千秋
龛座楹联
尊祖敬宗诚谨怀仁陈俎豆 光前裕后恭庄有礼荐馨香
格言联
祖德庭芳承丕显
祖功宗德有亨泰 宗功福荫绍书香
子孝孙贤多吉祥 肇祥诗礼传家远
开明宗祖规模远 培德荣华继嗣安
睿智儿孙绍述长
存义立身勤与俭
祖德芬芳垂福泽 持仁处世信兼诚
宗房卓荦衍家风 绳其祖武荐余庆
慎终追远千年重 佑我后人光本支
积厚流光百世兴 敦族言欢酬世德
杉是良材宜作栋
奉先思孝序人伦
厝居福地当流芳(鹤顶格)
碧莲徐氏祠堂嵌名联一副:
纡碧水长流经历万重峰壑;带红莲盛放胜过三月烟花。卢田徐氏祠堂楹联几副:
派衍楠江,踞虎蟠龙,安居更得河山秀; 望承东海,天麟人骥,报国当思翰墨馨。
注:①祠堂座北朝南,左手见有一郁绿青山其形如踞坐着的老虎,右手楠溪江像一条长龙逶迤环绕村庄。②天上石麒麟,人中骐骥,取义于梁代徐勉、南朝徐陵故事。说明徐氏文风冠世。先贤立国,盖世勋名存古籍;后嗣旌门,感人业绩看今朝
景祖功垂福泽远(大门)永久性 通宗德衍家声长
妫纳派衍祖在江州义门汀州庄
颍水源长基开杭邑白玉景通公(柱联)
祖功宗德流芳远
子孝孙贤世泽长(柱联)永久性
朝堂曲水丁财旺
南山来龙基业昌(大门)
世代承传先祖德
泽辉映照后裔才(神位)标语 热烈欢迎各位宗亲前来参加白玉陈氏宗祠入火庆典 派发颍川血脉同,支属客家情意深 花开千枝归一本,水流万派总同源 九重天上旌书贵;千古人间义字香 贺白玉陈氏世泽堂重建入火庆典
第四篇:祠堂承诺书
关于重新修建律坪村傅氏宗祖祠堂的倡议书
全体傅氏子弟们:
始祖傅氏公祖明朝初年,始祖从山前迁入律坪定居,至今历六百余年。经世代繁衍,生生不息,已延续二十二世矣。始祖一系傅氏后代,现大多定居樟树市吴城乡律坪傅家村。可谓祖德广远,佑我傅氏子孙后代人丁兴旺、事业宏达。
前辈有识之士为纪念祖先的丰功伟绩,于明清年间,在先祖安息之地修建傅氏宗祠,塑像立碑,置田定制,彰先祖之功德,延傅氏之文脉。它既是神圣的殿堂,又是育人的学堂,还是乡村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只可惜,神圣可亲的傅氏祠堂于文革**年月几番蒙受损毁加上八年前的一场大火,已是苦不堪言。幸好04年我族傅林儒先生慷慨解囊自费将前厅修建,现又全部倒塌,数十年来,傅家子弟无不哀之痛之惜之,且深深自责吾辈未能保护好祖先的宝贵文化遗产之罪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近年来,随着“构建和谐社会”口号的提出和实施,人们对宗祠在和谐社会建设和文化传承上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清楚明确。祖国各地,到处可见金碧辉煌、修葺一新的宗庙祠堂,有些甚至成为当地旅游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家倡导忠孝文明,世人居安思祖之情顺势陡升。人之肤发生命,授之于父母,根之于祖宗。吃水不忘挖井者,丢本忘祖枉为人。无祖宗骨血生养,哪有我辈化人入世?身为傅家子弟,不能让祖宗的神灵有一个体面的安息之所,是我辈奇耻大辱也!现在天时地利人和,如不抓紧重修祠堂,可能就再也没有这样好的机会了!大伙理当集思广益,踊跃献计出力。2013年冬至,重建傅氏祖祠再次提到傅姓家族的重要议事日程上。经过充分的民主协商,“傅氏宗祠重建领导小组”已经产生并开始工作;通过审慎勘察,宗祠地址已经选好;宗祠的总体设计程式正在征集筹划;全面的集资动员正式启动!
我们承诺:任何人不论捐款多少,贡献大小,我们都将在重修之中刻石留名;不论何人所捐、捐赠多少、款项用于何处,我们都将向外公布,公开接受监督。因此,捐款人请留下您的详细地址,姓名及捐款数额。
我们保证:所有的建言献策都会受到应有的重视,所有的捐献都会得到有效监管与合理使用。我们相信:全族同胞一定能深明大义,傅氏祠堂一定能建好!
重修傅氏宗祠领导小组
2014年2月17日篇二:关于重新修建怀远堂管氏宗祖祠堂的倡议书
关于重新修建怀远堂管氏宗祖祠堂的倡议书
全体管氏子弟们:
始祖管万公祖,原籍江西庐陵(现吉安),明朝初年,始祖从江西庐陵迁入祁阳定居,至今历六百余年。经世代繁衍,生生不息,已延续二十五世矣。始祖一系管氏后代,现大多定居祁东县官家嘴镇,人口千余。可谓祖德广远,佑我管氏子孙后代人丁兴旺、事业宏达。
前辈有识之士为纪念祖先的丰功伟绩,于清朝乾隆年间,在先祖安息之地修建管氏宗祠,塑像立碑,臵田定制,彰先祖之功德,延管氏之文脉。曾几何时,逢年过节,族人洁衣正冠入祠,鸣炮奏乐,上香进礼,瞻仰缅怀先人,教育激励后代。从晨至昏,祠内人声鼎沸,礼乐不绝。既庄重肃穆,又热闹喜庆,场面恢宏壮观。作为祭祀祖先的家庙宗祠,管氏祠堂对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弘扬先祖美德,提高后代文化礼仪素质、激励族人团结向上努力进取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它既是神圣的殿堂,又是育人的学堂,还是乡村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只可惜,神圣可亲的管氏祠堂于文革**年月几番蒙受损毁,及至荡然无存。数十年来,管家子弟无不哀之痛之惜之,且深深自责吾辈未能保护好祖先的宝贵文化遗产之罪过。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当前我国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社会和谐,百废俱兴。早在八、九十年代,我国不少地方就设法修复了文革中被毁损的祠堂家庙。近年来,随着“构建和谐社会”口号的提出和实施,人们对宗祠在和谐社会建设和文化传承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清楚明确。祖国东西南北,到处可见金碧辉煌、修葺一新的宗庙祠堂,有些甚至成为当地旅游文化的一个重要元
素。国家倡导忠孝文明,世人居安思祖之情顺势陡升。人之肤发生命,授之于父母,根之于祖宗。吃水不忘挖井者,丢本忘祖枉为人。无祖宗骨血生养,哪有我辈化人入世?没先人开基创业之功,哪有后代承业立身之地?无论斗转星移、朝代更替,缅怀敬仰先人,光宗耀祖皆天经地仪、无可厚非也。有鉴于此,在重修祠堂受挫多年后的今天,许多热血族人坐立不安,寝食难宁:身为管家子弟,不能让祖宗的神灵有一个体面的安息之所,是我辈奇耻大辱也!现在天时地利人和,如不抓紧重修祠堂,可能就再也没有这样好的机会了!大伙理当集思广益,踊跃献计出力。2009年春节,重建管氏祖祠再次提到管姓家族的重要议事日程上。经过充分的民主协商,“管氏宗祠重建领导小组”已经产生并开始工作;通过审慎勘察,宗祠地址已经选好;宗祠的总体设计程式正在征集筹划;全面的集资动员正式启动!
子孙孝则祖祠兴,祖祠兴则宗族荣。祠堂是宗族团结和力量的重要体现与象征。重建管氏祖祠上敬祖宗,下贻子孙,既神圣、庄重、光荣,又艰巨、艰难、艰苦。祠堂是全族之圣殿,修祠安祖靠大家,必须充分动员和凝聚我们全体族人的力量和智慧方可毕其功。改革开放以来,依靠国家的富民政策和祖宗的荫庇,耕耘于祖宗故地及战斗在天南海北各条战线上的管姓子弟,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勇于开拓,奋力拼搏,争做时代的弄潮儿,不仅处处家业兴旺奔小康,而且还涌现了一批社会公认的创业成功人士。这是我们重修祖祠的力量和底气,是我们管氏的台柱和脊梁!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富裕起来的管氏后人都在问:“我是谁?根在那里?”不少人回乡祭祖的同时,产生疑问,面对文明社会高楼大厦遍地林立的时候,我们的列祖列宗却无栖身之地,饱受风雪之苦;追先贤念祖德,只能面对遍地瓦砾,倾听断墙残壁在向世人倾诉自身的不幸遭遇,愧对先
人,子孙不孝!是我们的共同心声。祖德堪追想当年垂训贻谋原志在范围百世,云礽咸集虽此日分支别派休忘了骨肉一家。因此,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使管氏族谱忠孝文明发扬光大,我们倡议重建管氏祠堂。修建尚需资金,对此我们呼吁不论海内海外的管氏族人都要慷慨解囊,为重修管氏祠堂,抢救族谱文明献一点孝心,进一份力量,同时企盼提供本支族谱及与老族谱的接续资料。诸位同族子弟:照应子女可随时随地,孝敬父母可年年岁岁,修祠安祖百年难遇,今生今世仅此一次而已。它是先祖神灵的召唤,更是我辈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今天,我们正式向大家发出倡议:恳切希望官家咀所有管家子弟及在外子弟,精神抖擞起来,积极行动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热情踊跃参与建祠工作。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钱多的多出,力大的多使;不分高低穷富,不计均等得失,尽心倾力诚孝。万众一心,苦干实干,千方百计,共同完成重建祖祠大业!
我们承诺:任何人不论捐款多少,贡献大小,我们都将在重修之中刻石留名;不论何人所捐、捐赠多少、款项用于何处,我们都将在网上公布,公开接受监督。因此,捐款人请留下您的详细地址,姓名及捐款数额。
我们保证:所有的建言献策都会受到应有的重视,所有的捐献都会得到有效监管与合理使用。我们相信:全族同胞一定能深明大义,管氏祠堂一定能建好!重建保方管氏家祠领导小组
2009年3月1日 附:重建保方管氏家祠领导小组名单及联系电话(略)
为了实现此夙愿,经我族祁东理事会讨论决定,向全体族人筹集重建祠堂续修族谱资金。筹集方式如下:
一,筹集资金活动实行不分性别、自愿捐助、公平合理、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二, 凡自愿捐助者不分男女均名登族谱,享受理事会成员待遇。
三,务农人员个人捐助达500元、非务农人员个人捐助达1000元以上者,名登建祠石雕功德榜,受后嗣敬仰。四,直系家庭成员合计捐助达1000元以上者,理事会为其定制家谱一套;每人的捐助款只能计算一次,不得重复累计。
五,受国家级表彰人员或个人捐助达10000元且品德优良、卓有建树者,理事会为其编撰名人传记载入族谱、家谱;受省部级以上表彰人员或个人捐助达5000元且品德优良、事业有成者,理事会为其编撰名人传记载入家谱。名人传记将制作成单行本在族人中发行,并作为宣传教育的主要图文资料在祠堂内陈设。
六,捐助资金通过各房理事代受或直接存入理事会开设的建祠修谱专款专用银行帐户(开户行:,帐号:;户名:),交款人保留交款收据备查。
七,凡我族人等请将入谱家庭成员姓名、字号、性别、出生年月日时、身份关系、承嗣状况、93年后已古人员生卒年月日时、各人捐款数额、住址及联系方式详细报各房理事登记入册。符合登载名人传记者,提交个人或家庭主要业绩资料一份。
外地人员可通过信函或电子邮件提交上述资料。来函请寄: 收;
电子邮箱:
八,为保证续谱工作全面完整,有家属或近亲房居外地致理事会难以联络者,敬请转告本倡议内容或代为登记、捐助。
九,因祠堂基建拟定于2009年
前捐助为感。
月中旬奠基开工,望各有意于奉献族事者在此之 管氏家族祁东理事会篇三:祠堂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祠堂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古时的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祠堂有多种用途,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各房子孙平时有办理婚、丧、寿、喜等事时,便利用这些宽广的祠堂作为活动之用。另外,族亲们有时为了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也利用祠堂作为会聚场所。祠堂是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族人的后辈应传承与保护,让古老的民间文化发扬光大。
一、有关祠堂历史的演变由来
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里,家族观念相当深刻,往往一个村落就生活着一个姓地一个家族或者几个家族,多建立自己的家庙祭祀祖先。在日本祠堂也经常出现,这种家庙一般称作“祠堂”,其中有宗祠、支祠和家祠之分。“祠堂”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汉代,当时祠堂均建于墓所,曰墓祠;南宋朱熹《家礼》立祠堂之制,从此称家庙为祠堂。当时修建祠堂有等级之限,民间不得立祠。到明代嘉靖“许民间皆联宗立庙”,后来倒是做过皇帝或封侯过的姓氏才可称“家庙”,其余称宗祠。
祠堂除了用来供奉和祭祀祖先,还具有多种用处。祠堂也是族长行使族权的地方,凡族人违反族规,则在这里被教育和受到处理,直至驱逐出宗祠,所以它也可以说是封建道德的法庭;祠堂也可以作为家族的社交场所;有的宗祠附设学校,族人子弟就在这里上学。正因为这样,祠堂建筑一般都比民宅规模大、质量好,越有权势和财势的家族,他们的祠堂往往越讲究,高大的厅堂、精致的雕饰、上等的用材,成为这个家族光宗耀祖的一种象征。祠堂多数都有堂号,堂号由族人或外姓书法高手所书,制成金字匾高挂于正厅,旁边另挂有姓氏渊源、族人荣耀、妇女贞洁等匾额,讲究的还配有联对。如果是皇帝御封,可制“直笃牌匾”。祠堂内的匾额之规格和数量都是族人显耀的资本。有的祠堂前置有旗杆石,表明族人得过功名。一般来说,祠堂一姓一祠,旧时族规甚严,别说是外姓,就是族内妇女或未成年儿童,平时也不许擅自入内,否则要受重罚。追溯历史的沿革,解放后特别是60年代那场史无前例的运动,农村的老祠堂基本都被推倒砸烂或改造成了办公场所等。祖宗排位包括有些藏于其中的家谱等皆被焚烧破坏,后世之人不知祠堂为何、作何之用者比比皆是。据有关资料记载,在我们安徽省的皖南山区――古徽州(今安徽省黄山市及宣城市绩溪县和江西省婺源县)等少数地区,由于过去交通不便等某些原因,大部分祠堂才得以保存,令人欣慰。
二、目前,县内留存祠堂的文化及其状况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每个宗族姓氏都有自已家氏的祠堂,只不过大姓有权人家的祠堂建得豪华气派;而小姓人少建造的祠堂则简单。肥东地处江淮分水岭,人杰地灵,历史上曾出现两位风云大人物,宋代包拯,清代李鸿章。文革之前,在肥东境内完好祠堂据不全统计也有几十座,如石塘地区有黄氏祠堂、大李集祠堂、小李集祠堂、周冲祠堂、茆油坊祠堂,当地留传着一句顺口溜:“周冲祠堂一枝花,马士龙祠堂赛过它,大李集祠堂破猪圈,茆油坊祠堂开饭店”。相比之下马士龙祠堂设计风格独特,胜过其他的祠堂。而这些原有的祠堂因历史上数次动荡和岁月侵袭,或在“文革”后被拆除重建学校或建粮站等,留下来的已经很少了,而马氏的马士龙宗祠保存较为完整。
据村里的老人介绍,为感念祖上恩德,乾隆甲戌年(1754年),马氏十三世孙郡庠生马嘉谋决定修建该享堂,“共费两千余金”,13年后也就是乾隆丁亥年(1767年)才修成。据马氏家谱记载,1800年、1910年、和1932年享堂曾三次大修。马氏宗祠虽历经240年余年风风雨雨,却依旧雕梁画栋,气韵犹存。祠堂是三进五开间,占地约有500多平方米,白墙青瓦,流檐翘角,既有徽派风格建筑又有江淮地区建筑特点。木质正门上,享堂初建时所制的“马氏享堂”题匾高高悬挂,雕刻着龙、虎、麒麟等吉祥物的石灰岩石鼓分立在门的两侧。整个建筑为木质结构,精美的木雕栩栩如生。一色青砖砌成的山墙气势恢弘,30余米长,近6米高,看不见一丝岁月侵袭的痕迹,墙钉颗颗可见,东山墙的侧门上方石刻“紫气东来”四个大字流畅醒目。建造该享堂的古人有消防意识,在享堂空旷的广场的右前方有一水塘,南约100米处还有一口约建于1480年左右的古井,井口为花岗岩加工而成,古井的绳索拉痕竟深1厘米。享堂西侧还曾建有武圣庙、迎水庵,可惜都先后毁于历史上的多次**战火。
瑞、曹锟、吴佩孚、张宗昌等交往甚厚,所以享堂里曾经悬挂由他们题写的牌匾,但由于历史动荡,牌匾现已不知去向。后经村里几位老人回忆,他们无意中看到小学教室里的那几块黑板,突然记起这好像就是那几块题匾。由于学校把题匾的反面油漆作为黑板挂在教室中,由此才逃过文革那场破扫“四旧”的浩劫,八块题匾中有四块保存下来。它们分别是1767年所置“马氏享堂”、裔孙马敦源所题的“功高望重”、曹锟所题的“泽流云福”和段祺瑞所题的“本支百世”;而张宗昌、吴佩孚、当时曾任过安徽省省长的王揖唐和当时任湖北省省长的夏寿田所题匾已难寻踪迹。保存下来的题匾上至今仍可见到字体上的镀金。
在随后不久,经过村民们的寻找,又发现被学校老师当垫脚用的石碑《祠堂碑记》和《祭田碑记》,其中一块因碑面朝下,字迹竟完好清晰,另一块因长期垫脚已成了无字碑文。随后又有新的发现,惊喜接连不断,文革中被藏在稻草堆中才免于一劫,有着240年多年历史。可以反映清朝年间祭祀风俗的古物—“神主”牌位,被村民拿了出来;1880年、1916年、1948年三个版本的原版家普出现了。村民们还取出自己并不知道真正收藏价值的新四军的烈士证书、由蒋介石颁发的国民党少校军医的退役证和十九世纪由毛笔书写在毛边纸上、可以反映当时清朝民间田亩制度的《大公祠田种册》的原件。这些发现惊动了县、市、省文物管理部门,他们特意派专业人士到村里拍摄照片归档。2008年,马氏马士龙祠堂(享堂)被肥东县政府列为“文物保护”单位。西山驿昂集,小小山村走出父子进士,宗祠大门八字门左右各立有一只雕刻精美的石鼓,门前的石碑上写着“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父子进士宗祠”。在这座小山村,经历200多年风雨的昂氏宗祠记录了这个家族的传奇和荣光。昂集祠堂是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所建,共三进四厢,面积达500平方米。据资料介绍,祠堂后堂曾有御赐匾额,题为“承先启后”;中堂上有翰林院赠匾题为“亦叶蒙庥”;前堂上还有庐州府赠匾,题为“父子进士”。但“承先启后” “亦叶蒙庥”等匾额在文革中被毁。据查有关资料,肥东的“父子进士”有史可查的有三对,一般人都熟知其中的包令仪与包拯、李文安与李鸿章,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在这小小山村祠堂里也出了一对父子进士,他们就是这座祠堂的主人――昂绍善、昂天曾父子。
关于昂绍善父子能够成为进士,当地有许多传说。有人说泉山作为凤凰山,所以山脚下要出贵人,还有人说那是祖上积德。在昂氏的先祖中,有一位老太太邀请土地神来家吃饭,这位土地神很是感动,于是土地神承诺,只要老人的后人做到“黄鳝打鼓鱼上树,羊毛落地野鸡飞”这些高难度的事情,就能让他们家族出贵人。而老太太的后人也着实有才,集体完成这一系列高难度的动作。
有一次发生在集市的纠纷中,一个赶集的人劝架时,把买来的黄鳝砸在了说书人的的鼓上,成就“黄鳝打鼓”;拉架的时候,有人把用茅草串起的的一串鱼挂上树梢上,这样“鱼上树”也就做到了;而“羊毛落地野鸡飞”则是穿着羊皮衣的人,把皮衣脱下来往地上一扔,正好扔到了野鸡窝边,野鸡被吓得全飞走了。这样土地神的要求全都做到了,昂家就出了昂绍善父子进士。这个民间传说虽然荒诞不经,但这一连串难度极高的小概率事作的发生也似乎说明,古时考公务员,比现在还难,脑筋急转弯这一关很难通过。
事实上,昂氏父子飞黄腾达的原因,既和他们的聪明勤奋有关,也和当时的时势分不开。昂绍善家庭贫困,自幼丧父,但聪颖过人,好读诗书。顺治八年(1651年)朝廷颁文选贡,庐州府学选拨最好的贡生昂绍善到朝廷。但昂绍善能够官居内阁中书,这在清初满族官员当政的时代,是非常罕见的,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清初出现了“人才荒”。
顺治八年,顺治帝清除多尔衮同党,自己掌权,朝廷亟需“新鲜血液”补充,而昂绍善从庐州府学入朝,与上层旧派无瓜葛,按现在说法就是“背景简单”没有后台,所以他被特别恩准的皇帝身边,顺治十八年昂绍善在宫内教皇家子弟,康熙六年(1667年)考中进士。而其儿子昂天曾在父亲教导下也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中了进士。
三、祠堂保护采取的几点措施
如今,马氏宗祠、昂氏宗祠分别有多处开始出现残破的痕迹,无人正常看管(因为没有经费发工资),这就迫切需要文物部门牵头调查、论证,或出资进行一次大的修缮,还祠堂本来的真正面目,使祠堂长久的保存下去。老祠堂虽然“贵”为文物,但如果不采取必要的保护性措施,拿出具体的意见或建议,拨出一定的保护经费修缮费,只是让保护工作停留于口头上而没有实质性的“内容”是无济于事的。当前,分布农村的老祠堂反映了这个地区乡村文化和古建筑特色,特别是一些始建于明清的祠堂更是宝贵中的文化遗产。近年来,一些乡镇、街道、姓氏家族有组织的开始重修祠堂,过去的老祠堂的风格特色在一定程度上被改变甚至被破坏,应引起有关文物部门重视。人们呼吁,重修老祠堂时应注重保护它原有的风格,修 旧如旧,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是一件都不能少,这是它的历史价值体现,也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作为后人一定千方百计加以保护,这是历史赋予的光荣责任。
1、建立古祠堂长效保护与管理机制。上级文物部门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每年对现存的祠堂进行一次调查摸底,要建立和完善各种保护管理制度,祠堂中各种物品要逐件登记造册,做到有图片和文字记载,有编号,有专人保管,方便人们的查阅。
2、建立看管与居住配套制度。有一定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是古祠堂、或是那些古民居、古屋类的建筑最怕的就是无人居住,因为长期不住人,不透光线,屋内潮湿,对屋内和设施有较大的朽蚀作用。没人住的房子会因缺乏人的照看而缩短寿命,而有人居住的房子,反因有人居住而被悉心照看和护理而延长寿命。因此,有专人看管和长期居住祠堂内,对老祠堂的保护起到重要作用。
3、改建、维修祠堂必须维持其原风格。要使历史珍贵文物不遭受到肆意破坏,族亲们的关注最为有效,可在道路要道口或祠堂周围要建立永久性宣传牌,积极宣传文物保护知识和意义,让全社会关注爱护祠堂文物,文物部门要在保护历史文物原貌的前提下,提出合理化的维修建议,各级政府也要出面协调,落实相关资金来源,采取多方筹集的办法:一是主管文物部门拨一点,二是地方政府支持一点,三是祠堂姓氏的族亲老板们赞助一点,保证祠堂看管和维修有充足的资金。
4、加强与旅游部门合作,开拓旅游景点。对古祠堂文物要面向游客开放,这样做一举两得,既可收取部分费用,作为祠堂的维修资金,又可让更多的人的了解祠堂丰富的文化底蕴,凭吊古迹,日月生辉,把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不断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注:庠(xiáng)庠序,古代乡学的名称。
庥(xiǖ)庇荫,保护。篇四:韩氏祠堂落成典礼讲话 在韩氏祠堂落成典礼暨祭祖仪式上的讲话
各位尊客、来宾,韩氏众亲人:
大家好!
在这春和景明的美好时节,我们韩姓家族择良辰吉日在这里隆重举行“韩氏祠堂”重建竣工典礼暨请祖祭祖仪式,首先我谨代表韩氏宗亲会对各位尊客、来宾的光临表示衷心的感谢!对热情支持和踊跃捐资捐工的韩氏众亲表示真挚的谢意!下面我就一年来祠堂筹建情况向大家做一说明。
韩氏一族居住韩寨历时永久,史有祠堂(祖先堂),曾
先后几次迁址修缮,由于受客观条件所限,一直以来将就维持。韩氏众亲早有重新修建祠堂的心愿,以光先祖圣德,缅怀先祖圣恩,惠泽乡里,庇(bi)佑子孙。时值国泰民安,惠风和畅,得天地人和之利,从2010年农历3月开始,xx等人在家族中率先说开重建韩氏祠堂一事,得到了本县境内韩姓家族的广泛赞同和热情支持。在祠堂重建初步策划设计中,得到了xx等人的大力支持。
2010年农历12月在xx召开了重建韩氏祠堂第一次家族
协商会议,经讨论研究同意由xx等人组成韩氏祠堂重建筹委会,就祠堂建筑设计、所需资金等事宜进行了协商。协商会上,在xx等人的提议下,所有与会人员进行了现场承诺捐款,为祠堂重建启动筹措了一定资金,同时发放《倡议书》近1000份。协商会后,与会人员到祠堂修建选址现场进行
了查看论证。
从第一次筹建祠堂协商会议后,xx等人及时联系能工巧
匠,着手备料,于2010年底修建祠堂所需木工全部加工就绪,2011年正月16日木工开工,正月19日土建基础破土动工,至今已历时一年零两个月。2011年腊月,在彭阳县梦亦香召开了修建韩氏祠堂第二
次协商会议,与会人员近40名。对祠堂定名、彩绘方案、立牌位、请祖时间、资金筹措等事宜进行了商议,并在现场进行了捐款活动。2012年农历3月13日,在韩寨村部院里召开了修建韩
氏祠堂第三次协商会议,对农历3月16日韩氏祠堂竣工典礼暨请祖祭祖仪式活动做了安排。
一年来,重建韩氏祠堂一事在韩氏族亲中奔走相告,广
言宣倡,韩氏众亲不论居所远近、男女老少皆知,同喜同乐,韩氏族亲中不论政界、军界、教育界和商界等各行各业人员为建造韩氏祠堂捐资捐物、投工投劳,大家齐心协力热诚奉献。设计者精益求精,精心构思,力尽其智;建造者精雕细琢,工善其美,力尽其慧。捐资者不论多少,热情捐献,有几万的、几千的、几百的、几十的,各尽其力;捐工者不分早晚、不论寒暑倾心劳作,各尽其能;捐物者各济所需,心乐融融;理事者谋划在先,人和事顺,协调有方;理财者凡事具细,精心打点,钱尽其用。智者尽其心,艺者尽其才,劳者尽其力,在修建祠堂的一砖一瓦、点点滴滴中凝聚着韩氏众(族)亲对尊祖圣德无比崇敬的感恩之情和热诚奉献之
情。韩氏祠堂如此大的建造规模,在韩氏家族中实属首例,在区、市和县境内也屈指可数,或为先例,韩氏祠堂在建造设计、请祖仪式等事宜上只是摸索前行,还存在许多方方面面没有想到的、美中不足的地方,恳请各位尊客、来宾和韩氏众亲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在祠堂后续建设中得到进一步完善。
最后,真诚感谢在修建祠堂中精心构图设计的xx先生,细心雕琢建造的xx等,悉心彩绘装饰的xx,热情支持和捐资捐工的韩氏族亲,特别要感谢在祠堂建设中出资盛巨和付出艰辛劳动的xx等人对修建祠堂的鼎力支持和帮助,在各位有心人士和韩氏族亲的齐心协力下,才有韩氏祠堂今天的神姿。今有先祖华堂,以光先祖圣德,再畅和顺之风,重聚亲族之力,福延后代,庇佑子孙,惠泽乡里。
谢谢大家。2012年农历3月16日篇五:祠堂正在消失 祠堂正在消失
经济观察报记者韩雨亭福州市乌龙江畔胪雷村陈氏祠堂,迄今已有730年历史,在当地拥有显赫地位。陈氏家族奉行耕读传家,历经九世,人丁兴旺,走出无数知名“乡贤”。当代最著名者应属数学家陈景润。
不过,这个承载着家族悠久历史的祠堂,正四面楚歌,随时面临被拆迁的危险,现在它已是一座被废墟围困的孤楼。“也就一年的时间,记忆中的童年没有了。”年轻村民陈少辉呆立在陈氏祠堂前,说话声音低沉,走路时也尽量蹑手蹑脚,生怕惊扰了那些摆设在祠堂里的先祖。
眼前是一个让陈氏族人不忍直视的画面,曾经绿树掩映的秀丽乡村风貌荡然无存。祠堂四周,全是大规模拆迁留下的断壁残垣,垃圾遍地,废弃的砖瓦和枯黄的老树,大祠堂不远处本来是一条河涌,可是后来村里几乎所有的河涌都被填了,修路建房,曾经清澈见底的溪流如今变成了臭水沟,让人不胜唏嘘。
不过,让陈少辉略感安慰的是,废墟中的陈氏祠堂依旧保持着往日风采,飞檐翘角、耸峙壁立的青砖大墙前,端坐着一对石狮,昂然雄踞。抬头望,门墙顶部的青石上镂刻着泥塑浮雕,彩绘着历史典故,人物栩栩如生。作为闽中望族,胪雷村陈氏家族一直保留着良好的耕读传统。据统计,明、清两代中试秀才、举人和进士者共有46人。近现代也是名人辈出,最有影响力的可能是曾任民国政府海军部长的陈绍宽和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陈景润是二十五世御房二支,1991年回到胪雷村省亲,也最先进入该祠堂拜祖,他的故事一直都是陈氏族人的骄傲资本。
从胪雷村走到台湾的名人也举不胜举,协助梅贻琦在台创办并继任台湾清华大学校长的陈可忠;1945年被派往台湾接受日本投降的台北地方法院首席检察官、后任台湾高等法院首席检察官陈丞城;1981年从台湾去美国在洛杉矶创办《国际日报》的陈韬。
即便当今,该村里也出了很多政界、商界和学术界的人才,更是著名的侨乡,旅外华侨遍布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
目前这座占地约4亩规模恢弘的陈氏祠堂,经历几次修缮,1947年由陈绍宽亲自主持修缮,名列福州众多宗祠之首。作为涉台、涉侨建筑物,改革开放后,由海外宗亲再度集资修缮。故此,祠堂充当了和海外华侨联系的纽带,但凡村里组织祭奠先祖的活动,来自世界各地的陈氏后人都会不远万里奔赴至此,寻根叩祖。
作为中国传统家族精神和文化纽带,祠堂在北方地区几已消失殆尽,但在南方地区却得以存留。陈氏祠堂更是一直有着强大的吸附力和号召力。最好例证是每年为村里老人庆祝拗九节而在祠堂举办的“千叟宴”,该传统已经坚持了32年。“千叟宴”场面极其壮观,祠堂门外支起了七八口直径1米的大锅,百名厨师齐刷刷手拿铁勺,左右开弓,为几千名老人炒菜做饭,200张圆桌摆满了祠堂的各个角落。戏台也是见证,每年都有数场闽剧在此上演,除了本村人,附近也有村民前来观赏。“站得到处都是人。”胪雷村祠堂管理委员会会长陈正宝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最辉煌时,每月戏班都会带着鼓、钹,到这个舞台表演那些讲述爱情、背叛、英雄和王朝的故事,这个由锣鼓、丝竹和演员唱腔组成的乡村记忆,是这个村子传统的一部分。“福州好多闽剧演员最喜欢在这里演戏,因为我们祠堂戏台最大,现在没办法演了。”陈正宝说这句话时,骄傲中难掩落寞。的确,曾经华丽的戏台如今沾染了一层厚厚的灰尘,繁华落尽,犹如胪雷村命运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随着福州火车南站的兴建和使用,经过几轮的大拆大建,这座历史文化名村被夷为平地,村民四处散居,元气大伤。在浩荡的拆迁中,陈景润的故居也未能幸免,目前,这位蜚声世界的数学家在村里留下的足迹唯有陈氏祠堂。
此前在拆迁胪雷村时,福州市当地政府反复承诺不拆祠堂,未曾想就在前几天,部分村民才知道,陈氏祠堂即将面临拆迁的危机。“这个祠堂是村里的灵魂,祖祖辈辈传下来,历代祖先牌位都在里面,当年修建祠堂就是为教育下一代。以前拆我们的私宅倒好说,但现在政府又要拆掉祠堂,我们肯定不会答应。”胪雷村老人会会长陈秀光对经济观察报说。
“我们已经动员起来了。”陈秀光说。曾经星散福州各地的村民开始重新集结,同时村委会、祠堂管委会、老人会和部分村民之间形成价值共识和利益共同体,以此合力打一场祠堂“保卫战”。
与时间赛跑 对陈秀光而言,这是一场力量悬殊的较量,对手是强大的行政和商业力量,决心保卫祠堂的只有几位风烛残年的老人。数十年来,村里的年轻人为找工作而迁移到城市。过去几年,随着政府大力推进城镇化,又使村民进城的步伐加快,城市周边乡村拆迁与反拆迁的对峙不断上演。
如今,又轮到了胪雷村。84岁的陈依明告诉经济观察报,“拆迁都搞了七八年。”这位胪雷村最早的支部书记,如今正像村里的其他老人一样,准备为陈氏祠堂的命运奔走。胪雷村人对拆迁的抵抗曾让政府被迫做出让步。不过胪雷村被拆迁后,村民散居各地,传统乡村的人际结构被改变。更现实的是,年轻人都忙着挣钱,无暇顾及村务,“昔日团结的村庄变成一片散沙”。
陈氏祠堂的风险也日渐临近,村民们却浑然不知。2013年11月份,福州本土的房地产公司——阳光城集团以39.1亿元竞得福州火车南站附近300亩地,这其中就包括陈氏祠堂。在村民们看来,政府既然已经承诺,就不可能拆祠堂。“从现在情况上看,政府违背了承诺,已经悄然更改了用途。”福建省委党校社会与文化学教研部教授林怡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说,她是介入福建祠堂保护的重要学术界人士。
学者们卷入到这场祠堂保护运动完全是意外。2014年4月15日,福建省委党校、行政学院教授一行数人,调研考察陈绍宽故居和其主持修建的胪雷陈氏祠堂。眼前的一切让几位学者“十分难受”,胪雷村已成一片废墟。祠堂附近拥有百年历史的陈景润祖居也片瓦无存,此前政府曾承诺保护。陈绍宽故居虽然保住了,但它孤零零立在大马路对面,和村庄分离开了。
陪同考察的村干部忧心忡忡地告诉几位学者:“我们现在很担心祠堂能不能保得住,听说把我们整个村庄都卖给阳光房地产公司了。” 目前,村民都不知道祠堂命运如何,传闻是祠堂也被卖了,要在村外围盖个新祠堂。胪雷村没人答应把祠堂卖掉,前几年政府答应不会拆祠堂,但现在村庄都被拆成了废墟,政府也没派任何人员给村里讲祠堂怎么办。外界传闻让村委干部寝食难安,他们委托学者到上级部门一探究竟。“如果政府瞒着我们村民把我们祠堂给卖了,全村百姓绝不会答应。”一位村委干部说。
接下来的两天,几位学者与阳光城集团取得了联系,得到明确答复:“政府已经把祠堂连同村庄卖给了公司,但拆迁由政府负责,不关阳光的事,作为公司无权限干预。”林怡和几位学者将此讯息转告胪雷村干部,他们万分惊讶、难以接受这个事实,希望学者帮助向上级部门反映。4月18日,学者们鉴于陈氏祠堂历史悠久,在海内外有广泛的影响力,于是将村民诉求形成文字,报送省委省政府领导,并电话、短信联系仓山区政府主要领导、文物局领导等,建议紧急处置该事件,以免引发严重后果。
这几乎是在与时间赛跑。4月20日,被拆迁后散居在外的胪雷村委、村党支部、村老人会主要人员冒雨回到胪雷祠堂集中,商讨这件事。村两委和村老人会联合盖章,请求学者尽快把有关报告帮助送到上级领导手中。未知的结局 4月21日,几位学者再次设法将村民诉求呈送仓山区、福州市主要领导。并从仓山区得到回复,“会尽快与福州有关规划部门沟通反映。”随后,学者又借机会将有关陈氏祠堂的调研报告呈送福建省委、省政府领导。
不过,区、市两级政府的回复并不乐观。仓山区主要领导回复称:学者们反映情况与事实基本相符,但规划是福州市有关部门在做,拆迁工期已经被耽搁,区里也耽搁不起,最迟不能拖过5月10日,如果近期上级领导没有新的批示,只好“对不起了”。
福州市委有关领导则回复学者们:“下周请专家对祠堂再做调研论证:是否涉台和是否是文物,然后再做决定。”次日,学者再次致电区、市文物局领导,请求:“如果召开专家论证会,有关教授应到场。” 在城市建设中,文物部门的弱势,让几位学者意识到将希望完全寄托于文物论证上很不现实。也许从涉台文物和两岸关系角度,或许会有一线希望。4月29日,几位学者将村民有关保护祠堂的诉求反映至台盟省委、台盟中央领导,台盟领导高度重视,请学者们立即将该祠堂资料呈送福建省文物局和福州市文物局领导。此事开始引起福建省、福州市文物局重视,于当天下午派市、区文物干部到祠堂现场调查,发现该祠堂主体结构依然存有陈绍宽1947年亲自设计修缮的部分。学者们奔走的同时,胪雷村也开始行动。村里一些年轻人暂时停掉了自己在城里的工作,加入到这场祠堂保卫战当中,祠堂寄托了乡土社会中他们的精神归属。“这里的大树、祠堂和清澈的溪水,就是我在这里的全部童年记忆,哪怕他后来做生意,我在城里买了房,但都经常会回到村里,住上两天。”一位年轻人说。听说祠堂面临拆迁,他义无反顾地回到村里奔走呼号,目前他的工作主要是负责给前来探访的学者及媒体记者开车。
村民开始成立分工明细的临时保卫祠堂小组,有人负责筹措经费;有人负责将情况汇报给海内外陈氏家族嫡亲和后人;也有人负责向前来调研者介绍陈氏宗祠的历史渊源和典故;
还有人负责将祠堂重新打理得干干净净,让观者感受到宗祠文化的肃穆。同时,还有人日夜巡逻看守,防止“意外火灾”。保卫小组一方面要保卫祠堂,另一方面也要防止出现激烈冲突。多位保卫小组成员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他们发现村里已经“潜流暗涌”。这也正是学者们担心所在。林怡表示,“作为学者,我们将努力促使各级政府部门尽快与村民沟通,希望事态能够朝着政府与村民双赢的结局发展。” 不过,目前看来政府更改规划已经十分困难。同时政府也提出了“解决方案”,即另外找一块地,政府出资1300万元,重新盖一个新的陈氏祠堂。在学者和村民看来,这是一个没有诚意的解决方案,首先论价值,仅祠堂土建就不止1000多万,更不要讲四亩的土地了。最核心的是,当地政府只将“物”列入评价体系,忽略了祠堂作为家族传承的风俗和文化价值。
“以前祖宗选地方都是有看风水的,几百年的风水和牌位,都不是乱放乱挂的,每次重修都要举行慎重的仪式,怎么能说拆就拆?”一位村民说。
残酷的“乡愁”
胪雷村祠堂面临拆迁只是福州城市扩张的一个缩影。今年,福州正在力求变成中国东南沿海又一座“超级城市”,计划到2020年,福州市中心城区城镇人口将达到400万,市域总人口为890万人。城市疯狂的扩张计划,以及随之而来的大拆大建,正让传统乡村以惊人的速度消失。
而在中国南方地区,随着乡村消失的还包括承载了村庄传统和习俗的祠堂。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刘泓说,“我们现在所说的乡愁,全都拆没了。祠堂在今天社会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重要,尤其对于现代化社会。” 作为民主党派的代表,他在去年和今年福建省“两会”上均提出要保护乡村祠堂。在他看来,保护祠堂就是留住乡愁,传统村落中很重要就是群居的家族生存方式,家族最重要的就是祠堂。
乡村里蕴藏着巨大的文化遗产正在被日益重视。在全国范围内约970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80%左右来自乡村。在学者们看来,如果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保留祠堂、老屋这种传统文化符号,可能是城市建设最理想的未来。
第五篇:祠堂倡议书(范文)
修建小章孙氏家族祠堂倡议书
亲爱的小章我孙氏家族同胞:
祠堂是百家姓氏的形象代表和礼教圣地。我孙氏一族自始祖孙守仁和孙守忠兄弟二人自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来到束鹿(今辛集市),历经600余载,传25世。这期间,我族中的前辈人曾几度建祠,至今仍有人记得原来的前营家堂和后营家堂,但是都因为其它原故而不复存,今已经成为了民宅,想在原来的基础上重新修建家堂已经不可能,但建祠孝义尚在,名垂史册,人所共知。当今逢盛世,富而思源、重礼、存孝、布德。我族人念及我偌大一个孙氏家族,祖宗亡灵无栖息之所,子孙祭祀无拜谒之堂,族中议事无聚集中心,曾几次研究建祠之事。幸蒙我族中企业家孙运起会长顾念根本,开明绅士。顶力资助。这可是难逢的机遇,随成立了“修建小章孙氏家族祠堂理事会”决定:号召全族的人们,前、后营合并,重新修建孙氏祠堂,重新购买庄基地。按照一般建筑风格构造,重新修建“孙氏祠堂”既用于祭祀先祖,敬孝执礼之场所,又用于亲情联谊聚会、传播科技文化信息、移风移俗、建设精神文明的社区文化中心。结合打造人文景观,创新旅游发展环境,既有利于家族,亦有益于社会。但是工程较大,所需时间会很长,耗资也会很多,用人之多,难度之大,非我族中之人合力不能解决。
为此,特作倡议如下:
1、坚持家族事业至高无尚原则。凡族中人员不分男女,人人有责,均有义务为家族建祠捐资尽力,排忧解难,奉献爱心。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2、坚持殷实富裕家庭重举原则。族中率先勤劳致富的重点大户或个人,应思知恩图报,效仿先贤,大孝举义,重金赞助,彰显功德,流芳百世。钱多的多出。钱少的少出。
3、坚持族中骨干模范带头原则。凡理事会、各支族长,及社会各界公职人员和工商企业知名人士,在积极做好宣传发动的同时,应以身垂范,带头捐赠资助,真情奉献。
4、坚持贡献大小分类表彰原则。凡为建祠捐资奉献者,均永久记档、刻碑表彰。家族同胞:
光前裕后,人子之责;
积德行善,人生快事;
扬名千古,丈夫作为!
切勿错失良机,愧对先祖,贻笑后人,为一时之不决而抱憾终身!
顺祝康安幸福,万事如意!
小章孙氏家族祠堂筹建理事会 2009年1月29日星期四篇二:重修张氏祠堂募捐倡议书 重修**祠堂募捐倡议书
尊敬的**族亲:
木有本,水有源,寻根问祖,人之常情。**始祖来我村立基发源已有400余年的历史,经世代繁衍,生生不息,人丁兴旺。前辈已建**宗祠一座,前辈们的义举和功德,光耀后人。只可惜现在**祠堂年久失修,历经风雨,已成千疮百孔,破烂不堪,急需修缮。
“衣食足而知荣辱”,逢盛世百废俱兴,居安思祖之情顺势陡升,敬仰先人,光宗耀祖乃天经地义,无可厚非,我们的热血族人寝室难宁,尤以族人***、等同志身体力行,积极动员和组织。“**祠堂重修组委会”已经成立并开始工作,全面的集资动员工作正式启动!通过组委会多次合议,预计修缮工程款达7()余万元。族人***、同志千里迢迢回到家乡,号召我**族亲的创业者们伸出援手,共创善举。族人张光建捐款40万,族人张玉亮也捐款10万元,其他善举如一些打工者,也慷慨解囊,你一千,他八百,暂不一一细举,这都是我**族亲的骄傲。在此,我们组委会代表**的父老乡亲对他们表示深深的谢意!但即便如此,我们修缮工程的资金仍有缺额。为解决资金缺口,完成义举,经组委会商议,再次向族人发出全面倡议:恳切希望**子弟积极行动起米,能力不分大小,让我们齐心协力,慷慨解囊。应广大族人的提议,凡我**族人,不分年龄大小,捐款额高低不限;超过100元者,刻碑留名,以告后人。有我们的共同努力,众志成城,完成修缮宗祠礼堂之大业将指日可待。
募捐账号:中国银行
组委会主任:
副 主 任:
成 员: **祠堂重修组委会
二0一四年九月篇三:关于培建张氏祠堂的倡议书 关于培建张氏祠堂的倡议书 尊敬的各位宗亲: 为弘扬中华姓氏文化,秉承先祖精神,让张氏后裔勿忘吾祖。特倡议培建三溪口张氏祠堂!
宗祠是宗族血脉所系,也是宗族盛衰的标志。宗祠不仅是同族人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场所,而且是宗族组织开展活动的地方,更是宣传姓氏文化的重要场所。兴旺的家族,四时祭享,香火不断;衰败的宗族,则宗庙残颓,香火断绝。古代宗祠被视为高于一切,神圣不可侵犯,祠堂成为家族具有凝聚力的象征。
我三溪口张姓(包括17村赵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欣逢盛世,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我们富而思源,思祖敬宗。鉴于众多姓氏都在其祖地相继修建或培建了规模宏大的宗祠,我三溪口张氏古往今来对国家对社会有着卓越贡献,有着厚重传统美德、家族昌盛,又岂能落后于他姓?为此我们倡议集我张氏一族之力,重新培建张氏祠堂(年久失修、破烂不堪),对历史上各个时期作出突出贡献的张氏先祖建祠纪念,可谓既顺应了时代潮流,又符合广大宗族人的心愿。鉴于培建宗祠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祠堂培建工程投资巨大,希望全体族亲众志成城,同心同德,建言献策,慷慨解囊,踊跃捐资,广种福田,上酬祖恩,下荫子孙!敬请全体宗亲互相转告,续薪助火,添砖加瓦。
修建宗祠,裔孙责无旁贷,义不容辞!
为彰善举,凡捐款者,镌勒于宗祠芳名榜上,流芳百世,德昭
后代!
致
礼!
倡议人:张氏后人:张福源 张自松 张自美 2014年7月8日篇四:关于重新修建怀远堂管氏宗祖祠堂的倡议书
关于重新修建怀远堂管氏宗祖祠堂的倡议书 全体管氏子弟们:
始祖管万公祖,原籍江西庐陵(现吉安),明朝初年,始祖从江西庐陵迁入祁阳定居,至今历六百余年。经世代繁衍,生生不息,已延续二十五世矣。始祖一系管氏后代,现大多定居祁东县官家嘴镇,人口千余。可谓祖德广远,佑我管氏子孙后代人丁兴旺、事业宏达。前辈有识之士为纪念祖先的丰功伟绩,于清朝乾隆年间,在先祖安息之地修建管氏宗祠,塑像立碑,臵田定制,彰先祖之功德,延管氏之文脉。曾几何时,逢年过节,族人洁衣正冠入祠,鸣炮奏乐,上香进礼,瞻仰缅怀先人,教育激励后代。从晨至昏,祠内人声鼎沸,礼乐不绝。既庄重肃穆,又热闹喜庆,场面恢宏壮观。作为祭祀祖先的家庙宗祠,管氏祠堂对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弘扬先祖美德,提高后代文化礼仪素质、激励族人团结向上努力进取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它既是神圣的殿堂,又是育人的学堂,还是乡村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只可惜,神圣可亲的管氏祠堂于文革**年月几番蒙受损毁,及至荡然无存。数十年来,管家子弟无不哀之痛之惜之,且深深自责吾辈未能保护好祖先的宝贵文化遗产之罪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当前我国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社会和谐,百废俱兴。早在八、九十年代,我国不少地方就设法修复了文革中被毁损的祠堂家庙。近年来,随着“构建和谐社会”口号的提出和实施,人们对宗祠在和谐社会建设和文化传承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清楚明确。祖国东西南北,到处可见金碧辉煌、修葺一新的宗庙祠堂,有些甚至成为当地旅游文化的一个重要元
素。国家倡导忠孝文明,世人居安思祖之情顺势陡升。人之肤发生命,授之于父母,根之于祖宗。吃水不忘挖井者,丢本忘祖枉为人。无祖宗骨血生养,哪有我辈化人入世?没先人开基创业之功,哪有后代承业立身之地?无论斗转星移、朝代更替,缅怀敬仰先人,光宗耀祖皆天经地仪、无可厚非也。有鉴于此,在重修祠堂受挫多年后的今天,许多热血族人坐立不安,寝食难宁:身为管家子弟,不能让祖宗的神灵有一个体面的安息之所,是我辈奇耻大辱也!现在天时地利人和,如不抓紧重修祠堂,可能就再也没有这样好的机会了!大伙理当集思广益,踊跃献计出力。2009年春节,重建管氏祖祠再次提到管姓家族的重要议事日程上。经过充分的民主协商,“管氏宗祠重建领导小组”已经产生并开始工作;通过审慎勘察,宗祠地址已经选好;宗祠的总体设计程式正在征集筹划;全面的集资动员正式启动!
子孙孝则祖祠兴,祖祠兴则宗族荣。祠堂是宗族团结和力量的重要体现与象征。重建管氏祖祠上敬祖宗,下贻子孙,既神圣、庄重、光荣,又艰巨、艰难、艰苦。祠堂是全族之圣殿,修祠安祖靠大家,必须充分动员和凝聚我们全体族人的力量和智慧方可毕其功。改革开放以来,依靠国家的富民政策和祖宗的荫庇,耕耘于祖宗故地及战斗在天南海北各条战线上的管姓子弟,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勇于开拓,奋力拼搏,争做时代的弄潮儿,不仅处处家业兴旺奔小康,而且还涌现了一批社会公认的创业成功人士。这是我们重修祖祠的力量和底气,是我们管氏的台柱和脊梁!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富裕起来的管氏后人都在问:“我是谁?根在那里?”不少人回乡祭祖的同时,产生疑问,面对文明社会高楼大厦遍地林立的时候,我们的列祖列宗却无栖身之地,饱受风雪之苦;追先贤念祖德,只能面对遍地瓦砾,倾听断墙残壁在向世人倾诉自身的不幸遭遇,愧对先
人,子孙不孝!是我们的共同心声。祖德堪追想当年垂训贻谋原志在范围百世,云礽咸集虽此日分支别派休忘了骨肉一家。因此,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使管氏族谱忠孝文明发扬光大,我们倡议重建管氏祠堂。修建尚需资金,对此我们呼吁不论海内海外的管氏族人都要慷慨解囊,为重修管氏祠堂,抢救族谱文明献一点孝心,进一份力量,同时企盼提供本支族谱及与老族谱的接续资料。诸位同族子弟:照应子女可随时随地,孝敬父母可年年岁岁,修祠安祖百年难遇,今生今世仅此一次而已。它是先祖神灵的召唤,更是我辈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今天,我们正式向大家发出倡议:恳切希望官家咀所有管家子弟及在外子弟,精神抖擞起来,积极行动起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热情踊跃参与建祠工作。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钱多的多出,力大的多使;不分高低穷富,不计均等得失,尽心倾力诚孝。万众一心,苦干实干,千方百计,共同完成重建祖祠大业!
我们承诺:任何人不论捐款多少,贡献大小,我们都将在重修之中刻石留名;不论何人所捐、捐赠多少、款项用于何处,我们都将在网上公布,公开接受监督。因此,捐款人请留下您的详细地址,姓名及捐款数额。
我们保证:所有的建言献策都会受到应有的重视,所有的捐献都会得到有效监管与合理使用。我们相信:全族同胞一定能深明大义,管氏祠堂一定能建好!
重建保方管氏家祠领导小组 2009年3月1日
附:重建保方管氏家祠领导小组名单及联系电话(略)
为了实现此夙愿,经我族祁东理事会讨论决定,向全体族人筹集重建祠堂续修族谱资金。筹集方式如下:
一,筹集资金活动实行不分性别、自愿捐助、公平合理、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
二, 凡自愿捐助者不分男女均名登族谱,享受理事会成员待遇。
三,务农人员个人捐助达500元、非务农人员个人捐助达1000元以上者,名登建祠石雕功德榜,受后嗣敬仰。四,直系家庭成员合计捐助达1000元以上者,理事会为其定制家谱一套;每人的捐助款只能计算一次,不得重复累计。
五,受国家级表彰人员或个人捐助达10000元且品德优良、卓有建树者,理事会为其编撰名人传记载入族谱、家谱;受省部级以上表彰人员或个人捐助达5000元且品德优良、事业有成者,理事会为其编撰名人传记载入家谱。名人传记将制作成单行本在族人中发行,并作为宣传教育的主要图文资料在祠堂内陈设。
六,捐助资金通过各房理事代受或直接存入理事会开设的建祠修谱专款专用银行帐户(开户行:,帐号:;户名:),交款人保留交款收据备查。
七,凡我族人等请将入谱家庭成员姓名、字号、性别、出生年月日时、身份关系、承嗣状况、93年后已古人员生卒年月日时、各人捐款数额、住址及联系方式详细报各房理事登记入册。符合登载名人传记者,提交个人或家庭主要业绩资料一份。
外地人员可通过信函或电子邮件提交上述资料。来函请寄: 收;
电子邮箱:
八,为保证续谱工作全面完整,有家属或近亲房居外地致理事会难以联络者,敬请转告本倡议内容或代为登记、捐助。
九,因祠堂基建拟定于2009年
前捐助为感。
月中旬奠基开工,望各有意于奉献族事者在此之 管氏家族祁东理事会篇五:兴修谌氏祠堂倡议书
兴修谌氏祠堂倡议书
尊敬的各位村民,大家好!
木有本,水有源,寻根问祖,愿景向天,自2012年5月6日晚各房代表齐聚祠堂,商量筹建祠堂一事,已初步达成共识决定新修北面祠堂,就有关细节问题向各位村民通报,希望各位村民支持、理解,通报如下:
1、关于筹集资金问题,预计修建新祠堂需资金50万元,现我村自有资金30万,资金缺口将近20万元,不足部分希望各位村民,乡官贤士踊跃捐款,决定如下,以近五年得田者每人捐款起点200元,自倡议发出之日起,即请大家踊跃捐资,可交各房代表代收,由收款人出具收款凭证。
2、如各房有在外经商或工作的能人,也希望你们进行通报,我们同样接受在外人士的慷慨解囊。凡积极为维修、保护我谌氏祠堂献计献力者,我们将刻功德碑,立于祠堂,芳名青史。
只要大家慷慨捐资,献出你的热情和爱心,在修建过程中,我们力求节省,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无限的事业上,争取做到少花钱办好事,让我谌氏宗祠“返老还童”,重现她昔日的瑰丽容颜,以告慰先辈们的在天之灵,也能对后人有一个交代。
谌氏祠堂筹备委员会
1、关于村小组往年帐目问题从2012年开始计算,原老帐先放一边。
2、原来由个人出资购买的北面祠堂旁边的牛栏,经各房代表协商由村里统一原价收回,祠堂旁边搭建的小建筑,应自觉拆除,祠堂里面放置的物品,应自觉全部搬出,谢谢各位的支持!
3、各村民应本着为大家,舍小家的精神,群策群力,望我谌氏各宗亲会,共同携手并肩合作,体现我新屋下村民团结一致,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献爱心敬孝道,慷慨解囊,给于赞助,顺利完成我谌氏祠堂修建为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