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丘北县第二中学2018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达标检测卷三 历史

时间:2019-05-14 16:35: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云南省丘北县第二中学2018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达标检测卷三 历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云南省丘北县第二中学2018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达标检测卷三 历史》。

第一篇:云南省丘北县第二中学2018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达标检测卷三 历史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丘北县第二中学2018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达标检测卷三

高一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分卷I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历史学家汤因比认为,英国是近代代议制民主的先驱。这是因为英国“光荣革命”后产生了对后世影响巨大的()

A. 第一部成文宪法

B. 多党制的议会 C. 总统制 D. 君主立宪政体

2.1977年7月30日,从公众视线中消失了两年多的邓小平,第一次公开亮相,出现在工人体育场的看台上,观看一场足球比赛。日本共同社报道:数万观众撇开比赛,霎时都站立起来,向他报以狂热的掌声。这反映了国人怎样的愿望()

A. 结束**局面 B. 恢复国民经济 C. 实现拨乱反正 D. 推进改革开放

3.2004年,美国前国务卿舒尔茨指出:“尽管在其提出后的50年中,世界形势已发生变化,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是发生了剧变,但这些原则直至今天依然适用。”“这些原则”指的是()A. 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美国提出的《独立宣言》中的有关原则 C. 苏联“人道的社会主义”原则 D. 殖民主义国家主张的“弱肉强食”原则

4.某少数民族自治县进行“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用对手机用户发送短信的形式进行了宣传。下列语句不可能出现在手机信息中的是()

A. 共同团结奋斗 B. 共同繁荣发展 C. 民族平等 D.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5.中国古代对监察官任职资格有严格要求,不仅要求监察官有刚正不阿的品质、丰富的为官经验和优异的政绩,还要求监察官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宋代就曾明确规定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充任御史,明代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定御史必得科举出身,否则不选。这些规定的直接意义是()A. 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和管理 B. 保证监察官的素质能担当重任 C. 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 有利于强化皇权、巩固统治 6.下图是为纪念一部重要文献颁布300周年而发行的纪念币。这部文献是()A. 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 B. 英国的《权利法案》 C. 法国的《人权宣言》 D.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7.蔡元培在1916年说:“满洲政府,自慈禧太后下,因仇视新法之故,而仇 视外人,遂有义和团之役,可谓顽固矣。”在此蔡元培认为,义和团运动()A. 与现代化进程相悖 B. 主要由阶级矛盾引起

C. 是维新变法的继续 D. 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8.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B. 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 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D. 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9.如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符合其主题的是()

①日本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②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③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④侵略扩张使日本陷入战争泥潭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10.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在《东方的文明》中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符合上述观点的是()A. 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B. 实现了国家统一 C. 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D. 创立三公九卿制度

11.苏联发行的最后一套邮票俗称“关门票”,内容为俄罗斯历史上的四位著名历史学家。“关门票”在这里的含义是()

A. 苏联经济陷入困境 B. 冷战结束

C. 苏联在历史上不复存在 D. 美苏关系趋于紧张

12.著名历史学家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一书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

①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成功探索 ③摆脱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的干扰

④根据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3.歌曲《两只老虎》的旋律起源于17世纪的法国,传入中国后有多个不同版本的填词。其中较有名的有“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和“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这两段歌词改编的时代背景分别是()

A. 北伐战争、土地革命 B. 土地革命、解放战争 C. 北伐战争、抗日战争 D. 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14.1949年6月,中国民主同盟机关报《光明日报》在北平创刊。当时报头由民盟副主席兼任社长的章伯钧的妻子李建生填写(图一);后来,由于章伯钧被打成“右派分子”,1958年元旦报头替换成沈钧儒题写的行楷(图二);1967年元旦报头被替换成毛泽东的墨迹(图三)。《光明日报》报头的替换体现了()

A. 人民对书法艺术的追求 B. 新闻报刊的发展与繁荣 C. “双百”方针受到破坏及其恢复 D. “左”倾错误对报刊的影响

15.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A. 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C. 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 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16.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由此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小农经济完全解体 B. 中国逐步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原料产地 C. 中国政府严格限制手工业产品的出口 D. 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生产占主导地位

17.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形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 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 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 D. 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18.下表是20世纪80年代英国经济增长率统计,出现上述现象主要得益于()

A.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B. 发展知识经济 C. 减少政府干预经济 D. 推行福利政策

1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刊业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在下列四种报纸中,明显与 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类的报纸是()

A. 《商报》 B. 《戏报》 C. 《人民日报》 D. 《中国教育报》

20.20世纪80年代,中国第一家西式快餐店“义利快餐厅”在北京的西绒线胡同正式挂牌开张后,西方国家驻京记者闻讯而至,美联社记者采访后,发出电讯稿将之比喻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又一次进行”。“又一次进行”的含义是指()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行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C. 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21.下图是一张残缺的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凭证,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A. 一战时期的民族资本主义 B. 民国晚期官僚资本的膨胀 C. 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D. 改革开放时期经济体制改革

22.面对经济危机,时任美国总统认为,自由资本主义已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富裕的社会,而绝对尊重个人

自由则是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原因;如果经济危机是社会为了自由所必须付出的代价,那么这并不是一个过于昂贵的代价。为此,该总统采取的对策是()

A. 实行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 B. 延续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 C. 援助西欧以摆脱经济危机 D. 推行针对苏联的冷战战略

23.下图是中国1872~1911年按经营方式分类的厂矿及其资本总量统计。结合所学判断,形成图中所示现象的原因包括()

①自然经济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②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③列强资本输出逐渐加剧 ④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蓬勃开展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4.以下有关报刊杂志、电影电视、互联网等传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报刊是印刷媒介,是最早的现代大众传播媒介 B. 影视是音像媒介,在工业社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C. 互联网是电子媒介,是信息社会的一个标志性的信息传播手段 D. 这三类媒介从技术层面上说是一个逐步替代的过程

25.马克思说:“新发现的土地殖民地化,助长了各地之间的商业战争,因而使这种斗争变得更加残酷了。”导致17-18世纪英荷、英法之间进行一系列商业战争的主要原因在于()A. 殖民利益发生冲突 B. 扩张的方向相同 C. 争夺商品倾销的市场 D. 它们立国的基础不同

26.邓小平曾如此解释中国对外开放格局:“为什么我考虑开放深圳?因为它对着香港;开放珠海,是因为它对着澳门;开放厦门,因为它对着台湾;开放海南、汕头,因为它们对着东南亚。浦东就不一样了……”浦东开发的主要背景是()

A.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B.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环太平洋经济圈崛起 C. 中共十四大召开,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

27.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建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

A. 屡遭战争重创 B. 社会制度相同 C. 发展水平相近D. 历史上关系紧密

28.以下列举的是古代制瓷业的成果,其先后顺序是()

①白瓷出现 ②青瓷出现 ③瓷器大量出口 ④制瓷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②③①④ D. ④①③②

29.1651年英国政府规定有些北美殖民地的土产如食糖、烟草、棉花与靛青等只可供应英国;凡是产品输入英国,只能由英国船只或输入地区的船只运送,从英国出口的商品,只许由英国船只运送。上述规定()A. 削弱了西班牙在北美的势力 B. 打击了荷兰的商业霸权地位 C. 成就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 D. 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30.1965年,中央直属企业增加到10533个,其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42.2%,其中属于生产资料的产值占55.1%。中央直接掌握的财政收入由原来的50%提高到60%左右。这表明()A. 国民经济比例关系严重失调 B. 政府强化集中统一管理模式

C. 计划体制弊端得到初步解决 D. 政府重视经济建设均衡发展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 共55分)31(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8~1969年间,欧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年平均增长率为2.5%。1984年,欧洲共同体10国对外贸易总额达13 747亿美元,超过美国1.43倍。

材料二:明治以来,直到目前,日本的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非凡的经济增长,是世界上真正引人注目的事。而能使日本完成这种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育的普及和发展。——1962年《日本的经济发展和教育》 请回答:

(1)材料一西欧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认为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原因?(3)两段材料反映的现象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2(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世界上有许多争端,总要找个解决问题的出路。我多年来一直在想,找个什么办法,不用战争手段而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这种问题。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香港、澳门问题也是这样。

——《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年表》 请完成:

(1)材料中的“我”指谁?“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是指什么方式?(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你认为应当怎样评价“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

33(15分).现代世界的南北分裂、贫富悬殊,其历史根源可追溯到大约公元1500年之后的几个世纪。在这几个世纪,西方探险家和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把相互隔绝的区域紧密联系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为获取资源与市场,工业文明的先导国家以枪炮打开了地球上一切民族和国家的大门,迫使一切后进民族走向工业化之路。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简述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2)“世界市场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你同意其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34.(10分)(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三 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加强海上通道互联互通建设,拉紧相互利益纽带。——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12月)

(1)根据材料三和新时期中国的内政、外交及国际经济格局,论述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意义。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确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国家;英国“光荣革命”后,议会颁布了《权力法案》,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司法独立的原则,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初步确立。故选D。2.【答案】C

【解析】1977年7月,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前夕邓小平复出,这次复出受到观众欢呼可以分析出国人是十分希望实现拨乱反正的,所以本题选C,A、B、D与材料无关。3.【答案】A

【解析】注意材料中的“2004年”、“50年”这些信息,说明“这些原则”应提出于20世纪50年代,符合这一要求的,只有A项。B、C两项不能作为外交原则,D项显然行不通。所以答案选A。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民族平等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原则,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属于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D。5.【答案】B

【解析】由题干中“要求监察官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充任御史”“御史必得科举出身”等信息可知,统治者非常重视监察官的素质,故B项正确;A、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6.【答案】B

【解析】从图片信息1689年和1989年这两个时间就可以判断出是《权利法案》,《权利法案》颁布于1689年,到1989年300周年。A颁布的时间是公元前452—451年;C、D颁布的时间分别是1789年和1875年。故答案选B。7.【答案】A

【解析】由材料关键信息:“蔡元培”“1916年”“仇视新法”“仇视外人”和“可谓顽固矣”等可知,蔡元培认为义和团运动与现代化进程相悖,A项正确。8.【答案】C

【解析】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表现在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与完善,在三省六部制下,三省之间分工明确,互相牵制,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因此C项符合题意。A项中的“独立施政”说法错误;B项说法矛盾;皇权达到顶峰的标志是清朝军机处的设立,故D项不合题意。9.【答案】C

【解析】图片信息反映了日本侵略军从中国迈向太平洋,因此①不符合图片信息;图片的时间信息是1941年,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是在1938年10月,因此②错误;图片反映了日本侵华后,由于中国的抗战使其陷入战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因此③④正确,所以答案选C。10.【答案】A

【解析】从材料“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可以看出是“中央集

权制度”。故选A。11.【答案】C

【解析】“关门”意味着苏联的解体,因此答案为C。12.【答案】D

【解析】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于1924年,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熟,正确的革命道路尚未找到,中共开始成熟的转折点是遵义会议,所以①项错误,故答案选择D项。13.【答案】A

【解析】结合题干信息“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可知相关的时代背景为北伐战争;由“打倒土豪,分田地”可知相关的时代背景为土地革命,故选A项。14.【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章伯钧被打成‘右派分子’”“1967年元旦报头被替换成毛泽东的墨迹”等反映的是“左”倾错误盛行,所以《光明日报》报头的替换在本质上体现了“左”倾错误对报刊的影响。15.【答案】A

【解析】材料中“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表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妇女有了选举权,故A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是在1954年确立起来的,故B项错误;政治协商制度是政党制度,故C项错误;题中材料并没有出现相关民主政治建设的各项法律,故D项错误。16.【答案】B

【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手工制品仍占很大比重,说明小农经济仍未完全解体,故A项错误;由表格可看出,原料出口比重越来越大,说明中国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故B项正确;中国政府在材料中未体现,且根据史实可知政府在此时期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故C项错误;机器生产虽然有所增长,但比重相对较小,不占据主导地位,故D项错误。17.【答案】C

【解析】据材料提到,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形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故C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在1984年,故A排除。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也在1984年后,故B排除。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故D排除。18.【答案】C

【解析】根据《美国经济增长速度统计》可以看出美国经济从整体上呈现出增长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政府减少国家干预经济的力度,故C项正确;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知识经济都不是主要原因,故A、B项错误;推行福利政策是在二战后,而20世纪80年代开始减少福利开支,故D项错误。19.【答案】C

【解析】在题干所给定的四种报刊中,《商报》《戏报》《中国教育报》都属于专业性的报刊,而《人民日报》是党报,是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20.【答案】A

【解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促进了城市的改革,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与材料中“80年代……第一家西式快餐店义利快餐厅在北京的西绒线胡同正式挂牌开张”相符,故A项正确;1978年,农村开始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与材料中“在北京”“又一次进行”不符,故B项错误;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与材料中“在北京”不符,故C项错误;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与材料中“20世纪80年代”不符,故D项错误。21.【答案】C

【解析】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通过公私合营的赎买方式实现的。从股票票证上的“公私合营”来看,作为直接证据,可以用于研究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2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该总统认为经济危机是社会为了自由所付出的代价,而这个代价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说明他依然坚持自由放任政策,所以选B。2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872~1911年”这一时期列强侵略中国,在中国创办了大量的企业,自然经济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说法错误,故①错误;这一时期处于甲午战后,故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推动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故②正确;根据材料可知中外合办的厂矿数量增加,主要是因为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加剧,故③正确;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发生在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故④错误,选择C项符合题意。24.【答案】D

【解析】这三类媒介在技术上属于不同层面,不存在替代的问题。D项错误。25.【答案】A

【解析】本题材料提到,“新发现的土地殖民地化,助长了各国之间的商业斗争,因而使这种斗争变得更加残酷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西方殖民国家争夺殖民地的斗争,“这种斗争”的最后胜利者是英国,因此选A。26.【答案】B

【解析】1990年底,中国决定实行上海浦东新区的开放,其开放的背景是建立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89年)成立的基础之上的,故B项正确;A 发生在1991年,C 项出现在1992年,D发生在2001年,A、C、D三项不可能成为浦东开放的背景。所以答案选B。27.【答案】A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法国提出建立超国家的机构,得到了德国、意大利等国的支持,却遭到了英国的反对,最终法、德、意等六国走向了联合。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其直接原因是六国屡遭战争重创。以两次世界大战为例,法国、德国、意大利都是主要参战国和主要战场,损失惨重,而英国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参战国,本土却基本没有遭到战争破坏。建立超国家的机构,可以有效避免战争,故选A项。英国与法、德等国社会制度相同、发展水平相近、历史上关系紧密,不能成为英国反对联合的理由。28.【答案】B

【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汉代时期已能烧制出成熟的青瓷,而白瓷要稍晚出现,故排除A、D项;①③相比较,瓷器大量出口应是在唐朝,故排除C项,B项正确。29.【答案】B

【解析】材料中英国政府明确规定有些北美殖民地的物产只供应英国,其产品输入英国只能由英国船只或输入地区的船只运输,英国出口的商品只许英国船只运送。上述规定旨在打击掌握海上商业霸权的荷兰的利益,故选B;A D两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是在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形成的,故C项错误。30.【答案】B

【解析】从材料反映的中央直属企业的增加和中央直接掌握的财政收入的提高来看,政府强化了集中统一的管理模式,故答案为B项。其他三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A、C、D项。

31.【答案】(1)西欧国家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走向一体化,成立了欧共体,打破了经济壁垒,逐渐实现了成员国内部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强了世界市场的竞争力。

(2)重视发展教育。除此之外还有战后初期比较广泛的社会改革、美国的大力扶植和朝鲜战争期间的军事订货、制定适合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引进先进科技、政府投资以及“贸易立国”的外向型政策等。(3)两段材料反映了西欧和日本的迅速崛起,成为国际关系中重要的力量,动摇了美国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从而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对教材内容进行迁移,以深入分析材料的能力。第(1)问根据“欧洲共同体”,联系所学知识可以解答;第(2)问材料给出了日本经济崛起的其中一个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答出其他原因,注意经济恢复和高速发展的原因都包括在内;第(3)问考查综合分析材料得出结论的能力,需答出西欧和日本的崛起对国际关系格局的冲击。32.【答案】(1)“我”指邓小平。方式: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一国两制”的构想从客观实际出发,经历了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是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重大战略决策,体现了现实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特点,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解析】第(1)问中的“我”可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回答;“大陆与台湾统一的方式”可依据材料中的“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进行归纳。第(2)问实际考查对“一国两制”的评价,需要依据所学知识,从“一国两制”的目的、形成、现实性、重要性和指导性等方面进行思考。33.【答案】(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初具雏形)。16-19世纪,荷兰、法国、英国的殖民扩张推动世界市场的拓展。19世纪中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十九世纪晚期至二十世纪初,世界市场正式(最终)形成。

(2)答案一:同意。理由 :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使世界日益成为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整体,加强了世界各地联系。

答案二:不同意。理由:给广大的亚非拉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其长时间的贫困和落后;加剧了世界各国的贫富分化;形成了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回答该题即可,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世界市场开始形成;16-19世纪,荷兰、法国、英国的殖民扩张推动世界市场的拓展;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各地之间联系更加密切,19世纪中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世界杯瓜分殆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根据所学,回答“世界市场的形成,极大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这一论点,“世界市场的形成”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影响,可以回答积极影响或消极影响。积极方面可以从世界市场的形成带动人口、动植物的流动,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高生产社会化程度,形成国际劳动分工格局;促进全球性文化交流的扩大;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等角度来回答。消极方面可从世界市场的形成扩大了资本主义世界与亚非拉国家之间以及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国际关系日益紧张;给亚非拉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形成了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等角度来回答。

34.【答案】(3)意义: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也有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新时期我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中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该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当今世界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中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加强该地区的经贸联系与合作,促进经济全球化进程。

【解析】(3)此题问论述,需要结合内政、外交和国际经济格局论述,内政可以结合改革开放的深化需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外交可以结合多边外交论述,国际经济格局可以结合经济的全球化和多极化论述。

第二篇:2018年云南省通海三中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三) 历史

2018年云南省通海三中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模拟考试

(三)高一 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1.“求同存异”的方针体现了我国政府在处理对外关系时()A.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决定亲疏、好恶 B.不以国家利益的冲突与否决定亲疏、好恶

C.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利益,通过妥协寻求一致利益 D.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观点,求得一致的意见

2.《大明律·吏律》中“大臣专擅选官”“文官封公侯”“交结朋党紊乱朝政”“交结近侍官员”“擅为更改变乱成法”等死罪条款为明律所特有,这主要反映了明代()A.法律体系臻于完善B.强化律令的教育和宣传 C.官员素质明显下降D.君主专制日趋强化

3.1949年,前美国驻北平总领事柯乐柏曾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原封不动地退回。这表明()

A.美国承认新中国为合法政府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不需要美国承认 C.新中国要清除帝国主义残余势力

D.新中国不承认美国与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

4.《明宜宗实录》中写道:“私通外夷,已有禁例。近岁官员、军民不知遵守,往往私造海舟,假朝廷干办为名,擅自下番,扰害外夷或诱引为寇……尔宜申明前禁,榜谕沿海军民,有犯者许诸人首告,得实者给犯人家货之半。”由此可见明朝政府()A.鼓励发展贡赐贸易B.禁止民间对外贸易 C.防范倭寇侵扰沿海D.加强外贸税收管理

5.“20世纪六七十年代,当美国文化以电影、时装、摇滚音乐这类商业形式牢固占领欧洲市场时,许多欧洲人不安地要求:欧洲应当有一个简明有力的自我概念。法国在反对美国文化影响方面特别积极……他们认为自己是在为欧洲的价值和传统而战……”。欧洲特别是法国对美国文化的反应实质上反映出()A.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丧失 B.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C.世界政治冲突的不断加剧 D.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在激化

6.1914年,美国的克利夫兰、纽约和芝加哥相继出现了由电力驱动的交通信号灯,缓解了这些城市出现的交通问题。出现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包括()①城市化快速发展 ②交通工具数量和品种增多 ③电力技术广泛应用 ④计算机技术产生和普及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7.美国学者沃尔特•拉弗贝指出:希腊打的是内战,美国没有理由介入。然而美国选择了戏剧性的办法,要求国会在一场世界性的反共战争中支持政府。之后的1948年到1950年,美国给16个欧洲国家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材料分别反映了美国的什么政策?()A.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B.马歇尔计划、杜鲁门主义 C.冷战政策、门户开放政策D.遏制理论、马歇尔计划

8.下表记录了英国人弗朗西斯·德雷克的活动。推动其活动出现的主要因素是英国()

A.新生产方式的开放性B.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 C.产生了早期启蒙思想D.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主流

9.连环画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是老少皆宜的一种通俗读物。下图为某连环画中的一页,其中文字“就这样,杜聿明集团被围困在陈官庄一带方圆10余里的地区,打不出去,走不了。然而,30余万国民党军和随军而来的家属,吃饭成了大问题。撤出徐州时,只带了几天的粮弹。于是,30余万人的生命全系在飘飘忽忽的降落伞上了。”图中所示的战役的是()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淮海战役D.徐州会战

10.《蒋介石年谱》记载,1933年3月,蒋电张学良,“明日恐不能起飞,而热(河)战紧急,兄须速往承德督战,不必待弟到平,免误战机”,这一电文发出的背景可能是()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 C.备战日寇D.“围剿”红军 11.罗马法规定,原告如有诈欺、胁迫等情事,被告如有可原宥(原宥,宽大处理)的错误,虽程式书中未列有抗辩,承审员也有权减免被告的责任。这表明罗马法()A.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为原则B.特别重视证据的作用 C.用法律手段防止司法不公D.重视审判结果的公平性 12.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古希腊历史和文化的是()A.地理环境B.生活方式 C.政治特点D.民族性格

13.南京某大礼堂,门外有“和平永奠”的牌楼,又有胜利屏一幅,上缀大红“V”字。门内正面悬挂中美英苏四国的大幅国旗。这一场景出现在()

A.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时B.日本无条件投降后 C.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时D.渡江战役胜利后

14.义和团运动兴起前,其口号是“反清复明”;兴起后,其口号是“扶清灭洋”;运动被镇压后,其余部又提出“扫清灭洋”的口号。这表明()

A.农民阶级的运动也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B.民族矛盾已成为当时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C.农民阶级对中外反动势力的认识不断深入 D.义和团不断变换斗争口号,斗争目标不明确

15.20世纪以,在英国议会投票表决过程中,多数党组成的内阁会要求其议会党团服从党纪,议会党团的督导员则会指示本党议员如何投票,而多数议员因害怕失去党内任职机会也会接受督导员的指示,从而导致()

①下院实际权力的下降 ②上院实际权力的上升 ③内阁的作用越来越大 ④议会内阁制名存实亡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6.1872年,如果德国的帝国议会准备通过一项不利于政府的法案,其结局应当是()A.帝国议会通过后即可生效B.联邦议会和皇帝不批准 C.经过宰相批准后才能生效D.联邦议会通过后即可生效

17.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90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当宣言出版时,我们不能把它叫做社会主义宣言。在1847年,社会主义意味着资产阶级的运动,共产主义则意味着工人的运动。当时,社会主义至少在大陆上,是上流社会的,而共产主义运动却恰恰相反。”材料表明,马克思、恩格斯奋斗的目标是()A.实现社会主义B.革除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C.解放被压迫民族D.为工人阶级谋取利益

18.有人说二月革命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短短8 天之内,俄国变成一个„自由‟的国家”。这里“自由”的含义是()

A.俄国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B.俄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C.俄国人得到了面包与土地D.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

19.由发达国家和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组成的、各成员之间经济互补的区域性经济组织的标志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20.2004年,陈水扁在就职演说中说:“台海的民主发展与台海的和平稳定,一直备受国际关注,个人要代表我国政府及人民再一次表达由衷的感谢。面对海峡对岸持续增加的武力威胁,盼望国际社会继续关注并协助维护台海的和平与亚太地区的稳定。”这一演说()A.取得了国际势力对台湾独立的支持 B.是对大陆“一国两制”的歪曲和误解 C.逐步地改变了海峡两岸的力量对比 D.严重违背了两岸达成的“九二共识”

21.恩格斯说:“它无疑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带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起到加利福尼亚止的世界各国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这里的“纲领”指的是()A.《共产党宣言》B.《法兰西内战》 C.《马赛曲》D.《国际歌》

22.下列各项中,合作水平最高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是()A.欧洲联盟B.北美自由贸易区 C.石油输出国组织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23.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运行规则要求,任何一项议案必须达到85%的投票通过率才能执行。而美国的两项投票权基本是16%和17%,据此可以推断()A.只要美国支持的议案就能够通过 B.美国完全控制了两大金融组织 C.只有美国支持的议案才能够通过

D.美国通过这两个组织对其他国家进行商品倾销

24.巴黎公社被称为社会主义运动的“早产儿”,主要是因为()A.它是欧洲的第一次大规模工人起义 B.它没有成功建立社会主义政权

C.它是在法国资本主义上升阶段爆发的起义 D.它是在准备不充分情况下发动的起义

25.苏联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形成了“斯大林模式”,曾经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下列现象中与这一模式相符合的是()A.开辟了新型的工业化模式B.下放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 C.取消农产品的余粮收集制D.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26.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该材料从本质上表明()A.商品输出是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 B.列强侵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C.列强侵略导致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西方侵略造成中国社会矛盾日趋激化

27.20世纪70年代以前,英国的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已占到支出总额的50%。1960年社会保障的支出为14.99亿英镑,1970年增加到39.27亿英镑,1980年猛增到235.08亿英镑,1983年更是达到339.91英镑。英国福利开支的不断攀升()A.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有效性 B.很大程度削减了经济增长动力 C.解决了社会上严重的失业问题 D.是应对经济“滞胀”局面的手段

28.1939年罗斯福政府的注意力转移到了国际问题上。凯恩斯说:“你们的战备,远非一种牺牲,而是提高个人消费和生活水平的刺激,这种刺激既不是新政的胜利,也不是新政的失败。”他认为()A.罗斯福新政推行社会福利政策改善了民众生活 B.美国在战争中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C.罗斯福建立军事经济体制摆脱经济危机的困境 D.罗斯福新政没有起到彻底缓解经济危机的作用

29.史料是学习与研究历史的依据和基础,图表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史料之一。分析下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经济危机发生后生产和消费能力低 B.20世纪20年代工业持续稳定繁荣 C.经济危机前供求关系状况基本平稳 D.一战期间的经济发展态势非常良好

30.1960年和1979年,中共中央先后提出了两个以“调整”为核心的国民经济“八字”方针,尽管相距近20年,但调整的重心都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这两次“调整”都()

A.面临有利的国际形势B.全面纠正了“左”倾错误 C.实现了经济体制转型D.体现出计划经济的特点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15.0分,共60分)31(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纵横双向发展说”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世界近代历史(1500~1900年)进程的一家之言。其主要观点是世界近代历史发展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纵向发展是指西方资本主义上升、发展并向整个世界扩张的历史;横向发展是指世界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取得联系,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的过程;纵向发展制约着横向发展,纵向发展所达到的阶段和水平,制约着横向发展的规模和广度,横向发展又对纵向发展具有反作用,它们共同的基础和推动力量是物质生产的进步,从而把历史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结合成为一个统一的世界历史进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纵横双向发展说”。(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32(12分).近代中国在逐步融入世界大潮的过程中,先后产生了一批通商口岸。它们见证了近代中国艰难成长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外国资本主义除向中国倾销棉纱外,也向中国倾销洋布……七十年代后,沿海、沿江一些通商口岸穿洋布的人已相当普遍,以至有的记载说,八十年代江苏一些商埠穿土布者“竟至绝迹”。……上海、杭州等口岸盛产棉花,这些棉花,除运销本国各地外,有很多都出口到国外。……南方闽、广一带,还有大批破产农民流离国外。如1879年厦门一地,有二万一千余人出洋。——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八十年》 材料二 西方的市政管理、经济模式的传入,使商埠最先脱出中国传统政治城市的模式,率先迈向近代化。沿海通商口岸发展起之后,其影响力不断向内陆腹地辐射,带动更多的中国城市走向了近代化。……被迫开埠被视为这些城市近代化的起始点,因为对外经济联系的建立和租界的开辟,直接与此相关。——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三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对东方国家侵略的过程中,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他们“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 据《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导致通商口岸社会面貌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2)运用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通商口岸的开放为例,论证材料三的观点。(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字左右。)

33(18分).交通是现代社会的血脉,影响人类文明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后期,各国铁路建设各不相同。1875年德国铁路里程是27960公里,1890年美国铁路里程是26900公里,同年的英国是32000公里,1894年中国铁路里程却只有483公里。——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等 材抖二

沿地带,这对迎接世界经济重心向环太平洋地区转移,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将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经济体制十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开放14个沿海城市的目的。并说明外来资金、技术与社会主义建设之间的关系。(2)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对外开放体系形成的过程。

注:表中数据摘编自《浅谈中国近代铁路发展史》结题报告 材料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外铁路建设出现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2)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二中你能得出哪些信息?

(3)据材料三,从交通方式、动力、工具等方面概括四川交通的变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其变化的原因。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34(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都是大中城市。我们欢迎外资,也欢迎国外先进技术,管理也是一种技术。这些会不会冲击我们的社会主义呢?我看不会的,因为我国是以社会主义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很大,吸收几百亿、上千亿外资,冲击不了这个基础。——《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材料二 在我国沿海建立了从南到北的包括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67个县、约1.5亿人口的对外开放前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求同存异”指的是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来区分好恶,A项正确;任何国家外交都是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排除B项;C项中“放弃……冲突”,D项中“妥协”都不正确。故选A项。2.【答案】D

【解析】材料中“《大明律·吏律》”“死罪条款为明律所特有”反映的是明朝加强对官吏的管理,意味着君主专制日趋强化,D项正确。故选D项。3.【答案】D

【解析】柯乐柏以“总领事”身份写信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信件被原封不动地退回,这说明新中国承认其“总领事”得身份,这体现了另起炉灶的原则,即不承认美国与国民党政府建立的外交关系,故D项正确。4.【答案】B

【解析】朝贡贸易一般通过朝贡和赏赐完成,由官方主持,与材料“往往私造海舟,假朝廷干办为名,擅自下番”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从材料“申明前禁,榜谕沿海军民,有犯者许诸人首告,得实者给犯人家货之半”可知明朝政府禁止民间对外贸易,故B项正确;从材料中“扰害外夷或诱引为寇”的信息无法得出倭寇侵扰沿海的结论,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加强外贸税收管理,故D项错误。5.【答案】B

【解析】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霸权地位受到冲击,但仍然是资本主义头号强国,不能说“丧失”,A项错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欧洲崛起并走向一体化,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所述现象发生在文化领域,没有反映“政治冲突”,C项错误;美国与法国等欧洲国家都属于资本主义阵营,它们之间是国家利益的冲突而非意识形态之间的矛盾,D项错误。6.【答案】D

【解析】材料所述为时间为1914年,可见应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均正确,④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不符合题意,故排除④,选D项。7.【答案】A

【解析】根据“之后的1948年到1950年,美国给16个欧洲国家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我们可知这是二战后美国对欧洲的经济援助——马歇尔计划。而政治上是抑制社会主义的杜鲁门主义。按照顺序选择A选项。8.【答案】A

【解析】本题的关键是时间信息。材料中提到黑奴贸易、野蛮掠夺和商业战争,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的英国早期殖民扩张。早期殖民扩张源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开放性,所以选A;弗朗西斯·德雷克是协助英国海军打败西班牙舰队,排除B;早期启蒙思想产生于17世纪,排除C;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主流,排除D。

9.【答案】C

【解析】结合题意可知题目叙述的是国共内战的情景,由“撤出徐州时,只带了几天的粮弹”可判断为淮海战役。徐州会战是抗战期间中日之间的会战,不符合题意,故选C。10.【答案】C

【解析】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故A项错误;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故B项错误;1933年长城抗战爆发,故C项正确;1933年红军仍然在南方地区反抗国民党统治,故D项错误。11.【答案】D

【解析】从材料“原告如有诈欺、胁迫等情事,被告如有可原宥(原宥,宽大处理)的错误”“承审员也有权减免被告的责任”中可以看出,罗马法在一定程度上重视审判结果的公平性。A、B、C项材料没有体现。所以答案选D。12.【答案】A

【解析】从题干和选项的关系看,B、C、D三项是希腊历史和文化的具体表现,而A项正是影响这三者的客观原因。13.【答案】B

【解析】由材料中“„和平永奠‟的牌楼、胜利屏、大红„V‟字、中美英苏四国的大幅国旗”等关键信息可判断出,此场景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南京举行的中国接受日本无条件投降仪式。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中国远征导入缅作战是在1942年,渡江战役是在1949年,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信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14.【答案】C

【解析】本题对义和团运动不同时期斗争的口号进行比较,从而揭示了农民运动的基本特点。解题时要用阶级的眼光来分析。从义和团运动口号的不断变化中,可看出农民阶级对清政府和洋人的认识在不断深入。15.【答案】C

【解析】题干反映了由下院多数党组成的内阁在议会选举中作用增强,而英国内阁要对议会负责,但多数议员却接受议会党团督导员的指示,实际反映了下院权力的下降,故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与题干材料无关。16.【答案】B

【解析】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具有立法权,但任何法案必须经过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如果德国的帝国议会准备通过一项不利于政府的法案,联邦议会和皇帝不会批准。17.【答案】D

【解析】抓住关键句“社会主义意味着资产阶级的运动,共产主义则意味着工人的运动”。1848 年《共产党宣言》发表时,“我们不能把它叫做社会主义宣言”,可见最确切的解释就是马克思、恩奋格斯斗的目标就是为工人阶级谋取利益。故答案选D。18.【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俄国的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这符合题干中说的“自由”,正确的选项是B项,A项是俄国对外政策,不符合题意;十月革命之后人民才获得了面包和土地,建立起社会主义政权,排除C、D项。

19.【答案】C

【解析】解题关键是弄清这三个标志所代表的组织,①代表欧洲联盟,②代表北美自由贸易区,③代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都是由发达国家和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组成的,各成员之间经济互补。20.【答案】D

【解析】A与题意无关,排除;题干没有涉及“一国两制”,排除B;“逐步地改变了海峡两岸的力量对比”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C;陈水扁只强调台海的民主发展与台海的和平稳定,这是在搞“两个中国”,背了两岸达成的“九二共识”,故D正确。2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社会主义文献”、“工人公认”等信息可以判断这里的“纲领”指的是《共产党宣言》。所以答案选A。2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区域集团化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合作水平最高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是欧洲联盟,是根据1993年生效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所建立的政治经济联盟,故A项正确;北美自由贸易区不属于政治联盟,故B项错误;石油输出国组织不属于经济区域集团组织,故C项错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合作领域只限于经济,故D选项错误。23.【答案】C

【解析】根据“美国的两项投票权基本是16%和17%”,也就是说,任何一项议案,只要美国反对,都不会得到85%的支持,所以,本题选C项。24.【答案】C

【解析】因为当时无论是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是无产阶级的政治威信,还没有达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资本主义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故应选C。25.【答案】A

【解析】“斯大林模式”的显著特点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A项是其表现之一。B、C、D三项虽是一些经济政策,但与题干无关。26.【答案】C

【解析】 由材料外国纺织品的输入导致“女红失业”,煤油等产品的输入导致“桕树皆弃为不材”,可以看出中国的自然经济在外国的侵略下逐渐解体。27.【答案】B

【解析】据材料“英国的社会福利计划的各项开支已占到支出总额的50%。1960年社会保障的支出为14.99亿英镑,1970年增加到39.27亿英镑,1980年猛增到235.08亿英镑,1983年更是达到339.91英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福利开支的不断攀升产生负面影响,很大程度削减了经济增长动力,故B正确。滞胀现象从本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变得日趋严重,无法体现国家干预经济的有效性,故A排除。福利开支的不断攀升并不能解决社会上严重的失业问题,故C排除。应对经济“滞胀”局面的手段是以货币主义为主的政

策措施,不是增加福利开支,故D排除。28.【答案】D

【解析】罗斯福新政“提高个人消费和生活水平的刺激”,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但开始于战争之前,故B项不符合史实。“这种刺激既不是新政的胜利,也不是新政的失败”说明新政虽然缓和了经济危机,但没有让美国彻底摆脱经济危机,故选D。AC与题意不符,故排除。29.【答案】A

【解析】从图表看出,1929年—1932年工业生产与零售物价指数都为负数,说明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生产和消费能力低,故A正确;根据图表1920—1929年数据看,工业生产指数起伏很大,故B选项“20世纪20年代工业持续稳定繁荣”错误;C不符合材料;1914—1918年一战期间的经济发展态势非常良好不符合材料。30.【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两次“调整”的比较,根据所学知识分析,1960年的“调整”是针对“大跃进”之后的国民经济所做出的措施,是有助于经济发展的;1979年的“调整”是改革开放拨乱反正,也有利于经济发展。A选项错误,1960年国际形势不利于中国;B选项错误,1960年并没有全面纠正“左”的思想;C选项错误,1960年的经济政策并没有实现体制转型;D选项正确,两次调整都有计划经济的特点。

31.【答案】(1)1500年~18世纪中后期:(纵向)15世纪前后,随着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导致欧洲社会出现重大变革,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横向)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带来的早期殖民扩张,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从此,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2)18世纪中后期~19世纪中期:(纵向)18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英法美等国产生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促进了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横向)伴随着殖民扩张和商品输出,工业革命进一步促进了世界的联系和交往,传播了先进的思想和生产方式,冲击了其他地区落后的生产方式,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3)19世纪中后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纵向)19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和科技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垄断资本主义形成,资本主义统治日益巩固;(横向)同时,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以欧美资本主义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解析】首先提炼观点:世界近代史发展是由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构成。接着可以结合所学知识,纵向发展可以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史以及对外殖民扩张进程加以阐述,横向发展从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两方面史论结合,时间则从15~18世纪中后期、18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中期、19世纪中后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加以阐述。

32.【答案】(1)资本主义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或资本主义列强侵略)。(2)

【解析】第(1)问解题的关键,即在于把握住材料一中心句,即“外国资本主义除向中国倾销棉纱外,也向中国倾销洋布”,从中把握住“资本主义列强经济侵略”维度,围绕以上维度展开,言之有理即可。第(2)问首先应根据材料归纳概括观点,材料二概括西方侵略对中国经济的客观有利影响,材料三说出西方侵略的双重作用。概括其中一点即可。其次结合材料和教材知识,论证自己观点,切记论述要有针对性。

33.【答案】(1)原因:中国社会制度和经济落后;观念保守;科技落后;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控制。西方工业革命的推动;经济发达;制度先进。

(2)信息:近代以来,中国铁路建设持续发展;近代铁路的发展与列强侵略关系密切;国民政府统治时期铁路建设获得一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铁路建设高速发展。(3)变迁:①方式:由水陆运输发展到水陆空运输; ②动力:由畜力、水力和人力发展到机械力、电力;

③工具:由马驮、木船发展到火车、轮船、飞机;范围:从国内扩大到国际。

原因:政府的重视;实行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经济全球化的推动;思想观念的变化。(4)认识:交通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交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解析】(1)根据材料一的数据,“差异”是指中国铁路发展缓慢而西方铁路发展迅速。回答差异的原因按照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等思路进行,并且应该从两方面回答:中国铁路发展缓慢的原因和西方铁路发展迅速的原因。比如政治方面,中国是封建制度,十分落后,而欧洲很多国家已经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经济方面,中国是小农经济,贫困落后,而欧洲国家进行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思想方面,中国人观念保守,不愿意接受新事物,而西方思想开放;文化方面,中国科学技术十分落后,而西方自然科学发展迅速;外交方面,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西方列强侵略和控制等。

(2)归纳表格信息的方法,可以从整体和局部来收集信息,也可以从表现和原因方面来归纳信息。从整体看,中国铁路在不断发展,从各个阶段看,1894~1911年中国铁路里程达到九千多公里,原因是列强的侵略,因为其中中国自己控制的铁路不到7%,在列强掀起瓜分狂潮时对中国的铁路修筑权也进行了激烈的争

夺,可见,中国铁路发展与列强侵略关系密切;1927~1945年中国铁路发展主要得益于国民政府的推动,可见,在国民政府的推动下中国铁路建设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1945~1978年铁路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新中国成立后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1978~2006年铁路迅速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

(3)第一小问变迁,要求从交通方式、动力、工具三个角度回答,回答“变迁”应该回答“从……到……”的变化过程,即要答出变化的前后状态。根据上下图片来寻找相关信息。交通方式主要是指交通类别的划分,其变迁从图片看,是从水陆交通发展到水陆空交通;动力的变化是从过去利用人力、畜力、水力到利用机械

力和电力(高铁);工具是指具体用的器物,过去用马、木船到后来用火车、轮船、飞机等新交通工具。第二小问原因,即问现代交通发展的原因,可以按照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传统的答题思路去回答。例如政治上党和政府对发展交通事业的重视,经济上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思想上人们思想观念的开放,文化上科学技术的进步,国际上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多极化发展的需要,因此交通运输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4)综合以上材料谈认识,首先要把材料内容进行归纳综合,再谈认识。三则材料都是围绕铁路的发展展

开的,故认识也应当围绕铁路展开。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得出一个中心思想: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影响着铁路建设的发展;而铁路建设的发展又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围绕这一思想谈认识即可。34.【答案】(1)目的:进一步扩大开放,引进外资、引进技术,推进经济现代化。

关系:可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补充;可能会带来一些暂时的消极影响,但整体而言是利大于弊。(2)过程: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解析】

第三篇:2018年云南省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

2018年云南省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

试题

[考生注意]:必须在答题卡上制定位置按规定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承秦制‛,却不断创新。属于汉朝创新的监察制度是

A.丞相制度

B.察举制度

C.刺史制度

D.内阁制度

2.下列说法与朱元璋有关的是

A.废除了丞相制度

B.创立军机处以加强君权

C.开创内阁制以辅助丞相

D.结束科举制以促进民主

3.1895年对中国来说是屈辱与动荡的一年。假设你这一年生活在台湾,你可能参加哪支队伍与日本侵略者作战

A.左宗棠的部队

B.徐骧或刘永福的部队

C.邓世昌的舰队

D.唐景崧的部队

4.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的伟大传奇。‛他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A.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B.二万五千里长征

C.取得抗战胜利

D.千里跃进大别山

5.下图历史事件集中反映的时期是

A.甲午战争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6.1949年10月,面对新中国的诞生,诗人胡风以一句‚时间开始了‛表达了自己的心声,而这一句话也以其高超的艺术手法被誉为‚开国的绝唱‛。‚时间开始了‛是指

A.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到来

B.进入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C.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7.回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建立过程,可以得出的结论不包括

A.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

B.新中国的建立和党的领导是民主制度的基础

C.它们都属于建国初期中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

D.中国只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实现真正的民主

8.‚在那美丽的西湖边/有一棵红杉树/越过重洋/来自彼岸/滋润着友谊雨露/红杉树/你带来了美国人民的深情/你扎根在中国的沃土。‛这是1981年红遍全国的歌曲《红杉树》的歌词,促成此歌曲诞生的外交活动是

A.1954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

B.1972年尼克松访华

C.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

D.2009年奥巴马访华

9.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说:‚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是以法律。‛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各族人民的法律是指

A.万民法

B.自然法

C.公民法

D.《十二铜表法》

10.某著作中写道:邦联建立不久,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它就像一个‚四肢指挥头脑的怪物‛。华盛顿将它比喻为‚沙子扭成的绳子‛。这些比喻旨在讽刺美国

A.各州间互设关卡,商品流通不畅

B.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

C.两党对垒,交替执政

D.中央政府软弱无力

11.列宁在分析巴黎公社失败原因时指出:‚胜利的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这段材料主要是说巴黎公社起义时

A.不具备革命成功的主观和客观条件

B.资本主义发展尚不充分

C.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D.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12.美苏‚冷战‛格局结束以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主要是因为

A.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B.人们对和平的向往

C.联合国实力得到加强

D.若干政治力量的发展壮大

13.人们常把做事不分轻重主次称为‚本末倒置‛。在中国古代,统治者的经济思想中‚本是指

A.农业

B.手工业

C

D.海外贸易

14.据《解放日报》报道,今天的上海是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一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装备’了!据此推断这一报道的时间应在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B.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5.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梁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与这些科.商业 学‚奇迹‛的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三大改造运动

16.1910年,32岁的小说家陆士谔(1878—1944)发表科幻小说《绘图新中国》,他预言100年后,中国将举办万国博览会,地点便在上海浦东。整整100年后,他的预言已经成功实现。小说中的百年梦想之所以能变成现实是因为

①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②1990年以来,浦东的开发、开放成就显著 ③政府的大力支持 ④广大市民的热情参与 ⑤上海自身的综合实力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17.1882年,上海街市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电灯。‚创议之初,华人闻者以为奇事,一时谣言纷传,谓将遭电击,人心汹汹,不可抑制……以后试办无害,其禁乃开。‛对此材料解析正确的是

A.中国政府禁止人们使用电灯照明

B.电灯的应用说明洋务运动取得成功

C.近代城市生活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

D.上海市民一直反对在市政中应用近代科技

18.以下四幅图片的作物原产美洲,15、16世纪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后来又传到欧洲和美洲之外的世界其他地区。这主要得益于

A.丝绸之路

B.郑和下西洋

C.美洲的独立运动

D.新航路的开辟

19.20世纪30年代初的美国,人们将流浪者的窝棚叫‚胡佛小屋‛,这些小屋聚集的地区叫‚胡佛村‛,裹身取暖的报纸叫‚胡佛毯‛。对这一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胡佛总统的经历与此有关

B.人们对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失败的发泄

C.人们对胡佛总统任职时福利政策的赞颂

D.人们以此纪念胡佛总统

20.有俄罗斯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30年代,美国‚回答时代 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C.大力推行强权政治

D.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21.‚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计划就是法令‛。这说明斯大林时期经济体制的特点是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B.多种所有制并存

C.扩大国营企业的自主权

D.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

22.是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20周年,自成立以来三国贸易翻了3倍,2008年达到9490亿美元。这说明

A.美、加、墨三国完全实现了贸易自由化

B.美国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最大受益国

C.北美自由贸易区加快了三国贸易的发展

D.北美自由贸易区合作开始转向政治领域

23.儒家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是

A.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

B.汉武帝创设太学

C.隋朝科举制度的创立

D.明朝八股取士

24.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机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 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息。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下列有关对雨果这段话的认识比较合理的是

A.雨果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

B.雨果认为西方科技更加神奇

C.雨果认为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了保护作用

D.雨果指出中国落后的社会环境不利于科技的发展

25.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与这场运动相符合的一组是

A.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

B.蔡廷锴、李大钊、胡适

C.胡适、康有为、蔡廷锴

D.蔡元培、康有为、陈独秀

26.现在春天来了,一百种花都让他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对毛泽东的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A.春天是指新中国的建立

B.强调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C.无论什么思想都可以自由传播

D.百花齐放能促进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

27.马克思称他为‚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

在他70岁的时候,宁愿选择死也不愿妥协,他的死既服从了城邦法律的判决,又捍卫了自身的思想和人格尊严。他是

A.普罗塔戈拉

B.苏格拉底

C.芝诺

D.西塞罗

28.2010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瑞士联邦建交60周年,瑞士驻华使馆和瑞士伯尔尼历史博物馆在北京特别举办了‚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展览。爱因斯坦于1899年正式申请瑞士公民权,居住至1914年。爱因斯坦留居瑞士期间做出的突出贡献是

A.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提出狭义相对论

C.提出太阳中心说

D.提出量子理论

29.与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相关的人物是 A.牛顿 B.哈维 CD.达尔文 30.一位同学的研究性学习报告中,有以几个小标题:‚默片时代、有声时代、黑白时代、‚彩色时代。该同学的研究课题最有可能是

A.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B.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C.电影的发展历程

D.电视的发展历程

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2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4分,共40分)

31.(12分)21世纪是被世界各国公认的海洋世纪。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雷莱爵士曾直截了当地指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可以控制世界财富,最后也就控制了世界。‛ ——摘自《太平洋上的较量》 马克思曾指出:‚对于一种地域性的侵略体制来说,陆地是足够的,对于一种世界性的侵略体制来说,水域就成为不可缺少的了。‛ ——摘自萨拉等主编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材料二 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钉,遇击即破,并不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 ——摘自《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年)材料三 御外之道,莫切于海防;海防之要,莫重于水师。

——摘自《江苏巡抚吴元炳奏》(1874年)材料四 英国对外推行‚炮舰政策‛,以海军力量控制海洋,强制推行自由贸易,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其他民族国家闭关自守的大门,建立了‚日不落帝国‛,迫使全世界为英国商品打开门户。——摘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二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扼要概括海洋有哪些可以利用的价值?(2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当时我国海防存在哪些主要问题?结合所学史实说明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什么严重后果?(4分)

(3)比较材料三和材料四,分析近代中英在发展海军方面的差异。综合上述材料,从中你得到那些认识?(6分)

32.(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革命(1640—1688)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并以此淘汰了已成为社会发展桎梏的绝对君主制。——马克矗《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环顾当时的世界,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达到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 将傲视全球。

——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大国崛起》之‚走向现代(英国)‛解说词 材料三 据统计,某工业大国在1870年至1900年,小学生人数由690万增加到1500万。1900年,每1万人口中平均有大学生31.4人,把其他主要国家远远甩到后面。按照同一比例,德国有8.3人,法国有7.6人,英国只有6人。

——摘自齐世荣等主编的《世界史·近代史编》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都是在英国发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是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虽然也有一些重要的发明,但内燃机、柴油机、发电机和电动机等的发明和改进,却大部分是德国人干的;而环锭纺织机、缝纫机、打字机、白热丝灯和电话,以及‚泰罗制‛的科学化生产管理方法,则是由这一工业大国发明的。——摘自刘宗绪主编的《世界近代史》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英国‚全新的政体‛指什么政体?其与‚君主制‛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十九世纪上半期英国‚傲视全球‛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4分)

(3)材料三中的‚某工业大国‛指的是哪一国家?根据材料三比较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某工业大国在哪些方面领先于英国?(6分)

33.(14分)20世纪是中国发生巨变的100年。在中华民族为独立和富强而不懈奋斗的历程中,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以卓著的理论贡献和实践精神,成为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井冈山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进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作出了最卓越的贡献。——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三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他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 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他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在发展中生产力是根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民版《历史》必修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从思想理论发展的角度举例说明在20世纪上半期孙中山是怎样顺应‚潮流‛的?(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井冈山时期毛泽东重要贡献是什么?(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南方谈话‛回答了哪些重大问题?从三位伟人身上你学 到了哪些优良品质?(6)。

【考试时间:1月16日上午8:30—10:00,共90分钟】

云南省1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 C 11 A 21 A 2 A 12 D 22 C 3 D 13 A 23 B 4 B 14 D 24 D 5 C 15 C 25 A 6 B 16 A 26 C 7 A 17 C 27 B 8 B 18 D 28 B 9 A 19 B 29 D 10 D 20 A 30 C

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2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4分,共40分)

31.(12分)略

32.(14分)略

33.(14分)

(1)1)提出三民主义,要求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顺应了走资本主义的要求;2)将旧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顺应了反帝反封建的时代要求。

(2)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3)1)社会主义的本质;2)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4)检验发展成败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

优良品质:1)与时俱进,积极进取;2)顺应潮流,不断超越;3)克难奋进,无私奉献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用所学的知识作答。第一问,材料结合所学作答,注意时间提示。第二问结合所学容易作答。第三问材料结合所学容易作答。

第四篇:云南省景东一中2018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达标测试二 高一历史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景东一中2018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达标测试二

高一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分卷I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经过20年的革命起义、军事专政等风风雨雨之后,到了(17世纪)60—80年代,中下层人民既没有自己的组织,贵族、资产阶级也对暴力流血深感畏惧。”这段话旨在说明()A. 英国“光荣革命”发生的必然性 B.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C. 英国选择成立共和国的必然性 D. 英国进行1832年议会改革的必然性

2.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我国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A. 对外开放政策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不结盟政策 D. 多边外边交政策

3.近代一位诗人曾言:“和议知非策,瀛东弃可伤。坠天忧不细,筹海患难防。”又言:“初传烽火照辽阳,忽见干戈满故乡。”这首诗反映的是()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美国1787年宪法第六条规定:“本宪法及依本宪法所制定之合众国法律;以及根据合众国权力所缔结或将缔结的一切条约,均为全国的最高法律;每个州的法官都应受其约束,任何一州宪法或法律中的任何内容与之抵触时,均不得有违这一规定。前述之参议员和众议员、各州议会议员以及合众国政府和各州一切行政、司法官员均应宣誓或誓愿拥护本宪法。”该条款体现了()①宪法至上②主权在民③中央集权④三权分立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①②③④

5.孙中山在1912年元旦的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郑重宣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统一。”确切地说,这一论断()A. 提升了民族力量 B. 凝练了民族精神 C. 增强了民族认同感 D. 推动了民族繁荣 6.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不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 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B. 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C. 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 D. 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

7.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如征税、募兵、发行钱币、宣布对外和战以及使用武力恢复地方秩序等。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这段文字反映出()

A. 美国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 B.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权力结构 C. 三权分立的原则 D. 共和政体的实质

8.法国右翼学者让·塞维利亚在《历史真相》一书中认为,公社时期的巴黎处于一种恐怖的气氛下,造反者们的权力是依靠恐怖来维持的。他的观点()

A. 肯定了巴黎公社的革命精神 B. 分析了当时巴黎的客观形势 C. 提供了审视历史的正确视角 D. 反映了对工人运动的偏见 9.观察下表,导致1946~1947年国共军队数量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 抗战结束,国共军队休整 B. 内战爆发,共产党精兵简政

C. 中共粉碎国民党的进攻,成功进行战略反攻 D. 中共打败国民党的进攻,准备进行战略决战 10.二战后形成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是()A. 维也纳体系 B.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C. 雅尔塔体系 D. “一超多强”的格局

11.1861年,伦敦有家报纸报道称:“就数量和重要性而言,下院9/10的议案是通过政府(内阁)之手。”这表明当时英国内阁()

A. 垄断了全部的立法权 B. 加强对议会工作的控制 C. 权力的膨胀达到顶峰 D. 对下院的控制大为削弱

12.1907年,浙江巡抚张曾扬以革命党罪名捕杀秋瑾,舆论大哗,认为官府未按“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张声名狼藉,后虽调离浙江仍难平民愤。张忧惧成疾,辞官回籍。材料说明()A. 清末时民权意识渐醒 B. 清末舆论界支持革命 C. 巡抚张曾扬徇私枉法 D. 西方国家同情革命党 13.《马关条约》不同于《南京条约》的突出特点是()

①签订于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②便利了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 ③反映了资本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侵略要求④通商口岸已深入中国内地 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4.19世纪英国政治家评论道:“在选任政府方面,不管我们的宪法在理论上授予女王多大的自由,在实践中这种自由是不存在的。”这反映出英国近代政治制度的突出特征是()A. 国王是国家元首 B. 国王“统而不治” C. 国王任命内阁首相 D. 国王是国家的权力中心 15.导致下表中某一时期数字呈现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开放通商口岸 B. 《马关条约》的签订 C. 政府奖励实业 D. 引进外国资本

16.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西欧国家财富的重新分配和社会阶层的贫富分化,主要是因为()A. 金银存量的增加导致通货膨胀 B. 丰富的原材料降低了制造业成本 C. 西欧的商贸中心由地中海转到大西洋沿岸 D. 人们的商业冒险意识和财富观念增强

17.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和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的经济措施都()A. 忽视市场的作用 B. 强化指令性的经济计划

C. 力图解决经济发展缺乏活力的问题 D. 解决了农、轻、重比例失调问题 18.下列关于斯大林模式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它极大地调动了苏联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②它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

③为后来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④它有严重的缺点和弊端,并对以后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其他各领域的发展起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19.某经济学流派认为:“影响经济的要素是货币发行量而不是需求。它主张控制货币发行量,反对用扩大政府开支、增加预算赤字手段来对付经济衰退和扩大就业。”这一理论()A. 是凯恩斯主义的新发展 B. 主张国家减少干预经济 C. 与自由放任政策相一致 D. 不利于滞胀危机的解决

2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35美元等价于1盎司黄金,各国货币再与美元挂钩,这本质上说明()

A. 实行了固定汇率制

B. 美元在货币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 C. 美国确立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D. 美元与黄金价值相等

21.对下图反映的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变化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 第①段进行殖民扩张的是西班牙、葡萄牙 B. 第②段加紧殖民扩张的是荷兰、英国、美国等国 C. 第③段成为最大殖民帝国的是英国

D. 第④段说明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把殖民扩张推向顶峰

22.电视剧《当家的女人》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村长带人搜查各家各户私养的羊、兔,“割资本主义尾巴”,女主人公菊香说:“都说是上边政策已经放宽了,你们怎么还这样做呢?”该情节反映的历史时期大致处于()

A. 20世纪50年代初 B. 农业合作化时期 C. “文化大革命”初期 D. 20世纪70年代末

23.下列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A. 股票投机盛行

B. 劳动人民相对贫困,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力 C. 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虚假繁荣 D. 资本主义制度已经腐朽,丧失了生命力

24.有学者认为,区域性合作组织形式有三种模式,其特点见下表:

下列组织属于模式1的是()

A. 亚太经合组织 B. 北美自由贸易区 C. 欧洲联盟 D. 上海合作组织

25.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和探究“工业革命”一课之后,有四人分别写了历史小论文。下列他们立论的题目中,错误的是()A. 工业革命是从蒸汽机的投入使用开始的 B. 美国人在交通运输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C. 工业革命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变革 D. 工业革命使欧美资产阶级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26.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 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 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 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 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27.下列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在全国普遍推广国营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 ②把增强企业的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③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④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②①④③

28.“自公元1651年12月1日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国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们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这一条文反映了()

A. 英殖民帝国已经形成 B. 英国已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 C. 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D. 英国与荷兰的商业竞争激烈

29.学者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20世纪)……靠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全球向市场化的变革”是指()A. 多数国家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 B. 生产和贸易全球化 C. 世界市场一体化 D. 国际分工日趋明显

30.列宁曾强调“它是在特殊条件下实行的特殊政策,实行的是一些非常措施,但是非常明显,这个政策在军事上战胜了敌人,但在经济战线上没有取得成功。”为纠正这一问题,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采取的政策是()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农业集体化政策 D.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 共55分)31(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7年乔治•凯南说“如果把苏联遏制住了,而不损害美国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那么苏联党的结构就要经历一段非常紧张的阶段,最终将导致苏联政权的解体或逐步软化。” ——摘自刘德斌主编《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像苏联以前的很多帝国一样,苏联最后从内部爆炸和瓦解了。其原因不是直接的军事失败,而主要是由经济和社会问题加速引起的分崩离析。——摘自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材料三

如果一个国家把它的很大一部分资源不是用于创造财富,而用于军事目的,那么,从长远看,这很可能导致该国国力的削弱。——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材料一体现了何种政策主张?为落实上述主张,美国采取了哪些行动?(2)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

32(20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春秋以来,宗法世族的削弱,动摇了世官制的根基;其时士阶层的崛起与私学的产生为职官制的形成创立了条件;而战国新人才观的提出以及郡县制和谷禄制的推行又为职官制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从而使职官制逐渐取代世官制成为选官用人的主流。——李明《浅论世官制向职官制嬗变的历史动因》

材料二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三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通典》卷一四

材料四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先秦时期“世官制度”下,官员主要是通过怎样的方式产生的?根据材料一,分析先秦时期“世官制”被取代的原因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三、四及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选官核心标准的演变。

(3)比较材料二和材料四,概括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中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说明两种选官制度的关系。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的影响。

33(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

——米艳《试论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 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的主要特点和影响。

34.(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主,了解它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它们皈依我国神圣宗教的经验,便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哥伦布《航海日志》

结合所学指出哥伦布“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的原因。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哥伦布前往东方探险的目的。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对暴力流血深感畏惧”预示着资产阶级革命将会用新的方式来达到目标,即结束暴力革命的方式,这适应了资产阶级的要求,故选A。2.【答案】B

【解析】“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 体现的是平等互惠、和平共处,由此可得知我国外交政策的法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所以选C。3.【答案】C

【解析】从材料“瀛东弃可伤”“初传烽火照辽阳”“筹海患难防”可知,这次历史事件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日本割占台湾。所以答案选C。4.【答案】C

【解析】材料“前述之参议员和众议员、各州议会议员以及合众国政府和各州一切行政、司法官员均应宣誓或誓愿拥护本宪法”体现了宪法至上的原则;材料“每个州的法官都应受其约束,任何一州宪法或法律中的任何内容与之抵触时,均不得有违这一规定”体现了联邦制即中央集权制的原则。所以答案选C。5.【答案】C

【解析】民族认同感表示个体对所属群体的归属感,即一个民族中的人们对于自己所属民族的归属意识。题干材料“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直接表述了其“认同感”。故答案选C。6.【答案】D

【解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A项错误;新中国成立之前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C项错误;三大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B项错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所以答案选D。7.【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第一句主要强调了联邦政府拥有哪些权力,第二句话说明地方各州之间拥有的自治权,故能反映出美国政治结构的特点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A C D三项表述的特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符合题意。8.【答案】D

【解析】该学者认为巴黎公社是“依靠恐怖来维持的”, 否定了巴黎公社的革命精神和民主措施, “造反者们”的称呼也反映出对工人运动的偏见,故D项正确。9.【答案】C

【解析】依据图表时间信息,C项发生在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国共兵力对比由此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符合史实。A、B两项表述不符合史实;D项与表中时间不符。故答案选C。10.【答案】C

【解析】二战后,世界大国开始按照一些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即雅尔塔体系。11.【答案】B

【解析】材料“就数量和重要性而言,下院9/10的议案是通过政府(内阁)之手”说明英国内阁对议会加强了控制。所以应选B。12.【答案】A

【解析】由材料“文明国对于国事犯之办法,而是无供无证,欲杀则杀,不必按律,人权尽为侵削”可见清末时民权意识渐醒。故选A。1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马关条约》的内容反映列强侵华进入新阶段,对中国的危害更大了,①②③④均是《马关条约》不同于《南京条约》的特点。14.【答案】B

【解析】抓住题干时间19世纪,可知英国责任制内阁已经确立并得到完善,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这与题干信息“在实践中这种自由是不存在的”相符,故B项正确;AC项不能说明题干“在实践中这种自由是不存在”的信息,故排除;议会是英国的权力中心,故D项错误。15.【答案】B

【解析】解决本题首先需要找到呈现大幅增长的时期,通过观察表格可知数字大幅增长的时期是1894年至1913年,这个时期是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时期,由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政府为了赔偿大量的战争赔款,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所以这一时期的数字有大幅的增长。16.【答案】A

【解析】新航路的开辟使大量金银涌入西欧,从而使金银价格下降,货币贬值,物价上升,引发通货膨胀,结果使封建主、城乡雇佣工人和一般贫苦农民的收入受到严重损害,而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大发横财,这样就促进了西欧国家财富的重新分配和社会阶层的贫富分化,故A项为最佳答案;B项只能导致制造业主的收入增加,故不正确;C项只能使大西洋沿岸的商业资产阶级财富增加,故不正确;D项只是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并不能导致西欧国家财富的重新分配和社会阶层的贫富分化,故不正确。17.【答案】C

【解析】两个改革都没有解决农、轻、重比例失调问题,D错误;戈尔巴乔夫改革改变了单一的公有制,允许个体经济存在,并且承认市场的调节作用,所以A不是相同点;B错误;故C正确。18.【答案】D

【解析】斯大林模式牺牲广大农民的利益,为工业化提供了资金,这严重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造成苏联农业长期停滞不前。①错误,②③是其进步性,④是其局限性。因此D正确。19.【答案】B

【解析】凯恩斯主义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即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维持繁荣,与材料内容相反,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货币学派主张,从“反对用扩大政府开支、增加预算赤字手段来对付经济衰退和扩大就业”,可知反对国家过多干预经济,故B项正确;从“它主张控制货币发行量”,可知仍然主张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与自由放任政策不同,故C项错误;20世纪70年代滞胀危机后,国家减少了对经济干预,缓解经济危机,故D项错误。20.【答案】C

【解析】这样的规定使美元取得了高于其他各国货币、等同于黄金的地位,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这从本质上反映了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确立。21.【答案】B

【解析】第②段是在17、18世纪,当时主要的殖民国家是荷兰、英国、法国,美国在18世纪后期才独立。22.【答案】D

【解析】阅读材料,“都说是上边政策已经放宽了”说明事情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仍然在“割资本主义尾巴”说明旧的思想做法依然存在,人们一时还不能适应新变化。根据以上推论,此事应该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23.【答案】D

【解析】股票投机、购买力低、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等反映了产销矛盾,而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存在,但不是资本主义制度丧失了生命力,故选D项。24.【答案】C

【解析】模式1的特点是政治、经济一体化,世界唯一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是欧盟;模式2符合北美自由贸易区;模式3符合亚太经合组织。25.【答案】A

【解析】工业革命是从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开始的,A项论文题目不符合史实,故选A。26.【答案】B

【解析】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在坚持无产阶级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利用商品、市场、货币等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涉及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变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因素,逐步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也涉及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故正确答案为B项。27.【答案】D

【解析】1987年,全国已有80%的国营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大会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召开,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故时间排序应为②①④③,选择D项符合题意。28.【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英国通过立法打击别国,维护本国商业利益,根据“1651年12月”可以判断此时为17世纪中期,恰是英国与商业比较发达的荷兰之间的殖民争夺时期,故D项正确。29.【答案】A

【解析】当今全球化是一个发展趋势,因此B、C两项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D项在工业革命期间就已经出现。故选A。30.【答案】B

【解析】由题干可知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项与问题不符,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在战时共产主义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阻碍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推行的,故B项正确;C、D两项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与问题中列宁采取的政策不符,故错误。

31.【答案】(1)主张:遏制苏联。行动: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发动冷战;经济上通过推行“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和遏制苏联,同时主导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为核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军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

(2)原因: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经济;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长期得不到根本纠正导致了严重的经济衰退;戈尔巴乔夫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新思维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方向,导致了政治思想的混乱;政治多样化导致了社会动荡加剧,危机全面爆发;西方的和平演变。【解析】(1)本题考查美国对苏联的政策,第一问学生从“如果把苏联遏制住了,而不损害美国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得出美国要遏制苏联的意图;第二问学生结合所学答出美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实行的措施即可。

(2)本题考查苏联解体的原因,学生从材料中“苏联最后从内部爆炸和瓦解”、“很大一部分资源不是用于创造财富,而用于军事目的”可知要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较好的基础知识。

32.【答案】(1)方式:世袭。原因:宗法世族的削弱,士阶层的崛起;私学的产生;战国时期新人才观的提出;郡县制和谷禄制的推行。

(2)演变:由以德行为标准,到以门第为标准,直至以考试成绩为标准。

(3)不同:察举制:考试并不决定取舍,而只决定高下。科举制: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关系:科举制由察举制发展而来。

(4)影响: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解析】(1)据材料“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可知,先秦时期的选官制度为世官制,其方式为世袭制。原因结合材料“宗法世族的削弱,动摇了世官制的根基;其时士阶层的崛起与私学的产生为职官制的形成创立了条件;而战国新人才观的提出以及郡县制和谷禄制的推行又为职官制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加以归纳概括即可。(2)据材料可知,材料二体现的选官制度为察举制,材料三体现的选官制度为九品中正制;材料四体现的选官制度为科举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选官标准的演变为由察举制以德行为标准,到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标准,直至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标准的演变过程。(3)据材料“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可知,察举制中的考试不是能否做官的标准,只是用以区分等级高下;据材料“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可知,科举制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由材料“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可以归纳出二者的关系。(4)本题考查科举制产生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影响在于:有利于打破特权对官制的垄断;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民间向学风气的形成,为封建王朝的发展繁荣奠定了人才基础。

33.【答案】特点:政府主导,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经济计划,强调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影响:发展重工业,实现了工业化,改变国家落后面貌。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造成经济发展比例失调;僵化实行计划指令,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进一步发展。

【解析】苏联工业化的主要特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影响从积极与消极两方面回答,积极方面从实现了工业化,改变国家落后面貌角度回答;消极方面从对农业、国民经济发展影响等角度回答。

34.【答案】原因:奥斯曼帝国阻碍了传统的东西方贸易的通道,必须开辟直达东方的新航路;哥伦布坚信地球是圆的。

目的:熟悉当地风俗人情,传播宗教;掠夺黄金、白银、香料等。

【解析】第一小问的原因需要区别“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的原因和“走向西的海路”的原因,前者由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崛起阻碍了东西方贸易的通道,后者因为哥伦布相信并接受了地圆学说。第二小问的目的依据材料提炼并联系所学知识从熟悉当地风土人情、传播宗教;“黄金热”、希望得到东方的香料等方面进行思考。

第五篇: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三)(A卷学业水平达标)1讲解

单元质量检测(三)A卷 学业水平达标)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基础巩固(16分)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3分)()________我们的散文拒绝精神的攀沿,________拒绝起码的思想含量,________始终徘徊于低层次的琐碎生活________生活的细小咀嚼,________散文还会有沉甸甸的分量吗?还会有它宏阔的天宇吗?

A.既然

从而

因而

所以 B.尽管

甚至

因而

所以 C.因为

所以

乃至 那么 D.如果

甚至

乃至 那么

解析:选D 根据语意和前后分句间的关系,可以断定本复句是假设复句。在第一个空白处只能填入“如果”一词,而最后则填入“那么”一词。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A.中国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学领军人物吴良镛视城市为生命的有机体,倡导通过“新陈..代谢”来延续城市的文脉和精神。..B.有人认为应该把保本的和不保本的理财产品用不同的名称具体地加以区分,让金融产品实至名归,才能维护市场的稳健和发展。....C.武汉曾经拥有数百个湖泊,星罗棋布,是当之无愧的“百湖之市”,如今被生态学....家誉为“城市之肺”的湖泊,已变成“城市之泪”。

D.关于“北京、上海正在研究征收拥堵费”的消息再次不胫而走,引起了两座“大堵....市”市民的普遍关注,也引发了其他城市民众持续热议。

E.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身居要职,却胸无城府,思想顽固不化,不思改革,甚至....阻挠改革潮流。

解析:选BE A项,新陈代谢:泛指新的事物滋生发展,代替旧的事物。使用正确。B项,实至名归:有了真正的学识、本领或业绩,相应的声誉自然就随之而来。用于此处不合语境。C项,星罗棋布:像星星似的罗列着,像棋子似的分布着,形容多而密集。使用正确。D项,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形容(消息、音信等)传布迅速。使用正确。E项,胸无城府:形容心胸坦率、坦白,没有什么隐藏。此处褒贬误用,可改为“胸无大志”或“胸无点墨”。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综艺节目《中华百家姓》用姓氏作纽带,以亲情和地缘的家族文化为载体,激活了全体华人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共同情感。

B.抗战胜利70年后的今天,中国首次以阅兵这种特殊形式来纪念,源于抗战胜利在中 国近现代史中的重要历史地位所决定。

C.英国交通部拟于今年出台更为严格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继续加大对开车使用手机的处罚,以期尽快遏制这一驾车恶习。

D.针对“三农”问题,全国政协组织专题调研组与全国13个产粮大省的政协联合调研,提出了拉动农村消费、增加农民收入、稳定粮食生产的建议。

解析:选A B项,句式杂糅,可去掉“所决定”。C项,成分残缺,应在“处罚”后加“力度”。D项,语序不当,应将“拉动农村消费、增加农民收入、稳定粮食生产”改为“稳定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拉动农村消费”。

4.下列各项中最适合填在横线上的一项是(3分)()尊严的具体性不只表现在工作有岗位、生活有保障上,更表现在你可以自由、独立地存在,不会依附于强权,可以建立并实现你的自我价值。这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每个国民才是有尊严的国民,无数个有尊严的国民构成的国家才是真正有尊严的国家,才会真正赢得世界的尊重与敬重

B.国家才是有尊严的国家,每个国民才是有尊严的国民,才会真正赢得世界的尊重与敬重

C.才会赢得世界的尊重与敬重,才使每个国民成为有尊严的国民,国家才是真正有尊严的国家

D.每个国民才是有尊严的国民,才会真正赢得世界的尊重与敬重,国家才会由无数个有尊严的国民民构成真正有尊严的国家

解析:选A 注意说话顺序,一般的顺序是由小到大,由国民的尊严到国家的尊严,再到国家受到尊重与敬重。

5.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他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他的散文诗集是《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B.巴金是现代著名作家,作品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

C.梁启超是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D.散文一般分为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也有哲理散文和写景散文。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象征、联想、衬托、对比等。

解析:选A A项,鲁迅的散文诗集应该是《野草》。

二、阅读鉴赏(2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14分)

永远的巴金 王 蒙

在这个星空之夜,巴金走了。

如果设想一下近百年来最受欢迎和影响最大的一部长篇小说,我想应该是巴金的《家》。而等到我自己迷于阅读的时候,我宁愿读《灭亡》和《新生》,因为这两本书里写了革命,哪怕是幻想中的革命,写了牺牲,写了被压迫者的苦难和统治者的罪恶。我也读过巴金写的与译的《春天里的秋天》《秋天里的春天》,还有《寒夜》《憩园》等等,我深深感到了巴金的热烈的情思,哪怕这种情是用无望的寒冷色调来表现的。甚至在他晚年以后,他写什么都是那样的充沛、细密、水滴石穿,火灼心肺。巴金的书永远像火炬一样地燃烧,巴金的心永远为青春、为爱、为人民而淌血。

作为一个作家他太老实,太朴实无华,对不起,我要说是太呆气啦。

他在关于《家》的文字中一次又一次地书写:“青春是美丽的。”所以他特别痛恨那些戕害青年、压迫人性、敌视文学艺术、维护封建道统的顽固派。他看到了太多的不应该不幸的人却遭到了不幸,他充满了感情的郁积。

巴金的作品其实一向直言不讳,拥护什么,同情什么,反对什么,都清晰强烈。一个爱国主义,一个人道主义,是他终身的信仰——这是他在迎接第五次作家代表大会的时候说的。他甚至于讲得有点极端,因为在另一个场合他曾经说自己不是文学家,他拿起笔来只是为了呼唤光明与驱逐黑暗。他喜欢高尔基的作品中描写过的俄罗斯民间故事,有一个英雄叫丹柯,他为了率领人们走出黑暗的树林,他掏出了自己的心脏,作为火炬,照亮了夜路。所以他一辈子说是要把心交给读者,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是一个用心用自己的全部生命来写作,来做人的人。所以提起历史教训来他永远是念念于心,他太了解历史的代价了,他不希望看到历史的曲折重演。在他的倡议下,世界一流的现代文学馆终于建成了,这是“五四”以来的现代文学的丰碑,也永远是巴金老人的纪念馆。没有巴金就没有现代文学馆。他还想纪念与记住一些远为沉重的东西,那样的记忆已经凝固在他的晚年巨著《随想录》里,把记忆和反思镌刻在人们的心底了。

“我已经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但是我并不悲观,我把希望寄托在青年人身上„„”在他年老以后,他一次又一次地这样说。他像老母鸡一样地用自己的翅膀庇护着年轻人。他与女儿李小林主编的《收获》本身就是勤于耕耘、勇于创新、尊重传统、推举新秀的园地。“要多写,要多写一点„„”他一次又一次地对我说。在他还能行动的时候,每次我去看望他,他老人家总要边叮嘱边站立着„„走出房门相送,而当我紧张劝阻的时候,他与女儿李小林都解释说他也需要活动活动。我们握手,他的手常常冰凉,小林说他的习惯是体温维持较低,然而他的心永远火烫。他不怎么笑,有时候想说两句笑话,如说到张洁的一篇荒诞讽刺小说,但是他的神情仍然认真而且苦涩、无奈。他总是那样诚实、谦虚、质朴、无私。他永远踏踏实实地活在中国的土地上。他提倡讲真话提倡了一生,却遭到过诋毁,曰:“真话 不等于真理”,倒像是假话更接近真理。现在,这种雄辩的嚼舌已经不怎么行时了,巴金的矗立是真诚的真实的与真挚的文学对于假大空伪文学的胜出。

想一想他,我们刚刚有一点懈怠轻狂,迅速变成了汗流浃背。(有删节)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作者读过许多巴金写的译的作品,深深感受到在这些作品中都蕴含着强烈的激情、力量和牺牲精神。

B.巴金喜欢高尔基笔下英雄丹柯的民间故事,表现了巴金愿意为人间呼唤光明、驱逐黑暗的愿望。

C.没有巴金就没有现代文学馆,沉重的建馆历史已经收录在他晚年巨著《随想录》里,并铭刻在人们的心底。

D.巴金老人不苟言笑,即使听到笑话也是表情苦涩、无奈,这体现了他的诚实、谦虚、质朴、无私。

解析:选B A项,原文说巴金在《灭亡》《新生》中写了牺牲,选项表述不正确。C项,“沉重的建馆历史已经收录在他晚年巨著《随想录》里”与文章内容不符。D项,前后没有必然联系,内容也与文章不符。

7.文中提到了巴金先生哪些优秀品质?请简要分析概括。(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情感炽烈、热爱青春。他的作品书写青春,充满感情的郁积。②热爱祖国、忧国忧民。巨著《随想录》表现对历史的反思。③爱憎分明、直言不讳。爱国主义和人道主义是他终身的信仰。④坚持真理、敢说真话。一辈子提倡讲真话。⑤诚实、质朴、谦虚、无私。说到笑话,神情仍然严肃。

8.文章结尾处说“想一想他,我们刚刚有一点懈怠轻狂,迅速变成了汗流浃背”,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得到的启示。(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想一想他,我们刚刚有一点懈怠轻狂,迅速变成了汗流浃背”是文章的结尾部分,要确切理解这句话的含意,就要联系全文内容,这也是题干的要求。同时,对“迅速变成了汗流浃背”这句话的理解是理解整句话的关键所在,这里的“汗流浃背”,应是“汗颜”之意,就是感到内疚和自责。由此可以看出,这句话一方面包含对巴金的崇敬,另一方 面就是对自我的鞭策、启示。回答此题,既可以侧重于前者,从这个角度谈我们应学习巴金什么;也可以侧重于后者,那就是有了一点懈怠轻狂应怎么办。

答案:理解:①这句话饱含作者对巴金的崇敬和对自己的鞭策。②作为现代人,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相较于巴金先生的伟大人格和卓越成就,我们应为自己的轻狂表现感到内疚和自责。

启示:①面对巴金先生对文学对社会的真挚态度,我们要学习他真诚质朴、忧国忧民的情怀。②巴金先生一生保持对国家和人民的热情,以笔为武器,刺破黑暗的现实,他让我们见证了奋斗不止的人生风采。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11分)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句中的黄梅时节是指暮春这个时令。

B.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C.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D.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E.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解析:选AD A项,“暮春”应为“夏季”;D项,“闲适恬淡”不正确,应为“焦躁而期待”。

10.结合诗歌后三句的内容,谈谈本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仔细品读这首诗的后三句,先归纳出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再结合后三句逐一分析。

答案: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稍有些失落的心情。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本来期待的是约客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却只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比照之下更显示出作者焦躁的心情。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

三、语言表达(19分)11.下面是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中的一段描写,请从表达效果的角度予以点评。要求:语言准确、简明、连贯,不超过40个字。(4分)洋先生„„白着眼睛讲得正起劲:

“我是性急的,所以我们见面,我总是说:洪哥!我们动手罢!他却总说道No!——这是洋话,你们不懂的。否则早已成功了。然而这正是他做事小心的地方。他再三再四的请我上湖北,我还没有肯。谁愿意在这小县城里做事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生动的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把一个满口鬼话、胡侃乱吹、捏造革命资本的假洋鬼子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12.下面的挽联是刘和珍当年的未婚夫方其道写的,请从备选项中选择填空。(4分)上联:生未同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外抗强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选:①疆场空有约 ②死难同穴 ③劳燕惜分飞 ④六载订婚成一梦 ⑤白宫溅血泣黄泉 ⑥内除国贼

答案:上联:②③④ 下联:⑥①⑤

1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文学创作是一种具有明显内省色彩的个人行为。因为它是艺术创作,__①__。我们曾经历过的一个痛苦的历史阶段,让作家消除个性,否认自我在文学创作中的基础作用。经过拨乱反正,__②__,文学事业拥有了一个灿烂的春天。又因为作家的文学创作是以作品的形式发表、出版面世的,这就决定了作品和作家必须带有公共性。因此,__③__。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①空,根据前面的“个人行为”、“因为”和后面的“让作家消除个性”可得出答案;②空,根据“否认自我在文学创作中的基础作用”和“拨乱反正”可推出答案;③空,根据前面的“因此”,可知应是对上文的总结,而上文中主要谈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因为”“又因为”是重要的提示语,注意到了这一点,答案就不难得出了。

答案:①所以它呈现出作家的个人特色 ②作家找回了自我 ③作家和作品要有个性也要有共性(每空2分,共6分)14.某校高一年级乒乓球比赛小组赛结束后,A、B组各有3名选手进入了决赛,下面是决赛阶段的赛制流程图,请认真阅读,完成相关的问题。(5分)

(1)决赛阶段一共安排了几场比赛?(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用简洁的语言对上表中的赛制流程加以说明。(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分析时,要注意流程图中的箭头指向、分组的情况和说明性的文字。根据分组的情况,可知第一批分为三组;前两组的负者进行第4场比赛,前两组的胜者进行第5场比赛。

答案:(1)5场。

(2)第一场比赛A组第一名与B组第二名争夺半决赛权,第二场比赛A组第二名与B组第一名争夺半决赛权;两场比赛的胜者进入冠亚军决赛,两场比赛的负者参加三、四名决赛;A组第三名与B组第三名交手,决出五、六名。

四、写作表达(60分)1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锻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

请以“非走不可的弯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个字的文章,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写作指导] 本题的题目形式上是一个偏正式短语,体现了一定的限制性;内容上“弯路”前面加了“非走不可”这一定语,强调了人生的弯路是每一个人所必须经历的,突出了生命的必然过程。所以,在立意时一定要认真审题,并注意题目中的两点含义。

“弯路”的本义是弯曲的、不直的路。因此,题目中的“弯路”是一个比喻,它指工作、学习等不得法而多下的功夫。“非走不可的弯路”表示事理和情理上的必要性、必然性。人生或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失误每个人都会犯,只是或大或小而已。但正是一次次的失误,让我们吸取教训,即材料所述练就钢筋铁骨,帮助我们走向成功。

从写作内容看,它首先是一个人尤其是一个年轻人在追求理想、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在不断成长、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所做的各种积极的努力、探索、尝试,由于自身年龄的局限,这种努力、探索、尝试可能暂时以失败告终。这样的努力、探索、尝试又何尝不是一种弯路? 其实,一个家庭、社会、国家乃至整个人类也都是如此。

下载云南省丘北县第二中学2018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达标检测卷三 历史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云南省丘北县第二中学2018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达标检测卷三 历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