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刘鹏在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组委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刘鹏在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组委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局长
2006年10月26日
同志们:
今天,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组委会正式成立了,这标志着本届全运会的筹备工作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精神进入了一个新的组织实施阶段。刚才,韩寓群省长代表省委、省政府通报了前一阶段筹备工作进展情况,对下一阶段组织和筹备工作进行了部署,提出了全面工作要求。山东省自2005年2月获得十一届全运会承办权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把承办十一届全运会作为推动全省各项工作的一个抓手,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省委常委会、省政府常务会议以及专题会议多次研究承办工作,确定了“全民动员、举省一致,党委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总体思路,以“和谐全运、诚信全运”为总目标,以“新山东、新盛会”为主题,明确了“场馆一流、组织一流、环境一流、服务一流、成绩一流”的目标任务。2005年7月19日,成立了山东省筹委会,韩寓群省长亲自担任主任。8月18日,召开了筹委会第一次会议,对筹备工作进行了精心设计和规划安排,十一届全运会的筹备工作正式启动。山东省筹委会制定了筹备工作总体方案和总体工作计划,确定了项目城市承办布局,启动了部分场馆建设工程和维修改造工程,济南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省射击场、青岛大学体育馆、烟台市游泳跳水馆等一批场馆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之中。竞赛组织、新闻宣传、市场开发、环境改造等工作也都做了周密安排。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为运动会的顺利举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今天张高丽书记、韩寓群省长亲自到会做动员部署,也充分表明了省委、省政府的坚定决心和信心。在此,我代表向组委会的成立表示热烈地祝贺!向支持和领导运动会筹备工作的山东省委、省政府以及具体承办各项比赛的济南市、青岛市等17个城市的市委、市政府和有关同志们表示衷心地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与以往全运会不同,本届运动会不再成立全国筹委会而直接成立组委会,并且时间也提前了两年多,这是对以往惯例的一个突破,也是一次新的尝试。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更好地同国际接轨,学习借鉴奥运会、亚运会先进的管理经验,使全运会的组织机构尽早投入运转;二是有利于加强领导,促进沟通和协调,有利于整合力量,提高效率;三是及早明确各有关部门的职责,把筹备工作抓早、抓细、抓实,为全运会的顺利举行创造更好的条件。今天这个会议非常重要,既是组委会成立大会,又是动员大会。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要通过历史回顾,全面认识举办全运会的综合作用。
全运会是根据新中国体育事业发展需要创立的竞赛体制,是推动全国体育运动的重大措施和强力杠杆。1954年国际奥委会承认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合法地位,但由于国际体育组织中有人制造“两个中国”,台湾仍以中华民国名义保留着参加奥运会的资格,这是跟中国政府一贯坚持的“一个中国”立场相对立的,1958年我国宣布退出了国际奥委会。但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增进人民健康,在国际比赛中展现新中国的崭新面貌,依然是体育工作所承载的历史任务。1959年,为了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10周年大庆,继续推动体育在增强人民体质,提高竞技水平方面的作用,党中央决定在首都北京举办首届全国运动会,第一届全运会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以后的各届全运会在此基础上就顺延下来了。1965年第二届全运会后,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得全运会一度中断。文革后期,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过问下,决定恢复举办全运会,1975年,第三届全运会在北京举办。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全党、全国开始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代。这一新的形势要求中国体育全面走上国际舞台,这是体育工作按照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路线、顺应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1979年,国际奥委会名古屋决议恢复了我国的合法地位,而台湾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的问题也得到了妥善解决。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体育担负了非常重要的历史使命:既要积极地参与国际奥林匹克事务,成为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方面;又要在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国际体育大赛中创造优异成绩,树立改革开放的中国不断进取、不断崛起的新的形象;还要通过在赛场上为国争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人民自信心自豪感,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激励广大群众投身改革开放的巨大热情。在改革开放初期,拨乱反正,百废待举,中国人民渴望有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而体育适时地为完成这个任务作出了重大贡献。1984年,中国代表团在洛杉矶奥运会上获得了15枚金牌,实现了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评价和肯定了体育事业的发展和成绩,这成为中国体育的一个战略转折点。此后奥运战略逐步在我国得到了推行和强化,成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主要价值目标,而全运会作为我国举办的最高水平的综合性赛事,也就必然把服务奥运战略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
为促进竞技体育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实现竞技体育的国家目标、在国际赛场上为国争光,同时带动群众体育的发展,就必须要统一意志,整合力量,建立起有效的竞争、激励、协调机制,而全运会成功地承担起了这个重大任务。进入90年代以来,为了使全运会更好地服务国家目标,服务奥运战略,我们不断完善全运会政策,推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如项目设置全面与奥运会接轨,实行人才交流,实施奥运成绩带入全运会、解放军和地方两次计分等等,这些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可以说没有全运会,中国的竞技体育发展就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绩。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这其中就包括体育需求。而且随着经济越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越高,群众对强身健体的需求越强烈,对欣赏高水平竞技比赛的需求也就越高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这就是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而全运会也承担了这个职能。多年的实践证明,全运会的举办,对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意识,普及体育知识,推动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确立和不断完善,全运会也给举办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和非凡的变化,在推动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去年十运会为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直接指挥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举办十运会为抓手,充分发挥了其综合功能,取得了明显成效。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促进了江苏全省经济增长。根据江苏经济增长与投资和消费的弹性关系测算,十运会对江苏经济增长每年产生1个百分点以上的拉升作用。在2003年到2005年的3年时间内,全省每年新增就业岗位达到50万个以上。十运会期间,南京日均人流量超过了30万人,接待海内外游客350万人,旅游总收入近20亿元。十运会成为了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
第二,提升了社会文明程度和良好形象。几年来,江苏把迎接十运会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促进了广大市民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倡导礼貌用语,讲究卫生、遵守秩序,充分展示了江苏人热情友善、诚信质朴的良好精神风貌;十运会期间,4000多名中外记者聚集江苏,每天向世界各地发稿,每天数百万人次点击十运会网站,比赛期间数十亿人次观看十运会开闭幕式和有关比赛,仅中央电视台直播、转播节目就达2000多小时。这些大大提高了江苏的知名度,扩大了江苏在海内外的影响;承办十运会的实践证明,通过科学地组织大型活动,可以有效地动员民众、凝聚人心,化解矛盾、促进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措施。
第三,提高了江苏省城乡建设的现代化水平。筹备十运会四年来,全省新建高速公路1423公里,水利、通信、电力、港口等大项目加快了进度,全省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大大提升;太湖、淮河等重点流域的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南京主城区的污水处理率达到85,在全国名列前茅;南京市地铁一号线、南京铁路新客站、绕城公路等重点工程项目在十运会前全面投入运营,秦淮河风光带、中山陵风景区、滨江风光带的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第四,推动了江苏省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四年来,“生活奔小康,身体要健康”成为全省更多人民的自觉意识,全省体育人口已从35上升到4275,极大地推动了全民健身向纵深发展;江苏体育场馆建设四年的投入超过了建国后前50年的总和,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比1996年翻了一番,江苏体育设施建设前进了近10年;江苏省的竞技实力有所增强,体育产业发展加快,增加值一直保持在两位数增长,成为江苏省第三产业中新的经济增长点;十运会为江苏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优秀的教练员、运动员以及体育赛事人才、体育经营人才、体育管理人才。这是最为宝贵的体育财富,成为江苏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所在。
当然,矛盾存在于一切事务当中,任何事物很难尽善尽美,在全运会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去年举办的十运会上,出现了个别运动员服用兴奋剂、弄虚作假等赛风赛纪问题。对此,社会各界和体育爱好者非常关注,议论很多,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也有一些尖锐的批评,甚至一些过激的说法。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呢?全运会结束后,大家对此总结了三条:第一,社会各界、广大群众、新闻媒体对全运会这么关注,这说明了全运会的重要,说明全运会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第二,对那些合理的意见、建议和批评,要认真思考、坚决整改,因为这也是推动全运会进步的一个动力;第三,对那些不客观、过激的认识和看法,要冷静分析。全运会虽然存在着个别赛风赛纪问题,但赛风赛纪总体良好,得到绝大多数参赛队伍的充分肯定。出现的个别问题不能抹煞全运会的历史功绩,特别是在实施奥运战略、为国争光过程中的巨大作用。在对全运会的认识和评价上,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否则,就会有损中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巨大动力,就会影响连接中国体育历史与未来的纽带,给中国竞技体育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实践表明,在现阶段,全运会仍然是我们国家竞技体育实现国家目标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杠杆。
对全运会,我们的态度非常明确:第一,毫不动摇地坚持;第二,不断地进行完善。特别是要高度重视赛风赛纪问题。因为体育道德风尚既是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根基,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体育精神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产物,它追求公开、公平、公正,它是具有非常积极、非常崇高的价值趋向的。公平公正是体育永恒的灵魂,是体育的生命线。正因为它有这些特定的价值取向,体育运动带给人民群众健康,带给人民群众愉悦的同时,还承载着公众的精神寄托。正因为如此,发生在体育领域的不正之风以及一些违法违纪的现象尤其引人关注,尤其为群众所不能容忍,它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往往超越了体育本身的范畴,因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强化赛风赛纪教育和落实层层责任制,继续完善竞赛制度和管理模式,调整赛事结构和相关配套政策等,使全运会赛制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符合办赛宗旨。要通过我们的努力工作,把全运会办成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的全运会;把全运会赛场办成展示中国社会文明进步的窗口,使其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阵地,成为时代精神的弘扬地,为建设小康社会,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要充分认识举办十一届全运会的重要意义。
我国已经举办了十届全运会,对于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社会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而2009年举办的十一届全运会,更有其特殊的意义。
首先,十一届全运会是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举行的一届全运会。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革,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作出这样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重要升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发展,是执政理念的创新和飞跃,也为今后体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和任务。《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的重大观点,强调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正确导向、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六中全会的重要讲话中对体育工作和全运会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启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成功举办第十届全国运动会”。胡锦涛总书记于10月1日在北京市考察奥运会工程建设时的讲话中指出:“举办奥运会,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期盼,是全国的一件大事。”“我们一定要尽最大努力把奥运会办好,以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奋斗精神,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党中央对体育事业的亲切关怀、高度重视使我们倍受教育和鼓舞,是我们搞好体育工作、办好十一届全运会的巨大精神动力。体育决不仅仅是单纯的比赛活动,也是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举办全运会,目的不仅在于推动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和全民健身活动,更是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的具体体现,是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荣辱观的重要实践。对于建设和谐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十一届全运会是在我国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加快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大背景下举行的一届全运会。发展体育事业,不仅能够有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而且能够在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方面产生很大影响。办好本届全运会,对于大力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山东省实现“提前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成为全国“开放程度最高、发展活力最强、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地区之一”都将奠定重要基础,具有积极意义。
第三,2009年恰逢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十一届全运会作为同期举行的一个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大型活动,也必将被赋予特殊的历史使命,肩负着为建国六十周年庆典增光添彩的重要责任。
第四,十一届全运会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我国举办的第一个全国综合性运动会。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全民关心、全民支持、全民参与体育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作为我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十一届全运会,是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全面检阅,必将在一个全新的高度展示我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丰硕成果,也必将为全国所关注,世人所瞩目。回良玉副总理10月15日在2007年上海世界特殊奥运会组委会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在人类历史舞台上,体育扮演着重要角色。特别是进入现代社会,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与经济政治文化的关联度越来越大,成为蔚为壮观的文明现象。体育是一种实力,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是一种文化,已经成为继音乐之后又一种世界通行的语言,人们通过体育来沟通和了解各地的文化,甚至把它作为评判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进步快慢、国民素质高低的重要窗口;体育也是一种艺术,可以使人的力量得到体现、潜力得到发挥,使人有更高的希望和追求,使我们得到美的享受和生活乐趣;体育更是一种精神,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甚至是无可替代的作用。重视体育、发展体育,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因此,我们必须从全局出发,深刻领会举办本届全运会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高标准、高效率为目标,更加自觉地做好工作,确保各项筹备任务顺利推进。
三、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快推进各项筹备工作。
全运会筹备组织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一是要尽快健全组织机构。今天组委会已经正式成立了,也明确了组成人员,下一步要根据筹备工作需要,以“精简、效能”为原则,逐步完善组委会内设机构,组建精干工作班子,选调得力工作人员,真正做到组织到位、思想到位、人员到位、精力到位。二是要落实工作责任制。根据大型综合性运动会的特点和规律,抓紧制定各项筹备工作方案,明确、细化各阶段的工作任务。每一项工作任务都要分解落实到具体环节和责任主体,责任到人,落到实处,保证各项筹备工作有序有力推进。三是要形成工作合力。、山东省和各承办城市要根据《委托承办协议》的职责分工,参照制定的《全国综合性运动会组织管理指南》的要求,切实加强对全运会相关工作的组织协调。在竞赛组织方面,相关职能部门,特别是有关运动项目管理中心要主动加强指导和协调,做好服务。山东省作为承办单位,全省上下一定会牢固树立东道主意识,充分发扬主人翁精神,周密、细致、严谨、高效地落实好各项工作。四是要统筹规划,加快推进各项筹备工作。近一段时期,要重点做好体育场馆的规划和建设工作,立足内部挖潜,在确保体育场馆符合运动会比赛需要的前提下,多利用现有场馆资源或临建设施,尽可能减少新建场馆数量,节省建设投入;要充分考虑场馆赛后利用问题,注重可持续发展;要科学、严谨地做好竞赛组织筹备工作。竞赛工作是运动会的核心和主线,其中心任务是为运动员展示才能,发挥水平,取得好成绩创造标准的、公平的条件。因此,要进行总体规划,细致论证,制定流程,提出标准,明确时间,确保竞赛工作万无一失;要抓紧制定市场开发规划,加快建立“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社会赞助”的筹资机制,确保全运会品牌及相关无形资产价值的有效提升;要广泛开展各类宣传活动,完善机制、整合资源、创新方式、扩大阵地,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要坚持公开、公正、透明原则,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坚决防止和纠正在体育场馆建设中违反商业道德和市场规则的不正当交易行为。
同志们,举办一届高水平、高质量的全运会,是一项光荣又富于挑战性的工作。现在,距2009年十一届全运会开幕还有不到三年的时间了,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共同携手努力,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努力提高组织管理水平,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扎实苦干的工作作风,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十一届全运会各项筹备工作能够按照预定目标顺利实现!
第二篇:刘鹏在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闭幕词
刘鹏在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闭幕词
尊敬的温家宝总理,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10月16日晚,一场激情洋溢、美轮美奂的和谐盛世齐鲁情拉开了第十一届全运会帷幕,经过精彩热烈的日日夜夜,本届全运会即将胜利闭幕,在此,我谨代表组委会和国家体育总局向山东省委、省政府、各赛区所在地党委政府和山东全省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向为本次运动会付出辛勤努力,作出贡献的裁判员、工作人员、志愿者、新闻工作者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向各参赛代表团全体人员表示衷心感谢和崇高敬意。向顽强拼搏,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教练员表示热烈的祝贺。
本届全运会的成功举办来自于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来自于全国人民的热情支持和代表团的奋发努力,来自于山东省委、省政府、各赛区所在地党委政府和全省人民的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和无私奉献,来自于公平、公正、严谨、高效的竞赛组织,来自于所有工作人员辛勤劳动的汗水和心血。本届全运会以‘和谐中国、全民全运’为主题,促进了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是体育的盛会,人民的节日,极大的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体育文化生活,为推进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为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新中国六十华诞谱写了一曲华彩乐章。广大运动员弘扬中华体育精神,顽强拼搏,展示了高超的竞技水平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创、超一批世界纪
1录、亚洲纪录和全国纪录,涌现出一批新人才,取得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这是一届公平、公正、文明、精彩、祥和、成功的全运会,这是一届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并肩同行的全运会,这是一届向着体育强国起航的全运会。
国运盛,体育兴,让我们紧密团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牢记使命,再接再厉,全面贯彻党的体育方针,大力弘扬伟大民族精神,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努力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现在,我荣幸的邀请中共中央局政治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闭幕。
第三篇:刘鹏在干部大会上的讲话
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干部大会上的讲话(全文)
各位领导、同志们:
到体育总局工作,成为体育战线的一名新兵,我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感到非常突然。今天,向陈至立同志报到,向中组部报到,向体育总局的同志们报到,我是怀着一种诚惶诚恐的心情。
我从来没有从事过体育工作,但是知道,北京奥运,举世关注。上个世纪日本人把东京奥运会作为大和民族振兴的标志,韩国人把汉城奥运会作为韩朝民族振兴的标志。现在,经过百年期盼和十多年的努力,2008年北京奥运会正向我们走来,海内外中华儿女都把它看作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每一个炎黄子孙都真诚地把为北京奥运会做贡献作为己任,我甚至还在考虑四川省能为北京奥运会做点什么,但是,我完全没有想到竟然被赋于了直接参与备战北京奥运会的艰巨而又光荣的工作。二十多年来,在党组织的培养下,在同志们的热情帮助和支持下,我走上了许多工作岗位,今天又接受了非常重要的新任务。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信任,这是同志们的高度信任,我感到肩上沉甸甸的担子和巨大的挑战。我想到,多年前由体育界高声喊出的并被
全国人民广为引用的那句话:人生难得几回搏。我一定和大家一起,时刻不忘党中央国务院和同志们的信任与重托,时刻不忘十几亿中华儿女的殷殷期盼,为北京奥运会这个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盛大典礼,为全民健身等中国体育事业各个领域的进一步蓬勃发展而鞠躬尽瘁,拼死一搏。
建国五十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教练员、运动员和体育工作者,为振奋民族精神,为争取祖国荣誉矢志不渝,顽强拼搏,谱写了辉煌的篇章,立下了永载史册的功勋,留下了优良的传统,铸就了催人奋进的体育精神。我记得,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世界乒乓球锦标赛首次在北京举行,中国运动员奋勇夺金,在当时那样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下,给了在艰难中努力奋进的全国人民多少自豪与激情,多少勇气和力量。连我这个小学生也一次又一次地拍红了手掌。虽然四十多年过去了,但光阴从来没有从我的头脑中抹去那些为国争光的教练员、运动员的名字。我还记得,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正在拨乱反正和进入改革开放的中国,多么需要凝聚民气、振奋民心,中国女排五连冠的奇迹,使全国都沸腾了,我们这些大学生在校园彻夜狂欢的情形依然历历在目。“振兴中华,从我做起”的时代强音也由此响遍祖国的大江南北。我也记得,1984年我作为中国学者首次出国到西欧讲学,听到海外华人华侨讲得最多的是刚刚结束的奥运会上中国射击运动员获得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块奥运金
牌。所以,几十年来,那些优秀的教练员、运动员、体育工作者是我心目中的英雄,尊敬的偶像,学习的榜样,但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若干年后的今天,我居然有缘分成了这些英雄群体的同事,成了体育队伍这个光荣集体的一员,这是我莫大的殊荣,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同志们所给予我的机缘和福分。我将倍加珍惜这份工作,虚心地向大家讨教,刻苦地在实践中学习,热情地为大家服务,真诚地与大家共事,努力地和大家干事业,共同高唱“团结就是力量”。唯有团结才能使体育总局永远成全国体育事业的火车头。我诚恳地希望大家帮助我,支持我,使我尽快转换角色,熟悉情况,担负起工作。
北京奥运会,离我们只有短短的三年多了。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寄托着党中央国务院殷切的期望,凝聚了几代中国人强国富民的希望和追求,汇聚了几代教练员、运动员和体育工作者的事业和理想。体育总局的同志们已为此奋斗了十几年、几十年,不知多少人的青春和心血才铺就了通向北京奥运会之路,而我是在最后三年多的冲刺阶段才加入到这个前进的行列,大家是老将,我是新兵,是大家的信任把我托举到这个位臵,我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我个人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但我不敢有丝毫懈怠,愿努力做一滴水汇入到这个集体的洪流,为之增添一份力量;我愿努力做一滴胶,把班子的同志们和广大的同志们连接在一起。备战北京奥运
会和进一步繁荣群众体育等各项体育事业,将会遇到许多预想不到的矛盾和困难,但我和同志们一样,树立了足够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心,因为我们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引航,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亲切关怀下所形成的在全世界独具特色的举国一致的体育体制,有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民族精神、有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所奠定的日益强大的综合国力,有建国五十五年来打下的坚实的体育事业基础、有参加奥运会二十余年来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和技艺精良的队伍。我们一定要把备战北京奥运会和发展各项体育事业作为体育战线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过程,我们一定要在2008年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盛世奥运和奋进不息的民族精神。
当我还是一个大学生的时候,就从电视上看到袁伟民同志带领中国女排叱咤世界体坛,为国争光的感人情景,我对伟民同志充满了崇敬。以后,伟民同志长期从事体育总局的领导工作,我因工作关系曾经有很多向伟民同志学习和讨教的机会,受到很多教益,长了很多见识。由于年龄的原因,伟民同志不再担任体育总局的领导工作,但伟民同志依然是我的老师,在此,谨向伟民同志几十年来为中国体育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付出的艰辛劳动致以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
礼!李志坚同志有着丰富的在首都和中央部委的党政工作经验以及体育工作经验,过去我曾有不少机会向志坚同志讨教,今后将更直接的向志坚同志学习。我将和志坚同志以及班子的同志们一起,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今天,陈至立同志和中组部的同志专程到会,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体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教练员,运动员和体育工作者的无比关怀,对体育总局领导班子的亲切关爱,在此谨向陈至立同志、向中组部的同志表示深深的感谢!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体育工作,在陈至立同志的直接领导下,在中央各部委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横下一条心,铆足一股劲,为北京奥运会、为中国的各项体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而竭尽全力。
我在四川省委的工作还未交接,今天将回川卸任,再过几天才能到体育总局上班,特别向领导和同志们说明。以上所言,不当之处请至立同志、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四篇:协会会长在成立大会上讲话
协会会长在成立大会上讲话
尊敬的市领导、各位来宾,朋友们: 下午好!今天,我们欢聚在飞达大酒店,共同庆祝丽水市户外运动协会的成立。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丽水市户外运动协会向前来参加成立大会的市领导,市体育局-民政局的领导,向给予协会友情赞助、支持的社会各界人士,以及户外运动的爱好者,在百忙中光临今天的成立大会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同时我也由衷地感谢新闻界的朋友们,今天来到现场进行宣传报道。感谢飞达大酒店的服务人员为本次大会所付出的劳动。
近几年,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也把这些户外运动纳入了自身生活。而户外运动作为近年来众多新生事物中的一个新的名词也逐渐被人们所熟悉-接受。
广义的户外运动是指所有在室内外进行的运动,它几乎涵盖了所有运动。而狭义的户外运动也是普通大众通常理解的户外运动,应指那些在室外进行的,通过参与者自身努力而使自己的身心得到锻炼,同时使自身更能贴近自然、感受自然的运动。这些运动中包括了徒步、野营、登山、攀岩、探险等大众可普及的休闲娱乐方式。
成立协会组织的基本设想是:
首先,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把热爱户外运动的人员组织起来,成立一个“丽水市户外运动协会”社团组织,目前,已有近50名户外运动爱好者渴望加入这个组织。这个协会主要通过实地申请,“启动网站论坛”来吸引会员加入。估计在2007年底,本协会能吸收会员100人左右,到2008年奥运会开幕前力争吸收会员200名左右。
其次,加强协会的基础建设工作,以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统领协会工作的全局。制定《丽水市户外运动协会章程》、《安全制度》、《丽水地区户外运动分类等级标准》和《活动须知》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以安全作为活动的第一要务,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突出重点,强化管理。
第三,以组织活动为第一载体。协会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活动,每次活动突出一个主题,五个主题体现一个精品。以瓯江为依托,秉承“亲近自然、体验户外、畅想友谊、追求健康”的活动宗旨,以“立足丽水,影响浙江,联谊全国”为发展方向和目标,以网站建设为交流平台,以协会为联系点,发挥媒体宣传和名人效应,增强协会的凝聚力和影响。
第四,以“丽水市体育局”为主管部门;以“丽水市户外运动协会”为组织领导机构,以下设的“自游自在户外运动俱乐部,瓯江皮划艇俱乐部,勇者户外俱乐部,丽水骑行网”为活动机构。协会网站是协会的灵魂,以此为依托,吸收发展会员、开展活动咨询、发布活动方案和反馈活动效果以及倡导公益事业等。这个基本框架形成后,向电信部门申请租借空间和服务器,组织专业人才编写网页,开发建设网站,力争在2007年4月15日正式开通《丽水户外运动网》。
总之,丽水市户外运动协会,经过近三个月的筹备,在与户外运动爱好者联络、活动地点的选择、网站建设的前期准备、赞助资金的筹集等重要事项,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
丽水市户外运动协会尚处在起点起步阶段,万事开头难。协会成立后,我们应要持之以恒地继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突出宣传发动这个重点。通过建立活动基地、户外运动网站和其他媒体的宣传,使丽水市民了解户外运动的概念,认识其意义、宗旨、目的、作用、价值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体育运动思想和健身理念,提高参加户外活动的自觉性。
二是突出普及户外运动知识这个重点。认真学习《丽水市户外运动协会章程》,推广和执行《丽水户外运动安全制度》和《丽水户外运动等级标准》二项基本制度,协会成立伊始,要组织新会员学习户外运动基本知识,讲解户外运动的基本技术和安全常识。
三是突出实施“121活动计划”这个重点。具体表述为:会员——在夏季,每周参加一次以上户外活动;每季学会二种以上户外运动的技巧和方法;每人每年进行一次体质测定;协会——保证每周一次活动主题设计和策划;每月网上发布二次以上图文并茂的活动游记;每年举办一次会员大型联谊活动;网站——每天平均增加一个网上会员;每半年增添一个链接网站;每年承办一个大型比赛活动;基础建设——协会保证每月组织一次免费户外运动知识讲座;每年增添二件以上户外器材;每年增添一份(册)以上户外或体育健身报刊图书。
四是突出“安全是第一要务”这个重点。安全是户外运动的“重中之重”。在领队的培养选拔、活动的设计策划、意外伤害保险、突发事件救援、后勤保障等项工作,要建立预案机制,做到力求完美,精益求精。
五是突出对外联络这个重点。制定和策划好2007年活动方案。以徒步穿越、登山攀岩、速降探险、漂流、驾车旅行、野外露营、江岸篝火、溪谷烧烤为主要活动形式,吸引更多的国内外的户外爱好者走进丽水。同时组织会员走出去,参与兄弟协会、俱乐部组织的活动,扩大联谊,达到相互了解、交流促进的目的。
丽水市户外运动协会是一个非赢利组织,活动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赞助和认证会员交纳的会费。但本协会要依托网站的广告位置,为赞助单位宣传产品和扩大企业形象。经费支出主要包括:网站空间占用费、办公地点租赁费、接待费和组织活动费以及不可预见费用。经费的来源、支出和节余在一定范围内公布,接受协会会员的监督。
在这次成立大会上,我们共同学习了协会章程,产生了第一届协会组织机构;通过多个层面介绍了户外运动的发展历史和丽水户外运动在我市的发展现状以及今后的长远规划。使我们对户外运动这一新生事物有了一个基本的概念和理解,希望全体会员本着“文明、凝聚、务实、发展”的精神,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户外运动中来,不辜负市领导对我们的殷切希望,不辜负社会各界对我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使协会真正起到增进与各省、市(区)协会、俱乐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宣传绿谷文化,提高丽水户外运动水平的作用,为实现绿谷丽水可持续发展,让世界了解丽水,让丽水走向世界,做出我们的贡献。
我们诚恳希望各位领导关注丽水市户外运动的发展方向,支持和帮助这个机构,使其不断发展壮大。成就广大户外运动爱好者干一番事业,让绿谷丽水更加气势壮美,让瓯江更加绚丽多姿!
最后,祝各位领导、同仁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黄春锋 丽水市户外运动协会
第五篇:在妇女联合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在妇女联合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各位女同胞:
大家下午好!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市妇联关于基层妇联组织建设的要求,在市直教育系统妇女工作委员会的直接指导下,我校的妇女大会如期顺利召开。此次大会,选举产生了主席、副主席及执行委员,从今天起我校妇女联合会正式成立了,希望妇联能根据学校工作实际,切实有效地开展工作。接下来,我就此项工作强调三点:
一、加强和创新妇联基层组织建设是增强党的群众基础的迫切要求。对于妇联组织本身而言,妇联的基层组织是妇联组织体系的“神经末梢”,只有切实做好妇联基层组织工作,才能更好地履行组织妇女、引导妇女、服务妇女和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职责。
二、加强和创新妇联基层组织建设是适应学校发展的要求。基层妇联组织处在妇女群众工作最前沿,是凝聚和服务妇女群众的第一阵地和第一平台,肩负着直接联系家庭、学生,服务妇女的重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传统的妇代会组织模式难以满足新形势下妇女工作的需要和不同妇女群体的需求。将妇代会改建为妇联,选举妇联主席、副主席并建立妇女联合会,有利于将工作触角延伸到更广泛领域,汇聚更多的社会资源为妇女群众服务,更好地代表妇女群众利益。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卓有成效地开展各项工作。
三、完善制度,明确工作职能,切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妇联组织不仅要建立起来,而且要有效运转起来。妇联要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工作计划和措施,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明确责任分工;要围绕大局,促进女同胞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争先创优,同时帮扶困难妇女儿童,服务广大家庭;要使妇联组织成为政治坚定、服务妇女的坚强集体,切实把妇联组织建设成为妇女群众信赖和依靠的“温暖之家”。同时要做好活动组织、代表联系、资料归档、激励表彰等工作。女同胞们,我们要牢牢把握新时期妇联工作的方向和主题,始终坚持在党总支领导下统筹协调、有力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切实担负起妇联组织的重要使命,使妇联组织真正成为组织健全、充满活力、服务高效,妇女群众信赖的基层群众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