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的精神赡养问题

时间:2019-05-14 16:55: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老人的精神赡养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老人的精神赡养问题》。

第一篇:农村老人的精神赡养问题

农村老人的精神赡养问题》开题报告

论文发表|职称论文发表|代发表论文|发表论文|—qk114.net 更新时间:2009-04-27 21:47点击:(149次)

1.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在世界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变得日益突出,甚至可能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2004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3亿,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长速度是3.2%,大大超过总人口的年平均增长速度(1.68%),也高于劳动人口的增长速度。随着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提高,以及50、60年代即第一次和第二次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进入老年阶段,按保守的估计,预计到2025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8亿,占总人口的18.5%,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在2040年将突破3.1亿。人口老龄化影响着我国就业结构的变化、引起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的变化,同时老龄化问题提高了社会负担的系数。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做出的历史性决策。民生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群众生活幸福、心情舒畅,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社会和谐是人民之福,社会动荡是人民之祸。人民群众盼望国泰民安,过上富足祥和的生活;盼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自身权利和利益得到有效保障;盼望完善公共服务,生活便利,安定有序;盼望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作为人口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的生活幸福、心情舒畅是人类本身和谐的一个重要内容。

近年来,党中央部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农村再度成为关注焦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要“逐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进一步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探索建立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其他保障措施相配套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然而,不容忽视的是,伴随着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越来越多农村劳动力逐渐步入城市,农村家庭中空巢家庭猛增,家庭结构变化带来家庭功能的转变。养老包括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个方面。在我国构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对于经济供养和生活照料的对策逐渐完善,然而,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和对文献相关资料的搜索,老年人的精神慰籍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社会对老年人精神赡养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虽然我国农村收入的不断增加,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但是物质上的满足并不能满足精神上需求,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的基本生理需要的满足,会导致对安全、社交、尊重等方面的需要。但是我们发现,社会、政府和家庭对农村老人的精神赡养方面相关对策措施存在严重的缺失。

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研究社会学的学生,有义务对此现状进行相关的研究。本文通过对农村空巢家庭老年人精神赡养状况进行调查,希望能够使农村空巢家庭的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得以表达,并能被最大限度地满足,从而安享晚年;并为年轻一代的养老行为提供一定的反馈信息,促进两代人之间的理解与互动,避免不必要的误解与资源浪费;促进农村养老事业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从而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为促进“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立与完善尽到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

2.文献综述

关于农村老人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的研究成果,切入点各有不同,有经济学的、社会学的、社会保障、法学的等方面,视角也较广,比如,对家庭养老功能、老年人主要经济来源、代际经济流量、亲子传承中的文化反哺、家庭照顾、养老法律保障、社区养老等方面都有研究,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理论体系。但是关于农村老人精神赡养问题研究,却没有形成相关的体系,配套政策也没有能够构建。

关于精神赡养的内涵。李锐芬在其《中国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对进行了解释:“所谓“精神赡养”,就是家庭、单位、社会乃至政府共同关注老年人心理和精神上的各种需求。与经济供养和生活照料相比,精神赡养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较少的替代性,在各种老年群体中都不同程度地以特定方式表现出他们的精神需求,也直接关系着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生活质量和幸福程度。温庆利在《浅释精神赡养》指出:何谓“精神赡养”呢?就是用各种形式和方法,在精神上、心理上给老人以慰藉、安抚,让老年人发现自己的价值和存在,消除孤独和寂寞,从而在精神上获得满足。穆光宗在《老龄人口的精神赡养问题》一文中,精神赡养主要包含三个维度:第一,人格尊重。“人格尊重”满足的是老年人的“自尊需求”。自尊需求的具体含义是,老年人有自主决策和得到尊重的权利。第二,成就安心。“安心”就是要通过成就自己的人生(事业、婚姻和家庭)来满足父母的期待心理。老年人对儿女的“期待需求”具有普遍性,是为人父母者对自己的儿女天然具有的美好期待和衷心祝福。第三,情感慰藉。老年人的精神赡养要求主要是对子代提供精神关怀的要求,“慰藉”满足的正是老年人对家庭亲情、对天伦之乐的心理需求。

关于老年人精神赡养出现问题形成的原因。杜鹏、丁志宏等在《农村子女外出务工对留守老人的影响》一文中,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人口流动逐渐由分散的个人型流动转变为家庭型流动,妇女儿童也越来越多地加入流动人口的队伍,农村家庭人口的流动率增长对老人精神赡养问题产生的一定影响;而且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国家还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对全国的农村老人实行普遍的社会福利,因此,家庭养老仍是我国农村养老的主要方式。谢慧娟,李桂平在《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困境及对策》指出,农村老人精神赡养问题出现是由于机制的缺失:“一是家庭养老保障机制呈弱化趋势;二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健全;三是社区养老机制薄弱

关于老年人精神赡养的对策。张桂宝在《关注老年人的精神赡养问题》上指出:做好老年人“精神赡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让老年人享受“精神温馨”。首先,要在全社会大力宜传、倡导“精神赡养”,提高对“老有所养”认识;其次,从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两个方面,以多种形式搞好养老工作,满足老年人精神生活;第三,子女应尊重老人,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多抽时间陪老人说话、聊天,让老年人多参与家庭决策,充分感受人间的关爱。刘桂莉在《养老支持力中的“精神赡养”问题》主张: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又日益严峻的今天,养老就不再是个别家庭的事情,而是一个有重大社会影响和社会意义的问题,提倡社会解决;同时其次,在养老支持力的讨论中,其实还应提醒老年人自身的主观努力,老年人要关注自身的精神及心态的调整,走出心理误区。王泽淮在《老年人精神赡养方法探微》中提出:“一要激励老人潜能的开发,为其提供自决的机会;二要做个很好的倾听者;三要协助老年人回忆往事;四要刺激老人的感官,阻缓感觉器官的退化;五要结“忘年交”,推迟其心理老化;六要开办“时间银行”,开展有偿助老活动。

虽然对于农村老人精神赡养的问题有一定的研究,但是笔者发现,对于农村老人精神赡养的支撑体系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成的体系,这也是本文着力探讨的。

3、研究思路设计

3.1研究的目标

本研究以农村家庭形态变化为逻辑起点,以社会互动理论为依托,通过在安徽省潜山县槎水镇的实地调查,结合实际,对农村空巢农民精神赡养问题进行分类、描述、评述和比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农村老年人精神赡养模型,并提出相关的对策。

从性质上讲,本研究属于应用性研究,即侧重于现存问题、有针对性地提供社会政策参考的经验性研究。应用性研究的特点是,迅速地了解现实的社会问题,广泛地从总体上描述社会现象的状况和特征,有针对性的提供政策建议。

从目的上来讲,本研究既属于描述性研究又属于解释性研究。本文首先描述了农村空巢农民的精神养老的现状,困境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构建农村老人的精神赡养模型的思路。

3.2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本文所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

(1)文献研究法。对文献资料的搜集、分析与思考贯穿于研究的始终。在研究过程中,笔者翻阅了大量有关空巢农民、农村养老保障等方面的专著和论文,查阅了有关我国人口、土地、资源方面的数据和被调查地的相关文献资料。文献研究可视作本研究的起点,它对观点完善、理论支撑、比较分析诸环节均有着重要意义。

(2)实地调研法。

实地调研法可以提高社会科学研究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本研究采用了实地调研法。调查地点是安徽省潜山县槎水镇,调查时间为2007年3月12日至2008年2月2日。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 其一,在安徽省潜山县槎水镇的调查。笔者对某村55户农民家庭进行入户调查,整理后获得30个60岁以上5空巢农民养老保障个案,作为本文主要研究对象。此外,笔者走访了某村村委会、某村前任村干部和现任村干部。

其二,在潜山县的调查。笔者走访了潜山县移民办,潜山县民政局,潜山县委办,并查阅了县情县史资料。笔者还走访了潜山县养老院,并电话访问了潜山县养老院。

实地调查中,笔者采用了观察法和个案访谈法。其一,观察法。

在人类学和民俗学研究中最早运用,现被广泛运用于社会学研究。观察可以提供有关社会行为的详细第一手的资料,可以对社会情境有直接的感性体认,它适用于对特定研究对象的深入研究。因此,实地观察很适用于研究空巢农民。在入户调查中,笔者对研究对象的健康状况、日常生活状况、家庭精神赡养状况等方面作了有目的的观察,并将观察结果与访谈材料结合分析。

其二,个案访谈法。

本研究采用非标准化访问,这不仅是调查问题的过程,同时也往往是研究问题的过程;不仅是收集资料的过程,同时也往往是评价解释资料的过程。本研究对安徽省潜山县槎水镇的55户农民进行非标准化访谈,通过排除非空巢家庭和无60岁以上老人的家庭,共搜集到30份有效个案,作为本研究的主要对象。在对某村村委会、和潜山县有关部门的走访中,笔者广泛运用了访谈法。

3.3 技术路线、实验方案

(1)首先,广泛收集各方面有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资料,进行研究,初步得出论文的写作重点和框架结构,为论文的形成做好基础工作。

(2)然后去安徽省潜山县槎水镇就农村老人的精神赡养问题进行调研,结合已有的资料,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调研资料进行分析和归纳,从中提炼论文需要的因素。

(3)根据现有理论和收集的各类资料,在与导师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确立本选题的详细提纲,进行初稿的写作。(4)初稿完成后,将初稿带到有关单位或交相关领域专家审阅,接受评价并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以进一步改进论文。最后,进入定稿阶段,完成论文写作与答辩。

3.4 可行性分析

本选题的研究有着齐备的硬件支持,本人在前期已经搜集本课题相关资料,形成了较为全面的信息资料库。由于学校图书馆藏书以及省图书馆、其他高校图书馆的相关资料可供查阅,在我校电子阅览室上,可以查阅从1978年至2008年以来全国中文社科类公开期刊100余种报刊杂志上的所有论文的光盘,全国哲学社会科学报刊索引光盘,维普数据库光盘,可供检索查阅和复印研究,另外还有外文报刊供查阅。利用校园局域网,使资料查阅更为方便。同时,个人具备基本的科研能力,能够熟练地运用电脑、上网查询资料,具有社会调研的综合分析能力,掌握了完成本课题的有关科研手段。本人经过硕士阶段两年专业基本功的培养和锻炼,积累了一定的理论知识。相信,在导师的指引和自己的努力下,经过实地调研,我在此方面的研究一定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

3.5 选题研究及论文工作计划

(1)确定选题和文献查阅阶段(2007.9-2007.11)广泛收集相关理论资料,设计选题论文框架;

(2)实地调研和资料整理阶段(2008.1-2008.2)对安徽省潜山县槎水镇农村老人的精神赡养问题进行实地调研,并进行资料的整理;

(3)综合分析研究(2008.2-2008.3)进行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提出初步研究成果,发表相关研究论文一篇,并着手论文写作;

(4)论文撰写阶段(2008.2-2008.5)完成论文写作并提交导师修改,并准备进行论文答辩。

3.6 预期研究成果:(1)一篇合格的硕士论文

(2)以该论文为依托,公开发表1-2篇子论文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2、林聚任、刘玉安主编:《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山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3、邓伟志:《家庭社会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4、田雪原主编:《中国老年人口社会》,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1年版。

5、乌区沧萍:《社会老年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刘英主编:《当代中国农村家庭-14省(市)农村家庭协作调查资料汇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5月第1版。

7、(美)N.R.霍曼、H.A.基亚克著,冯韵文、屠敏珠译:《社会老年学—多学科展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2月第1版。

8、梅陈玉掸、齐铱、徐玲著:《老年学理论与实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9、雷洁琼.家庭社会学二十年.社会学研究.2000.06

10、方向新.农村家庭结构变动趋势的社区分析.社会学研究.1992.02

11、刘庚长.我国农村家庭养老存在的基础与转变的条件.人口研究.1999.03

12、孙丽燕.20世纪末中国家庭结构及其社会功能的变迁.西北人口.2004.05

13、陈晓敏,杨柳.现代化进程中的“空巢”家庭现象论析.长白学刊.2003.06

14、王银秀.关注农村“空巢”家庭的养老问题.中国人口科学.2005,01

15、谭琳.新“空巢”家庭—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人口现象.人口研究.2002.07

16、刘庚长.我国农村新“空巢家庭”.人口研究.2004.01:

17、刘桂莉《:养老支持力中的“精神赡养”问题》,《南昌大学学报(人社版)》,第34卷第l期,2003年1月。

18、宋熙文、董学清:《中国老人如何安度晚年》,《信息日报》,2000-11-18(3)。

19、李克:《护空巢离爱巢有多远》,《人民论坛》,2004年第10期。20、刘明辉、陈秋斌:《老年人需要“精神赡养”》,《中老年保健》,2001年第7期。

21、穆光宗:《老龄人口的精神赡养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22、穆光宗:《家庭空巢化过程中的养老问题》,《南方人口》,2002年第1期(总第65期),第17卷。

23、杨连专:《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研究》,《洛阳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0卷,第4期,2002年12月。

24、赵芳、许芸:《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和社会支持体系分析》,《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5月第3期。

25、王致诚:《关注老年人的老年空巢综合症心理危机》,《山西老年》,2004年第5期。

26、余海棠:《空巢家庭”话养老》,《当代经济》,2002年第4期。

27、刘庚常:《我国农村新“空巢”家庭》,《人口研究》,第28卷,第l期,2004年l月。

28、万春龙:《空巢老人期盼精神赡养》,《中国保健营养》,2005年第3期。

29、安增龙:《农村养老模式探索》,《中国农垦经济》,2004年第1期。30、赵秋成、杨秀凌、崔晓峰:《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及其养老社会保障模式的选择》,《东北财经大学学报》,第4期(总第22期),2002年7月。

31、成海军:《中国农村老年人经济供养方式的现状与前瞻》,《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6卷,第2期,2000年5月。

32、穆光宗:《家庭养老面临的挑战以及社会对策问题》,《中州学刊(人社版)》,1999,(1)。

33、郭志刚、陈功:《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的代际经济流量的分析》,《人口研究》,1998,21(l)。

34、杜鹏、武超:《中国老年人的主要经济来源分析》,《人口研究》,1998,22(4)。

35、周晓虹:《文化反哺:变迁社会中的亲子传承》,《社会学研究》,2000年第2期。

36、王来华、约瑟夫·施耐德:《论老年人家庭照顾的类型和照顾中的家庭关系》,《社会学研究》,2000年第4期。

37、熊汉富:《空巢家庭:一个应当关注的老年群体》,《人口研究》,1998,22(3)。

38、王峰:《空巢家庭谁来关爱》,《中国消费者报》,2000-09-100

39、谭琳:《新“空巢家庭—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人口现象》,《人口研究》,第26卷,第4期,2002年7月。

40、陈功:《论老年人精神赡养》,《中国老年报》,2000-09-09。

41、王旬:《浅析城市“空巢家庭”老人的基本特征》,《城市问题》,1995(5)。

42、肖汉仕:《我国家庭空巢现象的成因及发展趋势》,《人口研究》,第19卷,第5期,1995年9月。

43、段云奎:《老年人的渴求:精神赡养》,《价格与市场》,1999年第10期。

44、赵芳:《家庭与社会保障》。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45、毛明华:《转型期中国家庭观念擅变》,《社会学》,2002年第1期。

46、王雅林:《农村家庭资源供给及赡养方式研究一对中国北方一个农村社区的个案考察》,转引自张建、陈一药主编《家庭与社会保障(论文集)》,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

47、乌区沧萍:《长寿时代的空巢家庭期盼亲情住宅》,《住宅科技》,2004年第2期。

48、牛凌峰:《老年人的精神赡养权利应给予保护》,《河北农业》,2004年第5期。

49、王泽淮:《老年人精神赡养方法探微》,《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11卷第2期,2004年6月。

50、姚引妹《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以浙江农村为例》,《人口研究》,第30卷第6期,2006年H月。

51、邵南:《浅谈当代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与精神赡养》,《南平师专学报》,第25卷第l期,2006年l月。

52、陈晓敏、杨柳:《现代化进程中的空巢家庭》,《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53、王金辉:《关于农村老年空巢家庭社会支援的思考》,《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第24期。

54、李瑞芬、蒋宗凤:《空巢家庭问题探析》,《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55、张燕,唐根富,朱敏贞.空巢家庭的新社区卫生服务模式.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07

56、陈平.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短视国策.中国改革.2002.04

57、景天魁,唐均.构筑社区平台:劳动保障管理服务的体制创新.中国社会保障.2002.11

58、葛延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困境及可供选择的出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政策研究中心编社会政策评论总第五期.2002

59、高书生.搭建中国社会保障的新平台.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政策研究中心编社会政策评论总第五期.2002

60、黄润龙.我国空巢老人家庭状态.人口与经济.2005.02

61、徐晓军.农村空巢家庭的养老危机及其化解.中国农村研究网2003.05.04 62、于占杰.农村“空巢家庭”养老保障实现途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5

第二篇:农村赡养老人协议书

农村赡养老人协议书

被赡养人姓名 父亲:

赡养人姓名

长子:

次子:

女儿:

为了弘扬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结合本村实际情况,村经两委和老龄委研究,特签定子女赡养老人协议书如下:

一、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成员,特别是子女应当履行对老人经济上的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籍的义务,照顾老人的特别需要。

二、被赡养人自子女全部成家后一直随次子一家共同生活,老人财产(6间5架小瓦房、270朵红砖、3棵大白果树等)先后被次子使用、拆除、变卖、独享,在共同生活期间老人也为家庭做了不少贡献,有一定感情,老人必须同次子一家生活在一起,享有同等生活水平(含住楼房、吃饭等)。

三、赡养人不得强求老年人承担体力过重的劳动;不得岐视、侮辱和虐待老年人。

四、赡养人不得阻拦老年人参加正当的社会活动;不得限制老年人的人身自由。

五、赡养人对老年人必须尊敬、孝顺、保证老年人精神愉快,主持老年人的生日及过年、过节的问候和特殊照顾。

六、现老人年老体衰,身患多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经赡养人协商一致:

1、次子应尽主要赡养老人义务,其他子女也有赡养老人的义务,配偶有协助赡养老人义务。

2、老人生病医疗费用(实际支付费用)次子负担70%,长子负担20%,女儿负担10%。女儿负责老人日常衣服、鞋帽、被服卫生。

3、其他赡养人来探望护理时次子要提供必要的方便,包括吃饭、住宿等。

4、老人终了时后事由次子负责办理。所有遗产由次子自行安排。

以上各条经村两委批准,由老龄委监督实施。对不执行上述协议规定者,按《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治安处罚法》及村规民约予以处理。

本协议书一式四份,复印件具有等同效力,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被赡养人:

长子: 次子: 女儿: 村党支部 村委会 村老龄委

年 月 日签订

第三篇:农村老人赡养协议书

导语:赡养老人协议书包含了哪些重要的内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农村老人赡养协议书,欢迎借鉴!

被赡养人:王** 性别:女 年龄:**

住址:***

身份证号:

赡养受赠人:王允莲 性别:女 年龄:**岁

住址:*****

身份证号:

赡养受赠人:郑** 性别:男 年龄:**岁

住址:****

身份证号:

一、基本情况

王洪莲、女、家住孙村镇许家村许家小区10号楼3单元401室。现年68 岁。因其身体衰弱,行动不便,儿女无力照料,遂由外孙女王允莲,外孙女婿郑磊给予赡养照顾。

王允莲、郑磊保证继续悉心照顾王洪莲、李士泉、负责其日常饮食起居,给予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让老人安度晚年。王洪莲去世后由王允莲、郑磊负责送终安葬,并根据实际情况继续照料王洪莲之子李士泉,直至李士泉去世(具体责任义务另行协商)。

二、赡养受赠人、赡养人承诺

1、保证被赡养人每年春、夏、秋、冬合理添置新外衣、内衣、鞋帽等个人物品(被赡养人同意不购买的除外),衣服、被褥干净、整洁;

2、负责被赡养人生活、个人用品的更换、维修,必要时陪同被赡养人出行和外出活动,并提供交通便利;

3、被赡养人生病,及时给予医治,并负责生活照料与护理,负责被赡养人日常检查、就诊、买药。被赡养人大病需住院治疗的,负责联系医院,陪床照顾;

4、在精神上关心被赡养人,不歧视、虐待或遗弃被赡养人,使被赡养人在精神上感到温暖,尽力满足被赡养人文化、娱乐等方面的需求,保证被赡养人生活充实、精神愉快;

5、代理被赡养人的外部事务,帮助其领取村委(大队)等社会外界发放的补助金以及其他物品,代为缴纳各种费用,接送物品、邮件等;

6、按照被赡养人的要求管理其他事务,其他个人、组织不得干涉;

7、被赡养人去世后,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丧事,丧葬费用从被赡养人的遗产中支取;

8、双方协商一致的其他事宜;

为感谢王允莲、郑磊的悉心照顾,王洪莲愿将自己位于济南市高新区孙村镇许家村许家小区 16号楼1单元401室房屋(建筑面积80平方米),赠予王允莲、郑磊。在本协议生效之日起,王允莲、郑磊享有王洪莲在法律范围内对上述财产的一切权利。

三、其他

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本协议一式四份,王洪莲、王允莲、郑磊各执一份,证明人 保存一份。

被赡养人签字:

赡养受赠人签字:

赡养受赠人签字:

证明人签字:

签订时间:

签订地点:

第四篇:对农村老人赡养问题的看法

对农村老人的赡养问题的看法

进入21世纪,我国老年人口数量逐年增加,如何让老年人更好地实现老有所养已经成为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而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多,维权护老俨然成为了新世纪的一个广泛性的社会问题。

当下,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也日趋严重,在庞大的老年群体中,农村人口约占到老年人口总数的80%.由于社会历史等原因,农村老人老有所养的问题,比城镇老人更为艰难。

我国是一个具有优秀传统美德的社会主义国家,历来以抚养子女赡养老人互相帮助等为民族传统。其中的赡养,是指子女对父母的供养,即在物质上、经济上和精神上为父母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

当今社会,如何让老人安度晚年,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道德层面上的义务,它更是一种法律上规定的强制性义务,无论是儿子或是女儿,都有同等的赡养老人的义务,否则不仅要受到道德上的谴责,而且还会受到法律上的制裁。

我国是世界上老龄人最多的国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一 个国家60岁及以上人群即为老年人,联合国将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定义为“老龄化社会”,依此标准,2011年全国人口普查时,中国已经完全进入老龄化社会。2000年老龄化比例达到7.0%,2005年达到7.69%(老龄人口为10055万),虽然2011人口普查中关于人口的年龄比例还没有具体确定,但是根据前几次的结果来看,形势不容乐观(民政部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1.95亿,占总人口的10%以上)。在国家经济实力还不够强、社会保障体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如何赡养老龄人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95亿左右,老龄人口增加,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的成果,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但是,也给经济社会带来许多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导致家庭、社会矛盾,对改革、发展、稳定产生不良作用。

企业退休职工的供养依据经济效益而定,有些企业较好,而有些企叶退休职工的退休金、医疗费也保证不了。至于农村老年人的赡养问题,许多农村集体经济也给予老年人适当的生活补助,有些地方还建有敬老院和老年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等,这些地方的老年人多能欢度晚年,但是这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农村毕竟只是少数,很多农村老年人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家庭问题

1.子女经济困难,确实也没能力赡养老人。这些老人中,大部分老人以前都是农民或者倒闭的乡镇企业的职工,很少有退休金,农村老人又很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在他丧失劳动能力以后,生活只能依靠子女,然而他们的子女却也过着清贫的生活。在农村,外出打工是一件平常的事,但是现在物价上涨,学费也越来越贵。有些打工的家庭为了子女能够上个好学校,已经入不敷出,根本没有能力来赡养老人。

2.从思想深处缺乏养老意识。认为赡养老人是额外负担,成家立业后对老人冷落一旁,不给难以自食其力的老人钱和粮,老人有病不给医治,老人的生活艰难,度日如年。

.3.儿子孝心尚可,但儿媳对老人冷冷淡淡,小两口为老人生活经常意见不断,加上日久天长的枕边风,儿子也潜移默化了,加入了不孝顺老人的队伍里。

4.儿女多、子孙多,老人没有分身术,在看孩子、家务及农活等方面难免会有帮他多帮你少的现象,于是子女对老人产生了看法,说老人有偏向,并将这 种情绪带到赡养老人上,互相攀伴儿,互相推诿,使老人陷入无人管的尴尬境地

(二)社会问题

1.农村社会养老体制不健全,养老方式单一落后。绝大部分农村老人年轻时为了供子女上学、结婚、盖房,费尽了心血,没有为自己攒下任何养老的积蓄。而农村养老保险体制又不健全,老人大多没有经济来源,只有靠子女赡养,在经济上完全受制于子女,致使老人常常要看子女的脸色过日子。

2.宣传广度和深度不够。(1)宣传不够深入,边远地区和许多单位还有死角;(2)对宣传贯彻该法的长期性、艰巨性认识不足;(3)对在宣传中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尚未进一步研究解决。

3.农村的养老服务基础设施欠缺,严重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和人口老龄化的实际需求,一方面,法律对于违反该条款的行为的惩戒却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尺度,特别是对不履行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义务行为,很难用法律予以惩戒。另一方面,法律保护不到位,对老年人的特有权利法律规定不明确,导致遗弃、虐待老人的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农村养老问题严重干扰了农村的正常生活秩序,影响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带来了负面效应,因此必须正视这一问题。

一、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倡农村青年为自己和老人参加养老保险,使农村老人减轻对子女的物质依赖程度。从长远的观点看,通过社会保障体系,让老人安度晚年,将是解决农村养老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在全社会提倡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建立团结和谐的农村家庭关系。当前甚至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在农村,子女仍将是养老的主要承担者,因此必须将敬老爱老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渗透到农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三、依法养老。目前,关于保护老年人权益的立法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婚姻法、刑法、民法通则等法规中都有专门的条款,国家还专门制定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对不尽赡老义务的人可以视情况追究其民事和刑事责任,从而为农村老人依法养老打下了法制基础。当前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让全社会了解保护老年人权益的重要性,老年人特别是农村老人更应学法懂法,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如何对待老人不但是家庭问题,更重要的是社会问题。对于家庭来说,当前甚至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子女仍将是养老的主要承担者,子女对待老人主要是一个字“孝”。传统中国非常讲究“孝道”,号称“百行孝为先”、“百善孝为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被设想为“孝道”的最高境界。孝不仅是生活上的瞻养,更是一种敬爱之情、精神沟通和心灵慰藉。真正的“孝道”,是使父母生前享受人生安乐,死后对之表达哀戚之情。提倡孝道不要求固守在父母身边,更不要求绝对听从父母的指挥与安排,只要求在父母丧失生产能力而社会保障又不健全的情况下对父母实行物质救济,保证老人自我生活娱乐的物质基础;在父母丧失自我生活料理能力时,或委托亲戚,或找保姆,或亲自照顾;尊重父母的人格与个性,不侮辱父母,不对父母施以任何暴力,常常给父母通通电话,有闲暇,常回家看看,在节假日陪父母玩玩,在精神上与父母达到一定程度的沟通,使老人得到精神慰藉与精神自由,从而身心健康的安享晚年。

第五篇:赡养老人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精力逐渐出现衰退,成为社会人群的相对弱者。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加快,传统的孝道伦理,要求子女赡养年老父母的观念逐渐在弱化,几代同堂的家庭更是越来越少。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使得子女与父母分开,破坏了老年人传统上可以依赖终生的照顾网络。随着个人主义和“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孝道伦理本身也在经

历变化。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就显得非常必要。

保护老人的合法权益,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宪法原则。宪法第4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婚姻法除将保护老人合法权益列为基本原则外,还在相关条款中作出了具体详尽的规定:

1、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

2、父母有继承子女遗产的权利且为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

3、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子女已经死亡或无力赡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的义务。

4、子女应当尊重父母的婚姻权利,不得干涉父母再婚以及婚后的生活。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不因父母的婚姻关系变化而终止。

5、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

6、对拒不执行赡养费、探望子女判决的,人民法院可以依法强

制执行。

为了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1996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人年权益保障法》,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共六章五十条,从五个方面对老年人权益实行特别保护,具体包括:

1、人身自由权。这是行使其他权利的前提和基础。

2、接受家庭赡养和扶助权。该法规定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家庭成员应当关心和照料老人。对老年人的赡养和扶助包括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精神上慰藉。

3、房屋居住权。该法规定:“赡养人应当妥善安排老年人的住房,不得强迫老年人迁居条件低劣的房屋。老年人自有的或者承租的住房,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侵占,不得擅自改变产权关系或者租赁关系。”

4、婚姻自由权。该法规定“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干涉老年人离婚、再婚以及婚后的生活。”“赡养人的赡养义务不因老年人的婚姻关系变化而消除。”

5、社会保障权。该法在第三章通篇规定了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事宜,内容涵盖:养老保险、医疗保障、社会福利、社区服务、社会求助以及对老年人的法律援助等。第39条还明文规定:“老年人因其合法权益受侵害提起诉讼交纳诉讼费确有困难的,可以缓交、减交或者免交;

需要获得律师帮助,但无力支付律师费用的,可以获得法律援助。”

如何进一步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将老年人享有的合法权益落到实处,要增强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继续加大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涉老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全社会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自觉性;扩大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确保老年人的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和医疗待遇的落实;在农村尽快普及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将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与加快基层社区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中的作用;更多地为老年人办实事、办好事,确保老年人共享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果。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落实:

一、老年人受赡养扶助权要得到较好落实。为落实好老年人受赡养扶助的权利,要积极倡导赡养人之间就履行赡养义务签订协议,明确约定赡养的具体内容和标准,由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赡养人所在组织监督协议的履行,可以大大减少赡养纠纷的发生,效果通常

都比较好。对于已经形成的赡养纠纷,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人民法院等有关组织,首

先要认真做好调解工作,化解矛盾,确保老年人受赡养权得到落实。

二、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在城镇,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已基本建立。在农村,有些地方实行了社会养老保险和多种形式的退养、补贴制度,一些农村老年人已经开始领取养老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也普遍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扶养人,或者赡养人和扶养人确无赡养能力或扶养能力的老年人实行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的“五保”供养制度。但是,养老金覆盖面还比较狭窄,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占全国老年人总人口比重相当大的农村老年人还没有充分享受到社会性质的养老保障制度的优越性,他们常常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所以,在农村普遍建立养老保障制

度是今后一个时期我们的重要历史任务。

三、要推进老年医疗康复保险事业迅速发展。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要对离退休人员实行了政策倾斜,对参保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个人账户的计入金额和个人负

担医疗费比例都要给予照顾。

四、要不断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应当广泛开展大量适合老年人的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为老年人到老年大学(学校)继续学习创造条件。老年图书报刊、影视、戏剧、文艺作品等也要日益丰富。开创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空间,使他们能够发挥

余热,为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五、要进一步加强老年人权益的司法保护力度和法律服务深度和广度。人民法院要加大对涉老案件的审判力度,实行“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的“三优先”制度,对较复杂和易反复的案件实行回访制度,对经济有困难的老年人实施司法救助,根据不同情况依法缓、减、免交诉讼费。各种法律服务机构也要针对老年人经济能力差、行动不便等不足,采取措施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当前国家也正在研究制定有关法律援助的实施细则,可以

多考虑作为援助对象的老年人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作出规定上。

综上所述,老年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老年人共享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体现,是在新形势下,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国家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颁布和实施,为我国老年人维权工作奠定良好的法律基础,使我国亿万老年人的权益保障受到了法律有效的保护。有民意的关注和政府的支持,建立制度上的养老机制,就不再是空洞的愿景,而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惠

及所有老年人的重要举措,让我国所有的老年人都能安享幸福的晚年。

下载农村老人的精神赡养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老人的精神赡养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法律援助关注农村老人赡养

    法律援助关注农村老人赡养 案情简介:开鲁县东风镇姜某,今年70岁,单独生活,已丧失劳动能力。膝下两子一女,女儿远嫁外乡,两个儿子一个在家务农,一个常年在外打工。2009年年初,老人因......

    关于老人的赡养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老人的赡养问题的调查报告 系部: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摘要: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联合国将一个国家65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定义为“老龄化社会”,以此标准,2000......

    农村赡养老人协议书怎么写(5篇)

    律伴网(www.lvban365.net)律伴让法律服务更便捷! 农村赡养老人协议书怎么写 赡养是子女或晚辈对父母或长辈在物质上和生活上的帮助,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

    赡养老人协议书

    赡养老人协议书甲方:XXX(二人均系XX社区居民) 乙方:XXX(二人均系XX社区居民) 丙方:XX (XX系XX社区居民,XX的长子。经由已故居民XXX的原 配妻子XX同意,由XX承担赡养义务和合法继承财产)......

    赡养老人协议书

    赡养老人协议书(被赡养老人遗嘱) 被赡养人姓名_________父亲身份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赡养人姓名_________母亲身份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赡 养 人姓......

    赡养老人协议书

    赡养老人协议书被赡养人: 程荣清,男,68岁,住址:宜秀区罗岭镇花元村新农村民组 何凤英,女,68岁,住址:户口属怀宁县凉亭乡董祠村,现住花元村新农组 赡 养 人: 程华荣,男,45岁,住址:宜秀区罗岭......

    赡养老人协议书

    家庭老人赡养协议书被赡养人姓名 父亲:———— 母亲: ———— 赡养人姓名 长子:—————— 次子:———— 为维护被赡养人合法权益,切实保障被赡养人的晚年生活,根据有关法律......

    关于赡养老人协议书模板集锦(精选合集)

    关于赡养老人协议书模板集锦九篇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我们都跟协议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签订协议书可以保障自身的权益不被侵害。协议书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