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北京师范大学刑科院考研心得
夜空中最亮的星,请照亮我前行
——记我的漫漫考研路
赵炜佳
写一篇文章记述考研年的经历,一直是我备考期间的期盼。彼时憧憬此景,犹如一片漆黑中寻觅着一豆光亮-------因为这意味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姿态。
如今天遂人愿,幸运的被北京师范大学刑法学专业录取。这些天,陆续有学弟学妹同我“约稿”,诚惶诚恐之余,在电脑前敲打下这豆腐块。不敢妄谈经验,点滴心得罢,权当引玉之砖。
“那是一段怎样的岁月?”从确定拟录取那刻起,平复下激动的心情,我就在绞尽脑汁地倒带。
一
----“你想过没,咱俩都是非211的本科,如今都要挑战传统985强校的王牌专业,究竟是什么给了咱们这样的勇气?”
----我支吾了半晌,“也许这是一种梦想吧,万一实现了呢”。
这是2015年寒假我和最好的朋友H君在家乡图书馆前的对话。那时没有任何把握和底气,只有满腔的热忱。当时看来,自己年少轻狂到不知天高地厚;而今回首,少年壮志不言愁,直把明月换吴钩。
H君常常跟我构想他所期待的研究生生活,“到了那所举世闻名的上海高校后,几乎每位同学都有去德国交换的机会,借此机会把德语学好,如果能留在BMW或者大众这样的大企业工作,那就是人生赢家了。” 我则如此描绘远方的愿景,“研二时申请直博,安安静静做学术,发表几篇论文,如果足够幸运的话还想参加一些辩论赛,在ICC、VIS的广阔舞台上领略世界各国高校法科高材生的风采,期间申请到刑法学故里——德国马普所一探魅力。学业完成后投身体制,从笔杆子做起。届时留在北京,娶妻生子,过一份岁月静好、恬淡雅致的小生活。”
就像H君由于热爱传播学而毅然决然的选择“三跨”一样,我选择刑法学专业也是因为浓厚的兴趣,本科期间也算走马观花地粗浅涉猎过相关读物。18世纪中叶,风华正茂(26岁)的贝卡利亚在欧洲大陆振臂一呼,发出“罪刑法定”、“刑罚止于一身”、“废除死刑”的惊世呐喊,袅袅的绕梁余音至今浸润着现代刑法学。从霍布森的利维坦,到边沁的功利主义;从费尔巴哈的心里强制论,到龙布罗梭的天生犯罪人;从贝林格的犯罪构成三阶层,到特拉伊宁的犯罪构成四要件。法学家深邃的思想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仔细品味,刑法学的世界妙趣横生、其乐无穷。面试时,我将“兼容并包、教学相长的学术氛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师资力量”和“登高望远、情怀社稷的人文关怀”概括为刑科院的构成要件三要素,五位老师相视会心一笑。确实,刑科院作为全国法学领域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具有独立性、实体性的综合学术研究机构,依托北师深厚的学术积淀、悠久的历史传统、浓郁的文化氛围,同联合国、海外知名法律高校,以及中央政法委、全国人大法工委、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等中央部门有着密切的合作联系。
正如拉德布鲁赫兹所言,真正的法学家,不应是一个只关心刑法条文的拜占庭式的经院哲学家,而首先应当是一个具有对社会终极关怀的思想家。刑科院的学术中坚们的学品与精神令我高山仰止、肃然起敬。高铭暄、赵秉志教授作为中国刑法学会的两代掌门人,全程参与了我国97年刑法典至九部修正案的法律编纂工作,并且四处呼吁逐步废除死刑,为我国刑事法治发展殚精竭虑。此外,李希慧、卢建平、刘广三教授先后在我国最高司法机关挂职,前段时间在朋友圈广为流传的《一位死刑复核官的内心独白》即为卢老师挂职最高法死刑复核庭副庭长时所悟所作。令人自豪的是,在当年轰动全球的赖昌星远华走私案中,赵秉志教授作为中国政府的专家证人出席国际刑事法庭对赖进行质询,出色的完成了引渡工作。
备考期间,我常常畅想,倘若能师承这些仰慕已久的法学大家,那将何其幸运。世界上最幸福的事莫过于无限的憧憬通过一番拼搏而转化为现实,这种感觉仿佛在心尖浇灌了蜜汁,甘甜酥软,沁人心脾。
追梦趁年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这就是我选择北师刑科院的原因。
二
“充满鲜花的世界到底在哪里,如果它真的存在那我一定会去。未来迷人绚烂总在向我召唤,哪怕只有痛苦作伴也要勇往直前。在天色破晓之前,我要更加勇敢,等待日出时最耀眼的瞬间。”
这是那段日子,每天晚上十一点之后,我披星戴月、满载而归时单曲循环的音乐。无法用定量分析的方式计算这首歌在那段特殊时期给过我多少正能量,只记得那时的每一天,从东方泛白的那一刻起,我便怀揣着理想,珍藏着信仰,面朝着远方,在不停的奔跑,奔跑。
蓉城的三月春暖花开,万物生长,身边的大部分同学都在精神饱满地同时准备着司考与考研。斟酌再三,最终作出了放弃司考的决定,这固然是由于个人能力不足以“鱼与熊掌兼得”,但更和自己的职业规划息息相关。同身边的很多优秀同学有过交流,几乎每一位法科生心中都珍藏着一个与法有关的理想。或期冀纵横捭阖于三尺公诉台,义正言辞的代表国家行使刑事追诉权,胸前的检徽也因此熠熠生辉;或渴盼舌战群儒于神圣辩护席,据理力争的维护着被告人的合法权益,谁言律师只为钱,满腔正义留人间;或立志居中裁判于庄严合议庭,兼听则明,明镜高悬。
在我看来,要成长为一名卓尔不群的法律人,需要同时具备深厚扎实的法律功底、舌灿莲花的语言表达,以及丹青妙笔的写作能力。上述三大“构成要件”里,我深知自己相去甚远,所以很难像身边各位优秀的法律同仁那样,在人才济济的公、检、法、律系统里崭露头角。性格特质决定了更适合晋身体制,另考虑到自己在文书写作方面还算勉强合格,故首选是“两办组纪宣”。以“学者型”的姿态挺入仕途,“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居庙堂则胸怀天下,处江湖则闲云野鹤,不求飞黄腾达,但愿在保证衣食足、仓廪实的同时,为咱们老百姓做一些实事罢。
深知自己天资不足,唯有勤能补拙,天之道,以酬勤。忘不了第一轮复习时,每天早晨六点到映月潭背单词,面对着英语真题时却依旧“目不识丁”的尴尬;忘不了盲目遵循“九月份开始复习政治都不晚”的建议,客观题正确率不足五成时才幡然醒悟自己是理科生的懊悔;忘不了捧着书来到灯光灰暗的楼道,专业课反复记忆却反复忘记,直到质疑自己智力水平时的心急如焚;忘不了周末偶尔多睡了半个钟头,起床的时候像打碎了花瓶的孩子,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谴责我一样;忘不了最后关头自习室延长到夜里十一点半关门,我仍然在楼管大叔不耐烦又无奈的催促(“怎么又是你嘛”)下恋恋不舍的起身离开,回去的路上只有我和我的影子。
从来不是一个喜欢热闹的人,再加之自己复习节奏龟速而担心拖累同学,故自始至终是一个人的独角戏。我孑然一身穿梭于学校的角角落落,最累的时候,我想过休息,但从未想过放弃。十月份,各科复习进入全面收官阶段,我明显感觉时间吃紧,状态也极不稳定。有一天晚上,疲惫至极,疯也似的跑到学校门口的高架桥上,双手撑在冰凉的铁护栏上,弓着身子大口的喘着气。望着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想到一旦失败,不会有任何人记得我曾经也有过梦想并为之奋斗过,一股“壮士断腕”的悲壮涌上心头。我把手机音乐调到最大声,恰好听到逃跑计划《夜空中最亮的星》,偶然间仰望苍穹,向来一片漆黑的成都夜空里,真的在闪耀着一颗明亮的星。那一刻,此情此景令我驻足,心头一暖,我调高了仰望的幅度,努力不让泪水流下来——夜空中最亮的星,请照亮我前行。
三
十一月底,复习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我再一次身处瓶颈期。于是,没有提前给家里打任何招呼,临时决意买了一张回家的硬座票,当天即启程,颠簸了24个小时。
“咦?哥?你怎么回来了?”妹妹满脸愕然,随后将我引进屋子,“哥,看你手怎么这么凉,来,我给你暖暖。”爸妈下班回家看到我后也是先惊后喜,赶紧张罗着去超市买菜买肉。对,这就是我回家的原因——人在最迷茫无助的时候,本能的选择向最温暖的地方靠拢。
最后一个月,我的学习地点转战到家乡图书馆。我的家在太行山下不起眼的一座小城——邯郸,虽然经济难以望北上广之项背,但整个小城对知识有着非同寻常的追求与尊重,凿壁借光、匡胤映雪的典故即滥觞于此。就在这座小小的图书馆,我完成了启蒙启智,化顽化愚。由于担心在阅览室出声背诵影响到其他读者,便来到院子强化专业课和政治的记忆,北方的十二月寒风凛冽,哈一口气都像吞云吐雾,我裹着两层羽绒服,戴着手套与耳套,担心腿脚冻僵而来回穿梭踱步。一位图书管理员阿姨循声向我走来,“小伙子在准备考研吗?”我点点头。“来我办公室背吧,我去阅览室。”说完便将我引入屋内,为我倒了一杯热腾腾的开水。至今也不知道那位好心阿姨的名字,但她给陌生人带来的温暖,我将永远珍藏。
图书馆下午六点闭馆,但晚上的时间我也需要充分利用。爸爸给了我办公室钥匙,十二月的每个夜晚,来到爸爸单位,继续着考前的最后冲刺。回家的路程只有五分钟,那是我当年上学放学走过的路,如今也成为我慢慢考研路的一部分。十一点左右走到小区门口,燃着最暖、最亮的那盏灯的地方,便是我的家。
我还想单列一段感谢永伟哥,我考研路上的启明星。应该说,七月初结识永伟是我这一年的“遵义会议”——里程碑意义的转折点。在此之前,我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一路上磕磕碰碰,跌跌撞撞,走了太多太多的弯路。永伟有着山东老乡的热情与真诚,在他的的指点迷津下,开始逐渐步入正轨,渐入佳境。每次把自己的困惑发给永伟时,他总会及时又耐心的回复很长的一段话。有时还会收到永伟发的北师的图片,“相信明年的此刻你也在这里”。到北京后,和永伟一起在北师南门吃了顿饭,本想着我请客略表谢意,没想到永伟提前在网上付了款。几次给永伟发微信红包表示感谢,永伟却一次都没有拆收,系统自动将钱退还给我。有时候就那么一个瞬间,我就笃信,这个兄长值得一辈子深交。
四
“哥哥,你这几天为什么总是唉声叹气、坐立不安呀?”妹妹两只手托着下巴,忽闪着大眼睛,小心翼翼地看着我。“哦,哥哥在等成绩。”
初试完后,深感今年专业课难度之巨,尤其是对照了网上一些辅导机构公布的答案后,估摸着国家线都很难通过,一度万念俱灰,甚至做好了二战的心理准备。那段时间,就像被扎破的轮胎一样,很难再载动汽车的向前行驶。查成绩的日子一天一天挨近,开始有些茶饭不思,如坐针毡,呆呆的在电脑前不断的刷新着系统页面。
2月16日,我一如前几日那样漫不经心的刷新着,突然显示系统繁忙,心头不禁一阵紧张——期待已久的一刻终于来临。快速输入个人信息,屏息凝视着屏幕。
69,63,133,124,总分389分!那一瞬间,我沸腾了。
爸妈得知我的分数后开心不已,他们之前对考研相关信息有过透彻的了解,知道这个分数在刑科院意味着十拿九稳。当天下午,爸妈从银行取出他们这个月的全部工资,给我包了一个大红包。但我惶恐不安的不敢收下,在妈妈的建议下,最后还是存了起来当作研究生期间的生活费。我深知自己的家庭是再普通不过的工薪阶层,一个月的总收入也不过四位数,而父母肩上的负担着实不轻,一方面他们要赡养老人,另一方面还要在力所能及范围内为两个孩子提供最好的成长教育环境。常怀感恩之心,只愿能一直成为父母的骄傲。
之后的一切,便是顺水推舟。由于本科期间有过模拟法庭等辩论赛的经历,面试时也算顺风顺水。当我拿出本科期间撰写的论文时,面试老师饶有兴致的针对此提问了我很多关于最新立法情况以及法治热点的问题,还不时的同我开玩笑。总体而言,整个面试过程气氛融洽,走出高铭暄学术报告厅的那一刻起,我如释重负,人事已尽,静待天命。随后便是拟录取电话,一切都是波澜不惊、水到渠成。所谓光辉岁月,不是万众瞩目时的光彩照人,而是无人问津时,你对梦想的执着。
第二篇:北京师范大学考研辅导班
201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接收调剂说明
1.只有公布了调剂方案的相关学部院系(或专业)才接收调剂生(点击进入),没公布的不接收,考生不得申请。
2.申请调剂程序
(1)考生查阅相应学部院系的调剂方案,阅读我校相应招生简章,确认本人完全符合调剂方案中对考试成绩、报考学校专业、毕业专业等方面的要求;不完全符合的,须事先征得拟调剂学部院系同意,否则不得申请。第一志愿报考外校的考生还需征得报考学校同意调出,如果报考学校不同意调出,即使经我校复试拟录取,也不能被正式录取。
(2)第一志愿报考外校的考生,请登录调剂系统准确填写基本信息,打印《调剂复试申请表》,并随调剂方案要求的材料一并提交至拟调入的学部院系。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的考生,不必登陆调剂系统,自行联系拟调入学部院系并按其要求办理即可。
由于我校复试时间早于《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及复试录取相关政策公布时间,第一志愿报考外校的考生在提交调剂申请时,应书面承诺:如果其初试分数不符合《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或者不符合相关政策,或者提供虚假信息,则无论复试成绩如何,一律不予录取,由此造成的后果由考生本人负担,北师大不承担任何责任。
(3)拟调入学部院系筛选并通知申请人参加复试,确定拟录取名单。
(4)经复试被学部院系拟录取的考生,将提交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讨论审批,通过的才能被学校拟录取。
(5)被我校拟录取的第一志愿报考外校的考生还需在规定时间内(一般在4月初)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办理调剂手续,完成申请调剂、允许复试、同意录取、确认录取等手续。
3.由于我校住宿条件有限,除研究生院珠海分院外,所有调剂录取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须自己解决住宿。
第三篇: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考研经验分享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考研经验分享
勤思学员:肖同学历史学:331考入北京师范大学
我是2010年的一名考研学生。由于考研期间参加了勤思考研网的复试指导,我于2010年3月27日顺利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民族史方向。我的初试总分是331分,其中专业课215分,英语52分,政治64分。
考研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部分,两方面的成绩都很重要,1.定,包括有每天的计划、虽然计划的制定和实际完成情况多少有些出入,己的复习起到鞭策的作用。
2.都有可能“一石惊起千层浪”容,其影
3.为了考试,不考的我们坚决不浪费时
(其次,复习专业千万不能本末倒置,太迷信一本参考书一定会得即以名字解释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突破口。历史学基础中,专权的特点、原因及影响,则可以把名词解释融会贯通于其中,2010年历史学统考试述汉初期中央集权与地方势力的发展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为它可以用到我们记忆中的比如“削藩策”、“七国之乱”、“推恩令”、“左官之律”等。如果自己备考有些困难,就可以选择相应的辅导班,比如勤思历史学专业的老师就是当前国内比较有名的老师!勤思张老师扣扣1390984927可以了解课程相关内容,听他们的课程就从整体上把握了复习的脉络!
(2)英语:英语的复习我也是分版块进行的。首先,我以分值最大的阅读部分着手,精做10年真题,并且不只做一遍,我买了2套10年真题去做,因为真题的价值就在于它的难度和范围是有承接性、是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的,所以于真题中提高阅读能力的效果很明显,再辅之以评价较好的参考书进行训练;其次,作文方面我想强调的是千万不能忽略它的存在,看似分值不高,一些同学在复习的过程中往往未能引起重视,导致临阵磨枪、临时抱佛脚,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作文应当提早就准备,要做到能熟记3-4种框架模式,每天坚持1个小时训练写作,那么英语写作能力自然而然就会有提高;最后,英语卷面考试中翻译部分也是我个人比较侧重复习的一个方面,因为它不仅只包涵卷面的那几道翻译题,更多的是对自己阅读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这方面也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3)政治:政治复习方面没有什么特别的技巧,我主要是报辅导班,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大概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掌握,平时多注意下训练相关的题型。
由于自己分数过了初试,我有咨询勤思考研的复试辅导,勤思考研为我制订了一对一的辅导员,1.提前准备,针对性强。我得知自己的初试成绩是3月26即所谓的话语权必须掌握于自己手里。
2.试。因此千万也不能放松,毕竟它有100
3.4.他们在我感到困厄的时候
第四篇: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院考研经验分享
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院考研经验谈:关于考研经验,由于是理科生,文笔不是很好,但还是希望能够朴实的把这段经历写出来以给予需要的人一些帮助,无本人许可,请勿随意转载,虽说值不了几个钱,但毕竟如同自己的孩子一样,舍不得随便丢的,谢谢。
我是第二次才考上的,考研的时候都没有女朋友,所以基本上受的干扰还是蛮小的,当然我这么说也不是对校园里那些令人羡慕的鸳鸯们有什么偏见,只是我个人没什么恋爱经验,比较单纯,所以才会有这么样的一些想法而已了……
第一次参加考研是在大三下学期的时候。当时班里兴起了考研热,53个人的班级就有30多个人考研,剩下的就是考托,考G,找工作实习的了,那时仿佛就像背后被人踹一脚似的,抱着“总该找点事做吧”的心理,懵懵懂懂的加入了考研的大潮中。
我本科学的是经济管理,中青院就这么一个专业是招理科生的,原因是学经济要学数学,文科生学起来比较吃力。但偏偏不幸的是,我就是一个数学学不好的理科生,于是,在大一的期中考试数学挂了,全班就两个……当然,也不全怪我,也跟教室的椅子太高了、考试时同桌的卷子捂的太严实等客观因素有关……从此看见数学就发怵,到了大二概率论的考试一结束,所学的东西就基本都还给老师了,到了要再次拿起的时候已经只剩一年不到的时间了,所以只好选择不考数学的专业,于是在一位同学的无心插柳的建议之下选择了行政管理专业。
在这里,我总结出考研的第一条经验,若不起,躲的起,三十六计,闪为上!其实选择行政管理专业也是不得已的选择,因为要避开数学,现在想想也挺可惜的,学了那么久的经济学,说丢就丢了,而且换的是行政管理,虽说我们有专门开过行政管理课程,但那位老师几乎是讲他所精通的那一方面,其他的东西只是一带而过,所以专业课几乎等于从零开始。
虽说要避开难的科目,但我个人觉得,专业基础还可以的同学,最好不要轻易跨专业考研,基础差一点的可以选择跨专业。当然,那些一早就想换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的同学肯定会批驳我的,我声明一下,我上面所说的,是指一些不得以的选择,是排除一种排除主观意愿之后的客观选择。
第一次考的时候,政治的补习班,上的是任汝芬的暑假班,还有他的冲刺班。人多,又没有空调,有的座位就是那种电影院里的座位,根本没有桌子,有桌子的早被占光了,晚了甚至要在走廊的地方加座,那叫一个壮观!!当时也没怎么仔细听,就觉得这小老头挺会吹的,当年也是刚好他猜对了80%多的题吧,在讲台上可牛了,大喊着“紧跟任汝芬,肯定得高分”之类的自卖自夸的空话,有时还要说一些隐讳的话攻击一下他的那些考研班的竞争对手,总的下来,只记得讲政治经济学的那哥们还行。
英语忘了上哪个班了,好像是说吴永麟老师主讲的,结果不幸的是那年那个夏天永麟老师检查出是癌症而住院动手术,来不了了,后来约半年后,也许天堂那边也有大堆人要考研吧,所以上帝把她叫去了……没有上过她的课,不过她的英语阅读题我作了,还行。
专业课当年北师大政治学学院指定三门专业课,政治学、行政管理学、管理学。2003年就只剩下行政学原理和管理学原理了。
行政学原理02年当年指定是黄达强的那本《行政学原理》,很老的一本书,原理都很简单,根本跟不上行政学的发展前沿,而且很多东西在考试的时候都没有,不知道为什么还指定那本参考书。
《管理学原理》当年用的是人大杨文士的那本《管理学原理》,上面的内容基本上是按
照孔茨的体系来写的,还补充了一些其他的理论,小而全,但有些问题有点简单了。回想第一次考研,其实自己也没怎么努力,不上是应该的,首先在准备方面,就不如别人充分,政治没有背熟,英语只是想着按六级的难度去考,专业课也没有去跟已经考上的师兄师姐交流,只是自己闭门造车,失败是难免的,但最关键的还是一个心态的问题,很高兴的是我坚持到了考研结束的最后一秒。
大学肆业生考研最怕的一个就是心态的问题,到了大四上半个学期,许多不考研的人已经开始着手找工作,校园内外的招聘会也一场一场的召开,老师也在不断宣讲着就业形式严峻,要早点准备,其他的同学也衣装革履的拿着一叠叠厚厚的简历去面试去,未来的不确定性更加冲击着考研的人,“保研的像猪一样的生活,找工作的过着像狗一样的生活,保研的过着像猪一样的生活,考研的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这句话就是最好的写照。未来的不确定性更加冲击着考研的人,毕业找工作和研究生考试的一步步逼近仿佛两道无形的墙,把这些肆业生夹的快喘不过气来,于是一些复习效果不理想的人渐渐选择了离开放弃,周围的同伴一个个的推出,考研人未免感到孤单,寂寞和彷徨。
人都是理性的,都会趋吉避凶,都会靠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比较来确定自己的行动,同时人又是不完全理性的,在他没有完全的信息的情况下所作出的决定,难免会有偏差。我也不知道我想说什么,呵,只是想说,如果你觉得你可以的话,就坚持下去,不管上否,都是一次宝贵的经历,当然,我们这个网站也会尽力帮助你们,尽人事,听天命吧!我的第一次考研虽说失败了,但我毕竟学会了坚持,不到最后一秒决不放弃。
一个例子。就是那位给我建议让我考行管的同学,他很努力,从大二就开始准备他的考研,成绩也很好,但在考试时,这位仁兄在最后一门中,由于人大出的题目太诡异,一气之下没写多少就交卷了,结果除了那科成绩之外,其他四们共350多……令人叹息……到了第二次考研,“哪里跌倒了就哪里爬起来”,抱着壮士扼腕的决心,没有人背后给我一脚,我这次主动的跳入考研大潮中。
再次选择这个专业这个学校是经过再三衡量的,说行管,当然是北大的政府管理学院最好,然后是人大,再就是中大,但,实力太强,竞争太激烈,北师大再怎么也是名校,行管的师资也是得到肯定的,而且最好的还是该专业没有本科生,所以不用担心会像有的学校一样保送生太多,再说毕竟专业课看过了,所以机会也更大了,出于理性经纪人的考虑,所以我还是选择了北师大的行管,虽说机会大了,但还是和往常一样的8:1,9:1的比例,任务依然艰巨。很幸运的是,我们原来班里共有8个同学选择了继续再考一年,特别是我和其他3个同学住在一起,大家相互鼓励,终于最后都考上了不错的学校,且6个公费(鼓掌…谢谢谢谢…),扯远了。
先声明一下,我没有作广告的嫌疑,只是把我的经历叙述一遍,所以我如果跨某个考研班或是莫个人的时候,都是发自肺腑的,不是收了钱的,只是作为一个消费者对另一个消费者的一些建议而已,就比如王大妈对隔壁张大妈说菜市场左数第二家卖的土鸡蛋个大,味香,价格便宜量又足一样…又扯远了…
政治这次学乖了,不再买什么其他考研班的东西了,主要看的是由考试中心出版的那本复习材料,内容全,又紧扣大纲,里面的每一个小点都背下了,至少也做到了很熟悉。上了一个启航的冲刺班,就是出20天20题的那个,讲的还不错,思路很清晰,关键是这帮人好像还有一点小内幕,上课时大胆猜题,猜中的还不少,做人也挺厚道,特别是考试前几天还打电话过来,说20天20题里面有某一题要注意,某一题要重点看,还真是考试中出现的!任汝芬的那三本练习题是要看一下的,里面的单选题,多选题是紧扣大纲出的,有的甚至很小的一点都有,还挺有用的。当然,我们是一人买的一本,多个人在一起考研的好处就是可以材料大家一起买,在一起看,资源共享,但前提基础是要最好没有利益冲突。
说到利益冲突这个问题,也就是说两个同学,大家同考一个学校的某个专业,于是大家一下就变成竞争对手了,忽然看对方都不顺眼了,很多信息也不公开了。何必呢,其实,信息共享了才能得到最好的利用,考同一个专业的可以大家一起相互交流,交流的前提是大家的信息价值之间不会有太大差距以免出现不公平感,所以在交流的同时,肯定会有所保留是,但我们鼓励最好能尽最大的能力去交流,这样对大家都有好处,这样有三个结果:都上了,当然最好。如果上了一个,如果另一个要考的话,考上的那个也会尽全力帮助,当然如果两个都不上,那也没什么好埋怨的,可以两个一起总结经验,为下一次冲击作好准备。又说道英语,英语大纲的中的5000单词背了不下4遍,单词的读法一定要准确,对考试中的听力和以后的运用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我的基础不行,于是选择了曹其军的一个暑期的长班。曹sir满幽默的,讲的东西挺适合我,特别是阅读理解和作文。他所传授的如何取关键词的读技巧和模块作文的方法使我的英语在应试技巧方面有所提高。当然他也会推荐一些数目,可能中间他有提成的利益在里面,但有的书还是值得一买的,比如什么200题之类的。英语还有一套黑博士的东西也不错,比考研简单一点,但如果心理素质比较好的人,可以买星火的东西,还有朱泰琪的东西,这样万一在考试碰到变态的题目也不会慌张了。说道专业课,在一位师姐的指点之下,看的是北大张国庆先生的《行政学概论》要背熟里面的每一点呢,也差不多了。管理学还是用原来那本书,但要多多补充一些树上没有的新的理论。
用专业的理论对热点问题进行分析一般都是文科出题的思路了,还要注意一些细小的东西,现在老师大点考腻了,所以总会有一两道简答题是一些很小的点,看漏了就很吃亏的了。复习的东西也就大概是这个样子了,长时间的准备就是为了2天4门的考试,在考试之中我们一再强调,字要写的工整,要让别人能看懂,想想改卷老师每天要看多少的“墨宝”,无谓为了一时的爽快而跟分数过不去啊,对吧?
我也不知道写了什么,不懂的话就问吧,毕竟经历不同,但希望能给各位一点建议了。就业前景的描述:
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院行政管理专业,可以说是政治学学院多个专业中就业前景相对比较好的,加上北师大是名校和它的师范的背景,行政管理专业的毕业生一般毕业分配都取高校,或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也有,一般都作行政工作或人事管理工作。
2001届毕业生去向如北京师范大学研工部,招商银行北京分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师大附中等。
具体的介绍学校的网站上都有,我就不多说了,我讲一下自己的一些个人体会好了:
1. 北京师范大学,名校,这个不用多讲了
2. 行政管理专业,我个人认为,除了北大,人大,中大之外,北师大的行管可以说是在综合大学中排名在前几的,师资力量也比较雄厚.3. 该专业不考数学,指定的参考数目不过,关键是该专业没有自己的本科生,所以不用担心会出现其他学校那样自己的学生占了很多的公费名额
当然,我这么说不免会有点自吹自擂的嫌疑,但,不管怎样,如果你选择了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院行政管理专业,我会尽我的可能给予你最大的帮助。
推荐阅读:
北京师范大学各专业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以及录取比例(2008-2012年)(13年待更新...)北师大考研专业课高分必备指南
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型硕士生招生专业目录及参考书目(2013年)
第五篇:北京师范大学中文考研经验分享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考研经验分享
在复习中文专业课的时候,不管是什么学科,需要做到这几个方面:
1、通读课本。作为研究生入学考试,考察的知识点还是相当全面、相当有难度的,至少是高于该专业本科生期末考试难度。这就要求大家对专业课知识有全面的理解,进行系统的复习。不能只靠押题猜题。因此大家应该通读课本,了解专业课的整个体系。着重复习重点要点。及时配备所考科目的最新专业书籍和过去几年的专业课试题。下一步工作就是详细整理专业课程的逻辑结构,然后对照专业试题,看看曾经的考试重点落在哪里,并揣摩其命题思路和动机。通常反复出现的考点和尚未出现的考点成为今后命题对象的概率很大,因为前者可能是专业兴奋点,后者则填补空白。
2、重点复习专业课笔记。对于在职考生或跨专业考生来说,想办法搞到专业课笔记是十分重要也是必须的。因为社会在进步,知识在膨胀,书本上的知识也有过时或遗漏的,导师出题会基本上按照笔记上的知识点出,专业课笔记可以将该科目系统的总结,补充出你没有接触的新知识点,使你了解该导师所接受的答题思路,这样就有利于你理顺该科目的体系,增加阅卷人对你的好印象。上面通过研究分析历年考题摸规律的方法很不精确,而且一旦命题教师更换,可能吃大亏。广泛地咨询该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有助于了解最新情况。最好的方法还是打听出命题教师,然后争取旁听其授课。
3、研究历年试题。专业课考试中,重点问题重复出现的现象是很普遍的。搞到专业课试题,多做一下研究,不仅可以使你对命题形式有充分的了解,而且有可能见到当年将要出的重复题目。比如我考的专业课中有一门课程,最后一道20分的题目连续三年都是同一道题。专题整理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尤其是对付试卷中比较棘手的简答题和论述题。不仅可以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助于专业知识的系统化和融会贯通。根据一些重要的原理性知识,结合当前热点问题,为自己列举出一系列问题,然后从教材及专业杂志中整理答案,有可能的话请教学长或导师,力求答案尽量完整、标准。整理完后,每隔一段时间就要拿出来温习一下,看是否又产生了新的答题思路。
4、字迹工整,条理清晰。特别是文科,这一点尤其重要。答题一定要条理清晰,摆出你明确的观点,分出一,二,三……点,最后总结。只要有时间,即使是简答题也要当作论述题答。把与题目相关的你所知道的全部知识都写上,这样才能保证答题全面。专业考题一般都不附标准答案,全靠自己琢磨可能会有偏颇。比较好的方法是请教老师或请教已经通过考试且成绩较高的研究生,并且应该多请教几个,争取全面一些。
5、对出题老师保持关注。能够得到当面请教的机会更好,不行的话也要打听到该导师的主要的学术观点、重要的专业论著(如博士论文等),仔细研读,争取把握其研究兴奋点,也就往往摸到了考查的重点。如果不幸确实不知道谁出题,那就只好将几个重要的专业老师都列入关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