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师范大学培训心得
北京师范大学“国培计划(2012)”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心得
在今年8月,我有幸参加了19日-25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国培计划(2012)”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辅导员工作培训。在这里,我有机会见到了北京的几位知名专家和教授,如:课程教材研究所体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主任耿培新;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毛振明);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原国家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宋尽贤等等,还有来自全国各地工作在体育战线上的79位优秀体育教师。与他们短短5天的交流和学习,所带给我的不只是一次简单的培训,而是一种理念,一种思想。
培训的开始专家们首先强调了体育新课程改革重要性,并就以前的课改谈了个人观点,首先肯定课改的成功之处,然后指出旧课改中出现一些形式上的东西,对于体育教学没有实际意义,应该去掉。应本着操作性强、作用明显、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则投入到新的课程改革中去,一切喧宾夺主、哗众取宠、不切实际的体育教学形式都应该去掉。他们的理论给予我们这些工作在体育一线的老师们明确了方向,以前看到别人在某节体育课上采用夸张、花哨的教学方式,觉得自己跟不上课改的节奏,但通过专家的解释明白一堂好的体育课并不在于某种模式,而在于实际与形式的有机结合,只有真正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课才是一节成功的体育课。
虽然我以前参加过体育学科的一些学习,但总觉得可学习的东西很少,但随着这次的培训,使我的观念有所改变。原来新课程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任何改革在其初期都会产生许多困难,课程改革现在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未知的领域需要广大教师去进行摸索和总结,只要是对教育有利的事我们就要坚持,只有改革,才能创新。经过这一次的培训,认识到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而应去推动它朝正确方向发展,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我想只有经过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新课程改革才能真正的开花结果。
最后专家们又介绍了我们此次学习的主要目的:学习完成后回到各个工作岗位在国培教育平台上引导全国各地的体育老师进行2011
新课程培训,在网络上指导他们如何进行学习,为他们解决网络上的学习技术问题,催促他们按时上线学习,按时提交作业,并辅助他们顺利的完成2012体育国培网上学习。
这次培训云集那么多的专家和学者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体育教师。整个培训期间我们和专家学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同行们相互讨论。大家经过短短的五天培训,感觉到每个人回去后的任务都很艰巨。通过此次学习,我们不仅要干好北师大给予我们网上培训的辅导员任务,更应该在今后教学中严格要求自己,认认真真的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肩负新课程理念投入到本地体育教学工作当中去。为了这个目标,我们所有培训者一定会尽心、尽力!
XXX
2012年8月31日
第二篇: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培训心得
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培训心得
很荣幸能参加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广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高级研修班活动。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有特殊教育名校——北京市盲人学校、北京市宣武培智学校、北京市西城培智学校、北京农大附中、北京启喑实验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学展示,有学员间的互动交流……回眸这一个月的培训,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既有理论上的提高,更有观念上的洗礼,使我关注到了以前没有关注到的许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至少还有10万残疾儿童没有机会接受教育——我惊讶(这10万残疾儿童虽然占全国中小学生人数还不够1%,但在残疾儿童家长心中却是100%啊)!各个国家对于全纳教育的做法各具特色——我襟佩!世界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势是普特“一体化”,“随班就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体化教育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深入开展九年义务教育的现实需要。但残疾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之后,他们的就业或者谋生之路怎么走呢,这是我作为一个来自职业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通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以下问题:
一、职业学校开设特殊教育班意义非凡。
通过参观北京市盲人学校、北京市宣武培智学校、北京市西城培智学校、北京农大附中、北京启喑实验学校,我们了解到特殊教育在普通教育中的开展已经有很长历史,而职业教育中的特殊教育即是刚刚开始,职业教育既然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的职业教
育更是职业教育的不可分割的部分。在此,我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分子,充分认识到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工作的开展意义不凡:一是弥补残疾人生理上的缺陷,帮助残疾人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熟悉必要的社会规范,确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生态度,促进残疾学生的身心发展与社会的融合;二是培养职业技能,通过职业技能的培训,学到了自吃其力的谋生技能,帮助残疾人跻身社会,摆脱在社会生活中“沉底”的境况,增加残疾人的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减轻了残疾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也减轻了国家保障体系建设的经济负担,促进社会和谐;三是为残疾人提供最优质的教育,为其一生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知识基础和生活基础,也使正常学生通过和残疾孩子的共处,培养他们一种关心、同情和帮助弱势群体的良好思想品德和人道主义精神;四是作为职业学校开展特殊教育学校,在促进残疾人发展的道路上,有着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可见,在职业学校开展特殊教育,对提高社会文明,促进社会和谐,都具有重大意义。
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这是搞好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
我们广州市教育局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这次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高级研修班活动,就是体现政府领导重视特殊教育的表现,但特殊教育在职业学校中才刚刚开始,要使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工作更快有效开展,还需政府对职业学校硬件和软件上的投入,这次我们参观了北京市盲人学校、北京市宣武培智学校、北京市西城培智学校、北京农大附中、北京启喑实验学校感触很深,这几间学校的硬件和软件给了我好大的启示——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这几间学
校在当地政府投入非常大。而我们广州职业学校的特殊教育班刚刚开始,不论硬件(教育教学的设备和生活设施)还是软件(教师队伍的培训),都还不能完全适合残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硬件未配套,软件未跟上,现在是赶鸭子上船——硬上,如果残疾学生在我们学校由于设施设备的不足,造成学生伤害,学生维权使学校吃上官司,那怎么办?所以希望广州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学校特殊教育的投入,学校硬件和软件建设需要的人力、物力得以迅速到位,才能保证正常运转。
三、充分发挥特殊教育学校的骨干、示范和辐射作用是促进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工作深入发展的重要手段。
北京市盲人学校、北京市宣武培智学校、北京市西城培智学校、北京农大附中、北京启喑实验学校在北京市普通学校都有随班就读的学生,这几间学校都派出教师到普通学校配合随班就读的教学指导工作,发挥了指导、示范和辐射作用,利用特殊教育学校人力、物力、办学经验的优势,可以给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工作提供指导、业务咨询及师资培训等方面的支持。特殊教育学校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定期到随班就读学校听课,与任课教师研究教育教学问题,探讨随班就读的课堂教学模式、个别教学计划的制定,同时,随班就读学校的师生也定期到特殊教育学校参观学习,做到资源共享。这样不仅随班就读学校能够受益,也促进了特殊教育学校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四、抓好师资培训是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工作开展的核心。
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工作开展的复杂性、艰巨性,面对生理上有残疾的孩子,要求教师必须有爱心,有
责任感,有奋斗精神。同时,要求教师必须掌握较丰富的特教专业知识和技能,要具备对残疾儿童施教的能力。我们在北京市宣武培智学校参观时,见到教师与残疾学生一起跪在地上教残疾学生学走路,我非常感动。但目前在我们职业学校,存在着负责随班就读的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等问题,要做到象北京市宣武培智学校的教师那样,恐怕还没有那么容易。因此,需进一步完善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继续做好师资培养和培训工作。
总之,在这一个月的培训中,我们不但聆听了专家的精彩讲座,也见识了一线特教工作者的风采,给我们职业学校的校长们深刻的印象,使我们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既有理论上的提高,更有观念上的洗礼,我们要做好准备,不辜负国家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要把自己的热情和汗水抛洒在特殊教育这片热土上。
第三篇: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培训心得
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培训心得
很荣幸能参加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广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高级研修班活动。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专家教授的精彩讲座,有特殊教育名校——北京市盲人学校、北京市宣武培智学校、北京市西城培智学校、北京农大附中、北京启喑实验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学展示,有学员间的互动交流……回眸这一个月的培训,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既有理论上的提高,更有观念上的洗礼,使我关注到了以前没有关注到的许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至少还有10万残疾儿童没有机会接受教育——我惊讶(这10万残疾儿童虽然占全国中小学生人数还不够1%,但在残疾儿童家长心中却是100%啊)!各个国家对于全纳教育的做法各具特色——我襟佩!
世界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势是普特“一体化”,“随班就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体化教育的重要体现,也是我国深入开展九年义务教育的现实需要。但残疾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之后,他们的就业或者谋生之路怎么走呢,这是我作为一个来自职业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通过这次培训,我认识到以下问题:
一、职业学校开设特殊教育班意义非凡。
通过参观北京市盲人学校、北京市宣武培智学校、北京市西城培智学校、北京农大附中、北京启喑实验学校,我们了解到特殊教育在普通教育中的开展已经有很长历史,而职业教育中的特殊教育即是刚刚开始,职业教育既然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的职业教育更是职业教育的不可分割的部分。在此,我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分子,充分认识到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工作的开展意义不凡:一是弥补残疾人生理上的缺陷,帮助残疾人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熟悉必要的社会规范,确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生态度,促进残疾学生的身心发展与社会的融合;二是培养职业技能,通过职业技能的培训,学到了自吃其力的谋生技能,帮助残疾人跻身社会,摆脱在社会生活中“沉底”的境况,增加残疾人的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减轻了残疾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也减轻了国家保障体系建设的经济负担,促进社会和谐;三是为残疾人提供最优质的教育,为其一生发展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知识基础和生活基础,也使正常学生通过和残疾孩子的共处,培养他们一种关心、同情和帮助弱势群体的良好思想品德和人道主义精神;四是作为职业学校开展特殊教育学校,在促进残疾人发展的道路上,有着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可见,在职业学校开展特殊教育,对提高社会文明,促进社会和谐,都具有重大意义。
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这是搞好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
我们广州市教育局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这次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高级研修班活动,就是体现政府领导重视特殊教育的表现,但特殊教育在职业学校中才刚刚开始,要使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工作更快有效开展,还需政府对职业学校硬件和软件上的投入,这次我们参观了北京市盲人学校、北京市宣武培智学校、北京市西城培智学校、北京农大附中、北京启喑实验学校感触很深,这几间学校的硬件和软件给了我好大的启示——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这几间学校在当地政府投入非常大。而我们广州职业学校的特殊教育班刚刚开始,不论硬件(教育教学的设备和生活设施)还是软件(教师队伍的培训),都还不能完全适合残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硬件未配套,软件未跟上,现在是赶鸭子上船——硬上,如果残疾学生在我们学校由于设施设备的不足,造成学生伤害,学生维权使学校吃上官司,那怎么办?所以希望广州市政府高度重视职业学校特殊教育的投入,学校硬件和软件建设需要的人力、物力得以迅速到位,才能保证正常运转。
三、充分发挥特殊教育学校的骨干、示范和辐射作用是促进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工作深入发展的重要手段。
北京市盲人学校、北京市宣武培智学校、北京市西城培智学校、北京农大附中、北京启喑实验学校在北京市普通学校都有随班就读的学生,这几间学校都派出教师到普通学校配合随班就读的教学指导工作,发挥了指导、示范和辐射作用,利用特殊教育学校人力、物力、办学经验的优势,可以给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工作提供指导、业务咨询及师资培训等方面的支持。特殊教育学校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定期到随班就读学校听课,与任课教师研究教育教学问题,探讨随班就读的课堂教学模式、个别教学计划的制定,同时,随班就读学校的师生也定期到特殊教育学校参观学习,做到资源共享。这样不仅随班就读学校能够受益,也促进了特殊教育学校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四、抓好师资培训是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工作开展的核心。由于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职业学校特殊教育工作开展的复杂性、艰巨性,面对生理上有残疾的孩子,要求教师必须有爱心,有责任感,有奋斗精神。同时,要求教师必须掌握较丰富的特教专业知识和技能,要具备对残疾儿童施教的能力。我们在北京市宣武培智学校参观时,见到教师与残疾学生一起跪在地上教残疾学生学走路,我非常感动。但目前在我们职业学校,存在着负责随班就读的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等问题,要做到象北京市宣武培智学校的教师那样,恐怕还没有那么容易。因此,需进一步完善教师教育体系建设,继续做好师资培养和培训工作。
总之,在这一个月的培训中,我们不但聆听了专家的精彩讲座,也见识了一线特教工作者的风采,给我们职业学校的校长们深刻的印象,使我们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既有理论上的提高,更有观念上的洗礼,我们要做好准备,不辜负国家和人民对我们的期望,要把自己的热情和汗水抛洒在特殊教育这片热土上。
第四篇:北京师范大学培训心得一
学会学习打点生命的底色
自古以来人们就习惯于把教师称作“先生”,先生是需要满腹经纶、颇有学问的。教师是要做学问的,而学问是一生的事情,是立身之本,立教之根、生存之道。教育家康内尔告诫世人:“现代社会非学不可,非善学不可,非终身学习不可”。教师要发展,要提高,必须通过不断的学习,充实头脑,敞亮视界,为生命打点底色。
我很荣幸参加了2015年11月1日—14日北京师范大学江津区中小学“卓越校长”培养对象暨教育管理干部教育理论高研班学习。非常感谢组织和领导为我搭建了一个学习的平台,使我有如此珍贵的机会提升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里,我聆听了17个精彩的专题讲座,参观了4所名校。我虽然不能把所学所看都消化领悟,但专家教授的专业理论及深入浅出的讲解,至今萦绕于脑际,引发了我深深地思考。
背景1:2005年,一批18岁的美国青年曾经来到中国,与中国的同龄青年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两样青春,同一个世界”(这是当时的节目主题,意寓虽在同一个世界,却有两种不同的青春思想)。在选择代表真理、权利、财富、智慧、爱与美的希腊神话的5个神时,美国学生只选了真理和智慧2个,而中国学生6位选权利,1位选爱与美,其他的选真理和智慧。他们激烈的思想碰撞、鲜明的观点差异,曾经引发全社会关于教育和经济文化发展的深刻思考。十年之后,2015年8月,《对话》节目再次迎来两群特殊的嘉宾,他们是来自中美两国17所顶尖大学的32名大学生。从2005年到2015年,十年时间里,世界经济快速发展,已经是“90后”的中美新一代青年大学生无论物质、精神还是国际视野上,都与十年前有了很大变化„„
背景2:《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基教二<2014>4号)
立德树人是一项长期任务,教育部门一直在抓,还出台了一个专门的《意见》。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需要。二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当前,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育人的现象还比较普遍,课程改革整体规划、协同推进不够,尚未形成育人合力。三是迎接未来挑战的需要。信息网络、多元文化使得学生的成长环境更为复杂,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很大影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出更高要求。
立德树人工作涉及诸多方面,并将深化课程改革作为切入点。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集中体现国家意志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课程改革是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关键,牵动着学校教育的全面改革。多年的课程改革实践证明,抓住了课改,就抓住了育人工作的“牛鼻子”。只有通过进一步深化课改,扫清人才培养的重大体制、机制障碍,才能真正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研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是深化课程改革的新的重大举措。构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是国际教育发展和变革的趋势。研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主要是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重点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把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总体要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转化为具体的品格和能力要求,进而贯穿到各学段,融合到各学科,最后体现在学生身上,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二是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状况提供评判依据,引导教育教学评价从单纯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向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收获专家观点
(一)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处处长、教育学博士付宜红 她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部署与背景,任务与目标,重点与方向,从关注前瞻性、人文性的角度给我们很好的诠释了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任务与趋势。她提出课程改革面临新的挑战,改革的重点与方向是: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现2依据: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一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普通高中课程调整,让每个生命都有出彩的机会;构建育人为本的教学评价体系,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引领教育教学。
2、教育部课程改革专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特聘教授 胡新懿
他提出基础教育的任务是:立德树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指出下一步的教学改革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教师应按课程标准备课,不应按教参备课,从2016年起,全国25省份高考将实现全国统一出题。
在报告中,胡新懿还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国内外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背景、形势以及一些让他感动和震撼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他提出我们要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时刻把握当前教育的形势任务。
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1、教育目标突出以人为本。
2、教育技术突出信息化。
3、教育体系突出联合化。
4、教育效果突出规模化。他收集了大量的素材,以及一些有说服力的数据,让我们了解到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必须改革。
3、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现代小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张梅玲
她特别强调学生应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学校要给学生带得走的素质,突出强调关注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和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与创新实践。他指出: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我们不能用昨天的经验来教育今天的儿童,让他们去迎接未来的明天!
(二)教育改革 教师要发展
1、教育部“促进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评价研究”项目组核心成员 赵希斌 赵老师的讲座给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很强的目标。他的讲座主要分两部分:上篇,教学内容的把握(备课);下篇,教学形式的把握(上课)。
要正确的把握教学内容要做到五个字:高——高层次的学科素养;思——高水平的思维能力;实——扎实的学科知识与技能;正——正确先进的价值观;通——通联广达
要正确的把握教学形式也要做到五个字:引——引生入胜;问——好问题驱动教学;比——打比方,举例子,做比较;动——心动身动;趣——兴趣、乐趣、情趣。
(2)心理学博士 伍新春 伍博士说:“来自学生的问题常常是教师工作压力和倦怠的一个根源。我们不妨把学生当朋友看待,学生也会把我们当朋友给予情感的支持,并乐于配合我们的工作。有时,适当让学生为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任,比教师事必躬亲、大包大揽更好,不要期望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通才。面对令人头痛的学生和挑剔的家长,老师换一种积极的眼光看世界,多关注学生和工作中的积极方面,就能够有效降低自己的紧张情绪,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教师还需要学会建立家庭和工作之间的良好界限,使两者互为增益,以家为学之所源,以学为家之所享。”
伍博士指出:每一位辛勤工作在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都要培养自己的幸福感。教师快乐,学生才快乐;教师心中有阳光,学生心中才会有阳光。
二、收获个人感悟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超越了以往任何时代。因此,教育是需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只有这样一个国家和民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就需要有素质很高的教师。需要有与时俱进、有创新能力的教师。由于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也不能适应当今教育的发展。其中王建宗教授的话,依然在我耳畔回响:“你永远不能休息,否则你就永远休息。作为新时代教师应该要秉承终身学习的理念,以适应教育改革的浪潮。”
教育的本质就是文化与精神的传承,需要用一生的品格去熏陶,用一生的时光来完成,还我们的教育以本真的美好。总之,校长培训,时间虽短收获颇大,用心品味用之不竭,学以致用思考更深。真正的做好教育,需要一份宁静之心,少一点浮躁,多一份清醒,少一点功利,多一份淡薄。
第五篇:北京师范大学高级研修班培训心得
北京师范大学高级研修班培训心得
7月9号至17号,在副局长肖东文同志的带领下,三水区各初中高中学校的100多名骨干教师,一起踏上了北师大学高级研修班的继续教育之旅。很有幸成为本次骨干教师的培训对象,聆听了多位专家的精彩报告,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
本次研修班的培训时间共九天,其中有六天都在上课。夏天的北京天气很燥热,我们每天背着包,从住的天方饭店走到北门的英东楼,差不多要二十五分钟,每次都是一身大汗,每天两个来回,穿行于大学校园之间,感觉好像又回到了大学时代一样。每天在上课的路上,都会期待着今天会有怎样风格的教授来上课,每天上课完后,都会一起讨论和总结,这位大师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观念冲击。
我觉得,工作近十年后,在大学学习的知识已严重老化、知识体系欠缺,与社会实际脱节,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所以这次三水区教育局和我们学校领导,给予自己这样到拓展视野、更新观念、增长知识的机会,我非常的珍惜。
九天的培训,每个老师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仿佛进行了一次精神旅行,在领略北师大各个教授的大师风范的同时,也增强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与担当,受益良多。他们对教育的解读、对工作的执着、对生活的热爱、对学生独特的感悟、激起了我内心一次次的波澜,触及到我灵魂的深处,我一次次禁不住问自己我该怎样做?做什么样的教师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怎样做一名优秀的教师?从他们身上,我学到的远不只是专业 知识和做学问的方法,更多的是他们执著于教育事业、孜孜不倦、严谨勤奋、潜心钻研、尽心尽责的那种热爱工作,热爱生活的高品位的生命形式。作为一个学者,他们那闪光的人格魅力令我震撼!让我感染,促使我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反思以前的工作,更严肃地思考现在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更认真地思考未来的路如何去走?那就是“既要仰望天空,又要脚踏实地。”“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在这里就从听取的报告中浅谈几点自己的感悟。
一、以身作则,感受一线教师的魅力
梁侠老师,是北师师范大学附中的特级教师。过去我在《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就常常看到她的文章,看过她的照片,心里想,这是怎样一个优秀的老师,能把教育做成一份事业,并且做得如此优秀。这次培训,竟然能亲身听她讲课,让我感觉是如此兴奋而快乐的事情!
她虽然已经退休,但仍坚持在教育第一线上,精神饱满,思维敏捷。她上来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今天不叫上课,叫交流”,亲切而随和,真诚而优雅。她告诉我们,“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是一个人与人心灵交流的职业”,“教育是'仁',是'爱',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娓娓道来,不觉得是说教,更觉得是一种风范——仁者风范;“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合理调整教学顺序进行教学设计”,“分数很重要,分数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政治学科应更注重思维”,老师的每个观点逻辑清晰、论证严密,每个设计机智灵动、新颖别致,无不闪着智慧的光芒。《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我不知道我能不能真正的”自反“"自强”,但无疑老师人性的光辉照耀到了我,拨动了我的心弦。
二、跟随“学为人师,行为师范”价值思考
给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很多老师,他们提出的问题,让我久久不能平静,并愿意在今后的教育人生中,不断跟随他们的脚步,不断去实践与探索。王侓老师,她给我们授课的课题是《价值多样化时代的教育理论》,她带给我们的思考是:教育应该给予人们什么?新一轮“读书无用论”,研究生不如本科生好用,书读得越多反而越没用?有知识有什么用?做好人有什么用?当所有东西都以功利色彩去衡量时,这个社会就生病了。因为有一个绝对律令:至高无上,不应该疑问的。只关注自已是愚蠢的,神圣价值的“祛魅”。最后她提出一句话:相信美好事物的存在,充满对美好事物的信念,这就是我们教育枉然的价值意蕴。
三、永远保持一颗年轻的心、上进的心
这次培训,我们一共有40多人,几乎都已经在中学打拼了十年左右。但这十天一起在高校课堂的上课、回答问题,做作业,感觉我们好像又回到了大学时代一样,都年轻好学了起来,每听完一节课,总要讨论一番,总结一番,反思一番。通过培训,我们摆脱在学校的责任,让自己重新拾回作为学生的心态,重新鼓起一种上进的勇气和信心。所以,感谢教育局,感谢学校,感谢身边的同行!让我重新获得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