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京师范大学培训总结
教师是什么?是含笑的天使,孩子接纳你;是诚信的知音,孩
子呼唤你。
在这样的一个夏天,我们收获到了秋天的喜悦。那闪烁着专家智慧的笔记本,那凝聚着学员心血的专题发言。。。
未来需要什么养的只是因人而异,面对教育的本质与复杂性,即使是只是最渊博的教师也难胜其职。
话说“课课节节术相同,节节课课术不同”
教师是媒人,让你总是有魅力,让知识有魅力,吸引他,爱恋他。
在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今天,高效课堂可能就是,投入少,产出多吧。有效教学可能是我们的最终归属
一、有效备课是高效课堂的基础。
在备课时,我们要学习于漪老师的“一课三备”:一备:不使用任何参考资料,凭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写好一案;二备:通读大量的教辅资料后,在一案的基础上形成上课教案;
三备:课后根据课堂实际调整教学策略、知识的重难点、教学的方法形成三案。
感悟:先有自己的,再学别人的,经过实践检验。
学习顾泠沅教授——“行动教育”备课模式(一个课例——两次反思——三个阶段)
原认知阶段,关注个人已有经验的教学行为
新设计阶段,关注新理念的课例设计
新行为阶段,关注学生获得的行为调整
更新理念(反思1:寻找自身与他人的差距)
改善行为(反思2:寻找设计与现实的差距。)
二、确定精准的教学目标,是实现课堂高效前提。
参考(课堂教学评价表)
备课从问题入手,巧妙设计问题,将教学目标转化成问题,让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将讲堂变成学堂,这是考验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这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起点。问题设计明确、难以适度,表达简介清楚,问题由易到难,由封闭式问题到开放式问题,由浅层问题到深层问题,更重要的是面向全体学生发问,是全体学生都注意力集中,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并根据学生的思维状态,动态生成新问题。
三、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是课堂能否高效的桥梁。
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也就是说在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各个环节中使用的指导思想和方法。
教学策略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教学的最优化就是要求以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中,制订或选择某种教学策略还应考虑教学过程的效率,做到省时高效。好的教学策略应是高效低耗,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较好地实现具体的教学目的,并能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基本类型
产生式教学策略
让学生自己产生教学目标,学生自己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安排学习顺序等,鼓励学生自己从教学中建构具有个人特有风格的学习。也就是说,学生自己安排和控制学习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处于主动地处理教学信息的地位。
优点:
① 可以积极地把信息与他们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对信息的处理过程主动深入,因此学习效果较好;
② 允许学生自主地设计、实践和改善他们的学习策略,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③ 产生式教学策略主要出自学生自己,因此可以激发起学生对学习任务和学习过程、学习策略的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等。
不足:
① 设计不妥,可能导致认知超载或情绪低落,或是需要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学习;
② 学习的成功依赖于学生先前已具有的知识和学习策略的广度。
替代式教学策略
这种教学策略在传统教学中比较常用。它更多地倾向于给学生提出教学目标,组织、提炼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指导学生学习。主要是替学生处理教学信息。
优点:
① 比产生式教学策略效率高,它能使学生在短期内学习许多内容;
② 知识储备有限和学习策略不佳的学生可以获得成功的学习。
不足:
① 因为学生智力投入少,信息处理的深度不够,因此学习效果不如产生式策略好;
② 由于教学安排过于周密,学生在学习中被动学习多于主动学习,因而学生学习志趣难以调动,制约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独立学习与小组学习策略
长久以来,传统教学不重视教学的社会性,教学中教师没有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实现合作交往需要的机会,没有将人际关系、合作与竞争作为推动学生学习、认知发展的重要动力。
一般认为,学生之间的交往存在合作、竞争、个体三种形式:合作式,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或群体,为达到共同目的,自觉地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的一种交往方式。竞争式,指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对共同目标的争夺。个体式,个人能否达到目标与他人无关,关注自己学习的掌握,强调自我发展,不参与同伴之间的交往,游离于群体活动之外。
生生互动基本上是一种对称性交往。在一个学年段的学生,个体发展水平相近,是在一个对等基础上的交往,交往是平等互惠的。以合作形式进行的学习称之为合作学习,以竞争形式开展的学习称之为竞争学习,以个体形式开展的学习称之为个别学习。而小组学习则是合作学习中的一种基本形式。
研究表明小组学习有几方面的优越性:能激励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能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能增进同学间的情感沟通,改善人际关系;由于强调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问题就变得比较容易解决。而且,各小组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竞争,这种竞争有时会产生较大的摩擦,也会直接影响各组的工作效率,甚至伤害成员相互间的感情。
要保证小组合作的有效性,应注意: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应有一定的难度,问题应有一定的挑战性,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性与小组学习活动的激情以及发挥学习共同体的创造性。处理好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分配。一般情况下,一节课中有一定难度任务的小组合作学习以3次为宜,做到开放空间与开放时间相辅相成。每小组研讨的民主性集中表现在充分尊重与众不同的思路和独到见解,吸纳与众不同的观点。小组研讨的超越性,则集中表现在作为学习的共同体展现出得创造性。适时引进竞争机制及激励性评价,使小组间通过竞争共同得到提高的同时,个人及小组群体分享成功的快乐。培养个体交往意识及交往技能。个体差异的存在,不可能做到成员个体间的绝对均衡。因此要培养小组成员的个体交往意识及交往技能。
竞争与合作学习策略
竞争与合作是人际相互作用的两种主要表现形式。竞争与合作的共同之处在于两者都是人际相互作用中个人实现目标的手段。在某一具体活动中,参加者选择哪一种手段依赖于环境和个人自身的不同因素。一般认为,可能获得的利益是比较重要的因素。如果某种活动对参加者双方来说,一方获得的利益量是另一方的损失量,这种活动大多是竞争性的。
1.课堂中的竞争
课堂教学中的竞争行为,是指学生之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展开的一种较量。从竞争主体的结构来看,课堂教学中的竞争可分为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的竞争、学生个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竞争、学生群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竞争。两个个体之间或两个群体之间产生竞争必须有三个条件:双方都想达到同一目标;一方达到目标,就会排斥另一方去达到;因为双方都知道其中的一方必被淘汰,所以双方都为达到目标而竭尽全力。因此,在竞争中,双方都会努力争取获得优势地位,即针对目标方面获得比对方更优越的地位。
在课堂教学中,竞争既可能激起学生个人发愤努力,从而在学习上得到更大的收获,也可能由于这种收获仅限于受到奖励的学生,而挫伤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育应是一种快乐的体验,因此,为了某些学生的利益而对其他学生进行公开侮辱是不道德的。只有那些相信自己有取胜机会的极少数学生才能受到竞争的激发。竞争对大多数不能取胜的人来说,是造成不安全敢、自我怀疑和个人不幸的源泉。总之,课堂中的竞争无对错之分,教师要根据教学情境来决定是否采用竞争策略,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课堂教学中的合作
课堂教学中的合作行为,是指学生之间为了达到某一共同目标而彼此配合、相互协助的一种联合行动。合作行为的产生,必须具有以下基础:
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一切合作,都是两个以上的人,趋向于同一个目标或结果,有意无意表现出来的种种配合的行为方式。合作双方如果没有共同的目标,并且也无时限这一目标的要求和愿望,那么合作行为将不可能产生。
有较接近的思想认识。要使合作行为产生,并且能持续下去,合作双方还必须具有比较接近的思想认识,即使这种认识是暂时的。只有合作双方对共同目标的性质、意义有较一致的了解,互相信任,努力趋向共同目标,才有可能维持和发展合作的行为。
有一定的条件。合作行为是在一定的条件基础上产生的,即使是最简单的合作,也必须具备基本的条件。有较好的配合行动。合作行为从根本上说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行动上的配合。没有合作双方行动上的协调一致、相互配合,即使思想认识较接近,也难以产生现实的合作行为。配合行动包括时间上的配合、地点上的配合和方向上的配合三个方面,尤其是方向上的配合最为重要,合作双方要始终朝着同一方向共同努力,否则合作行为就难以产生。
无论是从理论上来说,还是从实践来看,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合作行为的产生都离不开教师所创造的各种条件。在引导与帮助学生进行合作方面,教师有必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激发学生的合作动机。教师在运用外部奖励手段时,可多考虑对集体城固偶的评定与认可。2.知道学生学会合作技巧,养成社会交往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仅仅鼓励学生彼此合作或安排一定的合作程序,并不能保证小组成员进行有效的合作。只有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技能时,才能顺利开展合作学习。3.保证小组每个成员都积极参与集体学习。良好的合作关系是促进个体积极学习的保证。同学之间积极地相互依赖性意味着大家在彼此合作、相互启发中共同学习,而不是消极地依靠某个学生或某一部分学生解决全组的问题。
学徒制
学徒制最初是适合于工业发展阶段的职业教育而兴起的一种教育形式。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通过学徒制制造了无以数计的能工巧匠,创造了灿烂的人类文明,对技术的发展、传递以及社会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学徒制是适合于手工操作的技术教育形式,其缺陷是明显的,一是偏重实际操作技术,忽视基础理论知识;二是这种培训只限于小范围地教、小范围地学,效率低,不利于大批量培养人才;三是由于受到师傅个人文化水平的限制,不容易适应新技术变化。然而,在生产实践中有许多默会知识,它们很难转化为明确知识,往往需要口传手授,学徒制正式合适的方式。
针对学徒制的作用和局限性,各国进行了不同的改造。如果说与工业革命同步的第一次教育革命标志着正规学校教育的开端,这种正式的学校教育使学龄儿童走出工场,脱离社会生活环境,进入特定的课题教学环境,那么目前正在进行的第二次教育革命则试图依据现代信息技术与科学的学徒制教学对现行的学校教育进行彻底的改革。学徒制是一种“做中学”的最早形式。然而,现在的学校教学模式却与学徒制严重地脱离了。学生在教学环境中,经常缺乏实际情境的支持,而单纯地进行理论知识学习。正规学校教育往往被定义为代表认知经验的活动场所,而与课堂外的种种情境相对。学生通过与现实生活分离的教学科目被动地学习知识。
基于以上的观点,一批学者提出了“认知学徒制”这一概念,实质上是一种社会文化认知观。这种观点关注学习的社会方面,注重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知识与学习的研究,认知学徒制将在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改造传统学校的物质设施、组织形式、教学方法、评价标准等方面,尤其是在消融传统学校与社会各行各业的界限方面掀起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新世纪的学习革命与教育革命。
我们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整体差异最小化”的原则,将学生分成2人一小组,4人一大组,组内同学互为学习资源,兵教兵,兵练兵,将组内成员紧紧捆绑在一起,做好一天一小计,一周一小结,一月一表彰,一学期一鉴定。
黑板上有每个小组的组名,都是小组成员共同举手表决通过。给自己的小组其名字实在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孩子们比给自己起名字都慎重、严肃,那是最郑重的宣言,蕴含着他们的目标和理想。为了培养学生能合作、会合作、善合作的能力,全体教师分阶段培养学生。首先培养小组长,让小组长明白学好知识有三个层次:听明白,想明白,讲明白。讲明白是学好知识的最高层次。其次培训组员,接着培训如何倾听,如何让表达,如何让补充。一点一点提要求,一步一步训练培养,二人小组的学习是互为资源,不是“一帮一”。竞争获胜,不在于超越别人,重要的实现超越自己。
利用学习小组在个体充分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合作学习,使得每个小组在交流的时候都有话可说,将合作学习落到了实处。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效果比较明显,原来不会说,不知道怎么学的同学逐渐会说,会批注、会思考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学生在小组合作,小组展示中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快乐感,彻底打破了老师牵着学生走的局面。
捆绑式式小组评价将小组成员紧紧捆绑,极大地调动了小组每位成员的学习积极性。自捆绑式评价以后,同学们的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他们的表现也令人刮目相看,让人仿佛觉得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课堂中充满了激情、智慧、互动,充分体现出生命的活力。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爱学习、会学习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牢记“组荣我荣,组衰我耻”,集体是水,个体是船,水涨船高,在落后的群体中难以出类拔萃。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健全人格的训练场,使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学会沟通、倾听、尊重、包容、欣赏,培养了不甘落后,互相鼓励,互相扶帮的团队精神。二是让合作交流撬开知识的大门。合作交流时,有序安排,让学生会思维、会倾听、敢说、会说、乐于说、交流合作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与灵感。教师学会管住自己的嘴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课中备课,巧妙追问、点拨提升、激励评价;先让学生讲,在学生思维碰撞与阻塞时教师必须进行点化,确保合作有效。通过合作交流,让小组成为孩子们学习的主阵地,学习交流的平台,4 通过动手、动口,动脑来展示小组学习的成果,能达到活跃思维、锻炼勇气、培养能力的目标,课堂真正成为学生锻炼自己、彰显自己、提升生命质量的主阵地。
四、有效地当堂检测巩固是课堂高效的保证。
让一份当堂检测成为学海之舟,为生命保驾护航,承载学生到达成功的彼岸。每课时必须要有当堂检测设计。曾经有专家做过学生学习24小时后的平均保持率的调查,叫学习金字塔效应。调查表明,满堂灌学习效果只有5%;分组讨论交流点拨后学习效果上升到50%,再加上实践练习学习效果可达75%;而向其他人讲授,并对所学内容立即运用的学习效果90%。由此可见小组合作交流后当堂检测与运用的教学效果多么显著。当堂检测教师选得题越精,学生得到的思路、方法越多,所以当堂检测选题要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由基础——变式——难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渐过渡进行梯度练习,每个层次体现一个亮点,有步骤、有方法,让各类学生都能循序渐进,教师点拨盲点,让学生恍然大悟。当堂反馈尤其要以需要帮扶的学生为主,特别是能够注意到需要帮扶的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教师,学生、双主体互动过程,谁都是课堂的主人。教学切入到每个学生的思维中去。漠视时间的消耗是一种对生命的践踏,体验学习的乐趣。厦门函授学习的乐趣,追求学习成长的幸福,对人的一生极为重要。
关注课堂的深层结构,讨论完的收获是多少。活跃是否有序
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如何教想如何转学转变,跳高运动员必须先把心摔过去
第二篇:北京师范大学培训心得
北京师范大学“国培计划(2012)”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心得
在今年8月,我有幸参加了19日-25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国培计划(2012)”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远程培训辅导员工作培训。在这里,我有机会见到了北京的几位知名专家和教授,如:课程教材研究所体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主任耿培新;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毛振明);中国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原国家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宋尽贤等等,还有来自全国各地工作在体育战线上的79位优秀体育教师。与他们短短5天的交流和学习,所带给我的不只是一次简单的培训,而是一种理念,一种思想。
培训的开始专家们首先强调了体育新课程改革重要性,并就以前的课改谈了个人观点,首先肯定课改的成功之处,然后指出旧课改中出现一些形式上的东西,对于体育教学没有实际意义,应该去掉。应本着操作性强、作用明显、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则投入到新的课程改革中去,一切喧宾夺主、哗众取宠、不切实际的体育教学形式都应该去掉。他们的理论给予我们这些工作在体育一线的老师们明确了方向,以前看到别人在某节体育课上采用夸张、花哨的教学方式,觉得自己跟不上课改的节奏,但通过专家的解释明白一堂好的体育课并不在于某种模式,而在于实际与形式的有机结合,只有真正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课才是一节成功的体育课。
虽然我以前参加过体育学科的一些学习,但总觉得可学习的东西很少,但随着这次的培训,使我的观念有所改变。原来新课程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关注和支持,任何改革在其初期都会产生许多困难,课程改革现在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未知的领域需要广大教师去进行摸索和总结,只要是对教育有利的事我们就要坚持,只有改革,才能创新。经过这一次的培训,认识到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观者,而应去推动它朝正确方向发展,做一个课改的积极实施者,我想只有经过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新课程改革才能真正的开花结果。
最后专家们又介绍了我们此次学习的主要目的:学习完成后回到各个工作岗位在国培教育平台上引导全国各地的体育老师进行2011
新课程培训,在网络上指导他们如何进行学习,为他们解决网络上的学习技术问题,催促他们按时上线学习,按时提交作业,并辅助他们顺利的完成2012体育国培网上学习。
这次培训云集那么多的专家和学者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体育教师。整个培训期间我们和专家学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同行们相互讨论。大家经过短短的五天培训,感觉到每个人回去后的任务都很艰巨。通过此次学习,我们不仅要干好北师大给予我们网上培训的辅导员任务,更应该在今后教学中严格要求自己,认认真真的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肩负新课程理念投入到本地体育教学工作当中去。为了这个目标,我们所有培训者一定会尽心、尽力!
XXX
2012年8月31日
第三篇:北京师范大学培训学习体会
京师悟道
——北京师范大学培训学习体会
京师悟道,这四个字就是印在本次北师大培训学习笔记本上的,非常深刻传神的说明了本次培训学习的精髓。此次体会的“道”,首先就是北师大浓厚的文化底蕴熏陶,其次是各位专家学者传授的“道”,最后还有像培训学习的班主任李鹏飞老师所说的,来回两天路上及整个学习期间游学中体会的“道”。但是,无论是哪种“道”,相信都会深刻的影响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生活,使得工作更精进、生活更具有激情和内涵。
北师大可以说是中国师范类最高学府,参天的树木、古朴的建筑,到处弥漫着一种文化的气息。第一天下午四点多入住酒店,酒店大厅里的几个外国留学生在热烈的探讨和激辩就感染了我;晨曦中沉醉读书的学子和锻炼的退休老教授,再一次的让我感慨学习和生活的魅力;晚上图书馆和教学楼中的静谧,让你都不好意思大声的说话,生怕会打搅到那些沉思、悟道的学子。
这次培训学习所请的专家更是教育领域的专家,他们所传授的这些知识、经验,虽然有些我们也多少知道,但是经他们之口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让这些知识和经验活了起来,好像让我们瞬间领悟和得道了。更为关键的不仅是这些经验和知识,而且他们那种心怀家国的传统知识分子所具有的情怀和人格魅力,深深的感染了每一个参加培训学习的人。如一杯美酒,不尝已醉人心脾;入肚后沁润心灵,相信能历久弥淳。
李煜晖老师高屋建瓴对新课程下高考改革的形式做了深刻和全面的分析,对于我们以后的教学会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成刚老师倾心传授科研秘籍,相信会对研究型的老师帮助甚大;冯菲老师不仅人美,更是技术高手,一丝不苟解释说明信息技术对教学和研究的帮助,特别是反转课堂、慕课等,而且一针见血的指出,无论那一种,实质上都是需要微课;楚江亭老师从大的教育学角度,风趣幽默的谈论着精致编码和家庭教育,让我们浑然忘记了时间和饭点;最后的沈致隆老师从科学到艺术,大声呼喊着全面教育的到来。而其中对北师大二附中的参观学习,可谓是本次培训学习的高潮,虽然重点是理科的实验室,但也深深的触动了我这个文科生。那些看上去不起眼的小仪器,小实验,倾注的是老师的用心和专研,更是老师对学生的那一份爱、对教育的一份担当和责任。
在培训的吃饭和休息时间,老师们也都被这种责任和激情所感染,不由自主的对各自感兴趣的话题深入的交流和探讨,迸发出智慧的灵感、火花。这些灵感、火花汇聚成了两期的学习简报,更会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中。相信,经过这一次的培训学习,会促使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更上一层楼。
第四篇:北京师范大学培训心得体会
北京师范大学培训心得体会
鄱阳县金盘岭中学
江文华
朝圣之旅
因为偶然,与教鞭结缘,一晃近三十年。前半段站在三尺讲台,兢兢业业,与学生为伍,精耕细作;后半段从事教育管理,诚实做事,殚心竭力。工作之中,常遇许多难题,无法解决,处迷惘之中,找不到破解之法。
2016年12月19日我和鄱阳县教育系统的28名教师,带着汤局长的殷殷叮嘱,从鄱阳湖滨出发,一路风尘,来到素有“中国教育界最高学府”之称的北京师范大学学习培训。十天的北京师范大学访名校研修活动一晃而过,既紧张(每天六点起床,晚上11点休息),又充实(除了上课,还要参观,探讨,做笔记,写心得体会)。细细梳理,感悟挺多。
敬仰之情
首先,敬仰北京师范大学的悠久的历史。百余年来,北师大始终同中华民族争取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进步事业同呼吸,共命运。在“五四”,“一二九”等爱国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次,敬仰以李大钊,鲁迅,梁启超,钱玄同等为代表的大批名师先贤在这里弘文励教。课余饭后,我怀揣仰慕之情,在校园寻找他们留下的足迹。最后,敬仰北京师范大学的百年沉淀,积累的丰厚文化底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校训精神;“治学修身,兼济天下”的育人理念。办一所好学校,要靠无数代人的努力和付出。我在从事学校管理工作的十多年中,也一直致力于培植我校的校园文化。
敬佩之心
正是因为有北师大丰厚文化底蕴的浸润,这里的名师,人才辈出。我们在“敬人”讲堂里,聆听了当今的北师大大师的授课,教授们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张国龙教授的风趣诙谐,姚梅林教授的国际视野,罗良教授的理性逻辑等,无不令人震撼。我们分享了李永瑞教授的人生历程,领略了伍新春教授的坦荡的心胸,宽广的研究涉猎面和强烈的使命感。感悟了万平老师的育人之道。我只受过中等师范教育,有生之年,还能在百年学府近距离与大师们交流,心灵上经历了一次洗礼。对大师们的人生经历油然而生敬佩之心。
在北师大的短短数日,目睹了北师大的青年才俊,学子们埋头苦读的情形,从中看到了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我回到学校后,告诉我的学生,北师大的学生如此勤奋,你们哪里有不努力的理由?你们今天不努力前行,就没有未来的美好。
敬慕之行
在北师大学习之余,培训中心安排我们在12月22日去万泉小学,北京小学大兴分校听课观摩,学习交流。北京冬天寒冷,又有雾霾,但阻挡不了大家的热情。两天的学习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万泉小学,三年级的动手实践课:做灯笼,猜灯谜。这节课我总结:值得借鉴有三:一,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引领作用;二,教师把各类知识与灯谜相结合,如生物学,历史等。三,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如果从评课角度看,这是一堂非常成功的课。这两所小学,在北京应该是很普通的小学。学校的硬件建设,学校管理都是我们追赶的目标,我想,均衡教育在当下的中国国情下,要做到,真是任重道远。培训虽短,收获满满。更觉得教育真是一篇难以写好的大文章。肩既挑使命,何惧负重前行!
2017.1.2于金中
第五篇:北京师范大学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北京师范大学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2012年6月我们有幸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学习。聆听国内著名的教育专家赵希斌、程凤春进行现场交流,特别是听取了著名校长刘永胜对学校管理经验的阐述。我很受启发,下面我就谈谈就这次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要认识到当代小学校长的历史使命
作为一名校长首先要爱自己的学生、教师和学校,二要下大力气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包括学科管理能力、办学思想和日常事务管理能力,三要开阔视野,面向未来。作为校长,要让我们的学生健康成长,要让我们的教师专业发展,要让我们的学校办出特色:
(一)、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设宽松的环境
1、成长需要尊重: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成长过程、尊重学生的个性。
2、公平在于平等:教育公平包括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我们更强调在教育过程中,让每个孩子享受到教育公平,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每个孩子都是重要的。
3、成功源于激励: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话会害了独生子女一代的。此言并非真理。我们尽管也需要批评,但我们批评就是错误行为,且要给学生改错的机会。教育中的最大的激励就是对孩子的关注,可以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抚摸,一声问候等,正强化理论提醒我们,要及时强化孩子的良好行为。学校可以设计表扬卡,使每位教师都成为德育工作者,对良好行为表现者进行正强化。
4、刻苦伴随愉悦,严重的课业负担,使我们的广大中小学生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等待解放。但我们要认识到,现行高考选拔制度是社会稳定的支撑点之一,课改的方向不容置疑。作为校长在减负方面,我们能做什么,那就是刻苦伴随愉悦。①认认真真抓教师的教学技能提升,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馈等,学期初要考课标,学期末要会命卷。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观察课堂学生的学习情绪和状态及时调整。③引导学生做有价值的习题。④及时积极的学业评价,增值评价。⑤坚持学校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不是单一的学习作业考试,“一切都是升学率”。
(二)、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设支撑环境
学校给教师最大的福利就是教师能得到发展。为此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1、少一点管卡,多一点理解
2、少一点埋怨,多一点帮助。①帮助教师做学习型教师。校长带头读书,向教师推荐文章。图书不怕破了,丢了,就怕没人看。建立逢会必学制度。②帮助教师做研究型教师,以课题为载体,学习理论,更新观念,穿自己的鞋,走自己的路。③帮助教师做反思型教师。教案设复备空白处和课后反思空白处进行反思,自录自评课,学生对喜欢的教师提建议,问题采集本,邀请同伴听评课。
3、少一点竞争,多一点合作。
4、少一点评比,多一点引领。淡化校内骨干教师的评比。不搞百分比,也不搞末位淘汰。面对不科学不公平的评比,想不通是正常的,想得通就不正常了。对于绩效工资的分配,建议,多强化集体荣誉,然后再设师德奖,合作奖,个人发展奖,尽可能不制造矛盾。分配方案条款宜少不宜多,内容宜模糊不宜细致,执行宜温和不宜强硬。
二、作为小学校长,我们要不断的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影响力。
作为一个学校的管理者需要具备的才能和学识,还应具备以下几方面:
一诚信待人。孔子在《论语·子路》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校长必须充分运用管理权,制定强有力的、切合本校实际的规章制度,用制度去规范和约束师生的观念和行为,并注意在执行过程中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做到奖罚分明。
二业务服人。好校长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才华表现就是课堂教学。因此,校长应博采众长、虚心治学,创立独特的教学风格,这才是校长赢得教师信服、树立校长尊严的“王牌”。
三服务待人。校长管理就是服务。校长应从大局出发,全心全意为教职员工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尽力满足他们的期望,取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校长千万不要有迎合上级、训斥下属的两副面孔,否则教职员工是不会买账的,还会引起怨恨、消极怠工,以致离心离德。
四公正待人。学校教职工都有各自的岗位职责,如果校长不能出于公心,公正客观及时地评价他们的工作,就会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对于事关荣誉、奖励、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绩效分配等涉及教职工个人利益的问题,校长要公则生廉、廉则生威。
五情感动人。感人心者,莫过于情。校长管理要有点人情味。讲规定讲原则是对的,秉公无私、不讲情面也不能说错,但是面对教师群体这一特定对象,还要讲求领导艺术。如有教职员工碰到困难、生老病死、子女上学、参军就业、婚丧嫁娶等等,校长要口勤腿勤、主动关心、走访问候,送去学校领导的温暖,这样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管理效果。
三、要注重教师的专业技能与核心素质的培养
教师的关键素质分为职业态度、个人素质、专业基础、教学组织。
(一)、教育价值观与职业态度
1、尊重学生、悦纳学生不以粗鲁的方式在身体和情感上攻击学生,不然就会形成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2、一般情况下,以公平、关心、体谅等态度对待学生,关怀学生的人生命运而不是分数,教育必须有梦想,必须承载梦想,释放梦想。教育是唤发学生内心的天分与热情,教育理想信念缺失就像是骨头缺钙一样教育也有七年之痒,有了要重新找回当初的感觉
3、珍视并保护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定要教师的宽容、理解乃至欣赏。
爱说话的孩子不一定有成就,但是你压抑他的特点永远不会有成就。
4、良好的师生交往与互动。与学生建立平等与相互尊重的关系 ;与学生建立令彼此愉悦的关系;与学生建立相互信任和关爱的关系;与学生建立相互支持的关系。
(二)、观念更新,它是真正实现课改的关键
一个老师思想的先进与否,直接影响到他的工作的种种观念,而这种观念必然地表现于整个教育教学和管理行为之中。“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和管理,”抓教师观念更新,就要抓:育人观,学生观,教材观,教学观等。
(1)、文化建设。它是推进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重要保障。做为一名学校管理者。必须在推进校本教研机制的同时,大力推 4 进新的教师文化建设,只有形成了与课改要求相一致的教师文化,才能增强校本教研的实质性和教师工作的自觉性。
(2)、具有本土特色的教育教学质量。它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牵住“质量的缰绳”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前提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我们不应盲目做什么实验田,我们应以科学的教育推动质量的提高。任何一线改革都不应是头脑发热的产物,也不是学术炒作而诞生的婴儿。基础教育的改革,应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前提。
本次学习,通过著名专家的交流和著名校长对学校管理经验的阐述,实地参观考察北京师范大学附一小学的校容校貌。亲身感受到北京师范大学附一小学那种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那种严谨治学的敬业精神和那种民主、和谐、超越自我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其中每一点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明确的办学思想,和谐的办学特色。从课堂教学到教学评价及教师的成长,都是以关注孩子的成长为出发到点。只有教师工作快乐,才能带给学生生活的快乐,只有教师心理健康,才能培养出健康的发展的学生,让每一个人都有成功的体验,不断地开拓,进取。
2012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