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红岩中学现代教育技术组
红岩中学现代教育技术组“一人一文”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校本研修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核心,以科研兴教系列活动为载体。切实转变本组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更好地落实我校“科研兴教”活动,推动我组教师的科研工作,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二、活动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组 长:向金明
组
员:向
君
张清江
文万胜
三、活动内容
一人一文(一篇优秀论文)
四、活动具体措施 论文(一人一文):
1、本年撰写的论文公开发表(学区年度考核认可)或者主管单位评奖。(参考学校年度考核加分)
2、一学期至少完成一篇教学论文。(11月22日之前上交教研组)
五、说明:
1、本组教师必须全员参与。
2、活动中优秀作品给予奖励。
龙山县红岩中学现代教育技术教研组
2011年11月18日
现代教育技术教研组一人一文活动小结
我们全组成员在学校教科室的领导下,积极开展了本次一人一文活动。大家踊跃提交了各自撰写的高质量的论文,结合自己的学科教学实际,很是动了一番脑筋。郑能波校长的《学校“人性化管理”的几点认识》从“尊重与理解、激励与约束、严格与宽松”几个方面谈了怎样对学校实现人性化管理,论据充分。张天明书记的《如何发挥党支部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对党支部在学校管理中角色定位有着精辟的阐述。张永康老师结合自己的美术教学实际谈了《改革初中美术教学的几点尝试》,很有一定的说服力。向金明老师常年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和远程教育管理,根据自己的实践教学经验认真撰写了《关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很有自己的见解。四位老师在本次活动中都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并能够很好的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总之,我们现代教育技术组全体成员都如期、顺利地完成了一人一文活动任务,并且在以后教科室组织的活动中,我们也一定会不甘落后,积极向上。
现代教育技术组 2011年11月25日
第二篇: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总结
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总结
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江阴市云亭中学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总结
我校自五十年代初创办,一九五八年正式被江阴县命名云亭中学以来,一直是一所农村普通中学,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学校占地一直没有多大的扩展,至今仅有二万八千多平方米,学校建筑面积也不大,仅有一万六千多平方米,且各幢建筑都较陈旧,缺少现代化的气息,在这种办学条件普通、硬件不过“硬”的情况下,我们觉得,要使学校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我们只能在软件上做文章,在学校内部管理方面做文章,在教育教学的研究和改革上做文章。为此,我们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提升办学质量的突破口,提出了“校园数字化、教学
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目标。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与研究,积极推进数字化校园的建设,着力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促进教师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先后通过了“无锡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无锡市实验教学标准化学校”的评估验收。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着眼于推进素质教育,着力于优化课堂教学,充分利用现有教育技术设施设备,挖掘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巨大潜能,既重硬件更重软件,抓管理更抓应用,做到“硬、软件”两手抓,“配、管、用”一体化。下面从两个方面就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作一个汇报:
一、以“硬、软件”达标为抓手,大力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一)注重投入,确保物质基础到位。
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是以现代教育设施设备为基础和条件的。硬件重“硬”,是开展教育技
术工作的保证,而经费和投入则是关系到教育技术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基于这一认识,我校把多方面筹措技术经费、不断改善物质条件、全力打造数字化校园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来抓。在目前学校教育经费相当困难、政府财政投入薄弱不足的特殊情况下,我校通过多种渠道,想方设法筹措经费,积极谋求厂矿企业、社会力量以及个人捐资,确保教育技术经费能满足教育技术工作不断发展的需要。在短短的几年中,我们通过社会捐助一点、镇政府补助一点、学校自筹一点等几个一点点,先后投入300多万元,目前已经建成了校园网,实现了“班班通”。学校现有两个多媒体阶梯教室;四个标准化的网络教室,每个网络教室配备54台电脑,保证学生上课人手一机;网络接点布及所有教室和教师办公室。目前所有教室都安装了液晶投影仪、屏幕、音响、数字处理视频展示台等全套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彻底取代传统意义上的“三机一幕”,可以说,在传统课堂中实施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的物质基础我校已经基本实现。同时,学校十分重视教育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安装了“国之源”教学资源库,应用了“瑞博”数字化教学平台,每年更新添置各种教学支撑软件,如“阳光校园”视频资源、“英语口语练习与评测”系统、“数字物理”实验、“出卷王”电子试题库、数字图书馆等等,走添购资源库软件与自我积累相结合的道路,使学校教育教学信息资源不断充实、丰富。近两年我校又通过学校补助三分之
一、个人出资三分之二的形式,已经帮助120多位教师购买了笔记本,到今年年底,将帮助所有任课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到位。这样,借助电子办公平台,教师进行网络备课、共享网络资源的物质环境将得到进一步完善。
(二)注重培训,确保师生素养到位。
硬件投入到位以后,还需要建立起一支能胜任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教师队伍。在这一方面,我们首先是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专兼职教师的培训与提高,建
设了一支素质较高、技能较全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我们分别选送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参加江苏教育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无锡市电教馆、江阴市电教中心等单位举办的各类培训进修,还安排他们到我市重点中学听课学习,邀请市电教中心专家来校当面指导,通过多种途径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理论水平、实际操作水平以及网络维护技术。与此同时,我校重视加强了对全体教师的培训提高,通过组织教师参加无锡市统一组织的三个模块培训考试和校内的深化培训,抓好了全校专任教师信息素养的全面提高。
另一方面,我校认真组织上好初、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课,并办好节假日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班、暑假网上读书活动、绿色网吧活动等,全面提高初高中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注重规范,确保机制管理到位。
我校从上到下,认识统一,十分重视现代教育观念的确立,切实把现代教
育技术工作置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位置。在硬件建设逐步到位达标的基础上,加大管理力度,完善工作机制,主要从三个方面做好管理监督工作。
一是建立各项规章制度,使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有章可循。围绕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管理,我们先后制定了《机房(多媒体教室)管理职责》、《机房(多媒体教室)操作规程》、《机房(多媒体教室)安全工作条例》、《机房(多媒体教室)维护保养条例》、《机房(多媒体教室)上机操作登记手册》、《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管理条例》、《信息技术教师工作考核细则》。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逐步规范化和科学化。
二是加强组织管理,实行“三级组织,层层落实”的教育技术组织运行机制。(1)学校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亲自挂帅,学校领导、专职人员、普通教师联合组成,主要工作职能是规
划设计学校近3—5年的教育技术工作蓝图,布置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的目标任务,学习上级有关教育技术工作的文件、精神并研究讨论具体落实措施。(2)学校教育技术室由校长室、教务处领导,现代教育技术专职人员组成,主要工作职能是负责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的具体实施、开展,制订教育技术学校工作计划,负责电教设备教材的管理保养及为教学提供教育技术服务,做好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及教师教育技术使用情况检查,对阶段性工作进行总结并向学校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提供工作意见等。(3)各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在教务处直接领导和教育技术室的服务指导下,具体组织实施教育技术工作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及研究等。三是加强检查考核,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根据各项规章制度,由现代教育技术办公室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信息技术老师教学的备课、上课、辅导进行检查评估。对机房的使用、维护、保养、安全等各
个环节的工作进行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与教师工作考核挂钩,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优劳优酬。由此确保了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提高了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
二、以“课程整合”研究为抓手,着力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配”好、“管”好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最终的目的是在于“用”好,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有力地促进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变革,有效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原国家教委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全面提高中小学迎接21世纪挑战的
能力。”教育部原部长、国务委员陈至立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也就是说,要通过研究与实施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优化应用,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正是基于以上认识,2002年10月,我校组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题组,同时,《网络环境下中学学科学与教的信息化实践研究》被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总课题组批准为子课题。2003年11月,本课题又被无锡市电教馆批准为无锡市第一批现代教育技术“十五”规划课题。在“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新一轮教改背景下,学校尤其重视“网络环境下中学学科学与教的信息化实践研究”课题的研
究和实践,把本课题研究作为实践新课改、推进新课改的有效载体。近三年来,课题组紧紧围绕“加强师生现代信息技术培训,按计划、方案开展课题研究、实验课研讨,选编教学设计集”等一系列实验研究活动,全体老师团结协作、积极探索、创新设计、大胆尝试,不断对信息技术和中学学科整合的创新课型进行反思、总结和改进,课题研究取得了明显成效。课堂教学依托网络环境、借助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得以重组,教育时空得以拓展,课堂教学活动焕发出勃勃生机,实验班级师生信息素养也得到较大提高。我们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扎实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工作,主要做法是:
(一)注重制度,凸现管理功能
1、课题分级网络管理为强化课题研究的领导和实施,学校形成了”校长室—教科室—学科组教师”科研组织网络。处于组织网络最高层面的校长,是课题组组长,也是课题实施的决策者和带头人。教科
室履行组织、协调、指导的具体管理职能,一名教科室主任专门负责本课题实施。学科组教师专题实践探索。这样责任明确、渠道畅通,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科学、有序、有效地运行。为加强课题科研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操作研究,学校成立三大课题工作组织,即课题研究专家顾问小组、课题研究指导协调小组和课题研究学科专题攻关小组。通过课题招标的方式组织学科课题科研实践小组,在专家顾问组的指导和学校领导小组协调下科研攻关。确立一个从理论到实践、从个体到整体、有分工有协作、有思想有操作的科研工作机制
2、课题过程管理(1)合作研讨制度:同一学科建立学科实验小组,协作进行课题研究,全体课题组老师每月一次集中,交流研究心得与问题,相互帮助提高。(2)集中会课制度:课题组老师每两个月一次集中开课,展示各自创新课型,互相评点促进。(3)检查调研制度:教科室每学期对课题组老师进行
一次检查调研,检查内容包括课题进展情况,阶段成果与研究调整,课题研究的问题与对策等等。(4)专家指导制度:多次请无锡电教馆、江阴电教中心、江阴教研室专家到校听课,请他们就课题研究中的信息技术问题以及学科整合的实践问题进行指导,进一步完善课题设计,整合设计,保证课题研究的深入实施。(5)培训提高制度:加强课题组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定期组织课题组老师学习有关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和相关经验介绍,二是给骨干教师提供学习培训机会,提高科研基础能力。课题组成员多次外出学习考察,参加周边市县学校的一些课程整合研讨活动,开阔视野,积累经验。
(6)表彰激励制度:学校每学年举行一次科研成果的评比活动,并对其中的优秀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奖励。
3、课题经费管理 为了支持本课题研究,学校对这项重点课题给予专项的经费补助。学校新建了两只师生人手一
机的网络教室,添置电脑100多台,投入经费60余万元。学校为教师个人补助购置“东芝”、华硕等笔记本电脑,投入经费近45万元。优先补贴课题组实验教师。另拨经费5万元,专款专用,用于课题研究所需要的图书资料、学习考察、分析测试、调研咨询、评审论证等研究活动开支,也用来支付少量超工作量补贴费用。
(二)注重实践,凸现应用价值
我校搞课程整合的研究方向一开始就是定位在“实践应用”上,所以我们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就十分强调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探索、尝试、研讨、验证,突出应用价值,务求实用实效。
1、在集体会课中改进提高2003年4月,课题组第一次集体会课活动,每位教师上一节整合课,通过实践来检验老师们的教学构想和实际效果。当时的总体感觉是两个极端:要么只注意了学科知识体系,教师做个课件,把多媒体教室的课搬到了网络教室;要么一味的考虑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培养,上成了计算机课,丢弃了学科本身的特点和学习要求。但学生对网络课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新奇感及主动的求知欲,给课题组老师印象深刻。2003年6月,课题组第二次集体会课活动,把课型的设计重点放在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的设计、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景的设计开发上面,核心是优化组合学习资源、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原来教师一直做的以教师为中心、为教师讲解服务的教学课件开始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包件”,即教师分别设计教师的教学资源和学生的学习资源。2003年10月,课题组第三次集体会课活动,重点研究信息技术在学科学习中的应用和渗透,开发网络教室论坛、学生主题学习、自主学习检测、网络研究性学习、学生作业展示、作品网站发表等学生学习辅助手段和学习方式。几何画板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表现出独特的优势。课题组老师切身感觉到了运用信息技术对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广
阔鲜活的空间,也经历着与学生一起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素养的成长喜悦。2004年3月----2004年6月,课题组第四次集体会课活动,课题组老师继续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创新实践研究。语文学科开发出借助网络写作平台进行师生交互式写作辅导、作文评点、批改讲评的新课型;生物学科借助动画软件,进行人机交互式学习,把微观世界具像化,使学生更感性形象地进行生物学习;各学科普遍采用学生学习信息即时反馈软件,让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及时反馈,使现代信息技术帮助教师更有效地了解教学情况,掌握学习质量,调控学习进程;结合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依托信息技术增加学生学习自我评价功能。这一阶段研究,老师们最强烈的感受是整合课急需教学新软件的支撑,教师自身有限的开发水平制约了整合课研究的进度和深度。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会课活动的不断进行,我校课程整合的研究科目从原先确定的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等6门学科拓展到了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这些学科的教师都不是原来课题组实验教师,大多属于自发参与本子课题研究的。这样我校的课题实验形成了以课题组教师为骨干,外围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实践探索、多学科、多层次相互补充、彼此促进、共同提高的浓郁的竞争氛围。
2、在交流研讨中深化认识2003年11月,薛少君组长带领课题组4位老师参加总课题组组织的在杭州十中举行的课题研究工作交流会议,聆听了教育部总课题负责专家邓立言教授和课程整合类指导专家师书恩教授的现场指导报告,既感到了差距,也坚定了信心,更明确了下阶段实验工作的目标和重点。2003年11月27---28日,学校安排课题组全体实验老师到九华山考察并进行课题培训,利用这个机会课题组集中学习讨论总课题组杭州十中会议精神和邓立言、师书恩两位专家的辅导报告,尤其是对整合课的教学设计规范有了更明确的认识。2004年7月,学
校参加总课题组在上海普陀区教育学院召开的课题中期评估会议,我校因良好的科研成果被总课题组指定为八个大会交流单位之一,薛少君校长的交流发言赢得了与会100多个子课题单位、150多名代表的一致好评。总课题组在会后下发的《会议纪要》中2次提到云亭中学,充分肯定了我校的科研成果。2005年8月,我校薛少君校长应邀参加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第一届年会暨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论坛,并在会上作了《扎实开展学科整合研究,着力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专题报告,介绍我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和课题研究成果,赢得了与会专家、代表的一致好评。
3、在成果展示中体现价值2003年11月,课题组承担向全市举行公开课研讨活动,初步展示“网络环境下中学学科学与教的信息化实践研究”课题的创新课型,分别开了一节语文课和一节数学课,有23个单位共80多名专家、老师来校参加研讨。无锡教
育电视台作了专题报道,无锡电教馆全程摄录了其中一节数学课。教研室教研员称赞说,上课形式耳目一新,教学效果相当好,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高。可以说这是课题研究和实践应用的首次亮相,也是一次较为精彩出色的亮相。2004年11月25日,我校代表江阴市承担“无锡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专题展示活动”,学校向来自无锡市、江阴市教育局的领导和兄弟学校来宾近百人开了四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展示课(徐玲玲老师的《出师表》,周建华老师的《中点四边形》,孙坚岗老师的《我的父亲母亲(写作指导)》,吴宜军老师的《被子植物的有性繁殖》)。上课的老师精心准备,把信息技术恰到好处地与相应学科有机地融合,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四个方面的变革,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使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无锡
电教馆皮何总副馆长对该次展示活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无锡日报》“教育之声”、“无锡教育网”、“江阴教育网”都进行了专题报道。在2005年3月揭晓的“无锡市新课程资源开发和建设一期工程”资源研发评比中,我校4位教师的15个资源包获嘉奖表彰,其中杜蕾老师的《敦煌》荣获无锡市一等奖,2个资源包获二等奖,12个资源包获三等奖,展现了我校青年教师的良好的信息素养和设计水平。2005年7月,我校新开发的15个资源包又送交无锡市新课程资源开发中心。2005年4月10日,我校陈丽娜等三名初二同学组成的代表队在无锡市“永中office”应用技术比赛决赛中获得初中组第一名,我校朱文烨老师获得最佳人气奖和指导老师奖,充分展示了我师生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和电脑操作水平。2005年4月23日--25日,我校周建华老师的初二数学《中点四边形》一课代表江阴市同时也是代表无锡大市,参加“江苏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课评比活
动”,获得江苏省一等奖。5月,该课参加了无锡市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精品课展示活动。6月,该课被省电教馆摄录成光盘向全国发行。2004年7月至2005年7月,学校将课题组成员的课程整合设计稿进行汇编整理,结集出版《信息技术与中学学科整合教学设计方案集》。该书由教育部信息技术专家邓立言教授题写书名,北京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院长师书恩教授撰写序言,全书31万字,南师大出版社出版。这是我校课题组继创新课型展示后的又一重要课题科研成果,是一部教学一线教师十分实用的课程整合教学设计参考范例,该书的公开出版发行使我校课题成果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课程整合的课题研究也使我校收获了丰硕的经验积累和理论成果,同时我们初步构建出了四种信息化学习教学模式:合作互动型网络学习教学模式,课题研究型网络学习教学模式,问题驱动型网络学习教学模式,软件辅助型网络学习教学模式。2005年4月学
校被评为“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先进单位”,2005年5月学校无锡市“十五”课题“网络环境下的中学学科学与教的信息化实践研究”课题阶段研究报告《开展课程整合研究,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获得无锡市“十五”课题成果评比表彰一等奖。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是一项日新月异、不断推陈出新的青春事业,无论硬件投入、软件管理还是实践应用研究都需要我校持续加强,不断深入,与时俱进。过去几年,我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取得了一点成果,得到了领导和同仁的称赞,我们感到无比的欣慰。但是我们清醒的认识到,我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水平和一些兄弟学校相比、尤其是和一些省级、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相比,还有很大一段差距,我校课程整合研究中也还有许多疑难问题没有解决,有待我们深入研究、继续实验。我们将进一步把工作做细、做实,真正使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成为促进我校实施新课改、确保教育
教学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撑,同时让“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成为我校学科建设的一大特色,开拓出一片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素质教育的明朗晴空。
第三篇:2006-2007学年现代教育技术组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开放高效的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为动力,以“发展内涵,提高质量”为重点,切实抓好信息技术的普及与提高工作,开展信息技术的培训,发挥信息技术的示范作用;进一步深入学习实践玄武教育理念,深化课程改革,进行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有效地进行资源建设,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全面、高质量实施素质教育,为实现“玄武教育在南京率先,江苏领先,全国争先”的目标而努力。
1、开展开课题研究工作
以“三学双动”总课题为导向,以我区十个省级现代教育技术课题为切口,积极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在课程改革与实验的研究过程中,加快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在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中实现突破。
配合省市电教馆做好我区省级“十五”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的结题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带动全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向纵深发展。重点在教育思想的整合、学习内容的整合、教育形式的整合、教育技术的整合合教育资源的整合等五个方面进行研究与实验。积极主动地与教研员联系、配合组建资源开发队伍,大胆进行研究与实践。
2、形式多样,切实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1)全面提高我区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做好第三轮江苏省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和考试工作,切实按照省市要求制定计划,做好报名、办班、培训、辅导和帮助待考教师顺利通过考试。并切实指导参加培训并考试合格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骨干教师培养。吸取南京市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班的经验,进一步提高全区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的素养。
坚持全区电教员每月的例会制度,学习理论、传递信息、交流经验、研究问题,进一步提高各校电教员的素质。
与各学科组紧密结合,选择一些具有一定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和掌握一定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通过理论授课、撰写论文、实践操作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其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操作、实践水平,在教学实践中发挥骨干作用。
积极组织全区电教、计算机教师开展“网络环境中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强化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地位和教师的主导性地位,开展上好一节课、说好一次课、演好一个课件、写好一篇论文的“四个一”活动。
(3)充分发挥我区网络建设方面的优势,加强对学校教师进行网络知识方面的培训。进一步加强对教师使用玄武信息网的培训,使其能够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充分使用网络资源,改变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积极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加强对教师使用网络资源的指导,不仅管理好、使用好信息网,而且还要进一步开发信息网的功能,为我区的信息化建设培养一批骨干教师。
信息中心要加强信息服务意识、提高信息技术水平,积极为全区、全校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提供科学的、具有前瞻性的信息和有效的技术支撑。要采取措施,加强我区各中小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管理,积极推进各校校园网和多媒体设备的有效使用。
中小幼各学科要根据各自特点,会同信息中心,开展行之有效的学科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培训,确保全区中小幼教师在今后的两三年内信息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积极按照省市电教馆地要求,做好新一轮省级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考核工作。
3、立足新课改,切实提高我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和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水平
做好我区十所现代教育技术窗口学校的“十一五”省级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申报工作,并对这些学校执行省电教馆《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示范)学校工作规程》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
积极努力争取参加全市的“教育信息化示范区(县)验收”,并争取验收通过。
与各个学科组紧密配合,利用学科教培活动和电教例会,学习、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尤其要着力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研究工作必须建立在“五新”基础上,即:立足新课标、建构新课堂、推广新资源、发布新经验、形成新特色。
定期推广有价值、高水平的课堂教学软件,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鼓励他们根据教学内容,自制课堂教学软件,充实学校和全区的教育资源。各校要充分发挥学科资源建设中心组的作用,广泛搜集高质量的学科资源,同时,充分发动学科教师提供原创性资源,充实学科网站。为学科教培和教师交流提供更大的平台,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提供更丰富的资源。
本学年,结合“四边”课堂教学研究,各校不仅要积极探索视频案例的建设研究,更要积极地使用这些素材,努力提高 “四边”课堂教学研究的水平,提高教培的质量。
信息中心要在提供技术服务的前提下,积极协调区内资源、搜集外部信息,努力为各学科提供优质资源信息,并积极与学科教研员合作,制作出能体现“四边”课堂教学研究水平的教学案例,从而为我区广大教师提供更好的服务。
3、以制度建设和省市级评估为契机,进一步推进我区教育现代化建设
重点抓各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制度、资料的建设。对我区各校移动多媒体设备、网络教室的使用率进行调查了解,强化管理,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使用、管理办法。要依据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实验学校的标准,定期对各中小学、幼儿园的电教现状进行效益评价,为省市示范、实验学校的新一轮验收做好准备。
要克服重 “硬件” 轻 “软件”、重投入轻管理的思想, 坚决杜绝摆花架子、搞形式主义的做法。积极调动各校电教员在电教管理方面的积极性,努力提高各校电教设备的投入产出率。我们将选择两所(中小学各一所)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的学校,召开全区的现场会加以推广。
4、加强硬件建设,全面提升教育信息中心层次
根据科教培电工作的需要,高水准建设区教育信息中心,实现教育信息中心由电教服务的职能向软件开发和管理的职能转变,推进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提高对全区中小学信息化进程的管理水平。
在校长室的统一安排下进一步推进我校信息化的进程和提高信息化管理的水平。通过合作开发等形式设计、制作有关软件,力求满足我校科教培电管理工作的需要,并力争在教学质量的分析管理、教学资料的交流管理以及教师队伍的信息化管理等方面有所突破;进一步完善教育信息中心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办事,保证信息中心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重点抓各校教育技术制度、教育信息资料的建设。要依据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实验学校的标准, 定期对各中小学、幼儿园的现代教育技术现状进行效益评价,为省市电教示范、实验校的验收做好准备。
5、提高自身素质
进一步增强玄武区教育信息中心的品牌意识、质量意识、群体意识、和课题意识,不断提升信息中心的层次。
不断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师德修养,把学校的校风和“三实作风”落到实处。
不断学习素质教育理论,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的研究。在做好常规、基础性工作的同时,努力提高工作的技术含量。
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工作,努力发挥信息中心的示范、辐射作用,强化对本校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配合做好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
进一步增强全局意识、服务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发扬“三实”作风,团结合作,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各项工作。进一步提高学校电化教育设备的使用率和效益,真正达到“提高投入产出率,发挥工作创造性,加强管理规范化”的要求。
第四篇:2005-2006学年现代教育技术组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开放高效的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为动力,以“发展内涵,提高质量”为重点,切实抓好信息技术的普及与提高工作,开展信息技术的培训,发挥信息技术的示范作用;进一步深入学习实践玄武教育理念,深化课程改革,进行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有效地进行资源建设,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全面、高质量实施素质教育,为实现“玄武教育在南京率先,江苏领先,全国争先”的目标而努力。
1、开展开课题研究工作
以“三学双动”总课题为导向,以我区十个省级现代教育技术课题为切口,积极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在课程改革与实验的研究过程中,加快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在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中实现突破。
配合省市电教馆做好我区省级“十五”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的结题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带动全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向纵深发展。重点在教育思想的整合、学习内容的整合、教育形式的整合、教育技术的整合合教育资源的整合等五个方面进行研究与实验。积极主动地与教研员联系、配合组建资源开发队伍,大胆进行研究与实践。
2、形式多样,切实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1)全面提高我区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做好第三轮江苏省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和考试工作,切实按照省市要求制定计划,做好报名、办班、培训、辅导和帮助待考教师顺利通过考试。并切实指导参加培训并考试合格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骨干教师培养。吸取南京市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班的经验,进一步提高全区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的素养。
坚持全区电教员每月的例会制度,学习理论、传递信息、交流经验、研究问题,进一步提高各校电教员的素质。
与各学科组紧密结合,选择一些具有一定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和掌握一定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通过理论授课、撰写论文、实践操作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其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操作、实践水平,在教学实践中发挥骨干作用。
积极组织全区电教、计算机教师开展“网络环境中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强化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地位和教师的主导性地位,开展上好一节课、说好一次课、演好一个课件、写好一篇论文的“四个一”活动。
(3)充分发挥我区网络建设方面的优势,加强对学校教师进行网络知识方面的培训。进一步加强对教师使用玄武信息网的培训,使其能够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充分使用网络资源,改变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积极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加强对教师使用网络资源的指导,不仅管理好、使用好信息网,而且还要进一步开发信息网的功能,为我区的信息化建设培养一批骨干教师。
信息中心要加强信息服务意识、提高信息技术水平,积极为全区、全校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提供科学的、具有前瞻性的信息和有效的技术支撑。要采取措施,加强我区各中小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管理,积极推进各校校园网和多媒体设备的有效使用。
中小幼各学科要根据各自特点,会同信息中心,开展行之有效的学科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培训,确保全区中小幼教师在今后的两三年内信息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积极按照省市电教馆地要求,做好新一轮省级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考核工作。
3、立足新课改,切实提高我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和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水平
做好我区十所现代教育技术窗口学校的“十一五”省级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申报工作,并对这些学校执行省电教馆《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示范)学校工作规程》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
积极努力争取参加全市的“教育信息化示范区(县)验收”,并争取验收通过。
与各个学科组紧密配合,利用学科教培活动和电教例会,学习、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尤其要着力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研究工作必须建立在“五新”基础上,即:立足新课标、建构新课堂、推广新资源、发布新经验、形成新特色。
定期推广有价值、高水平的课堂教学软件,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鼓励他们根据教学内容,自制课堂教学软件,充实学校和全区的教育资源。各校要充分发挥学科资源建设中心组的作用,广泛搜集高质量的学科资源,同时,充分发动学科教师提供原创性资源,充实学科网站。为学科教培和教师交流提供更大的平台,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提供更丰富的资源。
本学年,结合“四边”课堂教学研究,各校不仅要积极探索视频案例的建设研究,更要积极地使用这些素材,努力提高 “四边”课堂教学研究的水平,提高教培的质量。
信息中心要在提供技术服务的前提下,积极协调区内资源、搜集外部信息,努力为各学科提供优质资源信息,并积极与学科教研员合作,制作出能体现“四边”课堂教学研究水平的教学案例,从而为我区广大教师提供更好的服务。
3、以制度建设和省市级评估为契机,进一步推进我区教育现代化建设
重点抓各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制度、资料的建设。对我区各校移动多媒体设备、网络教室的使用率进行调查了解,强化管理,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使用、管理办法。要依据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实验学校的标准,定期对各中小学、幼儿园的电教现状进行效益评价,为省市示范、实验学校的新一轮验收做好准备。
要克服重 “硬件” 轻 “软件”、重投入轻管理的思想, 坚决杜绝摆花架子、搞形式主义的做法。积极调动各校电教员在电教管理方面的积极性,努力提高各校电教设备的投入产出率。我们将选择两所(中小学各一所)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的学校,召开全区的现场会加以推广。
4、加强硬件建设,全面提升教育信息中心层次
根据科教培电工作的需要,高水准建设区教育信息中心,实现教育信息中心由电教服务的职能向软件开发和管理的职能转变,推进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提高对全区中小学信息化进程的管理水平。
在校长室的统一安排下进一步推进我校信息化的进程和提高信息化管理的水平。通过合作开发等形式设计、制作有关软件,力求满足我校科教培电管理工作的需要,并力争在教学质量的分析管理、教学资料的交流管理以及教师队伍的信息化管理等方面有所突破;进一步完善教育信息中心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办事,保证
信息中心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重点抓各校教育技术制度、教育信息资料的建设。要依据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实验学校的标准, 定期对各中小学、幼儿园的现代教育技术现状进行效益评价,为省市电教示范、实验校的验收做好准备。
第五篇:XX-XX学年现代教育技术组工作计划
1、开展开课题研究工作
以“三学双动”总课题为导向,以我区十个省级现代教育技术课题为切口,积极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在课程改革与实验的研究过程中,加快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在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中实现突破。
配合省市电教馆做好我区省级“十五”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的结题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带动全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向纵深发展。重点在教育思想的整合、学习内容的整合、教育形式的整合、教育技术的整合合教育资源的整合等五个方面进行研究与实验。积极主动地与教研员联系、配合组建资源开发队伍,大胆进行研究与实践。
2、形式多样,切实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1)全面提高我区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做好第三轮江苏省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和考试工作,切实按照省市要求制定计划,做好报名、办班、培训、辅导和帮助待考教师顺利通过考试。并切实指导参加培训并考试合格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骨干教师培养。吸取南京市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班的经验,进一步提高全区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的素养。
坚持全区电教员每月的例会制度,学习理论、传递信息、交流经验、研究问题,进一步提高各校电教员的素质。
与各学科组紧密结合,选择一些具有一定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和掌握一定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通过理论授课、撰写论文、实践操作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其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操作、实践水平,在教学实践中发挥骨干作用。
积极组织全区电教、计算机教师开展“网络环境中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强化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地位和教师的主导性地位,开展上好一节课、说好一次课、演好一个课件、写好一篇论文的“四个一”活动。
(3)充分发挥我区网络建设方面的优势,加强对学校教师进行网络知识方面的培训。进一步加强对教师使用玄武信息网的培训,使其能够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充分使用网络资源,改变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积极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加强对教师使用网络资源的指导,不仅管理好、使用好信息网,而且还要进一步开发信息网的功能,为我区的信息化建设培养一批骨干教师。
信息中心要加强信息服务意识、提高信息技术水平,积极为全区、全校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提供科学的、具有前瞻性的信息和有效的技术支撑。要采取措施,加强我区各中小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管理,积极推进各校校园网和多媒体设备的有效使用。
中小幼各学科要根据各自特点,会同信息中心,开展行之有效的学科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培训,确保全区中小幼教师在今后的两三年内信息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积极按照省市电教馆地要求,做好新一轮省级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考核工作。
3、立足新课改,切实提高我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和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水平
做好我区十所现代教育技术窗口学校的“十一五”省级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申报工作,并对这些学校执行省电教馆《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示范)学校工作规程》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
积极努力争取参加全市的“教育信息化示范区(县)验收”,并争取验收通过。
与各个学科组紧密配合,利用学科教培活动和电教例会,学习、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尤其要着力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研究工作必须建立在“五新”基础上,即:立足新课标、建构新课堂、推广新资源、发布新经验、形成新特色。
定期推广有价值、高水平的课堂教学软件,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鼓励他们根据教学内容,自制课堂教学软件,充实学校和全区的教育资源。各校要充分发挥学科资源建设中心组的作用,广泛搜集高质量的学科资源,同时,充分发动学科教师提供原创性资源,充实学科网站。为学科教培和教师交流提供更大的平台,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提供更丰富的资源。
本学年,结合“四边”课堂教学研究,各校不仅要积极探索视频案例的建设研究,更要积极地使用这些素材,努力提高 “四边”课堂教学研究的水平,提高教培的质量。
信息中心要在提供技术服务的前提下,积极协调区内资源、搜集外部信息,努力为各学科提供优质资源信息,并积极与学科教研员合作,制作出能体现“四边”课堂教学研究水平的教学案例,从而为我区广大教师提供更好的服务。
3、以制度建设和省市级评估为契机,进一步推进我区教育现代化建设
重点抓各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制度、资料的建设。对我区各校移动多媒体设备、网络教室的使用率进行调查了解,强化管理,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使用、管理办法。要依据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实验学校的标准,定期对各中小学、幼儿园的电教现状进行效益评价,为省市示范、实验学校的新一轮验收做好准备。
要克服重 “硬件” 轻 “软件”、重投入轻管理的思想, 坚决杜绝摆花架子、搞形式主义的做法。积极调动各校电教员在电教管理方面的积极性,努力提高各校电教设备的投入产出率。我们将选择两所(中小学各一所)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的学校,召开全区的现场会加以推广。
4、加强硬件建设,全面提升教育信息中心层次
根据科教培电工作的需要,高水准建设区教育信息中心,实现教育信息中心由电教服务的职能向软件开发和管理的职能转变,推进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提高对全区中小学信息化进程的管理水平。
在校长室的统一安排下进一步推进我校信息化的进程和提高信息化管理的水平。通过合作开发等形式设计、制作有关软件,力求满足我校科教培电管理工作的需要,并力争在教学质量的分析管理、教学资料的交流管理以及教师队伍的信息化管理等方面有所突破;进一步完善教育信息中心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办事,保证信息中心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重点抓各校教育技术制度、教育信息资料的建设。要依据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实验学校的标准, 定期对各中小学、幼儿园的现代教育技术现状进行效益评价,为省市电教示范、实验校的验收做好准备。
5、提高自身素质
进一步增强玄武区教育信息中心的品牌意识、质量意识、群体意识、和课题意识,不断提升信息中心的层次。
不断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提高自身的
思想素质和师德修养,把学校的校风和“三实作风”落到实处。不断学习素质教育理论,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的研究。在做好常规、基础性工作的同时,努力提高工作的技术含量。
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工作,努力发挥信息中心的示范、辐射作用,强化对本校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配合做好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
进一步增强全局意识、服务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发扬“三实”作风,团结合作,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各项工作。进一步提高学校电化教育设备的使用率和效益,真正达到“提高投入产出率,发挥工作创造性,加强管理规范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