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艺术组现代教育技术总结
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总结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迅速兴起并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经济。一个拥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国家将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不竭动力。国家创新能力的基础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创新成果以及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我们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我们的全体教育工作者,对增强包括民族凝聚力在内的综合国力,承担着庄严的职责。”
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民族,创新精神是要靠激发的,创新能力是要靠培养的,而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创新能力,从根本上讲,要从娃娃抓起;一个国家有没有足够的科学储备,有没有特久的创新能力,关键在基础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讲,基础教育是创新人才成长的摇篮。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开展创新教育正是实现这种转轨的关键所在。众所周知,“应试教育”的最大弊端之一就是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质扼杀,它使我国的基础教育之路越走越窄。要想从“应试教育”的误区中突围出来,就必须寻找其薄弱处下手。而这个薄弱处正是长期被忽略和冷落的创新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教育既是冲出“应试教育”怪圈的突破口,也是转向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创造教育着力解决的是培养人的综合素质中的创造素质问题,它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创造教育以创造性的教与学,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现在的中学生,到2010年前后,正处在江总书记所说的“思维创造活动的最好年龄”,他们将责无旁贷地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主力军。因此,目前在基础教育系统中开展创新教育已迫在眉睫。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儿童的创造力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之才能之精华。发挥或阻碍,加强或削弱,培养或摧残这种创造力的是环境。教育是要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发挥这创造力,使他长得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他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 “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他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
更丰富的学问;解放他们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添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在功课上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自己高兴干的事情。有了这六大解放,创造力才可以尽量发挥出来。”
本学期,我组教师紧紧围绕开学初制定的教育教学目标、计划,紧密结合我组教科研课题《讲练结合——如何改进音乐课堂中的识谱教学方法》,认真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并根据课题研究写出方案、措施、心得体会。教学中,根据各年级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及认知情况,开展不同的教学活动。如一、二年级:音符认知,游戏练习等;
三、四年级:旋律视唱、多小节节奏练习等;
五、六年级:顺唱、逆唱、变换小节视唱、器乐演奏练习等。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思路,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精心备课,认真上课,课后及时反思,在各自的教学中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力求上出自己的教学特色。如:袁立玲老师在《小乌鸦爱妈妈》一课中,积极的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陈秀云老师在欣赏《牧童短笛》一课时,将对作品的感受和体验放在首位,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增强儿童的审美情趣。
寓学科整合于现代教育技术之中。在改变以灌输知识为重心,确立以培养能力、开发智能和发展个性为首要教育目标,执着追求教育多元相融与和谐完美的最高境界,构建立体化的教学模式方面,我们积极进行了实践性的探索:
美术:让想象的空间立体化。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影响并实践于美术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这是现代教育技术与美术课整合的最好体现。宽带校园网络环境存储的大量动画、影像、图象、图形等,为美术课的教与学提供了多角度的、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画图板、金山画王、图片处理、图片编辑、三维动画等功能强大的应用软件,再次为美术课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美术课的欣赏、讲解、练习、讲评,甚至群体创作、组合、展览,都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在信息技术环境中经过整合而得到尽善尽美。这样的教学,无疑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学习精神都是十分有利的。
音乐:让流淌的歌声可视化。有了校园信息技术环境,音乐课不再局限于教师的一架琴、一张嘴、一台录音机,学生的学习过程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枯燥的音乐理论、无休止地唱歌和听那些似懂非懂的音乐。网络上的一个个小游戏,童
话故事中的7个小矮人变成了7个小音符,生动活泼的情境,使本属听觉的音乐同样变得可视化,使流淌的声音变成了流动的画面。如教学《看龙船》,让学生上网搜索有关“赛龙船”的音频、视频资料,并下载播放,获得感性认识,再切入课题学习课本内容,通过网络的BBS交流学习体会,进行视唱练习,最后进行网络欣赏,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体验到学习音乐的乐趣。
要使课堂教学达到优化、高效,真正使每个学生能生动活泼主动发展,教育思想现代化和教育技术现代化是关键。我们将现代教育手段特别是计算机多媒体引进教学课堂,发挥它在教学中的种种优势,通过近三年的实验,教师已学会上传自己的习作与同伴交流,在BBS中谈学习体会,制作自己的个人主页,利用校园网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协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尝试。
网络可以为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丰富的资源。建立正确的资源观念并强调资源共享有利于充分有效地发挥网络的作用。
我校在建网的同时着手建立资源中心。我们着重抓了资料的搜集、归类与整理工作,尤其是收集了平时教师和学生创作的各类网络和多媒体软件作品,以及在创作过程中用的资料(包括教师自制课件的源程序)。教师制作的每一个课件,除了本人拥有外,学校另外都要刻录一份存档,按年级和学科归入资料库,供全体教师共享。因此,其他教师在使用时,可作为资料,结合自己班级或年级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再利用。
我们的教改还在进行,我们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我们在教改中施加的各种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检验其有效性和可行性。教育研究是永无止境的。无论“整合”还是“渗透”都是一个需要反复实验、反复研究、不断总结、不断提高的课题。目前,坚冰已经打破,航向已经指明,航程仍需破冰前进。
2010年12月
第二篇:XX-XX学年现代教育技术组工作计划
1、开展开课题研究工作
以“三学双动”总课题为导向,以我区十个省级现代教育技术课题为切口,积极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在课程改革与实验的研究过程中,加快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在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中实现突破。
配合省市电教馆做好我区省级“十五”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的结题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带动全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向纵深发展。重点在教育思想的整合、学习内容的整合、教育形式的整合、教育技术的整合合教育资源的整合等五个方面进行研究与实验。积极主动地与教研员联系、配合组建资源开发队伍,大胆进行研究与实践。
2、形式多样,切实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1)全面提高我区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做好第三轮江苏省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和考试工作,切实按照省市要求制定计划,做好报名、办班、培训、辅导和帮助待考教师顺利通过考试。并切实指导参加培训并考试合格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骨干教师培养。吸取南京市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班的经验,进一步提高全区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的素养。
坚持全区电教员每月的例会制度,学习理论、传递信息、交流经验、研究问题,进一步提高各校电教员的素质。
与各学科组紧密结合,选择一些具有一定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和掌握一定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通过理论授课、撰写论文、实践操作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其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操作、实践水平,在教学实践中发挥骨干作用。
积极组织全区电教、计算机教师开展“网络环境中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强化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地位和教师的主导性地位,开展上好一节课、说好一次课、演好一个课件、写好一篇论文的“四个一”活动。
(3)充分发挥我区网络建设方面的优势,加强对学校教师进行网络知识方面的培训。进一步加强对教师使用玄武信息网的培训,使其能够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充分使用网络资源,改变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积极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加强对教师使用网络资源的指导,不仅管理好、使用好信息网,而且还要进一步开发信息网的功能,为我区的信息化建设培养一批骨干教师。
信息中心要加强信息服务意识、提高信息技术水平,积极为全区、全校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提供科学的、具有前瞻性的信息和有效的技术支撑。要采取措施,加强我区各中小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管理,积极推进各校校园网和多媒体设备的有效使用。
中小幼各学科要根据各自特点,会同信息中心,开展行之有效的学科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培训,确保全区中小幼教师在今后的两三年内信息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积极按照省市电教馆地要求,做好新一轮省级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考核工作。
3、立足新课改,切实提高我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和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水平
做好我区十所现代教育技术窗口学校的“十一五”省级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申报工作,并对这些学校执行省电教馆《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示范)学校工作规程》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
积极努力争取参加全市的“教育信息化示范区(县)验收”,并争取验收通过。
与各个学科组紧密配合,利用学科教培活动和电教例会,学习、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尤其要着力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研究工作必须建立在“五新”基础上,即:立足新课标、建构新课堂、推广新资源、发布新经验、形成新特色。
定期推广有价值、高水平的课堂教学软件,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鼓励他们根据教学内容,自制课堂教学软件,充实学校和全区的教育资源。各校要充分发挥学科资源建设中心组的作用,广泛搜集高质量的学科资源,同时,充分发动学科教师提供原创性资源,充实学科网站。为学科教培和教师交流提供更大的平台,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提供更丰富的资源。
本学年,结合“四边”课堂教学研究,各校不仅要积极探索视频案例的建设研究,更要积极地使用这些素材,努力提高 “四边”课堂教学研究的水平,提高教培的质量。
信息中心要在提供技术服务的前提下,积极协调区内资源、搜集外部信息,努力为各学科提供优质资源信息,并积极与学科教研员合作,制作出能体现“四边”课堂教学研究水平的教学案例,从而为我区广大教师提供更好的服务。
3、以制度建设和省市级评估为契机,进一步推进我区教育现代化建设
重点抓各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制度、资料的建设。对我区各校移动多媒体设备、网络教室的使用率进行调查了解,强化管理,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使用、管理办法。要依据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实验学校的标准,定期对各中小学、幼儿园的电教现状进行效益评价,为省市示范、实验学校的新一轮验收做好准备。
要克服重 “硬件” 轻 “软件”、重投入轻管理的思想, 坚决杜绝摆花架子、搞形式主义的做法。积极调动各校电教员在电教管理方面的积极性,努力提高各校电教设备的投入产出率。我们将选择两所(中小学各一所)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的学校,召开全区的现场会加以推广。
4、加强硬件建设,全面提升教育信息中心层次
根据科教培电工作的需要,高水准建设区教育信息中心,实现教育信息中心由电教服务的职能向软件开发和管理的职能转变,推进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提高对全区中小学信息化进程的管理水平。
在校长室的统一安排下进一步推进我校信息化的进程和提高信息化管理的水平。通过合作开发等形式设计、制作有关软件,力求满足我校科教培电管理工作的需要,并力争在教学质量的分析管理、教学资料的交流管理以及教师队伍的信息化管理等方面有所突破;进一步完善教育信息中心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办事,保证信息中心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重点抓各校教育技术制度、教育信息资料的建设。要依据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实验学校的标准, 定期对各中小学、幼儿园的现代教育技术现状进行效益评价,为省市电教示范、实验校的验收做好准备。
5、提高自身素质
进一步增强玄武区教育信息中心的品牌意识、质量意识、群体意识、和课题意识,不断提升信息中心的层次。
不断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提高自身的
思想素质和师德修养,把学校的校风和“三实作风”落到实处。不断学习素质教育理论,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的研究。在做好常规、基础性工作的同时,努力提高工作的技术含量。
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工作,努力发挥信息中心的示范、辐射作用,强化对本校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配合做好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
进一步增强全局意识、服务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发扬“三实”作风,团结合作,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各项工作。进一步提高学校电化教育设备的使用率和效益,真正达到“提高投入产出率,发挥工作创造性,加强管理规范化”的要求。
第三篇:2006-2007学年现代教育技术组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开放高效的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为动力,以“发展内涵,提高质量”为重点,切实抓好信息技术的普及与提高工作,开展信息技术的培训,发挥信息技术的示范作用;进一步深入学习实践玄武教育理念,深化课程改革,进行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有效地进行资源建设,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全面、高质量实施素质教育,为实现“玄武教育在南京率先,江苏领先,全国争先”的目标而努力。
1、开展开课题研究工作
以“三学双动”总课题为导向,以我区十个省级现代教育技术课题为切口,积极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在课程改革与实验的研究过程中,加快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在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中实现突破。
配合省市电教馆做好我区省级“十五”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的结题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带动全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向纵深发展。重点在教育思想的整合、学习内容的整合、教育形式的整合、教育技术的整合合教育资源的整合等五个方面进行研究与实验。积极主动地与教研员联系、配合组建资源开发队伍,大胆进行研究与实践。
2、形式多样,切实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1)全面提高我区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做好第三轮江苏省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和考试工作,切实按照省市要求制定计划,做好报名、办班、培训、辅导和帮助待考教师顺利通过考试。并切实指导参加培训并考试合格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骨干教师培养。吸取南京市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班的经验,进一步提高全区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的素养。
坚持全区电教员每月的例会制度,学习理论、传递信息、交流经验、研究问题,进一步提高各校电教员的素质。
与各学科组紧密结合,选择一些具有一定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和掌握一定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通过理论授课、撰写论文、实践操作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其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操作、实践水平,在教学实践中发挥骨干作用。
积极组织全区电教、计算机教师开展“网络环境中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强化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地位和教师的主导性地位,开展上好一节课、说好一次课、演好一个课件、写好一篇论文的“四个一”活动。
(3)充分发挥我区网络建设方面的优势,加强对学校教师进行网络知识方面的培训。进一步加强对教师使用玄武信息网的培训,使其能够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充分使用网络资源,改变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积极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加强对教师使用网络资源的指导,不仅管理好、使用好信息网,而且还要进一步开发信息网的功能,为我区的信息化建设培养一批骨干教师。
信息中心要加强信息服务意识、提高信息技术水平,积极为全区、全校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提供科学的、具有前瞻性的信息和有效的技术支撑。要采取措施,加强我区各中小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管理,积极推进各校校园网和多媒体设备的有效使用。
中小幼各学科要根据各自特点,会同信息中心,开展行之有效的学科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培训,确保全区中小幼教师在今后的两三年内信息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积极按照省市电教馆地要求,做好新一轮省级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考核工作。
3、立足新课改,切实提高我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和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水平
做好我区十所现代教育技术窗口学校的“十一五”省级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申报工作,并对这些学校执行省电教馆《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示范)学校工作规程》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
积极努力争取参加全市的“教育信息化示范区(县)验收”,并争取验收通过。
与各个学科组紧密配合,利用学科教培活动和电教例会,学习、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尤其要着力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研究工作必须建立在“五新”基础上,即:立足新课标、建构新课堂、推广新资源、发布新经验、形成新特色。
定期推广有价值、高水平的课堂教学软件,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鼓励他们根据教学内容,自制课堂教学软件,充实学校和全区的教育资源。各校要充分发挥学科资源建设中心组的作用,广泛搜集高质量的学科资源,同时,充分发动学科教师提供原创性资源,充实学科网站。为学科教培和教师交流提供更大的平台,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提供更丰富的资源。
本学年,结合“四边”课堂教学研究,各校不仅要积极探索视频案例的建设研究,更要积极地使用这些素材,努力提高 “四边”课堂教学研究的水平,提高教培的质量。
信息中心要在提供技术服务的前提下,积极协调区内资源、搜集外部信息,努力为各学科提供优质资源信息,并积极与学科教研员合作,制作出能体现“四边”课堂教学研究水平的教学案例,从而为我区广大教师提供更好的服务。
3、以制度建设和省市级评估为契机,进一步推进我区教育现代化建设
重点抓各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制度、资料的建设。对我区各校移动多媒体设备、网络教室的使用率进行调查了解,强化管理,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使用、管理办法。要依据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实验学校的标准,定期对各中小学、幼儿园的电教现状进行效益评价,为省市示范、实验学校的新一轮验收做好准备。
要克服重 “硬件” 轻 “软件”、重投入轻管理的思想, 坚决杜绝摆花架子、搞形式主义的做法。积极调动各校电教员在电教管理方面的积极性,努力提高各校电教设备的投入产出率。我们将选择两所(中小学各一所)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的学校,召开全区的现场会加以推广。
4、加强硬件建设,全面提升教育信息中心层次
根据科教培电工作的需要,高水准建设区教育信息中心,实现教育信息中心由电教服务的职能向软件开发和管理的职能转变,推进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提高对全区中小学信息化进程的管理水平。
在校长室的统一安排下进一步推进我校信息化的进程和提高信息化管理的水平。通过合作开发等形式设计、制作有关软件,力求满足我校科教培电管理工作的需要,并力争在教学质量的分析管理、教学资料的交流管理以及教师队伍的信息化管理等方面有所突破;进一步完善教育信息中心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办事,保证信息中心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重点抓各校教育技术制度、教育信息资料的建设。要依据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实验学校的标准, 定期对各中小学、幼儿园的现代教育技术现状进行效益评价,为省市电教示范、实验校的验收做好准备。
5、提高自身素质
进一步增强玄武区教育信息中心的品牌意识、质量意识、群体意识、和课题意识,不断提升信息中心的层次。
不断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师德修养,把学校的校风和“三实作风”落到实处。
不断学习素质教育理论,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紧密结合的研究。在做好常规、基础性工作的同时,努力提高工作的技术含量。
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工作,努力发挥信息中心的示范、辐射作用,强化对本校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工作,配合做好我校的校本培训工作。
进一步增强全局意识、服务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发扬“三实”作风,团结合作,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各项工作。进一步提高学校电化教育设备的使用率和效益,真正达到“提高投入产出率,发挥工作创造性,加强管理规范化”的要求。
第四篇:2005-2006学年现代教育技术组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开放高效的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为动力,以“发展内涵,提高质量”为重点,切实抓好信息技术的普及与提高工作,开展信息技术的培训,发挥信息技术的示范作用;进一步深入学习实践玄武教育理念,深化课程改革,进行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有效地进行资源建设,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全面、高质量实施素质教育,为实现“玄武教育在南京率先,江苏领先,全国争先”的目标而努力。
1、开展开课题研究工作
以“三学双动”总课题为导向,以我区十个省级现代教育技术课题为切口,积极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在课程改革与实验的研究过程中,加快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在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中实现突破。
配合省市电教馆做好我区省级“十五”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的结题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带动全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向纵深发展。重点在教育思想的整合、学习内容的整合、教育形式的整合、教育技术的整合合教育资源的整合等五个方面进行研究与实验。积极主动地与教研员联系、配合组建资源开发队伍,大胆进行研究与实践。
2、形式多样,切实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1)全面提高我区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做好第三轮江苏省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和考试工作,切实按照省市要求制定计划,做好报名、办班、培训、辅导和帮助待考教师顺利通过考试。并切实指导参加培训并考试合格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信息技术、现代教育技术骨干教师培养。吸取南京市市级骨干教师培训班的经验,进一步提高全区现代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专业教师的素养。
坚持全区电教员每月的例会制度,学习理论、传递信息、交流经验、研究问题,进一步提高各校电教员的素质。
与各学科组紧密结合,选择一些具有一定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和掌握一定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通过理论授课、撰写论文、实践操作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其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操作、实践水平,在教学实践中发挥骨干作用。
积极组织全区电教、计算机教师开展“网络环境中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强化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地位和教师的主导性地位,开展上好一节课、说好一次课、演好一个课件、写好一篇论文的“四个一”活动。
(3)充分发挥我区网络建设方面的优势,加强对学校教师进行网络知识方面的培训。进一步加强对教师使用玄武信息网的培训,使其能够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充分使用网络资源,改变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积极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加强对教师使用网络资源的指导,不仅管理好、使用好信息网,而且还要进一步开发信息网的功能,为我区的信息化建设培养一批骨干教师。
信息中心要加强信息服务意识、提高信息技术水平,积极为全区、全校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提供科学的、具有前瞻性的信息和有效的技术支撑。要采取措施,加强我区各中小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管理,积极推进各校校园网和多媒体设备的有效使用。
中小幼各学科要根据各自特点,会同信息中心,开展行之有效的学科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培训,确保全区中小幼教师在今后的两三年内信息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积极按照省市电教馆地要求,做好新一轮省级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考核工作。
3、立足新课改,切实提高我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和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水平
做好我区十所现代教育技术窗口学校的“十一五”省级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申报工作,并对这些学校执行省电教馆《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示范)学校工作规程》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
积极努力争取参加全市的“教育信息化示范区(县)验收”,并争取验收通过。
与各个学科组紧密配合,利用学科教培活动和电教例会,学习、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科教学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尤其要着力研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研究工作必须建立在“五新”基础上,即:立足新课标、建构新课堂、推广新资源、发布新经验、形成新特色。
定期推广有价值、高水平的课堂教学软件,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鼓励他们根据教学内容,自制课堂教学软件,充实学校和全区的教育资源。各校要充分发挥学科资源建设中心组的作用,广泛搜集高质量的学科资源,同时,充分发动学科教师提供原创性资源,充实学科网站。为学科教培和教师交流提供更大的平台,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提供更丰富的资源。
本学年,结合“四边”课堂教学研究,各校不仅要积极探索视频案例的建设研究,更要积极地使用这些素材,努力提高 “四边”课堂教学研究的水平,提高教培的质量。
信息中心要在提供技术服务的前提下,积极协调区内资源、搜集外部信息,努力为各学科提供优质资源信息,并积极与学科教研员合作,制作出能体现“四边”课堂教学研究水平的教学案例,从而为我区广大教师提供更好的服务。
3、以制度建设和省市级评估为契机,进一步推进我区教育现代化建设
重点抓各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制度、资料的建设。对我区各校移动多媒体设备、网络教室的使用率进行调查了解,强化管理,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使用、管理办法。要依据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实验学校的标准,定期对各中小学、幼儿园的电教现状进行效益评价,为省市示范、实验学校的新一轮验收做好准备。
要克服重 “硬件” 轻 “软件”、重投入轻管理的思想, 坚决杜绝摆花架子、搞形式主义的做法。积极调动各校电教员在电教管理方面的积极性,努力提高各校电教设备的投入产出率。我们将选择两所(中小学各一所)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的学校,召开全区的现场会加以推广。
4、加强硬件建设,全面提升教育信息中心层次
根据科教培电工作的需要,高水准建设区教育信息中心,实现教育信息中心由电教服务的职能向软件开发和管理的职能转变,推进信息化进程,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提高对全区中小学信息化进程的管理水平。
在校长室的统一安排下进一步推进我校信息化的进程和提高信息化管理的水平。通过合作开发等形式设计、制作有关软件,力求满足我校科教培电管理工作的需要,并力争在教学质量的分析管理、教学资料的交流管理以及教师队伍的信息化管理等方面有所突破;进一步完善教育信息中心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办事,保证
信息中心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重点抓各校教育技术制度、教育信息资料的建设。要依据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实验学校的标准, 定期对各中小学、幼儿园的现代教育技术现状进行效益评价,为省市电教示范、实验校的验收做好准备。
第五篇:红岩中学现代教育技术组
红岩中学现代教育技术组“一人一文”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校本研修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核心,以科研兴教系列活动为载体。切实转变本组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更好地落实我校“科研兴教”活动,推动我组教师的科研工作,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二、活动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组 长:向金明
组
员:向
君
张清江
文万胜
三、活动内容
一人一文(一篇优秀论文)
四、活动具体措施 论文(一人一文):
1、本年撰写的论文公开发表(学区考核认可)或者主管单位评奖。(参考学校考核加分)
2、一学期至少完成一篇教学论文。(11月22日之前上交教研组)
五、说明:
1、本组教师必须全员参与。
2、活动中优秀作品给予奖励。
龙山县红岩中学现代教育技术教研组
2011年11月18日
现代教育技术教研组一人一文活动小结
我们全组成员在学校教科室的领导下,积极开展了本次一人一文活动。大家踊跃提交了各自撰写的高质量的论文,结合自己的学科教学实际,很是动了一番脑筋。郑能波校长的《学校“人性化管理”的几点认识》从“尊重与理解、激励与约束、严格与宽松”几个方面谈了怎样对学校实现人性化管理,论据充分。张天明书记的《如何发挥党支部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对党支部在学校管理中角色定位有着精辟的阐述。张永康老师结合自己的美术教学实际谈了《改革初中美术教学的几点尝试》,很有一定的说服力。向金明老师常年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和远程教育管理,根据自己的实践教学经验认真撰写了《关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很有自己的见解。四位老师在本次活动中都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并能够很好的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总之,我们现代教育技术组全体成员都如期、顺利地完成了一人一文活动任务,并且在以后教科室组织的活动中,我们也一定会不甘落后,积极向上。
现代教育技术组 2011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