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图所示内容,与哪一宗教有关()
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
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A.犹太教 B.佛教 C.基督教 D.道教
2.4世纪末,罗马皇帝对基督教的态度是()A.定基督教为罗马国教 B.大肆迫害基督教徒 C.禁止基督教传播 D.阻拦行省总督信教
3.克洛维统治时期,法兰克王国不断扩张。为了巩固统治,他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克洛维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 B.在他的带动下,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了基督教 C.克洛维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 D.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
4.通过封建契约和分封仪式,如臣服礼、授职礼,领主和附庸形成依附关系。材料体现的制度是()A.君主立宪制度 B.共和制
C.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D.元首制
5.近代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三国的前身是()A.罗马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查理曼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6.“农奴的房舍、可耕地、森林、湖泊都归领主所有,农奴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或服一定的徭役方可使用它们。”文中的情景出现于()A.古希腊时代 B.中国夏商时期 C.古罗马时期 D.中世纪的西欧庄园
7.它通常占庄园全部可耕地的1/3到1/2,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这里的“它”指的是()A.份地 B.公用地 C.空闲地 D.直领地
8.庄园法庭档案记录了这样一些事:无权享用公共牧场但仍在牧场内放牧的人,侵犯了全体村民的权益,判令他们从牧场牵走他们的牲畜,从此不得占用牧场,违者还要被罚款;某人不按规定的价格卖酒,也要被罚款。这些案例主要说明()A.侵犯领主利益的行为,都会受到起诉与处罚 B.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 C.惩罚各种违法行为的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 D.领主可以凭借法庭奴役佃户
9.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在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还在于政治权利的获得,富庶城镇的居民要求当地领主允许他们自己管理城市的事务。这里的“政治权利”是指()A.城市自治权 B.人身自由权 C.特许经营权 D.男女平等权
10.法兰西东北部的毛纺织业中心之一——琅城,经过200年的斗争,摆脱了封建领主的统治而建立了公社。琅城人民最终获得自治权的主要方式是()A.采用金钱赎买 B.通过城市起义 C.利用舆论压力 D.得到教皇特许
11.13世纪,西欧大学享有自治地位,大学师生免受地方世俗法官审判,而须按教会法规定由当地主教审理,或由大学法庭独立审理。这主要体现了大学享有()A.免赋税特权 B.司法特权 C.教育自主权 D.教会法豁免权
12.有一棵大树,当它作为种子刚发芽时,拜占庭帝国(始于395年)建立了。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攻占君士坦丁堡时,派人将它伐下修建自己的宫殿。请问这棵树的年轮有多少圈?()A.1057 B.1058 C.1059 D.1060
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观察下图,回答问题。(16分)
图A 克洛维
图B 查理大帝
(1)图A克洛维是一位很有远见和才干的国王。试举例加以说明。(6分)
(2)图B中的查理是怎样把法兰克王国发展成为一个强盛帝国的?(6分)
(3)克洛维和查理二人主政的共同之处有哪些?(4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随着西欧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一些有专门手艺的农奴逃离封建庄园,到交通要道、渡口或寺院、城堡附近开设作坊,成为手工业者,商人也随之在这些地方聚集。为防御侵扰,他们在聚居地筑起栅栏或围墙,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新的工商业城市。
材料二 一些比较富裕的城市,就用赎买的办法摆脱领主的统治;有的城市则采取武装斗争的手段;另一些城市则两种办法交替使用。米兰、琅城等都经过长期反复的斗争,才取得城市自治权利。
(1)材料一中西欧新的城市是什么时候开始产生的?形成的原因是什么?(6分)
(2)请列举出意大利、法兰西和英格兰新兴的著名工商业城市各一个。(6分)
(3)材料二中城市开展反封建斗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3分)
(4)西欧城市兴起给西欧历史带来了哪些深远影响?(5分)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拜占庭的作用是绝对保守的,命运注定它只是保存,而不是创新。它诞生在一个古老的国度,生活在过去的势力和荣誉的阴影之中,这种势力和荣誉正是它试图维持和恢复的。他们很少有人具有创造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材料一中的“拜占庭”是指哪一帝国?“古老的国度”是指哪一国家?(4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此帝国在地理分布上有何特点?其文化有何影响?(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帝国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
1.C 2.A 3.D 4.C 5.C 6.D 7.D 8.B 9.A 10.B 11.B 12.B 13.(1)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在他的带动下,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了基督教。克洛维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教会和部下,从而取得了罗马教会、基督教的高卢罗马人和部下的广泛支持。克洛维统治期间,法兰克王国不断扩张。到他去世时,法兰克王国的版图已经延伸至高卢南部地区以及莱茵河以东至多瑙河之间的大部分地区,实力强大。
(2)对外持续扩张,查理继位后,四处征伐,800年前后,法兰克王国的版图扩展到今天的意大利北部、西班牙北部和德国西部的广大地区,与原来西罗马帝国的欧洲部分基本相当,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对内励精图治,查理继续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入的1/10贡献给教会,称为“什一税”,取得教会的支持。
(3)都励精图治;对外扩张;都利用基督教,取得教会支持等。
14.(1)10世纪。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2)意大利:威尼斯。法国:巴黎。英格兰:伦敦。(3)目的:获得城市自治权。
(4)影响:经济上,城市的发展使商业迅速发展,西欧单一的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政治上,城市成为西欧封建社会中新的政治力量。城市往往与国王结盟,共同对付国内的封建大贵族,从而加速了国家的统一。文化上,随着城市的繁荣发展,城市文化应运而生,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15.(1)拜占庭帝国(或东罗马帝国)。罗马帝国。
(2)拜占庭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成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3)帝国统治者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封闭保守,不图创新;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帝国财政枯竭,财尽民穷;十字军东征和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加速了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第二篇: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2018年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日本是在()A.1世纪 B.2世纪 C.3世纪 D.5世纪
2.大化改新中规定,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它属于什么方面的改革措施?()A.政治
B.思想
C.文化
D.经济
3.历史上大和统治者通过派遣使臣和留学生,积极学习中国隋唐封建制度,并通过大化改新,在日本建立了()A.民主政治
B.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C.奴隶制共和国 D.资本主义制度
4.某人于7世纪末去日本,不可能见到的现象是()A.很多部民在贵族的庄园里劳动 B.地方由中央派官治理 C.国家权力集中于天皇 D.很多人从中国长安留学归来
5.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标志性事件是()A.大和统一日本 B.大化改新 C.幕府统治建立 D.武士集团的出现 6.大化改新百余年后,地方豪强把自己家族和仆从中的青壮男子武装起来,组成一种血缘关系和主从制相结合的军事集团,成员称为“武士”。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参与皇室斗争 B.保卫天皇 C.保护自己的庄园 D.为国家提供兵役服务
7.日本幕府统治集团的统治基础是()A.天皇 B.将军 C.大名 D.武士
8.7世纪初诞生于阿拉伯半岛并见证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的宗教是()A.佛教 B.伊斯兰教 C.道教 D.基督教
9.下列关于阿拉伯半岛统一的史实,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穆罕默德最初在麦加城传教 B.622年率领一些信徒迁居麦地那 C.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 D.62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10.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独特贡献。其中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是()A.古印度人 B.古埃及人 C.古巴比伦人 D.阿拉伯人
11.相传古代印度与中国之间有一个萨桑王国,国王山鲁亚尔生性残暴、嫉妒心强。他每日娶一少女,翌日晨即杀掉。宰相的女儿山鲁佐德为拯救无辜的女子,自愿嫁给国王。她用讲述故事的方法吸引国王并使之弃恶从善。该故事出自()A.《荷马史诗》 B.《汉谟拉比法典》 C.《医典》 D.《天方夜谭》
12.某班举办“阿拉伯文化”主题班会。下列素材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巴格达“智慧宫” B.阿拉伯数字 C.《医学集成》 D.《查士丁尼法典》
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读图,回答问题。(11分)
图A 盛甲武士
图B 镰仓幕府开府将军源赖朝
(1)读图A回答,地方豪强组建武士集团,逐渐形成了武士道。武士效忠的对象是谁?(2分)
(2)读图B回答,镰仓幕府有何特权?幕府首领、天皇、武士阶层在日本政治生活中处于怎样的地位?(6分)
(3)镰仓幕府的建立有何影响?(3分)
14.某中学九年级(2)班同学在学习“阿拉伯帝国”时,老师组织学生观看了电影《上帝的使者》(The Message)。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上帝的使者》(The Message)是穆斯塔法·阿卡德导演的经典名作,《时代》周刊把它评为20世纪百大佳片之一。
故事简介:7世纪的麦加,穆罕默德与城市的强权者们斗争着,他揭露他们的专横,以及他们造成的弊病:奴隶制、暴力、酗酒。穆罕默德和他的信徒们鼓励人们忘却旧偶像,只崇拜唯一的真主。他们的对手毫不犹豫地迫害并折磨他们的近亲。然而,和平的穆斯林明白,该为尊重自己的正义而奋战…..(1)电影《上帝的使者》(The Message)反映了伊斯兰教创立和阿拉伯半岛统一的相关史实,请写出伊斯兰教创立的时间、人物。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的标志是什么?(6分)
(2)想一想,伊斯兰教的产生与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之间有什么关系?(3分)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 伊斯兰教在麦加的科里希特族的男女间传播开来,这种一神教损害了麦加贵族的宗教和政治经济利益,科里希特贵族把那些属于自己管辖权内的穆斯林关在监牢里,并尽量引诱他们脱离伊斯兰教。
材料二 622年,穆罕默德率领一些信徒离开麦加,到某地传教,并在那里建立了穆斯林公社。
材料三 穆罕默德命令他的信徒装备起来,并为出征准备所需的一切东西。后来,他告诉他们要进军麦加,并命令他们认真准备。后来穆罕默德及其信徒得到了他们想要的结果。
(1)材料一说明伊斯兰教开始在麦加传播时的遭遇怎样?为什么科里希特贵族要这样对待穆斯林?(4分)
(2)材料二穆罕默德离开麦加外出传教,后来在什么地方建立了穆斯林公社?穆罕默德掌握这个公社的一切大权,这个公社产生的影响是什么?(4分)
(3)材料三反映了阿拉伯统一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事件是什么?穆罕默德及信徒“想要的结果”是什么?(4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 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将土地无偿地赏赐给贵族,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则为封臣。11世纪时,这种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在西欧已经普遍存在。
材料二 在政治上,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地方设国、郡、里三级,由中央派官治理。在经济上,围绕土地和部民实行了全方位改革。
材料三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仟伯(阡陌),急耕战之赏……
——《汉书·食货志》
(1)材料一法兰克王国土地分封改革前后有何变化?封君和封臣之间形成了怎样的关系?(6分)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哪一改革?简述这一改革经济方面的举措。(6分)
(3)材料三记载了哪国的哪一改革?概括材料三的改革举措。(4分)
(4)上述三国改革在影响上有何共同之处?(4分)
参考答案
1.D 2.D 3.B
4.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历史解释。大化改新后,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故A项错误。
5.B 6.C 7.D 8.B 9.D 10.A 11.D 12.D 13.(1)武士效忠的对象不是国家,而是他的主公。
(2)镰仓幕府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幕府首领名义上由天皇任命,但天皇实际上大权旁落,成为一种礼仪性的摆设。国家大权基本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3)镰仓幕府的建立,标志着日本由此进入了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14.(1)7世纪初。穆罕默德。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占领麦加。此后,半岛各部落纷纷遣使麦地那,承认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2)伊斯兰教有助于打破狭隘的氏族界限,从而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促进了伊斯兰教的传播。
15.(1)遭到麦加贵族的迫害(或遭到监禁)。原因:伊斯兰教损害了麦加贵族的宗教和政治经济利益。
(2)麦地那。影响:阿拉伯国家的雏形由此诞生。
(3)关键事件:630年占领麦加。“想要的结果”:麦加贵族承认了穆罕默德的统治地位,阿拉伯统一国家建立起来。
16.(1)改革前,将土地无偿地赏赐给贵族;改革后,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则须保护封臣。
(2)日本大化改新。经济上,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也不能买卖;统一赋税。
(3)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奖励军功。(4)都确立了以土地为核心的封建制度(或都建立了封建制度的国家)。
第三篇: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三单元测试
一、基础知识
1、读音打假,请用你的火眼金睛挑出下列加点的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A.水皆缥碧(piǎo)
天山共色(sè)横柯上蔽(kē)
鸢飞戾天(lì)B.泠泠作响(líng)
急湍甚箭(shèn)
夹岸高山(jiā)窥谷忘反(kuī)C.急湍甚箭(tuān)
一百许里(xǔ)猛浪若奔(bèn)泉水激石(jī)D.互相轩邈(miǎo)任意东西(rèn)鸢飞戾天(yuān)好鸟相鸣(xiāng)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锐不可挡
针砭时弊
晶莹剔透
出类拔萃 B.顶力相助
带罪立功
以逸代劳
变本加利 C.一枕黄梁
鞠躬尽瘁
别出心裁
挺而走险
D.立竿见影
名声鹊起
销声匿迹
通宵达旦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
B.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D.负势竞上
横柯上蔽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疏条交映
B.望峰息心
C.任意东西
D.乘奔御风
5、下面的诗句诵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B.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C.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D.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中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也是不因小失大的意思。
B.中央发布的“一号文件”指导三农工作,犹如“金牌”照亮了中国三农巨变之路。
C.河的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蜿蜒起伏,连接着苍苍茫茫的远山。
D.金黄的大斗笠下,这边,露出一条翘起的小辫;那边,露出一条揽着小山羊的滚圆的胳膊。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今天小学同学相聚,我看到了张明,真想不到当年拿起英语书就头疼的他,竟然能说出一口流利的英语,真得刮目相看了。B.学问是“问”出来的,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发扬不耻下问的精神,主动向老师请教,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C.到上海参观世博园的游客,虽然来自世界各地,萍水相逢,但在进馆排队的漫长等待中,他们互相攀谈,一下子成了朋友。
D.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地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
二、阅读理解
(一)对比阅读以下两篇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仁智所乐,岂徒语哉!——吴均《与顾章书》
注释:①薜(bì)萝:薜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薜萝为隐者服饰。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③办:具备。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四时俱备
前人之述备矣
B、遂葺宇其上
择其善者而从之。C、仆去月谢病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日 D、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邑人奇之
9、展开联想与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面语句所表现的情景,(4分)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10、两文写景的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其作用是什么?(4分)
11、对画线语句所表现出的共同的处世态度,你是怎样理解和评价的?(2分)
(二)对比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选段,完成下列题目: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 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②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
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③,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注释] ①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②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③翳:遮盖,这里指云。
1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①沿溯阻绝。绝: ②或王命急宣。或: ③不以疾也。疾:
④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悉:
1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4分)①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②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14、[甲] [乙]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4分)
15、[甲] [乙]两文段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基本相同,这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三)阅读《与朱元思书》和《与施从事书》,完成16——20题。《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 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与施从事书》
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①;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
之鸟,千翼竞来;企水②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③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④。【注释】
①汉:银河。②企水:口渴求饮。企:祈求,盼望得到。③春罗:即女萝,一种爬蔓植物。
④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意思是,在对美好景物的欣赏中,内心确实会有所感悟。信足,的确,确实。荡累,消除烦恼。颐物,留连物态以怡情养性。悟衷,启发性情。散赏,随便欣赏。
16、解释加点字。4分
①猛浪若奔
②互相轩邈 ③横柯上蔽
④千翼竞来
17、翻译句子。4分
①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18、《与朱元思书》写作者坐船游览富春江,“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看似没有固定的方向,实际上作者的游览是有固定方向的,证据是“
”(1分)
19、作者是如何有层次地描绘“异水”的?(2分)
20、从感官系统看,上面两文都从
角度写景,从写作目的看,两文都抒发了
之情,《与施从事书》中能证明这一点的句子是
。(4分)
(四)阅读《与朱元思书》,完成下列题目:
21、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第二段前两句写江水的清澈,着眼于静态;后一句写急流、猛浪,着眼于动态。一静一动。细致地描绘出“异水”的动人之态。
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写映入视野的两岸山林,以“高”状山,以“寒”状树,照应“奇”字。C.“千百”,“千”“百”等词在文中都是虚指,言其多。
D.第三段先从远处写视觉景物,再从近处写耳闻之声,从静到动,从详到略。
22、下列句中未用对偶这一手法的是()A.泉水激石„„成韵 B.蝉则„„无绝 C.鸢飞„„忘返 D.夹岸„„寒树
23、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与朱元思书”中的“书”是作者写的信,“猛浪若奔”的“奔”为奔驰之意,“一百许里”的“许”表约数,“左右”的意思。
B.从结构上看,本文为总分结构,第一段总写“富春江山水的特点,然后分别具体描绘异水和奇山。
C.作者在表现山奇时,一写山高,二写谷深,三写林密。
D.“鸢„„返”一句流露出作者厌恶官场,超脱尘世的清高思想,同时又反衬大自然的诱人魅力。
24下列对本文的解说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与朱元思书”中的“书”是作者写的信,“猛浪若奔”的“奔”为奔驰之意。B.“夹岸高山。皆生寒树”一句写映入视野的两岸山林,以“高”状山,以“寒”状树,照应“奇”字。C.从结构上看,本文为总分结构。
D.第二段前两句写江水的清澈,着眼于静态;后一句写急流、猛浪,着眼于动态。
(五)阅读《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完成下列题目: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5、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6、对这首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上阕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27、下列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句作者把酒问月,表现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彰显出豪放的气魄和浪漫的情怀。
B.上片一个“我欲”、一个“又恐”、一个“何似”,情感波澜起伏,含蓄地写出了诗人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
C.下片“无眠”指的是因欣赏中秋明月而不想入睡的人。
D.下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一句蕴含深刻的哲理:世上难有十全十美的事,不必为暂时的不完美感到忧伤,表现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
28、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情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4分)
三、综合运用
29、请你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各写出一句写“山”和写“水”的诗句。4 写“山”的:
写“水”的:
30、明代才子徐文长外出访友,在友人家居留多日,毫无辞归之意。友人在客厅写了个纸条“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意思是: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明知是逐客令,但徐文长却把纸条高声念了一遍,友人听后哭笑不得,只好又留他多住几日。请用恰当的标点符号把徐文长的意思表现出来。4 下 雨 天 留 客 天 留 我 不 留
31、《与朱元思书》语言清新流畅,精于锤炼。如用“奇”和“异”总括富春江山水特色;用“箭”和“奔”来比喻水流之迅急;用“竞”和“争” 来形容山峰争先恐后向上崛起的形状,字字动人,颇见功力。请学习本文的写法,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两句描写秋天的话。4
四、课外阅读 落叶是疲倦的蝴蝶
①夕阳老去,西风渐紧。
②叶落了,秋就乘着落叶来了。秋来了,人就随着秋瘦了,随着秋愁了。
③但金黄的落叶没有哀愁,它懂得如何在秋风中安慰自己,它知道,自己的沉睡是为了新的醒来。
④落叶有落叶的美,它是疲倦了的蝴蝶。我甚至能感觉到落下来的叶子们轻轻的叫喊。
⑤我看到了故乡,看到了老家门前那棵生生不息的老树,看到了炊烟为游子的归来而晃动。对于远走他乡的脚,对于飞上天空的翅膀,炊烟是永不能扯断的绳子。就像路口的大树,它的枝干指着许多的路,而起点只有一个,终点也只有一个,每个离开村庄的人,都带走了一片绿叶,却留下一条根。
⑥我看到了故乡的山崖,看到石头在山崖上,和花朵一起争着绽放;看到羊在山崖上,和云一起争着飘荡。
⑦我看到了我的屋檐,冬天结满冰凌,夏天蓄满鸟鸣,一串红辣椒常常被看作是穷日子里的火种。守着屋檐上下翻飞的麻雀,总是那么和谐地与庄户人家好好地过日子。时时刻刻缠绕着那颗在路上的心的,就是这个屋檐。
⑧我看到了母亲,为了不让我们在冬天里挨冻,她拾起一节节枯枝,犹如把那些破碎的日子一一点缀,然后,把温暖交到我们手上。柴垛越码越高,母亲却越来越矮。我看到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母亲在灶坑里点燃的红色的昏暗的火焰,成了那些夜里我们唯一可以依靠的肩膀,唯一可以握住的暖暖的手。
⑨远行的人,是什么声音使你隐姓埋名?是什么风将你吹往他乡?秋天就是这样,把叶子纷纷抖落,把人的思念纷纷挂上枝头。是该回去了,去看看那棵生下我、让我因成长而绿又让我因成熟而黄的大树,还有落叶里 沉睡着的母亲。母亲,我匆匆的脚步就是你密密缝合的针脚。母亲,背着破烂行李的我要归来,找到了天堂的我也要归来。
⑩一层层落叶铺在回家的路上,我要踩着温暖的地毯去看望母亲。母亲也像这落叶,从灿烂的枝头缓缓地落下来,只是,她没有再醒来。
⑾这个世界,能留住人的不是房屋,能带走人的不是道路。岁月无法伸出一只手,替你抓住过往的云。如果一切还能重新拾捡回来,母亲,我要去拾取你的笑容、脚步和风,用你的爱做灯油,用你的善良做捻儿,我要点燃它,放到心里,一辈子不忘回家的路。
⑿天冷了,树的叶子落下来,树离我很近。我似乎听见了它们在缓缓凝固。
⒀天冷了,它们一排一排地站着,心中坚守着的秘密一阵阵地疼痛起来。但叶子落下来,掩盖了一切。
⒁母亲的坟上有一棵树,那是我写给母亲的诗。每到秋天,叶子纷纷落下,把母亲的坟头遮盖得严严实实。那些在风中微微呻吟着的落叶,远远望去像一群疲倦了的蝴蝶,静静地收拢着它们一生的美丽瞬间:一朵红晕,一个誓言,或者是简单的一声叹息。(选自 2007年第 1期《读者》,作者朱成玉。有删节。)
32、显然,作者把落叶比喻成“疲倦了的蝴蝶”不仅仅是写落叶,你认为作者想借此表达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表达?(4分)
33、请你写出⑧段画线句的含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请你从文中选取一个富有修辞特色的语句进行赏析。(不少于 60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⑨段中画线句与我们传统观念里的“事业不成誓不回”有较大出入,请你就这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
参考答案:
1——7
CDBADCB
7、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萍水相逢: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8答案:A(A完备B它;其中C辞官;道歉D奇美的山水;感到惊奇)评分:共2分。
9答案示例:陡峭的崖壁直抵天空,好像要与彩色的云霞一争高下,矗立的山峰穿过云霄,遮住了红色的太阳和辽阔的天空,清幽深邃的洞穴蕴含着神奇缥缈的白云,那深谷的小溪,积聚着醉人的绿色,如同屈曲蜿蜒的玉带。评分:联想想象合理,描写具体,语句通顺。共2分。
10.答案示例:都运用了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如从视觉和听觉等表现色彩、形态、声音等。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景物的鲜明特征,充分表现了山川自然的美好,寄寓了强烈的热爱之情。若答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等其它写法及其作用,符合要求即可。评分:写法1分,作用1分,共2分。
11答案示例:理解远离尘俗,洁身自好。评价一 乐山乐水,挣脱尘网,是高洁的品性、宽 广的胸襟、超凡的气度。评价二 厌恶尘俗,消极避世,不是积极的处世态度,不值得提倡。评分:理解1分,评价1分,共2分。其它答案合情合理
12①断②有时③快④全,都(2分,每解释对两个得1分)
13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②议论的人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这种奇异的景象。(4分,每句2分,不要求文字一致,意思正确,无语病即可)
14[甲]文段写群山具有连绵不断、雄奇险拔、遮天蔽日的特点。[乙]文段描绘的巫山及其神女峰具有高、奇、秀等特点。(4分,各2分)15对祖国壮丽山川的热爱与赞美之情。(3分,只答出“热爱”或只答出“赞美”一方面内容的得2分)
16①奔,奔马。②轩,向高处伸展。③柯,树枝。④竞,争。17略 18.自富阳至桐庐 先用写江水的静态,突出其清澈的特点(1分);再写江水的动态,突出其湍急奔腾的气势(1分)。
20视觉(1分)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2分)“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1分)《与施从事书》翻译
在故鄣县东边三十五里的地方,有一座青山,悬崖陡峭,直耸云霄,绿树 浓密,山路崎岖。鸟儿竞相飞来,千翼相连;口渴了来喝水的猿猴,成群结队,磨肩擦踵,百臂相接。秋天清晨的露水成了霜花,女萝铺成了小路。即使风雨交加,前程艰难,也不更改自己的气节。在这么优美的环境里,的确可以消除烦恼,怡情养性,有所感悟。21——27
DDAAABC 28答案: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为;——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
29示例:写“山”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水”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0.示例: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32、作者借落叶像“疲倦了的蝴蝶”来比喻“我”是一只在外飞倦了想要飞回家去的“蝴蝶”。文章试图通过落叶这一环境的烘托和“疲倦了的蝴蝶”这一比喻,形象生动地表达自己对故乡的眷念和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33、母亲的辛勤劳动使家里越来越殷实(富有),但岁月(年纪)和劳累却压弯了母亲的背,使母亲变得“越来越矮”。(意近即可。)
34、示例:“那些在风中微微呻吟着的落叶,远远望去像一群疲倦了的蝴蝶,静静地收拢着它们一生的美丽瞬间。”句子运用比喻兼拟人的修辞方法,将人的情感赋予落叶,以“呻吟”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以“疲倦”形象生动地反映了“我”在外漂泊的疲惫,与文章开头形成对比和呼应,深化了文章主题。(摘抄出运用了修辞的句子得 1分,能写出表达效果得 3分。)
35、示例:无论我们在外面闯荡世界成功与否,心里都要永远装着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如果为的是“大家”的利益而舍家忘身是值得提倡的,如果仅仅是为“衣锦还乡”而“不破楼兰终不回”则不宜大加赞扬。
第四篇:(中华书局版)九年级历史第三单元测试题
(中华书局版)九年级历史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1分,共25分)
1.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等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A阻断了各文明之间的往来B 给本地区的人民带来深重灾难C 既伴随着暴力、奴役与压迫,又导致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D 摧残了文化,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2.为以后字母文字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文字是()
A.埃及象形文字B.中国甲骨文C.西亚楔形文字D.希腊字母 3.世界三大宗教中终,起源最早的是()
A道教B佛教C基督教D伊斯兰教
4.下列著作中,能够帮助欧洲人了解东方国家的富庶和繁华的是()
A《大唐西域记》 B《马可.波罗行记》C《天方夜谭》D《荷马史诗》
5.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从分散隔绝走向整体融合的。以下属于人类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的又有()(1)专制集权(2)和平交往(3)暴力冲突(4)民主政治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
6.《谟拉比法典》是现存世界上第一部比较玩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用下列哪一种文字书写的()A象形文字B楔形文字C甲骨文D拉丁字母
7.2009年5月9日,扶风县法门寺举行了隆重的佛指舍利安奉大典,世界唯一的释迦穆尼真身指骨舍利,被永久供奉在刚刚落成的高达148米的合十舍利塔地下党“大金塔”中,这里以成为世界亿万佛教信众心中的圣地。佛教的起源地是()A耶路撒冷B古希腊C古印度D麦加 8.阿拉伯人信仰的宗教主要是()
A佛教B道教C伊斯兰教D基督教 9.阿基米德是下列哪国的科学家()
A古罗马B古埃及C古中国D古希腊 10.始建于12世纪的巴黎圣母院是一座()
A佛教寺院B伊斯兰教寺院C犹太教堂D天主教堂
11.们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用到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的广泛运用也直接促进了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对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作出重要贡献的是()
①印度人②中国人③阿拉伯人④希腊人A①②B ①③C②③D①④
12.代世界各大洲.各民族和各地区之间的交往主要是通过暴力冲突和和平交往的形式实现的。下列哪一个选项体现的交往形式与其他三个明显不同()
A希波战争B亚历山大东征C罗马帝国的扩张D马可.波罗来华 13.奥运会马拉松长跑项目,与什么事件有关:()
A、布匿战争 B、希波战争 C、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D、罗马帝国扩张 14.“救世主”耶上稣诞生时,正是我国的()时期。A、秦朝B、西汉C、东汉D、三国 15“阿拉伯数字”写法与现在的写法基本一致是在:()A、12世纪初B、14世纪C、15世纪D、16世纪 16.下列属于伊斯兰教建筑的是()
A巴黎圣母院B麦加大清真寺C印度佛塔D帕特农神庙 17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的书籍是:()A、《医学集成》 B、《徐霞客游记》 C、《医典》 D、《马可·波罗行记》 18按其溯源,我们现在所用的汉语拼音,应属于下列哪种文字:()A、象形文字B、楔形文字C、腓尼基文字D、甲骨文 19、我们现在通行的公元纪年的第一年从哪一年开始()
A、“耶稣出生”之年B、“释迦牟尼出生”之年C、伊斯兰教元年D、“耶稣遇难”之年 20.“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 这句名言出自()A、阿基米德B、荷马C、索福克勒斯D、亚里士多德
21.2008年北京举办的奥运会,它的发源地在:()
A、古代希腊B、古代埃及C、古代两河流域D、古代中国 22.作为东西方交流的使者,他在中国元朝生活了17年,反映他的经历和见闻的著作曾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这部著作是()
A《马可.波罗行记》B《天方夜谭》C《奥德赛》D 《大唐西域记》 23.楔形文字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它的创造者是()A古埃及人B苏美尔人C古印度人D古罗马人 24.同学们都知道《辛巴达航海旅行记》《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等脍人口 的故事,他们均出自一部民间故事集。这部故事集是()
A《一千零一夜》B《伊利亚特》C《俄底浦斯王》D《奥德赛》
25.“彻底消除和根绝欲望后,生老病死.悲伤.哀痛.苦难.不幸和绝望就一扫而光,该教义出自()A基督教教义B伊斯兰教教义C佛教教义D道教教义
二.非选择题(25分)
1.阅读材料:材料一:现在君临之大汗,名称忽必烈汗,今特述其伟业,及其朝廷一切可以注意之事实,并其如何保持土地、治理人民之方法。——《马可·波罗行纪》 材料二:君主有一大宫,其顶皆用精金为之„„宫廷房屋地铺金砖,以代石板
——《马可·波罗行纪》 请回答:①材料一中的“忽必烈”是谁?(2分)
②材料二中关于日本的描写是否属实?(1分)
③简述《马可·波罗行纪》一书的内容,并指出本书的作用。(8分)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公元前1世纪,欧洲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曾身穿一身丝袍出现在罗马大剧院,轰动一时。后来,身着中国锦衣绣服,成为罗马上层社会的风尚。
材料2:166年,罗马皇帝的使节在越南日南登陆后,前往洛阳进谒汉桓帝,随身带有象牙、犀角、玳瑁等珍贵礼品。这样,中国与罗马两国“始乃一通焉”。请回答:
①公元前1世纪,中国正处于什么时代?
②当时恺撒为什么能穿上一身中国的“丝袍”?
③166年,中国处于哪个朝代?当时我国称罗马帝国为什么?
④这两段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
3.阅读下来材料,回答问题:
我的生命是不能贱卖的,我宁可战斗而死去,不要走上不光荣的结局,让显赫的功勋传到来世。
①上述材料出自什么地方的哪一部著作?
②这部著作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③这部著作有什么重要意义?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它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
材料2:“救世主”叫人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材料3:号召大家信仰唯一的神“真主”安拉,说自己是“真主”的使者。请回答:
①上述三则材料的观点分别属于哪种宗教?
②对阿拉伯半岛起促进作用的是什么宗教?
③4世纪时,被罗马帝国定为国教的是什么宗教?
5.阅读古罗马谚语,回答问题
“身在罗马,就做罗马人”。英语意思是: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 “条条大路通罗马。”英语意思是:All roads lead to Rome.请回答:
①这两句谚语反映了罗马哪个时期的历史状况?这一时期有何特征?
②古代罗马经历了哪几个历史时期?每个历史时期开始的时间分别在什么时候?
③第一句谚语反映了当时罗马人的一种心情?第二句谚语对今天的你有什么启示?
6.材料一:佛教宣扬“众生平等”;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的,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死后进入“极乐世界”。
材料二:基督教中耶稣教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请回答:①材料一佛教所宣扬的“众生平等”是不是真正的平等?请说明理由。
②材料一佛教的教义你认为对印度种姓制度中的哪一个等级最为有利?试说明理由。
7.读右图,回答问题
①右图中的符号是什么?是什么人发明的?
②它何时被什么人传到欧洲?何时它的写法与现在基本一
致?
③如果没有上述这些数字,你会用什么方法来表示1~10这
十个数字?
④想一想,这种符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选择题1.C2.A3.B4.B5.B6.B7.C8.C9.D10.D 11.B12D13.B14.B15.D16.B17.D18.C19.A20.A21.A22.A23.B24.A25.C 二.非选择题
1.阅读材料:
答:①元世祖。中国元朝的第一个皇帝②不属实③书中记述了马可·波罗东方经历和见闻。
《马可·波罗行纪》一书后来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因而对后来新航路的开辟起到了强烈的刺激作用;十四五世纪欧洲地理学家在绘制早期世界地图时,有的还参考这本书。
2.①西汉。②中国的丝和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恺撒穿的“丝袍”就是这样得到的。③东汉。大秦。④这两段材料反映了中国与罗马的友好往来,尤其是罗马帝国在其繁荣时期,与外部有和平的交往。中国的丝绸在罗马深受欢迎。
3.①古希腊 《荷马史诗》②在民间口头创作的基础上,由盲诗人荷马加工整理而成的。③这是一部不朽的世界文学名作,再现了古代希腊社会的图景,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
4.①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②伊斯兰教。③基督教。
5.①罗马帝国最初两百年间的历史状况。帝国境内局势安定,经济繁荣。②罗马共和国时期,前509年;罗马帝国时期,前27年。③第一句谚语反映了当时罗马人以做罗马人为荣的一种自豪的心态;第二句谚语,每个人成功的道路不是惟一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学习知识要学会全面的学习,学会灵活多变的学习方法等。6.①不是,这种平等仅仅是灵魂上的平等,佛教并不反对奴隶制度。②刹帝利,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但不反对奴隶制度,要求人们忍耐顺从。
7.①阿拉伯数字 古印度人②12世纪 阿拉伯人 16世纪③结绳记事;用汉字“一、二、三”来表示。用“one two three four”来表示。④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使世界有了统一的计数法,推动了各地区各民族的进一步交流和交往;它还推动了数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从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第五篇:九年级第三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回顾
1、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广大人民通过的方式选出代表,由他们组成,组成国
家权力机关。在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等机关。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是。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其职权有修改宪法;监督宪法实施,立法权,任免权,和。我国的立法机关是。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实行依法治国,见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
要,。
4、政府能否自觉地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直接影响到,直接关系到能否顺利实施,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5、依法治国的核心是。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6、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从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上看,宪法具
有;从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要比普通法律。所以
宪法是我国的。
7、宪法规定我国的国家性质是规定我国的根本制度
是。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
是。
8、宪法是其他法律的。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享有宪
法修改权的单位是。
9、公民的政治权利是指积极参与政治生活,行使
和
反映;也可以采用书信、、等方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可以通
过、、等媒体进行监督。
11、对于监督权等政治权利,要在12、我国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目的是
13、到20世纪末,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
到。
14、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
15、公有制经济包括、。
16、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
17、在我国,必须毫不动摇地公有制经济。同时,必须毫不动摇地非
公有制经济。
18、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19、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和决定的。
20、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分配制度是。
它确立的分配原则是。
21、在分配中,既要反对,又要反对
22、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
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和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才能
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23、四个尊重是指、、。
倡导四个尊重的意义是。
24、社会主义是
2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这两项工作的重要保证。
26、发展先进文化,进行精神文明建设,最根本的问题是
10、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渠道很多/。我们可以通过直接向和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坚持、、和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全面贯彻和落实。
27、精神文明建设包括。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
相协调、与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28、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弘扬精神,坚持以为核心,以 为重
点,自觉履行“”的基本道德规范。树立以为
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29、发展,使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只有大力发展这两项事业,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广大人民的和我国的。
30、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二、单项选择题
1、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代表们提出建议6511件,到目前为止,建议办理情况已全部办理完毕并答复代表,代表对建议
办理满意率达97.8%。这表明()
A政治建设是一切工作的中心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保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
C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D我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代表
2、某市为了引进外资,发展当地经济,出台了一系列地方性法规,其中有这样一条:“凡是在本市投资50万元以上的外地
投资商,第一次交通违章,可以免于处罚。”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该法规有利于引进外资,应该贯彻执行
B该法规与宪法所倡导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相违背,应该撤销或宣布无效
C只要该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该法就可以生效并实施
D应该修改宪法,以适应地方性法规
3、十一五开局良好,国民经济出现发展速度较快,经济效益好,物价水平较低的态势,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0万亿
元,比上年增长10.5%,这表明
A我国已步入全面的小康社会
B我国已经实现共同富裕
C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的。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是建立与相适应、与
D我国已经完成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4、2007年1月,国资委表示,2006年159家中央企业实现利润7546.9亿元,同比增长18.2%;1031家省市级国有企业实
现利润2097.2亿元,同比增长38%。上述材料表明,公有制经济()
①发展势头良好,取得骄人成绩②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③依然是引导、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力量④是实现
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5、2005年民营经济在GDP中的比重已由2000年的55%增长到65%左右,占城镇就业的比例从2000年的65%增长到2005
年的75%以上,提高了10个百分点。这表明()
①非公有制经济已影响到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显示了强劲活力③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
增长、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④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6、2007年,国家在全国农村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继续对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生活费。这
一重大举措()
①说明了共同富裕需要鼓励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②减轻了农民经济负担,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③更好地保障了农村学
生受教育的权利④体现了党和政府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7、2006年,中共中央召开专门会议,强调要加大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
非法收入。国家这样做()
①体现了我国现阶段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原则②有利于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悬殊③有利于保持社会的稳定④有利于完善按劳
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⑤有利于实现同步富裕
A①②③④B②④⑤C①②⑤D②③④⑤
8、近几年,青少年对“洋节”情有独钟,相反,对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却渐渐淡忘。对此,我们应该()
A适应文化多元性,全面吸收外来文化B立法禁止外来节日
C发扬爱国主义,固守中国习俗D大力发扬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
9、北京奥运筹备进入关键阶段。2007年3月,中央文明委发出通知,要求深入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活动的开展有利于()
①促进精神文明建设②推动政治文明建设③提高公民文明素养④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0、2006年,以“文明、权益、安全、创新和秩序”为主题的“中国青少年绿色网络宣言”发布,以构建和谐的网络环境,服务网络信息时代青少年健康成长。该宣言的发布()
①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 ②可以引导未成年人文明上网、安全上网
③目的是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构建和谐社会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三、多项选择
1、据报道,某市政府准备新建一个当地最大的农贸市场,预计占地500亩。但很多市民对新建农贸市场持反对意见。当地政府把这份关于建设农贸市场的议案提交市人民代表大会表决,最终267名代表中有48人投赞成票,182人投反对票,37人投弃权票。根据这一材料,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A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
B各级政府应该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
C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D公民可以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
2、自2006年7月15日在全国开展集中打击盗版音像和计算机软件制品行动以来,各地公安机关相继破获了一些大案,一批违法犯罪分子受到法律严惩。这一行动()
A体现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要求
B反映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不断完善
C警示我们要认真学法、懂法、守法,增强守法自觉性,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D说明只要坚持依法治国,严惩盗版行为,就能杜绝盗版现象3、2007年两会召开之前,有普通网民唱主角的参政议政之风已先行在互联网上预热,包括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我有问题问总理”在内的多种形式的网络互动栏目,吸引了众多网民的关注和参与。这表明我国()
A公民的参政议政意识在不断提高
B公民的政治权利是真实的C公民依法享有直接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权利
D公民只能通过网络行使建议权、监督权
4、我们一方面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另一方面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这是因为()
A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
B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
C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可以在市场竞争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D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有利于发展现阶段的社会生产力
5、现在我国国有企业的出口额占全国的不到1/5,进口约占1/4。全国进出口总额中,有58%以上由外资企业创造,民营企业所占比重也从以前的可以忽略不计上升到了21%,超过了国有企业。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没有变化
B国有经济虽然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但对经济发展已经起不到作用
C非公有制经济对增强国民经济活力、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D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我国经济竞争力,主要依靠非公有制经济6、2007年中央财政支出26871.08亿元着力解决民生问题,让人民享受改革成果和公共财政阳光:强化支农惠农政策,增加就业和社会支出,解决“上学难、上学贵”“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上述举措体现了()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C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7、近年来,中央电视台以“传承文明,开拓创新”为己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舆论导向,制作播出了许多主题鲜明、特点突出,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在广大观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A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B中央电视台为观众提供优秀节目,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C在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中,既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要结合实践进行创新
D电视媒体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唯一途径
四、概括题
1、近年来,在上海等大城市,文化消费正逐渐成为新的市场热点,各种书店、音像市场、艺术宫内读者观众如潮。据一项调查显示42%的上海家庭正逐步增加“精神娱乐开资”
(1)我们在注重物质消费的同时,也要进行精神消费,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精神境界。
(2)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2、2004年1月到4月,黑龙江省工业生产保持高速增长,全省工业增加值合计515.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增加值达454.4亿元。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3、历年法制宣传日的主题:2001年:“增强宪法观念,推进依法治国”。2002年:“学习宣传宪法,推进民主法制建设”。2004年“弘扬宪法精神,增强法制观念”。2005年“弘扬宪法精神,构建和谐社会”。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4、有人说:我靠劳动致富。有人说:“我靠科技致富”。有人说:我靠炒股致富。国家说:我都支持。
我国鼓励大家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富裕起来;
我国倡导四个尊重,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5、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
五、辨析题
1、只要有一部好宪法,就能实现依法治国。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有一部好宪法,对于我国实行依法治国是极其重要的。
(2)实行依法治国,需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可依是前提,我们需要有一套以宪法为核心的完整的法律体系。同时还要求政府机关和全体公民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依法行使职权。公民都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2、参政议政是大人的事,和我们未成年人无关。
(1)公民的政治权利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参与国家管理、参政议政的民主权利。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我们未成年人要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生活,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
(2)我们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渠道很多。可以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反映;可以参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进行监督。
(3)对于监督权等政治权利,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
3、我们鼓励先富,又坚持共同富裕,这是矛盾的。
(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它的实现是一个过程。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帮助和带动后富者,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2)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要想共同富裕必须鼓励先富,鼓励先富最终是为了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所以两者是不矛盾的。
4、消费指的就是吃、穿、住、行等物质消费。我们的钱应该全部用于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
现代人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进行必要的物质消费,改善自身的物质生活是必要的。适当的物质消费不但可以提高生活品质,还可以拉动经济的增长。
(2)在满足基本的物质消费之后,我们更应该注重自己精神上的需求,在消费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一本有意义的书,一部精彩的电影,一次愉快的旅游……都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快乐,是我们生命更加精彩。
(3)生活中,我们在关注自己物质消费,提升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也要关注自己精神世界的提升,进行必要的精神消费。
5、有人认为:现在我国经济发展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要消费,不需要节约。
(1)现代人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提高了,进行必要的物质消费,改善自身的物质生活是必要的。适当的物质消费不但可以提高生活品质,还可以拉动经济的增长。
(2)在满足基本的物质消费之后,我们更应该注重自己精神上的需求,在消费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一本有意义的书,一部精彩的电影,一次愉快的旅游……都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快乐,是我们生命更加精彩。
(3)生活中,我们在关注自己物质消费,提升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也要关注自己精神世界的提升,进行必要的精神消费。
6、我们现阶段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好物质文明建设,不断发展生产力,等经济发展了,其他问题也就解决了。
(1)现阶段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2)社会主义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只有三者协调发展,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提供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我们必须坚持三大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在坚持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必须坚持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
7、我们只有先把物质文明搞上去了,然后才能有条件去进行精神文明建设。
(1)物质文明建设,在三大文明建设中处于基础地位。物质文明建设不断发展,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才有必要的物质条件。
(2)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彼此紧密联系,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相辅相成。所以不能有先后之分。
(3)我们应该在进行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进行精神文明建设,让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