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鼎湖区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机构康复训练设备采购
鼎湖区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机
构康复训练设备采购
(文件编号:2016-0101DJJLZFCG)
谈 判 报 告
采购人名称:肇庆市鼎湖区残疾人联合会 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肇庆市鼎建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编写日期:2016年1月20日
鼎湖区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机构康复
训练设备采购
(采购文件编号:2016-0101DJJLZFCG)
谈判报告
肇庆市鼎建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依法组建的谈判小组,于2016年1月20日下午15:30在广东省肇庆市端州三路24号肇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403标室就鼎湖区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机构康复训练设备采购(采购文件编号:2016-0101DJJLZFCG)进行了竞争性谈判,现将谈判情况报告如下:
一、采购项目基本情况:
1.采购人名称:肇庆市鼎湖区残疾人联合会
2.项目名称:鼎湖区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机构康复训练设备采购 3.文件编号:2016-0101DJJLZFCG 4.采购预算:50万元人民币
5.采购项目公告发布媒体:①广东省政府采购网:www.xiexiebang.com.6.采购项目公告发布时间:2016年1月12日
二、购买谈判文件的响应单位3家,分别是:南宁利工文特教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易理商贸有限公司、南宁康灿商贸有限公司。
三、参与谈判的响应单位3家,分别是:南宁利工文特教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易理商贸有限公司、南宁康灿商贸有限公司。
四、有效谈判的响应单位3家,分别是:南宁利工文特教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易理商贸有限公司、南宁康灿商贸有限公司。
五、谈判小组及监督机构
谈判小组由采购单位委派1人,政府采购专家库随机抽取2人,共3人组成。谈判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沈均南、黎伟达、邓妙华(其中:谈判组长为沈均南)
六、无效谈判名单及无效的理由:无内容。
七、谈判方法和标准:
根据符合采购需求、质量和服务相等的前提下,以提出最低报价的供应商作为成交供应商的原则确定成交单位。
八、谈判情况及说明:
谈判小组对各供应商的响应文件中对报价是否优惠,维修服务、产品售后服务时间等问题要求进行澄清。
响应供应商在澄清,进行了最终的报价。
详见附表。
九、谈判结果:
1.谈判小组进行综合评议。对符合采购需求、质量和服务均能符合谈判文件规定最低要求的竞价单位,报价最低供应商列为推荐成交的候选对象。
2.经过谈判小组对所有有效响应文件进行比较、评审,根据谈判文件要求推荐 :南宁康灿商贸有限公司(报价大写:肆拾玖万玖仟元整,小写:499000.00元;)为第一成交候选人。推荐:南宁利工文特教设备有限公司(报价大写:肆拾玖万玖仟叁佰元整,小写:499300.00元;)为第二成交候选人。推荐 :上海易理商贸有限公司(报价大写:肆拾玖万玖仟陆佰元整,小写:499600.00元;)为第三成交候选人。
特此报告。
谈判小组成员签字:
1、2、谈判小组组长签字:。
业主代表:。
2016年1月20日
第二篇:残疾人康复机构和托养服务机构建设标准发布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残疾人康复机构和托养服务机构建设标准发布
作者:
来源:《办公室业务》2013年第11期
日前,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下发通知,批准发布《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标准》和《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建设标准》。《通知》说,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下达2010年建设标准编制项目计划的通知》要求,由中国残联组织编制的《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标准》和《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建设标准》,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发布,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通知》要求,各地在残疾人康复机构和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建设项目的审批、核准、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国家关于严格控制建设标准、进一步降低工程造价的相关要求,认真执行建设标准,坚决控制工程造价。
第三篇:提案--残疾人托养机构建设..
加快建立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建议
一、建立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的紧迫性
1、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内在要求
残疾人是社会最为弱势的群体,是否能建立对残疾人排忧解难的帮助机制,形成人人尊重关心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新挑战,更是重庆市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重要内容。2011年1月,中国残联在全国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各省、市残联务必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现实责任感,按照中国残联发展残疾人托养服务的统一要求,推进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实现新突破”。重庆市委市政府在全市民生工作导向下,专门提出“应健全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2015年前建成市级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建立残疾人托养护理补贴制度”(渝办发[2010]389号文)。
2、我市残疾人生存发展的迫切需要
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我市残疾人总数为169.4万人,占常住总人口的6.05%。其中,智力、精神及重度失能三类人员共有85.9万人,占残疾人总数的50.7%。这三类人员由于其生活不能自理、行为不能自控,不仅自身的生活生存面临严重威胁,同时也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时有发生的恶性事件也直接影响到社会稳定。这些残疾人的家庭都有着同样的担心“将来谁来替他们照顾这些残疾人?”也有着同样的愿望“有个机构帮这些残疾人托养起来该有多好啊!” 因此,不论是从落实各级政府决策的视角审视,还是从解决最弱势群体的生存发展需求视角审视,建设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已成为和谐社会发展中的一项时间紧、任务重的关键工作。
二、我市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托养服务供需矛盾突出
目前,全市共有35家残疾人托养机构,且规模小(多是私办或集体合办或依托精神病医院开办)、设施不完善、管理不规范,寄宿型托养的人数不足760人,仅占残疾人托养对象总数的0.08%,全市还没有一个规模化的集科研、示范、指导、辐射功能于一体的公办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全市残疾人托养服务供需矛盾突出,离全国“应托尽托”目标差距甚远,与重庆市作为内陆唯一直辖市的经济社会地位不相吻合。
2、托养机构建设和运营经费严重不足
经费不足是制约35家托养机构建设和运营发展的主要原因。目前经费来源渠道主要有三种:一是残联积极争取政府支持,从残疾人保障金中拨付部分机构建设经费和服务运营经费;二是残联积极向上级残联争取项目补助资金,但资金不具有可持续性;三是向托养对象收取部分托养费用,但受残疾人及其家庭经济条件的限制,在实际运营中存在诸多困难。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部分机构的护理费标准也在提高,而现有的市残联给予的托养补助、重残补助与残疾人收入达不到全护理收费标准,使得残疾人缺乏承受能力。因此,托养机构运营发展缺乏长效经费筹集机制的保障。
3、托养机构硬件和软件设施配置不足
受政策制度和资金支持的影响,我市托养机构普遍在用地、房屋功能设置、活动场地建设及无障碍基本设施配置等方面离国家要求有较大差距。同时,现有的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管理知识、护理知识和医学常识,多数机构没有专业管理人员、医疗人员和教育人员配置。因此,多数机构仅能为残疾人提供吃、住等基本生活服务,难以组织残疾人开展康复训练、文化学习、体育锻炼等活动。现有的硬件设施和软件配置均达不到残疾人托养需求,也难以体现重庆市民生工作落实力度。
三、加快建立我市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的建议
1、政府应明确残疾人托养机构的公益性
残疾人托养服务以安养为主,融生活技能训练、职业康复、教育、娱乐等为一体,属于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性的工作,因此,政府应明确规定残疾人托养机构为非营利性公益机构,任何托养机构不得以赢利为目的。
2、政府应做好区域残疾人托养机构建设规划,发挥不同层级机构间协同作用 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的必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要将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建设纳入全市或各区县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在需求调研基础上逐步建立市-区县—镇街三级托养服务体系:市级层面建立1个综合性的集科研、示范、指导、辐射功能于一体的公办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各区(县)建立1-2个集中托养所,各镇(街)也应建立1-2个集中托养站和2-3个托养日间照料站。视托养对象失能情况及其家庭照料和经济承受能力,可鼓励更多的残障人士白天在日间照料站活动,晚上回归家庭或到集中托养所/站寄宿托养,以最大化地发挥不同层级机构的协同作用。
3、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作用
托养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内容,因此政府在建立托养服务机构中的责任是毋庸质疑的。政府的主导职责主要体现在公建或公助上,即政府可以在用地和基础设施配
置方面给予支持,建立或资助建立一批符合托养标准的机构,并可与民办机构签订租赁协议;政府应根据区域残疾人托养需求配置机构人员编制,对纳入编制的工作人员纳入政府公益性岗位,并给予相应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政府应承担起对服务机构人员定期培训的职责;政府应根据残疾人托养需求和机构设施,科学核定托养机构收费标准和政策补助标准;政府应加强监管,建立托养机构和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考核体系,可由残联或第三方评价机构对托养机构进行半考核。
但是,政府也不能包办一切,应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探索建立按残疾人托养人头付费机制,通过服务质量考核,政府可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对托养机构定期实际托养的残疾人数给予运营补助经费。以此通过“公建民办、民办公助”等多种机构运营形式,帮助机构良性运转并提高残疾人托养保障可及性和服务质量。
4、建立“残联管理、资源整合,社会参与”的社会互助机制
残联应负责残疾人托养工作开展的具体业务,但托养资源可以与民政、卫生、社保、教育等部门整合。例如,部分区(县)级或镇(街)级托养机构建设可以依托卫生管辖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精神病医院或民政管辖的康复医院、福利院等,可以在其原有基础上改扩建,并依托其专业的人力资源提供服务。鉴于目前托养机构缺少专业服务人员,可结合今年国家18部委提出的“壮大社工队伍人才建设”机遇,借用高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市级出台鼓励政策,支持他们去托养机构实习与工作。
另外,应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关注残疾人托养事业,例如,通过宣传动员,争取企事业单位和爱心人士在物资上给予资助;设立扶残助残基金会,调拨民政福利彩票基金和争取慈善基金,用于残疾人托养机构发展;组织志愿者,尤其是大学生志愿者定期到机构做义工;整合民政作用,动员并培训一批有爱心、有一定能力的低保人员到托养机构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达到低保人群、残疾人群、政府三赢局面。
提案撰写人:李孜
(重庆工商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第四篇:长沙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工作总结-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精心打造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精品工程 ——长沙市残联居家托养服务工作案例
(2015年10月15日)
《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2011年-2015年)》明确规定:鼓励发展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从2013年至今,我市根据中国残联《关于认真做好<阳光家园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精神和省为民办实事“贫困残疾人救助工程”居家托养试点工作要求,在省级以上每人每年补助600元的基础上市区(县、市)各配套400元给予补贴,投入总资金近600万元实施该项目,为全市4000多名服务对象提供居家托养服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今年9月,中国残联还特邀我会分管托养工作的领导参加“政府购买残疾人托养服务技术标准与规范论证会”。我们的工作思路是:政府主导、社会主力、对象主体。我们的工作目标是:托养一人、解放一家、和谐一方。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充分调研论证,精准定位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内涵实质 残疾人居家托养是近三年才提出的一种托养形式,是一项全新的、覆盖面广的个性化管理服务工作,其服务标准难以规范统一,服务成本难以精确核算,服务成效难以量化评估。对此,我市从2013年5月开始组建居家托养服务工作研究团队,前后利用半年时间,采取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式全面研究并实地调查残疾人的服务需求,同时查阅国内外关于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的操作经验及研究成果。初步建立由
政府部门牵头,以社区为依托,以社会服务组织、志愿者、家庭邻里等为载体的居家托养服务体系,同年底出台了《长沙市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工作规范》。目前,我市残疾人居家托养的服务内容按照此《规范》确定为居家照料、职业发展、生活支持3类32项指标。具体内容包括:(1)居家照料:个人生活护理,卫生清洁,膳食服务,家电维修,上门理发,其他居家照料服务。(2)职业发展:职业康复评估,职业发展规划,职业动力建设,家庭共识建立,就业信息提供,协助洽谈面试,就业支持辅导,职场环境适应,职业习惯养成,职场危机干预,动态跟进管理,其他职业发展服务。(3)生活支持:社会参与评估,康复护理指导,自理能力训练,生活技能训练,婚姻家庭辅导,政策咨询服务,矛盾调处服务,社交康乐服务,外出接送服务,家属支援服务,危机干预服务,社工转介服务,辅导器具与无障碍改造部分服务,其他生活支持服务。
二、积极探索试点,精当构建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长沙模式
(一)积极试点我市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1+1”模式 为把居家托养工作做得更实,我们积极创新,对市内五区(芙蓉区、雨花区、岳麓区、开福区、天心区)居家托养服务实行公开招标,向有良好服务能力和资质的社会专业机构购买服务,构建了“1+1”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长沙模式。即居家托养服务由1家家政公司联合1家社工机构共同承担,其中居家照料类服务由家政公司提供,职业发展和生活支持类服务由社工机构提供。做到服务内容、服务时长、服务标准三统一。并要求每年为每位对
象上门提供服务总时长不低于44小时(40小时上门服务,2小时用于跟踪回访和资料整理、2小时用于走访调查摸底,限定单次上门服务工作人员超过1人的按1人计时)。对每一个服务内容我们都有详细的服务菜单和标准要求。这种模式改变了以往对残疾人直接给予经济救济的方式,既满足了残疾人多样化的社会服务需求,又能使有限的资金用在残疾人亟需解决的问题上,实现了为残疾人提供高品质、专业化的居家托养服务目标。
(二)积极试点我市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掌舵+划桨”模式 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开展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工作,我市残联代表政府部门“掌舵”,把“划桨”的任务以契约方式交给残疾人社会组织,采取合同购买、资金补贴、资源整合等方式邀请残疾人社会组织承担服务的任务,残联只需对服务质量进行监管。以这种契约方式开展居家托养服务工作,残联与社会组织形成“服务购买者与服务提供者”的关系。这种模式针对服务对象个体需求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基本上都能兼顾。
(三)积极试点我市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制约+监督”模式 为进一步加强对项目承接机构的监管,确保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质量,我市引入了第三方评估机构全程监管此项工作,采用一系列的有效评估指标对每家机构每月工作进行评估。第三方评估机构定期出具评估报告给市残联。市残联对得分较低的机构及时约谈相关负责人并要求及时整改。项目结束后,组织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服务机构的整体服务情况进行考核审查评定,评定结果作为该机构是否有资格继续承担今后项目的重要依据。虽然这种
模式我市实行的时间还比较短,但成效已逐步突显。
三、密切协同配合,精细规范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工作流程 三年来,我们“摸着石头过河”,边实践边总结,在社区、社团、社工等多方协同配合下制定了“一访二定三服务四评价”的居家托养服务流程。
“一访”即上门走访。我们依据托养对象的申请,先由社工机构逐一上门,详细了解其基本情况和托养需求,逐项向其讲解居家照料、职业发展、生活支持3大类32项服务项目包含的具体内容。
“二定”即制定方案。我们在与其充分沟通的基础上,选择最适合其状况的服务项目,并建立档案、制订个性化托养服务计划。
“三服务”即个性化服务。我们根据托养服务计划,选派家政公司和社工机构相关服务人员为其提供托养服务。
“四评价”即服务质量评价。托养对象对服务人员每次上门提供的服务进行评价打分,相关记录作为第三方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
四、着力开拓创新,精心打造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品牌特色
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工作,我们依照但不拘束于固定的内容和流程,各区各机构工作中也呈现出许多特色做法。
(一)整合利用社会资源优势,丰富居家托养服务工作内容 工作中,我们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展服务内容。比较典型的事迹:一是,我市政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联系长沙卫校康复专业的志愿者,合作成立“关爱残障人士康复护理服务小分队”一
事,他们定期对辖区内66位重度肢体残障人士中有需求的进行康复评定,康复指导等服务,社工用实际行动鼓励残障人士站起来,走出去,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目前已经累计上门服务316次,服务总时长700多小时,在辖区内营造了重视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的良好氛围。二是,去年腊八节,我市众仁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动联系主办方开展了“腊八主题一碗粥活动”。将成功申请到的两百余份腊八粥送到160户残障家庭,让他们也感受到了“一碗粥”的温暖。类似这样的活动还有“庆祝3.8残疾妇女心理保健主题讲座”、“万人托养工程季度生日会活动”、“国际助残日活动”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进一步拉近了社工和服务对象之间的距离,同时也丰富了服务内容。
(二)特制免费电话随叫随到,探索居家托养服务有效捷径 我市天心区新开铺街道为服务对象安装特制免费电话,服务对象通过拨打“贴心一键通”,就可以全天候得到快捷的日常照料、家政服务、紧急救助、就业帮助等服务。我市其他区县也大多借鉴了这种做法,开福区还把“一点通”居家托养项目纳入区政府社会化管理实施,为城区9个街道700余户重度残疾人家庭安装“一点通”终端,为辖区内残疾人提供160多类便捷服务,这一举措得到了服务对象的好评。
(三)充分发挥信息平台作用,打造居家托养服务全新局面 工作中,随着社工定期上门回访,渐渐对服务对象熟知,根据服务对象不同特点和需求,社工机构建立QQ群,以短信、电话等方式提供服务,实现服务不间断、更贴心、更周到,让服务
对象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爱,从心中感受到温暖。比如,我市福康社工机构开展“协助出行——我是你的腿”活动,为肢体残障服务对象提供出行服务累积达900余次3000多小时;光爱之家社工机构开展“爱心陪伴——心灵不孤单”活动,为有需求的残障人士上门陪伴读报纸,讲社会新闻,陪他们诉说世间情,给予服务对象心灵慰藉;培源社工机构开展“天籁列车——送你悦耳之声”活动,为有听力障碍的对象申请由旅澳华人魏基成先生设立的私人捐赠慈善项目“天籁列车”助残助听器等深受服务对象的喜爱。
五、深入剖析案例,精确制导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前进方向 自从开展这项工作以来,我们整理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定期在我市居家托养工作群对案例进行分解剖析,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供大家参考借鉴。工作中,我们通过剖析案例发现:要想做好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工作,关键是做好“两篇文章”。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服务对象的信任,才能为服务对象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最终实现对服务对象的转变。
(一)做好“患者篇”文章
一要患者坚强面对生死病残,坦然接受自己,保持心态的乐观,不自暴自弃,坚持的和困难做斗争;二要患者不压抑,不累计负能量。主动和亲人朋友倾诉,“一份快乐两人分享就变成两份快乐,一份痛苦两人承担痛苦就会减轻一半”;三要理解和体谅。家人是最爱你的家人,不一味的给家人负能量,相互理解和支持,和家人一起跟困难做斗争,做到“身残志不残”。
(二)做好“家属篇”文章
残疾朋友出现自闭、自卑、抑郁、厌世时,家人的陪伴和鼓励是最重要的依靠。一要坦然接受,理性处理,努力调节自己的心情,坦然接受现实,和患者一起坚强的应对。二要倾听和体谅,面对残障人士的诉说,让他发泄情绪和感情,或适时表达对他感受的认同,都会让残障人士感觉被关心、理解和支持。三要维护残障人士的自尊。不少残障人士会认为残障是上天的报应,是对他的一种惩罚,因此内疚不已。家人应该安慰及提醒残障人士残障可能随时发生在任何人身上。此外,我们在照料残障人士时,要尊重残障人士在每一阶段仍具有的能力,给他机会继续发挥,帮助残障人士找到自信,提升自我,做到“残疾人不是残废人”。
事实证明,服务对象把社工当领导逐步转变把社工当朋友,最终把社工当亲人的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居家托养服务成功案例。下面以我市光爱之家助残服务中心“打开心灵的窗户”案例做一汇报(见本文附件)。
六、立足现有成绩,精益求精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力争跨越 通过全国“阳光家园”示范区创建和省实事工程工作,我市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工作从无到有、从有到精,达到了预期目的。基本实现从以前“照看一个人,拖累一群人”向现在 “托养一个人,解放一家人”的有效转变,获得了全市人民的积极拥护和肯定,在全市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当然,我们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也清醒的认识到:工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朝着“进一步改善残
疾人生活质量、打造更高水准的居家托养服务精品工程”这一目标,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着力解决“服务对象意识不高、服务力量数量不足、服务能量发挥不够”等重难点问题,以一流的工作标准、一流的工作作风、一流的工作成绩完成新一轮居家托养服务实事工程而奋斗,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附:我市光爱之家助残服务中心案例——“打开心灵的窗户” 【案主基本情况】
笑笑(化名),女,47岁,重度肢体残疾人,家住长沙某社区。六岁时一次忽然脚痛昏迷不醒后诊断出疼痛神经萎缩,现双腿萎缩,无法行走。居住环境相对潮湿,双腿常疼痛难忍。因无法独立行走,轮椅也需要人协助,因此从小到今都很少和外面接触。父亲去世后,一度低落、消沉、封闭自己、排斥社工上门探访,不愿意与外界接触。
【问题分析和评估】
1、自我认识不足。常年的疾病,使得案主很自卑、封闭,害怕与人接触,觉得自己没有用,什么也做不了。
2、对外界的判断片面。案主因为和外面的世界接触少,认为他人对残疾人不是歧视就是假同情。
3、父亲的离逝,给案主的打击很大。父亲在案主的心中就像一个太阳,是她和妈妈的支柱。父亲的离逝,让案主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面对未来的生活。
4、疾病带来身体不适,给案主带来更多的痛苦。案主因疾病,且居住环境潮湿,常常疼痛难忍,不知道如何缓解疼痛。
【介入相关理论】
1、生态学模式
生态学模式是试图改善人与环境的应对方式,使个人需要与其环境之间形成较合理的契合。其要点之一是人在环境中,人与多个系统发生相互作用。利用这一框架,社会工作强调三个不同的方面:第一,它针对人并试图发展个体问题解决和应对能力;第二,它强调人与周围环境系统间的关系,并把人与所需资源、服务和计划联结起来;第三,它强调改变环境系统以更有效的满足个人的需求。
2、心理-社会学派模式
(1)心理-社会学派模式认为人的行为失调或行为障碍往往是其内在的人格缺陷与自我不完善的体现。因此,必须理解人的内部心理机制及其产生的原因,并以此作为治疗的出发点。
(2)认为人生活在社会环境中。社会环境中任何一部分的改变都会影响个体,这方面的问题也必须在社会环境中才能得到治疗。因此,考察个体行为的内在心理机制,探索个体的问题及原因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都离不开人所处的特定的环境。
(3)“人在环境中”。是指将服务对象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同其生活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人与环境是一个互动的体系,人在特定的环境中生活成长,所遭遇的问题也是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只有将遭遇问题的人放在其特定的环境中去考察,才能真
正理解其行为,并找到对症下药的治疗方法。
【服务目标】
1、引导案主走出低落、消沉的情绪;
2、引领案主走出自己的世界,正确认识自己,积极和外界接触。
3、链接资源,帮助案主做康复评估,指导案主做康复治疗,缓解疼痛,帮助案主取得有效的康复效果,让她生活得更加轻松一点。
【服务计划】
1、根据生态学模式,提高案主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去面对父亲逝世的事实,并学会调整自己情绪。
2、根据生态学模式中强调的人与周围环境系统间的关系,把案主与所需资源、服务和计划联结起来,为案主链接康复师,为她做康复治疗,缓解她的疼痛。
3、运用心理-社会学派模式理论挖掘案主封闭、阻抗、低落的深层原因,将服务对象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同其生活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引导案主正确认识自己、适应社会环境、积极乐观面对生活。
【服务过程】
1、第一环节:建立关系,引导叙述。
社工初期接触案主时,对社工很排斥,社工一次一次到案主家探访,一次次被拒绝。根据生态学模式中人与环境的互动,社工最终与社区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协助他们一同上门。社工与案
主进行聊天中,了解到案主因前一段时间丧失父亲之痛,让案主原本低落的情绪更加低落,不愿再接触社会,并封闭自己的心,不跟身边的人交流,感觉失去父亲之后,整个是世界都塌下来了。社工静静的陪伴,倾诉让案主情绪得到缓解。随后,社工还发现案主长期生活在阴暗潮湿的房间里,案主的身体也有些微秒的改变,案主也说,最近身体也有些疼痛,不知道该如何缓解。社工安慰她,并告诉她现在长沙市残联的居家托养服务项目就是为了帮助有类似她这样困难的残疾人群体而开展的。
初步与案主建立了关系之后,案主也开始慢慢信任我们,也逐渐向我们倾露出案主更多的心声。
2、第二环节:资源链接,提供支持性帮助,让案主身体得到放松。
运用生态学模式,将案主与所需资源、服务和计划联结起来。社工为案主链接康复师,为她做康复评估和治疗。康复师对案主疼痛处做简单的按压寻找痛点,发现案主无明显的肢体缺失,主要是全身关节疼痛。康复师建议案主疼痛难忍应该咨询医生根据疼痛程度选用止疼药,服用时要按医嘱定时服用剂量和方法,不要痛时才吃。随后,社工也在网上搜索到一些缓解疼痛的方法,告诉案主疼痛时可使用冷敷、热敷的方法,舒缓某些部位的疼痛,日常生活中不要长期保持一个姿势,可以卧床、躺坐相结合,并用软枕头承托受压部位。帮案主做康复时,案主慢慢的开始会主动要求康复师帮她按疼痛的地方,哪些需要加时再按一下。案主经过几次康复按摩后,疼痛缓解了很多,感觉轻松了很多。社工 的服务得到了案主的肯定,建立了更加密切的信任关系。
3、第三环节:进行朋友式的谈心,使其宣泄,引导案主走出悲观的心态。
案主对他们说:“我是因为腹积水导致了终生残疾,也许我这辈子不能再走出家门,只能在这房间里度过我今后的生活。又因为前段时间,我父亲逝世了,让我对未来的生活更加失去信心。母亲也老了,她的行动也不方便,也没有更多的精力照顾我,我也不知道我以后的路要怎么走,我一个人要如何面对以后的生活呢。所以我更愿意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想给任何人增添负担,这样我的心里也会好过一些。”社工倾听着,静静守在案主的身边,陪着案主一起宣泄心中长期压抑的情绪。社工对案主进行哀伤辅导,和案主谈论生与死的话题,让案主豁然开朗了许多。社工一步步协助案主在合理时间内,一次次出现悲伤, 一次次成功地消除悲伤,以增进案主重新开始正常生活的能力。社工的陪伴,让案主慢慢走出了父亲逝世的悲痛中。
4、第四环节:适应环境,参与活动,提高自信
为了让案主更多的和社会接触,改变对社会环境的认知,打开心灵的那一扇窗户。社工在初期阶段,一对一陪伴案主参与光爱之家组织的外出活动。案主一开始,很抗拒外出,心理的戒备还没有完全放下。社工引导案主勇敢的尝试第一次,告诉她,很多和她境况相似的朋友都在一起。渐渐的,案主越来越喜爱和大家一起玩,案主乐观开朗的本性慢慢的展现在我们面前,活动中,认识了很多好朋友,照片里,总是有她灿烂的笑容。案主慢慢变
得自信,甚至还担任了“光爱乐园”小组的组长,自发的组织残友们一起去烈士公园等地游玩。
【案例点评】
整个过程中,社工以诚相待,真心实意的为案主提供服务,得到案主的信任,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康复资源的链接,让案主的身体疼痛得到缓解,让她的生活感到轻松了许多;心理疏导,让案主勇敢面对父亲逝世的事实,正确的看待生死,走出悲伤心态;社会活动的参与,让案主结识到很多朋友,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环境的关系,变得自信,乐观,开朗。
以上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像这样的典型案例我们积累了很多,在此不一一例举。
第五篇:江苏省残疾人托养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江苏省残疾人托养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我省残疾人托养机构管理,提高托养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托养机构健康发展,根据中国残联等8部门制定的《关于加快发展残疾人托养服务的意见》(残联发〔2012〕16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残疾人托养机构(以下简称托养机构),是指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举办的,为残疾人提供生活照料、技能训练、庇护性就业等服务的场所。
托养机构包括寄宿制集中托养机构、日间照料机构和综合性托养机构。
公益性、非营利性托养机构,应当依法办理事业单位或民办非企业法人登记,并在县级以上残联备案。
第三条 托养机构实行分级管理,各级残联负责本级政府办托养机构管理工作,并对本级社会力量兴办托养机构给予业务指导。
第四条 托养机构实行等级评定,具体评定办法另行制定。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对在托养机构建设、管理和服务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第二章 机构建设
第六条 县级以上残联部门应当根据本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发展规划,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托养机构建设专项规划,并组织实施。
第七条 托养机构建设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建筑设计规范和标准,坚持改建、扩建、新建相结合,充分利用闲置资产。
第八条 省辖市政府办托养机构床位不少于200张,建筑面积原则上不低于5000㎡。
县(市、区)政府办托养机构床位不少于100张,建筑面积原则上不低于2500㎡。
乡镇(街道)、社区及社会力量举办的托养机构场所固定,机构拥有房产或租借协议约定不少于3年,建筑面积一般不低于300㎡。
鼓励社会力量根据托养服务需求兴办托养机构,为残疾人提供多样化托养服务。
第九条 托养机构应当配置生产劳动、技能培训、医疗康复、心理疏导、文体娱乐、室外休闲等场地,配备宿舍、厨房、餐厅、浴室、卫生间等设施以及供暖降温、办公管理等设备。
托养机构应当为精神残疾人提供相对独立的服务区域。
第三章 服务对象
第十条 申请机构托养的残疾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江苏省户籍和第二代残疾人证;
(二)16至60周岁无传染性疾病的肢体、智力和经过治疗病情稳定的精神残疾人等;
(三)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生产劳动能力弱;
(四)本人和家庭有托养服务需求;
(五)经评估认定适宜机构托养。
第十一条 托养机构在满足当地托养服务对象需求的基础上,可以开展社会化托养服务,约定相关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二条 残疾人托养服务以居家托养为基础,机构托养为补充。对选择居家托养的重度残疾人,应按政策规定发放护理补贴;对选择机构托养的残疾人,一般连续托养时间不超过3年,满3年后需继续托养的应重新申请。
第十三条 托养机构应当与托养服务对象或监护人签订托养服务协议。协议文本由县级残联制定。
协议包括以下内容:
(一)托养机构名称地址,托养服务对象与监护人的姓名;
(二)托养服务内容和方式;
(三)托养服务收费标准、费用支付方式和预付款数额;
(四)托养服务期限和地点;
(五)托养机构、托养服务对象与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
(六)协议变更、解除与终止的条件;
(七)违约责任;
(八)托养机构、托养服务对象与监护人约定的其他事项。
第十四条 托养服务对象应当遵守托养机构的规章制度,爱护公共财物、讲究卫生、文明礼貌、团结互助。
第四章 服务内容
第十五条 托养机构应当根据入托服务对象的不同能力实施分类护理,有针对性组织生活技能训练、职业能力培训和生产劳动,开展有益于身心康复的文体活动。
第十六条 托养机构应当保持居室和公共区域干净整洁,符合相关卫生要求。帮助托养服务对象搞好日常个人卫生。托养机构应当按时提供餐饮服务,尊重托养服务对象饮食习惯。
第十七条 托养机构应当定期组织托养服务对象参与社会活动,定期举办托养服务对象监护人座谈会、联谊会。
第十八条 托养机构应当加强托养服务对象生活自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生产劳动能力训练。
第十九条 具有庇护性就业条件的托养机构应当对托养服务对象进行劳动能力评估,制定职业技能培训计划,设立劳动生产项目,组织托养服务对象开展生产劳动,获得劳动收入;根据托养服务对象能力提升情况,提供职业介绍服务,帮助实现正规就业。
第二十条 托养机构应当组织托养服务对象定期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制定托养服务对象康复计划,合理安排康复训练。
第二十一条 接收精神残疾人的托养机构应当具备相应治疗护理能力。
第五章 内部管理
第二十二条 托养机构应当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资产管理、档案管理、环境卫生、安全保卫等规章制度,并向社会公开。
第二十三条 托养机构应当根据实际需要科学设定岗位,明确岗位要求和工作流程,实行岗位责任制。
第二十四条 托养机构应当根据托养服务对象家庭经济状况和托养服务内容制定不同的收费标准,具体标准由市、县(市、区)残联制定,并按规定报物价部门审批。
第二十五条 托养机构管理和使用的资产,应依据有关规定办理登记手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
第二十六条 托养机构要实现规范化服务,根据托养服务对象的数量和需求,合理配备管理、专业和服务人员。
管理、专业和服务人员与托养服务对象的配置比例不低于1:4。
实施托养服务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现托养服务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第二十七条 托养机构管理人员、专业人员的岗位培训分别纳入各级残联及相关部门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素质高、能力强的管理人才和专业人员队伍。
各级残联负责制定培训计划,组织相关岗位培训。
第二十八条 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支持帮助托养机构建设和发展,定期开展志愿者助残活动。
第二十九条 托养机构应当为托养服务对象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第三十条 各级残联应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托养机构运行情况年检制度,确保机构运行安全。
第六章 资金管理
第三十一条 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托养机构建设与运行经费的扶持力度,保证机构正常运行。
第三十二条 省财政根据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当地托养服务投入、托养机构运行管理、托养服务工作绩效等情况,对各地残疾人托养服务给予一定补助。省补资金主要用于进入托养机构的符合条件困难家庭残疾人的食宿、教育培训等,专款专用。各级财政和残联对托养服务专项资金实施监管和绩效评估,制定资金管理办法,保证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三十三条 非营利性托养机构应统筹使用政府投入、个人缴费、社会捐助等资金,并定期向社会公布经费收支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 托养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应当终止托养服务;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歧视、虐待托养服务对象的;
(二)未尽到管理和服务义务致使托养服务对象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
(三)侵占托养服务对象合法财产的;
(四)其他违反规定的行为。
第三十五条 托养机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予以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予以辞退;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私分、挪用、截留托养服务对象托养款物的;
(二)私分、挪用劳动生产收入的;
(三)辱骂、殴打、虐待托养服务对象的;
(四)盗窃、侵占托养机构或者托养服务对象财产的;
(五)其他违反规定的行为。
第三十六条 托养服务对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予以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报经所属残联部门停止托养服务协议;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托养机构的规定,扰乱正常秩序的;
(二)打架、斗殴,造成他人身体伤害的;
(三)损毁、盗窃、侵占托养机构或者他人财产的;
(四)其他违反规定的行为。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3年4月1日起施行。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由省残联负责解释。各地可依据本办法,制定本地区实施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