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计算机等级二级MS office高级应用考试基础知识总结

时间:2019-05-14 17:59: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年计算机等级二级MS office高级应用考试基础知识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年计算机等级二级MS office高级应用考试基础知识总结》。

第一篇:2014年计算机等级二级MS office高级应用考试基础知识总结

全国计算机等级二级MS office高级应用考试基础知识总结

1.在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计算机中引进了两个重要的概念: 采用二进制和存储程序

2.1946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ENIAC 3.计算机最早的应用领域是: 数值计算 4.英文缩写CAD的中文意思是: 计算机辅助设计

5.办公自动化OA是计算机的一项应用,按计算机的分类,它属于: 数据处理

6.电子商务的本质是: 商务活动 7.国际通用的ASCII 码的码长是: 7 8.在计算机中,20GB的硬盘可以存放的汉子数是: 10*1024*1024 KB 9.计算机中所有信息的存储都采用: 二进制 10.大写字母B的ASCII码值是: 66 11.汉子在计算机内部的存储、处理、和传输都使用汉子的: 机内码 12.存储24*24点阵的一个汉子信息,需要的字节数是: 72 13.组成中央处理器的主要部件是: 运算器和控制器 14.操作系统对磁盘进行读/写的物理单位是: 扇区 15.计算机能够直接进行识别和处理的语言是: 机器语言

16.将高级语言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完成这种翻译过程的程序是: 编译程序

17.多媒体处理的是: 数字信号

18.所有计算机的字长都是固定不变的,都是8位

19.计算机病毒是指“能够侵入计算机并在计算机系统中潜伏和传播、破坏系统正常工作的一种具有繁殖能力的”: 特殊程序

20.将发送端数字脉冲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的过程称为: 调制 21.实现局域网与广域网互联的主要设备是: 路由器

22.Internet 中完成从域名到IP地址或者从IP地址到域名转换服务的是: DNS 23.IE浏览器收藏夹的作用是: 收集感兴趣的页面地址

24.关于电子邮件:发件人必须有自己的E-MAIL账户/必须知道收件人的E-MAIL账户/可以使用OUTLOOK管理联系人的信息

25.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1)1946-1959,电子管 2)1959-1964 晶体管

3)1964-1972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4)1972至今 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26.计算机的特点: 1)高速精确的运算能力 2)准确的逻辑判断能力 3)强大的存储能力 4)自动功能 5)网络与通信能力

27.计算机网络功能的重要意义:改变了人类交流的方式和信息获取的途径 28.计算机问世主要用于数值计算

29.网格计算的三要素: 任务管理、任务调度、资源管理 30.云计算的构成包括:硬件、软件和服务

31.云计算的特点:超大规模、分布式、虚拟化、高可靠性、通用性、高可扩展性、按需服务、价廉

32.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方向: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 33.计算机中最重要的核心部件: 芯片

34.电子商务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互联网络上进行的商务活动,电子商务是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商业技术的结合体

35.信息技术包含三个层次:信息基础技术、信息系统技术、信息应用技术 36.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数字化、多媒体化、高速度、网络化、宽频带、智能化

37.计算机中数据的最小单位是位,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字节,8个二进制位称为1个字节 1Byte=8bit 38.ASCII码——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交换代码

小写字母笔大写字母的码值大32,计算机的内部用一个字节(8个二进制位)存放一个7位ASCII码,最高位置为0 0——48 a——97 A——65 39.计算机由输入、存储、运算、控制和输出五个部分组成

40.运算器(ALU)是计算机处理数据形成信息的加工厂,主要功能是对二进制数码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控制器是计算机的心脏,指挥全机各个部件自动、协调地工作

控制区和运算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合称为中央处理器 41.存储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容量和速度

42.多媒体的特征:交互性、集成性、多样性、实时性

43.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寄生性、破坏性、传染性、潜伏性、隐蔽性 ——射向文明的黑色子弹

44.计算机病毒的分类:引导区型病毒、文件型病毒、混合型病毒、宏病毒、网络病毒

45.计算机病毒主要通过移动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网络传播 46.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47.电子邮件的两个基本部分:信头和信件 公共基础知识

1.算法的有穷性是指算法必须能执行有限个步骤之后终止.2.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指算法在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运算次数 3.队列、栈、线性表属于线性数据结构,二叉树不属于 4.数据的存储结构是指: 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5.一个逻辑数据结构可有多种存储结构,且各种存储结构影响数据处理的效率

6.线性链表是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

7.栈是先进后出、后进先出的线性链表,具有记忆作用,对栈的插入与删除操作中,不需要改变栈底指针,是特殊的线性表,只能在一端插入或者删除元素

8.线性链表存储空间不一定连续,且各元素的存储顺序是任意的 9.在深度为7的满二叉树中,叶子节点的个数为: 64 10.能用二分法查找的是顺序存储的有序线性表

11.对长度为N的线性表进行顺序查找,在最坏的情况下需要比较的次数为:N 12.对于长度为N的线性表,在最坏的情况下,下列各排序法所对应的比较次数中正确的是: 快速排序为N(N-1)/2 13.算法的复杂度包括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14.算法在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存储空间称为算法的空间复杂度 15.问题处理方案的正确而完整的描述称为 算法

16.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存储控件中的存放方式称为数据的 存储结构或者物理结构或者物理存储结构

17.按照逻辑结构分类,数据结构可以分为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二叉树属于 非线性结构

18.数据结构分为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循环队列属于存储结构 19.某二叉树中度为2的结点有18个,则该二叉树中共有 19个叶子结点 20.一颗二叉树第六层(根节点为第一层)的结点数最多为32个 21.对长度为10的线性表进行冒泡排序,最坏的情况下需要比较的次数为45 22.程序经调试改错后还应进行再调试 23.符合结构化程序设计风格的是 使用顺序、选择和重复三种基本控制结构标示程序的控制结构

24.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一种基本方法是 逐步求精法、自顶向下、模块法 25.在面向对象的方法中,一个对象请求另一个对象为其服务的方式是通过发送 消息

26.在软件工程学中,我们把一组具有相同的数据结构和相同的行为特征的对象的集合定义为 类

27.面向对象的方法有 对象/继承/类 28.在面向对象的方法中,类的实例称为 对象

29.在面向对象的方法中,类 描述的是具有相同属性与操作的一组对象 30.结构化程序设计的3种基本逻辑机构为顺序、选择和 重复(循环)31.在面向对象的方法中,类之间共享属性和操作的机制称为 继承 32.软件是程序、数据与相关文档的集合

33.在软件开发中,属于设计阶段的是:数据结构设计、给出系统模块结构、定义模块算法

34.软件工程的主要思想是强调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应用工程化原则 35.软件交付使用后还应进行维护

36.在结构化方法中,用数据流程图(DFD)作为描述工具的软件开发阶段是 需求分析

37.软件设计的原则有抽象、模块化、信息隐蔽

38.为了是模块尽可能独立,需求模块的内聚程度要尽量高,且各模块的耦合程度要尽量弱

39.在软件设计中,属于过程设计工具的是: PDL过程设计语言、PAD图、N-S图

40.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尽可能多地发现程序中的错误

41.软件需求阶段的工作,可以分为四个方面:需求获取、需求分析、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和需求评审 42.在结构化方法中,软件功能分解属于 总体设计阶段 43.软件工程的三要素:工具 过程 方法

44.若按功能划分,软件测试的方法通常分为 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 45.在进行模块测试时,要为每个被测试的模块另外设计两类模块:驱动模块和承接模块(桩模块),其中 驱动模块的作用是将测试数据传送给被测试的模块,并显示被测试模块的测试结果

46.程序测试分为静态分析和动态测试,其中静态分析(静态测试)是指不执行程序,而只是对程序文本进行检查,通过阅读和讨论,分析和发现程序中的错误

47.诊断和改正程序中错误的工作通常称为调试 48.软件是程序、数据和文档的集合

49.软件工程研究的内容主要是 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工程管理 50.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 数据库管理系统 51.数据库系统的根本目标是解决数据共享问题 52.能给出数据库物理存储与物理存取方法的是内模式

53.在数据库的两极映射中,从概念模式到内模式的映射一般由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

54.支持数据库各种操作的软件系统叫作 数据库管理系统

55.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之间的关系是:DBS包含DB和DBMS 56.在关系数据库模型中,通常可以把 字段 称为属性,其值称为属性值 57.用树形结构来表示实体之间联系的模型称为 层次模型 58.在E-R图中,用来表示实体的图形是 矩形 59.商品与顾客两个实体之间的联系一般是 多对多

60.数据库系统在其内部分为三级模式,即概念模式、内模式和外模式,其中 内模式 给出了数据库中物理存储结构与物理存取方法 61.数据管理技术发展过程经过人工管理、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三个阶段,其中数据独立性最高的阶段是 数据库系统

62.数据独立性分为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当数据的存储结构改变时,其逻辑结构可以不变,因此,基于逻辑结构的应用程序不必修改,称为 物理独立性

63.如果一个工人可以管理多台设备,而一个设备只被一个工人管理,则实体工人与实体设备之间存在 一对多的关系

64.关系模型的完整性规则是对关系的某种约束条件,包括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自定义完整性

65.在关系数据库中,把数据表示成二维表,每一个二维表称为 关系或关系表

66.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实现的专门关系运算包括 选择、连接和投影

第二篇:2016全国计算机等级二级MS-office高级应用考试基础知识总结

选择题汇总

1.在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计算机中引进了两个重要的概念: 采用二进制和存储程序 2.1946年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ENIAC 3.计算机最早的应用领域是: 数值计算

4.英文缩写CAD的中文意思是: 计算机辅助设计

5.办公自动化OA是计算机的一项应用,按计算机的分类,它属于: 数据处理 6.电子商务的本质是:

商务活动 7.国际通用的ASCII 码的码长是:8.在计算机中,20GB的硬盘可以存放的汉子数是:

10*1024*1024 KB 9.计算机中所有信息的存储都采用:

二进制 10.大写字母B的ASCII码值是: 66 11.汉子在计算机内部的存储、处理、和传输都使用汉子的:

机内码 12.存储24*24点阵的一个汉子信息,需要的字节数是:

13.组成中央处理器的主要部件是:

运算器和控制器 14.操作系统对磁盘进行读/写的物理单位是:

扇区 15.计算机能够直接进行识别和处理的语言是:

机器语言

16.将高级语言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完成这种翻译过程的程序是: 编译程序 17.多媒体处理的是:

数字信号

18.所有计算机的字长都是固定不变的,都是8位

19.计算机病毒是指“能够侵入计算机并在计算机系统中潜伏和传播、破坏系统正常工作的一种具有繁殖能力的”:

特殊程序

20.将发送端数字脉冲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的过程称为:

调制 21.实现局域网与广域网互联的主要设备是:

路由器

22.Internet 中完成从域名到IP地址或者从IP地址到域名转换服务的是:

DNS 23.IE浏览器收藏夹的作用是:

收集感兴趣的页面地址

24.关于电子邮件:发件人必须有自己的E-MAIL账户/必须知道收件人的E-MAIL账户/可以使用OUTLOOK管理联系人的信息 25.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 1)1946-1959,电子管 2)1959-1964 晶体管

3)1964-1972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4)1972至今 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26.计算机的特点: 1)高速精确的运算能力 2)准确的逻辑判断能力 3)强大的存储能力 4)自动功能 5)网络与通信能力

27.计算机网络功能的重要意义:改变了人类交流的方式和信息获取的途径 29.网格计算的三要素: 任务管理、任务调度、资源管理 30.云计算的构成包括:硬件、软件和服务

31.云计算的特点:超大规模、分布式、虚拟化、高可靠性、通用性、高可扩展性、按需服务、价廉 32.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方向: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 33.计算机中最重要的核心部件: 芯片

34.电子商务是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互联网络上进行的商务活动,电子商务是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商业技术的结合体

35.信息技术包含三个层次:信息基础技术、信息系统技术、信息应用技术

36.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数字化、多媒体化、高速度、网络化、宽频带、智能化 37.计算机中数据的最小单位是位,存储容量的基本单位是字节,8个二进制位称为1个字节 1Byte=8bit 39.计算机由输入、存储、运算、控制和输出五个部分组成

40.运算器(ALU)是计算机处理数据形成信息的加工厂,主要功能是对二进制数码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控制器是计算机的心脏,指挥全机各个部件自动、协调地工作 控制区和运算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合称为中央处理器 41.存储器的主要性能指标:容量和速度

42.多媒体的特征:交互性、集成性、多样性、实时性

43.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寄生性、破坏性、传染性、潜伏性、隐蔽性 ——射向文明的黑色子弹

44.计算机病毒的分类:引导区型病毒、文件型病毒、混合型病毒、宏病毒、网络病毒 45.计算机病毒主要通过移动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网络传播 46.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 47.电子邮件的两个基本部分:信头和信件

公共基础知识

1.算法的有穷性是指算法必须能执行有限个步骤之后终止.2.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指算法在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运算次数 3.队列、栈、线性表属于线性数据结构,二叉树不属于 4.数据的存储结构是指: 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5.一个逻辑数据结构可有多种存储结构,且各种存储结构影响数据处理的效率 6.线性链表是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

7.栈是先进后出、后进先出的线性链表,具有记忆作用,对栈的插入与删除操作中,不需要改变栈底指针,是特殊的线性表,只能在一端插入或者删除元素 8.线性链表存储空间不一定连续,且各元素的存储顺序是任意的 9.在深度为7的满二叉树中,叶子节点的个数为: 64 10.能用二分法查找的是顺序存储的有序线性表

11.对长度为N的线性表进行顺序查找,在最坏的情况下需要比较的次数为:N 12.对于长度为N的线性表,在最坏的情况下,下列各排序法所对应的比较次数中正确的是: 快速排序为N(N-1)/2 13.算法的复杂度包括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14.算法在执行过程中所需要的存储空间称为算法的空间复杂度 15.问题处理方案的正确而完整的描述称为 算法

16.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存储控件中的存放方式称为数据的 存储结构或者物理结构或者物理存储结构

17.按照逻辑结构分类,数据结构可以分为线性结构和非线性结构,二叉树属于 非线性结构

18.数据结构分为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循环队列属于存储结构 19.某二叉树中度为2的结点有18个,则该二叉树中共有 19个叶子结点 20.一颗二叉树第六层(根节点为第一层)的结点数最多为32个 21.对长度为10的线性表进行冒泡排序,最坏的情况下需要比较的次数为45 22.程序经调试改错后还应进行再调试

23.符合结构化程序设计风格的是 使用顺序、选择和重复三种基本控制结构标示程序的控制结构

24.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一种基本方法是 逐步求精法、自顶向下、模块法

25.在面向对象的方法中,一个对象请求另一个对象为其服务的方式是通过发送

消息 26.在软件工程学中,我们把一组具有相同的数据结构和相同的行为特征的对象的集合定义为 类

27.面向对象的方法有 对象/继承/类 28.在面向对象的方法中,类的实例称为 对象

29.在面向对象的方法中,类 描述的是具有相同属性与操作的一组对象 30.结构化程序设计的3种基本逻辑机构为顺序、选择和 重复(循环)31.在面向对象的方法中,类之间共享属性和操作的机制称为 继承 32.软件是程序、数据与相关文档的集合

33.在软件开发中,属于设计阶段的是:数据结构设计、给出系统模块结构、定义模块算法

34.软件工程的主要思想是强调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应用工程化原则 35.软件交付使用后还应进行维护

36.在结构化方法中,用数据流程图(DFD)作为描述工具的软件开发阶段是 需求分析 37.软件设计的原则有抽象、模块化、信息隐蔽

38.为了是模块尽可能独立,需求模块的内聚程度要尽量高,且各模块的耦合程度要尽量弱

39.在软件设计中,属于过程设计工具的是: PDL过程设计语言、PAD图、N-S图 40.软件测试的目的是尽可能多地发现程序中的错误

41.软件需求阶段的工作,可以分为四个方面:需求获取、需求分析、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和需求评审

42.在结构化方法中,软件功能分解属于 总体设计阶段 43.软件工程的三要素:工具 过程

方法

44.若按功能划分,软件测试的方法通常分为

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

45.在进行模块测试时,要为每个被测试的模块另外设计两类模块:驱动模块和承接模块(桩模块),其中 驱动模块的作用是将测试数据传送给被测试的模块,并显示被测试模块的测试结果

46.程序测试分为静态分析和动态测试,其中静态分析(静态测试)是指不执行程序,而只是对程序文本进行检查,通过阅读和讨论,分析和发现程序中的错误 47.诊断和改正程序中错误的工作通常称为调试 48.软件是程序、数据和文档的集合

49.软件工程研究的内容主要是 软件开发技术和软件工程管理 50.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 数据库管理系统 51.数据库系统的根本目标是解决数据共享问题 52.能给出数据库物理存储与物理存取方法的是内模式

53.在数据库的两极映射中,从概念模式到内模式的映射一般由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 54.支持数据库各种操作的软件系统叫作 数据库管理系统

55.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之间的关系是:DBS包含DB和DBMS

56.在关系数据库模型中,通常可以把 字段 称为属性,其值称为属性值 57.用树形结构来表示实体之间联系的模型称为 层次模型 58.在E-R图中,用来表示实体的图形是

矩形 59.商品与顾客两个实体之间的联系一般是

多对多

60.数据库系统在其内部分为三级模式,即概念模式、内模式和外模式,其中

内模式

给出了数据库中物理存储结构与物理存取方法 61.数据管理技术发展过程经过人工管理、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三个阶段,其中数据独立性最高的阶段是

数据库系统

62.数据独立性分为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当数据的存储结构改变时,其逻辑结构可以不变,因此,基于逻辑结构的应用程序不必修改,称为 物理独立性

63.如果一个工人可以管理多台设备,而一个设备只被一个工人管理,则实体工人与实体设备之间存在一对多的关系

64.关系模型的完整性规则是对关系的某种约束条件,包括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自定义完整性 65.在关系数据库中,把数据表示成二维表,每一个二维表称为 关系或关系表 66.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能实现的专门关系运算包括 选择、连接和投影

第三篇:计算机二级MSoffice高级应用模拟试题及答案

为了使广大考生在备战计算机等级考试时,更快的掌握相应知识点,下面是小编搜索整理的计算机二级MSoffice高级应用模拟试题及答案,供参考练习,预祝考生们考出自己理想的成绩!

计算机二级MSoffice高级应用模拟试题及答案

选择题

1.程序流程图中带有箭头的线段表示的是()。

A.图元关系

B.数据流

C.控制流

D.调用关系

2.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多态性

B.自顶向下

C.模块化

D.逐步求精

3.软件设计中模块划分应遵循的准则是()。

A.低内聚低耦合B.高内聚低耦合C.低内聚高耦合D.高内聚高耦合4.在软件开发中,需求分析阶段产生的主要文档是()。

A.可行性分析报告

B.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

C.概要设计说明书

D.集成测试计划

5.算法的有穷性是指()。

A.算法程序的运行时间是有限的B.算法程序所处理的数据量是有限的C.算法程序的长度是有限的D.算法只能被有限的用户使用

6.对长度为n的线性表排序,在最坏情况下,比较次数不是n(n-1)/2的排序方法是()。

A.快速排序

B.冒泡排序

C.直接插入排序

D.堆排序

7.下列关于栈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栈按“先进先出”组织数据

B.栈按“先进后出”组织数据

C.只能在栈底插入数据

D.不能删除数据

8.在数据库设计中,将E-R图转换成关系数据模型的过程属于()。

A.需求分析阶段

B.概念设计阶段

C.逻辑设计阶段

D.物理设计阶段

9.有三个关系R、S和T如下:

由关系R和S通过运算得到关系T,则所使用的运算为()。

A.笛卡尔积

B.交

C.并

D.自然连接

10.设有表示学生选课的三张表,学生S(学号,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课程C(课号,课名),选课SC(学号,课号,成绩),则表SC的关键字(键或码)为()。

A.课号,成绩

B.学号,成绩

C.学号,课号

D.学号,姓名,成绩

答案

1.C【解析】在数据流图中,用标有名字的箭头表示数据流。在程序流程图中,用标有名字的箭头表示控制流。所以选择C。

2.A【解析】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思想包括: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模块化、限制使用90t0语句,所以选择A。

3.B【解析】软件设计中模块划分应遵循的准则是高内聚低偶合、模块大小规模适当、模块的依赖关系适当等。模块的划分应遵循一定的要求,以保证模块划分合理,并进一步保证以此为依据开发出的软件.系统可靠性强,易于理解和维护。模块之间的耦合应尽可能的低,模块的内聚度应尽可能的高。

4.B【解析】A错误,可行性分析阶段产生可行性分析报告。C错误,概要设计说明书是总体设计阶段产生的文档。D错误,集成测试计划是在概要设计阶段编写的文档。B正确,需求规格说明书是后续工作如设计、编码等需要的重要参考文档。

5.A【解析】算法原则上能够精确地运行,而且人们用笔和纸做有限次运算后即可完成。有穷性是指算法程序的运行时间是有限的。

6.D【解析】除了堆排序算法的比较次数是O(nlog2n),其他的都是n(n-1)/2。.B【解析】栈是按“先进后出”的原则组织数据的,数据的插入和删除都在栈顶进行操作。

8.C 【解析】E-R图转换成关系模型数据则是把图形分析出来的联系反映到数据库中,即设计出表,所以属于逻辑设计阶段。

9.D【解析】自然连接是一种特殊的等值连接,它要求两个关系中进行比较的分量必须是相同的属性组,并且在结果中把重复的属性列去掉,所以B错误。笛卡尔积是用R集合中元素为第一元素,S集合中元素为第二元素构成的有序对,所以C错误。根据关系T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是从关系R与关系S中取得相同的关系组所以取得是交运算,因此选择D。

10.C【解析】学号是学生表S的主键,课号是课程表C的主键,所以选课表SC的关键字就应该是与前两个表能够直接联系且能唯一定义的学号和课号,所以选择C。

第四篇: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MS-Office基础知识 (1)

第一部分

公共基础知识

第1章

数据结构与算法

1.1算法

1.算法的基本概念

(1)概念:算法是指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清晰指令。

(2)4个基本特征:可行性、确定性、有穷性、拥有足够的情报。

(3)两种基本要素:对数据对象的运算和操作、算法的控制结构(运算和操作时问的顺序)。

(4)设计的基本方法:列举法、归纳法、递推法、递归法、减半递推技术和回溯法。

2.算法的复杂度

(1)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执行算法所需要的计算工作量。

(2)算法的空间复杂度:执行算法所需的内存空间。

1.2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数据结构指相互有关联的数据元素的集合,即数据的组织形式。其中逻辑结构反映数据元素之间逻辑关系;存储结构为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存储空间中的存放形式,有顺序存储、链式存储、索引存储和散列存储4种方式。

数据结构按各元素之间前后件关系的复杂度可划分为:

(1)线性结构:有且只有一个根节点,且每个节点最多有一个直接前驱和一个直接后继的非空数据结构。

(2)非线性结构:不满足线性结构的数据结构。

1.3线性表及其顺序存储结构

1.线性表的基本概念

线性结构又称线性表,线性表是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数据结构。

2.线性表的顺序存储结构

•元素所占的存储空间必须连续。

•元素在存储空间的位置是按逻辑顺序存放的。

3.线性表的插入运算

在第i个元素之前插入一个新元素的步骤如下:

步骤一:把原来第n个节点至第i个节点依次往后移一个元素位置。

步骤二:把新节点放在第i个位置上。

步骤三:修正线性表的节点个数。

在最坏情况下,即插入元素在第一个位置,线性表中所有元素均需要移动。

4.线性表的删除运算

删除第i个位置的元素的步骤如下:

步骤一:把第i个元素之后不包括第i个元素的n-i个元素依次前移一个位置;

步骤二:修正线性表的结点个数。

1.4栈和队列

1.栈及其基本运算

(1)基本概念:栈是一种特殊的线性表,其插入运算与删除运算都只在线性表的一端进行,也被称为“先进后出”表或“后进先出”表。

•栈顶:允许插入与删除的一端。

•栈底:栈顶的另一端。

•空栈:栈中没有元素的栈。

(2)特点。

•栈顶元素是最后被插入和最早被删除的元素。

•栈底元素是最早被插入和最后被删除的元素。

•栈有记忆作用。

•在顺序存储结构下,栈的插入和删除运算不需移动表中其他数据元素。

•栈顶指针top动态反映了栈中元素的变化情况

(3)顺序存储和运算:入栈运算、退栈运算和读栈顶运算。

2.队列及其基本运算

(1)基本概念:队列是指允许在一端进行插入,在另一端进行删除的线性表,又称“先进先出”的线性表。

•队尾:允许插入的一端,用尾指针指向队尾元素。

•排头:允许删除的一端,用头指针指向头元素的前一位置。

(2)循环队列及其运算。

所谓循环队列,就是将队列存储空间的最后一个位置绕到第一个位置,形成逻辑上的环状空间。

入队运算是指在循环队列的队尾加入一个新元素。

当循环队列非空(s=1)且队尾指针等于队头指针时,说明循环队列已满,不能进行人队运算,这种情况称为“上溢”。

退队运算是指在循环队列的队头位置退出一个元素并赋给指定的变量。首先将队头指针进一,然后将排头指针指向的元素赋给指定的变量。当循环队列为空(s=0)时,不能进行退队运算,这种情况称为“下溢”。

1.5线性链表

在定义的链表中,若只含有一个指针域来存放下一个元素地址,称这样的链表为单链表或线性链表。

在链式存储方式中,要求每个结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用于存放数据元素值,称为数据域;另一部分用于存放指针,称为指针域。其中指针用于指向该结点的前一个或后一个结点(即前件或后件)。

1.6树和二叉树

1.树的基本概念

树是简单的非线性结构,树中有且仅有一个没有前驱的节点称为“根”,其余节点分成m个互不相交的有限集合T1,T2,…,T}mm,每个集合又是一棵树,称T1,T2,…,T}mm为根结点的子树。

•父节点:每一个节点只有一个前件,无前件的节点只有一个,称为树的根结点(简称树的根)。

•子节点:每~个节点可以后多个后件,无后件的节点称为叶子节点。

•树的度:所有节点最大的度。

•树的深度:树的最大层次。

2.二叉树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

(1)二叉树的定义:二叉树是一种非线性结构,是有限的节点集合,该集合为空(空二叉树)或由一个根节点及两棵互不相交的左右二叉子树组成。可分为满二叉树和完全二叉树,其中满二叉树一定是完全二叉树,但完全二叉树不一定是满二叉树。二叉树具有如下两个特点:

•二叉树可为空,空的二叉树无节点,非空二叉树有且只有一个根结点;

•每个节点最多可有两棵子树,称为左子树和右子树。

(2)二叉树的基本性质。

性质1:在二叉树的第k层上至多有2k-1个结点(k≥1)。

性质2:深度为m的二叉树至多有2m-1个结点。

性质3:对任何一棵二叉树,度为0的结点(即叶子结点)总是比度为2的结点多一个。

性质4:具有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的深度至少为[log2n]+1,其中[log2n]表示log2n的整数部分。

3.满二叉树与完全二叉树

(1)满二叉树:满二叉树是指这样的一种二叉树:除最后一层外,每一层上的所有结点都有两个子结点。满二叉树在其第i层上有2i-1个结点。

从上面满二叉树定义可知,二叉树的每一层上的结点数必须都达到最大,否则就不是满二叉树。深度为m的满二叉树有2m-1个结点。

(2)完全二叉树:完全二叉树是指这样的二叉树:除最后一层外,每一层上的结点数均达到最大值;在最后一层上只缺少右边的若干结点。

如果—棵具有n个结点的深度为k的二叉树,它的每—个结点都与深度为k的满二叉树中编号为1~n的结点——对应。

3.二叉树的存储结构

二叉树通常采用链式存储结构,存储节点由数据域和指针域(左指针域和右指针域)组成。二叉树的链式存储结构也称二叉链表,对满二叉树和完全二叉树可按层次进行顺序存储。

4.二叉树的遍历

二叉树的遍历是指不重复地访问二叉树中所有节点,主要指非空二叉树,对于空二叉树则结束返回。二叉树的遍历包括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

(1)前序遍历。

前序遍历是指在访问根结点、遍历左子树与遍历右子树这三者中,首先访问根结点,然后遍历左子树,最后遍历右子树;并且,在遍历左右子树时,仍然先访问根结点,然后遍历左子树,最后遍历右子树。前序遍历描述为:若二叉树为空,则执行空操作;否则①访问根结点;②前序遍历左子树;③前序遍历右子树。

(2)中序遍历。

中序遍历是指在访问根结点、遍历左子树与遍历右子树这三者中,首先遍历左子树,然后访问根结点,最后遍历右子树;并且,在遍历左、右子树时,仍然先遍历左子树,然后访问根结点,最后遍历右子树。中序遍历描述为:若二叉树为空,则执行空操作;否则①中序遍历左子树;②访问根结点;③中序遍历右子树。

(3)后序遍历。

后序遍历是指在访问根结点、遍历左子树与遍历右子树这三者中,首先遍历左子树,然后遍历右子树,最后访问根结点,并且,在遍历左、右子树时,仍然先遍历左子树,然后遍历右子树,最后访问根结点。后序遍历描述为:若二叉树为空,则执行空操作;否则①后序遍历左子树;②后序遍历右子树;③访问根结点。

1.7查找技术

(1)顺序查找:在线性表中查找指定的元素。

(2)最坏情况下,最后一个元素才是要找的元素,则需要与线性表中所有元素比较,比较次数为n。

(2)二分查找:二分查找也称折半查找,它是一种高效率的查找方法。但二分查找有条件限制,它要求表必须用顺序存储结构,且表中元素必须按关键字有序(升序或降序均可)排列。对长度为n的有序线性表,在最坏情况下,二分查找法只需比较log2n次。

1.8排序技术

(1)交换类排序法。

•冒泡排序:通过对待排序序列从后向前或从前向后,依次比较相邻元素的排序码,若发现逆序则交换,使较大的元素逐渐从前部移向后部或较小的元素逐渐从后部移向前部,直到所有元素有序为止。在最坏情况下,对长度为n的线性表排序,冒泡排序需要比较的次数为n(n-1)/2。

•快速排序:是迄今为止所有内排序算法中速度最快的一种。它的基本思想是:任取待排序序列中的某个元素作为基准(一般取第一个元素),通过一趟排序,将待排元素分为左右两个子序列,左子序列元索的排序码均小于或等于基准元素的排序码,右子序列的排序码则大于基准元素的排序码,然后分别对两个子序列继续进行排序,直至整个序列有序。最坏情况下,即每次划分,只得到一个序列,时间效率为O(n2)。

(2)插人类排序法。

•简单插入排序法:把n个待排序的元素看成为一个有序表和一个无序表,开始时有序表中只包含一个元素,无序表中包含有n-1个元素,排序过程中每次从无序表中取出第一个元素,把它的排序码依次与有序表元素的排序码进行比较,将它插入到有序表中的适当位置,使之成为新的有序表。在最坏情况下,即初始排序序列是逆序的情况下,比较次数为n(n-1)/2,移动次数为n(n-1)/2。

•希尔排序法:先将整个待排元素序列分割成若干个子序列(由相隔某个“增量”的元素组成的)分别进行直接插入排序。待整个序列中的元素基本有序(增量足够小)时,再对全体元素进行一次直接插入排序。

(3)选择类排序法。

•简单选择排序法:扫描整个线性表。从中选出最小的元素。将它交换到表的最前面;然后对剩下的子表采用同样的方法,直到子表空为止。最坏情况下需要比较n(n-1)/2次。

•堆排序的方法:首先将一个无序序列建成堆;然后将堆顶元素(序列中的最大项)与堆中最后一个元素交换(最大项应该在序列的最后)。不考虑已经换到最后的那个元素,只考虑前n-1个元素构成的子序列,将该子序列调整为堆。反复做步骤②,直到剩下的子序列空为止。在最坏情况下,堆排序法需要比较的次数为0(nlog2n)

第2章

程序设计基础

2.1程序设计方法与风格

(1)设计方法:指设计、编制、调试程序的方法和过程,主要有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软件工程方法和面向对象方法。

(2)设计风格:良好的设计风格要注重源程序文档化、数据说明方法、语句的结构和输入输出。

2.2结构化程序设计

1.结构化程序设计的原则

结构化程序设计强调程序设计风格和程序结构的规范化,提倡清晰的结构。

(1)自顶向下:即先考虑总体,后考虑细节;先考虑全局目标,后考虑局部目标。

(2)逐步求精:对复杂问题,应设计一些子目标做过渡,逐步细化。

(3)模块化:把程序要解决的总目标分解为分目标,再进一步分解为具体的小目标,把每个小目标称为一个模块;

(4)限制使用GOT0语句。

2.结构化程序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顺序结构:自始至终严格按照程序中语句的先后顺序逐条执行,是最基本、最普遍的结构形式。

(2)选择结构:又称为分支结构,包括简单选择和多分支选择结构。

(3)重复结构:又称为循环结构,根据给定的条件,判断是否需要重复执行某一相同的或类似的程序段。

结构化程序设计中,应注意事项:

(1)使用程序设计语言中的顺序、选择、循环等有限的控制结构表示程序的控制逻辑。

(2)选用的控制结构只准许有一个人口和一个出口。

(3)程序语言组成容易识别的块,每块只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

(4)复杂结构应该用嵌套的基本控制结构进行组合嵌套来实现。

(5)语言中所没有的控制结构,应该采用前后一致的方法来模拟。

(6)尽量避免GOT0语句的使用。

2.3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面向对象方法的本质是主张从客观世界固有的事物出发来构造系统,强调建立的系统能映射问题域。

•对象:用来表示客观世界中任何实体,可以是任何有明确边界和意义的东西。

•类:具有共同属性、共同方法的对象的集合。

•实例:一个具体对象就是其对应分类的一个实例。

•消息:实例间传递的信息,它统一了数据流和控制流。

•继承:使用已有的类定义作为基础建立新类的定义技术。

•多态性:指对象根据所接受的信息而作出动作,同样的信息被不同的对象接收时有不同行动的现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优点:与人类习惯的思维方法一致、稳定性好、可重用性好、易于开发大型软件产品、可维护性好。

第五篇: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ACCESS数据库基础知识

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ACCESS数据库基础知识

1.1 数据库基础知识

1.1.1 计算机数据管理的发展 一.数据与数据处理 数据:

是指存储在某种 媒体上能够识别的物理符号。数据处理:

是指将数据转换成信息的过程。

从数据处理的角度而言,信息是一种被加工成特定形式的数据,这种数据形式对于数据接受者来说是有意义的。二.计算机数据管理

计算机数据管理 是指对数据的 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检索和维护。计算机数据管理 发展的几个阶段: 1 .人工管理 世纪 50 年代中期以前,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外部存储器 只有纸带、卡片、磁带,无像磁盘这样的可以随机访问、直接存取的外部存储设备。软件的状况 是没有操作系统,没有专门管理数据的软件,数据由计算或处理它的程序自行携带。数据管理任务,包括存储结构、存储方法、输入/输出方式等完全由程序设计者负责。特点:

数据与程序不具有独立性,一组数据对应一组程序。数据不能长期保存。

一个程序中的数据无法被其他程序使用。程序之间存在大量重复数据,数据冗余大。2 .文件系统 世纪 50 年代后期到 60 年代中期。计算机不仅用于科学计算 , 而且还用于大量的数据处理。直接存储设备,高级语言,操作系统。

程序和数据有一定的独立性,数据文件可以长期保存。

数据和程序相互依赖。数据文件是为满足特定的业务,或某部门的专门需要而设计,服务于某一特定的应用程序。

同一数据项可能重复出现在多个文件中,数据冗余度大。数据容易造成不一致。3 .数据库系统 世纪 60 年代后期。计算机用于管理的规模更加庞大,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多种应用、多种语言共享数据集合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标志: 1968年IBM的 IMS 是一个层次模型数据库。1969年美国数据系统语言协会公布的 DBTG 报告,对研制开发网状数据库系统起到了推动作用。自1970年 IBM 公司的研究成果奠定了关系数据库理论基础。数据库技术的主要目的:

有效地 管理和存储 大量的数据资源,包括:提高数据的 共享性,使多个用户能够同时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 减少数据冗余,以提高数据的 一致性和完整性 ;提高数据与程序的 独立性,从而 减少 应用程序的 开发和维护代价。4 .分布式数据库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数据库提供了分布式的运行环境,从主机—终端结构发展到 C/S(客户 / 服务器)系统结构。

数据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结合分为 紧密结合 与 松散结合 两大类。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又分为 物理上分布、逻辑上集中 的分布式数据结构和 物理上分布、逻辑上分布 的分布式数据库结构两种。

物理上分布、逻辑上集中的分布式数据结构是逻辑上统一、地域上分布的数据集合,是计算机网络环境中各个节点局部数据库的逻辑集合,同时受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统一控制和管理。物理上分布、逻辑上分布 的分布式数据库结构是把多个集中式数据库系统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各个节点上计算机可以利用网络通信功能访问其他节点上的数据库资源。5 .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

面向对象数据库吸收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的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采用面向对象的观点来 描述现实世界实体(对象)的逻辑组织、对象之间的限制和联系等。克服了传统数据库的局限性,能够自然地存储复杂的数据对象以及这些对象之间的关系,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 数据库管理效率、降低了用户使用的复杂性。1.1 数据库基础知识 1.1.2 数据库系统 一.有关数据库的概念 1 .数据(Data)

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2 .数据库(Data Base)

存储在计算机存储设备中的、结构化的相关数据的集合。它不仅包括描述事物的数据本身,而且包括相关事物之间的关系。

数据库中的数据不只是面向某项特定的应用,而是面向多种应用,可以被多个用户、多个应用程序共享。3 .数据库应用系统

利用数据库系统资源开发的面向某一类实际应用的软件系统。如:学生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

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数据管理软件,为数据库的建立、使用和维护而配置的软件。使用户能方便地定义数据和操纵数据库,并能报证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多用户对数据的并发使用及发生故障后的系统恢复。.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 DBS)

指引进数据库技术后的计算机系统,能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相关数据、提供数据处理和信息资源共享的便利手段。有 5 部分:硬件系统、数据库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相关软件、数据库管理员(DataBase Administrator , DBA)和用户。二.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1 .实现数据共享,减少冗余 2 .采用特定的数据模型 3 .具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4 .有统一的数据控制功能 三.数据库管理系统

支持用户对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软件。主要目标是使数据成为 方便用户使用 的资源,易于为各种用户所 共享,并增进数据的 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功能主要包括: 1.数据定义

定义数据库的结构。

2.数据操纵

更新(插入、修改、删除)和检索。

3.数据库运行管理

对数据库进行 并发控制、安全性检查、完整性约束条件的检查和执行 及 数据库的内部维护(索引、数据字典的自动维护)等。

4.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

采用统一的组织方式,并提高效率。

5.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

初始数据的输入与数据转存。

数据库的转储与恢复、数据库的重组与重构、性能的监视与分析。

6.数据通信接口

提供与其他软件系统进行通信的功能。

● 4 部分组成:

■ 数据定义语言及翻译处理程序

■ 数据操纵语言及其编译(或解释)程序

■ 数据库运行控制程序

■ 实用程序

1.1 数据库基础知识

1.1.3 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就是从现实世界到机器世界的一个中间层次。是数据管理系统用来表示实体及实体间联系的方法。

一.实体描述.实体

客观存在并相互区别的事物成为实体。如:学生、教师、课程。.实体的属性

描述实体的特性。如学生实体用学号、姓名、性别等属性描述。.实体集和实体型

属性值的集合表示一个实体,而属性的集合表示一种实体的类型,称为实体型。同类型的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

二.实体间联系及种类

实体之间的对应关系称为联系。如:一个学生可以选修多门课程,同一门课程可以由多名教师讲授。

有三种类型:.一对一联系

如:人事部门的教师表和财务部门的工资表之间就存在一对一联系。.一对多联系

如:部门表与教师表之间就存在一对多的联系。.多对多联系

如:学生表和课程表之间存在多对多的联系。

三.数据模型简介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管理系统用来表示实体间联系的方法。

任何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都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的。数据管理系统所支持的数据模型有三种: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层次模型

用树型结构表示各类实体以及实体之间的联系。典型代表: IBM 的 IMS。

(1)有且仅有一个节点无双亲,这个节点称为“根节点”。

(2)其他节点有且仅有一个双亲。

特点:对一对多的层次关系描述非常自然、直观、容易理解,但不能直接表示出多对多的联系。.网状模型

(1)允许一个以上的节点无双亲。

(2)一个节点可以有多于一个的双亲。

典型代表: DBTG 系统,也称 CODASYL 系统。

特点是:能直接表示非树型结构。.关系数据模型

IBM E.F.Codd 于 1970 首次提出。

用二维表结构来表示实体以及实体间联系的模型。

特点是:理论基础完备、模型简单、说明性的查询语言和使用方便。

1.2 关系数据库

1.2.1 关系数据模型

一.关系术语

.关系

一个关系就是一个二维表,每个关系有一个关系名。在 Access 中,一个关系存储为一个表,具有一个表名。

对关系的描述称为 关系模式,一个关系模式对应一个关系的结构。其格式为:

关系名(属性名 1,属性名 2,…,属性名 n)

在 Access 中:

表名(字段名 1,字段名 2,…,字段名 n).元组

二维表(关系)中的每一行。对应在表中为记录。.属性

二维表(关系)中的每一列。对应在表中为字段。.域

属性的取值范围。如:性别只能取“男”和“女”。.关键字

唯一地标识一元组的属性或属性集合。如:教师表中的编号。在 Access 中,主关键字和候选关键字就起唯一标识一个元组的作用。.外部关键字

如果一个表的字段不是本表的主关键字,而是另外一个表的主关键字和候选关键字,这个字段(属性)就称为外关键字。

二.关系的特点.关系必须规范化

是指关系模型中的每一个关系模式都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最基本的要求是每个属性必须是不可分割的数据单元,即表中不能再包含表。.在同一个关系中不能出现相同的属性名。.关系中不允许有完全相同的元组,即冗余。4 .在一个关系中元组的次序无关紧要。5 .在一个关系中列的次序无关紧要。

1.2 关系数据库

1.2.2 关系运算

一.传统的集合运算.并

两个结构相同的关系的并是由属于这两个关系的元组组成的集合。.差

两个结构相同的关系 R 和 S 的差是由属于 R 但不属于 S 的元组组成的集合。.交

两个结构相同的关系 R 和 S 的交是由既属于 R 又属于 S 的元组组成的集合。二.专门的关系运算.选择

从关系中找出满足给定条件的元组的操作。.投影

从关系模式中指定若干属性组成新的关系。.联接

将两个关系模式拼接成为一个更宽的关系模式,生成的新的关系中包含满足联接条件的元组。.自然联接

在联接运算中,按照字段值对应相等为条件进行的联接操作。去掉重复字段。

1.3 数据库设计基础

1.3.1 数据库的设计步骤

一.设计原则 .关系数据库的设计应遵从概念单一化“一事一地”的原则.避免在表之间出现重复字段 .表中的字段必须是原始数据和基本数据元素.用外部关键字保证有关联的表之间联系

二.设计步骤.需求分析

(1)信息需求

(2)处理需求

(3)安全性和完整性需求.确定需求的表

遵从概念单一化“一事一地”的原则,即一个表描述一个实体或实体间的一种联系,并将这些信息分成各种基本实体。.确定所需字段

(1)每个字段直接和表的实体相关

(2)以最小的逻辑单位存储信息

(3)表中的字段必须是原始数据

(4)确定主关键字字段.确定联系

对于一对多的联系,可以将其中“一方”表的主关键字放到“多方”表中作为外关键字。“一方”用索引关键字,“多方”使用普通索引关键字。

对于一对一的联系,两个表中使用同样的主关键字字段。

对于多对多的联系,为了避免数据重复,一般建立第三个表,把多对多的联系分解两个一对多的联系。这个第三个表可以看成纽带。纽带表不一定需要自己的主键,如果需要,可以将它所联系的两个表的主关键字做为组合关键字指定为主关键字。.设计求精

检查可能存在的缺陷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些缺陷可能会使数据难以使用和维护。

(1)是否忘记了字段?

(2)是否存在大量空白字段?

(3)是否包含了同样字段的表?

(4)表中是否带有大量不属于某实体的字段?

(5)是否在某个表中重复输入同样的数据?

(6)是否为每个表选择了合适的主关键字?

(7)是否有字段很多而记录很少的表,并且许多记录中的字段值为空?

1.4 SQL 基本命令

SQL(Structure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是在数据库系统中应用广泛的数据库查询语言,它包括了数据定义、查询、操纵和控制 4 种功能。

SQL 中的两个基本概念:

基本表:本身独立存在的表。

视图:从一个或多个基本表导出的表。它本身不独立存储在数据库中,即数据库中存放视图的定义,而不存放视图对应的数据。

1.4.1 SQL 基本语句

最常见的 SQL 语句是 SELECT。

基本格式:

SELECT [ALL/DISTINCT] *|< 字段列表 >

FROM < 表名 > [WHERE < 条件表达式 >]

[ORDER BY < 列名 > {[ASC|DESC]}]

例:在 Access 中,在教师表中查询姓名为“王”的教师,并按照姓名升序排列。命令为:

SELECT * FROM 教师 WHERE 姓名 LIKE “ 王 %” ORDER BY 姓名 ASC 1.5 Access 简介

Access 是一种关系型的桌面数据库管理系统,是 Microsoft Office 套件产品之一。

1992 年 11 月推出 Access 1.0,Microsoft 先后推出 2.0,7.0/95,8.0/97,9.0/2000,10.0/2002,直到 Access 2003。

特点: .具有方便实用的强大功能。.可以利用各种图例快速获取数据。.可以利用报表设计工具,方便生成报表。.能处理多种数据类型。.采用 OLE 技术,能方便创建和编辑多媒体数据库。.支持 ODBC 标准的 SQL 数据库的数据。.设计过程自动化,大大提高了数据库的工作效率。.具有较好的集成开发环境。.提供了断点设置、单步执行等调试功能。.与 Internet/Intranet 的集成。.可以将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建立移进用户环境,并最终使用户和应用程序开发者之间的关系淡化。

数据库的系统结构:

Access 数据库由数据库对象和组两部分组成,如图 1-2 所示。其中对象分为 7 种:表、查询、窗体、报表、数据访问页、宏、模块。

表是数据库的核心与基础,存放中数据库中的全部数据。报表、查询和窗体都是从数据库中获取数据信息,以实现用户的某一特定的需要。

表是用来存储数据的对象,是数据库的核心与基础。表中的列为字段,行为记录。

查询是用来操作数据库中的记录对象,利用它可以按照一定的条件或准则从一个或多个表中筛选出需要操作的字段,并可以把它们集中起来,形成所谓的动态数据集,并显示在一个虚拟的数据表窗口中。

窗体:数据库与用户进行交互操作的界面。其数据源可以是表或查询。

报表:数据的输出方式,可以将数据库中需要的数据提取出来进行分析、整理和计算,并将数据以格式化的方式打印输出。

数据访问页:是一种特殊的 Web 页,用户可以在此 Web 页与 Access 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联接,查看、修改 Access 数据库中的数据。

宏:一系列操作的集合。

模块:将 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 声明和过程作为一个单元进行保存的集合。

1.6 启动和关闭 Access 1.6.1 启动 Access

“开始 / 程序 /Microsoft Access”

1.6 启动和关闭 Access 1.6.2 关闭 Access 4 种方法:

(1)单击 Access 右上角的“关闭”按钮

(2)选择“文件”菜单中的“退出”命令

(3)使用 Alt+F4 快捷键

(4)使用 Alt+F+X 快捷键

一、填空题

1.计算机数据管理的发展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几个阶段。.数据库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有效地管理和存储大量的数据资源,包括:_____________,使多个用户能够同时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 ______________,以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减少应用程序的开发和维护代价。.数据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结合分为 _____________ 与 _____________ 两大类。.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又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分布式数据库结构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分布式数据库结构两种。.数据库系统的 5 个组成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体之间的对应关系称为联系,有如下三种类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何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都基于某种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所支持的数据模型有三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结构相同的关系 R 和 S 的 _______ 是由属于 R 但不属于 S 的元组组成的集合。. SQL(Structure Query Language,结构化查询语言)是在数据库系统中应用广泛的数据库查询语言,它包括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种功能。.Access 数据库由数据库对象和组两部分组成。其中对象分为 7 种: 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人工管理阶段程序之间存在大量重复数据,数据冗余大。

B 文件系统阶段程序和数据有一定的独立性,数据文件可以长期保存。

C 数据库阶段提高了数据的共享性,减少了数据冗余。

D 上述说法都是错误的。. 从关系中找出满足给定条件的元组的操作称为()。

A .选择

B .投影

C .联接

D .自然联接

3.关闭 Access 可以方法不正确的是()。

A .选择“文件”菜单中的“退出”命令。

B .使用 Alt+F4 快捷键。

C .使用 Alt+F+X 快捷键。

D .使用 Ctrl+X 快捷键。.数据库技术是从 20 世纪()年代中期开始发展的。

A.60

B.70

C.80

D.90 .使用 Access 按用户的应用需求设计的结构合理、使用方便、高效的数据库和配套的应用程序系统,属于一种()。

A.数据库

B.数据库管理系统

C.数据库应用系统

D.数据模型.二维表由行和列组成,每一行表示关系的一个()。

A.属性

B.字段

C.集合 D.记录.数据库是()。

A.以—定的组织结构保存在辅助存储器中的数据的集合。

B.一些数据的集合。

C.辅助存储器上的一个文件。

D.磁盘上的一个数据文件。.关系数据库是以()为基本结构而形成的数据集合。

A.数据表

B.关系模型

C.数据模型

D.关系代数 9 .关系数据库中的数据表()。

A.完全独立,相互没有关系。

B.相互联系,不能单独存在。

C.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

D.以数据表名来表现其相互间的联系。10 .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Access 只能使用菜单或对话框创建数据库应用系统。

B.Access 不具备程序设计能力。

C.Access 只具备了模块化程序设计能力。

D.Access 具有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能力,并能创建复杂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答案 填空题

1.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分布式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系统

2.提高数据的共享性、减少数据冗余、提高数据与程序的独立性

3.紧密结合、松散结合

4.物理上分布、逻辑上集中;物理上分布、逻辑上分布

5.硬件系统、数据库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相关软件、数据库管理员(DataBase Administrator , DBA)和用户。

6.一对一联系、一对多联系、多对多联系。

7.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

8.差

9.数据定义、查询、操纵和控制

10.表、查询、窗体、报表、数据访问页、宏、模块。

选择题

D A D A B D A B C D

下载2014年计算机等级二级MS office高级应用考试基础知识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年计算机等级二级MS office高级应用考试基础知识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证书 简介 ***2432010年9月二级access 证书样本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和高考、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一样,是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推出的三大权......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MS Office高级应用(优秀范文五篇)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MS Office高级应用 1946年2月14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摩尔电机学院,世界上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诞生,它占地面积达170m2,重达30t,......

    计算机二级 MS office 高级应用考试大纲

    2014计算机二级MSOffice高级应用考试大纲1. 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及计算机系统组成。 2. 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病毒及防治的基本概念。 3. 掌握多媒体技术基本概......

    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公共基础知识总结_数据结构与算法(合集五篇)

    2011年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公共基础知识总结:数据结构与算法 1.1 算法 算法:是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通俗地说,算法就是计算机解题的过程。算法不等于程序,也不等......

    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总结

    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总结 第一章 1. 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埃尼阿克)在美国问世。 2. 计算机的时代划分: 电子管计算机时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和大......

    计算机等级考试总结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学院考点 第33次考试情况小结 省考试院: 2012年3月24日和3月25日两天,第35次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在考点如期进行。在江苏省教育考试院和淮安市自学考试办公......

    计算机二级access基础知识总结

    二级教程——公共基础知识 1. 算法是指解题方案的准确而完整的描述。 2. 程序的编制不可能优于算法的设计。 3. 算法的基本特征:a.可行性;b.确定性;(不允许有模能两可的解释,也......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MS Office 2010高级应用Excel习题(精选五篇)

    1、小霞是一位书店的销售人员,负责对计算机类图书的销售情况进行记录、统计和分析,并按季上报分析结果。2013年1月份时她需要将2012年第四季度的销售情况进行汇总,习题文件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