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2011年11月16日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4 17:33: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习近平同志2011年11月16日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习近平同志2011年11月16日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第一篇:习近平同志2011年11月16日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谈谈调查研究

——在2011年中央党校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国家副主席习近平(2011年11月16日)

调查研究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调查研究能力是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到中央党校学习培训的都是县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党校不少班次都有专题调查研究的教学安排。现在到了年终岁末,各地各部门都要总结今年的工作,谋划明年的工作,加强调查研究很有必要。

一、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

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都要求我们的领导工作和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真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也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决策的正确制定与贯彻执行,保证我们在工作中尽可能防止和减少失误,即使发生了失误也能迅速得到纠正而又继续胜利前进。回顾我们党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全党从上到下重视并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党的工作决策和指导方针符合客观实际,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而忽视调查研究或者调查研究不够,往往导致主观认识脱离客观实际、领导意志脱离群众愿望,从而造成决策失误,使党的事业蒙受损失。

调查研究的过程,是领导干部提高认识能力、判断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过程。经常走出领导机关,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各种形式和类型的调查研究,非常有益于促进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转变工作作风、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有益于深切了解群众的需求、愿望和创造精神、实践经验。现在的交通通信手段越来越发达,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但都不能代替领导干部亲力亲为的调查研究。因为直接与基层干部群众接触,面对面地了解情况和商讨问题,对领导干部在认识上和感受上所起的作用和间 接听汇报、看材料是不同的。通过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把大量和零碎的材料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分析、综合,加以系统化、条理化,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找出它的内在规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决策,这本身就是领导干部分析和解决问题本领的重要反映,也是领导干部思想理论水平和工作水平的重要反映。领导干部不论阅历多么丰富,不论从事哪一方面工作,都应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

为什么对领导干部的调查研究,要强调“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呢?一是因为我们所肩负的任务是不断变化的,原有的任务完成了,新的任务又摆到了面前,又需要重新学习和调查研究。二是因为我们党的领导干部是要不断地进行新老交替和不断地调换工作岗位的,老干部离开了领导岗位,新一批干部上来了,老干部学习和调查研究的经验可以供新上来的干部学习借鉴,但代替不了新上来干部的学习和调查研究。领导干部从一个地区和部门到另一个地区和部门,都必须进行调查研究。即便是回到曾经熟悉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也不能刻舟求剑,还需要重新调查了解新情况。三是客观事物总在不断变化,新矛盾新问题每日每时都在出现,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蓬勃发展的形势下,在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条件下更是如此。这也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和加强调查研究。

应该看到,当前在领导干部中,不重视调查研究、不善于调查研究的问题还是存在的。有的走不出“文山会海”,强调工作忙,很少下去调查研究。有的满足于看材料、听汇报、上网络,不深入实际生活,坐在办公室关起门来作决策。有的自认为熟悉本地区本部门情况,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反映不敏锐,对形势发展变化提出的新课题新挑战应对不得力,看不到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凭经验办事,拍脑袋决策。有的调研走过场,只看“盆景式”典型,满足于听听、转转、看看,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凡此种种,严重影响决策的科学性,妨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也损害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形象。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再次明确要求,各级党委要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组织力量开展调查研究,努力回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按照胡锦涛同志提出的要求加强和做好调查研究工作。

二、学习和掌握正确方法,努力提高调查研究水平和成效 做好新形势下的调查研究工作,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紧紧围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执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深入研究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深入研究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研究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深入研究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点问题,深入研究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等领域的重大问题,全面了解各种新情况,认真总结群众创造的新经验,努力探索各行各业带规律性的东西,积极提供相应的对策,使调查研究工作同中心工作和决策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为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服务。

调查研究,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这就必须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情况。既要调查机关,又要调查基层;既要调查干部,又要调查群众;既要解剖典型,又要了解全局;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基层、群众、重要典型和困难的地方,应成为调研重点,要花更多时间去了解和研究。只有这样去调查研究,才能获得在办公室难以听到、不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况,找出解决问题的新视角、新思路和新对策。领导干部搞调研,要有明确的目的,带着问题下去,尽力掌握调研活动的主动权,调研中可以有“规定路线”,但还应有“自选动作”,看一些没有准备的地方,搞一些不打招呼、不作安排的随机性调研,力求准确、全面、深透地了解情况,避免出现“被调研”现象,防止调查研究走过场。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规定:“领导干部下基层调查研究,要轻车简从,不扰民,不搞层层陪同,不组织群众迎送”。这个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贯彻落实。

搞好调查研究,一定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源泉,也是检验和深化我们认识的根本所在。调查研究成果的质量如何,形成的意见正确与否,最终都要由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毛泽东同志1930年在寻乌县调查时,直接与各界群众开调查会,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诸如该县各类物产的产量、价格,县城各业人员数量、比例,各商铺经营品种、收入,各地农民分了多少土地、收入怎样,各类人群的政治态度,等等,都弄得一清二楚。这种深入、唯实的作风值得我们学习。领导干部进行调查研究,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和厂矿车间,同群众一起讨论问题,倾听他们的呼声,体察他们的情绪,感受他们的疾苦,总结他们的经验,吸取他们的智慧。既要听群众的顺耳话,也要听群众的逆耳言;既要让群众反映情况,也要请群众提出意见。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更要主动调研,抓住不放。这样才能真正听到实话、察到实情、获得真知、收到实效。

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具有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现在有的干部善于察言观色,准备了几个口袋,揣摩上面或领导的意图来提供材料。很显然,这样的调查是看不到实情、得不到真知、做不出正确结论的。调查研究一定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带着事先定的调子下去,而要坚持结论产生在调查研究之后,建立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对调查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和各种问题,要坚持有一是

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有些干部,不是不了解情况,也不是看不到问题,而是不愿正视现实,不敢讲真话,报喜不报忧。这些现象都是违背实事求是原则的。在调查研究中能不能、敢不敢实事求是,不只是认识水平问题,而且是党性问题。只有公而忘私,把党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在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中,要进一步营造和保持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的良好氛围,鼓励如实反映情况和提出不同意见,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决反对上下级和干部之间逢迎讨好、相互吹捧,坚决反对把党内生活庸俗化。

调查研究,包括调查与研究两个环节。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从目前领导干部开展调查研究的实际情况看,有调查不够的问题,也有研究不够的问题,而后一个问题可能更突出。有的同志下去,只调查不研究,装了一兜子材料,回来汇报一下写个报告就了事;有的领导干部连调研汇报也不听,调查材料也不看。这种调查多、研究少,情况多、分析少,不解决什么问题的调查研究,是事倍功半的。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调查结束后一定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进行一番交换、比较、反复的工作,把零散的认识系统化,把粗浅的认识深刻化,直至找到事物的本质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

调查研究方法也要与时俱进。在运用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有效方法的同时,要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特别是当今社会信息网络化的特点,进一步拓展调研渠道、丰富调研手段、创新调研方式,学习、掌握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调研方法,如问卷调查、统计调查、抽样调查、专家调查、网络调查等,并逐步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调研领域,提高调研的效率和科学性。

三、建立和完善制度,保证调查研究经常化

我们党有重视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在新的形势下要大力弘扬。在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方面,我们党相继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要在实践中不断健全完善,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使调查研究真正成为各级领导干部自觉的经常性活动。

坚持和完善先调研后决策的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陈云同志说:“领导机关制定政策,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时间作调查研究工作,最后讨论作决定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时间就够了。”这是很有道理的。决策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为了防止和克服决策中的随意性及其造成的失误,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必须把调查研究贯穿于决策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决策的必经程序。该通过什么调研程序决策的事项,就要严格执行相关调研程序,不能嫌麻烦、图省事。对本地区、本部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问题,应坚持做到不调研不决策、先调研后决策。提交讨论的重要决策方案,应该是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形成的,有的要有不同决策方案作比较。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政策措施出台,要采取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要在建立、完善落实重大项目、重大决策风险评估机制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使我们的各项工作真正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纠纷的发生。

坚持和完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调研工作制度。领导干部要带头调查研究,拿出一定时间深入基层,特别是主要负责人要亲自主持重大课题的调研,拿出对工作全局有重要指导作用的调研报告。为什么要强调各级领导机关的主要负责人亲自下去做调查,亲自主持重大课题的调研呢?因为对各种问题特别是重大问题的决策,最后都需要主要负责人去集中各方面的意见由领导集体决断,而主要负责人亲自做了调查研究,同大家有着共同的深切感受和体验,就更容易在领导集体中形成统一认识和一致意见,更容易做出决定。上世纪60年代初,为了度过当时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全党同志就当时一些重大问题同时开展调研,尤其是各级领导机关的主要负责人都参与了调研,结果很快就形成了解决一系列重大经济社会问题的正确决策,使困难局面迅速得到扭转。那次全党大调研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经验。中共中央办公厅去年印发的《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建立健全调查研究制度,省部级领导干部到基层调研每年不少于30天,市、县级领导干部不少于60天,领导干部要每年撰写1至2篇调研报告”。对这些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执行,各级领导机关要经常督促落实。

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的联系点制度。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是防止领导干 部脱离群众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这一制度,并注意总结经验,不断加以完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始终关心基层联系点,关心联系点的群众。到联系点调查研究,要真心实意地交朋友、拉家常,通过面对面交流,直接了解基层干部群众的所想、所急、所盼。同时,还可有选择地开展蹲点调研。蹲点调研、解剖“麻雀”是过去常用的一种调研方式,在信息化时代依然是管用的。要注意选择问题多、困难大、矛盾集中,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开展蹲点调研,倾听群众心声,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近年来,有些领导干部包括有的省部级干部不打招呼、不要陪同,一竿子插到底,直接深入基层和群众之中进行调查研究。一些省区市和中央部委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进千村入万户”等活动,每年安排一批干部到村镇、社区和其他基层单位蹲点。中央组织部近两年组织开展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推动各级组织部长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与群众零距离接触、与干部面对面交流,实地考察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情况,解决了一批影响和制约地方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发现和总结了许多基层党建新经验,结交了普通百姓朋友,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同时也发现了一批优秀人才。今年8月以来,中央宣传部、中央外宣办、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等五部门在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大批编辑记者深入基层蹲点调研、采访写作,采写的新闻报道令人耳目一新,在了解基层实际、反映群众意愿、树立良好形象、推动具体工作上取得了积极进展,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好评。浙江省嘉善县从2008年起,每年分批选派近200名部门中层干部到基层单位开展为期3个月的蹲点调研,采取“菜单式点题”、“承诺式蹲点”和“全程式联挂”等形式,组织机关干部集中下基层开展服务、调研活动。3年来,参与调研的干部每年都提出了一批好的工作建议,并为基层和群众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办了不少实事,群众赞誉“党的好传统、好作风又回来了”。像这样的例子在中央机关和地方还有不少。以上这些做法,都有助于了解实际情况、听取群众意见、发现和解决问题、密切党群关系,值得学习和借鉴。

(这是习近平同志2011年11月16日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本报发表时作了文字处理)

第二篇:中央党校举行2011年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

习近平中央党校秋季二批学员开学典礼讲话

新华网北京11月16日电(记者李亚杰)中央党校今天举行2011年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出席典礼并讲话。他强调,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再次明确要求,各级党委要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组织力量开展调查研究,努力回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按照胡锦涛同志提出的要求加强和做好调查研究工作。

习近平指出,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都要求我们的领导工作和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回顾我们党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全党从上到下重视并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党的工作决策和指导方针符合客观实际,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而忽视调查研究或者调查研究不够,往往导致主观认识脱离客观实际、领导意志脱离群众愿望,从而造成决策失误,使党的事业蒙受损失。实践充分证明,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

习近平强调,调查研究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调查研究能力是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经常走出领导机关,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各种形式和类型的调查研究,非常有益于促进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转变工作作风、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有益于深切了解群众的需求、愿望和创造精神、实践经验。现在交通通讯手段越来越发达,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但都不能代替领导干部亲力亲为的调查研究。领导干部不论阅历多么丰富,不论从事哪一方面工作,都应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

习近平指出,搞好调查研究必须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情况,基层、群众、重要典型和困难的地方应成为调研重点,要花更多时间去了解和研究;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更要主动调研,抓住不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具有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对调查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和各种问题坚持有一是

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调查研究方法要与时俱进,在运用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有效方法的同时,要进一步拓展调研渠道、丰富调研手段、创新调研方式,提高调研的效率和科学性。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光看调研报告写

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

习近平强调,在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方面,我们党相继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要在实践中不断健全完善,切实抓好贯彻落实。要坚持和完善先调研后决策的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把调查研究贯穿于决策全过程,真正成为决策的必经程序,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要坚持和完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调研工作制度,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各级领导干部每年到基层调研的时间等规定,主要领导干部要亲自主持重大课题调研。要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的联系点制度,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注意选择问题多、困难大、矛盾集中,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开展蹲点调研,倾听群众心声,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

习近平还对中央党校如何加强调查研究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何勇,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令计划出席开学典礼。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中央党校负责人,以及中央党校新入学学员、在校全体学员、教职员工等共1500多人参加开学典礼。

第三篇:习近平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强调

习近平:贯彻六中全会精神 加强调查研究工作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强调

11月16日,中央党校举行2011年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出席典礼并讲话。新华社记者 李涛 摄

新华网北京11月16日电(记者李亚杰)中央党校今天举行2011年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出席典礼并讲话。他强调,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再次明确要求,各级党委要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组织力量开展调查研究,努力回答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调查研究的重要性,按照胡锦涛同志提出的要求加强和做好调查研究工作。

习近平指出,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做好领导工作的重要传家宝。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都要求我们的领导工作和领导干部必须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回顾我们党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全党从上到下重视并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党的工作决策和指导方针符合客观实际,党的事业就顺利发展;而忽视调查研究或者调查研究不够,往往导致主观认识脱离客观实际、领导意志脱离群众愿望,从而造成决策失误,使党的事业蒙受损失。实践充分证明,调查研究不仅是一种工作方法,而且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得失成败的大问题。

习近平强调,调查研究是做好领导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调查研究能力是领导干部整体素质和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经常走出领导机关,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各种形式和类型的调查研究,非常有益于促进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转变工作作风、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有益于深切了解群众的需求、愿望和创造精神、实践经验。现在交通通讯手段越来越发达,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但都不能代替领导干部亲力亲为的调查研究。领导干部不论阅历多么丰富,不论从事哪一方面工作,都应始终坚持和不断加强调查研究。

习近平指出,搞好调查研究必须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情况,基层、群众、重要典型和困难的地方应成为调研重点,要花更多时间去了解和研究;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尤其对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更要主动调研,抓住不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作风,具有追求真理、修正错误的勇气,对调查了解到的真实情况和各种问题坚持有一是

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调查研究方法要与时俱进,在运用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有效方法的同时,要进一步拓展调研渠道、丰富调研手段、创新调研方式,提高调研的效率和科学性。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

习近平强调,在坚持和加强调查研究方面,我们党相继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要在实践中不断健全完善,切实抓好贯彻落实。要坚持和完善先调研后决策的重要决策调研论证制度,把调查研究贯穿于决策全过程,真正成为决策的必经程序,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

化水平。要坚持和完善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调研工作制度,严格执行中央关于各级领导干部每年到基层调研的时间等规定,主要领导干部要亲自主持重大课题调研。要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的联系点制度,不仅要“身入”基层,更要“心到”基层,注意选择问题多、困难大、矛盾集中,与本职工作密切相关的农村、社区、企业等基层单位,开展蹲点调研,倾听群众心声,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

习近平还对中央党校如何加强调查研究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何勇,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令计划出席开学典礼。

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中央党校负责人,以及中央党校新入学学员、在校全体学员、教职员工等共1500多人参加开学典礼。

第四篇: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关于实事求是的问题解读)

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2012年5月16日

同志们出入中央党校大门时,都会看到花岗岩上镌刻的“实事求是”四个大字。这四个字,是毛泽东同志为中央党校题写的校训。大家在学习和工作中,要注意深刻理解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和精神实质,正确掌握实事求是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始终按实事求是的要求办事。

一、充分认识坚持实事求是的重大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直接用过“实事求是”这个词汇,但他们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突出强调的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同志用中国成语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作的高度概括。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来制定和形成指导实践发展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我们党是靠实事求是起家和兴旺发展起来的。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它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即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灵魂,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和灵魂;它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回顾我们党90多年的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时候坚持实事求是,党就能够形成符合客观实际、体现发展规律、顺应人民意愿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党和人民事业就能够不断取得胜利;反之,离开了实事求是,党和人民事业就会受到损失甚至严重挫折。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对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作了精辟论述。他说:“在历史上的一些时期,我们曾经犯过错误甚至遇到严重挫折,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的指导思想脱离了中国实际。我们党能够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在挫折中奋起,继续胜利前进,根本原因就在于重新恢复和坚持贯彻了实事求是。”实践反复证明,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

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为什么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必须从实际出发,而不能从本本出发呢?因为实际事物是具体的,而本本是对实际事物研究、抽象的结果,不能成为研究问题和作决策的出发点,出发点只能是客观实际。要了解客观实际,就必须深入群众、深入实践进行调查研究,把客观存在的事实搞清楚,把事物的内部和外部联系弄明白,从中找出能够解决问题、符合群众要求的办法来。所以,调查研究是从实际出发的中心一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也没有决策权。

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什么理论与实际必须联系而不能互相脱离呢?因为理论是从实践中产生的,理论是否正确还要接受实践检验并要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同时,理论只有与实际紧密联系,才能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理论如果脱离了实际,就会成为僵化的教条,就会失去其活力与生命力。理论家如果脱离了社会实践,只是从书本上来到书本上去,就会成为空洞的理论家,而不可能成为党和人民所要求的实际的理论家。党和人民希望我们的理论工作者,能够对当今中国和世界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重大问题给予科学的理论说明,能够提供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案,真正成为理论联系实际的理论家。对待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要坚持学习和运用,但决不能脱离中国具体实际而盲目照抄照搬。在这方面,我们党的历史上是有过沉痛教训的。对待西方经济学、政治学等方面的理论著作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经验,要注意分析、研究并借鉴其中于我们有益的成分,但决不能离开中国具体实际而盲目照搬照套。

现在,在我们党内,贯彻执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状况总体是好的。各级党组织自觉坚持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工作,积累了不少新的经验。广大党员和干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展示了共产党人追求进步、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良好形象。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党员和干部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方面还存在一些必须引起注意的问题。比如,有的常年坐在办公室,很少下基层,很少接触群众,对下情若明若暗,接“地气”不够;有的一切从本本出发,唯上、唯书、不唯实;有的固步自封、因循守旧,思想和工作落后于客观形势的要求;有的不按客观规律办事,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以至蛮干、瞎干;有的为了迎合或满足某种需要,说假话、大话、空话,甚至弄虚造假;有的怕担风险,明哲保身,明知是错的,却听之任之,不批评制止;有的不喜欢听真话、实话,不愿意修正错误、择善而从。凡此种种,都违背了实事求是的要求,虽然不是主流,但如果不重视、不警惕、不纠正,其消极影响和后果不可低估。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更加复杂多变,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这些都对我们坚持和更好地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更加清醒地认识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自觉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

二、真正把握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

毛泽东同志曾对“实事求是”作过精辟的概括,他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

坚持实事求是,最基础的工作在于搞清楚“实事”,就是了解实际、掌握实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对实际情况作深入系统而不是粗枝大叶的调查研究,使思想、行动、决策符合客观实际。去年11月16日,我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曾专门讲了调查研究问题。只有通过调查研究,努力掌握全面、真实、丰富、生动的第一手材料,真正搞清楚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真正搞清楚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真正及时了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盼,我们才能真正掌握客观实际中的“实事”,做到耳聪目明、心中有数。而这始终是我们进行一切科学决策所必需的也是唯一可靠的前提和基础。

这里我要着重强调一点,就是我们了解实际、掌握实情,最重要的是要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我们现在的基本国情,主要是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经过新中国60多年的发展,现在人口总量已达到13亿多。要解决这么多人口的小康和富裕问题,是非常艰巨复杂的历史任务。“底子薄”,就是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基础非常落后。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底子薄的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改变,要达到发达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将是一个相当长的奋斗历程。始终牢记和准确把握这个基本国情非常重要。比如,我们在考虑和解决城镇化问题的时候,对国外城镇化的经验应该研究和借鉴,但必须看到我国有13亿多人口,而且半数人口在农村,因而就不能拿外国的城镇化经验来简单对比和套用。又比如,我们是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同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相比,社会制度不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也不同。因此,我们在改革和发展两方面,既要借鉴和利用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那些对我们有益的东西,又要鉴别和摒弃那些不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不适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东西。总之,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不能忘记、忽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特点。

我们还应该看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变化。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排在世界100位左右;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突出;人力资源丰富,但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减弱;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但工业大而不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依然不少;全国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但城乡、区域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部分群众生活仍然困难;社会创造活力普遍增强,但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各种矛盾还不少,等等。对这些新情况新变化,要全面地看,辩证地分析。既要充分看到这些年来我国发展成绩巨大,有利条件不断增多,这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坚实基础;又要清醒看到发展中的困难、问题和不利因素,继续前进还面临不少制约和障碍。列宁说过,辩证地全面地看问题,这种全面性的要求是唯物辩证法的第一要求。因而,它也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最基本要求。增强忧患意识,充分看到发展中的困难、问题和不利因素,不是消极泄气,而是要避免犯脱离实际、超越阶段而急于求成、急躁冒进的错误,真正做到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是我们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处理发展问题要始终注意的一个重大问题。

坚持实事求是,关键在于“求是”,就是探求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对事物客观规律的认识,只能在实践中完成。勇于实践、善于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进行理论升华,再用以指导实践、推动实践,在实践中使认识得到检验、修正、丰富和发展,这是认识客观规律的根本途径,也是把握客观规律的必由之路。我们作决策、办事情、谋发展,都要认识规律、遵循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能否坚持实事求是,能否按客观规律办事,这是决定我们的工作特别是领导工作有无主动权和得失成败的关键所在。

坚持实事求是,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它同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相辅相成、在本质要求上完全统一的。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真正掌握和实践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也就能真正掌握和实践历史唯物主义和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来看,坚持群众路线是坚持实事求是的认识和实践基础。一方面,实事求是是在实践基础上认识世界的过程,这一过程要通过“从群众中来”才能实现。人民的伟大实践是认识的真正源泉。只有切实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倾听人民呼声,反映人民意愿,及时发现、总结、概括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才能获得正确反映客观规律的真理性认识,才能制定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决策。另一方面,实事求是又是在实践基础上改造世界的过程,这一过程只有通过“到群众中去”才能实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改造世界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党的奋斗目标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是根本一致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这就必须把从群众中集中起来的意见、办法,拿到群众中去实践和验证,使正确的意见和真理性认识为群众所掌握,成为群众实践的思想武器,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实际行动。所有这些说明,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我们要把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紧密结合和统一起来,把对上级负责与对群众负责紧密结合和统一起来,坚持一切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深入基层了解情况,深入群众听取意见,使各项决策和各方面工作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人民意愿。这样,我们的工作,党和人民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

三、领导干部要努力做坚持实事求是的表率

领导干部对党和人民事业肩负着光荣而重大的领导责任,始终贯彻执行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至关重要。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实事求是贯彻到领导工作全过程,自觉做坚持实事求是的表率。

领导干部一定要打牢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这是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基础。道理很清楚,没有科学理论功底,不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不能透过事物的现象看本质,就不能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就容易陷于盲目性、片面性、被动性,也就很难做到实事求是。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上下功夫,牢牢掌握认识世界、认识客观规律的思想武器。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借鉴历史经验和总结新鲜经验,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领导干部一定要加强党性修养,坚持一切以人民利益和党的事业为重,这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基础。敢不敢坚持实事求是,考验着我们的政治立场,考验着我们的道德品质,始终是领导干部党性纯不纯、强不强的一个重要体现。要做到实事求是,不仅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还必须有公而忘私和不计个人得失的品格。所以,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加强党性修养,带头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了人民利益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自觉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以坚强的党性来保证做到实事求是。

领导干部一定要求真务实,大力弘扬我们党优良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讲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这是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保证。坚持求真务实,既要在“求真”上下功夫,更要在“务实”上做文章,尤其要做到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讲实情,就是讲事物的本来面貌,讲真话、讲真理。讲真话是一个领导干部真理在身、正义在手和有公心、有正气的重要体现。讲真话,前提是要听真话。听真话是一种智慧。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讲过:能够听到别人给自己讲实话,使自己少走或不走弯路,少犯错误或不犯大的错误,这实在是福气和造化。《古文辑要》上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初唐名臣裴矩在隋朝做官时,曾经阿谀逢迎,溜须拍马,想方设法满足隋炀帝的要求;可到了唐朝,他却一反故态,敢于当面跟唐太宗争论,成了忠直敢谏的诤臣。司马光就此评论说:“裴矩佞于隋而诤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诤化为佞;君乐闻其过,则佞化为诤”。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们只有在那些愿意听真话、能够听真话的人面前,才敢于讲真话,愿意讲真话,乐于讲真话。我们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本着“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原则,欢迎和鼓励别人讲真话。出实招,就是要求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不提不切实际的口号,不提超越阶段的目标,不做不切实际的事情。办实事,就是要求从点滴入手、从具体事做起,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力戒空谈。求实效,就是要求雷厉风行、狠抓落实,不抓则已、抓则必成,做出实实

在在的业绩,不好大喜功、不做表面文章、不搞花架子。如果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时时处处都坚持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实事求是的要求就会在各个地方、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

领导干部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这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就是要求我们的思想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改变因循守旧、不接受新事物的精神状态,与时俱进地把我们的事业和各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解放思想。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只有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才能冲破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禁锢,才能纠正僵化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正确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和规律,也才能制定正确的政策,作出正确的决策。客观实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实事求是永无止境,解放思想也永无止境。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前进中还会遇到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矛盾和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在深入研究新情况、不断解决新问题的实践中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第五篇:习近平2012年5月16日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讲话

习近平2012年5月16日 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

开学典礼上讲话

同志们出入中央党校大门时,都会看到花岗岩上镌刻的“实事求是”四个大字。这四个字,是毛泽东同志为中央党校题写的校训。大家在学习和工作中,要注意深刻理解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和精神实质,正确掌握实事求是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始终按实事求是的要求办事。

一、充分认识坚持实事求是的重大意义

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直接用过“实事求是”这个词汇,但他们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突出强调的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同志用中国成语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作的高度概括。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坚

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在挫折中奋起,继续胜利前进,根本原因就在于重新恢复和坚持贯彻了实事求是。”实践反复证明,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

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为什么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必须从实际出发,而不能从本本出发呢?因为实际事物是具体的,而本本是对实际事物研究、抽象的结果,不能成为研究问题和作决策的出发点,出发点只能是客观实际。要了解客观实际,就必须深入群众、深入实践进行调查研究,把客观存在的事实搞清楚,把事物的内部和外部联系弄明白,从中找出能够解决问题、符合群众要求的办法来。所以,调查研究是从实际出发的中心一环。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也没有决策权。

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什么理论与实际必须联系而不能互相脱离呢?因为理论是从实践中产生的,理论是否正确还要接受实践检验并要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同时,理论只有与实际紧密联系,才能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意义。理论如果脱离了实际,就会成为僵化的教条,就会失去其活力与生命力。理论家如果脱离了社会实践,只是从书本上来到书本上去,就会

循守旧,思想和工作落后于客观形势的要求;有的不按客观规律办事,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以至蛮干、瞎干;有的为了迎合或满足某种需要,说假话、大话、空话,甚至弄虚造假;有的怕担风险,明哲保身,明知是错的,却听之任之,不批评制止;有的不喜欢听真话、实话,不愿意修正错误、择善而从。凡此种种,都违背了实事求是的要求,虽然不是主流,但如果不重视、不警惕、不纠正,其消极影响和后果不可低估。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们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更加复杂多变,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这些都对我们坚持和更好地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更加清醒地认识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自觉坚持实事求是,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

二、真正把握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

毛泽东同志曾对“实事求是”作过精辟的概括,他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这一论断,深刻揭示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

一个相当长的奋斗历程。始终牢记和准确把握这个基本国情非常重要。比如,我们在考虑和解决城镇化问题的时候,对国外城镇化的经验应该研究和借鉴,但必须看到我国有13亿多人口,而且半数人口在农村,因而就不能拿外国的城镇化经验来简单对比和套用。又比如,我们是社会主义发展中大国,同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相比,社会制度不同,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也不同。因此,我们在改革和发展两方面,既要借鉴和利用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那些对我们有益的东西,又要鉴别和摒弃那些不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不适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东西。总之,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不能忘记、忽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特点。

我们还应该看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出现了不少新情况新变化。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排在世界100位左右;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突出;人力资源丰富,但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劳动力低成本优势减弱;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但工业大而不强,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依然不少;全国人

认识规律、遵循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能否坚持实事求是,能否按客观规律办事,这是决定我们的工作特别是领导工作有无主动权和得失成败的关键所在。

坚持实事求是,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它同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相辅相成、在本质要求上完全统一的。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真正掌握和实践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也就能真正掌握和实践历史唯物主义和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来看,坚持群众路线是坚持实事求是的认识和实践基础。一方面,实事求是是在实践基础上认识世界的过程,这一过程要通过“从群众中来”才能实现。人民的伟大实践是认识的真正源泉。只有切实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倾听人民呼声,反映人民意愿,及时发现、总结、概括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才能获得正确反映客观规律的真理性认识,才能制定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决策。另一方面,实事求是又是在实践基础上改造世界的过程,这一过程只有通过“到群众中去”才能实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改造世界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党的奋斗目标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是根本一致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只有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民的

被动性,也就很难做到实事求是。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上下功夫,牢牢掌握认识世界、认识客观规律的思想武器。要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借鉴历史经验和总结新鲜经验,不断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领导干部一定要加强党性修养,坚持一切以人民利益和党的事业为重,这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基础。敢不敢坚持实事求是,考验着我们的政治立场,考验着我们的道德品质,始终是领导干部党性纯不纯、强不强的一个重要体现。要做到实事求是,不仅要有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还必须有公而忘私和不计个人得失的品格。所以,领导干部必须带头加强党性修养,带头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为了人民利益敢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自觉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以坚强的党性来保证做到实事求是。

领导干部一定要求真务实,大力弘扬我们党优良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讲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这是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保证。坚持求真务实,既要在“求真”上下功夫,更要在“务实”上做文章,尤其要做到讲实情、出实招、1领导干部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时时处处都坚持讲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实事求是的要求就会在各个地方、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

领导干部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这是坚持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辩证统一的,就是要求我们的思想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改变因循守旧、不接受新事物的精神状态,与时俱进地把我们的事业和各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只有解放思想,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解放思想。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只有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才能冲破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禁锢,才能纠正僵化的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正确认识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本质和规律,也才能制定正确的政策,作出正确的决策。客观实际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是不断深化的,实事求是永无止境,解放思想也永无止境。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前进中还会遇到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矛盾和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314-

下载习近平同志2011年11月16日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习近平同志2011年11月16日在中央党校秋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