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大系统庆祝建国60周年演讲稿:六十年的风雨历程和当代使命.
人大系统庆祝建国60周年演讲稿:六十年的风雨历程和当代使命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中国人文社科论坛2009隆重开幕,首先,我谨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向到会的各位学者、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我今天的演讲,主要是试图对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历程进行一些回顾、总结和反思,对人文社会科学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担负的使命和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一些看法,求教于诸
六亿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 位专家学者、老师同学。
一、人文社会科学60年的风雨历程
新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60年来走过了风雨历程。概括而言,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经历了坎坷和曲折。回顾人文社会科学60年来的发展轨迹,可以认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这17年,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奠定了发展的基础,主要表现为:一是全面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场、观点和方法在研究中得到普及;二是基本建立起较为完整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和科研体系,包括成立了一些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学科,先学习苏联,后强调中国实际,建立起了一个强调人民大众立场的人文社会科学教学科研模式;三是提出了“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二为”方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强调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倡导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四是提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厚今薄古”、“推陈出新”,强调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和为现实服务。
这一阶段,由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人文社会科学的改造和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巩固,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推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这一时期教条主义和僵化模式及“左”的错误思想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也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学术研究中出现了简单化、概念化、公式化的倾向。学术研究领域混淆政治和学术的界线,用政治批判代替学术争鸣的现象比较严重。简单、粗暴的政治批判扼杀了当时不少正确的理论观点,诸如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孙冶方的“商品经济论”,以及诸如俞平伯、杨献珍等人的学术观点都受到了极不公正的对待。一些学科,如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等等,被简单化地贴上资产阶级学术标签,遭到被停顿乃至取消的命运。
第二阶段是从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十年**时期。这一阶段,“文化大革命”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把“左”的错误推向极端,“双百”方针名存实亡,许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都被作为“封、资、修”的内容加以批判,知识分子被列为革命对象,大部分文科院校和文科专业停办,教师队伍被遣散,人文社会科学及其高等教育事业受到严重破坏,所有的学会也都停止了活动。
上述两个阶段大致称为前30年。第三阶段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后30年发展历程。这30年,从恢复起步到蓬勃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道路越走越开阔。
1978年之后,经过拨乱反正,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广大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获得了思想上的大解放。80年代初,人文社会科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被重新认识,人文学科逐步恢复、社会科学全面兴起,人文社会科学进入了一个罕见的文献剧增期和学术提升期,呈现出复苏的良好势头。
紧接着,广大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高昂的精神风貌投入到改革开放大潮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开始努力改变过去那种相对封闭和自我设限的状态,代之以开放的姿态和开拓的精神。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其中蕴含的深刻理念,不仅成为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性指针,也为人文社会科学在新时期的发展繁荣指明了方向。整个80年代,广大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始终以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对中国面临的问题进行着深入的反思和研究,并广泛接触西方文明中各个学科的学术思想和研究范式,在理论和实践中表达出人们对“三个面向”的理解与企盼。
及至90年代,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发生了以经济生活为基础的全部社会生活的重大变革,标志着中国社会发展理念与运行方式的大突破。在现实的有力激发下,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界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鼓起更大的理论勇气,在各个领域展开有益的探索,大量具有独立见解的学术著作问世,大大推动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进入新世纪,人文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2001年至2002年间,江泽民在北戴河、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连续三次系统地发表关于重视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讲话。2004年,中共中央正式颁布《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狂战诀 金莲别录 大唐流氓海盗 限制级召唤 让子弹飞翔 绝顶 http://www.xiexiebang.com
胡锦涛进一步将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性提升到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高度。这些讲话和举措深刻地表明了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对转型期中国的紧迫性和深远意义,也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长期以来我国科学发展中存在的“重理轻文”倾向。广大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备受鼓舞,在宽松、和谐、鼓励探索和创新的学术氛围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进一步开拓进取,不仅人 六亿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 文社会科学的各主要学科在创新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紧密结合、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渗透也蔚然成势。跨院校、跨地区、跨系统的科研联合攻关接连启动,产生了一大批具有创新意义的重大研究成果。
回溯历史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到,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60年是一个跌宕起伏、曲折前行的历程,是在探索中发展、改革中前进的60年。
二、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面临的严峻挑战
众所周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的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和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提高。但是,时代的发展总是会向我们不断提出新的问题。马克思说“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正面临着国际、国内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面对时代提出的诸多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却缺乏整体地、深入地、有效地研究,缺乏富有想象力和建设性的思想、思路和方案,在回应时代主题,回答民众疑惑,满足实践需要等诸多方面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或苍白无力。在我看来,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面临着诸多的严峻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解答和应对。举例来说: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的探索、改革和完善,需要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贡献智慧。如何抵制和消除、批评和辨析“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失败论”以及西方“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好普通工人、农民的政治民主权利和经济利益而不致沦为弱势群体?如何在贫富差距超乎我们想象的今天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怎样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的基本框架如何进一步确定和完善?有没有利益群体打着“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号聚敛财富,而又以“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名义瓜分财富?如何认识和解决实际上一些地方已经存在的资本的无情掠夺和压榨?在我们当下的经济领域中,应当如何明确地体现社会主义的原则?
第二,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国民的道德素质和精神世界,需要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贡献智慧。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在有效配置资源、激发人们进取精神的同时,伴随着市场经济而来的金钱至上、物欲横流、伪劣假冒、道德沦丧、精神空虚等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背道而驰的现象也随之而来。我们如何建设一个有道德的、有法治的、而不是充满贪欲的市场经济,如何使市场经济中的参与者有一个道德底线,有一颗敬畏之心?如何在关注国民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加关注其精神生活?如何通过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来重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如何来克服社会上所谓“有金钱无知识,有知识无文化,有文化无审美,有审美无信仰”的异化荒诞现象?
第三,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贡献智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实际上就是对以往“见物不见人”,“gdp至上”的发展观的某种校正。如何消解城乡二元结构,实现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统筹协调发展,科学推进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如何在保障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社会的和谐、文化的繁荣和自然环境的保护?如何充分利用“后发优势”,避免资本主义工业化过程中曾经出现的种种弊端?如何在注重当前的现实利益的同时,考虑到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实现代际利益之间的协调?
第四,协调因多种经济成分、多重利益群体诉求、多元价值观念所带来的差异和冲突,重建社会共识,重新整合社会,需要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贡献智慧。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打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号,其实搞的恰恰是“中国特色资本主义”,像黄光裕、陈绍基、许宗衡们的所作所为,能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吗?权力和资本的畸形结合所造成的社会群体的分化乃至对立,会不会扭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一些地方出现的“仇富仇官”情绪,社会上不同群体价值观的分裂和冲突,难道不值得我们警醒吗?解决价值观冲突的办法首先就是沟通与对话,我们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能够了解广大老百姓的疾苦和心声吗?能够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有勇气代表老百姓而不是或不只是代表特定利益集团发表意见吗?
第五,中国已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如何在关注中国问题,解决中国问题的同时,面向世界发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声音,为和谐世界的建设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贡献,需要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贡献智慧。一段时间以来,有不少学者“言必称希腊”,可是我们真的能够对西方文明有全面而透彻的了解吗?我们身在中国,自以为对中国很了解,可是熟知不一定真知,我们真的能够准确而生动地向世界介绍、说明中国吗?我们对未来的文化、未来的经济、未来的国际格局和世界图景,真的已经有长远而合理的预期、勾划和展望吗? 我们对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弘扬,真的已经跨越形式上的作秀而落实为脚踏实地、科学理性的行为常态吗?
第六,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交融、交锋,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应对国际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斗争,应对新霸权主义、民族冲突、恐怖主义等重大问题,建设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需要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贡献智慧。在国际学术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声音很弱,话语权很少,这实际上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单薄和缺位的表现。我们应该为建设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提供新的思想、理念和观点。但是,在这些方面我们准备好了吗?我们有深入的研究和积累嘛?我们拥有恰当的渠道和平台吗?
上述这些尖锐而复杂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以为都是当前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我们广大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任重道远,有责任、有义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事求是地正视这些问题,努力回答这些问题,只有这样,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才能不断发展,不断前进,也才能为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出真正的贡献。
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未来发展的展望
六十年的实践充分表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必须坚持真正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必须深深植根于当代中华民族振兴的伟大实践,以深入研究前瞻性重大课题为主攻方向;必须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有效凸现其现代文化建设中的不可缺失的资源性价值;必须培养世界性眼光,吸收世界各国人文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既要冲破隔绝外域文化的藩篱,又要防止盲目崇信、食洋不化;必须坚持双百方针,充分发扬学术民主,鼓励探索、创新,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
就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状况而言,下列诸项尤需严重关切:(1)国家提出要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但到目前为止,这种高度重视在制度层面得到的有效落实还比较有限。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等重要的战略思想尚未真正落实到操作层面。(2)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太过功利化,指导方式太过行政化。受此影响,当前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界虚骄之气、浮躁之风日趋严重,有重大影响的精品力作却不够多。(3)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经费严重不足,基础研究和人文学科的投入尤其短缺且不得法,直接制约了原创性成果的产出。(4)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高等教育尚未形成合理结构,缺乏有效的质量保障体系和科学的评价制度,文科人才培养的质量有所下降。(5)违背学术研究“求真”的宗旨,缺乏学术追求的高尚品格,将学术探索简单与宣传等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术成果的学术含量下降,学术价值弱化。
因此,为人文社会科学的进一步健康发展创造条件,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建议首先着手解决以下几个比较具体的问题:第一,摒弃目前实际存在的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制度性歧视,建立有效的分类评价和激励机制。第二,改变指导思想和指导方式,尊重学术发展规律,强调厚积薄发和精品意识,力避学术体制的僵化和学术泡沫的泛滥。第三,切实增加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经费投入,特别关注基础研究和人文学科的萎缩情况,着力改善文科科研环境和办学条件。第四,调整文科结构,加强对文科专业设置的规范管理,在适当控制高等教育规模的同时切实加强文科教师队伍的建设,努力提高学术水平和教学质量。第五,加强学风建设,坚守学术道德,摒弃学术浮躁,惩戒学术腐败。
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面对全球化背景下的战略机遇和巨大挑战,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已进入到观念更新、知识转型的临界时刻。广大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紧紧围绕未来中国发展以及世界发展的现实问题,加强深度研究和理论关注,以此形成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中国形态和中国表述,真正地建构起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人文社会科学,将中国人文社会科学事业推向新的高潮,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更多更新
第二篇:人大系统庆祝建国60周年演讲稿:六十年的风雨历程和当代使命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中国人文社科论坛2009隆重开幕,首先,我谨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向到会的各位学者、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我今天的演讲,主要是试图对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历程进行一些回顾、总结和反思,对人文社会科学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担负的使命和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一些看法,求教于诸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位专家学者、老师同学。
一、人文社会科学60年的风雨历程
新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60年来走过了风雨历程。概括而言,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经历了坎坷和曲折。回顾人文社会科学60年来的发展轨迹,可以认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这17年,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奠定了发展的基础,主要表现为:一是全面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场、观点和方法在研究中得到普及;二是基本建立起较为完整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和科研体系,包括成立了一些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学科,先学习苏联,后强调中国实际,建立起了一个强调人民大众立场的人文社会科学教学科研模式;三是提出了“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二为”方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强调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倡导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四是提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厚今薄古”、“推陈出新”,强调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和为现实服务。
这一阶段,由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人文社会科学的改造和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巩固,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推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这一时期教条主义和僵化模式及“左”的错误思想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也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学术研究中出现了简单化、概念化、公式化的倾向。学术研究领域混淆政治和学术的界线,用政治批判代替学术争鸣的现象比较严重。简单、粗暴的政治批判扼杀了当时不少正确的理论观点,诸如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孙冶方的“商品经济论”,以及诸如俞平伯、杨献珍等人的学术观点都受到了极不公正的对待。一些学科,如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等等,被简单化地贴上资产阶级学术标签,遭到被停顿乃至取消的命运。
第二阶段是从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十年**时期。这一阶段,“文化大革命”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把“左”的错误推向极端,“双百”方针名存实亡,许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都被作为“封、资、修”的内容加以批判,知识分子被列为革命对象,大部分文科院校和文科专业停办,教师队伍被遣散,人文社会科学及其高等教育事业受到严重破坏,所有的学会也都停止了活动。
上述两个阶段大致称为前30年。第三阶段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后30年发展历程。这30年,从恢复起步到蓬勃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道路越走越开阔。
1978年之后,经过拨乱反正,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广大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获得了思想上的大解放。80年代初,人文社会科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被重新认识,人文学科逐步恢复、社会科学全面兴起,人文社会科学进入了一个罕见的文献剧增期和学术提升期,呈现出复苏的良好势头。
紧接着,广大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高昂的精神风貌投入到改革开放大潮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开始努力改变过去那种相对封闭和自我设限的状态,代之以开放的姿态和开拓的精神。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其中蕴含的深刻理念,不仅成为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性指针,也为人文社会科学在新时期的发展繁荣指明了方向。整个80年代,广大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始终以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对中国面临的问题进行着深入的反思和研究,并广泛接触西方文明中各个学科的学术思想和研究范式,在理论和实践中表达出人们对“三个面向”的理解与企盼。
及至90年代,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发生了以经济生活为基础的全部社会生活的重大变革,标志着中国社会发展理念与运行方式的大突破。在现实的有力激发下,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界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鼓起更大的理论勇气,在各个领域展开有益的探索,大量具有独立见解的学术著作问世,大大推动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进入新世纪,人文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2001年至2002年间,江泽民在北戴河、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连续三次系统地发表关于重视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讲话。2004年,中共中央正式颁布《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狂战诀 金莲别录 大唐流氓海盗 限制级召唤 让子弹飞翔 绝顶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人大系统庆祝建国60周年演讲稿:六十年的风雨历程和当代使命
人大系统庆祝建国60周年演讲稿:六十年的风雨历程和当代使命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中国人文社科论坛2009隆重开幕,首先,我谨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向到会的各位学者、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我今天的演讲,主要是试图对新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历程进行一些回顾、总结和反思,对人文社会科学当前面临的严峻挑战、担负的使命和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一些看法,求教于诸位专家学者、老师同学。
一、人文社会科学60年的风雨历程
新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60年来走过了风雨历程。概括而言,人文社会
科学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也经历了坎坷和曲折。回顾人文社会科学60年来的发展轨迹,可以认为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这17年,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奠定了发展的基础,主要表现为:一是全面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人文社会科学中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场、观点和方法在研究中得到普及;二是基本建立起较为完整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和科研体系,包括成立了一些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学科,先学习苏联,后强调中国实际,建立起了一个强调人民大众立场的人文社会科学教学科研模式;三是提出了“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二为”方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强调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倡导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四是提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厚今薄古”、“推陈出新”,强调理论来源
于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和为现实服务。
这一阶段,由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人文社会科学的改造和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巩固,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推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这一时期教条主义和僵化模式及“左”的错误思想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也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学术研究中出现了简单化、概念化、公式化的倾向。学术研究领域混淆政治和学术的界线,用政治批判代替学术争鸣的现象比较严重。简单、粗暴的政治批判扼杀了当时不少正确的理论观点,诸如马寅初的“新人口论”、孙冶方的“商品经济论”,以及诸如俞平伯、杨献珍等人的学术观点都受到了极不公正的对待。一些学科,如社会学、人口学、人类学等等,被简单化地贴上资产阶级学术标签,遭到被停顿乃至取消的命运。
第二阶段是从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十年**时期。这一阶段,“文化大革命”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把
“左”的错误推向极端,“双百”方针名存实亡,许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都被作为“封、资、修”的内容加以批判,知识分子被列为革命对象,大部分文科院校和文科专业停办,教师队伍被遣散,人文社会科学及其高等教育事业受到严重破坏,所有的学会也都停止了活动。
上述两个阶段大致称为前30年。第三阶段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后30年发展历程。这30年,从恢复起步到蓬勃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道路越走越开阔。
1978年之后,经过拨乱反正,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广大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获得了思想上的大解放。80年代初,人文社会科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被重新认识,人文学科逐步恢复、社会科学全面兴起,人文社会科学进入了一个罕见的文献剧增期和学术提升期,呈现出复苏的良好势头。
紧接着,广大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高昂的精神风貌投入到改革开放大潮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中。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开始努力改变过去那种相对封闭和自我设限的状态,代之以开放的姿态和开拓的精神。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其中蕴含的深刻理念,不仅成为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性指针,也为人文社会科学在新时期的发展繁荣指明了方向。整个80年代,广大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始终以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对中国面临的问题进行着深入的反思和研究,并广泛接触西方文明中各个学科的学术思想和研究范式,在理论和实践中表达出人们对“三个面向”的理解与企盼。
及至90年代,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发生了以经济生活为基础的全部社会生活的重大变革,标志着中国社会发展理念与运行方式的大突破。在现实的有力激发下,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界进一步解放思想、转
变观念,鼓起更大的理论勇气,在各个领域展开有益的探索,大量具有独立见解的学术著作问世,大大推动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进入新世纪,人文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2001年至2002年间,江泽民在北戴河、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连续三次系统地发表关于重视发展、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讲话。2004年,中共中央正式颁布《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12全文查看
第四篇:政法委庆祝建国60周年优秀征文:风雨六十年
**人民革命大学(**政法大学的前身)是适应**地区解放后开始和平建设,迫切需要团结教育改造广大社会知识青年,为国家建设服务而于1950年3月建立的,由**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兼任校长。革大总校设在重庆红岩村郊农村与庞家岩,同时在成都、昆明、贵阳、川东、川南、川北、西康设立分校。第一期招收2万多人,生员由各机关、团体推荐,有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志于为人民服务的旧公教人员、失业文教人员、进步青年以及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学生。革大继承延安抗大革命传统,每期集中三个月学习社会发展史、中国革命基本问题及时事政策,结业后分配工作。革大受到社会知识青年的极大欢迎,在完成其历史任务后于1953年结束。
遵照中央指示的精神,根据**地区的具体情况,**军政委员会文教部在征求了有关各方面的意见后,拟订了**区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方案,经教育部呈政务院批准后,于1952年9月22日至25日召开了**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工作会议。按照中央规定的“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的方针和“对政治、财经各院系采取适当集中,大力整顿”的原则,**政法委员会和文教部决定把**地区几所大学的政治、法律院系调整出来,由**人民革命大学负责筹建**政法学院。
根据**文教部制定的《**政法学院设置计划草案》的规定,**政法学院由重庆大学政治系、法律系,四川大学政治系、法律系,重庆财经学院法律系组成,受**人民革命大学领导。**人民革命大学于1952年8月抽调干部十余人在原革大一部的化龙桥部址组建政法系。同年10月开始接待从重庆大学法学院(含政治系、法律系)及四川大学政法学院(含政治系、法律系)迁来的师生。私立重庆财经学院法律系师生到年底才迁来学校。1953年**地区高等学校院系继续调整,又有贵州大学法律系及云南大学法律系的师生陆续合并来校。
**政法大学的前身是**人民革命大学。**政法学院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创办的新的政法高等学府。座落在重庆沙坪坝区,钟灵毓秀的歌乐山下,庄严肃穆的烈士墓旁。学院筹建的时期,正是我国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时候,国民经济经过三年恢复虽然得到初步发展,但国家建设百业待兴,财力有限。全院师生员工在党的领导下,继承和发扬抗大的革命传统,克服重重困难,因陋就简,艰苦创业,1953年9月20日在化龙桥建立了**政法学院。1954年8月20日,学院从化龙桥迁烈士墓新校址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年10月,**大区撤销,学院归属中央司法部领导,招收了首届四年制本科生,改干部轮训班为干训部,开始走向正规的高校办学轨道,同时承担起了**地区政法干部的培训任务。中央和**局陆续调派了一批干部来院充实和加强各级领导,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中心,结合各项政治运动的全面开展,加强党政组织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研室(组)建设、教学规章制度建设和图书资料建设,逐步开展科学研究,制定了远景发展规划,学校各方面工作都呈现出了一派欣欣向荣的发展景象。
从党中央1956年9月召开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历史时期。在此期间,**政法学院在探索建立社会主义高等政法教育实践中,也遭遇了许多曲折。从1957年开始,“左”的思想政治路线干挠学校办学方向,各种政治运动连年不断,知识分子政策遭到扭曲和破坏,学校教育事业受到严重冲击。但是,全校师生员工经受住了各种困难的严峻考验。1958年12月,四川省委批准**政法学院与中央公安学院重庆分院合并。1959年2月10日,学院名为四川政法公安学院。1960年8月21日,经四川省委批准同意保留四川政法公安学院校名,成立四川行政学院,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管理模式。1961年7月30日,省委批示同意省高教局党组关于全省高等教育事业的调整方案,将学院更名为四川行政学院。1963年7月11日,中央同意中央政法小组和高教部党组《关于加强高等政法教育和调整政法院系问题的请示报告》。决定将四川行政学院又复名为**政法学院,只设政法专业,由最高人民法院领导。几经调整变革,教学、科研和基础设施仍有较大发展,新一代教学骨干力量在不断成长。学院曲折前进的历程,无论是正面经验抑或反面教训,都是可贵的财富,均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借鉴和启迪。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我国经历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政法学院在十年内乱中遭到了空前的破坏和摧残,一大批有才能的知识分子和干部,遭到残酷的打击迫害,许多重要的教学资料被焚毁,大批图书散失,校园被侵占,学校被强行撤销,在教职工的共同抵制下,学校才得以保全。回顾总结这段历史,是要进一步认识“文化大革
血蟒传说 殓魂 左路天王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命”的完全错误,吸取教训,彻底肃清“左”倾思潮的错误影响,深刻认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更加热爱学校,更加热爱党的政法教育事业,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把学校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经历十年内乱的“文化大革命”,随着“四人帮”被粉碎而宣告结束。从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国进入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崭新的历史时期。**政法学院从此也步入了一个新的蓬勃发展时期。在邓小平等老一辈领导同志的关怀下,党中央批准我院复办,成为全国最早恢复的政法院校,并列入全国重点院校,也是当时5所政法院校中唯一的一所重点院校,这在校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1984年10月邓小平同志发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1985年5月,中央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整个教育战线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我校也和全国其他高校一样,以教学科研为中心的各项改革不断深入发展,增设了新专业,扩大了办学规模,改变了单科性办学模式,逐步形成了比较合理的系科设置和教学管理体制,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同时,在学院试行院长负责制,对如何发挥教代会在高校民主管理中的作用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我国的教育方针,要求高等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反思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和后来苏东巨变的影响,学院认识到必须坚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在1989年到1994年期间,由于指导思想明确,学院各项工作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两课教育更有针对性,思想政治工作更有实效性;教学改革措施更加有力,教学成果更加喜人;科学研究硕果累累,体育工作成就空前。
1995年,经国家教委批准,我校更名为**政法大学。从此学校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学校为此制定了新的发展规划,为保证教学改革的持续发展,调整教育结构和专业结构,扩大办学规模,增加专业设置,抓好重点学科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扩大对外交流,促进科研发展,强化管理,改善办学条件,搞好思想政治工作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这一期间,学校取得了显著成绩,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成绩优异。成人教育评估被专家组誉为国内一流水平,校党委获司法部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校团委被评为全国暑期“三下乡”先进集体并被确认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创建单位”,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评估一次性达标,成绩优秀,我校被命名为“重庆市文明学校”。
2001年3月、2003年9月学校在渝北区先后征地近1500亩。2002年1月22日,新校区建设正式启动。2002年10月渝北新校区一期工程结束,正式投入使用,迎来了新校区首届新生近3500人,广大师生员工克服各种困难,认真工作,刻苦学习,教育教学秩序井然。至2007年9月经过5年多四期工程的建设,共投入建设资金9亿人民币,修建完成教学设施、办公用房和学生宿舍35万平方米,一个能容纳20000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初具规模、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新校区正式落成。
血蟒传说 殓魂 左路天王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庆祝建国60周年演讲稿:《六十年沧桑巨变》
尊敬的**、亲爱的**: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六十年沧桑巨变》
六十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过弹指一挥间,然而我们伟大的祖国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头苏醒的雄狮早已昂然屹立于亚洲平原之上。
在无数个六十年里,拥有灿烂古国文明的中原大地,曾有过群雄逐鹿的豪情,百家争鸣的智慧,康乾盛世的繁华,四大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发明的荣耀。奔腾不息的长江黄河,屹立于世的万里长城,浩如烟海的经史子集。无一不展现泱泱大国的雄浑壮阔。无一不展现中华儿女的勤劳智慧。每每想到我都无比自豪。
但我也不能忘却在那短短的几个六十年里,中国一度满目疮痍,伤痕累累,一箱箱鸦片侵蚀着国人的身体,一份份条约践踏着国民的尊严,一块块国土被蚕食鲸吞,一件件惨案为世人所震惊,我痛哭我悲愤,祖**亲在哭泣啊,但欣慰的是在那火红的岁月里,一个个巨人挺起不屈的胸膛,前赴后继,百折不挠,是他们力挽狂澜与既倒,是他们就民于水深火热之中,作为炎黄的子孙,我感慨万千,我无比自豪
当鲜艳的五星红旗伴着旭日缓缓升起,开国大典的隆隆礼炮昭告世界一个伟大的民族重新站立,漫漫六十年的历程,有过挫折有过辉煌,勤劳勇敢的中国人在三代领导人和党中央的领导下,众志成城,排除万难,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经济建设当中。是的,中国,这条巨龙,在一次次涅槃中重生,创造出令世界瞩目的辉煌成就,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解决了数量庞大的国民生存问题,神州系列的相继升天,拓宽了国人的视野,成功举办29届奥运会,彰显了国人的强健体魄。
历史告诉我们告诉未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像灯塔照亮祖国的锦绣前程,党中央正领导人民努力践行三个代表,与时具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向美好未来。
但中华民族同样也是多灾多难的洪水,雪灾非典地震......多少人无家可归,流离失所,但中华民族依旧百折不饶,越是艰险越是彰显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古老的长城挺起不屈的胸膛,奔腾的长江卷起晶莹的浪花,千里草原回荡深情的马头琴声,于是我看到祖国辽阔的大地上,华夏儿女引吭高歌,欢庆祖**亲六十岁生日,以共和国儿女之名向祖国致意,为母亲祝福.我的演讲结束
谢谢
魔盗 黑血 寄宿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